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汇编 礼仪典 第三百三十一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经济汇编 第三百三十二卷
经济汇编 礼仪典 第三百三十三卷


    考证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

     第三百三十二卷目录

     冠冕部汇考一

      诗经卫风淇奥 曹风鸤鸠 小雅彼都人士

      礼记郊特牲 玉藻

      方言冠部杂饰

      释名释首饰

      博物志服饰考

      古今注舆服

      中华古今注席帽 大帽子 撘耳帽 乌纱帽 幞头 巾子

      三礼图缁布冠太古冠图说 缁布冠图说 皮弁图说 爵弁图说 委貌图说

      母追图说 章甫图说 周弁图说 通天冠图说 远游冠图说 高山冠图说 长冠图

      说 法冠图说 建华冠图说 武弁大冠图说 术士冠图说 方山冠图说 巧士冠图

      说 郤非冠图说 樊哙冠图说 郤敌冠图说 章甫冠图说 四冕图说 进贤冠图说

    礼仪典第三百三十二卷

    冠冕部汇考一

    《诗经》

    《卫风淇奥》

    充耳琇莹,会弁如星。

    充耳谓之瑱。琇莹美石也。天子玉瑱,诸侯以石弁。皮弁所以会发。《会》,谓弁之缝中,饰之以玉,皪皪而处,状似星也。天子之朝服皮弁,以日视朝。按《冬官·玉人职》云:“天子用全,上公用龙,侯用瓒,伯用将。”郑注云:“公侯四玉一石,伯子男三玉二石。”由此言之,此传云“诸侯以石”,谓玉石杂也。《礼记》云:“周弁殷冔夏收。”言收者,所以收发。则此言会者,所以会发可知。又《弁师》云:“王之皮弁,会五采玉綦。”注云:“会,缝中也。皮弁之缝中,每贯结五采玉十二以为饰,谓之綦。”《诗》云:“会弁如星”,又曰“其弁伊綦”是也。此云弁,武公所服,非爵弁,是皮弁也。皮弁而言会,与《弁师》“皮弁”之会同,故笺云“谓弁其缝中也。”《弁师》上云:“王之皮弁,会五采玉綦。”又云:“诸侯及孤卿大夫之皮弁,各以其等为之。”注云:“皮弁则侯伯綦饰七,子男綦饰五,玉亦三采。”武公本畿外诸侯,入相于周,自以本爵为等,则玉用三采而綦饰七,故云“饰之以玉。”皪皪而处状似星。若非外土诸侯事王朝者,则卿綦饰六,大夫綦饰四,及诸侯孤卿大夫,各依命数,并玉用二采。其韦弁饰与皮弁同。此皮弁,天子视朝之服,《玉藻》云“天子皮弁,以日视朝”是也。在朝君臣同服,故言天子之朝也。诸侯亦皮弁以视朝,以序云“又相于周”,故为在王朝之服。朱注充耳瑱也。琇,莹美石也。天子玉瑱,诸侯以石会缝也。弁,皮弁也。以玉饰皮弁之缝中,如星之明也。

    《曹风鸤鸠》

    其带伊丝,其弁伊骐。

    《骐骐》,文也。弁,皮弁也。骐当作“𤪌。”以玉为之。马之青黑色者谓之骐。此字从马,则谓弁色如骐马之文也。《春官·司服》:“凡兵事,韦弁服,视朝,皮弁服。凡田,冠,弁服,凡吊事,弁绖服。”则弁类多矣。知此是皮弁者,以其韦弁以即戎,冠弁以从禽,弁绖又是吊凶之事,非诸侯常服,且不得与丝带相配。唯皮弁是诸侯视朝之常服,又朝天子亦服之。《夏官·弁师》云:“王之皮弁,会五采玉𤪌。”注云:“会,逢中也。𤪌,结也。皮弁之逢中,每贯结五采玉以为饰,为之綦。”引此《诗》云:“其弁伊骐。”又云:“诸侯及孤卿大夫之皮弁,各以其等为之。”注云:“皮弁,侯伯綦饰。七,子男綦饰。五玉用采。”如彼《周礼》之文。诸侯皮弁有綦玉之饰。此云“‘其弁伊骐’,知‘骐’当作‘𤪌’,以玉为之,以此故易传也。”孙毓云:“皮弁之饰有玉𤪌而无綦文。”綦文弁所以饰弁,《笺》义为长。若然,《顾命》云:“四人骐弁执戈”,注云:“青黑曰骐。”不破“骐”字为玉綦者,以《顾命》之文,于四人骐弁之下,每云“一人冕身服冕”,则是大夫也。于四人骐弁之上,云“二人爵弁执惠,身服爵弁”,则是士也。于爵弁之下,次云“骐弁”,明亦是士弁师之文。上云“孤卿”大夫之皮弁,各以其等为之,不言士之皮弁,则士之皮弁无𤪌饰矣。故《弁师》注云:“士之皮弁之会,无结饰。”以士之皮弁无玉𤪌饰,故知《顾命》“士之骐弁”,弁正是作青黑色,非綦玉之皮弁矣。礼无骐色之弁,而《顾命》有之者,以新王即位,特设此服,使士服此骐弁,执兵卫王,非常服也。此言诸侯常服,故知“骐”当作“綦。”朱注弁,皮弁也。骐,马之青黑色者,弁之色亦如此也。《书》云:“四人骐弁。”今作綦。

    《小雅都人士》

    彼都人士,台笠缁撮。

    朱注台,夫须也。《缁撮》,缁布冠也。其制小,仅可撮其髻也。大全陆氏曰:“台,莎草也,可以为蓑笠。” 孔氏曰:“缁布冠,制小,故言撮。若是帛为元冠,则有制度,不得

    言撮 ,临川王氏曰:“台笠缁撮,在野与众偕作之服。”

    《礼记》

    《郊特牲》

    《委貌》,周道也。“章甫”,殷道也。“毋追”,夏后氏之道也。

    陈注委貌、章甫、毋追,皆缁布冠,但三代之易名不同,而其形制亦应异耳。委貌即元冠。旧说:委,安也,言所以安正容貌。章,明也,所以表明丈夫。毋,发声之辞。追,犹椎也,以其形名之。

    周弁,殷冔,夏收。

    陈注周之弁,殷之冔,夏之收,各是时王所制,以为三加之冠。旧说弁名出于盘。盘,大也。冔名出于幠。幠,覆也。收所以收敛其发也。形制未闻。

    《玉藻》

    “始冠《缁布冠》”,自诸侯下达,冠而敝之可也。

    陈注《冠礼》,初加缁布冠,诸侯以下通用,存古故用之,非时王之制也。故既用即敝,弃之可矣。

    “元冠朱组缨”,天子之冠也。缁布冠缋緌,诸侯之冠也。 “元冠丹组缨”,诸侯之齐冠也。“元冠綦组缨”,士之齐冠 也。

    陈注天子始冠之冠,则元冠而以朱组为缨。诸侯虽是缁布冠,却用杂采之缋为缨,緌为尊者饰耳,非古制也。齐冠,齐戒时所服者。诸侯与士皆元冠,但其缨则有丹组、綦组之异。朱色红而明,丹,赤色也。綦,帛之苍白艾色者,一《说文》也。

    《缟冠》,元武子姓之冠也。缟冠,素纰,既祥之冠也。

    陈注缟,生绢也。武,冠卷也。以缟为冠,凶服也。武则元色吉也。所以吉凶相半者,盖父有丧服,子不可用纯吉,故曰“子姓之冠。”姓,生也。孙是子之所生,故谓之子姓。素,熟绢也。纰,冠两边及卷下畔之缘也。缟冠素纰,谓冠与卷身皆用缟,但以素缘之耳。《既祥之冠》者,祥祭后所服也。 《方氏》曰:“为祖之亡也,故冠缟以示其凶;为父”之存也。故“《武》《元》”以示其吉。冠上而武下,为祖而缟者,尊,尊于上也;“为父而《元》”者,亲,亲于下也。

    “《垂緌》五寸”,惰游之士也。

    陈注“《缟冠》,素纰而緌之垂者,长五寸。”盖游惰失业之士,使服此以耻之耳。

    《元冠》,缟武,不齿之服也。

    陈注《不齿》不帅教而屏弃之者,使之元冠缟武,以耻辱之。

    “居冠属武”,自天子下达,有事然后緌。

    陈注《礼服》之冠,则临着乃合其武,有仪饰故也。若燕居之冠,则冠与武相连,以非行礼之时,故率略少威仪也。此冠无分贵贱皆著之,故云“自天子下达。”凡緌所以致其饰,故有事乃緌,无事则否也。

    大帛不緌。元冠紫緌,自鲁桓公始也。

    陈注“大帛,冠之白”者,凶服去饰,故不緌也。元冠之緌,不宜用紫色,为其非正色也。

    《方言》

    《冠部杂释》

    幪,巾也。

    巾主覆者故名幪也

    《大巾》谓之帉。嵩岳之南,陈颍之间谓之帤,亦谓之幪。

    江东通呼“《巾帉》耳。”

    络头,帕头也,纱缋。带:𩭄带。幧,头也。自关而西 秦晋之郊曰“络头”,南楚江湘之间曰“帕头”,自河以北 赵魏之间曰“幧头”,或谓之或谓之。其遍者谓之 带,或谓之“𩭄带。”

    音𬘬。带,今之偏叠幧头也。𩭄亦结也。

    覆结谓之“帻巾”,或谓之“承露”,或谓之“覆𩭄”,皆赵魏之 间通语也。

    “覆𩭄” ,今《结笼》是也。

    《释名》

    《释首饰》

    冠,贯也,所以贯韬发也。

    缨,颈也,自上而系于颈也。

    笄,系也。所以系冠,使不坠也。

    《祭服》曰“冕。”冕犹俛也。俛,平直貌也,亦言文也。元上𫄸 下,前后垂珠,有文饰也。

    《有衮冕》,衮,卷也。画卷龙于衣也。

    有鷩冕鷩雉之憋恶者,山鸡是也。鷩,憋也,性急,憋不 可生,服必自杀。故画其形于衣,以象人执耿介之节 也。

    《毳冕》,毳芮也。画藻文于衣,象水草之毳芮,温暖而洁 也。

    黻冕,画黻紩文彩于衣也。此皆随衣而名之也,所垂 前后珠转减耳。

    《章甫》,殷冠名也。甫,丈夫也,服之所以表章丈夫也。 牟追,牟,冒也,言其形冒发追追然也。

    收,夏后氏冠名也。言收敛发也委貌,冠形,又委貌之貌,上小下大也。

    《弁》,如两手相合抃时也。以爵韦为之,谓之《爵弁》。以鹿 皮为之,谓之《皮弁》。以韎韦为之也。

    纚以韬发者也。以纚为之,因以为之名。

    《总》,束发也,总而束之也。

    《帻》,迹也。下齐员迹然也。《兑》,上下大小兑兑然也。或曰: 折其后也。或曰帻,形似帻也。贱者所著曰《兑发》, 作之裁裹发也。或曰牛心,形似之也。

    帽,冒也。巾,谨也。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当自谨修于 四教也。

    《绡头》绡钞也。钞发使上从也。或曰“陌头。”言其从后横 陌而前也。齐人谓之。言。敛发使上从也。 簂,恢也。恢廓覆发上也。“鲁人曰𫠆。”𫠆,倾也。著之倾近 前也。齐人曰:饰形貌也。“华”,象草木华也。

    《博物志》

    《服饰考》

    古者男子皆丝衣,有故乃素服,又有冠无帻,故“虽凶 事皆著冠也。”

    汉中兴,士人皆冠葛巾、建安巾,魏武帝造白帢,于是 遂废,唯二学书生犹著也。

    《古今注》

    《舆服》

    帢,魏武帝所制。初以军中服之轻便,又作五色帢,以 表方面也。

    文官冠《进贤冠》,古《委貌》之遗象也。武官冠《惠文冠》,古 缁布冠之遗象。缁布冠,上古之法,武人尚质,故取法 焉。

    《貂蝉》貂者取其有文采而不炳焕,外柔易而内刚劲 也,蝉取其清虚识变也。在位者有文而不自耀,有武 而不示人,清虚自牧,识时而动也。

    《中华古今注》

    《席帽》

    本古之围帽也,男女通服之。以韦之四周垂丝网之, 施以珠翠,丈夫去饰。至炀帝淫侈,欲见女子之容,诏 去帽戴幞头。巾子帼也,以皂罗为之。丈夫藤席为之, 骨鞔以缯,乃名“席帽。”至马周,以席帽油御雨从事。

    《大帽子》

    本岩叟草野之服也。至魏文帝诏百官常以立冬日 贵贱通戴,谓之“温帽。”

    《撘耳帽》

    以韦为之,以羔毛络缝。赵武灵王更以绫绢皂色为 之。始并立其名“爪牙帽子”,盖军戎之服也。又隐太子 常以花撘耳帽子以畋猎游宴,后赐武臣及内侍从。

    《乌纱帽》

    武德九年十一月,太宗诏曰:“自今已后,天子服乌纱 帽,百官士庶皆同服之。”

    《幞头》

    本名“上巾”,亦名“折上巾”,但以三尺皂罗后裹发,盖庶 人之常服。沿至后周,武帝裁为四脚,名曰“幞头。”以至 唐,侍中马周,更以罗代绢,又令重系前后,以象二仪, 两边各为三撮,取法《三才》,百官及士庶为常服。

    《巾子》

    隋大业十年,礼官上疏,“裹头者宜裹巾子。”以桐木为 之,内外皆漆,在外及庶人常服。沿至证圣二年,则天 赐群臣,然葛巾子,呼为“武家高巾子”,亦曰“武家内样。”

    &&图表=14020a

    《三礼》图。

    <h3 id="缁布冠三制" style="text-align: center">缁布冠三制
    缁布冠〈三制〉

    太古冠(新增)

    太古冠(新增)

    图说

    旧《图》云:“始冠缁布”,今武士冠,则其遗象也。大小之制 未闻。

    梁正又云:“师说不同,今《传》疏二冠之象。又下有《进贤》, 皆云:‘古之缁布冠之遗象’。”其张镒《重修》亦云:“旧图有 此三象,其本状及制之大小未闻。此皆不本《经》义,务 在相沿,疾速就事。今别图于左,庶典法不坠

    缁布冠

    图说

    缁布冠,始冠之冠也。《记》曰:“太古冠布,齐则缁之。”其緌 也,孔子曰:“吾未之闻也。”此主谓大夫士无緌耳。诸侯 始加缁布冠,缋緌其𫠆项青组缨,则与士同。其士以 青组缨结于颐下,无緌。自士已上,冠讫则弊去之,不 复著也。然庶人犹著之。故《诗》云:“彼都人士,台笠缁撮。” 谓彼都邑人有士行者,以缁布为冠,撮持其发。 《檀弓》曰:“古者冠缩缝,今也衡缝。”注云:“缩,从也。衡读为 横。”《孔疏》曰:“缩,直也。”古谓殷已上质,吉凶冠皆直缝。直 缝者,辟积少,故一一前后直缝之。其冠广三寸,落顶 前后两头皆在武下向外出,反屈之,缝于武。辟积三, 皆厌伏。今即周也。周尚文多辟积,不复一一直缝,但 多作𧚥。音辄并横缝之。故周吉冠多辟𧚥而横缝,又以 冠两头皆在武上,向内反屈缝之。既吉凶相变,其丧 冠质犹疏辟𧚥,而右直缝之。以两头皆在武下,向外 反屈缝于武,故得厌伏之名。其吉冠则左辟𧚥而横 缝之。详此文义,法式显然。梁正言大小之制,未闻一 何固也。张镒弃古今之顺说,斯焉舍诸?今依《经》疏述 而图之。

    皮弁爵弁

    图说

    《士冠礼》注云:“皮弁,以白鹿皮为之,象太古。”又旧图云: “以鹿皮浅毛黄白者为之,高尺二寸。”《周礼》:“王及诸侯 孤卿大夫之皮弁,会上有五采、三采、二采、玉綦、象邸。” 唯不言士之皮弁,有此等之饰。凡于图中重见者,以 其本旨不同也。此解《士冠礼》三加次加皮弁,是以重 出。他皆类此。

    爵弁,郑云:“冕之次也。其色赤而微黑,如爵头然。”用三 十升布为之,亦长尺六寸,广八寸,前圆后方,无旒而 前后平。

    委貌

    委貌

    图说

    “委貌,一名元冠。故《士冠礼》云:‘主人元冠朝服’。注云:‘元 冠,委貌也’。旧图云‘委貌,进贤冠,其遗象也’。《汉志》云:‘委 貌与皮冠同制’。按张镒《图》,诸侯朝服之元冠,士之元 端之元冠,诸侯之冠弁。此三冠与周天子委貌形制 相同,则与进贤之遗象、皮弁之同制者远相异也。其 梁正因阮氏之本而图委貌,与前三法形制又殊。臣” 崇义详此《委貌》之四状,盖后代变乱法度,随时造作, 古今之制,或见乎文,张氏仅得之矣。今并图之于右冀来哲所择。

    周弁

    周弁

    章甫

    章甫

    {{{2}}}

    {{{2}}}

    图说

    旧图云:“夏曰母追,殷曰章甫,周曰委貌。”后代转以巧 意,改新而易其名耳。其制相比,皆以漆布为壳,以缁 缝其上,前广四寸,高五寸;后广四寸,高三寸。章甫,委 大,章其身也。母追制与周委貌同,殷冠委大临前,夏 冠委前小损。臣崇义按:《郊特牲》曰:“委貌,周道也。章甫, 殷道也。母追,夏后氏之道也。”《孔疏》云:“三代恒服行道” 之冠,俱用缁布,其形自别。既言俱用缁布为之,则缁 布冠是委貌等矣。盖布有粗缛,各为一名。又《汉志》云: “长七寸,高四寸,制如覆杯,前高广,后卑锐,所谓夏之 母追,殷之章甫”者也。但古法难识,依文观象,备图于 右,庶合遗制。他皆类此。

    周弁,按《王制疏》与旧图云:“周曰弁,殷曰冔,夏曰收。”三 冠之制相似而微异,俱以三十升布漆为之,皆广八 寸,长尺六寸,前圆后方,无旒,色赤而微黑,如爵头然, 前大后小。殷,𠳲黑而微白,前小后大。收纯黑,亦前小 后大。三冠下皆有收,如东道笠下收矣。又《后汉志》云: “爵弁,一名冕,广八寸,长尺二寸,如爵形,前小后大,绘” 其上似爵头色。有收持笄,所谓夏收殷冔者也。祠天 地五郊、明堂,云翘舞,乐人服之。礼曰:“朱干玉戚,冕而 舞《大夏》”,此之谓也。又按《士冠礼》云:“周弁,殷冔夏收。”注 云:“其制之异未闻。”谓夏殷礼亡,其制与周异同未闻, 故下不图夏殷二冠之象。张镒亦略而不取。

    通天冠

    通天冠

    图说

    《后汉志》云:“通天冠,高九寸,正竖,顶少斜却,乃直下,为 铁卷梁,前有山,有展筒,乘舆常服。服深衣,制如袍,随 五时五色。汉受于秦,礼无文。或曰:周公抱成王燕居, 故施袍两存者,图制或殊,更存一法。”他皆类此。

    长冠

    长冠

    高山冠

    高山冠

    {{{2}}}

    {{{2}}}

    图说

    远游冠,《后汉志》云:“如通天冠,有展筒,无山述。”又按《唐 典》云:“远游三梁冠,黑介帻,青緌,诸王服之。若太子及 亲王,即加金附蝉,九首,施珠翠缨、翠緌,犀簪导。” 《汉志》曰:“高山冠,一曰侧注冠,制如通天,顶不斜却,直 竖,无山述,展筒。”蔡邕《独断》曰:“铁为卷梁,高九寸。”胡广 曰:“高山冠,盖齐王冠也。秦灭齐,以其君冠赐近臣谒 者服”之。又《史记》:“郦生谒高祖,其冠侧。”注:“《汉旧仪》曰:乘 舆冠高山冠,帻耳,赤丹纨里《后汉志》云:“长冠一曰齐冠,前高七寸,广三寸而后促, 漆纚为之,制如版,以竹为里。初,高帝微时,以竹皮为 之,谓之刘氏冠”,楚冠制也。祀宗庙诸祀则冠之,皆袀 元。

    建华冠

    建华冠

    {{{2}}}

    {{{2}}}

    图说

    法冠,《后汉志》:“一曰柱后冠,高五寸,以纚为之展筒,以 铁为卷柱,取其直而不挠也。”又《唐志》云:“法冠,一名獬 豸冠,以铁为柱,上施珠二枚,或曰獬豸神羊,取别曲 直。楚王获之,故以为冠。秦灭楚,以其君服赐执法者。 侍御史、廷尉正监平皆服之。”

    建华冠,《后汉志》云:“以铁为柱卷,贯大铜珠九枚,前圆。 又饰以鹬羽于顶。祀天地五郊,八佾舞人服之。”

    术士冠

    术士冠

    {{{2}}}

    {{{2}}}

    图说

    武冠,《后汉志》云:“一曰武弁大冠,武官冠之,其制古缁 布之象也。侍中、中常侍加黄金珰,附蝉为文,貂尾为 饰。”胡广曰:“赵武灵王以金珰饰首,前歃貂尾为贵职。 秦灭赵,以其冠赐近臣。以金蝉、貂尾饰者,金取坚刚, 百链而不耗,蝉取居高饮露而不食,貂取内劲捍而 外温润,毛采紫蔚而不彰灼。”

    术氏冠,即鹬冠也。《前汉书五行志》注云:“鹬,知天将雨 之鸟也。故司天文者冠鹬冠。吴制,差池四重,高下取 术,画鹬羽为饰,绀色。”又注云:“此术氏冠,即鹬冠也。”《新 图》误题为术士冠。太子詹事尹拙议云:“旧图皆为术 氏冠。”仍按颜师古《刊谬正俗》云:“‘郑子华之弟子臧出 奔宋,好聚鹬冠’。刊字本与御名同,不欲斥之,故改焉。” 又云:“鹬,水鸟,天将雨则鸣。古人以知天时乃为冠,象 此鸟形,使掌天文者冠之。故《逸礼记》曰:‘知天文者冠 鹬冠’”,此其证也。鹬音聿,亦音术。蔡邕《独断》谓为术氏 冠,亦因鹬音转为术耳,非道术之谓也。今谓于“术士 冠”下添云“亦谓之术士冠。”工部尚书窦仪议曰:“臣仪 今详术士冠,依旧图改为术氏冠。”

    却非冠

    却非冠

    巧士冠

    巧士冠

    {{{2}}}

    {{{2}}}

    图说

    方山冠,《后汉志》云:“制似进贤,前高七寸,后高三寸,缨 长八寸,似进贤冠”,五采縠为之。祠宗庙,天子八佾、四 时、五行乐人服之,冠衣各如其行方之色。又《景帝纪》 云:“高庙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礼乐志》曰:“《武德》,高帝 所作也。《文始》,舜舞也;《五行》,周舞也。《武德》者,舞人执干 戚舞也;《文始》者,舞人执羽龠舞也;《五行舞》者,舞人冠” 冕衣服,法五行色也。

    巧士冠,《后汉志》云:“前高七寸,要后相通,直竖,不常服惟郊天,黄门从官四人冠之,在卤簿中,次乘舆前,以 备宦者”四星也。

    却非冠。《后汉志》云。“制似长冠。下促。宫殿门吏仆射冠 之。”旧图云。“高五寸。”

    章甫冠

    章甫冠

    却敌冠

    却敌冠

    {{{2}}}

    {{{2}}}

    图说

    樊哙冠,《后汉志》云:“樊哙造次所冠,以入项羽军,广九 寸,高七寸,前后各出四寸,制似冕,司马殿门卫士服 之。”或曰:“樊哙常持铁楯,闻项羽有意杀汉王,哙裂裳 裹楯冠之,入羽军,立汉王侧。视项羽旧图如巧士冠。” 既违《汉志》,不敢依从。

    却敌冠《后汉志》云:“前高四寸,后高三寸。通长四寸。”注 旧图通作缨,制似进贤卫士服之。礼无明文。

    “章甫冠,旧图云:‘章甫,殷冠,亦名𠳲。纻中冒上,黑屋,十 月行礼服之’。”臣崇义按《王制》云:“‘夏后氏收而祭,殷人 𠳲而祭,周人冕而祭’。又《郊特牲》云:‘委貌,周道也。章甫, 殷道也,母追夏后氏之道也’。”然则章甫是殷之行道 之冠,冔是殷之祭冕,朝祭异服,显有明文。而梁正等 皆云“章甫亦名冔,误之甚也。今依纻中冒上以黑屋” 之制,别存《章甫》之一法,不可更有冔名,兼诸状杂乱, 亦不重出。

    九旒

    九旒

    十二旒

    十二旒

    七旒

    七旒

    {{{2}}}

    {{{2}}}

    图说

    《世本》云:黄帝造冕。《王制》云:“有虞氏皇冕。”《论语》云:“禹致 美乎黻冕。”孔子曰:“服周之冕。”此明至周冕始加旒藻 玉,皆五采,前后各十二。叔孙通制礼,多依周法。又汉 制度,古今之冕略等,俱广八寸,长尺六寸,前圆后方。 汉用白玉,珠各十二,三公九旒青珠,中二千石七旒 黑珠。然冕服之饰,周最为备,故孔子有服周之冕云。

    进贤冠

    进贤冠
    ,

    {{{2}}}

    {{{2}}}

    图说

    旧《图》云:“古三冠,梁数虽异,俱曰进贤。前高七寸,缨长 八寸,后高三寸。一梁,下大夫一命所服,两梁,再命大 夫、二千石所服,三梁,三命上大夫公侯所服。”《礼》不记。 今按《唐典》,三品以上三梁,五品以上两梁,九品以上 一梁。臣崇义按:汉明帝永平二年春正月辛未,宗祀 光武皇帝于明堂,帝及公卿列侯始服冠冕、衣裳、玉 “佩絇屦以行事。”又《汉官仪》曰:“天子冠通天,诸王冠远 游,三公诸侯冠进贤三梁,卿大夫尚书、二千石博士 冠两梁,千石以下至小吏冠一梁。天子公卿特进诸 侯祀天地明堂,皆冠平冕。大子十二旒,三公九旒,卿 大夫、诸侯七旒,其缨各如绶色,元衣𫄸裳。”董巴《舆服 志》曰:“显宗初服冕旒衣裳,以祀天地”,上元下𫄸,乘舆 备文,日月星辰十二章,三公、诸侯用山龙已下九章, 卿已下,用华虫七章,皆五采,乘舆刺绣,公卿已下皆 织成。陈留襄邑献之。徐广《车服注》云:“汉明帝按古礼 备其服章。天子郊庙,衣皂上绛下,前三幅,后四幅,衣 画而裳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