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三 御定宋史筌
卷四十四
卷四十五

鲫邃宋史筌卷四十四 尊贤阁编 府固第三十六 一之口苷职官三 大都督府 制置司 宣抚司 经略安抚司 彂运 诸提举司 令丞簿尉 緫管钤辖 府州军监 宫观 合班 致仕 阶官 爵封 官品 勲㓛 检校 寄禄 大都督府大都督及长史掌司牧尹亲王为节度 使则大都督领之庶姓为节度使则长史领之阙则 置知府通判旧制凡都督州皆置长史左右司马录 事参军司戸司法司士司理文学参军助教南渡以 后以见任宰相充都督次有同都督及督视军马执 政多为之名称虽同掌緫诸路军马督护诸将非旧 制比也绍兴二年吕頥浩首以左仆射出都督江淮 两浙荆湖诸军事置司镇江其后赵鼎张浚汤思退 皆以宰相兼之浚视事江上置行府行移文字依三 省軆式召赴行在以其事分隶三省枢密院杨存中 即以太傅为都督非宰执而为都督自存中始三十 一年叶义问以知枢密院事督视江淮荆襄军马以 执政为都督自义问始凡签廰文字并依尚书左右 司枢密院捡详房軆式又置谘议军事参谋参议书 写机冝文字干办官凖备差遣 制置司使一人掌经画边鄙军旅之事不常置南 渡以后多以安抚大使兼之亦以统兵马官充地重 秩高者加大使绍兴初赵鼎始为江淮制置大使㦯 置副使一人以贰之后又并罢诸路制置使惟统兵 官如故开禧中江淮四川并置大使休兵后独成都 守臣带四川安抚制置使掌节制御前军马官升攺 放设类省试举人铨量郡守举辟边守其权略视宣 抚司惟财计茶马不预又有沿海制置使以明州守 臣领之然其职止肃清海道节制水军非四川比大 使置属如督府不置谘议 宣抚司使一人掌宣布威灵抚绥边境统护将帅 督视军旅以宰执充不常置治平末西夏入寇以韩 绛为陜西宣抚使継即军中拜相仍旧领使绍兴初 刘光世以安抚大使兼宣抚非执政而除自光世始 自是㦯以武臣充开禧中㦯以従官充其属有参谋 参议机冝干辧公事凡宰相出使行移文字札六部 六部即具申状如従官任使副合申六部六部即用 公牒副使一人旧以少保太尉充亦有不置使而 置副如胡世将之于川陜岳飞之于荆襄杨沂中之 于淮北皆为副使飞后以㓛始落副字亦有身为正 使兼领副使如安丙之于利州西路充宣抚使兼四 川宣抚副使判官一人掌赞使务不常置熙宁中 命直舎人吕大防为之绍兴中张浚以便冝命刘子 羽为副其后杨沂中以太尉为淮北宣抚副使刘锜 以节度使为判官礼抗权均诏行移文字同其系衔 宣判之名同而先后轻重异焉総领四人掌诸军 钱粮措办移运朝廷科拨州军上供以时拘催岁较 盈亏而赏罚之建炎中张浚出使川陜用赵开緫领 财赋緫领之名始此后大军在江上间遣太府司农 卿调其钱粮皆名緫领绍兴十一年收诸帅兵攺为 御前军分屯诸处乃置三緫领预闻军政序在运副 上镇江诸军淮东緫领掌之鄂荆诸军湖广緫领掌 之建康诸军淮西緫领掌之又置四川緫领掌兴元 金州诸军其官属各有干办公事凖修差使分差粮 料院审计司御前封桩甲伏库大军仓大军库瞻军 酒库市易抵当库惠民药局湖广有给纳场淮东有 榷货务都茶场四川有拨发船运官赎药库籴买场 淳熙初诏委诸路通判主管 经略安抚司使一人掌一路兵民听其狱讼颁其 禁令定其赏罚稽其钱糓甲械出纳名籍帅臣任河 东陜西岭南则兼都緫管以统制军旅绥御戎夷河 北及近地则使事止于安抚元豊二年诏沿边奏请 事并先赴经略司详度以闻崇宁四年置河南安抚 司河东陜西诸路招纳司并隶经略司政和四年诏 移亰西路安抚于河南府亰东路安抚于应天府旧 制安抚以知州兼充品卑者止称主管某路安抚司 公事南渡以后职名稍高者出守皆可兼使二品以 上称安抚大使广东西荆南襄阳仍旧制加经略二 字建炎初李纲请于沿江淮河置帅府以文臣为安 抚使带马步军都緫管武臣为之副许措置调彂便 冝行事惟转输属漕使辟置如制置司其馀诸路随 地轻重损益不一淳熙二年诏扬州庐州荆南襄阳 金州兴元兴州分为七路每路文臣充安抚使以治 民武臣充都捴管以治兵走马承爱诸路各一贠 隶经略安抚緫管司无所事岁一入奏有边警则不 时驿闻然居是职者恶有所隶潜去緫管司字冀以 擅权熙宁五年命正其名铸给铜记收还所用奉使 印大观中诏许风闻言事政和六年攺为廉访使者 凡边机先申后奏招权怙势靖康初复旧名 彂运司使副使判官各一人掌经度山泽财货之 源漕输淮浙江湖六路储廪而兼制茶塩泉宝之政 専举剌官吏熙宁初王安石请假以钱货继其不给 使周知六路之有无亰库之当办徙贵就贱用近易 远得以便冝蓄买稍收轻重敛散之权归于上则国 用可足従之宣和三年方腊初平江浙诸郡皆未有 常赋陈亨伯收民间印契及鬻糟醋之类为钱凡七 色是谓经制钱绍兴二年省罢以其职分委漕臣八 年戸部复言广籴储积之便再置经制发运使寻废 以户部侍郎为经制使后又分其责于监司乾道六 年复置都大发运使以戸部侍郎史正志为之寻以 奏课诞谩贬并废其职转运司都转运使转运使 副使判官掌经度一路财赋察其登耗以足上供及 郡县之费岁行所部检察储积稽考帐籍凡吏蠹民 瘼悉条上达举剌官吏绍圣中诏淮浙江湖上供米 计其远近分三限自季冬至明年八月以次输足宣 和初诏以都漕两贠緫治陜西漕臣三贠分领六路 南渡以后置官各掌一路察其稽违督其欠负有军 旅则别置随军转运供馈钱粮或诸路事軆当一则 置都转运使以緫之副使判官随资浅深而称焉其 属有主管文字干办官文武差遣差使 诸提举司提点刑狱公事掌察所部之狱讼平其 曲直详覆案牍劾奏禁繋淹延盗窃逋窜而举剌官 吏旧制参用武臣熙宁初罢之六年置诸路提刑司 检法官绍圣初兼坑冶事南渡以后以盗贼未㐮诸 路权置武臣提刑后又罢之乾道八年诏诸路经緫 制钱并委提刑督责其属官有检法干瓣提点开 封县镇公事掌察刑狱盗贼场务河渠提举常平 司掌常平义仓免役市易坊场河渡水利之法视岁 豊歉敛散以惠民凡役钱吏禄视重轻为等专举剌 官吏熙宁初悉置诸路提举元祐初罢付提刑司绍 圣初复置提举茶塩司掌摘山煮海之利以佐国 用皆有钞法视岁额之登损以诏赏罚劾闻其给不 如期鬻不如式政和初诏诸路皆置一贠南渡以后 通置提举常平茶塩司掌义仓免役之政寻罢常平 归提刑司后置经制司未几罢复置常平茶塩提举 并行两司事其属有干辨官都大提举茶马司掌 榷茶之利以佐国用凡市马于四夷率以茶易之产 茶市马处许自辟官属旧有主管官同提举都大提 举乾道初省罢各委知州通判监押任责寻复置分 茶马为两司文臣成都主茶武臣兴元主马其属有 干办公事准备差使提举坑冶司掌收山泽所产 铸泉货以给国用旧制提举一贠通领九路元豊初 分置两司在饶州者领江浙等路在虔州者领湖广 等路元祐中复并为一绍兴五年以职贡不専减饶 州司官吏归虔州司攺为都大提点或病其权重省 归转运司乾道六年归彂运司寻复置两司如初其 属有干瓣公事检踏官称铜官催纲官提举市舶 司掌蕃货海舶征榷贸易以来远人通远物乾道初 罢两浙司委逐处知州通判而转运司緫之提举 学事司掌一路学政岁巡州县察师儒优劣生贠勤 惰而専举剌之事崇宁二年置宣和三年罢提举 河北籴便司掌籴便刍粮以供边储提举制置觧 塩司掌塩泽禁令使民入粟塞下予钞给塩以足民 用而实民备经制边防财用司掌经画钱帛刍粮 及榷货括地弓箭手等事熙宁末以兵费不赀始置 崇宁中复置提举兵马提辖兵甲掌按练军旅督 捕盗贼皆守臣兼之提举保甲司掌什伍其民教 武艺元祐初置于开封府界及河东北陜西路提 举三白渠公事掌潴泄以给关中灌溉之利检发 司辇运司掌督发纲运以供亰师提举弓箭手掌 沿边郡县弓箭手之籍团结训炼 府州军监国初召诸镇节度使赐第留亰师分命 朝臣出守列郡号权知军州事军谓兵州谓民也其 后文武二品官参为知州军事二品以上及带中书 枢密院宣徽使职事称判某府州军监诸府置知府 事一人州军监亦如之掌緫理郡政宣布条教振济 水旱勤课农桑导善紏奸旌别孝悌其赋役钱糓狱 讼之政皆緫焉察郡吏保任其徳义材能按劾其疲 软奸贪若河南应天大名府兼留守司公事太原延 安府庆渭熙秦等州兼经略安抚使马步军都緫管 真定大名亰兆府定瀛二州兼安抚使马步军都緫 管泸潭广桂雄诸州兼安抚使兵马钤辖颍昌府青 郓许邓诸州兼安抚使兵马巡检其馀大藩府沿边 州郡当一道要冲者兼钤辖巡检建炎初诏河北亰 东西路除帅司外旧差文臣处通差武臣又要郡文 臣带本路钤辖次要郡带都监而并以武臣充副绍 兴五年诏従官出知郡罢任赴阙并令引见上殿又 诏武臣不暁民事且多恣横新复州郡只差文臣极 边控扼仍差武臣其馀通差又诏守臣到任半年具 奏民间利病及边防事条委都司看详施行通判 干徳初惩五代藩镇之毙始置诸州通判建隆四年 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史通判签议连书方许行下时 大郡置二贠馀置一贠州不及万戸不置武臣知州 小郡亦特置凡兵民钱谷戸口赋役狱讼听㫁之事 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所部官善否及职事 修废剌举以闻南渡以后设官如旧入则贰政出则 按县有军旅则専任钱粮乾道初诏买马州军令茶 马司奏辟淳熙十四年诏关外四州自制置司奏辟 金洋等州自转运司拟差幕职官签书判官厅公 事两使防团军事推判官节度掌书记观察支使掌 禆赞郡政緫理诸案文移斟酌可否以佐其长政和 中攺签书判官廰公事为司录建炎初复旧凡节度 推判官従军额察推及支使従州府名凡诸州减罢 通判处则升判官为签判以兼之小郡推判不并置 㦯判官兼司法推官兼支使㦯并省判官则录参兼 管凡要郡签判及推官皆堂除馀许监司辟差诸 曹官旧制录事参军掌州院庶务紏诸曹稽违户曹 参军掌戸籍赋税仓库受纳司法参军掌议法㫁刑 司理参军掌讼狱勘鞫乾道中间以司戸兼司法知 录亦㦯兼职绍熙初诏不曽铨试人不许注授司法 嘉定中诏年六十人及恩科人不许狱官教授景 祐四年诏藩镇始立学庆暦四年诏州县军监各立 学始置教授以经术行义训导诸生掌其课试紏正 不如䂓者委运司于幕职内荐及本处有徳艺者充 熙宁六年委中书门下选差元豊初惟大郡有之军 监未尽置元祐初诏列郡各置建炎三年并罢绍兴 三年复置令吏部申尚书省选差监当官掌茶塩 酒税场务征输及冶铸之事诸州军随事置官曰具 课利所入以申于州凡交割必置暦以稽其剩欠建 炎初诏转运司奏辟每州以五贠为额以二年为任 实有六考方许关升 令丞簿尉建隆初令天下诸县除赤畿外有望紧 上中下置县令掌緫治民政劝课农桑平决狱讼以 时造戸版催理二税水旱流亡抚存安集孝悌行义 具实上于州激励风俗若亰朝幕官则为知县事有 戍兵则兼兵马都监㦯监押建炎中多差武臣绍兴 中诏沿边溪峒外専用文臣邑大事烦则堂除乾道 中定以三年为任非两任不除监察御史初攺官人 必作县谓之须入嘉定十二年诏实历九考有政声 特受签判干官当知县履历县丞天圣中始置于 开封两县以幕职充在簿尉上熙宁四年诏诸县户 二万巳上置丞一贠崇宁二年诏诸县皆置丞大观 三年诏有山泽坑冶处依旧存留馀皆减罢嘉定中 小邑不置丞以簿兼之主簿开宝三年诏诸县千 戸以上置令簿尉四百戸以上置令尉令知主簿事 四百戸以下置簿尉簿兼知县事咸平四年诏川陜 五千戸以上并置簿馀以尉兼南渡以后县各置簿 掌出纳官物销注簿书尉建隆三年置在簿下掌 阅习弓手戢奸禁暴南渡以后沿边诸县间以武臣 为尉并带兼巡捉私茶塩矾邑大则置二贠诸镇 官置人烟繁盛处管火禁酒税诸砦官置险厄控 御处招收土军以防盗贼庙官旧制五岳四渎东 南海诸庙各置令丞而知县管勾庙事主簿掌葺治 修餙 緫管钤辖司緫治军旅掌屯戍营防守御之政及 属官训炼教习之事崇宁四年置亰畿四辅以颍川 为南辅拱州为东辅郑州为西辅澶州为北辅以知 州为都捴管馀依三路法置副捴钤辖各一人大观 三年诏东南帅府亦如之靖康初诏四道副捴管并 通差文武臣其守臣带提举巡检都监提辖者掌治 军旅捕盗贼其诸路将官掌统所隶禁旅教炼武艺 迁补赏罚副将为之贰防戍则受帅府节制遇贼则 审其战守应援之路分都监掌本路禁旅防戍训 炼之政资浅者为监押大观三年诏帅府置路分钤 辖望都置路分都监建炎初分置帅府以诸路帅兼 要郡守臣带钤辖次要郡带都监并以武臣为副许 行便冝辟置僚属起兵则副緫管为帅副钤辖副都 监各以其屯兵听其节制绍兴三年诏罢要郡带兵 职逐路置路分都监掌一路之兵置逐路都监监押 掌禁烟火捕盗贼诸军统制统领旧制出师诸将 不相统一则拔一人为都统制以緫之未为官称也 建炎初置御营司擢王渊为都统制名官始此其后 神武五军及川陜宣抚司都督府枢密院皆置之绍 兴十三年罢三大将兵诸军皆冠以御前二字擢其 偏裸为统领官以统制御前军马入衔秩高者为都 统制恩数视三衙权任在帅臣右官卑者称副都统 制其属有计议机冝干办公事准备差遣乾道三年 诏江上诸军各置副都统南渡以后大军有统制统 领又各有同副其下有正将准备将训炼官部将队 将皆主帅升差申枢院审察巡检司掌训治甲兵 巡逻州邑擒捕盗贼南渡以后沿江海要害处州县 置巡检使往来接连合应援处则置都巡检使随所 在听州县守令节制若跨连数郡控制溪峒又置水 陆都巡检使以増重之又有蕃汉都巡检使 宫观国制设祠禄之官以佚老优贤贠数绝少熙 宁中始増置之在亰宫观旧以宰执充使丞郎学士 以上充副使两省五品为判官内侍官㦯诸司使副 为都监又有提举提点主管戚里近属及前宰执留 亰师者多除宫观以示优礼王安石为处异议者遂 母限贠并差知州资序人以三十月为任又诏杭州 洞霄宫亳州明道宫华州云台观䢖州武夷观台州 崇道观成都玉局观建昌军仙道观江州太平观洪 州玉隆观五岳庙自今并依嵩山栄福宫舒州灵仙 观置管干㦯提举提点官两省卿监及职司资序人 为提举其奉给视小郡知州知州资序人为管干奉 给视小郡通判又诏宫观岳庙留官一贠馀如分司 致仕例従便居住又诏年六十以上者乃听差母过 两任元符初高遵固年八十一高遵礼年七十六乞 再任従其请以待遇宣仁太后亲属故也政和六年 诏措置宫观如万寿醴泉近百贠更不立额靖康初 诏祠馆之设均为佚老优贤而有内外之别亰祠以 前宰相见任使相充使次充提举馀则充提点主管 随官高下处以外祠自绍兴中士大夫多流离许以 承务郎以上权差一次选人在部无阙可八者破格 与岳庙宰执恩例陈乞者亦与之月破供给理为资 任意至厚也然初欲抚安不调之人末至侥求泛与 之毙臣僚请罢供给以绝干请变理任以抑侥幸严 按格以去泛滥并従之稍复祖宗条法之旧 致仕凡文武朝官内职引年辞疾者多増秩従其 请㦯加恩其子孙咸平五年诏年七十一以上求退 者许致仕因疾及有赃犯者听従便牧伯内职三班 皆搜环卫幕职州县外官景徳初诏三班使臣七十 视听未㐮者与釐务其老昧不任及年七十五以上 者借职授支郡上佐奉职殿直授节镇上佐不愿者 听归乡里凡升朝官遇庆恩父在者授致仕官其不 在者文官始大理评事武官始副率再经恩累加焉 祖在而求回授者亦听皆不给奉子居要近加赐章 服天圣明道间贠外郎已上致仕者录其子试秘省 校书郎三丞巳上为太庙斋郎无子听降等官其嫡 孙若弟侄一景祐三年诏大两省太卿监正剌史阁 门使已上致仕者皆给奉如分司官例岁时赐羊酒 米面令所在长吏常加存问又许子孙免选除近官 㦯请致仕命录其子孙而遽亡者勿追收庆暦中权 御史丞贾昌朝言臣僚年七十而筋力衰者并优与 改官致仕虽七十而未襄及别有㓛状者勿拘此令 皇祐中知谏院吴奎言国家谨礼法以维君子明威 罚以御小人臣下引年而自陈分之常也人君好贤 而固留仁之至也此所以塞贪墨耸廉隅近者群臣 在位殊无引去者请令御史察年七十已上移文促 其请老不即自陈者直除致仕于是言事者竸欲撃 劾大臣高年者俱不自安仁宗手诏曰老臣朕所眷 礼进退軆貌恩意岂不有异自今尝预政事之臣勿 遽求引去台谏官勿以为言至于因事责降分司㦯 老病不任职事㦯居官犯法㦯以不治为所部劾奏 冲替而求致仕者子孙更不推恩虽或推恩其除官 例皆降等若耆老旧臣赏或延世奉㦯全给岁时问 劳熙宁初以吏部尚书赵槩为太子少师致仕故事 再请则许槩三乞始従优耆旧也四年以尚书丞王 素为工部尚书端明殿学士致仕兵部尚书欧阳修 为太子少师观文殿学士致仕带职致仕自素始旧 制阁门无辞谢侍中曽公亮致仕特许八谢以逮事 三朝仍给见任支赐先是侍读学士李柬之致仕宴 饯赐诗升其子一任以先朝旧僚特示异数也王安 石言柬之叙封中书失检法当改正叙封初无义理 今既未能遽革庸可承误为例神宗従之仍诏致仕 官无得因大礼用子升朝叙封元豊三年礼部侍郎 范镇居都城外遇同天节乞随散官班上寿乃诏自 今致仕官遇诞节及大礼许缀旧班又诏致仕官朝 失仪勿劾又诏致仕官领职事者许带职事致仕该 迁转者转寄禄官元祐初枢密院奏诸军年七十若 以疾假满百曰不堪医治差使者诸厢诸军都指挥 诸班直都虞候除诸卫将军致仕并有㓛劳者为左 无则为右従之政和六年提举广东学事孙璘言诸 州致仕官居乡者乞许令赴贡士宴择其年弥高者 而惇事之使长㓜有序献酬有礼人知里选之法孝 悌之义従之建炎中诏文武官陈乞致仕朝廷不従 致有亡身之人许依条陈乞致仕恩泽及道路不通 不曽被受敕命亦许州军保明推恩时强行文博学 清修不縁事故疾病慨然请老叶份言之许令再仕 王次翁年未及六十浩然休退吕祉言之落致仕特 令再仕凡类此者盖因其材而挽留直秘阁致仕郑 南挂冠巳久年德俱高大臣言之诏除秘阁修撰仍 旧致仕优其恩不夺其志吕颐浩以少保乞除一寄 禄官致仕诏除少傅依前镇南军节度使成国公致 仕韩世忠以太傅镇南武安宁国军节度使充醴泉 观使咸安郡王乞身诏除太师致仕因将相之知止 而优其归也昭庆军节度使万寿观使韦渊乞守本 官致仕诏免赴朝参仍依两府例合破请给人従优 亲之恩而异之也其后执政在谪籍者陈乞致仕虽 许叙复而寝罢合得恩泽只据见存阶官䕃补 合班建隆以后合班中书令侍中同中书门下平 章事 巳上 宰相 亲王枢密使留守节度使京尹兼中书令 侍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巳上 使相 尚书令太师太尉太 傅太保司徒司空枢密使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枢 密副使同知枢密院事宣徽南院北院使签书枢密 院事太子太师太傅太保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少傅 少保诸府牧 开封河南应天大名江陵兴 元真定江宁亰兆凤翔河中 御史大夫 观文殿大学士吏兵户刑礼工六尚书左右金吾卫 左右卫上将军门下中书侍即节度使 桊宁武宁彰 信镇海天平 安化武成忠武河阳山南东道武胜崇信昭化保康 天雄成德镇宁彰德永清安国威德静难彰化雄武 保桊淮南忠正保信保静集庆建康宁国镇南昭信 荆南宁海武昌安远武安镇东平江镇江宣德保宁 康国威武建宁益州安静武信山南西道昭武安德 武定宁江武康清海静江宁远建武高州定南密州 静海凉州西河沙州归义洮州保顺应州彭 国威城昌化豊州天德朔州振武云州大同 观文殿 学士资政殿大学士三司使玉清昭应宫景灵宫会 灵观副使翰林学士承旨学士资政殿学士翰林侍 读侍讲学士龙图阁天章阁学士枢密直学士龙图 阁天章阁直学士左右散骑常侍六统军 左右龙武 左右羽林 左右 神武 诸卫上将军 左右骑卫左右武卫左右屯 卫左右领军卫左右千牛卫 太子 宾客太常宗正卿御史中丞左右丞诸行侍郎节度 观察留后给事中左右谏议大夫中书舎人知制诰 龙图阁天章阁待制观察使秘书监光禄卫尉太仆 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卿内客省使国子祭酒殿中少 府将作监景徳殿延福宫使客省使开封河南应天 大名府尹太子詹事诸王傅司天监诸卫大将军太 子庶子引进使防御使 齐济沂登莱郑汝蔡颍均郢 怀卫博磁洛棣深瀛雄霸莫 代绛觧龙和蕲 舒复眉象陆果 团练使 单濮潍唐相冀 隰忻成凤海鼎 三司塩鐡度 支戸部副使玉清昭应宫景灵宫会灵观判官太常 宗正少卿秘书少监诸寺少卿宣庆使四方馆使国 子司业殿中少府将作少监开封河南应天大名府 少尹太子少詹事左右谕德太子家令太子率更令 太子仆诸州剌史 淄赵德滨保并汾泽辽宪岚石虢 坊丹阶干商宁原庆渭仪环楚泰 泗濠光滁通黄真舒江池饶信太平吉袁抚筠岳澧 峡归辰衡永全柳邵常秀温台衢睦处南剑江漳绵 汉彭邛蜀嘉简黎雅维茂资荣昌普渠合戎泸典剑 文集壁巴蓬龙施万开逹涪渝昭循潮连梅英贺封 南雄端新康恩春惠韶梧藤龚象浔贵宾横 融化窦高雷南恩钦郁林廉瑷崖澹万安 诸王府 长史司马司天少监枢密院都承旨宣政昭宣使东 上西上阁门使枢密院承旨枢密院副都承旨诸军 卫将军起居郎起居舎人知杂御史侍御史诸行郎 中 左右司吏部兵部司封司勲考功职方驾部库部 度支户部金部仓部刑部都官比部司门礼部工 部祠部主客膳部 屯田虞部水部 诸司使 皇城洛苑右骐骥尚食左 骐骥御厨内蔵库军器左 蔵仪鸾南作坊弓箭库北作坊衣库庄宅六宅文思 东作坊内花牛羊如亰东绫锦香药崇仪榷易西亰 左右藏毡毯西绫锦西亰作坊鞍辔库东染院 酒坊西染院法酒库礼宾翰林医官供备库 枢密 院副承旨诸房副承旨殿中侍御史左右司谏诸行 贠外郎客省引进阁门副使左右正言监察御史太 常博士诸司副使次府少尹大都督府左右司马 兖 徐 潞陜扬 杭越福 通事舎人国子博士春秋礼记毛诗尚书周 易博士都水使者开封祥符河南洛阳宋城县令太 常宗正秘书丞著作郎殿中丞内殿承制殿中省尚 食尚药尚衣尚舎尚乘尚辇奉御大理正太子中允 左右赞善大夫内殿崇班阁门祇候太子中舎洗马 太子诸率府率 左右卫左右监 右清道左右司御 门左 枢密院兵吏户 礼房副承旨东头西头供奉官太子率府副率诸卫 中郎将 左右金吾左右卫左 右千牛左右羽林 郎将 左右金吾 左右侍 左右卫 禁诸王友诸王府谘议参军司天春夏中秋冬五官 正节度行军司马副使秘书郎左右班殿直著作佐 即大理寺丞诸寺监丞大理评事太学广文博士太 常大祝奉礼郎秘书省校书即正字御史台诸寺监 主簿国子助教广文太学四门书学算学博士律学 助教司天灵台即保章正挈壶正三班奉职借职防 御团练副使留守亰府节度观察判官节度掌书记 观察支使防御团练判官留守亰府节度观察推官 军事判官防御团练军事推官军监判官诸军别驾 长史司马司录录事参军司理参军诸州诸司参军 军巡判官诸县令赤县丞诸县主簿尉诸军文学参 军助教元豊以后合班太师太傅太保侍中中书 令尚书令少师少傅少保尚书左右仆射开府仪同 三司知枢密院事门下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同知 枢密院事签书枢密院事太子太师太傅太保特进 观文殿大学士太尉 政和三年为 武选一品 太子少师少傅少 保冀兖青徐扬荆豫鿄雍州牧御史大夫观文殿学 士资政殿保和殿大学士六部尚书金紫银青光禄 大夫左右金吾卫上将军节度使翰林学士承旨学 士资政殿保和殿端明 政和四年 攺为延康 殿学士龙图阁天 章阁宝文阁显谟阁徽猷 崇宁二 年増置 阁学士左右散骑 常侍御史中丞开封府尹尚书诸侍郎枢密直学士 政和四年 攺为述古 诸阁直学士宣奉正奉正议通奉大夫殿 中监大司成 崇宁二 年増置 左右骁卫武卫屯卫领军卫监 门卫千牛卫上将军太子宾客太子詹事给事中中 书舎人通议大夫承宣使 旧节度观察留 后政和七年攺 左右谏议 大夫诸阁待制太中大夫太常卿大司乐 崇宁二 年増置 宗 正卿秘书监殿中少监观察使中大夫光禄卫尉太 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卿中奉中散通侍大夫 旧内 客省 使政和 二年攺 枢密院都承旨国子祭酒太常少卿典乐 崇 宁 二年 増置 宗正少卿秘书少监正侍 旧延福宫使 政和二年攺 宣正履 正恊忠 政和六 年増置 中侍中亮大夫 旧客 省使 太子左右庶子 中卫 旧引 进使 翊卫亲卫大夫 政和六 年増置 防御团练使诸州 剌史左右金吾左右卫左右千牛左右羽林大将军 驸马都尉集英殿修撰 政和八 年増置 诸寺少卿朝议奉直 大夫尚书左右司即中集贤殿修撰 政和六年 攺为右文 国子 辟雍司业 崇宁初 増置 少府将作军器监都水使者入内 内侍省都都知内侍省都都知拱卫大夫 旧四方 馆使 太 子少詹事左右谕徳入内内侍省副都知内侍省副 都知左武右武大夫 旧东西上 阁门使 入内内侍省押班内 侍省押班管干殿中省尚舎尚药尚醖尚辇尚衣尚 食局 崇宁二 年増置 枢密院副都承旨起居郎起居舎人侍 御史尚书左右司贠外郎秘阁修撰 政和六 年増置 开封少 尹六部诸郎中开封府司录事直龙图阁朝请朝散 朝奉大夫直天章阁殿中侍御史左右司谏左右正 言符宝即 大观初 増置 六尚典御 崇宁三 年増置 内符宝郎 大观 初増 置 枢密院副承旨武㓛 旧皇城使此下 并政和六年攺 武德 旧宫苑 左右骐 骥内蔵 库使 和安成和成安成全 旧翰林尚食 军器仪鸾使 武显 旧左 藏东 旧庄宅六 宅文思使 平和 旧绫锦使初攺保和 宣和六年攺平和 武略 西作 坊使 武节 旧西亰左 旧榷 旧内园洛苑 如亰崇仪使 保安 易使 武经 蔵库使 武义大夫 旧 西 亰作坊东西 染院礼宾使 翰林良医 旧翰林 医官使 武翼大夫 旧供备 库使 尚 书诸部贠外即直宝文阁开封府司六曹事 崇宁三 年増置 枢密院诸房副承旨朝请朝散朝奉郎直显谟阁少 府将作军器少监诸卫将军太子侍读侍讲正侍宣 正履正恊忠 自宣正并政 和六年増置 中侍中亮中卫翊卫亲卫 拱卫左武右武郎 旧横行 副使 监察御史殿中丞直徽猷 阁承议郎武㓛至武义郎翰林医正武翼即 旧诸司 副使 太子中舎舎人亲王府翊善赞读直讲 旧侍读 侍讲 太常 丞大晟乐令 崇宁二 年増置 太医令宗正大宗正秘书丞直 秘阁 政和六 年置 奉议郎大理正著作郎太史局令直翰 林医官局殿中六尚奉御太医丞阁门宣赞舎人 旧 阁 门通事 舎人 两赤县令太子诸率府率诸寺丞秘书郎太 常博士陵台令 元祐中 増置 著作佐郎殿中省主簿 崇宁 二年 置増 国子监丞辟雍丞 崇宁二 年増置 宗子 崇宁初 増置 国子监博 士大理司直评事敦武 旧内殿 承制 通直修武郎内常侍 太史局正少府将作军器都水监丞开封府参军 崇 宁 三年 増置 太医局正秘书省校书郎正字亲王府记室太 史局五官正御史台检法官主簿九寺大晟府主簿 崇宁三 年増置 阁门祗候枢密院逐房副承旨供奉官従义 旧内西头 太子 秉义郎 旧西头 供奉官 郎 旧内东头 供奉官 左侍禁 供奉官 诸率府副率干当左右厢公事右侍禁左班殿直忠 训忠翊宣教郎太学辟雍武学律学开封府博士太 常寺奉礼郎大祝大晟府恊律郎郊社籍田令光禄 寺太官令五监辟雍主簿宣义成忠保义承事承奉 承务郎宗子国子太学辟雍正武学谕律学正太医 局丞亰府诸州司录事承直郎 旧留守节度判 官崇宁二年攺 亰畿 县令两赤县丞三亰赤县令右班殿直黄门内品承 节承信郎 旧三班奉 职借职 亰府诸州司六曹事儒林 旧掌 书记 文林従事郎二亰畿县令丞三京赤县畿县丞两赤 县主簿尉诸州县令丞従政郎 旧司录事 参军县令 亰府诸州 椽官修职郎 旧知录事叁 军知县 亰畿县诸州县主簿尉城 砦马监主簿迪㓛郎 旧巡判官司 诸州司士文学助 教 旧参 军事 皇亲班开宝六年诏晋王在宰相之上太 平兴国八年楚王广平郡王出阁命宰相立亲王之 上大中祥符九年诏宗正寺定宗室班图朝行职同 先爵爵同先齿兄叔次弟侄者并虚一位 官品正一品师傅保左右丞相三少亲王従一品 枢密使开府仪同三司特进太子师傅保嗣王郡王 国公正二品金紫光禄大夫知枢密参政同知枢密 太尉开国郡公上柱国従二品银青光禄大夫签书 枢密观文殿太学士太子三少御史大夫六部尚书 金吾左右卫上将军九州牧殿前都指挥节度使开 国县公柱国正三品宣奉正奉大夫观文殿学士资 政保和殿太学士翰林承旨学士诸殿学士诸阁学 士枢密直学士散骑常侍权六曹尚书上护军従三 品正议通奉大夫诸阁直学士御史中丞开封尹六 曹侍郎诸卫上将军宾客詹事开国侯护军正四品 通议大夫给事舎人太常宗正卿秘书监诸卫大将 军殿前副都指挥承宣使开国伯上轻车都尉従四 品太中大夫诸阁待制谏议祭酒权六曹侍郎七寺 卿少府将作监诸卫将军轻车都尉正五品中大夫 马步军都指挥副都指挥观察使通侍正侍宣正履 正恊忠中侍大夫开国子上骑都尉従五品中奉中 散大夫太常宗正少卿秘书少监内客省使延福宫 景福殿使庶子枢密都承旨中亮中卫翊卫亲卫大 夫殿前马步军都虞候防御使捧曰天武龙神卫四 厢都指挥团练使诸州剌史驸马都尉开国男骑都 尉正六品朝议奉直大夫集英殿修撰七寺少卿两 省检正左右司郎中司业军器监都水使者少詹事 谕徳内侍二省都知副都知押班宣庆宣正昭宣使 拱卫左武右武大夫枢密承旨副承旨骁骑尉従六 品朝请朝散朝奉大夫起居即舎人侍御史左右司 贠外郎枢院检详秘阁修撰开封小尹判官推官诸 司即中少府将作军器少监和安成和成安大夫陵 台令飞骑尉正七品朝请朝散朝奉郎殿中侍御史 司谏诸司贠外郎侍讲直龙图天章宝文阁开封司 录参军枢密副承旨诸房副承旨武㓛武徳武显武 节武略武经武义武翼成全平和保安大夫翰林良 医太子侍读侍讲两赤县令云骑尉従七品承议郎 正言符宝即监察直显谟徽猷敷文阁太常宗正秘 书丞大理正著作郎崇政殿说书内符宝郎正侍宣 正履正恊忠中侍中亮中卫翊卫拱卫左武右武即 武㓛至武翼郎和安至保安郎翰林医官阁门宣赞 舎人太子中舎舎人诸率府率亲王府翊善赞读直 讲判太医局令翰林医郊医痊武骑尉正八品奉议 通直郎七寺丞秘书即太常博士枢院许议官编修 官敕令所删定官直秘阁著作佐郎国子监丞诸王 宫大小学教授国子博士大理司直评事训武修武 郎内常侍开封诸曹参军军巡使判官亰府判官亰 畿县令两赤县丞三京赤县畿县令太史局五官正 两省录事尚书省都事従八品宣教宣义郎御史台 检法官主簿少府将作军器都水监丞寺监主簿校 书郎正字太常奉礼郎大祝太学武学律学博士主 管太医局阁门祗候枢院逐房副承旨东西头供奉 官従义秉义郎诸率府副率亲王府记室节度观察 防御团练军事判官推官节度掌书记观察支使亰 府诸州签判节镇诸州录事参军亰府诸曹参军军 巡判官承直儒林文林従事従政修职郎亰畿县丞 三亰赤县畿县丞诸县令丞两赤县主簿尉诸府诸 曹节镇上州诸司参军节度副使行军司马防御团 练副使太史局丞直长灵台即保章正翰林医愈医 证翳诊医候三省枢院主事守关主事令史书令史 正九品承事承奉郎殿头高品郊社籍田太官令太 学正录武学谕律学正太医局丞忠训忠翊成忠保 义郎挈壶正畿县三亰赤县主簿尉诸州别驾长史 司马枢院守阙书令史従九品承务郎高班黄门内 品承节承信迪㓛郎中下州诸司参军诸县主簿尉 城砦马监主簿诸州司士文学助教翰林医学 阶官文阶开府仪同三司持进金紫光禄银青光 禄光禄宣奉正奉正议通奉通议太中大夫 以上旧 为侍従 官 中大夫中奉中散朝议大夫 以上系 卿监 奉直朝请朝 散朝奉大夫 以上系 正员 朝请朝散朝奉即 以上系 员郎 承议 奉议通直宣教宣义承事承奉承务郎 以上系 亰官 并四 年一转无出身人逐资转有出身人超资转至奉议 并逐资转至朝议大夫有止法仍七年一转内奉直 中散二大夫 有出身 人不转 承直儒林文林従事従政修职 廸㓛郎 以上并系选人用 举状及功赏改官 通仕登仕将仕郎 以上系 奏补未 出身 官人 武阶太尉通侍 旧客省使自易武阶不迁 转至中侍无磨勘特除 正侍 宣正履正恊忠中侍中亮中卫翊卫亲卫拱卫左武 右武大夫 以上为横 行十三阶 武㓛武徳武显武节武略武经 武义武翼大夫 以上系旧诸 司正使八阶 正侍宣正履正恊忠中 侍中亮中卫翊卫亲卫拱卫左武右武郎 以上旧为 横行副使 政和中新増 共十二阶 武㓛武德武显武节武略武经武义武 翼郎 以上旧诸司 副使八阶 训武修武郎 以上为 大使臣 従义秉节忠 训忠翊成忠保义承节承信郎 以上为 小使臣 并五年一转 至武㓛大夫有止法进武进义校尉下班祗应进武 进义进勇副尉守阙进义进勇副使 以上无品二校 尉叁吏部下班 叁兵部以 下叁刑部 元豊新制以阶易官为二十四阶崇宁大 观政和以来相继润色元祐中分置左右文臣为左 馀人为右淳熙初并去左右字今任子杂流惟纽转 通直郎奉直中散二大夫如故若带贴职则超资自 开府至迪㓛自开府至将仕郎凡二十九为文散官 自骠骑大将军至陪戎副尉凡三十一为武散官亰 朝官幕职自将仕郎至朝奉郎每加五阶至朝散已 上每加一阶朝散银青者须已服绯紫者入令录判 司簿尉每加一阶并幕职计考当服绯紫者皆奏加 朝散银青阶诸司使已上如使额高者加金紫阶内 殿崇班初授则银青阶丁忧者起复使相则授云麾 将军其胥吏掌事而至衣绯者则授游撃将军千牛 备身则授陪戎副尉内外命妇品号内命妇之品 五曰贵妃淑妃徳妃贤妃曰大仪贵仪淑仪淑容顺 仪顺容婉仪婉容昭仪昭容昭嫒修仪修容修媛充 仪充容充媛曰婕妤曰美人曰才人贵人内命妇之 号五曰大长公主长公主公主郡主县主外命妇之 号九曰国夫人郡夫人淑人硕人令人恭人冝人安 人孺人 皇子兄弟封 宗室 爵封王 国谓之亲王 嗣王 亲王之子承 嫡者为嗣王 郡王 近亲 承袭特旨 者封郡王 国公 遇恩及宗室承袭 持旨者封国公 郡公 宗室近亲 并封郡公 开 国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 食邑二千户 巳上封公 开国侯 一千 户巳 上封侯皇属特封郡公 及赠侯者无开国字 开国伯 七百户巳 上封伯 开国子 五 百 户以上 开国男 三百户巳 上封男 公士 端拱二年赐诸州高 年爵公士景德中擒 封子 获强盗者爵公士 后为例秦制也 凡分国三等大国二十七次国二 十小国二百二十食邑一万戸 亲王重臣特加 有至万户者 、、 千戸七千户六千戸五千戸四千户三千戸二千户 两府使 以上虽有加 例縁无定法 一千戸 宰相亲王枢使 经恩加一千户 七百戸 相莭度 使七 百户 五百戸 宣徽三司使观文大学士至直学士文 臣侍郎武臣观察宗室正任以上皇子 知制 宗室大将军以 上将军驸马都 四百戸 上加四百 三百戸 诰待 尉加五百 制文臣少卿监武臣诸司副使宗室副率以 二百戸 上并承制崇班军贠等初该恩加 承制崇班军贠 再该恩二百户 食实封一千户 亲王重臣有持 加至数千户者 八 以上虽有加 百户五百户 例縁无定法 四百户 宰臣亲王枢使 经恩加四百户 三 百户 两府使相莭度宣徽使皇子上将军并宗 室驸马都尉任观察使以上加三百 二百 戸 观文学士并宗室正任 以上骑都尉加二百户 一百戸 武臣崇班宗室副 率以上加一百户 唐制食实封者戸给缣帛每赐爵遽加一级五代始 有加邑特户而罢实封之给去县公之名封侯以郡 宋沿其制文臣少卿以上武臣副率以上内职崇班 以上有封爵丞郎学士剌史大将军诸司使以上有 实封但以増户数为差不系爵级邑过其爵则并进 爵止于郡公毎加食邑自千户至二百户实封自六 百户至百户亲王重臣㦯特加有逾千户者赐有 六曰剑履上殿诏书不名赞拜不名入朝不趍紫金 鱼袋 升朝官该恩着绯二 十周年赐紫金鱼袋 绯鱼袋 著绿二十周 年赐绯鱼袋 勲㓛上柱国柱国上护军护军上轻车都尉轻车 都尉上骑都尉骑都尉 两府并武臣正任经恩加 两转文武朝官加一转 骁 骑尉飞骑尉云骑尉武骑尉 京官加一转朝官虽未 至骁骑尉经恩亦便加 骑都 尉 自五代叙勲官即授柱国至淳化中诏亰官幕 职州县官始武骑尉朝官始骑都尉三班及军贠吏 职经恩并授武骑尉㓛臣推忠佐理恊谋同徳守 正亮节翊戴赞治崇仁保运经邦 赐中书枢密宰相 初加六字馀官初 加四字其 次加两字 推忠保徳翊戴守正亮节同徳佐运崇仁 恊恭赞治宣徳纯诚保节保顺忠亮竭诚奉化效顺 顺化 赐皇子皇亲文武臣僚 初加四字次加两字 拱卫翊卫卫圣保顺忠 勇拱极护圣奉庆果毅肃卫 赐诸班直将士禁 军初再加并两字 唐有 开元宝应定难等号将相多加美名宋因其制凡宣 制而授者多赐焉参政枢密副使剌史以上阶勲高 者亦赐之枢密所赐若罢免㦯出镇则改之 初授 检校兼试检校官太师太尉 皇子初授 官加太尉 太傅 枢密 使使相及曽任宰相 枢密除莭度加太傅 太保 初除宣徽莭 度加太保 司徒 四厢都 指挥止 徒于 司空 诸军都指挥忠佐马 步都军头止于司空 左仆射 宗室初除使 相加左仆射 诸军指挥使止 右仆射 都虞候忠佐副都 军头止有仆射 吏部尚书 于吏部官止者 遇恩加 阶爵功 兵部戸部刑部礼部工部尚书 诸司使以 上加工部 左 太子宾客 通事舍人内殿 右散骑常侍 诸司副使加 散骑常侍 崇班以上初授 加宾 客 国子祭酒 副率以上并三班及史职 蕃官军贠该恩加祭酒 水部贠外 郎兼官御史大夫 通事舍人内殿崇班以 上初除加兼御史大夫 侍御史 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 宗室副率巳上初授军头等 经恩加兼监察御史馀以经 恩次 迁 试秩大理司直 掌书记支使防御 团练判官试司直 大理评事 幕职再任至两 使推官试评事 秘书省校书郎 幕职初授 试校书郎 正字寺监 主簿助教 觧楬试评事校书郎正字寺监主簿 助教者谓之试御有选集同出身例 凡武 官内职军职剌史以上皆有检校官兼官内殿粜班 初授检校祭酒兼御史三班及吏职蕃官诸军副都 头加恩初授检校太子宾客兼监察自此累加焉幕 职之试大理司直评事者又加则兼监察亦有至检 校贠外郎以上者行军副使皆检校贠外以上朝官 阶勲高遇恩亦有加检校官即中则卿监少监贠外 郎则郎中太常博士巳下则贠外郎并无兼官 寄禄格元豊中以阶易官杂取旧制自开府仪同 三司至将仕郎定为二十四阶崇宁初又搜选人七 阶大观初又増宣奉正奉等阶政和末又改従政修 职迪㓛而寄禄之格始备自开府至迪㓛凡文选三 十七阶其武选自内客省至阁门使副为横班自皇 城至供备库使副为诸司使副自内殿承制至三班 借职为使臣政和二年易以新名正使为大夫副使 为即横班十二阶使副亦然六年増置宣正履正恊 忠翊卫亲卫大夫郎十阶通为横班自太尉至下班 祗应凡五十二阶又攺内侍十二阶医官十四阶凡 除职事官以寄禄官品之高下为凖高一品以上为 行下一品为守下二品以下为试品同者否元祐中 裁减冗费职事官只带行虚名讲复旧制又以所谓 试者非正官今尚书侍即皆正官而谓之试如其阶 卑者皆改试为守崇宁中吏部授选人差遣亦用资 序高下分行守试三等政和三年诏选人在亰执事 官依品序带行守试其外任则否宣和以后官高而 仍旧职者谓之领官卑而职高者谓之视庶官视従 官従官视执政执政视宰相凡道官亦视文阶

御定宋史筌卷四十四 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