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象汇编 历法典 第九十六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历象汇编 第九十七卷
历象汇编 历法典 第九十八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历法典

     第九十七卷目录

     仪象部艺文一

      请立浑天仪表      宋颜延之

      浑天赋有序      唐杨炯

      进浑仪表          张说

      新浑仪赋有序     李光朝

      又             前人

      齐七政赋         宋周渭

      答江德功          朱熹

      答蔡伯静          前人

      又             前人

      简仪铭          元姚燧

      浑象铭           杨桓

      玲珑仪铭          前人

      观天器铭         明英宗

      简仪赞          于慎行

      浑仪赞          张一桂

     仪象部艺文二

      九月二十三日城外记游  元吴师道

      题宋沈存中所铸铜仪    揭傒斯

     仪象部纪事

     仪象部杂录

    历法典第九十七卷

    仪象部艺文一

    请立浑天仪表      宋颜延之

    张衡创物,蔡邕造论,戎夏相袭,世重其术。臣昔奉使 入关,值大军旋斾,浑仪在路,肆观奇秘,绝代异宝,旋 及王府,考诸前志,诚应夙闻。《尚书》“璇玑玉衡,以齐七 政”,崔瑗所谓“数术穷天地,制作侔造化”,经志所云“图 宪所本。”故体度不渝,精测尚矣。则七晷运变,无匪康 时;九代贞观,不绝司历。臣夙怀末意,惧于非任,今忝 惟职统,敢昧死以闻。

    浑天赋有序      唐杨炯

    显庆五年,炯时年十一,待制弘文馆。上元二年,始以应制举补校书郎,朝夕灵台之下,备见铜浑之仪。寻反初服,卧疾丘园,二十年而一徙官,斯亦拙之效也。代之言天体者,未知浑盖孰是,代之言天命者,以为祸福由人,故作《浑天赋》以辩其辞云。

    客有为《宣夜》之学,喟然而言曰:“旁望万里之横山而 皆青,俯察千仞之深谷而黝黑。苍苍在上,非其正色。 远而望之,无所至极。日月载于元气,所以或中或昃; 星辰浮于太空,所以有行有息。故知天常安而不动, 地极深而不测,可以作观象之准绳,可以作谭天之 楷式。”有称周髀之术者,冁然而笑曰:“阳动而阴静,天” 回而地游。天如倚盖,地若浮舟;出于卯,入于酉,而生 昼夜;交于奎,合于角,而有《春秋》。天则西北既倾,而三 光北转;地则东南不足,而万穴通流。比于圆首,前临 胸者,后不能覆背;方于执炬,南称明者,北可以言幽。 此天与而不取焉,遑遑而更求?太史公有睟其容,乃 盱衡而告曰:“楚既失之,齐亦未为得”也。言宣夜者,星 辰不可以阔狭有常;言盖天者,刻漏不可以春秋各 半。周三径一,远近乖于辰极;东井南箕,曲直殊于河 汉。明入于地,葛稚川所以有词;日应于天,桓君山由 其发难;假苏秦之不死,莫能为其说;倘隶首之重出, 亦不能成其算。二客尝亦知浑天之事,欤请谓左右 扬榷而陈之。原夫杳“杳冥冥,天地之精;混混沌沌,阴 阳之本。何太虚之无碍,俾造化之多端。南溟玉室之 宫,爰皇是宅;西极金台之镇,上帝攸安。地则方如棋 局,天则圆如弹丸。天之运也,一北而物生,一南而物 死。地之平也,影短而多暑,景长而多寒。太阴当日之 冲也,成其薄蚀;众星傅月之光也,因其波澜。乾坤阖 辟,天地成矣;动静有常,阴阳行矣;方以类聚,物以群 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文,变化形矣。部之以 《三门》,张之以《八纪》,其周天也三百六十五度,其去地 也九万一千馀里,日居而月诸,天行而地止,载之以 气,浮之以水,生之育之,长之畜之,亭之毒之,盖之覆 之。天聪明也,圣人得之;天垂象也,圣人则”之。其道也, 不言而信;其神也不怒而威。验之以衡轴,考之以枢 机。三十五官,有群生之系命;一十二次,当下土之封 畿。中衡外衡,每不召而自至;黄道赤道,亦殊途而同 归。表里见伏,圣人于是乎发挥;分至启闭,圣人于是 乎范围。可以穷理而尽性,可以极深而研几。天有北 斗,杓携龙角,魁枕参首。天“有北辰,众星环拱,天帝威 神,尊之以耀魄,配之以勾陈,有四辅之上相,有三公 之近臣。华盖岩岩,俯临于帝座;离宫奕奕,旁绝于天

    津。列长垣之百堵,启阊阖之重𬮱,文昌拜于大将,天
    考证
    理囚于贵人,泰阶平而君臣穆,招摇指而天下春。东

    宫则析木之津,寿星之野,箕为傲客,房为驷马,天王 对于摄提,皇极临于宦者。左角右角,两曜之所巡行; 阴间阳间,五星之所取舍。后宫掌于蕃息,太子承于 冢社;宗人宗正,内外敦叙于家邦;市楼市垣,货殖毕 陈于天下。北宫则灵龟潜匿,螣蛇伏藏,瓠瓜宛然而 独处,织女终朝而七襄。登渐台而顾步,御辇道而徜 徉。闻雷霆之隐隐,听枹鼓之硠硠。南斗主爵禄”,东壁 主文章,须女主布帛,牵牛主关梁。羽林之军,所以除 暴乱,垒壁之阵,所以备非常。四宫则天潢咸池,五车 三柱,奎为封豕,参为白虎,胃为天仓,娄为众聚。旄头 之北,宰制其仇敌;天毕之阴,蓄泄其云雨。大陵积尸 之肃杀,参旗九斿之部伍。樵苏之地,出入于园苑;万 亿之资,填积于仓庾。南宫则“黄龙赋象,朱鸟成形”,五 帝之坐,三光之庭,伤成于钺,诛成于质,福成于井,德 成于衡。执法者,廷尉之曹,大夫之象;少微者,储君之 位,处士之星。天弧直而狼顾,军布晓而鸡鸣。三川之 郊,鹑火通其耀;七泽之国,翼轸寓其精。南河象阙,于 是乎增峻;左辖边荒,于是乎自宁。乃有金之散气,水 之精液,法清渭“之横桥,像昆明之刻石。岁时占其水 旱,沧溟应其潮汐。织女之室,汉家之史可寻;饮牛之 津,海畔之人易觌。日也者,众阳之长,人君之尊。天鸡 晓唱,灵鸟昼踆,扶桑临于大海,若水照于昆仑。太平 太蒙,所以司出入;南至北至,所以节寒温。龙山衔烛, 不能议其光景;夸父弃策,无以方其骏奔。月也者,群” 阴之纪,上天之使,异姓之王,后妃之事。方诸对而明 水洽,重晕匝而边风𫘝。裁盈蚌蛤,则虏骑先侵;适𩰚 麒麟,则暗虎潜。值五星者,木为重华,火为荧惑,镇居 戊己,斯为土德。太白主西,辰星主北,俯察人事,仰观 天则。比参右肩之黄,如奎大星之黑,五才以之致用, 七政于焉不忒。同舍而有四方,分天“而利中国。赤角 犯我城”,黄角天之争。五星同色,天下偃兵。趋前舍为 赢,退后舍为缩。赢则侯王不宁,缩则军旅不复。或向 而或背,或迟而或速。金火犯之而甚忧,岁镇居之而 有福。观众星之部署,历七曜之驱驰。定天下之文,所 以通其变;见天下之赜,所以象其宜。然后播之以风 雨,成之以霜霰。或吐雾而蒸云,或击雷而奔电,一旬 而太平感,肤寸而天下遍,白日为之昼昏,恒星为之 不见。尔乃重明合璧,五纬连珠,青气夜朗,黄云昼扶, 握天镜,授河图,若曰“赐之以福”,此明王圣帝之休符。 至如怪云祓气,冬雷夏雪,日晕长虹,星芒伏鳖,阴有 馀而地动,阳不足而天裂,若曰“惧之以灾”,此昏主乱 君之妖孽。昔者颛顼之命,重黎司天而司地,陶唐之 分,叔仲宅西而宅东。后宋有子韦,郑有裨灶,魏有石 氏,齐有甘公,唐都之推星,王朔之候气,周文之视日, 吴范之占风,有以见天地之情状,识阴阳之变通。《诗》 云:“谓天盖高。”《语》曰:“惟天为大。”至高而无上,至大而无 外,四时行焉,万物生焉。群神莫尊于上帝,“法像莫大 于皇天。灵心不测,神理难诠。日何为兮右转?天何为 兮左旋?盘古何神兮立天地,巨灵何神兮造山川?螟 何细兮?师旷清耳而不闻,离娄拭目而不见?鹏何壮 兮搏扶摇而翔九万,运海水而击三千。龟与蛇而异 其短长之质,椿与菌兮殊其小大之年,钟何鸣而应 霜气,剑何仗兮上星躔?列”子何方,御风而有待?师门 何术,验火而登仙?鲁阳麾戈兮转于西日,陶侃折翼 兮登于上元?女何怨兮为精卫?帝何耻兮为杜鹃?争 疆理者,有陵零之石;闻弦歌者,有盖山之泉。若怪神 之不语,夫何述于此篇?以天乙之武也;焦土而烂石, 以唐尧之德也;襄陵而怀山,以颜回之仁也,居在于 陋巷,以孔丘之圣也,情希于执鞭。冯唐入于郎署也, 两君而未识。扬雄在于天禄也,三代而不迁。桓谭思 周于图谶,忽然不乐。张衡术达于天地,退而归田。我 无为而人自化,吾不知其所以然而然。

    进浑仪表          张说

    臣闻“迎日授时,莫先于历象;先天成务,必归于制作。 伏惟开元神武皇帝陛下建中立极,纬武经文,至德 难名,神功莫测。于是定历成岁,立象考天,绍唐尧钦 若之典,继虞舜璇玉之义,上皇能事,于斯备矣。臣书 院先奉敕造游仪,以测七曜盈缩,去年六月造毕进 奏,又承恩旨,更立浑仪。”臣等准敕,令左卫率府长史 “梁令瓒检校创造。于是博考传记,旧有张衡、陆绩、王 蕃、钱乐之等,并造斯器。虽浑体有象,而不能运行,事 非经久,旋亦毁废。臣今按据典故,铸铜为仪,圆以象 天,使得俯察。”上具列宿赤道周天度数,注水激轮,令 其自运。一日一夜,天转一周。又别立二周轮,络在天 外,缀以日月,令得运行。每转一匝,日“行一度,月行十 三度十九分度之七,凡二十九转有馀而日月会,三 百六十五转而行匝。仍置水柜以为地平,令仪半在 地上,半在地下,晦明朔望,不差毫发。又立二木人于 地平之上,前置钟鼓以候辰刻,每一刻则自然击鼓, 每一辰则自然撞钟。”皆于柜中各施轮轴,钩键交错关锁相持,转运虽同,而迟速各异。周而复始,循环不 息。阴阳不能逃其数,分至不能隐其时。究天地之干 运,极乾坤之变化,斯皆上“禀圣谟,傍获神助。臣等愚 思,非所能及。望录付史馆,宣示百寮,使知告成之功, 迥超前古。无任勤恳之至,谨随表上进以闻。”

    新浑仪赋有序     李光朝

    “天垂象见吉凶。圣人指象之法,莫先于浑仪。是以王者将下理于万人,先上齐于七政。轩昊之后,分重、黎二官;唐虞之日,命羲和四子代掌其器,以为人极。” 圣作有程,必应其变,故有谓之《周髀盖天》,谓之《浑天宣夜》,用则假于器,妙则存乎人。曰若《开元天宝圣神文武皇帝》,以为天有时,时有变,不可从旧,更法而取新。“更立铜浑,无毫厘之差,得精一之义。引而上则迈于古,推而下则合于今,非古之聪明神睿者,孰能为之乎?” 于是五纬连珠,两曜合璧,神输祥瑞,天降嘉生。默而不谈,且虑樵夫之笑;言而未远,且陈君子之心。遣于鄙辞,乃作赋曰:

    国之神器,名之“浑仪。”法天之象,知天之为。虽考古以 作则,亦惟新而成规。琢璇为衡,范金为盖,其状则小, 其用则大。南极北极,正其端隅;上规下矩,正其外内。 缭绕黄道,环回紫宫。斗居其北,日起其东。别度数于 分寸之内,点星象于毫厘之中。处动而能静,妙同乎 造化之意;寂无以为有,用拟于阴阳之功。有象必见, 惟幽是通。乃知近能则远合,下正则上同。因之以言 宝历,遂乃授乎人时,以通天下之志,以断天下之疑。 违之则失,信之无欺,圣也智也。念兹在兹,四时以之 咸序,万物以之攸理。弦望之候不𠎝,寒暑之期可纪。 测天地之否泰,知阴阳之终始,述作固称于帝王,司 存乃归于太史。猗此成器,为国之宝;“通幽洞微,赞我 皇道。”

    又             前人

    夫象之大者曰“天地”,理之广者曰“阴阳。”分八极,悬三 光,不言而化,有形而彰。虽羲氏代掌,初闻乎钦若;而 畴人离散,覆乱其纪纲。魏灭晋绍,易齐为梁。莫革其 弊,有失其方。将以事极则反,否泰何长?故浑仪之制 而新之。我皇则天工协谋,凫氏毕至。煽洪炉以效役, 镕珍金以为器。列管之应一十二律,罔极为期;周天 之列,二十八宿,各分尔位。然仰观俯察,以参以稽,森 罗乎象纬,穷极乎端倪。视朔于初时,必书于云物;履 端于始岁,如得乎摄提。候月既殊于蓂草,测景方异 乎土圭。侔汉历之黍累不失,同舜年之风雨不迷。且 如人之常性也,重更改,贵因循。罔知失善,是与谋新。 更苟有利,何惮厘革;循苟有失,何必相因?故天垂象, 圣人以审度;历乖次,圣人以创陈。亦将利物安下,适 时补政,齐上方之斗极,为来代之龟镜。其意既美,于 斯为盛,恐贻诮于不谈,故形之乎赋咏。

    齐七政赋以明主法天用齐七政为韵宋周渭

    天之垂象兮无臭无声,君之立德兮赫赫明明,将同 符而合矩,在璇玑于玉衡。故运彼四时,寒燠随其建 指,齐其七政,有道感于无情,故使黎民于变,万物由 庚,神不秘其福,地不爱其祯。原其天斯覆兮地斯载, 播群芳而作主;日阳德兮月阴灵,俾五星而为辅,谅 无私于照烛,或任晦于烟雨。国风可仰,守官方赞于 羲和;人力不侔,杖策已疲于夸父。夫能文者政乃不 乏,示寰瀛之大法;运天者道在于干,占日月之初躔。 既推历以生律,亦钩深而索元。徒观其如璧之合,如 珠之联。甲子不迷,符太初之朔旦;精意以享,同肆类 于昊天。七政匪差,万邦攸共,采石氏之经,听畴人之 颂。远而望也,粲粲映非云之云;默而识之,昭昭为非 用之用。岁在木而循度,镇居中而不携。荧惑无犯于 奋若,太白莫陵于摄提。将不盈而不缩,岂乍高而乍 低。故我后所以引唐尧而作式,指虞舜而思齐。动于 天兮德有一,丽于天兮曜有七。四海以之升平,千箱 以之充实。岂比见晕珥适背之状,语怪变云气之质。 非训俗以齐人,徒废时而乱日。客有从笔砚而未达, 怀忠信而待命。望莳蓂于朝阶,知如春之圣政。窃昧 谈天之辩,庶俾观象之咏。

    答江德功          朱熹

    玑衡之制,若不能作水轮,则姑亦如此可矣。要之,以 衡窥玑,仰占天象之实,自是一器,而今人所作《小浑 象》,自是一器,不当并作一说也。元祐之制极精,然其 书亦有不备,乃最是紧切处。必是造者秘此一节,不 欲尽以告人耳。

    答蔡伯静          前人

    《天经》之说,今日所论,乃中其病,然亦未尽。彼论之失, 正坐以天形为可低昂反复耳。不知天形一定,其间 随人所望,固有少不同处,而其南北高下,自有定位, 政使人能入于弹圆之下以望之。南极虽高,而北极 之在北方,只有更高于南极,决不至反入地下,而移 过南方也。盖图虽古所创,然终不似天体。孰若一大

    圆象,钻穴为星,而虚其当隐之规,以为瓮口,乃设短
    考证
    轴于北极之外,以缀而运之,又设短柱于南极之北,

    以承瓮口。遂自瓮口设四柱小梯,以入其中,而于梯 末架空北入,以为《地平》,使可仰窥而不失浑体耶?古 人未有此法,著其说以示后人,亦不为无补也。

    又             前人

    《天经》已领,其论撰详悉,亦甚不易,但回互盖天,颇费 力,只是旧年一般见识,不欲恶著古今一个人耳。其 心则固深知浑盖之是非也。然则孰若据实而论之 省词说乎?

    简仪铭          元姚燧

    旧仪。“昆仑六合包外,经纬纵横,天常邪带,三辰内循, 黄赤道交。其中四游,𫖯仰钧箫。”凡今改为,皆析而异, 由能疏明,无窒于视。四游两轴,二极是当,南轴攸沓, 下乃天常,维北欹倾,取轴矩应,镂以百刻。及时初正, 赤道上载,周列经星,三百六十五度奇赢,地平安加, 立运所履,错勒千隅,若十二子。五环三旋,四衡挈焉, “两缀。窥距,随捩留迁。欲知出地,究兹立运。去极几何, 即游是问。赤道重衡,四弦末张。上结北轴,移景相望。 测日用一,推星兼二,定距入宿,两候齐视。巍巍其高, 莫莫其遥,荡荡其大,赫赫其昭。步仞之间,肆所赜考。 明乎制器,运掌有道。法简而中,用密不穷。历校古陈, 未与侔功。猗欤皇元,发帝之蕴。畀厥羲和,万世其训。”

    浑象铭           杨桓

    于昭圣,皇德维天。希密察乾坤,动符化机,乃命太史, 考顺求违。制器象天,具体而微。度数棋布,星次珠辉。 道分黄赤,拟议元规。两极低昂,中主璇玑。匮方象地, 极枢以维,地本天函,术取外围。反而观之,其趣同归。 体虽至约,用足明大。象设目前,人居天外。观天之里, 合象之背。日月交错,五行进退,造化无穷,不出户内。 始终参求,简仪是配。于昭圣皇夙夜睿思,先天天合, 后天奉时。“先后惟天。”圣皇无为

    玲珑仪铭          前人

    “天体圜穹,三辰在中,星虽纪度,天实无穷。天度之数, 环周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一,因星而步,推日而得。 月次十二,往来盈亏,五星参差,进退有期,判为寒暑, 分为四时。”太史司天,咸用周知,制诸法象,各有攸施。 萃于用者,玲珑其仪,十万馀目,经纬均布,与天同体, 协规应矩,遍体虚明,中外宣露,元象森罗,莫计其数。 宿离有次,去极有度。人由中窥,目即而喻。先哲实繁, 兹制犹未。逮我皇元,其作始备。实因于理,匪凿于智。 于万斯年,宝之无坠。

    观天器铭         明英宗

    粤古大圣,体天施治,敬天以心,观天以器。厥器维何? 璇玑玉衡。玑象天体,衡审天行,历世更代,垂四千祀, 沿袭有作,其制寝备。即器而观,六合外仪,阳经阴纬, 方位可稽。中仪三辰,黄赤二道,日月暨星,运行可考。 内仪四游,横箫中贯,南北西东,低昂旋转。简仪之作, 爰代玑衡,制约用密,疏朗而精。外有浑仪,反而观诸, ‘上规下矩,度数干隅。别有直表,其崇八尺。分至气序, 考景咸得。县象在天,制器在人。测验推步,靡忒毫分。 昔作今述,为制弥工。既明且悉,用将无穷。惟君勤民, 事天首务。民不失宁,天其予顾。政纯于人,天道以正。 勒铭斯器,以励予敬’。

    简仪赞          于慎行

    芒芒元运,莫莫三辰。譬彼辐辏,转于一轮。旧仪洵美, 而状浑沦。卓哉良史,创物维新。其新匪他,维旧而析。 四游两轴,当乎二极。南轴攸沓,天常下直。维北欹倾, 轴焉足式。赤道上载,列宿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寄焉。 “极机所运,五环三旋。去极之度,游则昭然。囊括两仪, 珠辉七曜。象在灵台,不言而造。邈矣斯人,何识之妙? 配皇等极,昭兹神造。”

    浑仪赞          张一桂

    “于惟帝王,宪天出治,敬天以心,则天以器。爰稽往古, 实造浑仪,考时布令,仰观俯窥。厥体至圆,厥形左运, 璇玑玉衡,推步”斯训,度刻虽具,细分未全,以管望之, 渐外渐悬。及胜国时,郭太史氏逖览幽探,独臻至理, 实通旧制,简仪乃成。四游上附,直距外经三距,三环 天常,赤道,结环距端,远近相较,两线相望。于以测之, 日月极远。分杪适宜,纤悉咸备,惟精惟密。简要可遵, 百世莫易。我思古人,《大衍》《太初》。三枢“七直”,视此为疏。 赫赫皇朝,损益前代。尚象明时,独玆不废。都城东隅, 崇台巍然。为国重器,于万斯年。

    仪象部艺文二

    九月二十三日“城外记。” 《游  元》·吴师道

    杪秋暇日休弦歌,五门城外观新河。斗门决水已数 日,浅沙漫漫无馀波。纵横疏凿引别派,监官督役犹 挥诃。循堤侧足惧疏恶,惊见崩拆当盘涡。故桥旧市 不复识,祗有积土高坡陀。城南靡靡度阡陌,疏柳掩 映连枯荷。清台突兀出天半,金光耀日如新磨。玑衡 遗制此其的,众环倚值森交柯。细书深刻皇祐字,观 者叹息争摩挲。司天贵重幸不毁,回首荆棘悲驼长春宫苑最宏丽,飞楼涌殿凌层坡。乔松夭矫百岁 物,复有偃盖低婆娑。平生素闻《百一帖》,乐石壁置周 檐阿。金源中叶盛文物,玉堂学士锵鸣珂。旁搜纸墨 作藻饰,欲与唐晋争嵯峨。至今摹榻传好事,道士却 换人间鹅。仙杯珍袭巨桃核,御画云鹤《题宣和》“不知 何处有此木,偶尔结实良非他。瑶池汉殿语茫昧,遂 使世俗犹传讹。寻幽访古意未已,起视落日归禽多。 却趋林亭憩清绝,盆菊采采黄金窠。蟹螯斫雪新酝 碧,对此不乐将如何。京华酒垆万歌舞,锦鞯翠袖迎 娇娥。儒冠已受俗子笑,况复衰容双鬓皤。下帷闭阁 来迹少,肮脏不肯侯门”过。清游良友幸追逐,未忍返 棹寻渔蓑。今朝不饮心已醉,笑看坐客朱颜酡。凤城 半掩归路暝,争道击毂如飞梭。九衢冥濛涨尘雾,渐 见灯火稀星罗。作诗写实不可缓,马上已复成微哦。

    按:元之都城在东北,白马庙、柴市、琼华岛皆在南城,今之观象台则在南城之外。读吴正传《城外纪游》,作可信已。

    题宋沈存中所铸铜仪    揭傒斯

    法象坤仪重,来从汴水迁。飞龙躔四极,黄道界中天。 望绝秋毫永,循环太古前。荒台明月夜,应有泪潺湲。

    仪象部纪事

    《益都耆旧传》:“汉洛下闳明晓天文,于地中转浑天,以 定时节。”

    桓谭《新论》:杨子云好天文,问之于黄门作浑天老工, 曰:“我少能作其事,但随尺寸法度,殊不晓达其意,后 稍稍愈,到今七十,乃甫适知己,又老且死矣。今我儿 子爱学作之,亦当复年,如我乃晓知己又且复死焉。” 其言可悲可笑也。

    《董卓别传》:“卓冶铸候望璇玑仪。”

    《三国志陆绩传》:“绩博学多识,星历算数无不该览,著 述不废,作浑天图。”

    《晋阳秋》:“吴有葛衡,明达天官,能于机巧。作浑天,使地 居中,以机动之,若天转而地正,以上应晷度。”

    《晋书虞喜传》:“喜博学好古,专心经传,兼览谶纬,乃著 《安天论》以难浑盖。以散骑常侍征,不起。”

    《玉海》:“义熙十三年八月,刘裕克长安。九月,先收其彝 器浑仪土圭。”《起居注》曰:十四年相国表曰:“向者平 长安,获张衡所作浑仪土圭、历代宝器,谨遣奉送,归 之天府。”

    《南史陶弘景传》:“景尝造浑天象,高三尺许,地居中央, 天转而地不动,以机动之,悉与天相会,云修道所须, 非止史官是用。”

    《后魏·卢辩传》:“辩少好学,博通经籍。孝武西迁,金石律 吕晷刻浑仪,皆令辩因时制宜,皆合轨度。”

    《北史信都芳传》:“芳少明算术,兼有巧思,后为安丰王 延明召入宾馆。延明家聚浑天欹器、地动、铜乌、漏刻 候风诸巧事,并图画为器准,遂令芳算之。会延明南 奔,芳乃自撰注,又著四术,周髀宗其序曰:‘汉成帝时, 学者问盖天,扬雄曰:‘盖哉未几也’。问浑天,曰:‘洛下闳 为之,鲜于妄人度之,耿中丞象之,几乎莫之息矣’’。”此 言盖差而浑密也。盖器测影,而造用之日久,不同于 祖,故云未几也。浑器量天而作乾坤大象,隐见难变, 故云几乎。是时太史令尹,咸穷研晷,盖《易》古周法,雄 乃见之,以为难也。自昔周公定影王城,至汉朝,盖器 一改焉。浑天覆观,以《灵宪》为文;盖天仰观,以《周髀》为 法。覆仰虽殊,大归是一。古之人制者所表天效元象, 芳以浑算精微,术机万首,故约本为之省要。凡述二 篇,合六法,名《四术周髀宗》

    《隋书天文志》:“宋元嘉所造仪象器,开皇九年平陈后 并入长安。大业初移于东都观象殿。”

    《耿询传》:“询见故人高智宝以元象直太史,询从之,受 天文算术。询创意造浑天仪,不假人力,以水转之,施 于暗室中,使智宝外候天时,合如符契。”

    《大唐新语》:开元十二年,沙门一行造黄道游仪以进, 元宗亲为之序,文多不尽载。其略曰:“孰谓天大,此焉 取则?均以寒暑,分诸晷刻,盈缩不愆,列舍不忒。制器 垂象,永鉴无惑。”因遣太史官驰往安南及蔚州,测候 日影,经年乃定。

    《图书编》,唐一行博览经史,武三思慕其名,请结交逃 隐,匿于僧,习梵律。元宗敕书强起之,访以安国抚人 之道,言切直无隐。受诏与率府兵曹梁令瓒造浑天 仪,铸铜为环天之象,中具列宿、赤道及周天之度数, 注水激外轮,令其自转,外络二轮,缀以日月,令与同

    运。天西旋一昼夜适一周,而日东行亦适一度,月行
    考证
    “适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二十九转有馀而日月适

    会,三百六十五转而日适一周天。”于仪象正合置水 柜,为地平仪,半在地下,晦明朔望,迟速有准。立木人 二于地平上,其一前置鼓以候刻,每历一刻,能自按 鼓击之;其一前置钟以候辰,每历一辰,能自按钟撞 之。皆于柜内各施轮轴,钩键关锁,交“相持而然。”置《武 成殿》前示百官。

    《玉海》:“开元十八年,试《新浑仪赋》。”

    《枫窗小牍》:“太平兴国中,蜀人张思训制上浑仪,其制 与旧仪不同,最为巧捷。起为楼阁数层,高丈馀,以木 偶为七直人,以直七政,自能撞钟击鼓。又为十二神, 各直一时,至其时即自执辰牌循环而出,余王大父 赞善公尝入文明殿漏室中见之。”

    《宋史苏颂传》:颂修两朝正史,转右谏议大夫,使契丹, 遇冬至,其国历后,宋历一日。北人问孰为是,颂曰:“历 家算术小异,迟速不同。如亥时节气交,犹是今夕,若 逾数刻,则属子时,为明日矣。或先或后,各从其历可 也。”北人以为然。使还,以奏,神宗嘉曰:“朕尝思之,此最 难处,卿所对殊善。”迁吏部尚书兼侍读。又请别制浑 仪,因命颂提举。颂既邃于律历,以吏部令史韩公廉 晓算术,有巧思,奏用之。授以古法,为“台三层,上设浑 仪,中设浑象,下设司辰,贯以一机,激水转轮,不假人 力,时至刻临,则司辰出告,星辰躔度所次,占候测验, 不差晷刻,昼夜晦明,皆可推见,前此未有也。”

    《沈括传》:“括迁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 日官皆市井庸贩,法象图器,大抵漫不知。括始置浑 仪、景表、五壶浮漏,招卫朴造新历,募天下士,太史占 书,杂用士人,分方技科为五。后皆施用。”

    《图书编》:“至道中韩显符、皇祐中周琮及熙宁、元丰新 造浑仪,皆不以水运。”

    《石林燕语》:苏子容过省,赋“历者天地之大纪。”为本场 魁,既登第,遂留意历学。元祐初,遂命子容重修浑仪, 制作之精,皆出前古。其学略授冬官正表惟几,而创 为规模者,吏部史张士廉。士廉有巧思,子容时为侍 郎,以意语之,士廉辄能为,故特为精密。金陷京师,毁 合台,取浑仪去。今其法苏氏子孙亦不传云。

    《宋史律历志》:“婺州布衣阮泰发献浑仪十论,且言《统 天》《开禧历》皆差,朝廷令造木浑仪,赐文解罢遣之。” 《金史五行志》:“明昌六年八月,大雨雷电,有龙起于浑 仪鳌趺台,忽中裂而摧,仪仆于台下。”

    仪象部杂录

    《春秋潜潭巴》:“璇玑者,转舒天心。玉衡者,平气立常也。 《孝经援神契》。折其玉升,失其金椎。”“玉升金椎”,《浑仪》 之重宝也。

    《述征记》:“长安南有灵台,上有铜浑天仪。”

    沈括《梦溪笔谈》:予编校昭文书时,预详定浑天仪。官 长问予:二十八宿多者三十三度,少者止一度,如此 不均,何也?予对曰:“天事本无度,推历者无以寓其数。 乃以日所行,分天为三百六十五度有奇。既分之必 有物,记之然后可窥而数,于是以当度之星记之,循 黄道日之所行,一期当者止二十八宿而已,今所谓 ‘距度星’”者是也,非不欲均也。黄道所由,当度之星,止 有此而已。日所行,三百六十五日有馀而一期天, 故以一日为一度也。度如伞撩,当度,谓当正伞撩上 者。故车盖二十八弓,以象二十八宿,则予《浑仪奏议》 所谓度不可见,可见者,星也。日月五星之所由有星 焉。当度之画者,凡二十有八,谓之舍。舍所以挈度,所 以生数也。

    国朝置天文院于禁中,设漏刻观天台、铜浑仪,皆如 司天监,与司天监互相检察。每夜天文院具有无谪 见云物祺祥,及当夜星次,须令于皇城门未发前到 禁中,门发后,司天占状方到。以两司奏状对勘,以防 虚伪。近岁皆是阴相计会,符同写奏,习以为常,其来 已久,中外具知之,不以为怪。其日月、五星行次,皆只 据《小历》所算躔度誊奏,不曾占候有司,但备员安禄 而已。熙宁中,予领太史,尝按发其欺,免官者六人。未 几,其弊复如故。

    司天监铜浑仪,景德中历官韩显符所造,依放刘曜 时孔挺、晁崇、斛兰之法,失于简略。天文院浑仪,皇祐 中冬官正舒易简所造,乃用唐梁令瓒、僧一行之法, 颇为详备,而失于难用。熙宁中,予更造浑仪,并创为 玉壶浮漏铜表,皆置天文院,别设官领之。天文院旧 铜仪,送朝服法物库收藏,以备讲求。

    《太平御览》贺道养《浑天记》:“昔记天体者有三浑仪,莫 知其始,书以齐七政,盖浑体也。二曰宣夜,夏殷法也。 三曰周髀,当周髀之所造,非周家之术也。近世复有四术,一曰方天,兴于王充。二曰轩天,起于姚信。三曰 穷天,由于虞喜。皆以臆断浮说,不足观也。惟浑天之 事,征验不疑。”

    《元文类》旧仪,既多蔽碍,且距齿但有度刻而无细分, 以管望星,渐外则所见渐展,尤难取的。郭公所为仪, 但用天常赤道四游三环三距,设四游于赤道之上, 与相套在内,同附直距于四游之外,与双环两间同 结线距端。凡测日月星,则以两线相望,劈取其正中 所当之刻之度之分之秒之数。旧表公尺谓夏至之 景,尺有五寸,千里而差一寸。唐一行已尝驳议,公所 为表,五倍其旧,悬施横梁,每至日中,以符窍夹测横 梁之景,折取中数,举旧表殊。

    《记纂渊海》:“盖天之学,惟唐一行知其与浑天不异。盖 天之法如绘象,止得其半;浑天之法如塑像,方得其 全。尧之历象日星,盖天法也。舜之璇玑玉衡,浑天法 也。浑法密于盖天,创意者尚略,述作者愈详也。”宣夜 人虽非之,切谓作者不为无见,但论述者失其本旨 尔。

    《燕都游览志》:“观象台一名瞻象台,高百尺许,与城堞 女墙并峙,距棘闱咫尺耳。上有璇玑、玉衡、浑天、立运 诸仪,传为耶律楚材所制,乃正统十一年仿元人所 制也。”

    《野获编》:“今京师巽隅逼城,观象台之巅,有浑天仪,其 质皆铜,有四柱,以龙承之,悬仪于上,制作精工,铜亦 古润,作绀色。傍另有一仪,式小不及其半,交道亦减。 又有玉衡如尺,又有铜球象天,圜体外列二十八宿, 上刻正统七年御制铭。”予按此非本朝人所办,意必 故元旧物。按宋沈括云:“司天监铜浑仪,景德中韩显” 符所造,依刘曜时孔挺、晁崇、斛兰之法。天文院浑仪, 皇祐中舒易简所造,用唐梁令瓒、僧一行法。至熙宁 括监太史局,受诏改造浑仪,置之天文院,而移天文 院旧铜仪于朝服法物库。盖宋世浑仪有三,金人入 汴,诸法物俱北去,此固蒙古得之完颜者耳。至正统 而重修则有之,且《铭》有“昔作今述”之句,知非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