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汇编 学行典 第五十八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理学汇编 第五十九卷
理学汇编 学行典 第六十卷


    考证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学行典

     第五十九卷目录

     智部总论

      易经乾卦 系辞

      书经虞书舜典 商书仲虺之诰

      诗经大雅抑

      荀子解蔽篇

      吕氏春秋疑似

      淮南子俶真训 主术训

      韩诗外传论智一则

      春秋繁露必仁且知

      法言问明篇 寡见篇 先知篇

      外史智论

      中论智行

      新论心隐 贵速

      中说天地篇 问易篇

      杨龟山集萧山所闻

      二程子全书

      性理大全四端

     智部艺文

      知赋           周荀卿

      智若禹之行水赋     宋孔平仲

     智部纪事

     智部杂录

    学行典第五十九卷

    智部总论

    易经

    《乾卦》

    “贞”者,事之干也。

    本义“贞”者,生物之成,实理具备,随在各足,故于时为“冬”,于人则为智,而为众事之干。干,木之身,而枝叶所依以立者也。大全“‘‘贞者事之干’,伊川说‘贞’字,只以为正,恐未足以尽贞之义。须是说‘正而固,然亦未推得到知上,看得来合是如此。知是那默运事变底一件物件,所以为‘事之干’’。”又曰:“正’字也有‘固’字意思,但不分明,终是欠阙。正如《孟子》所谓‘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知斯是正意,弗去是固意。贞固是固得恰好。如尾生之信,是不贞之固。须固得好,方是贞。”问:“又有所谓‘不可贞’者,是如何?”曰:“也是这意思。只是不可以为正而固守之。”

    《贞固》足以干事。

    本义“贞固”者,知正之所在而固守之,所谓知而弗去者也,故足以为事之干。大全“贞固,足以干事”者,贞,正也。知其正之所在,固守而不去,故足以为事之干。干事,言事之所依以立,盖正而能固,万事依此而立。在人则是智至灵至明,是是非非,确然不可移易,不可欺瞒,所以能立事也。干如版筑之有桢干,今人筑墙,必立一木于中为骨,俗谓之夜叉木,无此则不可筑。横曰桢,直曰干。无是非之心,非知也。知得是是非非之正,坚固确守,不可移易,故曰“智。”周子则谓之正也。

    《系辞》

    知周万物而道济天下。

    本义“知周万物”者,天也;“道济天下”者,地也。大全问:“‘《本义》云:‘知周万物者,天也;道济天下’者,地也’。是如何?”曰:“知是先知得较虚,故属之天;‘道济天下’,则普济万物,实惠及民,故属之地。”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大全节初齐氏曰:“知者,见之于未动之先,而识其复而干事之体,故曰知。”朱子曰:“万物各具是性,但气禀不同,各以其性之所近者窥之。故知者只见得他贞静处,便以为知。”

    知崇礼卑,

    本义“穷理则知崇”,“如天而德崇。”大全建安丘氏曰:“圣人之知,如天之崇,故所知日进于高明而德崇。”潜室陈氏曰:“《易》言知崇”,即《中庸》“尊德性、致广大、极高明底事。”

    书经

    《虞书舜典》

    “《重华》《协于帝》。”“浚哲文明,温恭允塞。”

    蔡传浚,深,哲,智也。深沈而有智。

    《商书仲虺之诰》

    天乃锡王勇智,表正万邦。

    蔡传《天锡汤》以勇智之德,勇足以有为,智足以有谋。

    诗经

    《大雅抑》

    抑抑威仪,维德之隅。人亦有言,“靡哲不愚。”

    朱注哲,知也

    荀子

    《解蔽篇》

    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治则复经,两疑则 惑矣。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今诸侯异政,百家异 说,则必或是或非,或理或乱。乱国之君,乱家之人,此 其诚心,莫不求正而以自为也。妒缪于道,而人诱其 所迨也。私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 术,唯恐闻其美也。是以与治虽走,而是已不辍也。岂 “不蔽于一曲而失正求也哉?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 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况于使者乎?德道之 人,乱国之君非之上,乱家之人非之下,岂不哀哉!”数 为蔽,欲为蔽,恶为蔽,始为蔽,终为蔽,远为蔽,近为蔽, 博为蔽,浅为蔽,古为蔽,今为蔽,凡万物异则莫不相 为蔽,此心术之公患也。昔人君之蔽者,夏桀、殷纣是 也。桀蔽于《末喜》《斯观》而不知关龙逢以惑其心而乱 其行。纣蔽于《妲己》《飞廉》而不知微子启以惑其心而 乱其行。故群臣去忠而事私,百姓怨非而不用,贤良 退处而隐逃,此其所以丧九牧之地,而虚宗庙之国 也。桀死于亭山,纣县于赤斾,身不先知,又莫之谏,此 蔽塞之祸也。成汤鉴于夏桀,故主其心而慎治之,是 以能长用伊尹而身不失道,此其所以代夏王而受 九有也。文王鉴于殷纣,故主其心而慎治之,是以能 长用吕望而身不失道,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 也。远方莫不致其珍,故目视备色,耳听备声,口食备 味,形居备宫,名受备号,生则天下歌,死则四海哭,夫 是之谓至盛。《诗》曰:“凤凰秋秋。其翼若干,其声若箫。有 凤有凰,乐帝之心。”此不蔽之福也。昔人臣之蔽者,唐 鞅、奚齐是也。唐鞅蔽于欲权而逐载子,奚齐蔽于欲 国而罪申生。唐鞅戮于宋,奚齐戮于晋,逐贤相而罪 孝兄。身为刑戮,然而不知,此蔽塞之祸也。故以贪鄙 背叛、争权而不危辱灭亡者,自古及今,未尝有之也。 鲍叔、甯戚、隰朋仁智且不蔽,故能持管仲,而名利福 禄与管仲齐。召公、吕望仁智且不蔽,故能持周公,而 名利福禄与周公齐。《传》曰:“知贤之谓明,辅贤之谓强。 勉之强之,其福必长。”此之谓也,此不蔽之福也。昔宾 孟之蔽者,乱家是也。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宋子蔽 于欲而不知得,慎子蔽于“法而不知贤,申子蔽于势 而不知知,惠子蔽于辞而不知实,庄子蔽于天而不 知人。故由用谓之道,尽利也;由俗谓之道,尽嗛也;由 法谓之道,尽数矣;由势谓之道,尽便矣;由辞谓之道, 尽论矣;由天谓之道,尽因矣。此而数具者,皆道之一 隅也。夫道者,体常而尽变,一隅不足以举之。”曲知之 人,观于道之一隅,犹未之能识也,故以为足而饰之, 内以自乱,外以惑人,上以蔽下,下以蔽上,此蔽塞之 祸也。孔子仁智且不蔽,故学乱术,足以为先王者也。 一家得周道,举而用之,不蔽于成积也,故德与周公 齐,名与三王并,此不蔽之福也。圣人知心术之患,见 蔽塞之祸,故“无欲无恶,无始无终,无近无远,无”博无 浅,无古无今,兼陈万物,而中悬衡焉。是故众异不得 相蔽,以乱其伦也。何谓衡?曰:道,故心不可以不知道。 心不知道,则不可道,而可非道,人孰欲得恣,而守其 所不可,以禁其所可。以其不可道之心取人,则必合 于不道人,而不知合于道人,以其不可道之心,与不 可道之人论道,人乱之本也。夫“何以知?”曰:“心。知道然 后可道,可道然后能守道以禁非道。”以其可道之心 取人,则合于道人,而不合于不道之人矣。以其可道 之心与道人论,非道,治之要也,何患不知?故治之要 在于知道。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虚一而静。” 心未尝不臧也,然而有所谓虚;心未尝不满也,然而 有所谓一,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人生而有 知,知而有志,志也者,臧也,然而有所谓虚。不以所已 臧害所将受谓之虚。心生而有知,知而有异,异也者, 同时兼知之,同时兼知之,两也,然而有所谓一,不以 夫一害此一谓之一心。卧则梦,偷则自行,使之则谋, 故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不以梦。剧乱知谓 之静。未得道而求道者,谓之虚。一而静,作之则将。须 道者之虚则人将事道者之一则尽。将思道者静则 察知道,察知道行,体道者也。虚一而静,谓之大清明。 万物莫形而不见,莫见而不论,莫论而失位,坐于室 而见四海,处于今而论久远,疏观万物而知其情,参 稽治乱而通其度,经纬天地而材官万物,制割大理, 而宇宙里矣。恢恢广广,孰知其极?睾睾广广,孰知其 德?涫涫纷纷,孰知其形?明参日月,大满八极,夫是之 谓大人。夫恶有蔽矣哉!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 也。出令而无所受令,自禁也,自使也,自夺也,自取也, 自行也,自止也。故口可劫而使墨云,形可劫而使诎 申,心不可劫而使易意,是之则受,非之则辞。故曰心 容,其择也无禁,必自见其物也杂博,其情之至也不 贰。《诗》云:“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顷 筐,易满也;卷耳,易得也,然而不可以贰周行,故曰心 枝则无知,倾则不精,贰则疑惑。以赞稽之,万物可兼知也。身尽其故,则美类不可两也。故知者择一而一 焉。农精于田而不可以为田师;贾精于市,而不可以 为贾师;工精于器,而不可以为器师。有人也,不能此 三技,而可使治三官。曰:“精于道者也,精于物者也。精 于物者以物物,精于道者兼物物。”故君子一于道而 以赞稽物,一于道则正,以赞稽物则察,以正。志行察 论,则万物官矣。昔者舜之治天下也,不以事诏而万 物成。处一危之,其荣满侧养一之微荣矣而未知。故 《道经》曰:“人心之危,道心之微。”危微之几,惟明君子而 后能知之。故人心譬如盘水,正错而勿动,则湛浊在 下,而清明在上,则足以见须眉而察理矣。微风过之, 湛浊动乎下,清明乱于上,则不可以得大形之正也。 心亦如是矣。导之以理,养“之以清,物莫之倾,则足以 定是非,决嫌疑矣。小物引之,则其正外易,其心内倾, 则不足以决粗理也。”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 一也;好稼者众矣,而后稷独传者一也;好乐者众矣, 而夔独传者一也;好义者众矣,而舜独传者一也。倕 作弓,浮游作矢,而羿精于射;奚仲作车乘,杜作乘马, 而造父精于御,自古及今,未尝有两而能精者也。曾 子曰:“是其庭可以搏鼠,恶能与我歌矣?”空石之中有 人焉,其名曰觙。其为人也,善射以好思,耳目之欲接 则败其思,蚊䖟之声闻则挫其精。是以辟耳目之欲 而远蚊䖟之声,闲居静思则通。思仁若是,可谓微乎? 《孟子》恶败而出妻,可谓能自强矣;有子恶卧而“焠掌, 可谓能自忍矣;未及好也,辟耳目之欲,可谓能自强 矣;未及思也,蚊䖟之声闻,则挫其精”,可谓危矣,未可 谓微也。夫微者,至人也。至人也,何强!何忍!何危?故浊 明外景,清明内景。圣人纵其欲,兼其情,而制焉者,理 矣。夫何强!何忍!何危?故仁者之行道也,无为也,圣人 之行道也无强也。仁者之思也恭,圣人之思也乐,此 治心之道也。凡观物有疑,中心不定,则外物不清,吾 虑不清,则未可定然否也。冥冥而行者,见寝石以为 伏虎也,见植林以为后人也,冥冥,蔽其明也。醉者越 百步之沟,以为蹞步之浍也;俯而出城门,以为小之 闺也,酒乱其神也;厌目而视者,视一以为两;掩耳而 听者,听漠漠以为哅,哅势乱其官也。故从山下望牛 者若羊,而求羊者不下牵也。远蔽其大也;从山下而 望木者,十仞之木若著,而求着者不上折也。高蔽其 长也。水动而影摇。人不以定美恶,水势元也;瞽者仰 视而不见星辰,不以定有无,用精惑也。有人焉,以此 时定物,则世之愚者也。彼愚者之定物以疑决,疑决 “必不当。”夫苟不当,安能无过乎?夏首之南有人焉,曰 涓蜀梁。其为人也,愚而善畏。明月而宵行,俯见其影, 以为伏鬼也;仰视其发,以为立魅也。背而走。比至其 家者,失气而死。岂不哀哉!凡人之有鬼也,必以其感 忽之闲,疑元之时正之,此人之所以无有而有,无之 时也。而己以正事。故伤于湿而击鼓,鼓痹,则必有弊 鼓丧豚之费矣,而未有俞疾之福也。故虽不在《夏首》 之南,则无以异矣。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 也。以可以知人之性求可以知物之理,而无所疑,止 之则没世穷年不能遍也。其所以贯理焉,虽亿万,已 不足以浃万物之变。与愚者若一,学老身长子而与 愚者若一,犹不知错,夫是之谓妄人。故学也者,固学 止之也。恶乎止之?曰:止诸至足曷?谓至足?曰:圣也。圣 也者,尽伦者也;王也者,尽制者也。两尽者,足以为天 下极矣。故学者以圣王为师,案以圣王之制为法。法 其法以求其统,类类以务象效其人向是而务,士也; 类是而几,君子也。知之,圣人也。故“有知非以虑是,则 谓之”惧;有勇非以持是,则谓之贼;察孰非以分是,则 谓之篡;多能非以修荡是,则谓之知;辩利非以言是, 则谓之詍。《传》曰:“天下有二非,察是是。”察非,谓合王制 与不合王制也,天下有不以是为隆正也。然而犹有 能分是非,治曲直者耶?若夫非分是非,非治曲直;非 辩治乱,非治人道。虽能之,无益于人,不能无损于人。 案直将治怪说,玩奇辞以相挠滑也。案强钳而利口, 厚颜而忍诟,无正而恣睢,妄辩而几利,不好辞让,不 敬礼节而好相推挤。此乱世奸人之说也。则天下之 治说者方多然矣。《传》曰:“析辞而为察,言物以为辩,君 子贱之。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此之谓也。为 之无益于成也,求之无益于得也,忧戚之无益于几 也,则广焉能弃之矣,不以自妨也。不少顷于之胸中, 不慕往,不闵来,无邑怜之心,当时则动,物至而应,事 起而辩,治乱可否,昭然明矣。周而成,泄而败,明君无 之有也;宣而成,隐而败,暗君无之有也。故君人者周 则谗言至矣,而直言反矣,小人迩而君子远矣。《诗》曰: “墨以为明,狐狸其苍。”此言上幽而下险也。君人者宣, 则直言至矣,而谗言反矣,君子迩而小人远矣。《诗》云: “明明在下,赫赫在上。”此言上明而下化也。

    吕氏春秋

    《疑似》

    三曰“使人大迷惑”者,必物之相似也。玉人之所患,患石之似玉者相;剑者之所患,患剑之似吴干者。贤主 之所患,患人之博闻辩言而似通者。亡国之主似智, 亡国之臣似忠。相似之物,此愚者之所大惑,而圣人 之所加虑也。故墨子见岐,道而哭之。周宅酆、镐近,戎 人与诸侯约,为高葆祷于王路,置鼓其上,远近相闻, 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尝 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褒姒大悦喜之。幽王欲 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数至而无寇。至于 后戎寇真至,幽王身之,乃死于丽山之下,为天下笑。 此夫以无寇失真寇者也。贤者有小恶以致大恶,褒 姒之败,乃令幽王好小说以致大灭,故形骸相离,三 公九卿出走。此褒姒之所用死,而平王所以东徙也, 秦襄、晋文之所以劳王,劳而赐地也。梁北有黎丘部, 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 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 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 而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 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 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 杀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 逝迎之丈人望其真子,拔剑而刺之。丈人智惑于似 其子者,而杀于真子。夫惑于似士者而失于真士,此 黎丘“丈人之智也。疑似之迹,不可不察,察之必于其 人也。舜为御,尧为左,禹为右,入于泽而问牧童,入于 水而问渔师,奚故也?其知之审也。夫人子之相似者, 其母常识之,知之审也。”

    淮南子

    《俶真训》

    神者,智之渊也,渊清则智明矣。智者,心之府也,智公 则心平矣。人莫鉴于流沬而鉴于止水者,以其静也。 莫窥形于生铁而窥于明镜者,以睹其易也。夫唯《易》 且静,形物之性也。由此观之,用也,必假之于弗用也。 是故虚室生白,吉祥止也。夫鉴明者,尘垢弗能薶,神 清者,嗜欲弗能乱。精神已越于外,而事复返之,是失 之于本而求之于末也。外内无符而欲与物接,蔽其 元光而求知之于耳目,是释其昭昭而道其冥冥也, 是之谓失道。心有所至而神喟然在之,反之于虚则 消铄灭息,此圣人之游也。

    《主术训》

    《智欲员》者,环复转运,终始无端,旁流四达,渊泉而不 竭,万物并兴,莫不向应也。

    韩诗外传

    《论智一则》

    传曰:聪者自闻,明者自见。聪明则仁爱着而廉耻分 矣。故非道而行之,虽劳不至;非其有而求之,虽强不 得。故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求非其有,是以害远 而名彰也。《诗》云:“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春秋繁露

    《必仁且知》

    何谓之知?先言而后当。凡人欲舍行为,皆以其先知 规而后为之。其规是者,其所为得其所事,当其行,遂 其名,荣其身,故利而无患,福及子孙,德加万民,汤武 是也。其规非者,其所为不得其事,不当其行,不遂其 名,辱害及其身,绝世无复,残类灭宗亡国是也。故曰: “莫急于知。”知者见祸福,远,其知利害,蚤言之而无敢 哗,立之而不可废,取之而不可舍,前后不相悖,终始 有类,思之而有复,及之而不可厌。其言寡而足,约而 喻,简而达,省而具;少而不可益,多而不可损。其动中 伦,其言当务。如是者谓之知。

    汉扬雄法言

    《问明篇》

    “明哲煌煌,旁烛无疆。逊于不虞,以保天命。”撰《问明》,或 问明。曰:“微。”或曰:“微。何如其明也?”曰:“微而见之明,其悖 乎?聪明其至矣乎?不聪,实无耳也。不明,实无目也。敢 问大聪明?”曰:“眩眩乎唯天为聪,惟天为明。夫能高其 目而下其耳者,匪天也夫!”或问“小每知之,可谓师乎?” 曰:“是何师欤?是何师欤?天下小事,为不少矣。每知之, 是谓师乎?师之贵也,知大知也。小知之师亦贱矣。孟 子疾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或曰:“亦有疾乎?”曰:“摭我华 而不食我实。”或谓:“仲尼事弥其年,盖天劳诸,病矣夫?” 曰:“天非独劳仲尼,亦自劳也。天病乎哉?天乐天,圣乐 圣。”或问:“鸟有凤,兽有麟,鸟兽皆可凤麟乎?”曰:“群鸟之 于凤也,群兽之于麟也,形性岂群人之于圣乎?”或曰: “甚矣,圣道无益于庸也。圣读而庸行盍去诸?”曰:“甚矣 子之不达也。圣读而庸行犹有闻焉,去之坑也,坑秦 者非斯乎?投诸火。”或问:“人何尚?”曰:“尚智。”曰:“多以智杀 身者,何其尚?”曰:“昔皋陶以其智为《帝谟》,杀身者远矣; 箕子以其智为武王陈《洪范》,杀身者远矣。仲尼,圣人 也。或劣诸子贡,子贡”辞而精之,然后廓如也。於戏!观 《书》者违子贡虽多,亦何以为慎哉?成汤丕承也,文王 渊懿也。或问“丕承。”曰:“由小致大,不亦丕乎?革夏以天不亦承乎?渊懿”曰:“重《易》六爻,不亦渊乎?浸以光大,不 亦懿乎?”或问命。曰:“命者天之命也,非人为也。人为不 为命。请问人为?”曰:“可以存亡,可以死生,非命也,命不 可避也。”或曰:“颜氏之子,冉氏之孙。”曰:“以其无避也,若 立岩墙之下,动而征病,行而招死。命乎,命乎?吉人凶 其吉,凶人吉其凶。辰乎辰曷,来之迟,去之速也。君子 竞诸,謣,言败俗,謣好败,则姑息败德。君子谨于言,慎 于好,亟于时。吾不见震风之能动聋聩也。”或问:“君子 在治曰若凤;在乱?曰:若凤。”或人不喻。曰:“未之思矣。”曰: “治则见,乱则隐,鸿飞冥冥,弋人何慕焉?鹪明遴集,食 其洁者矣。凤鸟跄跄,匪尧之庭。亨龙潜升,其贞利乎?” 或曰:“龙何可以贞利而亨?”曰:“时未可而潜,不亦贞乎? 可而升,不亦利乎?潜升在己,用之以时,不亦亨乎?”或 问“活身。”曰:“明哲。”或曰:“童蒙则活,何乃明哲乎?”曰:“君子 所贵,亦越用明保慎其身”也。如庸行翳路,冲冲而活, 君子不贵也。楚两龚之絜,其清矣乎!蜀庄沈冥,《蜀庄》 之才之珍也。不作苟见,不治苟得,久幽而不改其操, 虽隋和何以加诸。举兹以旃,不亦宝乎!吾珍庄也,居 难为也,不慕由,即夷矣。何毚欲之有?或问:“尧将让天 下于许由,由耻有诸?”曰:“好大者为之也,顾由无求于 世而已矣。允哲尧儃舜之重,则不轻于由矣。好大累 克,巢父洒耳,不亦宜乎!灵场之威,宜夜矣乎?朱鸟翾 翾,归其肆矣。”或曰:“奚取于《朱鸟》哉?”曰:“时来则来,时往 则往,能来能往者,朱鸟之谓欤!”或问:“韩非作《说难》之 书,而卒死乎《说难》,敢问何反也?”曰:“《说难》盖其所以死 乎?”曰:“何也?”曰:“君子以礼动,以义止,合则进,否则”退,确 乎不忧其不合也。夫说人而忧其不合,则亦无所不 至矣。或曰:“说之不合,非忧耶?”曰:“说不由道,忧也;由道 而不合,非忧也。”或问哲,曰:“旁明厥思。”“问行?”曰:“旁通厥 德。”

    《寡见篇》

    假言,周于天地,赞于神明,幽弘横度,绝于迩言。撰寡 见,吾寡见,人之好假者也。迩文之视,迩言之听,假则 偭焉。或曰:“曷!若兹之甚也?先王之道满门,曰不得已 也。”得已则已矣,得已而不已者寡哉!好尽其心于圣 人之道者,君子也;人亦有好尽其心矣,未必圣人之 道也。多闻见而识乎正道者,至识也;多闻见而识乎 “邪道者,迷识也,如贤人谋之美也。诎人而从道,如小 人谋之不美也,诎道以从人?”或问:“《五经》有辩乎?”曰:“惟 《五经》为辩。说天者莫辩乎《易》,说事者莫辩乎《书》,说体 者莫辩乎《礼》,说志者莫辩乎《诗》,说理者莫辩乎《春秋》。 舍斯辩亦小矣。春木之芚兮,援我手之鹑兮。去之五 百岁,其人若存兮。”或曰:“𫍢𫍢者,天下皆讼也,奚其存?” 曰:“曼是为也。天下之亡,圣也久矣。呱呱之子,各识其 亲;𫍢𫍢之学,各习其师。精而精之,是在其中矣。”或曰: “良玉不雕,美言不文,何谓也?”曰:“玉不雕,玙璠不作器; 言不文,典谟不作经。”或问:“司马子长有言曰:‘《五经》不 如老子之约也。当年不能极其变,终身不能究其业’。” 曰:“若是,则周公惑孔子,贼古者之学,耕且养,三年通 一经。今之学者,非独为之华藻也,又从而绣其鞶帨, 恶在老不老也?”或曰:“学者之说可约耶?”曰:“可约解科。” 或曰:“君子听声乎?”曰:“君子惟正之听。荒乎淫,佛乎正, 沈而乐者,君子弗听也。”或问:“侍君子以博乎?”曰:“侍坐 则听言,有酒则观礼焉事博乎?”或曰:“不有博弈者乎?” 曰:“为之,犹贤于己尔。侍君子者,贤于己乎?君子不可 得而侍也。侍君子,晦斯光,窒斯通,亡斯有,辱斯荣,败 斯成,如之何贤于己也?鹪明冲天,不在六翮乎?拔而 傅尸,鸠其累矣。夫雷震乎天,风薄乎山,云徂乎方,雨 流乎渊,其事矣乎?魏武侯与吴起浮于西河,宝河山 之固。起曰:‘在德不在固’。”曰:“美哉言乎。使起之兵每如 斯,则太公何以加诸?”或问:“周宝九鼎,宝乎?”曰:“器宝也。 器宝待人而后宝。齐桓晋文已下,至于秦兼,其无观 已。”或曰:“秦无观,奚其兼?”曰:“所谓观,观德也。如观兵,开 辟以来未有秦也。”或问:“鲁用儒而削,何也?”曰:“鲁不用 儒也。昔在姬公用于周,而四海皇皇,奠枕于京;孔子 用于鲁,齐人章章归其侵疆,鲁不用真儒故也。如用 真儒,无敌于天下,安得削浩浩之海,济楼航之力也? 航人无楫,如航何?”或曰:“奔垒之车,沈流之航,可乎?”曰: “否。”或曰:“焉用智?”曰:“用智于未奔沈,大寒而后索衣裘, 不亦晚乎?乘国者其如乘航乎?航安则人斯安矣。惠 以厚下,民忘其死。忠以卫上,君念其赏。自后者人先 之,自下者人高之。”诚哉是言也!或曰:“弘羊榷利而国 用足,盍榷诸?”曰:“譬诸父子,为人父而榷其子,纵利如 子何?卜式之云,不亦匡乎?”或曰:“因秦之法,清而行之, 亦可以致平乎?”曰:“譬诸琴瑟郑卫调,俾夔因之,亦不 可以致《箫韶》矣。”或问:“处秦之世,抱周之书,益乎?”曰:“举 世寒貂狐,不亦燠乎?”或曰:“炎之以火,沃之以汤,燠亦 燠矣。”曰:“燠哉燠哉!时亦有寒者矣。非其时而望之,非 其道而行之,亦不可以至矣。秦之有司负秦之法度, 秦之法度负圣人之法度。秦弘违天地之道,而天地 违秦亦弘矣

    《先知篇》

    立政鼓众,动化天下,莫尚于中和。中和之发,在哲民 情。撰《先知》先知,其几于神乎?敢问先知曰不知。知其 道者,其如视忽。眇绵作炳,先甲一日易,后甲一日难。

    黄宪外史

    《智论》

    征君忧二姬之谗,复说韩王曰:“夫尺蠖蜉蝤,同出于 阳,而不为尺蠖之鸣;黄雀蜻蜓,同翔于空而不为黄 雀之举;鲲鱼蝮蛇,同潜于水而不为鲲鱼之化。若此 者,岂限于物力哉?气使然也。故蜉蝤之安于默,蜻蜓 之限于飞,蝮蛇之困于游者,彼亦乌知尺蠖之鸣,黄 雀之举,而鲲鱼之化也?唯不知故以类群而不毒,是” 万物之淑慝,皆以无所知而能相安也。使其有所知 则必慕,慕则必倾焉。惟人灵觉于物,故无大愚,亦无 大智。无大智故有知而不慕,有慕而不倾,有倾而不 殆,有殆而不穷,穷则必复。若元王素主之于凡庶。惟 无所大知,是以贱而莫知其所以贵,贫而莫知其所 以富,陋而莫知其所以扬,劳而莫知“其所以逸,困而 莫知其所以亨”,变化若神,动静若运。凡庶惟群处,嚣 嚣然以颙之尔矣。昔傲象之于重华也,无大智,故得 以靖而不夷;魋虎之于仲尼也,无大智,故得以康而 不陨;项籍之于高祖也,无大智,故得以兴而不复。虽 德与智合,以光耀于天下,而铭伟功,亦命使之然也。 岂惟元王素主之异“于凡庶哉?今有愚夫,老于田野, 与子孙守十金之产,而盗贼不攘其室者,亦盗贼无 大智也,况于受命之主乎!”今贤王居必伯之国,受世 昌之封,膏腴之沃壤七百馀里,虽周之申伯、邓侯,未 有若贤王之隆也。夫南阳虽封于先王,而实天之所 赐,贤王欲乘而兴之,甚易也。以贤王之明,而失可伯 之时,“是使齐桓、晋文笑于前,秦孝公、齐威王议于后, 无乃弃天之赐,而削先王之封乎?愿王恭礼天下之 士,以结其心,远内嬖之谗,以清其志,则天下士必奋 然乐为之用,而贤王之名尊矣。此鄙臣所以婉弈而 长叹也,王其熟虑焉。”韩王曰:“善。”

    徐干中论

    《智行》

    或问曰:士或明哲穷理,或志行纯笃,二者不可兼,圣 人将何取?对曰:“其明哲乎!”夫明哲之为用也,乃能殷 民阜利,使万物无不尽其极者也。圣人之可及,非徒 空行也,智也。伏羲作八卦,文王增其辞,斯皆穷神知 化,岂徒特行善而已乎?《易·离象》称“大人以继明,照于 四方”,且大人,圣人也,其馀象皆称君子,盖君子通于 “贤者也,聪明惟圣人能尽之,大才通人有而不能尽 也。《书》美唐尧,钦明为先。驩兜之举共工,四岳之荐鲧 尧,知其行,众尚未之信也。若非尧,则裔土多凶族,兆 民长愁苦矣。明哲之功也如是,子将何从?”或曰:“俱谓 贤者耳,何乃以圣人论之?”对曰:“贤者亦然。人之行莫 大于孝,莫显于清。曾参之孝,有虞不”能易;原宪之清, 伯夷不能闲;然不得与游、夏列在四行之科,以其才 不如也。仲尼问子贡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 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贡之 行,不若颜渊远矣,然而不服其行,服其闻一知十。由 此观之,盛才所以服人也。仲尼亦奇颜渊之有盛才 也,故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颜渊达 于圣人之情,故无穷难之辞,是以能独获亹亹之誉, 为七十子之冠。曾参虽质孝,原宪虽体清,仲尼未甚 叹也。”或曰:“苟有才智而行不善,则可取乎?”对曰:“何子 之难喻也!水能胜火,岂一升之水,灌一林之火哉?柴 也愚,何尝自投于井。夫君子仁以博爱,义以除恶,信 以立”情,礼以自节,聪以自察,明以观色,谋以行权,智 以辨物,岂可无一哉?谓夫多少之闲耳。且管仲背君 事仇,奢而失礼,使桓公有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之功, 仲尼称之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召忽仗节死 难,人臣之美义也,仲尼比为匹夫匹妇之为谅矣。是 故圣人贵才智之特能,立功立事,益于世矣。如愆过 多,才智少,作乱有馀而立功不足,仲尼所以避阳货 而诛少正卯也。何谓可取乎?汉高祖数赖张子房权 谋以建帝业,四皓虽美行而何益夫倒悬,此固不可 同日而论矣。或曰:“然则仲尼曰:‘未知,焉得仁,乃高仁 耶’?”何谓也?对曰:“仁固大也。”然则仲尼此亦有所激然, 非专小智之谓也。若有人相语曰:“彼尚无有一智也”, 安得乃知为仁乎?昔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居摄,管、蔡 启殷畔乱,周公诛之。成王不达,周公恐之,天乃雷电 风雨,以彰周公之德,然后成王寤。成王非不仁厚于 骨肉也,徒以不聪睿之故,助畔乱之人,几丧周公之 功,而坠文武之业。召公见周公之既反政,而犹不知 疑其贪位,周公为之作,《君奭》然后悦。夫以召公怀圣 之资,而犹若此乎?末业之士,苟失一行,而智略褊短, 亦可惧矣。仲尼曰:“可与立,未可与权。”孟轲曰:“子莫执 中。”执中无权,犹执一也。仲尼、孟轲可谓达于权智之 实者也。殷有三仁,微子介于石不终日,箕子内难而能正其志,比干谏而剖心。君子以微子为上,箕子次 之,比干为下。故《春秋》大夫见杀,皆讥其不能以智自 免也。且徐偃王知修仁义而不知用武,终以亡国;鲁 隐公怀让心而不知佞伪,终以致杀;宋襄公守节而 不知权,终以见执;晋伯宗好直而不知时变,终以陨 身;叔孙豹好善而不知择人,终以凶饿:此皆蹈善而 少智之谓也。故《大雅》贵“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夫明哲 之士者,威而不慑,困而能通,决嫌定疑,辨物居方,酿 祸于忽杪,求福于未萌。见变事则达其机,得经事则 循其常。巧言不能推,令色不能移,动作可观,则出辞 为师表。比诸志行之士,不亦谬乎!

    梁刘勰新论

    《心隐》

    “二仪之大,可以章程测也;三纲之动,可以圭表度也; 雷霆之声,可以钟鼓传也;风雨之变,可以音律和也。 故有象可观,不能匿其影;有形可见,不能限其迹;有 声可闻,不能藏其响;有色可察,不能灭其情。”以夫天 地阴阳之难明,犹可以术数揆而耳目可知;至于人 也,心居于内,情伏于衷,非可以算数测也。凡人之心, 险于山川,难知于天。天有春夏秋冬旦暮之期,人有 厚貌深情,不可而知之也。故心有刚而色柔,容强而 质弱,貌愿而行慢,性懁而事缓,假饰于外,以明其情, 喜不必爱,怒不必憎,笑不必乐,泣不必哀,其藏情隐 行,未易测也。日在天之外,而心在人之内,物亦照焉。 照之于外,不可而伪。内者也,而伪犹“生焉。心在人之 内,而智又在其内,神亦照焉。内之于内,无所取征也, 而欲求其情,不亦难乎?不洁在面,人皆耻之;不洁在 心,人不肯愧。以面露外而心伏内,故善饰其情,潜奸 隐智,终身不可得而见也。”少正卯在鲁,与孔子同时。 孔子门人,三盈三虚,唯颜渊不去,独知圣人之德也 夫!门人去仲尼而皈少正卯,非不知仲尼之圣,亦不 知少正卯之佞。子贡曰:“少正卯,鲁之文人也,夫子为 政,何以先之?”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夫少正卯心逆 而憸,行辟而坚,言伪而辩,词鄙而博,顺非而泽,有此 五为而乱圣人,以子贡之明,而不能见知人之难也。 以是观之,佞与贤相类,诈与信相似,辩与智相乱,愚 与直“相像,若荠苨之乱人参,蛇床之似蘼芜”也。俗之 常情,莫不自贤而鄙物,重己而轻人。观其意也,非苟 欲以愚胜贤,以短加长,由于人心难知,非可以准衡 乎?夫能虚己相推,故有以轻抑重,以短陵长。是以嫫 母窥井,自谓媚胜西施;齐桓矜德,自称贤于尧舜。若 子贡始事孔子,一年自谓胜之,二年以为“同德,三年 方知不及。”以子贡之才,犹不识圣人之德,望风相崇, 奚况世人而能推胜己耶?是以真伪绮错,贤愚杂糅, 自非明哲,莫能辨也。

    《贵速》

    智所以为妙者,以其应时而知也。若事过而后知,则 与无智者齐矣。昔吴起相楚,贵族攻之,起欲讨仇而 插矢王尸;阳货在围,鲁人出之,虎欲报德而伤之以 戈矛,不斯须而仇德两报,其智可谓应时而知矣。张 禄之入秦,魏冉悔不先索而后行,故势移而身逐。晁 错之穴堧垣,申屠悔不先斩而后奏,故发愤而致死; 智不早决,败而方悔,其智可谓与无智者同矣。故有 智而不能施,非智也;能施而不能应速者,亦非智也。 《谚》曰:“力贵突,智贵卒。”此之谓也。

    隋王通中说

    《天地篇》

    李靖问:“任智如何?”子曰:“仁以为己任,小人任智而背 仁为贼,君子任智而背仁为乱。”

    《问易篇》

    子曰:《易》圣人之动也,于是乎用以乘时矣。故夫卦者, 智之乡也,动之序也。薛生曰:“智可独行乎?”子曰:“仁以 守之。”不能仁则智息矣,安所行乎哉?子曰:“元亨利贞, 运行不匮者,智者之功也。”

    杨龟山集

    《萧山所闻》

    “‘《孟子》言孔子集大成,曰:‘始条理者,智之事;终条理者, 圣之事’。夫仁且智,斯之谓圣’。今以圣之事或不足于 智,何也?”曰:“圣则具仁智矣。但此发明中处,乃智之事, 圣则其所至也未必皆中。”曰:“孟子曰:‘智之于贤者则 智但可语贤者;若乃大而化之,则虽智而忘其智矣。 如所谓‘从容中道,从心不逾矩’,智何足以名之’?”曰:“如 伊尹伯夷柳下惠,只于清任和处中,其他则未必皆 中,则其智容有所不周。智便是用处。”曰:“用智莫非 所以言圣人。若曰‘行其所无事,则由智行,非行智者 也’。”曰:“观此却是以智为妙。”曰:“圣人之于智,目无全牛, 万理洞开,即便是从容处,岂不谓之妙!若伯夷伊尹 柳下惠,于清任和处已至圣人,但其他”处未必皆中。 其至与孔子同,而其中与孔子异,只为不能无偏故 也。若隘与“不恭”,其所偏欤?

    ==二程子全书==

    《智》

    人之情,各有所蔽,故不能适道,大率患在于自私而 用智。自私则不能以有为为应迹,用智则不能以明 觉为自然。今以恶外物之心而求照无物之地,是反 鉴而索照也。

    性理大全

    《四端》

    潜室陈氏曰:“仁包四端,而智居四端之末者,盖冬者 藏也,所以终万物而始万物者也。智有藏之义焉,有 始终之义焉。是恻隐、羞恶、恭敬三者,皆有可为之事, 而智则无事可为,但分别其为是为非耳,是以谓之 藏也。又恻隐、羞恶、恭敬皆是一面底道理,而是非则 有两面,既别其所是,又别其所非,终始万物之象也。” 故仁为四端之首,而智则或终而或始,犹元为四德 之长,然元不生于元,而生于贞。盖天地之化,不翕聚 则不能发散,理固然也。仁智交际之闲,乃万物之机 轴,循环不穷,吻合无闲,程子所谓“阴阳无端,动静无 始”者,此也。

    智部艺文

    《知赋》
    周荀卿

    “皇天降物,以示下民,或厚或薄,常不齐均。桀纣以乱, 汤武以贤,湣湣淑淑,皇皇穆穆,周流四海,莫不崇日。 君子以修,跖以穿室,大参乎天,精微而无形,行义以 正,事业以成,可以禁暴,足穷百姓,待之,而后宁泰。臣 愚而不识,愿闻其名曰:‘此夫安宽平而危险隘者耶? 修洁之为亲,而杂污之为狄者耶?甚深藏而外胜敌’” 者耶?法禹舜而不能掩迹者耶?行为动静,待之而后 适者耶?血气之精也,志意之荣也,百姓从之而后宁 也,天下待之而后平也,明达纯粹而无疵也,夫是之 谓“君子之知。”

    《智若禹之行水赋》
    宋·孔平仲

    “古有大智,中潜至明。何行水以为喻?”盖存心之自诚。 渊然创物之谋,敏而外发;沛若决川之势,顺以东倾。 夫惟灵万类而生,毓五常之粹。不滞于物,其端曰智。 然顺其故则不致于交谲,悖其本则浸成于大伪。居 惟适正,委美质之自然;举若下鸿,措安流于无事。审 利图害,筹安计危,蕴千虑以无惑,包万殊而不遗。每 “优游而处此,不汨乱以行之;内畜清明,陶天真而去 诈;远侔疏凿,适地势以流卑。湛然恬养于中,廓然识 周于外,不涤源而涤性之垢,不治水而治情之害,较 迹无闲,成功亦大。可通塞壅,顺意表以弥沦,如决怀 襄,贯地中而滂沛。大抵多计者流于机巧,好辩者溺 于空虚,其弊明甚,惟人戒欤。故我抱”灵鉴以无隐,导 沈几而自如。心常恶其凿也,势若排而注诸。舜以是 而察迩言,聪明并决。尧因之而急先务,障蔽皆除。运 至计以利仁,绍徽谋于平土。德一也,何独议乎智?人 一也,何独尊乎禹。盖智之于物兮,必顺适其理;而禹 之于水兮,亦疏导其阻。苟能此道,宜效皋陶之谟。一 失其原,或谓白圭之愈后世,苏张之辩胜,庄老之道 鸣。其耀才者,或笼愚而不正。其矫枉者,又绝圣以无 营。皆与性以相戾。譬浚川而逆行,亦犹戕柳以为之 棬,并非其质揠苗而助之长,反害其生。噫!喻玉莹者, 楚有屈平;侔蓍龟者,秦闻樗里。或以易变而贻诮,或 以不知而为耻。莫若顺其性以行焉,所谓智者乐水。

    智部纪事

    《韩子》:文王请入洛西之地,赤壤之国方千里,以请解 炮烙之刑,天下皆说。仲尼闻之曰:“智哉文王!出千里 之地,而得天下之心。”或曰:“仲尼以文王为智也,不亦 过乎?”夫智者,知祸难之地而辟之者也,是以身不及 于患也。使文王所以见恶于纣者,以其不得人心耶, 则虽索人心以解恶可也;纣以其大得人心而恶之 已又轻地以收人心,是重见疑也,固其所以桎梏囚 于羑里也。郑长者有言:“体道,无为无见也”,此最宜于 文王矣,不使人疑之也。仲尼以文王为智,未及此论 也。

    《国语:海鸟》曰“爰居。”止于鲁东门之外。二日,臧文仲使 国人祭之。展禽曰:“越哉,臧孙之为政也!夫祀,国之大 节也。今海鸟至,己不知而祀之,以为国典。夫知者处 物,不知而不问,非知也。”

    《家语》:颜回问于孔子曰:“臧文仲、武仲孰贤?”孔子曰:“武 仲贤哉,文仲有不智者三。”回曰:“可得闻乎?”孔子曰:“设 虚器,纵逆祀,祠海鸟,三不智。”

    《左传·成十七年》:齐庆克通于声孟子。鲍牵见之,以告 国武子。夫人怒。国子相灵公以会高鲍处守。及还,孟 子诉之曰:“高、鲍将不纳君而立公子角。”秋七月,刖鲍 牵而逐高无咎。齐人召鲍国而立之。仲尼曰:“鲍庄子 之智不如葵,葵犹能卫其足。”

    《论衡》郑伯有、子晰不相得,子晰攻伯有,伯有出奔,驷 带率国人伐之,伯有死。其后或梦见伯有曰:“余将杀 带。”明年又将杀段。及驷带卒,国人益惧。后公孙段又 卒,国人愈惧,子产为之立后以抚之,乃止。子产适晋赵景子问曰:“伯有犹能为鬼乎?”子产曰:“能。子产智人 也,知物审矣。如不能为鬼,子产何以不疑?”

    《韩子》:子产晨出,过东匠之闾,闻妇人之哭,抚其御之 手而听之。有闲,遣吏执而问之,则手绞其夫者也。异 日,其御问曰:“夫子何以知之?”子产曰:“其声惧。凡人于 其亲爱也,始病而忧,临死而惧,已死而哀。今哭已死, 不哀而惧,是以知其有奸也。”

    《国语》:赵文子与叔向游于九京,曰:“死者如可作也,吾 谁与归?”叔向曰:“其阳子乎?”文子曰:“夫阳子行廉直于 晋国,不免其身,其知不足称也。”

    《战国策》:楚庄王欲伐陈,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 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其城郭高,沟壑深,畜积多,其国 宁也。”王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其畜多,是赋敛重 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壑深,则民力罢矣。”兴兵伐之, 遂取陈。

    《新序善谋》篇:“晋献公欲伐虞、虢,荀息曰:‘君胡不以屈 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公?曰:‘宫之奇存焉,必 不使受也’。荀息曰:‘宫之奇知固知矣。虽然,其为人也, 通心而懦,又少长于君。通心则其言之略,懦则不能 强谏;少长于君,则君轻之。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 患在一国之后。中知以上,乃能虑之。臣料虞君中知 之’’”下也。

    《符子重耳奔齐》,见蜘蛛布网曳绳,执豸而食,曰:“人之 有智,而不能廓垂天之网,布络地之绳,是不如蜘蛛 之智。”

    《说苑》:智伯欲袭卫,乃佯亡其太子颜,使奔卫。南文子 曰:“太子颜之为其君子也,甚爱,非有大罪也,而亡之 必有故。然人亡而不受,不祥。”使吏迎之曰:“车过五乘, 慎勿纳也。”智伯闻之,乃止。

    《战国策》:秦昭王尝遣使者遗君王后玉连环,曰:“齐多 智,而解此环不?”君王后引椎,椎破,谢秦使曰:“谨以解 矣。”

    《史记范睢传》:王稽载范睢入秦,至湖关,望见车骑从 西来,范睢曰:“彼来为谁?”王稽曰:“秦相穰侯东行县邑。 范睢曰:‘吾闻穰侯专秦权,恶内诸侯客,此恐辱我,我 宁且匿车中’。有顷,穰侯果至,劳王稽,因立车而语曰: ‘关东有何变’?”曰:“‘无有’。又谓王稽曰:‘谒君得无与诸侯 客子俱来乎?无益徒乱人国耳’。”王稽曰:“不敢。”即别去。 范睢曰:“吾闻穰侯,智士也,其见事迟,乡者疑车中有 人,忘索之。”于是范睢下车走,曰:“此必悔之。”行十馀里, 果使骑还,索车中无客,乃已。

    《樗里子传》:樗里子名疾,秦惠王之弟也。滑稽多智,秦 人号曰“智囊。”

    《汉书项籍传》:籍使人谓汉王曰:“天下匈匈,徒以吾两 人,愿与王挑战决雌雄,毋徒罢天下父子为也。”汉王 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

    《晁错传》:错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以其辩得幸太 子,太子家号曰“智囊。”

    《后汉书吴汉传》:“尚书令谢躬,光武深忌之。躬率兵击 青犊,留刘庆、陈康守邺。汉先令辩士说陈康曰:‘盖闻 上智不处危以侥幸,中智能因危以为功,下愚安于 危以自亡。萧王兵强,士附谢躬,内背萧王,外失众心。 不若开门内军,转祸为福,免下愚之败,收中智之功’。” 康然之。于是康收刘庆及躬妻子开门内汉等。 《鲁恭传》:“恭祖父匡,王莽时为羲和,有权数,号曰智囊。” 《魏志臧洪传》:“‘太守张超西至陈留,见兄邈计事,邈谓 超曰:闻弟为郡守,政教威恩,不由己出,动任臧洪,洪 者何人’?超曰:洪才略智数优超,超甚爱之,海内奇士 也。”

    《荀攸传》:攸为中军师,魏国初建,为尚书令。攸深密有 智防,自从太祖征伐,常谋谟帷幄,时人及子弟莫知 其所言。太祖每称曰:“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 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

    《贾诩传》:文帝为五官将,而临菑侯植才名方盛,有夺 宗之议。太祖常屏除左右问诩,诩嘿然不对。太祖曰: “与卿言而不答,何也?”诩曰:“属适有所思,故不即对耳。” 太祖曰:“‘何思’?诩曰:‘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太祖大 笑,于是太子遂定。诩自以非太子旧臣,而策谋深长, 惧见猜嫌,阖门自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高门, 天下之论智计者归之。

    《晋书温峤传》:峤补丹杨尹,犹恐钱凤为之奸谋。因王 敦饯别,峤起行酒至凤前。凤未及饮,峤因伪醉,以手 版击凤,帻坠作色曰:“钱凤何人,温太真行酒,而敢不 饮!”临去言别,涕泗横流,出阁复入,如是者再三。及发 后,凤入说敦曰:“‘峤于朝廷甚密,而与庾亮深交,未必 可信’。敦曰:‘太真昨醉,小加声色,岂得以此便相谗贰’。” 由是凤谋不行。

    《慕容垂载记》:垂议征长子,诸将咸谏,垂将从之。及闻 慕容德之策,笑曰:“吾计决矣。且吾投老扣囊,底智足 以克之,不复留逆贼以累子孙也。”

    《孔愉传》:愉从子严。严祖父奕,明察过人,时有遗其酒者,始提入门,奕遥呵之曰:“人饷吾两罂酒,其一何故 非也?”检视之,一罂果是水。或问奕何以知之,笑曰:酒 重水轻,提酒者手有轻重之异故耳。

    《明帝纪》:太宁二年,王敦将举兵内向,帝微行至于湖 阴,察敦营垒。敦正昼寝,梦日环其城,惊起曰:“是必黄 须鲜卑奴来也。”使五骑物色追帝,帝驰去,马有遗粪, 辄以水灌之,见逆旅卖食妪以七宝鞭与之曰:“后有 骑来,可以此示也。”俄而追者至,问妪,妪曰:“去已远矣。” 因以鞭示之。五骑传玩,稽留遂久,又见马粪冷,以为 《信远》而止。

    《鸠摩罗什传》:罗什,天竺人,西域诸国咸服罗什神俊, 苻坚闻之,密有迎罗什之意。会太史奏云:有星见外 国分野,当有大智入辅中国。坚曰:“朕闻西域有鸠摩 罗什,将非此耶。”

    《周书史宁传》:突厥木汗可汗假道凉州,将袭吐浑。太 祖令宁率骑从之。宁谓木汗曰:“树敦、贺真二城是吐 浑巢穴,今若拔其本根,馀种自然离散。”木汗从之,大 获珍物。木汗以宁所图必破,皆畏惮之,咸曰:“此中国 神智人也。”

    《南史虞荔传》:荔弟寄,少聪敏。客有造其父,遇寄于门, 嘲曰:“郎子姓虞,必当无智。”寄应声曰:“文字不辨,岂得 非愚?”客大惭。及长,随兄荔入台,及城陷,遁还乡里。张 彪往临川,强寄俱行。时陈宝应据有闽中,得寄甚喜, 尝令读《汉书》,卧而听之。至蒯通说韩信曰:“相君之背, 贵不可言。”宝应蹶然起曰:“‘可谓智士’。寄正色曰:‘覆郦 骄韩,未足称智,岂若班彪《王命》识所归乎’!”

    《沈约传》:梁武在西邸与约游。旧建康城平,引为骠骑 司马。时帝勋业既就,天人允属,约进曰:“天心不可违, 人情不可失。”帝然之。约出,召范云告之,云对略同约 旨,帝曰:“智者乃尔暗同。”

    《隋书裴矩传》:矩随驾骁果,数有逃散。帝忧之,以问矩。 矩答曰:“方今车驾留此,已经二年,骁果之徒尽无家 口,人无匹合,则不能久安。臣请听兵士于此纳室。”帝 大喜曰:“公定多智,此奇计也。”因令矩检校,为将士等 娶妻。由是骁勇等悦,咸相谓曰:“裴公之惠也。”

    《天中记》:“杨元感战败,李密亡命雁门,变姓名以教授。 有同乡魏先生戏之曰:‘观吾子气沮而目乱,心摇而 语偷,气沮者新破败,目乱者无所主,心摇者神未定, 语偷者思有谋于人。今方捕蒲山党,得非长者乎’?”李 公惊起,捉先生手曰:“既能知我,岂不能救我欤?”先生 曰:“吾子无帝王规模,非将帅才略,乃乱世之雄杰耳。 吾尝望汾晋有圣人出,能往事之,富贵可取。”李后三 年败,追思魏生之言,遂归唐。

    《闻见前录》:吕文靖公致政,居郑州,范文正公自参知 政事出为河东陕西宣抚使,过郑,见文靖,问曰:“参政 出使何也?”文正曰:“某在朝无补,自谓此行欲图报于 外。”文靖笑曰:“参政误矣。既跬步去朝廷,岂能了事?”文 正闻其言,始有悔意。未几,除资政殿学士、知邠州,兼 陕西四路安抚使。时富郑公亦自枢密副使为河北 宣抚使,将还朝,除资政殿学士知郓州,兼四路安抚 使。呜呼,文靖公既老,其料天下事尚如此,智数绝人 远矣。

    文靖夫人因内朝皇后曰:“上好食糟淮白鱼,祖宗旧 制,不得取食味于四方,无从可致。相公家寿州当有 之。”夫人归,欲以十奁为献。公见问之,夫人告以故。公 曰:“两奁可耳。”夫人曰:“以备玉食,何惜也?”公怅然曰:“玉 食所无之物,人臣之家,安得有十奁也?”呜呼!文靖公 者,其智绝人类此。

    《老学庵笔记》:张杲卿丞相知润州日,有妇人夫出外, 数日不归,忽有人报菜园井中有死人,妇人惊往视, 号哭曰:“吾夫也。”遂以闻官。公令属官集邻里就井验 是其夫与不。众皆以井深不可辨,请出尸验之。公曰: “众皆不能辨妇人独何以知其为夫?”收付所司鞫问, 果奸人杀其夫,妇人与闻其谋。

    《宋史程颢传》:“颢为监察御史里行。安石用事,颢论时 政曰:‘智者若禹之行水,行其所无事也。舍而之险阻, 不足以言智。自古兴治立事,未有中外人情交谓不 可而能有成者,况于排斥忠良,沮废公议,用贱陵贵, 以邪干正乎’?”

    《王居卿传》:“居卿字寿明,知扬州,改京东转运使。青州 河贯城中,苦泛溢为病。居卿即城立飞梁,上设楼橹, 下建门,以时闭启,人诵其智。”

    《菽园杂记》:成化中,刘忠宣与同寮会饮,有誉威宁伯 之才者,公正色曰:“人皆谓王世昌智,以予言之,天下 第一不智者此人也。以如此聪明,如此才略,却不用 以为善。及在显位,又不自重,阿附权宦,以取功名。名 节既坏,而所得爵位毕竟削夺,为天下笑,岂非不智 而何?”客为之肃然。

    《驹阴冗记》:“兰阳处士丘琥,山西布政陵之子,商游吴 中,尝过丹阳,买舟行,一人来附舟,直入寝所。琥识其 状盗也,佯落簪舟底,尽出其衣箧铺设而求之,又自解其衣以示无物,又俾家僮与之酌酒,夜则自抚其 卧侧。明日其人去。未几,其人杀人于丹阳城中,被缚。 乃以其事语人曰:‘吾几误杀丘公也’。人服丘之智。”

    智部杂录

    《关尹子三极篇》:“知识无我,故照之以智”,

    《六匕篇》:“好智者多梦江湖川泽。”

    《四符篇》:“人勤于智者,精不外移,可以摄精。”

    《九药篇》:“智之极者,知智果不足以周物,故愚。”

    《荀子法行篇》:“玉者,君子比德焉,缜栗而理知也。” 《韩子》:“澹台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 而行不称其貌;宰予之辞,雅而文也,仲尼几而取之, 与处久,而智不充其辩。故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 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故以仲尼之智,而有失 实之声。今之新辩滥乎宰予,而世主之听眩乎仲尼。 为悦“其言,因任其身”,则焉得无失乎?

    《吕氏春秋知化》篇:“凡智之贵也,贵知化也。人主之惑 者则不然,化未至则不知,化已至虽知之与勿知一 贯也。”

    《长见》篇五曰:“智所以相过,以其长见与短见也。今之 于古也,犹古之于后世也;今之于后世,亦犹今之于 古也。故审知今则可知古,知古则可知后,古今前后, 一也。”

    《谕大篇》:“燕雀争善处于一屋之下,子母相哺也,姁姁 焉相乐也”,自以为安矣。灶突决则火上焚栋,燕雀颜 色不变,是何也?乃不知祸之将及己也。为人臣免于 燕雀之智者寡矣。

    《淮南子人闲训》篇:“鹊先识岁之多风也,去高木而巢 扶枝,大人过之则探𪃟,婴儿过之则挑其卵,知备远 难而忌近患。故秦之设备也,鸟鹊之智也。”

    主《术训》篇:“人之情不能无衣食,衣食之道,必始于耕 织,万民之公见也。物之苦耕织者,始初甚劳,终必利 也众。愚人之所见者寡,事可权者多,愚之所权者少, 此愚者所以多患也。物之可备者,智者尽备之;可权 者尽权之,此智者所以寡患也。”

    《法言吾子》篇:“‘或问屈原智乎’?曰:‘如玉如莹,爰变丹青。 如其智,如其智’。”

    《问道篇》:“智也者,知也。夫智用不用益,不益则不赘亏 矣。”

    《新论言菀》篇:“山抱玉故凿之,江怀珠则竭之,豹佩文 则剥之,人含智则嫉之。智能知人,不能自知;神能卫 人,不能自卫。故神龟以智见灼,灵蛇以神见爆。孰知 不智为智,不神为神乎?”

    《惜时篇》:“停灯于缸,先焰非后焰,而明者不能见;藏山 于泽,今形非昨形,而智者不能知。”

    《外史遇樵》篇:“机发于无极之原,智者觉之,愚者忘焉。 故万物缘机而生,缘机而动,天地如之,而况于物乎?” 《去就》篇:“物曲则弃,人曲则弊,世曲则倾。唯智者睹形 而知影,是以规其所曲,而全其所直,游乎自然之原。” 《唐书孙思邈传》:“思邈曰:‘智者动,天之象,故欲圆。《易》曰: ‘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圆之谓也’。”

    《墨客挥犀》:“㶉𫛶能敕水,故水宿而物莫能害。鹤能巫 步禁蛇,故食蛇啄木;遇蠹穴,能以觜画字成符印,蠹 虫自出。鹊有隐巢木,故鸷鸟莫能见;燕衔泥尝避戊 己日,故巢固而不倾。鹳有长水石,故能于巢中养鱼 而水不涸。燕恶艾,雀欲夺其巢,即御艾置其巢中,燕 遂避去。此皆鸟之有智者也。”

    “鸿苞。识神乃轮转根因,智慧乃菩提圣果,原非有二。” “众生迷而散漫,智流为识;圣人悟而寻源,识转为智。 播弄荡漾,浮游乱想,是识;圆明澄彻,真常不杂,是智; 逐物钻研,琐碎支离,是识;虚心观理,笼统浑融,是智。 静而死灰,动而搅扰,随处染著,是识;静而能应,应而 常寂,一切照了,是智。以意起解,从见闻上得,是识;以 定发慧,从根本中来,是智;筹利害,审成败,设权巧,营 事业,造文字,计人我,恩仇,分别想,是识;洞邪正,烛凡 圣,作真观,悟显密,实修证,泯空色,根尘平等法”,是智; 神采外露,愈泄愈穷,如焚薪爇炬,终归暗灭,是识;“灵 明内含,弥出弥曜,如百千日月,放大光明”,是智。执识 为智,譬如认贼作子;转识为智,譬如“自悟家宝, 丈夫之不如儿子也,繁华之不如蓓蕾也,飞禽之不 如𪃟雏也,贵纯气之守也。故曰:穆忞隐闵,纯德独存, 湫漻寂寥,为天下枭。是故云不族而雨,草不黄而落, 轩辕氏之尚智也;游乎华胥,登于化日,轩辕氏之去 智也。嗟乎!今之民也,桔槔盈世矣,如西日东流,不可 返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