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南寔录/大南寔录正编第二纪/卷187 中华文库
卷一百八十六 ◄ | 大南寔录正编第二纪 卷之一百八十七 圣祖仁皇帝寔录 |
► 卷一百八十八 |
|
大南寔录正编第二纪卷之一百八十七 圣祖仁皇帝寔录 丁酉明命十八年冬十二月 帝乘暇阅视彩楼各所銮仪弁兵多旷班良久始就 帝曰銮驾乃扈侍亲军不比他兵何敢玩愒至此若 不从严惩治安儆其馀令各痛杖其率队革退为 兵管卫尊室议降为正队长以署前锋前卫副卫 尉尊室详补授銮驾卫副卫尉 详前为銮驾 卫尉千案降 补 攽给 御制诗文各集于中外臣工 皇子公皇子亲公并干 东各所与文班廷臣来 京督抚布按等及诸直省镇西城 御制诗三集四集剿平诗集 御制文初集各一部国子监诸地方学政 敕诸学臣 御制诗三集四集各一部 凡所给官书并听士人抄写学习日久弊裂 者不问毋得高束 赐来京诸省督抚布按回莅镇西藩僚并诸新 疆土州县等亦各遣还 省又安襄阳府永和会元二县分设东城县为 东城安城二县襄阳府四县丁数稀少事务 太简 襄阳县丁数一百二十四人祈山县丁 数一百一人永和县丁数九六九人会 元县丁数 八十六人 东城县地势广邈丁田数倍 丁数 一万 二千五百七十馀人田土 七万六千四百三十馀亩 准省臣拟奏永和 县并为襄阳县由襄阳府员兼理会元县并 为祈山县由县员管摄东城县高舍里㪰关 中云岫蔡舍五总 丁数七千一百馀人田土 三万九千三百十六亩 仍为东城县属演州府衙兼理葵泽观朝黄 场万分巨林五总 丁数五千四百七十馀人 田土三万七千一百十五 亩 增设为安城县置知县训导各一隶演州 府统辖 遣署内务府侍郎黎伯秀郎中阮知方协领侍 卫武文智分管奋鹏瑞龙灵凤诸号船往渤 泥江流波下洲公务令传谕随船水师管卫 如见派员有不公不法随事阻止傥派员故 执不从公回日即以参奏查果者有赏若一 味缄默按徇庇律罪之又派侍卫黎元随往 江流波学习机巧 平定米贵谕令辖民有愿以所产物项输官者 如材木琦瑜沈香布 帛丝线油脂等物 各减米价折给之 改南圻诸省江巡为关所分派部司征其税户 部奏言诸省关所一初增设税额未定据所 报仝年至十万上下乃坐征之人专由省派 未必无侵欺克减之弊其定祥之宣威安江 之安乐东川河仙之江城四所税钱颇少仍 听省派征之馀嘉定之栗江富美西平䀬边 和之福洲福礼定祥之雄御茂橙美秋永隆 之龙湖善美咸隆安江之朱江新洲镇夷凡 十四所税钱较多请派京员各一人会同省 派坐征镇西安美关一所亦如之凡商船姓 名船身尺寸及所征税钱逐月登记月底报 省省以大数逐月各部年底汇奏由部核办 酌定税额以开年正月朔为始何所胜前次 地方所收者议叙短欠者议罚责赔敢有额 外征求致病商者地方参之徇庇有罚 帝允其议令照事之繁简酌给需费钱有差 宣威关 一年税 二百八十馀缗给需费钱六缗东川关八百 馀缗给十五缗安乐江城二关各九百馀缗 给十五缗福礼关一万二千二百馀缗给六 十缗栗江关一万六千三百馀缗给八十缗 富美西关一万三千馀缗给七十缗美秋关 七千六百馀缗给四十五缗福洲关五千二 百馀缗给三十五缗茂橙关六千八百馀缗 给四十缗龙湖关四千九百馀缗给三十缗 朱江关四千六百馀缗给三十缗镇夷关四 千八百馀缗给三十缗安美关五千缗给三 十五缗平肸关一千馀缗给十五缗雄御关 二千八百馀缗给二十五缗善美关二千五 百馀缗给二十五缗咸隆关一千九百馀缗 给二十缗新洲关三千四百馀缗给二十五 缗 命政要所纂辑高蛮纪略 帝谓丙阁曰腊人有国至今千二百馀年未审初建 之年当我国及北国是何朝代宜详查世次汇集 以备进览因 谓侍臣曰我 皇考世祖高皇帝艰关跋涉备历风尘三十馀年以 有天下其闲辅佐功臣想不为少乃赠典所载颇 属无几有今日朕犹记忆其名而亦不见载者则 其埋没于行阵之中谅所必有其寔录所总裁等 宜遍阅册籍或旁询博访确有姓名功状者悉以 登载方昭信史也 镇西将军张明讲陛辞回莅 帝面谕之曰暹人水战非其所长所恃者火炮而己 我之冲霄火炮城贮亦多自足为备至如用兵形 势则我为主而彼为客制御不难将军当思保固 疆圉朕可无西顾之忧矣讲拜受命及起程命文 武大臣二员送至南长亭又派监城随往凡 镇西一应建设城池府县莅所及道里远近 山川险易各详细相视描图以进 以平定布政阮双清调补海西宣抚使 原按抚 邓文朋 前因漏卒犹未塡缺至是 改设宣抚廷举双清充之 更部奏言镇西城之海西海东山定广边诸府 一初分设事体攸关其应设知事三人自有 职司请即于六部中遴出充补馀吏目六人 以属城末八流书吏堪干者充之书吏三十 四人则就近摘出定边隆祥安江诸省司吏 充之俾人地相宜 帝允其奏复以巴川府汉土厖杂事务亦繁准设府 吏以充承办 吏目一未八 流书吏五 以兴化副领兵段文策为海东副领兵雄锐右 卫副卫尉陈文俊为兴化副领兵右保正队 长率队范文在为广边防守尉 兴造海运船五艘命署掌卫段金董其役 定检视拂拭宝玺例 谕曰宝玺最为国家重器向来尊藏在中和殿其应 用向宝玺奏请由宫监捧出行用馀则外庭大臣 罕能一睹虽中和殿乃朕朝夕兴居断无意外防 闲然最重之器亦不应只有妇寺预知非可以垂 示万年良法兹定以本年为始封印日太监捧出 诸宝玺并金册金牌符信等函于勤政殿正中案 上内阁先汇列已封皇子并一品文武大臣暨机 密内阁等员名册候朕圈出至日具冠服一一捡 视拂拭事清封锁慎密仍由太监捧进尊藏准汇 修清册一次后以为定如有别项情节即当面奏 闻以防壅蔽嗣当遵守奉行俾昭善法于无穷也 及清册奏上 帝曰传国之宝所以传之万世惟有嗣立方可开视 嗣后封印日期但照册内登载册宝开函捡认拂 拭至如传国之宝此番既经朕手书封识后次只 须俭认亲封御书以昭慎重而巳 准定在京以北至广平以南至南圻各省沿途 诸站并所在民有愿领官项鸟枪神功炮药 弹射杀山兽者并听酌量给发仍照随所获 赏给有差 如获牡象者纳牙每大项一对五 十斤以上赏钱三十缗中项一对 四十斤以上赏十五缗小项一对自二三十 斤以上赏十缗获犀者纳角每一端长三寸 上下赏钱五缗五寸至七寸以上赏十缗获 犛者纳角每一对赏五缗获虎者纳尾每一 尾赏十缗凡射获不拘多寡 其支过药弹均至年底开销 协领侍卫武辉 用因公登山闻虎伤田牛奏请增派围之用 先枪杀一虎官兵乘之连毙三虎 帝嘉之曰用虽无卞庄之勇而有卞庄之事遂赏加 一级协捕官兵赏金银钱有差 吏科给事中阮叙署海安道御史阮文盛上疏 言王者行庆施惠普干人臣又必推及其人 之先盖雨露之降自叶流根劝人子之孝亦 劝人父母之慈有关于世教大矣本年恭遇 庆节覃恩凡京外三品以上官父母各得照品封赠 至于四五品以下父母未蒙预在封赠之例 考之清典封赠例自一品至六七品而以三 代二代一代为差亦视其人之品秩以显其 人之亲初不嫌其泛也请从中斟酌四五品 官亦各照品封赠使天下之为人父为人子 莫不愈勉而愈励以承庥于无斁命礼部议 以为王者推恩诚为厚道而朝廷恩格须要 酌应适宜本年 宝诏覃恩较与 御前大庆恩典者事体稍异干年一节典礼优隆为 臣子者但当止孝止忠则其显亲扬名将不 止于今日也其所请加恩封赠及引用二代 三代请俟后次出自特恩方足以昭旷格 帝曰部议是矣重念文武一品官乃是股肱梁栋为 国大臣非卿贰者比其祖父母准各封赠在外诸 直省按察虽四品官而一省提刑职掌綦隆所生 父母亦准封赠其议行之部臣奏言向例封赠官 员父母均照其子品衔各逊二级今一品官 祖父母赠衔拟应以次递减逊所生父母二 级庶合亲疏之义其文阶正一品祖父请赠 为詹事府詹事武阶正一品祖父赠为禁兵 卫尉正三品衔文阶从一品祖父赠为太仆 寺卿武阶从一品祖父赠为禁兵副卫尉从 三品衔祖母均赠为淑人寔授按察秩正四 品其父封赠为翰林院侍读正五品衔署按 察秩从四品其父封赠为翰林院侍讲从五 品衔其母均封赠为宜人惟署按察之秩正 五品者品秩较卑未敢率议再照之向例则 现今京外三品署衔与正四品办理部务从 四品充办阁务以及正四品之少卿郞中承 天府丞镇西城粮储兵备诸道员均未得预 并奉候旨 帝曰朝廷虽有一定之品秩而职掌亦有轻重不同 要当视此为差方昭允当且三品署衔等员皆现 办三品本职之事办理充办等员亦专办一衙事 务其职稍重兹准凡京外之四品署三品及在京 办理部务充办阁务者不拘是何品衔均与三品 等员同得照品封赠父母承天府丞视诸直省按 察无异亦准与按察例同至如署按察之正五品 者原秩稍卑并部寺之郞中少卿及镇西诸道员 虽是四品然犹属部属城承办何可泛议乎 清葩总督范文典奏言迁善二队弁兵驻防干 广地县辖前经准给耕牛田器开垦闲田兹 已满三年派勘现得六十亩零就中彊壮能 耕作者二十四人秋谷收成足资食力请停 给饷例馀派从捕务患病十人新束三人未 能耕垦请仍旧支给俟后垦得闲地可自赡 者再照例停给许之 南掌蛮众千馀侵掠兴化宁边州仙峯风清二 峒土民惊散省臣闻报即派弁兵催调诸州 土勇随机会剿具以事奏 帝谕曰南掌蠢尔小蛮往常干边远地头掳掠一闻 官兵进剿随即奔窜穷林兹乃敢潜来料彼不过 年前伎俩而已然边方防守亦不可疏准增派得 力管奇一带领弁兵一二百迅往宁边堡设法剿 捕或分伏要路诱其来而掩击或出其不意乘夜 袭攻务将彼伙痛剿一番使不敢复来为边氓害 省派至宁边地头蛮众闻之即引去复撤兵 还 京仓主守有黎公信者自缢刑科掌印给事中 吴文迪奏言向见公信有云户部遴派不公 凡愚鲁不善趋承者派充仓场及限满又无 陞转且主守不免侵亏与之同事罪必及己 据此则公信自尽之故想出于郁抑无聊 帝曰部长有心瞻徇容或有之至如所谓愚鲁即以 充派则近来主守或暗卖粟米或擅改单凭曾谓 愚鲁而若是乎又黎公信果知同事侵冒别情即 以发举又何不可当化日光天之下虽遐陬僻壤 有冤屈者皆得挝鼓投鸣况毂辇之下岂不能控 诉乃惧连累而必至于轻生乎给事所言未足尽 理且这案经交刑部编查准即悉心究问务得寔 情再嗣凡充补仓场主守如有勤劬堪干准由监 临察寔声请题拔六年限满由户部秉公察核议 叙议赏俾免向隅又户部嗣有遴补主守须洗除 情面以服人心若不公不正寓意爱憎觉出必交 议不贷及刑部以案上信之死乃家情苦迫自寻 短见仓场户部皆免议 兵部发嘉定属弁诏文有谬写回纳者专曹郎 中段聚司务陈荣等畏罪隐不呈堂在省经 三咨未见改给遂以事奏 帝怪之日朝廷设官分曹定局大小相维如身之使 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若司员而可以欺堂官犹 堂官而敢有欺朝廷也今兵部属司通同隐蔽一 年来堂官无人知觉则此外尚何言哉其渐诚不 可长下刑部议处荣问流聚问徒堂官张登桂等 以失察坐降乃准兵部都察院议定诸衙接 认专司条例施行之 每衙遴出员外郎或主 事八九品书吏各一未 八流书吏四设为印曹凡衙内各曹所交疏 文草本具有堂官字迹即将精本押用印篆 其通政递交四方章疏公文并在京诸衙递 到公文专由印曹接认呈堂用下字迹照送 各曹认办逐日登记除四方疏册别由通政 核销馀公文何件只备留照并随到即瓣清 者按款句销其术能即办者由专曹假限月 底通将认交本张已未办清之数具本呈堂 批凭存照逾限 者摘参惩办 工部奏言又安河静向来催解来京匠役多以 粗拙羸弱充派者请定处分例以惩儆之 凡 催 解木匠锯匠舟匠由省饬府县总里遴取工 巧彊壮者到工日督工覆核分为十分如核 出拙弱一分者总里杖六十每一分加一等 罪止杖一百徒三年府县及省臣失察由部 参核若认解匠目私许更换者以总里之罪 罪之卖役供逃者量随人数科罪一人杖七 十每一人加一等罪止杖一百流三千里赃 数多者照枉法论同派知情不发者同罪不 知情减 三等 帝可其奏 以广治布政护理治平巡抚黎登瀛为都察院 左副都御史兼管通政司 降通政副使办理刑部阮文贰为山西按察贰 短于学问见识庸常故降之原山西按察范 良富准病痊来京候旨范辉耀仍留仓场供 职良富寻卒 复以谅平巡抚何叔良为兴安巡抚署兴安布 政陈玉瑶改署谅山布政护理谅平巡抚关 防 帝以兴安有培筑堤坝之役叔良久莅其地在所熟 悉故换补焉 海安总督阮公著奏言河防一事臣日夜筹思 不敢以一己之见凡遇乡绅耆老稍识理者 辄问之皆云珥河一带容纳百流而直注于 南定海口今钱海县以外河洲日培海口日 浅而上源分流之喝门日德月德天德等江 多已堙塞年来汛水递涨非是逾常乃消泄 不得快利以致壅积细验其言熟察情形则 北宁众水均由海阳然后达海邯江乃属辖 巨江向来夏汛沙水不到潮汐如常则上流 壅塞不能透达已明矣今海口既不可挑刮 惟分流之喝门通于宁平日德月德天德通 于海阳若不及早疏通则故道日愈壅塞汛 水年愈倍积一条旧堤恐亦堵御不过且久 安河乃十一县之利害而珥河乃六省之利 害诚不可以不早筹也 帝命工部覆议以为宁平接辖河内其经过河内之 喝江并珠江二派与源头江流三派之水皆 注于所辖江分每到潦涨田禾已不免潝没 矣兹若复于喝江再加疏通诚恐上流之水 未必其能泄而水势愈增奔注岂不重为此 一方民之病乎惟日德天德月德等江水道 多已堙塞致潦水涨溢之期奔注不快今于 堙塞处随段而开刮之俾上流之水通于海 阳转放于海亦属有理请令北宁省臣确勘 熟筹以奏许之权领总督尊室弼奏言日德 江一带上流原从太原于珥河初不相关惟 天德月德与珥河合派其天德江口水道堙 塞几成平地 长一千一百 六十馀丈 江口之外接夹珥 河又有蚕舍洲土培孕于中河已经年代年 前累次疏通故道随疏随塞终亦不能快注 拟应于江口上新濬一段接于旧江馀何段 浅狭者深广之湾曲者直截之通长五千馀 丈 新濬江口上自芳泽玉江二社河畔直至 楡林社蒈江道长二千二百馀丈下流浅 狭应开深增广自安常社至扶宁社长一千 一百馀丈湾曲应直截二段一自扶宁社至 盛邻社长一千四百馀丈一自古铁社至立 爱社长四百馀丈应支三十四万二千馀缗 再于两岸增筑护堤方保无碍至如月德江 发源自山西安乐中河洲注干安朗沿至北 宁金葩天福洽和安丰越安武江桂阳等县 转放海阳以达千海从前两边原有旧堤其 江口为沙上培塞长四百丈馀下流江道尚 存深广如今开刮此江口则为力稍易而珥 河上流之水亦可减杀矣 帝谕曰北圻河防朕未尝一夕不寘诸怀诚能开通 水势俾堤条巩固永奠民生虽经费百万在所不 计第一番开凿所关利害不细必须权量审熟方 便举行且照之北宁全辖图本珥河天流由天德 江放于六头江水势较近而由月德放于六头江 则水势稍远乃这折所叙天德江久塞应挑刮开 截至五千馀丈工程何等重大而月德江应开刮 只四百丈为力稍易寔在情形殊难遥度但从中 揆度事理当先其所易而后其所难其天德江姑 且停止仍派刑科掌印给事中吴文迪驿往山西 参从督臣黎文德照月德江堙塞等段确勘熟筹 具奏及会衔疏言堙塞等段自河岸水面上至上 面高一丈三尺如今开刮不惟用力甚难而 居大汛期江岸沙上必将从水坍坠仍复培 塞纵能消泄天河之水毕竟无几况一经开 刮则此江与珥河两水交汇其沿江一带之 安朗安乐天福等县田畴何以御潦 帝曰据此情形不惟无利而反有害乃止 高平省臣奏言属辖石林县河广通农二总丁 田之数虽属无多而山林广漠路出多岐请 照随地里远近分为四总 河广广畴 通农良能 总设该 总一俾承办易于周顾又辖民土侬相杂言 语不同能识汉音者少向来讲说训条听之 者随得随失请应从其易知译土音送诸社 村各一本俾相传习许之 改东京外奇零军号兵部议奏以为朝廷制兵 设有军营奇卫互相统摄又定为亲兵禁兵 精兵名色各别其兵政既详且备惟就中零 馀各色尚有旧兵留额者又有社民全除者 有外籍民招募者有囚犯束补者或不成队 伍或名称未当请各改定束补以正名号 帝允其议 承天宰牲队改为宰牲司原率队外委队 长改为司长秩从七品次司长秩从八品 兵丁称为宰夫京站与各省站兵改为站夫 原队长改为驿丞仍秩从七品次队长改为 驿目仍秩正八品庆和安林队兵三人原属 同香源改为同香汛兵平林队兵十一人原 属芽荘源改为芽庄汛兵仍从各守御催收 蛮税边和隆安守属兵十六人原称全胜队 全一全二全三三船坚威队坚三船改束为 隆安汛兵福庆守属兵三十人原称游山队 游一游二二船坚差一二二队改束为福庆 汛兵安利守属兵三十五人原称前铳队安 一船新城队新一船坚威队高山队高一船 改束为安利汛兵定关守属兵七十人原称 威一船安一船马差船改束为定关汛兵福 永守属兵原称威三船改为福永汛兵嘉定 昆仑守兵六十九人原称安海队改为昆仑 堡兵永隆古羟守兵三十七人原称巡海队 改为古羟汛兵彬崑守兵三人原称御海队 改为彬昆汛兵鳌洲守兵六人原称御海队 改为鳌洲汛兵定安汛兵三十六人原称平 海队改为定安汛兵河仙汇城守兵二十一 人原称疆城队改为江城汛兵沂江守兵四 人原称战差队改为沂江汛兵安江东川守 兵二十一人原称东川队改为东川汛兵新 洲守兵五十三人原称新洲一二两队改为 新洲汛兵安乐守兵二十人原称安乐队改 为安乐汛兵朱江守兵九十一人原称朱江 一二两队改为朱江汛兵彊胜守兵五十四 人原称彊胜队改为彊胜汛兵镇夷守兵五 十一人原称镇夷队改为镇夷汛兵美清守 兵五十三人原称美清队改为美清汛兵河 内排礼堡属兵九人改为排礼堡兵嘉定芹 蒢汛日兵七十六人同宁汛日兵十五人檑 猎守兵十三人定祥雄御守兵二十五人小 海口守兵二十七人宣威守兵六十五人通 平守兵五人芄原守兵十九人三江守兵四 人均改为各汛汛兵人安健威卫弁兵七人 束补为属省安壮队兵清葩服葩兵五人原 干爷苏案发兵束补为属省迁善队兵宁平 天关府属兵二人原是募 兵束补属省宁平奇兵 初定平顺潭税 麻离潭潘铺潭潘洊潭岁征税 钱各八百缗渭泥潭四百缗罗 瀚潭三百五十缗龙永 潭潘文潭各三百缗 帝又以潭税既定其向例渔艺水利税额槩征之则 或有重征尽蠲之则闲有名受渔税而其寔 别营他艺者有所遗漏乃谕令嗣后所辖原 征渔艺水利税钱蠲十之五 向例岁征四 百九十缗 省 臣奏言此诸潭均是海外渚澳洋程延互渔 利非止一所从前渔者网罟相通尝有田私 鱼公之语今既设潭征税必须明立规程请 凡一切渔船不论本辖别辖彼潭此潭如向 何所攻鱼听先报领征者据十一分取一母 得苛求其有搀越盗渔籍没其船艘家产再 治以应得之罪从之 畿内久雨 帝恐妨农命吏部左侍郞尊室帛诣都城隍庙祈晴 帝临朝谕侍臣曰国家恩泽犹天之雨泽兹霖雨连 旬朕意或前因庆节施恩大过乏应故春秋书陨 霜不杀草讥其失刑夫为国之道宽猛并行恩威 相济方合于中或爱克厥威未有不招咎征者又 曰近曰初得雨泽朕不胜欣幸诗以志喜心稍自 满意者满则招损有犯古人之戒霖雨之应或亦 由斯正方恐惧修省之不暇也乃制祈晴诗一首 遣内阁递于庙所雨随霁仍备礼谢之 帝谕机密院曰古之尧舜周孔皆大圣人然言行政 事非有典籍备载则后人闻之将必曰尧舜周孔 古人也我亦人也孰知其为师法是以朕于朝廷 庶事日夕忧勤次第毕举者盖欲著成典籍使我 之子孙有所持循不然无征不信何以为垂久之 成宪乎 营建顺安翠葩山行宫 每所各一座三闲二庆 材木均用铁木上盖以 瓦四围绕 以砖墙 帝谕工部曰顺安翠葩山两处行宫虽茅茨土阶事 从俭朴而递年屡建屡撤亦不免徒费物料人功 不若改建砖瓦以期久远之为愈也乃准部议每 所派拨管卫二率队十弁兵五百委统制枚 公言阮进柇分董其事 平顺续拣兵丁束成卫奇剩出二百六十馀人 准设为平顺右水卫五队置副卫尉一其原 平顺水卫改为平顺左水卫 以宁平卫副卫尉梁碑陞署卫尉兼管宁平宁 壮二奇原卫尉阮文忠调补南定卫卫尉 帝以隆冬寒甚谕京尹遍饬诸县员访有穷民冻馁 者出钱米赈给之 修开国尊臣国威公尊室协坟茔命承天雇民 为之功臣英国公阮有进坟茔失落其原给 墓夫准勒回民籍受差 申定诸衙票拟章疏条例 谕曰北朝清明典例凡四方章疏专由内阁天学士 票旨驯致阁权太重惹出事端不可遏止朕临御 以来权量古今灼知其弊亲定充办阁务止用三 四品官其四方章疏分交六部堂官票拟免致内 阁侵六部之权以防其渐兹念四方奏本就中是 非可否事理多端若一皆票旨攽行而部臣不有 分别议奏贼事皆取成于君而为臣无所建明岂 不于职司有歉况得旨之后在外地方皆执以有 旨不敢复言其于常事犹可傥遇有重大事体或 至贻误岂非立法之未尽善乎嗣凡四方章奏事 已妥合及些小差谬无甚关碍仍照依向办票旨 施行若事属关重拟议较难准即面奏请旨遵办 傥其中所奏未合应駮应议或应议处者各别折 议奏并与原折同上由内阁票旨攽行再部议录 出地方尚未服情亦准据理执奏候旨定夺如此 则职事莫不修明而内外互相维制可以行之久 远而无弊也 镇西海东府藩目卫尉领安抚管理府堡各奇 土兵沙塔容贮叛人关通逆咽谋将匿螉墩 回腊为藩民诉发城臣段文富黎大纲裴公 諠等密遣领兵阮文和前往拏锁回城究治 其党辟边十奇该队充管奇都依见其事泄 乃纠伙回曾芹棱 地 名 戕杀商贾汉民百馀人 以为声势按抚范玉莹协理府务段德讲使 管奇盆突追之战于针下 地 名 叛伙各散都依 仅与数十人逃走段文富等闻报即派委副 领兵武德忠管将弁兵跟捕具以事奏 帝以富等不能先事预防各降一级沙塔怀二情罪 已显准即严审正法其土兵土民之附从都 依嗣已惊散者各招抚安集如故汉民之被 惨害者亦派往搜检随地收葬之又 密谕将军张明讲曰镇西边陲要地事体攸关凡诸 外防内抚机宜必须审慎熟筹方期妥济曩者将 军来京瞻觐朕曾以藩附初服蛮情未易尽信一 言叮嘱乃今卿回未抵城已见发沙塔都依之案 果不出所料彼沙都不过么么小丑其何能为恐 有甚于此者为可虑耳盖蛮人之言语风俗与我 多有不同一旦奄为我有未必其能尽变故俗以 从我而无介然于怀也故我之抚之当有其道而 防之尤当有其方傥防范少疏则彼见其有闲而 生心焉那辰始用威武制之谅亦难矣且彼一失 脚则皆自怀疑惧不免重费一番注措更生辣手 曷若抚之以诚信而防备之亦不少阙彼见其无 隙之可乘又感其诚信之相待纵有一二异图亦 将默化潜消而不敢动然后惟吾之所欲为因而 随势开导使之改土归流岂不一律帖然易于为 力乎又闻卿每以简易待蛮人其诸穷僻村居不 惮轻身独往夫简易待人使乏倾心感服固无不 可但身膺重阃职掌匪轻亦不应过于率易一有 意外纵不爱其身其如国事何故能爱其身亦所 以报国也其可忽诸须于藩僚中择其可亲信者 待之以诚使之乐为我用蛮民有能先从汉俗者 厚奖之以劝其馀务在亲一人而诸人皆日望其 我亲奖一民而众民皆群相视效至如汉民之往 来贸易创立村居或在城或于各府亦当使之择 地居作联络相关俾临辰易于顾应而在我则训 练戎行申明将令治军寔修器械缮城堡远斥堠 一皆严肃备具俾外人观之凛然有不可犯之势 如此则根本壮固边鄙肃清土民莫不畏怀外寇 闻之震慑万全之算无逾于此矣再今城辖一初 分设事务尚属多端要须善体此意随宜措办则 功必可成而事无不济程途遥远非可以朝夕面 谕其勉图之其凛遵之寻遣旗鼓司率队陈文情 驿往镇西城传旨慰问明讲回程跋涉能安 好否因探访都依惹事城辖人民静帖如何 立即回奏俾悉边情 宁平省臣奏言属辖乐安安化奉化等县照七 丁例拣得兵数五百九十二人束补为宁雄 奇十队请分为三班一班留伍支饷分派驻 防天关府辖各所兵仗飭令自办 帝曰土民鸟枪前经输纳今巳改土归流一律拣点 必须待之以诚何乃示之不广乎其发官项给之 每队乌枪五杆 长枪十五杆 省臣又奏言省辖今虽无事 尚有一二逸犯未尽到案而接壤之山兴等 省正方追拏逋渠亦应按截况山音林分乃 昔日匪犯之所潜藏自官兵撤还之后曾经 派探则前者开破出八之处荆棘复生恐逸 犯乘虚再来隐躲拟于开年开印后派兵就 处督近便民翦伐丛荆务使往来平坦再因 便直向接夹山兴地头巡哨请姑留河内原 派弁兵五百驻防以备调遣 帝曰省兵戍兵为数不少谅亦足充差派何必多留 其河内弁兵即放回伍馀如请行 命诸地方筹议节省财用 帝谓户部曰财者国之大政自吉量八为出无非谨 于用财也朕亲政以来惟以节用为务本期中外 日臻富盛乃照之广义富安庆和平顺边和广平 又安河静太原兴化宣光广安谅山高平等省租 税所八不足以供所出每于邻省协饷转运艰劳 究厥所由或工作所支不能省约或利其私役多 留班兵不免虚糜国帑即如河静不过又安一分 省耳事务无几而用度倍多举一以例其馀总缘 地方大吏不知经国远图以致然耳夫古者三年 耕必有一年之积九年耕必有三年之积方今国 家重熙累洽四海清宁而诸省方其无事常支已 觉不足将何以为有事之防乎准通谕诸督抚布 按等当悉心筹画如何可以节省财用者听各条 列以闻及诸省奏上令部臣按款阅议准定施行 之 一改定诸辖岁给公需钱承天府及大省 广南平定嘉定永隆又安清葩河内南定 海阳山西北宁镇西城各二百缗中省广治 广平广义平顺边和定祥安江河静宁平兴 安谅山各一百五十缗小省富安庆和河仙 广安兴化宣光太原高平各一百缗诸府知 府分府最要缺要缺者五十缗中缺简缺四 十缗诸县最要缺要缺者三十缗中缺简缺 二十缗一府县养廉米及该副总饷米每一 方折给钱一缗二陌沿边诸省府县州俸米 亦如之一各站驿丞驿目分为二班饷米亦 折给一诸蛮府土县俸例钱米各十八折给 土银五两一督抚布按领兵正副管卫管奇 属兵例支饷米月一方停给惟有捕务带随 差派者临期声请事清而止一递年春首属 省弁兵毕集留班支饷操演一月改为十五 日仍照例分班一属省二司未入流书吏并 府县州吏目通吏各月给饷钱五陌米一方 折给钱一缗二陌府知事俸米亦如之惟何 省绅弁兵丁俸饷米有应折给者照从市价 一诸府县州隶役分为二班其隶目及当班 隶役例支饷米月一方改为十五碗折给钱 六陌一谅山遇有如清使部去回二次谒告 鬼门虎牢高伯东门淇穷坡隆伏波诸祠及 在省会同庙每次礼品支官钱一百缗改嗣 后止于会同庙谒告每次支钱三十缗馀皆 停省一海阳募兵二百派戍谅山六月一换 改为拣兵一百年一更换河内戍高平亦如 之一太原太雄奇弁兵贯下游者并与太勇 队向何常川支饷分为二班一班留伍一班 放回一广安广雄奇向例分为二班改为三 班一班雷伍二班放回一宁平前后左右四 奇典事壮奇分为四班一班留伍三班休息 宁雄奇分为三班一班留伍二班休息一又 安拣兵十卫分为四班一班留伍三班休息 演州府驻防例派全卫改以一百人为准属 省仓兵一百改为五上演州府仓兵五十改 为三十一富安石岭云竹奇路福山四堡每 堡更守配囚原百户二人附近民三十人改 派队长一兵十五人其百户月各一人协从 防守俸米亦折给缺者削额一庆和平原芽 庄二守山蛮岁输产税开场谢场二礼钱或 八十缗或一百三十缗改为各三十缗其款 接山蛮平原守钱一百缗改为五十缗芽庄 守钱五十缗改为二十缗一富安兵少而派 戍镇西至五百减为三百平顺兵多而派戍 镇西止三百增为五百馀各据见数分为三 班一班留伍二班放回一边和上源蛮册既 分设县社其原置 守御管牧者并省 申戒地方官私役兵丁 谕曰国家养兵原以备有事之用再分定班次休息 以节其劳乃向来各省一有差派往往请催下班 糜饷劳人曾不之顾岂在伍之兵有不足邪皆缘 上司欲得兵多利其私役又不能申饬管员抚循 训练一听放卖歇役以致兵伍未充讲练无素临 事差派全不得力不免含糊陈请积弊厥有由也 节经降谕训诲茫若罔闻且督抚布按领兵等例 得属兵支饷供役朝廷待之良厚何至无人使唤 而反役及精兵不合甚矣其通谕诸直省督抚布 按领兵等嗣宜凛遵明谕洗涤前非凡自家役使 只据属兵不得私役额兵至如下班遇有捕务事 属关重者方得奏请增催如寻常差派不得含混 声请 庆和按察阮伯伸容纵属司冗弊事发坐革以 工科掌印给事中陈文聪陞署庆和按察 以安静道御史武允恭为吏科掌印给事中定 边道御史阮春光为兵科掌印给事中 绍化郡公尊室善圭趋列朝班立于署统制之 上言官参之 帝曰善圭班在武班正二品之次今立于署统制之 上亦非逾躐惟以尊亲袭爵正当谦逊自持傥有 与己班次未甚分别者何不声明候旨裁定而辄 偃然出于其右乎其罚三月俸嗣后武班正二品 等员不拘已未寔授准善圭班在其次 追封陈文述为香芹子 谕曰本年恭遇 圣母仁宣慈庆皇太后七旬大庆节祥开宝婺允惬 欢忱重念文舍陈氏自我 圣母四世祖原将作郎赠中议大夫资治少卿太仆 寺卿谥敦雅陈文述生下文舍伯文舍伯生下嘉 平侯嘉平侯生下葩国公陈家世德遗泽流芳有 以致我 圣母七袠凝禧以至耆颐上寿培植固有自来且自 葩国公以前各已追赠职衔而封爵则正于文舍 伯以后三世兹准追封陈文述为香芹子用昭厚 道而慰潜馨寻以官制既经改定照之原赠品衔 犹未妥合其追封诰敕改为将仕郎赠中顺 大夫赞治尹鸿胪寺卿香芹子谥端谨正室 黎氏改赠恭人仍谥贞慎 访求黎季事迹 谕曰国之有史所以垂示来兹必须博采旁搜方足 以征信寔我国自鸿厖以后至黎嘉尊德元以前 犹有吴士连黎僖等史记一书尚堪考证惟永治 景兴之间尚属阙如沿至西山构难数十年来虽 伪党寻即騈诛本无足道然乱极而治无伪何以 见真耒应付之泯没准礼部行咨各直省采访民 闲凡自永治景兴以后至伪西崛起之辰谁有家 藏编本记得事迹者不拘文字国音听各投纳虽 字纸缺裂言辞鄙俚亦据寔送部以备参考不必 改润或至失真其所献登记可采者厚加奖赏不 可采者置之亦不之罪 河宁总督邓文添请安折言府县属吏请照改 补新衙永留在役毋须限以三年换补递年 各由所在官查核分别妥干平常怠惰明定 赏罚其吏隶之数照随缺项酌量增减 帝命吏部详议以为猾吏根据日久寅缘为奸小民 为其吓怵至有官升吏存之语势所必然前 者定为三年一换之限诚所以杜奸欺惟此 辈职分虽微亦有廉贪之异自关唱率何如 耳若槩以三年为限则预知轮换有期不免 猥冗居心遇事更相推诱非惟换易纷繁而 法立于此弊生于彼塞之常恐其不能尽也 请如督臣所拟其赏罚劝惩之法请凡在外 府县诸衙自知事吏目以及吏役人等诸有 差派如催科问刑征粮一切公务府县员随 事专责逐月登记存案年底通将所办寔状 分为优平次劣由省察核照从属省佐吏勤 劬例汇奏候赏遇有应陞之缺先将优者声 请推补平者继之劣者勒回民籍受差至如 吏隶人数之多寡惟视乎事务之繁简请凡 京外府县诸衙应设之知事吏目经奉奏准 施行其吏隶各照何府最要缺要缺限以通 吏十二人隶役五十人中缺简缺与何县最 要缺要缺通吏十人隶役四十人何县中缺 简缺通吏八人隶役三十人永为定额仍照 例分班支饷 帝从之 改机密院属南章京为南司北章京为北司先 是院臣酌议分曹定局经准设立南北章京 至是内阁查之清典南北章京云者乃是分 司满汉词务职名非曹局之谓故仑改之以 正名义 又安米价聚贵 米一方值钱一 缗六陌三十文 省臣以闻 帝谕户部曰曩以又安省仓储粟米未裕而年谷颇 获丰登经降旨本年十二月并开年正月俸 饷米准折给钱盖欲以充储积今征收正期 又值青黄不接民人贸易者少因此米贵势 所必然惟其价比之他辖犹未甚昂所应从 中酌量兹准照属省官吏兵丁并戍兵开年 正月期应支俸饷米粒加价折给钱文 米一 方折 给钱一缗八陌若再高 施至二缗九陌亦可 俾得公私两便 南定布政陈光进奏言属辖有黎功臣黎培祀 田请交所在民均给 帝曰优樊有功古今彝典黎培乃故黎臣仆有劳可 录在黎世则为然今天下一家尺土寸民莫非朝 廷所有而黎祚告终已历年代黎培家派亦经十 二世馀彼于本朝有何功绩乃社民良田偏为此 族专耕之利其可乎光进不因诉发能于田簿中 核出所请甚是其赏加纪录一次仍传谕河静以 北诸地方有故黎所给祀田今犹霸占者悉以还 民 癸酉 祫飨先是 帝谕礼部白岁暮而祫国家大祭稽之经籍取合而 祭之之义初无明著应用何日我朝循用旧章以 十二月十五日行礼北朝明清以除夕前一日致 祭究无甚义且本朝国俗岁除日上标亦有告祭 玆改以岁除日为 祫飨日期朕躬诣 庙所行礼以昭礼意又以是口将临元旦节官军民 庶均有宰杀鸡豚祀先报本若照例戒禁屠 宰不便于人准旨后永弛其禁尊人府礼部 循例拟派皇子诸公并文武大臣奉充摄祭 承祭以奏 帝以皇子朝侍者多改定嗣凡恭遇 列庙 大庙左右诸案承祭者均派皇子公皇子诸公行礼 毋须仍派文武天臣 准定嗣凡 郊祀例用童牛四特牛八先期三月光禄寺与承天 府带随宰牲司干官牛数内拣取中式者欠 则增买递就豢养所饲养如法部寺堂官并 京尹辰常往来检看永为例 重修下先皇黎大行庙准给钱各五百缗由宁 平省臣督饬庙夫并奉祀民为之 署定祥布政申文权卒准即与寔授加赐钱三 百缗复以陈宣为定祥布政 宣初为定祥布 政以丁艰回贯 至是公除 复补是职 大南寔录正编第二纪卷之一百八十七 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