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汇编 经籍典 第四十七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理学汇编 第四十八卷
理学汇编 经籍典 第四十九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

     第四十八卷目录

     经籍总部纪事十

    经籍典第四十八卷

    经籍总部纪事十

    《明外史懿文太子标传》:“懿文太子标,太祖第一子也。 太祖为吴王,立为王世子,从宋濂受经。吴元年,年十 三矣,命省临濠墓,谕曰:商高宗旧劳于外,周成王早 闻《无逸》之训,皆知小民疾苦,故在位勤劳,为守成令 主儿生长富贵,习于晏安。今出旁近郡县,游览山川, 经历田野,其因道途险易,以知鞍马勤劳,观闾阎生 业,以知衣食艰难;察民情好恶,以知风俗美恶。即祖 宗所居,访求父老,问吾起兵渡江时事,识之于心,以 知吾创业不易。”洪武元年正月,立为皇太子,建大本 堂,取古今图籍充其中,征四方名儒教太子、诸王分 番入直,选才俊之士充伴读。帝时时赐宴赋诗,啇榷 古今,评论文字无虚日。又命东宫及王府官编缉古 人行事可为监戒者,训谕太子、诸王。十年,令自今政 事并启太子处分,然后奏闻。时令儒臣为太子讲《大 学衍义》。

    《周定王橚传》:“镇平王有爌,周定王第八子。嗜学工诗, 兼通书画,靡所不习。一日读《中庸》,默有悟解,作《道统 论》数万言。又采历代公族贤者,自夏五子迄元真金 百馀人,作《贤王传》若干卷。有《得善斋诗集》。”

    镇国中尉睦桔,字灌甫,镇平王诸孙。睦桔妊十四月 而生。及长,被服儒素,覃精经学,通《五经》,尤邃于《易》《春 秋》。谓本朝经学,一禀宋儒,古人经解残缺放失,乃访 求诸海内通儒,缮写藏弆,若李鼎祚《易解》、张洽《春秋 传》,皆叙而传之。筑室东坡之上,延招学徒,与共研席, 声名籍甚。吕柟与论《易》,叹服而去。万历五年,举文行 卓异,为周藩宗正,邸中大制作皆出其手。修《河南通 志》,撰《中州人物志》,中州之文献征焉。领宗学,约宗生 以三、六、九日午前讲《易》《诗》《书》,午后讲《春秋》《礼记》,虽盛 寒暑不辍。命诸生刺举同异,撰《五经稽疑》六卷、《授经 图传》四卷。观陶九成《前元十九帝统系》作《大明帝世 表》《周国世系表》;感建文纪录失实,作《逊国褒忠录》,合 沈约、吴棫《韵举》正谬讹,作《韵谱》五卷,又作《河南通志》 《开封郡志》。其诗文有《坡上集》二十卷。近代藏书之富, 推江都葛氏、章丘李氏。睦桔倾赀购之,起“万卷堂”,讽 诵其中,竭四十年之力,丹铅历然,论者以汉刘向方 之。

    鲁荒王檀传、奉国将军健根、巨野恭定王阳蓥诸孙, 博通经术。子镇国中尉观𬉼,字中立,尝绘《太平图》上 献,世宗嘉奖之,赐“承训书院”名额,并五经诸书。所著 《济美堂槁》《画法权舆》若干卷,又集齐、鲁诗为《海岳灵 秀集》。同时巨野中尉颐堟,字育甫,安丘将军颐墉,字 冕甫,皆倜傥有逸才,二甫之名满天下。颐墉著《元同 馆集》,颐堟著《赤霞馆集》。而乐陵王颐𡍌亦喜称诗,著 《东鲁胜概》四卷。安丘王当澻曾孙显堀博雅多闻,一 意韬晦,年逾七十,犹手不废书。

    《蜀献王椿传》:椿,太祖第十一子。博综典籍,容止都雅。 帝戏呼为“蜀秀才。”

    《湘献王柏传》:“柏,太祖第十二子。粹美嗜学,读书至夜 分,篝灯警枕,精思入微,开景元阁,招纳俊乂,日事校 仇,志在经国。每出入,缥囊载书以自随,游胜境辄徘 徊终日,勒石纪事。平居于儒书外,尤善道家言,自号 紫虚子。”

    《代简王桂传》:灵丘王逊烇,代简王六子也。宣宗时封。 好学,手不释卷子。仕至聪滆,三代皆以孝旌。聪滆 子俊格,善属文,聚书数万卷。

    《宁献王权传》:“权,太祖第十七子。构精庐一区,鼓琴读 书其间,日与文士相往还。尝奉敕辑《通鉴博论》二卷, 又作《家训》六篇,《宁国仪范》七十四章,《汉唐秘史》二卷, 史断一卷,文谱八卷,诗谱一卷。”其他注纂数十种,经 子九流,星历医卜黄冶诸术皆具。

    镇国中尉谋㙔祖拱概,辅国将军,尝作《家训》一章,以 诲宗人。父多。奉国将军。端谨好经术,亲课谋㙔。经 史。谋㙔束修自好,贯串群籍,通晓朝家典故。诸王子 孙好学敦行,自周藩中尉睦桔而外,莫及谋㙔者。典 藩政三十年,宗人咸就约束。暇则墐户读书。著《易象 通》八卷,《诗故》十卷,《春秋戴记》《鲁论笺》各三十卷,《金海》 百二十卷,《异林》十六卷,《骈雅》二卷,《水经注笺》四十卷, 《古文奇字辑解》《六书本义》《说文举要》若干卷,书凡百 十有二种,皆手自缮写。病革,犹与诸子说《易》。至夜分, 有星光大如斗坠里中,栖鸟皆悲鸣,越二日而逝奉国将军多字中美,“瑞昌王”五世孙。澹雅好学,与 弟多“孝友笃至。”是时群从多《煪多》。以秉礼严重, 见称多炫多。以慷慨好施,动远近多。多煃、多炘 则用词赋结客,皆声誉显著。而多煴与从兄多煡独 杜门却扫,购异书数万卷,耽玩校雠以为乐。

    辅国将军《多煪》四子,皆庄谨有父风。子《谋坾》,孙统。 尤嗜学,各聚书十馀万卷,手自校雠。

    《唐定王桱传》:“三城王芝垝,博极群书。弘治二年,敕赐 《五经》《四书》,营御书楼玩易洞,著《进修槁》若干卷。 成王弥鍗,肆力经史,被服儒素,与贤士大夫游,著《瓮 天小槁》并《家教》若干卷。”

    文成王弥钳颖哲俭素博学好宾客著《宗训》《直言》《秋 江词》《谦光堂集》。

    弥鋠,承休王芝琅子。折节喜儒雅,尝汇古法书名曰 《复斋集》《古法帖》,又著《存斋乐府》《复斋录》十馀卷。子宇 渊。宇渊子宙枝,好学识典故,著《皇明统宗》《绳蛰录》。 辅国将军宇浃五岁丧明,从师画,掌识文字。以耳受 书,日记千言,博通群籍,多习国家典故,著《名献录》《辨 疑碑》各一卷。

    《秀王见澍传》:“见澍,英宗第六子,成化六年就藩汝宁, 长史刘诚献《千秋日鉴录》,见澍朝夕诵之。王居隘,左 右请迁文庙广之,见澍不听,曰:‘居近学宫,时闻弦诵 声,固不美乎’?”论书至《西伯戡黎》,长史诚主吴氏说,曰: “戡黎者,武王也。”右史赵锐主孔氏说,曰:“‘实文王事’。争 之失色,见澍曰:‘经义未有定论,不嫌往复。若是非,先’” 皇帝简二先生意也。

    《岐惠王祐棆传》:“祐棆性俭约,好书史。子庄王厚煜,性 朴素,外物无所嗜,宦寺女御。亦令读书。”

    《衡恭王祐楎传》,新乐王载玺,祐楎孙也。博雅善文词。 嘉靖中著《丁巳同封录》一卷,索请藩所纂述,得数十 种,梓而传之,曰《绮合绣扬集》。又撰“《洪武圣政颂》《皇明 政要》”、“《楼居田》《居槁》《梦玩》《神览》”诸集,多可传者。

    《刘基传》:“基幼颖异,于经史无不通贯,所为文章,气昌 而奇,与宋濂并为一代之宗云。次子璟,字仲璟,弱冠 通五经。”

    《宋濂传》:“濂字景溪,幼英敏,善记。有乡先生延见之,抽 架上杂书,俾记五百言,濂以指按行,按毕成诵。乡先 生大惊,携就学于闻人梦吉,所通五经。其友胡翰曰﹒: ‘举子业不足溷,景溪盍学古文辞乎’?乃往从吴莱学。 已,游柳贯、黄溍之门。两人皆大儒,急逊濂,自谓弗如。 元至正中,荐授翰林编修,辞不行。入龙门山,著书逾” 十馀年。太祖取婺州,召见,除江南儒学提举,兼命授 太子经。寻改起居注。尝召讲《春秋左氏传》,濂进曰:“《春 秋》乃孔子褒善贬恶之书,苟能遵行,则赏罚适中,天 下可定也。”太祖御端门,口释黄石公《三略》,濂进曰:“《尚 书》二典三谟,帝王大经大法毕具,愿留意讲明之。”太 祖称善久之。洪武二年,召充元史总裁官,除翰林院 学士、知制诰兼修国史。尝问以帝王之学何书为要? 濂举《大学衍义》,乃命大书揭之殿两庑壁。顷之,御西 庑诸大臣皆在帝指《衍义》中。司马迁论黄、老事,命濂 讲析。讲毕,因曰:“汉武溺方技缪悠之学,改文、景恭俭 之风。民力既敝,然后严刑督之。人主诚以礼义制心, 则邪说不入,以学校治民,则祸乱不兴,刑罚非所先 也。”问:三代以上所读何书?对曰:“上古载籍未定,人不 专讲诵,君人者兼治教之责,率以躬行,则众自化。”尝 奉制《咏鹰令》,七举足即成,有自古戒禽荒之言。帝忻 然曰:“卿可谓善陈矣。”濂之随事纳忠,皆此类也。九年, 进学士承旨,典国史、制诰如故。濂自少至老,未尝一 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为开国文臣之首。

    《陶安传》:“安少敏悟有大志,博涉经史,从耆儒李习游。 元至正初,举江浙乡试,授明道书院山长。”

    《詹同传》:同初名书,幼颖异,受《易》于甘楚材,《春秋》于刘 彭寿。二人皆元季名士,学由此大进。太祖下武昌,召 为国子博士。易名同。时功臣子弟,教习内府,诸博士 治一经不尽通。同淹贯群籍,讲《易》《春秋》最善。应教为 文,才思泉涌,太祖善之,迁考功郎中,直起居注,谕曰: “史贵直笔,唐太宗命直书建成事,以公天下。予言行, 汝当直书,俾后世征实。”同再拜受旨。六年为学士承 旨兼吏部尚书。上言:“陛下渡江已来,征讨平定之迹, 礼乐治道之详,虽有纪载,尚未成书。乞编《日历》,以传 后世。”帝从之。命同与宋濂为总裁官,吴伯宗等为纂 修官。逾年,《大明日历》成。自起兵临濠,至洪武六年,征 伐次第、礼乐刑政、群臣功过、四夷朝贡之类,共一百 卷,藏之金匮,副在秘书监。同等又言:“日历秘天府,人 不得见。请访唐《贞观政要》,分辑圣政,宣示天下。”帝从 之。同等乃分四十类,自敬天至制蛮夷,凡五卷,名曰 《皇明宝训》。嗣后凡有政迹,史官日记录之,随类增入 焉。

    《朱升传》:“升少师同里陈栎,复往学于九江黄泽,归读 书紫阳祠中。举元乡荐。会蕲黄盗起,隐居石门,覃思 著书,数避兵逋窜,未尝一日废《刘仲质传》:“仲质为人,厚重笃实,博通经史,文体典确, 不尚浮藻,常当帝意焉。”

    《魏观传》:“洪武五年,出知苏州府,聘王彝、高启、张羽軰 订经史,课绩为天下最。”

    《曾鲁传》:鲁年七岁,能暗诵五经,一字不遗。奉礼郎简 正理欲以神童举于朝,其父不听。稍长,日取三史记 之,寻及其馀。凡数千年,国体人才,制度沿革,无不能 言者,遂以文学闻于时。

    《任昂传》:“昂字伯颙,早有文誉。元末举进士。隐居以经 史自娱。”

    《朱善传》:“善字备万,丰城人。九岁通经史大义,能属文。 元末隐山中,著《诗经解颐史辑》。洪武八年对廷试第 一。十八年擢文渊阁大学士。尝讲《家人卦心箴》,帝大 悦。”

    《吴沉传》:“太祖下婺州,召沉及同郡许元、叶瓒玉、胡翰、 汪仲山、李公常、金信、徐孳、童冀、戴良、吴履、孙履、张起 敬会食省中,日令二人进讲经史,敷陈治道。洪武初, 授翰林待制,召侍左右,论说经史。”

    《危素传》:“素少通五经,游吴澄、范梈门,皆折行辈与为 礼。至正元年,用大臣荐,授经筵检讨,修宋、辽、金三史, 及注《尔雅》成,赐金不受。由国子助教迁翰林编修。纂 后妃等传,事逸无据,素买饧饼馈宦寺,叩之得实,乃 笔诸书,卒为全史。”

    《桂彦良传》:“金实,开化人。仁宗即位,除卫王府长史。为 人孝友,敦行谊,阅经史日有程限,至老不辍。”

    《孔希学传》:“洪武元年十一月,命希学袭封衍圣公,立 尼山、洙泗二书院,各设山长一人。希学好读书,文词 尔雅,每宾客宴集,谈笑挥洒,烂然成章。建文二年卒。 子鉴袭,嗣爵二年卒,子彦缙袭。宣德四年,彦缙将遣 使福建市书,咨礼部。部臣以闻,命市与之。彦缙卒,孙 弘绪袭。弘绪卒,子闻韶袭。正德三年,以尼山、洙泗二” 书院及邹县子思子庙各有祀事,奏请弟闻礼主之。 帝授闻礼《五经》博士,主祀事,以衍圣公弟为之,著为 令。两书院各设学录一人,荐族之贤者充焉。

    《开济传》:“开济字来学,洛阳人。洪武初,以明经举,历国 子助教。十四年,御史大夫安然荐济博通经史,有吏 治才,召试刑部尚书,逾年为真。”

    《刘仕貆传》:父闬。闬兄弟皆为元官,独闬不仕,著书终 其身。仕貆少受父学,扁所居曰:“悠然”,晨夕读书其中, 从游者日众。

    《王宗显传》:“太祖改婺州为宁越府,以宗显知府事。宗 显故儒者,博涉经史,开郡学,聘叶仪、宋濂为五经师, 戴良为学正,吴沉、徐原等为训导。自兵兴,学校久废, 至是始闻弦诵声。”

    《杨卓传》:“卓,泰和人。同邑罗性字子理。博学有行谊,洪 武初,举于乡,授德安同知。秩满赴京,坐擅用枣木染 军衣,谪戍西安。四方老师宿儒在西安者数十人,吴 人邹奕曰:合吾辈所读书,庶几罗先生之半。”

    《方孝孺传》:孝孺幼警敏,双目炯炯如电,读书日盈寸, 乡人目为小韩子。年十四五,从父宦游齐、鲁间,览古 圣贤遗迹,慨然奋兴,自谓“颜、闵未可几及。使与游、夏 同时,岂复多让?世无孔子,安所得师。”闻者异之。洪武 二十五年,除汉中府教授,日与诸生讲学不倦。蜀献 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每见,陈说道德。王尊以殊礼, 名其读书之庐曰“正学。”建文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 明年迁侍读学士,与董伦同侍经筵,备顾问。帝好文, 日与孝孺讨论《周官》法度,国家大政事,辄咨之。读书 有疑,即召使讲解。临朝奏事,或命就御坐前批答。时 方修《太祖实录》及《类要》诸书,孝孺皆为总裁。更定官 制,孝孺改文学博士。燕王称兵北平,廷议讨之,诏令 檄谕,皆出孝孺手。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 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 种子绝矣。”成祖颔之。至是使其门人谕意,孝孺怒斥 之。又召使草诏。孝孺大书数字,投笔于地,且哭且骂 曰:“死即死,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孝孺慨然就 死,作《绝命词》曰:“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 谋国用犹。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 何求?呜呼哀哉兮,庶不我尤。”孝孺工为文章,醇深雄 迈,每一篇出,海内争相传诵。永乐中,藏孝孺文者罪 至死,门人王稌潜录为《侯城集》。成化中,谢铎等始编 为《逊志斋集》四十卷,行于世。

    《景清传》:“清本姓耿,讹景,真宁人,倜傥尚大节,读书一 过不忘。”

    《卓敬传》:“敬颖悟过人,读书十行俱下,终身不忘。年十 五,读书宝香山。风雨夜归,迷失道,得一兕,冯之归,乃 黑虎也。”

    《黄钺传》:“钺少好学,家有田在葛陂,钺父令督耕其中, 钺从友人家借书窃读不废。”

    《周是修传》:“洪武末,举明经,历纪善,预翰林纂修。其学 自经史百家,阴阳医卜靡不通究。”

    《王琎传》:“琎字器之,博通经史。洪武末,授宁波知府。夜四鼓辄升堂秉烛读书,声彻署外。间诣学课诸生,诸 生率四鼓起,诵习无敢懈。”

    《顾成传》:成,江都人。燕王即位,论功封镇远侯。其后承 先嗣侯,好文,藏书万馀卷。已,侯犹应科举试,七试不 利,尝语人曰:“吾凭借国恩,冠蝉围玉,贵显矣。然使得 列名贤书,吾岂以彼易此。”其风尚如此。

    《解缙传》:洪武二十一年,与兄纶同举孝廉进士,授中 书庶吉士,甚见爱重。尝侍书高帝前,帝亲为持砚。帝 一日在大庖西室谕缙:“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 当知无不言。缙遂立草万言,略曰:‘陛下好观《说苑》《韵 府》杂书与所谓《道德经》《心经》者,臣谓甚非所宜也’。”《说 苑》刘向所作,多战国纵横之说。《韵府》出元阴氏,猥鄙 “细儒,钞辑芜陋,言无可采。愿集今之儒者,臣请执笔 随其后,上溯唐、虞、夏、商、周、孔,下及关、闽、濂、洛之传,随 事类别,删其无益,勒成一书,上按经史,备一代太平 之制作。又今《六经》残缺,《礼记》出于汉儒,踳驳尤甚,宜 及时改定。更访求审乐之儒人,集百王之典,作《乐书》 一经,以惠万世。”尊祀伏羲、神农、尧、舜、禹、汤、文、武、皋陶、 稷、契、夷、益、伊尹、傅说、箕子、太公、周公于太学,而孔子 则自天子至于庶人,通祀以为先师,以颜、曾、思、孟配。 自闵子以下,各祭于其乡鲁阙里。仍建叔梁纥庙,赠 以王爵,以颜、路、曾晰、孔鲤配。洗百世之因仍,起昭代 之文献,岂不盛哉!又尝为王国用草《谏书》,言“伏蒙圣 恩,数对便殿,申之慰”谕,重以镪赐,令以十年著述,冠 带来庭。《元史》舛误,承命改修,及踵成《宋书》,删定《礼经》 凡例,皆已留中。奉亲之暇,杜门纂述,渐有次第。 《金问传》问字公素兄声好古嗜学,问幼事之如严师。 家无书,辗转借乞,遂博洽经史。

    《杨士奇传》:“永乐二年,选东宫官,以士奇为左中允,进 左谕德。太子喜文辞,赞善王汝玉以诗法进,士奇曰: ‘殿下听治暇,当留意六经,否则两汉诏令可观,雕虫 小技,不足效也’。”太子称善。子导,字叔简,折节向学,博 涉经史。

    《杨荣传》。燕王即位,累进侍讲。修《列女传》成,赐袭衣、钞 币。已,侍诸皇孙读书文华殿,讲授有程度,皇太子称 之。十二年,征瓦剌,太孙侍行。帝命荣以间陈说经史。 比还北京,命修《五经》《四书》《性理大全》。书成,宴劳之,留 北京。十六年,《太祖实录》成,宴劳如初。寻修《天下郡邑 志》,命荣总之。十八年进文渊阁大学士。明年定都北 京。会三殿灾,将及秘阁。荣麾卫士使出图籍、制诰,舁 东华门外。帝召荣褒赐之。宣德三年,帝北征,荣献诗 十章。又明年,《两朝实录》成,宴劳有加。

    《陈济传》。济读书过目成诵。以父命如钱塘,家人赍货 以从。比还,以其赀之半市书,口诵手钞十馀年,尽通 经史百家之言。成祖诏修《永乐大典》,用大臣荐,以布 衣召为都总裁,而曾棨等为之副。词臣纂修者及太 学儒生数千人,翻秘库书数百万卷,浩无端倪。济与 少师姚广孝等数人,发凡起例,区分钩考,秩然有法。 执笔者有所疑,辄就济质问应口,辨析无滞。书成,擢 右春坊右赞善,谨慎无过,皇太子甚礼重之。凡稽古 纂集之事悉属济。随事敷奏,多裨益。五皇孙皆从受 经,居职十五年而卒。

    济弟洽,为兵部尚书,所居蓬户苇壁,裁蔽风雨,终日 危坐,手不释卷。为文根据经史,不事葩藻。

    其后有陈继者,亦以布衣通经。父死,继生甫十月,遗 书数万卷。母吴氏躬织以资诵读。比长,贯串经学,人 呼为“陈五经。”杨士奇荐之,召为国子博士,寻改翰林 《五经》博士,直弘文馆,备顾问。

    《李时勉传》:“时勉名懋,以字行。成童时,冬寒以衾裹足, 纳桶中,诵读不已。正统时,为祭酒六年,列格、致、诚、正” 四号,训励诸生,督令读书,灯火达旦,书声不绝。人才 盛于昔时。

    《陈敬宗传》:“永乐二年进士,迁庶吉士,进学文渊阁,与 修《永乐大典》。书成,授刑部主事,又与修《五经》《四书大 全》,再修《太祖实录》,授翰林侍讲,以内艰归。宣德元年, 起修两朝实录。”

    《陈祚传》:“祚天性严冷,独重里人邢量。量隐于卜,终身 不娶,敝屋数椽,或竟日不举火。其学自经史诸子及 百家言无所不通。”

    《耿九畴传》:“正统初,为都转运使。节俭无他好退,焚香 读书,廉声益振。”

    《杨继宗传》:“宪宗时,为浙江按察使。闻母丧,惟携一仆 书数卷而还。”

    《徐琦传》:“幼力学,通经史,庆王器重之。”

    徐有《贞传》。“宣德八年进士,授编修。凡天官、地理、兵法、 水利、阴阳、方术之书,无不谙究。”

    《薛瑄传》:“瑄性颖敏,就塾授之诗书,辄成诵,日记千百 言。有《读书录》二十卷,平易简切,皆自言其所得,学者 宗之。”给事中杨廉请颁《读书录》于国学,俾六馆诵习, 且请祠名,诏赐名正学。

    《刘定之传》:幼有异禀。父髦举于乡,不乐仕,日授定之书数千言,不令作文。一日,偶见所为祀灶文,大异之, 谓妇曰:“此子才一第,不足多也。”正统元年,会试第一, 殿试及第,授编修。宪宗立,进直经筵。定之请经筵兼 讲太祖御制诸书,斥异端邪教,勿令害正耗财。定之 以文学名,尝有中旨,命制《元宵》诗,内使却立以俟,据 案伸纸,立成七言绝句百首。又尝一日草《九制》,笔不 停书。有质宋人名字者,就列其世次,若谱系然,人服 其敏博。

    《罗伦传》:伦家贫樵牧,挟书诵不辍。年十四,即授徒以 资亲养。及为诸生,志圣贤学,擢进士第一,授翰林修 撰。后引疾归,以金牛山人迹不至,筑室著书其中,四 方从学者甚众,学者称“一峰先生。”

    《章懋传》历福建佥事,年四十一,力求致仕。既归,屏迹 不入城府。奉亲之暇,专以读书讲学为事,弟子执经 者日益进,称为“枫山先生。”

    《邹智传》:“智十二能文,家贫读书,焚木叶,继晷如是。三 年,举乡试第一。”

    《刘健传》,天顺四年进士,授编修。谢交游,键户读书,人 以“木强”目之。然练习典故,有《经济志》。

    《罗洪先传》:“洪先幼慕罗伦为人,年十五,读王守仁《传 习录》,好之,欲往受业,父循不可而止。乃师事同邑李 中,传其学。嘉靖八年,举进士第一,授修撰,即请告归。 十八年,召拜左春坊左赞善。明年,疏请皇太子受朝 贺。时帝数称疾,大怒,遂除名归。益寻求守仁学,考图 观史,自天文地志、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战阵攻守,下” 逮阴阳算数,靡不精究。

    《丘浚传》:“浚字仲深。幼孤,母李氏教之读书,过目成诵。 家贫无书,尝走数百里借书,必得乃已。举乡试第一, 景泰五年成进士,授编修。见闻益广,尤熟国家典故。 成化中,进侍讲,与修《英宗实录》,进侍讲学士。《续通鉴 纲目》成,擢学士,迁国子祭酒,进礼部右侍郎。浚以真 德秀《大学衍义》止述修身齐家事,而于治国平天下” 阙焉。乃博采群书以补之。书成,适孝宗嗣位,表上其 书。帝称善,特进礼部尚书,掌詹事府事。赉金币下诏 刊行。修《宪宗实录》,充副总裁。弘治四年书成,加太子 太保。寻命兼文渊阁大学士。浚以《衍义补》所载皆可 见之行事,请摘其要者奏闻,下内阁议行之。帝报可。 浚性嗜学,既老,右目失明,犹披览不辍。

    《王鏊传》:“年十六随父读书,国子监诸生争传诵其文。 乡会试第一,授编修。杜门读书,避远权势。后数典乡 试,取士尚经术,险诡者,一切屏去。”

    《李敏传》:“敏字公勉,襄城人。景泰五年进士。历户部尚 书。尝筑室紫云山麓,聚书数千卷,与学者讲习,市地 数十亩廪之。及巡抚大同,疏籍之于官,诏赐名紫云 书院。”

    《杨守陈传》。守陈字维新,鄞邑人。祖范有学行,尝诲守 陈以“精思实践”之学。守陈受教,作“致知”、“力行”、“持敬三 铭。举景泰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成化初,充经 筵讲官,进侍讲。《英宗实录》成,迁洗马,寻进侍讲学士, 同修《宋元通鉴纲目》。”母忧阕,起故官。孝宗出阁,为东 宫讲官时编《文华大训》,事涉宦官者皆不录,守陈以 为非,备列其善恶得失。书成,进少詹事。孝宗嗣位,修 《宪宗实录》,充副总裁。

    《吴宽传》:“宽字原博,成化八年,会试廷试皆第一。宽自 守以正,于书无不读,诗文有典则。”

    《刘玺传》:“嘉靖二十二年,再被命督漕,中谗被劾罢归 装萧然,书数卷而已。”

    《吴廷举传》:“廷举好薛瑄、胡居仁学,尊事陈献章。居湫 隘,亡郭外田,有书万卷。”

    《丰熙传》:“世宗即位,上恭穆献皇帝谥。熙等疏谏,遣戍 福建镇海卫。熙处之恬然,日以读书为事。”

    《薛蕙传》:蕙持己峻洁,于书无所不读,学者称为“西原 先生。”

    《桂萼传》:“萼以经济自命,所论奏《帝王心学论》《皇极论》 《易复卦论》《礼月令论》,及进《禹贡图》、舆地图说,皆有裨 君德时政。性猜很,好排异己,以故不为物论所容。” 《霍韬传》:“正德九年,会试第一,谒归成婚。读书西樵山, 经史淹洽。”

    《王守仁传》:守仁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

    《季本传》:“家居十二年,穷载籍,师王守仁‘良知之训,乃 悔其旧学’。”

    《林春传》“春,泰州人,世军家,至春始读书,窭甚,几废书 者数矣。嘉靖会试第一。”

    《唐顺之传》:顺之于学无所不窥,大则天文、乐律、地理、 兵法,小则弧矢、勾股、壬奇、禽乙,莫不究极原委。尽取 古今载籍,剖裂补缀,区分部居,为《左右文武儒稗》六 编,传于世。

    《赵时春传》:“时春读书强记,与唐顺之、王慎中齐名。” 《叶应骢传》:“应骢,正德十二年进士,历吉安知府。敦行 谊,好著书,数更患难,气不挫。”

    《杨名传》:“黄直字以方,受业于王守仁。适杨名下狱,直抗疏戍雷州卫,赦还。贫甚,妻纺织以供朝夕,直读书 谈道自如。”

    《谢廷莅传》,万历改元,四川巡抚曾省吾奏言,“廷莅隐 居三十年,家徒四壁,乐道著书,宜特加京秩,风励士 林。”诏即家进太仆卿。

    《冯恩传》:“恩幼孤,母吴氏亲督教之。比长,知力学,家贫 无米,且雨,室尽湿,恩读书床上自若。”

    《杨爵传》:“爵年二十始读书,家贫,燃薪代烛,耕陇上,挟 册以诵。”

    《杨继盛传》:“七岁失母,庶母妒,使与竖牧牛。继盛经里 塾,睹里中儿读书,心好之,归谓兄,请得从塾师学。兄 曰:‘若幼何学?继盛曰:幼者任牧牛,乃不任学耶?兄言 于父,听之,学然牧不废也。年十三,始得从师学’。” 《张居正传》:“嘉靖二十六年成进士,历司业,理坊事,选 侍裕邸讲读,王甚贤之。邸中之官亦无不善居正者, 而李芳数从问《书》义,颇及天下事。”

    陆树声传“家世业农,少力田,暇即读书,请于父,从师 学,遂举嘉靖二十年会试第一。”

    《王樵传》:“樵子肯堂,字宇泰,万历十七年进士。博览群 籍,声著馆阁。好读书,尤精于医,所著《证治准绳》,该博 精粹,世竞传之。”

    《陈有年传》,“嘉靖四十一年进士,历南京右都御史。后 予告乘传归,归装书一箧、衣一笥而已。”

    《洪文衡传》:“何乔远博览好著书,尝辑明十三朝遗事 为《名山藏》。又纂《闽书》百五十卷,颇行于世。然援据多 舛云。”

    《顾大章传》:弟大韶,字仲恭。老于诸生,通经史百家及 内典,于《诗》《礼》《仪礼》《周官》多所发明,他辨驳者复数万 言,其博学,世儒所仅见也。顾以为宋、元以来,述者之 事备,学者但当诵而不述。性孏,不著书。将死,始缮所 笺《诗》《礼》《庄子》,曰《炳烛斋随笔》云。

    《徐光启传》:郑以伟,崇祯二年,拜礼部尚书。久之,偕光 启并相。以伟修洁自好,书过目不忘,文章渊奥,而票 拟非所长。尝曰:“吾读书万卷,而窘于数行,乃为后进 所藐。”章疏中有“何况”二字,误以为人名也。拟旨提问, 帝驳改,始悟。自是词臣为帝轻,遂谕馆员须历外僚, 而阁臣不专用翰林矣。

    《黄道周传》:“天启二年,进授编修,为经筵展书官,历礼 部尚书。道周学贯古今,诗文敏捷,所至学者云集,讲 论不倦。所居铜山,在孤岛中,有石室,道周自幼坐卧 其中,故学者称为石斋先生。”

    《儒林传》:“汪克宽字德一,祁门人。祖华,受业双峰饶鲁, 得勉斋黄氏之传。克宽十岁时,父授以双峰问答之 书,辄有悟于圣学。乃取《四书》自定句读,昼夜诵习,专 勤异凡儿。后从父往浮梁,问业于吴仲迂,志益笃。元 泰定中,有司举应乡试,中其选。会试以答策直见黜, 慨然叹道之不行,弃科举业,尽力经学。《春秋》则以胡” 安国为主,而博考众说,会萃成书,名之曰《春秋经传 附录纂疏》。《易》则有《程朱传义音考》,《诗》有《集传音义会 通》,《礼》有《礼经补逸纲目》,有《凡例考异》。四方学士执经 门下者甚众。洪武初,聘至京中,同修《元史》。书成,将授 官,固辞老疾。赐银币,给驿还。

    梁寅家贫,自力于学,淹贯《五经》百氏。

    陈谟字一德。邃于《经》学,旁及子史百家,涉流探源,辨 析纯驳,犁然归于至当。洪武初,屡应聘为江浙考试 官,著书教授以终。

    赵谦励志圣学,兀坐坞山“万里阁”,博览经史。

    黄润玉读书寓目成诵,其为学,知行并进,以程、朱为 宗,尝曰:“明理务在读书。”

    刘观幼有巨人志,长好学,经传子史靡不淹通。 吴与弼好读书,不知昼夜,或途次,或枕上,或田间,默 诵精思,不杂他念,即天文、地志、历律、医卜,亦皆究其 说。

    陈献章颖悟绝人,书寓目辄记。尝闭户读书,彻夜不 寝,少困,则以水沃足。久之,叹曰:“学贵自得,自得之而 后博之以典籍,则典籍之言皆吾言,否则典籍与吾 犹为二矣。”乃筑阳春台,静坐其中,不越阃外者数年, 充然自得。或劝以著书,不答。

    谢复潜心经史,《以“古人”自期》。

    林光好学,博综经史。初得吴澄《论学》诸书,大感悟,建 得趣亭,日读书涵养其中。光常有言:“所谓求道者,在 自得耳。读尽天下书,说尽天下理,无自得处,终是闲 也。”

    崔铣,弘治十八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充经筵讲 官,进侍读。引疾归,作《后渠书屋》,读书讲学其中。 柯维骐于世味一无所嗜,惟嗜读书。

    任瀚少怀《用世志》,百家二氏之书罔不搜订。

    蔡元伟总角受书,见四明程端礼家塾日,程叹曰:“学 不当如是耶?”即手抄而服行之,慨然有求道之志,非 圣贤之书弗观。

    徐师曾七岁读书,即匡坐终日。长博学,兼通阴阳历律、医卜篆籀诸家之说。

    归有光六岁能文,弱冠通《五经》《三史》诸书。居嘉定之 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四方来学者数百人,称为“震川 先生。”

    王敬臣,长洲人,江西参议庭子也。侍父京师,父命还 乡应举,归则室庐隘甚,寄居僧寺,鬻书自给。

    来知德万历三十年特授翰林待诏,致仕。有司月给 米三石,终其身静坐观书,老而弥厉。

    邓元锡生平博极群书而要归于六经所著《五经释 函史》上下编,《皇明书》并行于世。

    章潢,字本清,南昌人。居父丧,哀毁血溢,构此洗堂,联 同志讲学,辑群书百二十七卷,曰《图书编》。又著《周易 象义》《诗经原体》《书经原始》《春秋窃义》《礼记札言》《论语 约言》诸书。

    焦竑博极群书,自经史至稗官小说,无所不淹贯,生 平著述甚富。

    郝敬年四十即卜窀穸。至七十四,择吉日藏衣冠于 椟中,荷锸兆所,告后土,请“以今年今辰为葬辰,他时 勿更择日”,诛茅启坎,葬柜而封树焉。旁置石函,著书 三百二十四卷。至崇祯十二年,年八十二,早起衣冠 至墓,题堂柱,翛然而逝。

    岳荐生而端凝如成人。稍长,肆力经史百家,尤好洛、 闽之学。

    邵宝学以洛、闽为的,尝曰:“吾愿为真士大夫,不愿为 假道”学。举南畿,受知于东阳。为诗文,典重和雅,以东 阳为宗。至于原本经术,粹然一出于正,则其所自得 也。博综群籍,有得则书之简,取程子“今日格一物、明 日格一物”之义,名之曰“日格子。”所著《学史简端》二条, 巡抚吴廷举上于朝,外《定性书说》《漕政举要》诸集若 干卷,学者称“二泉先生。”

    吕柟字仲木,高陵人,别号泾野,学者称泾野先生。所 著有《四书因问》《易说翼》《书说要》《诗说序》《春秋说志》《礼 问内外篇》《史约》《小学释》《寒暑经图解》《史馆献纳》《宋四 子抄释》《南省奏槁》《泾野诗文集》。

    《文苑传》:“杨维桢字廉夫,山阴人。维桢少时,日记书数 千言。父宏筑楼铁崖山中,绕楼植梅百株,聚书数万 卷。去其梯,俾诵读楼上者五年,因自号铁崖。所著书 凡数百卷行世。”

    王冕幼贫,父使牧牛,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暮乃返, 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然。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 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夜坐佛膝上,映长明灯读书。 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称通儒。

    胡翰,字仲申,金华人。幼聪颖异常儿从兰谿吴师道 游,博习经史。已,从浦江吴莱学古文,复登同邑许谦 之门,学益邃。同郡黄溍、柳贯以文章名天下,见翰文, 称之不容口。避地南华山,著书自适。洪武初,聘修《元 史》,书成,受赉归。爱北山泉石,卜筑其下,徜徉十数年 而终,年七十有五。所著有《春秋集义》,文曰《胡仲子集》, 诗曰:《长山先生集》。

    戴良字叔能,浦江人。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说。 赵㧑谦博究六经百氏之书,时目为“考古先生。” 陶宗仪客松山,躬亲稼穑,作劳之暇,休于树下。有所 得,摘叶书之,贮一破盎,去则埋之树根,如是者十年, 积盎以十数。一日令门人发而录之,得三十卷,名曰 《辍耕录》,又葺《说郛》《书史会要》《四书备遗》,并传于世。 唐肃字处敬,越州山阴人,通经史,兼习阴阳医卜书 数。少与上虞谢肃齐名,称“会稽二肃。”

    王行,吴县人,幼随父依卖药徐翁家。徐媪好听稗官 小说,行日记数本,为媪诵之。媪喜言于翁,授以《论语》, 明日悉成诵。翁大异之,俾尽读家所有书,遂淹贯经 史百家言。

    孙作,字大雅,江阴人。元季,挈家避兵于吴,尽弃他物, 独载书两簏。张士诚廪禄之。

    周元字微之,闽县人。永乐中,以文学征拜礼部员外 郎。尝挟书千卷,止高棅家读十年,辞去,尽弃其书,曰: “已在吾腹笥矣。”

    汤引𪟝读书,过目成诵。

    刘溥“研究经史兼通天文历数。”

    桑悦,字民怿,常熟人。《书》过目辄焚弃,曰:“巳在吾腹中 矣。”

    杨循吉,字君谦,吴县人。成化二十年进士。授礼部主 事。善病,好读书,每得意,手足踔掉,不能自禁也,用是 得“颠主事”名。弘治初,致仕归,年才三十有一。结庐支 硎山下,课读经史,旁通内典稗官。好以学问穷人,至 颊赤不顾。所作十馀种,几及千卷。

    戴冠,字章甫,长洲人。好古笃学,自“经史外,方术百家 莫不缥贯抉剔,必求缘起而会之以理。”

    都穆,字元敬,吴县人。官至太仆少卿。里人娶妇,夜雨 灭烛,遍乞火不得。或言“南濠都少卿家有读书灯。”往 叩果然。其老而好学如此。

    徐祯卿资颖特,家,不畜一书,而无所不通边贡。生平好蓄书,积至数万卷。一夕火几尽,仰天哭 曰:“天丧我也!”遂发病卒。

    殷云霄,字近夫,寿张人。郑善夫同年进士。作《蓄艾堂》, 聚书数千卷,以作者自命。

    徐。字兴公,闽县人,以布衣终。博闻多识,积书《鳌峰 书舍》至数万卷。

    杨慎尝过镇江杨一清所,阅所藏书,叩以疑义,一清 皆成诵。慎惊异,益肆力古学。既投荒多暇,书无所不 览。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

    黄佐字才伯,香山人。嘉靖初,授编修,历少詹事。平生 “撰《述》”至二百六十馀卷。

    陈束,字约之,鄞人。生而聪慧绝伦,好读古书。会稽侍 郎董𤣱官翰林,为爱女择婿,里人张邦奇为言“束才”, 召视之,束垂髫而前,试词赋立就,遂字以女。携至京, 束遂有文誉。

    李开先,字伯华,章丘人也。束同年进士,官至太常。性 好蓄书,《李氏藏书》之名闻天下。

    李攀龙厌训诂学,日读古书,里人共目为“狂生。” 胡应麟幼能诗,万历四年举于乡,久不第,筑室山中, 购书四万馀卷,手自编次,多所撰著。

    何良俊,华亭人;授翰林院孔目。慨然叹曰:“吾有《清森 阁》在海上,藏书四万卷,名画百签,彝鼎数十种。弃此 不居,而仆仆牛马进乎?”遂移疾归海上。

    良俊同里徐献忠,嘉靖中举于乡,官奉化知县。著《书》 数百卷。

    曹学佺,崇祯初,起广西副使,力辞不就。家居二十年, 著书石仓园中。尝谓“二氏有藏,吾儒何独无?”欲修《儒 藏》。与鼎立采撷四库书,因类分辑,十有馀年,功未及 竣,两京继覆。

    王志坚通籍后,卜居吴门古南园,杜门却扫,肆志读 书,先经后史,先史后子、《集》。其读经,先笺疏而后辨论; “读史”,先证据而后发明;读子,则谓唐、宋而后无子,当 取说家之有俾经史者补之。“读集”,则定秦、汉以后古 文为五编,考核唐、宋碑志,援史传,捃杂说,以参核其 事之同异,文之纯驳。其于内典,亦深辨性相之宗。 陈仁锡究心经史之学,性喜著书,一时馆阁中博洽 者鲜其俦云。

    张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巳,朗诵一过即焚之, 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数日 辄割去。冬月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 录》,以此也。为诸生,招同里张采共学,益肆力经史,名 籍甚。号“娄东二张。”溥集郡中名士相与复古学,名其 文社曰“复社。”崇祯四年成进士,改庶吉士。以葬亲乞 假归,读书若经生,无问寒暑。四方啖名者争走其门, 尽名为“复社”,辄自矜曰:“吾以嗣东林也。”溥已卒。诏征 溥遗书,有司先后录上三十馀卷,帝悉留览。

    《忠义传》:“冯云路字渐卿,黄冈人。好学励行,年三十即 弃诸生,从贺逢圣讲学,遂寓居武昌,著书数百卷。崇 祯三年,巡按御史林铭球荐其贤,并上所著书,不用。 及贼将渡江,云路贻书逄圣曰:‘在内以宁湖为止水, 在外以汉江为汨罗。宁湖者,云路谈经处也。城既陷, 乘桴入宁湖。贼遣使来聘,追呼曰:‘我主以高爵待贤 人,公何远遁’’?”遥应曰:“我平生止读忠孝书,未尝读降 贼书也。”遂投湖而死。

    《东湖樵夫传》:“松阳王诏游治平寺,观转轮藏,藏上嚄 嚄有声,异之。探得书一卷,载建文亡臣二十馀人事 迹。有梁良玉者,定海人,官中书舍人。京城破,变姓名 逾岭至海南,寓市肆,鬻书以老。”

    《列女传》:月娥,西域人,元武昌尹职马禄丁女,芜湖葛 通甫妻。月娥少聪慧,听诸兄诵说经史,辄通其义。太 祖渡江之六年,城陷,月娥叹曰:“吾生诗礼家,可失节 于贼耶?”抱幼女赴水死。娥弟丁鹤年幼通经史,皆娥 口授也。

    《青溪暇笔》:“前代藏书之富,无逾本朝。永乐辛丑,北京 大内新成,敕翰林院凡南内文渊阁所贮古今一切 书籍,自有一部至有百部,各取一部送至北京,馀悉 封识收贮如故。时修撰陈循如数取进,得一百柜,督 舟十艘,载以赴京。至正统己巳,南内火灾,文渊阁向 所藏之书,悉为灰烬。此岂非书之厄会也欤?”

    《豫章漫抄》:“元至正初,史馆遣属官驰驿求书,东南异 书颇出,时有蜀帅纽邻之孙,尽出其家赀,遍游江南, 四五年间,得书三十万卷,溯峡归蜀,可谓富矣。今江 西在江南,号称文献故邦,予来访之,藏书甚少,间有 一二,往往新自北方载至,亦无甚奇书,而浙中犹为 彼善。若吾吴中,则群书珍藏,什袭有精美者矣。” 《泽山杂记》:“景清倜傥尚大节,领乡荐,游国学时,同舍 生有私书,清求而不与,固请约明旦即还书生旦往 索曰:‘吾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生忿,讼于祭酒。清 即持所假书往见曰:‘此清灯窗所业书’。即诵彻卷,祭 酒问生,生不能诵一词,祭酒叱生退,清出,即以书还

    生曰:‘吾以子珍秘太甚,特此相戏耳
    考证
    陈继儒《书画史》:“《御制文集》有授翰林编修马沙亦黑

    马哈麻敕文,谓大将入其都,得秘藏之书数十百册, 乃乾方先圣之书,我中国无解其文者。”

    《太平清话》:“钱叔宝少孤贫,迨壮始知读书。初从野亭 翁游文太史门下,授以画法。晚葺故庐,读书其中。闻 有异书,虽病必强起,匍匐借观,手自抄写,穷日夜校 勘,至老不衰。烧香洗砚,悠然自得。”

    朱惟理所纂集,有“《经子钩元》《吴郡献征录》《名物寓言》 《铁网珊瑚》《野航漫录》《鹤岑随笔》总数百卷。”

    《丹铅总录》:四明黄润昔所著有《经书补注》,多可取者。 又《海涵万象》一卷,如云:“《易》之道,扶阳而抑阴;卦之位, 贵中而贱极。阳过乎极,虽刚不吉;阴得其中,虽柔不 凶。”又曰:“《易》动而圆,范方而静。八卦中虚故圆,九畴中 实故方。”又曰:“《大学》一书,六经之名例也。《中庸》一书,六 经之渊源也。”又解《汉书》云:“罘字从。”不罘花蒂窗棂 也,殊得古人制字之义及宫室之形。解《庄子》“游方之 外”云:“方,矩也,出于矩之外,所谓离方遁圆也。”又曰:“董 仲舒《对策》一正字,公孙弘《对策》一和字”,便见其人品 正谲,言皆有理。

    《甲乙剩言》:“刘元子从朝鲜还,言彼中书籍多中国所 无者,且刻本精良,无一字不仿。赵文敏惜为倭奴残 毁,至圊溷之间,往往以书幅拭秽,亦典籍一大厄会 也。因目不忍见,每命部卒聚而焚之。”余乃知国初朝 鲜献《颜子》,朝议以伪书却之,此四库之所以不及前 代也。且如今中秘所藏,如《子华》《关尹》《亢仓》之类,果皆 出于诸贤手乎?嗟差。真以为伪,伪或为真,惟具眼者 能别其真与伪耳。

    《妮古录》:“宛丘赵期颐以书名世,得之吾衍者为多。衍 所著书,有《尚书要略》《听元造化集》《九歌谱》《十二月乐 辞谱》《重正卦气》《楚史梼杌》《晋文春秋通书》《援神契》《说 文续解》《石鼓咀》《楚文音释》《闲中编》《竹素山房诗余》。又 抄得《闲居录》一卷。”

    《见闻录》:姚广孝博通内外典,亦工文词,所著有《逃虚 子集》,别有《道馀录》,则专诋程朱。其友张洪尝云:“少师 于我厚,今死矣,无以报之。”但见《道馀录》,辄为焚弃 笔记。吴中钱孔周所与游,唐伯虎、徐昌国、汤子重、王 履约、履吉、文征仲,室庐精深,嘉禾秀野,性喜蓄书,每 并金悬购,故所积甚冨。山经地志、稗官小说,无所不 有,遇有所得,随手扎记,积数巨帙。文先生极重之,写 赠《碧梧高士图》。

    沈云鸿,字维时,石田之子也。性特好古,器物书画,遇 名品,摩抚谛玩,喜见颜色,往往倾橐购之。菑畬所入, 足以资是。缥囊缃帙,烂然充室。而袭藏惟谨,对客手 自展列,不欲一示非人。至寻核岁月,甄品精驳,历历 有据依,江南赏鉴家咸推之。又喜积书,仇勘勤剧,曰: “后人视,非货财必不易散。万一能读,则吾所遗厚矣。” 公先石田而卒。

    狂夫之言。万历甲午,司农郎叶公春及疏云:“孔子删 《书》,断自唐虞,讫周,典谟训诰誓命之文,凡百篇。秦火 后行于世者,五十八篇耳。秦始皇二十六年,遣徐福 童女数千人,入海求神仙。徐福多载珍宝图史,至海 岛,得平原大泽,止王不归。今倭,其种也。始皇三十四 年,始下焚书之诏。故司马温公《倭刀歌》有曰:‘徐福行 时书未焚,遗书百篇今尚存。乞乘今日值封款之便 及纂修正史之时,檄至彼国,搜寻三代以前古书’。”叶 公此疏,实非迂阔,《丹铅总录》《双槐岁抄》亦尝言及之 矣。《春日课儿山房,偶谈前事,戏题一绝示之》:“花满春 山酒满觚,一编长对老潜夫。儿曹莫恨咸阳火,焚后 残书读尽无。”

    《江宁府志》:“前代藏书之富,无逾有明。永乐辛丑,北京 大内新成,敕翰林院凡南内文渊阁所贮古今一切 书籍,自一部至有百部,各取一部送至北京,馀悉封 识收贮如故。时修撰陈循如数取进,得一百柜,载以 入京。至正统己巳,南内火灾,文渊阁所藏之书悉为 灰烬矣。”

    《扬州府志》:“蒋宫字伯雍,真州人。五岁诵《孝经》《论语》《左 氏春秋》。十岁善属文,从学于陈子山。子山锐意释经, 而宫列诸家传,疏得失以进。子山异之,授以《诗》《书》《春 秋》,宫辄悟其旨。子山谓人曰:‘明敏若宫,虽汝南应世 叔,不足多也’。自是博极群书,于制度沿革、阴阳历数 之书无不通。太祖定吴,授翰林修撰。”

    《陕西通志》:“潘友直字孟举,澄城人。洪武初,由茂才举, 历南京工部尚书,乞骸骨归。朝廷宠赐,悉赏军士。同 妻驱驴而归,行李萧然,惟图书数卷而已。”

    《泉州府志》:“陈亦言字汝纳,晋江人。刻苦力学,贯穿经 传子史,于诗赋尤工。所著有《潜斋集》。”

    王逢辰晋江人。元季,躬耕养母,虽乱离中,手不释卷。 洪武初,或劝其仕,笑不答,惟教子读书。后进多师事 之。

    《苏州府志》:“林大同字逢吉,幼孤,苦力学,六经、子史手 自抄读,不间寒暑。洪武中为开封训导《泉州府志》:“刘嵩字子中,晋江人。博通经史,为文清新 奇古,不俟思索,人谓其有谪仙才。著有《中斋集》。 朱铎字允学,晋江人。永乐四年进士。性𥳑亢寡合,以 经史自娱,有文集藏于家。”

    《苏州府志》:“吴文泰字文度,吴县人。父子庶好读书,文 度刻苦成先,志《六经》百家各究其指归。永乐间,饥寒 死于道路。”

    《福州府志》:“林志,闽县人。永乐壬辰进士。幼颖悟绝人, 其学于经史诸子无不研究,所著有《蔀斋集》。”

    《苏州府志》:“伊彤字庸俎,读书务求大意。尝建清溪书 舍,藏经史典籍以至律吕历数、天文、地理、医学等书, 日讨论其间。永乐中,以子贵,累封尚宝少卿。”

    《泉州府志》:“陈道曾字端诚,性资朴茂,邃于《易》,旁及诸 经、子史。登永乐戊戌进士,著有《吴下》等集。”

    《江宁府志》:“陶元素字希文,上元人。正统元年进士。手 不释卷,经史外星历、筮卜诸书,靡不精究。”

    《苏州府志》:“邹亮字克明,长洲人。酷嗜书,积至千馀卷, 手自校录。正统初,擢监察御史。”

    《泉州府志》:“夏秦字西仲,晋江人。少读书,经传子史靡 不该贯。教授乡里,箪瓢陋巷处之晏如也。”

    《苏州府志》:“桑瑾字廷璋,常熟人。景泰丙子领乡荐,年 逾大耋,不废书。著《节义林前后集》《萝窗杂记》《韵府摘 玉》等书。”

    陈颀字永之,长洲人。景泰间领乡荐,博学,所著有《适 楚》《游梁》诸录,《洪都纪行》《味芝集》别有记事之书,曰《闲 中今古》。

    《泉州府志》:“蔡清字介夫,成化甲辰进士。自幼好学,家 居授徒江南,士多从之。尝曰:‘宋儒之道,至朱子始集 大成。朱子之学不明,则孔孟之道不著。所著有《四书 蒙引》《易蒙引》诸书,皆推原朱子之意。常置灯卧榻傍, 或夜分与诸生讲论,寝后思惟有得,皆疾起。记书阐 所妙悟,至今天下言《易》者,皆推晋江。成、弘间。士大夫’” 谈理学,惟清尤为精诣云。

    《苏州府志》:“杨循吉字君谦,吴县人。成化甲辰成进士。 结庐天峰院,构夜兴堂,折松枝为筹课,麟、葩二经馀 书及内外典稗官小说罔不通。”

    《陕西通志》:“薛敬之字显思,渭南人。为邑诸生,居止端 严,文章闲雅,即以道学名。成化中,谒选应州知州,数 至学舍,为诸生言孔孟旨意,士人始知身心性命之 学。以金华府同知致仕。所著有《思庵野录》《道学基统》 《洙泗言学录》《尔雅辨音》《田畴百咏集》《归来槁》及演作 《定心性说》诸书。其言多有补于名教云。”

    《江宁府志》:“丁镛字凤仪,上元人。成化己丑进士。性嗜 学,尝曰:‘士必读人间未读之书,乃不愧古人。一寓中 左经右史,颓然自适’。”

    《高淳县志》:“夏鉴,字文明,少有大志,博涉以不屑就时 格,竟不仕。扫一室,贮先人遗书,日坐其中。世居长芦, 人称为长芦小先生。”

    《河南府志》:“乔缙字廷仪,弘治四年补四川布政司参 议。所著有《性理解惑》《河南郡志》及《族谱》若干卷。” 《苏州府志》:“祝允明字希哲,长洲人,弘治壬子举于乡。 子续刻其遗文曰《祝氏集略》,他书如《蚕衣野记》之类, 凡数百卷。”

    《休宁县志》:“汪循字进之,登弘治丙辰进士。天性刚正, 以圣贤为必可学,穷五经之理即体诸身,观史则法 其善行。学者称仁峰先生。”

    《陕西通志》:“王卺字汝器,朝邑人。弘治中进士,历苏州 同知。所著有《养浩论》《兵法纲目》数篇,《谪官录》《望岳子 集》。”

    《平凉县志》:“崇文书院在宫东,明韩昭王读书处。王雅 嗜诗书,善真草,有《冰壶遗稿》《千文法帖》《东海草书》行 于世。明正德七年,赐王崇文书院坊额。”

    《苏州府志》:“邓韨字文度,本姓蔡,常熟人。正德丙子举 于乡。外祖邓洪多藏书,韨尽读之。尝仿吕成公大事 记取古今事,论次得失,类成卷。帙曰:‘如有用,我执此 以往’。”

    《开封府志》:李承恩字君赐,一字伯生,祥符人。正德十 四年领乡荐。明年试礼部不第。承恩乃罄囊买名理 诸书以归,闭门潜玩,时有新得,见之著述,辨析精当, 多先儒所未发。谓圣人之微言莫大于经,而穿凿好 异者失之。于是著《易大义》《诗大义》《书拾蔡学庸》《拾朱 孟子说》若干卷。谓宋儒之言莫精于《西铭》《定性书》《太 极图说》,颜子所好《何学论》,于是各为之解,以发其蕴。 谓:“理不离阴阳,不杂阴阳。其不离中以不杂为体,不 杂中以不离为用。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至矣哉!”著《阴 阳论》百五十八条,谓:“动静者,吾心也。动静之间,吾心 之至妙存焉。何则?动中有静者德,德者得也,恐失之 而复得也;静中有动者几”,几微也,虽至著而实微也。 乃画《心印图》,谓:“《大学》格致之旨不明于天下,徒使学 者驰骋于超然远览之馀,而不知即身世之近求之, 是故去道愈远。夫人之情感物而动,或为好乐,或为恐惧,或为忧患,或为哀矜,有不得正者。自我格之,自 我致之,非他人所能预,是之谓独。由是而慎之,则天 德可达,王道可行矣。”著《格物致知说》,谓“往来顺逆,《易》 之大旨,原卦画之初,自干至坤,皆逆数也,然干、兑、离、 震,继之善也。巽、坎、艮、坤,成之性也。往者,已然也,数有 次第之意,第其已往,不亦顺乎?来者,将然也,知有主 宰之意,宰其将来,不亦逆乎?下学之功,知来逆也。上 达之妙,数往顺也。数往者,顺后天而奉天时,吉凶在 天而不在我,故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败利钝,非 吾所能逆睹也。知来者逆,先天而天弗违,吉凶由我 而不由天,故曰‘思虑未起,鬼神莫知。不由乎我,更由 乎谁。然必有知来之逆,而后有数往之顺,故曰‘天且 弗违,而况于人乎’’’?”著“数往者顺,知来者逆”说。承恩著 述甚富,有《河滨日录》、扎记、存稿总若干卷,方类编成 集,而承恩卒,年四十九。朱睦桔论曰:“余少时,会李君 讨论经疑,辨析物理,累日夜不已。间有合。李君谓余 曰:‘此道荆榛久矣,吾与子其勉之’!意盖伤知者希也。 嗟夫!昔《太元法言》,扬子没后百馀年而后显。李君所 著《三经大义》,咸精诣可传。他日有宏览博闻如桓谭 者,则李君书为不朽矣。”

    《苏州府志》:“彭年字孔嘉,嗜读书,所读多六经、诸子、史、 两汉今古名言,而不喜习举子业。父昉,正德辛未进 士,知新会县。”

    《福州府志》:“陈谨字德言,嘉靖癸丑进士。为文温润雅 醇,有《内制集》并国子讲章,诗文稿藏于家。”

    《苏州府志》:“孙楼字子虚,常熟人。中嘉靖丙午乡试。少 敏悟,日记数千言,杜门校雠,藏书逾万卷。孙引伽性 好异书,手自缮写。楼向有藏书所曰‘丌册,度比于弇 州万卷楼,引伽更增碎金断璧之秘’。”

    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嘉靖乙丑成进士。尝谓圣人 之文章,无非性与天道,于是纵观六经、二十一史及 诸子百家,尢好太史公书,谓“其作《史记序》,述《孔子世 家》,非知道者不能。”

    《苏州府志》:“王宠字履吉,资性颖异,于书无所不读,而 尢详于经学。嘉靖九年,以资贡礼部,卒业太学。” 《扬州府志》:“桑乔字子木,江都人。嘉靖辛卯以《易》魁于 乡,壬辰举进士,历监察御史。陈时政劾严嵩等,廷杖 谪戍九江,独居一室,左右图书。所著有《庐山记事》二 十卷、《真诀》四卷,诗文二十卷。”

    《泉州府志》:“赵恒字志贞,晋江人。嘉靖甲午荐乡试第 五,戊戌成进士。所著有《庄子涉笔》《史记涉笔》行世。” 《福州府志》:“马森字孔养,怀安人。嘉靖乙未进士,所著 有《四书口义》《书经敷言》《周易说义》《春秋伸义、辨疑》《地 理正宗》、文集奏议若干卷。”

    《广德州志》:“濮阳涞,号真庵,嘉靖丁酉举人,时在公车。 杨继盛以直谏忤严嵩,罹祸,素服往哭之。任南昌府 通判,所著有《四书贞义》《礼记贞义》《韵学大成图书性 理订疑》行世。南昌崇祀名宦。”

    《泉州府志》:“王春复,嘉靖戊戌进士。所著有《四书周易 疑略》,藏于家。”

    《休宁县志》:“金大绶字元结,号紫台,领隆庆丁卯乡荐, 授国子监学正,转饶州府教授。所在以经术行谊训 诲诸生,游其门者,虽童稚皆有诗书之气。退居汪溪, 日以著书讲学,倡率族人。其宗祠旧有条例,凡有爵 有德及有功于族人者,皆得入祀。大绶乃聚族人而 告之曰:‘子孙有慧而能文,勤而好学,博通经史、淹贯 百家者,或著书立说,以垂训后人,或博古通今,以考 稽典制。凡此辈人,在朝则可以匡时,在乡则可以型 俗。子孙能此,岂非祖宗之所甚乐,可不使之同歆俎 豆乎?遂立为祠规,增文学一条,族人遂益知向学’。” 《江宁府志》:“吴自新字伯恒,江宁人。登隆庆戊辰进士, 宦邸构洗心轩,家起万卷楼以藏书。晚”而好学。天台 尝称之曰:“伯恒语默动静,无非学也。”

    《福州府志》:“翁兴贤字懋卿,候官人。万历初,历延平、金 山教授,与诸生谈经讲业,一禀宋儒传注。所著有《易 经理解》十二卷。”

    《江都乡贤录》:“王纳谏字圣俞,号观涛。万历癸卯解元, 丁未成进士,历吏部四司。于书无不读原本六经,有 《会心言》《四书翼注》《易经家训》《初日斋文集》,及所选《老》 《庄》《左》《国》《管》《韩》《荀子》《淮南苏文》等集行世。”

    《句容县志》:“张榜字宾王,别号肺山,聪颖绝人,书史过 目成诵。万历癸卯,拟冠南闱,以监卷未便置第二。” 《苏州府志》:“王志坚字弱生,万历戊戌成进士。好读书, 其读书最为有法,先经后史,后及子与集。其读经也, 先笺疏,后辨论。其读史也,先证据,后发明。读子则谓 唐以后无子,当取诸家有裨经史者补之;读集则删 定”秦汉以后古文为五编。

    《武进县志》:“杨惟寅字亮儒,万历壬子举人。曾祖经以 经术显,惟寅初授上蔡教谕,其地有伏羲陵产蓍草, 孔子厄庙产白龟,因着《周易观玩抄》十卷。迁亳州学 正,以理学、经济、文章、骑射四科教士。又集《春秋》五传分六部,五伦类编。今亳州志书,三百年来载学正二 人,惟寅其一也。”

    《苏州府志》:“吴震元字长卿,太仓人。万历壬子举于乡。 博通经史,尤精谶纬推测,知崇祯十年以后数当阳 九,喟然曰:‘只今便高卧,已负半生闲’。因作《负半庵》,杜 门著述,读书随手评阅,不下万卷。著书有二十馀种, 《宋相谱》编次二十馀卷。”

    《武进县志》:“邹忠颖,字肇敏,万历癸丑进士,历福建参 议,忤当事,投劾归。生平穷究经史学,所著有《周易揆》 《尚书稽》《诗传阐》《春秋衷》等书。是时士子沿于句章之 学,鲜能留心经义。忠颖自为诸生以至仕宦数十年, 朝夕编摩,可谓好学者矣。”

    《汉阳府志》:“吴极字元无,万历丙辰进士,历广南知府, 请辞归里,刻意著述,林下二十馀年,手不释卷。所著 有《吴氏易学》《圣学统宗》《朱学裁益》《石经大学疏旨》行 世。”

    《常熟县志》:“桑悦,字民怿。家贫无蓄,书从肆中鬻得,读 过辄焚去。”

    《江都县志》:“金九畴字禹吾,本休宁人。世以儒术显。九 畴尢嗜学,建东山书屋,凿八卦井,终日玩索,吟咏其 间。犹以坟典未备,乃遍游江南北,访求异书。以扬州 为四方名卿学士往来通会之区,遂卜宅读书其地。 补江都诸生。既又入太学,求读全监书,闻见益博。归 而著书曰:‘吾以此遗子孙足矣’。所著有《自订易》《书》《诗》”、 《春秋左传》《周礼》《仪礼》《礼记》“诸经集说读本,藏于家。” 《福州府志》:“卢一诚字诚之,万历癸未进士。闲居无事, 日闭户读书。所著有《四书讲述》十一卷,学者多宗为 指南云。”

    《靖江县志》:“朱得之字本思,少负大志,心契阳明良知 之说,遂往受学阳明。尝称其入道最勇,虽幽独无少 懈。尝修邑志,著有《正蒙通义》《老庄列三子通义》《杜律 阐义》《四书诗经》《忠告心经注》《链宵》《参元》《三语》诸书行 世。祀毗陵先贤祠。”

    《池州府志》:“桂大琏号珍吾。生时,父梦濂溪授莲一枝, 因命名。端居自饬,不苟言笑,研究理学宗旨,筑古一 山,与同志讲习。著有《古一山志》《心学测易》《九儒谱略》 《南北会言》《九疑问答》《首善书院录》诸书。”

    《苏州府志》:“管一德字士恒,常熟人。攻苦力学,万历辛 卯举乡试第二。著《经传子史参同》。”

    顾大韶,字仲恭。少治诗义,专门名家。长益肆力于六 经、三史、百家之书,而其所研钻者,《诗经》《三礼》《庄子》也。 著论多人所未发。其论经学,于近代少可,惟推武林 卓尔《康十五国风论》以为通儒。

    《安陆府志》:“郝敬字仲舆,号楚望,京山人。万历己丑进 士,除户科,十月内谏疏十二上归。时年未艾,为园西 山之麓,杜门著书,精研《易》《诗》《书》《春、秋》《论》《孟》三《礼》,各著 为解,共九部,十载而书始成。公素不喜释氏,常欲驱 除之。著有《驳佛书》。中年即制一棺,额曰‘一抔斋’,因作 《一抔斋记》,语似庄周。又著生状死制,自为铭,略曰:‘谓 我为儒,我百家诸子;谓我非儒,我诗书执礼,谈元妙 寻常见闻,穷神化随身规矩。盖夫子之道,不过忠恕, 尧舜之道,不过孝弟。苟索隐而行怪,实罔民而欺世’。” 观此,知公以斯道自任,而功在绝学矣。《九经解》而外, 著书数十种,总其集曰《西山草堂》。

    《宛平县志》:“米万锺字仲诒,性嗜学,万历乙未成进士。 生平著有《澄澹堂文集》十二卷、《诗集》十二卷,《易义》四 卷,《兵铃》十二卷,《右史》十六卷,及他著述甚富,行于世。” 《松江府志》:“万历间郡中藏书之富者,王洪州圻、施石 屏大经、宋幼清懋澄、俞仲济汝楫四家为最。幼清尢 多秘本及名人手抄旧拓碑刻。石屏没后,子沛然复” 购益之。其书目四册,高五寸许,石屏有收藏印章曰: “施氏有获阁藏书,古人以借鬻为不孝,手泽犹存,子 孙其永宝之。”沛然置书,亦以此印于卷首。

    唐汝询,字仲言,华亭人。五岁而盲,以《耳受书》,博通群 籍。万历间,御史杨鹤、骆骎曾闻汝询名,皆肃礼币见 之。

    王海槎田仅百亩,而其藏书乃至万七千卷,多藏书 家所未有者,参政白谷父也。

    顾文僖登第时,张庄简为吏部侍郎,意欲留之铨曹。 文僖曰:“清虽晓读书,恐于政体未谙。”庄简曰:“君但以 所学书行事,岂有误耶?”

    陈继儒字仲醇。博学强识,凡经史、诸子以及术技、稗 官靡不精讨。

    《溧水县志》:“武尚宾字邦嘉,博通经史,于书无不读。” 《苏州府志》:“邹泉字子静,常熟人。少美丰仪,有声庠序, 晚著书涧谷山中,有《宗圣议论》编、《经世格要》《四书折 衷翼衷》《诗经约说》。督学詹侍讲颜其门曰‘名儒’。巡按 甘士价造其庐,共登小楼,剧谈半日,以糍饼相饷。明 日具币帛请定冠昏丧祭仪礼,称为吴与弼之流。年 七”十二卒。从祀虞山书院。

    《河南府志》:“曹端天资颖异,博极群书,融通性理。所著
    考证
    有《四书详说》《家规辑略》《太极通书》《性理文集》《孝经述

    解》《存疑录》等书,行于世。”

    《溧水县志》:“赵之华字孟良,天启乙丑进士。生有异姿, 幼随父读经史,过目成诵。”

    《苏州府志》:“王志庆,字与游,天启丁卯举于乡。年数岁 即汎滥经传,略及子史大家集。常云:教子弟者,当先 经传,次三史,次庄、列、管、韩诸子,次韩、柳诸集。乃融液 《通鉴》,察治乱源流暨事理得失,自有程限,岂可躐等 耶?”

    张采,字受先,太仓人。崇祯戊辰进士。少敏慧,弱冠后 折节读书。时海内学者尚诸子,张溥延采于七录斋, 日夜相砥砺,期以《六经》《史》《汉》复古学。

    张溥,字天如,太仓人。崇祯辛未成进士。颜一陋室曰 “七录斋”,日夜读经史诸书二十馀年,声闻籍甚。交一 时名贤,志为大儒。

    《高淳县志》:“王微字垣甫,博学经史,过目成诵,凡天文 地志、阴阳兵法之类,悉皆精晓。”

    《济南府志》:“张尔岐字稷若,济阳人。自诸生时,即穷究 程朱之学,以帖括剿袭陈言为耻,惟以羽翼经传为 业。于天人理数,圣学绝续,风俗之颓,人心之蔽,反复 论著数千言,莫不引经析义,卓可见之施行。为文辨 驳如康成,雅洁如永叔,游其门,多有历仕显秩者。艺 林著述,得其一言以为重。所著有《蒿庵集》《仪礼郑注 句读》《周易说略》”、《新济艺文》等书,与修《山东通志》,自修 《济阳志》,藏于家。

    《顺天府志》:“尤学颜,博极群书,恪奉程朱。以恩贡为平 度州同知。既辞归,犹肆力经史,至老不衰。”

    《松江府志》:“朱文石字大韶,藏书甚富,多宋版抄本,后 散落人间,皆有朱氏印记。一时收藏家文石及何柘 湖外,又有董柏山重价购书,校雠铨次,朱铅不去手。 董紫冈、张王屋有疑,必就相质,亦博物君子也。” 《泉州府志》:“张岳字维乔,惠安人。生而端凝,长好学,博 极群书,所著有《圣学正传》《更定礼记恭敬大训》《载道 集》《宋名臣奏议》《名辅事业》《历代兵法》《小山类槁》《惠安 志》凡若干卷”

    《江都乡贤录》:“金玉节字元亮。祖九畴藏书数千卷,玉 节手自雠校。性颖悟,喜博综经史,旁及诸子百家,天 文、地理、兵法、战阵、象数、遁甲、方伎、医术之书,无不旁 搜博览,而会其指归。发明理趣,则必欲深造程、朱之 阃奥。补江都廪生。性恬淡,不乐仕进,惟以教授生徒 为事。其学主敬存诚,不欺屋漏。自少即以理学为己 任。”集同学刘冀。罗士昱、郭光等倡明濂、洛之学,会 讲董仲舒祠,学者翕然宗之。生徒常数百人,不远千 里而至。一时经明行修之士皆出其门下,如刘长发、 张瑾、张琬、夏九叙、庄绛之类,或以名宦显朝廷,或以 经术重乡里。学者无知与不知,皆称为元亮先生。本 以《尚书》世其家,而于诸经无不究极精微。大抵《易》宗 程《传》及朱子《本义》“而参以周卲二极,以求河、洛之源; 《书》宗蔡氏,而参以朱子《语录》及孔颖达《正义》、陆德明 《释文》,以上溯夫古序、《大传》,以求帝王传心之要;《诗》宗 朱《注》,而参以韩婴、申培诸家,考正《小序》是非得失,以 求夫美刺惩劝之由”;《春秋》宗胡《传》,而参以《左》、国、《公》《谷》、 杜、林、何、范诸解,以求夫褒贬笔削之旨;《礼》宗陈澔《集 说》,而参以郑康成、贾公彦诸家,并合《仪礼》《周礼》互相 考订,以合为一书。仿《仪礼通传》之意,而会其精微归 于简要,以为日用常行之准。每学使者至,采访,经明 行优,屡荐举,辞不就,当时推为儒宗。卒祀乡贤,父子 同日配享圣庙,士林荣之。生平惟知读书讲学,不问 生产。本以旧家风物多蓄,厨笥及玉节尽空,所有悉 以贮书,增所未备。四部之书,颇称完善。所著有《易》《书》 《诗》《春秋》《周礼》《仪礼》《礼记参解》各十卷,《史记纂要》十卷, 《前后汉书纂要》各十卷,《素庵文集》十卷。又著有《四书 解》十六卷,《小学阐证》十卷,《批点性理》四十卷。子奇选、 彦选,皆能世其家学。尝取其藏书,就经、史、子、集条分 缕析,取《千字文》编别字号,各归厨笥。其亲手抄录者, 别贮一笥,率其诸孙朝夕赏析,父子兄弟,师友一堂, 乡里奉为楷法。其子孙俱以经术科名显,皆其稽古 之力云。

    《青阳县志》:“王世禄,十五都人,邑庠生。持身端亮,幼慕 理学,沉心研究。爱九子山,率门人暨子一桢、一干讲 学太白书院,阐明良知宗旨。所著有《南溪遗稿》及语 录等书。”

    施达字下之。幼慕理学,厌薄制举,慨然以圣人为可 学。究濂、洛、关、闽之传。其论以性情为田,礼义为柄,博 学为致知,笃行为“诚意。”曾与杨贞复、祝无功会讲于 金陵,学者翕然宗之。晚更肆力诗歌、古文,筑讲堂九 华天柱峰下,人称“天柱先生。”崇祯丙子,公卿应诏征 辟,首以达名上之,坚卧弗出。既卒,门人私谥曰“文信 子。”所著有《易信序卦》《杂卦图解》《读书知孝经注》《儒行 注》《韩文征》诗赋古文诸集。门下士惟陈自藻最著。先 生所著述,皆命校正发梓,常以接后学,期之。继卒,同门独迓主配祀天柱。

    《苏州府志》:“王志长字平仲,十六试童子,王文肃叹为 美才。庚辰中乙榜,特旨与甲榜同授官。感梦以归,遂 绝意进取,自题其文曰《晚香集》。志长笃志经学,以《易》 起家,兼精《三礼》《毛诗》。尝曰:‘《周礼》《仪礼》文义古奥,真圣 人之书,若《礼记》仅堪为二礼疏解耳’。乃删《二礼》注疏, 采汉以后诸儒之说翼之,名曰《注疏删翼》。”其学《诗》也, “宗毛、郑,略朱《注》,于说《诗》之书,搜罗殆尽,稿凡四易。所 纂辑有《孪史续》《表异录》《贤奕琐词》《感应篇》《广续篇》。” 《扬州府志》:“费经虞字仲若,新繁人。弱冠肆力经史。崇 祯己卯,举四川乡试,授昆明令,进官同知,乞休归蜀, 遇乱,间道走秦,流寓于扬,卒于江都。所著有《毛诗广 义》二十卷,《四书字义》一卷,《雅伦》三十卷,‘《临池懿训》’”三 卷、“注《周易参同契》”三卷、“古方书”若干卷、俱手录藏于 家

    《泉州府志》:“陈琛,字思献,性无所倚涉,闭户独学,不苟 同人。所著有《四书浅说》《易经通典》二书,皆刊板行于 世。”

    《江都乡贤录》:“金奇选字幼常,玉节长子。于书无不读, 其学务以立诚为本,崇尚根本之学,自四子、五经外, 专以孝经、小学、性理三书。每日清晨焚香诵《孝经》一 遍,曰:‘此圣门第一书,吾终日诵之,益觉体会不尽。至 诸子百家书有关正学者,纂集甚多,皆手自抄录。门 人弟子辑其事之合于乡党曲礼者凡数十条,名曰 ‘《孔门传灯录》’’。”所著有《四书类考》四十卷,《朱批论语详 说》二十卷,《朱批大学详说》一卷,《朱批中庸详说》一卷, 《朱批孟子详说》十四卷,《增删尚书便蒙详节》二十卷, 《礼记分类全书》三十卷,《孝经阐证》十卷,《性理纂言》四 卷,“《经学》、史学”、《子学、集学源流》各一卷,《策学备考》十卷, 《绳庵文集》十卷。与父玉节同日并祀“乡贤祠”,乡人皆 以为法。

    彦选,字圣邻,奇选胞弟,同居共爨六十年,皆以经书 授生徒,归则各率二子共聚庭前,讲论经史,谈说欢 笑。常至鸡鸣,尚依依不忍就私寝,皆以诸生老,不肯 干谒时辈。彦选年近八十,犹手不释卷,博极经史,性 嗜与人为善。所著有《善过格阐证》二十卷,《文昌化书》 四卷,又有《拯患恤灾簿录》若干卷,皆其生平赈济蠲 赎等事,稽核难民姓氏户口,以防浮冒等弊所作也。 晚年尤嗜濂、洛之学,遍访理学诸书,潜心探讨。其生 平所手自纂录《六经》《四书》《史记》《左传》、秦、汉、唐、宋文章、 诗集等书各若干卷,门人子侄得之,争自珍秘,奉为 拱璧云。所著又有《四书阐证》二十卷,《尚书阐证》二十 卷,《蒿园文集》十卷。父子兄弟并祀乡贤,儒者荣之。 《宛平县志》:“余之祥凡经史载籍,皆经数次丹黄,著有 《易经统旨》《诗经宗旨》《四书宗旨要言》。”

    《陕西通志》:“张九畴字天锡。器宇宏伟,动有矩矱。登第 后,还家杜门高卧,颜其室曰存诚。左经右史,极意探 讨,从学者甚众。所著有《五经考》《学庸节解》《拙斋文集》, 藏于家。”

    《苏州府志》:朱鹤龄字长孺,吴江人。幼颖悟嗜学,绝意 进取,肆力于古文辞。生平著述甚富,尢专于经学,以 朱子掊击《小序》太过,乃集诸家说,疏通序义,为《毛诗 古义》。以蔡氏释《书》未精,撰《尚书埤传》。以胡氏传《春秋》 多偏见凿说,乃合唐宋以来诸儒之解,撰《春秋集说》。 又以杜氏注《左传》未尽合俗儒,又以林注乱之,撰《读 左日抄》。所著诗文曰《愚庵集》,所辑杜子美、李义山诗 注尢行于世。

    《苏州府志》:“毛晋原名凤苞,字子晋,常熟人。强记博览, 通明好古。构汲古阁,藏书数万卷,刻十三经、十七史、 古今百家书,手自雠校,恒废寝食。推官雷某赠之诗 曰:‘行野渔樵皆谢赈,入门僮仆尽抄书’。为实录云。所 著有《虞乡杂记》《隐湖小志》《海虞古今文苑》《毛诗名物 考》,所刻书未能悉记。”

    《河南府志》:“许诺字廷纶。倡明理学,敦风化,尚实行,学 者化之。所著有《通鉴前编》《图书管见》《道统源流》《诗考》 《易参》《春秋意见》《中庸本义》《太极论》《性学编》诸书行于 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