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卷大般若经初会一瞥/初分摩诃萨品第十三 中华文库
菩萨于大有情众中定当为上首,以是缘故,复名摩诃萨。
菩萨摩诃萨发金刚喻心决不退坏,亦不自恃而生㤭举故,于大有情众中定当得为上首。
何者名为菩萨摩诃萨金刚喻心?
若菩萨摩诃萨以无所得而为方便安住菩萨摩诃萨金刚喻心,亦不自恃而生㤭举故,于大有情众中定当得为上首。菩萨摩诃萨殊胜广大心者,从初发心乃至证得无上正等菩提,于其中间誓当不起贪欲心、瞋恚心、愚痴心、忿心、恨心、覆心、恼心、诳心、谄心、嫉心、悭心、㤭心、害心、见慢等心,亦复不起趣向声闻、独觉地心。
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住金刚喻三摩地,乃至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住无著、无为、无染解脱如虚空三摩地故,得于大有情众中定当得为上首。
由诸菩萨能为有情,以无所得而为方便,说断一切见法故,此菩萨复名摩诃萨。
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有方便善巧者,能为有情以无所得而为方便,说断诸见法。
菩萨摩诃萨无等等心、不共一切声闻独觉心于如是心亦不取著故,此菩萨复名摩诃萨。一切心色等法皆本性空故,是真无漏不堕三界者则圣者、异生及一切智与非一切智皆平等无有差别。如来随世俗言说,施设有此种种差别,非由实义。菩萨摩诃萨作如是念:‘我当自圆满一切善法,亦教一切有情于一切善法修令圆满。’如是名为菩萨摩诃萨为欲利乐一切有情擐大功德铠。
菩萨摩诃萨修行布施波罗蜜多时,具擐六波罗蜜多大功德铠。菩萨摩诃萨以应一切智智心,修行六波罗蜜多时,于六波罗蜜多相不取不著,当知是菩萨摩诃萨擐大功德铠。
修行静虑波罗蜜多时入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而不味著,不随彼势力受生,而不证实际,不入声闻及独觉地,以诸菩萨由为利乐一切有情擐如是等大功德铠,故复名摩诃萨。
云何名为菩萨摩诃萨为欲利乐诸有情故发趣大乘?
菩萨摩诃萨为欲利乐一切有情,擐六波罗蜜多大功德铠已,复为利乐诸有情故,离欲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入初静虑具足住;
寻伺寂静,内等净,心一趣性,无寻无伺,定生喜乐,入第二静虑具足住;
离喜住舍,具念正知,身受乐,圣说住舍,具念乐住,入第三静虑具足住;
断乐断苦,先喜忧没,不苦不乐,舍念清净,入第四静虑具足住。
复依静虑起慈俱心,行相广大,无二,无量,无怨、无害、无恨、无恼,遍满善修,胜解周普,充溢十方,尽虚空穷法界,慈心胜解具足而住;悲、喜、舍俱心胜解行相,亦复如是。
依此加行,复超一切色想,灭有对想, 不思惟种种想, 入无边空,空无边处具足住;
超一切空无边处,入无边识,识无边处具足住;
超一切识无边处,入无所有,无所有处具足住;
超一切无所有处,入非想非非想处具足住。
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以无所得而为方便,持此静虑、无量、无色,与一切有情同共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为欲利乐诸有情故发趣大乘。
菩萨摩诃萨依静虑波罗蜜多修六波罗蜜多,为欲利乐诸有情故发趣大乘。
菩萨摩诃萨以应一切智智心,大悲为上首,依四无量修六波罗蜜多,为欲利乐诸有情故发趣大乘。
若菩萨摩诃萨以应一切智智心,大悲为上首,具修一切种一切无漏法,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与一切有情同共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为欲利乐诸有情故发趣大乘。
云何名为菩萨摩诃萨为欲利乐诸有情故乘于大乘?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应一切智智心,大悲为上首,用无所得而为方便,乘六波罗蜜多五轮体空。是为菩萨摩诃萨乘六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以应一切智智心,大悲为上首,用无所得而为方便,为遣修故修一切无漏法,为欲利乐诸有情故乘于大乘。
比对参阅《大般若经纲要》。
Template:CC BY-SA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