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档未完成,一部分的原作内容还未录入。请尽量协助。
卷五十八 大南寔录正编第二纪
卷之五十九 圣祖仁皇帝寔录
卷六十

大南寔录正编第二纪卷之五十九 圣祖仁皇帝寔录 己丑明命十年夏四月朔夏 飨 修葺 肇庙 太庙命署中军宋福梁董其事 改定清又宁平阅选课例向例课以甲己明命 五年甲申因岁歉缓于乙酉至是届课期户 部以奏 帝曰选法五年一课今若举行则年限未足其改定 乙庚为课以来年庚寅起 给銮驾卫护卫司护卫警跸司金枪队虎威前 卫春服后有续补成额照此例行 召户部右参知领嘉定城户曹阮科明来京以 刑部右侍郞吴伯仁署户部右参知领嘉定 户曹兼管工曹事再兼办在城词章 北城臣奏言南定仓储甚广搬载较量事务亦 繁而仓兵例止一百请增五十人以充监守 许之 小差队有潘玉理者前以诈冒发哀牢为兵逃 之海阳改名胡登值诈称奉差体访索人财 物侍卫黎金助捕纳北城斩之赏助银三十 两 帝谓刑部曰诈冒之徒招摇生事必有更效潘玉理 所为者可谕令城臣通饬所属地方官吏廉察捕 治 又安督学陈仲绚北宁督学阮辉佐俱病免以 广南督学邓辉玙为又安督学广平知府林 文炳为北宁督学翰林院修撰陈黎效署广 南督学 省平和督学 帝曰平和士子尚少一教授足矣何必多置其省之 帝幸凉榭赏理作弁兵钱一百缗 追授监生阮名泰为翰林院典簿泰会试后病 故 帝闻之谕曰泰预列青衿曾蒙朝廷教育攻书勤业 已阅三秋乃春围应举书债未酬又不及挑选之 期遽已赍志溘逝一般苦况殊可矜怜乃追授是 职 修中和殿高明中正殿贞明堂顺徽院命左统 制阮文仲有统制陈文彊董侍中侍内兵二 千应役工部尚书阮金榜会办阅月告竣 帝御勤政殿宴文武三品以上于两庑赐金钱锦荷 包银两有差 以河仙镇守阮有铨为藩安镇守雄拒二卫卫 尉黎文暄为河仙镇守 神策奋武卫卫尉阮维宾定武卫卫尉阮文堂 壮武卫卫尉阮文瑾广武卫卫尉武文信等 应召来京由部引见 帝降旨均准以镇守用遇缺补授 畿内雨屡降 帝以北城河防为念敕堤政臣以堤工及雨水状闻 黎大纲等奏言堤防大工程十八所月内亦 可报成小工程诸所现方督筑且自暮春以 来雨无连日看验水识亦未漫过河岸才数 日河水涨十尺有馀城臣潘文璻以事飞报 帝览奏谓工部曰初过小满未至三伏大汛之期而 河水已骤涨如此朕心深为忧之其即驰谕黎大 纲等堤工何所关要者如未告竣可速报潘文璻 立派弁兵日夜修筑免致缓不及事有金关新堤 首尾及中段凡一百四十馀丈每每凹坠潘 文璻闻报即派委正副统管十奇阮春阮文 造武文亲等率兵四千迅往抢护复亲自督 办随筑随塌者累次乃具疏入奏 帝谕之曰此堤冒险顶冲艰紧情形我知之矣第业 已施工要须悉力筹惟以图善后岂可诿之为难 一味坐视以致功亏一篑者乎尔乃统辖大员凡 事求必济功求必成断不可以事有专衙稍存推 诿之见此际增派弁兵亲往督修亦已差彊人意 其勉之想必事势尚可为也今宜会同堤政等董 督兵丁并力塡筑量于堤脚外加桩抛石务保秋 汛无虞俟至冬天再加筹办其在城水势升降如 何十日一奏傥有缓急事体准即以闻又曰朕观 原上图本新堤尾夹旧堤处形如方样傥溜头湍 注必至潴蓄冲撞难保无意外之虞可于旧堤与 新堤尾相隔十五丈或二十丈又无寺院民居者 凿决口约十丈深至堤脚俾水势有所通畅以顺 河流此修理险工要著其善图之又谕令堤政臣 黄炯阮文科分往诸所察看黎大纲黎顺靖 则专于金关工所驻札 帝谓群臣曰河水涨落之迟速亦系乎下流之通塞 北城河道下流注干南定诸海口其闲或有屈曲 沙培之处以致壅淤其令镇臣据寔以闻镇臣寻 奏言河之下流注于属辖海口者凡七 自界 首二 条一由上元之古远社是为大江下流分注 干辽栎巴辣茶里诸海口巴辣之左一支横 注干鳞海口右一支横注于爤海口一由兴 仁之河老社分为二流是为中江其一稍右 沿至金渊坊三岐江复与大江合流分注于 前条诸海口其一稍左经耕农社三岐江分 注于盐户茶 里二海口 盐户茶里二海口河道迂曲水 势缓而弱鳞爤二海口则又近海而始支分 河流至此亦迟且远其大江流注急奔于海 者惟巴辣辽栎诸海口而已就中巴辣辽海 水道萦回不若栎海为顺轨又据今春常水 潮落测度诸海口其水深不甚相远而海口 多闲有沙堆港外隐隐阴沙联络盖河之下 流均注于此所以递年沙土增培理之必然 耳第照辽栎巴辣鳞爤至上户 社 名 三岐江茶 里盐户至耕农三岐江各长一万数千馀丈 原无御潦堤条而年年潦盛不甚汎溢是多 有别派分流以杀水势自上户耕农江溯流 而上堤防之筑非尽不牢固而常患水潦之 漫冲意者上流中流分岐既少而水道或多 堙浅致水淤落迟独涨汇于地辖而然也 帝批示曰朕闻尔辖诸海口素深近来日见浅涸以 故不甚畅注若归过于上流试思上流诸河道古 今止有此耳何水势迩年比昔日增邪 以神策肃武卫卫尉黎文常为北宁镇守 命郎中加协镇衔帮办边务陈震兼办朱笃堡 钱粮事务朱笃钱粮向以户部员外郎一人 办理至是罢之 帝闻天蛮国 即缅 甸 于伪西初遣使通好从兴化来敕 北城遍访故家录其事迹又令兴化派往图 其国里路远近以进适大蛮与南掌相攻才 过九限山 属兴 化省 至本口 地名大 蛮界首 有蛮兵捍路 不得达而还 自兴化镇城至九限山凡一月 零八日九限山至本口又三日 派人询之捍路兵云自此 以达大蛮国城又约一月 北城前军队长裴或冗滥军钱城臣以杖流论 案上 帝谕曰兵者国之辅民之卫国家抚养无所不用其 至乃向来管军及头目视他肥瘠漠不关心又因 以为利兵丁往往厌于苛求多致逃避民亦苦于 催塡呼应不灵未必非此之故节次丁宁戒敕而 裴或犹敢如此翫法若止如律问流何以示儆乃 坐或斩监候管官各坐降令城臣录此谕遍 示诸军 宣光收州人仪氏议年方十六有邑暴男悦其 色欲污之氏以死自誓为所砍杀北城臣以 闻 帝命礼部议给匾额 刻仪氏贞 女四字 建坊于里门悬挂以 旌之 以清葩参协尊室俍署清葩协镇 建含清轩七楹亭 万寿节前一日有队长阮文化居京城内永贞坊因 掘土得水晶玉印一颗于芭蕉根下以进 帝谓礼部曰朕详阅此印上刻兽钮文镌既寿永昌 字画用龙章凤篆书法雄劲而古朴虽无镌年月 难以载籍稽查惟验其玉色书法寔千百年以上 之物断非近世所有因思去年所得万寿无疆玉 玺众咸以为瑞而朕未敢必然经颁谕旨以明朕 志今日纵秦玺复见犹必以为在德不在玺况其 下乎然此印亦非珍玩之比埋没尘中几百年馀 今复充尚方之用亦不可谓之无因称为吉征可 称为上瑞则未可耳乃授阮文化正队长赏银二 十两 帝以庆节覃恩谕赏六部文书房太常光禄内务武 库诸衙门钱五千缗武班自署副卫尉以上 及锦衣銮驾侍中侍内率队各一月俸钱京 外文武自明命九年以前所得降罚处分与 本年四月二十三日以前公私罪名已成案 者各由吏兵二部汇册量与开复宽减在京 工作诸所率队各赏一月俸钱兵匠钱各一 缗外兵例无饷钱者赏钱各一缗北城诸镇 自明命七年以前积欠租粟并听民减价折 纳 北城弋获逋匪黄其忠诛之忠初从逆犯阮廷 劝谋图不轨伪称白齿公劝既就擒忠潜窜 于山西兴化愚民多为所诳至是后军统管 威胜十奇潘伯雄委属阮邓铜入伙诱至凭 野 地名属山 西夏葩县 率兵掩捕之尽获伪词伪印城 臣以状闻 帝批示曰此要犯许久逋诛今亦难逃天纲览奏欣 慰之至赏伯雄加一级纪录二次邓铜授该队弁 兵赏银六十两钱二百缗 以校尉阮进林陞署副卫尉仍管银枪三队兼 管栽花队充银牌侍卫处行走 广威公昀薨公发痘迭出险症 帝遣御医日夜疗治不效而薨为之辍朝三日赐谥 恭直命 皇长子亲往府第赐奠酒发官帑及钱三千缗委尊 室朋董丧事葬之日赐祭一坛 北城臣奏言又安属兵从城差派九十八人在 城属兵三十五人皆负犯束补为兵未成队 伍请束为属城从善三四五各队许之 平定镇臣奏言方峤源堡设在安山一邑年前 摘派镇兵五队从源守员防御蛮獠管束配 囚其地最烟瘴兵多病兹择得仝登 属左支 二邑 颇为善地请移置之再镇兵五队驻防已久 请据属镇平定奇自一至十镇兵自一至四 凡十四队量派该队一弁兵五十往戍月一 轮代而撤五队兵还 帝允其奏 命刑部尚书黄金灿兼领礼部事务 署广南协镇潘辉注滥设该潭名色坐违制罢 以署平顺协镇范光元为广南协镇 以选锋后卫副卫尉阮文辉署共武卫卫尉班 直后卫副卫尉阮登述署肃武卫卫尉选锋 右卫副卫尉丁茂风署庄武卫卫尉选锋左 卫副卫尉武文铨署选锋左卫卫尉选锋前 卫副卫尉陈文群署扬武卫卫尉后保一卫 副卫尉阮文忠为龙武左卫副卫尉锦衣该 队范文刘为选锋后卫副卫尉金蓬守御阮 文谓为雄拒二卫副卫尉锦衣该队黄文心 为中保一卫副卫尉前军该队黎文赤为后 保一卫副卫尉 震威卫尉黄福才衰病退休 帝批准以中保副卫尉陈文贵补授吏兵二部各认 为补授卫尉不以执奏缮告身给之一日 帝披览官籍见著卫尉陈文贵令诘之二部臣具表 请咎 帝谕曰补授陈文贵之旨乃朕亲撰草付因补授字 下无伊卫副卫尉等字样致尔等有此误亦属有 辞然贵以正四品副卫尉而遽授正三品侍内卫 尉岂非超等何不指此覆奏且尔等职掌要枢得 预言诤如朕有不是处亦可批鳞力谏方尽臣子 职事今寻常细故尚不留心关重事体其将奈何 岂不负设官分职而孤朕虚怀容纳之意乎兹亦 不必深责只须将此谕旨抄给各部院俾知朕文 字少未明晰而无人执此陈奏耳其陈文贵即改 授震威卫副卫尉 又安镇臣奏言沿边镇定府甘吉甘门甘灵三 县镇边府车虎蛮撰芒栏岑祚四县前因蛮 俗县辖或以伴名芒名头目随其所居称长 如峒长芒 长之类 今土知县县丞等咸愿从镇辖诸 县例分设甘吉甘门甘灵车虎蛮撰五县县 各四总芒栏县二总岑祚县五总总置该总 一给以木篆承行公务许之 领营田使阮公著疏言前在南定量度胶水诸 社闲田分立邑里有辽东社民范元中以银 七十两嘱其属从黎廷寿为之请托又有安 道社民吴辉璞以银九十两自向寓所请托 业送人赃于南定縻守待案疏下北城臣查 议以为公著奉往营田有绥集劝课之责若 能洁己奉公示人以信则人将不敢干以私 彼范元中等以财行求乃是小民规避黎廷 寿受人嘱托不过一属从人何须深责为公 著者但当自省仍开示拒绝而惩办之可也 今乃挨捉银赃形诸章疏以尘渎上闻则其 自治不严且又寘人于法以求买己之直皆 非君子所当为请应降三级调范元中等笞 杖释之 帝谓群臣曰夫折狱者必须情理适当然后可以服 人阮公著筹办营田事宜果能洁己奉公亦惟尽 其在己而已至如范元中黎廷寿暗处亏心干求 嘱托安得预知而防之乎元中等罪所当得而却 谓不须深责何见理之昧也且案内究无求索取 受显状是公著之自治似非不严惟纳贿有银赃 具在受嘱乃属从家人若拒绝而惩办之如城臣 所云者则家人求索而本官自释其可乎公著不 敢隐讳明白上闻却指为尘渎又何也况元中等 自犯法禁谁其寘之公著乃直道而行恶在其为 买直邪此不过起见之差故不觉拟议之失于过 当也其城臣传旨严饬公著免议 五月广南大占屿洋外有海匪掠商船镇臣驰奏 帝谕兵部曰曩者清葩南定闲有海匪二三艘往来 邀劫商贾寻为官兵捕获地方宁帖今广南忽有 此报且鼠辈釜底游块终亦难逃天网惟海疆辽 阔朝夕东西因而乘闲窃发此等大盗断不可久 稽显戮萤火或然即命成武卫卫尉阮德长等管 领兵船放洋哨捕复令广治以北广南以南 各按辖派兵巡缉一遇异样清船船中有枪 炮火器兵仗以至劫掠南货物件及情形可 疑者捕治之寻以匪船远飏风候就晚令各 撤还 演象阵于京城前 帝幸香江观之武库侍郞胡有审督匠役系猛虎以 试象其缚松虎逸出逼近 御舟舟师邀截立毙之 帝曰此正所谓虎兕出柙是谁之咎降谕严谴审竟 坐革留 建又安襄阳府及永和会元祈山三县莅所 襄 阳 府莅在沈香永和县莅在吹𨱑会元县莅在 溪门祈山县莅在执慕沈香吹𨱑溪门执慕 皆地 名 移沿边屯堡于府莅之西 旧设在永 和青芮社 以 为军流囚犯配所派属镇神策该队一兵三 十从府员驻防管束又于朗田汛守立暂仓 征南塘青漳界近六总租粟贮之凡堡汛弁 兵府县吏役与发往为兵囚犯月饷皆于此 支给 刑部奏言前者获咎人员发往镇宁新疆为兵 经准依廷议撤回襄阳由府臣管束请嗣凡 案处发镇宁为兵者拟发襄阳为兵 帝不允敕凡获咎发兵须照情罪轻重应发镇宁者 发镇宁应发襄阳者发襄阳母得槩援为例 壬寅 帝亲耕耤田先是命有司制骑驾卤簿选骑士演习 之 小项九龙曲柄伞一黄色圆金四黄麾二 羽葆幢二豹尾旛二龙旗二凤旗二行政 旛二施惠旛二敷文旛一振武旛一五色旛 十警旗一跸旗一左纛旗一金吾十五色旗 十弓矢八标枪人鸟枪四十仪刀二十神机 炮二十凡一百四十八其骑士擎执伞麾旛 幢旗帜金吾者穿服圆帽印花羽缎双开衣 擎执弓矢标枪乌枪仪刀神机炮者穿服甲 胄又摘增大驾及常朝卤簿团扇四卧爪上 立爪十骨朵十金斧十豹尾枪四凡四十八 是日 帝陞骑骑士各按次乘马扈从旌旗照耀望之灿然 观者咸称太平仪卫是晚 帝驾幸凉榭赏扈从弁兵钱一千馀缗 以安顺副管奇蔡公朝署左保二卫卫尉从嘉 定总镇黎文悦之请也 嘉定城臣奏言属城保城嘉武二卫弁兵多逃 不成队伍请据现兵束补为保城卫六队许 之改补嘉武卫副卫尉段景硕为保城卫副 卫尉卫尉武文政领光化管道兼管顺城光 丰二守 真腊遣使来朝使至嘉定敕免进京赐藩王敕 书彩币并赏使部银两遣之还 又安镇臣奏言镇辖夏冬两税向来例纳租粟 每七十五升外附二升名外上粟颇属非例 请除之 帝曰向例广平以南丁无脚米而租有外附清葩以 北租无外附而丁有脚米惟又安兼之今海宇攸 同当设立常式以示均齐命廷臣妥议以为嘉隆 初年内自京师三辅外及诸城镇道田有列 等丁有分项而取之一本乎中正之规惟广 平以南清葩以北地利有肥饶丁数有多寡 其势殆难以一律齐田而有外附所以补陈 腐之耗丁而有脚米所以附转漕之费从来 诸辖安于成法乐于输将无内外彼此之闲 此例请勿改惟所称外上外附当改为补纳 粟供输如故至于又安一辖兼有其二比之 诸辖为重请免其附粟而脚米一依清葩以 北征之以今夏为始 帝允其议 北城山南多禾新堤 属东 安县 修筑未完应雇者多 懈弛堤政黎大纲等报城筹办城臣即派副 统十奇范廷保率弁兵一千四百人护筑而 以事奏 帝谓工部曰河防一事利害攸关朕北望萦怀顷刻 不置乃大纲等身膺重责办理不周即于金关险 工已不能先事筹料今此堤复修筑欠式至五六 七尺之多似此翫愒误工岂可更从宽典大纲先 降三级阮文科黎顺靖黄炯各降二级所在镇府 县亦各降一级乃敕城臣潘文璻催督兵民日夜 培筑赏官兵一月饷钱璻寻以多禾工役稍 舒量留弁兵四百在此抢护馀悉集金关堤 所合力堵筑 帝念兵力频劳令凡所需桩栅官给之直 禁官吏擅卖军粮先是北城弁兵来京操演途 闲有以口粮发卖至是事觉管官降级吏革 役 帝因谕兵部曰朕闻京外多有此弊甚至狡吏贪官 藉以分肥致兵丁因而饥乏逋逃者可通饬诸管 领严禁之 准定嗣凡正额有课例之各卫队募兵有逋逃 者即削额获日照拣兵例科罪 初犯杖九十 再犯枷号 个月限满决杖一百均 送原伍三犯绞监候 若能于百日内投首 者免二百日减二等不首者同队或别队人 皆得拏解傥逃回本社或别社听所在民查 缉隐匿者与犯同罪至死减一等管官不能 钤束照侍内拣兵例量减科之 一年之内什 逃四人率什 笞三十每二人加一等罪止杖七十队逃十 二人率队笞三十每六人加一等罪正杖九 十卫逃一百人管卫笞三十每五十人加一 等罪止杖一百率队以上照公罪例降罚率 什的 决 如逃兵回首或自能缉获或召募他人 顶充者折减其罪若苛刻索扰以致兵丁逋 逃或逃后不报及倩人冒顶以图减科等弊 觉出各随轻重处治 以广治参协段谦光为清葩参协刑部郞中何 维藩为广治参协 以户部右参知阮科明为礼部尚书 清葩大稔广治富安平和宁平及北城诸镇亦 以丰收报 帝大悦 署刑部右参知领营田使阮公著来京复命因 奏言前者丈度宁平闲田有蓬海 社 名 留荒田 土初派度胜出七百二十馀亩其民不肯记 认复派度只胜三百亩馀此皆吏役豪彊通 同隐减之弊欲再究核则此处地势旷漠非 一二月所能致不敢留办今请敕下道臣覆 度以胜额之田分立邑里以业穷民而治欺 隐者之罪疏下廷臣阅议以为田土之广狭 自是一定而不可移安有初度胜出多数后 度却又减少之理今若据蓬海地界而尽度 之以现在之田除现悬之额则垄索条分了 然指掌刁猾者无所施其巧而漏田皆可以 摘发矣惟念王者之政先教后刑而仁人于 民当示之以广天宽容之体其勘度请姑停 缓仍谕令道臣催集其民豪长到堂开示使 之克自畏悔凡隐漏之处悉以陈首则应得 之罪与应退收税例并从实免若一向冥顽 故意奸隐到此派员勘度核出隐漏自一亩 以上加等惩治如此则愚顽者得有自新之 路荒漏者可无丈量之烦而小民均蒙其利 矣 帝然之已而其民首认漏田六百三十馀亩及荒田 已垦而漏征者四百馀亩道臣以奏特令著 簿起科而免其罪 户部奏上通国在籍户口总册凡七十一万九 千五百十人 承天三万七千八十三广南四 万四千五百人十七广平一万 四千五百三十四广治一万九千一百八十 九嘉定五镇十一万八千七百九十北城十 一镇二十四万八千三百零二清葩四万四 千八百八十二平定三万六千九百六十五 广义一万八千八百一十八又安八万二百 八十七富安五千六百九十三平和五千五 百二十五平顺九千五百九十二宁平一万 二千七百八十八新疆二万二千四百七十 五 帝披阅亲制户口纪事以志之略日明命元年户部 奏上嘉隆十八年兵民户口凡六十一万三千九 百十二人不料秋闲瘟疫大作先自小西洋诸国 逾下洲各埠历暹罗真腊以至我国复侵染大清 及东北各国咸罹此厄虽我国不比诸国受灾之 甚然乖气为厉遍及城市乡村中夜徬徨诚为痛 悼且天灾流行周历四海童叟共知而忝居万姓 之上不能大施仁政以迓天庥则可辞其咎乎予 虽末敢仰希古哲一言感格转灾为祥且恢恻怛 之心以济灾伤之急爰降旨大开仓库赈给疫死 之人不拘男妇老幼无虑钱七十三万馀缗复命 城镇各备药饵医治全活甚众寻即清宁经饬户 部咨取在籍户口死亡之数统计二万六千八百 三十五人不在籍之人民妇女势亦称是览奏曷 胜落泪痛心夫寸土一民皆我 皇考世祖高皇帝所贻也予嗣位之初边疆不能开 拓户口不能加多却乃有此能无赧颜愧汗乎今 幸 天地眷祐 宗社垂庥临御于今十年矣国家闲暇边鄙无虞户 口日增土地日广年前镇宁举地内属南掌遣使 献琛西南拓地千里即设置新疆镇宁镇靖镇定 镇边镇蛮乐边六府二十县复改设甘露诸蛮为 九州仍命户部汇列本年五月以前户数呈览比 与嘉隆十八年寔增十万六千五百九十八人亦 可以释往日之惭矣揆厥所由皆仰赖 天 祖之赐耳于予何功焉 大南寔录正编第二纪卷之五十九 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