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农政全书
◀上一卷 卷三十 树艺 下一卷▶



卷三十·树艺

○果部下

【荔枝】《上林赋》曰:离枝;《蜀都赋》曰:荔枝。(一名丹荔,一名饤坐真人。其类有三、四十种,以状元香为最。然不如长乐胜,肉厚而味甘,为种中第一;第干之不能如状元香风味。《南记》曰:此木以荔枝为名者,以其结实时,枝弱而蒂牢,不可摘取,以刀斧剔去其枝,故以为名。生岭南、巴中、泉、福、漳、兴化、蜀、渝、涪、二广州郡,皆有之。其品闽为最,蜀川次之,岭南为下。树形团圆如帷盖;叶如冬青,华如橘,朵如蒲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肉白如肪。花于二三月,实于五六月。)

《农桑通诀》曰:荔枝根浮,必须加粪土以培之。性不耐寒,最难培植,才经繁霜,枝叶枯死;(玄扈先生曰:亦云冬夏不凋。)遇春二三月,再发新叶。初种五六年,冬月覆盖之,以护霜雪。种之四五十年,始开花结实。其木坚固,有经四百馀年犹能结实者。

熟时,人未,百虫不敢近;人才摘,诸鸟蝙蝠之类,群然伤残。故者,必日中而众之。最忌麝香,遇之花实尽落。(凡果皆然。)

晒荔:(下,即用竹{丙}朗晒,经数日,色变核干,用火焙之,以核十分干硬为度。收藏用竹笼;箬叶裹之,可以致远。成朵晒干者,名为荔锦。其肉,生以蜜熬作煎,嚼之如糖霜然,名为荔煎。北方无此种。自汉南粤以备方物,于是荔枝始通中国。)

《农桑通诀》曰:汉唐时,命驿驰贡。洛阳取于岭南,长安来于巴蜀。虽曰解献传置之速,然腐烂之馀,色香味之存者无几。盖此果若离本枝,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皆去矣。非惟中原不尝生荔之味,江浙之间亦罕焉。今闽中岁首,亦晒干者。昔李直方第果实,或荐荔枝,曰:“当举之首。”魏文帝诏群臣曰:“南方果之珍异者,有荔枝龙眼焉。”今闽中荔枝初著花时,商人计林断之以立券。一岁之出,不知几千万亿。水浮陆转,贩鬻南北;外而西夏、新罗、日本、琉球、大食之属,莫不爱好,重利以酬之。夫以一木之实,生于海滨岩险之远,而能名彻上京,外被四夷,重于当世,是亦有足贵者。

【龙眼】(附山龙眼、龙荔,)《广雅》曰:益智,龙眼也。(一名骊珠,一名龙目,一名比目,一名圆眼,一名蜜脾,一名燕卵,一名绣水团,一名海珠丛,一名川弹子,一名亚荔枝,一名荔枝奴。龙眼,花与荔枝同开,树亦如荔枝,但枝叶稍小;壳青黄色,形如弹丸,核如木梡子而不坚,肉白而带浆,其甘如蜜。熟于八月,白露后,方可摘。一朵五六十颗,作一穗。荔枝过,即龙眼熟,故谓之荔枝奴。福州、兴化、泉州有之,比荔枝特罕。木性畏寒,北方亦无此种。今充岁贡焉。玄扈先生曰:乾龙眼肉胜荔枝;且能补心气,大益人。鲜食之,大不如荔,真堪作奴。)

晒龙眼:(下,用梅卤浸一宿,取出晒干,用火焙之,以核干硬为度;如荔枝法收藏之。成朵干者,名龙眼锦。)附:山龙眼(出广中。夏月熟可啖。此亦龙眼之野生者。)

【龙荔】(出岭南,状如小荔枝,而肉味如龙眼。其身、叶亦似二果,故名曰龙荔。不可生啖,但可熬食。)

【橄榄】(附馀甘。)橄榄,一名青果,一名忠果,一名谏果。(生岭南及闽、广州郡。性畏寒,江浙难种。树大数围,实长寸许,形如诃子而无棱瓣。其子,先生者向下,后生者渐高。有野生者。波斯橄榄,生邕州;色类相似,但核作两瓣,蜜渍食之。绿榄,色青绿,核内无仁,有亦干小。乌榄,色青黑,肉烂而甘。取肉槌碎,干,自有霜如白盐,谓之榄酱。仁最肥大,有纹丛叠如海螵蛸,色白,外有黑皮,最甘嫩。方榄,出广西两江洞中,似橄榄,有三角或四角。)

《农桑通诀》曰:树峻,不可梯缘,但刻其根方寸许,内盐于其中,一夕子皆自落。蜜藏极甜。生啖、煮食之,并消酒,解诸毒。人误食鯸鲐(即河鲀)鱼肝,迷闷欲死者,饮其汁立解。以其木作楫,拨著鱼,皆浮出。物之相畏,有如此者。此果南人尤重之。可作茶果。其味苦酸而涩,食久味方回甘,故昔人名为谏果。然消酒解毒,亦果中之有益于人者。(一云:以木钉钉之,其子亦自落。)

附:馀甘(惟泉州有之,乃深山穷谷自生之物,非人家所种。其树稍高,其子梭形,又如梅实,两头锐。始嚼,味酸涩,饮水乃甘。九月,比之橄榄,酷相似。以蜜藏之亦佳。)

【樱桃】(附“山婴桃”)《尔雅》曰:楔、荆桃。(郭璞注曰:“今樱桃。”《广雅》曰:楔桃,大者如弹丸子;有长八分者,有白色者,凡三种。孙炎云:大而甘者,谓之崖蜜。樱桃一名楔,一名荆,一名英桃,一名莺桃,一名含桃,一名朱樱,一名牛桃,一名英。《西京杂记》列樱桃、含桃为二种。苏颂曰:樱桃,处处有之,洛中者最胜。其实深红者,谓之朱樱,紫色、皮里有细黄点者,谓之紫樱,味最珍重。又有正黄明者,谓之蜡樱,小而红者,谓之樱珠,味皆不及极大者。)

《齐民要术》曰:二月初,山中取栽。阳中者,还种阳地;阴中者,还种阴地。(若阴阳易地,则难生,生亦不实。此果性生阴地;既入园囿,便是阳中,故多难得生。宜坚实之地,不可用虚粪也。又法:二三月间,分有根枝,栽土中。粪浇即活。)

李时珍曰:三月熟时,须守护;否则鸟食无遗也。(其法以二破竹相击,鸟闻声自去。或以网张其上,鸟亦不至。熟时以粪置其下,则一树齐熟。)盐藏蜜煎,皆可久食。或同蜜捣作糕。唐人以酪煎食之,(樱桃经雨,则虫自内生,人莫之见。用水浸良久,则虫皆出,乃可食也。试之果然。)

附:山婴桃。(《本草》“释名”朱桃、樱、英豆、李桃。孟诜曰:此婴桃俗名李桃,又名柰桃。前樱桃名樱,非桃也。《别录》曰:婴桃,实大如桃,多毛;四月,阴干。陶弘景曰:樱桃,即今朱樱,可煮食者。婴桃,形相似而实乖异。山间时有之。李时珍曰:树如朱婴,但叶长尖不团,子小而尖,生青、熟黄赤,亦不光泽。而味恶不堪食。)

【杨梅】《博物志》云:地瘴处,多生杨梅。(一名朹子。生江南岭南山谷间,会稽产者为天下冠。杨梅种类甚多,大叶者最早熟,味甚佳;次则卞山。本出苕溪,移植光福山中尤胜。又次为青蒂、白蒂,及大小松子。扬州呼白者为圣僧。树若荔枝,叶细,青如龙眼。二月开花,结实如楮实子,肉在核上无皮壳。五月熟,生青,熟则有白、红、紫三色。)

《便民图纂》曰:六月间,取粪池中浸过核收盦。二月,锄地种之。待长尺许,次年三月移栽。三四年后,取别树生子枝条接之,复栽山地。其根,多留宿土,腊月开沟于根旁高处,离四五尺许,以夹粪壅之;不宜著根。每遇雨,肥水渗下,则结子肥大。

《物类相感志》云:桑树接杨梅,则不酸。树上生癞,以甘草钉钉之,则去。盐藏、蜜渍、糖、火酒浸,皆佳。

《林邑记》云:邑有杨梅,大如杯碗。青时酸,熟则如蜜。用以酿酒,号为“梅花酎”,甚珍重之。

【葡萄】(附野葡萄。)张骞使大宛,取葡萄实,于离宫别馆旁尽种之。(一名葡萄,一名赐紫樱桃。《广志》曰:有黄白黑三种。水晶葡萄,晕色带白,如著粉;形大而长,味甘。紫葡萄,黑色,有大小二种,酸甜二味。绿葡萄,出蜀中,熟时色绿。至若西番之绿葡萄,名兔睛,味胜糖蜜,无核,则异品也。琐琐葡萄,出西番,实小如胡椒。小儿常食,可免生痘。又云痘不快,食之即出。(今中国亦有种者:一架中间生一二穗。)云南者,大如枣,味尤长。波斯国所出,大如鸡卵,可生食,可酿酒。最难干,不干,不可收。《齐民要术》曰:蔓延性缘不能自举,作架以承之。叶密阴厚,可以避热。)

《便民图纂》曰:二三月间,截取藤枝,插肥地;待蔓长,引上架。根边,以煮肉汁或粪水浇之。待结子,架上剪去繁叶,则子得成雨露肥大。冬月,将藤收起,用草包护,以防冻损。(其根茎,中空相通;暮溉其根,至朝而水浸其中。浇以米泔水最良。以麝入其皮,则葡萄尽作香气。以甘草作针针其根则立死。《三元延寿书》云:葡萄架下不可饮酒,恐虫屎伤人。玄扈先生曰:须春分便插,太迟,则有浆出,损本。)

又法,宜栽枣树边。春间,钻枣树作一窍,引葡萄枝从窍中过。候葡萄枝长,塞满窍子,斫去葡萄根,托枣以生,其实如枣。(十月中,去根一步许掘作坑,收卷葡萄悉埋之。近枝茎,薄安黍穰弥佳。无穰,直安土亦得,不宜湿,湿则冰冻。二月中,还出舒而上架。性不耐寒,不埋即死。其岁久根茎粗大者,宜远根作坑,勿令茎折。其坑外处,亦掘土并穰培覆之。玄扈先生曰:北方必须舒卷,年远亦难。南方竟以穰草裹根可也。) 卷葡萄悉埋之。近枝茎,薄安黍穰弥佳。无穰,直安土亦得,不宜湿,湿则冰冻。二月中,还出舒而上架。性不耐寒,不埋即死。其岁久根茎粗大者,宜远根作坑,勿令茎折。其坑外处,亦掘土并穰培覆之。玄扈先生曰:北方必须舒卷,年远亦难。南方竟以穰草裹根可也。)

正月末,取嫩枝长四五尺者,卷为小圈。先治地令松,沃之以肥。种时,止留二节在外。春气萌动,发芽尽萃于出土二节。不一年,成大棚,实大而多液。生子时,去其繁叶遮露,则子尤大,忌浇人粪。《齐民要术》曰:摘葡萄法:(逐熟者,一一零叠(一作摘取)。从本至末,悉皆无遗。世人全房折杀者。) 卷为小圈。先治地令松,沃之以肥。种时,止留二节在外。春气萌动,发芽尽萃于出土二节。不一年,成大棚,实大而多液。生子时,去其繁叶遮露,则子尤大,忌浇人粪。《齐民要术》曰:摘葡萄法:(逐熟者,一一零叠(一作摘取)。从本至末,悉皆无遗。世人全房折杀者。)

作干葡萄法:(极熟者,一一零压摘取。刀子切去蒂,勿令汁出。蜜两分和,内葡萄中。煮四五沸,漉出阴干便成矣。滋味倍胜,又夏月不败。)

藏葡萄法:(极熟时,全房折取。于屋下作荫坑,坑内近地凿壁为孔,插枝于孔中,还筑孔使坚。屋子置土覆之,经冬不异也。)

玄扈先生曰:葡萄作酒,极有利益,然非西种不可。亦可作醋作糖。今山西亦作酒,然不真也。

附:野葡萄:(一名蘡薁,一名山葡萄,蔓生苗叶,花实与葡萄相似;但实小而圆,色不甚紫,堪为酒。)

【银杏】一名白果,一名鸭脚子。(银杏,以白得名;鸭脚取其叶之似。其木多历岁年,其大或至连抱,可作栋梁。多生江南,以宣城者为胜。二月开花成簇,青白色;二更开花,随即卸落,人罕见之。一枝结子百十,状如楝子;经霜乃熟。烂去肉,取核为果。)

《便民图纂》曰:春初,种于肥地。候长成小树,来春和土移栽。以生子树枝接之,则实茂。

《农桑通诀》曰:春分前后移栽。先掘深坑,水搅成稀泥,然后下栽子。掘取时,连土封用草要或麻绳缠束,则不致碎破土封。其子,至秋而熟。初收时,小儿不宜食,食则昏霍。惟炮煮作果食为美。以浣油,甚良。颗如绿李,积而腐之,惟取其核,即银杏也。

其木有雌雄之意:雄者不结实,雌者结实。其实,亦有雌雄:雌者二棱,雄者三棱。须雌雄同种,其树相望,乃结实。或雌树临水照影,或凿一孔,纳雄木一块泥之,亦结。

采摘:(熟时,以竹薎箍树本,击薎,则银杏自落。)

【枇杷】《上林赋》曰:卢橘。(枇杷易种。叶微似栗,冬夏不凋。冬花、春实、夏熟。大者如鸡子,小者如龙眼。白者为上,黄者次之。无核者名焦子,出广州。李时珍曰:枇杷非卢橘也。)

《便民图纂》曰:以核种之,即出。待春移栽。三月宜接。

【橘】(附柑、柚、佛手柑、金橘、金豆。)《禹贡》曰:厥包:橘、柚,锡贡。(注云:大曰柚,小曰橘。然自是两种。橘有数种:有绿橘,有红橘,有蜜橘,有金橘,而洞庭橘为胜,今充土贡。又有黄橘:扁小,多香雾,为上品。芳塌橘:状大而扁,外绿心红,巨瓣多液。春熟,甚美。包橘:外薄内盈,隔皮可数。绵橘:微小,极软美可爱。不多结。冻橘:八月花开,冬结、春采。穿心橘:实大皮光,心虚可穿。又有沙橘、早黄橘、朱橘、荔枝橘、乳橘。油橘,橘之下品。生南山、川谷,及江浙荆襄皆有之。木高可丈许,刺出于茎间。夏初,生白花。至冬实黄。逾淮则化为枳。闽中柑橘,以漳州为最;福州次之。树多接成,惟种成者气味尤胜。)

《便民图纂》曰:正月间,取核撒地上。冬月搭棚,春和撤去。待长二三尺许,二月移栽。浇忌猪粪。既生橘,摘后又浇。有虫,则凿开蛀处,以铁线钩取。(一说:以杉木塞其孔,则虫自死。取虫讫,以硫黄和土塞其窍。)

《农桑通诀》曰:种植之法,种子及栽皆可。以枳树截接,或掇栽,尤易成。宜于肥地种之。冬收实后,须以火粪培壅,则明年花实俱茂。干旱时,以米泔灌溉,则实不损落。

玄扈先生曰:此树极畏寒,宜于西北种竹,以蔽寒风,又须常年搭棚,以护霜雪。霜降搭棚,谷雨卸却。树大不可搭棚,可用砻糠衬根,柴草裹干,或用芦⒎宽裹根干,砻糠实之。

须记南枝。掘深坑,粪河泥实底,方下树下土,满半坑,筑实,又下粪河泥,方下土平坑。又下粪河泥,又加筑实,则旺。凡树耐肥者,皆用此法。

以死鼠浸坑中,浮起,取埋根中,极肥。

《种树书》曰:南方柑橘虽多,然亦畏霜,不甚收。惟洞庭,霜虽多无所损,橘最佳。岁收不耗,正谓此焉。以死鼠浸溺缸内,候鼠浮,取埋橘树根下,次年必盛。《涅槃经》云:“如橘得鼠,其果子多。”(橘见尸则多实。)

玄扈先生曰:冬寒无损,正因种者多,且培植有方耳。惟闽广地暖,即无损耗,而实甚佳,胜浙者十倍。

橘、柚、橙、柑等,须于腊月,根边宽作盘,连粪三次,不宜著根。遇春旱,以水浇之,雨则不必,花实并茂。橘之种不一:惟扁橘、蜜罐、甜瓶为佳,湘橘耐久。

最忌猪粪。以茅灰及羊粪壅之,多生实。

《农桑辑要》曰:西川唐邓,多有栽种成就,怀州亦有旧日橘树。北地不见此种;若于附近面,访学栽植,甚得济用。(畏寒多死,北地非宜。)《述异记》曰:越多橘、柚园。越人岁出橘税。

收藏:(十月后,将金橘安锡器内,或芝麻杂之,经久不坏。藏菉豆中尤妙。近米即烂。)又法:铺干松毛,藏于不近酒处,多不坏。

《农桑通诀》曰:惟皮与核堪入药用,皮之陈者最良。又宜作食料。其肉,味甘酸,食之多痰,不益人。以蜜煎之,为煎则佳。《食货志》云:“蜀汉江陵千树橘,其人与千户侯等。”

夫橘,南方之珍果,味则可口,皮核愈疾,近升盘俎,远备方物。而种植之,获利又倍焉。其利世益人,故非可与他果同日语也。

【柑】一名木奴,一名瑞金奴。(《农桑通诀》曰:柑、甘也;橘之甘者也。茎叶无异于橘,但无刺为异耳。生江汉唐邓间。而泥山者,名乳柑,地不弥一里所,其柑大倍常,皮薄味珍,脉不粘瓣,食不留滓,一颗之核才一二,间有全无者。然又有生柑,有郛柑,有海红柑,有衢柑,虽品不同,而温台之柑最良,岁充土贡焉。江浙之间种之甚广,利亦殊博。又有山柑,洞庭柑,出洞庭;皮细味美,熟最蚤。甜柑,每颗八瓣,未霜先黄。馒头柑、生枝柑、平蒂柑,大如升,出成都。朱柑、大柑、黄柑、白柑、沙柑,江南岭南为盛,蜀次之,实似橘而圆大。未经霜,犹酸;霜后始熟。柑树犹畏冰雪。)

栽种:与橘同。

《种树书》曰:柑树为虫所食,取蚁窠于其上,则虫自去。柑之大者,擘破气如霜雾。

李衡,于武陵龙阳洲上种柑千树,谓其子曰:“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足用矣。”及柑成,岁输绢数千匹。故史游《急就篇》注云:“木奴千,无凶年。”盖言可以市易谷帛也。

【柚】《尔雅》曰:柚条。又曰櫠椵。(郭璞曰:“柚属也,似橙而实酢,大于橘。”橘皮薄,味辛苦;柚皮厚而肥甘。其肉,有甘有酸;酸者名胡柑。一名条,一名櫾,一名壶柑,一名臭橙。《广雅》谓之镭。实有大小二种:小者如柑如橙,俗呼为蜜筒;大者如升如瓜,俗呼为朱栾。有围及尺馀者,俗呼香栾。闽中、岭外、江南皆有之。南人种其核;云:长成、以接柑橘,甚良《吕氏春秋》曰:果之美者,有云梦之柚。)

【佛手柑】(木似朱栾,而叶尖长,枝间有刺。植之近水乃生。其实如人手,有指,有长尺馀者。皮皱而光泽,味不甚佳,而清香袭人。置衣笥中,虽形干而香不歇。可糖煎、蜜煎、作果,甚佳。捣蒜罨其蒂,香更充溢。浸汁洗葛纻,绝胜酸浆。)

【金橘】(一名金柑,一名夏橘。吴越江浙川广间出,营道者为冠。五月开白花。秋冬黄熟。大者径寸,小者如指头。糖造蜜煎皆佳,广人连枝藏之,入脍醋尤香美。)

《便民图纂》曰:金橘:三月,将枳棘接之;至八月移栽肥地。灌以粪水为佳。

【金豆】(一名山金柑,一名山金橘。木高尺许,实如樱桃,生青熟黄,形圆而光溜。皮甜可食,味清而香美,可蜜渍。)

【橙】《埤雅》曰:“橙,柚属;可登而成”,故字从登。(一名枨,一名金球,一名鹄壳。叶有两刻缺者是也。似橘树而有刺,叶大而形圆;皮甚香,厚而皱。其瓤味酸。唐邓间多有之,江南尤盛。北地亦无此种,过淮则化为枳。)

种植:与橘同。

其皮香气馥,可以熏衣,可以芼鲜。可以和菹醢,可以为酱齑,可以蜜煎,可以糖为橙丁,可以蜜为橙膏。嗅之则香,食之则美,诚佳果也。

其瓤洗去酸汁,细切,和蜜盐煎成,食之亦佳。

【桑葚】(栽种别见蚕桑部)《尔雅》曰:“桑,嗅有葚,栀。”

《农桑通诀》曰:尝考之史传:三国魏武祖军乏食,乃得干葚以济饥。《魏志》武祖军无粮,新郑长杨沛进干葚。后迁沛为邺令。后汉王莽时,天下大荒;有蔡顺,葚赤黑别盛之。赤眉贼见而问之,顺曰:“黑者奉母,赤者自食。”盖桑葚,干湿皆可食,可以救俭。昔闻之故老云:前金之末饥歉,民多饿莩。至夏初青黄未接,其桑葚已熟,民皆食葚,获活者不可胜计。凡植桑多者,葚黑时,悉宜振落箔上晒干。平时可当果食,歉岁可饥饿。虽世之珍异果实,未可比之。适用之要,故录之。

玄扈先生曰:桑生葚者,叶小而薄。故蚕桑之家,不得有葚。

【木瓜】《尔雅》曰:“楙、木瓜。”(郭璞注曰:“实如小瓜,酢,可食。”一名铁脚梨。山阴兰亭尤多,西京亦有之,而宣城者为佳。李时珍曰:其叶光而厚;其实,如小瓜而有鼻。津润、味不木者,为木瓜;圆小于木瓜,味木而酢涩者,为木桃;似木瓜而无鼻,大于木桃,味涩者,为木李,亦曰木梨;即榠楂及和圆子也。鼻乃花脱处,非脐蒂也。)

《农桑通诀》曰:木瓜:种子及栽皆得。压枝亦生,栽种与桃李同法。秋社前后移栽;至次年,率多结实,胜春栽者。

宣城人种莳最谨,始实,则簇纸花薄其上,夜露日曝渐而变红,花又如生。本州以充土贡。故有“天下宣城花木瓜”之称。《广志》曰:木瓜,子可藏,枝可为数号,一尺百二十节。

《诗义疏》曰:欲啖者,截著热灰中,令萎蔫。净洗,以苦酒头汁蜜之,可案酒食。蜜封藏百日,乃食之,甚美。凡腰肾脚膝者,服食不宜阙,以蜜渍食,亦堪益人。(蜜渍之法:先切皮,煮令熟,著水中,拔去酸味,却以蜜熬成煎,藏之。)又宜去子烂蒸,擂作泥,入蜜与作煎,饮用。冬月尤美。夫木瓜,得木之正,故入筋。试以钅公霜涂之,则失醋味,受金之制也。五行相克刂之义,于此盖亦可验。此果既能愈疾,又宜饮啖,兼用有益,诚可贵焉。(陶弘景曰:“木瓜最疗转筋,如转筋时,但呼其名,及书土作木瓜字,皆愈。此理亦不可解。俗人拄木瓜杖,云利筋脉也”。)

【楂子】《尔雅》云:“似梨而酢涩”。《埤雅》曰“木桃”。(陶隐居《本草注》云:木瓜利筋胫。又有榠楂,大而黄,可进酒去痰。楂子涩,断痢。《礼记》曰:“楂梨曰攒之”郑公不识楂,乃云是“梨之不臧者”。雷公《炮炙论》“和圆子”即此也。李时珍曰:“楂子乃木瓜之酢涩者。小于木瓜,色微黄,蒂核皆粗;核中之子小圆也。”)

《淮南子》曰:“树柤梨橘,食之则美,嗅之则香。”《庄子》曰:“楂、梨、橘、柚,皆可于口”者,盖古人以楂列于名果,今人罕食之耳。西川唐邓多种此,亦足济用。然楂味比之梨与木瓜,虽为稍劣,而以之入蜜,作汤煎,则香美过之,亦可珍也。

【榠楂】《诗经》曰“木李”;《埤雅》曰“木梨”。(郑樵《通志》曰“蛮楂”;《拾遗》曰“瘙楂”。李时珍曰:榠楂,乃木瓜之大而黄色无重蒂者也。)

可浸酒去痰。置衣箱中,杀蠹虫。

【榅桲】(李时珍曰:即榠楂之生于北土者。苏颂曰:今关陕有之;沙苑出者更佳。其实类楂,但肤慢而多毛,味尤甘。其气芬馥,置衣笥中亦香。)

寇宗奭曰:食之须净去浮毛;不尔损人肺。其果最多生虫,少有不蛀者。

【山楂】《尔雅》曰:朹子檕梅。(又名赤瓜子,鼠楂,猴楂,茅楂,羊梂,棠梂子,山里果。此物生于田原茅林中,猴鼠喜食之,故有诸名也。)

九月熟。取去皮核,捣和糖蜜,作为楂糕,以充果物。(亦可入药,令人少睡,有力,悦志。)

【甘蔗】《说文》曰:蔗也。(或为竿蔗,或干蔗,或邯<甘者>,或甘蔗,或都蔗,所在不同。《汉书》《离骚》俱作柘。有数种:曰杜蔗,即竹蔗。绿嫩薄皮,味极醇厚,专用作霜。曰白蔗,一名荻蔗,一名劣蔗,一名蜡蔗。可作糖,江东为胜。今江浙闽广蜀川湖南所生,大者围数寸,高丈许。又扶风蔗,一丈三节,见日则消,遇风则折。交阯蔗,长丈馀,取汁曝之,数日成饴,入口即消,彼人谓之石蜜。丛生,茎似竹,内实,直理,有节无枝。长者六七尺,短者三四尺。八九月收茎,可留至来年春夏。玄扈先生曰:甘蔗、糖蔗,是二种。)

《农桑辑要》曰:种法:用肥壮粪地。每岁春间,耕转四遍,耕多更好。罢去柴草,使地净熟,盖下上头。宜三月内下种,迤南暄热,二月内亦得。每栽子一个,截长五寸许,有节者,中须带三两节。发芽于节上。畦宽一尺。下种处,微壅上高,两边低下。相离五寸,卧栽一根,覆土厚二寸。栽毕,用水绕浇,止令湿润根脉,无致渰没栽封。旱则二三日浇一遍;如雨水调匀,每一十日浇一遍。其苗高二尺馀,频用水广浇之,荒则锄之。无不开花结子。直至九月霜后,品尝秸秆:酸甜者,成熟;味苦者,未成熟。将成熟者,附根刈倒,依法即便煎熬。外将所留栽子秸秆,斩去虚梢。深厥窖坑,窖底用草衬藉,将秸秆竖立,收藏于上,用板盖,土覆之,毋令透风及冻损。直至来春,依时出窖,截栽如前法。大抵栽种者,多用上半截,侭堪作种;其下截肥好者,留熬沙糖。若用肥好者作种,尤佳。

煎熬法:若刈倒放十许日,即不中煎熬。将初刈倒秸秆,去梢叶,截长二寸,碓捣碎。用密筐或布袋盛顿,压挤取汁。即用铜锅,内斟酌多寡,以文武火煎熬。其锅,隔墙安置,墙外烧火,无令烟火近锅。专令一人看视,熬至稠粘,似黑枣合色。用瓦盆一⒐,底上钻箸头大窍眼一个;盆下,用瓮承接。将熬成汁,用瓢豁于盆内。极好者,澄于盆;流于瓮内者,止可调渴水饮用。将好者,止就用有窍眼盆盛顿;或倒在瓦罂内亦可。以物覆盖之。食则从便,慎勿置于热炕上。恐热开花。大抵煎熬者,止取下截肥好者,有力糖多,若连上截用之,亦得。(玄扈先生曰:熬糖法,未尽于此。)

《家政法》曰:三月可种甘蔗。

雩都县,土壤肥沃,偏宜甘蔗,味及菜色,馀县所无;一节数寸长,供献御。


 上一卷 ↑返回顶部 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