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绎史/卷1 中华文库
- 海东绎史卷第一 新文版 洌水韩致奫 述
世纪一
东夸总纪
君子国在其北衣冠带劔食兽使二文虎在傍其人好让不争有薰华草朝生夕死 〈山海经〉
君子国地方千里多木槿花 〈古今注〉
〔郭璞赞〕东方气仁国有君子薰华是食雕虎是使雅好礼让礼委论理 〈山海经赞〉
孔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论语○〔说文〕孔子曰道不行欲之九夷乘桴浮于海〉
问处东夷者君子为谁对曰东夷者周朝鲜之地箕子受封于朝鲜能推道训俗教民以礼义田蚕至今民饮食以笾豆为贵衣冠礼乐与中州同以箕子之化也君子居之一句恐指箕子言之非孔子自称为君子也 〈十一经问对〉
按东方朔神异经曰东方有人焉男皆缟带支冠女皆采衣恒恭坐而不相犯相誉而不相毁见人有患投死救之仓卒见之如痴名曰善人善人及君子国皆指我国而言唐玄宗谓新罗号为君子之国且高丽时表词称本国为槿花乡是尔我邦自古有君子之称而夫子欲居之意安知非为此耶
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礼记○〔尔雅〕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
按说文夸从大从弓东方之人也
东夷有九种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 〈后汉书〉
在中国东北塞外者曰九夷上古有畎夷嵎夷 〈即于夷〉 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蓝夷 〈即风夷〉 旸夷 〈即阳夷〉 之称 〈东莱集〉
九夷又一曰玄菟二曰乐浪三曰高骊四曰满饬五曰凫臾六曰索家七日东屠八曰倭人九曰天鄙 〈风俗通○谨按凫臾即夫馀也详夫馀纪〉
九夷在东 〈尔雅注〉
东方之夷有九种 〈论语集解〉
按九夷即东北夷种之总称非专指我邦域内者也然既有先儒诸说故今并录焉以备参考
尧 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岛以殷仲春 〈尚书○按史记嵎夷作郁夷〉
禹贡青州云嵎夷既略嵎夷青州也尧命羲仲理东方青州嵎夷之地日所出处名曰阳明之谷 〈史记正义〉
按子虚赋齐右以旸谷为界胡渭生禹贡锥指引汉书以嵎夷为朝鲜地李德懋曰若如此说则嵎夷即庆尚道宁海或江原道江陵等地距尧都不过六七千里何远之有哉
禹定九州各以其职来贡至于荒服北抚山戎发息慎东长鸟夷 〈按正义鸟夷或作岛夷指百济西南海中诸岛以为〉
〈岛夷详见下〉 咸戴帝舜之功 〈史记〉
长夷也鸟夷也今按大戴礼亦云长夷则长是夷 〈史记索隐〉
鸟夷东北之民赋食鸟兽者 〈史记注〉
冀州岛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河 〈尚书○谨按岛夷史记作鸟夷〉
岛夷海岛之夷冀东北边之国如辽东朝鲜之地不附庸于青而径属于冀者也其贡皮服尔雅所谓东北方之文皮者矣 〈通鉴前编〉
马韩辰韩弁辰三韩即冀州所云岛夷皮服者也 〈禹贡锥指〉
按冀州东北古初为东夷之地故禹迹所及至于右碣石而曰岛夷皮服岛夷指我东国也我东国地形三面阻海其状如岛故汉书朝鲜在海中越之象是也尧舜之际声教渐被东夷归化者益多故分冀东北医无闾之地为幽州今辽河以西也分青东北越海之地为营州今辽河以东也盖如后世羁縻州要以系属夷貊而已
又按管子轻重篇发朝鲜之文皮𣮆服以为币即禹贡所谓岛夷皮服者也
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略 〈尚书〉
青州首书嵎夷诸州无此例也但青州实跨海而有东夷兼尧命羲仲宅嵎夷以候正东之景故特表于前 〈通鉴前编〉
淮海惟扬州岛夷卉服 〈尚书〉
括地志云百济国西南渤海中有大岛十五所皆邑落有人居属百济又倭国改曰日本在百济南隔海依岛而居凡百馀小国此皆扬州之东岛夷也按东南之夷艸服葛越蕉竹之属越即苎初也 〈史记正义〉
夏禹东教乎九夷 〈墨子〉
后相元年戊戌即位居商邱征畎夷 〈竹书纪年〉
二年征风夷及黄夷 〈同上〉
七年于夷来宾 〈同上〉 ○畎夷来宾 〈通鉴前编〉
昔夏后氏太康失国四夷皆叛及后相即位乃征畎夷七年然后来宾 〈后汉书〉
少康即位二年方夷来宾 〈竹书纪年○按会纪作元年事〉
帝杼八年 〈按前编及会纪皆作五年〉 征于东海及三寿得一狐九尾 〈同上〉
帝芬三年东九夷来御 〈同上○按史记本纪帝芬作帝槐〉
后芒即位三年九夷来宾 〈册府元龟〉
后泄二十一年〈按后泄在位十六年而此云二十一年者未详前编及会纪皆作元年乙巳年〉
命畎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 〈竹书纪年〉
六夷来御于是始加爵命 〈路史〉
相即位乃征畎夷至于泄始加爵命由是服从 〈后汉书〉
后发即位元年诸夷宾于王门诸夷入舞 〈竹书纪年〉
帝癸三年甲午 〈谨按会纪甲午作乙巳〉 畎夷入于岐以叛 〈同上〉
汤欲伐桀伊尹曰请阻乏贡职以观其动桀怒起九夷之师以伐之伊尹曰未可彼尚犹能起九夷之师是罪在我也汤乃谢罪复入职贡明年又不贡职桀起九夷之师九夷之师不起伊尹曰可矣汤乃兴师伐之迁桀南巢 〈说苑〉
成汤即位征畎夷先是后桀之乱畎夷入居邠岐之间成汤既兴伐而攘之 〈后汉书〉
太戊六十一年东九夷来宾 〈竹书纪年〉
仲丁即位六年征于蓝夷 〈同上〉
河亶甲四年征蓝夷 〈同上〉
周武王 克商通道于九夷八蛮 〈尚书〉
海东诸夷武王克商皆通道焉成王即政而叛之伐而服之 〈尚书传〉
成周之会西面者正北方良夷在子 〈汲冢周书〉
良夷乐浪之夷贡奇兽 〈汲冢周书注〉
周公已胜殷将攻商盖辛公甲曰大难攻小易服不如服众小以劫大乃攻九夷而商盖服矣 〈韩非子○〔吕氏春秋〕成王立象为虐于东夷周公遂以师逐之至于江南乃为三象以嘉其德〉
成王盟诸侯于岐阳楚为荆蛮置第蕝设望表与鲜牟守燎 〈国语〉
鲜牟东夷国 〈国语解〉
齐桓公二十三年北伐山戎制令支斩孤竹而东夷始听 〈册府元龟〉
齐越海而东通九夷 〈博物志〉
王制云东方曰夷夷者柢也言仁而好生万物柢地而出故天性柔顺易以道御至有君子不死之国焉夷有九种故孔子欲居九夷也昔尧命羲仲宅嵎夷日旸谷盖日之所出也夏后氏太康失德夷人始叛自少康已后世服王化逐宾于玉门献其乐舞桀为暴虐诸夷内侵殷汤革命伐而定之至于仲丁蓝夷作寇自是或服或叛三百馀年武乙衰敝东夷寝盛遂分迁淮岱渐居中土及武王灭纣肃慎来献石砮楛矢管蔡畔周乃招诱夷狄周公征之遂定东夷康王时肃慎复至后徐夷僭号乃率九夷以伐宗周西至河上穆王畏其方炽乃分东方诸侯命徐偃王主之厉王无道淮夷入寇王命虢仲征之不克宣王复命召公伐而平之及幽王淫乱四夷交侵至齐桓修霸攘而却焉及楚灵会申亦来预盟后越迁琅琊与共征战遂陵暴诸夏侵灭小邦秦并六国其淮泗夷皆散为民户陈涉起兵天下溃乱燕人卫满避地朝鲜因王其国百有馀岁武帝灭之于是东夷始通上京 〈后汉书〉
广谷大川异制人生其间异俗嗜欲不同言语不通圣人因时设教所以达其志而通其俗也九夷所居与中华悬隔然天性柔顺无横暴之风虽绵邈山海易以道御夏之世时或来王暨箕子避地朝鲜始有八条之禁疏而不漏简而可久化之所感千载不绝今辽东诸国或衣服参冠冕之容或饮食有俎豆之器好尚经术爱乐文史游学于京都者往来继路或没世不归非先哲之遗风其孰能致于斯也故孔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哉斯言其俗之可探者岂楛矢之贡而已乎 〈北史〉
附录
青邱国在其北 〈其人食五谷衣丝帛〉 一曰在朝阳北○青邱之国有狐九尾 〈太平则出以为瑞也〉 有柔仆民是维嬴土之国 〈嬴犹沃衍也○并山海经〉 ○青邱奇兽九尾之狐有道翔见出则衔书作瑞周文以标灵符 〈山海经赞〉 ○黄帝杀蚩尤于青邱作㭎鼓之曲十章 〈归藏〇〔抱朴子〕黄帝东到青邱过风山见紫府先生受三皇内文以刻名万神〉〈○〔淮南子〕尧缴大风于青邱之泽○〔吕氏春秋〕禹东至槫木之地日出九津青羌之野攒树之所捪天之山鸟谷青邱之乡黑齿之国○〔清一统志〕青邱在高丽境子虚赋秋猎于〉
〈青邱盖谓此服虔曰青邱国在海东三百里晋天文志有青邱七星在轸东南蛮夷之国也唐讨高丽置青邱道行军总管云〉
按郭璞曰禹命竖亥青邱之北淮南子日青邱齐之海外则青邱者盖东方之国也天文类抄青邱七星主东方三韩之国此亦以地而名之者也
韩雁在海中都州南 〈山海经〉 韩雁始鸠在海之州 〈山海经赞〉 〇山海经所谓韩雁疑即今之辽东 〈山海经释义〉
- 海东绎史卷第一 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