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一 御定宋史筌
卷四十二
卷四十三

尊贤阁编 御定宋史筌卷四十二 志第三十四 职官一 三师三公 平章军国事 参知政事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宣徽院 御营使 枢密院 翰林院 三司使 诸殿职 东宫官 亲王部 诸阁职 吏部 礼部 户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宋袭唐制名实多乖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 尚书门下既列于外又置中书扵禁中舆枢密葑掌 大政天下财赋悉隶三司中书但掌覆奏考帐门下 主乘舆八宝流外考较诸司附奏挟名而已䑓省寺 监官无定贠盖三省六曺二十四司类以他官主判 虽有正官非别敕不治本司谏议无言责起居不记 注中书常阙舍人门下罕除常侍至扵仆射尚书丞 郎多居其官不知其职其命官则有官有职有差遣 官以寓禄秩职以待文学别为差遣以治内外而又 有阶舆爵勲故以䑓阁禁従为显不以遅速为荣滞 以差遣要剧为贵不以阶爵为轻重时人语曰宁登 瀛不为卿宁抱椠不为监外官则惩藩镇之专恣颇 用文臣知州貮以通判阶官未行之先州县守令多 带中朝职事阶官既行之后或带或否视为优劣一 品以下谓之文武官未常参者谓之亰官枢密宣徽 三司使副学士诸司以下谓之内职殿前都校以下 谓之军职监军巡警亦比亲民咸平以来议者多以 正名为言神宗置局定制及至元祐渐更其制蔡亰 当国大坏旧制王黼用事追咎纷更请修官制亦何 补矣高宗置参政合三省之庶政孝庙置丞相去三 省之虗称而揆职始定然时多艰虞政尚权冝御营 等使政局提举军马都督因事创名殊非经久其始 创终罢欲荤犹因者类书互见廪给傔従虽微必录 并従旧述撰职官志 三师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曰三师太尉司徒司空 曰三公为宰相亲王使相加官其特拜者不预政事 凡除授则自司徒迁太保自太傅迁太尉检校官亦 如之宰臣致仕者已任司徒司空则拜太尉太傅若 太师则为异数赵普以开国元勲文彦博以累朝耆 德特拜虽王旦吕夷简任宰相二十年止以太尉致 仕政和二年诏师保傅古之三公今为三师依古称 三公为真相司徒司空周之六卿太尉萘之兵任皆 非三公并罢之考周制立少师少傅少保为次相自 国初三公未尝备官独宣和末至十八人自是蔡亰 王黼秦桧童贯史浩韩侂胄史弥远贾似道皆至太 师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平庶政事无不统任宋 承唐制以同平章事为真相无常贠置二相则兮曰 知印上相为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次相为集贤 殿太学士置三相则昭文集贤二学士并监修国史 神宗定官制三省置侍中中书令尚书令以官高不 除以尚书令之貮左右仆射为宰相 平章军国重事元祐中始置文彦博吕公著相继 为之序宰臣上所以笼老臣硕徳也或称同平章军 国事五日或两日一朝非朝日不至都堂具后蔡亰 王黼緫三省事三日一朝赴都堂治事韩侂胄以平 章军国事为名盖省重字则所预者广去同字则所 任者専边事起乃命一曰一朝省印亦归其第宰相 不复知印使相亲王枢密使留守莭度使兼侍中 中书令同平章事者皆谓使相不预政不书敕惟宣 敕除授者敕尾存其衔而已 参知政事副宰相毗大政参庶务乾德二年始置 以薛居正吕馀庆为之先是太祖已命赵普为相欲 置之副而难其名称以问翰林学士陶谷曰下宰相 一等有何官葑曰唐有参知机务参知政事故以命 之仍令不押班不知印殿廷别设砖位月俸杂给半 之至道元年诏舆宰相轮班知印升政事堂押敕齐 衔行则并马而丞相末除则轮日当笔无豊官制行 废参知政事置门下中书二侍郎尚书左右丞以代 其任建炎三年复以门下中书侍郎为参知政事而 省左右丞嘉桊三年始除三贠然多不逾年少仅旬 月以中大夫以上充常除二贠或一贠 门下省受天下之成事审命令駮正违失受发通 进奏状进请宝印凡中书省画黄录黄枢密院录白 画旨则留为底尚书省六部所上事皆奏复审駮给 事中读之侍郎省之侍中审进入被旨画闻则授之 尚书省枢密院有舛误论列改正凡内降文书著之 籍章奏荧而通进俟颁降分送所隶官司凡吏部拟 六品以下官给事中校其仕历功状侍郎侍中审察 论奏凡迁改爵秩加叙勲封拟注奏钞有舛误退送 尚书省覆刑部大理寺所㫁狱审正其轻重枉直国 初以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复用两制官判省事 元豊官制行官凡十一吏贠有录事主事令史书令 史守当官分十一房吏户礼兵刑工及开拆章奏制 与台官同葑又令谏官舆两省出八异户勿舆给舎 通王岩叟言此实欲限隔谏官不使在政地知本末 数论列尔乃诏谏官直舍仍旧又诏执政亲戚不除 谏官建中靖国初以论事惟凭询访而百司之事不 得其详诏令案计关台察所隶院二登闻检院隶 谏议大夫登闻鼓院隶司谏正言掌受文武官士民 章奏表䟽无例通进者先经鼓院或为所抑则诣检 院并置局阙门前给事中四人分治六房掌读中 外出纳及判后省事政令失当除授非人论奏駮正 录进章奏紏治其稽违故事诏旨皆付银台司封駮 官制行给事中始正其职而封駮司归门下元丰五 年诏许书画黄不书草陆佃言三省枢院文字己读 者尚令封駮虑失之重复诏罢封駮房又诏駮正事 依中书舍人封还词头例既而令赴执政禀议初韩 忠彦言绐舍位均一则不禀白而封还一则许举駮 而禀议且封驳已与执政异尚何禀议之有诏従之 绍圣四年叶祖洽言两省置给舍使之互察今舍人 兼封駮给事之职废诏特旨书读不廽避馀互书判 分案五上案下案封駮谏官记注所隶司二通进 司掌受三省枢院六曹百司奏牍文武近臣表䟽及 章奏房文案具事目进呈颂布旧制通进银䑓司知 司官二人两制以上充银䑓司掌受天下奏状案牍 抄录其目进御彂付勾捡紏其违失而督其淹缓发 敕司掌受中书枢密院宣敕著籍以颁下之靖康初 诏监司帅守边防机密急切文字许直赴通进司投 进进奏院掌受诏敕及三省枢院宣札六曺百司 符牒颁诸路违戾法式者贴说以进凡章奏上门下 省案牍申禀兮纳诸官司朝廷擢用材能赏罚可惩 劝者誊报天下起居郎一人掌记天子言动御殿 则侍立行幸则従朝会则舆起居舍人对立殿下螭 头之侧凡朝廷命令赦宥礼乐法度群臣进葑文武 臣除授及祭祀宴享临幸引见时候符瑞户口増减 州县废置皆书以授著作官旧置起居院命三馆校 理以上修起居注熙宁四年诏谏官兼修注者因后 殿侍立许奏事元丰二年鱼修注王存乞复起居即 舍人之职使得尽闻天子徳音退而书之神宗亦谓 人臣奏对有颇僻谗慝若左右有史官书之则无所 肆其奸矣然未果行故事左右史欲奏事必禀中书 俟旨存因对及之诏虽不鱼谏职许直前奏事官制 行改修注为郎舍人又诏左右史分记言动元祐初 诏不分符宝郎二人掌外廷符宝禁中别有内符 宝郎官制行末尝除大观初八宝成増置寻罢 中书省掌进拟庶务宣奉命令台谏章䟽群臣凑 请兴创改荤凡省台寺监长貮及侍従职事官监司 莭镇及遥郡横行以上除授皆掌之命令有七曰册 书立后妃封亲王皇子公主拜三师三公三省长官 则用之曰制书处分军国大事颁赦及除授尚书仆 射开府仪同三司节度使则用之曰诰命文武官迁 职内外命妇除授及封叙赠典则用之曰诏书赐待 制大卿监中大夫观察使以上则用之曰敕书赐少 卿监中散大夫防御使以下则用之曰御札布告登 封郊祀宗祀及大号令则用之曰敕榜赐酺及戒励 百官晓谕军民则用之皆承制画旨授门下省令宣 之侍郎奉之舍人行之留其所得旨为底大事奏禀 得旨者为画黄小事拟进得旨者为录黄凡因革损 益非法式所裁者论定上之诸司传宣特旨承报审 覆然后行下官凡十一吏如门下省分十一房吏户 礼兵刑工及主事班簿制敕库催驱点检房令一 人掌佐天子议大政宣命令享祀相礼册命读册建 储宣制授册玺大朝会奏方镇表国朝止曹佾一人 人资浅者为直舍人院分案五上案下案制诰谏官 记注元丰六年诏通领点检房起居舍人一人掌 同起居郎侍立修注官旧以他官领事谓之同修起 居注官制行以郎舍人为职淳熙中罗点为舍人避 祖讳以太常少卿鱼侍立修注官其后两史或阙用 资浅者则称权侍立修注官右散骑常侍右谏议 大夫右司谏右正言各一人舆门下省同但左属门 下右属中书通谓两省官官制行职事官未有不经 除授者惟御史大夫左右散骑常侍始终未尝一除 人盖两官为台谏之长无有启之者南渡后诏谏院 不隶两省绍兴二年诏依旧淳熙十五年置左右补 阙拾遗寻罢捡正官五人掌紏正省务官制行罢 其职归左石司建炎三年两省置两贠 尚书省掌施行制命举省内纲纪程式受付六曺 文书听内外辞诉奏御史失职考百官庶府之治否 而以诏废置赏罚六部皆隶焉凡天下之务六部所 不能与夺者緫决之取裁者送中书枢院事有成法 则六部凖式具钞送门下省画间审察吏部注拟文 武官及封爵承袭赐勲定赏之事朝廷有疑事则集 百官议可否以奏覆太常考㓛谥议亦如之大祭祀 警戒执事绍圣初诏弹奏六察御史紏不当者官凡 九分十房吏户礼兵刑工及开拆都知杂催驱制敕 库置吏如两省令一人掌佐天子议大政奉行命 令六曺庶务皆会而决之凡官府纪纲程式无不緫 焉大事同三省执政合班通议小事同本省仆射丞 分班论奏若事由两省而失当应奏者亦如之自建 隆以来不除惟亲王元佐元俨以使相兼领政和二 年以太宗曽任诏不置然说者以为为令者乃唐太 宗也熙陵未尝任此时相蔡亰不学之过云左右 仆射各一人掌议大政贰令之职舆三省长官皆为 宰相大祭祀警戒百官视涤濯赞币爵官制行以左 仆射兼门下侍郎行侍中事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行 令事别置两省侍郎以佐之政和中改左仆射为太 宰右仆射为小宰靖康初复改为左右仆射建炎三 年吕颐浩请参酌三省之制左右仆射并加同中书 门下平章事従之乾道八年改左右仆射为左右丞 相以大中大夫以上充之左右丞各一人掌参议 大政貮令仆射之职仆射轮日当笔遇暇故则权当 笔知印大祭祀酌献荐馔旧班六部尚书下官制行 升秩为执政元丰五年诏与仆射合治省事始扵都 堂上下马南渡后复置参知政事省左右司郎中 左右司贠外郎各一人掌受六曺事分治之左司治 吏户礼奏钞班簿房右司治兵刑工案钞开拆制敕 房都司弥纶省闼事无不统元丰六年置御史房扵 都司弹紏御史按察失职书其紏察之多寡当否为 殿㝡岁终取旨升黜都司初置吏设案议者谓䑓郎 宰椽不当目为官司遂随房分治乾道六年诏都司 置提领所领榷货务都茶场及左蔵封桩库不系户 部经费编修条例司熙宁初置八年罢以下并宰执 所提领提举修敕令熙宁初编修三司令式命王 安石提举后皆以宰执为之详定官以侍従之通法 令者充删定官无常贠大观三年诏六部删定官并 入详定一司敕令所为一局编修敕令所掌裒集 诏旨纂类成书以宰执提举详定官删定官置罢无 常制置三司条例司掌经画邦计议变旧法以通 天下之利熙宁二年置以王安石领之寻用韩琦言 罢归中书三司会计司熙宁七年置以韩绛提举 考较财赋寻罢经抚房宣和四年王黼议伐燕置 于三省专治边事寻罢提举讲议司崇宁初置于 都省以蔡亰提举置详定参详检讨等官凡宗室冗 官国用商旅盐铁赋调尹牧七事每一事三人主之 寻结局宣和六年又命亰就第裁处议礼局大观 初置以执政兼领详议官二贠以两制充凡礼制本 末皆议定取旨政和三年五礼仪注成罢局礼制 局讨论宫室车服器用冠昏丧祭沿革制度政和二 年置扵编类御笔所有详议司详议官宣和二年与 大晟府制造所恊声律官并罢 枢密院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出纳密 命凡侍卫诸班直内外禁兵招募阅试迁补屯戍赏 罚有调发更戍遣使给符除授内侍及武选都巡检 以上大事则禀奏其付授者用宣小事则拟进其付 授者用札先具所得旨关门下省审覆面得旨者为 录白批奏得画者为画旨并留为底惟以白纸录送 皆候报施行其被御宝批旨者即送门下省缴覆应 给诰者阕中书省命词宋循唐制置枢院舆中书对 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每朝奏事先后上殿庆暦中 富弼言边事不可专委枢院诏令中书气抠密使同 议院在中书之北印有东院西院之文而但行东院 印职事颇多神宗初省其细务归之有司而増置审 官西院专领诸司使差遣官制行随事分隶六曺专 以本兵为职而緫领国信民兵牧马分十二房北面 房河西房支差房在亰房教阅房广西房兵籍房民 兵房吏房知杂房支马房小吏房逐房置副承旨主 事令史枢密使知院事佐天子执兵政而同知院 事副使签书院事同签书院事为之貮凡边防军旅 之常务与三省分班禀奏事干国体则宰执合奏国 初无定制有使则置副有知院则置同知院资浅则 用直学士签书院事元丰五年将改官制议者欲废 枢院归兵部神宗曰祖宗不以兵柄归有司専命官 统之互相维制何可废也又以枢密䏈职辅弼非出 使之官乃置知院同知院二人罢副使及签书院事 同签书院事元祐初复置签书院事仍以枢密直学 士充同签书枢密院事寻罢政和七年童贯以宣抚 使权领枢密院事宣和初以贯领枢密院事以元丰 官制无签书同签书故也其后李纲言枢院掌兵籍 席符三衙管诸军率臣主兵柄各有分守自童贯以 领院为宣抚既主兵柄又掌兵籍庸符今不可不戒 诏以勤王兵付制置使行营兵付三衙绍兴七年诏 枢密本兵之地事獾冝重复置使以宰相张浚兼之 其后或兼或否至开禧以幸臣鱼使遂为永制其签 书同签书并为端明学士恩数特依执政或除武臣 异典也都承旨副都承旨掌承宣旨命通领院务 便殿侍立阅试禁卫兵校及蕃国入见随事敫奏以 所得旨授有司检察主事以下㓛过迁补旧制都承 旨用院吏逓迁熙宁三年始以阁门使为之皇城使 为副后文武通除检详官熙宁四年置视中书检 正官计议官四贠建炎四年罢御营司归枢院为 机速房置计议官绍兴十一年罢编修官随事置 无定贠都副承旨提举熙宁三年编修经武要略绍 圣四年编修军马司事政和七年编修北边条例皆 置之讲议司崇宁礿以尚书省讲议武备房归枢 院置司寻罢绍兴中复置编修官二贠监三省枢院 门嘉定六年改机察官主管三省枢密院架阁文 字一贠嘉定八年置以选人京朝官通差三省枢 密院激赏库酒库监官各二人并因绍兴用兵创置 兵罢以修应干宰执支遣若朝廷军期急速钱物告 命绫纸等用及省院吏胥之给 御营使建炎元年置御营司以宰相为使执政兼 副使侍従参䝺军事大将兼提举其将佐有都统制 及五军统制以下官初以緫齐行在军中之政后诏 止管行在五军营砦馀归三省枢院后又罢中兴以 后宰执领兵政财用因事创名者并付于下修政 局绍兴二年置令百官条具修车马备器械命桊桧 提举置参详参议检讨官寻罢局制国用司乾道 四年诏宰相可带兼制国用使参政可同知国用事 其后或置或罢都督诸路兵马绍兴五年以知枢 密院事赵鼎兼知枢密院事张浚都督诸路军马措 置边防其馀宰执开府于外者别见 宣徽院南院使北院使掌緫领内诸司及三班内 侍之籍郊祀朝会宴飨供帐之仪应内外进奉悉检 视之旧制以检校为使阙则枢密副使气领二使南 院资望比北院颇优然皆通掌共院而各厅止用南 院印有都句押等官分案四兵案骑案仓案胄案官 制行罢院以职事分隶省寺 三司使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副使掌邦国财用 緫四方贡赋通管盐鐡度支户部之事均具出八号 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太平兴国八年分置三 使淳化四年复置一使緫领三部分天下为十道曰 河南河东关西剑南淮南江南两浙广南亰东亰西 置左计右讣二使分掌寻又置緫计使判左右计事 左右计使判十道使寻罢置三部使咸平六年罢三 部复置三司一贠阙正使则以给谏以上权使事使 一人以两省五品以上及知制诰杂学士充副使以 贠外郎以上历三路转运六路彂运使充判官以朝 臣以上历诸路转运提点刑狱充盐鐡使掌山泽 山泽关市河渠军器之事以资国用分七案曰兵案 商税案都监案茶案鐡案设案胄案度支使掌天 下财赋出入以计国用分八案曰赏给钱帛粮料常 平发运斛斗百官案及骑案户部使掌天下户口 税赋之籍榷酒工作衣储以供国用分五案曰户税 上供修造衣粮案及麹案三部副使各一人通签 逐部之事三部判官三人分掌逐案之事其后废置 无常部各有孔目官都勾押官勾覆官三部勾院 判官各一人掌勾稽金谷出纳帐籍察其差殊都 磨勘司判司官一人掌覆勾帐籍验其出八都主 辖支収司以磨勘司官兼掌官物之数拗收司以 磨勘司官兼掌支收财利而督之都理欠司判司 官一人掌理欠负官物以促之都凭由司以都理 欠司官兼掌官物友破开拆司判司官一人掌受 宣敕申牒之籍发放发放司掌受彡司帖牒而下 之兼掌勾凿催驱爱事勾凿司掌勾校三部公事 籍帐催驱司掌督诸司库务受事司掌诸处觧 送名籍衙司管辖官二人掌诸军名籍第其劳而 均其役使勾当公事官二人掌分左右厢检计定 夺点捡覆验三司推勘公事一人掌推劾诸部公 事勾当粮料院官掌诸司诸军给受奉料勾当 专勾司官一人掌诸军兵马逃亡收并之籍以上属 三司官制行罢归户部 翰林学士院掌制诰诏令撰述及宫禁所用文词 凡立后妃封亲王拜宰枢三公三少除开府仪同三 司节度使加封加检校并用制赐观察使以上用批 诏馀用敕书大号令用御捉戒励百官暁谕军民用 敕榜颁赦徳音先进草大诏命及外国书具本取旨 凡拜宰相及事重者晚漏上天子御小殿宣召面谕 给笔札书所得旨禀奏归院内侍锁院门禁止出入 夜漏尽具词进八遅明白麻出阁门使引授中书中 书授舍人宣读其馀除授并御札但用御宝封遣内 侍送院锁门赦书徳音则中书遣吏送院亦锁院凡 撰述皆写画进入请印署而出若已画旨而末尽及 舛误论奏贴正侍従乘舆以备顾问有献纳则请对 仍不隔班凡奏事用榜子关白三省枢院用谘报不 名政和五年御书摛文堂榜赐之翰林学士承旨 不常置以学士久次者为之翰林学士初命遣使就 第宣诏旨召八上曰敕设会従官侑以乐元丰中始 命佩鱼见执政议事则繋鞋盖舆侍従异礼也知 制诰主词令舆中书舍人对掌内外制直学士院他 官八院未除学士谓之直院学士院权直学士俱 阙他官暂行文书谓之权直翰林权直乾道九年 崔敦诗以秘省正字鱼权直称翰林獾直议者以翰 林乃应奉之所非专掌制诰之地更为翰林院权直 后因互除翰林侍读学士太宗立以吕文中为侍 读咸平二年以杨徽之夏矦峤为翰林侍读学士学 士之职始此其后冯元为翰林侍读不带学士官制 行废不置但为兼官然必侍従乃得兼秩卑资浅则 为说书自二月至端午自八月至长至遇只日八侍 迩英阁轮官讲读绍兴十二年万俟卨始以中丞兼 自后言路必鱼经筵翰林侍讲学士咸平二年以 邢昺为侍讲学士元祐中司马康鱼乾道六年张栻 以吏部贠外郎兼以庶官兼者盖殊命也 诸殿职学士之职资望极峻无吏守无职掌惟出 入侍従备顾问而己也观文殿大学士学士观文 本隋炀帝殿名国初置文明殿学士庆暦七年以文 明正同真宗谥号改为紫宸殿又以紫宸不可为官 称改为观文殿即殿名置学士皇祐中置大学士以 笼待旧相时贾昌朝由右仆射始除自是宰相出必 为大学士班在六尚书之上学士非曾任执政不除 王韶以熙河切王陶以宫僚未历二府而除崇政 殿说书掌进读书史讲释经义修顾问学士侍従以 上有学术者兼经筵则为侍读侍讲庶官可修讲说 者为崇政殿说书无祐中程颐以布衣为之南渡后 尹焞以秘书兼之王十朋范成大皆以郎官兼亦殊 命也资政殿大学士学士殿在龙图阁东序景徳 二年王钦若罢参政真宗特置殿学士以宠之在翰 杯学士下寻以钦若为大学士在翰林学士承旨之 上自大中祥符至景祐向敏中李廸王曽只三人除 非宰相而除者惟宋庠一人康定二年置大学士二 人学士三人绍兴十五年诏立班恩数同执政端 明殿学士殿即西亰正衙殿后唐明宗即位四方书 奏命枢密使安重诲进读懵扵文义置殿学士冯道 赵凤以翰林学士充太宗立以程羽为之后屡改殿 名明道二年改承明殿为端明殿以侍学士之久次 者为之元丰中始以执政为之政和中改为延康殿 建炎二年诏依旧后多以拜签枢者领之集莫殿 修撰国初有集贤殿修撰直龙图阁直秘阁三等贴 职无杂压政和中増置集英殿修撰定为杂压以宠 六曺权侍郎之补外者下待制一等右文殿修撰 绍圣二年诏罢职事官带职易集贤院修撰为右文 殿修撰为贴职高等 诸阁职庶官外别加职名所以厉行义文学之士 以备顾问其次舆论议典校雠得之为荣选择又精 官制行并罢其职为补外者加恩兼职省寺监掌贰 补外或领监司帅臣则除直龙图给谏以上补外则 除待制杂学士元祐二年诏复増馆职职事官并许 带职三年加直学士中丞侍郎给舍谏议通及二年 加待制绍圣三年罢带职南渡以后学士率以授中 司列曺尚书诸阁皆有学士直学士待制直阁龙 图阁大中祥符中建在会庆殿西奉太宗御书御制 及典籍图画宝瑞宗正寺所进属籍世谱景徳初置 待制以杜镐戚绘为之班在知制诰下诏并赴内殿 起居四年置直学士亦以镐为之班在枢密直学士 下大中祥符三年置学士亦以镐为之班在枢密直 学士上学士直学士结衔在本官之上官制行待制 为学士初复之职大中祥符九年以冯元为太子中 允直龙图阁直阁之名始此凡馆阁之久次者必选 直龙图阁皆为擢待制之基也南渡以后凡直阁为 庶官任藩阃监司者贴职各随高下而等差之诸阁 并同天章阁天禧四年建在龙图阁之北仁宗即 位奉真宗御制东曰群玉殿西曰蕊珠殿北曰寿昌 殿南曰延康殿内以桃花文石为流杯之所以真宗 尝受天书故名曰天章设官如龙图加置侍讲学士 罕以命人迄仁宗世才王贽一人后秦堪以称号非 便辞改除龙图自是天章不为带职待制寓职于秘 阁舆龙图逓宿南渡以后安奉图籍符瑞宝玩及国 史宗正寺所进属籍祖宗御容潜邸旌节宝文阁 在天章阁东西序即旧寿昌阁庆暦中改名宝文嘉 祐八年蔵仁宗御书御集命王珪撰记立石神宗立 又蔵英宗御书始设官如龙图显谟阁无符初建 以蔵神宗御集建中靖国初改为熙明寻复以显谟 为额设官如三阁下诸阁凖此徽猷阁大观二年 建以蔵哲宗御制敷文阁绍兴十年建以蔵微宗 御制焕章阁淳熙初建以蔵高宗御制华文阁 庆元二年建以蔵孝宗御制宝谟阁嘉桊二年建 以蔵光宗御制宝章阁宝庆二年建以蔵宁宗御 制显文阁咸淳初建以蔵理宗御制 东宫官师傅保国初不常设仁宗升储置三少李 昉以首相鱼少傅宰相兼宫僚始此丁谓鱼少师冯 拯鱼少傅曹利用兼少保是实为东宫官馀多以前 宰执为致仕官若太师太传太保以待宰枢致仕者 少师少傅少保以待前执政惟少师非经顾命不除 若因迁转逓进一官至太师即迁司空天禧末太子 听政以首相兼少师自后神钦孝光四朝在储皆不 置至开禧景定建储复皆以丞相兼少师宾客至 道初建储始置二人以他官兼詹事仁宗升储置 二人神宗钦宗升储皆以他官鱼光宗升储以王十 朋陈良翰为詹事不兼他官非常制也左右庶子 左右谕徳各一人不常设储闱之建多以他官气修 僚采仁宗神宗升储鹿子谕徳各置二人钦宗孝宗 升储谷置一人除右虚左侍读侍讲神宗升储始 置各一人乾道七年礼部太常寺言宫僚讲读当仿 讲筵少杀其礼每讲自詹事至讲读官上堂并用宾 礼参见依官职序唑皇太子正席讲读官迭起如延 英仪宫僚节溯不参贺元日冬至笺贺谢辞詹事初 参见太子荅拜庶子等初参见太子受拜中舍人 舍人各一人嘉定初除二人主管春坊事二人以 内臣兼同主管事二人以武臣兼承受官一人以内 侍充资善堂讲官旧制置翊善赁读直讲官南渡 以后复置说书及皇太子宫小学教授资善堂小学 教授自仁宗为皇子时以资善堂为肄业之所每皇 子出就外傅选官鱼领孝宗即位诏为三皇子各置 说书贤读直讲各一贠左右卫左右司御左右清 道左右监门左右内俱有率府率副率无职司至道 初以左清率府率副率兼左春坊谒者主赞引寻废 南渡以后不置卫御等官惟以监门为环卫 亲王府傅及长史司马有其官而未尝除太平兴 国八年诸王出阁楚王府置谘议参军一人翊善二 人陈王府置谘议翊善各一人韩冀益三王府置翊 善各一人后又置记室及诸王府侍讲一贠并以常 参官兼充大中祥符九年仁宗初封寿春郡王置友 二人皇侄皇孙侍教南<北院伴读无定数英宗以宗 室率府率副率已上八百馀人奉朝请者四百馀人 而教官才六贠诏増讲书教授官二十一贠 吏部掌文武官吏选试拟注迁叙䕃补考课殿最 封爵䇿勲凡文臣亰朝官以上二十等尚书左选掌 之武臣升朝官以上五十六等尚书右选掌之自初 任至幕职州县七等侍郎左选掌之自副尉至従义 郎九等侍郎右选掌之文武官之中书枢院除授者 亦皆奉行其制命敕诰凡注拟审验格法上尚书省 合命词者列其迁叙资给上中书省其属有三曰司 封司勲考功旧制三司分铨尚书两侍郎各主其一 其后但存尚书铨东西铨印存而事废淳化中置考 课院磨勘幕府州县㓛过黜陟至道二年以其事归 流内铨判铨事掌之本曺但掌亰外官官叙格式南 曺掌考验选人殿最甲库掌受制敕关牒流外铨掌 考试诸司人吏而己淳化三年置磨勘院太平兴国 中置差遣院后并八审官院置知院二人掌考校亰 朝官殿㝡爵秩分拟内外任官制行尚书侍郎为长 贰尚书一人掌文武二选奉行制命凡序位有品 寓禄有阶列爵有等赐勲有给分任有职选官有格 考其功过计其岁月辨具位秩以序进之所隶官分 掌其事尚书鱼緫验实而后判成以天下职事贠阙 具注扵籍月取其应选者掲而书之集官注拟考阀 阅以定可否若有不能决小事申请大事禀议尚书 省应论奏者与郎官同请对旧制尚书为迁官名班 左丞上官制行吏部以金紫光禄户礼兵刑工部以 银青光禄换授而六曺尚书始实领职事南渡以后 诸曺长贰互置惟吏部备官绍兴八年诏依元祐制 置权尚书以处资格未应者左选分案十二曰六品 七品八品九品注拟名籍掌阙催驱甲库检法知杂 及奏荐赏功而官告院六部监门隶焉右选分十案 曰大夫副使修武开拆名籍甲库法司知杂及奏荐 赏功注拟掌阙侍郎二人分左右选左选掌文臣 未改官者凡始命而未应参部者皆试而后选分十 三案右选掌武臣未升朝者选授注拟凡初仕而试 不中等及已八官而未应选者皆勿注正阙分十五 案官制行尚书侍郎通治曺事奏事则同班建炎四 年诏六曺复置权侍郎如无祐故事蒲二年为真旧 制左右选緫称吏部侍郎兼摄者称三选侍郎绍兴 三年谢深甫张叔椿兼摄始称侍左侍右侍郎郎 中贠外郎各二人旧置主列官制行置郎中贠外郎 主管尚书侍郎之左右选而分治之凡郎官并用知 府资序以上人充未及者为贠外郎初进拟只称吏 部郎官及拟告身细衔始直书尚书吏部郎中或贠 外郎主管尚书某选侍郎某选绍兴三十一年始有 侍左侍右尚左尚右之称官制行以郡守资任为郎 中通判资序为贠外除授皆视寄禄官高一品为行 下一品为守下二品为试乾道初诏非曽任监司守 臣不除郎官自是馆学寺监拘碍资格选除不行但 得兼摄间有不次则自二著躐升二史以至従列自 外召至则资给已高即必序进卿少郎有正贠者盆 少矣司封郎中贠外郎各一人掌官封叙赠承袭 之事凡官封列爵九等分国三等加食邑实封视其 品高下为户多寡内命妇之品五外内命妇之号十 四保任封爵皆因位叙等凡叙赠宰执节度使三代 金紫银青光禄大夫二代馀官一代皆辨位叙等其 命词大中大夫观察使以上用专词馀用海词凡承 袭宗室当赐名训具抄拟官庶姓孔氏柴氏折氏之 后应承袭者辨其嫡庶凡事之可否舆司勲通决扵 长貮分案三司勲郎中贠外郎各一人掌勲赏之 事凡勲给十二率三岁一迁因其除授以加之凡赏 有格审核其状以狢覆之谓之有法酬赏非格所载 参酌轻重拟上尚书省谓之无法酬赏若㓛赏未酬 而赏格改易者轻従旧格重従新格诸色无法入官 者虽为劳绩止比类支赐录用前代帝系及勲臣后 考其族系行其制命分案四隆兴初省并以司封郎 官鱼领淳熙初以司农丞范仲芭鱼领未几复省 考功郎中贠外郎各一人掌文武官选叙磨勘资任 考课之事凡命官书其功过迁授验暦按法而叙进 之以七事考监司一曰举官当否二曰劝课农桑増 垦田畴三曰户口増损四曰兴利除害五曰事失案 察六曰较正刑狱七曰盗贼多寡以四善三㝡考守 皆视其品之高下给之徽宗著新格文武官绫纸十 二等内外命妇罗纸十等内外军校封赠绫纸四等 蛮夷酋蕃长绫纸二等大观中并归尚书省政和中 并归吏部 户部掌天下户口土地钱谷及贡赋征役之政国 初以财计归三司本部无职掌止置判部事以受上 贡元会熙宁二年置三司条例司后罢归中书以常 平免役农田水利新法归司农胄案归军器监修造 归将作监推勘公事归大理寺帐司理欠司归比部 衙司归都官坑冶归虞部矣官制行始并归户部以 版籍考户口之登耗以税赋持军国之岁计以土贡 辨郡县之物冝以征榷抑兼并而佐调度以孝义婚 姻继嗣之道和人心以田务券责之理直民讼凡此 归于左曺以平常之法平丰㐫时敛散以免役之法 通贫富均财力以伍保之法䏈比闾察盗贼以义仓 振济之法救饥馑恤艰厄以农田水利之政治荒废 务稼穑以坊场河渡之课酬勤劳省科率凡此归于 右曺尚书置都抅辖司緫领四司其属三曰度支金 部仓部元祐三年依三司旧例置推勘检法官干当 公事淳熙十年以左蔵南库隶户部尚书一人掌 军国用度周知其出入盈虚贡赋征税敛散移用会 其数而颁其政令左曺分案三曰户口农田捡法而 设科有三曰二税房地课利右曺分案六曰常平免 役坊场平凖猃法知杂侍郎二人为之贰凡四司 之事皆并领而独右曹事专隶所掌侍郎自绍兴四 年两侍郎通治左右曹郎中贠外郎各一人分治 左右曺绍兴中诏难裁决者长贰与众郎议定又置 提举帐司以左曺郎官兼总天下帐状右曺岁具常 平钱物緫数秋季以闻.度支郎中贠外郎各一人 参掌计度军国之用贡赋税租量入以出军须边备 通其有无岁终会而奏之凡上供封桩科买皆掌之 分案五曰度友发运支供赏赐知杂金部郎中贠 外郎各一人参掌天下给纳之泉币受蔵其岁输以 待国用勾考平凖市舶榷易商税香茶盐矾之数以 岁额増亏为赏罚催理纲运之负折造颁度量权衡 分案六曰左蔵右蔵钱帛榷易请给知杂仓部郎 中贠外郎各一人参掌仓廋储积诸路收籴折纳以 时举行漕运上供封桩以时催理仓场帐籍供申愆 期以法究治分案六曰会场上供粜籴给纳知杂开 拆建炎三年诏省并郎曺惟户部以烦剧不并而五 司各置一人罢司农寺归仓部绍兴四年复旧 礼部掌邦国之礼乐祭祀朝会宴事学校贡举之 政凡礼乐制度有所损益则小事同太常议大事集 侍従百官议定以闻若有事郊庙园陵及朝贡庆贺 宴乐之礼饬有司辨具叁旧章定仪注后妃亲王将 相之封册皇子加封公主降嫁稽其彝章而举行之 宗室冠昏䘮葬之制蕃使迎送宴赐之仪及赐旌节 章服冠帔门戟旌表孝行之法印记图书䟽表之事 皆掌之大祥瑞则诣阁表贺馀皆条奏凡天下选士 具注扵籍三岁贡举学校试补三舍旧制置礼仪院 掌祥瑞表贺及科选补奏元丰中悉归礼部建炎中 诏鸿胪寺并归礼部太常国子监亦皆隶焉尚书 一人讲议制度损益仪物舆侍郎郎中贠外审覆定 式以次谘决质于尚书省分案五曰礼乐贡举宗正 奉使帐封册表奏检法侍郎一人为之贰绍兴七 年置二贠隆兴初减一贠分案十郎中贠外郎各 一人叁领庶事凡庆谢掌撰表舆祠部主客膳部并 列为四建炎三年诏礼部领主客祠部领膳部隆兴 初诏礼部祠部郎官共一贠鱼领四司合为一祠 部郎中贠外郎各一贠掌天下祀典道释祠庙医药 之政月奏祠祭国忌休暇之日覆定神祠爵号籍宫 观寺院道释名额给度牒试毉生艺业行赏罚分案 五主客郎中员外郎谷一人掌以宾礼待四夷朝 贡凡郊劳授馆宴设赐予辨等颁式图其衣冠书其 山川风俗有封爵礼命则承诏颁付掌嵩庆懿三陵 祭享崇义公承袭分案四膳部郎中贠外郎各一 人掌牲牢酒醴膳羞蔵冰之事祭祀朝会宴享同光 禄寺官视其善否分案七 兵部掌兵卫仪伏卤簿武举军制四夷袭封及舆 马器械之政天下地图大小朝会仪伏卤簿辨其数 而图其行列授有司凡武选仿贡举法䏈什伍教之 战民兵禁军厢军土军蕃兵籍其名数颁其禁令凡 招置厢禁军及州郡屯营三衙迁补守戍军吏转补 文武官白直宣借皆掌之尚书一人凡陈卤簿设 仗卫饬官吏整肃蕃夷除授奉行其制命凡军籍统 隶者阅试选补之事皆総之大礼充卤簿使建炎三 年并卫尉寺隶焉分案十曰赏功民兵卫厢兵人従 看详帐籍告身武举蕃官开拆知杂检法侍郎一 人为之贰视朝执班簿舆尚书对立南渡以后长贰 互置续置二贠绍兴初置一贠郎中员外郎各一 人叁掌长貮之事建炎三年诏兵部兼职方驾部兼 库部隆兴初诏兵部驾部郎官共一贠兼领自是四 司合为一职方郎中贠外郎各一人掌天下图籍 以周知方域之广袤州郡邑镇砦道里远近及土地 所产风俗所尚沿革兴废州为之籍遇闰岁造图以 进四夷归附则分隶诸州度田屋钱粮之数以给之 分案三元祐初以职方兼库部驾部郎中贠外郎 各一人掌舆马驿置厩牧籍监牧租八及孳产分案 六建炎三年并太仆寺隶马库部郎中贠外郎各 一人掌卤簿仪伏戎器供帐而修造総卫尉金吾仗 司兵匠考其㓛罪升降之武库隶焉 刑部掌刑法狱讼奏谳赦宥叙复之事㫁狱而律 所不该以敕令格式定之凡律十二曰名例禁卫职 制户婚厩库擅兴盗贼闘讼诈伪杂律捕亡㫁狱禁 扵未然之谓令施柃己然之谓敕设扵此而使彼至 之之谓格设扵此而使彼效之之谓式情可矜悯而 法不中情者谳之亰都辟囚阅案审复在外论决摘 案检察国初以刑部覆大辟案淳化二年増置审刑 院知院事详议官掌详谳大理所㫁案牍而奏之大 中祥符二年置紏察刑狱司熙宁二年置详覆官详 㫁官官制行悉罢归刑部元祐初以御史台刑察兼 领刑部刑狱崇宁二年诏尚书通治左右曹侍郎一 治左曹一治右曹尚书一人掌定夺审覆除雪叙 复移放凡丽于法者审其轻重平其枉直有司更定 条法覆议其当否分案十三曰制勘体量定夺举叙 紏察检法颁降追毁会问详覆捕盗帐籍进拟侍 郎二人舆尚书通治制勘体量奏谳紏察录问大礼 肆赦授赦书宣读南渡以后长贰互置隆兴初置一 贠郎中贠外郎各一人分厅治事左掌详覆右掌 叙雪建炎三年以二贠通治绍兴中汪应辰言同僚 异事叁用各见是乃钦恤之意诏复分厅治事都 官郎中贠外郎各一人掌徒流配隶及百司役人皆 以其籍考其役放均其劳逸书其功过而磨勘元祐 初以都官兼司门隆兴初都官兼比部司门之事分 案五比部郎中贠外郎各一人掌句覆中外帐籍 凡场务仓库出纳月计岁会审覆其登耗有䧟失则 理纳钩考百司经费有隐昧则会问而理其侵负旧 制帐案隶三司熙宁五年置提举帐司审覆官制行 归比部司门郎中贠外郎各一人掌门关津梁道 路之禁及诸门启闭之节官吏军民商贩讥察之事 分案二 工部掌天下城郭宫室舟车器械符印钱币山泽 苑囿河渠坑冶之政凡营缮岁计所用关度支和市 工料餙少府将作监造度量权衡关金部印记关礼 部旧制置判部事官制行并归工部尚书一人掌 百工水土之政领稽其功绪以诏赏罚緫四司之事 若制作营缮计置采伐之所用按其程式以授有司 诸监铸钱实按年额而课其数以诏赏罚凡车辇饬 器印记之造则少府监文思院隶焉甲兵器械之制 则军器所隶焉建炎中将作少府军器监并归工部 绍兴二年别置作院造器甲令工部提点分案六曰 工作营造材料兵匠检法知杂侍郎一人为之贰 南渡以后长貮互置隆兴初谷置一贠郎中贠外 郎各一人参掌之建炎二年诏工部郎官兼虞部屯 田郎官兼水部隆兴初诏工部屯田共一贠兼领自 此四司合为一屯田郎中贠外郎各一人掌屯田 营田职田学田官庄种植之政凡塘泺以时増减堤 堰以时修葺分案三绍圣初诏屯田虞部互置郎官 一贠兼领虞部郎中贠外郎各一人掌山泽苑囿 场冶计金银铜鐡铅锡盐矾之登耗以诏赏罚分案 四水部郎中贠外郎各一人掌沟洫津鿄舟楫漕 运之事修治堤防䟽导壅底分案六军器所掌鸠 工聚材制造戎器旧隶军器监绍兴中改隶工部置 提点官二人提辖监造官各二贠干办受给监门官 各一贠文思院掌金银犀玉工巧及采绘装钿之 餙凡仪物器仗权量与服皆供给焉置提辖官一人 监官三人监门一人旧属少府监后隶工部六部 监门一人掌司门钥绍兴三年置主管六部架阁库 管干官四人掌储蔵帐籍文案吏户各一礼兵一刑 工一以主管尚书某部架阁库为名嘉定八年又置

御定宋史筌卷四十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