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卷大般若经初会一瞥/净土方便品第七十三 中华文库
正性定聚与非不定聚之分别。住正性定聚诸菩萨摩诃萨决定不复堕诸恶趣。是诸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修行、安住一切无漏法,伏断一切恶不善法不复堕恶趣。非菩萨摩诃萨由不净业受恶趣身,但为利乐诸有情类,由故思愿而受彼身。菩萨摩诃萨与诸阿罗汉、独觉之差别在
于方便善巧。诸菩萨摩诃萨虽成就一切白净无漏法,而为成熟诸有情故,方便善巧受傍生身,由受彼身如应成熟诸有情类。
有阿罗汉诸漏永尽能化作身起诸事业,由彼事业生他喜。一切法自性皆空,空中摄一切法。
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遍观十方无量殑伽沙等世界及诸佛众并所说法自性皆空,唯有世俗假说名字;遍观空方便善巧,便能引发殊胜神通波罗蜜多,住此神通波罗蜜多,复能引发诸随念及知漏尽殊胜通慧等诸情境。
是菩萨摩诃萨于十方界,若见有情多贪欲者,深生怜愍方便教导,令修不净观;
若见有情多嗔者,深生怜愍方便教导,令修慈悲观;
若见有情愚痴多者,深生怜愍方便教导,令修缘起观;
若见有情我慢多者,深生怜愍方便教导,令修界分别观;
若见有情寻伺多者,深生怜愍方便教导,令修持息念观;
若见有情行邪道者,深生怜愍方便教导,令入正道,谓声闻道、或独觉道、或如来道,方便为彼说如是法:‘汝等所执自性皆空,非空法中可有所执,以无所执为空相故。’
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住诸无漏法随其所宜为说法要以化诸有情。诸菩萨摩诃萨具诸菩提资粮乃能证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诸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修行一切无漏法,于中都无分别执著,谓作是念:‘此是无漏法等,由此、为此而修无漏法。’是三分别执著皆无,知一切法自性空故。诸菩萨摩诃萨成就一切无漏法证得无上正等菩提。
诸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修行一切智,修行道相智、一切相智,于中都无分别执著,谓作是念:‘此是一切智等,由此、为此而修一切智等。’是三分别执著皆无,知一切法自性空故。由是所修一切智等,能自饶益,亦能饶益一切有情,令出生死得涅槃故,说为善法,亦名菩萨菩提资粮,亦名菩萨摩诃萨道。
“善现!当知复有无量诸菩萨众所修功德皆名善法,亦名菩萨菩提资粮,亦名菩萨摩诃萨道。诸菩萨摩诃萨要修如是殊胜善法令极圆满,乃能证得一切智智,要已证得一切智智,乃能无倒转正法轮,令诸有情解脱生死,证得毕竟常乐涅槃。
参阅对照
本品内容可参阅以下注疏或版本:
- 经文全文: 《大般若经》(上品般若)卷394。
- 《大般若经经髓》: 《经髓》 。
- 《阅藏知津卷第十六》: 《知津》 。
- 《大般若经纲要》: 《纲要》 。
Template:CC BY-SA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