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卷大般若经初会一瞥/遍学道品第六十四 中华文库
诸菩萨摩诃萨于自性无动故而能于中不求果报。有得现观然离四句,所谓非有非无绝诸戏论,乃名现观,得亦如是,是故我说有得现观然离四句。
菩萨摩诃萨以何为戏论?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应观一切法性不可戏论故不应戏论。一切法无戏论,一切菩萨摩诃萨行无戏论,永断一切烦恼习气相续无戏论,诸佛无上正等菩提无戏论。
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云何观一切法皆无戏论?
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应观如是等一切法及诸有情,皆不可戏论故不应戏论。何以故?善现!以一切法有性不能戏论,有性无性不能戏论,无性有性不能戏论, 无性无性不能戏论。有性离有无性法不可得,若能戏论, 若所戏论,若戏论处, 都无所有。是故,善现!一切法无戏论;一切菩萨摩诃萨行无戏论,永断一切烦恼习气相续无戏论,诸佛无上正等菩提无戏论。如是,善现!诸菩萨摩诃萨应行无戏论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菩萨摩诃萨如何入菩萨正性离生乃至成就一切智智?
菩萨摩诃萨虽于如是所说八地皆遍修学,而能以胜智见超过,用道相智而入菩萨正性离生。既入菩萨正性离生位已,复用一切相智永断一切习气相续入如来地,尔乃成就一切智智。
诸菩萨摩诃萨应起一切净道相智。若诸行、状、相能显发起净道相智,是菩萨摩诃萨遍于如是诸行、状、相皆现等觉,现等觉已,如实为他宣说、开示、施设、建立,令诸有情得无倒解,如应趣向利益安乐。是菩萨摩诃萨由此因缘,应学圆满诸道相智。既学圆满道相智已,应如实知一切有情等种种差别及一切法因果。是菩萨摩诃萨以如是道,安立有情。
是菩萨摩诃萨善达有情诸根胜劣,如实了知诸有情类往还生死心、心所法趣向差别。一切菩提分法,皆为般若波罗蜜多所摄受故。
以一切法自相皆空无取无舍,然诸有情于一切法自相空义不能解了,哀愍彼故方便宣说菩提分法能取菩提。菩萨摩诃萨于诸声闻、独觉地法,学智见已如实通达不应摄受;
于一切智智相应诸法,学智见已如实通达一切种相应可摄受。
菩萨摩诃萨不于有相法学,亦复不于无相法学。何以故?
善现!如来出世、若不出世,法界常住,诸法一相,所谓无相,如是无相既非有相亦非无相。一切法非有相、非无相、非一相、非异相,若菩萨摩诃萨知一切法若有相、若无相、若一相、若异相,咸同一相,所谓无相,修此无相是修般若波罗蜜多。
若菩萨摩诃萨修遣有为界亦遣此修,是修般若波罗蜜多;修遣无为界亦遣此修,是修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修遣一切无漏法亦遣此修,是修般若波罗蜜多。
住有想者若修一切无漏法,必当执有我及我所,由此执故便著二边,著二边故不解脱生死,无道、无涅槃,云何如实能修一切无漏法。当知一切有二想者,尚不能修诸圣道,况得四果菩提!况复能得一切智智,及能永断一切烦恼习气相续。
参阅对照
本品内容可参阅以下注疏或版本:
- 经文全文: 《大般若经》(上品般若)卷366。
- 《大般若经经髓》: 《经髓》 。
- 《阅藏知津卷第十六》: 《知津》 。
- 《大般若经纲要》: 《纲要》 。
Template:CC BY-SA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