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伦汇编 官常典 第六百八十五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明伦汇编 第六百八十六卷
明伦汇编 官常典 第六百八十七卷


    考证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官常典

     第六百八十六卷目录

     谏诤部名臣列传十五

      宋七

      杨万里      彭龟年

      袁枢       曾三聘

      刘光祖      倪思

      陈傅良      蔡幼学

      李大性      罗点

    官常典第六百八十六卷

    谏诤部名臣列传十五

    宋七

    杨万里

    按《宋史》本传:“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中绍兴二十 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陵零丞。时张浚谪 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 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迺名读书之 室曰‘诚斋’。浚入相,荐之朝,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 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 其名市中,民讙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会陈俊 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侍讲张栻以 论张说出守,袁万里抗疏留栻,又遗允文书,以“和同 之说”规之,栻虽不果留,而公论伟之。迁太常博士,寻 升丞兼吏部侍右郎官,转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 州,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盗沈师犯南粤,帅师往平 之,孝宗称之曰“仁者之勇”,遂有大用意。就除提点刑 狱。请于潮、惠二州筑外砦,潮以镇贼之巢,惠以扼贼 之路。俄以忧去,免丧,召为尚左郎官。淳熙十二年五 月,以地震应诏上书曰:“臣闻言有事于无事之时,不 害其为忠;言无事于有事之时,其为奸也大矣。南北 和好逾二十年,一旦”绝使,敌情不测。而或者曰:彼有 五单于争立之祸。又曰:“彼有匈奴困于东胡之祸。”既 而皆不验。道涂相传,缮汴京城池,开海州漕渠,又于 河南、北签民兵,增驿骑,制马枥,籍井泉,而吾之间谍 不得以入。此何为者耶?臣所谓言有事于无事之时 者一也。或谓金主北归,可为中国之贺。臣以中国之 忧,正在乎此。此人北归,盖惩创于逆亮之空国而南 侵也;将欲南之,必固北之,或者以身镇抚其北,而以 其子与婿经营其南也。臣所谓言有事于无事之时 者二也。臣窃闻论者,或谓缓急淮不可守,则弃淮而 守江,是大不然。昔者,吴与魏力争而得合肥,然后吴 始安。李煜失滁、扬二州,自此南唐始蹙。今曰弃淮而 保江,既无淮矣,江可得而保乎?臣所谓“言有事于无 事之时”者三也。今淮东西凡十五郡,所谓守帅,不知 陛下使宰相择之乎?使枢廷择之乎?使宰相择之,宰 相未必为枢廷虑也。使枢廷择之,则除授不自己出 也。一则不为之虑,一则不自己出,缓急败事,则皆曰 非我也,陛下将责之谁乎?臣所谓言有事于无事之 时者四也。且南北各有长技,若骑若射,北之长技也; 若舟若步,南之长技也。今为北之计者,日缮治其海 舟,而南之海舟则不闻缮治焉。或曰:“吾舟素具也。”或 曰:“舟虽未具而惮于扰也。”绍兴辛巳之战,山东采石 之功,不以骑也,不以射也,不以步也,舟焉而已。当时 之舟今可复用乎?且夫斯民一日之扰,与社稷百世 之安危,孰轻孰重?事固有大于扰者也。臣所谓“言有 事于无事之时”者五也。陛下以今日为何等时耶?金 人日逼,疆场日扰,而未闻防金人者何策,保疆场者 何道,但闻某日修某礼文也,某日进某书史也,是以 乡饮理军,以干羽解围也。臣所谓言有事于无“事之 时”者六也。臣闻古者人君,人不能悟之,则天地能悟 之;今也国家之事,敌情不测如此,而君臣上下处之 如太平无事之时,是人不能悟之矣。故上天见灾异, 异时荧惑犯南斗,迩日镇星犯端门,荧惑守羽林。臣 书生不晓天文,未敢以为必然也。至于春正月,日青 无光,若有两日相摩者,兹不曰大异乎?然天犹恐陛 下不信也。至于春日载阳,复有雨雪杀物,兹不曰大 异乎?然天犹恐陛下又不信也。迺五月庚寅,又有地 震,兹又不曰大异乎?且夫天变在远,臣子不敢奏也, 不信可也;地震在外,州郡不敢闻也,不信可也。今也 天变频仍,地震辇毂,而君臣不闻警惧,朝廷不闻咨 访。人不能悟之,“则天地能悟之。”臣不知陛下于此悟 乎否乎?臣所谓言有事于无事之时者七也。自频年 以来,两浙最近则先旱,江、淮则又旱,湖广则又旱,流 徙者相续,道殣相枕,而常平之积名存而实亡,入粟 之令上行而下慢,静而无事,未知所以振救之,动而 有事,将何以仰以为资耶?臣所谓言有事于无事之 时者八也。古者足国裕民,惟食与货。今之所谓钱者, 富商、巨贾、阉宦、权贵皆盈室以藏之,至于百姓三军 之用,惟破楮券尔。万一如唐泾原之师,因怒粝食,蹴 而覆之,出不逊语,遂起朱泚之乱,可不为寒心哉!臣 所谓言有事于无事之时者九也。古者立国必有可畏,非畏其国也,畏其人也。故苻坚欲图晋,而王猛以 为不可,谓谢安、桓冲江左之望,是存晋者二人而已。 异时名相如赵鼎、张浚,名将如岳飞、韩世忠,此金人 所惮也。近时刘珙可用则早死,张栻可用则沮死,万 一有缓急,不知可以督诸军者何人?可以当一面者 何人?而金人之所素惮者又何人?而或者谓人之有 才用而后见。臣闻之《记》曰:“苟有车必见其式,苟有言 必闻其声。”今曰有其人而未闻其可将可相,是有车 而无式,有言而无声也。且夫用而后见,非临之以大 安危,试之以大胜负,则莫见其用也。平居无以知其 人,必待大安危大胜负而后见焉。成事幸矣,万一败 事,悔何及耶?昔者谢元之北御苻坚,而郗超知其必 胜;桓温之西伐李势而刘惔知其必取,盖元于履屐 之间无不当其任,温于蒱博不必得则不为。二子于 平居无事之日,盖必有以察其小而后信其大也,岂 必大用而后见哉?臣所谓“言有事于无事之时者十 也。愿陛下超然远览,昭然远寤,勿矜圣德之崇高而 增其所未能,勿恃中国之生聚而严其所未备;勿以 天地之变异为适然,而法宣王之惧灾;勿以臣下之 苦言为逆耳,而体太宗之导谏;勿以女谒近习之害 政为细故,而监汉、唐季世致乱之由;勿以仇雠之包 藏为无他,而惩宣、政晚年受祸之酷;责大臣以通知 边事军务如富弼之请;勿以东西二府异其心;委大 臣以荐进谋臣良将如萧”何所奇。“勿以文武两途而 殊其辙,勿使赂宦者而得旄节,如唐大历之弊;勿使 货近幸而得招讨,如梁段凝之败。以重蜀之心而重 荆、襄,使东西形势之相接,以保江之心而保两淮,使 表里唇齿之相依。勿以海道为无虞,勿以大江为可 恃。增屯聚粮,治舰扼险,君臣之所咨访,朝夕之所讲 求,姑置不急之务,精专备敌之策,庶几上可消于天 变,下不堕于敌奸。然天下之事,有本根,有枝叶,臣前 所陈,枝叶而已。”所谓本根,则人主不可以自用,人主 自用,则人臣不任责,然犹未害也。至于军事,而犹曰 “谁当忧此,吾当自忧”,今日之事,将无类此?《传》曰:“‘水木 有本原’。圣学高明,愿益思其所以本原者。”东宫讲官 阙,帝亲擢万里为侍读,官僚以得端,人相贺。他日读 《陆宣公奏议》等书,皆随事规警,太子深敬之。王淮为 相,一日,问曰:“宰相先务者何事?”曰:“人才。”又问:“孰为才?” 即疏朱熹、袁枢以下六十人以献,淮次第擢用之。历 枢密院检详,守右司郎中,迁左司郎中。十四年夏旱, 万里复应诏言:“旱及两月,然后求言,不曰迟乎?上自 侍从,下止馆职,不曰隘乎?今之所以旱者,以上泽不 下流,下情不上达,故天地之气隔绝而不通。”因疏四 事以献,言皆恳切。迁秘书少监。会高宗崩,孝宗欲行 三年丧,创议事堂,命皇太子参决庶务。万里上疏力 谏,且上《太子书》,言:“天无二日,民无二王。一履危机,悔 之何及?与其悔之而无及,孰若辞之而不居?愿殿下 三辞五辞,而必不居也。”太子悚然。高宗未葬,翰林学 士洪迈不俟集议配飨,独以吕颐浩等姓名上。万里 上疏诋之,力言张浚当预,且谓迈无异指鹿为马。孝 宗览疏不悦,曰:“万里以朕为何如主?”由是以直秘阁 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入对言:“天下有无 形之祸,僭非权臣而僭于权臣,扰非盗贼而扰于盗 贼,其惟朋党之论乎?盖欲激人主之怒莫如朋党,空 天下人才莫如朋党,党论一兴,其端发于士大夫,其 祸及于天下。前事已然,愿陛下建皇极于圣心,公听 并观,坏植散群,曰君子从而用之,曰小人从而废之, 皆勿问其某党某党也。”又论:“古之帝王固有以知一 己揽其权,不知臣下窃其权。大臣窃之则权在大臣, 大将窃之则权在大将,外戚窃之则权在外戚,近习 窃之则权在近习。窃权之最难防者,其惟近习乎?非 敢公窃也,私窃之也。始于私窃,其终必至于公窃而 后已,可不惧哉!”绍熙元年,借焕章阁学士为接伴金 国贺正旦使,兼实录院检讨官。会《孝宗日历》成,参知 政事王蔺以故事俾万里序之,而宰臣属之礼部郎 官傅伯寿。万里以失职力丐去,帝宣谕勉留。会进《孝 宗圣政》,万里当奉进,孝宗犹不悦,遂出为江东转运 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朝议欲行铁钱于 江南诸郡,万里疏其不便,不奉诏。忤宰相意,改知赣 州,不赴。乞祠,除秘阁修撰、提举万寿宫,自是不复出 矣。宁宗嗣位,召赴行在,辞。升焕章阁待制、提举兴国 宫。引年乞休致,进宝文阁待制,致仕。嘉泰三年,诏进 宝谟阁直学士,给赐衣带。开禧元年,召,复辞。明年,升 宝谟阁学士。卒,年八十三,赠光禄大夫。万里为人刚 而褊,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 不见用。韩𠈁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 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万里曰:“官可弃,记 不可作也。”𠈁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 之日也。𠈁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 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 自外至,遽言𠈁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𠈁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 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 笔而逝。万里精于诗,尝著《易传》行于世。光宗尝为书 “诚斋”二字,学者称诚斋先生,赐谥文节。子长孺。

    彭龟年

    按《宋史》本传:“龟年,字子寿,临江军清江人。七岁而孤, 事母尽孝。性颖异,读书能解大义。及长,得程氏《易》,读 之至忘寝食。从朱熹、张栻质疑,而学益明。登乾道五 年进士第,授袁州宜春尉,吉州安福丞。郑侨、张均同 荐,除太学博士。殿中侍御史。刘光祖以论带御器械 吴端,徙太府少卿。龟年上疏乞复其位,贻书宰相云: ‘祖宗尝改易差除,以伸台谏之气,不闻改易台谏以 伸幸臣之私’。”兼魏王府教授,迁国子监丞,以侍御史 林大中荐,为御史台主簿,改司农寺丞,进秘书郎兼 嘉王府直讲。光宗尝亲郊,值暴风雨感疾,大臣希得 进见。久之,疾平,犹疑畏不朝重华宫。龟年以书谯赵 汝愚,且上疏言:“寿皇之事,高宗备极”子道,此陛下所 亲睹也。况寿皇今日止有陛下一人,圣心拳拳,不言 可知。特遇过宫日分,陛下或迟其行,则寿皇不容不 降免到宫之旨,葢为陛下辞责于人,使人不得以窃 议陛下,其心非不愿陛下之来。自古人君处骨肉之 间,多不与外臣谋,而与小人谋之,所以交斗日深,疑 隙日大。今日两宫,万“万无此。然臣所忧者,外无韩琦、 富弼、吕诲、司马光之臣,而小人之中已有任守忠者 在焉,惟陛下裁察。”又言:“使陛下亏过宫定省之礼,皆 左右小人间谍之罪。宰执、侍从但能推父子之爱,调 停重华;台谏但能仗父子之义,责望人主;至于疑问 之根,盘固不去,曾无一语及之。今内侍间谍两宫者 固非一人,独陈源在寿皇朝得罪至重,近复进用,外 人皆谓离间之机必自源始。宜亟发威断,首逐陈源, 然后肃命銮舆,负罪引慝,以谢寿皇,使父子欢然,宗 社有永,顾不幸欤?”居亡何,光宗朝重华,都人欢悦。寻 除起居舍人,入谢,光宗曰:“此官以待有学识人,念非 卿无可者。”龟年述祖宗之法为《内治圣鉴》以进。光宗 曰:“祖宗家法甚善。”龟年曰:“臣是书,大抵为宦官女谒 之防,此曹若见,恐不得数经御览。”光宗曰:“不至是。”他 日,龟年奏:“臣所居之官,以记注人君言动为职,车驾 不过宫问安,如此书者又数十矣,恐非所以示后。”有 旨幸玉津园,龟年奏:“不奉三宫,而独出宴游,非礼也。” 又言:“陛下误以臣充嘉王府讲读官,正欲臣等教以 君臣父子之道。臣闻有身教,有言教,陛下以身教,臣 以言教者也。言岂若身之切哉?”绍熙五年五月,寿皇 不豫,疾寖革,龟年连三疏请对,不获命。属上视朝,龟 年不离班位,伏地叩额久不已,血渍甃甓。光宗曰:“素 知卿忠直,欲何言?”龟年奏:“今日无大于不过宫。”光宗 曰:“须用去。”龟年言:“陛下屡许臣一入宫,则又不然,内 外不通,臣实痛心。”同知枢密院余端礼曰:“叩额龙墀, 曲致忠恳,臣子至此为得已邪?”上云:“知之。”孝宗崩,宁 宗受禅,是夕召对,宁宗蹙额云:“前但闻建储之义,岂 知遽践大位,泣辞不获,至今震悸。”龟年奏:“此乃宗祏 所系,陛下安得辞?今日但当尽人子事亲之诚而已。” 因拟《起居札子》,乞日进一通。又与翊善黄裳同奏,往 朝南内,因定过宫之礼,乞先一日入奏,率百官恭谢。 宁宗朝泰安宫,至则寝门已闭,拜表而退。时议欲别 建泰安宫,而光宗无徙宫之意。龟年言:“古人披荆棘, 立朝廷,尚可布政出令,况重华一宫,岂为不足哉?陛 下居狭处,太上居宽处,天下之人必有谅陛下之心 者。”于是宫不果建,迁中书舍人。刘庆祖已带遥郡承 宣使,而以太上随龙人落阶官,龟年缴奏,宁宗批:“可 与书行。”龟年奏:“臣非为庆祖惜此一官,为朝廷惜此 一门耳。夫可与书行,近世弊令也。使其可行,臣即书 矣;使不可行,岂敢因再令而遂书哉!”宁宗尝谓:“退朝 无事,恐自怠惰,非多读书不可。”龟年奏:“人君之学,与 书生异,惟能虚心受谏,迁善改过,乃圣学中第一事, 岂在多哉?”一日,御笔书朱熹、黄裳、陈傅良、彭龟年、黄 由、沈有开、李𪩘、京镗、黄艾、邓驲十人姓名示龟年云: “十人可充讲官否?”龟年对曰:“陛下若招徕一世之杰 如朱熹辈,方厌人望,不可专以潜邸学官为之。”寻除 侍讲,迁吏部侍郎,升兼侍读。龟年知事势将变,会暴 雨震雷,因极陈小人窃权、号令不时之弊,遣充金国 吊祭接送伴使。初,朱熹与龟年约共论韩𠈁胄之奸, 会龟年护客,熹以上疏见绌,龟年闻之,附奏云:“始臣 约熹同论此事,今熹既罢,臣宜并斥。”不报。迨归,见𠈁 胄用事,权势重于宰相,于是条数其奸,谓:“进退大臣, 更易言官,皆初政最关大体。若大臣或不能知,而𠈁 胄知之,假托声势,窃弄威福,不去必为后患。”上览奏 甚骇,曰:“𠈁胄朕之肺腑,信而不疑,不谓如此。”批下中 书,予𠈁胄祠,已乃复入。龟年上疏求去,诏𠈁胄与内 祠,龟年与郡,以焕章阁待制知江陵府、湖北安抚使。 龟年丐祠,庆元二年,以吕棐言落职,已而追三官勒 停。嘉泰元年,复元官,起知赣州,以疾辞,除集英殿修撰,提举冲佑观。开禧二年,以待制宝谟阁致仕,卒。龟 年学识正大,议论简直,善恶是非,辨析甚严,其爱君 忧国之忱,先见之识,敢言之气,皆人所难。晚既投闲, 悠然自得,几微不见于颜面。自伪学有禁,士大夫鲜 不变者。龟年于关、洛书益加涵泳,扁所居曰止堂,著 《止堂训蒙》,盖始终特立者也。闻苏师旦建节,曰:“此韩 氏之阳虎,其祸韩氏必矣。”及闻用兵,曰:“祸其在此乎?” 所著书有《经解》《祭仪》《五致录》、奏议、《外制》。𠈁胄诛,林大 中、楼钥皆白其忠,宁宗诏赠宝谟阁直学士。章颖等 请易名,赐谥忠肃。上谓颖等曰:“彭龟年忠鲠可嘉,宜 得谥。使人人如此,必能纳君于无过之地。”未几,加赠 龙图阁学士,而擢用其子钦。

    袁枢

    按《宋史》本传:“枢字机仲,建之建安人。幼力学,尝以《修 身为弓赋》,试国子监,周必大、刘珙皆期以远器。试礼 部词赋第一人,调温州判官,教授兴化军。乾道七年, 为礼部试官,就除太学录。”轮对三疏,一论开言路以 养忠孝之气,二论规恢复当图万全,三论士大夫多 虚诞、侥荣利。张说自阁门以节钺签枢密,枢方与学 省同僚共论之,上虽容纳而色不怡。枢退诣宰相,示 以奏疏,且曰:“公不耻与哙等伍耶?”虞允文愧甚。枢即 求外补,出为严州教授。枢常喜诵司马光《资治通鉴》, 苦其浩博,乃区别其事而贯通之,号《通鉴纪事本末》。 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 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曰:“治道尽在是 矣。”他日,上问袁枢今何官,茂良以实对。上曰:“可与寺 监簿。”于是以太宗正簿召登对,即因史书以言曰:“臣 窃闻陛下尝读《通鉴》,屡有训词,见诸葛亮论两汉所 以兴衰,有小人不可不去之戒。大哉王言,垂法万世。” 遂历陈往事,自汉武而下至唐文宗,偏听奸佞,致于 祸乱,且曰:“固有诈伪而似诚实,憸佞而似忠鲠者。苟 陛下日与图事于帷幄中,进退天下士,臣恐必为朝 廷累。”上顾谓曰:“朕不至与此曹图事帷幄中。”枢谢曰: “陛下之言及此,天下之福也。”迁太府丞。时士大夫颇 有为党与者,枢奏曰:“人主有偏党之心,则臣下有朋 党之患。比年或谓陛下宠任武士,有厌薄儒生之心, 猜疑大臣,亲信左右,内庭行庙堂之事,近侍参军国 之谋。今虽总权纲,专听览,而或壅蔽聪明,潜移威福。 愿可否惟听于国人,毁誉不私于左右。”上方锐意北 伐,示天下以所向,枢奏:“古之谋人国者,必示之以弱。 苟陛下志复金仇,臣愿蓄威养锐,勿示其形。”复陈用 宰执、台谏之术。时议者欲制宗室应举、锁试之额,限 添差岳祠,减臣僚荐举,定文武任子,严特奏之等,展 郊禋之岁,缓科举之期。枢谓“此皆近来从窄之论,人 君惟天是则,不可行也。”遂抗疏劝上推广大以存国 体,兼国史院编修官、分修《国史传》。章惇家以其同里, 宛转请文饰其传,枢曰:“子厚为相,负国欺君。吾为史 官,书法不隐,宁负乡人,不可负天下后世公议。”时相 赵雄总史事,见之叹曰:“无愧古良史。”权工部郎官,累 迁兼吏部郎官。两淮旱,命廉视真、扬、庐、和四郡。归陈 两淮形势,谓:“两淮坚固则长江可守。今徒知备江,不 知保淮,置重兵于江南,委空城于淮上,非所以戒不 虞。瓜州新城专为退保,金使过而指议,淮人闻而叹 嗟。谁为陛下建此策也?”迁军器少监,除提举江东常 平茶盐,改知处州,赴阙奏事。枢之使淮入对也,尝言: “朋党相附则大臣之权重,言路壅塞则人主之势孤。” 时宰不悦。至是,又言:“威权在下则主势弱,故大臣逐 台谏以蔽人主之聪明;威权在上则主势强,故大臣 结台谏以遏天下之公议。今朋党之旧尚在,台谏之 官未正纪纲,言路将复荆榛矣。”除吏部员外郎,迁大 理少卿。通州民高氏以产业事下大理,殿中侍御史 冷世光纳厚赂曲庇之,枢直其事以闻,人为危之。上 怒,立罢世光。以朝臣劾御史,实自枢始。手诏权工部 侍郎,仍兼国子监祭酒。因论大理狱案,请有予郡之 命,既而贬两秩,寝前旨。光宗受禅,叙复元官,提举太 平兴国宫、知常德府。宁宗登位,擢右文殿修撰、知江 陵府。江陵濒大江,岁坏为巨浸,民无所托。楚故城、楚 观在焉,为室庐,徙民居之,以备不虞。种未数万,以为 捍蔽,民德之。寻为台臣劾罢,提举太平兴国宫。自是 三奉祠,力上请制,比之疏傅、陶令。开禧元年卒,年七 十五。自是闲居十载,作《易传解义》《辩异》《童子问》等书, 藏于家。

    曾三聘

    按《宋史》本传:“三聘,字无逸,临江新淦人。乾道二年进 士,调赣州司户参军,累迁军器监主簿。有旨造划车 弩,三聘谓划车弩六人挽之,而箭之所及止二百六 十步。今所用克敌弓较之工费不及十之三,一人挽 之,而射可及三百六十步。利害晓然。乃不果造。”光宗 不朝重华宫,中外疑惧,三聘以书抵丞相留正,正未 及言,会以他事不合求去。三聘谓丞相“今泯默而退

    耶?亦将取今日所难言者,别白言之而后退。凡今阙
    考证
    庭之内,闺门衽席之间,父子夫妇之际,群臣莫敢深

    言者,避嫌远罪耳。丞相身退计决,言之何嫌乎?”迁秘 书郎。帝欲幸玉津园,三聘上疏言:“今人心既离,大乱 将作,小大之臣,震怖请命,而陛下安意肆志而弗闻 知。万一敌人谍知,驰一介之使,问安北宫,不知何以 答之。奸宄窥间,传一纸之檄,指斥乘舆,不知何以御 之。望亟备法驾朝谒,不然,臣实未知死所也。”孝宗病 革,复上疏言:“道路流言,汹汹日甚,臣恐不幸而有狂 夫奸人,托忠愤以行诈,假曲直以动众,至此而后悔 之,则恐无及矣。”帝意为动。及孝宗崩,帝疾不能执丧, 朝论益震汹。三聘谓今日事势,莫若建储。或戒之曰: “前日台谏诸公谓汝夺其职,今复有疏耶?”三聘曰:“此 何时而可避烦言也。”宁宗立,兼考功郎,后知郢州。会 韩𠈁胄为相,指三聘为故相赵汝愚腹心,坐追两官。 久之,复元官与祠,差知郴州,改提点广西、湖北刑狱, 皆辞不赴。𠈁胄诛,诸贤遭窜斥者相继召用,三聘禄 不及,终不自言。嘉熙间,三聘已卒,有旨特赠三官,直 龙图阁,赐谥“忠节。”

    刘光祖

    按《宋史》本传:“光祖字德修,简州阳安人。幼出于外祖 贾晖,后以晖遗泽补官。登进士第,廷对言:‘陛下睿察 太精,宸断太严,求治太速,喜功太甚’。”又言:“陛下躬擐 甲胄,间驭球马,一旦有警,岂能亲董六师以督战乎? 夫人主自将,危道也。臣恐球马之事,敌人闻之,适以 贻笑,不足以示武。”除剑南东川节度推官,辟潼川提 刑司检法。淳熙五年,召对,论恢复事,请以太祖用人 为法。且曰:“人臣献言,不可不察。其一,不量可否,劝陛 下轻出骤进,则是即日误国;其一,不思振立,苟且偷 安,则是久远误国。”除太学正。召试,守正字兼吴益王 府教授,迁校书郎,除右正言、知果州。以赵汝愚荐,召 入。光宗即位,除军器少监兼权侍左郎官,又兼礼部。 时殿中侍御史阙,上方严其选,谓宰臣留正曰:“卿监、 郎官中有其人。”正沈思久之,曰:“得非刘光祖乎?”上曰: “是久在朕心矣。”光祖入谢,因论:近世是非不明则邪 正互攻,公论不立则私情交起。此固道之消长,时之 否泰,而实为国家之祸福,社稷之存亡,甚可畏也。本 朝士大夫学术议论,“最为近古,初非有强国之术,而 国势尊安,根本深厚。咸平、景德之间,道臻皇极,治保 太和,至于庆历、嘉祐盛矣。不幸而坏于熙、丰之邪说, 疏弃正士,招徕小人,幸而元祐君子起而救之,末流 大分,事故反复。绍圣、元符之际,群凶得志,绝灭纲常。 其论既胜,其势既成,崇、观而下,尚复何言!臣始至时, 闻有讥贬道学之说,而实未睹朋党之分。中更外艰, 去国六载,已忧两议之各甚,而恐一旦之交攻也。逮 臣复来,其事果见。”因恶道学,乃生朋党;因生朋党,乃 罪忠谏。嗟乎,以忠谏为罪,其去绍圣几何?陛下履位 之初,端拱而治,凡所进退,率用人言,初无好恶之私, 岂以党偏为主?而一岁之内,逐者纷纷,中“间好人固 亦不少,反以人臣之私意,微累天日之清明。往往推 忠之言,谓为沽名之举。至于洁身以退,亦曰愤怼而 然。欲激怒于至尊,必加之以讦讪。事势至此,循默乃 宜。循默成风,国家安赖?臣欲熄将来之祸,故不惮反 复以陈。伏乞圣心豁然,永为皇极之主。使是非由此 而定,邪正由此而别,公论由此而明,私情由此而熄; 道学之讥,由此而消;朋党之迹由此而泯;和平之福, 由此而集;国家之事,由此而理,则生灵之幸,社稷之 福也。不然,相激相胜,展转反复,为祸无穷,臣实未知 税驾之所。”章既下,读之有流涕者。劾罢户部尚书叶 翥、太府卿兼中书舍人沈揆,结近习,图进用,言:“比年 以来,士大夫不慕廉靖而慕奔竞,不尊名节而尊爵 位,不乐公正而乐软美,不敬君子而敬庸人。既安习 以成风,谓苟得为至计。良由前辈老成,零落殆尽,后 生晚进,议论无所据依,学术无所宗主,正论益衰,士 风不竞。幸诏大臣,妙求人物,必朝野所共属、贤愚所 同敬者一二十人,参错立朝,国势自壮。臣虽终岁无 所奏纠,固亦未至旷官。今日之患,在于右封殖人才, 台谏但有摧残,庙堂初无长养。臣处当言之地,岂以 排击为能哉?”徙太府少卿,求去不已,除直秘阁、潼川 运判,改江西提刑,又改夔州。时孝宗不豫,上久不过 宫,光祖致书留正赵汝愚曰:“‘宜与群贤并心一力,若 上未过宫,宰执不可归安私第’。林、陈二阉自以获罪 重华,日夜交谍其间,宜用韩魏公逐任守忠故事,以 释两宫疑谤。大臣亦当收兵柄,密布腹心,俾缓急有 可仗者”闻。孝宗崩,又贻书汝愚,勉以安国家、定社稷 之事。宁宗即位,除侍御史,改司农少卿。入对,献《谨始 五箴》。又论:“人主有六易:天命易恃,天位易乐,无事易 安,意欲易奢,政令易怠,岁时易玩。”又有六难:“君子难 进,小人难退,苦言难入,巧佞难远,是非难明,取舍难 决。暗主之所易,明主之所难;暗主之所难,明主之所 易。”又言:“陛下以隆慈之命,践阼于素幄,盖有甚不得 已者。宜躬自贬损,尽礼于上皇,使圣意欢然知释位之乐,然后足以昭陛下之大孝。”上悚然嘉纳,进起居 舍人。论:“政令当出中书,陛下审而行之,人主操柄,无 要于此。”知阁门事。韩𠈁胄寖擅威福,故首及之。迁起 居郎。集议卜孝宗山陵,与朱熹皆谓会稽山陵土薄 水浅,乞议改卜。既而熹与祠,光祖言:“汉武帝之于汲 黯,唐太宗之于魏徵,仁宗之于唐介,皆暂怒旋悔。熹 明先圣之道,为今宿儒,又非三臣比。陛下初膺大宝, 招徕耆儒,此初政之最善者。今一旦无故去之,可乎?” 且曰:“臣非助熹助陛下者也。”再疏,不听。刘德秀劾光 祖,出为湖南运判,不就,主管玉局观。赵汝愚既罢相, 𠈁胄擅朝,遂目士大夫为伪学逆党,禁锢之。光祖撰 《涪州学记》,谓:“学之大者,明圣人之道以修其身,而世 方以道为伪;小者,治文章以达其志,而时方以文为 病,好恶出于一时,是非定于万世。”谏官张釜指为谤 讪,比之杨恽,夺职,谪居房州。久之,许自便。起知眉州, 复职,将漕利路,以不习边事辞。进直宝谟阁,主管冲 佑观。吴曦叛,光祖白郡守,焚其榜通衢,且驰告帅守、 监司之所素知者,仗大义连衡以抗贼。俄闻曦诛,则 以书属宣抚使杨辅,讲行营田前日利归吴氏者悉 收之公上以省饷军费、奖名节、旌死事,以激忠烈之 心。除潼川路提刑,权知泸州。𠈁胄诛,召除右文殿修 撰、知襄阳府,进宝谟阁待制、知遂宁府。改京湖制置 使,以宝谟阁直学士知潼川府。诏以闵雨求言,光祖 奏:“女直乃吾不共戴天之仇,天亡此仇,送死于汴。陛 下为天之子,不知所以图之,天与不取,是谓弃天,未 有弃天而天不我怒也。青、郓、蔺、会求通弗纳,陛下为 中国衣冠之主,人归而我绝之,是谓弃人,未有弃人 而人不我怨也。且金人舍其巢穴,污我汴京,尚可使 吾使人拜之于祖宗昔日朝会之廷乎?”又请改正宪 圣慈烈皇后讳日。先是后崩,以庆元三年十一月二 日,郊禋期迫,或谓𠈁胄曰:“上亲郊,不可不成礼,且有 司所费既伙,奈何已之?”𠈁胄入其言,五日祀圜丘,六 日始宣遗诰。于是光祖言:“宪圣陛下之曾祖母克相 高宗,再造大业,𠈁胄敢视之如卑丧。迁就若此,贼臣 就戮,盍告谢祖宗,改从本日。”从之。升显谟阁直学士、 提举玉隆万寿宫,引年不许。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 嘉定十五年,卒,进华文阁学士,谥文节。赵汝愚称光 祖“论谏激烈似苏轼,恳恻似范祖禹”,世以为名言。所 著《后溪集》十卷。子端之、靖之、翊之、竑之。

    倪思

    按《宋史》本传:“思字正甫,湖州归安人。乾道二年进士, 中博学宏词科,累迁秘书郎,除著作郎,兼翰林权直。 光宗即位,典册与尤袤对掌故事。行三制,并宣学士, 上欲试思能否,一夕并草除公师四制,训词精敏,在 廷诵叹。擢侍立修注官。直前奏:‘陛下方受禅,金主亦 新立,欲制其命,必每事有以胜之。彼奢则以俭胜之, 彼暴则以仁胜之;彼怠惰,则以忧勤胜之’。”又请增置 谏官,专责以谏事。又乞召内外诸将访问以知其才 否。迁将作少监兼权直学士院,兼权中书舍人,升中 书舍人兼直学士院、同修国史,寻兼侍讲。初,孝宗以 户部经费之馀,则于三省置封桩库以待军用,至绍 兴,移用始频。会有诏发缗钱十五万入内帑备犒军。 思谓实给他费,请毋发,且曰:“往岁所入约四百六十 四万缗,所出之钱不及二万,非痛加撙节,则封椿自 此无储。”遂定议犒军岁以四十万缗为额,由是费用 有节。又言:“唐制,使谏官随宰相入阁,今谏官月一对 耳,乞许同宰执宣引,庶得从容论奏。”上称善。除礼部 侍郎。上久不过重华宫,思疏十上,言多痛切。会上召 嘉王,思言:“寿皇欲见陛下,亦犹陛下之于嘉王也。”上 为动容。时李皇后寖预政,思进讲。《姜氏会齐侯于泺》, 因奏:“人主治国,必自齐家始。家之不能齐者,不能防 其渐也。始于亵狎,终于恣横,卒至于阴阳易位,内外 无别,甚则离间父子。汉之吕氏,唐之武、韦,几至乱亡, 不但鲁庄公也。”上悚然。赵汝愚同侍经筵,退语人曰: “谠直如此,吾党不逮也。”兼权吏部侍郎,出知绍兴府。 宁宗即位,改婺州,未上,提举太平兴国宫。召除吏部 侍郎兼直学士院。御史姚愈劾思,出知太平州,历知 泉州、建宁府,皆以言者论去。久之,召还,试礼部侍郎 兼直学士院。𠈁胄先以书致殷勤曰:“国事如此,一世 人望,岂宜专以洁己为贤哉?”思报曰:“但恐方拙不能 徇时好耳。”时赴召者未引对,先谒𠈁胄,或劝用近例, 思曰:“私门不可登,矧未见君乎?”逮入见,首论:“言路不 通,自吕祖俭谪徙而朝士不敢输忠,自吕祖泰编窜 而布衣不敢极说。胶庠之士,欲有吐露,恐之以去籍, 谕之以呈槁,谁肯披肝沥胆,触冒威尊!近者北伐之 举,仅有一二人言其不可,如使未举之前,相继力争 之,更加详审,不敢轻动。”又言:“苏师旦赃以巨万计,胡 不黥戮以谢三军?皇甫斌丧师襄汉,李爽败绩淮甸, 秦世辅溃散蜀道,皆罪大罚轻。”又言:“士大夫寡廉鲜 耻,列拜于势要之门,甚者匍匐门窦,称门生不足称 恩,坐恩主甚至于恩父者,谀文丰赂,又在所不论也 𠈁胄闻之大怒。思既退,谓𠈁胄曰:“公明有馀而聪不 足,堂中剖决如流,此明有馀;为苏师旦蒙蔽,此聪不 足也。周筠与师旦并为奸利,师旦已败,筠尚在。人言 平章骑虎不下之势,此李林甫、杨国忠晚节也。”𠈁胄 悚然曰:“闻所未闻。”司谏毛宪劾思,予祠。𠈁胄殛,复召, 首对,乞用淳熙例,令太子开议事堂。习机政。又言: “𠈁胄擅命,凡事取内批特旨,当以为戒。”除权兵部尚 书兼侍读。求对,言:“大权方归,所当防微,一有干预端 倪,必且仍蹈覆辙。厥今有更化之名,无更化之实。今 𠈁胄既诛,而国人之言犹有未靖者,盖以枢臣犹兼 宫宾,不时宣召,宰执当同班同对,枢臣亦当远权,以 息外议。”枢臣谓史弥远也。金人求𠈁胄函首,命廷臣 集议,思谓有伤国体,徙礼部尚书。史弥远拟除两从 官,参政钱象祖不与闻。思言:“奏拟除目,宰执当同进, 比专听𠈁胄,权有所偏,覆辙可鉴。”既而史弥远上章 自辨,思求去,上留之。思乞对,言:“前日论枢臣独班,恐 蹈往辙,宗社堪再坏耶?宜亲擢台谏,以革权臣之弊, 并任宰辅,以鉴专擅之”失。弥远怀恚,思请去益力。以 宝谟阁直学士知镇江府,移福州。弥远拜右丞相,陈 晦草制,用《昆命元龟》语,思叹曰:“董贤为大司马,册文 有‘允执厥中一言,萧咸以为尧禅舜之文,长老见之, 莫不心惧。今制词所引,此舜、禹揖逊也,天下有如萧 咸者,读之,得不大骇乎’?”乃上省牍,请贴改麻制,诏下 分析,弥远遂除晦殿中侍御史。即劾思藩臣僭论麻 制,镌职而罢,自是不复起矣。久之,除宝文阁学士、提 举嵩山崇福宫。嘉定十三年卒,谥文节。

    陈傅良

    按《宋史》本传:“傅良,字君举,温州瑞安人。初患科举程 文之弊,思出其说为文章,自成一家,人争传诵,从者 云合,由是其文擅当世。当是时,永嘉郑伯熊、薛季宣 皆以学行闻,而伯熊于古人经制治法讨论尤精,傅 良皆师事之,而得季宣之学为多。及入太学,与广汉 张栻、东莱吕祖谦友善。祖谦为言本朝文献相承条” 序,而“主敬集义”之功,得于栻为多,自是四方受业者 愈众。登进士甲科,教授泰州。参知政事龚茂良才之, 荐于朝,改太学录,出通判福州。丞相梁克家领帅事, 委成于傅良,傅良平一府曲直,壹以义,强御者不得 售其私,阴结言官论罢之。后五年,起知桂阳军。光宗 立,稍迁提举常平茶盐转运判官。湖湘民无后,以异 姓为嗣者,官利其赀,辄没入之。傅良曰:“绝人嗣,非政 也。”复之几二千家。转浙西提点刑狱,除吏部员外郎, 去朝四十年,至是而归,须鬓无黑者,都人聚观嗟叹, 号“老陈郎中。”傅良为学,自三代、秦、汉以下,靡不研究, 一事一物,必稽于极而后已,而于太祖开创本原,尤 为潜心。及是,因轮对,言曰:“太祖皇帝垂裕后人,以爱 惜民力为本。熙宁以来,用事者始取太祖约束,一切 纷更之。诸路上供岁额,增于祥符一倍,崇宁重修《上 供格》,颁之天下,率增至十数倍。其它杂敛,则熙宁以 常平宽剩、禁军阙额之类,别项封桩,而无额上供起 于元丰,经制起于宣和,总制月桩起于绍兴,皆迄今 为额。折帛、和买之类,又不与焉。茶引尽归于都茶场, 盐钞尽归于榷货务,秋苗斗斛十八九归于纲运,皆 不在州县。州县无以供,则豪夺于民,于是取之斛面, 折变科敷,抑配赃罚,而民困极矣。方今之患,何但边 裔,盖天命之永不永,在民力之宽不宽耳,岂不甚可 畏哉!陛下宜以救民穷为己任,推行太祖”未泯之泽, 以为万世无疆之休。且言:“今天下之力,竭于养兵,而 莫甚于江上之军。都统司谓之御前军马,虽朝廷不 得知;总领所谓之大军钱粮,虽版曹不得与。于是中 外之势分,而事权不一,施行不专,虽欲宽民,其道无 繇。诚使都统司之兵与向者在制置司时无异,总领 所之财与向者在转运司时无异,则内外为一体,内 外一体则宽民力可得而议矣。”帝从容嘉纳,且劳之 曰:“卿昔安在?朕不见久矣。其以所著书示朕。”退以《周 礼说》十三篇上之。迁秘书少监兼实录院检讨官、嘉 王府赞读。绍熙三年,除起居舍人,明年,兼权中书舍 人。初,光宗之妃黄氏有宠,李皇后妒而杀之。光宗既 闻之,而复因郊祀大风雨,遂震惧得心疾,自是视章 疏不时。于是傅良奏曰:“一国之势犹身也,壅底则致 疾。今日迁延某事,明日阻节某人,即有奸险,乘时为 利,则内外之情不接,威福之柄下移,其极至于天变 不告,边警不闻,祸且不测矣。”帝悟,会疾亦稍平,过重 华宫。而明年重明节,复以疾不往。丞相以下至于太 学诸生,皆力谏不听,而方召内侍陈源为内侍省押 班。傅良不草词,且上疏曰:“陛下之不过宫者,特误有 所疑,而积忧成疾,以至此尔。臣尝即陛下之心反复 论之,窃自谓深切,陛下亦既许之矣,未几中变,以误 为实而开无端之衅,以疑为真而成不疗之疾,是陛 下自贻祸也。”书奏,帝将从之,百官班立以俟帝出,至 御屏,皇后挽帝回,傅良遂趋,上引裾,后叱之,傅良哭 于庭。后益怒,傅良下殿径行。诏改秘阁修撰,仍兼赞读,不受。宁宗即位,召为中书舍人兼侍读、直学士院、 同实录院修撰。会诏朱熹与在外宫观,傅良言:“熹难 进易退,内批之下,举朝惊愕。臣不敢书行。”熹于是进 宝文阁待制,与郡。御史中丞谢深甫论傅良言不顾 行,出提举兴国宫。明年,察官交疏,削秩罢。嘉泰二年, 复官,起知泉州,辞。授集英殿修撰,进宝谟阁待制。终 于家,年六十七,谥文节。傅良著述,有《诗解诂》《周礼说》 《春秋后传左氏章指》行于世。

    蔡幼学

    按《宋史》本传:“幼学,字行之,温州瑞安人。年十八,试礼 部第一。是时陈傅良有文名于太学,幼学从之游,月 书上。祭酒芮华及吕祖谦连选拔,辄出傅良右,皆谓 幼学之文过其师。孝宗闻之,因策士将寘首列。而是 时外戚张说用事,宰相虞允文、梁克家皆阴附之。幼 学对策,其略曰:‘陛下资虽聪明而所存未大,志虽高 远而所趋未正,治虽精勤而大原不立,即位之始,冀 太平旦暮至。奈何今十年风俗日坏,将难扶持;纪纲 日乱,将难整齐;人心益摇,将难收拾;吏慢兵骄,财匮 民困,将难正救’。”又曰:“陛下耻名相之不正,更制近古 二相并进,以为美谈。然或以虚誉惑听,自许立功;或 以缄默容身,不能持正。”盖指虞允文、梁克家也。又曰: “汉武帝用兵以来,大司马、大将军之权重而丞相轻。 公孙弘为相,卫青用事,弘苟合取容,相业无有。宣元 用许、史,成帝用王氏,哀帝用丁、傅,卒为始元之祸。今 陛下使姨子预兵柄,其人无一才可取,宰相忍与同 列,曾不羞耻?”按其罪名,宜在公孙弘上。盖指张说也。 帝览之不怿,虞允文尤恶之,遂得下第,教授广德军。 丁父忧,再调潭州。执政荐于朝,帝许之,且问:“年几何 矣?何以名幼学?”参政施师点举《孟子》“幼学壮行”之语 以对,上伫思慨然曰:“今壮矣,可行也。”遂除敕令所删 定官。首言:“大耻未雪,境土未复。陛下睿知神武,可以 有为,而苟且之议,委靡之习,顾得以缓陛下欲为之 心。”孝宗喜曰:“解卿意,欲令朕立规模尔。”寻以母忧去。 光宗立,以太学录召,改武学博士。逾年,迁太学,擢秘 书省正字兼实录院检讨官,迁校书郎。时光宗以疾 不朝重华宫,幼学上封事曰:“陛下自春以来,北宫之 朝不讲。比者寿皇愆豫,侍从、台谏叩陛请对,陛下拂 衣而起,相臣引裾,群臣随以号泣。陛下退朝,宫门尽 闭,大臣累日不获一对清光。望日之朝,都人延颈,迁 延至午。禁卫饮恨,市廛军伍,谤诽籍籍,旁郡列屯,传 闻疑怪,变起仓卒,陛下实受其祸。诚思身体发肤,寿 皇所与,宗社人民,寿皇所命,则畴昔慈爱,有感乎心, 可不独出圣断,复父子之欢,弭宗社之祸?”疏入,不报。 宁宗即位,诏求直言,幼学又奏:“陛下欲尽为君之道, 其要有三:事亲、任贤、宽民,而其本莫先于讲学。比年 小人谋倾君子,为安靖和平之说以排之,故大臣当 兴治而以生事自疑,近臣当效忠而以忤旨摈弃,其 极至于九重深拱而群臣尽废,多士盈庭而一筹不 吐。自非圣学日新,求贤如不及,何以作天下之才!”自 熙宁、元丰“而始有免役钱,有常平积剩钱,有无额上 供钱,自大观、宣和而始有大礼进奉银绢,有赡学籴 本钱,有经制钱,自绍兴而始有和买折帛钱,有总制 钱,有月桩大军钱,至于茶、盐、酒榷、税契、头子之属,积 累增多,较之祖宗,无虑数十倍,民困极矣。”幼学既论 列时政,其极归之圣学,帝称善,将进用之。时韩𠈁胄 方用事,指正人为伪学,异论者立黜。幼学遂力求外 补,特除提举福建常平。陛辞,言:“今除授命令,径从中 出,而大臣之责始轻;谏省、经筵无故罢黜,而多士之 心始惑。或者有以误陛下至此耶?”𠈁胄闻之不悦。既 至官,日讲《荒政》。时朱熹居建阳,幼学每事咨访,遂为 御史刘德秀劾罢,奉祠者凡八年。起知黄州,改提点 福建路刑狱,未行,有劝𠈁胄以收召海内名士者,乃 召幼学为吏部员外郎。入见,言高宗建炎间减婺州 和买绢折罗事,因谕辅臣曰:“一日行得如此一事,一 年不过三百六十事而已。陛下除两浙丁钱,视高宗 无间。然而兵事既开,诸路罹锋镝转饷之艰,江湖以 南有调募科需之扰,惟陛下以爱惜邦本为念。”迁国 子司业、宗正少卿,皆兼权中书舍人。𠈁胄既诛,馀党 尚塞正路,幼学次第弹缴,窜黜尤众,号称职。迁中书 舍人兼侍讲。故事,阁门宣赞而下,供职十年,始得路 都监若钤辖。𠈁胄坏成法,率五六年、七八年即越等 除授,有已授外职犹通籍禁闼者,幼学一切厘正。嘉 定初,同楼钥知贡举。时正学久锢,士专于声律度数, 其学支离。幼学始取义理之文,士习渐复于正。兼直 学士院,内外制皆温醇雅厚得体,人多称之。除刑部 侍郎,改吏部,仍兼职。赵师𢍰除知临安府,师𢍰辞。故 事,当有不允诏,幼学言:“师𢍰以媚权臣进官,三尹京 兆,狼籍无善状。诏必出褒语,臣何辞以草?”命遂寝。改 兼侍读,师𢍰命乃下。除龙图阁待制、知泉州,徙建康 府、福州,进福建路安抚使。政主宽大,惟恐伤民。福建 下州例抑民买盐,以户产高下均卖者曰产盐,以交易契纸钱科敷者曰浮盐,皆出常赋外。久之遂为定 赋。幼学力请蠲之,不报。提举司令民以田高下藏新 会子,不如令者籍其赀。幼学曰:“罔民而可,吾忍之乎? 惟有去而已。”因言钱弊未均,秤提无术,力求罢去。遂 升宝谟阁直学士、提举万寿宫。召权兵部尚书兼修 玉牒官,寻兼太子詹事。先是,朝廷既遣岁币入金境, 适值其有难,不果纳,则遽以兵叩边索之。中外汹汹, 皆言当亟与。幼学请对,言:“玉帛之使未还,而侵轶之 师奄至,且肆其侮慢。形之文辞,天怒人愤,可不伸大 义以破其谋乎?”于是朝论奋然,始诏与金绝。幼学因 请固本根以弭外虞,示意向以定众志。公汲引以合 材谋,审怀附以一南北。帝称善。一夕感异,梦星陨于 屋西南隅,遂卒,年六十四。幼学早以文鸣于时,而中 年述作,益穷根本。非关教化之大,由情性“之正者,不 道也。”器质凝重,莫窥其际,终日危坐,一语不妄发,及 辨论义理,纵横阖辟,沛然如决江河,虽辩士不及也。 尝续司马光《公卿百官表》《年历》《大事记》《备忘辨疑》《编 年政要》《列传举要》凡百馀篇,传于世。

    李大性

    按《宋史》本传:“大性,字伯和,端州四会人。其先积中,尝 为御史,以直言入元祐党籍,始家豫章。大性少力学, 尤习本朝典故,以父任入官,因参选,进《艺祖庙谟》百 篇,及《公私利害》百疏。”又言:“‘元丰制,六察许言事,章惇 为相,始禁之。乞复旧制,以广言路’。从臣力荐之,命赴 都堂审察,仅迁一秩,为湖北提刑司干官。未几,入为” 主管吏部架阁文字。丁母艰,服阕,进《典故辨疑》百篇, 皆本朝故实。盖网罗百氏野史,订以日历实录,核其 正舛,率有据依。孝宗读而褒嘉之,擢大理司直,迁敕 令所删定官,添差通判楚州。郡守吴曦与都统刘超 合议,欲撤城移他所,大性谓:“楚城实晋义乌间所筑, 最坚,奈何以脆薄易坚厚乎?”持不可。台臣将劾其沮 挠,不果,会从官送北客朝命,因俾廉访具以实闻,遂 罢戎帅。召大性,除太府寺丞,迁大宗正丞兼仓部郎, 寻改工部。陈傅良以言事去国,彭龟年、黄度、杨方相 继皆去,大性抗疏言:“朝廷清明,乃使言者无故而去, 臣所甚惜也。数人之心,皆本爱君,知其爱君,任其去 而不顾,恐端人正士”之去者,将不止此。孟子曰:“不信 仁贤,则国空虚。”臣所以为之寒心也。孝宗崩,光宗疾, 未能执丧。大性复上疏言:“今日之事,颠倒舛逆。况金 使祭奠,常引见于北宫素帷,不知是时犹可以不出 乎?《檀弓》曰:‘成人有兄死而不丧者,闻子皋将为成宰, 遂为衰’。成人曰:‘兄则死,而子皋为之衰’。”盖言成人畏 子皋“之来,方为制服,其服乃子皋为之,非为兄也。若 陛下必待使来,然后执丧,则恐贻讥中外,岂特如成 人而已哉?”迁军器少监、权司封郎、提举浙东常平,改 浙东提刑兼知庆元府。召为吏部郎中,四迁为司农 卿。明年,兼户部侍郎,出知绍兴府。甫一岁,召为户部 侍郎,升尚书。朝论将用兵,大性条陈利害,主“不宜轻 举”之说,忤韩𠈁胄意,出知平江,移知福州,又移知江 陵,充荆湖制置使。江陵当用兵后,残毁饥馑,继以疾 疫,大性首议振贷,凡三十八万缗有奇,前官虚羡凡 十有四万五千缗,率蠲放不督民流移,新复业者皆 奏免征榷。边郡武爵,本以励士,冒滥滋众。大性劾两 路戎司冒受逃亡付身凡三千四百九十有七道,率 缴上毁抹《左选》,为之一清。江陵旧使铜镪,钱重楮轻, 民持赀入市,有终日不得一钱者。大性奏乞依襄、郢 例,通用铁钱,于是泉货流通,民始复业。除刑部尚书 兼详定敕令,寻迁兵部。时金国分裂,不能自存,有举 北伐之议者。大性上疏,以“和战之说未定,乞令朝臣 集议。”从之。寻以端明殿学士知平江府。引疾丐祠,卒 于家,年七十七。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文惠。”李氏自积 中三世官于朝,父子兄弟相师友,而大性与弟大异, 大东并跻从列,为名臣云。

    罗点

    按《宋史》本传:“点字春伯,抚州崇仁人。六岁能文,登淳 熙三年进士第,授定江节度推官,累迁校书郎,兼国 史院编修官。岁旱,诏求言,点上封事,谓:‘今时奸谀日 甚,议论凡陋,无所可否,则曰得体;与世浮沉,则曰有 量;众皆默,己独言,则曰沽名;众皆浊,己独清,则曰立 异。此风不革,陛下虽欲大有为于天下,未见其可也。 自旱暵为虐,陛下祷群祠,赦有罪,曾不足以感动。及 朝求谠言,夕得甘雨,天心所示,昭然不诬,独不知陛 下之求言,果欲用之否乎?如欲用之,则愿以所上封 事反复详熟,当者审而后行,疑者咨而后决,如此,则 治象日著,而乱萌自消矣’。”迁秘书郎兼皇太子宫小 学教授。宁宗时,以皇孙封英国公,点兼教授,入讲至 晡时不辍,左右请少憩,点曰:“国公务学不休,奈何止 之?”又摭古事劝戒,为《鉴古录》以进。高宗崩,孝宗在谅 暗,皇太子参决庶务。点时以户部员外郎兼太子侍 读,出使浙右,迁起居舍人,改太常少卿兼侍立修注 官。被命使金,告登宝位。会金有国丧,迫点易金带,点曰:“登位,吉事也,必以吉服从事,有死而已,带不可易。” 又诘点不当称宝位,点曰:“圣人大宝曰位,不加宝字, 何以别至尊?”金人不能夺。上尝谓点:“卿旧为宫僚,非 他人比,有所欲言,毋惮启告。”点言:“君子得志常少,小 人得志常多。盖君子志在天下国家,而不在一己。行 必直道,言必直论,往往不忤人主,则忤贵近;不忤当 路,则忤时俗。小人志在一己,而不在天下国家。所行 所言,皆取悦之道。用其所以取忤者,其得志鲜矣;用 其所以取悦者,其不得志亦鲜矣。若昔明王,念君子 之难进,则极所以主张而覆护之;念小人之难退,则 尽所以烛察而堤防之。”皇子嘉王年及弱冠,点言:“此 正亲师友、进德业之时,宜择端良忠直之士参侍燕 闲。”遂除黄裳为翊善。又言:“人主忧勤则臣下协心,人 主偷安则臣下解体。今道涂之言,皆谓陛下每旦视 朝,勉强听断,意不在事。宰执奏陈,备礼应答,侍从庶 僚,备礼登对,而宫中燕游之乐、锡赉奢侈之费,已腾 于众口,强敌对境,此声岂可出哉?”绍熙三年十一月 日长至,车驾将朝贺重华宫,既而中辍。点言:“自天子 达庶人,节序拜亲,无有阙者。三纲五常,所系甚大,不 当以为常事而忽之。”上过宫,意未决,点奏:“陛下已涓 日过宫,寿皇必引领以俟陛下。常人于朋友且不可 以无信,况人主之事亲乎?今陛下久阙温凊,寿皇欲 见不可得,万一忧思感疾,陛下将何以自解于天下?” 尝召对便殿,点言:“近者中外相传,或谓陛下内有所 制,不能遽出,溺于酒色,不恤政事,果有之乎?”上曰:“无 是。”点曰:“臣固知之。窃意宫禁间或有撄拂之事,姑以 酒自遣耳。夫闾阎匹夫,处闺门逆境,容有纵酒自放 者。人主宰制天下,此心如青天白日,当风雨雷电既 霁之馀,湛然虚明,岂容复有纤芥停留哉?”上犹未过 宫,点又奏:“窃闻嘉王生朝,称寿禁中,以报劬劳之德, 父子欢洽,宁不动心。”上念两宫延望之意。十一月,点 以言不见听,求去,不许。十二月,试兵部尚书。五年四 月,上将幸玉津园,点请先过重华,又奏曰:“陛下为寿 皇子四十馀年,一无间言。止缘初郊违豫,寿皇尝至 南内,督过左右之人,自此谗间遂生忧疑。以臣观之, 寿皇与天下相忘久矣。今大臣同心辅政,百执事奉 法循理,宗室戚里、三军万姓,皆无贰志,设有离间,诛 之不疑。乃若深居不出,久亏子道,众口谤讟,祸患将 作,不可以不虑。”上曰:“卿等可为朕调护之。”黄裳对曰: “父子之亲,何俟调护!”点曰:“陛下一出,即当释然。”上犹 未行,点乃率讲官言之,上曰:“朕心未尝不思寿皇。”对 曰:“陛下久阙定省,虽有此心,何以自白乎?”及寿皇不 豫,点又随宰执班进谏,阁门吏止之,点叱之而入。上 拂衣起,宰执引上裾,点亟前泣奏曰:“寿皇疾势已危 不及,今一见,后悔何及!”群臣随上入,至福宁殿,内侍 阖门,众恸哭而退。越三日,点随宰执班起居,诏独引 点入。点奏:“前日迫切献忠,举措失礼,陛下赦而不诛。 然引裾,亦故事也。”上曰:“引裾可也,何得辄入宫禁乎?” 点引辛毗事以谢,且言:寿皇止有一子,既付神器,惟 恐见之不速耳。寿皇崩,点请上奔丧,许而不出。拜遗 诏于重华宫,前后与侍从列奏谏请帝过宫者凡三 十五疏,自上奏者又十六章,而奏疏重华。上书嘉王, 及面对,口奏不预焉。宁宗嗣位,人心始定,拜点端明 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上有事明堂,点扈从斋宫,得 疾卒,年四十五。赠太保,谥文恭。点天性孝友,无矫激 崖异之行,而端介有守,义利之辨皎如。或谓:“天下事 非才不办”,点曰:“当先论其心。心苟不正,才虽过人,果 何取哉?”宰相赵汝愚尝泣谓宁宗曰:“黄裳罗点,相继 沦谢,二臣不幸,天下之不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