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九百四十一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九百四十二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九百四十三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九百四十二卷目录

     杭州府部汇考八

      杭州府学校考书院社学附

    职方典第九百四十二卷

    杭州府部汇考八

    杭州府学校考书院社学附府县志合载

    本府。钱塘、仁和二县附郭。

    杭州府儒学 旧在通越门外凤凰山右,莫详创始。宋绍兴元年,徙建涌金门内凌家桥西慧安寺故基。二十六年,高宗又御制诸像赞,刻石太学,仍赐刻本于诸学,校自为序。嘉定九年,教授袁肃、黄灏病庙学湫隘,请于朝,乃拓而大之,杨简为记。理宗时,御制《伏羲以来道统十三赞》,刻石于郡学,附石经之末。绍定四年,府尹余天锡增置学田以赡生徒,司业周端朝为“记。” 淳祐八年,安抚赵与𥲅重建庙学,增置学廪。元至正十年,守宝哥又新之。十二年,毁于寇。十三年,总管帖睦列思乃饬材重建,购礼佛寺地,展棂星门于南,规制恢廓,视昔为备。江浙儒学提举王大本为《记》。二十二年,复毁。二十三年,守夏思忠尽购礼佛寺基,南北二百步,东西一百六十步,新之。明洪武二年,颁行卧碑,甃明伦堂。八年,重建庙学。永乐间,建尊经阁,汇藏颁赐诸书。十七年,庙学毁于火。宣德二年,巡按浙江监察御史海虞吴讷跋《宋高宗御制像赞》。三年,巡视大理寺卿吉水熊概重建庙学。正统间,左布政使孙原贞、按察使轩𫐐,协同寮采,鼎新庙学。未几迁去,按察使陈璇卒成之。成化二十一年,郡守张缙又加修葺,大理卿仁和夏时正为“记。” 弘治六年,镇守太监张庆以尊经阁岁久倾圮,属缙重修之,甃宋高宗御制《赞》,并李伯时所绘像于阁之北壁。十年,立科目题名碑于棂星门之外,翰林院学士新安程敏政为记。是年,巡按御史吴一贯拓学宫南路。十三年,镇守太监麦秀、巡按监察御史邓璋、清军监察御史任文献协新庙祀。十八年,巡按御史车梁重新庙学。正德十二年,巡按监察御史宋廷佐檄知府留志淑迁仁和县学石经于戟门外两偏,道统十三赞于尊经阁下。是年,提学副使刘瑞请廷佐以刑金购书,藏尊经阁。瑞又隶书《大学圣经》一章于明伦堂座后门上。志淑命工刻之,今废。嘉靖四年,巡抚应天右都御史庐陵陈凤梧制《道统十五赞》。八年,诏建敬一亭,贮御制《敬一箴》,宋儒程颐视听言动四箴注及《心箴注》。九年,始奉制易大成殿曰

    先师庙,建启圣祠,厘正祀典。十年,勒御制正《祀典》。

    说暨《申说圣谕》于石树戟门左右。十五年,左布政使任忠以展谒时,诸司舆从直庙门,行非礼,出官帑二百馀金,购民居地,辟为便道,今称新路。二十二年,按察佥事刘望之书“大魁” 字于石,树于泮宫坊西直之南,知府陈仕贤亭覆之。四十五年,提学副使屠羲英始建敬一亭于庙后,移置御制诸《箴》石于中。万历二年,提学副使滕伯轮改三司厅为“名宦祠。” 三年,教授陈文炅改土神文昌侯祠于义路之左,以祠旧在戟门之东,僻陋故也。是年,学西偏民居火,延文明楼,府县师生候厅俱毁。郡守吴自新请于抚按藩臬诸司重建,稍撤民居而远之,规制更为弘丽。万历二十三年,提学佥事伍袁萃增置学田,令有“司广开垦,以为学宫永业。” 二十四年,巡抚都御史刘元霖命郡守季东鲁重修。四十年,巡抚都御史高举重修。崇祯十年,巡抚喻思恂、巡按御史赵继鼎、张任学暨诸司重修庙学。崇祯十二年,巡抚熊奋渭重修明伦堂。

    皇清顺治五年,巡抚诸司蠲金修葺庙及两庑棂星。

    门明伦堂鼓楼,提学佥事李际期为记。十五年,总督兵部尚书李率泰、巡抚都御史陈应泰、巡按御史王元曦重修,提学佥事谷应泰为记。康熙十七年,巡抚都御史陈秉直捐赀重修。

    文庙。二十二年,教授章润奇同训导重建文昌祠。

    初,文昌祠在戟门之东北。康熙十二年毁,今复建于棂星门之东。二十三年,知府顾岱捐修两庑。二十四年,巡抚都察院赵士麟捐赀,委本府通判宋德深监修正殿、明伦堂,并重造两庑。庙门华敞巨丽,倍加于昔。康熙二十三年,知府李

    铎重修。中为大殿,前露台,环以石栏。左右两庑。前戟门。门外二翼亭,左为名宦祠,右为乡贤祠,中为泮池,跨以石梁。旁列石《经》,覆以长廊,今废。前石柱棂星门。门之外,东为义路,西为礼门,左右列科目题名。至明万历年,止辟路碑亭,今亭无。亭北为杏坛,中为神道,树绰楔,题曰“泮宫。” 直南之西为魁亭。路折而东,为三司、府、县师生诸厅,今止司、道、府二厅存。外为文明楼,庙东北为启圣公祠,西为神厨。敬一亭在庙之后。祠南为神器库,为肃雍厅,为斋宿所、为名宦祠,为应魁楼,为文昌阁、为土地祠。庙之西为宰牲所。西北为乡贤祠,今亦废。号舍之前为明伦堂,翼以四斋:东曰“体仁” 、曰“利物” ,西曰“嘉会” 、曰“贞固。” 东斋之“上为书籍。”

    钱塘县儒学 。宋附临安府学。绍兴间,始建庙于长生老人桥西。嘉熙四年,府尹赵与欢拓大其址,葺庙建学,潼川吴泳为记。元至正十二年,毁于兵。明洪武三年,知县邵复亨以旧学湫隘,购地佑圣观西。其地旧有奉老氏堂一十二楹,颇极高敞,遂改以建学。训导杨明实赞成之。九年,分巡浙西佥事潘继祖以其简陋,不称崇祀,命知县王益德改建殿学、门庑、庖湢诸制略具。宣德间重建。正统初,增建生徒号舍。景泰五年,按察使陈璇率诸寮采协修庙学,易棂星门以石柱,重置殿庑神位。南京吏部尚书萧山魏骥为记。弘治三年,按察使于大节、提学副使吴伯道协命修葺学宫,因立科第题名石。翰林修撰邑人李旻为记。嘉靖三十年知府孙孟、四十二年提学副使屠羲英继饰庙学。万历二年庙毁,训导黄金粲、潘林芳白于提学副使滕伯轮,并启圣祠、明伦堂皆一新之。云南布政使邑人陈善为记。二十四年,知县汤沐建文昌阁。二十八年,知县陈英建第一流芳坊。三十二年,知县朱光祚建尊经阁,并增宅舍。金学曾为《记》。三十五年,知县聂心汤重建。

    先师庙。崇祯十三年,庙又坏,巡盐监察御史梁云

    构,又重修,翰林院编修邑人吴太冲为《记》。十七年知县顾咸建,移建启圣宫于尊经阁基

    皇清顺治十三年,火药局灾,延儒学焚毁。十五年提。

    学谷应泰重,建庙新。两庑。先贤先儒位,今学制中。为

    先师庙左右两庑前为戟门。两翼为“敬一亭” 及明

    御制亭:启圣祠在明伦堂之北。庙后为明伦堂,翼以二斋:曰进德,曰修业。庖湢在堂之东。仓庾、神库在庙之西。教谕廨宇在庙之东。训导廨宇在明伦堂东北。一在明伦堂西,今废。土地庙在庙之东北。康熙二十四年,诸生共捐赀建石坊,题曰:“宫墙第一。” 在大门外之右。其馀规制俱同仁和。

    虎林书院 在钱塘县抚院旧府,万历三十七年,浙江巡抚甘士价建,钱塘知县聂心汤为《记》。天真书院 在钱塘天真山,祀王文成,行人薛侃等建。

    崇文书院 即紫阳书院。明万历间,巡盐御史叶永盛建,诸生吴宪襄其事,浙西盐商子弟入泮,由永盛始。崇祯间,歙诸生胡德兆重修。敬一书院 在西湖孤山。康熙二十四年,巡抚赵士麟每月朔会官绅师儒亲讲学于此。学田 :宋理宗绍定四年,府尹余天锡增置学田,以赡生徒,司业司端朝为《记》。

    仁和县儒学 。宋时附临安府学。绍兴三年,县令孙廷《旧志》作“延。” 直始建庙于县治东观桥之北。嘉定五年,令姚师虎始建学于庙左。八年,令赵希言创斋四,曰教文、教行、教忠、“教信。”嘉熙四年,尹赵与欢迁县簿廨,以广学基。淳祐九年,令李从重建庙学。元因之。至元中,教谕余志贤改建。至正间毁。明洪武三年,知县徐圭重建,仍辟射圃,建观德亭。十一年,教谕沈尊、训导卜野、瞿祐病庙学卑隘,言于守,因元遗西湖书院改建之。院在前洋街,故宋太学堂名,彝训易之曰“明伦。”天顺三年,巡按御史阎鼐等以其逼近臬司,请以庙学旧材,徙建府学之右,本贡院旧基也。在钱塘县太平坊。南京吏部尚书萧山魏骥为记。成化十七年,巡抚藩臬诸司以庙学就圮,令郡同知李果修葺,大理卿夏时正为记。正德十三年,郡守留志淑、嘉靖四年,知县李义壮继修,御史粘灿为记。二十四年,知县程良重立《科第题名》石于明伦堂西北隅,南京兵部郎中、邑人张洽为记。二十七年,教谕陈助以庙宇倾圮,言于郡守严宽为请,巡抚诸司鼎新之。监察御史钱塘童汉臣为记。万历元年,知府徐渊、知县张誉重

    建明伦堂,南京右通政邑人马三才为“记。” 四年,知县梁鹏重修葺之,改建学门,布政使钱塘县陈善为《记》。

    皇清顺治八年,督、抚、藩臬诸司重修庙学,委训导刘

    养元鸠工修葺明伦堂五楹、戟门三楹、棂星门三楹、学门一座,东西两庑各七楹,焕然改观。先是学之大门迫近西城,提学佥事谷应泰用形家言,移向东首,权由府学出入,自此科名日盛。康熙八年,教谕邹𨱑以庙学复圮,与诸生邵泰乡共图鸠工,饬材构殿,馀工未竣。二十四年,泰卿之子远平官学士假归,因巡抚都察院赵士麟捐赀,委府倅宋德深监修庙学,乃遵先志,捐千金襄之。遂重建明伦堂,并修葺殿庑、祠阁,而庙学为之一新,为宫墙之冠。今学制,中为庙五楹,东西两庑各七楹。前为戟门,两翼为“敬一亭及御制亭。庙东北为启圣祠三楹,东西庑各二楹。外为门。庙后为明伦堂,东偏为祭器库,西偏” 为架阁库,东西两斋:曰正心堂,曰诚意堂,左右为名宦祠、乡贤祠。卧碑一座,在堂之东。有旧科目题名碑,教谕刘焕撰“记” 、“迁庙学碑” ,尚书魏骥撰“记” 、重修儒学碑,大理卿夏时正撰“记” 、重修儒学明伦堂碑,御史粘灿撰“记” 、重建科目题名碑,进士张洽撰“记” 、“学田碑” ,知县刘洪谟撰“记” ,俱在堂之西。又东北为文昌祠,为土地祠。仓库在堂之东偏,馔堂、庖湢在庙西。西外为儒学门,去学门六十步,立石坊额。“仁和县儒学。” 又西百步,亦立坊额如之。学门旧对西城,雉堞在庙之右。青乌家言不利士子科名。顺治八年,提学佥事谷应泰檄教谕塞其门,改从庙左,由郡学进路,自后每榜多获隽者。

    万松书院 在仁和凤山门外西岭。弘治十一年,浙江右布政周木建,王守仁有《记》。

    社学 十所在东西壁,凡二。一在二图,一在三图,皆旧建。在东里凡三。一在三图、一在四图,皆旧建。一在二图,以月塘寺改建在平安,凡二:一在二图,旧建。一在五图,真济院右偏屋改建。一在羲和,一图以唐侯庙改建;一在羲、同安谷,二图以晋安堂改建;一在似兰,三图撤东岳庙、行济宫旧材改建。今存者六,废者四。

    学田 :万历二十三年,提学佥事伍袁萃增置学田,令有司广开垦,以为学宫,永业、仁和,共田地四百七十四亩有奇。知县豫章刘洪汉为《记》。四十四年,按察司清军驿传佥事何,增学田四十亩,以给贫生,勒碑置学,共五百一十二亩一分二釐零。学地一百二十四亩六分零,每年额征银一百六十六两五钱六分三釐。

    外县

    海宁县儒学 旧在县治东南半里,后迁县西。当宋南渡,杭被兵毁,撤其材作州署,而学以废。绍兴五年,令刁雍撤老氏葆真宫材,重建于县治之东南故学基。晋陵吴珵为记。淳熙四年,令魏伯恂拓而广之,凿泮池,建桥。又即学东序辟堂肖像,列宋三君子祠而祀之。嘉泰四年,令沈纺重建庙学。学之堂,取旧名“明伦” 揭之,锺必万为《记》。淳祐中,令范庆重修。宝祐二年,令施𣸣建藏书屋。元元贞元年,升县为州,改州学。大德初,知州高源、七年,张圭、忽都、贾锷相继改作之,训导陈登为记。至大二年,陈登建学仓四间。至正六年,知州何濛重修庙学。教授王景顺构高明轩。十二年,教授朱鸾又修庙学。十九年,邑人贾用中捐私田百亩赡学,夏泰为记。明洪武二年,改州为县,仍为县学。三年,知县王忠辟射圃。七年,知县朱洛大修庙学,建观、射亭。九年,知县黄守政重建斋舍。永乐十五年,知县卢质中修。时守御千户汤玉、教谕顾逵、训导舒申、宋珩实勷之。正统三年,知县伍服重修。成化四年冬,训导戴琰请于督学使者刘釪,度地量材,徙仪门为外门,徙外门于殿西,为文昌祠,徙宰牲厨于西之隙地,徙兴贤、毓秀二坊于东西,以广其基,此因其旧也。以仪门凿泮池,甃以石,跨以桥,护以栏,立坊于其前,曰“泮宫。” 复凿小池于馔堂之东,以泄池水,此创其新也。训导达颖为《记》。正德三年,教谕朱泰以泮池左逼民居,买东地,拓而方广之,四周甃以石。七年,郡守梁材按部修学,籍旷役银若干,命县令易蓁、学谕蔡祐、司训王鸾、王亨共成之。董其役者,县丞周必复。先西庑,次东庑,次棂星门,次碑亭。又以馀资为三石,表于池之南:中曰“泮宫” ,左曰《腾蛟》,右曰《起凤》。既而新令曹圭调自桐庐至,用成厥功,益所未备。正德十二年教谕侯泰请于提学副使刘瑞,建名宦、乡贤二祠,太仆卿仁和邵锐为《名宦祠记》。给事

    中,邑人许相卿为《乡贤祠记》。嘉靖十年,知县胡尧时建启圣祠、尊经阁、馔堂。四十二年,知县殷登瀛置学田四百九十亩以赡士,邑人董鲲为记。四十四年,知县许天赠以岁久不葺,寖就倾圮,乃出官帑修建。凡殿堂斋舍以及门庑,靡不次第改观,亦鲲为记。万历初,学宫圮,教谕张学易重建。二十七年,杭州通判张汝贤捐俸三百金,以次劝助,重新“尊经阁。” 兰江柳希点为“记。” 天启六年,教谕赵维寰重建衙斋,尽撤其旧而新之。

    皇清顺治十年,知县秦《嘉系》教谕陆熙运、训导李芳

    颖,重加修葺,增饰如新,督学佥事张安茂为记。康熙八年,教谕金昌尹修尊经阁。康熙十五年,知县许三礼、教谕谢三聘修“启圣祠。” 今学制中为

    先师庙前戟门外棂星门。“启圣祠” 在庙后,神器库。

    神厨在戟门外之东。宰牲所在戟门外之西。学在庙东。前为明伦堂,东西二斋,曰“尊德” ,曰“乐道。” 庭凿一泮池,跨以石梁。堂左为名宦、乡贤二祠,祠后为土地神祠,堂右为馔堂、庖湢、庾廪在馔堂东。堂后为“敬一亭” ,又为尊经阁。教谕廨在尊经阁左。训导廨一在明伦堂东,一在启圣祠后。阁三层,极高爽。最上层以望海观涛,奇畅势险,稍不修葺辄坏。遇狂风骤雨,水从阁上下注。今为重檐复阁,罘罳栏楯。南面大海,龛、赭诸山拱峙于前,一望苍茫,可数百里。三方村市在指顾间。邑中少楼阁,斯为杰出。

    射圃 在惠康桥东北。旧在学南,明初徙,今废。社学 二所,一在学东,一在学西。

    学田 原额田地共五百三十一亩九分零。丈量后实五百十四亩一分零,实征税银二百二两八钱六分有奇。以上田不知始自何时,疑即

    《郡志》
    所谓明嘉靖四十二年邑令殷登瀛所置

    者,但《志》言四百九十亩,与前数差异。明万历二十六年,增援例纳监捐入田共二百十亩,租二百一十石,内本色五十石,折色一百六十石,每石折银三钱五分,共银五十六两。学道洪批二十七年分起征。万历三十六年,又续增田地共一十二亩,租银共五两零五分。

    富阳县儒学 在治东。唐武德七年建学在今学东,景云二年重修。广明中毁于兵,永泰元年,令崔仕元重建。宋景祐二年,令陈执礼始建庙,钱钥为《记》。绍兴十五年,令徐端辅重新之,教授陶纺为记。淳熙中,令麋师旦、沈梠相继重修,自为记。绍熙三年,令胡公整圣贤像,涿郡赵师烜为记。嘉泰中,令范之柔拓其基。嘉定中,令程珌修大成殿,绘两庑先贤像,广讲堂、稽古阁,凿方池,筑石桥,重甃学前逵路一百二十八丈,直至县治。十六年,知县李弥高重修庙学。元至正末毁于兵,址为城之濠堑。明洪武元年,知县杨敬重建今处。十年,知县孟斌建两庑堂舍,辟射圃。三十年,知县吴蒙开泮池,构廨宇。教谕蔡海作《文卷》库。永乐三年,县丞汪文立东、西斋。四年,知县孙观建戟门。十一年,知县陶观修建大成殿、明伦堂、日新斋、东西庑、棂星门。宣德五年,教谕林时望建廨宇。十年,知县吴堂重修大成殿,饰圣贤像。教谕陈兴建学门,辟学路,修斋舍。景泰间,训导韩凤、张宽前后改建廨宇。弘治初,知县邓淮移庙学于西。嘉靖九年,杭州府推官刘望之、知县方舟建议重修,谕德闽人龚用卿为记。十三年,按察佥事焦煜建一鉴楼。十五年,建尊经阁。四十二年,知县谢中立重修庙学,行人邑人周美为记。隆庆六年,知县刘汝昭建文明门,刑部郎中邑人章楷为记。万历三年,知县李启重修庙学,亦周美为记。十一年,知县管九皋重修,吏部尚书仁和张瀚“为记。” 三十二年,知县王桥重修庙学。崇祯四年,教谕方国儒重修右庑并棂星门、《学制》。

    “先师庙” 、三间,左右庑各六间,东西库各一间,仪门

    三间:棂星门三间,明伦堂五间,在正堂后,左进德斋三间,右“修业斋” 三间,左右乐育门各三间,启圣祠三间,在庙东北。尊经阁三间,在庙东。敬一亭在尊经阁后。射圃在明伦堂东。振文公署在明伦堂后。育英公署两所在振文署东。十三年,知县何吾浚重修。明末毁于兵。

    皇清康熙二年,知县朱永盛、教谕方兆日重修。

    先师庙建“东西两庑。” “名宦、乡贤祠。” 启圣祠。三年知

    县徐启业、教谕虞士彦建明伦堂。九年,知县牛奂再加修葺。二十年,知县钱晋锡、教谕赵嗣万、训导杨思蟾,重修大成殿,建明伦堂。钱晋锡自为记。今学制中为

    先师庙东西两庑前为戟门、棂星门内为“泮池神。”

    厨、神器库俱在戟门西。启圣祠在庙后,学在庙之左。前为明伦堂,东西两斋,旧曰“志道” 、“依仁” ,今曰“日新” 、“时习。” 前为仪门,又前为外门。名宦、乡贤二祠在明伦堂右。堂之后为敬一亭。射圃在亭之东,有亭曰“观德。” 仓库在学东南。教谕廨宇在学西,训导廨宇一在启圣祠后,今废。一在祠左。射圃在学宫内偏弦歌之外,所以观德。

    社学 在县东,即古小学。各乡塾俱得听置学田 租若干亩。明洪武中,设于廪饩外,又以赒贫士者。秋登,榖贮县治西,署曰“儒学仓” ,今废。租亦奉裁充饷。

    馀杭县儒学 。宋初但有庙,在县东擢秀坊内。景德三年,县令章得一建学,自为记。崇宁间重修。绍兴五年,令范仲将以狭隘徙建法喜院故基。淳熙六年,簿范某建门设戟。元初毁。至元四年,达鲁花赤也先帖睦迩重修,儒林郎徐一清为记。明洪武三年,知县胡也速迭儿建庙殿于县治东故学基。四年,知县魏本初建斋舍,辟射圃,创庖湢。县丞韩修爵修明伦堂。九年,知县梁初撤旧斋为诸生号舍,别建东西两斋、教官廨宇。十年,知县王原良建庙学,未完,代去。十六年,知县史原远继建两庑、戟门、棂星门及学之堂庑、庖庾。杭州府学教授天台徐一夔为记。永乐五年,知县林源重建。正统十二年,知县吴鉴重建馔堂,教谕褚文量、训导卞经、潘濂徙射圃于学之东。景泰五年,县丞施善重建棂星门、大成殿、东西庑、戟门、泮池及堂斋庖庾。天顺三年,知县朱伦重新学庙。成化十四年,佥事钱山辟学门,并拓基址。十九年,县令尹章建石坊于棂星门之前。弘治七年,知县冉继志改建明伦堂。正德五年,教谕林诚通以巽方缺陷,建青云楼。六年,知县彭辨之修号房五间,筑周围墙垣二百五十丈。十一年,县令喻江修大成殿并门庑、号舍、射圃,建碑亭二座于泮桥。东西石坊三座,其中匾曰“道德宗师” ,东曰“兴贤” ,西曰“育才。” 十三年,提学副使刘瑞重修庙学,巡按御史吴华重建尊经阁。嘉靖三十年,教谕李鹏举精《堪舆》,欲复故址,谋于知县周之宽,迁学于法喜寺基,捐己俸为倡。呈郡守转白诸司,两院,咸得请,遂改今学。万历三十三年,教谕王琪以庙学倾圮,增修。

    皇清顺治三年、训导汪之涵捐资修饰学宫。又请于

    督学佥事李际期广邑泮额,户部侍郎邑人严沆为记。十四年,训导孙楚如重建明伦堂。十八年,知县宋士吉重建。

    先师庙,修两庑戟门,又重建名宦祠。今学制中为先师庙,东西两庑,前戟门,外棂星门,内为泮池。启

    圣祠为神厨,为宰牲所。庙后为明伦堂,东西两斋:曰“进德” ,曰“修业。” 堂后为馔堂,为尊经阁。庖湢在学之东,庾廪在学之西。土地祠在戟门之东。教谕廨宇在学之西。训导廨宇、射圃在学西,广六十步,袤一百步。明成化间,徙儒学之东,后复徙于棂星门之西。正德十年,知县喻江移于启圣祠前。

    社学 前代八乡,建三十八所,今无考。明洪武八年开设。嘉靖元年,知县喻江建一所于府馆西。七年,知县王复建一所于儒学之东。

    学田 二十六亩五分一厘,坐落凤凰山;一十亩七分,坐落乌夫圩,一十五亩五分,坐落谢家垄;学山二百五十九亩,坐落罗坊坞,学地二分。以上田产俱额“碑记。” 万历四十一年,副使窦子偁发银四十二两赎买田七亩,坐落下湖坝;学山一百亩,坐落龙山门。

    临安县儒学 。宋咸平三年建于县治西,后徙县城南。绍兴十六年,令王传重建,尚书孙觌为记。宝祐二年,令王橚重修。景定三年,令家之巽建师善堂。元至正末,毁于兵。明洪武元年,知县袁思谦建庙殿及两庑斋。八年,知县贾鹏程建戟门、棂星门、明伦堂及射圃。九年,知县李宗本、县丞聂源相继重修,徐一夔为记。洪熙元年,主簿张升重建庙殿,修两庑戟门。正统五年,县丞程原庆重建明伦堂。景泰二年,知县李素重建棂星门,易以石柱。天顺间,知县唐子昌修葺。弘治十二年,知县王翔凤重建大成殿。正德中,知县王正宗修葺两庑斋号,建绰楔二,曰“腾蛟” ,曰“起凤。” 嘉靖间,知县赓瑜辟学前路,建明宦、乡贤二祠,明末圮。

    皇清顺治间,知县戴升祚重修。

    文庙、启圣祠“两庑” 、乡贤及名宦二祠。明伦堂、尊经

    阁,绅士刻像祀之。康熙九年,教谕孙振重修文昌阁,浚泮池。今学制中为

    先师庙东西两庑,前为戟门,为棂星门。启圣祠在先师庙左。神器库、神厨、宰牲所俱在学东。“乡贤祠”

    在戟门左。名宦祠在戟门右。庙后为明伦堂。斋二:曰“进德” ,曰“修业。” 后为馔堂。庖湢在堂之左。仓、庾、架阁库在堂之右。教谕廨宇在棂星门西,训导廨宇在棂星门外。射圃在泮池南。计地二亩八分八釐零。

    社学 在治西二百步,今废。地八分四釐,东青山,西金岫,南让畔,北泥马各地。就常平仓厅教读。

    学田 一、八分七釐五毫;一六分二釐二毫;一二分五釐九毫;一一分一毫;一一分三釐八毫;一三分三釐一毫;一八分一厘一五分一厘一一分二釐零一六分四釐八毫;一一厘二毫;一六分五釐六毫,俱坐木公山;一、一亩八分七釐五毫。坐双林山前;一、一亩坐落大畈;一、七分一厘九毫;一五分,俱坐长竿坂;一、一亩七分,一一亩七分,俱坐文昌阁后,一、二亩坐西洲畈一、七分坐窦川一,五分五釐,一五分五釐,俱坐寺坞一,店屋四间,坐虹桥上。每年纳银贮学。

    於潜县

    儒学 旧在县南二里。宋崇宁间,迁县北攀龙坊。绍兴十六年,令何佾重修。嘉泰四年,令胡卫建藏书阁。宝庆初,令方熙重建庙学。咸淳五年,邑人礼部侍郎赵景纬捐资重建,令李仲熊赞成之。德祐间,令赵时祝重新之。元至正十二年,主簿李霖重建明伦堂,吴度为《记》。二十九年,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董抟霄修葺。大德元年毁于兵。明洪武二年,知县梁诚重建于县西丛桂坊。十年,县丞赵义病其隘陋,迁于攀龙坊之右。弘治十六年,知县稽钢重建。嘉靖十五年,学宫坏,教谕陈铎请于提学佥事徐阶,复迁攀龙坊故址,训导婺源汪心为《记》。二十六年,署县事卫、经历濮效建青云楼为外门。二十七年,教谕夏汝砺徙楼于堂北,知县汪石川更名曰“尊经阁” ,自为记。二十八年,按察司佥事谢体升移名宦、乡贤二祠于废学基,训导黄珦为记。万历四十一年,御史李邦华迁学于金鹅山绿筠轩下。天启间,裁西斋。崇祯间,知县金性和迁启圣祠于西斋故址。

    皇清康熙二年,教谕屠寿征建“明伦堂。”八年,署县事。

    馀杭县丞林增高,九年,知县赵之珩移学基于右,学训王之皋为“记。” 今学制中为

    先师庙左右两庑前戟门,又前为棂星门,西为“宰”

    牲所为“启圣祠。” 东为明伦堂,两斋曰“日新” 、曰“时习。” 堂后为尊经阁、乡贤、名宦二祠在戟门西。东为教谕廨宇。康熙四年裁,谕留训训居谕宅后复设训导廨宇于教谕廨宇之前。

    射圃 在旧学基

    小学 在县治西一里。嘉靖间废。万历二十九年,因移正学基隘,奉宪将基互换与民间社学 ,散在坊市村落,减增不一,今皆废。学田 一十五亩零,地一十九亩零。万历九年,知府刘清追没入徐保义欺隐田以赡学舍。外有店屋四间,每岁租银四两。洪忠恕助田五亩七分,金凤腾助田一亩八分,为师生月课茶果之资洪士锳助田一亩七分,馀田二十四亩。又地七款俱载《学册》。

    新城县儒学 旧在治东南三十步,唐长寿中建。宋绍兴十七年,令陆演重建,邑人孙清为记。乾道中,令耿秉重修。绍熙五年,令刘景修重建,楚州教授钱厚为记。庆元间又修。六年,令唐大本增置学田,邑人干柔为记。端平间,主簿谢寝生又加缮治,自为记。元至元间,尹张德逵重修。至正末,毁于兵。明洪武三年,知县徐弼重建,知县李可立继成之。按《县志》所书年月如此,而《成化志》以为元年,吴鼎《迁学记》以为“十年。” 今考徐弼以洪武二年始任,焉得元年有建学之事?况弼既建于三年,则所谓十年建学者又不知何据也。徐弼,《通志》一作徐夔,未详。正统十一年,知县张杲、教谕陈光,重建明伦堂。景泰三年,杲重建庙庑、戟门、棂星门、泮池、石梁、神厨、宰牲所、三贤祠。弘治五年,知县林着重建明伦堂。嘉靖二年,教谕陈希登倡邑民助建棂星门、戟门、书库、祭器库、三贤祠,提学副使何塘为记。五年,邑民助建东西庑、儒学门。十七年,训导唐尧儒请于巡按御史周汝员,迁学于城北多福院基。兵部员外郎钱塘吴鼎为记。四十四年,郡守毛纲署县事,通判薛璠暨知县赓诏增饬庙学,南京工部侍郎邑人方廉为记,又诏自为记。崇祯五年,知县吴征芳迁学于城北多福寺基黄山下殿。

    庑堂斋、祠阁、戟门,一遵旧制。

    皇清康熙八年,训导卢懋蕴建“绘云亭。”今学制中,为

    先师庙,三间:东西两庑,凡十四间。前为戟门三间:

    又前为棂星门,门内为泮池。启圣祠三间在庙左,学在庙之后。前明伦堂三间,东西两斋:曰进德,曰“修业。” 后为讲堂,又后为尊经阁。戟门左为名宦祠,右为乡贤祠,后为文昌阁、敬一亭内有宋儒《范氏心箴碑》、程子《视听言动四箴碑》。东南为射圃,教谕廨宇在明伦堂左,训导廨宇在棂星门右。石坊二:左鹏抟云路,右“《鶤化》天池。” 义路。礼门坊在学西首。

    社学 在县署东

    学田 八处,地二处,山一处,列后。

    施家墩边田一丘,计一十担,实税一亩二分五釐。

    陈家陇田一丘,计二担,实税二分。

    杨家坂田一丘,计一担,实税九釐五毫。沙塔头谷田大小二丘,计五担,实税五分。杨梅树边谷田大小二丘,计三担,实税三分。炭舍边谷田大小三丘,计一担八十斤,实税一分八釐。

    门前晒谷田一丘半,计一担二十斤,实税一分二釐。

    一、买王国赞田一丘,计一担五十斤,实税一分八釐八毫。

    一、地一块坐学宫衙后,实税九分。袁德盛、“德益助。”

    一、地一块,坐学署后。本学卢懋蕴四筑墙围,栽植花木,造绘云亭三间于上。

    黄山一块系学宫主山

    昌化县儒学 ,建自唐、宋,熙宁中建。

    先圣庙在县东一百步,而学尚未建。元祐中,庙迁。

    于鼓楼外,又迁于尉廨西。绍兴中,迁于南门内。乾道中,令卞圜复迁于熙宁旧基,稍拓大之。淳熙七年,令钱孜始改卜故饶氏球场园地,建庙及学。陈居仁为《记》。元至元二十七年,毁于兵,唯藏书阁存。后更藏书阁为尊经阁,亦毁于兵。明洪武初,知县李质、王刚中相继重建。十年,知县李恒以殿宇卑陋,复拓地重建,并新门庑、斋舍。正德十六年,知县黄升、嘉靖十六年知县方𬭎前后重加修葺。三十三年,知县凃勋重建。四十一年,署县事临安县丞李朝阳、教谕王瑁徙建明伦堂于庙之后。隆庆五年,知县周易重修,教谕王文科为记。万历十七年,知县周洛都重修,学训陶懋钦为记。三十八年,国子生陈灼捐资重建庙学,知县吴之瑗为记。

    皇清顺治九年,知县李之蕡暨学官单继周、傅应骥

    等,议仍旧址。十一年,知县周颂孙建“腾蛟” 、《起凤》二坊。今学制中为

    “先师庙。” 左右两庑。前戟门。门左为“省牲所。” 又前为

    棂星门前为泮池,深丈许,广二亩馀。左为启圣祠,东北为敬一亭,亭北为三贤祠。学在庙后,前为明伦堂,堂东西两庑斋曰“居仁” 、曰“由义。” 东北为尊经阁,阁前为名宦、乡贤二祠,左为土地祠、文昌祠,后为教谕廨宇,左为训导廨宇。周围缭以垣墙,共三百八十堵。

    射圃 :在儒学之右。顺治五年,知县李人龙筑垣,书额于门。

    社学二 :一在府馆西,一在下余村。

    学田 十二处、地二处、山二处,列后。

    “天” 字号田三亩一分二釐六毫,在长冲坂等处。“地” 字号田五亩七分五釐一毫,在里舍坞等处。“元” 字号田二亩一分三釐三毫,在县边等处。“宙” 字号田六亩三分二釐五毫,在冲凹里等处。“洪” 字号田六亩五分一厘一毫,在中坂等处。“丰” 字号田七亩六分八釐四毫,在后葛等处,“日” 字号田六亩七分五釐三毫,在平葛等处。“昃” 字号田七亩四分七釐七毫,在下营板。“辰” 字号田九亩二分七釐六毫,在驼坞等处。“宿” 字号田一亩六分二釐,在高犁等处。

    “张” 字号田三亩七分六釐七毫,在卯里。

    “成” 字号田八亩四分六釐九毫,在土龙山脚“龙” 字号田一亩六分三釐四毫,在十都等处。以上共丈毛田七十亩五分二釐六毫。内高督抚置田十亩,林学道置田四亩五分七釐二毫,教谕屈起元置田一亩五分,本邑李廷玉助田一十五亩五分三釐,方天助田六亩六分,吴长寿助田一亩二分,刘武寿助田三亩五分,徐子夔助田六亩,胡五义助田十亩。

    《丰》字号地八分六毫;

    “辰” 字号地六分九釐;

    以上共丈地一亩四分九釐六毫。又田上地一亩九分二釐七毫。

    水南坞山一号

    徐山坞山一号

    以上共山二亩,李廷玉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