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南寔录/大南寔录正编第二纪/卷188 中华文库
卷一百八十七 ◄ | 大南寔录正编第二纪 卷之一百八十八 圣祖仁皇帝寔录 |
► 卷一百八十九 |
|
大南寔录正编第二纪卷之一百八十八 圣祖仁皇帝寔录 戊戌明命十九年 清道光 十八年 春正月准定是年元旦 节为始在京皇子诸公至文五品武四品以 初一日文正陆品武正五品以初二日各赐 宴赉 向例宴赉止及 文五品武四品 凡预宴职官署衔者从 陞署品降革留者从原授品赏赉嗣以为例 准承天以南至河仙以北至高平在伍拣兵自 二月朔至六月底凡例给月饷钱五陌或只 米一方者照据见数人各继给钱月足一缗 遣京兵分往诸地方换戍 龙武右右保二两卫 戍镇西虎威中卫戍 嘉定前锋左卫戍安江羽林前一卫分戍清 葩又安神机前卫戌河丙耆武三卫分戍山 西宁平耆武四卫分戍南定兴 安虎威前卫分戍北宁海阳 在行弁兵戍 又安以北程途稍近各赏一月俸饷钱嘉定 安江稍远赏一月半镇西较远赏二月管卫 至外委队长赏衣袴有差书吏兵丁到戍后 以秋季月亦给衣袴又广义平定富安兵戍 镇西各赏一月半俸饷钱广南兵戍嘉定庆 和平顺兵戍镇西各赏一月嗣后递年照此 例行 命诸营统管举可堪管卫者以名闻及疏上闲 有该队枚文董阮维仕陈文叶陈有福等均 预有捕务出色寔状准各陞授城守尉枚文 董协管羽林前一半卫戍清葩阮维仕协管 虎威前半卫戍海阳陈文叶协管耆武三半 卫戍宁平陈有福协管耆武四半卫戍兴安 帝以镇西江程差派海导船最为得力命摘取嘉定 永隆各一艘边和定祥各二艘并与原给六 艘凡十二艘充为属城定额船 河仙开边府安抚名移叛初有名控自暹逃回 开边人年前投 暹受巴栗职 移隐之按抚张果禧知情捕 纳移畏罪遂与土目名朱潜诱山蛮造械仗 谋图滋事适闻海东都依起变即纠伙五百 人往龙樽府烧掠屯堡开边奇率队充管奇 刍觅副管奇恩温皆应之戕杀驻防汉兵分 道滋扰护抚黎文忠商委按察范玉光亲领 弁兵追捕镇西城臣段文富等得报亦派副 领兵阮进福率前保庆和二卫及藩目卫尉 壬秩土兵前往协缉事闻 帝谕曰逆移故意容留虏中逃犯其潜谋不轨年月 已久乃张荣禧形同木偶若罔闻知及逆谋既露 不即拘拏以致惹出事端诚属有瘝厥职其即先 革留省臣黎文忠范玉光各降一级凖增委副领 兵黄光通迅往协同范玉光出力杀尽贼伙再因 便查明张崇禧向来所为如何致此激成事变据 寔参奏复调安江弁兵五百往河仙永隆弁兵五 百往镇西隶从差遣 海东道副领兵武德忠追缉叛犯都依于柯山 珠滀都依走脱窜居林陇署提督裴公諠亲 领汉土弁兵续往调度开边道卫尉壬秩与 逆朱战于檎枥滀破之枪杀其伙九犯逆移 在龙樽闻朱败即率党退遁 帝闻而嘉之赏壬秩飞龙大银钱干枚又谕内阁曰 土目都依名移名朱包藏祸心已非一日且密诱 蛮腊兵民非止一人而镇西将军参赞曾不之知 职守何在张明讲前者来京当次事起虽不在此 然平日不能加心廉访咎亦难辞张明讲黎大纲 各降二级段文富权摄未久裴公諠非有牧民之 责均免议兹宜严督捕弁悉力搜拏犯伙务获以 赎前过 镇西将军张明讲自京还过嘉定闻海东开边 有事即上紧驰往先飞报在城声言亲领天 队兵船不日且至以镇静人心总督阮文仲 即派属省弁兵三百船五艘护送具疏以闻 帝批示曰事机正好办理亦是 海束按抚范玉莹协理段德讲派解粮饷药弹 于军次行至歌诗林路为匪掠失弁兵间有 伤亡城臣段文富等以奏 帝谕曰镇西地处边陲最为关要曩因暹寇甫平蛮 民初附朕委将军张明讲参赞黎大纲专此阃寄 其于外防内抚机宜曾已丁宁戒饬务期加意绥 怀俾归妥帖何故突然发出沙塔都依名移名朱 背叛之案伙从者多而在城曾不之觉令人不胜 怪愕段文富甫权接办固不足责若张明讲黎大 纲平日抚字乖宜人心不附且又失于防范惹出 事来是谁之过其各传旨严饬仍准传谕诸藩目 遍行晓谕上兵土民等略云真腊自归附朝廷至 兹有何工役繁重及苦累之事遂至甘心叛逆若 此彼沙塔容养叛人潜谋不轨孽由己作自取诛 夷逆犯都依名移名朱等不过私心党恶妄图滋 事不久亦必就戮若夫所在土兵土民总属无干 何故依附此辈致受灭亡之祸邪即如四五年前 暹虏攻破真腊大肆残虐戕杀其人民掳掠其妻 子烧焚其庐屋破毁其寺塔此辰真腊人民遭暹 虐焰父不能保其子夫不能顾其妻散落饥困不 复聊生经蒙朝廷轸恤命将统领大兵不靳百万 钱粮为之杀退暹虏全辖以宁且留兵弹压使得 以安居无事是举真腊于涂炭之中置于衽席之 上此在众人耳目所共见闻若非官兵奋力平暹 则真腊谅已赤地无遗岂得如数年来有生之乐 乎凡有人心者亦当稍知一二将感德之不暇何 至遽生怨望甘为逆犯所诳诱罹此罪愆是亦未 之思耳傥土人有为汉人苛苦何事或官员陵轹 诛求有何情弊准一一据寔陈明将军参赞即为 之伸断决不庇徇今朝廷之视土人一同汉人本 非岐别何乃尚怀不静以陷身于从逆自速厥辜 兹宜及早回头毋为逆徒所惑其在民者各回安 业仍旧为民在兵者亦各回伍仍旧为兵不可惊 散八林致遭苦饿其从前有为匪胁从并与宽免 不复追究若执迷不悟自尔顽痴则天兵一临大 加剿灭不但祸及其身而且戮及妻孥悔之无及 俾所在土民感悟改图同归安静而叛逆孤立无 依自成擒矣乃遣兵科给事中陈文瑑赍谕前往 宣谕严饬因廉访城府官吏有无激变或自 叛犯造意构祸据寔回奏 调嘉定戍兵虎威中卫广南左奇各一半驻防 镇西增派京兵雄锐中卫戍嘉定又命拨永 隆米三万方定祥二万方运于镇西备用置 安江安农站 在真诚 府辖 自省莅经永济以至河 仙道途夐远准于中路设一站拨藩民六十 人充站兵择置驿丞驿目各一传递关文往 返又以开边有事令派省吏一人护办 移筑河仙富国堡增设咸宁堡先是 帝以富国所关要海疆所在十二社村地势颇广令 省臣相其形胜准于安泰村分设堡以防海 匪日者兴筑未完适南圻有事居民散处遂 成芜莽至是布政黎文忠亲行覆勘疏言原 堡地形固为险要但后面一带涸泉雨候始 有水而山间草木流浸饮之多病殊非宿兵 善地惟富东村平沙处前接杨东汛口后连 山分左有沙岗右有杨沱又多甘水可汲民 居联络商船凑会请应于此移置仍名富国 堡再咸宁村有沙岗一顷前临海濒左接叶 沱右后均夹林麓其民年前屡被阇婆扰掠 靡定厥居且自此至富东相去仅数刻即有 缓急声应亦便请别设一堡名咸宁堡量拨 河仙左奇率队二弁兵七十从防守尉分派 驻守 富国堡通长四十五丈一尺六寸高七 尺二寸厚九尺堡身并四角内外各列 多木栅中寔以土左右各砌一门高八尺广六 八尺上构方家濠广一丈深三尺堡内兵舍五 闲二厦后构火药库二闲堡外左前沙岗处 立望台一高二丈堡上分设劈山钢炮二辆 过出铜炮六辆驻防率队一弁兵五十咸宁 堡通长三十二丈高厚与富国同四面并列 木栅左砌一门高八尺广五尺上架以木濠 广八尺深三尺堡内兵舍三闲二厦前面中 段立望台一高二丈左右两角设过 山铜炮二辆驻防率队一弁兵二十 帝允其奏 准定嗣凡诸府知府有缺交廷臣择举者如知 县察有出色寔状方得指名保奏馀均以同 知府升补俾合阶级著为例 从前多以知县 推补失于逾躐 辛已春 飨 帝亲诣 太庙行礼陪祀职官因循向办诸大臣各照左右八 案分立四五品官或照从案位或比肩排立 多造次失序者 帝谕礼部曰左右各案已有承祭官将事陪祀者当 以正案为重方合礼统于尊之义准嗣凡预在 太庙陪祀文自五品武自四品以上均于甬道左右 照品排列不拘何品员数多寡并不得仍前分立 以整班序合礼度又敕嗣凡 飨祀大礼有拣拨各卫队弁兵从清平署充舞佾者 礼成后准各按数赏给钱交 典帑太监杨威以亲老衰病乞假限回清葩原 贯探省 帝谓内阁曰太监备内庭洒扫不期使令彼贯在五 百里之外非能朝夕往还既属不便况此辈是愚 懵无见识若远程行走或为匪人骗哄引掖为非 所关不细所请不准行再嗣后太监辈如有家情 迫切而贯近在畿辅者方准请告若远在河静以 北毋得渎请著为令 命掌卫领侍卫阮仲并管领宫监院 帝谕曰宫监院虽非诸司之比固不可设该管尃员 但使之互相管率而无外臣一人照顾恐非所以 示内外相维之势兹准自首领太监以下本年听 阮仲并照管嗣后递年春首由兵部奏请派出文 武天臣或管侍卫一员代之俾有统属著为例再 准定嗣凡太监宫监直在何处即由是处首 领太监稽查母使旷班若非特旨差派有敢 擅自夜出及不拘日夜敢与外人交游闲话 或赌博看戏诸细故各捆责四十红棍若将 军国重事泄漏或宫禁之事向外人谈说及 为人打探宫中起居声息者论死不赦如首 领徇庇不发亦分别治罪首领有犯听下辈 太监或宫监据寔奏闻量予奖赏傥同处不 发而别处太监宫监能诉出者加等赏之 派京兵巡洋 帝谓兵部曰前经降谕递年在京巡洋兵船以二月 初旬派往玆天气晴明海程顺便正商船往返之 期当预先防哨以肃海疆其派清海号船一艘坐 水师率队队长各一弁兵三十步军率队一弁兵 四十五炮手五巡海号船二艘各水师率队一弁 兵二十五步军队长一兵二十五炮手四乌船二 艘各水师率队一兵二十步军队长一兵二十炮 手二委水师步军管卫各一据自承天以南至平 顺分督往来巡缉傥遇匪截捕之又传旨广南至 平顺诸省亦各即派巡洋母拘二月限 命诸地方汇奏属辖府县丁数增减议定赏罚 有差 帝谕曰保民无他在乎安养生息之而已是以古者 言治必称既庶朕自临御以来拳拳以怀保惠鲜 为念本期吾民生齿日蕃用臻彊盛乃近来诸地 方丁籍每遇阅选之年始见增数夫壮者老则少 者壮自是生生常理岂有常年均无生长蕃息偏 到选课方可登著乎究厥所由总缘地方上司不 能加心察核而所在府县亦不以民事为意一听 乡豪总里从中隐减除多续少致户口不见增加 且督抚布按总其天纲若府县有社民之责何亦 一味委为膜外所当分别赏罚用昭劝惩其平定 以南至河仙本年现届选期并河内南定兴安海 阳山西北宁及兴化三农县十八年甫经阅选与 广安太原谅山高平宣光兴化原无选例不须核 办馀承天以南至广义以北至宁平等辖准京尹 并诸督抚布按各据明命十八年属辖诸府县丁 籍较与十七年何者增多何者减少及无增无减 撮其天数折算分为百成增一成以上者为优一 成者为平增减不及一成与无增减者为次减一 成以上者为劣汇册具奏候朕裁定及诸省册上 准户部酌议赏罚行之 各府县据十七十八 两年在籍人数分为 百成增一成者赏纪录一次二三成赏二次 四五成赏三次六成以上加一级减一成者 罚俸六月二三成罚一年四五成罚一年半 减六成以上降一级诸上司各照府县増减 之数以增抵减和盘折算其增减不及一成 舆一成者免议增二三成赏纪录一次四五 成赏二次六七成寅三次八成以上加一级 减二三成罚俸六月四五成罚一年六七成 罚一年半八成以上降一级承天府以提督 尹丞并议诸省以布政及督抚为专责按察 专司刑名 母议及 命广义广平择地雇民牧养官马其给发钱粮 分别赏罚一依年前议定承天广南之例 起复革员武有炯为武库司务阮名碑为工部 司务充督工所承办 帝驾幸火药库泛舟既济池试射以获禽分赐扈侍 诸大臣因敕兵部量拨弁兵于池之四面缭 墙内近临水际遍植青竹以为禽鸟栖止之 所 定票拟章疏黄粘例故事在京诸衙接到四方 章疏先阅副本奉票旨语仍将正本原封并 票本同进恭候朱点遵照批奉施行至如在 京诸衙应奏本章有请交部臣票拟并部臣 有请交机密院内阁及当直臣票拟者先将 原本封进呈其奉票之衙或具由面覆或照 理遵票原折不复再进别将奉票旨语一纸 题覆得旨后遵照批奉至是六部臣会议以 为原折经奉进呈而票内再叙既失之重复 况奏本与票拟岐而为二则就中有应对较 之处动烦阅检未足以昭慎重乃疏请嗣凡 接到一切章疏遇有密封直达并事关军机 由机密院投递者将原封进呈母须披展其 照常应办事关何衙由是衙将正本原封一 并展阅如有应驳或应改议者别折声请并 与原折同进候旨遵办馀均照随事理票拟 别用黄纸一片标叙何年月日接到何省奏 疏或案叙何事照内恭拟旨语粘于奏本面 旁仍将这粘黄正本贮八原封进呈以便披 览俟奉朱点或有朱批朱改交出照内批奉 候宝施行其原粘黄纸片经奉朱笔批示者 折出粘八副本交内阁奉守存案闲有事属 关碍应面奏者进奏得旨后照理遵票再将 原疏黄粘进呈仍照前办理在京诸衙章疏 有请交部臣奉票并六部诸衙请交机密内 阁及当直臣奉票者均照此行如临期有由 部院臣阁臣遵敕别奉旨谕者遵依向例仍 用票纸进呈以示分别至如册籍数目繁多 均由所司稽究缮票题覆亦依向例 帝从之凡粘黄票纸准内阁钉集奉守 砌筑边和省城 周围通长三百三十八丈高八 尺五寸厚一丈五尺濠广三丈 城门 四 命发兵民四千人应役又以工程重大 派左保二卫卫尉阮文嘉龙武前卫署副卫 尉潘文凌嘉定左水卫卫尉黎文字平顺卫 卫尉尊室懋前往看办工竣赏级纪钱文有 差 置左右泽源屯田 帝谕户部曰国家承平日久户口日蕃所在诸地方 田野为之日辟矣乃京畿之地闲旷尚多即如左 右两泽源距京城本不甚远一向委之荒莽岂不 可惜昨经派出护城兵马司副使阮文倡带同监 城相度绘图进览其中稍近便可耕居者凡得十 馀处可传旨京尹量雇辖民二千并力开垦蓁芜 则辟之虎豹则驱之要得田地可耕可植限一月 内广阔平整仍听人民认领耕居自食其力使之 乐乐而利利俟六年后现成田园照例起征寻垦 得成土一百四十馀亩愿耕居九十馀人令 给人各钱十缗以为资本差役并免复发承 天治平南义诸省徒囚与在京为兵苦差效 力者七十馀人插八屯田由承天管束使之 出力垦治 午门漏鼓不寔 帝闻之谓内阁曰今节甫立春昼四十六刻夜五十 刻除初昏平旦四五刻是一夜尚存四十五刻上 下分为五更每更应得九刻何故昨夜酉正二刻 八更而戌正二刻已交二鼓则初更前后止有八 刻初更若短以后不免稍长以是四五鼓间用意 增减甚至五更八九刻而天暗未明不得己又迟 迟以待致五更之别错谬参差全无定准其将钦 天司吏守更漏者杖责监正监副各罚俸仍令分 别递年二十四气候何节夜漏几何除初昏平旦 尚存几何每更应得辰刻几何一一详列具奏及 奏上准嗣后照此施行 立春立冬节日出卯 正一刻五分日八酉 初二刻十分昼四十五刻五分夜五十刻十 分丙除朦影昏分一刻十三分晨分同凡三 刻十一分寔存通夜凡四十六刻十四分每 更九刻五分八杪通夜沙漏二十三转四分 六釐每更四转六分九釐搜空后大初更自 酉正初刻八分至戌正一刻十四券是刻分 放筒沙漏四转七分二更自戌正二刻至亥 正三刻五分沙漏九转四分三更自亥正三 刻六分至丑初初刻十一分沙漏十四转一 分四更自丑初初刻十二分至寅初二刻二 分莎漏十八转八分五更自寅初二刻三分 至卯初一刻八分放筒是刻分沙漏在二十 二转四分六釐至卯初三刻八分赞更沙漏 二十三转四分六釐雨水霜降节日出卯正 初刻十四分日入配初三刻一分书四十六 刻二分夜四十九刻十三分内除朦影昏分 一刻十二分晨分同凡三刻九分寔存通夜 凡四十六刻四分每更九刻三分八抄通夜 沙漏二十三转一分一厘每更四转六分二 釐搜空后八初更自酉正初刻十一分至戌 正一刻十三分是刻分放筒沙漏四转六分 二釐二更自戌正一刻十四分至亥正三刻 一分沙漏九转二分四釐三更自亥正三刻 二分至丑初初刻四分沙漏十三转八分六 釐四更自凡初初刻五分至寅初一刻十一 分沙漏十人转四分八釐五更自寅初一刻 十二分至卯初一刻二分放筒是刻分沙漏 二十二转一分一厘至卯初三刻二分攒更 沙漏二十三转一分惊蛰寒露节日出卯正 初刻六分日八酉初三刻九分书四十七刻 三分夜四十八刻十二分内除朦影昏分一 刻十一分晨分同凡三刻七分寔存通夜凡 四十五刻七分每更九刻一分四杪通夜沙 漏二十二转六分二釐每更四转五分二釐 搜空后入初更自酉正一刻六分至戍正二 刻七分是刻分放筒沙漏四转五分一厘二 更自戌正二刻八分至亥正三刻八分沙漏 九转二釐三更自亥正三刻九分至丑初初 刻十分沙漏十三转五分三釐四更自丑初 初刻十一分至寅初一刻十一分沙漏十八 转四釐五更自寅初一刻十二分至卯初初 刻五分放筒是刻分沙漏在二十一转六分 至卯初二刻十分攅更沙漏二十二转六分 二釐春分秋分节日出卯正初刻日八酉正 初刻昼四十八刻夜四十八刻内除朦影昏 分一刻十一分晨分同凡三刻七分寔存通 夜凡四十四刻八分每更八刻十三分六杪 通夜沙漏二十二转一分六釐每更四转四 分三釐搜空后八初更自酉正一刻十一分 至戍正二刻九分是刻分放筒沙漏四转四 分三釐二更自戌正二刻十分至亥正三刻 八分沙漏八转八分六釐三更自亥正三刻 九分至亥初初刻六分沙漏十三转二分九 釐四更自亥初初刻七分至寅初一刻五分 沙漏十七转七分二釐五更自寅初一刻六 分至卯初初刻四分放筒是刻分沙漏在二 十一转一分六釐至卯初二刻四分攒更沙 漏二十二转一分六釐清明日露节日出卯 初三刻八分日人酉正初刻七分昼四十八 刻十四分夜四十七刻一分内除辕影昏分 一刻十一分晨分同凡三刻七分寔存通夜 凡四十三刻九分每更八刻十分久杪通夜 沙漏二十一转八分每更四转三分六釐搜 空后入初更自酉正二刻三分至戌正二刻 十四分是刻分放筒沙漏四转三分六釐二 更自戌正三刻至亥正三刻十分沙漏八转 七分二釐三更自亥正三刻十一分至丑初 初刻六分沙漏十三转八釐四更自丑初初 刻至寅初一刻二分沙漏十七转四分四釐 五更自寅初一刻三分至寅正三刻十二分 放筒是刻分沙漏在二十转八分至卯初一 刻十二分攒更沙漏二十一转八分谷雨处 暑节日出卯初三刻一分日八酉正初刻十 四分昼四十九刻十三分夜四十六刻二分 内除朦影昏分一刻十二分晨分同凡三刻 九分寔存通夜凡四十二刻八分每更八刻 七分六抄通夜沙漏二十一转二分六釐每 更四转二分五釐搜空后八初更自酉正二 刻十一分至戌正三刻四分是刻分放筒沙 漏四转二分五釐二更自戌正三刻五分至 亥正三刻十一分沙漏八转五分三更自亥 正三刻十二分至丑初初刻四分沙漏十二 转七分五釐四更自丑初初刻五分至寅初 初刻十二分沙漏十七转五更自寅初初刻 十三分至寅正三刻四分放筒是刻分沙漏 在二十转二分六釐至卯初一刻四分攒更 沙漏二十一转二分六釐立夏立秋节日出 卯初二刻十分日八酉正一刻五分昼五十 刻十分夜四十五刻五分内除朦影昏分一 刻十三分晨分同凡三刻十一分寔存通夜 凡四十一刻九分每更八刻四分八杪通夜 沙漏二十转九分五釐每更四转一分九釐 搜空后八初更自酉正三刻三分至戌正三 刻八分是刻分放筒沙漏四转一分九釐二 更自戌正三刻九分至亥正三刻十三分沙 漏八转三分八釐三更自亥正三刻十四分 至丑初初刻三分沙漏十二转五分七釐四 更自丑初刻四分至寅初初刻七分沙漏十 六转七分六釐五更自寅初初刻八分至寅 正二刻十二分放筒沙漏在十九转九分五 釐至卯初初刻十二分攒更沙漏二十转九 分五釐小满大暑节日出卯初三刻七分日 八酉正一刻八分昼五十一刻一分夜四十 四刻十四分内除朦影昏分一刻十四分晨 分同凡三刻十三分寔存通夜凡四十一刻 一分每更八刻三分一杪通夜沙漏二十转 五分一厘每更四转一厘搜空后八初更自 酉正三刻七分至戌正三刻十分是刻分放 筒沙漏四转一分二更自戌正三刻十一分 至亥正三刻十三分沙漏八转二分三更自 亥正三刻十四分至子正三刻十四分沙漏 十二转三分四更自丑初初刻至寅初初刻 一分沙漏十六转四分五更自寅初初刻二 分至寅正二刻九分放筒是刻分沙漏在十 九转五分至卯初初刻九分攒更沙漏二十 转五分一厘芒植小暑节日出卯初二刻二 分日入酉正一刻十三分昼五十一刻十一 分夜四十四刻四分内除朦影昏分一刻十 四分晨分同凡三刻十三分寔存通夜凡四 十刻六分每更八刻一分二杪通夜沙漏二 十转二分每更四转四釐搜空后八初更自 酉正三刻十二分至戌正三刻十三分是刻 分放筒沙漏四转四釐二更自戌正三刻十 四分至亥正三刻沙漏八转八釐三更自子 初初刻至丑初初刻一分沙漏十二转一分 二釐四更自丑初初刻二分至寅初初刻二 分沙漏十六转一分六釐五更自寅初初刻 三分至寅正二刻三分放筒沙漏十九转二 分至卯初初刻三分攒更沙漏二十转二分 夏至节日出卯初二刻一分日八酉正一刻 十四分昼五十一刻十三分夜四十四刻二 分内除朦影昏分二刻晨分同凡四刻寔存 通夜凡四十刻二分每更八刻四杪通夜沙 漏二十转六釐每更四转一厘搜空后八初 更自戊初初刻一分至亥初初刻一分是刻 分放筒沙漏四转一厘二更自亥初初刻二 分至子初初刻一分沙漏八转二釐三更自 子初初刻二分至丑初初刻一分沙漏十二 转三釐四更自丑初初刻二分至寅初初刻 一分沙漏十六转四釐五更自寅初初刻二 分至寅正二刻十四分放筒沙漏十九转六 釐至卯初初刻一分攒更沙漏二十转六釐 冬至节日出卯正一刻十四分日八酉初二 刻一分昼四十四刻二分夜五十一刻十三 分内除朦影昏分二刻晨分同凡四刻寔存 通夜凡四十七刻十三分每更九刻八分六 杪通夜沙漏二十三转九分三釐每更四转 七分八釐搜空后八初更自酉正初刻一分 至戌正一刻十分是刻分放筒沙漏四转七 分八釐二更自戌正一刻十一分至亥正三 刻三分沙漏九转五分六釐三更自亥正三 刻四分至丑初初刻十二分沙漏十四转三 分四釐四更自丑初初刻十三分至寅初二 刻六分沙漏十九转一分二釐五更自寅初 二刻七分至卯初一刻十四分放筒沙漏二 十二转九分二釐至卯初三刻十四分攒更 沙漏二十三转九分三釐小寒大雪节日出 卯正一刻十三分日八酉初二刻二分昼四 十四刻四分夜五十一刻十一分内除朦影 昏分一刻十四分晨分同凡三刻十三分寔 存通夜凡四六七刻十三分每更九刻八分 六杪通夜沙雨二十三转九分三釐每更四 转七分八釐搜空后八初更自酉正初刻至 戌正一刻九分是刻分放筒沙漏四转七分 八釐二更自戌正一刻十分至亥正三刻二 分沙漏九转五分六釐三更自亥正三刻三 分至丑初初刻十一分沙漏十四转三分四 釐四更自丑初初刻十二分至寅初二刻五 分沙漏十九转一分二釐五更自寅初二刻 六分至卯初一刻十三分放筒沙漏二十二 转九分三釐至卯初三刻十三分攒更沙漏 二十三转九分三釐大寒小雪节日出卯正 一刻八分日八酉初二刻七分昼四十四刻 十四分夜五十一刻一分丙除朦影昏分一 刻十四分晨分同凡三刻十三分寔存通夜 凡四十七刻三分每更九刻六分六杪通夜 沙漏二十三转六分每更四转七分二釐搜 空后入初更自酉正初刻六分至戍正一刻 十三分是刻分放筒沙漏四转七分二釐二 更自戍正一刻十四分至亥正三刻四分沙 漏九转四分四釐三更自亥正三刻五分至 丑初初刻十一分沙漏十四转一分六釐四 更自丑初初刻十二分至寅初二刻三分沙 漏十八转八分八釐五更自寅初二刻四分 至卯初一刻九分放筒沙漏二十二转六分 至卯初三刻九分攒更沙漏二十三转六分 营净心湖发京兵八千馀人应役命右军都统 阮增明户部参知陶致富董其事 原既济池 中有二埠 南为盐硝库北为火荣库至是改为净心湖 南埠名蓬莱岛建蓬瀛殿清心榭登练楼北 埠名方丈岛建南薰阁净心楼天然堂养性 轩湖之四围绕以砖墙设门四南曰夏薰北 日冬曦东曰春光西曰秋月自秋月至春光 横筑一堤名金莺堤中建四达亭亭之东西 堤路架桥二东曰绿柳桥西日白𬞟桥亭之 南架红蕖桥达于蓬痴殿北架碧藻桥达于 南薰阁桥各建屋于其上白𬞟桥之西南建 曲榭又于蓬莱岛之西起筑瀛洲岛与蓬莱 方丈谓之湖中三岛湖之东岸砌一水关与 学海池通流其原大药库移于学海池池之 半为藏书楼仍名学海池半为大药库名 既济池原盐硝库移贮于藏书楼之下层 帝谓侍臣曰年月方向必择吉利不可全无但不宜 太拘泥耳昔我 皇考世祖高皇帝尝以午日举兵是 圣命日而大获全胜盖机有可乘故避忌在所不拘 及天定后凡有营建多不择辰择日而凡事元吉 阮有慎向朕言之者朕谓 大圣人之作为非寻常者所可测也我 皇考于营办常事则然至于重大之事未尝不择全 吉如建 天授陵命官占卜屡矣未获协吉奉敕朕自占之占 得豫卦阮有慎以为大吉亨盖寿藏关千万世故 不得不谨耳世之学方术者凡事一一趋避何其 愚懵之甚邪及工役告成 帝数临幸焉以其地气灵爽特封净心湖之神敕有 司立庙以祀之递年春秋二祭 礼用 刚鬣 由管卫 员行礼如适遇驾幸太监代之著为例 初置协理京畿永师 帝以水师十五卫事务亦繁管之者惟提督武弁恐 难敏济故置文员以协之改授户部右参知 陶致富为兵部左参知再协理京畿水师事 务命有司制给印篆 以署兵部右侍郞阮诒调署平定布政兵部郞 中办理部务陈显允陞署广治布政准同按 察阮辉准护理治平巡抚关防户部郞中郑 玉琳调补谅山按察署吏部郞中阮同科调 署广治按察 召顺庆巡抚杨文丰兴安按察武仲岱来京简 用以富安布政尊室俍陞授兵部参知顺庆 巡抚兵科掌印给事中阮春光陞署兴安按 察太原按察武德权陞署富安布政兴化按 察郑文儒调补太原按察礼科掌印给事中 何叔张陞署兴化按察杨文丰准姑留权领 隆祥总督俟段文富捕务清回再遵谕来京 候旨德权未赴新莅寻干民控交查坐革 庆和布政阮文典办事多错降至三级准以从 四品衔从工部承办以南定按察武梃陞署 庆和布政广南按察黎有德调补南定按察 刑部郞中阮仲元调补广南按察 吏部尚书黄文演以年老上疏请休 帝不允 赐建安公旲米三百方 镇西领兵阮文情有罪免情初承城派巡察山 卜府适海东有警城臣檄往邀截匪路迟留 不进及行至森滀捕获叛伙为土民遮夺复 引兵撤回山鸡 地 名 旧驻征瑞安抚名仜在后 因夺其粮车叛去情以是心怀疑忌凡土目 土兵从征者皆骂逐之而毁其居寨有卫尉 领美林安抚刍敦不肯去以事报城入奏 帝谕机密院曰阮文情所行谬妄几至激变其罪本 应重治姑念年前顺港之战预有戎功止缘不学 以至于此姑准革职为兵效力至如刍敦一闻征 调即派土兵从征一心向顺偶为劣弁辱骂亦不 肯丢似此奋志从军不渝素节诚可嘉也其赏飞 龙大银钱干枚在行土目二人亦各赏是钱五枚 再传谕刍敦以至土目土兵以尔等为朝廷出力 始终从军虽遇劣弁凌辱亦无他志朝廷已鉴其 诚另将劣弁治罪矣今特传旨慰奖嗣毋以此尚 怀疑畏须互相报告尽力尽心朝廷必将培植有 加不遗遐远叛犯名仜寻诣副领兵武德忠军次 诈首探听军情忠诘得其状并获同伙者四 犯诛之 帝嘉其有见识赏纪录二次飞龙大银钱十枚且戒 以查拏叛伙其党恶者惩治胁从者宽免切 勿波及平民 海东叛犯都依纠伙千馀围扰芹多堡堡中土 兵皆执械从贼署提督裴公諠闻报飞饬武 德忠由沙孙堡前来剿捕城臣段文富等以 奏 帝谕曰都依不过么么小丑前者据奏官兵追剿彼 伙各已散落依林为命玆何故又有千馀突来滋 扰殊为可怪裴公諠统领大员何不即提兵进剿 却乃辗转派委别员动致延缓其降一级示惩段 文富黎大纲节次奏报多属忙张寔已难胜重寄 日下张明讲谅已抵城当茂展猷为随宜调度一 面增派弁兵从裴公諠捕务一面确访前次劫夺 叛伙是何土民尽将殄灭无遗俾知儆畏又如所 派土目土民多有操戈从叛及相率逃亡似此愚 顽诚难恩感亦可留心访察毋存左见何者心怀 背叛即摘出明正刑诛以戒其馀不可姑息养奸 致有效尤转增一层罪过凛之已而张明讲回扺 城莅文富上疏自请亲往海东筹办戎务许 之 帝因谕兵部张登桂曰段文富此行能成功否对曰 富新进未谙行阵 帝曰功之成否存乎其人往者张明讲伐暹有功初 何曾讲究兵法谙练行阵者乎且我兵素称勇敢 傥得良将率之战无不克若将者怯懦士卒亦从 而奔溃如宋福梁非不老于行阵而伐暹之役先 自退师是何谙练之足贵哉 开边道副领兵阮进福进至石门 地 名 匪伙凭高 放下矢石我兵奋勇向前阵斩五馘匪皆散 窜事闻赏进福纪录一次飞龙天银钱十枚 署南义道御史阮文谅上疏言自古帝王一代 之兴必建国号或取其由兴之地或取其所 封之国取其兆者有焉取诸易者有焉非故 为是以相异盖所以明世代而垂永久南服 自有国以来其建国号揆之帝王阙如也而 所谓南越者亦百粤中之一乃自古所命之 名非一代有兴之号迨乎后世史臣将本姓 而称呼如丁黎李陈黎是也我 国朝开创云初未暇改越之旧号今北南无事天 下太平请建国号以新南服庶垂后为千万 世帝王之师法 帝谓侍臣曰我越自陈黎以前称安南国本朝改号 越南内外臣民素所闻见阮文谅平生学识安在 而国家大号乃尔不知且彼风宪中人何乃出言 狂妄至此其即革职发镇西军次效力吏部尚书 黄文演前者率以可堪科道奏举准降二级 甲午阅兵 帝御五凤楼观之方降骑登楼有上驷院该队范文 定捧护镫几不谨撞触御马 帝命锦衣卫士引出午门前正法众皆震傈 皇长子长庆公力请乃释之因 谓雄锐营统制阮进林曰此营诸卫兵多是歌唱游 荡向来每每逋逃其在籍者汝宜日加训练使之 有勇知方若犹敢离伍即斩以徇又 谓兵部张登桂曰国家兵甲贵有寔用演兵之有鼓 乐自我 先帝始用西洋之法虽临阵之际趋步进退当随机 变不必槩依乐音而训练之闲听者有节此亦不 可无也又曰国初兵有操练惟肃直耳馀各卫奇 皆无之盖进取之初手不离干戈身不释甲胄素 已娴于阵法今守成之世懈弛易生不可以不讲 也 改祠祭二司庙丞秩从六品 原从 七品 增设每司典 事各一秩从七品原设该队三改为祠祭司 正五品武员正队长率队一改为祠祭司从 五品武员协与祠祭等承办二司事务 砌筑左护城河西岸 自水关至镇 平台外郭 又于东会行 津次架长桥名东会桥 原青雀桥前因朽弊 废之至是复架而改 其名桥之中闲设机板凡舟船往来则 曳起过后放下以附近民二十人守护 命署 前军范有心董其役及桥成 帝嘉其新式工巧赏指示督办等银钱衣袴弁兵匠 役赏一月俸饷钱 太原铅矿近来采得铅数无几 帝以其误工糜帑命撤督办阮德护阮大瑾等回京 侯旨仍委省臣厚雇货夫采炼原派弁兵亦 悉撤回伍省臣寻核出护等所欠铅数至四 十馀万斤并革职截留矿所责令赔纳 定边总督阮文仲请安折言嘉定省辖田土年 前起度闲有田多而亩数少有田少而亩数 多荒田著为寔耕名甲之田著为名乙请应 派勘从寔改正 帝准户部议令遍饬所辖诸社村据见耕田土如业 有隐漏及数目荒寔田户姓名有不符者听 各具由陈䜣即派属会同所在府县覆勘而 改正之仍汇册钦递边和定祥永隆安江河 仙诸省有似此者亦照此行 以平顺左奇管奇吴玉召调补平顺右水卫副 卫尉 天南寔录正编第二纪卷之一百八十八 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