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二 御定宋史筌
卷四十三
卷四十四

御定宋史筌卷四十三 尊贤阁编 志第三十五 职官二 殿中省 御史台 秘书省 太常寺 宗正寺 光禄寺 卫尉寺 太仆寺 大理寺 鸿胪寺 司农寺 太府寺 国子监 将作监 少府监 军器监 都水监 诸卫 客省引进使八内内侍省诸亰府 诸使 御史台掌紏察官邪肃正纲纪大事廷辨小事奏 弹其属有三院一曰台院侍御史隶焉二曰殿院殿 中侍御史隶焉三曰察院监察御史隶焉凡祭祀朝 会率其属正百官班序咸平四年以御史二人充左 右巡使右主文官左主武官分其职掌紏其违共常 参班簿禄料假告皆主之祭祀则兼监祭使掌受誓 戒致斋检视紏劾又有廊下使掌入阁监食监香使 掌国忌行香通称五使官制行悉罢御史大夫国 初不除正员止马加官检校官官制行并除中丞 一人为䑓长旧兼理检使凡除中丞而官未至者皆 除右谏议大夫权熙宁中以邓绾为中丞初除谏议 大夫王安石言碍近制以绾焉龙图阁待制权御史 中丞不迁谏议大夫自绾始邓润甫自知制诰乌中 丞以宰相属官不可长宪府迁右谏议大夫权侍 御史一人掌貮台政殿中侍御史二人掌紏正百 官凡大朝会朔望六参东西对立弹其失仪者监 察御史六人掌分察六曹百司岁诣三省枢院点检 诸房文字轮诣尚书六曹按察奉行稽违大事奏劾 小事举正岁终条具殿㝡以诏黜陟百官应赴台参 辞谢者以拜跪书札验其老疾官卑而八殿中监察 御史者谓之里行熙宁中诏御史阙委中丞奏举母 拘官职高下孙觉荐推官李定对称旨为里行由选 人马御史自定始元丰八年减両贠馀许尽兼言事 绍圣二年复置元祐初令六曺差除更攺事画黄到 即报台又攺六察旬奏为季奏元符二年诏吏部守 令课绩最优者关台考察黜责不实者靖康初诏宰 执不得荐举䑓谏乾道二年诏非両任县令不得除 庆元以后常置三贠检法一人掌检详法律主簿 一人掌受事发辰勾稽簿书绍兴初诏并令侍御史 奏辟旧置推直官主治狱事又有推勘官官制行悉 罢三亰留司御史台管勾台事各一人掌拜表行 香紏举违失 秘书省监少监丞各一人监掌古今经籍图书国 史实录天文暦数之事大典礼则长貮集议每岁仲 夏曝书则给酒食费尚书学士侍即待制両省谏官 御史并赴遇庚伏则前期遣中使谕旨听早归所以 待遇儒臣非他司比国初史馆昭文馆集贤院皆沿 唐制立名创置于长庆门北谓之西馆是为三馆太 平兴国初建三馆书院于昇龙门东北赐名崇文院 迁西馆书贮焉东廊为集贤书库西廊为史馆书库 分四部著作即一人佐郎二人掌修纂日暦秘 书即二人掌集贤院史馆昭文馆秘阁图籍校书 即四人正字二人掌校雠典籍辨正讹谬大中祥符 八年创外院于右掖门外天禧初以三馆为额置检 讨校勘等官以内侍二人为勾当官通掌三馆秘阁 图籍政和五年幸秘省诏曰蔵书之府祖宗遗文在 焉屋室浅狭甚非称太平右文之盛移秘省于左蔵 库以其地为堂诏类集所访遗书名曰秘书総目绍 兴初采访阙文四库书略备即秘省复建史馆九年 诏著作局惟修曰暦遇修国史则开国史院修实录 则开实录院分案四曰经籍祝版知杂太史直秘 阁校理修撰各一人掌缮写秘阁所蔵书籍端拱二 年就崇文院堂中建阁择三官书籍真本万馀卷及 内出古画墨迹蔵之淳化初诏次三馆以诸司三品 両省五品官判阁事置直秘阁校理通掌阁事以右 司谏直史馆宋泌乌直秘阁又置直三馆直崇文院 以他官兼者谓之贴职又有集贤殿修撰直龙图阁 校勘通谓之馆阁凡壮元制科一任还即试诗赋各 一而入否则用大臣荐而试谓之入馆熙宁二年置 崇文馆校书以永安主簿邢恕为之诏应选举可用 人并除校书候二年取旨除馆职官官制行罢职事 官贴职以崇文院为秘书省建秘阁于中始自监少 至正字列为职事官罢直馆直院之名独以直秘阁 为贴职皆不试而除特为恩数而巳元祐初复置直 集贤院校理以上职内外官并许带恩数仍旧元符 二年诏职事官罢带馆职悉复元丰官制崇宁五年 诏馆阁并除进士出身人政和六年置秘阁修撰以 待馆阁之资深者仍多由直龙图阁迁焉日暦所 隶秘书省以著作即佐即掌之以宰执时政记左右 史起居注会撰一代之典旧于门下省置编修院修 纂日暦元丰四年废编修院归史馆官制行属秘书 省国史案元祐五年复隶门下省绍圣二年还隶秘 书省宣和二年罢诸书局惟日暦所除著作郎専管 修纂绍兴初以修国史日暦所为名令本省长貮通 行修纂宰臣提举寻复以史馆为名后又归秘书省 国史案以著作即佐修纂隆兴初诏编类圣政所并 归日暦所会要所以秘书省官通任其事乾道四 年诏宰执提举编修国朝会要其后接续修纂国 史实录院绍兴三年诏置国史院重修神宗哲宗实 录以宰臣为提举监修従官为修撰寻以左仆射吕 颐浩提举国史右仆射朱胜非监修国史四年置直 史馆及检讨校勘官五年置修撰官校勘官是时国 史实录皆寓史馆九年修徽宗实录诏以实录院为 名书成诏修三朝正史复置国史院隆兴初以编类 圣政所并归国史院乾道二年置实录院修钦宗实 录其修撰检讨官以史院官兼领录成改置史院修 钦宗正史淳熙三年修四朝国史史成复开实录院 修高宗实录庆元初修孝宗实录嘉桊初修光宗实 录复开国史院自是舆实录院并置矣提举国史监 修国史提举实录院修国史同修国史史馆修撰同 修撰实录院修撰同修撰直史馆编修官检讨官校 勘检阅校正编校官沿草无常员额无定太史局 旧名司天监有监少监丞主簿春官正夏官正中官 正秋官正冬官正灵台即保章正挈壶正各一人掌 测验天文考定暦法日占祥眚岁颁暦书大典礼选 所用日官制行罢监改太史局隶秘书省其官有令 五官正丞直长灵台即保章正挈壶正其别局有天 文院浑仪䑓测验辰象刻漏钟鼓院掌文徳殿刻 漏进牌印暦所掌每岁雕印暦书南渡以后隶秘 书省算学元丰四年选通算学者除博士学谕崇 宁五年罢附国子监后复置大观三年以黄帝为先 师自常先力牧至周王朴从祀凡七十人寻并八太 史局 殿中省监少监丞各一人掌供奉玉食医药服御 幄帟舆辇舎次之政凡総六局尚食掌膳羞尚药掌 和剂诊候尚酝掌酒醴尚衣掌衣服冠冕尚舎掌次 舎幄帟尚辇掌舆辇置提举及管干官六局各有典 御奉御而尚食有膳工尚药有医师尚醖有酒工尚 衣有衣徒尚舎有幕士尚辇有正供旧有判省事但 为寄禄官六尚随局而移不领于本省神宗欲复建 此官至徽宗乃以先朝所度殿中省图命三省行之 蔡亰修六局敕令政和初定供奉式御药院勾当 官掌按方剂药尚衣库掌驾头服御伞扇内衣 物库掌噐服颁赐新衣库掌锦绮衣服法物库 掌百官朝服诸司仪仗尚衣旧有使后与三库并置 监崇宁二年并入殿中省 太常寺卿少卿丞各一人掌礼乐制度仪式及郊 社陵庙之事亲祠赞相礼仪凡祠初献用执政则卿 为终献用卿则少卿为亚献博士为终献祀典神祗 爵号与封袭继嗣当考定者拟上礼部旧制别置太 常礼院虽隶本寺其实专逹有判院同知院寺与礼 院寺不相兼康定初置判寺同判寺始兼礼院事官 制行始专其职元祐三年寺置长貮绍圣中复旧制 宣和三年诏本寺因革礼五年一捡举接续编修建 炎初罢丞簿惟置博士一贠后置罢增减无常绍兴 十五年置籍田令太社令隆兴初以光禄寺并归太 常分案九曰礼仪祠祭坛庙大乐法物廪犠大医掌 法知杂博士掌讲定五礼仪式有攺草则㩀经审 议考状定谥主簿掌稽考簿书协律即掌和律 吕正悬架舞位祀享宴乐执麾诏作止奉礼郎掌 奉币帛设版位大祝掌读册授搏黍告嘏饮福进 爵郊杜令掌郊社坛壝扫除省牲太庙令掌宗 庙荐新七祀功臣従享之礼籍田令掌帝籍耕耨 出纳及蔵冰宫闱令掌汛洒庙庭提点管干郊 庙祭噐所及提点朝服法物库所掌蔵其噐服以待 祭祀朝会之用教坊及钤辖教坊所掌宴乐阅习 以待宴享之用诸陵祠坟所掌先世后妃之坟园 以时献享太医局有丞教搜置九科医生岁终会 其全失而定其赏罚官制行隶太常隆兴初罢绍熙 二年复置仍隶太常大晟府置大司乐典乐令主 簿协律郎分六案国朝礼乐掌于奉常崇宁初置局 议大乐置府建官礼乐始分为二宣和二年罢 宗正寺卿少卿丞主簿各一人掌叙宗泒属籍别 昭穆而定亲疏凡修纂有五曰玉牒以编年之体叙 帝系记历数凡政令赏罚封域户口丰㐫祥瑞之事 曰属籍序同姓之亲而第其服纪之戚疏曰宗藩庆 系录辨谱系之所自出序其子孙曰仙源积庆图考 定世次枝分泒别曰仙源类谱序男女宗妇族姓婚 姻及官爵而著其功罪生死凡录以一岁图以三岁 牒谱籍以十岁修进旧置判寺事二人以宗姓両制 以上充官制行不专用国姓嘉定九年以宗学隶焉 自此寺官又预校试之事分案二大宗正司景祐三 年始置以皇兄濮王知大宗正事皇侄守节同知大 宗正事熙宁三年置睦亲宅广亲宅寻省管干両宅 及提举郡县主䓁宅官以其事归宗正官制行以宗 室二人充知及同知官丞二人以亰朝官以上充丞 掌紏合族属训之以徳行道艺正其愆违记室一人 掌笺奏讲书教授十二人掌讲搜分案五元祐中诏 诸院建小学绍圣初诏袒免外两世遗孤贫乏者验 实廪给崇宁三年置南外宗正司于南京西外宗正 司于西亰各置敦宗院各择宗室之贤者一人为知 宗掌外居宗室政和二年诏敦宗院宗子有文行者 令外宗正考察以闻后以位高属尊者判大宗正事 凡南班宗室磨勘迁转袭封请给核其当否嫁娶房 奁分柝财产酌其厚薄南渡以后徙宗室于江淮移 大宗正司于江宁南外移镇江西外移扬州其后屡 徙西外止于福州南外止于泉州玉牒所淳化六 年设局置官建玉牒殿大中祥符六年置修玉牒官 官制行隶宗正寺绍圣三年诏宗室赐名各随宗支 兄弟并聨一字绍兴十二年置提举以宰执为之分 案五 光禄寺卿少卿丞主簿各一人掌祭祀朝会宴飨 酒醴膳羞凡祭祀共五齐三酒牲牢郁鬯及尊彛笾 豆簠簋鼎爼之实奉牲告充分案五旧置判事马寄 禄官制行始归本寺南渡以后废并入礼部大官 令掌膳羞割烹祭祀供明水明火割牲取毛血牲体 朝会宴享供其酒膳法酒库掌以法式机酒材视 其厚薄之齐以待祭祀及供进给赐内酒坊造酒以 待馀用大官物料库掌膳食荐羞翰林司掌供 果实茶茗汤药牛羊司牛羊供应所掌祭祀牲牷 宴享膳羞乳酪院掌造供酥酪油醋库掌供油 及盐胾外物料库妆储米盐杂物以待膳食百司 颁给者取具焉 卫尉寺卿少卿丞主簿各一人掌仪卫兵械甲胄 之政验其良窳时其曝凉以待进御颁给凡大礼设 帷宫张大小次陈卤簿仪仗旧制置判寺事而武噐 归内库守宫归鸾仪司官制行始并归本寺分案四 南渡以后废并入工部内弓箭库南外库军噐弓 枪库弩剑箭库掌藏兵伏噐械军噐佧物库宣徳 楼什物库掌储什物按籍颁之鸾仪司掌供帐幕 帟左右金吾街司仗司六军仪仗司掌清道徼巡 排列仪伏 大仆寺卿少卿丞主簿各一人掌车辂厩牧之令 郊祀降辂卿撌绥应给车乘者视品颁之総国马之 籍谨其饲飬察其治疗以息耗定赏罚死则敛入其 鬃尾筋革岁终钩覆以上驾部旧制置判寺事凡厩 牧车舆之政分隶群牧司骐骥院诸坊监本寺但掌 五辂及后妃王公车辂大中小祀羊官制行始归本 寺元祐二年诏内外马军専隶太仆直逹枢院分案 五南渡以后并八兵部车辂院掌乘舆法物左 右骐骥院左右天驷监掌国马鞍辔库掌奉御给 赐养象所掌调御驯象驼坊车营致远务掌分 养杂畜负载船运牧养上下监掌治疗病马天 厩坊元祐初置孳生监绍圣初置群牧司制置使 使副使各一人都监判官各二人掌内外厩牧之事 周知国马之政鞍辔库使副使各一人监官二人 掌御鞍勒及给赐群臣外国使并国信鞍辔之名物 官制行并八太仆寺 大理寺旧置判寺兼少卿凡狱讼随官司决劾不 复听讯但掌㫁奏狱送审刑院详讫同署以上有详 㫁法直检法等官官制行置卿一人少卿正各二人 推丞四人㫁丞司直各六人评事十二人主簿二人 卿掌折狱详刑鞫谳凡职务分左右命官奏劾及大 辟请谳者隶左㫁刑司直评事详㫁丞议之正审之 百司推治及特旨委勘者隶右治狱丞专推鞫盖少 卿分领而卿総焉元祐初以右治狱勘㫁全少并左 马一司绍圣初复各置淳熙末严寺官出谒之禁以 防请托左㫁刑右治狱各设四司分案七 鸿胪寺旧置判寺事官制行置卿少卿丞主簿各 一人掌四夷朝见辨其等位授馆舎颁赐予诸蕃封 册礼命崇义公承袭周陵庙命官及中都祠庙道释 凡国之㐫仪宗室以服臣僚以品辨其䘮纪赞导其 仪分案四南渡以后废并所隶司入礼部往来国 信所掌辽使交聘都亭西驿及管干所掌河西蕃 部贡奉礼宾院掌回鹘吐蕃党项女真朝贡馆设 互市译语怀远驿掌南蕃交州西蕃龟兹大食于 阗甘沙宗哥贡奉中太一宫建隆观等提点所掌 殿斋噐物钱币在亰寺务司及提点所掌诸寺葺 治传法院掌译经润文左右街僧录司掌僧籍 补授僧官同文馆及管勾所掌高丽使命 司农寺旧置判寺事主簿掌供籍田九种平粜利 农大中小祀供豕及蔬果官制行置卿少卿丞主簿 各一人掌仓储委积苑囿库务凡亰官禄廪辨其精 粗诸路岁运阅其名色给兵食进呈粮㨾岁具封桩 月具见存以奏凡荐飨进御颁赐植蔵及麹糵薪炭 先期办具以待用耕籍卿奉耒耜少卿率属以终畒 分案六初熙宁二年以常平新法付司农增置丞簿 及干当公事讲行农田水利免役保甲等法元丰四 年归戸部右曹元祐三年复置又设提辖修仓所绍 圣初罢归将作仓二十五掌九榖以给禄食草 场十二掌受亰畿刍秸以给牧监饲秣排峞司四 掌纲运输纳雇直园苑四玉津瑞圣宜春琼林掌 种植蔬莳修饬亭宇下卸司掌受纳纲运都麹 院掌造曲以供内酒库水磨务掌水硙磨麦内 柴炭库掌给宿卫班真薪䇲炭场掌储炭以供百 司丰储仓监官二人绍兴中取上供米馀数桩管 别廪以备水旱収粜外则镇江建康亦置仓 太府寺旧置判寺事掌供祠祭香币帨巾及校造 斗升衡尺官制行置卿少卿一人丞主簿各二人掌 颁吏兵奉禄军衣兵支分征大小啇赋货不售者平 价鬻于平凖乘时賖贷以济民用以香茶监钞募人 入豆糓实边元祐五年令长貮每月分巡所辖库务 分案九左藏东西库及西南北亰左蔵库掌财赋 以待经费内蔵库掌受岁计馀积以待非常奉 宸库掌供内庭宝货祗候库掌钱帛噐皿衣服传 诏颁给殿庭赐予元丰库掌受诸路积剰及常平 钱物凡封桩者皆入布库茶库掌受诸处输布及 茶茗杂物库掌受内外杂输之物粮料院掌颁 廪禄审计司掌驱磨给受之数都啇税务掌收 啇旅之征汴河蔡河上下锁掌収船筏之征都 提举市易司掌提点贸易货物市易上界掌敛贸 市易不售者以平百物市易下男掌飞钱给券以 通边籴杂买务掌和市百物以供宫府所需杂 卖场掌出卖币馀凖折支用榷货务掌折博斛斗 金帛交引库掌交引钱钞抵当所掌以官钱听 民质取济其缓急和剂局恵民局掌卖良药济民 疾店宅务掌管官屋邸店石炭场掌受纳出卖 石炭香药库掌外国贡献香药宝石编估局打 套局拣选市舶香药以待贸易寄桩库发卖香药 匹帛 国子监旧置判监事以総监事直讲掌教授丞掌 钱糓主簿掌文簿官制行始攺置祭酒以下官分案 八祭酒司业丞各一人掌国子太学武学律学小 学之政岁计三舎生升降多寡之数以为学官之殿 最赏罚凡释奠官属诸生共荐献之礼博士十人 掌分经讲授月巡所隶斋考校程文以训导徳行道 艺元祐初置春秋博士大观初置辟雍博士正录 学录各五人掌举行学䂓罚其违戾者学谕二十 人掌以经传授诸生直学四人掌诸生之籍讥察 出八长谕八十人随齐各置一人掌紏罚诸生月 籍其行艺书库官掌印经史群书以备宣赐出鬻 収直外学司成一人司业以下官依太学崇宁初 建辟雍于郊南以处诸路贡生及外舎生是曰外学 岁考行艺升之太学寻以太学辟雍内外既殊高下 未伦司成次于侍郎祭酒列于卿少事体不顺诏攺 司成为太学司成総国子监及内外学事仍立学官 谒禁宣和三年诏罢天下三舎惟太学以三考选开 封及诸路以科举取建炎三年诏国子监并归礼部 绍兴十二年太学成复置祭酒以下官参用元祐绍 圣制修立新法而学官增减不齐兼摄并置不一至 隆兴以后官制始定淳熙四年置监门官兼管石经 阁武学博士学谕各二人庆暦三年诏置学于武 成王庙以阮逸为教授训兵书武艺寻以古名将如 诸葛羊杜岂専学孙吴遂罢之后复置官制行攺教 授为博士置学谕宗学元丰六年建寻废复置初 太宗将为皇侄等置师傅执政谓环卫之官非亲王 比乃以教授马名咸平初遂命诸王府官分兼南北 宅教授南宫者太祖太宗诸王之子孙处之所谓睦 亲宅也崇宁五年攺称博士小学教谕二人掌训 导及考校责罚学长二人掌序齿纠不如仪者集正 二人掌诸生籍紏程课不逮者律学博士二人掌 传授法律及校试 少府监旧置判监事凡进御噐玩后妃服餙雕文 错彩之事分隶文思院后苑造作所但掌造门㦸神 衣郊庙祭玉祭器牌印诸记拜表褥案官制行置监 少监丞主簿各一人掌百工伎巧之政凡乘舆服御 宝册符印旌节度量权衡之制与夫祭祀朝会展采 备物皆率其属以供焉庀其工徒察其程课视将作 匠法物勒工名验其良窳凡金玉犀象羽毛齿革胶 漆材竹辨其名物而颁其制度分案四绫锦院掌 织絍锦绣染院掌染丝枲币帛裁造院掌裁制 服餙文绣院掌纂绣郊庙祭器库监官㫌节官 铸印篆文官各二人诸州钱监各一人亦隶焉 将作监旧置判监事土木营缮皆隶三司修造案 但掌祭祀牲牌镇石炷香等事官制行置监少监一 人丞主簿各二人掌宫室城郭桥鿄舟车营缮凡版 等造作辨其才干以待给用庀其工徒授以法式建 炎三年并归工部绍兴三年复置分案五修内司 掌宫庙缮修东西八作司掌亰城缮修竹木务 掌修水运材植及啇贩竹木以给内外营造事材 场掌檏斲材物以给营造麦麹场掌诸县夏租䵀 䴰以给圬墁窑务掌塼尾及缾缶之器丹粉所 掌烧变丹粉以供绘餙作坊物料库第三男掌材 物给用退材场掌退弃材木给营造备薪㸑帘 箔场掌竹木蒲苇以供帘箔 军器监国朷隶三司胄案熙宁六年废胄案设监 官制行置监少监各一人丞二人主簿一人掌缮治 兵器凡弓矢干戈甲胄剑㦸战守之具以法式授工 徒因能而分任量用而给材课工造作阅其良否以 诏赏罚器成颁式诸道南渡以后置御前军器所建 炎三年并归工部绍兴中复置分案五东西作坊 掌造兵噐旗帜戎帐什物作坊物料库掌收铁锡 羽箭油漆皮角场掌收皮革筋角 都水监旧隶三司河渠案嘉祐三年设监置判监 事同判监事各一人丞二人主簿一人轮遣丞出外 治河埽置局澶州号曰外监官制行攺判事马使者 掌中外川泽河渠津鿄堤堰䟽凿浚治之事凡治水 之法以防止水以沟荡水以浍写水以陂池潴水凡 江河淮海所经都邑皆颁其禁令视汴洛水势涨涸 増损而调节之凡导水溉田䟽治壅积及修堤峞植 榆柳视其勤惰多寡以为殿最南北外都水丞各一 人都提举官八人监埽官百三十五人皆分职莅事 绍兴十年并归工部分案七街道司掌辖治道路 人兵行幸前期修治疏导 诸卫殿前司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各一 人掌殿前诸班直及步骑诸指挥之籍入则侍卫殿 陛出则扈従乘舆大礼则整肃禁卫卤簿仪仗宿卫 之事凡綂制训炼番卫戍守迁补赏罚皆緫之有都 点检副都点检在都指挥上后不复置骑军有殿前 指挥使内殿直散员散指挥散都头散祇候金枪班 东西班散直钓容直及捧曰以下诸军指挥步军有 御龙直骨朵子直弓箭直弩直及天武以下诸军指 挥诸班有都虞候指挥使都军使都知副都知押班 诸直有都虞候毎直各有都虞候都副指挥使都头 副都头十将将虞候骑军有捧日左右厢步军有天 武左右厢四厢有都指挥使左右厢各有都副指挥 使都虞候每都有军使副兵马使十将将虞候承局 押官各以其职隶于殿前司南渡以后三卫之制未 备三帅称主管公事又置御营司都綂制外州驻札 又有御前诸军都綂制乾道中臣僚言三衙旧制军 职凡八等边境有事立総管钤辖事巳复初今以宿 卫虎士与在外诸军同名綂制又使遥带外路総管 钤辖非旧典当改诸军綂制为诸厢指挥使未果行 淳熙以后四厢职多虗而殿司有权管干侍卫亲 军马军司步军司各有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 候各一人分掌诸马军步军之籍凡綂制训炼番卫 戍守皆総之侍卫扈従大礼宿卫如殿前司马军龙 卫而下有左右四厢都指挥使左右厢各有都指挥 毎军有都指挥都虞候每指挥有指挥使副使每都 有都头副都头十将将虞候丞勾押官以其职隶焉 军司步军神卫而下四厢都指挥至承句押官如马 军司以其职隶步军司南渡以后加置马步主管其 属有干办公事凖备差遣点检医药饭食等职环 卫官左右金吾卫左右卫左右千牛卫各有上将军 大将军将军中即将即将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 屯卫左右卫官军卫左右监门卫各有上将军大将 军将军诸卫上将军大将军将军并为环卫官皆命 宗室为之亦为武臣之赠典又为武官责降散官虽 有四十八阶无所领南渡以后多不除其禁兵分隶 殿前及侍卫両司隆兴中复置十六卫号环卫官其 法节度使则领左右金吾卫上将军承宣使则领左 右卫上将军在内则兼带在外则不带皇城司干 当官七人掌宫城出入之禁每门给铜符二铁牌 左符留门右符请钥铁牌则请钥者自随参验而启 闭之総亲従亲事官名籍辨其宿卫番直人物伪冒 不应法则讥察以闻凡臣僚朝觐上下马有定处所 带人従有定数掲榜以止其喧开元符初诏诸司非 次祗应听于便门出入即不由所定门者论如阑入 律旧以武臣内侍克干当三年迁一秩政和五年诏 创置亲従第五指挥以使为将军副使为中郎将使 臣以下为左右即将通以十员为额専以名将子孙 有才略者克宗室不在此例虽戚里子弟非战㓛人 不除欲以储将才也批书印纸属殿前司南渡以后 行营禁卫所置主管掌出入宫殿门敕号绍兴初改 称行在皇城司置提举提点等官冰井务掌蔵冰 荐献宗庙供奉禁庭颁赐臣下隶皇城司三卫官 三卫即一人総治三府事中即二人主簿一人为之 貮博士一人掌校试三卫所习文武之艺郎率三卫 日直殿陛立于起居即之前中即分左右文东武西 立于都承旨之后亲卫立于殿上両㫄勲卫立于朵 殿翊卫立于両阶亲卫府即中即各十人以后妃 嫔御之家有服亲及翰林学士正任观察使以上子 孙勲卫府郎中即各十人以勲臣之世贤徳之后 有服亲大中大夫以上及正任团练遥郡观察使以 上子孙翊卫府即二十人中即四十人以卿监正 任剌史团练使以上子孙 客省引进使客省使副使各二人掌国信使见辞 宴赐及四方进奉四夷朝贡之仪赐予宰臣节物等 其品秩文武臣还阙朝觐掌赐酒馔使阙则引进四 方馆阁门使副互权引进司使副各二人掌臣僚 蕃国进奉礼物班四方馆上东西上阁门东西使 各三人副使各二人宣赞舎人十人祗候十二人掌 朝会宴幸供奉瞀相礼仪使副承旨禀命舎人传宣 䝺谒祗候分佐舎人凡文武官宗室外国使朝见谢 辞视品引班赞其拜舞紏其违失庆礼奉表东使掌 之慰礼进名西使掌之客省以下始皆因事制后遂 积选由祗候至使旧制多以处勲戚建炎初并东西 为一引进使四方馆并归阁门乾道六年欲清其选 加置阁门舎人十员以待武举入官者仿儒臣馆阁 之制召试中书然后命之侍立诸殿觉察失仪六参 常朝引亲王起居淳熙中置看班祗候必除廉干有 方略善弓马有资历者盖为右列清选四方馆使 二人掌进文武官朝见辞谢及诸道庆贺起居章表 凡护䘮赠赙亦掌之大朝会定外国使致仕未升朝 官进士父老道释陪位中兴归东阁门带御器械 国初选三班武干亲信者佣櫜鞬御剑或用内臣名 曰御带咸平初攺马御带器械庆暦初诏以历边任 有㓛者补绍兴七年诏本以卫不虞今乃佣数笴骹 箭至饰以珠玉只为观美他日恢复当尽去之嘉定 中臣僚言皇城一司总率亲従严护周庐乞专以知 阁御帯兼领从之 入内内侍省国初有内中高品班院淳化五年攺 为八内黄门班院又攺入内内侍班院景徳三年攺 八内内侍省有都都知都知副都知押班内东头内 西头供奉殿头高品高班黄门内侍省国初有内 班院淳化五年攺为黄门又攺内侍省有左右班都 知副都知押班以下如入内内侍省両省号为前后 省而入内尤为亲近通侍禁中役服亵近者隶焉其 洒扫役使杂品者隶内侍省凡内侍初补小黄门经 恩迁补内侍黄门后省官阙则以前省宫补押班次 迁副都知次迁都都知遂为极品其官称则有内客 省延福宫宣政宣庆昭宣等使官制行张诚一欲昜 置殿中监以攺内侍官名神宗不许至政和二年始 以通侍正侍中侍中亮中卫拱卫大夫易内客延福 景福宣庆宣政昭宣等使供奉官左右侍禁易东西 头殿头左右班殿直易高品高班惟黄门如故御 药院勾当官掌合药进御内东门司勾当官掌讥 察宫禁出八合同凭由司监官掌禁中宣索往 来国信所管勾官掌契丹聘使后苑勾当官掌苑 囿池沼台殿种艺杂餙造作所掌造作禁中及皇 属婚娶名物龙图天章宝文阁勾当掌蔵祖宗文 籍及符瑞宝玩军头引见司勾当官掌供奉便殿 禁卫诸军八见之事马步両直军员之名翰林院 勾当官総天文书艺图画医官四局南渡以后深惩 内侍之毙严禁前后省使臣舆兵将官往来亦不许 出谒接宾绍兴三十年废内侍省归入内旧制遇圣 节许内侍进子年十二试以墨义中程者引见供职 孝宗命罢之仍以二百人为额乾道中以差赴徳寿 宫增置二百五十人绍兴三年诏中官只令承授禁 中事不许预他事 诸亰府开封府牧尹不常置权知府一人以待制 以上充掌尹正畿甸之事典司毂下为要剧之任以 教法导民听中都狱讼小事专决大事禀奏捕治冦 盗大礼为桥道顿递使判官推官各二人日视推 鞫分治司录参军一人折户婚之讼㓛曹会曹 户曹兵曹法曹士曹参军各一人分职莅事左右 军巡使判官各二人分掌争斗及推鞫左右厢公 事干当官各二人掌检覆推问领县十八镇二十四 令佐训炼征榷监临巡警之官统隶焉分案六崇宁 三年罢权知府置牧尹各二员専总府事少尹二员 分左右二府之政牧以皇子领之尹以文臣充司录 十二员佐六曹参军事八员移府治于旧尚书省大 观初置府学博士一员诏六曹参军闲剧不同分刑 戸事付士曹政和五年依尚书六部置架阁主管官 一员临安府旧为杭州领浙西兵马钤辖建炎三 年诏改为临安府其守臣带浙西安抚使置知府一 人通判二人签书节度判官推官观察判官推官录 事参军左右司理司戸司法参军各一人掌畿甸户 口赋役颁其禁令城外内分南北左右厢各置官以 听讼诉分十使臣以缉捕盗贼立五酒务监官以裕 财分六都监界分差兵一百四十八舗以巡防烟火 置両総辖承受朝旨领县九分士戸仪兵刑工六案 户案有上中下又有免役常平案及大礼局开拆财 赋国信排办修造等司乾道七年以皇太子领尹事 改置少尹一员比知府判官二员比通判推官三员 比幕职皇太子解尹诸官并依旧又置兵马监押一 员经任监当四员嘉桊四年诏添差总管路钤辖二 十员州钤辖路分都监副都监二十员正副将十五 员安抚司凖备将领十五员都监以下十五员河 南应天府牧尹所掌及使院牙职军巡同开封属官 差减其数有司录戸法士三曹参军及助教尹阙则 置知府通判推官次府牧尹所掌及使院牙职同 应天属官有司录司理三曹参军文学助教尹阙则 置知府通判留守旧制天子巡守亲征命亲王大 臣総留守事建隆初亲征以枢密使吴廷祚为东京 留守其西南北京留守以知府兼之留司管掌宫钥 及亰城守卫修葺弹压之事畿甸钱糓兵民之政政 和三年置尹少尹南渡以后置东京北京留守以掌 兵官马副留守绍兴四年高宗将亲征以参知政事 孟廋为行宫留守奏差主管书写机宜文字官干辨 官准备差遣差使又置留司台官 诸使节度使国初无所掌亦无定员其事务悉归 本州知州通判兼緫之初除锁院降麻其恩数舆执 政同以待宗戚年劳久次及守帅勲著者又遵唐制 使兼中书令侍中平章事以待勲贤故老及宰相罢 政者通谓之使相官制行改马开府仪同三司韩绛 文彦博以师傅除蔡亰父子以宰执除向宗回兄弟 以外戚除殿帅有高俅内侍有童贯鿄师成宣和末 至五六十人南渡以后诸州升镇凡十二诸将间有 兼両镇三镇者实为希阔而其后宰执后族拜者不 一 承宣使无定员旧名节度观察留后政和七年 诏观察留后乃五季藩镇官称不可循用改为承宣 使国初留后观察皆不得本州剌史大中祥符七年 始带之观察使无定员初沿唐制置诸州观察使 凡诸卫将军及使遥领者资品并止本官叙防御 使团练使诸州剌史无定员凡未落阶官者为遥郡 除落阶官者为正任朝谒御宴惟正任预焉遥郡并 止本官叙正任复次第转行宣谕使掌宣谕徳意 归即结罢绍兴初始置后楼炤宣谕永兴就令招抚 盗贼郑刚中宣谕川陜按察官吏汪澈宣谕湖北亰 西节制军马王之望虞允文宣谕川陜皆预军政自 是使权亚于宣抚而使事始不専招讨使掌招讨 盗贼不常置位在宣抚下制置上军中急速事不及 待报者便冝行事辟差随军转运参议干办官书写 机冝文字或置使遥领招抚使建炎初命张所招 抚河北未出而废绍兴十年置三亰湖北両淮招抚 使开禧二年置山东亰东西北路招抚使皆罢抚 谕使掌慰安存问条奏民间利病而罢行之不常置 建炎初金虏退人情未安始差官抚谕诸路或称抚 谕官所至以某州抚谕司马名镇抚使南渡以后 始置以収群盗建炎四年范宗尹议复藩镇之制淮 南亰东西湖南北诸路并分马镇听从便冝时剧盗 李成在舒蕲桑仲在㐮邓郭中威在扬州许庆在高 邮皆即地置镇抚使其馀亦以能御外冦显立大功 特舆世袭其属有参议书写干办并听奏辟久之诸 镇或战死或北降遂罢不置兼领使职亲祀南郊 则有大礼礼仪仪仗卤簿桥道顿递五使朙堂袷飨 籍田桊山封禅汾阴奉杞上宝册皆如之馀礼止有 礼仪使经始大礼则有经度制置使巡幸有行宫都 部署行宫有三司使行宫使又有车驾前后行宫四 面阑前妆后郊坛巡检巡阑仪仗勾当编排卤簿皆 有行在之名亰师居留则有大内都部署皇城都点 检巡检征行有招讨使招安使排阵使前军先锋大 阵行营壕砦头车洞子招收部署钤辖都监䇿应之 名亲征则冠以驾前之号廉访民瘼则有巡抚安抚 使采访使加礼外国则有国信接伴送伴使又有 译经润文使宰相为使翰林学士为润文官伸逹冤 滥则有理检使劝课农桑则有劝农使讲修马政则 有群牧制置使其一时特置各具志傅临事更制随 即停罢者繁不具载

御定宋史筌卷四十三 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