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九百四十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九百四十一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九百四十二卷


    考证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九百四十一卷目录

     杭州府部汇考七

      杭州府封建考

      杭州府公署考

    职方典第九百四十一卷

    杭州府部汇考七

    杭州府封建考        通志

    吴越王 钱镠,字具美,杭州临安人也。幼时与群儿戏大木下,指挥群儿为队伍,颇有法。及壮不事生业,以贩盐为盗。豫章人有善术者,望牛斗间有王气。牛斗者,钱塘分野也,因游钱塘,占之在临安,乃之临安,以相法隐市中,阴求其人,望见镠,大惊曰:“此真贵人也。” 镠善射,与槊稍通图纬诸书。唐乾符二年,浙西裨将王郢作乱,石鉴镇将董昌募乡兵讨贼,表镠偏将击郢,破之。是时,黄巢众已数千,攻掠浙东,至临安,镠出奇兵破之。光启三年,拜左卫大将军、杭州刺史。徐约攻苏州,镠遣部将杜棱等攻徐约,约败走入海,追杀之。昭宗拜镠杭州防御使。景福二年,拜镠镇海军节度使、润州刺史。乾宁元年,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二年,越州董昌反,以书告镠以昌反状闻,昭宗下诏削昌官爵,封镠彭城郡王、浙江东道招讨使,昌投水死。昭宗乃改威胜军为镇东军,拜镠镇海、镇东军节度使,加检校太尉、中书令,赐铁券,恕九死。镠如越州听命,还治钱塘,号“越州” 为东府。光化元年,移镇海军于杭州,加镠检校太师,改镠乡里曰广义乡勋贵里。镠素所居营曰“衣锦营。” 婺州刺史王坛叛附杨行密,遣其将康儒应坛,因攻睦州。镠遣弟𨱇败儒,坛奔宣州。诏镠图形凌烟阁,升衣锦营为“衣锦城” ,石鉴山曰“衣锦山” ,大官山曰“功臣山。” 镠游衣锦城,宴故老山林皆覆以锦,号其幼时所戏大木曰“衣锦将军。” 天复二年,封镠越王。镠巡衣锦城。武勇右都指挥使徐绾与左都指挥使许再思叛,焚掠城郭,攻内城,镠子传瑛及其将马绰、陈为等闭门拒之。镠归,微服逾城而入,遣马绰、王荣、杜建徽等分屯诸门,使顾全武备东府,全武曰:“东府不足虑,可虑者淮南耳。绾急,必召淮兵,淮兵至,患不细矣。杨公丈夫,今以难告,必能闵我。” 镠以为然。全武曰:“独行,事必不济,请择诸公子可行者。” 镠曰:“吾尝欲以元璙婿杨氏。” 乃使随全武如广陵。绾果召田𫖳于宣州。全武等至广陵,行密以女妻元璙。天祐元年,封镠吴王。镠建功臣堂,立碑纪功,列宾佐将校名氏于碑阴者五百人。四年,升衣锦城为安国衣锦军。梁太祖即位,封镠吴越王,兼淮南节度使。尝问吴越吏曰:“钱镠平生有所好乎?” 吏曰:“好玉带名马。” 太祖笑曰:“真英雄也。” 乃以玉带一匣、打球御马十匹赐之。开平二年,加镠守中书令,改临安县为安国县,广义乡为衣锦乡。四年,镠游衣锦军,作《还乡歌》曰:“三节还乡兮挂锦衣,父老远来相追随。牛斗无孛人无欺,吴越一王驷马归。” 乾化元年,加镠守尚书令,兼淮南宣润等道四面行营都统,立生祠于衣锦营。二年,梁郢王友圭立册,尊镠尚父末帝。贞明三年,加镠天下兵马都元帅,开府,置官属。四年,杨隆演取处州,镠始由海路入贡京师。龙德元年,赐镠诏书不名。唐庄宗入洛,镠遣使贡献,求玉册,庄宗下其议于有司,群臣皆以为不可。既而许之,赐玉册、金印,镠因以镇海等军节度使授其子元瓘,自称吴越国王,所居曰宫殿,府曰朝,官属皆称臣。起玉册、金券、诏书三楼于衣锦军。遣使册新罗、渤海王,海中诸国皆封拜其君长。明宗长兴三年,镠卒,年八十一,谥曰武肃。子元瓘嗣。

    五代

    吴越王 元瓘,字明宝,少为质于田𫖳。𫖳叛于吴,杨行密会越兵攻之,𫖳每战败归,即欲杀元瓘,𫖳母常蔽护之。后𫖳将出,语左右曰:“今日不胜,必斩钱郎。” 是日,𫖳战死,元瓘得归。属镠病卒,元瓘袭封吴越国王,玉册金印皆如镠故事。元瓘亦善抚将士,好儒学,善为诗,使国相沈嵩置择能院,选吴中文士录用之。然性尤奢侈,好治宫室。《天福》六年,因火恐惧病狂卒,年五十五,谥曰文穆。子弘佐立。

    吴越王 弘佐,字祐立时年十三诸将皆少弘。

    佐,弘佐初优容之,诸将稍不法,弘佐乃黜其大将章德安于明州、李文庆于睦州,杀内都监杜昭达、统军使阚璠。由是国中皆畏恐。王延羲、延政兄弟相攻,卓俨明、朱文进、李仁达等自相篡杀,连兵不解者数年。仁达附于李景,已而又叛,景兵攻之,仁达求救于弘佐,弘佐召诸将计事,诸将皆不欲行,弘佐奋然曰:“吾为元帅,而不能举兵邪?诸将皆吾家素畜养,独不肯以身先我乎?有异议者斩!” 乃遣其统军使张筠、赵承泰等率兵三万,水陆赴之,遣将誓军,号令齐整。筠等大败景兵,俘馘万计,获其将杨业、蔡遇等,遂取福州而归,由是诸将皆服。弘佐立七年,袭封吴越国王,玉册、金印,皆如元瓘。开运四年卒,年二十,谥曰“忠献。” 弟弘俶立。

    吴越王 弘俶,字文德,晋开运中为台州刺史。有僧德诏语弘俶曰:“此地非君为治之所,当速归,不然不利。” 弘俶从其言,即求归国。未几,大将胡进思废弘倧,迎弘俶立之。弘俶历汉、周,袭封吴越国王,赐玉册、金印。世宗征淮南,令弘俶以所部分路进讨。会李景上表求割地,内有诏弘俶班师。显德五年,杭州灾,府舍悉烬,将及库仓庾,弘俶命酒祝曰:“食为民天,天若尽焚之,民命安仰?” 火遂止。世宗闻之,遣使恤问。是岁,淮南内属,遣翰林学士陶谷、司天监赵修己使弘俶,赐羊马橐驼,自是以为常。七月,又遣阁门使曹彬赐兵马旗帜。宋建隆元年,授天下兵马大元帅。弘俶舅宁国军节度使吴延福有异图,左右劝弘俶诛之,弘俶曰:“先大人同气,安忍寘于法?” 言讫,呜咽流涕,但黜之于外,终全母族。自太祖受命,弘俶贡奉有加常数。江南平,论功以弘俶大将沈承礼、孙承祐并为节度使。九年,弘俶与其妻孙氏、子惟浚、平江军节度使孙承祐入朝,上遣皇子德昭至雎阳迎劳。弘俶将至,车驾先至礼贤宅按视供帐之具。及至,诏弘俶居之,对于崇德殿,贡赐俱厚,诏特赐剑履上殿。诏书不名,以孙氏为吴越国王妃,令惟浚赍之。宰相以为异姓诸侯王妻无封妃之典。太祖曰:“行自朝廷,表异恩也。” 弘俶献谢,太祖数诏弘俶与其子惟浚宴苑中,惟诸王预坐。每宣谕弘俶,弘俶拜谢,多令内侍掖起,弘俶感泣。又尝一日召宴,独太宗、秦王侍坐。酒酣,太祖令弘俶与太宗、秦王叙昆弟之礼。弘俶伏地叩头涕泣,固让乃止。车驾幸西京雩祀,弘俶恳请扈从,不许。留惟浚侍祠,令弘俶归国。太祖宴饯于讲武殿,谓弘俶曰:“南北风土异宜,渐及炎暑,卿可早发。” 弘俶将发京师,特赐导从仪卫,自礼贤宅陈列至迎春苑,自初至逮归,所赐金帛他物,不可胜计。太宗即位,加食邑五千户,许三年入朝,遣使至泗州迎劳,又命齐王廷美宴弘俶于迎春苑。上又尝诏弘俶及子惟浚宴后苑,泛舟池中,上手酌酒以赐弘俶,弘俶跪饮之,其恩待如此。会陈洪进纳土,弘俶再表愿以所管十三州献阙下,诏受之,封弘俶为淮海国王,以礼贤宅赐之。体貌隆盛,冠绝一时。四年,宴苑中,弘俶被病,拜不能起,上以银装肩舆送归,因以赐之。弘俶小心谨恪,每晨趋行阙,人未有至者,弘俶必先至,假寐以待旦。上知之,谓曰:“卿已中年,宜避风冷,自今入谒,不须太早也。” 会刘继元降,至御连城台,诛军中先亡命太原者,顾谓弘俶曰:“卿能保全一方,以归于我,不致血刃,深可嘉也。” 雍熙元年,改封汉南国王。四年,改封南阳国王。端拱元年春,徙封邓王。会朝廷遣使赐生辰器币,与使者宴饮。至暮,有大流星堕正寝前,光烛一庭,是夕暴卒,年六十。俶以天成四年八月二十四日生,至是八月二十四日卒,复与元瓘卒日同,人皆异之。上为废朝七日,追封秦国王,谥忠懿。按《旧通志》:弘俶入朝辞归,太祖出一匣付俶曰:“途中勿启,到国阅之。” 俶归钱塘,启阅,皆廷臣请留章疏也。泣下曰:“我何敢负官家。” 及太宗即位,俶即纳土。钱氏霸吴越者凡九十八年。

    昌化伯 邵林,字懋清,一字宗茂,杭州前卫人。少岐嶷,长魁梧,倜傥有大志,好善敦义。诞生孝惠太皇太后。正德十六年赠锦衣卫指挥使。嘉靖初,追封“昌化伯。”二子琮。子蕙,蕙无子,族人争嗣。嘉靖七年革。外戚,尽停嗣

    杭州府公署考        府志

    本府。钱塘、仁和二县附郭。

    府治 在城西南竹园山。隋开皇九年,建治于凤凰山柳浦西。唐因之。吴越钱氏即州治建国。宋初纳土,以其国为州治。高宗南渡,建炎中,改为临安府。绍兴元年,建行宫于凤凰山,徙府治于今处。元末为杭州路,仍其治。明改路为府,即旧址改府治。弘治十五年,郡伯杨孟瑛大加修治。崇祯五年,火毁。

    皇清康熙初,知府嵇宗孟重建府治,并同知、通判厅。

    廨二十四年,知府马如龙因穿堂久毁,捐俸重建,颜曰“越石。” 堂署之制:中为正堂;堂前为露台,为甬道,为戒石亭,为仪门,东西廊为六房,为架阁库。正堂之东为土地祠,后堂西北为资盈库。署西北为羁候所,仪门外为司狱司。

    清军同知厅 在正堂之东。

    理刑推官厅 在正堂之西。今裁,署废。

    管粮通判厅 在推官厅西南,今裁。

    《局粮》通判厅 在后堂西北,今改“理事同知厅。” 其粮务驿并水利厅。

    水利通判厅 二所一在后堂西北,一在城东北五十里塘栖镇。明嘉靖二十五年,督抚胡宗宪请于朝,增设,主捕盗,寻奉裁。

    经历司 “在正堂之东。”

    照磨所 在正堂之西

    知事“厅 《志》” 不载。

    前卫经历司 在都司东。

    右卫经历司 在都司西,俱有左、右、中、前后五所。

    税课司 在府治东北二里西文锦坊。明洪武初,建于井亭桥,八年改建今处。

    江涨税课司 在府治北十里霍山坊。明初建北门外。洪武中移此。

    城南税课司 明初建城南上隅,后移“浙江亭左。”

    城北税课分司 在府东北八里艮山门内。明初为税课局,后改为分司。

    南城河泊所 ,在城南下隅,去府八里。

    批验茶引所 在城南上隅,近龙山闸,今革。盐场批验所 在艮山门南,元检校批验所址也。明初改今名。

    织染局 在布政司北

    阴阳学 ,在芝松坊。明洪武十七年建。

    医学 在文锦坊之南

    僧纲司 明设于广慧寺后,并仙林寺。

    道纪司 在佑圣观。明洪武十五年,与僧纲司并设。

    钱塘县治 在府治右。其旧治凡四:汉魏时在灵隐山麓,后徙钱塘门外。唐武德四年,徙钱塘门内,今教场地,唐治也。宋南渡,入景灵宫禁卫,又徙纪家桥、华严寺故基为之,宋时治也,在国庠之西南。绍熙二年,参政楼钥为《记》。元因之。明洪武四年,知府刘文以附府署为便,徙今处,在城西南之丰宁坊,前临吴山,右带“湖水。”

    皇清因之,正堂为“如保堂”,前为“戒石亭”,仪门为“朝宗。”

    首县堂,前东西六房。后为库,外为土地祠、司狱司。东为宾馆。又东出正门,“旌善” 、“申明” 二亭。西有轻监。明万历三十三年,令聂心汤以囹圄幽隘,轻重溷处,故建此处。矜疑者

    县丞署 在如保堂西,名“亦保堂。”

    主簿署 在丞廨西,今裁。

    典史署 :在仪门之东。

    公馆 一在本县儒学右,一在武林书院后。西溪税课局 在城西二十七里西溪市,明洪武中建。

    安溪奉口税课局 :在城西北五十里古荡,明建,后归并西溪镇。

    河泊所 在城西北九里古荡,明洪武中建。“仁和县治 在城治左,吴越时建。” “钱江县在武林门内梅家桥,即吴公子庆忌宅基。宋太平兴国四年,改仁和县令孙廷直徙至招贤坊” 即“兴贤坊,今养济院基。绍定三年,县令胡巨卿重建。元因之,后以趍事不便,徙至今处。明洪武初,复迁建,其旧署遂并入府署。四年,知府刘” 文以附府为便,乃就元之东、北二录司改为仁、钱二县署。而仁和居其东,实寓钱塘境内。二十七年,县治灾,县丞邵英重建。崇祯末,因堪舆家言,“仁和西向不利” ,改南向。未几仍旧。

    皇清因之。大门三间,二门三间,仪门三间,中为正堂。

    三间:前为露台,为甬道,为戒石亭,东西廊为六房,各四间。正堂左右隅为库,后为川堂,为“后堂。”

    大门外有“申明” 、“旌善” 二亭。知县宅在后堂内。门楼一间,厅三间,楼房五间,披屋东西各一间。洗泉亭在署后。

    县丞署 ,在二门内。东门楼一间,厅三间,平屋三间。

    添设县丞署 在县丞宅之东。今裁。

    主簿署 在县丞宅之东,久裁。

    典史署 在大门内宾馆旁。

    横塘临平税课局 在县东北六十里。按《县志》:“在临平镇,明洪武十四年设。”

    河泊所 在县东六十里临平镇。按《县志》未考何年开设。

    杭州盐仓批验所 在县治东一十里艮山门南。元时浙江等处检校批验所址也。明初改今名,仿旧制云。

    僧纲司 在仙林寺

    钱塘县仓 在《城北二图》观音桥南。旧名老人仓,今称钱塘仓。明洪武二十四年建,凡三所,一在西溪市,一在梁墅,皆废,惟观音仓独存,后又渐圮。万历乙巳,令聂心汤重建,堂廒垣室,既坚且备,积谷四千八百馀石,足待城中缓急之需。便民仓 在北新桥南河西水次。明正统间,巡道周忱建。

    常平仓 东西南北四仓:东仓在松、盛二图;西仓在西都一图;南仓在钦贤十图;北仓在下扇五图。明万历丙申,邑令汤沐建后,东仓改为生绢局。丁未,聂心汤仍《通详》,复为仓,且增储谷,以固省城根本。崇祯末,多废圮不治,惟东仓常为整葺,今贮布政司南米。按胜国遗制,各村镇皆立义仓,量有无,均丰歉。后悉圮坏矣。

    仁和县预备仓 明洪武二十四年建,岁久倾颓。永乐三年,知县彭奎重建四仓:东仓在城东北临平镇,南仓在城北郭石灰场,西仓在城西北仲墅,北仓在城北塘栖镇。按彭奎所建四仓,成化间西仓先废。久之,东、北二仓又废,惟南仓独存。隆庆六年,知县张誉改建南仓于养济院,万历初仍旧处。至今惟石灰场一仓。

    便民仓 在旧仓基上

    大有仓 在武林门子城内,明万历四十三年,巡按御史李邦华建。

    皇清康熙年间,始贮“南米。”

    广丰仓 在平安。《四图》。

    广积仓 在新桥北。以上三仓,今皆以散军粮。育婴堂 即慈幼局也。宋绍兴十三年,诏钱塘、仁和置慈幼局,收养遗弃小儿,以常平钱米支给。淳祐七年,移局楼店务对河。元初,给钱米如宋,冬夏加布。明洪武五年,诏天下都邑收养如宋。元万历中,合两县为一局,移建戒子桥,岁久废弛。

    皇清顺治间,海盐陆元章建“育婴堂”于“吴山之麓。”当

    事,各捐俸金以成之,颇得古人遗意。说者虑弃儿日多,费用莫继,更设良法劝募得公用金钱,岁给费用,始可永久。

    养济院 “宋崇宁元年,诏诸路置安济坊。绍兴二年,诏临安府置养济院。十三年,又命钱塘、仁和二县,以近城寺院充安济坊,籍老幼贫乏不能自存者及乞丐之徒,每人日支米一升、钱十文,小儿半之,以常平钱米支给。二县合置安济坊凡六,在宝胜院者一,在艮山门外者一,在善化坊者四。元安济院给钱米如宋” 冬夏加布。明太祖洪武五年,诏“天下郡县立孤老院,凡孤独残疾不能生理者,许入院,官为依旧例赡养。如或出外,乞觅乡市人民,听以馀剩之物助养其生。敢有棰楚者,有司以斗殴论,诬告者抵罪。此等残疾之人,如或痊可,愿出为民,听从其便,有司毋得羁留。” 于是定例,每口月支米三斗,柴三十斤,冬夏布各一疋,小口给三分之二。后改名养济院。七年八月,诏书一款:“兵兴以来,各处人民避难流移,或父南子北,至今不能会养,愿完聚者,有司送还乡里。或身死他乡,遗下老幼,愿还乡者听。及各处鳏寡孤独并笃废之人,贫穷无依,不能自存者,仰所司从实取勘,官给衣粮。” 漏泽园 亦名广孝阡。仁和与钱塘县因附府。宋时共置漏泽园十二所。逮有明之世,共置义冢五所,其在钱塘境内者三,天顺四年,仿宋制仍名漏泽园。正德、嘉靖间,仁和、钱塘增置漏泽园各二。于是仁和县漏泽园有四:一在凤山门外万松岭下,二在清泰门外,一在武林门外北新桥东。其清泰门外二亩者,系土工兰孟莪,以己稑地输官。“置武林门外” 者,系里民姚明乐,输银六十馀两,买地所置。钱塘漏泽园有五,一在

    钱塘门外护国寺旁,一在金字碑坊侧,二在万松岭,一在庆乐园。又万历三十年,杭严道增置义冢十亩。三十五年,府学教授杨元善置义冢于青芝坞,以待诸生之贫者。邑人葛寅亮因庆乐所埋已满,别置“九曜山” 地广之。

    外县

    海宁县治 在崇儒坊西三思桥。汉初名海昌,武帝改名盐官。唐贞观间立海宁县治。宋太平兴国四年即旧所建治葺之。政和八年,令王昺别为治事之所而增大之,厅舍毕备。至绍熙元年,令陈恕重修。累任必加营缮,不可尽考。按《图经》,以鼓楼为门,亦名敕书楼。”凡所受诏敕并藏此,咸著于籍。旁列手诏亭、宣诏亭,堂曰“《清爱,曰》喜门曰“延停”,通后圃。圃后有堂,曰“平政”、曰“绿绕。”有亭,曰“锦香”、曰“仰高”、曰“梯云。”西厅之后,有便室,曰“读书林。”其侧曰“进德斋。”花卉夹径,松桧参天,为公馀游憩之所。其丞、尉廨与令廨相比,在中门之东。簿廨则在县治之西。皆有便门以通往来。两庑列帑藏犴狴属焉。曹局各有区别。元元贞二年,升为中州署,仍宋旧。其厅事,延祐二年额曰“帅正”,赵子昂书。至正六年,州守何蒙于厅西十步起架阁库,又改宋簿厅为捕盗司,州以判官兼之。元统三年,重修。明洪武初,复为县。三年,建官吏宅于厅之后。正统九年,令伍服重修。弘治十六年,令孙昊重建谯楼。至嘉靖十五年,公署隳敝,令严宽新之,置厅五楹。原额“帅正”,改曰“忠爱。”前轩五楹,在厅南。中堂五楹,移额“帅正。”后堂三楹,额曰“冰玉。”架阁库三楹,在厅东。耳房库一楹,在厅西。幕厅三楹,在东。后有宅。军器库一所,在典史宅后。两庑各十二楹,在厅左右。吏舍二十四楹,在厅西。县宅在冰玉堂后。清军丞宅在厅西。管粮丞宅亦在厅西。主簿宅在厅东南。狱禁十二楹,在厅西南。仪门三楹,在厅前。戒石亭在仪门内。土地祠三楹,在仪门东。延宾馆三楹,在仪门西。旌善亭三楹,在仪门外左,其址高。申明亭三楹,在仪门右,其址卑。所以别善恶之崇卑也。谯楼三楹,在仪门南。旧有铜壶刻漏,明洪武九年,令黄守政造,后渐废。嘉靖十五年严令重置,日夜天池各一座,平壶一座,“《万水》壶”一座,《水海》一座,“仙人一尊,浑天仪一副,计铜四百斤”,后置渐毁。万历五年,令苏湖重建。至

    皇清顺治十一年,秦令嘉系又葺新焉。今署厅三楹。

    额曰:“节爱。” 明中丞温纯书。前轩三楹,中堂三楹为退思轩,今复为清爱堂。后堂三楹,原额帅正后房三楹,在帅正堂后。又耳房三楹,阳春堂五楹,久废始复。内书室三楹,在西侧,秦令建。旧书室三楹,在直北。庖舍三楹,在西侧。戒石亭及六曹吏舍十楹,系新建。丞厅一所,在正堂东。清军厅废为园,簿厅亦废。尉厅一所,在正堂西北。架阁库在正堂西隅。耳房库在正堂东隅。军器库在典史宅后。狱禁六楹,在仪门内西侧。又女监三楹,在狱东北。新设羁候三楹,改建在大门内西南隅。仪门三楹,在戒石亭之南。宾馆三楹,新建在仪门东侧。倾销房三楹,新建在仪门内西侧。申明亭三楹,旌善亭三楹,以石为柱,东西对峙,在仪门外重建。又廊房各八楹,谯楼三楹。以上俱新改建。

    县丞署 二所俱在正堂西后。清军丞署废为县令之园;一改在县治东十步,宋元符元年建。《考异》云:“陈昱作厅记,谓县甫有丞十年,廨舍隘陋,由是一新之。” 时政和十年也。逆而计之,旧廨当刱大观间。淳熙四年,丞欧阳克世重修。厅之后有轩,曰“挺立” ,东有室,有亭曰“芸香” ,下瞰小圃,杂莳花卉焉。东偏有井,其水品在《晞梅井泉》之下。

    主簿署 在县东五十二步,宋元丰八年建。《考异》云:“故老相传,簿尝寓安国寺,意旧廨毁于兵火,暂寄安国耳。” 绍兴十三年,主簿郑烈徙于县西五十四步厅之侧,有堂曰“省身” ,曰“学古。” 旧名“雅饰” ,自锺礼部必万作簿,易今名。

    典史署 在县东三十步。宋雍熙三年建。大中祥符二年重修。淳熙五年陈士良葺治之。厅之东有堂曰“晞梅。” 政和二年建。堂前一井,邑人云“此为邑中第二水。” 嘉泰三年,尉赵师羽立亭于城之巅,曰“道云。” 又小圃中有茅亭,曰“仙隐。” 按察分司 ,在县东二十八步。明洪武三年建。厅三楹,门庑俱备。

    布政分司 在县东二十步。明正统六年建。厅三楹,门庑俱备。

    府馆 在县西二十步,制亦如之。后县东止察院公馆,规制视昔加壮,俗称“东司” ,想亦前二司。

    遗构也。按察分司即东司也。赵维寰《备考》云:“东司以西,旧有府馆,改为安化王祠。” 然《旧志》府馆实在县西也。郭浚云:“布政分司在县西,今改羁候所。” 然《旧志》布政分司实在县东。意今之羁候所,乃旧府馆遗址耳。

    许村场盐课司 在县西二十五里。明洪武初,开,设于时和乡徐家坝,尚置东西二仓、廨宇一所。永乐九年,海寇毁,复建。西仓,在场西南,廒屋四十三楹。东仓,在县南二百二十步,廒屋二十八楹。今场官公廨,移置安国寺东。

    西路场盐课司 在县东六十里。明洪武初,开设于灵泉乡黄湾市,置东西二仓,廨宇一所。东仓在厅侧,廒屋二十一楹。西仓在县东北五十五里,廒屋一十九楹。宁邑乡丁,每丁输盐粮米三升三合者,因宁邑之民食无课之盐,其米由此而征也。盐禁密如凝脂而特宽,老少盐者,亦以此。

    “医学 明洪武十七年设,三十一年裁革,建文四年复立,即于惠民药局。” 署事“局在县西,今废。” “阴阳学 明洪武十七年设,于三皇庙。署事后就于训术宅。” “署事在县之西北二百三十步。” 按旧制阴阳学凡民雨雪蝗蝻,皆令申达上司,据奏咨询,年岁丰凶、闾阎疾苦一纸于岁首给各乡实填,季冬回报。此见阴阳学所以助成燮理,而“乡社” 秩祀之典,由之釐定。今习为巫祝,所在成风。此尤典礼者之所宜亟正之也。

    僧会司 明洪武十五年,设于安国寺。

    道会司 明洪武十五年,设于葆真观。永乐间,诏“各司每三年考能通《经典》者,始授僧道官及给度帖。”

    常平仓 旧在县西七十三步。唐贞元十年置,中废。宋元祐中复建,以义仓附焉,后复废。明正德间,令曹圭移建拱辰门外,名“预备仓。” 南距社稷坛,额设斗级二名,收赎罪谷,以济饥窘。秋成抵还,立门楼、官厅各三楹,缭以土垣。今增设廒房,专贮永平南粮。

    预备仓 在拱辰门外社稷坛北半里许。明正德间,知县曹圭建。嘉靖十二年,知县胡尧时重修。按《成化志》:“洪武间建凡五所。一在县东三十七里黄冈市。一在县东硖石镇。一在县西北安国寺斋堂。一在县西北二十里十七都。一在长安镇,岁久倾圮。永乐三年重建,又圮。今存者止拱辰门外常平仓,即预备仓旧址” 也。

    便民仓 明初建于长安运河东关,后徙西岸。仓址六十馀亩,环以墙垣,外有巡警。成化间,参政韩裴建廒八十楹,以便兑运。弘治十六年,孙昊重修。十八年,丞邓玨建官厅廨舍。万历中,布政窦子偁又创三百六十楹。后递修递圮。

    皇清康熙十一年,知县姜煦计并里为廒,鼎新创建。

    约三百有三楹。康熙十四年,知县许三礼据通县公呈,“以漕南米并收于便民仓。按海宁县漕米征收长安镇便民仓,其南米永平征收。县治常平仓,长安距县治三十里,两处征收,民苦分涉,亦不便于官。绅衿里民呈将南月漕米俱上纳便民仓,并仓分廒,民无分头上纳之苦,官省两地征收之烦。” 奉宪遵行。

    盈积仓 一在县西南隅仁贤坊一百八十步。本所立以贮粮,后改属本县,名“永平仓” ,专贮官吏旗军俸粮。明弘治十六年,县令孙昊建厅六楹,门楼三楹,廒屋十二楹,设大使一、攒典一、斗级四,今废。一在县急递铺西六十步。洪武十年本所立,后成化十年以海患改建。天妃宫。社仓 在各里。康熙十三年知县许三礼立养济院 在县北二百五十步,明洪武间建。按《成化志》:“宋建于县西一百步,名养济院,后废。绍兴三年,令陈恕重修于光华亭之北。元徙甘泉桥南,谓之孤老院。” 明制,收孤老无告者处其中。每口月给米三斗,柴三十斤,冬夏布各一疋,小口三分之二。后又以月给分三等,以常平米给之。

    漏泽园 在县西一里半。明嘉靖八年建。按《县志》,“宋置漏泽园,在县南三里戒坛院侧。绍兴二年令陈恕重修。”又绍熙间令鲁建义冢二一在长安闸北十五都九啚地方。宋绍熙初,令陈恕易民田五亩为冢,设屋居僧,又给田五十亩为掩埋之资。日久寖废,仅存址三亩二分七釐。

    皇清康熙十一年,里民许祚捐募开拓,榛莽收化枯

    骨,建普同塔五所。方外之僧尼,俗姓之男女各有别。凡贫民孤客之无地埋骨者,可无投水弃路,诚善举也。其地创造僧舍、佛殿、斋寮,溷湢悉备,请额为“竹林禅院。” 渐加庄严,像设朝梵暮鼓。

    考证

    茂林修竹,僻静可嘉,为禅栖胜地。一在硖石镇审山北。旧志:山地二十馀亩。按《硖川志》万历《鱼鳞册》:“本啚向无义冢,万历十七年四月,奉上公报,义冢因佃借二啚石澜滩母” 字号山地六分四釐一毫,横十四弓,长十四弓。据此,则山北二十五亩之地,久已侵废。石澜滩故非旧址。明正德九年,知县曹圭重建一大冢于南门外海塘南沙场。明嘉靖八年潮蚀不存,移改今处,每年均徭,编审土工一名看守。建“普安塔院,僧主瘗敛。”

    皇清顺治十三年,又于“漏泽园侧拓地营葬。”故地有

    《碑记》:康熙十四年,知县许三礼禁火化,申劝各里置义冢,随近埋葬,因名“仁孝大园。”

    富阳县治 在城东北。唐咸通十年,县令赵讷建“厅” 字。宋宣和间毁于寇,县令刘举夔鼎新之。嘉定二年,县令吕昭亮移置城东北,重建厅事,颇雄丽。景定五年,县令赵汝崖重建狱舍,自为《记》。元至正末毁于兵。明洪武元年,知县杨敬重建。宣德九年,知县吴堂重新之,增建谯楼。署之制,中为正堂三间,前为前轩一间,堂下为甬道,为戒石亭,为仪门,东西序为六房,西北为架阁库。正堂后为穿堂,后为后堂三间。宋李弥高揭扁于堂后,东曰“不欺室” ,西曰“读书斋” ,后为知县宅。正堂左为典史厅一间,东为县丞宅。正堂西为主簿宅,西南为吏廨。仪门外东为宾馆,为土地祠,西为狱。前大门有谯楼,《申明》、旌善二亭。万历三十六年,知县张子臬重修县堂,四十六年,重建仪门。明末毁于兵。

    皇清顺治三年,知县刘绍尧草创“县署。”五年,知县朱

    陛臣建县堂、仪门后宅,自为《记》。康熙元年,知县朱永盛增建谯楼,并两廊六房。九年,知县牛奂建堂三楹于后堂之左,曰斐如堂。对堂建房三楹。堂后构楼三间,周以新篁,题曰“万竹楼。” 楼左起侧楼三间,右起轩三间,楼后造平屋八间。二十二年,建库房于三堂之右。

    县丞署 :在典史厅之东。

    主簿署 在正堂之西,今裁。

    典史署 在正堂之东,东南为内宅。

    布政分司 ,在县治东百馀步。明正统六年,建按察分司 ,明宣德十年,知县吴堂修。《宣德旧志》作浙西道分司,在县东百步。

    东梓巡检司 ,在县西南五十里。山有梓木,枝皆东向,因立东梓寨巡检,领逻卒戍此。

    新城税课局 在县东三十里。旧为观山税课。明成化间,改局徙今处。今废。

    河泊所 在县西南二十五里祥凤村。明洪武中建,后革。

    阴阳学 旧无衙门,就民居署事。明初建,今废。医学 明洪武间,为“惠民药局” ,寻改为医学,在南门外。

    僧会司 在县西慈修寺内,明洪武十五年建。道会司 在县北丹霞观,明洪武十五年建。预备仓 在后河头,自新弄。按《成化志》,“洪武初建于县西。”

    常平仓 有东西南北四仓,俱在各乡。明万历时,知县季概建。附仓库,各有社学,今废。

    存留仓 在县东南二十步。明天顺四年重建,今废。

    漕运仓 在儒学后,今废。

    湖墅漕粮仓 在府城武林门外。明万历间,署县按察司照磨谭世讲建。

    养济院 在会江驿之左。

    漏泽园 在县西郭外。按《成化志》,宋置在锁石山后岭,去县一里半。

    馀杭县治 在苕溪北。旧城在苕溪南,今际留仓即县署基。汉熹平二年,令陈浑徙城溪北,署在通济桥之西半里,面溪距百步许。宋宣和中,方腊乱,毁于兵,县令江袠重建。建炎间毁,县令张元嗣复建。乾道四年,改创县门为谯楼。绍定六年,县令赵希磐新之。元大德四年,达鲁花赤忽都鲁沙拓广之。元末再毁。明洪武二年,临安主簿黄思道署县事,建幕厅、廊庑重门,东北县丞宅,东南典史宅,西北主簿宅,西南吏厅,并圜扉庖库具备。永乐七年,知县林源重修后堂、吏舍、廊庑、狱禁。宣德间,县丞颜镕重建谯楼。正统间,县丞丘熙岳重建穿堂三间并衙舍。天顺四年,知县郑轼更新之,自为《记》。知县武英建戒石亭,改建正堂三间,抱厦三间。二十三年,知县尹璋重建大门。弘治元年,知县孙冕以谯楼太逼仪门,迁四十步许。十五年,知县冉继志建后堂及“申明” 、“旌善” 二亭。吏舍二十间。正德七年,知县

    彭辨之改建土地祠于县仓之北。嘉靖四年,县丞解明通重修正堂,增置衙舍。知县曾玉一重修大门、仪门。嘉靖六年,知县王某仍于后堂东偏建“思补亭” 三间。亭之南建册库三间,即架阁库。七年,建旌善亭三间,与申明亭对峙。重修谯楼。嘉靖三十八年,知县何蓥于仪门外辟通两道,东穿太平巷,西穿松杨巷。四十一年,知县张应亮以堪舆言不便,东偏建宾馆三间,塞其巷道;西偏亦建亭塞之,与馆相对。又以正堂卑隘且圮,更建恢扩。万历三年,知县万士祯重建谯楼,杭郡陈善为之记。二十七年,县丞李果改造本衙厅舍,较旧轩敞。二十九年,谯楼回禄,知县卢钦明改造大门三间。三十一年,知县程汝继仍改创谯楼五间,匾曰“清远” ,并改仪门三间,堂后创集瑞楼五间,规模壮丽。三十九年,知县戴日强以照墙逼隘,迁之街南,于墙址建坊,屏蔽内外。四十年,于后堂左偏改造架阁库楼,以置册籍。更造银库,覆以巨石,重其启闭。右偏增造公馀读书轩三间,堂左修饰銮驾库,用尊仪仗。衙内增造论世轩三间,六房卑圮,垒石增塞。更为创造砌筑东西两道,周围加葺墙垣,狱内倍加坚筑。衙内造更楼三间,铸大钟于谯楼。县丞重建贴堂公署。主簿重建巡捕厅、典史重建赞政厅。因年久倾圮。

    皇清康熙八年,知县张思齐重修内署衙舍止馀楼。

    屋三间,小堂三间,甚为湫隘。又于小堂东偏添建平屋五间,贮米盐零杂供炊爨。“西偏添建书屋南北各三间,为公馀读书之所。后建平屋六间,以为寝室。” 又于西偏之下,南盖茅屋四间,广敞不立门户,凉风四集,堪涤烦暑。北盖平屋三间,复以墙外主簿旧衙废址辟为园圃,种植菜蔬,得自赡给,不扰累民间。园北构茅屋三间,以课子弟。最南构茅屋三间、以居巡更守舍者。衙署完固。得以永存云。

    县丞署 在正堂东北

    主簿署 在正堂西北,今废。

    典史署 在县丞署南

    察院 不详所在

    布政分司 在县治东半里儒学之前。明正统六年,县丞丘希岳建。正厅三间,抱厦三间,左右夹室,穿堂一间,后堂三间,东西廊屋各三间,仪门三间,正门三间,庖湢之所毕具,周缭以垣。后圮。嘉靖二年,知县喻江重建。今圮,遗址尚存。按察分司 ,在县东。明洪武年间,知县梁初建。正厅三间,抱厦三间,左右夹室,穿堂一间,后堂三间,东西廊屋各三间,仪门、正门各三间。庖湢之所毕具,周缭以垣。万历三十三年,知县程汝继重建正堂于大门外。左造府馆三间,右造县馆三间,供给所一间。四十三年,知县戴日强于堂左增抄案房一间,加修垣宇高敞,大门又建“贞度坊” 于门。今圮址存。

    府馆 在儒学东二十步。正厅三间,穿堂一间,后堂、正门各三间。庖湢之所毕具,周缭以垣。今圮址存。

    石濑巡检司 在县东北三十五里。宋、元皆建于此,今废。

    石濑税课局 在县东南二里市司坊内。明洪武初开设。弘治间裁革。

    河泊所 在县东三里集庆坊西。明洪武十三年开设,后革。

    阴阳学 ,在县南横街安福坊东。明洪武十七年开设。今圮,不复建。

    医学 在县前三里三皇庙侧。明洪武三年,开设“惠民药𡱈。” 本学复徙于县之东南。十七年就开设于惠民药局内。今遗址尚存。

    僧会司 在县南二里永安寺内。明洪武十五年开设。

    道会司 在县南十八里洞霄宫。明洪武十五年开设。

    预备仓 在县治东南一里际留坊内旧治基之上。元置际留仓,后兵毁。明洪武二年,建岑山驿于其上,后革驿。十一年,知县梁初改为预备南仓。正德五年重修。今在法喜寺巷东,后圮址存。按《成化志》:“永乐三年,知县相源建。凡三所,一在县治东南二里德茂坊,一在县北二十五里后沓界,一在石濑市。” 以上四仓,年岁丰稔,劝民出谷收贮,以备赈济。

    便民仓 在灵源二三保城署桥东。明正统六年建。嘉靖中,令李鹏徙部伍桥。

    皇清康熙元年,令宋吉士重修。

    馀杭仓 唐顺帝永贞初,张纲为守,奏置馀杭。

    考证

    仓宇四十二间。筑仓城,周回四里。久废。址不可考。

    县仓 在仪门内之东。按《府志》,明洪武十一年知县梁初建,一名存留仓,岁收本县及附属官吏俸粮。

    常平仓 一在县治东南三里,与五显庙对。一在瓶窑镇,一在闲林镇。其闲林仓基,明万历四十年纂修推官孙给帖拨补,充饷入户。

    养济院 在县东南一里许安济坊内。明洪武间,置存留仓之东,后并于郡城。成化间,复置今处。正德六年,知县彭辨之因其卑隘,乃劝义民徐辉增广之。按《成化志》:“宋崇宁四年,置安济坊于县东半里外,又置养济院在西门外城壕之北半里。元仍其旧。”

    漏泽园 二所一在横渎铺之西,明弘治间,知县阮继志市民地,拓其址。一在显圣寺之西沙弄内。按《成化志》,“宋置在县东七里南渠之南,元置于安乐乡徐湖界。”

    临安县治 在东市太庙山右。宋以前治建高陆乡溪东,石刻碑尚存。景定间,令家之巽移建西市保锦山,元末毁,明洪武初,令袁思谦移今处。正堂为忠爱堂,左为幕厅,后为县宅。厅楼二进,有古柏亭,亭参汉架阁库在堂左。军器库在堂右。

    皇清仍之。康熙二年,令杨琳重建“忠爱堂”,建谯楼,且

    房库在堂左。书吏房在堂下东西序。寅宾馆在仪门外东。土地祠在仪门外西。轻监在堂西南,明末毁。狱在土地祠后,因轻监毁,前提牢房作轻监,狱后作重监。旌善亭在治西。申明亭在治东。康熙七年,令陈提知重建。

    主簿署 在正堂东北。今裁,署废。

    典史署 在堂东南。明末毁。

    皇清年间,典史周士杰重建。

    布政分司 ,在治东五十步。中正堂东西廊房各三间,仪门旁开脚门二,正门一,门外翼以栅,堂后有亭,亭左厨房,右吏书房,亭后有后堂,左右官房,再后有小亭。

    按察分司 在治东三十步,今废。

    税课局 在县西。明洪武年建,今废址存。青山税课局 在县东十五里。明正德间,与县税课局并革,廨废址存。

    阴阳学 在布政分司西,今废址存。

    医学 在城隍庙前。今废址存。

    僧会司 在净土寺侧。今废址存。

    道会司 在小巷内,名“清修观” ,今废,址存。预备仓 在县南五十步大巷存留仓内地一亩。明弘治间,知县毛忠建,储本县积谷。中正厅,东西设廒房。

    皇清康熙九年令陈提知重建。按《成化志》。洪武三十

    二年建。凡四所:一在灵凤乡,一在庆仙乡,一在金岫乡,一在高陆乡,皆废。今门额曰“四乡总仓” ,犹存旧《志》意也。

    常平仓 四所明万历间,令姚世光建,储民间义谷。东在青山地,一亩六分三釐九毫;西在金岫地,一亩二分九釐四毫;南在让畔地,一亩五分;北在泥马地,一亩七分六釐六毫。

    便民仓 旧在湖墅金鱼池头,地一亩八分。明万历间,令谢应骐徙馀杭水次地四亩,储本县漕粮。中正厅东西廒各六,土地祠一,额门一。明末圮。

    皇清康熙四年,令杨琳重建。

    存留仓 在鼓楼西,地二分,今废。

    养济院 在县西一里师姑桥,明洪武初建。按《成化志》,“宋、元在县西一里罗村。”

    漏泽园 在县西郭外。按《成化志》,“宋置,在县西三里。”

    於潜县治 在石柱峰右。唐武德七年,置潜州,治在丰国后乡。八年,复为县,徙今所。宋政和初,令韩瓘改厅事南向。隆兴初,令叶衡于厅之东偏筑堂,为退思之所。庆元中,衡入相,令邵文炳名其堂曰“衮绣。” 嘉泰初,建丞厅于署南,建主簿厅于署东,丞厅后为尉司。三年,县治火,衮绣堂独存。宝庆三年,令方熙重建,增置“亭榭。” 后遭于德祐之乱,凋圮殆尽。元初复建。至元五年,主簿石思廉建谯楼。至正六年,主簿朱圭新厅事。十二年兵毁。明洪武二年,县丞王永建厅事。四年,知县梁诚“增建门庑、官廨吏舍,岁久渐圮。” 弘治十七年,知县嵇钢重新正堂。嘉靖九年,令王济建卷棚,覆于露台之上。二十四年,令陈烜于后园凿池,筑亭其上,曰《后乐》。二十七年,令汪石川改亭曰“培竹” ,徙圮宅于正堂东北,创吏廨土神。

    祠,创“击柝楼” 于治后,垒监垣门。

    皇清初,县治兵毁,顺治三年,令张予信建“厅事”十二。

    年,令王引祥建卷棚并县宅,重立戒石亭署之制:中为正堂,前为露台,为甬道,为戒石亭,为仪门,东西廊为六房,今圮。正堂之东为幕厅,今废为土地祠。又东为知县宅。正堂后为川堂,后堂之西南皆吏廨。仪门内东为仓,外为狱,为谯楼,即治大门也。门外为保釐坊,《申明》、旌善二亭在大门左右,在各乡者凡十有二。

    典史署 在正堂旁

    阴阳学  医学 在保釐坊左右,今俱废。惠民药局 在县南百步街西。宋元祐间,苏轼置病坊,元改今名,今废址存。

    僧会司  、道会司 ,久缺。汪石川意于观政桥建署,今无遗址,仍缺。

    布政分司 在按察分司南百步。

    按察分司 在县治南百步。

    府馆 在县治西二十步。明嘉靖中,知县汪石川重修,今废。

    预备仓 在丛桂坊,与存留仓并。按《成化志》:洪武二十二年,知县杨可容建。凡四所一在丰国后乡戴石林,一在嘉德前乡沈村,一在波亭前乡太阳村,一在张安前乡道法村。今俱废。养济院 始宋崇宁间。绍兴二年诏置安济院,在县南寂照寺。元徙浮溪之滨。明洪武五年,令天下郡邑置孤老院,寻改今名,在县治北石龙坞口。

    漏泽园 在县治北石龙坞。按旧志,“宋置,在县南三里,元废。明洪武初,置义冢,后改今名。” 新城县治 在城南隅。唐长寿中建。宋太平兴国年,升南新场为南新县,权县政姜某建署其地。熙宁五年,并入新城。绍定以迄元、明代有缮修。

    皇清顺治八年,令俞子佑始建后堂。十年,柯仲实建。

    寝室。十八年,令吴敏含建正堂三间及穿廊一带。康熙十年知县张瓒题曰“亲民。” 后堂曰“深清” ,取东坡“万山深处长官清” 之义。仪门外东为土地祠、为仓、为寅宾馆,西为狱。大门外东为谯楼。谯楼东西为申明、旌善二亭。在各乡者凡八,俱废。库同六房,戒石同。种花处在穿廊西。旌莲亭在种花处。崇祯六年知县吴征芳建。康熙八年,溧阳马世杰命名,以亭有“莲池” 故也。十年,知县张瓒书额。池外半亩,花柳翩妍,梅竹娟好,四时景象,俎列于前。月池在旌莲亭前,中有锦边莲、红白莲。康熙九年知县张瓒中架木桥四洞,以通出入,以受荷香。

    典史署 在正堂东,小厅三间,川堂二间,后正屋三间。

    皇清康熙二年,知县吴敏含建。

    布政分司 在县东城隍庙右。

    按察分司 久废。明庆历六年,迁儒学后,二基址俱佃于民,为“迁学费。”

    多福公馆 在多福寺正殿后。正屋三间,侧屋三间。今废。

    光化公馆 在县北二十里,俗名“草鞋庵右侧。” 今废基存。

    南新巡检司 在县西南。

    阴阳学 在县东五里。明初建,今废。

    医学 在县西半里,今废。

    僧会司 在县北十五里普照院。

    道会司 久废无考

    预备仓 在县左,与义仓并,旧在十字街,署印通判薛璠移建北门废学馀址。明万历三年,知县温朝祚建义仓,因移而并建。按《成化志》:“洪武三十三年建,凡二所,一在永昌乡,一在宪善乡。” 今俱废。

    便民仓 四所一在县北,一在渌渚,一在宁善乡,一在永昌乡。

    养济院 在县治北半里。

    漏泽园 在邑厉坛侧。旧在县西。明嘉靖间,知县袁泽改建今处。教谕刘宗武置地以广其址。按《成化志》,“宋无考。” 一在山川坛侧。

    昌化县署 在唐山南。唐为紫溪县治在于潜之潜川乡。后析紫溪为武隆县,徙治今处。宋令钱冰重建。元毁。大德间,达鲁花赤爱祖丁建。至正末,复毁于兵。明洪武二年,邑令李质徙山趾为故仪门地,厅事曰“应宿堂。” 嘉靖壬寅,令马逢伯改曰“牧爱堂。” 堂四楹,成化末,令林仪凤重建。万历十九年,令周洛都以堂宇阙陋,申请复整,捐俸增修,规制崇广。其制:中为正堂,堂后历阶而上为“清白堂” ,历阶倍寻为知县宅。万历四十

    二年,令康万有重构,即其内书楼旧址新之,曰“吏隐斋。” 清白堂之东有耳房库,西有滴翠亭。正堂之左为幕厅,为架阁库。正堂之右为龙亭库。戒石亭在堂之南。东西廊为承发铺,长及六房。

    皇清康熙六年,知县刘宗向葺,又东西二面为“吏舍。”

    前为仪门,门左为亲贤堂,右为萧、曹二公祠,俱圮。又左为土地祠,右为内监。仪门之前为谯楼,亦知县刘宗向葺。左、右为“旌善” 、“申明” 二亭,今废。典史署 在正堂左。康熙二年,典史张毓秀以厅久废,即于其宅改厅焉。

    布政分司 在县东二百步。明正统五年,令段愈隆建,今废。

    按察分司 在县东五十馀步。明洪武二年,令李质建。万历四十一年,令康万有重建。

    府馆 在县东三十馀步。明正统九年,令李一宁建。

    阴阳学 ,“在厉坛左。”

    医学 在县西百步许

    惠民药局 在县西,宋令章伯奋建,今废。僧会司 旧在慈济院,后改“治平寺。”

    道会司 在真庆观

    预备仓 距县半里许,名西预备仓。按《县志》:“旧在县西百步许。明洪武十九年,知县邓周南建,后废。正统五年,知县邓愈隆增设为四仓:一为今仓,一在七都潘口,一在八都湍口,一在九都颊口。景泰五年,又建河桥、百丈,三仓俱废,今仓独存。万历十七年,令周洛都省仓夫役银,建廒二座,分十二栈,每都一栈,以贮本” 都稻谷,空二栈以便倒盘,中设川堂,省搭蓬厂,至今利之。存留仓 在县东二十步,明初建,久废。

    常平仓 一在河桥,一在百丈,明景泰中建。社仓 明万历二十年令周洛都建,今废。养济院 在县西里许。本宋开禧间令伯奋建。明嘉靖二十年知县马逢伯重建。中为“恤孤亭” ,东西列屋十二楹。

    皇清康熙十年,知县刘宗向复葺之。

    漏泽园 在县西一里上滩园。按《成化志》,“宋置官地” ,一在县西凤凰岭下。一在县东,接官亭内,知县刘洛都奉文价买民徐中和山地八分。一在县西下滩园戴家业。一在县东接官亭外,耆民潘夙业。又万历三年,帅文捐县北破塌坞地三亩,为义冢。

    皇清康熙十一年,奉文置买《广孝阡》,知县周颂孙捐。

    俸买紫口村地;戴某捐龟山后山一亩。许廷绶捐黄头坞殿湾脚坡地五分。俱申报旌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