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一千三十三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一千三十四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一千三十五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三十四卷目录

     福州府部汇考二

      福州府山川考二

    职方典第一千三十四卷

    福州府部汇考二

    福州府山川考二       府志

    本府。闽县侯官县附郭。

    清凉山 中有仙迹岩,一名“法水岩” ,有迹如倾水,苔不能蚀。

    城门山 巅有鳌顶峰,峰东有魁星岩,中有飞来石。石西有龙观井。南为虹桥,有“且止堂” ,今为公馆。

    大象山 去城六十里,为城南大障峰,曰银峰山,顶石色如银,岭界长乐县,亦名银峰岭。其支曰西峡山,下即西峡江,曰文殊,高百馀丈,曰珠山,周遭溪水环绕九山,俗名“九龙戏珠” ,曰“黄石脉连珠” 山有蟠龙之势,皆江上山也。

    白田山 ,晋太守严高欲徙都治焉,产蕉,可布,岭曰“蕉岭” ,坑曰“蕉坑” ,溪曰“蕉溪。”

    玉枕山 在峡江南,驿道候潮之所。岭有枕峰、吉祥二寺,及啸霞洞、秋坞、紫屏、上冷泉、青田坂诸胜。麓有枕屿,其傍曰“柘枝山” ,有白云谷、卧龙冈、凤巢、白牛岭、鸣风崖诸胜。

    白鹿山 ,有白鹿寺。唐元和四年,永嘉僧道洪自温陵来,父老相邀居此。诛茅之日,白鹿适至。下有白鹿溪。

    梁山 一名“金鳌峰” ,五代时徐知证、知谔平闽屯兵处也。二人奉帝命,列职斗宫,以祐下土。于是闽人立灵济庙祀之,祷无弗应。祠下有潭,遇旱祷,潭出赤蛇,云起雨注,岁则大熟。潢溪霖潦暴溢,民庶仓皇,望祠致恳。忽有役夫如云,《畚锸》疏瀹,水不为患,而竟失所在。

    《饮井山 》山有井泉,味佳不涸。

    新安山 上有石羊,跪伏石盘上如羊,相传自会稽飞来。有岭曰“大步。” 西有唐陈礹庙。礹,观察使岩之兄也。旧同庙祀于里之芦川。宋嘉祐七年春,一夕大雷雨,香火迁于山西麓。

    石鳖山 山枕江滨,上有三石,形如鳖。中一山,耸起平田,去山南一里如蟠龙。有温泉井。山左有拏公庙,拏舟渔父也。海舟入闽,莫知深浅。明胡琛下闽,有拏舟渔父引之以入,盖神人也,故庙祀之。

    玉顶山 山有“龟屿” ,一乡胜境。

    君山 上有昆仑石室,下临潭,曰“马面仙潭。” 朏山 有石若芝,名“仙芝石” ,又有三生石、九眼泉,凡十八景。

    叠石山 前有灵泉,下临绝壑,巨石周匝,又有叠石,旁绕如盘龙。

    平山 在凤山东。宋少帝航海时,驻兵于此。以其崎岖,铲而平之。有九曲山,有薰风陇、南华峰、蓬莱桥、锦绣谷、逍遥台,俱有篆隶石刻,甚佳。甘泉山 ,在平山南。山多岩石,少草木,泉涌石上,色白味甘。烹茶酿酒,土人辄能辨之。东为瑞迹岭。唐大中六年,游客邵环闻异香,见白光,亟往之,即化而为佛。须臾入枯木,光亦不散,随现巨迹于盘石。后人刻一人偶之,刻迹寻灭。因镌像曰“白佛” ,名寺曰“瑞迹。” 南为邵崎、为翁崎,有山曰大翁、曰“传坑。” 前有圆石,俗号“金鹅抱卵” 、曰“清凉” 、曰“石几。”

    大梦山 山麓有庵,下有方池,元时有隐者居此,镵曰“墨池。” 西南有平章池,元陈有定别业,一曰“西陂。”

    贵安山 有井,曰“贵安井。”

    凤山 ,一名黄山,上多砺石,下有井曰“饮井。” 怡山 在凤山南,一名西禅山,有西禅寺,一名云山,一名城山寺,古名信首仙人,王霸上升地也。霸于山南凿井,有白龟吐泉,炼药成点石为金。后以所馀药服之,旬日如醉,忽蜕于所居皂荚木下。唐贞元中,观察使李若初尝登西楼,望有五色云当其宅,遂以为冲虚宫,塑任昉、董奉、徐登及霸像为四仙祠。后宋庆历、绍兴中,皂荚复生者再。山中数里间,每风雨后,耕者或得遗金,紫磨色半瓦,印文宛然,重至三四铢。西禅寺,唐王延钧奏名“长庆” ,有僧慧陵者居之。寺有明远亭,后凌侍郎藻更名“斗车” ,又有紫翠亭。放生

    凤凰山 有香岩寺。西为清泉山、末山、石山,皆在平田中。

    高安山 ,清泉支山也。其西有祭酒岭。五代时湛温事王延翰,官御史大夫国子祭酒。王审知养子延廪,与延翰有隙,遣使来觇,延翰命温往饯,且鸩之。温至岭下,饮鸩自毙。闽人哀而葬之,遂以名岭。过洪山桥,有岭曰“东岐。”

    石门山 二山对峙,中贯清溪,望之如门。傍小阜,曰“超山。” 又西为龙潭山,山有潭,龙居之。岁旱祷雨,蜡磁瓶之口,悬而下之,以有无得水,测雨候。潭中群鱼游泳,无敢捕者。有灵石四,若龟、蛇、剑、印,溪源之水出焉。

    西山 中有瑞应二潭,又名“龙潭山。”

    洪山 即洪塘山。其曰瓦埕、东岐、妙峰、佛楼,皆滨于江。东环清溪,亦以洪塘名。

    妙峰山 在洪塘江上,有妙峰寺,松石幽邃,可以眺远。宋林遹读书于此。遹有集四十卷,名《妙峰集》妙峰佛楼之间为石仓园,明邑人曹学佺之园也。

    旗山 其形若旗,与鼓山东西遥望,上有仙人石,下有勾漏洞,溪流绕前,南折十馀里为南屿,民居鳞次,如一市廛。屿有𬬻峰石。

    仙宗山 在旗山南白鹤山,松迳萦纡十数里,涧流有声。五代唐同光二年,建仙宗院。

    梅埔山 下有锺潭。旧《志》:“潭有锺,唐贞元中,僧惟亮欲取之,见蛟龙出没,遂不敢近。其木多梅,梅溪之水出焉。” 又西为小箬,界于古田。

    《永隆庵》山 峰曰“玉几” ,又拖西为“雪峰。”

    雪峰山 去城一百八十里,高四十里,蟠据候官、罗源、古田、闽清四邑,旧名象骨峰。唐乾符中,禅师义存居之。王氏入闽,问师:“象骨何奇?” 师曰:“山顶暑月犹有积雪。” 王曰:“可名雪峰。” 遂名其山。下有凤凰冈、乌石岭、应潮泉、鳌山阁、枯木庵、留香台、乘云台、无字碑、准提塔、望州亭、卧云台、文殊台、白云台、蘸月池、汤泉水、磨鞭斗石、虎迹石、万松关、罗汉岩、化城亭、丰泽潭,皆奇胜。凤凰冈,院主山也。应潮泉,广二三尺,四面皆顽石,有数沙眼,潮上则涓涓出。鳌山阁,义存识成道之由也。枯木庵,义存所趺坐处也。留香台者,僧败絮所留香也。败絮疮毒遍肤,每剥痂血,放秽几席,不堪其恶。主事遣之,独邻榻,怜之而送之门,已去数里,谓曰:“荷君意殷适,留香相报。” 比还所坐处,异香袭人。乘云台,僧希运与二僧同登,转盼间,其僧忽腾云去。希运讶然曰:“早知其然,当斫其胫。” 准提塔,义存所预造也。蘸月池旁有古杉,迺王审知与义存手植,皆数十围。义存植者直而参天,王植者樛而逮地。水磨磨下无雀。义存题云:“庵前永日无狼子,磨下终年绝雀儿。” 至今信然。丰泽潭有龙,二年一兴,兴则暴雨涨溪,冲梁突岸,迺铁缆,缆之,上铸铁佛,缝罅皆饮以铁。其旁诸山曰丁山,山势横去,一麓冲出如丁字,曰松岭,曰双髻山,唐师复出家于此。山巅有鳌峰岭,岭下有圣汤,又有汤院,石在土中,闽人掘取供玩。

    龙台山 即候官市,与赤塘山对峙。其西为竹崎,为唐举山。其傍山曰“南山” ,曰“云顶” ,曰“下崎” ,缘亘数里,界于闽清。

    屿头山 去城七十里,又曰花屿。周围有六桥焉。其西有芝田山、斗门山。有屿曰月屿、董屿、环屿。《方舆记》云:“月屿出蟟蛤,号蟟沙。”

    大象山 在旗山西。蹲伏如象,顶有观音泉,傍有寻山、苏岐山,皆滨浯江。

    崎头山 在象山东。上有仙人石,下有横长江,曰“浯江。” 山半俯瞰清流,有矶石临水,曰“醉鱼。” 又有石如钟,下悬于江,曰“悬钟。”

    古灵山 ,一名“古灵” ,一名“大帽” ,一名“席帽。” 千峰奇峻,前有文笔峰,特峭拔。宋陈襄居之,今有祠。山腰石室曰“太乙岩” ,一名“小方广” ,一名罗汉祠。山西南隅有甘泉,出石窍,可饮二十人,多生蓝草。又有后湾渡、月山崖、安德泉、碧玉潭、赞公房、落镜桥、小天台、盘龙石、逗云亭诸胜。月山崖崖如半月,安德泉悬崖,甘冽如匡庐瀑布。碧玉潭水流清驶,潭底五色石子,灿若机锦。山南麓为福顶山,有古灵庙,庙神曰“正祐” ,唐天复三年降灵义兴社,后迁此,土人因以“福顶” 名山。

    龙湖山 俗名“土牢。” 在崎头山西,与古灵隔江对峙。下有温泉。又有龙湖,傍有小台山,过此为永福界。

    灵光山 旧有灵光寺,有桥曰“灵光桥” ,溪曰“洞溪。”

    石岊山 岊县旧址也。山巅冠巨石曰岊石。《旧志》载石岁觉增长,后因火不长矣。有天赴亭,有善应庙亭,闽越王游憩之地。庙神姓张,讳德清,灵异感应。宋淳祐五年,赐封号,庙额,其驿曰芋源。

    太平山 在城北。《十国纪事》:“王延翰葬闽县太平山,即太平地藏也。宋为普同坟,张丞相浚令芙蓉僧作四穴,分左右,别男女,以待不能葬者。乾道六年,黄监簿启宗请于府,拾枯骨为三大塔于天王院东侧,谓之义冢” ,亦曰北屿。渡合水桥,有炉峰焉。脉自白鹤山来,屹立阛阓间,称南屿。而江水贯穿于二屿者,称岘江,亦称水西。卧龙山 有三石,圆耸如品字,名品石,叩之则诸山响应,又名应石。有安国寺,伪闽时,僧师备自雪峰来居,馆徒千人。高丽、日本亦有至者。有笺云台,宋大中祥符中,僧可度笺《楞严经》于此,夏竦记其事。有得爱亭,宋元绛有诗。有翠楚亭,元泰定间,钱光弼名,来游者众,题刻甚多。文山 ,宋隐士郑育故居也。太守黄裳往谒之,迺石其路,路口有坊,扁曰“文山。”

    浮仓山 近莲华山下。闽粤王转漕,以备东瓯之地。下有石头庙,转漕之民于此祈福。又云:晋太康中凿东湖山,在湖心,上平下方若仓然。桃源山 ,一名通谷。有笏石、奇峰、仙冠石、紫岩亭、高洁台、一线天、六华岩诸胜。有井曰桃源,亢旱不竭。《图经》云:“桃源井半,将军石半。”

    升山 ,旧号飞山。世传越王勾践时,自会稽一夕飞来。唐天宝中,仙人任放于此升举,因名升山。今洗药池、升仙台遗址犹存。山有灵岩寺,陈天嘉三年置,以山西岩石间时闻钟磬声,故名曰“灵。” 又有紫云堂,唐贞元初,僧雅操居之,观察使孟皞与操谈经相善,“紫云堂” 其遗迹也。山下有贤沙寺,以在怀贤里,故名。梁开平元年置。寺前有“飞山” 二字,刘峤书。有静游亭。亭西有熙春台,台东有不溢泉。有鬼磨石、仙升岩、朵芝岩、息龟池、寒岩、览秀亭、小隐诸胜。

    凤池山 山椒有池三四亩,五色鸟浴之。闽王葬夫人任氏于此,王薨,亦葬焉,后改葬九峰之“莲花” 矣。有擢秀亭,提刑喻陟名,仍隶书。有翠微亭,建炎二年进士题名于此。有览耀亭,有阁笔岩,陈瓘有记。

    保福山 山有唐安寺,陈天嘉二年建,明更名“隆寿保福禅院。”

    九峰山 。山峭拔若笔架,与芙蓉寿山,号曰“三山。” 大中二年,僧慈惠刱九峰院。咸通二年,号九峰镇国禅院,柳公权书。有岭曰长箕岭,一名桃枝。桃枝岭之上有莲花山,山形高峻,上锐下圆,若菡萏然,郡主山也。后唐长兴三年,闽王审知自凤池山改葬于此。有后唐赐神道碑,张文宝撰,文明,林谨夫记。宣德五年,种屯军三十人,盗发闽王冢,冢门坚甚强,掘土入之,一人腰缠先缒,忽中绝,呼不应,众愕然。连梯㸐燧而下,见先缒者死矣。圹广如屋,前祀王,绘像几列五供,悉用金玉珍宝器。后寝红棺,二王夫人也。既盗出先缒,而死者现梦。其妻云:“蛇实杀我,诸偷所得物,当半分尔。” 妻以告诸偷,诸偷不应,讼于百户杰。杰受偷赂不问,讼于怀安尉。尉欲得其金镯玉带,亦罢,遂讼于宪司。副使李素鲁、佥事邹穆捕治之。尉心念匿帝王物,罪当死,即欲自缢,或惎之自首以免,遂上镯若带。而诸生王琨者,自言“王后当领所盗物。” 诸公疑之。琨出其《家谱》,其圹中物皆备载。于是诸公按谱征物,举王绘像悬堂中,则见方面、大耳,巨目弓鼻,紫面修髯,俨然可畏。四围朽尽,独中心如故,咸嗟叹之。内一水碗,其底寸许如橄榄,莹如金色,不识是何宝也。召回回辨之,曰:“此玻璃碗。” 诸公迺归琨像及圹中物十之一,而委库役郑浩为王治冢。浩为余言,圹中悬棺,推之可动而盖,已被发。坟前石人石兽,制极工巧云。琨后仕至松阳知县。松阳丞有刘鉴者,实王女之所自出,惜王像留之不返。琨复讼于宪司,并勾出玉带一条,花大如掌,宣德八年进御府。又宋黄干有《桃枝岭》诗:“大鹏山 ,山如鹏,展。” 任放修炼于此,迤北为杜坞岭。

    龙腰山 ,越三山之后山也。自莲花山发脉,迢递过飞来峰,半隔城内为郡主山。下有水源,接东湖之坝,与潮汐通。相传昔常欲凿之以通西湖,往往昼凿夜合,俗云“龙腰也。” 有苔井。其北五峰山,为府社稷坛。又北曰义井。

    《寿山 》山有九峰,是生美石,莹润可研可印。大者一二尺许,盖珉云。距山十馀里,有“五花石坑。”

    石有五色难得者,“艾绿。”

    东室山 ,古战坂也。五代晋开运中,南唐兵与李仁达鏖战于此,今荒莽中,隐隐有营垒址。战坂之西为陶灶,闽王审知筑南北夹城于此《陶砖》。

    黄岩山 在西室山东。有瀑布高百馀丈,声闻里许。巅有仙井,有石曰“盘石” ,俗曰“彭石。” 相传越王时此石在湖中不没如盘。

    芙蓉山 ,与寿山对峙,若芙蓉然。有洞曰芙蓉洞,亦曰灵洞。洞口可丈许,萦纡十馀里,游人篝灯束炬以入。岩石互锁,既隘复廓,绀乳时滴,阴气逼人。五里至开山堂,僧义存所辟。有石床、石鼓、石盆,过此莫穷其源。宋时,县人谢三郎钓鱼江上,年三十,投竿翻舟,入是山为头陀。宋守叶棣诗:“为问闽江船钓客,谢家谁更未知名。” 杨崎山 夹江峙立,连延起伏,虽不甚高,殊有形胜。杨或作阳。山中唐子野隐居处也。

    凤冠山 在阳崎山西。群山之间,沃野千馀顷,有三小埠鼎立田中者为柯屿,一名台屿,一名瓜屿。宋建州司户陈嘉言于中埠筑书堂隐焉。吴山 ,相传吴父隐此。一名埔山。下有盘屿,四绕如盘。或云吴父之所盘桓也。

    仙崎山 与阳崎对峙,或曰阴崎也。山上居民稠密,江水蜿蜒出其下,南北行者必由此山之涯以济。元郑潜置义渡焉,刻石表曰“郑公渡。” 西室山 去城二十里,联络秀拔,傍为小溪山、杜坞山。其北有梧桐岭,甘蔗生焉。又西曰拜郊山,闽粤王燔柴处也。

    龙迹山 在九峰山下,中有广施庙。广德中,一日清昼,雷雨腾震,龙从中见,石上遗迹可数寸,故名龙迹山矣。宋太平兴国后,遇水旱,有祷辄应,民庙祀之。政和五年,赐额曰“广施。”

    瓜山 :联方山之西,三峦直下,分派如瓜。宋潘柄,元郑潜居之。其支为南阳山,巅有四潭,龙潜焉,曰“乌冈潭” ,岩石险怪,或云雾腾涌,则大雨如注。

    天宁山 自横山南渡三桥为是山,有台曰天宁台,俗名盐仓山,又名挂榜山,省会第一案也。西为黄柏岭。嘉靖中,金华太守陈京大书“望北台” 于石,因名望北台岭。又为白泉山,为白鹭岭,为登平山,为杨桃岭,为虞唐山。

    鸡笼山 在虞唐山东,一名斗门山。西为凤冈。周围荔枝以数十里,中有三十六宅。宋刘彝诸贤所居,曰刘宅。《闽中荔枝谱》:郡之附郭,独凤冈一村,种类甚夥,不下数百万株。大者十围,高三十丈,名曰天柱。皆王氏植,至今蕃盛。

    五奇仙山 有五石秀耸,相传有仙居之。群鹿山 有泉,曰“鹿乳。”

    埌峰 有莲花屿,可观。《日出峰》东龙井,水甚甘冽。

    古岭 下有铁鼎潭,明永乐中,有龙潜焉。又有“《车函》观音潭。”

    常思岭 岭在义溪南二十里,高数百仞,袤三里许。又名相思岭。在本县东南尽处,出颁春门也。宋王圭《送元绛守福州》,有“颁春莫向相思岭” 之句。

    大夫岭 相传旧有大夫墓。

    北岭 路通连江县,沿崖而跻,高一千八百步。宋嘉祐三年,令樊纪夷高直曲培,凹续陷,岭以失险。上有亭,岭阿有胭脂团,周匝约二百馀步,膏润不毛,四时红煜。传忠懿王郡主梳妆楼在焉。膏润、红煜,脂粉之馀注也。

    汤岭 由此岭行十馀里至此,又三十里至连江界。谚云:“汤岭兜,比岭头。” 言险也。

    官母屿 屿有巡检司。在海中五虎山之五虎门。

    石母屿 :相传石母常居于此。石出水仅四尺,巨涨不没。

    灵石 有真人宫,内有潭,潭旁有石似《龟劎印》者四。

    越王石 《闽中记》:“在候官县南海边,尝隐云雾,相传太守清廉,迺见刘宋时守卢愿往观,了无蔽隐。” 今未详何处。

    勒石 石在西坑,指之可动。合北里亦有之。老子岩石 在府城东南,如道士冠帔,立而执简,俗呼“老子。”

    东峡江 ,南台、西峡二江合流于此。

    大定江 与南台江合胍。

    马头江 ,东通大海,既广且深。中有马头石,潮退则现。是有投桃之洲,洲形如桃,洲上田可千亩。

    考证

    演江 一名“蚬江” ,源出山谷。

    闽江 源出浙之龙泉,建之浦城、崇安,又合建、延、汀、邵及古田、闽清、永、福大小诸溪之水,至此入海。大抵闽江承建、劎上流,谷狭川激,至马渎山渐广而缓,至马头,则众流所汇,浩瀚无涯,统而名之曰“闽江。”

    下洞江 ,马头江右港也。中有狮子石,与方山对峙,巨浸不没。谚谓:“水浸方山鼻,不到狮子耳。” 南台江 ,越王钓龙处也,上有万寿桥。

    濑江 亦名“淘江” ,与西峡江相会。

    上洞江 、“马头江” ,左次港也。

    峡江 两山夹峙,纳汀、建、延、邵之溪流,以入于海,广而且深。中流有石屹然,名曰“浮焦” ,焦下有潭,名“中焦” ,龙潜焉。

    西峡江 受永福印溪之水,流十四里,与东峡江合。

    马渎江 上接螺女江,纳建延之溪以至于海。洪塘江 上接马渎江。

    螺女江 上接水口,下接闽江,入于海。

    金锁江 在城南七里,一名金崎。晋康帝时,有渔父钓得金锁,曳引至尽,金斗出焉。急挽俄绝,犹得数尺许。诏立庙曰“金崎。”

    黄岸江 又名“浯江” ,江滨有巨石横浸,亦名“苏崎” ,大江之支也。

    黄江 、大江、支江也。

    杨崎江 上接洪塘江,历凤冈至杨崎,纳永福溪及浯溪之水,达于峡江。万历四十年,巡按陆梦祖改官道出此江之上,其水自上流四郡千馀里皆汇于此。有山束之,故名“峡江。” 怒涛激浪,急溜漩涡,险若瞿塘。自峡而上可二十里,而杨崎江水势纡缓,一苇可航,行者皆由此渡。其后以兵乱榛芜,间多虎暴,迺徙而由峡。路虽稍夷,每值风波,辄葬鱼腹,即近者。隆、万间,大比之年,生儒溺死以千百计,行旅病之,遂移渡于杨崎江。自江而南,剪棘甃石,夷高堙下,辟为周行者五十馀里,为桥二、公馆二、铺舍六、亭一、徼庐十,增渡舟八,道里视峡江减十之二。往来于兹者,江行如徒,徒行如市,阳侯不惊,猛兽屏迹,人拜其赐。

    泽苗江 源出永福江东岸,瓜山、黄岩、大鹏诸山之水出焉。合流至崎,与杨崎江合。

    仙崎江 一名“新崎” ,源出永福印溪,东流三十里,接西峡江。

    石岊江 上接水口江,下接洪塘江,今芋源驿是也。《唐书》云:“候官西南七里有洪塘浦。自石岊江而东,经甓渎至柳桥,以通舟楫。” 贞元十一年,观察使王雄所开也。宋朱熹《石岊江行》诗:“春日江中注,我行诉其波。扬帆指西澨,西岸青山多小目。” 溪 源出永福。

    鼋溪 是渊多鼋。唐大历中,有女浣纱溪傍,鼋吞之,其父号哭不已,闻者为取鼋烹之。溪傍有小金沙古山园。

    大目溪 源出古田

    吴山溪 源出永福,入于西峡。

    沙溪 源出分水关,迳建劎而下至芋源与大江合,中有沙壅成洲,故名。

    陈塘溪 源出十四都,萦纡入江,岁旱则堰以溉田。

    浯溪 :源出瓜山之阳,历平坡北由仙坂注泽苗江。

    潢溪 源出黄岩山,注泽浦,入于江。

    黄石溪 ,旧名“岊江” ,即石岊江上流也。发源自分水关,至白沙,合流入于西峡。

    善溪 旧名鳝溪,在鼓山之北,木乘之南。山峡间有三潭,下潭距上潭五里,其广六尺,深不可计。昔闽越王第三郎骑射于此,射中大鳝,鳝跃出,以尾缠三郎,人马俱溺。土人为立庙,号“白马三郎。” 唐贞元十年,观察使王翊旱祷得雨。太和元年,观察使张仲方率僚属旱祷,归至圣泉寺,雨已至,作诗曰:“入门池色净,登阁雨声来。” 僚属皆和之。宋庆历六年夏旱,蔡忠惠襄为文往祷,读毕大雨,命令贾太冲新其祠。十七年秋,大雨,中夜水暴至,声闻数十里。诘朝,有石高广可二丈,峙庙后,水左右注,庭除无恙。淳祐八年,陈侍郎垲为卿帅,率闽令眉山师舆致祷,因阅庙前华表扁曰“鳝溪” ,询其故,则土俗疑传以鳝为美,不知灵王之杀鳝也,遂命师舆易名曰“善溪。” 闽东旧有鳝溪,溪分二潭,神实居之。

    《大坑溪 》:源出青阳。

    荷溪 地名“龙井” ,中有跃龙潭。

    孟溪 “溪难方舟,第资灌溉” ,北有香炉峰。

    桑溪 在猎岭下,以傍有桑园名。越王无诸尝流觞于此。

    榕溪 一名麻溪,达于西峡,入于海,在青布岭。《旧记》:白鹿山入十五里,号榕溪桥。跨其上,曰绿榕桥,达于义溪,大田驿在焉。有荣绣坊。宋陈恺典乡郡主试,有“荣哉此行,何异昼锦” 之语,故以名坊。

    苦竹溪 在金鳌峰下。金鳌峰左有龙湫潭,潭水湍急,下通此溪。

    西湖 在城西三里。晋太守严高所凿,畜泄灌民田,周围十数里。王审知时大之,至四十馀里。其子延政筑台为水晶宫,由子城复道,跨罗城而下鹿顶,数十步可至。引湖而入,为浴马之所,而容小舟焉。携后庭游戏,不出庄陌,后渐湮。宋守曹颖叔、程师孟、蔡襄先后修筑。淳熙中,赵汝愚请于朝,大浚之,建阁其上,沿旧名曰“澄涧。” 明按察使徐中行辟治建阁,复汝愚旧。万历中,守江铎作水关以通水,中有孤山、开化山。又城东有东湖,亦严高所凿,宋末湮塞。又有南湖,亦塞矣。又有陈湖、石湖,莫详其处。西、南二湖,宋时太守出观竞渡,有亭榭之美,蔡襄则寒食佛日俱往游焉。《古图记》:“西湖旁有庙,祀闽越王郢,以郢为” 州,西开大路,畚土成丘,得血食也。

    甘蔗州 在江心上。有马仙宫、骊珠石。居民种蔗为业,岁课甚丰。

    芹洲 ,在泽苗江之西,周围二十馀里,居民隐然阛阓,洲多产芹,故名,又名“瀛洲。” 以上四面有水如瀛洲然。

    马面潭 :在大江之上。

    直渎浦 南从江岸开河口通潮,北流至海晏门,为澳桥浦,又北通东湖,以其直如沟渎。苏公井 在城中凡九,又城外九井,亦名“苏公井” ,皆宋提刑苏舜元所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