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南寔录/大南寔录正编第二纪/卷189 中华文库
卷一百八十八 ◄ | 大南寔录正编第二纪 卷之一百八十九 圣祖仁皇帝寔录 |
► 卷一百九十 |
|
大南寔录正编第二纪卷之一百八十九 圣祖仁皇帝寔录 戊戌明命十九年春二月命工部尚书何维藩兼 管漕政 罢各府管府改置驻防先是海安总督阮公著 奏言管府职在管兵捕盗请应制给图记遇 有差派弁兵事由管府专办者用以示信命 礼兵二部议奏以为立法必要所终而稽所 弊设官当核其寔以称其名嘉隆年间广平 以南诸辖不设管府惟河静以北事势稍异 府设管府一或以管卫管奇或以该队充领 明命十三年又安之演州清葩之静嘉裁省 管府与河静之河葩并以管卫率兵驻防诚 所以正官名而防弊窦也且向来府辖诸事 务皆由知府办理管府不过专于捕盗而已 若别给之以图记则彼等武弁不谙纪律其 稍知自检者不免轻听私人押用借名巡捕 索扰乡村不知自检者将至恃此为护身之 符凡查办案件催督钱粮无不与知府争办 则以狼牧羊其弊盖不可胜言矣阮公著所 请非也玆请自河静以北原设管府者三十 六府照依河葩演州静嘉之例皆省之仍由 所在上司随其冲要简易拨兵驻防所派二 三百人以上者以管卫管奇率之一百人以 下者以率队率之府辖如有盗徒窃发即将 兵拏捕有重囚监禁亦督兵更守至如征粮 催兵问刑并不得预其原管府等撤回由部 候补 帝曰所议是矣惟河静以北各省事势较与以南不 同而彼等之在各府年月既深熟识民情谙详地 势若一槩撤回别派他员驻防则生手者未必得 力岂若彼等轻车熟路之犹为愈也兹准兵部将 现在等员其原属省管卫管奇该队领府者则但 称管卫管奇该队其末有卫奇队原衔者即冠以 属省管卫管奇该队职衔由省量派弁兵委之管 领仍留原府驻防以资熟手 平定多山兽为患 帝闻之命通谕诸直省督抚布按如闻报有虎患即 亲自带兵或派出员弁往会所在府县设法 擒捕有能杀虎者准照例赏给 虎一头赏 钱十缗 山西库钱盈裕令运于河内三十万缗采买物 项 命大臣阅视京兵操演 帝谕内阁曰夫兵可千日不用不可一日不讲今国 家间暇正宜以辰练习俾得尽成劲旅其以本月 初四日为始先羽林左翊次右翊继以神机前锋 龙武虎威雄锐各保分为八班递日轮班于教场 操演准张登桂枚公言范有心何维藩阮增明黎 登瀛文武二人为一对每对三日以次轮往阅习 务足班各三次如阵法鸟枪法一律整齐娴熟者 事清会衔具奏傥临期何色弁兵步伐不齐行伍 失次立即指参惩办及奏上前锋各保演艺较优 赏统管并率队有差复令京象上驷京畿水 师轮班操演各足三次俾娴戎律 安江巡抚充镇西参赞黎大纲有罪免以权护 隆祥总督杨文丰调领安江巡抚充镇西参 赞大臣 帝谕曰黎大纲前为安河总督获咎得革节蒙起复 至安江巡抚又委以镇西参赞职掌何等隆重正 当开展猷为以赎前过乃向来在城为日已久而 边方机务可否随人兹蛮民不静滋事边疆又畏 事惮劳城中缩颈节次奏报只事虚谈不曾一番 剿捕罢软无能如此将焉用彼为哉若使离职来 京则是置身事外反为得策准即革职作为镇西 城属员派从海东军次效力 镇西将军张明讲密奏言海西诉子探见暹兵 一千分为二道一在沙概守一在圆禛守意 欲窥边正方严加防备而察之见在土目土 民多是心怀观望不可信使 帝密谕之曰边防不可疏藩人不足恃朕固已为之 先筹节次派往京兵并檄调各省生力弁兵多以 万计兵力谅已厚集今当随机防剿如暹虏知戒 前失不敢越境滋事则已傥贪利轻进惹起衅端 则须整饬戎行大加痛剿一番俾彼片甲不存永 怀震慑若夫王目土民顺从与不顺从亦不屑计 彼等率多愚懵见利忘义阳顺阴违亦其常态何 深责焉如我兵势彊盛动中机宜虽暹虏谅亦不 敢出头角斗况此愚蛮纵其心携二亦不敢发自 然潜消默化矣兹宜察验何者甘心从叛则加兵 剿捕明正其罪而诛之何者有心效顺则随事奖 赏怀以恩信而抚之令各率所部土兵出外防御 不可留在城中免虞意外闲有应留一二亦饬别 屯驻守凡他之自办器械听其擎执不必责收而 我之器械亦不宜滥给盖不可轻信而为其所欺 亦不可致疑而使之自怀惊惧要须处置中窾俾 一律静帖苟彼一心效顺一临大敌亦难责其冲 锋况怀二乎凡事自我要当自彊临阵各鼓勇痛 杀暹虏闪见亦当寒心须严饬官兵断不可一毫 退缩违者立即正法谅必战胜攻取矣乃谕遣定 边总督阮文仲即照在省弁兵量留守护省 城馀悉带往镇西会办抵城日如张明讲领 兵亲往地头防剿即将安河总督关防交阮 文仲掌领办事傥张明讲应留城镇压准阮 文仲即领镇西将军印代行有事应奏者用 之又以嘉定永隆定祥安江等省节次调往 镇西弁兵多数谕合增拨军需炮械药弹盐 米派运充需 河仙开边道叛犯名移名朱引伙窜于嗂卜山 副领兵阮进福击走之追至罗呆山俘其党 刍觅及蛇嫩名屋等十馀犯弋获男妇老幼 四百馀人歌诗巴来诸府土民亦多从匪者 土目木息巴刍率属效顺斩叛目名胶传首 海东军次张明讲得报并以状闻 帝谕赏阮进福军功纪录二次飞龙大银钱十五枚 在行庆和卫副卫尉阮公闲军功纪录一次 飞龙大银钱十枚土官卫尉壬秩管奇屋西 各赏纩绒衣一硕飞龙大银钱十枚官兵土 兵普赏钱各二百缗获犯刍觅等凌迟处死 馀男妇准即查明其甘心从叛者诛胁从者 免木息赏该队职衔仍领真才安抚巴刍赏 正队长职衔仍领巴来安抚隶从海东道官 兵捕务再赏飞龙大银钱各十枚 河仙副领兵黄光通署按察范玉光道兵追捕 叛犯干昆车山射名朱中肩其党散窜多为 官兵所获朱仅以身免 帝闻之曰开边一路叛徒已多就缚惟馀名移名朱 二犯尚在逋诛准责令黄光通范玉光留此蹑迹 穷搜毋使兔脱其阮进福壬秩即取路径往海西 协同诸道兵防截又 谕镇西将军张明讲曰方今捕务正关吃紧日前诸 大臣酌议注措海东诸府事宜姑且停止俟事平 后再降旨行且边疆有事正臣子效劳乏秋其前 次遴举可堪县职等如已抵城可分派运饷从征 有能奋勉立功即据寔具奏量与录用间或不堪 行阵庸劣无能者亦准撤回毋使置身无事复命 兵部遴侍卫护卫及锦衣金吾各卫正队长 队长或外委队长有材力谙武艺者五十人 发往镇西量补诸卫奇率队再派出花名并 教养等队与常直六队全队前往从镇西差 派俾得及辰效用 南掌国遣其属造钦纷投书于又安恳请服罪 修贡总督谢光巨以奏 帝谓侍臣曰南掌一小国僻处边隅前者虔事本朝 称臣奉贡六七年来乃敢党恶暹虏旷废朝贡镇 宁逆贶谋叛亦助为虐又屡次侵轶兴化宁边堡 恐吓边氓不一而足今乃乞修职贡则前后所为 更多矛盾或为暹所嗾借此试观本朝举动抑为 暹所困归附本朝求免问罪此外别有奸计亦未 可知乃命刑部郞中范克宅礼科给事中黎文寔 往诘问之他言国长芦芒新逝其弟冤那权 理国事而其子又遣人求通于暹耒定所立 为此而来宅等还以闻 帝曰彼国以前之事罪在国长固不须言惟兹因以 国长之位未定欲援本朝声势自相争夺朝廷行 事正大光明断难容纳其来人等准即逐之还俟 后其国事定谁嗣为国长名分既明如能输诚请 贡出自肫忱由省据情转达可也 准定嗣后诸地方奏疏凡关军国重事及陈奏 密事与紧急应发马上者只缮正本速发不 得再缮副本转致稽缓著为例 向来奏疏均 缮正副二本 权护宁太总督尊室弼请安折言太原乃是兼 辖山林连络路出多岐请亲往巡捕庶得谙 详地势 帝谕之曰尔不苟安逸志亦可嘉但护督职重不比 偏裨若单身独往恐属非宜而无故多带兵马前 来不免动人惊讶其所请巡捕俟有因便然后可 行也 嘉定布政黄炯请安折言今镇西边方有事防 备当严而辖内人民骄惰兵丁乍给乍逃所 谓南圻之民素称忠义未必其然请派京兵 前往驻防以资镇压再属辖芹蒢檑猎二汛 拟应设炮台或筑土堡拨兵防守用壮海疆 帝谕曰海防今非所急彼暹虏纵有萌心窥伺断不 敢逾过河仙永隆一带海程突然来此况彼皆小 小船艘而水战又非所长安能远涉重洋与人角 斗乎此必无之理也其拟设汛口台堡姑俟后徐 议惟请派京兵镇压颇合机宜先已降谕派往矣 就中所谓南圻人民素称忠义末必其然则其言 不免失当夫忠义之人何处无之古云十室之邑 必有忠信况此地 龙兴之初多得其力亦此民也惟地方大吏不得其 人以致渐生骄惰习以成风积弊有所由来安可 以目前之逃欠而抹杀一省之人要当宣扬德化 加意抚循一番振整使之有勇知方母徒执滞见 厚诬人也 兴安巡抚何叔良请安折言方今治河方策莫 如将天德月德二江口开濬疏通使之分流 于海阳可无弥漫之患 帝谕曰河防一事朕已再四留心筹拟如有可利民 者虽费百万在所不靳即如开通天德月德二江 亦何尝不议及但据北宁山西奏报及派人勘看 皆云二江口久经培塞若一番开浚其月德江酌 算人工至二十三万馀天德江又十倍是而照之 土面较与珥河水面高至一丈三尺恐随开随塞 不免费大段劳攘而无所利致玆遂不果行岂似 尔摭拾唾馀空谈纸上究于寔用何补今当先将 久安河各段堤条随宜修筑庶可救偏补弊以卫 民生此是尔职分内事其勉图之毋徒高论为也 高平按察裴国桢请安折言省城与仓屯相隔 其领兵请移驻于此得专督饬弁兵防守 帝曰领兵掌一省之兵岂有专在山屯而不兼顾省 城之理惟在城已有布按并城守尉而仓屯乃是 关要且去省城不远准领兵员就近移驻仍须往 来省城凡巡防更守诸事宜一一照检毋以专责 仓屯而于应办分事稍存推缷之见也复命省臣 摘出高平卫南兵第三队设为炮手队专守 炮器 兴安海阳南定诸辖民修筑堤坝多敛钱别雇 不肯亲自应役 帝闻之谕工部曰恶劳好逸固人情之常而服习勤 苦方为治世之民且河防一事朕所以夙夜筹惟 不靳糜费者惟以御潦卫农为吾民计迨起工修 筑革去佣劵宿弊专雇辖民务使河防保固既可 以奠民居而钱米所支又可以资民食朕之廑念 民天如此其至不谓小民等懒惰成风转相别雇 容或刀豪蠹役捏词吓怵而无知小民不敢出头 应役科敛雇钱俾他得以从中渔利似此情状不 惟徒费国帑而吾民转致苦累朕闻之深为不平 准传旨海安总督阮公著定安总督郑光卿兴安 巡抚何叔良各将此晓示而戒饬之尚敢有私雇 者重治及工竣应办员人各分项议叙议赏有兴 仁县民愿停领雇工钱米特加恩普赏钱八 百缗 去年修筑私堤七十丈经蒙赏钱三十 缗已而此堤弃置故其民自愿出力修 筑新堤七十丈以此 补彼不敢领雇价 续濬清葩港道令省臣雇民为之 年前开濬港 道自束山县 布卫社下至南岸至是续濬自香袍旧港 至上段港口长二百四十九丈以通江流 改下 郊先是卜以本月十三日行礼至是偶值寒雨礼部 请命官虔告改日 帝日事天要在尽诚朕自嗣位以来凡恭遇 郊祀皆尽心敬谨劼毖将事未尝有所更改一片虔 诚谅已仰邀 天鉴兹 大祀近期遇此风雨暴发念本朝 郊坛原是露祭傥雨中行礼诚恐有愆于仪不得不 吁恳改日庶获齐整此寔出于不得已更忆嘉隆 年闲曾有因事改定 郊期则是亦有故事可稽也乃命协办大学士张登 桂恭诣坛所祇告改以本月十七日吉辰行 之因 谓何权曰尔宜旁稽载籍及明清故事 南郊之礼曾有堂殿否夫古有明堂岂非祭天之所 乎嗣须预设黄幄如 郊祀日或遇风雨则于此行礼可也 领安静总督谢光巨奏言襄阳葵州二府莅所 地势迫狭水土恶劣官兵不便居驻请择其 形胜可凭岚瘴稍轻者移建之 衰阳新莅在 衰阳县正安 社葵州新莅在琼 瑠霖上道义兴册 帝允其奏 前锋左卫往戍安江配坐平字一号船才到平 定提夷洋分因风荡破于干屿溺死二百八 十馀人 帝闻而悯之追赠署副卫尉陈文福为副卫尉加赏 宋锦一匹帛五匹率队至兵丁各给布帛令 省臣备棺殓殡随便送回仍准照阵亡恤例 给诸其家再于海滨赐祭一坛生存者七十 四人各给钱文放之回贯派出上驷院轻骑 卫代戍义谕令将柁工干海滨斩首枭示分 坐率队革职省臣寻奏言兵船失事处水深 数十丈又多恶鱼经橃民汆捞官项见有仁 鱼群集恶鱼皆远遁不为人害 帝曰此乃海神效灵命以太牢赛谢之因 谓工部曰向来诸地方递年所递省度海口清单图 本尚属疏漏可传旨有海分诸省各派员会同汛 守详加看度在辖诸海口广狭深浅港道横斜曲 直如何船艘出入何向为便与夫海分何处有石 礁石滩暗沙浅沙长广深浅如何海中诸岛屿离 岸约几里数行约几辰可以达岸石脚沙脚延出 几丈尺船艘经过或宜从左或宜从右远避几丈 尺可以无碍岛中还有深澳可收泊与否及对岸 山形前后左右望之是何肖象可以志认一一详 细绘成图本贴说明白限一月内发递到部再派 水师监城覆勘仍抄送水师从中细认以备洋程 驶放 命龙武中卫署副卫尉阮久午兼管金枪队以 工部郞中权领仓场范辉燿为兵部郞中管 枪炮火药二库礼科给事中阮议陞署工部 郎中办理仓场事务 前锋副卫尉充督工监督阮文议以办事迟误 降补副管奇派往镇西军次效用以内造正 司匠陈文号为武库督工副监督准秩正五 品 镇西将军张明讲奏言匪徒侵掠山甫堡该队 充管奇山生将兵趁至匪皆走散海西道暹 虏之在沙橷者尚于林中隐住经檄调副硕 兵阮进福转往锦石豆蔻二山界接北寻奔 诸路扼要截御海东道亦有暹兵二千自炉 𫭟勿而来谋攻支贞堡在城即已增派弁兵 分往防剿 帝谕曰暹人多诈倏来倏去末可遽信惟我之防备 不可少疏何处应剿捕即督合剿捕何处应巡防 即分派巡防不以有虏而始为之防不以无虏而 不为之备则彼纵有邪谋亦不能施矣藩目山生 一闻匪徒侵掠即能趁往虽无擒斩寔状而急公 何义奋勉可嘉准传旨褒奖再赏飞龙大银钱十 枚其海东道宜增派弁兵务得数千督令进剿早 清疆圉但军中必有大将方可镇服群情段文富 未历戎行裴公諠无有重望军旅大事恐难独办 准尔张明讲阮文仲即遵前谕一人留城弹压一 人迅往海东或海西军次号令三军则诸道莫不 鼓勇争先而外虏闻之亦将慑而不敢动矣 准定嗣凡从征官兵冲锋陷阵身当矢石死于 国事者各照恤例加一倍给诸其家著为例 河仙省臣奏言屯田弁兵开垦田土凡得二百 亩本年收成粟九百三十馀斛除征收税例 及量留秄秧尚剩五百九十馀斛请一并登 贮备给 帝谕之曰分兵屯田乃是寔边要著嗣须劝督弁兵 等陆续垦治俾地利无遗以裕人食 嘉定禁囚干伪案者三百六十馀人间有同名 并捉而亲属亦为所拏者有伪兵亲属前以 正犯未获而拘监者亦有正犯已获而亲属 亦并监者经年未结多毙于狱刑部以其株 蔓拖累具由参奏 帝批示曰所参甚是览奏朕亦为之不平即谕遣侍 讲学士充办阁务黎庆祯署海安道监察御 史阮文盛赍捧旗牌带同刑部属司镇抚前 往会同署按察阮文查办凡伪小头目伪兵 丁之妻子亲属先将省释如应拏一犯却以 同名并捉二人者即究出的犯照案结拟其 同名并捉及其亲属皆放之庆祯等既至查 办一月而完 帝嘉其敏传旨褒奖各赏加一级省臣阮文仲黄烔 与原按察阮德浈各降一级 命嘉定派送充当苦差囚犯于镇西城分插边 远诸屯堡为兵永隆定祥边和安江河仙诸 省如有此等因犯亦准并发 安静总督谢光巨奏言属省各卫弁兵奉守石 机鸟枪经久刓劣而在省无治匠请拨给京 匠修补之 帝乃命武库督工遴派石机匠精巧者三人前往又 以清葩河静冶匠数多谕令二省遴出十人 向京匠学习以成其艺既满一年谙熟者十 六人 清葩五人河 静十一人 准各设为属省石机匠局 又安嗣有修补石机鸟枪者听于河静咨取 之京匠人各赏钱十缗撒回工所 检阅左右畿诸省弁兵军寔命署前军范有心 户科掌印给事中阮名冠往庆和平顺署羽 林统制枚公言署户部侍郞潘清简吏科掌 印给事中武允恭往河静又安清葩照例检 办 己未祀 天地于南郊 帝谕内阁曰向来钦天监修历槩泥协纪办方书所 云二分近戊为社间有非以是日致祭亦于格上 标著社字岂非虚文无寔乎兹准秋社定以秋分 近戊致祭仍旧标著至如春社定以 郊后致祭而本朝 郊祀例有卜吉则社期未可预先印定嗣后历书毋 须明著递年俟 郊期占卜得吉由礼部并将 郊社日期咨送中外礼部复议奏以为向例递年钦 天监所择 郊祀三吉日均以二月望前为限临期适值风雨多 有不便即如本年入斋后寒雨骤发不免告 请展日诚出于不获已也意者钦天槩泥以 望日以前夜色光朗凡百执事均获妥办且 郊后丁戊二祭与群祀礼例皆及于仲春抑不思递 年节候早晚不同则天气之寒燠雨旸亦不 可以预定若于仲春下旬 郊禋既毕凡诸祀典以次举行虽延至三月望前亦 不失其为春祭也玆奉议嗣凡每届年底钦 天推算次年春分节在二月上旬或下旬并 于开正后测验天气寒燠如何年春分节在 二月上旬内外而其年春候验是天气早获 晴霁者仍依向例择吉在二月望以前傥何 年春分节稍晚而测验是年春候天气犹寒 者则宜择吉在二月二十日左右其春祭诸 礼例挨次择吉咨部照办 帝允其议部臣又议请递年于 郊坛第一成增设青幄大次五间照随圜丘体势酌 为圆样 径横六丈四尺八寸正中间并左一 右一两间各广一丈五尺八寸左二 右二两间各广八尺七寸大柱四高十六尺 二寸中柱八高九尺九寸小柱十二高六尺 三寸上设天壶一材料均涂青漆覆以青布 加油漆内用青布铺挂左右后用青布大围 幕 正献位二案设在正中间稍北 左右配位二案设在左二右二等间稍南 每案羽缴 承尘帐屏 各一左正位一案配位二案均用宝蓝色周 围缘红色右正位一案用黄色周围缘蓝色 均里 黄布 午阶上前厂内设 皇帝行礼位 用黄羽缎承尘一周 围缘红色里黄布 第二成香案前 御拜位设黄幄次一闲二厦 方一丈八尺正中闲广 七尺二寸两厦各广五 尺四寸大柱四高十尺八寸小柱十二高七 尺二寸材料均涂黄漆覆以黄布加油漆丙 铺承尘 一如前 届期所司先将陈设礼成后并与第 三成原设黄幄次收贮备用至如第一第二 二成原设方圆伞四十柄移就第二成幄次 之左右重行排列以肃瞻视请令工部拨匠 照式预办以来年 郊祀礼陈设为始著成典例从之 又安镇宁府有蛮民杀人者府员听从蛮俗回 银抵命省臣以事关命案奏请派属查办 帝曰彼等荒忽蛮民末知法律若一槩按律惩治不 惟多致惊疑况不教而杀亦朝廷之所不忍姑听 从俗可矣何必多事再准转饬府县催集彼等示 之以杀人者死国法綦严嗣宜循分守法习染汉 风不然必治如律毋赦 命吏部左参知权办阁务何权兼充机密院大 臣 河静弋获逋渠丁利诛之赏获犯者白金五十 两 延庆公晋四十寿辰命皇子宁顺公绵宜带同 管侍卫武文解赍赏项攽给之 广南有海匪窃发掠商船于茶山屿洋分商船 泊入顺安海口 帝闻之即命署提督梁文柳往督汛守兵船复派锦 衣龙船弁兵乘乌棃船四艘出洋追捕先是 广南探见异样船一艘 全身黑色两桅相 齐船头似象无 不 以上闻但咨广义以南加派会剿 帝降谕严谴之姑准记过一次责令设法缉捕仍通 谕诸直省嗣凡何辖洋面探见异样匪船当 奏者即以具奏傥未便遽入奏者亦须关报 以南以北严加哨拏若视常玩忽致匪船尚 敢站洋滋事在何省辖者即惟是省并不报 之地方官是问 帝驾幸净心湖有一艌匠误入近秋月门令拏锁付 刑部治罪乃 谕内阁曰禁门檀入律有严条周庐扈直所以严有 备而戒不虞岂应如此疏懈其当班守护各杖一 百锦衣管卫降一级再御驾巡幸之所不拘京城 内外凡跸路所经曰行在门防扈卫要须申定条 章其令兵部详议行之 凡行在所门防跸路所由 出入之正门派锦衣金吾 该队各二队长各四侍卫二护卫四兵丁十 均于门外守护管卫一日夜轮宿左右每门 锦衣金吾该队各一队长各二侍卫一护卫 二兵丁五仍由当班管卫不期巡查至如封 锁等门非经由者每门锦衣金吾队长各一 兵丁五其当班守护诸员各轮换擎执刀枪 常川更守母得少旷夜间如有何员人出人 须有王命牌验寔放行仍即缮牌呈进毫有 疏懈者 罪之 寻登净心楼命将湖中十景引文宣 示从臣 一莺堤春色二曲榭荷风三净湖明 月四竹径夏凉五水榭观鱼六湖楼 烟雨七轻舸赏莲八南薰揽 胜九澄练晚眺十三洲晓景 镇西海东道副硕兵武德忠攻暹虏于抚禛 地 名 大破之德忠在支贞堡见暹兵与蛮兵合多 至四千即亲率汉土官兵千馀分道直进连 破七屯斩杀贼兵百数伤者无算毁其粮车 夺其械仗贼大败乘夜出境奔窜将军张明 讲以状闻 帝大嘉悦谕赏武德忠陞掌卫充镇西领兵官加赏 嵌金刚玉镶金帮指一白玉连喜牌佩一并 珊瑚垂缨飞龙大金钱一枚在行管奇阮文 智杜文议并加副卫尉衔副管奇阮进宣土 官副管奇巴嫩并加管奇冲各赏镶金帮指 一飞龙小金钱一枚率队等不拘汉土各赏 飞龙大银钱五枚再自武德忠至副管奇各 加军功一级率队各赏军功纪录二次弁兵 普赏钱一千缗总督段文富运饷接济亦赏 纪录二次武德忠准仍留支贞堡严备提督 裴公諠留沙孙堡为应段文富在海东堡专 责运饷又以武德忠出身行伍前者署前军 范有心曾以妥干保奏所举得人准赏加一 级以为为国荐贤者劝 以安江布政阮文禧调补海东宣抚使按察黎 ︵諠陞署布政郎中办理户部阮得智调补 安江按察 召署前军范有心还 帝谕曰曩者镇西边蛮不静朕以范有心经历行阵 素著戎功因命前往顺庆二省阅兵或有镇西警 报即令就近驰赴统兵讨贼兹叛伙并已散溃暹 兵又为官兵痛剿擒斩甚多则边务指日谅可就 绪且京中武班大臣见在无几而二省阅兵巳有 同派科道员亦足承办谕到日准范有心即将旗 牌交给事中阮名冠硕办仍由驿回京供职 修筑兴安省城外长街省城设在夏田地势卑 湿前因旧路包筑长街 通长八百四 十七丈零 为之外 障去年潦水逾常多有漫决省臣请于首尾 两段坍坠处 长五百六 十馀丈 依小工程例中段溃 决处 长二百 十馀丈 依大工程例雇工修筑再增设 石窦一 原设 窦一 以泄雨水许之 奉先殿忌辰诸衙四五品官多旷欠者左副都御史 黎登瀛以事声参命诸衙属司交吏部议处 吏部属司交都察院议处吏部寻以院属足 欠行咨到院登瀛乃奏言原参折已明叙院 属现充趋侍而吏部尚见咨问似以在院参 揭为嫌有心报复 帝谓内阁曰都察院亦诸衙中之一咨明凭办理所 当然即机密内阁属员原参不及亦必各查不独 此院属巳也此乃因公正办安得指为私乎黎登 瀛却以报复为言不免心怀芥蒂转为不是可传 旨嗣须各尽职事公尔忘私勿执意见之偏勿以 畛域相视理之当言虽亲雠在所不避事之当行 虽恩怨在所不顾方不负朕设官分职之意即有 挟嫌报怨者亦断不能逃朕明鉴也 禁民间家藏黎史续编 谕曰安南历代史记就中文义事迹尚多简略至黎 中兴以后权归郑氏黎君徒拥虚器故所载本纪 续编各卷都是尊郑抑黎甚至郑人所行悖逆亦 皆曲笔赞美冠屦倒颠莫此为甚毕竟当辰撰辑 皆是郑之私人非出公议直笔虽原刻板片经今 散落而士民所藏印本岂无存者若留此载籍私 相传看将至陷溺人心不得不一番收销以为世 道风俗至计其通谕诸地方上司遍饬辖下官吏 士庶等如有家藏黎史本纪续编不拘印本抄本 各即送官由上司发递到部奏请销毁俟后搜访 故事详加考订命官纂修正史刊刻攽行用昭信 笔若敢私藏者以藏匿妖书律罪之 命河静以北诸大省量设关汛 帝谕兵部曰昨朕披阅河内地图见其地与诸邻省 毗连水通陆达而其势稍偏于西北珥河之北岸 即为北宁西止数里之程便是山西界分向来未 经设立关汛傥遇缓急恐或猝不及防乃封疆大 吏耒见筹及且不独此省凡诸辖地头接夹处均 应量地设汛以为先事之防其傅谕河静又安清 葩宁平河内南定兴安山西北宁海阳诸省各照 自本省至接辖地头何者险要应设关隘或是平 坦亦应设有防汛仍量留弁兵防守不必太多如 常事已有文移关报其所设关汛但以防盗贼侵 轶及有军机重情早报到省俾便预为防备此乃 远图要著各宜妥议以闻及诸省奏上令兵部阅 议以为关汛之设所以严防备而通关报必 须择关要条路在两省夹接之处而四旁并 无别径可通者方可设守今各省所请大抵 止据所辖地势及擒制盗贼而言就中关报 果否相通防截有无周顾不曾关会邻省详 加注措故其拟设汛地形势或得一边遗了 一边则临事如有军机彼此两不相关何能 早报到省且今海宇清宁民人安乐各省原 设屯堡多者七八所少者不下二三所亦足 以备不虞若虚增而不切于事究亦何益兹 请由各省两相关会亲往相视于夹接地头 何处属冲要条路合设一汛傥此辖一闻有 警必由此汛驰报千彼辖彼辖亦然俾得敏 捷先为备御其汛所或应量派近便民夫或 应由何省派兵驻守以及巡防策应一切事 宜各商同妥拟具奏 帝允其议寻以北圻诸辖地界毗连往来条路多是 四通五达非如宁平以内地势之延袤者比 其所请增设关汛一二所皆停之 准定嗣届会试科期监臣原核诸监生在次项 者均不准再预覆核 例有命官覆核方 凖同举人入试 永为 例 申定乡会试法 帝谕曰科举抡才寔关盛典而秤衡适当方期搜采 无遗向来乡会试场条例节经准依部议其中点 阅文卷乡试以优平次劣分项会试以分数定等 第迨通串三场何卷一场业批劣项或不及一分 者并不预中格夫风詹寸晷各有一日之长间有 二期文理优长而偶有一期文理涩滞场官经批 劣及不预分数则槩拘衡尺寘之孙山之外似此 不免遗才且酌定去取要在三期合串权衡剂量 兹准乡会场考官逐期点阅何卷文理全是谬妄 不可采即批劣项并不及一分馀虽属寻常而未 至疵谬此一场不妨且批次项或一分以留地步 俟至通串如馀二场文理出色即可寘在中格傥 并无可取黜落未晚又如乡试何卷三期并预次 项以上会试何卷所得分数满例而详阅文理平 常未应寘为举人中格者亦准降为秀才或副榜 仍于奏本内明白声叙毋须拘例取中转致泛滥 嗣后著入试法条例永远遵行 旌表诸地方百岁寿民 广义八人富安三人广 南平定河丙各二人广 治一 人 大南寔录正编第二纪卷之一百八十九 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