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汇编 考工典 第一百四十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经济汇编 第一百四十一卷
经济汇编 考工典 第一百四十二卷


    考证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考工典

     第一百四十一卷目录

     玺印部汇考一

      秦始皇一则

      汉总一则 武帝太初一则

      后汉总一则

      晋总一则

      宋总一则

      南齐总一则

      梁总一则

      陈文帝天嘉一则

      北魏孝文帝延兴一则

      北齐武成帝河清一则

      北周总一则

      隋文帝开皇一则

    考工典第一百四十一卷

    玺印部汇考一

    秦始皇制乘舆六玺

    按《史记秦本纪》,不载。 按《文献通考》,秦以印称玺,以 玉不通臣下,用制乘舆六玺,曰“皇帝行玺”、“皇帝之玺”、 “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又“始皇得 蓝田白玉为玺,螭虎钮,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寿昌’。韨 佩既废,乃以采组连结于璲,光明表章,转相结受,故 谓之绶。”

    汉玺印之制。

    按《汉书·百官公卿表》,“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秦 有左右。高帝即位,置一丞相,十一年更名相国,绿绶。 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武帝建元二年省,元狩 四年初置大司马,宣帝地节三年置大司马,无印绶。 成帝绥和元年初赐大司马,金印紫绶。”

    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成帝绥和》元年,更 名大司空,金印紫绶。

    太傅,古官。高后元年初置,金印紫绶。

    太师、太保,皆古官。平帝元始元年皆初置,金印紫绶。 前后左右将军,皆周末官,秦因之,位上卿,金印紫绶。 汉不常置。

    诸侯王,高帝初置,金玺盭绶。

    如淳曰:“盭音戾,绿也,以绿为质。”晋灼曰:“盭,草名也,出琅邪平昌县,似艾,可染绿,因以为绶名也。”师古曰:“玺之言信也。古者印玺通名,今则尊卑有别。”《汉旧仪》云:“诸侯王黄金玺,橐佗钮,文曰玺。谓刻云某王之玺。”

    凡吏,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银印青绶。

    师古曰:“《汉旧仪》云:银印,背龟钮,其文曰章,谓刻曰某官之章也。”

    光禄大夫,无。

    师古曰:“无印绶。”

    秩比六百石以上,皆铜印黑绶。大夫、博士、御史、谒者、 郎无。

    师古曰:“大夫以下亦无印绶。”

    其仆射、御史治书尚符玺者,有印绶。比二百石以上, 皆铜印黄绶。

    师古曰:“《汉旧仪》云:六百石、四百石至二百石以上,皆铜印鼻钮,文曰印。谓钮但作鼻,不为虫兽之形,而刻文云某官之印。”

    《成帝阳朔二年》,除八百石、五百石秩。《绥和元年》,长、相 皆黑绶。哀帝《建平二年》,复黄绶。

    按《文献通考》:“汉初有三玺,天子之玺自佩,行玺、信玺 在符节台。”

    皇后玺,文与帝同。皇后之玺,金螭虎钮。皇太子黄金 印,龟钮,印文曰“章。”下至二百石,皆为通官印。

    汉诸侯王,金玺盭绶。彻侯,金印紫绶。

    武帝太初元年定印文之数

    按《汉书武帝本纪》:“太初元年夏五月正。”历目,“正月为 岁首,色上黄,数用五。”

    张晏曰:汉据土德,土数五,故用五,谓印文也。若丞相曰丞相之印章,诸卿及守相印文不足,五字以之足之。

    后汉

    后汉印绶之制。

    按《后汉书舆服志》:“佩双印,长寸二分,方六分。乘舆诸 侯王公列侯以白玉,中二千石以下至四百石皆以 黑犀,二百石以至私学弟子皆以象牙,上合丝。乘舆 以縢贯白珠,赤罽蕤,诸侯王以下以綔,赤丝蕤,縢綔 各如其印质,刻书文曰:‘正月刚卯,既决灵殳四方。赤 青白黄,四色是当。帝令祝融,以教夔龙。庶疫刚瘅,莫我敢当。疾日严卯,帝令夔化。慎尔周伏,化兹灵殳。既 正既直,既觚既方。庶疫刚瘅,莫我敢当’。”凡六十六字。

    《前书》注云:“以正月卯日作。”

    乘舆黄赤绶,四采,黄、赤、绀、缥、淳黄圭,长丈九尺九寸, 五百首。

    《汉旧仪》曰:玺皆白玉,螭虎钮,文曰“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凡六玺。“皇帝行玺”、凡封之玺,赐诸侯王书,信玺发兵征大臣,天子行玺策拜外国,事天地鬼神。玺皆以武都紫泥封,青囊,白素里,两端无缝,尺一板,中约署皇帝带绶,黄地六采,不佩玺。玺以金银縢组,侍中组负以从。秦以前,民皆佩绶,金、玉、银、铜、犀、象为方寸玺,各服所好。奉玺书,使者乘驰传,其驿骑也。三骑行,昼夜千里为程。《吴书》曰:“汉室之乱,天子北诣河上,六玺不自随,掌玺者投井中。孙坚北讨董卓,顿军城南,官署有井,每旦有五色气从井出。坚使人浚得传国玺,其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方围四寸,上有钮,文盘五龙,琎七寸,管龙上一角缺。《献帝起居注》曰:“时六玺不自随,及还于阁上得。”《晋阳秋》曰:“冉闵大将军蒋干以传国玺付河南太守戴施,施献之,百僚皆贺。玺光照洞彻,上蟠螭文隐起,书曰:‘昊天之命,皇帝寿昌’。秦旧玺也。徐广曰:‘传国玺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寿昌’’。”

    诸侯王赤绶。

    《徐广》曰:“太子及诸王金印龟钮,𫄸朱绶。”

    “四采,赤黄缥绀,淳赤圭”,长二丈一尺,三百首。

    荀绰《晋百官表注》曰:“皇太子朱绶,三百二十首。

    太皇太后、皇太后,其绶皆与乘舆同。皇后亦如之。 长公主、天子贵人与诸侯王同绶者,加特也。”

    诸国贵人、相国,皆绿绶,三采,绿、紫、绀,淳绿圭,长二丈 一尺,二百四十首。

    《前书》曰: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高帝相国,绿绶。徐广曰:“金印绿綟绶。綟音戾,草名也,以染似绿。”又云:似紫紫绶,名緺绶音瓜,其色青紫。綟字亦盩音同也。传写者误作“絷。”公加殊礼,皆服之。何承天云:“緺音娲,青紫色。绶。綟,紫色也。”

    公、侯、将军紫绶,二采,紫白,淳紫圭,长丈七尺,百八十 首。

    《前书》曰:“太尉,金印紫绶;御史大夫位上卿,银印青绶。成帝更名大司空,金印紫绶;将军亦金印。”《汉官仪》曰:“马防为车骑将军,银印青绶,在卿上。”绝席,和帝以窦宪为车骑将军,始加金印。次司空、

    公主、封君,服紫绶。

    九卿、中二千石、二千石,青绶,三采,青白红,淳青圭,长 丈七尺,百二十首。

    一号“青緺绶。”

    自青绶以上,縌皆长三尺二寸,与绶同采而首半之。 縌者,古佩璲也。佩绶相迎受,故曰“縌。”紫绶以上,縌绶 之间得施玉环𫔎云。

    《通俗文》曰:缺环曰𫔎。《汉旧仪》曰:“其断狱者,印为章也。”

    千石、六百石黑绶,三采,青赤绀,淳青圭,长丈六尺,八 十首。四百石、三百石长同。

    《汉官仪》曰:“尚书仆射,铜印青绶。”

    四百石、三百石、二百石黄绶,淳黄圭,一采,长丈五尺, 六十首。自黑绶以下,縌绶皆长三尺,与绶同采而首 半之。

    百石青绀纶,一采,宛转缪织,长丈二尺。

    丁孚《汉仪》载,太仆太中大夫襄言,乘舆绶,黄地,冒白羽,青绛绿,五采,四百首长二丈三尺。诏所下王,绶,冒亦五采,上下无差。诸王绶,四采,绛地,冒白羽,青黄去绿,二百六十首,长二丈二尺。公主绶如王侯,绛地,绀缥三采,百二十首长丈八尺。二千石绶羽青地,桃华缥,三采,百二十首长丈八尺。黑绶羽,青地绛,二采,八十首,长一丈七尺。“黄绶,一采八十首,长丈七尺,以为常式。民织绶不如式,没入官,犯者为不敬。二千石绶以上,禁民无得织以粉组。”皇太后诏可,王绶如所下。

    凡先合单纺为一系,四系为一扶,五扶为一首,五首 为一文,文采淳为一圭首,多者系细,少者系粗,皆广 尺六寸。

    《东观书》曰:“建武元年,复设诸侯王,金玺綟绶;公侯,金印紫绶;九卿、执金吾、河南尹,秩皆中二千石;大长秋、将作大匠、度辽诸将军、郡太守、国傅相,皆秩二千石;校尉、中郎将、诸郡都尉、诸国行相、中尉、内史,中护军司直,秩皆二千石;以上,皆银印青绶;中外官尚书令、御史中丞,治书侍御史,公将军长史,中二千石丞,正”平诸司马,中宫王家仆、雒阳令,秩皆千石。尚书中谒者、黄门冗从四仆射,诸都监、中外诸都官令,都侯司农部丞,郡国长史、丞、候、司马千人,秩皆六百石。家令、侍仆,秩皆六百石。雒阳

    市长,秩四百石。主家长,秩皆四百石,以上皆铜印黑绶。诸署长、楫棹丞,秩三百石,诸秩千石者,其丞、尉皆秩四百石。秩六百石者,丞、尉秩三百石;四百石者,其丞、尉秩二百石。县国丞、尉亦如之。县国三百石,长、丞、尉亦二百石。明堂灵台丞、诸陵校长,秩二百石。丞、尉、校长以上,皆铜印黄绶。县国守宫令、相,或千石,或六百石。长相,或四百石,或三百石。长相,皆以铜印黄绶。而有秩者,侍中、中常侍、光禄大夫,秩皆二千石;太中大夫,秩皆比二千石;尚书、谏议大夫、侍御史、博士,皆六百石;议郎中、谒者,秩皆比六百石;小黄门、黄门侍郎、中黄门,秩皆比四百石;郎中,秩皆比三百石;太子舍人,秩二百石。

    晋玺绶之制。

    按《晋书舆服志》:“乘舆六玺,秦制也,曰‘皇帝行玺’”、“皇帝 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汉遵 秦不改。又有秦始皇蓝田玉玺,螭兽钮,在六玺之外, 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寿昌’。汉高祖佩之,后世名曰‘传 国玺,与斩白蛇剑俱为乘舆所宝。及怀帝时,没于刘 聪,后又没于石勒。及穆帝世,乃还江南’。”

    皇太子,金玺龟钮,朱黄绶,四采,赤、黄、缥、绀。

    诸王,金玺龟钮,𫄸朱绶,四采,朱、黄、缥、绀。

    贵人、夫人、贵嫔,是为三夫人,皆金章紫绶,章文曰“贵 人、夫人、贵嫔之章。”

    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是为 九嫔,银印青绶。

    皇太子妃,金玺龟钮,𫄸朱绶。

    诸王太妃、妃、诸长公主、公主、封君,金印紫绶。

    郡公、侯、县公、侯太夫人夫人,银印青绶,其持加乃金 紫。

    宋玺印之制。

    按《宋书礼志》:“乘舆六玺,秦制也。”《汉旧仪》曰:“皇帝行玺, 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此则汉遵 秦制也。初,高祖入关,得秦始皇蓝田玉玺,螭虎钮,文 曰“受天之命,皇帝寿昌。”高祖佩之后代,名曰传国玺, 为乘舆所宝。魏晋至今不废。晋怀帝时,没于刘聪,后 又属石勒,及穆帝代,乃还天府。虞喜《志林》曰:“传国玺 自在六玺之外,天子凡七玺也。”《汉注》曰:“玺,印也。自秦 以前,臣下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所好。秦以来,以 玺为称,又独以玉,臣下莫得用。”汉制,皇帝黄赤绶四 采,黄、赤、缥、绀。皇后金玺绶亦如之。于礼,士绶之色如 此,后代变古也。吴无刻玉工,以金为玺,孙皓造金玺 六枚是也。又有麟凤龟龙玺,驼马鸭“头杂印”,今代则 阙也。

    皇太子,金玺龟钮,𫄸朱绶,四采,赤、黄、缥、绀。

    诸王,金玺龟钮,𫄸朱绶,四采,赤、黄、缥、绀。

    郡公金章,元朱绶。

    太宰、太傅、太保、丞相、司徒、司空,金章,紫绶;相国则绿 綟绶,三采,绿紫绀。大司马、大将军、太尉,凡将军位从 公者,金章,紫绶。

    郡侯,金章,青朱绶。

    骠骑、车骑将军。凡诸将军加大者,“征、镇、安平、中军、镇 军、抚军、前、左、右、后将军,征虏、冠军、辅国、龙骧将军,金 章紫绶。”

    贵嫔、夫人、贵人,金章,文曰“贵嫔、夫人、贵人之章”,紫绶。 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银印, 文曰“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 之印”,青绶。

    皇太子妃,金玺龟钮,𫄸朱绶。

    诸王太妃、诸长公主、公主、封君,金印紫绶。

    诸王太子,金印紫绶。

    郡公、侯、太夫人,银印青绶。

    郡公、侯、太子,银印青绶。

    尚书令、仆射,铜印,墨绶。

    中书监令、秘书监,铜印,墨綟绶。

    光禄大夫、卿、尹、太子保、傅、大长秋、太子詹事,银章,青 绶。

    司隶校尉、武尉、左右卫、中坚、中垒、骁骑、游击、前军、左 军、右军、后军、宁朔、建威、振威、奋威、《扬威》《广威》《建武》《振 武》《奋武》《扬武》《广武》、左右积弩、强弩诸将军监军,银章 青绶。

    “领军、护军,城门五营校尉”,东南、西北中郎将,银印,青 绶。

    县、乡、亭侯,金印紫绶。

    《鹰扬》《折冲》《轻车》《扬烈》《威远》《宁远》《虎威》《材官》《伏波》、凌江 诸将军,银章青绶。

    奋武护军、安夷抚军、护军,军州郡国都尉奉车驸马、 骑都尉诸护军将兵助郡都尉,水衡典虞、牧官典牧 都尉,度支中郎将、校尉、都尉,司监都尉,材官校尉王 国中尉宜和伊吾都尉监淮南津都尉,银印,青绶州刺史,铜印,墨绶。

    《御史中丞》、都水使者,铜印,墨绶。

    谒者仆射,铜印,墨绶。

    诸军司马,铜章,青绶。

    冗从仆射,太子卫率,铜印,墨绶。

    《虎贲中郎将》、羽林监,铜印,墨绶。

    北军中候、殿中监,铜印,墨绶。

    “《护匈奴》中郎将”,“护羌、夷、戎、蛮、越、乌丸西域戊己校尉, 铜印,青绶。”

    郡国太守、相、内史,银章青绶。

    牙门将,银章青绶。

    《骑都督》、守,银印青绶。

    尚书左右丞、秘书丞,铜印,黄绶。

    《治书侍御史》,银印墨绶。

    关内关中名号侯,金印紫绶。

    公府长史、诸卿尹丞诸县署令,秩千石者,铜印墨绶。

    南齐

    南齐《玺绶之制》。

    按《南齐书舆服志》:“绶,乘舆黄赤绶,黄赤缥绿绀五采。 太子朱绶,诸王𫄸朱绶,皆赤黄缥绀四采;妃亦同。相 国绿綟绶,三采,绿紫绀。郡公元朱,侯伯青朱,子男素 朱,皆三采。公世子紫,侯世子青,乡、亭、关内侯墨绶,皆 二采。郡国太守、内史青,尚书令、仆、中书监令、秘书监 皆黑,丞皆黄,诸府丞亦黄。皇后与乘舆同赤,贵嫔、夫” 人、贵人紫,王太妃、长公主、封君,亦紫绶,六宫青绶,青、 白红。郡公侯夫人,青绶。

    乘舆。传国玺,秦玺也。晋中原乱没胡,江左初无之,北 方人呼晋家为“白板天子。”冉闵败,玺还南,别有行信 等六玺,皆金为之,亦秦、汉之制也。皇后金玺,太子、诸 王金玺,皆龟钮。公、侯五等金章,公、世子金印,侯银印, 贵嫔、夫人金章,公主、王、太妃、封君金印,六宫以下公、 侯、太夫人、夫人银印。其公、将军金章,光禄大夫、卿、尹、 太子傅、诸领护将军、中郎将、校书,郡国太守、内史、四 品、五品将军,皆银章。尚书令、仆射、中书监令,秘书丞, 太子二率、诸府长史、卿、尹、丞、尉、中丞,都水使者,诸州 刺史,皆铜印。

    梁玺印之制。

    按《文献通考》:“梁制,乘舆印玺及皇太子、诸王、五等国 封,并略如齐制。乡、亭、关内、关中及各号侯、诸王、嗣子, 金印龟钮,紫绶。关外侯,银印圭钮,青绶。大司马、大将 军、太尉诸位从公者,金章龟钮,紫绶。尚书令、仆射、尚 书、中书监、令、秘书监,铜印墨绶。左右光禄大夫,加金 章紫绶,同其位。但加金紫者,谓之金紫光禄,但加银” 青者,谓之“银青光禄。”太仆、廷尉以下诸卿,丹阳尹,银 章龟钮,青绶。诸将军,金章紫绶;中郎将,则青绶。郡国 太守、相、内史,银章龟钮,青绶。诸县署令,秩千石者,州 郡大中正,郡中正,铜印环钮,墨绶。公府令史亦同。诸 县尉,铜印环钮,单衣黄绶。

    陈文帝天嘉 年定玺绶之制

    按:《陈书文帝本纪》,不载。 按《隋书礼仪志》:“陈武帝即 位,徐陵白所定乘舆御服,皆采梁之旧制。至天嘉初, 悉改易之,定令俱依天监旧事,然亦往往改革。”今不 同者,皆随事于注言之。不言者,盖无所改制云。 皇太子金玺龟钮,朱绶。

    《三百二十首》

    诸王,金玺龟钮,𫄸朱绶。

    一百六十首。

    开国公,金章龟钮,元朱绶。

    《二百四十首》

    开国侯、伯,金章龟钮,青朱绶。

    一百二十首

    开国子男,金章龟钮,青绶。

    《二百首》

    县、乡、亭、关内、关中及名号侯,金印龟钮,紫绶。

    《关内》《关中》及名号侯则圭钮。

    关外侯,银印圭钮,青绶。诸王嗣子,金印圭钮,紫绶。

    八十首。

    开国公、侯嗣子,银印圭钮,青绶。

    八十首。

    太宰、太傅、太保、司徒、司空,金章龟钮,紫绶。

    八十首。

    大司马、大将军、太尉诸位从公者,金章龟钮,紫绶。

    八十首。

    尚书令、仆射、尚书,铜印,墨绶。

    陈尚书令、仆射,金章龟钮,紫绶,八十首。尚书无印绶。

    中书监令、秘书监,铜印,墨绶。

    陈制银章龟钮,青绶八十首。

    左右光禄大夫,皆与加金章紫绶同。其但加金紫者谓之“金紫光禄”,但加银青者,谓之“光禄大夫。”

    光禄、太中、中散大夫,太常、光禄、弘训、太仆、太仆、廷尉、 宗正、大鸿胪、大司农、少府、大匠、诸卿、丹阳尹、太子保 傅、大长秋、太子詹事,银章龟钮,青绶。

    骠骑、“车骑,卫将军,中军、冠军、辅国将军,四方中郎将, 金章,紫绶。”

    中郎将则青绶。陈令、镇、卫、骠骑、车骑、中军、中卫、中抚军、中权、四征、四镇、四安、四翊、四平将军,金章兽钮。其冠军四方中郎将,金章豹钮,并紫绶,八十首。

    《领护军》、中领护军五营校尉,银印,青绶。

    《陈令》领、护,金章龟钮,紫绶八十首;中领、护,银章龟钮,青绶八十首;其五营校尉,银印圭钮,青绶八十首。

    弘训、卫尉、卫尉、司隶校尉,左右卫骁骑、游击,“前、左、右、 后军将军,龙骧、宁朔、建威、振威、奋威、扬威、广威、武威、 建武、振武、《奋武》《扬武》《广武》等将军,积弩、积射、强弩将 军;监军,银章青绶。”

    《陈令》,“左右卫,银章龟钮。左右骁骑、游击、云骑、游骑、前、左、右后军将军、左右中郎将,银印圭钮。其积弩、积射强弩,铜印环钮,墨绶。”又有忠武军师、武臣爪牙、龙骑、云麾、镇兵翊帅、宣惠、宣毅、智威、仁威、勇、威、信、威严、威智、武、仁、武、勇、武、信武、严武,金章豹钮,紫绶,八十首。轻车,镇朔、武旅、贞毅、朔威、宁远、安远、征远、振远、宣远等将军,金章貔钮,紫绶。

    《御史中丞》,都水使者,银印墨绶。

    陈中丞《银章龟钮青绶》八十首:

    《谒者仆射》,铜印环钮,墨绶。

    八十首。

    诸军司,银章龟钮,青绶。

    《中书侍郎》,冗从仆射、太子卫率,铜印,墨绶。

    陈卫率,银章龟钮,青绶。冗从,铜印环钮,墨绶。

    武贲中郎将,羽林监,铜印环钮,墨绶。护匈奴中郎将, 护羌戎夷、蛮、越、乌丸、西域校尉,银印圭钮,青绶。

    《陈令》无此官。

    安夷、抚夷护军、州郡国都尉,奉车、驸马、骑都尉、诸护 军,银印圭钮,青绶。

    州刺史,铜印墨绶。

    陈,铜章龟钮,青绶。

    郡国太守、相、内史,银章龟钮,青绶。

    尚书左、右丞、秘书丞,铜印环钮,黄绶。

    治书侍御史。

    铜印环钮,墨绶。

    诸县署令,秩千石者,铜印环钮,墨绶。

    诸县署令、长、相,铜印环钮,墨绶。

    太子门大夫、陵令、长,铜印环钮,墨绶。

    黄门诸署令、仆、长、丞,铜印环钮,墨绶。丞,黄绶。黄门冗 从仆射监、太子寺人监,铜印环钮,墨绶。

    公府司马、“《领护军司马》,《诸军司马》,《护匈奴》中郎将、护 羌、戎、夷、蛮、越乌丸戊己校尉、长史、司马”,铜印环钮,墨 绶。

    “公府从事中郎、诸将军开府功曹、主簿、廷尉、建康正、 监、平”,铜印环钮,墨绶。

    左、右卫司马,铜印环钮,墨绶。

    直阁将军,铜印圭钮,青绶。

    诸开国郎中令、大农、公傅、中尉,铜印环钮,青绶。 诸开国三将军,铜印环钮,青绶。限外者不给印。

    陈制墨绶。

    开国掌书中尉、司马、陵庙食官、厩牧长、典医、典府丞, 铜印。掌侍侍郎、世子庶子、谒者、中大夫、舍人,不给印。 典书、典祠、学官令、典膳膳丞、长,铜印。限外者,不给印。 太子卫率、率更、家令、丞,铜印环钮,黄绶。

    太子常从武贲督,铜印环钮,墨绶。

    “州、郡国都尉司马”,铜印环钮,墨绶。

    殿中内外局监、太子内外监、殿中守舍人,铜印环钮。 诸县署丞、太子诸署丞、王公侯诸署及公主家令、丞、 仆,铜印环钮,黄绶。

    诸县尉,铜印环钮,黄绶;殿中中郎将、校尉、都尉,银印 圭钮,青绶。

    城门候,铜印环钮,墨绶。

    “部曲督、司马吏、部曲将”,铜印环钮。

    “总章协律”,铜印环钮,艾绶。

    殿中司马,铜印环钮,墨绶。

    总章监、鼓吹监,铜印环钮,艾绶。

    诸四品,将兵都尉,牙门将,崇毅、材官、《折难》《轻骑》《扬烈》 《威远》《宁远》《宣威》《光威》《骧威》《威烈》《威卤》《平戎》《绥远》《绥狄》 《绥边》《绥戎》《兽威》、威、《武、烈》《武、毅》、武、《奋武》《讨寇》《殄卤》《讨卤》 《扫难》《扫逆》《扫寇》《厉锋》《武奋》《武牙》《广野》领兵满五十人 给银章,不满五十,除板而已。不给章,以此官为刺史 太守,皆青绶。

    此条以下皆陈制,与《梁》不同

    “威雄、猛、烈、振、信、胜、略、风、力、光”等“十威将军,武猛、略、胜、

    力、毅、健、烈、威、锐、勇”等“十武将军,并银章熊钮,青绶。 猛毅、烈、威、锐、震、进、智、威、胜、骏”等“十猛将军,银章罴钮, 青绶。”

    《壮武》《勇、烈》《猛、锐》《威、毅》《志、意》《力》等十壮将军,《骁雄》、杰、《猛、 烈》《武、勇》《锐》《名》《胜》《迅》等十骁将军,《雄猛》《威、明》、烈、《信》《武》《勇》 《毅》《壮、健》等十雄将军,并银印羔钮,青绶。

    “《忠勇》、烈、猛、锐、壮、毅、捍、信、义、胜”等十忠将军,“明智、略、远、 《勇、烈》、威、胜、进、锐、毅”等十明将军,“《光烈》、明、英、远、胜、锐、《命、 勇》《武、野》”等十光将军,“《飙勇》、猛、烈、锐、奇、决、起、略、胜、出”等 十飙将军,并银章鹿钮,青绶。

    “《龙骧》《武视》《云旗》《风烈》《电威》《雷音》《驰、锐》《进锐》《羽骑》《突骑》 《折冲》《冠武》《和戎》《安垒》《起猛》《英果》《扫虏》《扫狄》《武锐》《摧锋》 《开远》《略远》《贞威》《决胜》《清野》《坚锐》《轻锐》《拔山》《云勇》《振旅》” 等三十号将军,银印菟钮,青绶。

    《超武》《铁骑》《楼船》《宣猛》《树功》《克狄》《平虏》《棱威》《戎昭》《威戎》 《伏波》《雄戟》《长剑》《冲冠》《雕骑》《佽飞》《勇骑》《破敌》《克敌》《威虏》 《前锋》《武毅》《开边》《招远》《全威》《破阵》《荡寇》《殄虏》《横野》《驰射》 等三十号将军,铜印环钮,墨绶。

    建威、牙门、期门已下诸将军,并铜印环钮,墨绶。板则 无印绶。其在将官,以功次转进,应署“建威”已下诸号, 不限板除,悉给印绶。

    若武官署位转进登上条九品驰尉已上诸戎号,亦不限板除,悉给印绶。

    千人督、校督、司马,武贲督牙门将,骑督督守将兵都 尉、太子常从督别部司马,假司马,假铜印环钮; 武猛中郎将、校尉、都尉,铜印环钮。其以此官为千人。 司马、道贲督已上及司马,皆假墨绶。

    已上《陈制》,梁所无,及“不同”者。

    陛长,假铜印环钮,墨绶。

    假旄头、羽林,在陛列及备卤簿。其本位佩“武猛都尉” 已上印者,假墨绶。别部司马以下,假墨绶。

    殿中冗从武贲,“殿中武贲,持钑戟,冗从武贲,假青绶。”

    《陈令》,其本位职佩武猛都尉等印、假绶,依前条

    持椎斧。武骑、武贲、五骑传诏武贲,殿中羽林、太官尝 食武贲,称“饭宰人。诸宫尝食武贲,假墨绶。”

    其佩武猛都尉等位印,皆依上条假绶之例。

    古者君臣佩玉,尊卑有序。绶者,所以贯佩相承受也。 五霸之后佩废,秦乃采组连结于襚,转相结受,又谓 之绶。汉承用之。至明帝,复制佩,而汉末又亡绝。魏侍 中王粲识其形,乃复造焉,令之佩,粲所制也。

    贵妃、贵嫔、贵姬,是为三夫人,金章龟钮,紫绶。

    八十首。

    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是为 九嫔,金章龟钮,青绶。

    八十首。

    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五职,亚九嫔,银印圭钮,艾 绶。

    美人、才人、良人三职散位,铜印环钮,墨绶。

    皇太子妃,金玺龟钮,𫄸朱绶。

    一百六十首。

    《良娣》,银印圭钮,青绶。

    八十首。

    诸王太妃、妃、诸长公主、公主、封君,金印龟钮,紫绶。

    八十首。

    开国公、侯、太夫人,银印圭钮,青绶。

    八十首。

    北魏

    孝文帝延兴二年五月丁巳诏军警给玺印传符次给马印

    按:《魏书孝文帝本纪》云云。

    北齐

    武成帝河清 年定玺绶之制

    按《北齐书武成帝本纪》,不载。 按《隋书礼仪志》:“自晋 左迁,中原礼仪多缺。后魏熙平二年,太傅清河王怿 等奏定五时朝服,后齐因之。河清中改易旧物,著令 定制云。”

    天子六玺,文曰“皇帝行玺”,封常行诏敕则用之。“皇帝 之玺”,赐诸王书则用之。“皇帝信玺”,下铜兽符,发诸州 征镇兵;下竹使符,拜代征召诸州刺史则用之。并白 玉为之,方一寸二分,螭兽钮。“天子行玺”,封拜外国则 用之。“天子之玺”,赐诸外国书则用之。“天子信玺”,发兵 外国,若征召外国及有事鬼神则用之。并黄金为之, 方一寸二分,螭兽钮。又有传国玺,白玉为之,方四寸, 螭兽钮,上交五蟠螭,隐起鸟篆书,文曰“受天之命,皇 帝寿昌”,凡八字。在六玺外,唯封禅以封石函。又有督 摄万机印一钮,以木为之,长一尺二寸,广二寸五分。 背上为鼻钮,钮长九寸,厚一寸,广七分。腹下隐起篆 书为“督摄万机”,凡四字。此印常在内,唯以印籍缝用。 则左户郎中、度支尚书奏取。印讫输内。

    皇太子玺,黄金为之,方一寸,龟钮,文曰“皇太子玺。”宫中大事用玺,小事用门下典书坊印。

    印绶,“二品已上,并金章紫绶,三品银章青绶。”

    三品已上,凡是五省官及中侍中省,皆为印,不为章。

    四品得印者,银印青绶。五品六品得印者,铜印墨绶。

    四品以下,凡是开国子男及五等散品名号侯,皆为银章,不为印。

    七品、八品、九品得印者,铜印黄绶,金银章印及铜印, 并方一寸,皆龟钮。《东、西、南、北四藩诸国王章》,上藩用 中金,中藩用下金,下藩用银,并方寸,龟钮。佐官唯公 府长史、尚书二丞给印绶。六品已下、九品已上,唯当 曹为官长者给印。馀自非长官,虽位尊,并不给。 皇后玺绶,同乘舆。皇太后、皇后玺,并以白玉为之,方 一寸二分,螭兽钮,文各如其号。玺不行用。“有令”,则太 后以宫名“卫尉印”,皇后则以长秋印。

    皇太子妃玺:绶同皇太子。玺,以黄金,方一寸,龟钮,文 曰“皇太子妃之玺。”若有封书,则用内坊印。

    北周

    北周更定玺绶之制。

    按《隋书礼仪志》:“后周皇帝八玺,有神玺,有传国玺,皆 宝而不用。”

    “神玺,明受之于天。”“传国玺,明受之于运。”

    皇帝负扆,则置神玺于筵前之右,置传国玺于筵前 之左。又有六玺:其一“皇帝行玺”,封命诸侯及三公用 之;其二“皇帝之玺”,与诸侯及三公书用之;其三“皇帝 信玺”,发诸夏之兵用之;其四“天子行玺”,封命蕃国之 君用之;其五“天子之玺”,与蕃国之君书用之;其六“天 子信玺”,征蕃国之兵用之。六玺皆白玉为之,方一寸 五分,高寸,螭兽钮。皇后玺,文曰“皇后之玺。”白玉为之, 方寸五分,高寸,麟钮。三公、诸侯皆金印,方寸二分,高 八分,龟钮。七命已上银,四命已上铜,皆龟钮。三命已 上铜印铜鼻,其方皆寸,其高六分,文曰:“某公官之印”, “皇帝之组绶。”以苍以青、以朱、以黄、以白、以元、以𫄸、以 红、以紫、以緅、以碧、以绿,十有二色。诸公九色,自黄已 下;诸侯八色,自白已下;诸伯七色,自元已下;诸子六 色,自𫄸已下;诸男五色,自红已下;三公之绶,如诸公; 三孤之绶,如诸侯;六卿之绶,如诸伯;上大夫之绶,如 诸子;中大夫之绶,如诸男;下大夫绶,自紫已下;士之 绶,自緅已下。其玺印之绶亦如之。

    高祖开皇 年诏改周仪定玺绶之制

    按《隋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礼仪志》,“高祖即位,将改 周制,乃下诏详议。于是定令。”

    皇太子玺,宫内大事用之,小事用左右庶子印。 皇后有金玺,盘螭钮,文曰“皇后之玺。”冬正大朝,则并 黄琮,各以笥贮,进于座隅。

    贵妃、德妃、淑妃,是为三妃。金章龟钮,文从其职,紫绶, 一百二十首,长一丈七尺。

    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容》《修华》《充仪》《充容》《充华》是为 九嫔,金章龟钮,文从其职。紫绶一百首,长一丈七尺; 美人、才人,银印圭钮,文从其职。青绶八十首,长一丈 六尺。

    《宝林》,银印环钮,文如其职。艾绶,八十首,长一丈六尺。 皇太子妃金玺龟钮,文如其职。𫄸朱绶,一百六十首, 长二丈。

    “良娣”,银印圭钮,文如其职。青绶八十首,长一丈六尺。 “保林八子”,铜印环钮,文如其职。艾绶八十首,长一丈 六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