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若经纲要_初会/严净佛土品第七十二 中华文库
卷三百九十三之四叶 三百九十四之八叶
尔时善现作是念言。何法名为菩萨摩诃萨道。安住此道。能擐大功德铠。利益安乐一切有情。佛知其念。告善现言。总一切法。皆是菩萨摩诃萨道。若不学一切法。不能得一切智智。善现言。若一切法自性皆空。云何学一切法。将无世尊于无戏论法。而作戏论。佛告善现。若诸有情知一切法自性皆空。则诸菩萨摩诃萨。不应学一切法。证得无上正等菩提。为诸有情安立宣说。以诸有情不知诸法皆自性空故。诸菩萨摩诃萨学一切法。证得无上正等菩提。为诸有情安立宣说。善现。初修学时。应审观察诸法自性。都不可得。唯有执著和合所作。我当审察诸法自性皆毕竟空。不应于中有所执著。何以故。空性不应执著空性。空中空性尚不可得。况有空性能执著空。善现。住此学中。观诸有情心行差别。谓审观察是诸有情心行何处。如实了知彼心。但行虗妄所执。便作是念。彼心既行虗妄所执。我令解脱。必不为难。作是念已。安住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教授教诫。今者皆应远离虗妄所执。趣入正法。修诸善行。复作是言。行一切法。然勿恃此而㤭逸。何以故。此中都无坚实事故。善现。是菩萨摩诃萨。如是修行菩提道时。以无所住而为方便。虽行一切法。而于其中都无所住。何以故。如是自性。行者。行相。一切空故。是菩萨摩诃萨。虽能得预流果。而于中不住。虽能得一来。不还。阿罗汉果。独觉菩提。而于中不住。善现言。何因缘故。于中不住。佛告善现。有二因缘。一者彼果都无自性。能住所住。俱不可得。二者于彼不生喜足。是故不住。彼菩萨恒作是念。我自初发无上正等菩提心来。于一切时。更无馀想。唯求无上正等菩提。岂于中间应住馀果。是菩萨摩诃萨。从得初地。乃至得第十地。曾无异想。于一切时。心无散乱。诸有所起身语意业。无不皆与菩提心俱。住菩提心。起菩提道。不为馀境扰乱其心。善现言。若一切皆不生者。云何起菩提道。佛言。如来出世。若不出世。诸法法界。法尔常住。然诸有情。不能解了。诸菩萨摩诃萨。为饶益故。起菩提道。由菩提道。拔济有情。令永解脱生死众苦。善现言。为用生道得菩提耶。为用不生道得菩提耶。为用生不生道得菩提耶。为用非生非不生道得菩提耶。佛言。不也。善现言。云何菩萨摩诃萨当得菩提。佛告善现。不用道得菩提。亦不用非道得菩提。何以故。菩提即是道。道即是菩提故。善现言。诸菩萨摩诃萨。已得菩提道。应已得菩提。云何如来应正等觉。复为彼说无量佛法。令其修证。佛告善现。汝谓佛得菩提耶。善现答言。不也世尊。佛即是菩提。菩提即是佛故。不应谓佛得菩提。佛言。如是如是。诸菩萨摩诃萨修菩提道未得圆满。云何可说已得菩提。善现。诸菩萨摩诃萨。若已圆满一切法。乃至若已圆满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诸佛妙法。从此无间。以一刹那金刚喻定。相应妙慧。永断一切烦恼所知二障。粗重习气相续。证得无上正等菩提。乃名如来应正等觉。于一切法。得大自在。尽未来际。利益安乐一切有情。善现白佛言。云何菩萨摩诃萨严净佛土。佛告善现。从初发心。乃至究竟。常自清净身粗重。语粗重。意粗重。亦清净他身粗重。语粗重。意粗重。清净自他三粗重故。则能严净所求佛土。
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发弘誓愿。精勤勇猛。自修一切法。亦劝他修一切法。作此事已。复发愿言。当得无上正等觉时。令我土中诸有情类。皆不远离一切法。由此行愿。便能严净所求佛土(严净佛土品竟)。
参阅对照
本品内容可参阅以下注疏或版本:
- 经文全文: 《大般若经》(上品般若)卷393。
- 《大般若经经髓》: 《经髓》 。
- 《阅藏知津卷第十六》: 《知津》严净佛土品第七十二 。
- 《六百卷大般若经初会一瞥》: 《一瞥》严净佛土品第七十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