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汇编 字学典 第一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理学汇编 第二卷
理学汇编 字学典 第三卷


    考证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字学典

     第二卷目录

     字学总部汇考二

      汉书艺文志 西域传

      晋书卫恒传

      宋王愔文字志三卷目录

      隋书经籍志

      唐书西域传

      张彦远法书要录百体书

      张怀瓘书断古文 大篆 籀文 小篆 八分 隶书 章草 行书 飞白

       草书

      韦续五十六种书法

      段成式酉阳杂俎各体书法

      释元奘大唐西域记跋禄迦国书 羯霜那国书 健驮罗国书

      辽史西夏传

      宋史勃泥国传 西夏传

      范成大桂海杂志桂林字

      朱长文墨池编唐元度十体书 僧梦英十八体

    字学典第二卷

    字学总部汇考二

    《汉书》

    《艺文志》

    《史籀》十五篇。

    周宣王太史作《大篆》十五篇,建武时亡。六篇,

    八体《六技》。

    韦昭曰:“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汉兴,萧何草《律》,亦著其法,曰:“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 千字以上,乃得为史。又以六体试之,课最者以为尚 书御史、史书令史。”

    臣瓒曰:“《史书》,今之太史书。”

    吏民上书,字或不正,辄举劾。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 隶书、缪篆、虫书。”

    师古曰:“古文谓孔子壁中书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篆书谓小篆,盖秦始皇使程邈所作也。隶书亦程邈所献,主于徒隶,从简易也。缪篆谓其文屈曲缠绕,所以摹印章也。虫书谓为虫鸟之形,所以书幡信也。”

    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书幡信也。古制书必 同文,不知则阙。问诸故老,至于衰世,是非无正,人用 其私。故孔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今亡矣夫,盖伤 其寖不正。《史籀篇》者,周时史官教学童书也,与孔氏 壁中古文异体。《苍颉》七章者,秦丞相李斯所作也;《爰 历》六章者,车府令赵高所作也;《博学》七章者,太史令 胡母敬所作也。文字多取《史籀篇》,而篆体复颇异,所 谓秦篆者也。是时始造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 省易施之于徒隶也。汉兴,闾里书师合《苍颉》《爰历》《博 学》三篇,断六十字以为一章,凡五十五章,并为《苍颉 篇》。武帝时司马相如作《凡将篇》,无“复”字。元帝时黄门 令史游作《急就篇》,成帝时将作大匠李长作《元尚篇》, 皆《苍颉》中正字也。凡将则颇有出矣。

    《西域传》

    安息国书革,旁行为书记。

    服虔曰:“横行,为书记也。” 师古曰:“今西方及南方林邑之徒书皆横行,不直下也。革谓皮之不柔者。”

    《晋书》

    《卫恒传》

    卫恒善草隶书,为《四体书势》曰:“昔在黄帝,创制造物, 有沮诵、苍颉者,始作书契,以代结绳,盖睹鸟迹以兴 思也,因而遂滋。则谓之字有六义焉:一曰指事,上下 事也;二曰象形,日、月是也;三曰形声,江、河是也;四曰 会意,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老、考是也;六曰假借,令、长 是也。夫指事者,在上为上,在下为下;象形者,日满月” 亏,效其形也。“形声”者,以类为形,配以声也。“会意”者,止 戈为武,人言为信也。“转注”者,以老寿考也。“假借”者,数 言同字,其声虽异,文意一也。自黄帝至三代,其文不 改。及秦用篆书,烧焚先典,而古文绝矣。汉武时,鲁恭 王坏孔子宅,得《尚书》《春秋》《论语》《孝经》,时人已不复知 有古文,谓之“蝌蚪书。”汉世秘藏,希得见之。魏初传古 文者,出于邯郸淳。恒祖敬侯,写淳《尚书》,后以示淳,而 淳不别。至正始中,立三字石经,转失淳法,因蝌蚪之 名,遂效其形。太康元年,汲县人盗发魏襄王冢,得策 书十馀万言。按敬侯所书,犹有仿佛,古书亦数种,其 一卷论楚事者最为工妙,恒窃悦之,故竭愚思以赞 其美,愧不足厕前贤之作,冀以存古人之象焉。古无 别名,谓之《字势》云:“黄帝之史,沮诵、苍颉,眺彼鸟迹,始 作书契,纪纲万事,垂法立制,帝典用宣,质文著世,爰 暨暴秦,淊天作戾,大道既泯,古文亦灭,魏文好古,世 传丘坟,历代莫发,真伪靡分,大晋开元,弘道敷训,天 垂其象,地耀其文,其文乃耀,灿矣其章,因声会意,类 物有方。日处君而盈其度,月执臣而亏其傍。云委蛇而上布,星离离以舒光;禾卉苯䔿以垂颖,山岳峨嵯 而连冈。虫跂跂以若动,鸟似飞而未扬。”观其措笔缀 墨,用心精专,势和体均,发止无间。或守正循检,规折 矩旋;或方圆靡则,因事制权。其曲如弓,其直如弦。矫 然特出,若龙腾于川;淼尔下颓,若雨坠于天。或引笔 奋力,若鸿雁高飞,邈邈翩翩;或纵肆婀娜,若流苏悬 羽,靡靡绵绵。是故远而望之,若翔风厉水,清波漪涟, 就而察之,有若自然。信黄、唐之遗迹,为六艺之范先。 篆籀盖其子孙,隶草乃其曾元。聊观象以致思,非言 辞之所宣。昔周宣王时,史籀始著《大篆》十五篇,或与 古同,或与古异,世谓之“《籀书者也。及平王东迁,诸侯 立政,家殊国异,而文字乖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 相李斯乃奏益之,罢不合秦文者。斯作〈苍颉篇〉》,中车 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母敬作《博学篇》,皆取 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或曰:下杜人程邈, 为狱吏,得罪始皇,幽系云阳十年,从狱中作大篆,少 者增益,多者损减,方者使圆,圆者使方。奏之始皇,始 皇善之,出以为御史,使定书。或曰邈所定乃隶字也。 自秦坏古文,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 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王莽时,使司空甄酆挍文字部,改定古文,复有六书: 一曰古文,孔氏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 也;三曰篆书,秦篆书也;四曰佐书,即隶书也;五曰缪 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鸟书,所以书幡信也。许氏撰《说 文》,用篆书为正,以为体例,最可得而论也。秦时李斯 号为工篆,诸山及铜人铭,皆斯书也。汉建初中,扶风 曹喜少异于斯,而亦称善,邯郸淳师焉,略究其妙。韦 诞师淳而不及也。太和中,诞为武都太守,以能书留 补侍中。魏氏宝器铭题,皆诞书也。汉末又有蔡邕,采 斯喜之法,为古今杂形,然精密闲理,不如淳也。邕作 《篆势》曰:‘鸟遗迹,皇颉,循圣作则,制斯文体,有六篆,为 真形要,妙巧入神。或象龟文,针列栉比,龙鳞纾体放 尾,长翅短身。颓若黍稷之垂颖,蕴若虫蛇之棼缊。扬 波振撆,鹰跱鸟’”震;延颈胁翼,势似凌云。或轻笔内投, 微本浓末,若绝若连;似水露缘丝,凝垂下端;从者如 悬,衡者如编;杳杪邪趣,不方不员;若行若飞,跂跂翾 翾。远而望之,象鸿鹄群游,骆驿迁延;迫而视之,端际 不可得见,指㧑不可胜原。《研桑》不能数其诘屈,《离娄》 不能睹其郤间,《般倕》揖让而辞巧,《籀诵》拱手而韬翰; 处篇籍之首目,粲斌斌其可观。摛华艳于纨素,为学 艺之范先。嘉文德之弘懿,愠作者之莫刊。思字体之 𫖯仰,举大略而论旃。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难成, 即令隶人佐书,曰“隶字。”汉因行之,独符印玺幡信题 署用篆。隶书者,篆之捷也。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至 灵帝好书,时多能者,而师宜官为最。大则一字径丈, 小则方寸千言,甚矜其能。或时不持钱诣酒家饮,因 书其壁,顾观者以酬酒,讨钱足而灭之。每书辄削而 焚其柎。梁鹄乃益为版而饮之酒,候其醉而窃其柎。 鹄卒以书至选部尚书。宜官后为袁术将,今巨鹿宋 子有《耿球碑》,术所立,云是宜官书也。梁鹄奔刘表,魏 武帝破荆州,募求鹄。鹄之为选部也,魏武欲为洛阳 令,而以为比部尉,故惧而自缚诣门署军假司马,在 秘书以勤书自效,是以今者多有鹄手迹。魏武帝悬 著帐中及以钉壁,玩之,以为胜宜官。今宫殿题署,多 是鹄书。鹄宜为大字,邯郸淳宜为小字。鹄谓淳得次 仲法。然鹄之用笔,尽其势矣。鹄弟子毛弘教于秘书。 今八分皆弘法也。汉末有左子邑,小与淳、鹄不同,然 亦有名。魏初有锺、胡二家,为行书法,俱学之于刘德 升,而锺氏小异,然亦各有其巧,今大行于世云。作《隶 势》曰:“鸟迹之变,乃惟佐隶,蠲彼繁文,崇此简易,厥用 既弘,体象有度。焕若星陈,郁若云布。其大径寻,细不 容发,随事从宜,靡有常制。或穹隆恢廓,或栉比针列, 或砥平绳直”,或“蜑缪戾。或长斜角趋,或规旋矩折, 修短相副,异体同势。奋笔轻举,离而不绝。纤波浓点, 错落其间。若钟簴设张,庭燎飞烟,崭岩巀峨,高下属 连。似崇台重宇,层云冠山。远而望之,若飞龙在天;近 而察之,心乱目眩。奇姿谲诡,不可胜原。研桑所不能 计,宰赐所不能言。何草篆之足算,而斯文之未宣?岂 体大之难睹,将秘奥之不传。聊俯仰而详观,举大较 而论旃。”汉兴而有草书,不知作者姓名。至章帝时,齐 相杜伯度号《善作篇》,后有崔瑗、崔寔亦皆称工。杜氏 杀字甚安,而书体微瘦;崔氏甚得笔势,而结字小疏。 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其巧。凡家之衣帛,必书而 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下笔必为楷则。常曰:“忩 忩不暇草书,寸纸不见遗。”至今世尤宝其书,韦仲将 谓之“草圣。”伯英弟文舒者,次伯英。又有姜孟颍、梁孔 达、田彦和及韦仲将之徒,皆伯英弟子,有名于世,然 殊不及文舒也。罗叔景、赵元嗣者,与伯英并时,见称 于西州,而矜巧自与,众颇惑之。故伯英自称“上比崔、 杜不足,下方罗、赵有馀。”河间张超亦有名,然虽与崔 氏同州,不如伯英之得其法也。崔瑗作《草书势》曰:“书契之兴,始自颉皇,写彼鸟迹,以定文章。爰暨末叶,典 籍弥繁,时之多僻,政之多权,官事荒芜,剿其墨翰,惟 作佐隶。旧字是删。草书之法,盖又简略,应时谕指,用 于卒迫,兼功并用,爱日省力,纯俭之变,岂必古式。观 其法象,俯仰有仪,方不”中矩,员不副规。抑左扬右,望 之若崎。竦企鸟跱,志在飞移。狡兽暴骇,将奔未驰。或 点。状似连珠,绝而不离,畜怒怫郁,放逸生奇。 或凌邃惴栗,若据高临危;㫄点邪附,似蜩螗挶枝。绝 笔收势,馀𫄧纠结,若杜伯揵毒缘巇。螣蛇赴穴,头没 尾垂。是故远而望之。“焉,若沮岑崩崖。”就而察之。一 画不可移。机微要妙,临时从宜。略举大较,仿佛若斯。

    《宋王愔文字志三卷》

    上卷目此三卷书皆未见止录其目

    古书有三十六种

    古文   篆、    “大篆、   象形篆。 科斗篆。  小篆、   刻小篆,  摹篆。”

    隶书   “署书”   书    缪篆。

    鸟书:   尚方篆。  凤篆。   鱼书。

    龙书   骐𬴊书,  龟书   蛇书。

    “仙人书”:  “云书,   芝英书,  金错书”, “十二时书, 《垂露篆》,  《倒薤篆》,  《偃波篆》”, “蚊脚篆,  草书,   楷书,   飞书。”

    填书、   槁书、   行书。

    《古今小学》:三十七家一百四十七人 《书势》五家:

    中卷目

    秦吴六十人

    李斯、   程邈,   《胡母敬》  《赵高》。

    司马相如, 张敞,   严延年,  汉元帝, 史游,   刘向,   孔光,   爰礼。

    扬雄,   陈遵,   杜林,   刘睦。

    卫宠、   刘党、   曹喜、   杜度。

    王次仲、  班固、   徐干、   《贾鲂》

    贾逵   《左姬》,   许慎,   唐综。

    曹寿,   《崔寔》,   尹珍,   《罗晖》。

    赵袭   崔瑗   《皇甫规妻 蔡邕》。

    张芝,   苏班,   刘得升,  师宜官, 张超,   李巡,   张昶,   梁鹄。

    张纮、   毛弘,   左伯、   姜诩。

    梁宣,   锺繇,   张昭,   苏林。

    张缉、   胡昭,   魏武帝,  邯郸淳, 卫规,   杜恕,   诸葛融。

    下卷目

    魏宋六十人

    韦诞,   张揖,   郭淮,   韦熊。

    来敏   锺会,   《皇象》   何曾。

    傅元、   韦弘、   辛旷、   魏徽。

    诸葛瞻、  杨肇、   岑泉、   张弘、

    朱育、   江伟、   司马攸、  陈畅

    满爽,   杨经,   吕悦,   卫恒。

    卫宣、   裴兴、   孙皓、   杜预

    向秦、   裴邈,   张柄,   《张越》。

    羊忱、   索靖,   牵秀、   羊固。

    《辟闾训》  王导,   庾翼,   王蒙

    荀舆、   王廙、   李式、   刘劭。

    王循、   王裕,   王羲之,  《卫夫人》、 李钦,   王怡,   郗愔,   任靖。

    王献之,  李韫,   张彭祖,  谢安。

    王珉   《桓元》

    《隋书》

    《经籍志》

    后汉得西域胡书,以十四字贯一切音,文省义广,谓 之《娑罗门书》。

    《唐书》

    《西域传》

    天竺国有文字善步历学悉昙章妄曰:“梵天法书,用 贝多叶以记事。”

    《张彦远法书要录》

    《百体书》

    梁庾元威《论书》云:“余经为正阶侯书十牒屏风,作百 体,间以采墨,当时众所惊异,自尔绝笔,惟留草本而 已。其百体者,悬针书、垂露书、秦望书、汲冢书、金鹊书、 玉文书、鹄头书、虎爪书、倒薤书、偃波书、幡信书、飞白 篆、古颉书、籀文书、奇字、缪篆、制书、列书、日书、月书、风 书、云书、星隶、填隶虫、食叶书、科斗书、署书、胡书、蓬书、 相书、天竺书、转宿书,一笔篆,飞白书,一笔隶,飞白草、 草书,古文隶、横书、楷书、小科隶,此五十种皆纯墨玺 文书、节文书、真文书、符文书,芝英隶、花草隶、幡信隶、 钟鼓隶、龙虎篆、凤鱼篆、骐𬴊篆、仙人篆、科斗篆、虫篆、 云星篆、鱼篆、鸟篆、龙篆、龟篆、虎篆、鸾篆、龙虎隶、凤鱼 隶、麒麟隶、仙人隶、科斗隶、云隶、虫隶、鱼隶、鸟隶、龙隶、 龟隶、鸾隶、蛇龙文隶书、龟文书、鼠书、牛书、虎书、兔书龙草书、蛇草书、马书、羊书、猴书、鸡书、犬书、豕书”,此十 二时书,已上五十种皆采色。其外复有大篆、小篆、铭、 鼎、摹印、刻符、石经、象形篇章、震书、倒书、反左书等。及 宋中庶宗炳出九体书,所谓“缣素书、简、奏书、笺、表书、 吊记书、行押书、楫书”、槁书,半草书、全草书,此九法极 真草书之次第焉。删舍之外,所存犹一百二十体。张 芝始作一笔飞白书,此于“井”、“册”等字为妙,所以惟云 “一笔飞白书”,则无所不通矣。《反左》书者,大同中东宫 学士孔敬通所创,余见而达之,于是座上酬答诸君, 无有识者,遂呼为“众中清闲法。”今学者稍多,解者益 寡,敬通又能一笔草书,一行一断,婉约流利,特出天 性,顷来莫有继者。宗炳复于屏风上作杂体篆二十 四种,写凡百名,将恐一笔障子,凡百屏风,传者逾缪, 并怀叹息。

    《张怀瓘书断》

    《序》

    昔庖牺氏画卦以立象轩辕氏造字以设教至于尧 舜之世则焕乎!有文章其后盛于商周备夫秦汉固 夫所由远矣。文章之为用必假乎!书书之为征期合 乎!道故能发挥文者莫近乎!书。若乃思贤哲于千载 览陈迹于缣简谋猷在觌作事粲然言察深衷使百 代无隐斯可尚也。及夫身处一方含情万里标拔志 “气,黼藻精灵,披封睹迹,欣如会面”,又可乐也。尔其初 之微也,盖因象以曈昽,眇不知其变化,范围无体,应 会无方,考冲漠以立形,齐万殊而一贯,“合冥契,吸至 精,资运动于风神,颐浩然于润色。”尔其终之彰也,流 芳液于笔端,忽飞腾而光赫。或体殊而势接,若双树 之交叶;或区分而气运,似两井之通泉。庥荫相扶津 泽潜应。离而不绝曳独茧之丝。卓尔孤标竦危峰之 石。龙腾凤翥若飞若惊电《烻㸌》。离披烂熳,翕如云 布,曳若星流,朱焰绿烟,乍合乍散,飘风骤雨,雷怒霆 激,呼吁可骇也。信足以张皇当世,轨范后人矣。至若 磔毛竦骨,裨短截长,有似夫忠臣“抗直”,“补过匡主”之 节也;矩折规转,却密就疏,有似夫孝子“承顺”,“慎终思 远”之心也;耀质含章,或柔或刚,有似夫哲人“行藏”,“知 进知退”之行也。固其发迹多端,触变成态,或分锋各 让,或合势交侵,亦犹五常之与五行,虽相克而相生, 亦相反而相成。岂物类之能象贤,实则微妙而难名。 《诗》云:“钟鼓钦钦,鼓瑟鼓琴,笙磬同音。”是之谓也。使夫 观者玩迹探情,循由察变,运思无已,不知其然。瑰宝 盈瞩,坐启东山之府;明珠曜掌,顿倾南海之资。虽彼 迹已缄,而遗情未尽,心存目想,欲罢不能。非夫妙之 至者,何以及此?且其学者察彼规模,采其元妙,技由 心付,暗以目成。或笔下始思,困于钝滞;或不思而制, 败于脱略。心不能授之于手,手不能受之于心,虽自 己而可求,终杳茫而无获,又可怪矣。及乎意与灵通, 笔与冥运,神将化合,变出无方,虽龙伯挈鳌之勇,不 能量其力;雄图应箓之帝,不能抑其高;幽思入于毫 间,逸气弥于宇内,鬼出神入,追虚捕微,则非言象筌 蹄所能存亡也。夫幼童而守一艺,白首而后能言,固 不可恃才曜识,以为率尔可知也。且知之不易,得之 又难,千有馀年,数人而已。昔之评者,或以今不逮古, 质于丑妍,推察疵瑕,妄增羽翼。自我相物,求诸合己, 悉为鉴不员通也。亦由苍黄者唱首,冥昧者唱声,风 议混然,罕详孰是。及兼论文字,始祖各执异端,臆说 蜂飞,竟无稽古,盖眩如也。怀瓘质蔽愚蒙,识非通敏, 承先人之遗训,或纪录万一,辄欲芟夷浮议,扬榷古 今,拔狐疑之根,解纷挐之结。考穷乖谬,敢无隐于昔 贤;探索幽微,庶不欺于元匠。

    《古文》

    案古文者,黄帝史苍颉所造也。颉首四目,通于神明, 仰观奎星员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 合而为字,是曰古文。《孝经援神契》云“奎主文章,苍颉 仿象”是也。夫文字者,总而为言,包意以名事也。分而 为义,则文者祖父,字者子孙。得之自然,备其文理,象 形之属,则谓之文;因而滋蔓,母子相生,形声会意之 属,则谓之字。字者,言孳乳寖多也。题之竹帛谓之书。 书者如也,舒也,著也,记也。著明万事,记往知来,名言 诸无,宰制群有,何幽不贯,何往不经,实可谓事简而 应博,岂人力哉?《易》曰:“上古结绳以治,后世圣人易之 以书契。”夫至德之道,化其性于未然之前;结绳之教, 惩其罪于已然之后。故大道衰而有书,利害萌而有 契。契为信不足,书,为言立征。书契者,决断万事也。凡 文书相约束皆曰契。契亦誓也,诸侯约信曰誓。故《春 秋传》曰:“王叔氏不能举其契。”是知契者,书其信誓之 言而盟之滥觞,君臣之大约也。亦谓刻木剖而分之, 君执其左,臣执其右,即昔之铜竹虎使,今之铜鱼,并 契之遗象也。皇甫谧曰:“黄帝史苍颉造文字记,言行 策藏之,名曰《书契》。”故知黄帝导其源,尧、舜扬其波,是 有虞、夏、商、周之书,神化典谟,垂范万世。及周公相成

    王,申明礼乐,以加朝祭服色尊卑之节,又造《尔雅》,宣
    考证
    尼、卜商,增益润色,释言畅物,略尽训诂。及秦用小篆,

    焚烧先典,古文绝矣。汉文帝时,秦博士伏胜献《古文 尚书》,时又有魏文侯乐人窦公,年二百八十岁,献《古 文乐书》一篇。以今文考之,乃《周官》之《大司乐》章也。及 武帝时,鲁恭王坏孔子宅,壁内石函中,得《孝经》《尚书》 等经。宣帝时,河内女子坏老子屋,得古文二篇。晋咸 宁五年,汲郡人不准盗发魏安釐王冢,得册书千馀 万言,或写《春秋经传》《易经》《论语》《夏书》《〈周书〉、琐语》,《大历》 梁丘藏《穆天子传》及《魏史》,至安釐王二十年。其书随 世变易,已成数体。其《周书》论楚事者最妙,于是古文 备矣。甄酆删定旧文,制为六书,一曰古文,即此也。以 壁中书为正。周幽王时,又有省古文者,今汲冢书中 多有是也。滕公冢内得石铭,人无识者。惟叔孙通云: “此古文科斗书也。”科斗者,即上古之别名也。

    卫恒《古文赞》云:“黄帝之史,沮诵苍颉。眺彼鸟迹,始作书契。纪纲万事,垂法立制。观其措笔,缀墨用心,精专;中正循检,矩折规旋,其曲如弓,其直如弦。矫然特出,若龙腾于川;淼尔下𬯎,若雨坠于天。信黄、唐之遗迹,为六艺之范先。篆籀盖其子孙,隶、草乃其曾元。”

    《苍颉》即古文之祖也。

    赞曰:“邈邈苍公,轩辕之始。创制文字,代彼绳理。粲若星辰,郁为纲纪。千龄万类,如掌斯视。生人盛德,莫斯之美。神章灵篇,自玆而起。”

    《大篆》

    按大篆者,周宣王太史史籀所作也。或云柱下史始 变古文,或同或异,谓之为篆。篆者,传也,传其物理,施 之无穷。甄酆定六书,三曰篆书;八体书法一曰大篆。 又《汉书·艺文志》云:“史籀十五篇,并此也。以史官制之, 用以教授,谓之史书,凡九千字。”秦赵高善篆,教始皇 少子胡亥书。又汉文帝、王遵、严延年并工史书是也。 秦焚书,惟《易》与史篇得全。《吕氏春秋》云“苍颉造大篆”, 非也。若苍颉造大篆,则置古文何地?所谓籀篆,盖其 子孙是也。

    蔡邕《大篆赞》云:“体有大篆,巧妙入神。或象龟文,或比龙鳞。纡体放尾,长翅短身。延颈负翼,状似凌云。”

    《史籀》即《大篆》之祖也。

    赞曰:“古文元裔,《太史》神书。千类万象,或龙或鱼。何词不录?何物不储?怿思通理,从心所如。如彼江海,大波洪涛。如彼音乐,干戚羽旄。”

    《籀文》

    按《籀文》者,周太史史籀之所作也,与古文大篆小异。 后人以名称书,谓之籀文。《七略》曰:“史籀者,周时史官 教学童书也,与孔氏壁中古文异体。甄酆定六书,二 曰奇字”是也。其迹有石鼓文存焉。盖讽宣王畋猎之 所作,今在陈仓。李斯小篆,兼采其意。史籀即籀文之 祖也。

    赞曰:“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仓颉之嗣,《小篆》之祖。以名称书,遗迹石鼓。”

    《小篆》

    按小篆者,秦始皇丞相李斯所作也。增损大篆,异同 籀文,谓之小篆,亦曰秦篆。始皇二十年,始并六国,斯 时为廷尉,乃奏罢不合秦文者,于是天下行之。画如 铁石,字若飞动,作楷隶之祖,为不易之法。其铭题锺 鼎及作符印,至今用焉。则《离》之六二“黄离元吉,得中 道”也。斯虽草创,遂造其极矣。

    《蔡邕小篆赞》“龟文斜列,栉比龙鳞。𬯎若黍稷之垂颖,蕴若虫蛇之棼缊。若绝若连似。水露缘丝,凝垂下端。远而望之象,鸿鹄群游,络绎迁延。研桑不能数其诘曲,离娄不能睹其隙间。般垂揖让而辞巧,籀诵拱手而韬翰。摛华艳于纨素,为六艺之范先。”

    《李斯》,即小篆之祖也。

    赞曰:“李君创法,神虑精微。铁为肢体,虬作骖𬴂。江海淼漫,山岳巍巍。风长万里,鸾凤于飞。”

    《八分》

    按八分者,秦羽人上谷王次仲所作也。王愔云:“次仲 始以古书方广,少波势。建初中以隶草作楷法,字方 八分,言有模楷。”又萧子良云:“灵帝时,王次仲饰隶为 八分。”二家俱言后汉,而两帝不同。且灵帝之前,工八 分者非一,而云方广,殊非隶书。既言古书,岂得称隶? 若验方广,则篆籀有之,变古为方,不知其谓也。按《序 仙记》云:“王次仲,上谷人。少有异志,少年入学,屡有灵 奇。年未弱冠,变苍颉书为今隶书。始皇时,官务烦多, 得次仲文简略,赴急疾之用,甚喜,遣使召之,三征不 至。始皇大怒,制槛车送之,于道化为大鸟,出在槛外, 翻然长引,至于西山,落二翮于山上。今为大翮小翮 山。山上立祠,水旱祈焉。”又《魏土地记》云:“沮阳县城东 北六十里,有大翮、小翮山。”又,杨固《北都赋》云:“王次仲 匿术于秦皇,落双翮而冲天。”按:数家之言,明次仲是 秦人,既变苍颉书,即非效程邈隶也。按蔡邕《劝学篇》: “上谷王次仲,初变古形”是也。始皇之世,出其数书,小篆古形,犹存其半。八分已减小篆之半,隶又减八分 之半。然可云子似父,不可云父似子,故知隶不能生 八分矣。本谓之楷书,楷者,法也,式也,模也。孔子曰:“今 世行之,后世以为楷式。”或云:后汉亦有王次仲为上 谷太守,非上谷人。又楷隶初制,大范几同,故后人惑 之,学者务之。盖其岁深,渐若八字分散,又名之为八 分。时人用写篇章,或写法令,亦谓之章程书。故梁鹄 云:“锺繇善章程书”是也。夫人才智有所偏,工取其长 而舍其短。谚曰:“韩诗郑《易》挂著壁。”且二王八分,即挂 壁之类,唯蔡伯喈乃造其极焉。王次仲即八分之祖 也。

    赞曰:“仙客遗范,灵姿秀出。奋斫扬波,金相玉质。龙腾虎踞兮势非一,交戟横戈兮气雄逸。楷之为妙兮备华实。”

    《隶书》

    按隶书者,秦下邽人程邈所造也。邈字元岑,始为衙 县狱吏,得罪始皇,幽系云阳狱中,覃思十年,益大小 篆方圆而为隶书三千字,奏之,始皇善之,用为御史。 以奏事繁多,篆字难成,乃用隶字,以为隶人佐书,故 名隶书。蔡邕《圣皇篇》云:“程邈删古立隶文,甄酆六书, 其四曰佐书”是也。秦造隶书以赴急速,为官司刑狱 用之,馀尚用小篆焉。汉亦因循。至和帝时,贾鲂撰《滂 喜篇》,以《苍颉》为上篇,《训纂》为中篇,《滂喜》为下篇,所谓 三苍也。皆用隶字写之,隶法由兹而广。郦道元《水经》 曰:“临淄人发古冢,得铜棺,前板外隐起‘为’”字,言齐太 公六世孙胡公之棺也。惟三字是古,馀同今隶书。证 知隶字出古,非始于秦时。若尔,则隶“法当先于大篆 矣。”按胡公者,齐哀公之弟靖胡公也。五世六公,计一 百馀年,当周穆王时也。又二百馀岁,至宣王之朝,大 篆出矣。又五百馀载,至始皇之世,小篆出焉。不应隶 书而效小篆。然程邈所造书籍,共传郦道元之说,未 可凭也。按八分则小篆之捷,隶亦八分之捷。汉陈遵 字孟公,京兆杜陵人,哀帝之世,为河南太守。善隶书, 与人尺牍,主皆藏之以为荣,此其创开隶书之善也。 尔后锺元常、王逸少各造其极焉。

    蔡邕《隶书势》曰:“鸟迹之变,乃惟佐隶。蠲彼繁文,崇兹简易,修短相副,异体同势。焕若星陈,郁若云布,纤波浓点,错落其间。若锺簴设张,庭燎飞烟,似崇台重宇,层云冠山。远而望之,若飞龙在天;近而察之,心乱目眩。”

    成公绥《隶书势》曰:“虫篆既繁,草槁近伪。适之中庸,莫尚于隶。”

    《程邈》,即隶书之祖也。

    赞曰:“隶合文质,程君是先。乃备《风》《雅》,如聆管弦。长毫秋劲,素体霜妍。摧锋剑折,落点星悬。乍发红焰,旋凝紫烟。金芝琼草,万世方传。”

    《章草》

    按:章草者,汉黄门令史史游所作。卫恒、李诞并云:“汉 初而有草法,不知其谁。”萧子良云:“章草者,汉齐相杜 操始变槁法。”非也。王愔云:“汉元帝时,史游作《急就章》, 解散隶体,粗书之,汉俗简堕,渐以行之。”是也。此乃存 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俗急就,因草创 之义,谓之草书。惟君长告令臣下则可。后汉北海敬 王刘穆善草书,光武器之。明帝为太子,尤见亲幸,甚 爱其法。及穆临病,明帝令为草书尺牍十馀首,此其 创开草书之善也。至建初中,杜度善草,见称于章帝, 上贵其迹,诏使草书上事。魏文帝亦令刘广通草书 上事,盖因章奏,后世谓之章草,惟张伯英造其极焉。 韦诞云:“杜氏杰有骨力,而字画微瘦”,惟刘氏之法,书 体甚浓,结字工巧,时有不及。张芝喜而学焉,转精其 巧,可谓草圣。超然绝后,独步无双。

    崔瑗《草书势》云:“书契之兴,始自颉皇,写彼鸟迹,以定文章。章草之法,盖又简略,应时谕指,周旋卒迫,兼功并用,爱日省力。绝险之变,岂必古式。观其法象,俯仰有仪,方不中矩,圆不副规,抑左扬右,望之若崎。鸾企鸟峙,志意飞移,狡兽暴骇,将奔未驰。状似连珠,绝而不离,畜怒怫郁,放逸生奇,螣蛇赴穴,头没尾垂。机要微妙,临时从宜。”

    怀瓘案:章草之书,字字区别。张芝变为今草,如其流 速拔茅其茹,上下牵连,或借上字之下而为下字之 上,奇形离合,数意兼包,若悬猿饮涧之象,钩锁连环 之状,神化自若,变态不穷。呼史游草为“章”,因张伯英 草而谓也。亦犹篆,周宣王时作,及有秦篆,分别而有 大小之名。魏、晋之时,名流君子,一概呼为“草”,唯知音 “者乃能辨焉。章草即隶书之捷草,亦章草之捷也。”案 杜度在史游后一百馀年,即解散隶体,明是史游创 焉。史游即章草之祖也。

    赞曰:“史游制草,始务急就。婉若回鸾,撄如舞袖。迟回缣简,势欲飞透。敷华垂实,尺牍尤奇。并功惜日,学者为宜。”

    ===
    《行书》
    ===按行书者,后汉颍川刘德升所作也。即正书之小伪,

    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王愔云:“晋世以来, 工书者多以行书著名,昔锺元常善行狎书是也。尔 后王羲之、献之并造其极焉。献之常白父云:‘古之章 草,未能宏逸,顿异真体。合穷伪略之理,极草纵之致, 不若槁行之间,于往法固殊也。大人宜改体,观其腾 烟炀火,则回禄丧精;覆海倾河’”,则元冥失驭。天假其 魄,非学之功。若逸气纵横,则羲谢于献;若簪裾礼乐, 则献不继羲。虽诸家之法悉殊,而子敬最为遒拔。夫 古今人民,状貌各异,此皆自然妙有,万物莫比,惟《书》 之不同,可庶几也。故得之者先禀于天然,次资于功 用。而善学者乃学之于造化异类而“求之”,固不取乎 似本而各挺之自然。

    王珉《行书状》云:“邈乎嵩岱之峻极,烂若列宿之丽天。伟字挺特,奇书秀出。扬波骋艺,馀好宏逸。虎踞凤跱,龙伸蠖屈。资胡氏之壮杰,兼锺公之精密。总二妙之所长,尽要蔑乎文质。详览字体,究寻笔迹,粲乎伟乎,如圭如璧。宛若盘螭之仰势,翼若翔鸾之舒翮。或乃放手飞笔,雨下风驰。绮靡婉娩,纵横流离。”

    《刘德升》,即行书之祖也。

    赞曰:“非草非真,发挥柔翰。星剑光芒,云虹照烂。鸾鹤婵娟,风行雨散。刘子滥觞,锺胡弥漫。”

    《飞白》

    按飞白者,后汉左中郎将蔡邕所作也。王隐、王愔并 云:“飞白,变楷制也。本是宫殿题署,势既径丈,字宜轻 微不满,名为飞白。”王僧虔云:“飞白,八分之轻者。”虽有 此说,不言起由。按汉灵帝熹平年,诏蔡邕作《圣皇篇》, 篇成,诣鸿都门上。时方修饰鸿都门,伯喈待诏门下, 见役人以垩帚成字,心有悦焉,归而为飞白之书。汉 末魏初,并以题署宫阁。其体有二:创法于八分,穷微 于小篆。自非蔡公设妙,岂能诣此?可谓胜寄冥通,缥 缈神仙之事也。张芝草书,得易简流速之极;蔡邕飞 白,得华艳飘荡之极。字之逸越,不复过此二途。尔后 羲之、献之,并造其极。其为状也,轮囷萧索,则虞颂以 “嘉气非云”;离会飘流,则曹风以“麻衣似雪”,尽能穷其 神妙也。卫恒祖述飞白,而造散隶之书,开张隶体,微 露其白,拘束于飞白,萧洒于隶书,处其季、孟之间也。

    刘彦祖《飞白赞》云:“苍颉观鸟,悟迹兴文。名繁类殊,有革有因。世绝常妙,索草锺真。爰有飞白,貌艳艺珍。若乃较㭊毫芒,纤微和惠。素翰冰鲜,兰墨电制。直准箭飞,屈拟蠖势。”

    梁武帝谓萧子云言:“顷见王献之书,白而不飞。卿书 飞而不白。可斟酌为之,令得其衷。”子云乃以篆文为 之,雅合帝意。既括旋而羽,则远而益深,虽创法于八 分,实穷微于小篆。其后欧阳询得之蔡伯喈,即飞白 之祖也。

    赞曰:“妙哉飞白,祖自《八分》。有美君子,润色斯文。丝萦箭激,电绕雪雰。浅如流雾,浓若屯云。举众仙之奕奕,舞群鹤之纷纷。谁其覃思?於戏蔡君!”

    《草书》

    按草书者,后汉征士张伯英之所造也。梁武帝《草书 状》曰:“蔡邕云:‘昔秦之时,诸侯争长,羽檄相传,望’”“走 驿,以篆隶之难,不能救速,遂作赴急之书,盖今草书 是也。余疑不然,创制之始,其闲者鲜。且此书之约略, 既是苍黄之世,何粗鲁而能识之?”又云:“杜氏之变隶, 亦由程氏之改篆,其先出自杜氏,以张为祖,以卫为 父,索为伯叔,二王为兄弟,薄为庶息,羊为仆。隶者怀 瓘,以为诸侯争长之日,则小篆及楷、隶未生,何但”于 草?蔡公不宜至此,诚恐后诬。案:杜度,汉章帝时人,元 帝朝史游已作草。又评羊薄等,未曰知书也。欧阳询 《与杨驸马书章草千文》,批后云:“张芝《草圣》《皇象八绝》, 并是章草”,西晋悉然。迨乎东晋,王逸少与从弟洽变 章草为今草,韵媚宛转,大行于世,章草几将绝矣。怀 瓘案:右军之前,能今草者,不可胜数。诸君之说,一何 孟浪,欲杜众口,亦犹蹑履灭迹,扣钟销音也。又王愔 云:“槁书者,若草非草,草行之际者。”非也。案:槁亦草也, 因草呼槁,正如真正书写,而又涂改,亦谓之草槁。岂 必草行之际谓之草者?盖取诸浑沌天造草昧之意 也。文而为本,法此也。故孔子曰:“裨谌草创之”是也。楚 怀王使屈原造《宪令》,草槁未成,上官氏见,欲夺之。又 董仲舒欲言灾异,草槁未上,主父偃窃而奏之。并是 也。如淳曰:“所作起草为槁。”姚察曰:“草犹粗也,粗书为 本曰槁。”盖草书之文,祖出于此。草书之先,因于起草。 自杜度妙于章草,崔瑗、崔寔父子继能,罗晖、赵袭亦 法此艺。袭与张芝相善,芝自云:“上比崔、杜不足,下方 罗、赵有馀。”然伯英学崔、杜之法,温故知新,因而变之, 以成今草,专精其妙。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 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而隔行。唯王子敬明 其深指,故行首之字,往往继前行之末。世称“一笔书” 者,起自张伯英,即此也。实亦约文该思,应指、《宣言》,《列缺》、施鞭、飞廉、纵辔也。伯英虽始草创,遂造其极。

    索靖《草书状》云:“圣皇御世,随时之宜,苍颉既工,书契是为。损之草隶,以崇简易。草书之状也,宛若银钩,飘若惊鸾,舒翼未发,若举复安。于是多才之英,笃艺之彦,役心精微,耽思文宪,守道兼权,触类生变,离㭊八体,靡形不判,骋辞放手,雨行冰散,高音翰厉,溢越流漫,著绝艺于纨素,垂百代之殊观。”

    《张伯英》,即草书之祖也。

    赞曰:“草法简略,省繁录微。译言宣事,如矢应机。霆不暇发,电不及飞。征士已没,道愈光辉。明神在享,其灵有歇。斯艺漫流,终古无绝。”

    论曰:“夫卦象所以阴骘其理,文字所以宣载其能。卦 则浑天地之窈冥,秘鬼神之变化,《文能》以发挥其道, 幽赞其功。是知卦象者,文字之祖,万物之根。众学分 镳,驰骛不息,或安其所习,毁所不见,终以自蔽也。固 须原心反本,无漫学焉。”今欲稽其滥觞,不可遵诸子 之非,弃圣人之是。先贤说文字所起,与八卦同作。又 云:“八卦非伏羲自重。”夫《易》者,太古之书,夫子之文章, 可得而闻也。弥纶乎天地,错综乎四时,究极人神,盛 德大业也。子曰:“学以聚之,问以辨之。”盖欲讨论根源, 悉其枝派,自仲尼没而微言绝,诸儒之说是或不经, 左丘明耻之,愧无独断之明,以释天下之惑。孔安国 云:“宓羲造书契,代结绳。”非也。厥初生人,君道尚矣。应 而不求,为而不恃,执大象也。迨乎伏羲氏作,始定人 道,辨乎臣子,伏而化之,结绳而治。故孔子曰:“三皇伯 世,叶神无文,洛乙纠命,颉字胥合。”又班固云:“庖牺继 天而王,为百王先。”并是也。《易》曰:“庖牺氏之王天下也, 作结绳而为网罟,以畋以渔,盖取诸离。离者,丽也。日 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地,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 天下。”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 面而听天下,向明而理,盖取诸此也。庖牺神农氏没, 轩辕氏作,始造图书礼乐度数,甲子律历。自开辟之 事,皆先圣传流于口。黄帝已后,纪录言之无几,故《春 秋》《国语》唯发明五帝。太史公叙黄帝、颛顼以下事。孔 子撰书,始自尧舜,尚年月阙,然诗人所述,起乎虞氏, 其可知也。巢燧之时,淳一无教,故言上古。昔者,俱是 伏羲、神农之时。言后世圣人者,即黄帝、尧舜之际。《易》 曰:“上古结绳以理,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此犹太阳 一照,众星没矣。《史记》及《汉书》皆云文王重八卦,为六 十四卦。又《帝王世纪》及孙盛等以为神农、夏禹重之, 并非也。夫八卦虽理象已备,尚隐神功,引而伸之,始 通变吉凶,成其妙用;触类而长,天下之能事毕矣。故 《易》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八卦成列,象在 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 矣。”伏羲自重之验也。又曰:“昔者圣人之作《易》也,观变 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是以立天之道, 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六位而成章,又伏 羲自重之验也。若以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谓伏羲 即昔者圣人之作《易》也,谓谁矣?则知伏羲自重八卦, 不造书契,焕乎可明,不至疑惑也。又曰:“河出图,洛出 书,圣人则之。”孔安国云:“河图八卦,是洛之九畴。”马融、 王肃、姚信等并云:“得《河图》而作《易》。”《礼含文嘉》曰:“伏羲 则龟书,乃作八卦”,并乘流而逝,不讨其源,滋误后生, 深可叹息。去圣久矣。百家众言,自古非一。正史之书, 不经宣尼笔削,则未可全是,况儒者臆说耶?悠悠万 载,是非互起,一犬吠形,百犬吠声;一人措虚,百人传 实。按龙图出河,龟书出洛,今或云“法龙图而作卦”,或 云则龟书而画之。假欲遵之,何者为是?按《左传》庖牺 氏有龙瑞,以龙纪官,非得八卦。八卦若先列于《河图》, 又文王等重之,则伏羲何功于《易》也?又夫子不言因 图而画卦,自黄帝尧舜及周公摄政时,皆得图书。河 以通干出天苞,雒以流川吐地符。是知有圣人膺运, 则河雒出图书,何必八卦九畴?九畴者,天始锡禹,而 黄帝已获洛书。《易》曰:“蓍龟神物,圣人则之。”然伏羲岂 则蓍龟而作易?言圣人者,通谓后世《易经》三古,不独 指伏羲也。夫蓍龟者,或悔吝有忧虞之象,或得失有 吉凶之征,或否泰有阴阳之辞,或刚柔有变通之理。 若河图洛书者,或天地彝伦之法,或帝王兴亡之数, 或山川品物之制,或治化合神之符,故圣人则之而 已。孔子曰:“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吾已矣夫是也。”故知 文字之作,确乎权舆,十体相沿,互明创革,万事皆始 自微渐至于昭著,《春秋》则寒暑之滥觞,爻画则文字 之兆朕,其十体内或先有萌芽,今取其昭彰者为始 祖。夫道之将兴,自然元应,前圣后圣,合矩同规,虽千 万年,至理斯会。天或垂范,或授圣哲,必然而出,不在 考其甲之与乙耶?按道家相传,则有《天皇》、地皇、《人皇》 之书,各数百言,其文犹在,像如符印,而不传其音指。 审尔则八卦未为云孙矣,况古文乎?且戎狄异音各 貌,会于文字,其指不殊,禽兽之情,悉“应若是。观其趣

    向,不远于人。其有知方,来辨音节,非智能而及,复何
    考证
    所学哉?”则知凡庶之流,有如草木鸟兽之类,或蕴文

    章。又霹雳之下,乃时有字,或锡贶之瑞,往往铭题。以 古书考之,皆可识也,夫岂学之于人乎?又详《释典》,或 沙劫已前,或他方怪俗,云为事况,与即意无殊。是知 天之妙道,施于万类一也,但所感有浅深耳,岂必在 乎羲轩周孔,埒释老之教乎?况论篆籀埒草隶之后 先乎?缕而分之则如彼,总而言之其若此也。

    《韦续五十六种书法》

    《序》

    “自三皇已前,结绳为政,至太昊,文字生焉。所以依类 象形谓之文;形声相益谓之字;著于竹帛谓之书。书 者,以代结绳之政也。故字有六文:一曰象形,日、月是 也;二曰指事,上、下是也;三曰谐声,江、河是也;四曰会 意,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考、《老》是也;六曰假借,令、长是 也。”又云:“字有五易:苍颉变古文,史籀制大篆,李斯制” 小篆,程邈隶书,汉代作草是也。其八体者,更加“刻符 摹印”、“虫书署书”、“殳书”“传信”是也,并大小篆为八。后汉 东阳公徐安,于摉诸史籍,得十二时书,皆象神形,又 加三十三体,共定五十六种书,列于后。

    太昊庖牺氏获景龙之瑞,始作《龙书》。

    炎帝神农氏因上党羊头山始生嘉禾八穗,作《八穗 书》,用颁行时令。

    《黄帝史》:苍颉写鸟迹为文,作篆书。

    因卿云作《云书》,亦黄帝时也。

    少昊金天氏作。《鸾凤书》,以鸟纪官,文章衣服,取象古 文。

    《科斗书》者,因“科斗”之名,故饰之以形,不知年代。或云 “颛顼高阳氏所作。”

    帝喾高辛氏以人纪事,作仙人形,书车器衣服皆为 之。

    帝尧陶唐氏,因轩辕灵龟负图作《龟书》。

    “夏后氏作《钟鼎书》”,以钟鼎形为象也。

    殷汤时,仙人务光作《倒薤书》。

    十一

    周文王史史佚作《虎书》,有“虎不害人”,名驺虞因兹始 也。

    十二

    周文王赤雀衔书集户,武王丹乌入室。以二祥瑞,故 作《鸟书》。

    十三

    《周法鱼书》者,因素鳞跃舟所作。

    十四

    “填书者亦周之媒氏作。”魏韦诞用《题宫阙》,王廙、王隐 皆好之。

    十五

    大篆书,周宣王臣史籀所作也。

    十六

    《复篆》者,亦史籀所作,汉武帝用,题建章阙。

    十七

    《殳书》者,伯氏所职,“文记笏,武记殳”,因而制之。

    十八

    小篆者,周时所作。汉武帝得《汾阳鼎》,即其文也。

    十九

    “仙人篆”者,古者所有。李斯善辩古文字,改为篆形也。

    二十

    《麒麟书》者,鲁西狩获麟,仲尼反袂拭面,称“吾道穷。”弟 子申为素王纪瑞所制书。

    二十一

    “转宿篆”者,宋司马以荧惑退舍所作也。象莲花未开 形也。

    二十二

    《虫书》者,鲁秋胡妻浣蚕所作。

    二十三

    《传》“信鸟迹”者,六国时书节为信,象鸟形也。

    二十四

    细篆者,李斯摹写《始皇碑序》,皆用此体。

    二十五

    小篆者,李斯删古文,始皇以祈祷名山,皆此书。

    二十六

    刻符书者,鸟头云脚,李斯、赵高并善之,用题印玺。

    二十七

    《古隶书》者,秦程邈狱中变大篆所作,始皇嘉焉,拜侍

    御史。徒隶之书,今正书也。

    二十八

    “徒隶之书”,因程邈《幽囚》为徒隶书也。

    二十九

    署书者,汉萧何所作,用题“苍龙”、“白虎”二阙。

    三十

    《槁书》者,行艸之文也。晋卫瓘、索靖善之。

    三十一

    《气候书》者,汉文帝时,令蜀郡司马长卿采晨禽屈伸 之体,升伏之状,象四时为书。

    三十二

    《芝英书》者,六国时各以异体为符信所制也。

    三十三

    《芝英书》者,汉代有灵芝三种,植于殿前,遂尔歌《芝房》 之曲。

    三十四

    《金错书》者,古之钱铭,周之泉府,汉之铢两、刀、布所制 也。

    三十五

    《尚方大篆》者,程邈所述,后人饰之斯法焉。

    三十六

    《鹤头书》者,与《偃波》皆诏版所用,汉尺一之简是也。

    三十七

    偃波书即版书,状如连文,谓之“偃波。”

    三十八

    《蚊脚书》者,《尚诏版》也。其字仄纤垂下,有似蚊脚。

    三十九

    《垂露篆》者,汉章帝时曹喜作也。

    四十

    悬针篆者,亦曹喜所作,有似针锋而名用题《五经》篇 目。

    四十一

    《章艸书》者,汉齐相杜伯度援槁所作,因章帝好焉。韦 诞谓之“艸圣。”

    四十二

    《飞白书》者,蔡邕待诏见门下吏垩帚成字所作。

    四十三

    《一笔书》者,张芝所制,其状崎岖,有循环之状。

    四十四

    《八分书》者,王次仲所作,魏锺繇谓之《章程书》。

    四十五

    《蛇书》者,鲁人唐终梦蛇绕身,寤而作之。

    四十六

    行书者,正之小伪也。锺繇谓之《行狎书》。

    四十七

    《散隶》者,卫恒所作,迹同飞白也。

    四十八

    《散瓜书》者,晋王右军所作也。

    四十九

    《槁》及《行隶》者,锺繇变之,羲献好之。

    五十

    《体书》者,二王重变行隶及槁体所作也。

    五十一

    《艸书》者,王羲之饰古,亦甚善。

    五十二

    《虎爪书》者,王僧虔拟龙爪所作也。

    五十三

    《鬼书》者,宋元嘉中,京口有人震死,臂上有篆,似八分 书也。

    五十四

    《外国胡书》者,何马鬼魅王之所授,其形似小篆。

    五十五

    天竺书者。梵王所作《涅槃经》所谓“四十二章经”也。

    五十六

    《花书》者,河东《山引》所作。

    《段成式酉阳杂俎》

    《各体书法》

    百体中有“悬针书、垂露书、秦王破冢书、金鹊书、虎爪 书、倒薤书、偃波书、信幡书、飞帛书、籀书谬。”一云缪篆书、 “制书、列书,日书、月书、风书、署书,虫食、叶书,胡书,蓬书, 天竺书,楷书、横书,芝英隶,锺隶、鼓隶,龙虎篆,麒麟篆, 鱼篆、虫篆、鸟篆、鼠篆,牛书、兔书、草书,龙草书,狼书、犬 书、鸡书,震书、反左书,行押书。”书景书半草书。 诏奏用虎爪,为不可学,以防诈伪。

    诰下用偃波书。谢章诏版、用蜹脚书。 节信用乌书

    朝贺用《慎书》。一曰填亦施于昏姻。

    西域书,有“驴唇书”、“莲叶书”、“节分书”、“大秦书”、“驮乘书”、“㹀 牛书”、“树叶书”、“起尸书”、“石旋书”、“覆书”、天书、龙书、鸟音书 等,有六十四种

    《释元奘大唐西域记》

    《跋禄迦国书》

    《跋禄迦国》,字源简略,本三十馀言,转而相生,其流浸 广。粗有书记,竖读其文,逓相传授,师资无替。

    《羯霜那国书》

    《羯霜那国字源》二十五言。转而相生,用之备物,书以 横读,自左向右,文记渐多,逾广窣利。

    《健驼罗国书》

    健驼罗国有波伱尼仙,生知博物,研精覃思,捃摭群 言,作为字书,备有千颂,颂三十二言,究极古今,总括 文书。

    《辽史》

    《西夏传》

    西夏李继迁子德明,晓佛书,通法律,尝观《太一金鉴 诀》《野战歌》,制番书十二卷,又制字若符篆。

    《宋史》

    《勃泥国传》

    太平兴国二年,其王向打遣使赍表,以数重小囊缄 封之,非中国纸,类木皮而薄莹滑,色微绿,长数尺,阔 寸馀,横卷之,仅可盈把,其字细小,横读之。

    《西夏传》

    西夏李元昊自制番书,命野利仁荣演译之,成十二 卷。字形体方整,类八分,而画颇重复。教国人纪事用 番书,而译《孝经》《尔雅》、四言杂字为番语。

    《范成大桂海杂志》

    《桂林字》

    《桂海杂志》俗字,边远俗陋,牒诉券约,专用土俗书,桂 林诸邑皆然。今姑记“临桂”数字,虽甚野鄙,而偏傍亦 有依附。音矮不长也。音稳坐于“门中稳地。”亦音稳“大 坐”亦稳也。音袅“小儿也”奀。音动人瘦弱也。音终人亡绝 也。音腊不能举足也。音大女大及姊也。音磡山石之 岩窟也。《闩》!门,横关也,他不能悉纪。余阅讼牒二年, 习见之。大理国间有文书至南边,及商人持其国佛 经题识,犹用“圀”字者,圀,武后所作国字也。《唐书》称大 礼国,今其国止用“理”字。

    《朱长文墨池编》

    《唐元度十体书》

    古文

    黄帝史仓颉所造。颉有四目,通于神明,观察众象而 为古文。暨嬴氏之代,法务径促,隶书是兴,古文殆绝。 汉鲁恭王坏孔氏旧宅,得《尚书》《论语》《孝经》,皆科斗文 字是也。又河内女子坏老君屋,得古文二篇,乃书之 《泰誓》《顾命》也。或绝尘之客,高蹈远游,深岩邃谷,丹经 秘诀,往往遇之。今之所传,则其遗文。

    大篆

    周宣王太史史籀始变古文,著大篆十五篇。秦焚《诗》 《书》,惟《易》与此篇得全。逮王莽之乱,此篇亡失。建武中 曾获九篇,章帝时王育为作解说,所不通者十有二 三。暨晋世,此篇都废,今略传字体而已。

    八分

    后汉章帝时,上谷王次仲以古书字形少波势,始作 八分楷法,谓有楷法也。其后师宜官、蔡邕、梁鹄善之。 故蔡邕《劝学篇》云“上谷王次仲初变古形”是也。

    小篆

    秦丞相李斯妙于篆法,乃删改史籀大篆而为小篆, 其铭题锺鼎及作符玺,至今用焉。作楷隶之祖,为不 易之轨。《书》曰“作谟作则”,其斯之谓也。今相承或曰“玉 著篆。”

    飞白

    汉灵帝饰理鸿都门,时陈留蔡邕撰《圣皇篇》,待诏门 下,见役人以垩帚成字,心有悦焉,归而为飞白书。汉 末魏初,并以题署宫阁。后有张敬礼,隐居好学,独师 邕体,备尽其妙。

    倒薤篆

    仙人务光,辞汤之禅,隐于清泠之陂,植薤而食,清风 时至,见叶交偃,象为此书以写《太上紫经》三卷,光遂 远游,时人有得之者。

    散隶

    晋黄门郎卫恒,巨山之所作也。祖觊,父瓘,皆虫篆草 隶著名。恒幼传其法,兼刱造散隶书,又著《四体书势》, 古今称之。

    悬针书

    曹喜后汉章帝建初中为秘书郎工篆隶著名尤善 悬针垂露之法后代行之以此书题《五经》篇目。

    鸟书

    周史官史佚所撰。粤在文代,赤雀集户,降及武朝,丹 鸟流室。今此之法,是写二祥者焉。以此书题幡者,取 其飞腾轻疾也。又一说云,“鸿雁有去来之信。”

    垂露书

    曹喜所刱也。字如悬针,而势不纤阿那若浓露之垂。 蔡邕《劝学篇》云:“扶风曹喜,建初称善者也

    《僧梦英十八体书》

    《古文》者,黄帝史仓颉之所作。

    《回鸾篆》者,史佚之所作。

    《雕虫篆》者,鲁秋胡妻所作。秋胡随牒远仕,荏苒三年, 鸣垤有怀,春居多思,桑时闲玩,集为此书,亦云“战笔 书。”其体遒律,垂画纤长,旋绕屈曲,有若虫形。其状则 元鸟优游,落花散漫矣。

    《飞白书》者,后汉蔡邕之所作。

    《薤叶篆》者,仙人务光之所作。

    《璎珞篆》者,后汉刘德升所作,因夜观星宿而为此法, 特存古之梗概,以见规踪。体类科斗而不真,势同回 鸾而宏远。天假其法,非学力之功。虽诸家之法悉殊, 而此书为之首出。后汉儒士,并皆致学。

    《大篆》者,周宣王太史史籀之所作。

    《柳叶篆》者,卫瓘之所作。卫氏三世攻书,善乎隶体,温 故求新,又为此法。其迹类薤叶而不真,笔势明劲,莫 能得学。

    《小篆》者,秦相李斯之所作。

    芝英篆者,汉陈遵之所作。昔六国各以异体之书潜 为符信,则芝英兴焉。秦焚古典,其文煨灭。在汉中叶, 武帝临朝,爰有灵芝三本,植于殿前,既歌《芝房》之曲, 又述《芝英》之书。

    龙爪篆者,晋右将军王羲之游天台,还至会稽,值风 月清照,夕止洞亭,吟咏之末,题柱作一飞字,有龙爪 之形焉,遂称龙爪书。其势若龙蹙虎振,拔剑张弩。 悬针篆者,汉章帝郎中扶风曹喜之所作,抽其势有 若针之悬锋芒,故曰悬针。《河洛遗诰》云:“悬针之书,亦 出曹喜。”小篆为质,垂露为纪,题署五经,印其三史以 为“楷则,传芳千祀。”

    《籀文》者,亦史籀之所作。

    《云书》者,卫恒之所作。轩辕之代,庆云常见,其体郁郁 纷纷,为纪职文字典取诸象《书品》云:“卫恒书,笔动若 飞,字张如云。莫能传学。”

    填篆者,周之媒氏,以仲春之月判会男女,则以此书 表信往来。及魏明帝使京兆韦仲将点定芳林苑中 楼观,王廙、王隐皆云:“字间满密,故云填篆”,亦云芳填 书。至今图书印记,并用此书。

    剪刀篆者,韦诞之所作,亦曰“金错”,书本古之钱名,周 之泉府,厥迹不存。降兹以还,其文可睹。若汉之铢两, 新之刀布,今具存焉。其为体状若丽匣盘龙,新台舞 凤,自后史游造其极焉。

    科斗篆者,其流出于古文《尚书序》费氏注云:“书有二 十法,科斗书是其一法,以其小尾伏头,似虾蟆子,故 谓之科斗。”

    垂露篆者,曹喜之所作,以书表章奏事,谓其点缀如 轻露。汉章帝常重此书,悬帐内,谓曰:“曹喜之书如金 盘泻珠,风篁杂雨,八分元妙,一字千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