巧便行品第六十三 大般若经纲要 初会
遍学道品第六十四
作者:葛䵻
三渐次品第六十五

卷三百六十六之十六叶至三百七十二之二叶

佛言。善现。诸菩萨摩诃萨。具最胜觉。虽能受行如是深法。而于其中不求果报。何以故。于自性无动故。善现言。能于何等自性无动。佛言。能于一切法无性自性无动。何以故。善现。诸法自性即是无性。无性不能现证无性。

尔时善现白佛言。世尊。有性法为能现证无性不。无性法为能现证有性不。有性法为能现证有性不。无性法为能现证无性不。不也善现。世尊。若尔。亦应有性不能现观无性。无性不能现观有性。有性不能现观有性。无性不能现观无性。将无世尊不得现观。佛言。有得现观。然离四句。非有非无。绝诸戏论。乃名现观。得亦如是。善现言。菩萨摩诃萨以何为戏论。佛言。观一切法若常若无常。是为戏论。观一切法若乐若苦。是为戏论。观一切法若我若无我。是为戏论。观一切法若净若不净。是为戏论。观一切法若寂静。若不寂静。是为戏论。观一切法若远离若不远离。是为戏论。观一切法若是所遍知。若非所遍知。是为戏论。复次善现。菩萨摩诃萨。若作是念应修行一切法。是为戏论。若作是念应断一切烦恼习气相续。是为戏论。应证诸佛无上正等菩提。是为戏论。如是等类一切戏论。是为菩萨摩诃萨所有戏论(六十七卷)。

复次善现。菩萨摩诃萨应观一切法不可戏论故。不应戏论。应行无戏论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六十九卷之十叶止)。

善现白佛言。云何观一切法皆无戏论。佛言。观一切法无自性。若法无自性则不应戏论。是故一切法亦无戏论。永断一切烦恼习气相续。诸佛无上正等菩提亦无戏论。菩萨摩诃萨。若能如是行无戏论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便入菩萨正性离生。善现言。世尊。若一切法皆无自性。亦无戏论而可得者。菩萨摩诃萨用何等道。得入菩萨正性离生。为用声闻道。为用独觉道。为用佛道耶。佛言。非用声闻道。非用独觉道。非用佛道。得入菩萨正性离生。然诸菩萨摩诃萨。于一切道先遍学已。用菩萨道而入菩萨正性离生。乃至未起金刚喻定。犹未能得一切智智。若起此定。以一刹那相应妙慧。乃能证得一切智智。善现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为欲圆满一切相智。于一切道先遍学已。用菩萨道而入菩萨正性离生者。世尊。岂不第八道异。预流果道异。一来向道异。一来果道异。不还向道异。不还果道异。阿罗汉向道异。阿罗汉果道异。独觉道异。如来道异。如是诸道。既各有异。是菩萨摩诃萨。若起第八道时。应成第八。若起具见道时。应成预流果。若起进修道时。应成一来向。或成一来果。或成不还向。或成不还果。或成阿罗汉向。若起无学道时。应成阿罗汉果。若起独觉道时。应成独觉菩提。若菩萨摩诃萨成第八已。能入菩萨正性离生。无有是处。成预流果。乃至或成独觉菩提已。能入菩萨正性离生。无有是处。不入菩萨正性离生。而能证得一切智智。亦无是处。世尊。云何令我如实了知。于一切道要遍学已。方入菩萨正性离生。而不违理。佛言。善现。如是如是。诸菩萨摩诃萨。于一切道要遍学已。方入菩萨正性离生。亦不违理。谓诸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勇猛正勤。修行六种波罗蜜多。以胜智见超过八地。何等谓八。谓净观地。种性地。第八地。见地。薄地。离欲地。已办地。独觉地。虽于如是所说八地皆遍修学。而能以胜智见超过。用道相智。而入菩萨正性离生。复用一切相智。永断一切习气相续。入如来地。尔乃成就一切智智。是菩萨摩诃萨。所学第八若智若断。皆是菩萨摩诃萨忍。所学预流。及一来。不还。阿罗汉。独觉。若智若断。亦是菩萨摩诃萨忍。善现。是菩萨摩诃萨。遍学声闻及独觉等。诸所有道。得圆满已。用道相智。趣入菩萨正性离生。复用一切相智。永断一切习气相续。入如来地。方成就一切智智。善现白佛言。如佛所说一切道相。于佛道中。云何当起道相智道。佛言。应起一切净道相智。若诸行状相。能显发起净道相智。于如是诸行状相。皆现等觉。如实为他宣说开示。施设建立。令诸有情得无倒解。虽有解了而无执著。由此因缘。应学圆满诸道相智。学已。应如实知一切有情随眠意乐种种差别。应如实知地狱有情。傍生有情。鬼界有情。诸龙。药叉。阿素洛等。四大王众天。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天。诸道因果。知已。方便随其所应。遮障彼道。及彼因果。或劝摄受修证善法。应如实知一切法。及彼因果。是菩萨摩诃萨。以如是道安立有情。应得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者。以预流果法。乃至阿罗汉果法而安立之。应得独觉菩提。应得无上正等菩提者。以独觉菩提法。无上正等菩提法而安立之。是名菩萨摩诃萨所应发起诸道相智。善现。诸菩萨摩诃萨。应行如是诸道般若波罗蜜多。何以故。一切声闻独觉菩萨摩诃萨所应学道。如是一切菩提分法。皆为般若波罗蜜多所摄受故。(六十九卷)善现白佛言。若一切种菩提分法。及诸菩提。如是一切。皆非相应。非不相应。无合无散。无色无见。无对一相。所谓无相。云何如是菩提分法能取菩提。能于馀法有取有舍。世尊。譬如虗空。于一切法无取无舍。自相空故。诸法亦尔。自相皆空。非于馀法有取有舍。云何可说菩提分法能取菩提。佛言。如是如是。一切法自相皆空。无取无舍。然诸有情。于一切法自相空义。不能解了。哀愍彼故。方便宣说菩提分法能取菩提。

纲要[0127c19] 善现言。何等名圣法毗奈耶。佛言。若诸声闻。独觉。菩萨摩诃萨。若诸如来应正等觉。如是一切。皆与一切法非相应非不相应。不合不散。彼名为圣。此是彼圣法毗奈耶。是故名圣法毗奈耶。何以故。此一切法。无色无见。无对一相。所谓无相。彼诸圣者。如实现见。无色与无色。非相应。非不相应。不合不散。无见与无见。无对与无对。一相与一相。无相与无相。亦非相应非不相应。不合不散。菩萨摩诃萨于此常应修学。学已。不得一切法相。善现言。菩萨摩诃萨。岂不应于一切法相学耶。佛言。若一切法实有相者。诸菩萨摩诃萨应于中学。以一切法实非有相。是故不于有相法学。亦复不于无相法学。何以故。如来出世。若不出世。法界常住。诸法一相。所谓无相。如是无相。既非有相。亦非无相。

一切法非有相。非无相。非一相。非异相。菩萨摩诃萨。知一切法咸同一相。所谓无相。修此无相。是修般若波罗蜜多。

善现言。云何菩萨摩诃萨。修遣一切法。亦遣此修。是修般若波罗蜜多。佛言。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若念有一切法。有遣此修。非修般若波罗蜜多。何以故。非有想者。能修般若波罗蜜多。住有想者。若修一切法。必当执有我。及我所由此执故。便著二边。著二边故。不解脱生死。无道无涅槃。云何实能修一切法。乃至般若波罗蜜多。

善现复白佛言。何等是有。何等是非有。佛言。二是有。不二是非有。世尊。云何为二。云何为不二。佛言。一切法想为二。一切法想空为不二。乃至一切想皆为二。一切二皆是有。一切有皆有生死。有生死者。不能解脱生老病死愁叹苦忧恼。诸相空者。皆为无二。诸无二者。皆是非有。诸非有者。皆无生死。无生死者。则能解脱生老病死愁叹苦忧恼(七十一卷)。

善现。由此因缘。当知有二想者。定无六种波罗蜜多。无道无果。亦无现观。下至顺忍。彼尚非有。况有一切法遍知。彼尚不能修诸圣道。况得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独觉菩提。况复能得一切智智。及能永断一切烦恼习气相续(遍学道品竟)。

参阅对照

本品内容可参阅以下注疏或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