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二 御定宋史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尊贤阁编 宋史筌卷三十三 第二十五 乐四 乐舞 乐歌 乐仪 乐人 乐仪干徳四年遣拾遗孙吉取成都孟昶宫县至 京师太掌官属阅视考其乐器不恊音律命毁弃之 判太牵寺知岘言火乐署旧制宫县三十六簴设于 庭登歌两架设于殿上望诏有司别造仍令徐州求 泗滨石以充磬材许之先是开运末礼乐之器沦䧟 至是始令有司复二舞十二案之制鼓吹十二案其 制设氇床十二为熊罴腾倚之状以承其下每案设 大鼓羽葆鼓金𬭚各一架箫笳各二岘又言乐器中 有义手笛乐工考验皆与雅音相应按唐吕才歌白 雪之琴马滔进太一之乐当时得与宫县之籍况此 笛足以恊十二旋相之宫亦可通八十四调其制如 雅笛而小长九寸舆黄钟管等其窍有六左四右二 乐人执持两手相交有拱揖之状请名之曰拱宸管 望于十二案十二编磬并登歌两架各设其一编于 令式诏可自国初以来御正殿受朝贺用宫县次御 别殿群臣上寿举教坊乐是岁冬至太祖御乾元殿 受贺毕群臣诣大明殿行上寿礼始用雅乐登歌二 舞未几和岘言按开元礼郊祀车驾还宫入嘉徳门 奏来茨之乐入太极门奏太和之乐今郊祀礼毕登 楼肆赦然后还宫宫县但用隆安不用采茨其隆安 乐章本是御殿之辞伏详礼意隆安之乐自内而出 采茨之乐自外而入若不并用有失旧典今大乐署 丞王光裕诵得唐诗采茨曲望依月律别碰其辞每 郊祀毕车驾初入奏之御楼礼毕还宫即桊隆安之 乐并従之太常寺又言凖令宗庙殿庭宫县二十簴 郊祀二十簴殿庭加鼓吹十二案开宝四年郊祀误 用宗庙之数今崴亲郊欲用旧礼诏圜丘増十六帘 馀依前制太平兴国二年冬至上寿复用教坊乐至 道元年太宗尝谓舜作五弦之琴后王加文武二弦 乃増作九弦琴五弦阮别造新谱三十七卷以示中 书门下曰雅乐与郑卫不同郑声淫哇非中和之道 朕常思雅正之音可以治心原古圣之旨尚存遗美 琴七弦朕今増之为九其名曰君臣文武礼乐正民 心则九奏克谐而不乱矣阮四弦増之为五其名曰 水火金木土则五材并用而不悖矣因命待诏朱文 济蔡裔赍琴阮诣中书弹新声诏宰相及近侍咸听 焉由是中外献赋颂数十人二年太常音律官田琮 以九弦琴五弦阮均配十二律旋相为宫隔八相生 并恊律吕冠于雅乐仍具图以献帝嘉之迁其职自 是遂废拱宸管咸平四年先是惟天地感生帝宗庙 用乐亲祀用宫县有司摄事止用登歌自馀大祀未 暇备乐至是诏自今诸大祀并冝用乐皆同感生帝 六变八变如通礼所载大中祥符初都官贠外即判 太常礼院孙奭上言按礼文飨太庙终献降阶之后 武舞止太祝彻豆豊安之乐作一成止然后理安之 乐作是谓送神论语曰三家者以雍彻又周礼乐师 职曰及彻帅学士而歌彻郑玄曰谓歌雍也郊祀录 载簦歌彻豆一章奏无射羽然则宗庙之乐礼有登 歌彻豆今于终献降阶之后即作理安之乐诚恐阙 失望依旧礼增用诏判太常寺李宗谔与检讨详议 以闻宗谔等言国初撰乐章有彻豆豊安曲辞乐署 因循不作望如奭所奏従之景祐元年判太常寺燕 肃等言大乐制器岁久金石不调愿以周王朴所造 律凖考按修治仁宗御观文殿取律凖阅视亲篆之 以属太常明年肃等上考定乐器锺旧餙旋虫攺为 龙乃遣使采泗滨浮石十馀枚以为悬磬先是宋祁 言县设建鼓初不考击又无三鼗且旧用诸鼓率多 陋敝于是敕冯元等详求典故乃言曰建鼓四今皆 具而不击别设四散鼓于县间击之以代建鼓干徳 四年秘书监尹拙上言散鼓不详所置之由且于古 无文去之便时虽奏可而散鼓于今仍在又雷鼓灵 鼓虽击之皆不成声故常赖散鼓以为乐节而雷鼗 灵鼗路鼗阙而未制今既修正雅乐谓冝申敕大匠 攺作诸鼓使击考有声及创为三鼗如古之制使先 播之以通三鼓罢四散鼓如乾德诏可时有上言以 为雷鼓八面前世用以迎神不载考击之法而大乐 所制以柱贯中故击之无声更令攺造山趺上出云 以承鼓刻龙以餙柱面各一工击鼓一工左执鼗以 先引凡圜丘降神六变初八面皆三击椎而左旋三 步则止三者取阳数也又载击以为节率以此法至 六成灵鼓路鼓亦如之植建鼓于西隅皆有左鞞右 应干隅左鞞应锺亥之位也中鼓黄锺子之位也右 应大吕丑之位也艮隅左鞞太簇寅之位也中鼓夹 锺卯之位也右应姑洗辰之位也巽隅右应仲吕巳 之位也中鼓蕤宾午之位也左鞞林锺未之位也坤 隅右应夷则申之位也中鼓南宫酉之位也左鞞无 射戍之位也冝随月建依律吕之均击之后李照等 复以为殿庭备奏四隅既随月恊均顾无以节乐而 周官鼓人以晋鼓鼓金奏应以施用诏依周官旧法 制焉于是县内始有晋鼓矣古者镈锺撃为节检而 无合曲之义大财有二镈皆乱击焉后周以十二鏄 相生击之景德中李宗谔领太常緫考十二鏄锺而 乐工相承殿庭习用三调六曲三调者黄锺太簇蕤 宾也六曲者调别有隆安正安二曲郊庙之县则环 而击之李宗谔上言曰金部之中镈锺为难和一声 不及则宫啇失序使十二鏄工皆精习则遅速有伦 随月用律诸曲无不通矣真宗因诏黄锺太簇二宫 更増文舞武舞福酒三曲至是诏冯元等询考撃之 法元等奏言后周常以相生之法撃之音韵克谐国 朝亦用随均合曲然但施殿庭未及郊庙谓冝使十 二锺依辰列位随均为节便于合乐仍得并施郊庙 若轩县以下则不用此制所以重备乐尊王制也诏 従之随制内宫县二十簴以大磬代镈锺而去建鼓 唐武后称制攺用锺因而莫革至是诏问冯元等曰 大磬应何法考击何礼应用元等具言古者特磬以 代镈钟本施内宫遂及柔祀隋唐之代继有目攺先 皇帝东禅梁甫西瘗汾阴并仍旧章陈于县奏若其 所用吉礼则中宫之县祀礼则皇地祇神州地祇先 蚕今之奉慈庙后庙皆应陈设宫县则三十六簴去 四隅建鼓如古便若考击之法谓冝同于镈钟此縁 诏旨不俾循环互击而立依均合曲之制则特磬固 应不出本均与编磬相应为乐之节也诏可帝躬祀 奉慈庙乐县罢建鼓始以磬代镈钟礼官又言春秋 隐公五年考仲子之宫初献六羽何休范寗等咸谓 不言佾者明佾则干舞在其中妇人无武事独奏文 乐也江左宋建平王宏皆据以为说故章皇后庙独 用文盛至唐垂拱以来中宫之县既用镈钟其后相 承故仪坤等庙献武舞备钟石之乐尤为失礼前诏 议奉慈之乐有司援旧典巳用特磬代鏄钟取阴教 尚柔以静为体今乐去大钟而舞进干盾颇戻经旨 请止用文德之舞诏可大乐埙旧以漆餙敕令黄其 色以本土音或奏言柷旧以方画木为之外图以时 卉则可矣而中设一色非称也先儒之说曰有柄连 底挏之郑康成以为设椎其中撞之今当创法垂久 用明制作之意有所本焉柷之中东方图以青隐而 为青龙南方图以赤隐而为丹凤西方图以白隐而 为驺虞北方图以黒隐而为灵龟中央图以黄隐而 为神螾撞击之法冝用康成之说从之又诏以新制 䨇凤管付大乐局其制合二管以足律声管端刻餙 䨇凤施两簧焉李照因自造苇籥清管箫管清笛大 笙大竽宫琴宫瑟大阮大嵇凡十一种永备雅器诏 许以大竽大笙二种下大乐用之时义出两仪琴及 十二弦琴二种以备雅乐两仪琴者施两弦十二弦 琴者如常琴之制而增其弦皆以象律吕之数又敕 更造十弦九弦琴皆令圎其首者以祀天方其首者 以祀地聂冠卿等纂景祐大乐图二十篇以载镕金 炉石之法历世八音诸器异同之状新旧律管之差 五年太常言旧乐宫县用龙凤散鼓四靣以应乐莭 李照废而不用止以晋鼓一靣应莭旧乐建鼓四并 鞞应共十二靣备而不击李照以四隅建鼓与鏄钟 相应击之旧乐雷鼓两架各八靣止用一人考击李 照别造雷鼓每靣各用一人椎鼓顺天左旋三步一 止又令二人揺鞉以应之又所造大竽大笙䨇凤管 两仪琴十二弦琴并行今既复用旧乐未审照所作 乐器制度合开与否诏悉仍旧制其李照所作勿复 施用皇祐三年诏徐宿泗耀江郑淮阳七州军采磬 石嘉祐七年翰林学士王珪言昔之作乐以五声播 于八音调和谐合而与治道通先王用扵天地宗庙 社稷事于山川鬼神使鸟猷尽感况于人乎然则乐 虽盛而音亏未知其所以为乐也今郊庙升歌之乐 有金石丝竹匏土革而无木音夫所谓柷敔者圣人 用以著乐之始终顾岂容有缺耶且乐莫隆于韶书 曰戛击是柷敔之用既云下而撃鼗知鸣球舆柷敔 之在堂故传曰堂上堂下各有柷敔也今陛下躬祠 明堂宜诏有司考乐之失而合八音之和章下礼官 议堂上始置柷敔秘阁校理裴煜奏大祀与国忌同 者有司援旧制礼乐备而不作忌日必哀志有所至 其不有乐冝也然乐所以降格神祇非以适一巳之 私也谨按开元中礼部建言忌曰享庙应用乐裴宽 立议庙尊忌卑则作乐庙卑忌尊则备而不奏中书 令张说以宽议为是宗庙如此则天地日月社稷之 祠用乐明矣臣以为凡大祠天地日月社稷与忌曰 同者伏请用乐其在庙则如宽之议所冀略轻存重 不失其称章下礼官议礼官议曰传称祭天以禋为 歆神之始以血为陈馔之始祭地以埋为歆神之始 以血为陈馍之始宗庙以灌为歆神之始以腥为陈 馔之始然则天地宗庙皆以乐为致神之始故曰大 祭有三始谓此也天地之间虗豁而不见其形者阳 也鬼神居天地之间不可以人道接也声属于阳故 乐之音声号呼召于天地之间庶几神明闻之因而 来格故祭必求诸阳商人之祭先奏乐以求神先求 于阳也次灌地求神于阴达于渊泉也,周人尚臭四 时之祭先灌地以求神先求诸阴也然则天神地祇 人鬼之祀不可去乐明矣今七庙连室难分庙忌之 尊卑欲依唐制及国朝故事庙祭与忌同曰并县而 不作其与别庙诸后忌同者作之若祠天地日月九 宫太一及蜡百神并请作乐社稷以下诸祀既毕于 庙则乐不可作翰林学士王珪等以为社稷国之所 尊其祀日若与别庙诸后忌同者伏请亦不去乐诏 可神宗嗣位学士院建言国朝宗庙之乐各以功徳 名舞洪惟英宗继天遵业钦明勤俭不自暇逸践阼 未几而恩行威立固已超轶百王之上今厚陵复土 祔庙有期而乐名未立亡以诏万世请上乐章及名 庙所用舞曰大英之舞自后礼官御史有所建明而 详定朝会及郊庙礼文官于乐莭有议论率以时考 正之元豊三年详定所奏其一古之郷射礼三笙一 和而成声谓三人吹笙一人吹和今朝会作乐丹墀 之上巢笙和笙各二人其数相敌非也盖郷财乃列 国大夫士之礼请曾倍为八人丹墀东西各三巢一 和其一今宫县四隅虽有建鼓鞞应相传不击乾德 中诏四建鼓并左右鞞应合十有二依李照所奏以 月建为均与鏄钟相应鞞应在建鼓傍是亦朔鼙应 鼙之类请将作乐之时先击鼙次击应然后击建鼓 其一今乐县四隅设建鼓不击别施散鼓于乐县内 代之乾德中尹拙奏宜去散鼓诏可而乐工积习亦 不能废李照议作晋鼓以为乐莭请乐县内去散鼓 设晋鼓以鼓金奏其一古者瞽蒙视了皆掌播鼗所 以莭一唱之终清宫县设鼗以为乐莭其一以天子 礼求之凡乐事播鼗撃颂磬笙磬以钟鼓奏九夏是 皆在庭之乐戛击则柷敔球则玉磬搏拊所以莭乐 琴瑟所以咏诗皆堂上乐也磬奏在堂下尊玉磬故 进之使在上若击石拊石则当在庭后世不原于此 以春秋郑人赂晋侯歌钟二肆遂于堂上设歌钟歌 磬盖歌钟则堂上歌之堂下以钟鼓应之耳歌必金 奏相和名曰歌钟则以莭歌是巳岂堂上有钟耶歌 磬之名本无所出晋贺循奏置登歌簨簴采玉造小 磬盖取舜庙鸣球之制浚周登歌备录钟磬隋唐迄 今因袭行之皆不应礼请正至朝会堂上之乐不设 钟磬诏如议范镇奏言太常无雷鼓灵鼓路鼓而以 散鼓代之开元中有以尽图献者一鼓而为八面六 靣四靣明堂用之国朝郊庙或考或不考宫架中惟 以散鼓不应经义又八音无匏土二音笙筝以木丰 攅竹而以匏裹之是无匏音也塡器以木为之是无 土音也八音不具以为备乐安可得哉不报四年详 定所言搏拊琴瑟以咏则堂上之乐以象朝廷之治 下管鼗鼓合止柷敔笙镛以间则堂下之乐以象万 物之治浚世有司失其传歌者在堂兼设钟磬宫架 在庭兼设琴瑟堂下匏竹置之于床并非其序请亲 祀宗庙及有司摄事歌者在堂不设钟磬宫架在庭 不设琴瑟堂下匏竹不置于床其郊坛上下之乐亦 以此为正而有司摄事如之且以小胥宫县推之则 天子钟磬镈十二簴为宫县明矣故或以为配十二 辰或以为配十二次则帘无过十二先王之制废学 者不能考其数隋唐以来有谓宫县当二十簴甚者 又以为三十六簴方唐之盛日有司摄事乐并用宫 县至德浚太常声音之工散亡凡郊庙有登歌而无 宫县浚世因仍不攺请郊庙有司摄事改用宫架十 二簴太常以谓用宫架十二簴则律吕均声不足不 能成均请如礼宫架四靣如辰位设镈钟十二簴而 甲丙庚壬设钟乙丁辛癸设磬位各一簴四隅植建 鼓以象二十四气宗庙郊丘亦如之六年太常言郊 庙乐篪若遇雨雪望祭即设于殿上礼部言周礼凡 大祭祀王出入则奏王夏明入庙门已用乐矣今既 移稞在作乐之前皇帝诣罍洗奏乾安则入门亦当 奏乾安庶合古制其八景灵宫及南郊壝门乞如之 七年恊律郎荣咨道请于奉宸库逆玉造磬令太常 审定音律元祐元年咨道言先帝诏臣制造玉磬将 用于庙堂之上依旧同编钟以登歌今年亲祀明堂 请用之以章明盛典従之八年太常博士孙谔言臣 常奉社稷之祀亲睹陈设初疑其阙略而不备退而 考元祐祀仪乃与所亲见者合焉其登歌之乐虽有 钟磬簨簴搏拊柷敔之属独陈太社坛上而太稷阙 焉夫宫架不备非所以重社稷也周公制祭器之法 则有灵鼓以鼓之有帔舞以舞之有太簇应钟咸池 以极其歌舞之莭此乐文之备也唐社稷用二十架 至于开元亦循三代之遗法于坛之北宫架备陈别 异天神中建灵鼓歌钟歌簴各设二坛下舞上歌何 其盛也臣稽考典礼凡祭太社太稷冝仿周官及开 元礼文于坛之北偹设宫架钟匏竹各列二坛南架 之内更植灵鼓于是集侍従礼官议增稷坛乐而添 用宫架之说不行绍兴十三年郊祀诏就临安行在 所修建圎坛于是有司言大礼排设备乐宫架乐办 一料外登歌乐依在京夏祭礼合用两料其乐器登 歌则用编钟磬各一架柷敔二抟拊鼓二琴五色自 一二三五七至九弦各二瑟四篴四埙箎箫并二巢 笙和笙各四并七星九曜闰馀匏笙各一麾幡一宫 架则用编钟编磬各十二架柷敔二琴五色各十瑟 二十六巢笙及箫并一十四七星九曜闰馀匏笙各 一竽笙十埙一十二箎一十八篴二十晋鼓一建鼓 四麾幡一乃従太常下之两淅江南福建州郡又下 之广东西荆湖南北括取旧管大乐上于行都有阙 则下军器所制造増修雅餙而乐器寝备矣孝宗即 位立班设伏于紫宸殿备陈雅乐礼官寻请车驾亲 行朝飨用登歌金玉大乐及彩缯宫架乐舞仗内鼓 吹以钦宗丧制不用殆安穆皇后祔庙礼部侍即黄 中言国朝故事神主升祔系用鼓吹导引前至太庙 乃用乐舞行事宗庙荐享虽可用乐鼓吹施于道路 情所未安请备而不作续下给舍详议谓荐享宗庙 为祖宗也故以大包小则别庙不嫌于用乐今祔庙 之礼为安穆而行岂可与荐享同曰语将来祔礼谒 祖宗诸室当用乐舞至别庙奉安冝停而不用盖用 乐于前殿是不以钦宗而废祖宗之礼停乐于别庙 是安穆为钦宗丧礼而屈也如此则于礼顺于义允 遂俞其请既而右正言周操上言祖宗前殿尊无二 上其于用乐无复有嫌然用之享庙行礼之日则可 而用于今日之祔则不可盖祔礼为安穆而设则其 所用乐是为安穆而用虽曰停于别庙而为祔后用 乐之名犹在也孰若前浚殿乐俱不作为无可议哉 从之隆兴元年天申莭率群臣诣德寿宫上寿议者 以钦宗服除当举乐事下礼曹黄中复奏曰臣事君 犹子事父也春秋贼未讨不书葵以明臣子之责况 钦宗实未葵而可遽作乐乎事遂寝帝素恭俭每贺 正使赴宴作乐多遇上辛斋禁有司条治平用乐典 故以进及生辰使上寿适亲郊散斋枢密副使陈俊 卿请以礼谕北使母用乐不淂已则上寿之日设乐 而宣旨罢之及宴使入然浚用之庶存事天之诚可 其奏且曰宴殿虽进御酒亦勿用宰相叶颙魏祀方 主用乐之议以为乐奏扵紫宸乃使客之礼俊卿独 奏曰适奉诏旨仰见圣学高明过古帝王远甚彼初 未尝必欲用乐而我乃望风希意自为失礼以徇之 他日轻侮何所不至寻诏垂拱上寿止乐正殿犹为 北使权用浚三年贺使当朝辞复值散斋帝谕馆伴 以决意去乐及议所以处之者如使人必以作乐为 言则移茶酒就驿管领遂有更不用乐之诏其浚因 雨泽愆期分祷天地宗庙精修雩祀按礼大雩帝用 盛乐而唐开元祈雨雩坛谓之特祀乃不以乐荐于 是太常朱时敏言通典载雩礼用舞童歌云汉晋蔡 谟议谓云汉之诗兴于宣王歌之者取其修徳禳灾 以和阴阳之义乞用舞童六十四人衣玄衣歌云汉 之诗従之 乐歌建隆元年翰林学士兼判太常寺窦俨言三 五之兴礼乐不相㳂袭洪惟圣宋肇建皇极一代之 乐宜乎立名乐章固当易以新词式遵旧典从之因 诏俨専其事俨乃攺周乐章十二顺为十二安盖取 治世之音安以乐之义祭天为高安祭地为静安宗 庙为理安天地宗庙登歌为嘉安皇帝临轩为隆安 王公出八为正安皇帝食饮为和安皇帝受朝皇后 八宫为顺安皇太子轩县出入为良安正冬朝会为 永安郊庙爼豆八为豊安祭享酌献胙为禧安祭文 宣王武成玉同用永安藉田先农用静安干徳元年 翰林学士承旨陶谷等奉诏碰定祀感生帝之乐章 曲名降神用大安太尉行用保安奠玉币用庆安司 徒奉爼用咸安酌献用崇安饮福用广安亚献用文 安送神用普安四年判太常寺和岘上言接唐贞观 十四年景云见河水清张文收采古朱雁天马之义 作景云河清歌名燕乐元会第二奏者是也伏见今 年荆南进甘露京兆果川进嘉禾黄州进紫芝和州 进绿毛龟黄州进白鬼欲依月律拼神龟甘露紫芝 嘉禾玉兔五瑞各一曲每朝会登歌首奏之诏可六 年岘又言汉朝获天马赤雁神鼎白麟之瑞并为郊 歌国朝合州进瑞木成攵驯象由远方自至䄅州获 白乌黄州获白雀并合播在筦弦荐于郊庙诏岘作 瑞文驯象玉乌皓雀四瑞乐章以备登歌太平兴国 九年岚州献祥麟雍熙中苏州贡白龟端拱初澶州 河清广州凤凰集诸州麦两穂三穂者连嵅来上有 司请以此五瑞为祥麟丹凤河清白龟瑞麦之曲荐 于朝会用之景祐二年仁宗亲制乐曲以夹钟之宫 黄钟之角大簇之征姑洗之羽作景安之曲以祀昊 天更以高安之曲祀五帝日月作大安之曲以享景 灵宫罢旧真安之曲以黄钟之宫大吕之角太簇之 征应钟之羽作兴安之曲以献宗庙罢旧理安之曲 景安兴安之曲惟乘舆亲行则用之以姑洗之角林 钟之征黄钟之宫太簇之商南吕之羽作祐安之曲 以酌献五帝以林钟之宫太簇之角姑洗之征南吕 之羽作宁安之曲以祭地及太社太稷罢旧靖安之 曲诏有司以太祖太宗真宗三圣并侑乃以黄钟之 宫作庆安之曲以奠币彰安之曲以酌献又诏躬谒 奉慈庙章献皇后之室作达安之曲以奠瓒厚安之 曲以酌献章懿皇后之室作报安之曲以奠瓉衍安 之曲以酌献皇帝出入作乾安之曲罢旧隆安之曲 常祀至日祀圜丘太祖配以黄钟之宫作定安之曲 以奠币英安之曲以酌献孟春祀感生帝宣祖配以 太簇之宫作皇安之曲以奠币肃安之曲以酌献祈 谷祀昊天太祖配作仁安之曲以奠币绍安之曲以 酌献孟夏雩上帝太祖配以仲吕之宫作献安之曲 以奠币感安之曲以酌献夏至祭皇地祇太祖配以 蕤宾之宫作恭安之曲以奠币英安之曲以酌献季 秋大飨明堂真宗配以无射之宫作诚安之曲以奠 币徳安之曲以酌献孟冬祭神州地祇太宗配以应 钟之宫作化安之曲以奠币韶安之曲以酌献又造 冲安之曲以七均之为八十四皆作声谱以授有司 冲安之曲独未施行亲制郊庙乐章二十一曲财成 颂体告于神明诏宰臣吕夷简等分造乐章参施群 祀皇祐二年内出明堂乐曲迎神曰诚安皇帝升降 行止曰仪安昊天上帝皇地祇神州地祇位奠玉币 曰镇安酌献曰庆安太祖太宗真宗位奠币曰信安 酌献曰孝安司徒奉爼曰禧安五帝位奠玉币曰镇 安酌献曰精安皇帝饮福曰胙安退文舞迎武舞亚 献终献皆曰穆安彻豆曰歆安送神曰诚安归大次 曰憩安又出御拼乐章镇安庆安信安孝安四曲馀 诏辅臣分碰又诏御碰乐曲名舆常祀同者更之遂 更常所用圜丘隅祭明堂诚安之曲曰宗安祀感生 帝庆安之曲曰光安奉慈庙信安之曲曰慈安三年 王尧臣等言按太常天地宗庙四时之祀乐章凡八 十九曲自景安而下七十五章率以安名曲岂特本 道德政教嘉靖之美亦縁神灵祖考安乐之故臣等 谨上议国朝乐冝名大安诏曰朕惟古先格王随代 之乐亦既制作必有称谓縁名以讨义繇义以知徳 盖名者徳之所载而行远垂久之致焉故韶以绍尭 夏以承舜护以救民武以象伐传之不朽用此道也 国家举坠正失典章交备独斯体大而有司莫敢昜 言之朕悯然念兹大惧列圣之休未能昭揭于天下 之听是用申敕执事远求博讲而考定其裹今礼官 学士迨三有司之臣同寅一辞以大安之议来复且 谓艺祖之戡暴乱也安天下之未安其功大二宗之 致太平也安天下之既安其德盛洎朕之承圣烈也 安祖宗之安其仁厚祗览所议熟复于怀恭惟神德 之造基神功之戢武章圣恢清净之治冲人蒙成定 之业以之播钟球文羽籥用诸郊庙告扵神明曰大 且安诚得其正 乐舞建隆元年命翰林学士兼判太常寺窦俨改 周乐文舞崇德之舞为文德之舞武舞象成之舞为 武功之武有司上言僖祖文献皇帝室奏大善之舞 顺祖惠元皇帝室奏大寕之舞翼祖简恭皇帝室奏 大顺之舞宣祖昭武皇帝室奏大庆之舞从之乾德 四年和岘上言郊庙殿庭通用文徳武功之舞然其 缀兆未称武功文徳之形容又依古义以揖让得天 下者先奏文舞以征伐得天下者先奏武舞陛下以 推让受禅宜先奏文舞按尚书舜受尭禅玄徳升闻 乃命以位请攺殿宇所用文舞为玄德升闻之舞其 舞人约唐太宗舞图用一百二十八人以倍八佾之 数分为八行行十六人皆着履执拂服袴褶冠进贤 冠引舞一人各执五采纛其舞状文容变数聊更增 改又陛下以神武平一宇内即当次奏武舞按尚书 周武王一戎衣而天下大定请攺为天下大定之舞 其舞人数行列悉同文舞其人皆被金甲持戟引舞 二人各执五采旗其舞六变一变象六师初举二变 象上党克平三变象维扬底定四变象荆湖归复五 变象邛蜀纳款六变象兵还振旅乃别拼舞曲乐章 其铙铎雅相金𬭚鼗鼓并引二舞等工人冠服即依 乐令而文德武功之舞请于郊庙仍旧通用诏二舞 人数衣冠悉仍旧制淳化二年太子中允和㠓上言 兄岘尝于干徳中约唐志故事请攺殿庭二舞之名 舞有六变之象每变各有乐章歌咏太祖功业今睹 来岁正会之仪登歌五瑞之曲已从改制则文武二 舞亦当定其名用易有化成天下之辞谓文徳也汉 史有威加海内之歌谓武功也望攺殿庭旧用玄徳 升闻之舞为化成天下之舞天下大定之舞为威加 海内之舞其舞六变一变象登台讲武二变象漳泉 奉土三变象杭越来朝四变象克殄并汾五变象肃 清银夏六变象兵还振旅每变乐章各一首诏可三 年元曰朝贺毕再御朝元殿群臣上寿复用宫县二 舞登歌五瑞曲自此遂为定制天圣五年翰林侍讲 学士孙奭言郊庙二舞失序愿下有司考议于是翰 林学士承旨刘筠等议曰周人奏清庙以祀文王执 竞以祀武王汉高帝文帝亦各有舞至唐有事太庙 每室乐歌异名盖功徳既殊舞亦随变属者奠献止 登歌而乐舞不作其失明甚请如旧制宗庙酌献复 用文舞皇帝还版位文舞退武舞入亚献酌醴已武 舞作至三献已奠还位则止盖庙室各颂功徳故文 舞迎神后各奏逐室之舞郊祀则降神奏高安之曲 攵舞巳作及皇帝酌献惟登歌奏禧安之乐而县乐 舞缀不作亚终献仍用武舞従之景祐元年翰林学 士承旨章得象等言宋祁所上大乐图义其论武舞 所执九器经礼但举其凡而不著言其用后先故旅 进軰作而无终始之别且鼗者所谓导舞也铎者所 谓通鼓也𬭚者所谓和鼓也铙者所谓止鼓也相者 所谓辅乐也雅者所谓陔步也寕有导舞方始而参 以止鼓止鼓既揺而乱以通铎臣谓当舞八之时左 执干右执戚离为八列别使工人执旌最前鼗铎以 发之𬭚以和之左执相以辅之右执雅以莭之及舞 之将成也则鸣铙以退行列簪雅以陔步武鼗铎𬭚 相皆止而不作如此则庶恊舞仪请如祁所论従之 皇祐二年内出明堂乐二舞名文舞曰右文化俗武 舞曰威功睿徳三年诏两制及礼官参稽典制以定 国朝大乐名中书门下审加详阅以闻初胡瑗请太 祖庙舞用干戚太宗庙兼用干羽真宗庙用羽籥以 象三圣功徳然议者谓国朝七庙之舞名虽不同而 干羽并用义庙制与古异及瑗建言止降诏定乐名 而已嘉祐四年御制袷享乐舞名僖祖奏大基顺祖 奏大祚翼祖奏大熙宣祖奏大光太祖奏大统太宗 奏大昌真宗奏大治孝惠皇后奏淑安孝章皇后奏 静安淑徳皇后奏柔安章怀皇后奏和安迎神送神 桊怀安皇帝升降奏肃安奠瓒奏顾安奉爼彻豆奏 克安饮福奏僖安亚献终献奏祐安退文舞迎武舞 奏显安皇帝归大次奏定安登楼礼成奏圣安驾回 奏采茨文舞曰化成治定武舞曰崇功昭德治平二 年礼官李育上言南郊太庙二舞郎緫六十八文舞 罢舎羽籥就干戚就为武舞臣谨按旧典文武二舞 各用八佾凡祀圜丘祀宗庙大乐令率工人以入就 位文舞入陈于架北武舞立于架南又文舞出武舞 入有送迎之曲名曰舒和亦曰同和凡三十一章止 用一曲是进退同时行缀先定步武容体各应乐莭 夫至德升闻之舞象揖让天下大定之舞象征伐柔 毅舒急不侔而所法所习亦异不当中易也窃惟天 神皆降地祇皆出八音克谐祖考来格夭子亲执珪 币相维辟公严恭寅畏可谓极矣而舞者纷然纵横 于下进退取舎蹙迫如是岂明有德象有㓛之谊哉 国家三年而躬一郊同殿而享入室而舞者阙如名 曰二舞实一舞也且如大朝会所以宴臣下而舞者 备其数郊庙所以事天地祖考而舞者减其半殊未 为称事有近而不可通礼有繁而不可省所繋者大 而有司之职不敢废也伏请南郊太庙文武二舞各 用六十四人以备帝王之礼乐以明祖宗之功徳诏 可溉宁九年礼官奏大乐降神之乐均声未齐短长 不恊故舞行疾徐亦不能一请以一曲为一变六变 用六九变用九则乐舞始终莫不应莭元豊二年详 定所奏文舞武舞各为四表表距四步为鄼缀各六 十四舞者服进贤冠左执籥右秉翟分八佾二工执 纛引前衣冠同之舞者进蹈安徐进一步则两两相 顾揖三步三揖四步为三辞之容是为一成馀成如 之自南第一表至第二表为第一成至第三表为再 成至北第一表为三成覆身却行至第三表为四成 至第二表为五成复至南第一表为六成而武舞八 今文舞所秉翟羽则集雉尾置于髹漆之柄求之古 制实无所本聂崇义图羽舞所执类羽葆幢柝羽四 重以结绶系于柄此纛翳之谓也请按图以翟羽为 之武舞服平巾帻左执干右执戈二工执旋居前执 鼗执铎各二工金𬭚二四工举二工执镯执铙执相 在左执雅在右亦各二工夹引舞者衣冠同之分八 佾于南表前先振铎以通鼓乃撃鼓以警戎舞工闻 鼓声则各依鄼缀緫干正立定位堂上长歌以咏叹 之于是播鼗以导舞舞者进步自南而北至㝡南表 以见舞渐然浚左右夹振铎次击鼓以金𬭚和之以 金镯莭之以相而辅乐以雅而陔步舞者彂扬蹈厉 为孟贲趫速之状每步一进则两两以戈盾相向一 击一剌为一伐四伐为一成成谓之变至第二表为 一变至第三表为二变至北第一表为三变舞者覆 身向空却行而至南第三表为四变乃撃剌而前至 第二表回易行列舂雅莭步分左右而跪以右膝至 地左足仰起象以文止武为五变舞蹈而进为兵还 振彳之状振铎摇鼗撃鼓和以金𬭚废镯鸣铙复至 南第一表为六变而舞毕古者人君自舞大武故服 冕执干戚若用八佾而为撃剌之容则舞者执干戈 说者谓武舞战象乐六奏每一奏之中率以戈矛四 击剌戈则击兵矛则剌兵玉戚非可施于撃剌今舞 执干戚盖讼袭之误请左执干右执戈诏如议三年 杨杰言大乐七失其四曰舞不象成国朝郊庙之乐 先奏文舞次奏武舞而武舞容莭六变一变象六师 初举二变象上党克平所向冝北三变象维扬底定 所向冝东南四变象荆湖来归所向冝南五变象邛 蜀纳款所向冝西六变象兵还振旅所向冝北而南 今舞者发扬蹈厉进退俯仰既不足以称成功盛徳 失其所向而文舞容莭庀无法度则舞不象成也诏 如议六年礼部言有司摄事昊天舞名请初献曰帝 临嘉至亚终曰神娭锡羡太庙初献曰孝熙昭德亚 终献曰礼洽储祥诏可元祐四年始命大乐正叶防 碰朝会二舞仪武舞曰威加四海之舞第一变舞人 去南表三步緫干而立听举乐三鼓前行三步及表 而蹲再鼓皆舞进一步正立再鼓皆持干荷戈相顾 作孟贲趫速之状再鼓皆转身向裹以干戈相击剌 足不动再鼓皆回身向外击剌如前再鼓皆正立举 手蹲再鼓皆舞进一步转靣相向立干戈各置腰再 鼓各前进以左足在前右足在后左手执干当前右 手执戈在腰为进旅再鼓各相击剌再鼓各退身复 位整其干为退旅再鼓皆正立蹲再鼓皆舞进一步 正立再鼓皆转靣相向秉干持戈坐作再鼓各相撃 剌再鼓皆起权其干戈为克捷之象再鼓皆正立遇 莭乐则蹲第二变听举乐依前蹲再鼓皆舞进一步 正立再鼓皆正立作孟贲趫速之状再鼓皆转身向 裹相击刺足不动再鼓各转身向外撃剌如前再鼓 皆正立蹲再鼓皆舞进一步陈其干戈左右相顾为 孟贲趫速之状再鼓皆并入行以八为四再鼓皆两 两对相击剌再鼓皆回易行列左在右右在左再鼓 皆举手蹲再鼓皆舞进一步正立再鼓各分左右再 鼓各扬其干戈再鼓交相击剌再鼓皆緫干正立遇 节乐则蹲第三变听举乐则蹲再鼓皆舞进一步转 面相向再鼓整干戈以象登台讲武再鼓皆击剌于 东南再鼓皆按盾举戈东南向而望以象漳泉奉土 再鼓皆击剌于正南再鼓皆按盾举戈南向而望以 象杭越来朝再鼓皆舞进一步正立再鼓皆击剌于 西北再鼓皆按盾举戈西北向而望以象克殄并汾 再鼓皆击剌于正西再鼓皆按盾举戈西向而望以 象肃清银夏再鼓皆舞进一步正跪右膝至地左足 微起再鼓皆置干戈于地各拱其手象其不用再鼓 皆左右舞蹈象以文止武之意再鼓皆就拜收其干 戈起而躬立再鼓皆舞退鼓尽即止以象兵还振旅 文舞曰化成天下之舞第一变舞人立南表之南听 举乐则蹲再鼓皆舞进一步正立再鼓皆稍前而正 揖合手自下而上再鼓皆左顾左揖再鼓皆右顾右 揖再鼓皆开手蹲再鼓皆舞进一步正立再鼓皆少 却身初辞合手自上而下再鼓皆右顾以右手在前 左手推后为再辞再鼓皆左顾以左手在前右手推 出为固辞再鼓皆合手蹲再鼓皆舞进一步正立再 鼓皆俛身相顾初谦合手当脑再鼓皆右侧身左垂 手为再谦再鼓皆左侧身右垂手为三谦再鼓皆躬 而授之遇莭乐则蹲第二变听举乐则蹲再鼓皆舞 进一步转靣相向再鼓皆稍前相揖再鼓皆左顾左 揖再鼓开手蹲正立再鼓皆舞进一步复相向再鼓 皆却身为初辞再鼓皆舞辞如上仪再鼓皆再辞再 鼓皆固辞再鼓皆合手蹲正立再鼓皆舞进一步再 鼓相向再鼓皆顾为初谦再鼓皆再谦再鼓皆三谦 再鼓皆躬而授之正立遇莭乐则蹲第三变听举乐 则蹲再鼓皆舞进一步两两相向再鼓皆相趍揖再 鼓皆左揖如上再鼓皆右揖再鼓皆开手蹲正立再 鼓皆舞进一步复相向再鼓皆却身初辞再鼓皆再 辞再鼓皆固辞再鼓皆合手蹲正立再鼓皆舞进一 步两两相向再鼓皆相顾初谦再鼓皆再谦再鼓皆 三谦躬而授之正立莭乐则蹲凡二舞缀表器及引 舞振作并与大祭祀之舞同恊律郎陈祈按阅以为 莭奏详备自是朝会则用之绍兴十三年僖祖庙用 基命之乐舞翼祖庙用大顺之乐舞宣祖庙用天元 之乐舞太祖庙用皇武之乐舞太宗庙用大定之乐 舞真宗仁宗庙乐舞曰熙文曰美成英宗神宗庙乐 舞曰治隆曰大明哲宗徽宗钦宗庙乐舞曰重光曰 承元曰端庆皆以无射宫奏之 乐人五代以来乐工未具干徳元年秋郊享诏选 开封府乐工八百三十人权隶太常习鼓吹四年用 判太常寺和岘言二舞郎及引舞一百五十人按视 教坊开封乐籍谱乐工子弟以备其列冠服凖旧制 景祐元年阅乐工罢其不能者元豊二年详定所奏 古者歌工之数大射工六人四瑟则鼓以四人歌以 二人天子八人则瑟与歌皆四人矣魏晋以来登歌 五人隋唐四人本朝因之是循用周制也礼登歌下 管贵人声也故仪礼瑟与歌工皆席于西阶之上隋 唐相承庭中磬簴之下撃以偶歌琴瑟非所谓升歌 贵人声之义今堂上琴瑟比之周制不啻倍蓰而歌 工止四人音高下不相权盖乐有八音所以行八风 是以舞佾与钟磬俱用八为数请罢庭中歌者堂上 歌为八琴瑟之数放此诏如议七年礼部言亲郊之 岁夏至祀皇地祇于方丘遣冢宰摄事礼容乐舞谓 宜加于常祀而其乐簴二十乐工百五十有二舞者 六十有四与常嵅南北郊上公摄事无异未足以称 钦崇之意乞自今凖亲祀用二十六簴工人三百有 六舞人百二十有四诏可绍兴十三年诏乐工依太 常寺所请逆择行止畏谨之人合登歌宫架凡用四 百四十人同日分诣太社大稷九宫贵神每祭各用 乐正二人执色乐工掌事掌器三十六人三祭共一 百一十四人文舞武舞计用一百二十八人就以文 舞畨充其二舞引头二十四人皆召慕辅之乐工舞 师照在京例分三等廪给其乐正掌事掌器自六月 一日教习引舞色长文武舞头舞师及诸乐工等自 八月一曰教习于是乐工渐集乾道元年太常洪适 奏圣上践阼务崇干徳郊丘讲礼専以诚意交于神 明窃谓古今不相讼乐金石八音不入俗耳通国鲜 习其艺而听之则倦且寐独以古乐尝用之郊庙甭 昔者竽工鼓贠不应经法孔光何武尝奏罢于汉代 前史是之今乐工为数甚夥其卤簿六引前后鼓吹 有司已奏明诏三分减一惟是肄习尚逾三月之淹 夫驱游手之人振金击石安能尽中音律使凤仪兽 舞而日给虚耗緫为缗钱近二百万若从裁酌用一 月教习自可应声合莭不至阙事于是诏郊祀乐工 令肄习一月太常寺复言郊祀合用莭奏乐工登歌 宫架乐工引舞于上其分诣社稷及别庙并畨轮应 奉更不添置寻以礼官裁减坛下宫架二百七人省 十之一琴二十人瑟十二人各省其半笙箫篴可省 者十有八人簴埙可省者十人其分诣给祠凡一百 十四止用八十人钟磬凡四十八架止设三十有二 人其宫架钟磬仍旧排殿门谩乐色量省人数従之 淳熙二年诏以上皇初上尊号立春日行兴受礼有 司言乾道加尊号用宫架三十六乐工共一百一十 三人今来加号庆受事体尤重合依大礼例用四十 八架乐正乐工用一百八十八人庶得礼乐明鯈仍 令分就太常寺贡院前五曰教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