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编卷第二十六 鲒埼亭集 外编卷第二十七
清 全祖望 撰 清 董秉纯 撰年谱 景上海涵芬楼藏原刊本
外编卷第二十八

鲒埼亭集外编卷二十七

           鄞 全祖望 绍衣


 题跋

  子夏易传跋尾


子夏易传唐开元中曾诏列于学宫同帖正经以试多


士刘知几争之曰汉艺文志易十三家无子夏传至七


录始有子夏传六卷或曰韩婴作或曰丁寛作然据汉


志韩易二篇丁易八篇求其符会事殊隳刺岂非后来


假凭前哲必欲行用深以为疑诏下儒臣集议司马贞


等以为七略有子夏传不行已久荀勖中经簿四卷隋

志梁时六卷今二卷则错谬多矣王俭七志引七略云

易传子夏二篇韩氏作而今题载薛虞记秘库有之传

文指趣质略无益后学于是停止帖经然则今所行十

一卷固属赝本即七略以来之书亦依托耳孙坦周易

析蕴欲以汉之杜子夏当之书录解题谓其无据夫曰

韩曰丁曰薛其见于前人着录者尚难审定况臆度耶

十一卷之顚末已见于纳兰成氏之跋余故追溯其旧

本而略记之并取释文正义集解所引附列之因以笑

张弧之疏略焉

 释文引子夏传为今本所无者凡三十四条

 干亢极也

 屯如辞也乘马之乘音绳班如相牵不进貌

 讼眚妖祥曰眚

 比地得水而柔水得地而流故曰比

 小畜孪作恋思也几作近

 履诉诉恐惧貌

 泰翩翩作篇篇

 大有彭作旁

 谦谦作嗛谦也

 豫盱作纡𬖂疾也

 噬嗑胏作脯

 贲束帛五匹为束三𤣥二𫄸𧰼阴阳戋戋作

 残残

 复伤害曰灾妖祥曰眚

 頣拂作弗辅弼也逐逐作攸攸字林云攸当

 为逐

 习坎窴作湜

 离戚作嘁

 遁肥饶裕也

 晋鼫作硕

  明夷 夷于之夷作睇 拯作抍

  姤 柅作鿭 包瓜之包作苞

  困 徐徐作荼荼内不定之意

  井 甃修治也

  丰 沛作芾小也 沬作昧星之小者

  涣 拯作抍取也

  既济 茀作佛 𦈡作袽作茹

 正义引子夏传

  易虽分为上下二篇未有经字经字是后人所加

 集解引子夏传

  师 丈人作大人

  比 地得水而柔水得土而流比之𧰼也夫凶者

   生乎乖争今既亲比故云比吉也

  按正义集解所引今本亦无之

 中兴书目云陆德明释文所引与今本闲有合者若

  比云水得地而流地得水而柔今本作地得水而

  泽水藏地而安但小异耳其释文有而今本无者

  葢后人附益者多也

 朱震曰孟喜京房之学概见于一行所集大要皆自

  子夏所出

  按此又真以为子夏作者姑录之以备异闻

  跋杨诚斋易传

易至南宋康节之学盛行鲜有不眩其说其卓然不惑

者则诚斋之易传乎其于图书九十之妄方位南北之

讹未尝有一语及者得意忘𧰼得𧰼忘言淸谈娓娓醇

乎其醇真潦水尽而寒潭淸之㑹也中多以史事证经

学尢为洞达予尝谓明辅嗣之传当以伊川为正脉诚

斋为小宗胡安定苏眉山诸家不如也是书昆山徐氏

经解未刻予得之谢太仆家徐氏尝得朱英叔所藏宋椠本不知何故不刻

  读林𥳑肃公周易集解

昆山徐尚书健庵开雕林黄中周易集解或告之曰是

非纠朱子者耶尚书惧亟斧之其所见隘矣竹垞旁援

勉斋祭文以雪黄中之冤予谓黄中立朝风节卓绝其

论朱子激于一时之胜心不过如东坡之排伊川耳后

世不闻因伊川之争而置东坡于惇卞之闲安得因朱

林之争而以黄中与陈贾胡纮同传是固不待勉斋之

文而雪也若其说易则实有近于支离者黄中谓一卦

皆含八卦谓之八𧰼如屯则初震二坤三四为艮坎三

艮四坤五上为震坎蒙则初坎二震三四为坤艮三坎

四艮五上为坤震其前四卦以两正体兼两互体也其

后四卦以两反对兼两互体也夫于反对之中尚欲求

互则屯即为蒙蒙即为屯终何所别是所谓鹿旁求獐

獐旁求鹿者也无惑乎朱子之斥其说也黄中又谓八

卦皆互相包以为六画每卦取一互体留一互体一卦

耶上互则一卦取下互如干包坤则为损益坤包干则

为咸恒一卦包三十二卦八卦得二百五十六卦是其

说于易之经传全无所预且同一互也或取以致用或

留以植体则又何也是朱子之所未辨而南雷黄氏以

为当日必因其不足辨而置之者也更有异者黄中主

张三代不改夏正之说而谓十月干亥不得言坤正月

勾萌不得言泰三月微阳不得言壮舜典仲冬巡北岳

不得言后不省方因谓正月为复二月为临则岂有三

代不改时不改月而反能改阴阳之气直以六月为干

者且谓至日闭关焉知非夏至何其任情强辨一至此

欤厚斋冯氏反谓足破千古之惑则好奇之过也黄中

之书今所传者皆无图独杨止庵传易考中有之止庵

葢犹得尽见其书而今止存集解一种矣故撮止庵所

传者附之以见其书之本有可斥非果朱子之力能诎

之也黄中之人不当以其纠朱子而遽黜至其书则正

不必以其有异于朱子而反称之是吾持平之论也予

又读后村所作黄中次子行知墓铭其中述行知言黄

中为兵部侍郞方负殊眷而朱子亦有重名当事皆不

喜之适二人论易相撑拄知其皆刚而不肯相下遂亦

除朱子兵部以鬬之果以不咸皆去时台中胡晋臣最

助朱子周益公则相也及光皇龙飞周䇿免胡出台黄

中方次对深以二人之去为惜亦见其无成心矣行知

说诗极宗朱子谓其佳处圣人不易然则当时兵部之

争别有本末黄中固未尝终执迷而其子亦不守门戸

之见后人可以释然矣

  读吴草庐易纂言

草庐著易纂言累脱槁而始就其自言曰吾于易书用

功至久下语尢精其𧰼例皆自得于心庶乎文周系辞

之意又曰吾于书有功于世为犹小吾于易有功于世

为最大及愚谛观其书如以大传所释诸卦爻辞为文

言传之错𥳑合作一篇芟震彖辞震来𧈅𧈅八字为爻

辞所重出増履者礼也一句于序卦传俱未免武断之

失而坤之二以大不习句师之初以以律不臧句小畜

之四以去惕出句履之上以考祥其旋句皆未见其有

所据也若改屯初之盘桓为磐桓师𧰼之丈人为大人

否二之包承为包荒而以亿丧贝为后世意钱之戏则

经师家亦岂有信之者然则草庐之所以为自得者殆

其所以为自用也世所传朱枫林卦变图以十辟六子

为例实则本诸草庐云

  跋沈守约易小传

宋沈丞相该著易小传六卷其书祇释六爻详论变卦

多本春秋左传占法卦为一论又有系辞补注十馀则

附之卷末其中最误者以占课家八宫世应之说为卦

变而逐卦注于其下如姤曰干宫一世复曰坤宫一世

之𩔖此其误不始沈氏唐陆德明释文中已有之而荀

慈明解随卦曰随者震之归魂则汉儒巳先滥觞不知

占课之说始自京房而揲蓍变卦则源远流长实自三

古认子作母断不可也

  周易总义跋

山斋易氏周礼总义世多有之其周易则未见也予钞

得之天一阁范氏其书颇参八宫言之𩔖沈守约易小

传而较醇焉

  周易𧰼旨决录跋

程子尝言易学多在蜀中后三百年而蜀又以来易名

于天下然来易自空山积悟虽多心得之言而目不见

先儒诸笺疏雷同者有之或以僻陋乖戾者言之良可

惜也不知来易之先乃有南沙熊氏之易葢其谪居滇

池所作南沙于书无所不窥而易为尢邃其博引诸先

儒之说最为该备来氏远不逮也以予所见宋元易解

一百五十家明嘉靖以前亦数十家南沙书中无不有

之而时时有予所未见者即以吾鄕先辈易解如宋之

王先生太古明之黄先生南山其书今不可得矣而南

沙皆引其异同博矣哉甚矣蜀之多易也其书名曰周

易𧰼旨决录计上下经五卷大传二卷

  题涂氏易疑拟题

涂溍生字自昭江西宜黄县人而东里称为临川鄕贡

进士葢宜黄之涂乃著姓而临川则溍生所移居也溍

生易疑拟题一册见菉竹堂书目而逸其名所著易主

意一册见东里集所著易义矜式见江西通志其拟题

者皆其问目贯穿古人之说而质难之极为博雅非如

近日科举之所谓拟题也其易主意当即所以答拟题

之疑矜式则应举程式文字也予初见永乐大典中引

其拟题以为即此二字必无足观巳而阅之知其为经

学宿儒也亟钞之而附其矜式文字于后惜尚未见其

所谓主意者

  跋黄漳浦易解

漳浦先生于学宏通博达世以为如武库之无不备而

所尢精者易天根月窟独有神㑹能于京焦陈邵之外

颉颃一家其所著三易洞玑革𧰼新书鲜有得通之者

葢别立一变法因而重之以推前世事迹无不洞中至

有明思庙时以为当地水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

用之时由今观之是革命之应也先生之学神矣歳戊

申复得先生易卦要说读之则又平正通达大似东莱

平甫诸家于是叹先生易学之奇且法也

  跋倪文正公儿易

始宁倪文正公儿易其自序曰汉儒说经舌本强橛似

儿强解事者宋儒疏剔求通遂成学究学究不如儿儿

强解事不如儿不解事也可谓奇语又曰子云大𤣥童

乌共之童乌子云九岁儿也公之命名以此公于学无

所不通但亦多好奇之过一切文字皆然而儿易其尢

甚公言儿强解事不如儿不解事予亦尚嫌公之强解

事也

  黄梨洲易学𧰼数论书后

姚江黄征君易学𧰼数论六卷上自图书九十之混变

卦互卦之异同旁推交通虽以纳甲纳音世应𮜿革之

法莫不搜其原本抉其讹谬可为经学中希有之书也

征君谓河图在顾命与大训并陈则是皆书也使如后

世所云则为龙马之遗蜕欤抑庖牺之稿本欤不知天

垂𧰼见吉凶所谓仰观天文河出图洛岀书所谓俯察

地理图书即今之图经黄册其以河洛名者以其为天

下之中也此其说可谓百世不易之论葢尝与学者言

之皆大惊莫能信固难以口舌争征君之言发源自薛

艮斋艮斋谓自来纬候诸家所谓九篇六篇者亦原以

为地学之书苟其是者不可以纬候而废也春秋命历

序曰河图帝王之阶图载江河山川州界之分野后禹

坛于河受龙图作握河纪历虞夏商咸亦受焉尚书中

候曰禹自临河受图注云括地𧰼也尚书𠛬德放曰禹

得括地𧰼图尧以为司空河图玉版曰禹观于河始受

图言治水之意李淳风乙巳占其中引洛书以禹贡之

二十八山分配二十八宿分野夫其所谓坛河而受临

河而得实龙马之说所由起也而所指则犹主方舆之

图自有以五行生成之数附于天一地二之文并以九

宫太乙之数为九畴者而并纬书而失之葢惟图书为

地理故王者之迹既熄诸侯吞噬山川之岀入职方不

知贡赋之多寡地官莫问圣人河不出图之叹至以比

之凤鸟不然马毛之旋既有据之以作易者矣即其浮

河再出亦雷同之陈迹夫子犹思见之岂得别为一易

乎礼器成于汉儒误解论语而又依傍纬书于是以河

出马图为瑞是则欧阳公辨之矣南昌万编修孺庐尝

曰大禹治水乃有河图周公营洛始有洛书故作顾命

时洛书新出尚未得与河图并登东序是又疏证之最

精者今人徒泥于河出洛岀之文以为此必沿河溯洛

而得之者真解经之固也同里李桐曰尚书出孔壁仪

礼出淹中不必皆有符瑞谅哉征君于易远览千古一

洗前辈之支离而尢有功于易者此论也若其谈总𧰼

予颇多以为不然者则别见于予说易之书

  题仲氏易

百年以来论古之荒谬者萧山毛氏为尢毛氏之论说

经为尢诸经之中易为尢钱唐龚鉴尝曰毛氏葢雠其

兄者也予曰何以知之曰闻其书之名则友恭之意蔼

然及读之而爽然愿者齿冷强者髪指眦裂矣非雠其

兄而何甚矣夫其兄之不幸而有此弟也予为之一笑

乃记其语于卷端

  跋夏柯山尚书解

王滹南曰宋人解书惟林少颖眼目最高既不若先儒

之窒又不为近代之凿当为古今第一而迩来学者但

知有夏氏葢未见林氏本故也夏解妙处大扺皆出于

少颖其以新意胜之者可数也按夏氏之解出于乾淳

闲其时王氏苏氏之说方行蔡氏亦嗣出而河北学者

独盛宗之可以见其为尚书家眉目也明初颁诸经于

学宫书以夏氏蔡氏其后始兼采鄱阳邹氏三家之

中夏氏为首是洪永闲犹用之也曾几何时专门之学

盛而是书束阁矣呜呼专门之学宋人所以诋党局也

岂意其为传经之谶乎予钞之天一阁范氏其卷首为

金华时澜序夏氏名僎字元肃浙之龙游人也

  读吴草庐书纂言

宋人多疑古文尚书者其专注今文则自草庐始是书

岀世人始决言古文为伪而欲废之不可谓非草庐之

过也近世诋古文者日甚遂谓当取草庐之书列学官

以取士亦甚乎其言之矣竹垞亦不信古文然不敢昌

言而谓草庐之作尚出权辞噫权辞也而轻以之训后

世哉

  题禹贡锥指后

近世专门禹贡之学莫过于胡东樵者前此宋之程文

𥳑公读者讥其葛藤不了东樵书出文𥳑且束阁矣然

其实葛藤犹文𥳑也东樵之所以张其军在于征引之

繁使读者舌挢而不敢语顾其最用功莫如水经乃于

河水篇金城郡下则妄改洮水为浇水济水篇欲攻蔡

九峰砱砾溪之失而自造为北砾溪南砾溪分十水为

二水浊漳水篇因仍俗本误以湅水为陈水而九江则

深信长沙下隽之说不知非水经之本文乃后世所窜

入也即此数者其于水经可知其于禹贡亦可知矣详

见予水经注重校本中因以语学者莫深信也

  题古文尚书疏证

阎征君所著书最得意者古文尚书疏证也其次则四

书释地征君稽古甚勤何义门学士推之然未能洗去

学究气为可惜使人不能无陋儒之叹葢限于天也

  跋范逸斋诗补传

东海尚书刋经说于逸斋之诗传缺其名岂失考宋志

耶宋志所载三十卷其数与今本符其为逸斋书何疑

尚有解颐新语十四卷诗学一卷而今亡矣东海所刋

诗诸家皆劣以逸斋之书为佳逸斋浙之金华人吾友

郑筼谷赞善谓逸斋曾劾赵忠定公葢其人不足道按

宋史光宗受禅召忠定于四川未至逸斋论其稽命此

于忠定无大疵非如后来京镗辈所论也岂遽足以累

逸斋乎

  读吴草庐礼记纂言

礼记为草庐晚年所成之书葢本朱子未竟之绪而申

之用功最勤然愚尝闻之王震泽谓四十九篇虽出汉

儒辑孴而就流传既久不宜擅为割裂顚倒有心哉斯

言朱子可作亦不能不心折者也草庐所纂以卫正叔

集说为㡳本予少尝芟订正叔之言巳及过半后取纂

言对之则巳有先我者矣古人之著书各有渊源如此

  跋卫栎斋礼记集说

昆山卫正叔先生荟萃百家之言成礼记集说一百六

十卷采取极博而巳不厕一语焉其言有曰历考诸家

训解发明经旨者固为不少其祖述先儒之意者实多

欧阳公云学者迹前世之所传而校其得失或有之矣

若不见先儒中闲之说欲特立一家之学吾未之信可

谓至论又曰近日朱文公著诗传多刋削前言张宣公

谓诸先生之见虽不同但各自有意在学者理会如何

耳又曰他人著书惟恐不出于已予之此编惟恐不出

于人至哉言乎世之狗偷獭祭以成书矜为自得或墨

守一家坚僻之学者其亦可以已矣夫

  吴江徐氏礼记解跋

伯鲁之解礼记虽无大发明然在传注之体则校之陈

云庄为胜矣予家有张别山学士与先太常公札言其

曾大父文忠公当国时请颁之学官已得请矣文忠下

世而止此前人所未及记也其时别山方尽瘁危疆而

邮筒还往犹能及经学之废兴故国世臣所以贵也偶

检旧笥因以志于伯鲁书后

  书周礼集说后

仁和严十区笃好经学雍正癸丑四月以散馆入京赠

予周礼集说十二卷为前代文渊阁藏书元吴兴陈友

仁所编也友仁自序言得此本于沈则正家不知作者

因为增益其所未详附以前辈诸老之议论以广其传

予读其书虽不逮订义之精博要亦经师家一种也中

闲脱去地官一卷明关中刘氏储秀尝补足之今世所

见皆元本未得刘氏所补友仁于五官俱有总论在卷

首祇考工记无之今雕本多顚错有在凡例纲领中者

俟他日访得刘氏本再为厘订其末附临川兪氏庭椿

复古编葢成化时张都御史瑄所合刋而传是录以友

仁别自有复古编与庭椿之书并列舛矣甲寅五日十

区以羸疾下世偶翻书架为之腹痛

  王昭禹周礼详解跋

荆公三经当时以之取士而祖述其说以成书者耿南

仲龚深甫之易方性夫陆农师之礼于今皆无完书其

散见诸书中皆其醇者也独王光远周礼至今无恙因

得备见荆公以字说解经之略荆公周礼存于今者五

官缺地夏二种得光远之书足以补之尝笑孔颖达于

康成依阿过甚今观此书亦然顾宋人周礼之书甚少

存之以备一种

  仪礼戴记附注跋

黄孟淸佥事为吾鄕明初硕儒其仪礼一书析为四卷

以礼记比𩔖附之其不𩔖者载诸卷首或卷末各有意

义又以军礼独阙取周官大田礼补之及礼记载田事

者别为一卷惟天一阁范氏有之方京师开三礼书局

同馆诸公皆苦仪礼传注寥寥予谓侍郞桐城方公詹

事临川李公曰永乐大典中有永嘉张氏正误庐陵李

氏集释二公喜亟钞之虽其中有残缺然要可贵也是

年予罢官归始钞是书于范氏于是仪礼之书自杨氏

敖氏外添得宋人二种明初人一种插架稍生色矣

诸儒仪礼有张氏尔岐万氏斯大应氏嗣寅马氏公骕四家皆佳

  读吴草庐春秋纂言

草庐诸经以春秋纂言为最惜其开卷解春王正月尚

沿陈止斋项平甫二家之谬葢稍立异于胡传而仍失

之者是书通志堂未刻流传亦颇少予钞之同里陈同

亮处士家

  跋黄梨洲孟子解

梨洲所解孟子一卷名曰师说以蕺山巳有大学统义

中庸愼独义论语学案惟孟子无成著故补之也梨洲

于书无所不通而解经尢能辟前辈传注之讹然亦有

失之荒唐者如指浙东之握登山历山姚江姚邱以为

舜居东夷之注是乃前世地志笑柄反谓顾野王馀姚

舜后支庶所封语为妄其解毕郢则宗孙疏以为楚地

不可解也

 师说由是观之则君子之所养可知集注孟子言由

 此二言观之则二子之所养可知必不肯不俟其礼

 之至而辄往见之也愚谓君子泛指夫人而言不当

 专属二子

  题程复心四书章图

宋儒自嘉定而后多流为迂腐其所著书有绝可笑者

程复心四书章图亦其一也每章为一图而为之别白

其岐趋如儒则有君子小人之分学则有古为已今为

人之分达则有上下之分但每章如此不亦愚耶是亦

何劳为之图乎永乐大典载此书

  跋古本大学

古本大学乡先生黄孟淸佥事言之最精新建之说出

其后不若佥事之浑成也佥事曰三纲领后自知止以

下至此谓知之至也正解格物致知而包举八条目于

其内所谓当格之物在身心家国天下当知之事在修

齐治平其引淇澳之诗曰学正释格知曰自修正释诚

正皆明德也曰恂栗曰威仪正释齐治平皆新民也曰

盛德至善则释止于至善也曰前王不忘乃三纲领之

效也下文杂引诗书又释三纲领而以此谓知本二语

贯前知所先后以结之但宜挑出诚意一章于其后则

浑全矣予友谢御史石林方集大学古说书以𭔃之

  题郝仲舆诸经解后

有明三百年经师寥寂而季长沙郝给事称为雄霸二

人之不肯苟同于先儒者皆觥觥如也其可传处以此

其不可为训处亦以此学者易其心而读之可矣先儒

之说返之吾心而不安者固当博考之深思之力求其

是若豫储参商之见以相寻于口舌是则经学之贼也

和靖先生有曰说经而好奇亦何所不至矣三复其言

不禁悚然吾友杭堇浦最推给事以为在长沙之上予

则谓长沙尚有敦庞浑穆之气给事颇嫌其辞费而支

恐尚非长沙匹也士尽原伯鲁之子聪明锢于茅苇以

讲章为经学可为痛心于是豪杰之士愤而有激而立

异之书出矣而蚩蚩讲章家以为是所当火其书者也

岂知其中固自有不可抺杀者乎如长沙如给事皆在

乎学者之善读其书乎

  石渠意见跋

少读牧斋初学集盛称三原王端毅公石渠意见有功

经学顾无从见其书既读梨洲明儒学案见所引入书

中者几一卷犹以未得尽窥之为恨今年始钞得之天

一阁范氏端毅勋业乃司马温公范蜀公流辈行年九

十尚续此书不辍神明不衰可谓伟人其大学改本即

竹垞西河二公亦未见也吾友谢石林侍御方辑大学

亟邮寄之

  跋养心亭经说

养心亭经说张文定公所著于诸经皆有之其言醇正

足以辅翼朱子者也

  题杨文懿公诸经私钞

文懿在宣正闲与黄佥事南山共讲学不专主朱亦不

专主陆深造实践而未有后来门戸纷争之习故其宗

旨不传梨洲但为南山列学案而不及文懿殆考之未

详也文懿诸经流传于世者少葢其于先儒多异同读

王文恪公所作墓志则知当时能传文懿之学者希矣


故虽黄泰泉尚不能无訾然文懿但就其心之所见者


言之非有必立异于先儒之见斯其所以为宿德醇儒


而后来之翘然自异者弗能及也南山笃信传注而文


懿反是然文懿所最推重者南山耳各遵所闻而行所

知要不害其为五味之相调也





鲒埼亭集外编卷二十七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