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卷大般若经初会一瞥/多问不二品第六十一 中华文库
若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方便善巧发心已来,经于无数百千俱胝那庾多劫:已亲近供养殑伽沙等诸佛;是菩萨摩诃萨发心已来,无有六波罗蜜多乃至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而不圆满精勤修习。是菩萨摩诃萨发心已来,种植如上圆满善根,由此因缘成就如是方便善巧。
譬喻说明布施等五波罗蜜多皆由般若波罗蜜多所拍摄。波罗蜜多及一切法自性皆钝,无所能为、虚妄不实、空无所有、不自在相,譬如阳焰、光影、水月、镜中像等,其中都无分别作用真实自体。
若一切法自性皆空,菩萨摩诃萨精勤修六波罗蜜多,当得无上正等菩提。六波罗蜜多无差别相,皆是般若波罗蜜多所摄受、修成满故,应合成一波罗蜜多。
若随实义,波罗蜜多及一切法皆无此彼胜劣差别,但依世俗言说作用,说有此彼胜劣差别。
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于一切法无取无舍。甚深般若波罗蜜多都无自性可于诸法有所执著。是故,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于一切法及深般若波罗蜜多皆无执著。
菩萨摩诃萨若作念想‘此是般若波罗蜜多,我行般若波罗蜜多,则是遍行诸法实相’,则为退失甚深般若波罗蜜多。非离般若波罗蜜多,能遍摄受殊胜善法,及证无上正等菩提。
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于一切法无所执著、无所摄受。若于诸法有所执著、有所摄受,则离般若波罗蜜多。般若波罗蜜多于般若波罗蜜多非远离、非不远离,是故菩萨摩诃萨能无执著引发般若波罗蜜多。
菩萨摩诃萨云何为道?云何非道?
佛言:“善现!诸异生道非诸菩萨摩诃萨道,诸声闻道非诸菩萨摩诃萨道,诸独觉道非诸菩萨摩诃萨道。自利利他道是诸菩萨摩诃萨道,一切智智道是诸菩萨摩诃萨道,不住生死及涅槃道是诸菩萨摩诃萨道。
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出现世间能为大事,所谓示现诸菩萨摩诃萨道、非道相,令诸菩萨摩诃萨知是道、是非道,速能证得一切智智。
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出现世间能为大事,所谓度脱无量无数无边有情,皆令获得利益安乐。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虽作无边利乐他事,而于此事无所取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虽能示现一切法所作事,而于此事无所取著。
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应缘一切智智为诸有情而修六波罗蜜多。
佛说菩萨摩诃萨应于般若波罗蜜多常勤修学,应勤修学一切无漏法。
菩萨摩诃萨行一切无漏法时,观一切无漏空间法不可得故,为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护念。诸菩萨摩诃萨虽多处学而无所学。何以故?实无有法可令菩萨摩诃萨于中学故。
菩萨摩诃萨如实了知一切法真如相,是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如实了知略广之相。
菩萨摩诃萨如实了知一切法不合不散,是菩萨摩诃萨如是当知一切法略广相。
若菩萨摩诃萨学此略摄波罗蜜多,于一切法知略广相。如是般若波罗蜜多,能生一切善法。
若菩萨摩诃萨如此般若波罗蜜多所说而住,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不复退转,常为诸佛之所护念,成就最胜方便善巧。当知是菩萨摩诃萨善知诸法。
菩萨摩诃萨云何当行般若波罗蜜多?云何当引般若波罗蜜多?云何当修般若波罗蜜多?
菩萨摩诃萨如修虚空空,应修般若波罗蜜多。
菩萨摩诃萨住何等心无间,当行般若波罗蜜多,当引般若波罗蜜多,当修般若波罗蜜多?
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乃至安坐妙菩提座,不容发起诸馀作意, 唯常安住一切智智相应作意,应行般若波罗蜜多, 应引般若波罗蜜多,应修般若波罗蜜多。是菩萨摩诃萨应如是行般若波罗蜜多,应如是引般若波罗蜜多,应如是修般若波罗蜜多,乃至能令心、心所法于境不转。
菩萨摩诃萨行、引、修般若波罗蜜多,当得一切智智如真如。
若菩萨摩诃萨不施设般若波罗蜜多,亦不施设一切智智及一切法,是菩萨摩诃萨定当证得一切智智。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应于一切法常学无所得。
齐何名有所得?齐何名无所得?
一切有戏论者皆名有二。
一切离戏论者皆名无二。
菩萨摩诃萨于有所得、无所得平等性中应勤修。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著有所得,不著无所得,是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不为一切法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
菩萨摩诃萨无所为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如来虽证得无上正等菩提,然不住有为界,亦不住无为界,然有去来坐立等事。
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应如诸佛所变化者,虽有所为而无执著。
菩萨摩诃萨应以诸法法性而为定量,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善巧方便入诸法法性已,而于诸法不坏法性,谓不分别:此是一切无漏法,此是一切无漏法法性。
如来不自坏诸法性,但以名相方便假说诸法法性,令诸有情而得悟入诸法法性无差别理。
如来随世俗假立名相方便,宣说诸法法性而无执著。
三智其相有何差别?
一切智者,是共声闻及独觉智。道相智者,是共菩萨摩诃萨智。一切相智者,是诸如来、应、正等觉不共妙智。
何缘一切智是共声闻及独觉智?
一切智者,谓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声闻、独觉亦能了知,而不能知一切道相及一切法、一切种相。
何缘道相智是共菩萨摩诃萨智?
诸菩萨摩诃萨应学遍知一切道相,谓声闻道相、独觉道相、菩萨道相、如来道相,诸菩萨摩诃萨于此诸道常应修学令速圆满,虽令此道作所应作,而不令其证于实际。
菩萨摩诃萨为住于道、住非道、住道非道、住非道非非道证实际?
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都无所住而证实际。
依世俗言说显示,不依胜义,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所显,而有差别。菩萨摩诃萨达一切法自相皆空,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于诸法中无所执著。
般若波罗蜜多,到一切法究竟彼岸故,名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为行般若波罗蜜多甚深义趣,应行般若波罗蜜多。
如来出世若不出世,诸法法性法住、法定、法尔常住,无法于法为义非义。如是,善现!菩萨摩诃萨应离义非义,常行般若波罗蜜多甚深义趣。
菩萨摩诃萨学甚深无为般若波罗蜜多乃能证得一切智智,不以二法而为方便。有所得法、无所得法不可得故,若如是知乃能证得一切智智。
参阅对照
本品内容可参阅以下注疏或版本:
- 经文全文: 《大般若经》(上品般若)卷351。
- 《大般若经经髓》: 《经髓》 。
- 《阅藏知津卷第十六》: 《知津》 。
- 《大般若经纲要》: 《纲要》 。
Template:CC BY-SA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