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 御定宋史筌
卷十四
卷十五

宋史筌卷十四 尊贤阁编 第六 暦 二 崇天暦㳂革明天暦㳂革统元暦㳂革 乾道暦㳂革淳熙暦㳂革 会元暦㳂革 统天暦㳂革 崇天暦㳂革 宋兴百馀年司天数改暦其说曰暦者岁之积岁者 月之积月者日之积曰者分之积又推馀分置闰以 定四时非博学妙思弗能考也夫天体之运星辰之 动未始有穷而度以一法是以久则差差则敝而不 可用暦之所以数攺造也物铢铢而较之至石必差 况扵无形之数哉乾兴初议改暦命司天役人张奎 运筹其术以八千为曰法一千九百五十八为斗分 四千二百九十九为朔距乾兴元年壬戍岁三千九 百万六千六百五十八为积年诏以奎补保章正又 推择学者楚衍与暦官宋行古集天章阁诏内侍金 克隆监造暦至天圣元年八月成率以一万五百九 十为枢法得九钜万数既上奏诏翰林学士晏殊制 序而施行焉命曰崇天暦 明天暦㳂革 崇天暦行之至于嘉祐八年英宗即位命殿中丞判 司天监周琮及司天冬官正王炳丞王栋主簿周应 祥周安世马杰灵台郎杨得言作新暦三年而成琮 言旧暦气节加时后天半日五星之行差半次日食 之候差十刻既而司天中官正舒易简与监生石道 李遘更陈家学于是诏翰林学士范镇诸王府侍讲 孙思恭国子监直讲刘攽考定是非上推尚书辰弗 集于房与春秋之日食参今暦之所候而易简道遘 等所学䟽阔不可用新书为密遂赐名明天暦诏翰 林学士王珪序之周琮论暦曰古今之暦必有术过 于前人而可以为万世之法者乃为胜也若一行为 大衍暦议及略例校正历世以来暦法强弱为暦家 軆要得中平之数刘焯悟日行有盈缩之差 旧暦推 日行平 行一度至此方悟日行有盈缩冬至前后定日八十 八日八十九分夏至前后定曰九十三日七十四分 冬至前后曰行一度有馀 夏至前后日行不及一度 李淳风悟定朔之法并气 朔闰馀皆同一术 旧暦定朔平注一大一小至此以 日行盈缩月行迟疾加减朔馀馀 为定朔望加时以定大小不过三数自此后日食在 朔月食在望更无晦二之差旧暦皆须用章岁章月 之数使闰馀有差淳风造獜 徳暦以气朔闰馀同归一母 张子信悟月行有交道 表里五星有入气加减 北齐学士张子信因葛荣乱 隐居海岛三十馀年専以圎 仪揆测天道始悟月行有交道表里在表为外道阳 暦在里为内道阴暦月行在内道则日有食之月行 在外道则无食若月外之人圵户向日之地则反观 有食又旧暦五星率无盈缩至是始悟五星皆有盈 缩加减 之数 宋何承天始悟测景以定气序 景极长冬至 景极短夏至 始立八尺之表连测十馀年即知旧景初暦冬至常 遅天三日乃造元嘉暦冬至加时比旧退减三曰 晋姜岌始悟以月食所冲之宿为曰所在之度 曰所 在不 知宿度至此以月食之 宿所冲为曰所在宿度 后汉刘洪作乾象暦始悟月 行有遅疾数 旧暦月平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至 是始悟月行有遅疾之差极遅则日行 十二度强极疾则日行十四 度太其遅疾极差五度有馀 宋祖冲之始悟岁差 书 尭 典曰曰短星昴以正仲冬宵中星虐以殷仲秋至今 三千馀年中星所差三十馀度则知每岁有渐差之 数造大明暦率四十五 年九月而退差一度 唐徐昇作宣明暦悟曰食有 气刻差数 旧暦推日食皆平求食分多不允合至是 推日食以气刻差数増损之测日食分数 稍近 天验 明天暦悟曰月会合为朔所立日法积年有自 然之数及立法推求晷景知气节加时所在 自元嘉 暦后所 立曰法以四十九分之二十六为强率以十七分之 九为弱率并强弱之数为曰法朔馀自后诸暦效之 殊不知日月会合为朔并朔馀虚分为日法盖自然 之理其气节加时晋汉以来约而要取有差半曰今 立法推求 得尽其数 后之造暦者莫不遵用焉其踈谬之甚者 即苗守信之乾元暦马重积之调元暦郭绍之五纪 暦也大槩无出扵此矣然造暦者皆须会日月之行 以为晦朔之数验春秋日食以明强弱其扵气序则 取验柃传之南至其日行盈缩月行遅疾五星加减 二曜食差日宿月离中星晷景立数立法悉本之扵 前语然后较验上自夏仲康五年九月辰弗集于房 至扵今其星辰气朔日月交食等使三千年间若应 凖绳而有前有后有亲有踈者即为中平之数乃可 施扵后世其较验则依一行孙思恭取数多而不以 少得为亲密较日月交食若一分二刻以下为亲二 分四刻以下为近三分五刻以上为远以暦注有食 而天验无食或天验有食而暦注无食者为失其较 星度则以差天二度以下为亲三度以下为近四度 以上为远其较晷景尺寸以二分以下为亲三分以 下为近四分以上为远若较古而得数多又近扵今 兼立法立数得其理而通扵本者为㝡也琮自谓善 暦尝曰世之知暦者甚少近世独孙思恭为妙而思 恭又尝推刘羲叟为知暦焉 明天暦以后有熙宁奉元暦元祐观天暦而史不著 㳂革惟崇宁纪元暦陈振孙以为崇宁三年姚舜辅 造新暦曰占天未几蔡京令舜辅更造用徽宗受命 之年即位之日元起庚辰日命已卯帝亲制序颁之 天下赐名纪元二暦得之蜀人秦九韶云此旧史所 遗故录之 统元暦㳂革 宋暦在东都凡八改而纪元暦亡绍兴二年高宗重 购得之语辅臣曰暦官推步不精今暦差一日近得 纪元暦自明年当攺正恊时月正曰盖非细事五年 曰官言正月朔朝日食九分半亏在辰正常州布衣 陈得一言当食八分半亏在巳初其言卒验侍御史 张致远言今岁正月朔日食太史所定不验得一尝 为臣言皆有依据盖患推步者不能通消息盈虗之 奥进退遅疾之分致立朔有讹凡定朔小馀七千五 百以上者进一曰绍兴四年十二月小馀七千六百 八十太史不进故十一月小尽今年五月小馀七千 一百八十少三百二十乃为进朔四月大尽又得一 扵岁朝日食尝预言之不差釐刻愿诏得一攺造新 暦委官専蕫其事仍尽取其书参校太史有无以补 遗阙择筹人子弟粗通了者授演撰之要庶几日官 无旷暦法不绝二月丙子诏秘书少监朱震即秘书 省监视得一攺造新暦八月暦成震请赐名统元从 之诏翰林学士孙近为序以明年颁行迁震一秩赐 得一通微处士官其一子道士裴伯寿等受赏有差 得一等上推甲子之岁得十一月甲子朔夜半冬至 日度起扵虗中以为元著暦经七卷历议二卷立成 四卷考古春秋曰食一卷七曜细行二卷气朔入行 草一卷诏付太史氏副蔵秘书省九年史官重修神 宗正史访求奉元暦不获诏陈得一裴伯寿赴阙补 修之 乾道暦㳂革 统元暦颁行虽久有司不善用之暗用纪元法推步 而以统元为名乾道二年日官以纪元暦推三年丁 亥岁十一月甲子朔将颁行裴伯寿诣礼部陈统元 暦法当进作乙丑朔扵是依统元暦法正之光州士 人刘孝荣言统元暦交食先天六刻火星差天二度 尝自著暦期以半年可成愿改造新暦礼部谓统元 暦法用之十有五年纪元暦法经六十年曰月交食 有先天分数之差五星细行亦有二三度分之殊暦 官拘于依经用法致朔曰有进退气节日分有误于 时宜攺造伯寿言造暦必先立表测景验气庶几精 密判太史局吴泽私于孝荣且言铜表难成木表易 坏以沮之迺诏礼部尚书周执羔提领改造新暦执 羔亦谓测景验气经涉岁月孝荣乃采万分暦作三 万分以为曰法号七曜细行暦上之三年执羔以暦 来上孝宗曰日月有盈缩须随时修改执羔对曰舜 恊时月正日正为积久不能无差故恊正之耳帝问 曰今暦于古暦何如对曰尭时冬至曰在牵牛今冬 至曰在斗一度孝荣七曜细行暦自谓精密且预定 是年四月戊辰朔曰食一分日官言食二分伯寿并 非之既而精明不食孝荣又定八月庚戍望月食六 分半候之止及五分又定戊子岁二月丁未望月食 九分以上出地其光复満伯寿言当食既复满在戍 正三刻侍御史单时言比年太史局以统元暦稍差 而用纪元暦纪元寝差迩者刘孝荣议改暦四月朔 曰食不验曰官两用统元纪元以定晦朔二暦之差 岁益已甚非所以明天道正人事也如四月朔之日 不食虽为差误然一分之说犹为近焉八月望之月 食五分新暦以为食六分亦为近焉闻欲以明年二 月望月食为验是夜或有阴晦风雨愿令日官舆孝 荣所定七政躔度其说异同者俟其可验之时以浑 象测之察其稍近而屡中者从其说以定暦庶几不 致甚差诏从之十一月诏国子司业程大昌监察御 史张敦实监太史局验之是时帝务知暦法䟽密诏 太史局以高宗所降小浑仪测验造暦四年二月十 四日丁未望月食生光复满如裴伯寿言单时言去 年承诏十二月癸卯乙巳两夜监测太阴太白新暦 为近今年二月十四日望月食臣与大昌等以浑仪 定其光満则旧暦差近新暦差远若遽以旧暦为是 则去年所测四事皆新暦为近今者所定月食乃复 稍差以是知天道之难测儒者莫肯究心一付之星 翁暦家其说又不精密愿令刘孝荣等更定三月一 日内七政躔度之异同者仍令臣等往视测验而造 暦焉三月诏时与大昌同验之时等又言太史局止 用纪元暦与新暦测验未尝参以统元暦臣等与判 太史局李继宗天文官刘孝荣等求统元纪元新暦 异同于三月初九日夜十一曰早十四日夜二十日 早诣太史局召三暦官上台用铜仪窥管对测太阴 木火土星昏晨度经历度数参稽所供监视测验初 九日昏度旧暦太阴在黄道张宿十二度八十七分 在赤道张宿十度新暦在黄道张宿十四度四十分 在赤道张宿十五度太臣等验得在赤道张宿十五 度半今考之新暦稍密旧暦皆踈十一日早晨度旧 暦木星在黄道室宿十五度七分在赤道室宿十三 度少土星在黄道虗宿七度三分在赤道虗宿七度 彊新暦木星在黄道室宿十五度四十四分在赤道 室宿十四度少弱土星在黄道虚宿六度二十一分 在赤道虗宿六度少弱臣等验得五更三点土星在 赤道虗宿六度弱五更五点木星在赤道室宿十四 度今考之新暦稍密旧暦皆䟽十四日昏度统元暦 太阴在黄道氐宿初度九十四分在赤道氐宿三度 少纪元暦在黄道氐宿初度八十三分在赤道氐宿 二度太新暦在黄道亢宿八度七十一分在赤道亢 宿九度少弱三历官以浑仪由南数之其太阴北去 角宿距星二十一度少弱新旧暦官称昏度亢宿未 见祗以窥管测定角宿距星复以暦书考东方七宿 角占十二度亢占九度少既亢宿未见当除角宿十 二度即太阴此时在赤道亢宿九度少弱今考之新 暦全密纪元统元暦皆䟽二十日早晨度统元暦太 阴在黄道斗宿十一度九十一分在赤道斗宿十二 度少火星在黄道危宿七度九十一分在赤道危宿 七度少土星在黄道虗宿八度八十二分在赤道虗 宿八度太纪元暦太阴在黄道斗宿十一度四十分 在赤道斗宿十一度半火星在黄道危宿六度在赤 道危宿六度太土星在黄道虗宿七度三十九分在 赤道虗宿七度半弱新暦太阴在黄道斗宿十度六 十一分在赤道斗宿十度少火星在黄道危宿七度 二十分在赤道危宿六度土星在黄道虗宿六度五 十三分在赤道虗宿六度半三暦官验得太阴在赤 道斗宿十度火星在赤道危宿六度强土星在赤道 虗宿六度半今考之太阴纪元暦䟽火星新暦纪元 暦全密统元暦䟽土星新暦全密纪元统元暦䟽又 诏时与尚书礼部贠外郎李焘同测验时等言先究 统元纪元新暦异同召三暦官上台用铜仪窥管对 测太阴土火木星晨度经历度数参稽所供监视测 验二十四日早晨度统元暦太阴在黄道危宿十一 度九十分在赤道危宿九度木星在黄道室宿十八 度一十五分在赤道壁宿初度少火星在黄道危宿 十度七十分在赤道危宿十度土星在黄道虗宿八 度九十五分在赤道虗宿九度纪元暦太阴在赤道 危宿十度五十三分在赤道危宿八度半木星在黄 道室宿十七度六十八分在赤道室宿十六度少火 星在黄道危宿九度八十四分在赤道危宿九度土 星在黄道虗宿七度四十分在赤道虗宿七度半新 暦太阴在黄道危宿十三度五分在赤道危宿十二 度木星在黄道室宿十八度一十分在赤道室宿十 六度半强火星在黄道危宿十度八分在赤道危宿 九度土星在黄道虗宿六度六十分在赤道虗宿六 度半强三暦官验得太阴在赤道危宿十度木星在 赤道室宿十四度太火星在赤道危宿九度半土星 在赤道虗宿六度半弱今考之太阴统元暦精密纪 元暦新暦皆䟽木星新暦稍密纪元统元暦皆䟽火 星纪元新暦皆稍密统元暦䟽土星新暦稍密纪元 统元暦皆䟽二十七日早晨度统元暦木星在黄道 壁宿初度四十六分在赤道壁宿初度太火星在黄 道危宿十二度九十二分在赤道危宿十二度彊土 星在黄道虐宿八度九十八分在赤道虗宿九度纪 元暦木星在黄道壁宿初度二十五分在赤道壁宿 初度分空火星在黄道危宿十二度九十七分在赤 道危宿十一度土星在黄道虗宿七度四十八分在 赤道虗宿七度半新暦木星在黄道壁宿初度四十 四分在赤道壁宿初度少火星在黄道危宿十二度 二十二分在赤道危宿十一度半土星在黄道虗宿 六度六十分在赤道虗宿六度半彊三暦官验得木 星在赤道壁宿初度少火星在赤道危宿十一度土 星在赤道虗宿六度半今观木星新暦稍密纪元统 元暦皆䟽火星纪元暦全密统元新暦皆䟽土星新 暦稍密纪元统元暦皆䟽由是朝廷始知三暦异同 诏太史局以新旧暦参照行之礼部言新旧暦官互 相异同参照实难新暦比之旧暦稍密诏用新暦名 以乾道暦已丑岁颁行孝荣有考春秋日食一卷汉 魏周隋日月交食一卷唐日月交食一卷宋朝曰月 交食一卷气朔入行一卷彊弱曰法格数一卷 淳熙暦㳂革 乾道四年礼部贠外郎李焘言统元暦行之既久与 天不合大衍暦㝡号精微用之亦不过三十馀年后 之欲行远也难矣抑暦未差无以知其失未验无以 知其是仁宗用崇天暦天圣至皇祐四年十一月日 食二暦不效诏以唐八暦及宋四暦参定皆以景福 为密遂欲改作而刘羲叟谓崇天暦颁行逾三年所 差无几讵可偶縁天变轻议改移又谓古圣人暦象 之意止扵敬授人时虽则预考交会不必吻合辰刻 或有遅速未必独是暦差迺从羲叟言复用崇天暦 羲叟暦学为宋第一欧阳修司马光辈皆遵用之崇 天暦既复用又十三年治平二年始改用明天暦暦 官周琮等迁官后三年验熙宁三年七月月食不效 迺诏复用崇天暦夺琮等所迁官熙宁八年始更用 奉元暦沈括实主其议明年正月月食遽不效诏问 修暦推恩者姓名括具奏辨得不废识者谓括强辨 不许其深扵暦也然后知羲叟之言然愿申饬暦官 加意精思勿执今是益募能者熟复讨论更造密度 补治新暦廼诏诸道访通暦者久之福州布衣阮兴 祖上言新暦差谬而荆大声不白部即补兴祖为局 生初新暦之成也大声与刘孝荣为之至是大声以 太阴九道变赤道别演一法与孝荣立异秘书少监 汪大猷等言今大声等推步明年正月至月终九道 太阴变赤道具稿成至正月臣等请召暦官上台用 浑仪监验䟽密从之五年国子司业程大昌侍御史 单时秘书丞唐孚暦筹官盖尭臣皇甫继明宋允恭 等言今更造乾道新暦朝廷累委官定验得见日月 交食密近天道五星行度允恊躔次惟九道太阴间 有未密搜访能暦之人而未有应诏者独荆大声别 演一法与刘孝荣乾道暦定验正月内九道太阴行 度二法皆未能密乾道太阴一法与诸暦比较亦未 尽善今撮其精微撰成一法先推正月内九道太阴 正对在赤道宿度愿委官与孝荣大声验之如或精 密即以所修九道经法请得与定验官更集孝荣大 声等同赴台推步明年九道太阴正对在赤道宿度 点定月分定验从其善者用之大昌等以大声等所 供正月内太阴九道宿度先赴太史局测验上中旬 毕又取大声孝荣盖尭臣三家所供正月下旬太阴 宿度参照览视测验踈密尧臣及宋允恭等请使诸 人限一月各推今年太阴九道变黄道正对赤道某 宿某度依经具稿送御史台不时视验裴伯寿上言 孝荣自陈预定丁亥岁四月朔日食八月望月食俱 不验又定去年二月望夜二更五点月食九分以上 出地复满臣尝言扵宰相是月之食当食既出地纪 元暦亦食既出地生光在戍初二刻复满在戍正三 刻是夕月出地时有微云至昏时见月巳食既至戍 初三刻果生光即食既出地可知复满在戍正三刻 时二更二点臣所言卒验新暦缪误一曰步气朔孝 荣先言气差一日观景表方知其失此不知验气者 也臣之验气差一二刻亦能知之纪元节气自崇宁 间测验逮今六十馀载不无少差茍非测验安知其 失凡日月合朔以交食为验今交食既差朔亦不合 矣二曰步发敛止言卦候而已三曰步日躔新暦乃 用纪元二十八宿赤道度暨分宫遽减纪元过宫三 十馀刻殊无理据又赤道变黄道宿度娄胃二宿顿 减纪元半度在术则娄胃二宿合二十八度娄当十 二度太今新暦娄作十二度半乃弃四分度之一室 轸二宿虗収复多变宿分宫既讹是以乾道已丑岁 太阳过宫差误四曰步晷漏新暦不合前史唐开元 十二年测景于天下安南测夏至午中晷在表南三 寸三分新暦测在表北七寸铁勒测冬至午中晷长 一丈九尺二寸六分新暦测晷长一丈四尺九寸九 分乃差四尺二寸七分其谬盖若此五曰步月离诸 暦遅疾胐朒极数一同新暦朏之极数少朒之极四 百九十三分疾之极数少遅之极数二十分不合暦 法六曰步交会新暦妄设阳凖阴凖等差盖欲苟合 已往交食其间复有不合者则迁就天道所以预定 丁亥戊子二岁日月之食便先差违七曰步五星以 浑仪测验新暦星度与天不合盖孝荣与同造暦人 皆不能探端知绪乃先造暦后方测验前后倒置遂 多差失夫立表验气窥测七政然后作暦岂容掇拾 绪馀超接旧暦以为新术乎新暦出扵五代民间万 分暦其数朔馀太强明暦之士往往鄙之今孝荣乃 三因万分小暦作三万分为日法以隐万分之名三 万分暦即万分暦也縁朔馀太强孝荣遂减其分乃 増立秒不入暦格前古至于宋诸暦朔馀并皆无秒 且孝荣不知王处讷扵万分増二为应天暦日法朔 馀五千三百七自然无秒而去王朴用秒之暦臣与 造统元暦之后潜心探讨复三十馀年考之诸暦得 失暁然诚假臣演撰之职当与太史官立表验气窥 测七政运筹立法当远过前暦诏送测验官详之达 于尚书省时谈天者各以技术相高互相诋毁单时 汪大猷程大昌唐孚等言乾道新暦荆大声刘孝荣 同主一法自初测验以至权行施用二人无异议后 縁新暦不密诏访求通暦者孝荣乃讼阮兴祖因大 声补局生自是纷纷不巳大声官以判局提点暦书 为名乃言不当责以立法起筹不知起暦授时何所 凭据且正月内五夜比较孝荣所㝎五日并差大声 所定五日内三日的中两日稍䟽继伯寿进状献术 臣等将求其暦书上台测验务求至当而大声等正 居其官乃饰辞避事测验弗精且大声孝荣同立新 法今犹反复苟非各具所见他曰暦成大声妄有动 揺即前㓛尽废请令孝荣大声尭臣伯寿各具乾道 五年五月以后至年终太阴五星排曰正对赤道躔 度上之御史台令测验官参考诏从之六年日官言 比诏权用乾道暦推步今岁已颁暦于天下明年用 何暦推步诏亦权用乾道暦秋成都暦学进士贾复 推明荧惑太阴二事转运使资遣至临安愿造新暦 毕还蜀仍进暦法九议孝宗嘉其志馆于京学赐廪 给太史局李继宗等言十二月望月食大分七小分 九十三贾复刘大中等各亏初食甚分不同诏礼部 侍郎郑闻监李继宗等测验是夜食八分秘书省言 灵台郎宋允恭国学生林永叔草泽祝斌黄梦得吴 时举陈彦健等各推步曰食时刻分数异同廼诏谏 议大夫姚宪及继宗等测验五月朔曰食宪奏时刻 分数皆差继宗荆大声俱削降九年判太史局吴泽 言乾道十年颁赐暦曰其中十二月已定作小尽干 道十一年正月一日注癸未朔崇天统元二暦推得 甲申朔纪元乾道二暦推得癸未朔今乾道暦正朔 小馀约得不及进限四十二分是为疑朔更考曰月 之行以定月朔大小则当是甲申朔今暦官不加精 究直以癸未注正朔窃恐差误请再推步遂命李继 宗监视皆以是年正月朔用甲申为当兼推今岁五 月朔太阳交食四分半亏初西圵午时五刻半食甚 正圵未初二刻复満东北申初一刻后林永叔等五 人各言五月朔曰食分数与亏初食甚复満时刻并 乾道暦较验五月朔实测皆未密合淳熙元年礼部 言今岁颁暦权用乾道新暦明年请复权用诏从之 三年李继宗等请集在局通暁暦法人重造新暦撰 成新暦七卷推步备草二卷较纪元统元乾道诸暦 新暦为密愿赐暦名诏名淳熙暦自明年颁行 会元暦㳂革 淳熙十二年九月成忠郎杨忠辅言淳熙历简陋扵 天道不合今岁三月望月食三更二点而暦在二更 二点亏四分而暦亏几五分四月二十三曰水星据 暦当夕㐲而水星方与太白同行东井间昏见之时 去浊犹十五馀度七月望前土星已伏而暦犹注见 八月未弦金已过氐而暦犹在亢此类甚多而朔差 者八年矣夫守䟽敝之暦不能革旧其可哉忠辅扵 易粗窥大衍之旨创立日法撰演新暦不敢以言者 诚惧太史顺过饰非恃刻漏则水有増损遅疾恃浑 仪则度有广狭斜正所赖今岁九月之交食在昼而 淳熙暦法当在夜以昼夜辨之不待纷争而决矣今 以忠辅新暦推步淳熙十二年九月望太阴交食大 分四小分八十五晨度带入渐进大分一小分七亏 初在东圵卯正一刻一十一分系曰出前食甚在正 北辰初一刻一十分复満在西北辰正初刻并曰出 后其日曰出卯正二刻后与亏初相去不満一刻临 安在岳䑓南秋分后昼刻比岳䑓差长曰当先暦而 出故知月起亏时日光已盛必不见食如以淳熙暦 推之九月望夜月食大分五小分二十六带入渐进 大分三小分四十七亏初在东圵卯初三刻系攅点 九刻后食甚在正北卯正三刻后复满在西北辰正 初刻后礼部廼考其异同孝宗曰日月之行有䟽数 故暦久不能无差大抵月之行速多是不及无有过 者可遣台官礼部官同验之乃遣礼部侍郎颜师鲁 夜云阴蔽月不辨亏食师鲁请诏精扵暦学者与太 史详定之帝曰暦久必差闻来年月食者二可俟验 否十三年右谏议大夫蒋继周言试用民间知星暦 者遴选提领官以重其事如祖宗之制帝曰朝士鲜 有知星暦者不必専领迺诏有通天文暦法者所在 州军以闻八月布衣皇甫继明等陈今岁九月望以 淳熙暦推之当在十七日实暦敝也太史乃注扵十 六曰之下徇私迁就以掩其过请造新暦杨忠辅乞 舆暦官刘孝荣及继明等各具已见指定今年八月 十六日太阴亏食加时早晚及生光复满方面辰刻 同验之仰合乾象折衷䟽密再请今年八月二十九 日验月见东方苟见月馀光则不当以为晦也又今 年九月十六曰验月未盈苟见月体东向之光犹薄 则不当为望也知晦望之差则朔之差明矣必使气 之与朔无毫发之差始可演造新暦诏付礼部议命 颜师鲁等监之刘孝荣差一点继明等差二点忠辅 差三点乃罢遣之十四年国学进士石万言淳熙暦 立元非是气朔多差不与天合按淳熙十四年暦清 明夏至处暑立秋四气及正月望二月十二月下弦 六月八月上弦十月朔并差一日如卦后盈虗没灭 五行用事亦各随气朔而差南渡以来浑仪草创不 合制度无圭表以测日景长短无机漏以定交食加 时设欲考正其差而太史局官尚如去年测验太阴 亏食自一更一点还光一分之后或一点还光二分 或一点还光三分以上或一点还光三分以下使更 点乍疾乍徐随景走弄以肆欺蔽若依晋泰始随开 皇唐开元课暦故事取淳熙暦与万所造之暦各推 而上之扵千百世之上以求交食与夫岁月曰星辰 之著见扵经史者为合与否然后推而下之以定气 朔则舆前古不合者为差合者为不差甚易见也然 其差缪非独此耳冬至日行极南黄道出赤道二十 四度昼极短故四十刻夜极长故六十刻夏至日行 极圵黄道入赤道二十四度昼极长故六十刻夜极 短故四十刻春秋二分黄赤二道平而昼夜䒭故各 五十刻此地中古今不易之法至王普重定刻漏又 有南北分野冬至昼夜长短三刻之差今淳熙暦皆 不然冬至昼四十刻极短夜六十刻极长乃在大雪 前二日所差一气以上自冬至之后昼当渐长夜当 渐短今过小寒昼犹四十刻夜犹六十刻所差七曰 有馀夏至昼六十刻极长夜四十刻极短乃在芒种 前一曰所差亦一气以上自夏至之后昼当渐短夜 当渐长今过小暑昼犹六十刻夜犹四十刻所差亦 七曰有馀及昼夜各五十刻又不在春分秋分之下 至扵日之出入人视之为昼夜长短有渐不可得而 急与遅也急与遅则为变今日之出入増减二刻近 或五日远或三四十曰而一急一遅与曰行常度无 一合者请考正淳熙暦法之差俾之上不违扵天时 下不乖于人事送秘书省礼部详之皇甫继明史元 寔皇甫迨厐元亨等言石万所撰五星再聚历乃用 一万三千五百为曰法窃取唐末崇元旧暦而婉其 名尔淳熙暦立法乖䟽丙午岁定望则在十七日太 史知其不可遂注望扵十六日以掩其过臣等尝请 于太史局官对辨置局更暦迄今未行今考淳熙暦 戊申岁十一月下弦在二十四日太史局官必俟颁 暦之际又将妄退扵二十三日矣法不足恃必假迁 就而朔望二弦暦法纲纪茍失其一则五星盈缩日 月交会与昏朝之中星昼夜之晷刻皆不可得而正 也浑仪景表壶漏之器臣等私家无之是以暦之成 书犹有所待国朝以来必假创局而暦始成请依攺 造大暦故事置局更暦以祛太史局之蔽事闻宰相 王淮奏送后省看详帝使秘书省各司同察之然亦 未免有异同之论六月给事中王信亦言更暦事以 为暦法深奥若非详加测验无以见其䟽密乞令继 明与万各造来年一岁之暦取其无差者诏从之十 二月进所造暦淮等奏万等暦与淳熙十五年暦差 二朔淳熙暦十一月下弦在二十四曰窃恐暦法有 差帝曰朔岂可差朔差则所失多矣乃令吏部侍郎 章森秘书丞宋伯嘉参定以闻十五年礼部言万等 所造暦与淳熙暦法不同当以其年六月二日十月 晦曰月不应见而见为验兼论淳熙暦下弦不合在 十一月二十四日是日请遣官监视诏礼部侍郎尤 袤与森监之六月二日森奏是夜月明至一更二点 入浊十月晦袤奏晨前月见东方帝问诸家之孰为 䟽密周必大等奏三人各定二十九日早月体尚存 一分独忠辅万谓既有月体则不应小尽帝曰十一 月合朔在申时是以二十九日尚存月体耳十六年 承节郎赵澳言暦象大法及淳熙暦今岁冬至并十 二月望月食皆后天一辰请遣官测验诏礼部侍郎 李𪩘秘书省邓驲等视之𪩘等请用太史局浑仪测 验如乾道故事差秘书省提举一贠専监之诏差秘 书丞黄艾校书郎王叔简绍熙元年八月诏太史局 更造新暦颁之二年正月进立成二卷绍熙二年七 曜细行暦二卷赐名会元诏𪩘序之 统天暦㳂革 绍熙四年布衣王孝礼言今年十一月冬至日景表 当在十九日壬午会元暦注乃在二十曰癸未系差 一日崇天暦癸未日冬至加时在酉初七十六分纪 元暦在丑初一刻六十七分统元暦在丑初二刻二 分会元暦在丑初一刻二百四十分迨今八十有七 年常在丑初一刻不减而反増崇天暦寔天圣二年 造纪元暦崇宁五年造计八十二年是时测景验气 知冬至后天乃减六十七刻半方与天道恊其后陈 得一造统元暦刘孝荣造乾道淳熙会元三暦未尝 测景苟弗立表测景莫识其差乞遣官令太史局以 铜表同孝礼测验朝廷虽从之未暇改作庆元四年 会元暦占候多差日官草泽互有异同诏礼部侍郎 胡纮充提领官正字冯履充参定官监杨忠辅造新 暦右谏议大夫姚愈言太史局文籍散逸测验之器 又复不备几何而不䟽略哉汉元凤间言暦者十有 一家议久不决考之经籍验之帝王纪录然后是非 洞见元和间以太初违天益远晦朔失实使治暦者 修之以无文证验杂议蜂起越三年始定此无他不 得儒者以緫其纲故至扵此也周官冯相氏保章氏 志日月星辰之运动而冢宰实緫之汉初暦官犹宰 属也熙宁间司马光沈括皆尝提举司天监故当是 时暦数明审法度严密乞命儒臣常兼提举以専其 责五年监察御史张岩论冯履唱为诐辞罢去诏通 暦法者所在具名来上杨忠辅暦成宰臣亰铛上进 赐名统天颁之凡暦经三卷八暦冬至考一卷三暦 交食考三卷晷景考一卷考古今交食细草八卷盈 缩分损益率立成二卷日出入晨昏分立成一卷岳 台日出入昼夜刻一卷赤道内外去极度一卷临安 午中晷景常数一卷禁漏街鼓更点辰刻一卷禁漏 五更攅点昏晓中星一卷将来十年气朔二卷已未 庚申二年细行二卷

御定宋史筌卷十四 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