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一千六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一千七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一千八卷


    考证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七卷目录

      金华府部汇考五

      金华府祠庙考寺观附

    职方典第一千七卷

     金华府部汇考五

    金华府祠庙考     府县志合载

    本府。金华县附郭。

    社稷坛 在府治西北三里。宋在州西一里。元徙今所。明初因之。今坛仍在旧所。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府治南六里许双溪之南。

    厉坛 在府治北关北三里许。

    城隍庙 在府治北四隅二里许。

    县城隍庙 在通远门内,县南三百步。明弘治间建。

    徐将军庙 在子城西一里。传云:“晋徐将军督兵来婺,平贼有功,葬此,郡为立祠。”

    夏禹王庙 在通远门外双溪驿后。

    五显庙 在郡城祥符寺之后。

    永济庙 在府治西永济仓内,俗称仓茅亭庙。相传神昔为仓吏,素公正,没为本仓土地。康济庙 在府城北十五里,即今东紫岩庙。侯姓邢,名植。凡有祈祷,累著灵验。

    灵应庙 在府治司狱司西偏。俗称为“局茅亭庙。”

    关圣帝庙 有二:一在东一隅,一在文昌阁。东岳行宫 在北三隅,额曰“天圣。” 宋丞相叶衡建。

    西岳行宫 在南七隅

    井龙庙 在北四隅

    文昌阁 在通济桥,邑令方建。

    通元侯庙 在县三十里。侯姓蔡,讳典宗,刘宋东阳太守。唐末追封为“蔡通元侯” ,谥简穆,宋载之祀典。政和中,诏封其配为宣惠神妃。

    龙女庙 昔相传即通元侯妃。在县南四十五里。小溪之源,三断龙潭侧。

    优游大王庙 在县东六十里。

    三贤祠 即“丽泽书院。” 祀先贤朱文公、张宣公、吕成公。

    正学祠 即正学书院,祀何基、王柏、金履祥、许谦。元时江浙行省建。明成化十四年,佥事辛昉奏请,特赐今额,郡守李嗣重建,大学士商辂“记。” 万历元年,奉御史谢廷杰《明文》,增入章文懿公懋同祀,称“五贤祠。”

    宋公祠 旧专祀学士文宪公。明万历二年,增入唐文襄公龙。

    三忠祠 旧名“二忠祠” ,祠宋宗忠简公泽、明王忠文公袆,后增入。赠太常少卿陆公震,更名“三忠祠。”

    越国胡公祠 明洪武初,祀忠臣胡大海,邑人胡翰、宋濂有记。

    唐文襄公祠 在府治西。明嘉靖三十九年建。吕成公祠 在府治西光孝观内,今废。康熙十六年,郡守张公荩捐资重建。

    郑忠愍公祠 在垣溪上。公裔孙奂建。

    三苏祠 在县东景苏坊内。宋建炎二年,颖滨长子迟以右朝议大夫来知婺州,为民奏减罗额。父老德之,为立生祠,并祀老泉、东坡、颖滨三先生。明正德间重建,增入待制迟学士简神位。婺女星君祠 宋赐名宝婺观。按《通志》,在八咏门内。

    兰谿县

    社稷坛 宋社坛在县南﹔。元社坛在州西南。明洪武十一年,迁于城北石坛山,今仍旧。

    风云雷雨山川坛 宋、元无考。明洪武二年设坛在县南一里仓岭之后山。

    厉坛 宋、元无考,明洪武三年,知县王允恭始建,在北门外五里。

    城隍庙 在县西北。宋崇宁四年,县尉陆和中建。

    东岳庙 在县东门外二百步。

    忠祐庙 旧在县南五里。

    仁惠庙 在县北三里,即徐偃王庙,宋元迁建。灵源庙 ,在县西五里。宋太始初建,州刺史徐灿与夫人密氏舟至兰阴山下覆溺,后著灵应。

    故祠于此。宋宣和中,阴有捍寇功,封积庆侯,岁时谒祭。庙屡毁,复建,民庶崇奉益虔,庙貌常新。显佑庙 在县南七十里。宋淳熙间赐庙额。庆元间封“威惠侯。”

    公鲁庙 在县北五里桃源。凡祈福有感,祈雨有应,邑人祀之。

    福祐庙 在柱竿山。宋童刚《记》云:“楚范增庙,凡水旱疾疫,有祷必应。”

    赫灵祠 有二:一在县南,一在县东,祀宋侍郎胡则则,永康人,尝奏免衢、婺二州丁钱,民怀其惠,户立像以祀之。其后阴助王师,屡著灵异。及绍兴、淳祐中,屡敕加封号,迄今各县祠祀不废。嘉应侯庙 在东门外二百步。唐张巡庙也。宋嘉熙四年始建,后又徙东岳行祠于其中,而张侯从祀焉。

    东岳行祠 在旧城南三里高冈上。宋绍兴中,乃徙于此。

    横山龙王庙 在县西南。宋绍兴九年,因祷雨建祠。至元二年,州判王钰又因祷雨重建天津龙王庙 在县西北纯孝乡。蟠山庙,神姓邵,讳仁,安睦之青溪人也。唐贞观初,与弟仁应俱隐是山,诵《道德经》,深得微奥。后没而为神,民为立庙祀焉。庙前有池,岁旱祷之,池水涌沸,蛇蜒出现,雨泽辄应。自梁开平至宋绍兴,皆有封号。永乐初,主簿文润、知县宋哲相继祷雨,皆有灵应,遂为新其庙云。

    龙王庙 在县北六十里爱峰山。山有水自庙流出,亢阳,祷之辄应。

    金龙庙 在县东二十里。祀宋刚应侯邢公。即金华康济庙之别庙。

    平浪侯庙 在香溪

    乘仙庙 在白露山下。相传以为唐相舒元舆祠。

    清源真君庙 在县南二十里,即灌口二郎神。葛仙翁庙 在太平乡乐塘。相传昔为太极宫,时禬赛不绝。

    塔山庙 在县西南甘棠乡。祀吴行人、伍子胥。百花令公庙 在县西旧崇真道院遗址。白山吴司徒庙 ,在玉华峰南。唐隆德中建,宋崇宁二年封灵应王。旧传以“司徒” 为吴起元,洪国瑞作《记》,力辨其非,以为汉司徒吴雄,未定其然否。

    方仙翁庙 ,唐诗人方干祠,子孙徙居于是者,其后又辨为“方储” 云。

    五星庙 在玉华山麓,有二柏,高十馀丈,大数围,亦奇观也。

    乌龙庙 在香溪豹山麓。

    板桥庙 在紫岩乡

    忠隐庵 ,宋少卿周三畏避地之所,其孙周宗弥因以祠祀,留有香炉,上刻“嘉定年孙某奉祀” 字。

    白沙庙 灵源洞

    高禖大仙祠 城北郊,徐用检记。

    越国公庙 在玉华山

    关武安王庙 在溪西外市,因悦济浮桥成,故建,祀之。以上俱《县志》。

    仁山祠 在县西天福山上。明正德间,郡守赵公豫创。

    范香溪祠 在仓岭侧

    章文懿公祠 在天福山南,文懿公宅旁。唐文襄公祠 在城隍庙后。

    陆鹤山先生祠 祠名“褒忠” ,在瀫水驿西,知府姚文照有祀。

    赵清宪公祠 隆庆初建,在平康桥北。

    名德祠 在天福山麓,为徐禘、徐袍建,巡道按察副使淮海张朝瑞有《记》。

    东阳县

    社稷坛 在县西北二里。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西南三里。

    厉坛 在县西北二里

    城隍庙 在县西三十步。

    申屠将军庙 在怀思乡。祀宋邑人申屠大防。许府君庙 在县南四十里,祀宋邑人许琼。马将军庙 在县南六十里。将军捍唐季黄巢难,邑人德之,建庙。

    刘将军庙 在县西,祀邑人将军刘崑。

    夏禹庙 在县东四十五里夏山北。宋建炎元年重建。

    婺女星祠 ,在县西五十步,有楼名“婺女楼。” 灵济庙 ,在县西南一十五里。

    盆山庙 在县东南一百三十里。莫知创始之。

    “原” 或云“梁昭明曾隐此,民为立祠。”

    康济庙 在县东一里二十步。宋宣和四年,知县裘移忠建。

    威显庙 在县东南四十五里。即顶湖龙王庙。玉女庙 在县东南七十里歌山。乡人祷雨无不应。

    柯岫明王庙 在县东南七十里。祷雨辄应。李正节侯祠 在县西,祀宋蕲州知州李诚之。有司岁以死节日致祭崇祀。

    忠勋祠 明万历六年建。祠祀常熟知县,因死节赠太仆卿王铁,岁以二月戊日致祭。

    先贤祠 在县学东。祀吴斯敦、晋许孜、许生,唐冯子华应先、唐君祐、宋张志行。

    兴孝祠 在县西。祀孝子吴斯敦、许孜、许生冯子华、应先、唐君祐。

    二孝子祠 在县西南三十步。祀吴斯敦、许孜。宋政和二年,知县张述建。

    吕成公祠 在县学讲堂西,今废。

    冲素处士祠 按《通志》:“在县西二里许。”

    义乌县

    社稷坛 在县西一里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西一里。

    厉坛 在县西北半里

    城隍庙 在县北一百八十步。

    永慕庙 在县东四里。祀秦孝子颜乌。

    顺应庙 在县东北四十里。宋淳熙十一年赐额。

    三山庙 在县南六十里。祀本山之神,祈祷辄应。

    忠贤祠 在县治后,旧名“四贤祠。” 明嘉靖二十二年建,以祀宗忠简泽、徐文清侨、黄文献溍、王忠文祎。明万历二年,奉巡按御史萧廪明文增入。龚忠愍泰,改名“忠贤。”

    宗忠简公祠 在满山寺内,元时建,祀宋观文殿学士宗泽。

    徐文清公祠 在县南四十五里。祀宋待制徐侨。

    黄文献公祠 在县西六十步。祀元黄公溍。王忠文公祠 在县南清岩山,祀王公袆。孝冯祠 在县南四十里。唐冯子华孝亲,庐墓,有灵芝白鹿之祥。朝廷表其门号“孝冯” ,立祠祀之。

    崇德褒功祠 在县南马唐山之原。明成化八年,奉旨遣行人田胜建,祀侍郎龚公永吉。婺星祠 ,在县东四十五步。

    赫灵祠 县境在在有之,祀宋侍郎胡公则。《永康县》。

    社稷坛 在县西二里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东一里。

    厉坛 在县北一里

    城隍庙 在县西百步

    赫灵庙 在县东四十五里方岩山,祀宋胡则。宣和初,妖贼魏九啸聚方岩严,上有池亩馀,贼恃以汲。一夕,凶渠梦巨人跨马饮之,迟明视之,涸矣,其徒惊溃。王师奏捷,锡名“佑顺。”

    南渡后、加

    封“《嘉应福泽》灵显侯。”

    故乡庙 在县西二里。乡民为梁县令何炯、唐知县周某、土某建。俗呼“三长官庙。”

    乌伤侯庙 ,在县东北四十里。祈祷辄应。乡主庙 ,在县北二十里。

    丽泽祠 在县东北四十里寿山。祀宋、明先儒。详见“五峰书院。”

    寿山乡贤祠 ,原寿山寺。有胡公则像,久圮。康熙二十二年,其孙胡惟圣等重建奉祀,改今名土地祠 。《县志》云:学宫、县治俱有之。今俗各乡村保设土地神像,春秋祈报不阙。

    吕烈女祠 在山川坛侧。万历四十年,知县陆怀贽建。

    皇清康熙六年,生员吕一美重建。

    武义县

    社稷坛 在县西一里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南二里。

    厉坛 在县北二里

    城隍庙 在县西一里

    任公庙 在县西长安堰上。祀唐邑人任留报其筑堰溉田万馀亩,上配以五代周、鲍二使君三人,昔勤劳于堰者。

    彰惠侯庙 在县西南四十里妃山。

    阮侯庙 在县东五里

    东莱吕成公祠 在儒学明伦堂西。明正德十一年,县丞潘棠撤东岳神像以祀公。

    孝子王世名祠 按《县志》“在五圣堂中,春秋二祭。每年县给银三两,与守祠生员自办。”

    浦江县

    社稷坛 在县西北三里。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西南二里。

    厉坛 在社稷坛东北

    城隍庙 在县南百步许。

    康侯庙 在县东海塘山。

    东岳庙 在县西南

    黄大夫庙 在县西二十里,祀大夫黄公仁。环灵泽庙 在县南十里,祀白石潭龙土。

    李、石二侯祠 在县西,祀宋知县李知退、石孝陔。

    宋学士祠 旧在青萝山,后迁儒学南,祀潜溪宋先生。

    赫灵行祠 在县南二里,祀宋侍郎胡公则。“五贤祠 ” 在学西。祀陈太竭、梅溶、梅执礼、王万、柳贯。

    二贤祠 宋绍定知县李知退建,祀梅节愍吕成公。

    敕旌“郑氏九世同居” 祠 虽家庙,有关风化,故志之。其祠制以西为上

    《隋黄将军庙 》。将军讳苾,字惠卿,江夏人,汉尚书令香之裔孙也。

    明韩侯生祠 “侯名叔阳,嘉靖丁未进士,治浦,有德于民,建祠祀之,今圮基存在学西。” 路须侯遗爱祠 。“侯名之彦,万历戊戌年进士,令浦,以内艰去任,士民思之,建祠在宋太史祠。” 左庄侯棠阴祠 “侯名起元,万历庚戌进士,辛亥六月任,癸丑十月调繁兰谿民思之,建祠学东。” 《汤溪县》。

    社稷坛 在县西北二里。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南一里。

    厉坛 在县北半里

    城隍庙 在县西北隅

    白沙庙 在县东三十里。吴黄武六年建,以祀汉庐公文台。宋政和、淳熙间,皆有封号。

    灵应庙 在县南十里,地名山口。祀陈府君。宋庆元间,封为威惠侯。

    侍郎庙 在县北六里。祀唐徐公安贞。

    陶忠烈公祠 祀陶成公。祠在县南十里,地名山口寨。至今兰谿举春祭,汤溪举秋祭。

    恩德祠 在儒学之右,隆庆元年建,祀明知县刘桐,原任巡抚浙江羽泉刘公畿之父,有祀田。

    寺观附           府志

    本府。金华县附郭。

    天宁寺 在府治西三百七十五步,旧名大藏院,亡刱始年月。今称为天宁寺,为祝圣习仪之所。按《通志》:宋大中祥符间建,面对溪山,旧有石浮图,可以尽览一郡。

    密印寺 在府治北百四十五步,旧名“永福” ,吴越钱氏建。宋大中祥符间更名“密印。” 有塔九级,屹峙云际中,玲珑可梯。治平初建,明隆庆初重修。

    皇清康熙十五年,寺僧洞山《价和尚》三十世孙牧庵。

    募修宝塔,焕然一新。十六年,刱建房宇方丈暨廊庑等舍,内供奉全部《藏经》,安禅说戒,为婺中一大道场。

    法喜寺 :在府城北二十里,旧名“潜岳” ,唐为大刹。今在尖峰之西。

    宝华寺 在府城南三十里,旧名“圆觉。” 唐景福间,僧法朗建。

    西岩寺 ,在府城北四十里,旧名“赤松岩寺。” 梁大同间通寺有铁罗汉五百一十八尊。

    石佛寺 在县东北四十里,旧名赤松岩寺。梁大同间,僧道琼止于山南,闻金石赞呗之音,缘岩而上,见琢成大石佛一躯,高可六丈,趺坐俨然,因建寺,有铁罗汉五百十八尊。宋改今额。法隆寺 在县南三里。寺前经幢高可五丈,刻云“唐大中十一年立。” 其幢累石为之,青绿色,制作精奇。幢下石隙周匝有大金钱,径二寸许,以杖举之,宛转其中,竟莫之得,俗呼金钱寺。智者寺 ,在县北十五里。梁武帝召楼约受戒,号智者国师。辞还适谷口,见白气浮空,曰:“兹地当兴三宝。” 普通间,敕建智者禅寺。

    西峰寺 ,在县治西一百八十步,亡刱始年月。祥符寺 ,在府治西二百九十步,旧名“法幢” ,晋义熙八年建,宋大中祥符间改今名。

    七宝寺 在县大皇门内,古刹。明嘉靖二十年,为有力者所占。

    皇清顺治九年,僧纲海《朗寡》赎旧址,重建大殿、禅堂
    考证

    廊庑,梵境幽敞,园池静雅,为一郡禅林之最。景德寺 在县治东南半里许。宋景德间建。鹿田寺 在县北三十里,有东西两庵,即旧宝福院。明万历邑令汪可受建官厅三间。郡守张朝瑞查复寺田,重建殿宇,其后最高处为望西亭。

    永光寺 在县西十里

    石门寺 国清寺 俱县南三十五里。

    法明寺 在县东十五里。旧名“文殊” ,周显德建,后改今额。

    景云寺 在金华县西六里。后唐天成间建。宋嘉祐间改为“天台十方教寺。” 今仍旧名。

    宝相寺 ,在县东五十里,旧名灵石。后山有双峰岩,涌出大石佛七躯,吴越钱氏凿去,遗迹存。无量寺 ,在县东六十里,梁时敕建,历唐、宋、元、明代有兴废至。

    皇清顺治十二年,重建大殿,十六年,重建大悲阁、《禅》

    堂,丈室两廊,客舍,坐山面湖,梵宇幽敞,为婺东胜刹。

    寿昌寺 在县东七十里。

    普明寺 在县东六十里。梁普通七年敕建,唐广明间重建。

    皇清康熙十八年,重建大殿、禅堂、方丈,四壁《悬崖玉》。

    屏前列,法华后耸,最为静旷。

    栖禅寺 在县东三十里。梁时建。智者国师尝宿其中,因名。万历间重建,后性瑞重修。

    山岳寺  、西清寺 ,俱在县东北五十五里。净明寺 在县南十里。宋天圣间建。

    太平寺 ,在县东孝顺镇。有镇心幢,高四尺。无相寺 ,在县南通远门内城隅。亡创始年月。

    皇清顺治十年,新建“观音禅堂。”

    普净寺 在县东二十里。旧名“宝宁” ,后唐长兴元年建。

    报恩寺 在县东二十里。唐乾符初,陈使君舍宅建,名“出俗院。” 唐末僧道宗重建,晋天福间易名。

    治平寺 在县南十五里梅溪之浒。旧名“太平宝瓶寺 ” ,在县二都王庄敏香火院。

    安化寺 在县四都

    东岩寺 即“净庵” ,唐元和间建。

    多宝寺 在五都

    法藏寺 在六都

    天官寺 在九都

    法华守  禅定寺 俱在十都。禅定距金华县东七十里,昔山旁钟磬流音,莫知所来。有二兽似狼,白耳长尾,止于山麓,众逐之亟去。厥明一老僧眉长六七寸,自称头陀禅师,循兽路而下,指曰:“可于此置禅定院。” 忽不见,乡人异之。梁大同中李景翊表立。唐咸通中赐额。

    神威寺  、西清寺  、灵德寺 俱在十一都。

    金铃寺 在十二都

    罗汉寺 在十三都

    清行寺  、资圣寺 俱在十五都。

    清众寺  、平等寺 俱在十六都。

    灵山寺 在十八都

    大安寺 在十九都

    常乐寺 在二十都

    法幢寺 在二十一都

    兴梵寺 即“后湖寺” ,在二十一都。

    兴道寺  、《化成寺  》《解空寺》。

    小溪寺 俱在二十四都。

    灵岩寺 在二十六都

    清心寺 距县二十五里。唐咸通年建。在二十七都。

    永寿寺  、《觉报寺  》《法清寺》。

    净平寺 俱在二十九都。

    真珠寺 在县南十里。原名“静林” ,宋天圣间建,后改今名。

    天长寺 在三十八都

    灵普寺 在三十九都

    清修寺 梁刘孝标舍宅建。宋太平兴国七年,赐号“灵岩寺。” 明嘉靖间废。今所立清修禅院,非其故址也。

    宝婺观 在府治西五十步,即宋之星君祠。郡地上当婺女。唐武德立祠城西北隅,因改州名。宋乾德四年,钱俨刺婺,迁于今所,与元畅楼并峙。淳熙中,诏赐观额。明洪武五年,重建。前殿灵华宝阁,东建玉皇阁。隆庆间毁于火,万历间,郡守曾如春、卢奇前后重建。

    皇清顺治丙戌,毁于兵燹,郡守夏之中重建“星君楼

    旋坏。今郡守张荩捐俸又重建。

    元妙观 在府治东北一里。旧名三清宫。宋大中祥符间,以天书降诏天下,建天庆观,即此改额。元元贞间,又更名废。

    光孝观 在县南半里许。宋初,道士曹正顺募缘重建。明万历年间,县令汪可受改为金华县学。观移在水门西。观内有唐人李阳冰“天清地宁” 石碑。

    金华观 在县北二十里。赤松子安期生登真之地。宋政和七年,以洞天福地创建,今废。真元观 在县东三十里,今废。

    赤松观 ,一名宝积观,在县东北二十里。《旧经》云:“钱武肃王所修。” 观东有二仙祠,祀黄初平、黄初起。南有卧羊山炼丹井、太清殿,浚井得铁老君像。相传二黄所事者,昔年宫殿、台亭、廊庑、碑碣、诰敕、御墨,及名公巨卿题跋墨迹,为江南道流冠冕。元至正戊戌,明祖下婺城,驻跸于其观。东阳陈显道、括苍章溢谒见,陈《济世〈安民之略〉》,即此地也。万历十年,县令汪可受重建。

    崇道观 在县二都赤松涧。

    妙法院 在府南五十里。后晋天福间,僧道密自天台来,结庵于此。白光自口出,成白莲华,属天,经夕不散。日啖草根野蔌,惟诵《法华经》。里人迎之下山捐地建刹。郡上其事,赐名“法华。” 积道院 在府南三十五里覆釜山之巅。相传定光佛在此山成道云。

    安化院 在府东二十里。旧名“安国。”

    龙华禅院 康熙庚子年重建。

    清心院 在府南二十五里。唐咸通年建。大慈院 按《县志》,即龙盘寺。宋咸平中改今额。净刹庵 在县东北四十里,唐元和间建,旧名东岩。

    五峰庵 在县东七十五里。

    慈尼庵 在县南四十五里。

    玉壶庵 在县北四十里玉壶山顶。

    莲花庵 在县东六十里。内有关帝庙,居民建,捐助重修。

    净土庵 在县东七十里。

    七佛庵 在府治赤松门外,浮桥之北岸。水月庵 在县东五十里。《寻真子碑》诗:“竹影临流翠,松涛带浪寒。夜阑频掬水,月在掌中看。” 天真庵 在县西北三十五里灵洞岩前。响灵庵 在县南三里。

    芙蓉庵 在县北二十里,芙蓉峰之麓。

    婺宁庵 在东关

    通济庵 :在通济桥之南岸。

    功德庵 在杜家桥下

    玉泉庵 “在县东一百步。”

    观音庵

    泰山庵 在二十八都凤凰乡。

    兰谿县

    圣寿教寺 在县治东南一百三十五步。梁大同间建,旧名“招贤。” 宋祥符中更名“圣寿。” 今为祝圣习仪之所。

    文峰崇慧禅寺 在县南二十里,地名大经坞。奇秀天设,群峦环拱。顺治甲午,里人郭尔儒兄弟延僧醮之,净玉开山,僧得“石雨老人” 之传。有

    《法语》
    四卷行世远近多重之

    栖真寺 在县东二十里铜山乡。后唐长兴间,有僧建石关寺于铜山。旧名“灵洞。” 宋祥符改额。明万历间,赵志皋命僧重建,改为栖真寺。宝林禅寺 在县南二十五里云黄山下。梁普通元年傅大士依双梼木结庵。大同六年即其地建寺,因名“双林。”

    显教禅寺 在县西五里兰阴山之麓。宋天禧三年建。青阳胡氏先祠在焉。

    宝惠教寺 在武昌乡十都。梁大同二年建,旧名“凉泉” ,唐咸通间改“延庆” ,宋祥符中改今额。灵泉教寺 在灵泉乡一都。梁天监四年建。昭化寺 在县东三十里。旧名“昭明” ,后周显德初建。

    永福教寺 在县城东。后汉乾祐初建,复迁于仓岭之下,而以其址为“预备仓。” 今废。

    帝师寺 ,有二,一在桃花坞,元至大二年建,今废﹔。一在瀫水驿后山。

    延寿寺 在灵、泉二都,元大德间建。

    招贤寺 在灵、泉二都,元至元中建。

    惠安教寺 在十三都。宋开宝中建,祥符中赐额。

    梵安教寺 在县北铜山乡,唐同光中建,俗名“桥梁。”

    大塘寺 在灵泉四都,元大德中建。

    天真禅寺 在甘棠乡。后晋天福中建,旧名“贞心” ,治平中改名“天真。”

    建福教寺 在甘棠乡,后周显德中建,初名“建善” ,治平初改额。

    多福教寺 在甘棠乡。后晋天福中建,俗名“永昌。”

    兜率禅寺 ,在太平乡,晋太傅胡凤建,初名和安,祥符初改额,唐诗僧贯休道场也。

    “崇惠寺 ” ,僧净玉同檀越郭尔儒建。

    昭庆尼寺 在县西南一百四十五步,平康桥之东。梁太清元年建,比丘尼之所居也。后处其中者多有淫行,寺以隳废。浙江参政周木欲毁之,以为“仁山书院,附立社学于其中” ,卒奉行者未果。其地渐为近邻所侵,因入为章宅,而半以为祠。

    紫岩寺 在紫岩山下,今废,遗迹尚存。

    安隐寺 在双牌西三里,唐咸通中郭偲建。初名“石室” ,宋治平中改安隐寺。中有岩,岩前有井,号“龙井。”

    永昌寺 宋时建

    光觉寺 在七都。今废。

    浩然观 ,在县东一里二百二十步。唐时建,旧名“灵瑞” ,宋治平间改额。相传白衣真人修炼之地。

    云台女真观 在县西二十五步。元至正中,邑人郭存仁重建,更名“星宫” ,今废。

    元常观 在四都。元大德中建。县之东北,乡曰“灵泉” ,其山皆枝附于金华之阴,盖东嵌峰独森峭奇郁,而叶氏世居焉。

    明真山观 在太平乡二十七都。

    金山寿圣观 在纯孝乡,宋咸淳中,登仕范宏建。

    城南塔院 在城南溪旁山上。宋治平初建,今塔存院废。

    兴教教院 在纯孝乡十六都,吴越钱氏建,旧名“兴善。” 宋治平初改“兴教。”

    妙因教院 在武昌乡七都,旧名“灵石” ,宋康定二年建,治平间改额。

    无垢教院 在县西瑞山乡,旧名“杜岩” ,唐中和二年建,宋治平中改额。

    净居塔院 在县东紫岩乡,旧名“狮山” ,唐景福二年建,宋治平中改额。

    香山塔院 在县北三十里武昌乡。宋宝庆初建。

    明因教院 在县北三十里。唐贞观间建。兜率禅院 在县西太平乡。东晋义熙间建,名“和安。” 宋祥符初改额。

    栖真教院 在洞岩山后。唐长兴中,有僧建石关寺于桐山。宋太平兴国八年,僧如契爱兹山之胜,迁居之。旧名“灵洞。” 祥符中改额。

    保宁教院 在县东南一百八十步。后汉乾祐元年建,旧名“保安。”

    禅定教院 在一都。唐咸通二年建,旧名“南明寿圣禅院 ” ,即圣寿寺之水陆院。宋天禧中建,又名藏院。治平四年改兹名。明嘉靖末年废。觉林教院 在灵泉。唐大中间建,初名永安慈明院 ,在县天福山上。后周显德中建。明正德中以其废址为仁山书院。

    宝峰教院 在五都。后汉乾祐中建,初名“金峰。” 后有海觉禅师墓并祠堂。

    延寿教院 在灵泉乡二都。旧名“净土。” 唐龙纪元年建,今废。

    宝轮教院 在九都。旧名“密山” ,宋祥符初改额“广智教院 ” 在四都。唐咸通中建。

    能仁塔院 “宋治平中建,今废。”

    法兴教院 在九都。旧名“落山” ,后周显德初建。云岩禅院 在石门槛。僧自芬建。

    齐云院 在十八都

    正觉禅院 在甘棠乡圣罗山,元延祐间建。按前志,“禅师至刚栖居于圣罗山,其徒姚广孝曾序其语录。”

    广严教院 ,名“东岩” ,宋乾德中建。治平中赐额。皇回禅院 ,在县东二十里,僧圆应重建。净惠教院 ,唐乾符中建。

    常乐教院 宋建隆初建。

    离相教院 在太平乡孟塘东北,宋建隆初建。西安教院 ,唐大历四年建。

    寿圣院 宋景祐初建。治平中赐额。

    长春道院 在圣寿寺前,俗呼“道堂上。”

    三洞道院 在县治东五十步。元至元二十年,

    范相如建

    元真道院 在县东一里浩然观左。唐大历三年建。

    上茅庵 一名西林如意庵,去县东二十馀里。明初,里人郭仲初《送化上人归庵》诗云:“上人结屋最高峰,如意颜青插上空。”峍有山都是石,崎岖无路绝人踪。松枝露湿参差绿,枫叶秋深次第红。安得脱离尘世事,芒鞋竹杖走相从。报德庵 在县西兰阴山麓。元延祐间敕建。施水庵 在县北五里。明景泰三年建。其旁有井,其水甘冽。崇祯时里人邵名儒覆以石亭,额曰:“卓锡。”而行人便于憩息,渴饮饮焉。

    白云庵 在嵩山顶。元至正六年建。

    幽居庵 在铜山乡石阜岩,元至正二年建。时思庵 在甘棠乡高村紫岩须

    大觉庵 在铜山乡,元至正年建。

    慈祥庵 在马安铺后,元至正年建。

    南楼庵 在十都,宋乾道年建。《须》

    白露庵 在白露山,宋皇祐年建。

    敬亲庵 在十六都,元延祐年建。

    石塘庵 在十六都,元至正年建。

    时思庵 “在椒石” ,宋淳熙年建。

    三峰庵 在三峰山,宋政和年建。

    《阜隆庵 》在甘棠乡,张文明建。

    忠孝庵 在十四都

    茶亭庵 在横大路

    广福庵 在甘棠乡

    青山庵 在豹峰麓,元大德间,宝惠寺僧建。《胡山庵 》,在方师坞。

    泗洲佛庵 在灵泉嵌峰之旁。明成化二十三年春,忽讹言“其佛甚有灵异” ,传播远迩,长幼男女,悉来祈祷。日聚千馀人,数月不息。适大参夏寅行部闻之,遣人火其庵,毁其像,其事遂寝。善庆庵 在十二都白露山。

    《龙珠庵 》在孟塘之南。

    大乘庵 在二十八都,又名“塔园。”

    西来庵 在十七都。屠钫建。

    龙门庵 在二都养源天观山。

    佛山庵  、百子庵 俱在仁惠庙左,兰民创建。

    上徐庵 在九都。一图。

    海潮庵 在三十五都。《一图》。

    万松庵 在十四都。山巅有塔。元至正年建。明初圮坏,唐姓于遗址复造庵于其下。

    凤林庵 在三十三都蜈蚣山麓。

    横塘庵 在十都二十图中。

    济桥庵 在河西

    “长寿庵 ” ,在太平乡石峡坞,僧圆照建。《须贝叶庵 》,在龚塘。

    《松月庵 》“在龚塘。”

    佛日庵 :在灯栅,僧成汇建。

    法云庵 在紫岩乡。龚汝亮建。

    “广长” 庵 :在县南门,朱楠同子惟恺建。

    《送子观音阁 》郑元仰助建。

    水月庵 在下张

    香严庵 在太平乡

    《小云庵 》“在太平坞。”

    松月庵 在下余

    净土庵 严崇善建

    隆福庵 “在李湖塘。”

    邑厉坛茶亭 僧象云募建。内有“接引如来庵” 三楹。

    绿水庵 在城北二十里唐坞。

    古塘庵 在石渠

    “花流庵 ” 系“下陵。”

    翠云庵 在七都水阁塘,僧克明鼎建。

    石塘庵 江中楼等建

    “太平万寿宫 ” 在葛塘。

    三元宫 在大寺山,明嘉靖间建。

    碧霞宫 ,离城五里馀,地名“叶村。” 山势环抱,有长松茂林,清流绕其前,亦近城一胜概也。明隆庆间,赵同知佑卿造室山腰,名曰“碧霞宫” ,更建台,或清夜礼斗台上。后捐世,遂葬于山。即宫后为祠。有田十五亩、山百馀亩,以供葬祀,且为修葺室宇之费。一时诸名公多游其地。

    大士宫 在太平乡,明万历年建。

    祇树林 在泉湖,僧德隅建,僧有行,能诗。法华阁 在大云山,僧世罗建。

    大悲阁 ,在北门外,僧净修募建,有茶亭,常施茶以济行人。

    “新安阁 ” ,徽商程士章等首建。

    东阳县

    新安寺 在县东一里六十步。唐咸通间建。寺前放生池,贾廷佐有记。后为习仪及讲《乡约》之所。

    法界寺 在县西一百四十步,旧名“华严” ,宋乾德初建。

    龙山寺 ,在县东南一百六十步,右有康济庙。灌顶寺 ,在县东南三十里。旧名“甘泉” ,后晋开运间建。

    慈云寺 在县东三十五里,旧名“清明” ,唐咸通间建。

    洪济禅寺 在县东二十五里。相传唐末置,宋绍兴间重建。

    觉明寺 在县东五十里,旧名“龙峰” ,宋太平兴国间建。

    般若寺 在县西十五里,旧名天宫寺,梁天监五年建。《东阳山水记》:“甑山下有天宫寺,梁时刘崑将军所建。” 盖昆山以此得名,其寺有七祖尊者道场。

    爱道尼寺 在县西南二百六十步。唐咸通九年,朝散大夫乔济舍宅建。

    中兴寺 在县南五里。旧名法华,梁天监六年建,唐武德中废。至德二年,厉干耀舍宅请“法华” 废额建。乾符四年,僧贯休书“雪山道场” 四字。至宋太平兴国中,改今额。寺有环翠阁。

    崇福广祐寺 在县东二十里。旧名“宝泉。” 后晋开运二年建。宋大中祥符中,改名“祐国。” 乔文惠公尝读书寺中。端平三年,请为功德院,改赐今额。

    劝忠崇孝寺 在县西十里。宋宝庆元年建。葛信公刱为“功德院” ,二年,奏请今额。

    显亲兴庆寺 在县东五里。宋绍定五年建。乔鲁公刱为功德院,二年,奏请今额。

    栖真观 在县北一百五十步。相传有骆氏子舍宅建。元末,赵古经、杜公常重修。

    元宝观 在县南四十里。旧名元宝宫。齐中兴二年,邑人陈元宝舍宅建。宋天禧间,改今名。宣和三年,睦寇俶扰,元宝裔陈严鸠民自保,与贼相持。严妇翁入山中,遇神人,谓曰:“往语而婿,观有北极殿,久废而新之,贼不日平。” 严闻之,率众诣废殿,愿如神戒。未几,大破贼徒,民赖以全。殿成于绍兴四年,徐端益有记,陈亮有《重建大殿记》。

    崇真观 按《县志》,在县西九十步,本婺女星祠。宋嘉熙元年,乔文泰公奏以常平仓废基增广,赐今额。

    广孝院 在县东二百步。旧名“资国” ,后晋天福间建。

    善住院 ,在县东一百一十六步。旧名“资胜。” 后晋天福间建,改报国罗汉院。

    大智院 在县南五十里夏山。梁征南将军申屠狄征蛮泛海,风涛大作,许舍宅为院,因号“舍山” ,续改“大智。” 东海徐畸重修,有记。

    资福院 在县东北五十里。旧名“虎峰” ,宋改今名。

    灵云院 在县西南七十里。唐咸通八年建。崇元道院 在县东南二百步。左有关帝庙,右有观音堂。

    法云院 在县南六十里。唐光化元年建。法界院 ,在县西一百四十步。旧名“华严” ,宋乾德元年建。

    昭德院 在县西七里。旧名“通济。” 宋开宝僧绍隆所刱。淳化中,改名“重元” ,今仍昭德。

    法轮禅院 在县西八里岘峰山。山势峭拔,其巅平坦。昔有神僧,环草而居,猛兽驯扰,护持左右。居人瞻仰,莫知名氏。唐乾符三年,邑人章铎访灵踪建院,号曰“岘峰。” 其前有不老泉。

    宁国院 在县东南二十五里。旧名“宝应” ,后周显德三年建。

    因果院 在县东南四十五里。旧名“龙华” ,梁普通元年建。

    安隐院 在县东五十里。旧名“应瑞” ,晋天福八年建。

    净成院 ,在县南五十里,旧名“天竺” ,汉乾祐三年建。

    圆超院 在县南六十里,旧名“福溥。” 唐僧宗运建,后唐长兴四年重建。

    宝相禅院 在县东一百八十里。唐咸通元年建,宋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额。

    善因院 在县东二百四十步。旧名“兴善。” 晋天福八年,傅仁铎舍宅建。

    老梵院 在县西南三十步,旧名“看经” ,宋乾德二年,邑民孔氏建。

    福昌院 在县西一里。旧名“仁寿” ,后周显德五年建。

    广严院 在县东五里,旧名“广济。” 宋开宝八年,邑民胡氏舍宅建。法堂后有弥陀殿,像高近二丈。南渡初,魔寇作,纵火推倒弥陀,忽额上出血。贼众骇惧,遂得不焚。有避寇于院屋之上者,亦皆获免。其像至今犹存。宋淳祐间,寺僧又鼎新刱殿。

    法宁院 在县东二十五里,旧名“元安” ,唐咸通八年建。

    定光禅院 在县东四十五里。旧名“定惠。” 宋太平兴国二年建,寺废。

    慈相院 在县南三十里。旧名“双峰” ,唐贞观元年建。

    静松院 在县南四十里。旧名“静安” ,唐广明二年建。

    云峰院 在县南五十里。旧名“灵岩” ,唐景福六年建。寺前两山对峙,山后则双瀑合流。

    普薰尼院 在县南七十里。旧名“新兴” ,后晋开运二年建。

    兴道院 在县南八十里。旧名“兴国” ,后唐应顺元年建。

    瑞相院 在县南九十里。旧名“瑞峰” ,后唐天成三年建。

    安福禅院 在县南九十里。旧名“安文” ,唐咸通八年建。

    常乐院 在县东一百里。旧名“灵岩” ,唐广明元年建。

    慈圣院 ,在县南一百五十里。旧名“昭明” ,唐咸通八年建。

    崇教院 在县东一百八十里。旧名“崇福。” 唐乾符二年建,宋治平二年改今额。

    宝积禅院 在县南五十里。宋乾德五年建。法相院 ,在县南七十里。旧名“光明” ,宋太平兴国七年建,大中祥符五年改今额。

    善法院 在县南五里。即罗隐旧宅。

    宝山院 在县南五十里。旧名双山。宋大中祥符元年,改名宝山院。嘉定中,院渐颓废。绍定元年,葛端献公奏请为功德寺,赐额“显忠延庆寺。” 今仍名宝山寺。

    灵岳院 在县南十八里。梁太清元年建。义安院 在县南二十五里,唐咸通八年建。昭福院 在县南三十五里,唐广明元年建。庆安院 在县东南六十里,唐咸通八年建。广陵院 在县北六十里。唐咸通八年建。禅林院 在县东七十里,唐太和六年建。利国院 在县东一百五十里,唐广明元年建。德云院 在县东三十里。

    宝轮禅院 在县南八里。元大德间建。

    法云院 在县南六十里。唐光化元年建。妙智院 在县南八十里。唐咸通八年建。真一道院 在县南三里。宋淳祐十一年大资京尹赵与𥲅建。西岘道院 在县西二里。宋淳祐八年建。圆觉庵 在县西南六里。

    水竹庵 在县西南十里。明万历年间建。“东岳殿 ” 在县东二百馀步。康熙初年署事李承铨刱建。

    乾元宫 在县西二里,宋绍兴二十五年建。刘伟有《新建东岳行宫记》,柳贯有《乾元宫兴造记》。义乌县。

    隆平寺 在县东二十里,后唐长兴间建,旧名“保宁。” 宋大中祥符间赐额乔行简书,敕赐隆平寺。

    圣寿禅寺 在县西四十里。旧名“龙寿。” 宋治平间赐额,“后废。” 元至正元年重建,明洪武间重修。华阳教寺 在县东十里。旧名“永安。” 明洪武间改额“永乐间” 僧深远建毗卢阁。

    智度教寺 在县西四十里五云山。唐智忍禅师修行之地。天顺二年,僧彦休过此,里人建院曰“卧云。” 吴越钱元懿为婺州刺史,建殿落成,五色云见,因名“五云。” 宋大中祥符间,赐额“智度院” ,后改寺。

    大安教寺 在县西一百五十步绣湖心之柳洲。旧为尼寺,名“普庵” ,在县东北百五十步。唐咸通间建。宋治平间赐额“大观” 三年改为僧寺,徙至今所,有塔五级。知县刘同为之记。

    满心寺 在县北百八十步。唐贞观间建,名“宣化。” 咸通间名“圣化。” 宋开宝间赐今额。

    净居教寺 在县北二十里黄蘗山。唐咸通间,双林僧开山创建。广明间,赐号“宝胜。” 宋大中祥符间,赐额“净居院。” 明时,更为教寺。县尉段子昂、邑人黄溍有记。

    开元观 ,在县东四十五步,朝阳门内,本婺女星君祠。宋绍兴间改为观。庆元二年赐额。明洪武二十六年,归并以下宫院,立为丛林。正统九年,重修三清殿。

    禅明院 按《通志》:在县南四十五里,旧号雪峰云黄庵 ,在宝林山顶。

    东岳行宫 在县西一百五十步绣湖心之花岛。明正统九年重建后殿。万历二十四年重修。今为习仪之所。

    永康县

    上封寺 在县东北一百步。旧名“光义” ,后晋天福间建。元至元初,火于兵,僧景傅重建。

    延庆寺 在县西北四十里。旧名“金峰。” 唐天祐间建,宋大中祥符元年更名“延庆。”

    澄心寺 在县东北四十五里。唐光启间建,名“九泄。” 宋大中祥符元年改额。明洪武间重建。普明寺 在县东北四十五里。唐咸通间建,名“龙窟。” 宋大中祥符间改额,陈亮授徒于此,有记。今废。

    兴圣寺 在县西南一百二十步。齐永明间建,明改为“察院。”

    大通寺 ,在县东北六十里,旧名“翠峰” ,梁大同四年建,宋大中祥符元年改额。

    护法寺 在县东六十里。后晋开运间建,旧名“护国。” 宋大中祥符元年改额,元延祐二年重建。真寂寺 ,在县东七十里。后晋天福元年建,旧名“方山。” 宋大中祥符元年改今名。

    翠峰寺 在县东一百五十里。唐广明间建,旧名“灵山。” 宋大中祥符元年改今名。

    慈化寺 在县北一十五里。后晋天福间建,旧名“天宫。” 宋治平二年改额,元大德三年重建。永光寺 在县西十五里。后晋天福间建,旧名“永昌。” 宋治平二年更名“永光” ,经毁,元至元间重建。

    普济寺 在县西北四十五里。钱氏宝大元年建,旧名“清泉。” 宋治平二年改额,咸淳间重建。广慈寺 ,在县东四十里方岩山。旧名“大悲” ,唐大中四年建,宋治平二年改额。

    金仙寺 在县东一百十里。旧名“仙山。” 唐咸通间建。宋治平二年改额“经毁” ,明洪武初重建。胜福寺 在县西二十五里。旧名“西兴” ,后晋天福间建。宋治平二年改今名。

    法轮寺 在县西二十里。旧名“庆安。” 后晋开运元年建,宋大中祥符元年改额,元至正间重建。普利寺 在县东八十里,地名“桐山。” 宋开宝九年建,在武平乡。

    明梵寺 在县东四十五里。旧名“甘泉。” 后唐清泰二年建,地名“胡库。”

    精修寺 在县西南四十五里。地名“仙居。” 后唐长兴二年建。地名首岭里。

    显恩寺 《林正惠公香火院》。

    东不二寺 ,在县东北二十二里。后晋天福元年建。明洪武十四年,寺僧犯罪,抄没其田为废寺。官田地曰“废寺地” ,分六,则官田之一也。寿山寺 旧名“桃岩” ,梁普通元年建。

    洪福寺 ,在石室山。旧名“弘福” ,唐会昌五年建,咸通八年更今额。

    兴福寺 ,在县北二十里。旧名“普安” ,后汉乾祐二年建,俗名“石佛。”

    净明寺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旧名龙山寺,梁大同二年建,地名“清渭。”

    西不二寺 ,在县西二十三里。旧名“龙回” ,后晋天福元年建,地名“廿三里。”

    妙净寺 ,在县东北五十里。旧名“华釜” ,后晋天福七年建,地名“柯杨。”

    福善寺 在灵岩,后唐长兴四年建。

    崇法寺 在县南二十里。旧名“普光” ,宋乾德中建,地名“官山。”

    崇福寺 在东山,后唐长兴四年建。

    兴梵寺 在县东十八里。旧名“祗园” ,后晋天福二年建,地名“罗树桥。”

    饶益寺 在县东南四十里。旧名“山门” ,后周广顺元年建。地名“石郭。”

    净严寺 在县西七里。旧名“华严” ,后晋天福七年建。

    天清寺 在县西十五里。旧名“天心” ,后晋天福二年建,地名“青龙。”

    东觉明寺 ,在县东北十八里。旧名“朱明” ,后晋天福八年建。

    净土寺 ,在县东北四十里。旧名“凤山” ,后晋天福七年建,地名“箭山下。”

    明性寺 在县东北四十五里。旧名“西禅。” 后周广顺元年建,地名“柯杨坑。”

    净胜寺 ,在县东二百四十里。唐咸通二年建,地名“榉溪。”

    普泽寺 :在义丰乡,地名“泉口。”

    法华寺 在县东二十里,地名李溪。旧在县东七里,名“天福。” 宋迁今所。

    布金寺 在县东十里,原名香城尼院,后晋天福八年建,地名“长塍” 西。觉明寺 ,在县西北二十里,宋咸淳间建。安觉寺 ,在县南十里,地名“山后。”

    齐云寺 在县东北三十里。唐光启三年建,地名“龙山。”

    定惠寺 ,在县东四十五里,地名“靖心” ,后唐天成元年建。

    明福寺 在县东七十里。旧名“清福” ,后晋天福七年建。

    圣安寺 在县东六十里。旧名“乾安” ,后晋天福七年建。

    永寿寺 在县西二十三里,宋景定二年建。宁国寺 ,在县东北十八里。旧名“普济” ,唐天祐元年建,地名“朱明。”

    光慧寺 ,在县东南三十里,地名“上安” ,后周广顺四年建。

    法莲寺 ,在县南五十里,地名“芙蓉” ,后晋天福十年建。

    无垢寺 ,在县东六十五里。旧名“乾安” ,后晋天福八年建,地名“峡上。”

    惠日寺 在县东北四十里,旧名“观音” ,宋乾德二年建。

    澄真寺 在县东北五十里。旧名“保安” ,后周显德二年建,地名石沧岩。

    长寿寺 ,在县北六十里。旧名“寿溪” ,后晋天福七年建,地名“太平。”

    宝胜寺 在县东北四十五里。旧名“齐云” ,唐光启二年建。天祐三年改名法和,俗名大坞寺。仙游寺 ,在县东北三十里。旧名“石门” ,梁大同二年建。

    明智寺 ,在县东一百一十里。旧名“马鬃” ,唐咸通三年建,地名“黄弹。”

    延福寺 ,在县南四十里,地名“历山” ,后周广顺二年建。

    安觉寺 在县东四十里。后晋天福二年建,旧名“龙明” ,宋大中祥符元年更今名。

    东胜福寺 ,在县南二十里,地名“水盛。”

    西胜福寺 在县南十五里二都,元至元间请今额。

    化成寺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旧名“香城” ,后晋天福七年建,宋祥符元年重建,易今名。地名石塘下。

    延真观 在县北一里。旧名“宝林。” 梁大同元年建。宋大中祥符间改额,有石高四尺许。宋嘉泰间立亭于旁,名“松石。” 元至治间复建。

    崇道观 在县南七里。梁大同间建,旧名“飞霞。” 宋大中祥符间重建,治平二年改今名。

    紫霄观 在县东三十里。梁大同间建,旧名“招仙。”

    菩祥观 按《县志》,在县西三十五里,宋咸淳十年里人方亨建,地名柏山下。

    会真道院 在县治东北百步,为地方弭火灾立。明知县吴安国建。

    修真道院 在县东北三十里。元延祐四年,道士詹存智舍宅建,地名“龙山。” 今并入“延真。” 三峰庵 在县北隅。元至顺年建,毁于火。香林庵 在县西三十里。元至元间建,寻废。明洪武六年,僧梵音重建。今并入延庆寺。

    婺宿宫 在县西二百二十步。宋咸淳间建,有华光庙当其前。

    东岳行宫 在县西一里西石山之麓。宋淳熙间建。

    武义县

    法云教寺 在县西一里,宋祥符元年建。慈尊寺 在县北二十里,有五景:曰“扪星阁” ,曰“凝冰池” ,曰“漱玉涧” ,曰“埋云坞” ,曰“长青松。”

    普宁寺 在县西十五里,宋端平间建。旧有灵泉,一脉涌出,牧牛和尚投药其中以疗疾,今废。中峰寺 ,在县北二里,旧名“两山寺。” 宋宗丞赵

    汝唫建,元至正六年改今名。南龙华寺 在一都南山。明成化十一年建,万历二十年重修。

    无相寺 在县南二十里。元至元年间建,后废。明万历二十三年重建。

    惠安禅寺 ,在县东一十五里。旧名“明招。” 其地乃晋阮孚故宅。宋建炎南渡,吕氏自太师而下,东莱先生兄弟,俱葬于此。

    香山寺 又名“普薰” ,在金安山三都,县北三里,后周显德二年,僧道弘建。宋淳熙戊申,僧梵元、道灿、清源相继修葺,年久倾颓。明万历癸未,僧德瑞会邑人徐一棠、项世显等建。辛丑,庠士项士杰建书院。有田地山塘四十亩,不征官租,新官于此更衣进城。

    广福教寺 在熟溪桥北,县南一里。宋嘉祐二年,僧去蒙筑室,号“福圣浴院” ,久废,僧行补重建。明洪武年,孙朱绍任武陵尹,赎产六十七亩,地四亩五分,山一顷四十一亩,塘八亩,奉香火,不征官租。万历二十八年修。

    圣智寺 在五都。后晋天福七年建,今废。法莲教寺 在南湖县西五里。宋大中祥符二年建,今废。

    无碍寺 在七都杳渠大家山。县西二十五里,后周显德五年建,元泰定二年修,明隆庆元年重建。有僧田一十一亩六分,吴荣一荣二舍田九十四亩二分,地七亩,塘八亩,山八十一亩。教隆寺 在九都县西十里。宋熙宁年建,明万历三十七年重建。

    桐山寺 在廿三都南溪县西南三十里,唐咸通八年建。明正统间,都御史张楷剿括屯兵于此。成化十五年重建,嘉靖三十六年修。额有僧田七十八亩三分,官田六亩,民田六十五亩,民地十九亩,山一顷十亩,塘二亩。岁征官租,馀奉香火。

    惠力寺 即金公岩,在二十三都塞头,县西四十里,宋乾道五年建。先时汉光武微时隐于此,故名刘岩,又以“卯金” 名金公,其下有萧王庙。意其未登龙时与严子陵同游地乎?

    大慈寺 ,在釜峰山,县西三十里。唐咸通八年建,旧名“铜釜寺。” 宋治平年改今名。明万历三十四年修。有田九十六亩,地二亩一分,山六十四亩,塘四分。奉香火,不征官租。

    静住寺 在二十五都余家坞县西三十五里。宋乾德中建,今废。

    宝林寺 在二十四都

    宝岩寺 在二十四都县西三十里。宋咸淳年建,有田九千九百九十六把,征官租。宋参知政车马光祖坟葬此山,岁拨三分之一祭坟。今府断议定银二两六钱给马氏子孙自办祭物。普净寺 在二都灵云山县北十里。宋庆历七年建,明成化十三年修,有田六百把,地十亩,山三十一亩六分,塘二亩八分,奉香火,不征官租。普明教寺 在八都县西二十五里,唐时建。万安寺 在九都本山县北二十五里。后晋开运四年建,正德五年修。

    精进寺 在九都茶洞山,宋绍兴十年,徐克修建。元至元年修。

    常乐寺 在十都胜峰山,县北十五里,后唐清泰二年建,大德四年修。

    东大通寺 在十一都,牛山县东十五里,唐咸通八年建。明嘉靖五年,尚书潘择葬地,官买本寺,改建于东。有田三顷一亩零,地五十三亩零,山十七顷零,塘十亩,征官租,馀奉香火。

    东普宁寺 在十三都,县东北十五里。后晋天福九年,邑人金益舍地建塔。宋咸平二年改今名。

    延庆寺 在十三都汤村,旧名“延寿” ,今废。金仙寺 在十三都八素山,县东三十里,宋元祐七年建,明万历二十八年僧广聪修。

    福圣寺 在四都洪桥头,县南十里,后周显德二年建,宋大中祥符二年改今名,明洪武十七年修。

    金柱寺 即“宝岩寺” ,在四都县西十五里。后晋开运二年温州照和尚与德谦同建,宋大中祥符二年改今名。

    胜因寺 在十七都卢碧里,县南三十里,宋大中祥符六年建。

    梵安寺 在十七都,县南二十里。唐徐仓部建,今废。

    多宝寺 在十七都塔山,县南四十里。宋开宝元年建,治平三年易今名,今废。

    多福寺 旧名“集福寺” ,在十七都塔山,石头县南三十五里。宋乾德中建,庆历年改今名,明洪武十七年重建。

    崇教寺 在十九都清溪摘明山,县南三十里,宋大中祥符二年建。

    护国寺 在二十都,前溪县南十五里。唐咸通八年建,后毁。明嘉靖十六年重修。

    广福观 在县西三十里。宋治平间,赐名“寿圣” ,寻改今名。

    清岭观 在历山之阳,县西二十五里。宋吏部郎中梁膺建,今废。

    广惠观 在二十三都俞源境口,县西四十里。元延祐五年,里人颜真三建。

    崇元观 旧名“崇元” ,在十八都丁姑桥,县南二十五里,宋太平兴国年建。

    慈云庵 在县北一里。明万历二十一年建,后废。

    皇清初重建。康熙七年,建文昌阁于庵。

    九峰庵 在县西二十里。元至正年间建,后废。明万历九年重建。

    弥陀庵 在县东鸣阳门外半里。明万历癸卯年建。僧如定造堂买地,不征官租。

    熟溪桥庵 在县桥南一都。明万历二十八年建。汤四十五等舍地基十三丈,汤九章等舍田一千十把。奉香火,修桥梁,不征官租。

    宏阁岭庵 在五都

    《在中庵 》在八都平山。明崇祯九年,禅师深谷庐此养亲,因建。

    镇杨庵 在二十三都,县西三十五里,本都里长杨家建,以镇风水。

    双岩庵 在二十五都,县西四十里。两石空洞,若一片瓦。真人徐尚吉偕女子蜕骨于石,至今真身尚存,有石击之声如鼓。

    大化庵 在二十五都

    清龙庵 在三都履坦冈头。明万历二十八年建。

    白阳庵 在十一都白阳山,邵家建。

    普济庵 在十三都石龙头,明万历三十四年建。

    内白庵 在十四都汤山屏,县东三十里。明万历五年建佛堂,三十六年建禅堂。

    宝泉庵 在四都县南二十里。上有方地,广一丈五尺,深数尺,大旱不竭,其泉甘美。僧一源建禅庵。

    云居庵 在十九都,清溪县南三十五里。听法庵 在二十都,前溪下市县南十五里。徐德华建。

    天齐宫 在县东一里。明万历间,前庙改为“东莱祠。” 东岳像在祠后,仍与本宫道士住持。元阶景壁阁 在白岭三都。明万历三十四年,县令张国裳建。上一层祀文昌。

    发宝塔 在孤山,与金山相联。明万历三十年,邑人徐一棠等十二人会众建。县令张国裳额其上层曰:“发宝象龙” 额;其门曰:“汉陌丹梯” ,下有堂观。

    北宝泉堂 在三都麻车岭,明万历二年建。《浦江县》。

    左溪讲寺 ,在县东二十三里。旧名普安院,唐左溪大师法朗道场也。庵居左溪,因以名寺。宋开宝更新,请额曰“双溪。”

    龙德教寺 在县东南一里。旧名“乾元刱” ,始无考。元大德间重建,有塔在龙峰山上。明洪武十三年重修,后废。万历十七年,重建小庵。

    明德教寺 在县西十五里。旧名“至德” ,宋治平间改今额。

    圣昌教寺 在县南四里。元至正四年重建。黄龙教寺 在县北七里。宋太平兴国间建。广仁教寺 在县南十五里。唐咸通间建。旧名“福仁。” 宋元祐四年改为禅院。

    治平教寺 在县南二十五里。元至正间建。白佛寺 在县南一里。宋乾德元年建。旧名“慈相教院” ,今为习仪之所。

    大智教寺 在县北二里。宋崇宁年间建。明万历三十一年移建小东门外。

    皇清康熙六年,建正殿及东西两官厅。

    保安教寺 去县南八里。后晋天福八年,县人倪盈舍地建,号曰“保安。” 宋治平二年,更名净慧院。元延祐六年,僧一云重建。明洪武二十四年,更今名。

    宝严教寺 ,在县东八里,旧名“宝掌千岁和尚” 、“宝掌禅师道场。” 唐贞观十五年,师自南峦来结。

    庐以居于此。宋治平二年,更名“宝严禅院。” 明洪武二十四年,改为寺,僧并入龙德寺。

    惠香教寺 去县二十五里。东晋时建,号曰“香严。” 宋熙宁二年,改今额。隆兴元年重建。寺南香严亭圮自亭址入,稍北,曰一境森罗亭。又折而东,曰分月亭。亭在两池间,故名。又折而西,曰狎鸥亭。亭正直三门南,下瞰方池,爽气泽动。元至正十三年寺毁,后复重建。明洪武二十四年归并各寺僧,立成丛林。今废。

    华藏禅寺 去县三十里。旧名“宝林” ,后晋开运二年建。宋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额。有明妙堂、环峰阁、来青亭、十法界境亭、涵碧亭,而环峰尤胜。峦林四周,湿翠欲滴。明洪武二十四年归并各寺,僧立成丛林。今废。

    护圣教寺 在县东二十五里,故周氏坟庵。元至元三十一年,僧文潜居之,号“华严法界重纪。” 至元四年,改额“广福护圣院。” 明洪武二十四年,改寺僧并入左溪寺。今废。

    天宫讲寺 在县东四十里。唐大中六年,僧昙空建,号“宝仙。” 宋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额。庆历六年僧遇信重建。明洪武二十四年僧并入左溪寺。今废。

    惠安教寺 在县东四十五里。唐咸通六年建,旧名“永泰。” 宋大中祥符元年改名“惠安院。” 咸平五年僧坦翁重建。明洪武二十四年改为寺。今废。

    宝应教寺 在县东五十里。宋大中祥符中建。致和二年改为禅院。淳祐六年,松溪隆禅师重建。明洪武二十四年,改今名。

    蜜溪教寺 在县西二十五里。有崖横亘若广厦,可容数百人。宋治平二年更名“法源院。” 大中祥符六年重建。明洪武二十四年复名“蜜溪寺。” 觉慈教寺 在县南十里。旧名“慈恩。” 宋治平二年改今名。相传唐慈恩法师尝结庵于此,故名。宣和初寺毁于寇,淳熙初僧道禧建今废。白岩教寺 在县南五十里。宋乾德六年建。治平二年更名“宝林院。” 明洪武二十四年复名“白岩寺。”

    龙华教寺 在县北七里。僧善义建,今废。石井教寺 在县北二十里。旧名石井院。唐长庆三年建。宋咸平二年徙于黄安山。治平二年改普利院。明洪武间复改今名。

    大楼禅寺 在县北二十里大楼山。昔有江西楼子院,三僧游浙一人《五泄》降龙,一人江山伏虎,一人,庐于此山,因号大楼灵云院。唐大中五年建,僧宝欢徙今所。宋大中祥符八年,改名崇宁院。明洪武二十四年,改今名。今废。

    崇因教寺 在县北四十里。旧名“崇福院。” 唐开成六年建,在大姑山下。宋治平三年改今额。绍熙五年,僧了新徙山前三百馀步。

    惠云教寺 在县北四十五里。旧名胜峰。相传阿太师道场旧在山上,火焚钟坠山址,因改建江山教寺 。去县北八十里,唐伏虎禅师道场。师名灵默,姓宣氏,毗陵人。唐太和五年僧仲伟重建寺。咸通八年,号曰“灵鹫。”

    古城教寺 在县东南二十五里。旧名“古城院。” 后周显德中,吴越钱氏、刘尚书舍宅建。宋绍兴间,慧辩讲师郭纯重建。宋大中祥符元年,改净治院。明复今名。

    官岩教寺 在县东南三十五里。唐僧祖登,因结庵岩中,会岁旱,独上绝顶,祈请,捐身投岩下,俄顷大雨,火化得五色舍利。其徒绘像事之。唐咸通中,赐今额。宋景定三年,妙空大师智印重建,以奉仁烈皇后。

    吉祥教寺 在县西南五十里。元大德三年,宝林僧法授建。

    白佛教寺 在县西南五十里。唐咸通八年建。元元贞元年僧崇义重建。

    正观教寺 在县西南六十五里。旧号“止山。” 唐咸通八年建。宋治平二年改今额。元大德十一年寺灾,延祐六年重建。相传唐荆溪尊者湛然于此读书,故名。湛然则左溪弟子也,今废。广福观 在县东北八里。宋大中祥符间建,旧名“仙华。”

    成真道院 在县东南五里。元至元间,里人楼师远等凡数十人启经会,以“成真” 为名,因更经堂。又筑三清阁,阁门两庑,次第毕举。度道士方守坚居之。明洪武初,道士方巨渊复新之。东山道院 在东门外。元邑人黄邦俊建,以奉佑圣,度道士于建山守奉。明洪武九年,道士葛处善重修。

    仙华道院 在县北一里。元至正丙申邑人方大亮建于广福观,道士夏文玨守奉,今废。佑圣道院 在县东三十五里感德乡。宋咸淳间里人傅伯虎建,以奉佑圣道士守奉之。天圣院 在县北三十里。元至元二十五年建。惠日院 在县南一里。旧名观音院。宋端平中建,久废。今地建城隍庙。

    真常道院 去县南一里。元大德九年建。茂山庵 在县东五里,元至正间建。

    福聚庵 在县东十五里。元天历元年建,今废。水月庵 在县南里许。旧为“迎恩。” 明成化间,为接诏建,后圮。天启元年重建,改今名。

    金浦庵 在县太阳岭顶。明万历年间,同知周尚礼捐俸鼎建。

    黄蘗庵 在县西三十里无莱山。明洪武十六年建。

    栖静庵 在县东十五里。元至正己亥,净住院僧昌明叟与其徙聪、无闻,因《皎月岩》之旧址而建。

    观音庵 在县东四十里。元至正庚子年,僧善义建。

    龙岩庵 在县南二十里。唐咸通十四年,僧道存建。

    化成庵 在县北七里。元至正三年,僧若空建精舍于仙华山,号曰“云巢。” 寻改为化成院。接待庵 在县北二十五里。元大德五年,僧道德建。今废。

    大觉庵 在县北二十五里。元至正十二年,僧智镇建。

    水月庵 在县北二十五里。元至正元年,僧子辰建。

    宝黍庵 在县北二十五里。元皇庆元年,僧元圭建。

    登高福聚庵 在县北三十里。元中统二年,僧存礼建。

    白麟庵 在县东二十五里。明万历十年,僧悟空募建。

    灵鹫庵 在县东四十里。元至正庚子年,僧道生建。

    常乐庵 在县西二十五里。元元统癸酉,僧德方自义乌伏龙山来,结茅于此。里有黄、陈二氏舍基为庵舍,以四围山地及田归之。至正二十二年,徒明公建佛殿及法堂,三门两进,规制稍备。

    太极宫 在县东南,宋嘉定间建,元至大间重修,法师周世昌有《记》。明崇祯九年毁,知县吴应台建。

    皇清康熙十年,知县毛文野重修。

    东岳行宫 在县南。宋崇宁五年,县令钱閟建。台州儒学教授梅执礼有记。明洪武间重修,编修苏伯衡有“记。”

    皇清康熙二年,知县范养民重建。

    汤溪县

    延兴教寺 ,在县西二十里,梁天监二年建。无垢寺 ,在县东南三十里。有石岩,因为佛殿,并廊庑十馀间,唐乾符三年建。

    鹫峰寺 在县南六十里,宋时建。

    九峰禅寺 在县南十里九峰山下。梁天监间,嵩头陀卓锡于此寺。有三贤堂,祀先贤龙丘苌、徐伯贞、徐安珍。

    治平寺 在县南八里。前有一峰峻立,名“卓天峰。” 明宣德间,青阳胡氏捐资,道人许觉良重建。宝兴寺 在县北十三里。元大德间,僧仁寿重建。

    证果禅寺 在县西北十五里。梁天监间,达摩禅师创。唐贞观元年建。元至正间,寺僧处仁重建。有僧凿井,于佛殿东阁二十步,深三十丈,得古铜钵盂,上有“觉地” 二字,因以名其室。寺有宋濂书额尚在。

    花台寺 在县东一里。凡遇诏书,于此迎接。明万历三十一年,知县汪文璧建亭以便行礼。西竺教庵 在县西十里。元延祐二年建。奉思庵 在县东二十里青草坑。宋咸淳间张文瓒建以祀祖。明万历甲申重建。

    明月禅庵 即茅田庵,在县东南十五里可坑源。元至正间建,属郑氏业。

    牧云庵 在县东五里。元至治元年建,俗呼为“白牛寺。”

    崇仙宫 ,在县西十里,梁大同二年,苏府君建,招接十方仙道之所。道士酆《去奢》,来居未几去处,于茅山得道,白日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