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南寔录/大南寔录正编第二纪/卷058 中华文库
卷五十七 ◄ | 大南寔录正编第二纪 卷之五十八 圣祖仁皇帝寔录 |
► 卷五十九 |
|
大南寔录正编第二纪卷之五十八 圣祖仁皇帝寔录 己丑明命十年春三月丙申清明节 帝奉 慈驾诣 天授陵展谒适弁兵于山前围得乳虎者以报 帝驾往观之虎恋子据林耽视众莫敢撄 帝以杀虎枪一发立毙众彪皆就扲乃命驾还宫赏 弁兵银五十两钱六百缗 会试命刑部尚书黄金灿充主考署吏部尚书 黎登瀛充副主考礼部左参知阮登洵兵部 右参知黎文德充知贡举取中格陈辉朴阮 登勋范璝范世忠张国用吴世荣阮伫范世 显裴玉樻九人副榜范文合杨登用潘文雅 阮玉瑺陈玉瑶五人会科有副榜自此始 阅选承天及广南广平广治广义诸镇命神策 副统制段文长兵部左参知裴德明平定镇 守张文政署刑部左参知张明讲卫尉阮良 辉署承天府尹邓德赡卫尉谢光巨工部右 侍郞何权卫尉阮可凭署广南协镇潘辉注 等分往焉广平选官阮良辉邓德赡等寻奏 凡原受旨差旨传公同差付等员之子请皆 行壮 帝谓户部日此等员亲子年前准依廷议部议将为 官员子项良以国初草创恩典所加故未忍省削 今粉饰平规纂修职制凡列庶官须有诏敕为徴 信其此等告身经已收销矣若复援此槩加恩荫 即年久迹湮不无冒顶之弊其申定凡预在望阁 功臣之子并明命九年以前现有名册仍准将项 馀职官非有敕示诏文者其子均不得预以慎名 器杜幸诈及总册上广南丁数胜十二分广义胜 八分选官镇官各议赏 授范有心为副管奇署乐勇卫副卫尉 嘉定总镇黎文悦奏言城曹六房并河仙镇吏 少事繁请摘安顺回良诸奇队兵知书算者 充补未入流书吏削去兵额 帝口此辈原是干犯不好底人若复使之从事刀笔 岂不是教猱升木乎不许 署兵部尚书阮科豪卒追授兵部尚书赐钱四 百缗宋锦三枝 兵部右侍郞办理嘉定城兵曹阮公捷卒赠兵 部参知 培筑文庙门江岸庙门前逼近江干常为澑水 侵啮命署统制黎文贵阮文桂董弁兵四千 人抛土塡筑为偃月形石砌层级以捍之复 修葺庙之堂庑及国子监彝伦堂讲堂左右 学舍 改铸银一两锭攽送于诸地方 帝谓户部曰嘉隆年间与明命初年所铸官银一两 锭次第攽行但体质稍厚奸巧之徒屡屡从中诈 冒今改铸新式长横分寸颇为平当可以永远通 行其发给嘉定北城各三十锭承天并诸镇道各 十锭以为符验旧式停铸 召刑部右侍郞办理北城刑曹吴伯仁来京 初置甘露道向化州知州以广治知簿领甘露 协守黎登谦为之初向化州新设 帝欲置知州令镇臣择其人地相宜者镇臣以登谦 甘露橘舍 坊 名 人谙熟蛮情奏请调补乃许之 令制给铜图记木钤盖 初定 郊祀礼乐仪章礼部议奏以为 郊坛禋祀事最大也是以古先圣王因天事天因地 事地崇报之寔至敬无文三代而后虽分祀 合祀代有不同要皆肃将诚敬对越神明而 不外乎报本反始之义我越陈黎以前郊祀 之义率多阙略钦惟我 世祖高皇帝武功耆定法制恢张营建 郊坛合祀 天地奉 太祖配太平仪典光耀简编我 皇上增贲前猷茂彰圣孝明命三年奉 世祖升配樽俎仪章一遵 太祖配位妥侑明禋诚足以继成周配祀后稷文王 之礼意惟向来祀器祀典尚未著成册籍至 若玉帛之质陶匏之器与夫钟磬舞佾之所 当备陈乐曲仪章之所当撰定必须一番参 考仿古而行俾略存礼乐之大意议上 帝命廷臣阅奏准定施行之一祀器 一璧玉遴出内 帑苍黄玉各一 由内造依式磨琢成器藏之内务 官苍壁 关天黄琮 礼地璧圆象 天琮方象地 递年行礼陈设礼成复藏之二 尊爵从前圆坛金爵台各十有二金尊四方 坛银售台各二十有四银尊八其金爵十有 二改用匏质 礼记器用陶悦 以象天地之 爵里并两柱及 流与岐出三足均依原式用金仍置金台上 银爵二十有四改用珐璼瓷器均依原式加 银里仍置银台上金银尊十有二亦依原式 改用瓷器惟鼻端为牺首形圆坛尊四口表 金方坛八口镶银再尊爵诸瓷器 吴天上帝位用青色 皇地祇仅用黄色 左右配位并从祀左一右一左二左三左四凡五案 均青色右二右三右四凡三案均黄色馀原 制祀器如金银水匙瓷器水碗仍旧陈设又 增制圆坛瓷器太尊 周官太尊太 古之瓦尊 青三黄一 寔以玄酒设而不酌三豋铏各十有二均瓷 器圆坛豋四青三黄一方坛豋八青五黄三 铏十二青黄各六四簠簋各十有二均瓷器 簠方样簋圆样五边豆 正位 配位四案每案各十有二从祀左一右一二案每案 各十左二左三左四右二右三右四六案每 案各八均笾用竹质豆用瓷器边寔用果品 糕饼豆寔用葅醢六几桌依向例陈设惟各 案第三桌外增第四桌陈设登铏簠簋及粢 盛盘又 正位左右执事几增制木几二陈设帛篚 左有配位原用黄色圆伞红色桌围均从天改用青 色饮福桌与内外香案及执事几原用黄红 各色圆伞桌围亦改用青色从位诸案桌并 执事几伞盖桌围原用红色均照从天坛者 用青从地 坛者用黄 二礼品 一制帛分为三项一项长 九尺二项七尺三项五尺 昊天上帝位青色帛十有二 皇地祇位黄色帛一 左右配位白色帛各一均用第一项从祀大明位赤 色帛一夜明位白色帛一均用第二项周天 星宿位帛十有一青赤黄黑色各一白七云 雨风雷位帛四青白黑黄色各一太岁月将 位白色帛十有三山海江泽位白色帛四又 肇祥启运兴业天授诸山神各白色帛一丘 陵坟衍位白色帛四天下神祇位白色帛一 均用第服项寔之干篚案各篚一 正位曰郊祀制帛 配位曰奉先制帛从位日祀神制帛均墨书于帛端 二牲牢依向例豢养三月增给红盖十八把 红麻纼十八条发承天民夫常日引递牛羊 出入涤濯至期前一日简命皇子公具朝服 督同部臣并承天府臣就神厨所省视其宰 牲以牛心熟汁用作太羹寔于登以羊豕肚 肉各六片用作和羮寔于铏三粢盛圆坛四 案二十盘糯米六十升簠十有二糯米六升 簋十有二秔米四升均用耤田米方坛八案 四十盘糯米一百二十升用北城米四果品 由理膳司拣买鲜好寔之笾豆五灯烛遵依 向 例 三音乐 一乐章自燔柴至望燎凡九奏燔 柴奏显成之章焚香奏景成之章 迎神奏安成之章奠玉帛奏嘉成之章初献 奏美成之章亚献奏瑞成之章终献奏永成 之章送神奏绥成之章望燎奏佑成之章回 宫奏庆成之章二乐器镈钟特磬各一编钟 编磬各十有二钟用铜磬用石外钟特磬各 为一虡编钟共为一虡编磬共为一虡其镈 钟特磬设于大钟大鼓之次编钟编磬又次 之各继以鼓吹大乐和声署六人具衣帽充 司钟司磬行礼照旧仪注起钟鼓别为一节 迨至奏乐每一章先起镈钟三声既举乐则 以编钟编磬和诸丝竹曲终则击特磬三声 其升降等节仍用大乐二乐舞以清平署充 文武舞师各二舞生各六十有四其文舞舞 师上执节舞生六十四左执籥右执羽武舞 舞师二执旌舞生六十四左执干右执戚各 具冠服分立于第三成之南东西相向初献 礼司钟起镈钟三声乐作东西舞师各举旌 引舞生就阶上分左右立于歌工之欠均北 面列为八佾各按佾舞干戚之舞歌工奏乐 章毕司磬击特磬三声舞师乃引舞生退原 位丘亚献礼东西舞师各举节引舞生就列 舞羽籥之舞节次如初献仪终献舞同亚献 各退原 位立 四仪注 凡递年正月初九日钦人监 预蠲二月中旬三吉日呈进 奉 朱圈者为第一卦 殊点者为第二卦非奉圈点者为第三卦十一日缺 命官卜郊先以第一卦掷珓如未得吉则以 第二卦再掷又未得吉方掷第三卦三未得 吉仍用第一卦日至月行礼乐用九奏驾回 宫增派清平署歌工八人与乐工八人分 东西班前引歌乐并奏馀诸节与旧仪同 筑承天永昌守礼 二社名永昌属香茶 县守礼属广田县 卫农堤 免所在兵民徭役并力为之 北城臣奏言属城员役有前军文翰仓库籍者 名色繁杂请悉罢还民从之 羽林右一卫署卫尉陈文智年逾七十请休 帝以其膂力尚彊不允 初置河仙平川守以恩骑尉阮文会为守御先 是龙川管守黎文合病嘉定城臣请以会代 之 帝谓兵部曰向者管守之设出于权宜参之新定官 制无此职衔况龙川已有知县县丞政事莫不关 掌岂宜更有管守者可令城臣筹拟以闻城臣奏 言龙川与河仙远隔有公仓储积在焉其地 诚为关重请增设守所改定官名俾专巡防 之责乃有是命又令改又安朗田岸浦二汛 按守为守御广平喑巡管守为广巡汛守御 以符官制 给广义靖蛮六奇书吏月饷 六奇正九品书吏 一三十六队从九 品书吏各一月给人 各钱一缗米一方 广安云屯万宁二州米贵民有饥色谕准粜仓 粟三千斛减价粟一斛值银四钱北城臣以 立州无中平银咨部以闻 帝白欲救民急而反责以所无岂朕矜恤之意乎令 据上银定价粜之月馀敕问民闲近状城臣 奏言广安六州县多是林海田禾无几人只 资贸易以度生而云屯万宁四顾皆洋又不 如他州县之稍近陆路若贸易少阻虽丰年 亦不免拮据近者以清渔见碍米价骤贵自 蒙发粜斯民己皆起色但思 天恩莫敢以屡邀民食恐难乎常继疏八 帝批示曰海氛宁帖谁禁贸易乃竟作此语有寓意 乎 以左军后坚奇管奇阮文造为左军副统坚锐 十奇 起复黄金焕为甘露道协守 水舍遣使通款初明命二年国长麻乙遣使就 富安福山堡请贡麻乙死遂不果四年其弟 麻某立复遣使请贡麻某寻死又不果麻某 之弟麻蓝继之尝欲求通而无可使者至是 帝以其国贡久不至令镇臣委人探其状并详记疆 域山川政事风俗以进乃派属镇队长阮文 权等往白福山经六日抵其国麻蓝见权至 甚喜具以情告即遣其属麻延麻春等赍方 物 象牙 一枝 从权来请通职贡镇臣以闻命赏给 银币衣服 赏国长红篮绉纱各一匹南纱 十匹麻延麻春宝蓝胸纱巾纱衣 䌷袴各一白 金各十两 宴劳而遣之又令间使者水舍 火舍本是一国抑或二国使者云其国乃火 舍国长称为火王不曾闻有水舍者水舍之 名乃前使通译之误耳自是其国来贡遂称 火舍 其国疆域东接富安属蛮西接獠国南 接平和属蛮北接平定属蛮其国不知 文字有传报则以𨱎钩转递为信税例或布 或刀原无定额所居无城郭象马亦少其中 架屋一国长坐竹床服黄彩衣满绣花样头 戴青绉纱巾腰著自布袴左架屋二贮粟麦 纩绽右架屋一奉事神祇国长居常服役只 带亲丁无兵甲有事则聚民为兵带刀负弩 无事则散归田里为治无刑宪凡属蛮违令 者则国长咒以疫疠火灾无不应验以故蛮 民畏之如神民有牲酒献㸑国长则以鸣钲 击鼓手舞足蹈为事君之礼其俗尚鬼凡有 疾病只知祈祷而已性耐暑善于射弩民居 颇众米粒不多开垦山林惟栽植芋麦纩绽 瓜果与商 人贸易焉 清葩镇臣奏言 原庙并在镇行宫递年正旦端阳朔望及诸礼节属 镇威震队兵佩剑于左右两班侍立其军容 所当整饰请支出库钱制办黑战帽二十顶 官绿羽缎衣二十领甲裙二十腰并靴袜嗣 凡遇诸节礼例交此队兵穿服 帝从其请复给威震四队兵月饷钱 向例月只米一 方加给钱一缗 暹罗遣使诧阿奴落夫村来谢好使至嘉定城 臣先以其国书草本飞递八奏 帝谓群臣日前者朝廷遣使如暹正为区处万象及 问明容纵将弁越境妄为等事今其使来书中所 叙率皆掩过特卑辞屈礼以悦我心但彼既藉以 通好若峻拒之则是示人以不广也乃谕城臣派 送使者上京既至命礼部以前事问难使者 惟逊辞以答及还 帝赐见慰谕之因要以三事曰阿弩今已成擒正宜 择立贤者以守其国彼虽小邦亦有上地人民岂 可旷无君长亟须图之一也桩为磋丑颇祸移向 者擅杀又安行人所为背逆宜诘明原委令人解 交我国治罪使两国之臣若民咸知妄开边衅者 终无所宥则后来有所惩创方保无事二也去冬 暹之偏将宠衫者擅来侵扰甘露土司其罪虽小 亦须惩治以绝衅端三也汝归语佛王如欲邻谊 久敦三者宜及早料理我所以遣使臣曲为陈告 盖念三四世交情欲冀王有所省悟耳若仍然回 护恐难终保和好到此勿谓我于邻国有薄也又 口朕观暹国势未十分巩固常私为忧之寄语佛 王当思未雨绸缪以延国祚此朕衷曲之言也毋 忽使者拜谢 砌筑京城正南东南正西西南广德体元诸门 楼改体元门为体仁门 授阮金榜为工部尚书 命署中军宋福梁兼管漕政副将阮文春兼管 商舶春表辞 帝谕之日尔连年边务多著艰劳故使兼管是衙此 乃朝廷酬劳赏功以为臣子劝也且商舶之事有 司员足以承办尔虽年老但当洁己奉公以主张 之使他不得从中生弊斯可矣苟有细过朕亦不 之责其勿辞 置嘉定城北城印房吏部议奏以为嘉定北城 印篆旧由总镇专掌且二城章疏册籍事务 殷繁临期委人行用恐总镇臣耳目有所不 周岂能无弊必须立定章程俾有专责请置 二城印房以郞中或员外郎主事一二人充 补凡在城疏册词札须认草本有城曹大员 字迹 嘉定总镇黎文悦有 臂疾听刻记字押用 者押用印篆逐月 造册登记备查若事非办公而上司私许字 迹迫令押用听具本陈奏傥徇情隐讳及擅 自盗用者有罪又请令嘉定遴出吏房或各 曹八品书吏一九品书吏一未入流五北城 遴出承办司八品书吏一末入流四吏房九 品书吏一未八流六派随印房员承办 帝从之以礼部员外郎邓文统充北城印房吏部司 务裴增辉为主事署员外郞充嘉定城印房 筑广治甘露道永宁城 城在甘露社安美新安 二坊城之四面通长一 百三十八丈四 尺高六尺五寸 帝以镇道兵少增派京兵五百遣统制范文典往董 其役城上筑台四运京库钢炮过山铜炮各 八辆置之城内砌旗台建火药库及官军舍 寨数月工竣赏董理以下纱缎钱文有差 兴庙 世庙修葺告成蠲吉奉安 圣位钦天监失于选择 帝降谕严谴坐以降罚乃免梁进祥兼管以黎登瀛 代之 清葩有海匪京派中水卫尉陈文礼后水卫尉 张文信率兵船搜捕才至又安双鱼山遇匪 船二艘一望东走一与之抗礼等督兵鏖战 俘三丁斩六馘馀赴海死获其船及器械事 闻 帝嘉之赏礼等军功纪录各一次弁兵钱三百缗诛 获犯刘亚八余国一李亚三传首于又安以 北至广安诸汛所枭示三日 筑清葩汴山炮台二大者名汴山炮台 在四 政坊 小 者名静海炮台 在鹿 屿 各建旗竿构军舍大炮 台增建火药库命运在京大炮四辆过山铜 炮八辆 每辆弹子 二百凡 分置之以管奇邓公诚领 汴山炮台城守尉兼管静海炮台及汴山汛 守 漕北城新铸一钱大铜钱四万六千五百缗六 分白铅钱五万五千缗输于京 甘露九州八贡并进谢恩方物 雄象 九匹 九州土知 州去年蒙赐敕命故因贡期来谢令先赏在 行㟐嵘巴栏廊辰土知州三人从七品常朝 冠服及朝见进止仪节若雅驯者 帝谓礼部曰九州久为朝廷臣属去年边境有事一 闻檄召应命如响朕鉴其感奋之诚特准于今年 贡期来京听赏且彼僻在遐陬向来未曾娴习礼 度今一穿法服乃能于殿庭趋拜不愆于仪其向 风从化出于衷忱朕甚嘉焉可加赐土知州三人 代行六人土吏目十七人纱衣各一袭头目十人 纱衣各一领使咸知服习衣冠之化以渐暨声教 于无穷也复赐诸土知州姓 㟐嵘土知州钤姓林 那贲七知州掣姓石 上蓟土知州甫姓匈佐邦土知州昭姓巓昌 盛土知州可姓山寻湓上知州内姓向巴栏 土知州银姓同硭俸上知州 氲姓谷廊辰土知州敦姓铁 谕之口九州原隶朝廷版籍世供职贡年前给与敕 命则是声教所被之州矣向来蛮俗相沿只从世 次漫不知姓氏之所出夫王者有教无类若听其 有名无姓岂朕一视同仁之意乎其各赐之姓改 缮敕命给之俾世世遵承于以亲族敦伦偕之大 道也 北城臣潘文璻遵谕察核诸曹员役分项汇册 具奏以为此辈从前不无朋党婪赃情弊第 迩来日常分委公务廉之与贪末能勘破请 姑就夫履历事状又催集过堂核以书算律 例词札就中干办出色者为优稍敏干者为 平年已衰老而办事寻常者为次字画不正 算法不谙词札律文多未通畅并经得杖责 处分而又罢软者为劣 帝谓吏部曰璻在城日浅末能勘破前弊亦属有辞 然察人只据书算词札岂足为定衡哉况所列优 项殊无寔状若援例陞擢则失之泛滥比之平项 又无以鼓励人心其优者交部议叙平者仍旧供 职次者有级降一级未八流停饷一年均留职役 劣者罢之璻复奏言朋党者必先于父子兄弟而 后及于他人今详察在城书吏一司房而有 父子者有胞兄弟者有堂兄弟者虽他状未 彰而彼此雷同势所必有请凡懦劣者裁削 敏干堪事者互相移换如是纵有劣迹必能 觉举而吏治可望其肃清矣 帝然之 准定承天并广平以南权差队长 府兵镇兵队 长向例均由 管辖 权差 以今年为始凡什兵无缺者由府镇臣 奏举给凭试差二年无过奏请寔授著为例 初置金山县隶宁平安庆府领营田使阮公著 于鸿岭堤外度得闲田一万四千六百二十 亩分给穷民一千二百六十馀人立里三邑 二十二寨二十四甲四分为五总奏请别置 一县名金山择人地相宜者为知县以抚字 劝相之其民之庐舍月饷耕牛田器官为需 给一如钱海例田之寔征与成田以今年起 科留荒者以明命十三年起科 帝可其奏乃令择置知县制给印篆设县莅于归厚 里 名 募立吏隶如数 提吏二通使 八属隶五十 岁给公需钱 五十缗公著复上疏言钱海金山新立邑里 均是聚其流移未有联属请定为规约使知 所检束久可成风一曰置塾舍 邑里各建塾 舍延塾师一 里取田十亩邑八亩置为学田准免征税其 学田通力合作岁周收成留为学俸人生八 岁使八塾舍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孝 友忠信敬让之典然后教之以文及十有六 岁稍成就者以次升于县府镇学若不变俾 之改业至如寨甲一寨别取田五亩甲三亩 咐于邑 里焉 二曰置社仓 邑里各置社仓择谨信 者掌之凡开垦成田三 年以前租税尚蒙蠲免亩取粟三十碗比及 起征之后亩取粟二十碗登之仓贵则卖之 贱则买之傥水旱不常照 口分给年丰复如数储积 三曰勤训迪 邑里 各有 一长复以二十五家为一胥胥有长里增置 胥长二邑增置胥长一由地方给凭从邑里 长照管其民所管内如有不孝不弟不顺不 敬与夫游手游食交结棍徒严加警策党犹 狃恶即纠于有司若用情隐 讳其邑里长与胥长同罪 四曰谨防守 凡 总 内有劫匪窃发何处里则里长与胥长率民 夫三十人邑则邑长率民夫二十人从总长 上紧赴救若势力弗敌必潜蹑其后穷其所 之观匪类窝匿的处即驰报所在官及旁接 同来围捕务获到案若蹑捕不力匪类得以 远飏则照事主所失财物责收总内诸邑里 赔偿该总里长邑长 胥长并按律科罪 五曰励劝惩 邑里小民 有不循常 不安业既准邑里长得以察核地方须以辰 巡省入其境风俗纯厐田畴垦辟家无游手 之民地无不毛之土三年之内其所管并无 干案据寔题达候奉旌赏若人民游惰田畴 污莱习俗奸淫互相唆讼则邑里长 各按律惩办别择谨信敏干者代之 下廷臣 议以为化民成俗固系乎一初而施治有序 亦当权其缓急公著所请置塾舍固王政之 一事然行之于既庶且富之民则为善若施 于流移始聚之众非其所急也所请置社仓 亦善政之一端然社仓之行以先有公本而 后可随年敛散若二县初垦一岁之八足供 一岁之支必限以亩取三十碗而登之仓则 饔飧日用且不给于目前又焉得留为他日 救荒之备不亦先其所缓而后其所急乎此 条俟后施行今日未可骤举也其请设胥长 以勤训迪则里已有长一乡之事悉以专责 况里之大者丁自五十人至一百五十人例 置副里长一一百五十人以上增置副里长 二何至承办不敷而多此胥长名色为也至 于谨防守励劝惩大约责总里长以蹑捕棍 匪之事且去年议定设置里长条例及保置 该总章程其闲责之以纠缉窝匪惩戒刁奸 期之以过失相规邻佑相保能举职者有赏 不职者有罚设立规条历历可据请由南定 宁平镇道臣录前议遍送俾总里等遵奉可 也 帝然之 北城臣奏言向例在城设左右通判各一经历 各二率左右丞司六房今戸兵刑三房已有 领曹大员又有佐领从曹办事吏房隶刑曹 礼房隶兵曹工房隶户曹事务亦由三曹兼 办通判经历无预专责请改授主事司务从 城管率吏礼工三房 帝许之令择其堪事者借补户兵刑同主事司务职 衔各一从城曹专司吏礼工三房事务又以 户刑二房事繁命增置八九品书吏各 原 八 品各三九 品各五 工房省九品一而增八品一 原八 品一 九品 六 其增置书吏循例试差毋得援从在京 六部书吏即请寔授 大南寔录正编第二纪卷之五十八 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