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国旧记
卷之一
作者:郑秉哲
卷之二

琉球国旧记目录

卷之一

首里
中山城 国殿
北殿 南殿
世夸殿 地理记
坊楼 玉陵
东宫 真玉城岳
园比屋武岳 美连岳
内金城大岳 内金城小岳
君恋岳 崎山岳
雨乞岳 冕岳二岳
早饭森 西森威部
京阿波根冢 腓城威部
同乐苑 龙潭
自了
泊邑
国庙 泊御殿
泊前街 赤平路
十贯瀬 泊地头并大阿母
那霸
那霸 唐船堀
三重城 中三重城
慱奕屋 御物城
夷堂 硫磺城
荒神堂 楞伽寺
西照寺 药师堂
地藏堂 木屋地
天神堂 汤屋
平松地 新村渠植枯把而寸树
夷堂 涌田
地藏堂 泉崎
潮音寺 威部灶
假屋 横目馆
足軽馆 那霸里主公馆
古场津笠 铁縄瀬
牛町 辻藏
地藏堂 辻中岛二邑
八贯奴仆 鱼塘
唐荣
唐荣 下天妃庙
上天妃庙 龙王殿
天尊庙 天使馆
迎恩亭 内金宫森
唐间森 普门寺
至圣庙 关帝王庙
启圣祠

首里记

中山城

大古之世天孙氏首出为君择地千首里创筑斯城肇开王化统莅万民自是为君王者长居此城大敷善政抚绥遐迩至于 尚圆王 尚真王城郭悉备亦 尚清王至今犹然

国殿俗曰百浦添

天孙氏始定城都于中山创建此殿制度未备至

正德四年己巳 尚真王始于殿前设立青石龙柱并栏杆嘉靖四十一年壬戌 尚元王亦于奉神门前俗曰君夸设立青石栏杆壮观大备详于栏于铭

北殿俗曰西之御殿又叫议政殿

成化年间 尚真王创建北殿以为款侍 天使之所而悬忠顺可嘉御笔匾额于其中以画礼待敕使之诚也未知何代敕赐匾额以为褒奖悬于南殿然册封敕使按临本国必也换挂此殿

南殿俗曰南风之御殿

天启年间 尚豊王创建此殿以为款待萨州使之所且每遇佳节 王出于此殿以行倭礼召见群臣

世夸殿

古老传曰普者君已薨时世子从継世门进入于世夸殿以行即位之礼后已受群臣庆贺之礼

地理记

夫地理之大莫先于建都立国是故古之圣王将营都邑罔不度其可居之地以审其吉凶尝稽历代建都之地得正龙之所钟而合天星之垣局者则传代多历年久其非正龙而不合星垣者则皆随建随灭可不慎哉按我首里城其地也窄狭其势也峋嶙或低或昂形如边坐而无宽阔平夷之可取焉登临则大海洋〻亦如无拱卫眷恋之砂若以俗眼观之则首里城何足称焉然龙之来历气脉所钟诚有可取焉况夫

国殿立向甚好殿前辇道其向与殿不同最妙且广福漏刻瑞泉欢会等门左回右转曲折不直皆能得其法矣因兹城前望焉则马齿山自海中起特为之锦屏亦能遮诸漏泄之气焉其左则小禄豊见城地方诸峯联络为之青龙以镇成都其右则北谷读谷山地方诸峯伏起为之白虎以护城都其间有三江与海水相通一曰那霸港一曰泊港一曰安谢港斯江也湾环斯水也江洋皆自吉方进来拱王城而三江最为之良佐矣城后望焉则自西原地方以至于岛尻所有峯峦周密分雌分雄远々镇护或岳林应位而起而其形势也殆有可观焉况且冕岳虎瀬寄山岳及远近林树森〻绕城而能扶其盛气者皆非城都之风水哉历观北山南山之地平则平宽则宽然而气脉所钟山川所拱皆莫吉乎首里矣首里斯都万〻世〻次勿改建所有要紧条目略列于左请能随时为补云 国殿能用外盘坐申向庚殿前辇道却用内盘从卯横酉而二者立向不同最妙山川林壑四面拱卫永足为 王城者唯此二者之力也决勿改向 城内诸门左回右转曲折不直最得其法若一直开门则资财耗散必有不虞之忧次勿改开 城内城外所有林树勿翦勿伐是亦有盛衰所系者若大树枯最可畏戒 虎瀬松林最好自宝口至鸟小堀地方而松林一带宜能随时裁种不宜使他伤疲倘若松林枯衰则所系非軽矣

那霸港泊港安谢港其所系最可畏矣谨勿破塞改次为那霸之水走至国场地方延蟠如龙甚好泊港安谢港太略皆然诚有可取焉虽系支派小川而水气与斯三江相通者宜能爱保补凿而使三江能加活动之气力最要夫江者以神为德以浅为病以长为力以短为疲乃国之血脉也而各有率性之形岂可其改决战是故江汤则哲人必畏吁嗟可不思哉冕岳乃系城基发祖之地故其林树大茂而深秀则城地气脉随焉而盛若使他疲衰则气脉随为而衰请能栽种以广其地以加其树最要 大中石之顶等处乃山脉所结不宜伤土破石只宜相土裁木以扶其力焉仲里岳应位而起甚好 城基倚于碱岨形如边坐若无得山川林树护卫眷恋之力则国城形势何足观焉幸今山川林树四面护卫甚多可观然而自城间地方至泊地方空缺凹䧟竟无峯峦雌雄之良佐最可忌焉窃想此处宜多栽松树以遮漏泄之气若松树茂盛则豊饶之庆必从此兴矣 林树荣枯固系国家盛衰也各岳林树若误翦之伐之木伤林疲则其土民也必衰矣能茂能秀则其土民也必盛矣请勿軽视

右 王城风水所系大且重者大略记之至于宫殿多少地形高低山川林壑顺逆生克或遭沧桑伏乞后之哲者用心以补

坊楼俗曰门又云表坊共计坊一座二座一俗曰下绫门即中山坊是也一俗曰上绫门即首里坊是也

宣德三年戊申 钦差正使内监崇山副使阮等 封 尚巴志时帯来中山匾额而悬于一号坊云嘉靖年间 尚清王设立二号坊称待贤门而悬首里匾额洪武壬申 钦赐闽人三十六姓文教丕昭礼乐日新以到一道同风之盛礼乐制度不异中华 大祖皇帝奖之曰守礼之邦后改悬之匾额往昔之时常悬首里匾额敕使贲临时改悬守礼之邦匾额近世以来常悬之守礼之邦匾额

玉陵俗叫玉御殿在真和志邑天界寺庙

弘治十四年辛酉 尚真王命辅臣新筑此后奉尚圆王而移葬于此焉

地理记

恭观 玉陵发祖国都高处最好城中有龙泉味美且清则 玉陵地性亦可知焉自虎瀬至末吉一连山林隐〻护冗且冗前平垣及望其外则万家之地广大阔宽足容万马最好但其龙身自己走辛硬直而无延蟠平坦而无高低而无铒砂护冗者自下观之则风吹露打若不能藏风纳气予想冗后并左右宜深栽树木紧围密卫使冗不泄气最要盖 玉陵奇形非俗眼所及今暂志其略以俟后之君子矣

东宫俗叫中城御殿

崇祯年间 尚文公为世子时创建此宫以为东宫永著为例

真玉城岳在京内神名曰玉及宫之威部首里森威部在京内奉神门外

大荒之初有阿摩美久者尝建岳于此地为求祈之处详见中山世鉴

园比屋武岳在王城欢会门外神名曰毋自卢休括

此岳内植花木筑石为垣前开一门门额有首里之王于几也加森加那志乃御代仁立申正德十四年己卯十一月二十八日数十字然而其所创造者历年已人莫从稽详亦岳内有一石碑其文曰 尚巴志王御宇宣德一年丁未八月既望安国山树华木记石碑今虽存而文字亦不明然而其神至圣至灵祈必应之由是每值许愿及祭祀且 王幸他处时亲行拜礼

遗老传曰前代之世有一权臣请待

王凤辇已驾过园比屋武岳剂时岳门外有一老翁出接 圣驾曰某欲谋害王钦哉戒哉语毕忽化清风而不见其形容王大惊大戒已到他家果有招集勇力之士密藏之于内要掳王以篡宝位而王因神詑免此难故王幸于城外必拜园比屋武岳而行也

美连岳在中山坊南

康熙年间 尚贞王为世子时喜捐资银创建拜殿今有怀破则东宫加修葺矣

内金城大岳在首里真和志内金城邑神名曰金乃御部又曰若依休大神

顺治十七年庚子四月初九日内金城邑人题请募縁喜捐助资创建拜殿也

内金城小岳在真和志内金城邑神名曰威部司御筋

昔日首里内金城邑有兄妹二人兄名未传妹有一女名曰于太故叫于太阿母住居此岳后兄迁居大里郡北洞中不时出来往到近村杀人吃肉时人之曰大里鬼妹闻之即往问候时兄出去外边已不在家惟灶上有一釜火烧之妹开盖视之果煮人肉也惊而帰去行到中途偶然遇兄兄曰今日家内有好肉要与汝而吃焉妹辞曰家有小事不得不去兄强劝之妹无词可辞同到兄家忽为奇谋撮其所抱之子使他大哭曰此子要大便出外下便兄曰汝要逃去以为骗言乎若要大便不妨家里出恭妹曰我子常惯外边下便不肯里头兄即以小绳缚妹手令行第厮妹即出外边将其縄挂树枝上遂为逃去兄疑妹不复回来出外视之果然不在赶到北山岭招之曰等一等然妹不听其言匍匐而去为从此叫其山曰等川也又叫其坂曰生死坂也厥后妹诈作铁饼糯米为饼内装铁瓦七个蒜七根且米饼七个蒜七根送到兄家兄要问妹亦来首里偶遇中途兄欲同往大里妹固请到首里即打棚薹子岳上请坐此上给与其铁饼七蒜七而吃焉此时妹开前裙蹲居兄前而吃米饼七蒜七兄问之妹曰吾有土下二口下口能吃鬼人上口能吃米饼也兄大惊退去遂落下后岸而死焉其鬼人有角其角今存不知实也否由是每年十一月每逢鬼饼节国中作饼吃之

内金城邑往昔之世十一月内六次作饼吃之而今十二月初庚日一次又庚日一次松川地头必出典那霸堂原田米二斗五舛即与根神人根神人以作鬼饼供祭于小岳其田系乎松川里主地

君恋岳在安国寺内

嵜山岳在嵜山邑

往昔之世有嵜山里主者尝居于此其为人也赋性实朴贤德绝伦由是后世之人深慕其德遂崇信为岳

雨乞岳在首里嵜山邑神名曰天通天降司威部

大旱时 王率众官行幸此岳谨供品物令三平等大阿武志礼并首里根神阿武志良礼等而祷焉然创造此岳历年已远莫従稽详

冕岳二岳俗曰辨之岳在首里鸟小堀邑


此岳巍然高峙冠乎诸峯花木茂盛常不凋伤因名冕岳其神常守护国家呵禁不祥有人祈之莫不应焉远近之人皆到于此而祷焉然一路崄岖往还甚难嘉靖年间 尚清王命法司等官内植树木外建拝殿甃石为路以供壮观也

早饭森在首里汀志良次在天王寺江边

昔伊霸邑有一骏马渡水登山若行平地人骑此马自伊霸登首里一朝饭间能为行还焉因名其马曰早饭奔马此时有伊霸按司者尝获此马嘉手苅邑于洞中砌石造厩遗迹今存以饲其马一日按司骑其马入朝首里公事全竣回家时已到江边其马忽然而死焉便有神出现曰此真希世骏马也不可移他而埋也按司拜谢而遵依其神令即埋之于此地其尸骸及鞭忽化为石而后筑石为垣以为森右曰早饭森一说往昔之世与那城郡安势理邑后有一岩屋人尝于其洞为厩以饲时有神出现郎骑此马行到村东岳内松树之上马必到松树之下而留焉其神貌似乎童子少好美丽也或有骑马巡见国中诸岳已到晓天帰至其岩屋三嘶而住焉后又到首里已过此江时忽然毙焉即収其尸骨葬之于此遂化为石因之曰安势理森二说不知孰是

西森威部在首里 下仪保邑

顺治十四年丁酉之夏马氏国头王子正则创建拝殿供奉 辨财天女以祈大守光久公之洪福详乎上梁文

京阿波根冢又称真和志森在中山坊外

嘉靖年间 尚真王有宝剑一口名曰治金丸以其剑异常王令虞氏京阿波根实基赴京磨焉阿波根奉 命带剑将出城忽女君神现送于中山坊外矣既至京都求良工磨之磨工知其创为镆鎁阴造新剑换之使者帰时无女君神之出现而莫人知之也一日王妃如非其剑而告 王故命实基赴京讨取宝剑留京三年尽心竭力多用计策取得宝剑帰国之时女君神现迎于中山坊外故 王大悦荣以殊典褒以顕爵自此名声遍于中外盖其为人也性质刚直无私勇力过人局量宏远故时人忌其勇不凡不能容之将以䜛言之愬害之奈无可讨之罪矣由是一日于 朝赐茶时令童子乘间以匕首刺之实基手无才铁以空手击破童子两股走出城门至中山坊外而卒矣其时女君神悲伤其人遂収尸骸而葬焉故人不知其尸之所在也今有坊外堆石为园俗传京阿波根冢或然焉

腓城威部在王城外西南之间

成化五年己丑 尚德王薨世子幼稚国人废之奉御锁侧内间里主立为王尚德王世子乳母抱世子逃去而隐于真玉城遂军兵杀之葬之于城下其尸骸至灵而捷乎影响人皆到此而祈焉至于近世岛尻真壁人许愿于此而灵验果速一日来盗其骨移安于真壁村而未能尽取遗其一城因曰腓城

同乐苑俗称火场川御苑

康熙年间 尚纯王为世子时创辟此苑时〻出游多临此苑或把春日幽芳或赏夏天之清阴或吟秋夜之明月或咏冬晚之白雪各随其时以为与民同乐也因名其苑曰同乐苑也

龙潭俗曰鱼小堀邑在首里町端邑

上有松林掩映下有绿波成文夏天清凉最宜纳凉每会天使赍敕临国重阳佳节 王命辅臣构清阁潭上请天使看三龙舟竞渡已而设宴于法堂已至夕阳天使告别而回馆焉

自了

钦氏讳可圣童名思龟西之人也始生口哑父母以废人不教以读书八岁时以手指天日向其父欲有问状父以为哑子故态不之答乃登海山绝项观日所自出处晨往暮帰如是者月馀忽鼓掌大笑似有得夫天地旋转日月升沉之理而快意焉自是遇一事见一物必穷昼夜思索务得其故而后已类如此其兄学枪棒法自了从旁窃观尽得其妙后兄于庭中诚其技自了见之冷然而笑兄怒曰汝以我有破绽处或者汝能之乎自了持棒下庭盘旋飞舞势如矫夭游龙操纵靡不如法其兄始愧服不敢言一日同里中儿登山见一羊从高岩坠下不死自了凝眸而思默想所以不死之故良久忽大悟遂飞身下岩众大惊以为必死下山视之无恙也其弟借邻人书置案头自了翻阅毕弟持去自了索笔疾书始末无一字错落喜临池学帖笔如龙蛇得王右军遗意善镌图章刻画古朴有秦汉风尤工丹青凡古人墨迹摹仿逼肖杂之古画中无有能辨之者后及以善画得名王爱之赐号曰自了崇祯年间 册封行人杜三策至中山王出自了画索留题杜公大加称赏比之顾虎头王摩诘以为近代无有也迄今字书流传国中人得之如获重宝年十八无病而逝葬三日后冢开尸脱唯馀空棺衣履异香缭绕不散鸣呼真为异人之骨格矣

泊邑记

国庙在泊邑东

或曰宣德年间 尚巴志王践祚竟下地于泊邑东南之间创建此庙以为历代国王庙又一说成化年间 尚圆王命辅臣以建国庙庙侧构寺院名曰崇元寺二说不知孰是而今春秋二节 王特遣法司等官以行释礼典而祭焉每会 天使临国封王时先临国庙行谕祭之礼然后行封王礼

附地理记

恭观 国庙坐壬向丙其门转开于午最得其法决不可改焉宅基倚山而营所有远近山林不大而灵动不高而雄跃且松树茂盛势如锦屏最好前有一江其形如带其水延蟠曲湾从长生方来与海水相通海水滔〻亦从旺方进来势若朝觐甚好〻但庙宅背后地缺虽有树木形如反弓或人往来诚可忌焉宜能补其缺加植树木以辅宅基之力焉庙左有岳林以成龙势其右所有树木甚踈不能藏风纳气而龙虎不齐深栽树木以扶虎势矣明堂虽不广大地稍平坦却是好其平坦地不可植树唯是空圹以为善焉盖此数者随时按查可补则补可损则损万〻世以为国庙矣

泊御殿在泊邑

昔时之世大岛鬼界德之岛由论永永良部等岛并国头地方及西海诸岛等处船只必泊于此津而纳贡中山此时置官吏于此殿以诸岛之事至于今日唯馀石垣耳

泊前街在泊邑

昔代海涯无路而往还不便康熙四十七年戊子 尚贞王世代邑人具疏题请幸蒙俞允筑石为塘以便大路也

赤平路在泊邑

往昔自泊村中街取崇元寺右边岳冈直到安里桥而有忌于国庙由是 尚贞王世代康熙四十六年丁亥遗塞此路不敢往来

十贯瀬在牧志邑

昔行旅之人経过此边忽遇骤雨暂避雨其下其所带十贯文銭不觉遗在于石上而开船回去嗣后其人亦来偶过此路往而视之此銭依旧犹在故名之曰十贯瀬

泊地头并大阿母

成化二年丙戊二月二十五日 尚德王往鬼界征讨其不臣之罪既阅一个月三月十三日大获胜捷而帰来焉此时男女出境迎接只见群人之中有妇女一人捧一盆水乃跪于王前曰妾闻王凯旋持献北水聊表鄙里请君洗玉手王闻其言乃有感于心问曰汝何人妇女也答曰姜乃吴氏宗重妻也王曰汝虽妇女却胜男子其心可嘉乃临盆洗手洗毕王驾凤辇回到金殿其后召他夫妻赐宴而擢其夫即为泊里主今之泊地头职也而授其妻泊大阿母也以赐田地即高石二斗八合六勺六才而见于安谢邑名寄帐而経历已远又失落其御朱印如今每年赐米五斗杂石一石

那霸记

那霸有属四邑一曰西村一曰东村一曰若狭町村一曰泉嵜村

往昔之世吴氏我那霸宅有一怪石形如野菰俗曰奈波而人家自此而始遂以为邑因称此地曰奈波其韵与那霸相似后又改字那霸然其石沉没土中而令不得见焉琉球神道记云谚称龙宫界而琉球二字恐龙宫之韵也那霸者唯为那婆达多龙哉王可以所居之地而灵瑞通感之义以名此地云尔

唐船堀在那霸

往昔之世于此地修造贡船且贡船自中华回来即放在贡船于此塘以防风涛故名之曰唐船堀又一说尝恐倭兵入国凿斯池塘筑建板桥以为要地欲于渡地布阵拒敌云尔未知孰是渡地有妓女人欲到其地当至其桥皆所思卢踟蹰不敢軽进故名之曰思案桥

三重城在那霸津右边与屋良佐并峙

往昔那霸邑有王农大亲者常游此以观光景赤恐为贼兵见掠劫高筑雄堞以备防御其桥三座一曰大桥一曰中桥一曰冲桥内有大中二桥原为板杠康熙三十三年甲戌七月十三日偶有大风而潮水涌漫时为海潮所破尽成平沙翌年始加修葺至于丙子年告成时亦改筑石桥也

中三重城昔称中城

往昔之世创造宫殿供养龙王于此中而甚近海涯为风雨所破且又远隔村落为盗人所坏而屡加修葺不胜其劳由是移建宫殿于上天妃宫前以为奉安龙王焉

慱奕屋在那霸西村洲嵜

那霸之北有一洞窟深遮风雨似乎人屋远隔村家无有人知由是往昔之世有慱徒者多聚于此地窃为慱赌以为戏玩固名此窟曰慱奕星于于近世岩崩而洞窟已浅今亦为人墓

御物城在那霸津中

昔有诸国船到来本国又琉船亦到诸国以便贸易时创筑斯城建公仓于其中以贮货物而有御锁侧官掌管其事亦有属官御物城大屋锁大屋子也然而仓屋已废遗址犹存

夷堂在那霸亲见世前

谚曰昔日秀上人创建此堂奉安夷殿于其中夷殿乃日本伊弉诺伊弉冉之尊之子也始生四体不全至三岁时不能走步状如蛭儿父母欲不举装载小舟流去碧海即至龙宫荏苒间倏及七八岁手足刚徤由是乡念日起自难禁止一日以欲帰之意告于龙王龙王曰今汝貌已全吾许汝帰已临别时龙王将管掌渔舟纳税并商贾等事赠给于他而驾鳄鱼帰乡后世之人尊信为市神必建堂于市场或人以夷殿想龙宫做其所驾鳄鱼之形鋳做小钹悬之于宝前日夜击之声响于神以愿神乐也即今悬钹于神前人进庙内则二撃之退则一击之此其遣事也

硫磺城在那霸渡地邑

往昔之世王恐海贼来亲绿预发精兵整置军噐而収贮硫磺于此城以备拒御故曰硫磺城不知何年而败废焉至于近世宫础犹遗而今琉球铁噐砥石等物犹存

城内有岳康熙二十五年丙寅运粮船船头水梢等喜捐助银创造拜殿三十三年甲戌再建岳门

荒神堂在那霸渡地邑

自昔而来创建荒神堂那霸及航海人民必到此堂设醮祈福康熙三十五年丙子村人及运粮船人募縁重修宫及拜殿也

楞伽寺在那霸邑

旧为官寺禅宗僧奉 命为住持康熙年间 尚贞王世代赐干叟长老而居焉后弟子古道长老卖与俗人败废其寺而今茄氏庆留间筑登之宅是也

西照寺在那霸东邑

昔有日秀上人亲自刻阿弥陀如来五字于石上四季祈福以济群生后至于住僧阳因为醉人所伤终无嗣徒而寺院亦废只有堂字犹遗矣康熙十三年甲寅海藏院有盛座主将此堂字移建于海藏院详于碑文即今西照寺迹以为俗宅

药师堂在那霸东邑

往昔之时那霸津夜〻异光冲天彩色照波人皆奇异之一日渔父撒网捕鱼网中偶获一石仔细视之乃药师尊身也遂于其海中筑土辟宅创建此堂奉安其药师但筑堤架桥以通往来后又凿作唐船堀时将其土块覆填其海以为寺地名之曰东光寺至于康熙十一年壬子住持觉遍却将此堂卖与俗人复卜地若狭町松林之麓设建堂宇未告成时觉遍偶染病而卒焉后亦奉其药师移安于顶峰院详于顶峰院纪

地藏堂在那霸东西之境

往昔之日有日秀上人者随波抵国创建石塔竖数尺石制作六角窟空其中以为龙堂自刻地藏六像以奉于其中石堂铭曰一纸半銭助成辈现世安稳后生善所嘉靖十八年己亥二月十二日敬白

木屋地在那霸

昔于此地创建大德寺以奉佛神后亦寺院已废矣即该公所以为聚积材木之处而设置官吏今掌那霸公馆修葺等事也康熙五年丙午俞氏当间亲云上重次曾任此职至于康熙十三年甲寅将此公事尽属船手仓将此地卖与俗人而公所亦废矣至于今日犹叫其地云木屋

天神堂在唐荣之西

薛氏家谱曰嘉靖年间为纹船使事薛氏江洲亲云上贺章奉 命到萨州时请天神木像而回焉即卜地于善兴寺侧创建此堂而奉安焉而航海及告祈者必到于此而祷焉

汤屋在那霸东村内

昔有日本人为贸易抵国始造浴室以备人客沐浴今叫其地曰汤屋

平松地在那霸东西境

昔时自石门至广严寺之路边有乙百五十六伙松树其中有一株挺然最秀枝叶医〻浓阴重〻上栖白云下休行客远望如席故曰平松而今叫其地曰平松

新村渠植戊土树俗叫枯把手树

新村渠地旧属花城邑茫〻海滨无有树木顺治年间牛氏花城亲云上秀咸已任地头职时植枯把手树数根以防风难以壮伟观

夷堂在那霸若狭町邑

昔有日秀上人创造此堂以悬夷殿像幅于其中而为众生祈福焉历年久远像幅画坏至于康熙十九年庚申村人亦发信心再写其像而悬焉

涌田

村外有田田边有井水味甚耳且清最宜烹茶昔时村人皆用之遂名其村曰涌田至于近代为烂泥所壅其味渐衰康熙四十七年戊子村人捐助除泥使浚其味如旧焉

地藏堂在泉崎邑

昔有日秀上人创建此堂奉安地藏于石塔中而为众生求福焉其石铭曰钦奉此下有字形然糊涂难辨六道能化地藏菩萨此下有字漫然不明现世安稳后生善所大明嘉靖十七年戊戌三春晦日敬白

泉嵜

窃按此时昔呼宗部村至于近世泉嵜桥边有安室亲方者富贵甚殷常造酒为业而其酒如泉涌人不能尽吞俗呼泉酒遂名其村曰泉酒而后改家泉嵜云尔

潮音寺在泉崎邑

昔泉崎村金氏之家有一女子未传其名此女常拜僧重佛创建此寺日〻焚香以为告祈其人已死而寺几废矣时有一僧将此寺院移建于泊村之北并安其神主于寺中名曰圣现寺即今天久寺是也详于天久寺钟铭

威部灶在那霸若狭町之东

昔时有瀬长按司者乃王之驸马也其夫人有倾国之色绝世之姿大城按司窃窥见之心甚慕之一日到瀬长城乃请按司遂同往海边设席饮酒或钓或网以为戏游入夜大醉大城按司乘他醉时奔去瀬长按司府上侵其夫人已及数次此事稍露惹世人讥王遂闻之奋然发怒忽发精兵伏于道傍且差使召他大城按司不知其故骤马进来已至虹路为伏兵所杀后人皆溃散军士将其尸葬于此地

假屋在那霸西邑

崇祯四年辛未有川上又在卫门殿奉一命率横目附众与力笔者等低国以为镇守此时设馆安插其使者也哉而历年已久未知何年而创建也

横目馆在那霸东邑

康熙三十七年戊寅笔者内田拾郎左卫门随奉行向井氏抵国特买取鱼氏高良筑登之亲云上普生之宅始建公馆至于三十九年庚辰改为横目赤冢利右卫门公横本年又买取宫城筑登之亲云上之宅以为横目柏原市右卫门公馆至今犹然

足軽馆在那霸东村

康熙三十八年己卯足軽袖山源右卫门有川利左卫门抵国时买得铎氏庆田子吉定之宅以为公馆

那霸里主公馆在久米村

昔于那霸泊首里遴撰伶俐能干者实授那霸里主职至于近世必擢首里人以授此职此时旅馆未定借宿人家每年租给米三石崇祯十一年戊寅盛氏喜瀬奉 命赴中华时误作公事而获罪即没家产以为里主公馆特向氏平安座亲云上朝畅始宿此馆而今犹然

古场津笠在那霸外辻

往昔此神自海中来云尔然不知何年而来也康熙三十七年戊寅安置于那霸邑西

铁縄石在屋良佐城下

屋良佐城下有铁索石昔恐有贼船征来常放在铁縄于此石以为预备其铁縄至于近世藏在于亲见世

牛町在那霸村

昔山野之人要卖牛者必来此地而系牛于此石以为卖故名曰牛町系牛之石至今犹存

辻藏在那霸邑

往昔之世有设藏于此地而今已废焉但 天使来临本周时必设立平等所以収蔬菜猪羊等物每日为给与中国之人之处

地藏堂在那霸若狭町村

俗传云普有日秀上人者建立此堂奉安地藏木像于其中今者莲台下有韦氏普请数字二说不合不知孰是

辻中岛二邑

昔者茫〻旷野无有居民至于康熙十一年壬子请王命始辟宅建邑而属那霸而今妓女多住此地以待旅客也

八贯奴仆

往昔之世有男女二人要卖其身暂倚夷堂石围而站焉偶逢买奴仆之人约定价銭若干以与銭八贯而带去然其奴仆甚不干自此之后俗叫奴仆不能者皆云八贯奴

鱼塘俗曰鱼小堀

万历年间那霸东邑屡次火烧人家尽属烧煨人皆以天后庙灯火之精为此灾殃于是下天妃庙前凿做此塘以防火灾又一说甚忌里街似火字以堀此塘而避焉

唐荣记

唐荣

大明洪武二十五年壬申 敕闽人三十六姓以敷文教于中山兼令掌贡典 国王察度深喜令卜宅久米村而居焉遂居其地曰唐荣故其所服衣冠皆从明朝制法包网巾戴方巾纱帽至于清朝顺治七年庚寅始剃发结欹髻衣冠悉从国俗焉

前有一江潮汐来朝以为明堂南望之则峯密绕抱以为锦幢奥山耸秀以为文案后与左右则林树密围以为玉屏且中岛之西有一块大石此石火风水由是康熙十二年癸丑紫金大夫金正春城间亲方恐有经历久远而为人所破题请幸蒙俞允始属唐荣峙对南门以为龙珠南门以为龙首双树为角双石为眼中街蜒蟠以为龙身西门为尾而邑中有一条小港潮水往来以作其威而且于泉嵜桥之西有二大石从江中起能锁急流之气而大有情矣若此数者固系夫风水之理也非軽矣

下天妃庙在唐荣那霸之境

庙内幸有一片旧板而板面有书永乐二十二年造七字且见其钟铭及铸于景泰丁丑以此考之自永乐二十二年至景泰丁丑年仅历二十四年则永乐年间创建斯庙者更无可疑矣

上天妃庙在唐荣村中

遗老传曰此庙后于下天妃庙而建焉又见其钟铭景泰八年铸之以此考之虽后于下天妃庙而建焉而二庙相去决不远焉想必宣德正统之间创建斯庙也明矣但 钦差杜公绿云沿湖东而陟山半有天妃亲庙造自郭公今考夫郭公乃系于嘉靖四十年敕使也此与钟铭先后龃龉恐杜公误矣不然则庙坏阶崩或系郭公所重修也欤

龙王殿庙在天妃庙内地

遗老传曰此厂旧有于中三重城此地近海边远隔村落而为风雨所坏不胜其修葺是以移建于此地然不知何年而移建焉

天尊庙在唐荣西门外乃与南门能齐其向而唐荣风水也

窃按天尊者护国庇民天神也吾国寺院无能奉此神者但中华之人乃能尊信焉以此考之三十六姓营邑宅时创建此庙也欤

天使馆在那霸唐荣之境

窃按先王 尚巴志永乐二十年壬寅即位以请册封宣德三年戊申钦差内监柴山捧 敕抵国册封尚巴志王盖吾朝请封 王爵从此而始矣然则于永乐年间创建斯馆也明矣

迎恩亭在那霸津边俗叫通堂

窃接万历七年己卯 钦差萧公录云抵那霸港登岸〻上亭榜曰迎恩由是考之 尚巴志王请封时亦建斯亭也已无可疑焉

内金宫森在唐荣之东

山不高而秀雅林不大而茂蔚而其神曰辨财天女至圣至灵祷必应焉常守护人民呵禁不祥而知名于世久矣故自古而来四面筑石作垣封其地以为崇信万历年间日本山城国人有重温者云游在球许愿不数日涂遇一妇女而买炉债值数銭回家观之即黄金也重温欲依旧以还更携而出果遇其妇女妇女曰吾乃辨财天女汝志可嘉故特送之遂化清风不见焉因此重温建宫于其森之东以便谢恩名曰内金宫后亦秀昌重次等継建拜殿至今鹤城使者必竖石灯或发金修葺宫殿康熙丁卯盛海和尚改修宫殿以为竖牢亦请 神像以祀焉

唐间森在唐荣西门外又叫唐守岳

遗老传云此岳灵而有验祷莫不应故本国之人赴中华时必到此岳而祈焉故名曰唐守岳虽在平那霸地而事系乎唐荣也然未知何世而建焉

普门寺今改久茂地

普门寺村于唐荣东昔者此地禾変旷野无有居民但内金宫前仅有数家皆为那霸所管焉康熙六年丁未紫金大夫金正春城间亲方奏请 王命营宅建邑而属唐荣矣其地尝有古寺叫普门寺故名其邑曰普门寺

至圣庙在唐荣东

万历三十八年庚戌紫金大夫蔡监喜友名亲方奉命入贡时幸获登圣庙仰见车服礼器心窃慕之遂图圣像以归未遑建庙但大夫等官轮流祀之于人家康熙十一年壬子紫金大夫金正春题请新建此庙 尚贞王喜允其请于是迺卜地于泉嵜桥头都通事金正华赤岭亲云上督造此工自本年正月起工至康熙十三年甲寅告成越明年正议大夫蔡国噐大宜味亲云上为督工官塑圣像于庙工事全竣从此每年春秋二仲行释尊礼而祀焉至康熙五十八年己亥始用大牢典祀

王特遣法司一员以为主祭焉

关帝王庙在上天妃庙内

康熙二十二年癸亥 尚贞王受册封时 钦差汪林公遍访寺院神庙独惜斯庙之未建遂能许愿各发银两因嘱唐荣官员云迄我旋后请代建庙是故紫金大夫蔡铎志多伯亲方题请 王允其请康熙二十九年庚午乃当入贡之期便托使者能塑关帝及关平周仓三位圣像越明年奉此而施故于上天妃庙内另筑一坛奉安其像永为护国伏魔之神焉

启圣祠在唐荣东

康熙五十七年戊戌 尚敬王命辅臣于至圣庙东创建此祠每年春秋二仲 王遣紫金大夫一员以为主祭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