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 御定宋史筌
卷四十一
卷四十二

御定宋史筌卷四十一 尊贤阁编 志第三十三 选举二 攺官 阶官 选格 参选 磨勘 资叙 铨试 铨选 身言书判 补䕃 远州铨 摄署 従军 流外补 保任 考课 铨部 阶官凡选人阶官为七等其一三京府判官留守 判官节度观察判官即后来承直郎其二节度掌书 记观察支使防御团练判官即后来儒林郎其三军 事判官京府留守节度观察推官即后来文林郎其 四防御团练军事推官军监判官即后来从仕郎其 五县令录事参军即后来从政郎其六试衔县令知 录事即后来修职郎其七三京军巡判官司理户曺 司户法曺司法参军主簿县尉即后来迪功郎七阶 选人须三任六考用奏荐及功赏乃得升攺旧法大 率官制以职为阶官如以吏部尚书为阶官而同中 书门下平章事则其职也至扵选人则幕职令录之 属为阶官而以差遣为职名实混淆崇宁二年用刑 部尚书邓洵武言更定选人七阶 改官凡改官留守両府両使判官进士授太常丞 馀人太子中允支使掌书记防御团练判官进士授 太子中允或秘书郎馀人著作佐郎両使推官军事 判官令录事参军进士授著作佐郎馀人大理寺丞 初等职官知县知录事参军防御团练军事推官军 器监判官进士授大理寺丞馀人卫尉寺丞惟判司 主簿县尉七考进士授大理寺丞馀人卫尉寺丞自 节察判官至簿尉考不及格者递降等凡非豋科及 特旨者年二十五方注官凡三班院二十以上听差 使初任皆监当次任为监押巡检知县凡流外人三 任七考有举者六贠移县令通判有班行举者三贠 与磨勘凡进纳人六考有职官或县令举者四贠移 注四任十考有攺官者五人举之与磨勘 选格乾德二年命陶谷等议凡㧞萃制举及进士 九经判中者并入初等职宫判下者依常选初入防 御团练军事推官军事判官者并授将仕郎试校书 郎周三年得资即入留守両府节度推官军事判官 并授承奉郎试大理评事又周三年得资即入掌书 记防御团练判官并授宣德郎试大理评事兼监察 御史周二年得资即入留守両府节度观察判官并 授朝散大夫试大理司直兼监察御史周一年八同 类职事诸府少尹又周一年送名中书门下仍依官 阶分为四等已至両使判官以上次任入同类职事 者加检校官或转运宪衔每任以周三年为限闰月 不预毎周一年校成一考其常考依令录例书中上 公事阙遗曽经殿罚者即降考一等若校成殊考则 南曺具功绩请行酬奖元豊五年令吏部始立定选 格其法各随所任职事以入仕㓛状循格以俟拟注 如选巡检捕盗官则必因武举武学或縁举荐或从 献䇿出身之人他皆仿此崇宁初以元豊选格经元 祐多所纷更诏吏部讲求元豊本制酌以时冝删成 彝格使材能阀阅両当其实建炎三年右仆射朱胜 非等上吏部七司敕令格式自渡江后文籍散佚会 广东转运使以所录元豊元祐吏部法来高宗乃以 省记旧法及续降指挥详定成此书 参选凡本属发选解并以四孟月十五日前达省 自千里至五千里外为五等日期离本处若违限及 不如式本判官罚五十直录事参军本曺官各殿一 选诸州四时具贠阙报吏部逾期及漏误判官录事 参军罚直殿选有差在京百司彂选解违期亦有罚 诸归司官奏年满俟敕下亦依四时取解参选淳化 四年选人以南郊赦免悉集京师太宗曰并放选则 负罪者幸矣无罪者何以劝乃令经停殿者守常选 又诏司理司法参军在任有犯遇赦及书下考者止 与免选更勿超资初宗室无参选法徽宗欲优宗室 多得出官一日参选即在合选名次之上而出任州 县黩货虐民钦宗即位始令不注郡守县令仍与在 部人通理名次 磨勘开宝初令选人应格者到京即赴集不必限 四时及成次甲又给限南曺八日铨司旬有五曰门 下省七日自磨勘注拟及点检谢词緫母逾一月天 圣六年诏凡磨勘迁京官始増四考为六考举者四 人为五人曽犯过又加一考举吏各有等数得被举 者须有本部监司长史按察官乃得磨勘须到官一 考方许荐任元豊五年神宗谓磨勘者古考绩之法 所与百执事共之而禁近独超转非法也于是诏待 制以下并三年一迁仍转朝议中散中大夫三官自 是迁叙平允凡开府仪同三司至通议大夫无磨勘 法太中大夫至承务郎皆应磨勘待制以上六年迁 両官至太中大夫止承务郎以上四年迁一官至朝 请大夫止朝议大夫选人磨勘用吏部法迁京朝官 则依新定之制除授职事官并以寄禄官品高下为 法凡高一品以上者为行下一品者为守二品以下 者为试品同者不用行守试王珪等言文武両选磨 勘巳皆均用四年请今自正任剌史以上转官未满 十年若有显效者自许特转其非次恩惟许攺易州 镇以示旋宠有过则比文臣展年从之崇宁中臣僚 言元豊六年选人磨勘攺京朝官緫一百三十五贠 政和六年选人改官约三百七十有奇欲节其滥惟 严守磨勘旧法而今之磨勘有局务减考苟不裁之 将又倍蓰请诏三省若吏部旧有止法自当如故馀 皆母得用例诏川广恶地外悉用元豊法 资叙太祖始命文臣往莅藩郡监牧由是内外所 授官以差遣为资历又诏选朝士分治剧邑常参官 宰县始此旧制畿内县赤次赤畿外三千户以上为 望二千户以上为紧千户以上为上五百户以上为 中不满五百户为中下有司请据诸道所具板图之 数升降天下县以四千户以上为望三千户以上为 紧二千户以上为上千户以上为中不满千户为中 下自是注拟以为资叙淳化四年始定迁秩之制凡 制举进士九经出身者校书郎正字寺监主簿助教 并转大理评事评事转本寺丞任太祝奉礼郎者转 诸寺监丞监丞转著作佐郎或特迁太子中允秘书 郎由大理寺丞转殿中丞由著作佐郎转秘书监丞 资浅者或著作郎优迁者为太常丞由太子中允秘 书郎转太常丞三丞著作皆迁太常博士转屯田贠 外郎优者为礼部工部祠部主客由屯田转都官优 者为户部刑部度支金部由都官转职方优者为吏 部兵部司封司勲其转郎中亦如之左右司贠外郎 太平兴国中有之后罕除者左右司郎中惟待制以 上当为少卿者即为之由前行郎中转太常少卿秘 书少监由此二官转右諌议大夫或秘书监光禄卿 谏议转给事中资浅者或右转左给事中转工部礼 部侍郎至兵部吏部转左右丞由左右丞转尚书自 侍郎以上或历曺或超曺皆系特旨诸科及无出身 者校书郎正字寺监主簿助教并转太祝奉礼郎太 祝奉礼郎转大理评事评事转诸寺监丞监丞转大 理寺丞寺丞转中舎优者为左右赞善资浅者为洗 马由幕职为著作佐郎者转太子中允由中允赞善 中舎洗马皆转殿中丞殿中丞转国子博士博士转 虞部贠外郎优者为膳部由虞部转比部优者为仓 部由比部转驾部优者为考功或由水部转司门司 门转库部为郎中亦如之至前行郎中转少卿监或 一转或二三转即为诸寺太卿监自太卿监特恩奨 擢或入给諌其台省官正言监察比太常博士殿中 司谏比后行贠外郎起居侍御史比中行贠外郎起 居转兵部吏部贠外郎侍御史转职方贠外即优者 为兵部司封知制诰由正言以上至郎中皆叙迁両 资中行郎中为左右司郎中若非次酬劳有迁三资 或止一资者至左右司郎中为知制诰若翰林学士 者迁中书舍人由中舎转礼部以上侍郎入丞郎即 越一资以上御史中丞由諌议转者迁工部侍郎由 给事转者迁礼部侍郎由丞郎改者约本资其学官 司业视少卿祭酒视太卿其法官大理正视中允赞 善凡正言监察以上皆特恩或被举方除其任両制 龙图阁三馆皆不带御史䑓官枢密直学三司副使 皆不带御史台官及両省官待制以上不带少卿监 其内职自借职以上皆循资而迁至东头供奉官者 转阁门祗候祗候转内殿崇班转丞制丞制转诸司 副使自副使以上或一资或五资七资或直为正使 者至正使亦如之至皇城使者转昭宣使昭宣转宣 庆使宣庆转景福殿使其阁门祗候特恩转通事舎 人舎人转西上阁门副使亦有加诸司副使兼通事 者西上阁门副使转东上东上转引进引进转客省 客省转西上阁门使自此以上亦如副使之迁惟至 东上者又转四方馆使客省使转内客省使内客省 转宣徽使或出为观察使自内客省使以上非特恩 不授武班副率以上至上将军其迁历军卫如诸司 使副由牧伯内职攺授则观察使以上为上将军团 练阁门使以上为大将军剌使诸司使至崇班为将 军阁门祗候供奉官为率殿直以上为副率内侍省 入内内侍省自小黄门至内供奉官皆历级而转至 内东头供奉官转内殿崇班有转内侍常侍者内常 侍亦正转崇班 铨选铨选之制両府司录次赤令留守両府节度 观察判官少尹一选両府判司両畿令掌书记支使 防御团练判官二选诸府司录次畿令四赤簿尉军 事判官留守両府节度观察防御团练军事推官军 监判官进士制举三选诸府司理判司望县令九经 四选辅州大都督府司理判司紧上州录事参军紧 上县令次赤両畿簿尉五经三礼三传三史通礼明 法五选䧺望州司理判司中州录事参军中县令次 畿簿尉六选紧上州司理判司下州中下州录事参 军中下县下县令紧望县簿尉学究七选中州中下 州司理判司上县簿尉八选下州司理判司中县簿 尉九选中下县下县簿尉十选太庙斋郎室长通理 九年郊社斋即掌㘴通理十一年凡入官则进士入 望州判司次畿簿尉九经入紧州判司望县簿尉五 经三礼通理三传三史明法入上州判司紧县簿尉 学究有出身人八中州判司上县簿尉太庙斋郎八 下州判司中县簿尉郊社斋郎试御无出身人入下 州判司中下县簿尉诸司入流人入下州判司下县 簿尉国初以来中书有堂选百司郡县有奏举虽大 小殊科然皆不隶于有司暨神宗时遂罢举阙属之 铨曺而堂选亦不领扵中书 身言书判真宗朝试身言书判者苐推恩诏曰国 家详核吏治念其或淹常选而以四事程其能朕承 统绪循用旧典爰命从臣精加详考其令翰林学士 李谘舆吏部流内铨以成资阙为差拟扵是咸得迁 官率以为常后议者以身言书判为无益迺罢 铨试凡选人年二十五以上遇郊限半年赴铨试 命両制三贠鏁试于尚书省糊名誊录习辞业者试 论诗赋词理可采不违程式者为中格习经业者人 専一经兼试律十而通五为中格听预选京官年二 十五以上岁首赴试于国子监考法如选人铨试之 外有进士律义武臣呈试及试刑法官等而铨试所 受为广熙宁四年定铨试之制凡守选者岁以二月 八月试㫁按二或律令大义五或议三道后増试经 义法官同铨曺撰式考试第为三等上等免选注官 优等升资如判超格无出身者赐出身其历任有举 者五人自与免试注官任子年及二十听赴铨试绍 圣初攺定铨试格凡摄官初归选散官权官归司若 新赐第皆免试每试百人惟取一人入优等中书奏 裁二人为上等五人为中等崇宁中诏䕃补者须隶 国学一年无过罚乃试铨若在学试尝再入等即免 试其公私试尝居第一得比铨试推恩著为令既而 诏在学尝魁一试者许如旧恩馀止令免试注官绍 兴二年又定文臣铨试以经义诗赋时议㫁案律义 为五场愿试一场者听榜首循一资武臣呈试合格 者并听参选乾道五年陈师正请令宗室恩任子弟 出官曰量行铨试如士夫子弟之法多立其额而优 为之制遂诏自今宗室曽经应举得解者许参选馀 并行铨试 远州铨州县幕职每一任近即二付远川峡广南 及沿边不许挈家者为远馀悉为近既分川峡为四 路广南东西为二路福建一路后増荆湖南一路始 立八路定差之制许中州及土著在选者随意就差 名曰指射太平兴国初诏川峡岭南福建注授计程 外给両月期违则本州遣送阙下除籍不齿雍熙四 年又诏选人年六十勿注远地非土人而愿者听凡 任广蜀福建郡县并给续食淳化中始令岭南幕职 许携族行至道初诏剑南州县官不得以族行敢有 妄称妻为女奴携之官除名神宗更制始诏川峡福 建广南之官罢任迎送劳苦其令转运司立格就注 免其赴选 补䕃凡奏戚属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本服期亲 奉礼郎大功守监簿小功初等幕职官缌麻知令录 异服亲亦如之有服女之夫则本服大功以上女夫 知令录小功判司主簿或尉缌麻试监簿周㓛女之 子知令录孙及大功女之子判司主簿或尉曽孙及 大功女之孙小功女之子并试监簿其非所生子若 孙各降一等缌麻女之子试监簿每祀南郊诞圣节 太皇太后皇太后并录亲属四人皇后二人非遇推 恩而特旨赐官不用此法凡诸妃期亲守监簿馀判 司主簿或尉异姓亲试监簿婉容以上有服亲才人 以上小㓛亲并试监簿凡大长公主长公主公主夫 之期亲判司主簿或尉馀试监簿子补殿中丞孙光 禄寺丞婿太常寺大祝外孙试衔知县凡亲王婿大 理评事外孙初等职官女之子婿试监簿宗室缌麻 以上女之夫试衔知县袒免判司主簿或尉其愿补 右职依援官法奉礼郎即右侍禁幕职官即左班殿 直知令录即右班殿职判司主簿尉即奉职试监簿 即借职凡文臣三公宰相子为诸寺丞期亲校书郎 馀亲本宗大功至缌麻服者以属远近补试御使相 参知政事枢密院使副使宣徽使子为大祝奉礼即 期亲校书正字馀亲补试衔节度使仆射尚书太子 三少御史大夫文明殿学士资政殿大学士子校书 正字期亲寺监主簿馀亲试衔三司使翰林资政殿 侍讲龙图阁学士枢密直学士太常宗正卿中丞丞 郎留后观察使内客省使子正字期亲寺监主簿馀 亲试衔及斋郎両省五品龙图阁直学士待制三使 副使知杂御史子寺监主簿期亲试衔馀亲斋即诸 史大卿监子寺监主簿期亲试衔小卿监兼职者子 试衔期亲斋郎凡武臣宰相子为东头供奉官使相 知枢密院子为西头供奉官期亲皆左侍禁馀属自 左班殿直以下第官之枢密使副使宣徽节度使子 西头供奉官期亲右侍禁馀属自右班殿直以下苐 官之六统军诸卫上将军节度观察留后观察使内 客省使子右侍禁期亲右班殿直馀属三班奉职以 下苐官之客省使引进防御使团练使四方馆使枢 密都承旨阁门使子右班殿直期亲三班奉职馀属 为差使殿侍诸卫大将军内诸司使枢密院诸房副 承旨子三班奉职期亲借职馀属为下班殿侍诸卫 将军内诸司副使枢密分房副承旨子为三班借职 文臣至郎中及贠外郎任馆阁职武臣至诸司副使 诸卫将军者止许䕃子若孙一人太祖初定任子之 法䑓省六品诸司五品登朝尝历両任然后得请始 减岁补千牛斋郎贠额斋郎须年貌合格诵书精熟 乃得奏至道二年始限以翰林学士両省五品尚书 省四品以上赐一子出身此圣节奏荐例也真宗东 封祀汾阴进奉人巳官者进秩未官者令翰林试艺 与试衔斋郎借职公主郡县主以下诸亲外命妇入 内者亦有恩庆而东封恩则提点刑狱朝臣使臣皆 得奏一人大中祥符二年以门荫授京官年二十五 以上求差使者令扵国学受业及二年考试以名闻 内诸司使副授边任官者陛辞时许奏子诏枢密院 定其制庆暦中裁损奏补入仕之路凡选人遇郊赴 铨试其不赴试亦无举者永不预选罢圣节奏荫恩 学士以下遇郊恩得奏大功以上亲再遇郊得奏小 㓛以下亲郎中带职贠外郎初遇郊䕃子若孙再郊 及期亲四遇郊听䕃大功以下亲初得奏而年过六 请遗表之恩各减其一减年之类亦去其半至府史 之属武功之等亦依此差降之淳熙九年诏减任子 贠数自宰相执政侍从卿监正即贠外郎分为五等 毎等降杀以両酌中定为止数武臣如之宰相十人 执政八人侍从六人中散大夫至中大夫四人带执 朝奉郎至朝议大夫三人通减三分之一庆元中立 补䕃新格自使相以下有差文臣中大夫武臣防御 使以下不许遗表推恩嘉桊初以官冗恩滥凡宗女 夫授官者依旧法终身止任一子両府使相不得以 郊恩奏门客著为令 摄署干徳初以广南伪署官送学士院试书判稍 优则授上佐令录簿尉又诏诸道摄官或著吏能悉 令罢去良可惜也有司按其历任三摄无旷败者以 名闻 流外补凡流外补选五省御史䑓九寺三监金吾 司四方馆职掌每岁遣近臣与判铨曺就尚书同试 律三道中者补正名理劳考三馆秘阁楷书皆本司 试书札中书覆试补受后以就试多怀挟传授遂锁 院巡搜糊名凡试百司吏人问律及䟽既考合格复 令口诵所对以防其毙其自叙劳绩臣僚为之陈请 特免口诵谓之优试得优试者率中选后遂考试百 司人岁以二十人为额为职掌者皆限年授外州司 户勒留至诸卫长吏両省主事者后又因翰林承旨 宋白言定积年劳至簿尉之法太祖尝亲阅诸司流 外人勒之归农者四百人 从军神宗尝谓左右近习非勲劳而得超躐至尝 立功者无优迁非制也使副有军功应转许特超七 资阁门通事舎人带御器械両省都知押班管干御 药院旧制军功补授之人自合从军非老疾当汰无 参部及就辟之法后诸路奏㓛不实夤縁窜名许合 到部及诸司纷然奏辟实碍铨法高宗即位杂流补 授者众有曰上书献䇿曰勤王曰守御曰捕盗曰奉 使其名不一皆阃帅假便宜承制之权以擅除擢有 进士径补京宫者有素身冒名即为郎大夫者乃诏 从军应赏者第补右选以清流品又有民间愿习射 者籍其名姓守令月一试取艺优者如三路保甲法 区用 保任保任之制凡改秩迁资必视举任有无以为 应否国初未立限制建隆三年始诏翰林学士及常 参官举京官幕职州县正贠堪升朝者藩镇奏掌书 记多越资叙则诏历両任有文学方得奏又令诸道 节度观察使扵部内官选才识优茂德行敦笃者各 二人防御团练使各举一人遣诣阙庭观其器业而 进用焉凡被举擢官扵诰命署举主姓名他日不如 举状则连㘴之雍熙二年举可升朝者始令翰林学 士両省御史台尚书省官举之淳化初又诏三司三 馆其有怀材外任未为朝廷所知者方得奏举太宗 听政之暇每取両省両制清望官名籍择其有徳誉 者悉令举官柝其爵里及历任殿最以闻如举状者 有赏典无验者罪之咸平中秘书丞陈彭年请用唐 故事举官自代诏秘书直学士冯拯陈尧叟参详之 拯等请修旧制令両省御史䑓尚书省六品以上诸 司四品以上授讫具表让一人自代在外者授讫三 月内具表附驿以闻遂著为令元祐初司马光为相 奏设十科一曰行义纯固可为师表科有官无官人 皆可举二曰节操方正可备献纳科举有官人三曰 智勇过人可备将帅科举文武有官人四曰公正聦 明可备监司科举知州以上资序五曰经术精通可 备讲读科六曰学问该博可备顾问科七曰文章典 丽可备著述科俱有官无官人皆可举八曰善听狱 讼尽公得实科九曰善治财赋公私俱便科十曰练 习法令能断请谳科俱举有官人应职事官自尚书 至给舎諌议寄禄官自开府仪同三司至太中大夫 职自观文殿太学士至待制每岁须扵十科内举三 人仍具状保任中书置籍记之异时有事须材即执 政案籍视其所尝被举科格随事试之有劳又著之 籍内外官阙取尝试有效者随科授职所赐诰命仍 备所举官姓名其人任官无状唑谬举罪诏从之高 宗即位以中外有文武材略出伦或淹布衣或沉下 僚命侍从监司郡守搜访各举所知赴行在又诏举 忠信宽博可使绝域舆智谋勇毅能将万众者不以 有无官资并诣豋闻检院自陈才谋勇略可使者赴 御营司量才录用或命庶僚各举内外官及布衣隐 士才堪大用者擢为辅弼协济大功或命侍从举可 为台諌者或举县令或举宗室剌史举忠义之士能 恢复土疆者帅臣监司守令举所部见任寄居待次 文武官有智谋武艺者及访求国初功臣后裔中兴 以来忠义死节之家子孙以朝班多阙诏䑓谏左右 司郎官以上各荐士二人仍令执政同选在外侍从 虽在谪籍无大过而政事才学实可用者亦与召擢 绍兴二年诏观察使以上各荐可为捋帅者二人三 年复司马光干科时遣五使宣谕诸道令访廉㓗清 修可以师表吏民者复用旧制侍从官举官自代武 臣举忠勇智略可自代者一人如文臣法二干九年 帝谓辅臣曰朕有一人材簿臣下有所荐扬退则记 其姓名遇有选用搜而得之无不适当孝宗以武选 拔擢未广立谋略沉碓可任大计宽猛适意可使御 众临阵骁勇可鼓士气威信有闻可守边郡思虑精 巧可治器械凡五等科目令曽历军功观察使以上 各举二人其通习典章可掌朝仪练达民事可任郡 寄谙暁财计可裕民力持身廉㓗可律贪鄙词辨不 屈可备奉使五等令非军㓛观察使以上举之乾道 以后又选大将家能世其武勇者武举及第武艺绝 伦可为将佐者宋初内外小职任长吏得自奏辟熙 宁中悉罢归选部然要处职任如沿边兵官防河捕 盗重课额务场之类寻又立専法听举扵是辟置不 能全废元祐以来屡止屡行至建炎中惟陜西五路 両河両淮京东等路经略安抚自属官听举辟馀路 并罢 考课太祖置审官院考课中外职事非有劳绩不 进秩文臣五年武臣七年无赃私罪始得迁秩曽犯 赃罪文臣七年武臣十年中书枢密院取旨其七阶 选人则考第资历无过犯或有劳绩者逓迁谓之循 资凡考第之法内外选人周一岁为一考欠日不得 成考三考未替更周一岁书为第四考巳书之绩不 得重计初著令州县户口凖见户十分増一剌史县 令进考若耗一分降考一等建隆三年又以科赋有 欠公事旷违尝有制受罚者皆如耗户口降考吏部 南曺举凡千户以下能増百户减一选减及三选以 上令赐章服主簿升秩进阶能归复逋亡之民者亦 如之又命诸州椽曺及县令簿尉皆户部南曺给印 纸暦子俾州郡长吏书其绩用愆过秩满送有司差 其殿最太宗亲选京朝官三十馀人自书戒谕之言 于印纸曰勤政爱民奉法除奸方可书为劳绩淳化 四年始分置磨勘之司审官院掌京朝官考课院掌 幕职州县官废差遣院令审官緫之凡流内铨主常 调选人考课院主奏举及历任有殿最者至道初罢 考课院并流内铨真宗即位命审官院考京朝官殿 最引对迁秩京朝官引对磨勘始此仁宗矜怜下吏 以铨法选人有私罪皆未听磨勘谕近臣凡门谢弗 至与对敭失仪其母以为罪宰相王曽尝奏言引对 时陛下酌其轻重而稍擢之则下无滞才矣其后束 鹿县尉王得说历官寡过书考最多而无保任者帝 察其孤贫特擢大理寺丞嘉祐六年诏智能才力之 士虽有兴利除害禁奸劝善之意非假以岁月欲终 厥㓛其路无由自今州县守令有清白不扰政迹尢 异而实恵及民者本路若州连书保举将政迹实状 以闻中书门下察访得实许令再任治平三年考课 院言知磁州李田再考在劣等降监淄州盐酒税务 唑考劣降等自田始神宗即位凡职皆有课凡课皆 责实监司所上守臣课不占等者展年降资而治状 优异者増秩赐金帛以玺书奨劝之若监司以上则 命御史中丞侍御史考校凡县令之课以㫁狱平允 赋入不扰均役屏盗劝课农桑振恤饥穷导修水利 户籍増衍慗治簿书为最而徳义清谨公平勤恪为 善参考治行分定上中下等至其能否尤殊绝者别 立优劣二等岁上其状于中书皆置之籍每岁竟或 有除授则稽差殿最取其尤甚者而进退之熙宁五 年罢考课院间遣使察访所至州县条其吏课凡知 州通判上中书县令上司农各注籍以相参考惟侍 从出守郡听不以考法朝廷察其治绍兴二年初诏 监司守臣举行考课之法时郡县数罹兵燹又命以 户口増否别立守令课分上中下三等五年立县令 四课曰紏正税籍团结民兵劝课农桑劝勉孝悌三 岁就绪者加旋赏无善状者汰之臣僚上言守令之 治其略有七宣诏令厚风俗劝农桑平狱讼理财赋 兴学校实户口请以此备考课从之是岁以十五事 考校监司取四善四最考校县令违限不实者有罪 又诏监司一岁再具所部知县善政及不职上之省 隆兴无年命湖南北路应守令増辟田畴自一千顷 以下转磨勘有差亏者展磨勘降名次淳熙二年因 臣僚言沿边七路毎路以文臣一人充安抚使以治 民武臣一人充都緫管以治兵分举其职各奏其功 任必加九岁考优劣一年视其规画二年视其成效 三年视其大成重议诛赏臧否分为三等时天子留 意黜陟得实者升擢而监司牧伯举按稽缓者辄降 黜之孝宗谕辅臣曰臧否亦有喜怒之私如诸司以 为否必从众为公亦在精择监司而以台諌考察之 庶乎其可也宁宗扵御史台别立考课一司岁终各 以能否之实闻于上以诏升黜其贫墨昏懦致䑓諌 奏劾者㘴监司罪咸淳三年参酌旧制凡文武官一 是以公勤廉恪为主而又职事修举斯为上等公勤 廉恪各有一长为中等既无廉声又多缪政为下等 其要则以御史䑓緫帅阃监司监司緫守倅守倅緫 州县属官馀如戎司及屯司军大垒则总之制司或 无制司则碰各郡緫管钤辖緫扵帅司或以逐路所 部州郡多寡之数分隶转运提举提刑三司守倅月 一考州县属官监司会所隶守倅制司会戎司军垒 遵照旧制互用文移会其兵甲狱讼金谷之数次月 置册各申御史䑓上之课籍俟至半年类考较前三 年定为三等中者无所赏罚上者或转官或减磨勘 下者降官展磨勘各有等差 铨部吏部铨惟注拟州县官幕职両京诸司六品 以下官皆无选文臣少卿监以上中书主之京朝官 则审官院主之武臣剌史副率以上内职枢密院主 之使臣则三班院主之其后典选之职分为四文选 曰审官东院曰流内铨武选曰审官西院曰三班院 元豊定制以后铨注悉归选部以审官东院为尚书 左选流内铨为侍郎左选审官西院为尚书右选三 班院为侍郎右选扵是吏部有四选之法文臣寄禄 官自朝议大夫职事官自大理正以下非中书省敕 授者归尚书左选武臣升朝官自皇城使职事官自 金吾阶卫伏司以下非枢密院宣授者归尚书右选 自初仕至州县幕职官归侍郎左选自借差监当至 供奉官军使归侍郎右选凡应注拟升移叙复荫补 封赠酬赏随所分隶校勘合格团甲以上尚书省若 中散大夫阁门使以上则列选叙之状上中书省枢 密院得画旨给告身淳熙三年中书舎人程大昌言 旧制选人攺秩后両任关升通判通判両任关升知 州知州両任即理提刑资序除授之除则又有别以 知县资序隔両等而作州者谓之权发遣以通判资 序隔一等而作州者谓之权知上而提刑转运亦然 隔等而授是择材能也结衔有差是参用资格也今 得材能资格俱应选者为上其次则择第二任知县 以上有课绩者许作郡初任通判以上许作监司第 二任通判以上许作职司庶几人法并用从之

御定宋史筌卷四十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