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学道品第六十四 大般若经纲要 初会
三渐次品第六十五
作者:葛䵻
无相无得品第六十六

般若纲要卷七
古南沙门 通门 阅正
七空居士 葛䵻 提纲

卷三百七十二之三叶 卷三百七十三

善现白佛言。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为有有想。有无想不。为有一切法想不。为有一切法想。有一切法断想不。佛言。于一切法。皆无有想。亦无无想。善现。若无有想。亦无无想。当知即是菩萨顺忍。若无有想。亦无无想。即是修道。若无有想。亦无无想。即是得果。善现当知。无性即是菩萨摩诃萨道。无性即是菩萨摩诃萨现观。由此因缘。应知一切法皆以无性为其自性。善现言。世尊。若一切法皆以无性为自性者。云何如来于一切法无性为性。现等正觉。现等觉已。于一切法。及诸境界。皆得自在。佛言。如是如是。我本修学菩萨道时。于诸静虑。以清净行相。无所分别。具足安住。于所发起智证通。以如虗空见。无所分别。具足安住。善现。我于尔时。以一刹那相应妙慧。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谓现等觉。是四圣谛。都无所有。成就一切法无边功德。安立三聚有情差别。随其所应。方便教导。令获殊胜利益安乐。

善现言。世尊。若诸菩萨摩诃萨。依无性为自性法。起四静虑。发五神通。证得无上正等菩提。安立三聚有情差别。方便教导令获利乐事者。云何菩萨摩诃萨。于无性为自性法中。有渐次业。渐次学。渐次行。由此渐次。证得无上正等菩提。佛言。诸佛世尊。以无性为自性。究竟证得以无性为自性法故。名佛世尊。诸菩萨摩诃萨。一切独觉。诸阿罗汉。一切不还。一来。预流。诸贤善士。诸馀有情。一切行。一切法。皆以无性为自性。乃至无有如毛端量若行若法。实有自性而可得者。是菩萨摩诃萨闻此事已。作是思惟。皆以无性为自性。证得信解。以无性为自性法故。名佛菩萨独觉声闻贤善士者。我于无上正等菩提。若当证得。若不证得。一切有情。一切行。一切法。我定应发趣无上正等菩提。得菩提已。若诸有情行有想者。方便安立令住无想。是菩萨摩诃萨既思惟已。为普救度诸有情故。作渐次业。修渐次学。行渐次行。先应修行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波罗蜜多。后应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虽能如是作渐次业。修渐次学。行渐次行。而观一切都不可得。何以故。以一切法自性无故。是为菩萨摩诃萨依行六种波罗蜜多。作渐次业。修渐次学。行渐次行。复次善现。菩萨摩诃萨作渐次业。修渐次学。行渐次行时。从初发心。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信解诸法。皆以无性为其自性。先应修佛随念。次应修法随念。次应修僧随念。次应修戒随念。次应修舍随念。后应修天随念。

一切法无自性。若无所有。则不可念。所以者何。若无念无思惟。是为随念。菩萨摩诃萨。不应以一切法思惟。是为菩萨摩诃萨作渐次业。修渐次学。行渐次行。则能圆满一切法。证得一切智智。菩萨摩诃萨。以无性为自性方便力故。觉一切法皆无自性。其中无有想。亦复无无想。谓于其中尚无少念。况有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舍。念天。复次善现。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为欲圆满作渐次业。修渐次学。行渐次行。以无性为自性方便力故。应学一切法。学一切法时。皆以无性为其自性。于中无少念可得。况有所念一切法。如是诸念。及所念法。若少有实。无有是处。善现。虽作渐次业。修渐次学。行渐次行。而于其中所有一切心所行业。心所行学。心所行行。皆悉不转。以一切法皆以无性为自性故。善现言。若一切法皆以无性为自性者。则应无一切法。应无佛。亦无法僧。应无道。亦无果。应无杂染。亦无清净。应无行。亦无得。无现观。乃至一切法皆应是无。佛言。于汝意云何。于一切法皆以无性为自性中。有性无性为可得不。善现言。俱不可得。佛言。若俱不可得。云何汝今可为是问。若一切法皆以无性为自性者。则应无一切法。时善现白佛言。我于是法。无惑无疑。然当来世。有苾蒭等。或求声闻乘。独觉乘。或求菩萨摩诃萨乘。彼作是说。佛说一切法皆以无性为其自性者。谁染谁净。谁缚谁解。彼于染净。及于缚解。不了知故。破戒。破见。破威仪。破净命。由破戒见威仪净命。当堕地狱旁生鬼界。受诸剧苦。轮回生死。难得解脱。我观未来。当有如是可怖畏事。故问如来应正等觉如是深义。然我于此无惑无疑。佛言。善哉善哉。如汝所说。于一切法皆以无性为自性中。有性无性。俱不可得。不应于此执有无性(三渐次品竟)。

参阅对照

本品内容可参阅以下注疏或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