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白下孙如骧书
作者:华夏 
本作品收录于《过宜言/04

三江息烽,自蛟海至燕矶者,轧鸦如织。弟独不能问滨船伸忱记室[1]!去冬曾借手敝研友王天棐兄通数行恭候,而天棐兄又自武林返棹,转托便羽[2],未识果不致浮沈否也?

春仲,偶乘便过访闵兄达生。癸未之秋,与台翁周旋日下[3]时,盟台方坐礼庐[4],高居非旧[5]。弟一一抱惭,弗遑庆吊,然如面侍左右矣。读闵兄课试两刻[6],多出大手笔,典雅穆艳,灵爽层接[7]。有才加此,而不即联跃,并使人谋否臧,则知天诚有以大任兄翁矣!捷秋拾唾[8],特后胥、许两贵人一比耳。

舍亲王卣一以拔贡赴京。伟人奇彦,当使牛首、鸡鸣生色[9]。胸罗天地,襟织古今,而坦衷惠容,游其门者不啻饮醇自醉,且使瓦砾尽为珠玉。海内咸奔走愿称弟子恨晚。兄翁慧目见之,自缕缕识弟言非诬。

目下乞为之谋一寓所,悦其即次。至过廷试,遇能文弘谊如午社盛雅者,不妨留之翻阅异秘,以其秋闱。是亦兄翁为有心上进人造福也。否则,卣一必东归就试本省矣。虚观紫气出关[10],想我辈决不愧让令尹喜[11]也。

新刻巳有几种,乞赐教以药狂瞽[12]。仍望纶音慰弟枯目。空缄乏忱[13],无任战栗之至。

  1. 问滨船伸忱记室:“问滨船”指询问江边的船只(寻找船只)。“伸忱”指表达诚意、问候。“记室”原指掌管文书的官员,此处为对孙如骧的敬称(因其可能担任类似职务或为文人)。意指我却未能找到船只前来(南京)向您表达问候。
  2. 便羽:指顺便带信的人(信使)。
  3. 日下:指京都(此处应指南京)。
  4. 坐礼庐:“礼庐”指居丧守孝的庐舍。“坐礼庐”指正在守丧期间。
  5. 高居非旧:意指(您当时)因守丧而居处高洁,与常态不同。
  6. 课试两刻:“刻”指刻本、刊印物。“课试两刻”指闵达生的两本课艺、试卷或诗文集刻本。
  7. 灵爽层接:“灵爽”指神采、精气。“层接”指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形容文章神采飞扬,精彩纷呈。
  8. 捷秋拾唾:“捷秋”指在秋天的乡试(秋闱)中获胜(中举)。“拾唾”字面意为捡拾别人唾沫,此处为谦辞或戏言,意指中举如俯拾草芥般容易(对孙如骧才华的高度评价)。
  9. 牛首、鸡鸣生色:“牛首”指南京牛首山,“鸡鸣”指南京鸡鸣寺(或鸡笼山)。意指王卣一这样的伟才奇士来到南京,将使当地名胜增色。
  10. 虚观紫气出关:用老子出函谷关,关令尹喜见紫气东来的典故。意指(如果王卣一因无合适住所而东归)我们只能徒然地(在东边)观望象征贤人西行的紫气(离开南京)。表达惋惜。
  11. 愧让令尹喜:“愧”同“愧”。“令尹喜”即典故中的关令尹喜。意指我们(南京的文人)决不会愧对(错过)像王卣一这样的贤才,让他有离去之憾(比典故中的尹喜能留住老子)。
  12. 药狂瞽:“药”指医治、纠正。“狂瞽”指狂妄无知(华夏自谦之词)。意指请您赐下新刻的书籍来纠正我的浅陋。
  13. 空缄乏忱:“缄”同“函”,指信函。“空缄”指此信内容空疏(自谦)。“乏忱”指缺乏诚意(自谦)。意指这封信写得空疏,未能充分表达我的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