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日知录
卷六 论经义
卷七 
    返回目录

    阍人寺人

    阍人寺人属于冡宰,则内廷无乱政之人,九嫔世妇属于冡宰,则后宫无盛色之事。大宰之于王不惟位之治国,而亦诲之齐家者也。自汉以来惟诸葛孔明为知此义。故其上表后主,谓宫中府中俱为一体,而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攸之、祎、允三人。于是后主欲釆择以充后宫,而终执不听宦人黄皓。终允之世,位不过黄门丞,[1]可以为行周礼之效矣。后之人君,以为此吾家事,而为之大臣者亦以为天子之家事,人臣不敢执而问也。其家之不正而何国之能理乎?魏杨阜为少府,上疏欲省宫人,乃召御府吏问后宫人数。吏曰禁密不得宣露。阜怒杖吏一百,数之曰,国家不与九卿为密,反与小吏为密乎?然后知阍寺嫔御之系于天官。周公所以为后世虑至深远也!

    汉承秦制,有少府之官,中书谒​​​​​者、黄门、钩盾、尚方、御府、永巷、内者、宦者,八官。令丞、诸仆射、署长、中黄门皆属焉。然则奄寺之官犹隶于外廷也。

    正月之吉

    大宰

    大司徒正月之吉,始和,布教于邦国都鄙。注云,周正月朔日。[2]正岁令于教官,注云,夏正月朔日。[3]即此是古人三正并用之验。逸周书周月解曰,亦越我周改正,以垂三统。至于敬授民时,巡狩烝享,犹自夏焉。正谓此也。[4]豳诗七月一篇之中凡言月者皆夏正,凡言日者皆周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三之日于耜。传曰,一之日周正,二之日殷正月,三之日夏正月。

    北史李业兴传,天平四年,使梁。梁武帝问,尚书正月上日受终文祖,此时何正?业兴对曰,此夏正月。梁武帝问,何以得知?业兴曰,案尚书中候运衡篇云,日月营始,故知夏正。又问尧时以前何月为正?业兴对曰,自尧以上书典不载,实所不知。梁武又云,寅宾出日,即是正月,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即是二月。此出尧典,何得云尧时不知用何正?业兴对曰,虽三正不同,言时节者皆据夏时正月,周礼,仲春二月会男女之无夫家者。虽是周书,亦夏时尧之日月。亦当如此。

    木铎

    金铎所以令军中,木铎所以令国中。此先王仁义之用也。一器之微而刚柔别焉,其可以识治民之道也与?

    鼓吹军中之乐也,非统军之官不用,[5]今则文官用之,[6]士庶人用之,僧道用之,金革之器遍于国中,而兵繇此起矣。[7]

    后魏孝武永熙中,诸州镇各给鼓吹。寻而高欢举兵,魏分为二。唐自安史之乱,边戍皆得用之,故杜甫诗云,万方声一概,吾道竟何之?粗厉之音形为乱象,先王之制所以军容不入国也。

    诗有瞽,笺云,萧编小竹管,如今卖饧[8]者所吹也。[9]汉时卖饧止是吹竹,今则鸣金。

    稽其功绪

    宫正

    已成者谓之功,未竟者谓之绪。说文,绪丝端也。记曰,武王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

    六牲

    膳夫

    古之为礼以祭祖燕享,故六牲之掌特重,执豕于牢,称公刘也。尔牲则具,美宣王也。至于邻国相通,则葛伯不祀。汤使遗之牛羊。而卫戴公之庐于曹,齐桓归之牛羊豕鸡狗皆三百。其平日国君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而用大牲则卜之,以求其吉。故左氏载齐国之制,公膳止于双鸡。而诗人言宾客之设不过兔首炰鳖之类。古人之重六牲也如此。自齐灵公伐莱,莱人使正舆子赂之,索马牛皆百匹。而吴人征鲁百牢,始于贪求,终于暴殄。于是范蠡用其霸越之馀谋以畜五㹀,而泽中千足彘。得比封君。孳畜之权不在国而在民矣。

    易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秦德公用三百牢于鄜畤,而王莽末年自天地六宗以下至诸小鬼神,凡千七百,所用三牲鸟兽三千馀种。后不能备,迺以鸡当鹜雁,犬当麋鹿。

    邦飨耆老孤子

    外饔

    春飨孤子以象物之方生,秋飨耆老以象物之既成。然而国中之老者孤者多矣,不可以遍飨也。故国老庶老则飨之,而其他则养于国养于乡而已。[10]死事之孤则飨之,而其他则养幼少存诸孤而已。[11]一以教孝,一以劝忠。先王一举事而天道人伦备焉。此礼之所以为大也与。

    医师

    古之时庸医杀人,今之时庸医不杀人,亦不活人,使其人在不死不活之间,其病日深而卒至于死。夫药有君臣,人有强弱;有君臣则用有多少,有强弱则剂有半倍。多则专,专则其效速。倍则厚,厚则其力深。今之用药者大抵杂泛而均停,既见之不明,而又治之不勇,病所以不能愈也。而世但以不杀人为贤,岂知古之上医不能无失。周礼,医师岁终稽其医事以制其食。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十失四为下。是十失三四古人犹用之。而淳于意之对孝文尚谓时时失之,臣意不能全也。易曰,裕父之蛊,往见吝。奈何独取夫裕蛊者?以为其人虽死,而不出于我之为。呜呼!此张禹之所以亡汉,李林甫之所以亡唐也。[12]

    唐书许𦙍宗言,古之上医惟是别脉,脉既精别,然后识病。夫病之与药有正相当者,惟须单用一味,直攻彼病。药力既纯,病即立愈。今人不能别脉,莫识病源,以情臆度,多安药味。譬之于猎,未知兔所,多发人马,空地遮围,冀有一人获之。术亦疏矣。假令一药偶然当病,他味相制,气势不行,所以难差,谅由于此。后汉书,华陀精于方药,处齐不过数种。夫师之六五,任九二则吉,参以三四则凶。是故官多则乱,将多则败。天下之事亦犹此矣。

    造言之刑

    大司徒

    舜之命龙也曰,朕墍谗说殄行,震惊朕师,故大司徒以乡八刑纠万民。造言之刑,次于不孝不弟,而禁暴氏掌诛庶民之作言语而不信者。至于讹言莫惩而宗周灭矣。

    国子

    世子齿于学,自后夔之教胄子而已然矣。师氏以三德教国子,保氏掌养国子以道,而教之六艺。而王世子不别置官,是世子之与国子齿也。是故诸子掌国子之倅,国有大事,则帅国子而致于太子。惟所用之非平日相习之深,焉能得其用乎?后世乃设东宫之官,而分其职秩。于是有内外宫朝之隔,而先王之意失矣。

    死政之老

    死国事者之父,如史记平原君传,李同战死,封其父为李侯。后汉书独行传,小吏所辅捍贼代县令死,除父奉为郎中。蜀志庞统传,统为流矢所中卒,拜其父议郎,迁谏议大夫是也。若父子并为王臣,而特加恩遇。如光武之于伏隆,本朝之于张五典[13]又不可以常格论矣。

    凶礼

    大宗伯以凶礼哀邦国之忧,其别有五,曰死亡、凶札、祸灾、围败、寇乱。是古之所谓凶礼者,不但于死亡,而五服之外有非丧之丧者,缘是而起也。记曰,年不顺成,天子素服,乘素车,食无乐。又曰,年不顺成,君衣布搢本。周书曰,大荒,王麻衣以朝,朝中无采衣。此凶札之服也。司服大札大荒大灾素服。注曰,大灾,水火为害,君臣素服缟冠,若晋伯宗哭梁山之崩。春秋新宫灾。三日哭,此祸灾之服也。记曰,国亡大县邑,公卿大夫士厌冠哭于太庙。又曰,军有忧则素服哭于库门之外。大司马若师不功,则厌而奉主车。春秋传,秦穆公败于殽,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此围败之服也。[14]若夫曲礼,言士大夫去国,素衣素裳素冠(编者按,素冠二字据曲礼补。刻本不缺)。彻缘鞮屦,素篾乘髦马。孟子言三月无君则吊,而季孙之会荀跞,练冠麻衣。此君臣之不幸而哀之者矣。秦姬之逆晋侯,免服衰绖。卫侯之念子鲜,税服终身。此兄弟之不幸而哀之者矣。楚灭江而秦伯降服出次。越围吴而赵孟降于丧食。此与国之不幸而哀之者矣。[15]先王制服之方固非一端而已。记有之曰,无服之丧,以蓄万邦。[16]

    不入兆域

    冡人,凡死于兵者不入兆域。注,战败无勇,投诸茔外以罚之。左氏赵简子所谓桐棺三寸,不设属辟。素车白马无入于兆。而檀弓死而不吊者三,其一曰畏,亦此类也。[17]若敝无存死,而齐侯三襚之,与之犀轩与直盖,而亲推之三。童汪踦死,而仲尼曰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可无殇也。岂得以此一概?隋文帝仁寿元年诏曰,投生殉节,自古称难。殒身王事,礼加二等。而世俗之徒不达大义,致命戎旅,不入兆域,亏孝子之意,伤人臣之心。兴言念此,每深愍叹。且入庙祭祀,并不废阙,何至坟茔独在其外。自今以后,战亡之徒宜入墓域。可谓达古人之意。又考晋赵文子与叔誉观乎九原,而有阳处父之葬。则得罪而见杀者亦未尝不入兆域也。[18]

    乐章

    诗三百篇皆可以被之音而为之乐。自汉以下乃以其所赋五言之属为徒诗,而其协于音者则为乐府。宋以下则其所谓乐府者亦但拟其辞而与徒诗无别。于是乎诗之与乐判然为二。不特乐亡而诗亦亡。

    古人以乐从诗,今人以诗从乐。古人必先有诗而后以乐和之。舜命夔教胄子,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是以登歌在上而堂上堂下之器应之。是之谓以乐从诗。[19]古之诗大抵出于中原诸国,其人有先王之风,讽诵之教。其心和,其辞不侈,而音节之间往往合于自然之律。楚辞以下即已不必尽谐。[20]降及魏晋,羌戎杂扰,方音递变,南北各殊。故文人之作,多不可以协之音。而名为乐府,无以异于徒诗者矣。[21]人有不纯,而五音十二律之传于古者,至今不变。于是不得不以五音正人声,而谓之以诗从乐。以诗从乐非古也,后世之失,不得已而为之也。

    汉书武帝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夫曰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是以诗从乐也。后代乐章皆然。

    安世房中歌十七章,郊祀歌十九章,皆郊庙之正乐,如三百篇之颂。其他诸诗所谓赵代秦楚之讴,如列国之风。

    十九章司马相如等所作,略论律吕,以合八音者也。赵代秦楚之讴,则有协有否。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釆其可协者以被之音也。

    乐府中如清商清角之类,以声名其诗也。如小垂手大垂手之类,以舞名其诗也。以声名者必合于声,以舞名者必合于舞。至唐而舞亡矣。至宋而声亡矣。于是乎文章之传盛而声音之用微。然后徒诗兴而乐废矣。

    歌者为诗,击者拊者吹者为器,合而言之谓之乐。对诗而言,则所谓乐者八音,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也。分诗与乐言之也。专举乐则诗在其中。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是也,合诗与乐言之也。

    乡饮酒礼,工四人二瑟。注,二瑟二人鼓瑟。则二人歌也。古人琴瑟之用皆与歌并奏,故有一人歌一人鼓瑟者。若汉文帝使慎夫人鼓瑟,上自倚瑟而歌是也。[22]亦有自鼓而自歌。孔子之取瑟而歌是也。若乃卫灵公听新声于濮水之上,而使师延写之,则但有曲而无歌。此后世徒琴之所由兴也。

    言诗者大率以声音为末艺,不知古人之学自六艺始。孔子以游艺为学之成。后人之学好高,以此为瞽师乐工之事,遂使三代之音不存于两京,两京之音不存于六代,而声音之学遂为当今之绝艺。

    七月流火,天文也,相其阴阳地理也。四矢反兮,射也。两骖如舞,御也。止戈为武,皿虫为蛊,书也。干乘三去,亥有二首六身,数也。古之时人人知之,而今日遂为绝学。且曰艺而已矣,不知之无害也。此近代之儒所以自文其空疏也。

    斗与辰合

    周礼大司乐注,此据十二辰之斗建与日辰相配合,皆以阳律为之主,阴吕来合之。是以大师云掌六律六同以合阴阳之声。黄锺,子之气也,十一月建焉而辰在星纪。大吕,丑之气也,十二月建焉,而辰在玄枵。故奏黄锺歌大吕以祀天神。[23]大蔟,寅之气也,正月建焉,而辰在娵訾。应锺,亥之气也,十月建焉,而辰在析木,故奏大蔟,歌应锺,以祀地祗。[24]姑洗,辰之气也,三月建焉,而辰在大梁。南吕,酉之气也,八月建焉,而辰在寿星。故奏姑洗,歌南吕以祀四望。[25]蕤宾,午之气也,五月建焉,而辰在鹑首。林锺,未之气也,六月建焉,而辰在鹑火。故奏蕤宾歌函锺[26]以祭山川。[27]仲吕,己之气也,四月建焉,而辰在实沈。夷则,申之气也,七月建焉,而辰在鹑尾。故奏夷则歌小吕[28]以享先妣。[29]夹锺,卯之气也,二月建焉,而辰在降娄。无射,戌之气也,九月建焉,而辰在大火。故奏无射歌夹锺,以享先祖。[30]太玄经所谓斗振天而进,日违天而退,先王作乐以象天地,其必有以合之矣。

    凶声

    凡建国禁其淫声过声凶声慢声。凶声如殷纣好为北鄙之声,所谓亢厉而微末,以象杀伐之气者也。注谓亡国之声,若桑间濮上。此则一淫声已该之矣。

    八音

    大师

    先王之制乐也,具五行之气。夫水火不可得而用也。故寓火于金,寓水于石。凫氏为锺,火之至也。泗滨浮磬,水之精也。[31]用天地之情以制器,是以五行备而八音谐矣。

    土鼓乐之始也,陶匏祭之大也。二者之音非以悦耳,存其质也。国语伶州鸠曰,匏竹利制。又曰匏以宣之,瓦以赞之。今之大乐久无匏土二音。[32]而八音但有其六矣。熊氏谓匏音而亡清廉忠敬者之不多见。吾有感于其言。[33]

    用火

    司爟

    有明火有国火,明火以阳燧取之于日,[34]近于天也。故卜于祭用之。[35]国火取之五行之木,[36]近于人也,故烹饪用之。

    古人用火必取之于木,而复有四时五行之变。素问黄帝言壮火散气,少火生气,季春出火,贵其新者少火之义也。今人一切取之于石,其性猛烈而不宜人;疾疢之多,年寿之减,有自来矣![37]

    邵氏学史曰,古有火正之官。语曰,钻燧改火,此政之大者也。所谓光融天下者于是乎在。[38]周礼司烜氏所掌,及春秋宋卫陈郑所纪者,政皆在焉。今治水之官犹夫古也,而火独缺焉。饮知择水而烹不择火,以祭以养谓之备物,可乎?或曰庭燎则有司矣。虽然此火之末也。

    莅戮于社

    大司寇大军旅莅戮于社。注,社谓社主在军者也。书甘誓,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孔安国云,天子亲征必载迁庙之祖主及社主行。有功则赏祖主前,示不专也。不用命奔北者,则戮之于社主前。社主阴,阴主杀,亲祖严社之义也。记曰,社所以神地之道,意古人以社为阴主,若其司刑杀之柄者。故祭胜国之社则士师为之尸。而王莽之将亡,赦城中囚徒授兵,杀豨饮其血。曰有不为新室者,社鬼记之。宋襄公季平子皆用人于社。而亡曹之梦亦曰立于社宫。宰我战栗之对,有自来矣。

    邦朋

    士师掌士之八成,七曰为邦朋。太公对武王,民有十大,而曰民有百里之誉,千里之交,六大也。又曰一家害一里,一里害诸侯,诸侯害天下。嗟乎!此太公之所以诛华士也。世衰道微,王纲弛于上,而私党植于下,故箕子之陈洪范,必皇建其有极,而后庶民人无淫朋比德。

    易泰之九二曰朋亡。涣之六四曰涣其群,元吉。庄子,文王寓政于臧丈人,而列士坏植散群。

    荀悦论曰,言论者计薄厚而吐辞,选举者度亲疏而举笔。苞苴盈于门庭。聘问交于道路,书记繁于公文,私务众于官事,世之弊也。古今同之,可为太息者此矣!

    王公六职之一

    坐而论道,谓之王公,王亦为六职之一也。未有无事而为人君者。故曰天子一位。

    注释

    1. 蜀志董允传。
    2. 大宰注同。
    3. 凌人注同。 州长,既以正月之言读法,又以正岁读法如初。注云,因此四时之正重申之。
    4. 如左氏桓公五年传云,凡祀,启蛰而郊,龙见而雩,始杀而尝,闭蛰而烝之类是也。
    5. 陈蔡征为吏部尚书,启后主借鼓吹,后主谓所司曰,鼓吹军乐,有功乃授。
    6. 王世贞觚不觚录,言先朝之制,惟总兵官列营始举炮奏鼓吹。嘉靖后巡抚乃仿而行之。
    7. 晋书,司马恬为御史中丞,值海西废。简文帝登阼,未解严。大司马桓温屯中堂,吹警角,恬奏劾温大不敬,请科罪。今制虽授钺遣将,亦不举炮鼓吹。而士庶吉凶之礼及迎神赛会,反有鼓吹者。 景泰六年,华阳王友挥遣千户赍奏赴京,并买喇吧号笛铜锣等物,奉劾切责,以为此行师之具,于王何用?当时遵守祖训如此,以后法禁行弛,庶民皆得用矣。
    8. 俗作糖。
    9. 周礼小师注同。
    10. 王制
    11. 月令
    12. 朱文公与刘子澄书所论四君子汤,其意亦略似此。
    13. 天启初,张铨以御史死边,加其父五典至兵部尚书。
    14. 吕氏春秋,公孙龙对赵惠王曰,今蔺离石入秦,而王缟素出总。是战国时犹行此礼。
    15. 汉书高帝纪,秦王子婴素车白马。应邵曰,丧人之服。
    16. 杜氏通典,以赈抚诸州水旱虫灾,劳问诸王疾苦,编于凶礼之首。
    17. 庄子,战而死者,其人之葬也,不以翣资。崔本作翣锨。锨音坎,谓先人坟墓也。
    18.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齐人葬庄公于北郭。注引兵死不入兆域。
    19. 宋国子丞王晋言,古者既作诗从而歌之,然后以声律协和而成曲。自历代至于本朝,雅乐皆先制乐章而后成谱。崇宁以后,乃先制谱后命辞。于是辞律不相谐协,且与俗乐无异。 朱子曰,诗之作本言志而已。方其诗也,未有歌也。及其歌也,未有乐也。以声依永,以律和声。则乐乃为诗而作,非诗为乐而作也。诗出乎志者也。乐出乎诗者也。诗者其本,而乐者其末也。
    20. 文心雕龙言楚辞韵讹实繁。
    21. 元稹言乐府等题,除铙吹横吹郊祀清商等词。在乐志者,其馀木兰仲卿四愁七哀之类,亦未必尽播于管弦也。
    22. 师古曰,倚瑟即今之以歌合曲也。
    23. 今五行家言子与丑合。
    24. 寅与亥合。 南齐书礼志,太常丞何禋之议礼,孟春之月,择元辰躬耕帝藉。郑注云,元辰盖郊后吉亥也。五行说十二辰为六合。寅与亥合,建寅月东耕,取月建与日辰合也。
    25. 辰与酉合
    26. 林锺也
    27. 午与未合
    28. 仲吕也
    29. 巳与申合
    30. 卯与戌合
    31. 石生于土,而得夫水火之气。火石多水石少,泗滨磬石得水之精者也,故浮。
    32. 旧唐书音乐志,笙女娲氏造,列管于匏上,内簧其中。今之笙竽并以木代匏而漆之,无匏音矣。 宋叶少蕴避暑录话,大乐旧无匏土二音。笙以木刻其本,而不用匏。埙亦木为之。元史,匏以斑竹为之。
    33. 元熊朋来五经说曰,八首之有笙,宜以竹称,而乃以匏称,是所重在匏也。古者造笙必以曲沃之匏,汶阳之竹。汉太学槐市各持方物,列磬悬匏。 八音之匏于卦为艮,于风为融,于气为立春。匏音啾以立清,阙之则清廉者鲜矣。匏音正则人思敬.不正则忠敬者鲜矣。为礼乐之官者,尚申请而改正之。
    34. 司烜氏
    35. 董氏大祝大司寇。
    36. 司爟
    37. 详见第三十卷介子推条。
    38. 史记楚世家,重黎为帝喾火正,能光融天下,命曰祝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