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喻品第十一 六百卷大般若经初会一瞥
菩萨品第十二
作者:杨宗翰
初分摩诃萨品第十三

菩萨是何句义?无句义是菩萨句义,菩提不生,萨埵非有故。如真如等句义无所有不可得。如幻士一切法句义无所有不可得。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观菩萨句义无所有不可得亦如是。

一切法无生无灭、无作无为、无得无取、无染无净句义无所有不可得。若菩提、若萨埵、若菩萨句义,如是一切皆非相应非不相应,无色、无见、无对、一相,所谓无相。诸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皆无所有,无碍无著,应学应知。

何者是一切法?

一切法者,谓善法非善法、有记法无记法、世间法出世间法、有漏法无漏法、有为法无为法、共法不共法。善现!是名一切法。诸菩萨摩诃萨于此一切法,皆无所有,无碍无著,应学应知。

云何善法?

谓孝顺父母,供养沙门、婆罗门,敬事师长;施性福业事,戒性福业事,修性福业事;供侍病者俱行福,方便善巧俱行福;十善业道,所谓离断生命、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离间语、离麁恶语、离杂秽语、无贪、无嗔、正见;有十种想,所谓膖胀想、脓烂想、异赤想、青瘀想、破坏想、啄啖想、离散想、骸骨想、焚烧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有十随念,所谓佛随念、法随念、僧随念、戒随念、舍随念、天随念、入出息随念、寂静随念、死随念、身随念。善现! 此等名善法。

云何不善法?

谓十不善业道,即断生命、不与取、欲邪行、虚诳语、离间语、麁恶语、杂秽语、贪欲、嗔恚、邪见,及忿恨、覆恼、谄诳、矫害、愤世嫉俗、悭、慢等。善现!此等名不善法。

云何有记法?

即诸善法及不善法,名有记法。

云何无记法?

谓无记身业、无记语业、无记意业、无记四大种、无记五根、无记六处、无记无色法、无记五蕴、无记十二处、无记十八界、无记异熟法。善现!此等名无记法。

云何世间法?

谓世间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十业道、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十二支缘起法。善现!此等名世间法。

云何出世间法?

谓出世间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无愿解脱门、未知当知根、已知根、具知根、有寻有伺三摩地、无寻唯伺三摩地、无寻无伺三摩地、明、解脱、念、正知、如理作意。有八解脱。有九次第定。内空乃至无性自性空、六到彼岸、五眼、六神通、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 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善现!此等名出世间法。

云何有漏法?

世间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所有一切堕三界法。善现!是名有漏法。

云何无漏法?

谓出世间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四念住、四正断、 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三解脱门、 六到彼岸、五眼、六神通、佛十力、 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一切智、 道相智、一切相智。善现!此等名无漏法。

云何有为法?

谓欲界系法、色界系法、无色界系法、五蕴、四静虑、四无量、 四无色定、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三解脱门、六到彼岸、五眼、 六神通、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一切有生、有住、有异、有灭法。善现! 是名有为法。

云何无为法?

若法无生、无住、无异、无灭可得,所谓贪尽、嗔尽、痴尽、真如、法界、法性、法住、法定、不虚妄性、不变异性、离生性、平等性、实际性。善现!此等名无为法。

云何共法?

谓世间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五神通。善现!此等名共法。何以故?共异生故。

云何不共法?

谓无漏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 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三解脱门、 六到彼岸、五眼、六神通、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一切智、 道相智、一切相智。善现!此等名不共法。何以故?

不共异生故。善现!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于如是等自相空法不应执著。何以故?

以诸法自相不可分别故。善现!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应以无二而为方便觉一切法。何以故?

以一切法无动相故。善现!于一切法无二无动是菩萨句义。以是故,无句义是菩萨句义。

比对参阅《大般若经纲要》。

Template:CC BY-SA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