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一千三百七十六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一千三百七十七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一千三百七十八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三百七十七卷目录

     琼州府部汇考五

      琼州府学校考

    职方典第一千三百七十七卷

    琼州府部汇考五

    琼州府学校考        府志

    本府。琼山县附郭。

    琼州府儒学 :宋庆历四年立郡城东南,殿堂、御书阁、两庑、戟门俱备。郡守宋守之建尊儒亭,躬亲讲授。绍兴末,始置校官。淳熙九年,帅守韩璧重修明伦堂,朱文公书扁。庆元间,通守刘汉修崇庙像、祭器、庖厨,增益学费。嘉定二年,帅守赵厦加修。咸淳二年,教授蒋科移建御书阁于讲堂北。元至大己酉,副都元帅陈谦亨重建大成殿,增崇旧观。皇庆壬子,教授陈舜佐范铜造诸祭器,以学钱售买乐器,延乐师教习诸生。至正间,教授金新德绘塑两庑像。辛卯,学正符元裔补买经史诸书。己亥,陈子瑚等寇城,焚掠学宫,祭器、经籍尽毁。明洪武三年,知府宋希颜重建大成殿、两庑、棂星门、戟门、明伦堂、四斋,辟射圃于学之右,扁斋曰“守中” 、“兴仁” 、“恒德” 、“育才。” 七年,指挥桑昭以东西营地入学,神厨、祭器、库舍、馔堂,以次举造。十五年奉制立卧碑。甲戌,造祭器,学官张伯福、高震监造,陈敬忠制铜爵,节推郭西制藤笾,浙儒陈升制木豆。庚辰,知府王伯贞修造讲堂。宣德初,通判吴伯祯等修讲堂。丙寅,同知杨启增置号房。天顺壬午,副使邝彦誉复修。成化初,副使唐彬增置号房。五年,知府蔡浩建书楼于明伦堂后,改建棂星门。七年,副使凃斐辟造射圃亭。八年,范铜祭器。癸巳,以明伦堂前逼

    文庙退立于书楼基上。前置《大方碑》。隶刻“朱子感。”

    《兴诗》而亭覆之。又立馔堂、房厨、仓库。八年,学士丘浚于堂后置藏书石室。十三年,知县蒋琪重建大成殿、两庑、尊经阁,复迁号房于明伦堂左。二十二年,佥事陈英于学后开剑池,用土筑峰奠其后。弘治初,英复以副使来按,重建两庑、戟门,增号舍数十间。九年,太守张桓重修,延乐师吴应祯教习乐舞。正德初,方守向以学西隙地,增号房四十二间。十六年三月,汪克章修建殿庑、斋衙,补祭器。嘉靖十年,改“大成殿” 为

    文庙建敬一亭,石刻《箴文》七通;创“启圣祠” 于仰止。

    祠北。二十四年,知府张子弘重修。己卯,知府唐可封以棂星门逼近城,乃展城筑石门,外砌照墙,以双龙首守之。门内开凿泮池,理石为桥,改建大门于左,建尊经阁于明伦堂后,又移《三元峰碑》于雁塔峰上。三十三年,地震,庙堂、斋阁、门庑半倾。三十四年,推官高惟岳重建明伦堂,创文会馆于庙右。三十六年,知府倪涷重修庙庑及门垣。三十九年,知府翁如遇去泮池中桥,砌庙左右道。四十二年,推官危纯中重建“尊经阁。” 知府谢继科踵而成之。

    皇清康熙六年,分巡学道马逢皋捐俸重修“殿庑”斋。

    衙等处,焕然一新。十年飓风折毁,分巡海南学道王廷伊等捐修,甫幸垂成。至十一年七月二十三日,飓风尽行倒塌,教授朱子虚详道府议建复。郡学启圣祠原在庙右,名宦乡贤祠原在庙左,相沿已久。二十五年,雷琼道副使程宪、太守佟湘年捐建新祠,迁启圣祠于明伦堂后,迁乡贤祠于右。

    学田 。“宋庆历四年,郡守宋守之赡学有田。咸淳三年,帅守梭窗赵侯增给新庄学田。元泰定四年,安抚使张珣请复学田,置册立碑,刻田亩四至于其上。明洪武三年,以学田并入,有司议存府州县旧籍儒户,纡其役,专备修缮。正德十六年三月,汪克章给膳田。嘉靖三十五年,推官徐邦佐给书院后田塘并午篱潭” 桥田二处。内雷虎都潭桥田七丘,今废。四十一年,同知杨子充给深潭迈遍田共七丘,今废。隆庆元年,副使陈复升给西黎等处田。

    一、坐落琼山县,土名“午篱田” ,七丁,该下苗一顷四十三亩四分,该租银八钱;内熟三丁,租银三钱五分;荒四丁,租银四钱五分。

    一、坐落琼山县,土名“尼姑田” 二丘,该下苗一十三亩二分八釐一毫,该租银四钱。

    一、坐落郡城东门内九贤祠后菜园田一块,该下苗一亩,该租银五钱。兵丁占踞,租银无纳。一、坐落郡城内学后塘一块,该塘苗一亩五分一厘六毫七丝五忽,该租银一两二钱一分三釐四毫。兵丁居住,租银无纳。

    一、坐落郡城内学宫左右并后地基一块,该地苗八亩五分四釐七毫一丝五忽,该租银六两八钱三分七釐八毫。兵丁居住,租银无纳。一、坐落郡城内土名“北关” 菜田一块,该下苗四亩六分四釐,该租银二两三钱二分。

    一、坐落临高县,土名“武大群打南定” 等田一十四丁,该中下苗二顷五十五亩一分六釐六毫,该租银一两五钱六分二釐。

    一、坐落澄迈县石楼春坊罗赞等田五十丁零半,该中苗四顷四十亩三分九毫八丝,该租银一十九两一钱八分。内三十二丁半,旧租银一十一两九钱八分。

    皇清康熙十一年,教授朱子虚“开垦一十八丁租银。”

    七两二钱

    以上田地、塘共七十一丁半,二丘四块,共苗八顷六十七亩八分六釐零八丝,额租银三十二两八钱一分三釐二毫;内现熟租银二十三两八钱二分五釐三毫,本学征收解道赈给贫生。尚有荒租银八两九钱八分七釐九毫,无纳外所社学 清澜一。

    水会社学 明万历二十八年,军门戴耀平黎马屎立“水会城公署。” 三十一年,抚黎通判吴俸创建。

    文庙两庑“明伦堂。” 设社师、训黎童。置学田赡之。崇

    祯间,以生员郑飞雄主学,后推吴铉宰。今废卫学应袭书馆 。明弘治初,副使陈英立于卫治之东,设教读一人,专训武弁子弟。

    琼山县儒学 ,宋置,在海口浦。元至正中,元帅宝德资《海牙》重修。明洪武四年,知县李思迪迁于郡东北东坡书院。九年,知县陈概迁于南郊,教谕赵谦重修。于巷口立石坊扁曰“道义之衢。” 学西筑考古台。永乐二年,知县欧阳旭复大修之。宣德八年,继修廊庑。正统十二年,同知杨启加修,市军民田地,筑堤以广其路。成化初,副使唐彬兴修堂斋未就。七年,副使凃棐继修完,更创馔堂、号舍。弘治十一年,副使陆渊迁于府学之西门池,官舍毕备。正德初,增立号房二十间。嘉靖三十四年,太守张子弘、推官徐凃佐以知县吴时昭请创。

    文庙、于明伦堂西。仪门、两庑、棂星门、启圣祠、俱备。

    又以教谕陈汤敬之请,建《敬一箴》亭于明伦堂,及号舍二十间。隆庆庚午,副使陈复升开建东西仪门。万历元年,知县文以进凿泮池于棂星门内。癸巳,教谕梁尚通、程士章、何其明以殿堂错居非制,请分巡道胡桂芳迁殿于明伦堂旧址,改建明伦堂于殿后。泮池、棂星门一时更新。乙巳,地震,积岁飓风,庙堂尽圮。署县通判吴捐俸修建。四十三年,巡按王以宁允训导陈汝言请,建《启圣》、“《名宦》、乡贤、《考古》” 四祠,修门池、垣斋。

    皇清康熙六年,学道马逢皋捐俸重建。十一年闰七

    月二十三日,飓风倾坏。本年知县刘源清、教谕余谷会集诸生设法捐修。十四年,知县茹铉、教谕余谷请于巡琼道佥事范养民同修。至十七、十八年连遭飓风,又复倾圮。二十三年,雷琼道副使程宪、郡守佟湘年等捐资重修。

    城南社学 在小南门外洗氏夫人庙左。海口所社学 在所城东社学旧址。

    皇清康熙十八年,水师副将王始其事,募道府县及

    各绅衿商民共捐资,邑令茹铉经营之,有石碑记。计大门三间,上位魁星。讲堂三间,中位梓潼帝君。大门外凿东西月池,植以芙蕖。

    珠崖乡校 :在郡南十九里上那邕都,今废。惠通乡校 :在县东四十里符离村,今废。城东学 在东门外南濠街。

    城南学 在大南门外沙井南。《刘志》作“土城。” 明末兵民杂居。

    皇清康熙七年,贡生生员张履吉、陈九德等呈《学详》。

    府镇勘验,复旧址,见构书舍训读。

    城西学 在四牌楼西街。

    城北学 :在海口南门外。

    南关精舍 在郡城南道义之衢西。明弘治末,乡士人吴效率建,有记。

    石门义学 在琼山大摄都。明成化间,贡生吴旦率建置田,为供学之费。

    敦仁义学 在县西,给事许子伟率建。后一间林有鹗建,以学行,郡廪生冯生虞为师。

    东坡书院 在府城北。以东坡昌化安置时,尝寓此,有双泉遗迹。后北归,乡人思之,因建肖像以祀之。中外有锦衣堂、泂酌、临清、濯缨等亭。元设山长,藉儒生为藏修之地。有赡学田租七十石,翰林赵孟𫖯书扁。明天顺间,迁建小西门外街。成化四年,知府蔡浩复迁于府治东。十二年,知府蒋琪重修。亦呼“东坡祠。”

    桐墩书院 在县东五里。明正统间,贡生陈文徽建。

    同文书院 在郡治西。明成化九年,副使《凃棐》创建,今为参将府。

    奇甸书院 :在郡治西北隅。丘文庄建,今为“景贤祠。”

    西洲书院 在郡城东一里许。明正德间,主事唐胄建,今废。

    崇文书院 在郡治东旧城隍庙基。明嘉靖三十二年副使陈茂义建,祠“督府蔡经,寻改为书院后圮。万历四十四年造军器局于址之左。” 石湖书院 在博崖都西湖上。明嘉靖间参政郑廷鹄建。

    粟泉书院 在金粟泉上。明万历乙卯年,郡守谢继科创书舍十间,讲堂一座。买胡大勋田一庄,价银三十两,拨许大没官田一庄、侯可赞田三丘,为诸生肄业会课之资。

    学田 “马坡那宾田一丘,税三亩五分九釐七毫五丝,租银一钱五分。” 明嘉靖十三年,训导符山李一夔置,久废。

    书院后菜田一十三丘

    塘一口,共税五亩六分,租银二两八钱。明嘉靖三十五年,推官徐凃佐知县吴时昭给。递年解纳学道,赈给贫生。

    烈仓离等田,共一十四丘,除纳银差外,租银三两。明嘉靖三十六年置,久废。

    烈楼大来都田四丘,一丁税二十亩四釐。每年租银一两。明嘉靖三十六年置。今存九钱,递年解纳学道,赈给贫生。

    平坡市田一所,先被张一元侵没。明嘉靖三十六年,本县查出归学,租银十两,后减作五两,久废。

    坐落澄迈西黎、罗赞等田,四丁半,税三十六亩六分四毫一丝六忽一纤。每年租银一两五钱。明隆庆元年,副使陈复升给,递年解纳学道,赈给贫生。

    皇清康熙二十四年六月,飓风霪雨,水冲埋陷丈勘。

    苗米该二十亩三分二釐,租银八钱三分二釐;坡寨田六。丁税五十三亩,每年租银三两。明万历四十三年,陈门王氏输,久废。

    坐落临高县南定大群,大田,一十丁税一顷六十六亩四分五釐四毫四丝一忽七微,租银一两二钱六分,递年解纳学道,赈给贫生。

    《南立》田,二丁半,税三十一亩八釐八毫七丝五忽,租银一两二钱,递年解纳学道,赈给贫生。南昌田,一丁税二十亩九釐一毫九丝六忽六微,租银三钱,系新垦。

    榕木田,二十四丁,税三顷四十六亩四分九釐八毫三丝九忽九微二纤,租银四两八钱四分,久废。按《县志》,“榕木田原三十四丁亩税。明崇祯十三年以前,有生员朱日耀承管,案牍可稽。” 至十二年,因按院李临琼,有府学贡生张其美告乞承养。老后朱象源只承管二十四丁,值黎岐猖獗,田并荒废,无人承管。其美养男子善。遂乘变而盗卖于王《鸿烈》。至

    皇清康熙二十年,教谕卢启运、训导黎晖吉奉《部文》

    查垦学田,乃著朱象源亲往勘查,始知张子善与王仪才、王鸿烈盗买卖矣。事出不平,琼山县通学生员联名公呈,道府讯审,断复原田三十四丁,经详提学陈于有案。承管生员朱象源等经告“另立学桩,在定安县南闾一都四甲内开垦,尚未成效。”

    南立田 七丁半,税九十三亩二分六釐六毫二丝五忽,租银三两六钱。久废。

    外州县

    澄迈县儒学 宋立,在县之东。咸淳乙丑,将领李才卿重修。元皇庆间,知县牛某恢基重建。明洪武三年,知县刘时敏创建殿庑、棂星、戟门、明伦堂、东、西斋。永乐间,知县孙秉彝重建馔堂、神库、厨房。训导谢秉初筑垣。正统八年,知县黎献重建。

    文庙。景泰元年,县丞魏春重建明伦堂两斋。天顺

    间,知县余常重建两庑、棂星、戟门。主簿伍细佐重建馔堂、号房。成化十一年,副使涂棐以学址

    考证

    太高,酌取官银三百馀两,命县丞陆祐改建。未几,知县周泰至,创建殿庑、明伦堂、戟门、射圃,以石建棂星门,增修祭器。弘治癸丑,副使陈英以新址不利,科目措银一百五十两,命知县吴济复迁旧址,未就。至辛酉迁今地,改置堂殿斋庑。正德二年知县卢晖重建号房等。嘉靖三年知县潘仕卿、教谕张汝秀等改置

    文庙两庑戟门。丙午,知县秦志道易民居,购地广

    辟殿堂嘉靖三十二年,市学东地,移建学门。隆庆戊辰,改建明伦堂于殿后。万历十年,知县俞效龙以学门狭隘,开建三间,重修殿庑斋祠。十七年己丑,竖石栏杆于照壁之两旁。辛丑,修建两庑戟门,石砌泮池左右街。乙巳,地震,倾圮殆尽。四十年,知县曾拱璧重修。

    皇清顺治十年,飓风大作,庙倾塌,知县王学典等捐。

    募重修大殿、明伦堂。十四年继修庙庑、门祠未完。康熙十年知县丁斗柄捐修甫就。十一年飓风摧拆,明伦堂为平地。尚俟议复修葺。

    社学 十九所俱明成化间知县周泰建,久废。义方塾 在那社都曾惟唯建。

    秀峰义学 在倘驿都。成化初,举人李金率建。天池书院 在东门外。明嘉靖丙午知县秦志道立,辛亥知县许应龙重修。今废。

    秀峰书院 在倘驿都。明成化元年,举人李金建,久废。

    “学田 。宋宝祐间,主簿纪应炎塞海为学田。咸淳乙丑,将领李才卿增置学田。元天历间,佥事吕统给田增赡学粮。明嘉靖二年,知县许应龙给新安废祠田为学田,民苗三亩八分,久废。万历三十六年,知县周士昌给那蓬都陈氏田:中则苗五亩六毫五丝七忽,下则苗一十亩一分五毫。每年除谷二石九斗纳粮外” ,该六石四斗入学,久已荒废。

    皇清康熙二年,教谕郭球查出万历四十年知县曾

    拱璧捐银一百两,增买王家泰、吴圣锡、那红、昌横等田地,共二十丁,明末尽荒。

    皇清顺治十八年招佃开垦,每年除分佃外,该米一。

    百四十五石入学

    定安县儒学 元始立,附县在南资都南坚峒。天历二年随县迁琼牙乡,改南建州学,附于州之东南一里许。明洪武二年,复随州降,改为县学。知县吴志善创建,茅覆粗备。永乐三年,知县吴定实重建殿庑、棂星、戟门、明伦、会馔二堂、两斋、厨库、泮池。宣德三年,知县白尚忠重修。六年,始塑十哲像。正统八年,知县萧应韶建明伦堂,县丞锺政建号房。天顺间,知县张宽重修。成化八年,知县勾永升以副使涂棐命增大殿堂诸制。十六年,知县傅霖重修庙学、射圃。万历十六年,知县黎可耘重修明伦堂。

    皇清康熙七年,知县杨天授重建。

    圣殿,又同训导杨天培捐俸重建“启圣祠” 及“明伦”

    堂。名宦祠旧在学前启圣祠左,日久圯坏。康熙二年,知县王昌嗣建戟门右。二十五年,知县张文豹补葺。乡贤祠旧建改迁与“名宦” 同,康熙二十五年补葺。

    尚友书院 在南门内。尚书王弘诲建。前堂五间,后堂三间,大门照壁及东西号房各十间,内厨各三间,在儒学左。万历癸巳,乡宦王弘诲捐银三百两,将学射圃地建,今圮。

    东乡社学 在分司东

    西乡社学 在县铺前

    南乡社学 三学俱明成化年间立,今俱废。“学地 二段,自棂星门外直至南门里城脚,二十五丈九尺。上横自甘家墙抵东胡家地,二十丈四尺。中横自甘家墙抵东胡家地,二十丈四尺。下横西自甘家地抵胡家地,一十七丈二尺。” 文昌县儒学 ,宋立,附县治。在何恭都之潭步地。元至顺壬申随县迁北山都,建于县右。明洪武三年建,八年徙于县左。殿庑、斋堂、棂星、戟门、大门、射圃、厨库俱备。十五年增建神厨库。宣德二年,增广殿庑。十年,佥事龚璲重建明伦堂。正统七年,提学佥事彭琉增建号房。成化八年,副使涂棐命知县宋经迁于庙之右,而以旧堂为馔堂,两斋为号舍。十年,教谕王琳补造祭器,训导严猷立棂星石门。十六年,知县翁辉新祭器。十九年,通判丘瑞于泮池建亭,知县郑宏易廊庑以石柱。弘治初重修。嘉靖九年再修。三十三年,教谕施模请修殿庑、斋舍、门屏,建号房三十间。四十年,修棂星、泮池,筑整门内道路。万历六年,修东庑两斋。七年,知县罗鹗重修。十年重建戟门。十八年,重修东庑棂星门。十九年,改修泮。

    池垣门甬道未就,次年教谕李遇春踵而成之。三十三年,地震,尽圮。三十四年,重建庑堂斋舍。四十五年,知县叶可行、教谕冯文燫捐修。

    皇清顺治十六年,飓风尽毁学垣,训导梁宸栋募修。

    未就,吴廷缙捐俸鸠工未竣。康熙七年,知县沈彨捐俸督修。补祭器,肃祭仪,酌祭品,庙祀一新社学 。明成化甲午年,副使涂棐令各州县建社学百七十有九。文邑立七区,征近学墟市杂税,充社师束脩之资。今无一存。

    王阳书院 在城北镇恬山之麓。明万历乙未,知县贺沚立。按《县志》:“因许给谏子伟遍创义学,乃与邑绅曾应期、林有鹗昆季,建学寘田。后圮于地震,有鹗、有鸣,复造文昌阁、崇正楼、体仁堂、文在兹坊,浚涤德池而构桥焉。又捐田助祭修理。鼎革之后,瓦砾榛莽,先儒祀于别所。”

    皇清康熙七年,邑令沈彨捐俸倡复贺汪、周三令祠。

    附焉

    学宫“济贫” 田 在北山都,耕佃收粒,备赈贫生输差在内。原价四十两,每价十两,议租一两,每官银一两,支租银一两二钱输纳。

    书院祭祀修理田 四处:一在书院前,一在分司前,一在北山坑,一在大潭村。

    店铺一座 在县前。共价一百十两五钱,每年收租供春秋二祭,并逐时修理,输差在内。书院科举田 在上瑶村。价银七十两五钱,每年租银七两五钱,每科积租共二十二两五钱,输差在内。

    书院济荒田 在蔡村。价银三十两。每年租银二两八钱,输差在内。

    会同县儒学 。元至元二十“八年,附县治,立于平定乡。皇庆元年,随县迁端赵郡。明洪武三年,署县县丞李霖始立于县东。二十七年,知县熊彦信鼎建殿堂、两斋。永乐元年,典史徐廷玉重建堂、斋、厨库、外门。正统七年,提学彭琉以狭隘徙建旧址之西。十一年,典史饶世高凿泮池,添立会馔堂。” 成化二年,知县李秉𫄧重修。八年,知县陈钊以副使涂棐命,改建“明伦堂于斋东,立射圃。” 二十年,教谕丘定请造祭器。二十二年,佥事陈英命署县主簿曹冕改向建正殿、两庑、戟门,迁明伦堂于殿后少西,建两斋、仪门、外门。弘治元年,典史曾暹置石柱为棂星门,凿泮池于门外。十二年,知县陈策重修。十七年,署县丞王锡、训导王爵加葺。嘉靖七年,知县刘源迁明伦堂两斋于旧址之西,建“启圣祠” 、“敬一亭。” 二十二年,知县曾廷梅重修。三十年,知县陈儒建讲堂。万历七年,飓风毁坏。十五年,知县徐应麟以巡道易可久,命迁于分司,市地易基,创“庙庑、堂斋。” 十八年,提学孙秉阳命知县王密建。

    社学 五处明成化间立。

    应台书院 在旧学地址。万历癸丑,知县叶中声建,倾废多年。

    皇清因故址,建屋一间。

    学田 :明万历三十三年,知县卢章送没官银五十两,教谕池起凤捐俸二十两,共置沟尾、塔边、墩后龙俊洋、塘心荻鲁田七丘,租银五两八钱五分。

    皇清顺治九年,报荒。十二年教谕郑熙运垦,复原额。

    粮租递年解,道账给贫生。

    万历三十四年,知县虞脱颖给没官田背峒三角二丘,租银三钱五分。

    皇清顺治九年报荒,康熙六年,训导梁英裘招佃垦。

    复“租银解道,赈给贫生。”

    崇祯年间,生员王象阳捐《木栊》等田四十五亩七分二釐,租银三两二钱。

    皇清顺治九年报荒,康熙六年,训导梁英裘招佃垦。

    复二十四亩五分四釐四毫七丝,照额折熟租银解道赈给贫生。尚荒二十一亩一分七釐五毫三丝无征。

    顺治十年,生员冯如京捐岭仔加苪田十四丁,充本学馔膳,经教谕郑熙运详县申道,批明在案。除纳粮五两六钱外,该租银一十八两。税载《叶卢池户》。

    乐会县儒学 。“宋附县治于会同县之泗村都。元至元二十四年,邑治徙于太平都之调懒。三十一年,徙万泉渡北,再迁渡南。学治无稽。延祐三年,海北廉访司照磨范椁始建庙学于邑治之东。天历元年,教谕蔡庆存请于县尹郭德贤重葺。至正四年,主簿庄《益考》。九年,知县白璧屡尝新之。明洪武三年,知县王思恭” 重建。永乐六年,知县诸葛平重建殿、庑、堂、斋、戟门、棂星门、厨库、射圃。正统四年,知县莫卿改建明伦堂于大

    成殿、东斋门、馔堂、号房诸制一新。迁射圃于万泉河沙洲,建尊经阁。成化八年,知县何耕以副使涂棐命,增扩之。弘治初,改建殿庑、堂斋。嘉靖五年,知县韦邦相修两庑堂斋。二十六年,署知县事徐琢改建启圣祠于学大门东。四十年,知县郑云鹏重修明伦堂。万历三年,署县通判重修。三十三年,知县沈孚重建敬一亭于明伦堂东。

    皇清康熙六年,知县林子兰同训导邵岑“集绅衿捐。”

    建“明伦堂” 及仪门后衙。十一年八月,飓风倾坏庙庑各祠及“明伦堂” ,训导曾士珍补葺。

    社学 五处明成化间立。

    《迈汤义学 》在上大乡。王鸿序等建,延学行廪生冯生虞以训子弟。

    学田 按《县志》:一庄二十二丘,秧地二丘,连围丈米六斗六升。原主马文超因告争,愿输入官。万历十一年,署县训导左登中准发学,坐落下北偏乡龙塘地方。

    清塘田 按《县志》:“新寨、清塘、加坡等田七丘,秧地一丘,丈米三斗五升。” 因欧中定等告争,万历十六年,知县林栋申准发学,坐落上下乡清塘地方。

    莫村田地 按《县志》田二十二丘,该苗五十四亩六分三釐一毫,秋粮米六斗九升七合九勺二抄。

    临高县儒学 。宋立,随县迁。元因之,火于寇。明洪武三年,知县王续于旧址创建殿庑、棂星、戟门、明伦堂、两斋、馔堂、大门、神厨、库房、射圃。永乐三年,知县朱原律重修。十二年,知县陈蒙、教谕郭邦宁重修。殿前砌石为台,障以石栏。宣德间,主簿陈观易棂星门以石柱,曾洪重修两庑。天顺二年,飓风坏两斋,损堂殿。知县杨护重修,训导林敦募建两斋,号房十二间。成化二年,知县梁俭以学东射圃通街,迁于太平桥东,建“观德亭。” 八年,知县甘素以副使涂棐委重修。正德四年,知县梁高新明伦堂及衙宇一所。嘉靖八年,教谕杨际时重建。

    文庙两庑、戟门两斋。二十四年,知县陆汤臣改建。

    棂星门于泮池内,迁儒学门于棂星门右。三十二年,知县陈址修两庑殿宇,重修库房于庙右,迁敬一亭于明伦堂后。四十五年,署县通判杨表增于泮池上立“腾蛟坊。” 万历十二年,知县陈节迁棂星门于泮池外。十三年,署县训导林立迁儒学门于棂星门左,建仪门于庙东。乙巳,地震,庙堂斋舍尽圮。三十二年,训导芮献可会同诸生捐资开泮池,葺墙垣。四十二年,绅衿募建庙殿、启圣祠;训导汪梗捐资改建庙殿及廊庑斋舍,创问业公署。乡绅刘珍捐资修明伦堂。崇祯八年,重修两庑及棂星门。九年,重建儒学门于戟门左,砌石至仪门。十一年,署县林大志、教谕萧俊文重修泮池,砌石桥。

    皇清顺治十三年,教谕陈天锡修“明伦堂”并围墙十。

    八年,知县蔡嘉祯、教谕黄铣、训导何峤,重建启圣祠于明伦堂后及黉门、两庑,并建“万仞宫墙、石牌坊。” 康熙六年,重修庙殿、两庑及启圣祠,棂星门、黉门、儒学门、仪门及内外墙垣,创建斋衙。捐买学前铺地,拆建照壁,立礼门、义路坊,改街道于照壁外。十一年闰七月,飓风大作,庙及两庑,黉门、学门、仪门、礼门、义路坊、斋衙等处垣墙板扇半坏。知县陈垂、训导陆高古捐俸倡募,见在鸠工重修。

    澹庵书院 在西关外。明嘉靖二十五年,知县陆汤臣建,祀宋胡铨。后附知县陈祉,名“二贤祠” ,置田为修葺之资,立碑堂右。后为豪右所侵,院圯。

    通明书院 ,在城隍庙左。明崇祯十三年,通邑士民建,祀胡宗瑜;后迁胡铨、陈祉入祀。扁曰“先后一揆。”

    皇清顺治十三年,署县陈蕃废神像改为“分司。”

    四贤祠 顺治十八年,知县蔡嘉祯建于学右,迁胡宗瑜石亭,安奉胡铨,以陈祉、柯重光、宗瑜陪祀。康熙七年,知县陈垂、训导陆高古集诸生会议于春祭,仍以胡宗瑜同祀,故名“四贤祠。” 社学 一十一处。明成化间立。

    儋州学 。宋立,在城之东。绍兴二十一年,知军陈适徙于城东南隅。绍熙二年,知县叶元璘徙于城之南。元大德九年,迁于城东旧址。至大己酉,军判任大忠重建明伦堂。明洪武三年,知州田章建殿堂、斋庑、棂星、戟门、馔堂、厨库、泮池、射圃。十四年,学正王麟、彭迩继新大成殿。永乐十一年,知州陈敏、学正郑济又重修之。正统十年

    知州周铎、州同陈应重修明伦堂。成化九年,知州罗杰以副使涂棐命,“修殿宇、神厨、馔堂,增号房十五间,铜爵三十二事。” 弘治二年,知州锺英迁于城西外,废宜伦县旧址。正德七年,知州陈衮迁于城内东南隅,创殿堂未完,推官蒋缨继修,始大备。嘉靖九年,知州蒋弘鲁建启圣祠,修号房十六间。三十三年,知州潘时宜重修堂、庑、厨斋。万历三十七年,训导叶若琬建斗拱、泮池。四十三年,知州曾邦泰迁建于旧宜伦学址。殿堂、斋庑、棂星、戟门、泮池、启圣诸祠。

    社学 十八处明成化间立。

    外所社学 二处

    《零春书馆 》在零春都。宋王霄建。

    义斋书舍 在天堂都。明洪武间,国子学正曾宝建,买田五十亩,今俱废。

    《天堂书屋 》在天堂都,今废。

    “湖山书舍 ” 在城东,今废。

    许氏义学 在城外东南隅。万历间,给事许子伟刱建。置土名“校椅” 、月牙田、义学前坎脚田、追牙等田各一处。

    昌化县儒学 ,宋立于“旧县治之东。元至元二十一年,署县吕举迁庙于故基之东。元贞元年,知县夏隽、教谕张天翼等,兴立学门,定祭器。大德元年,创明伦堂。至元九年,知县黄半山迁于县治西南。明洪武三年,知县董俊仍建。十九年,知县范朗重建大成殿。二十年,知县沈源建明伦堂,立二斋。正统十年,知县周振” 以宪副贺泰奏请,迁县于城南。成化十四年,典史周斌迁建于县东。正德七年,知州陈衮建大成殿,知县殷铎重修明伦堂。十二年,知县蓝敏、训导冯钺重建戟门、两庑、棂星大门、斋房。嘉靖十年,知县王臣建“《敬一》箴亭。” 二十九年,宪副朱道澜重建殿、庑、门斋。训导黄鹏造祭器神位,起盖卷篷。万历二十三年,知县伍心臣以教谕张大光请,改建明伦堂于庙西,以旧堂为后衙。天启三年,知县王可宗重修庙殿及两庑戟门。崇祯十一年,知县林大志、教谕陈学锵捐修。

    皇清顺治十五年,修葺两庑及“启圣祠。”康熙六年,知

    县严于屏捐修学殿及棂星门,并建明伦堂、儒学门于殿右,盖复庙门。

    社学 二处明成化间立。

    外所社学 二处

    学田 明嘉靖二十九年,训导黄鹏置。

    万州儒学 。宋在旧城治西,以寇毁,迁城外东北。元大德丁酉,同知徐应重建,殿堂、门垣俱备。延祐三年,同知董毅铸铜祭器,绘两庑从祀像,筑登云桥,引溪水为泮池。泰定元年,知军杨汉杰建楼贮经史。至顺三年,寇火群书。至元三年,判官张光大重修,知军孙实重建大成殿。至正七年修。十二年,土寇犯城,图书祭器被掠。二十六年,邓酋纵民拆庙,学遂残毁。明洪武三年,判官陆万宁等捐建殿庑、堂斋。六年,同知刘以敬、七年,知州戴彦则又次第新之。创馔堂、学门、神厨、库房,辟圃于学之北。成化八年,副使凃棐以湫隘迁于废万宁学基。弘治五年,知州李恭重修。正德元年复葺,置祭器。九年,知州余忠重修,建儒林坊于学门外。隆庆六年,海寇侵,飓风倾圮。万历二年,州守王一岳迁城内州治之左,建庙堂、门庑诸制。三十三年,知州茅一桂重迁州西,建庙庑、堂斋、祠阁。崇祯二年,署印司理朱继芳议迁城外旧学址,知州顾斌、训导高任重建庙庑、堂斋。

    皇清顺治十一年,创建。

    文庙,康熙六年,学正屈驺倡捐创建两庑,戟门八。

    年,创建“启圣祠” 、“明伦堂” ,周围垣墙俱备。

    社学 六处明成化间立。

    外所社学 一处

    万安书院 “在州治东。”

    学田 宋赡学有田。元天历二年清复学田共一百八十六亩,今荒。

    小槟榔园三所 ,现荒二所。以上每年报租三两。

    按《州志》:“一学前田,官民苗一十九亩七分一厘八毫八丝九忽。买平可观田,价银二十二两。一土名禄保扶田,官民苗九亩五分。买郑国俊田,价银一十三两五钱。”

    一、土名郁尾田,官民苗一十二亩二分,买杨克实田,价银一十一两。

    一、土名“向土田官民苗” 四十七亩小槟榔园一所,买张尔纲业价银一十六两,先署印同知杨论捐俸十两,乡官那天章捐银七十两,共买土:

    名“多猛” 田园一宗给学。后因园伤败,共议令原业主余士弘减价一十五两赎回,以其银另买上四顷田给学,以济贫生。

    一、土名“多猛踢” ,容田两宗,共官民苗三十一亩五分;小槟榔园一所,系童生廖捷捐送入学。一土名“谢来” ,田六顷,共官民苗七十五亩一分四釐九毫。小槟榔园二所,系生员左宜妻王氏捐送入学。

    学前塘一口 ,长三十丈四尺。东西各五丈六尺。

    启圣塘一口 ,在州城东北一里。此塘旧为民居所侵,王一岳审明还学。

    陵水县儒学 。“宋立,附县治。元县屡迁,学亦随之。明洪武三年,署县丞汤良弼于港门创建正殿,堂、斋、门垣俱备。景泰五年,知州王铎重建。正统五年,知府程莹疏请随县迁于南山千户所城东。成化八年,副使凃棐建殿庑、棂星、戟门、内斋、馔堂、号房、外门诸制。弘治八年,毁于黎寇。嘉靖三十七年,知县安钦迁于桃油” ,建殿庑、棂星门、堂斋、启圣祠诸制。万历三年,知县谭汝让以副使陈复升命迁于城中镇抚司之旧址。社学 二处,明成化间立。

    崖州儒学 。宋立,在城外东南。郡倅慕容居中移城北,后郡守莫豫复故。淳熙十四年,郡守周重修。淳祐五年,郡守毛奎移于郡城西南。元大德间,学正齐孟坚铸铜爵。泰定三年,学正陈世卿、郡倅王起复移于城东。至正五年,同知罗伯颜移于城西,后复徙于城外西南隅。明洪武三年,判官金德仍旧址开设。九年,知州刘斌重建射圃。二十六年,同知顾言建明伦堂。永乐九年,学正王礼募建三斋。宣德五年,知州侯礼、学正贾鲁重修。正统十一年,知州欧进、学正锺琼迁学门于东,建号房。天顺五年,知州王铎、学正许端惠复建学门于西南。成化七年,副使凃棐命知州徐琦重修殿庑、堂斋、棂星、戟门、藏书及祭器二库并射圃。弘治二年,副使陈英命知州林铎迁州治东。正德十年,知州徐潭重建棂星门。嘉靖间,知州叶应时改建。

    文庙“明伦堂向万历七年,知州张永昌移退黉门。”

    建“进贤门” 、“敬一亭” 、“启圣祠。” 四十一年,巡道姚履素允通学诸生请,迁县西潮源驿地。

    皇清崖州学原在东关外,兵燹以后,无存尺寸。康熙

    五年二月二十四日,学正朱子虚从阖州贡生陈师奭等、生员吴焕伯等联呈,移牒知州李应谦,申详道府,允行迁今学于南门外西南隅,宋元旧址创建。

    文庙东西两庑:戟门、泮池、黉门、启圣祠、名宦、乡贤。

    二祠学迁于南门外西南隅。

    社学 一十六处。明成化间立。

    外所社学 二处

    学田 ,元天历二年清复。

    感恩县儒学 。“宋立于县治之左。元因之。明洪武三年,知县黄忠信仍旧址建。十八年,县丞杨干以地狭,移于县治东北,建殿堂、两斋。” 永乐间,知县郭绪重修。景泰元年,训导王川等募修。成化五年,知县莫宣“修两庑、棂星大门。九年,复建明伦堂、两斋、射圃。弘治十四年,黎贼烧毁,徙于县南城外,修葺未备。” 万历二十五年,知县宋景和迁建。

    文庙于县东。三十八年,知县陈谊建启圣祠于明

    伦堂后

    社学 三处明成化间立,今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