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华府志 《沁府开板 江华府志》
江华府志卷上
作者:李鲁春 朝鲜王朝 1783年
江华府志卷下
* 底本:日本的
    • 参考:韩国的

    凡例

    一 旧志之搜讨摆列勤矣,而详缛之过多有不当录,而录不必录,而录又有当录,而不录今颇折衷添删,尤致意于名宦以下数目。
    一 旧志既有先生案全录,不必叠床玆,就丰碑纪绩另立名宦一目,而其有实政实惠表表耳目者,则亦或出科检入。
    一 题咏诗文亦无事尽录,只就可备,故实者或全或节,各疏目下。
    一 此书大目悉昉于古地志诸书,而因时参互不必胶固定例。
    一 旧志故实踈缪处,今皆一一订正,而鄕僻少典籍如其未及并俟后人博雅
    至于府库盈虚,繇税多寡,诸名臣奏状文字,并一切不录,不无意义如欲考详,自有帐簿及誊录

    𬜻󠄂府志卷上

    江华

    在我京畿之域。东西四十里。南北七十里。周二百八十里。一百七步。济甲串津。东至通津府治二十里。又东至金浦郡治四十里。又东至阳川县治三十里。又东济杨花江三十里。达于 汉师凡一百二十里。东南七十里为富平府治。由通津南至济升天浦。北至丰德府治四十里。济寅火石津。西至乔桐府治四十里。西北至延安府治九十里。通大海三方漕运皆由之。永宗镇在其南。长峰镇在南西。注文镇在西。以水路程之。湖西沿海诸郡县可四五百里。湖南沿海诸郡县可八九百里。岭南沿海诸郡县可千有馀里。

    建置沿革

    古名甲比古次。高句丽始置郡则曰穴口。归新罗则曰海口。新罗置镇则曰穴口镇。高丽仍旧名而县之及其迁都则曰江华。亦曰沁州。置郡称为都。江都沁都之号本此。后或并于仁川。又或置府为使。逮我 太宗朝󠄁。因府而陞都护。光海时陞尹。 仁租朝󠄁陞留守。 肃宗朝󠄁置镇抚营。今 上朝󠄁移统御营属之。皆留守兼焉。

    形胜

    镇以摩尼穴口。阻以童津 田串津 升天。四面环海。土疆沃美。岛屿罗络。襟抱回密。三南之都会。 京师之咽喉。所谓且耕且战天府之地。

    李敏叙江都赋曰。三江之会。京口之冲。跨下流之形胜。屹孤岛之峙中。联二都而作辅。控三方而通漕。宜未雨之绸缪。备暮夜之惕号。设重防而据要。有 列圣之洪规。馀受命而来牧。抚天险而视师。愧才能之不副。叹筹画之无奇。嗟往事之仓卒。痛百万之鱼肉。彼竖子之何诛。亦庙谟之不立。孰毖后之是图。迷祸败之所因。訾地理之得失。昧成败之由人。苟成谋之弗忒。犹折冲之固国。欲凭依而负恃。又舍此而何适。或贱旧而贵新。非制胜之善经。徒扰攘而不决。孰内断于冥冥。掷奇宝于道傍。更遑遑而焉索。既设备之无策。尚虚名之何益。知吾谋之不用。恐不言之有责。○李安纳诗曰。畿内关防岛上州。海门江口势环周。 国朝󠄁置镇三千户。王氏移都四十秋。即墨独全齐走日。晋阳方属赵归谋。龙钟恐负明时寄。手握靑萍倚古楼。李廷燮诗曰。山河表里壮关防。留府权为列岛网。壤土平铺开局势。闾阎错落接垣墙。良田䆉䅉南东畞。沿海渔盐大小商。寄语邦侯多种木。腐儒言拙意还长。

    姓氏

    崔 韦 奉 田 鲁

    风俗

    耕织要󠄁务。弓马是尚。民物蚩󠄂贸。吏校豪竞。安土重利。信鬼好巫。

    山川

    土产

    盐 𫚔鱼 俗民鱼 锱鱼 俗秀鱼 石秀鱼 䱋鱼 白虾 又有细虾中虾 蚌蛤 又有黄蛤竹蛤 俗土花 俗石花 海䑋 小八梢鱼 俗络蹄 小螺 鱼鳔 蟹 又有靑蟹 柿 川椒 艾 石灰 靑斓石 又有一种密理之石。铿坚如铁。盖他土所未产。俗称艾石。

    城郭 池 ○井

    关梁

    镇堡 牧场

    墩台

    烽燧

    坊里

    堤堰

    岛屿

    宫殿

    府廨

    学校

    祠坛

    亭台

    陵墓

    佛宇

     
     
    江华府志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