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四十七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四十八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四十九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四十八卷目录

     顺天府部杂录九

    职方典第四十八卷

    顺天府部杂录九

    《禹贡山水考》:“元人海运,明初亦岁运七十万石以给 辽东,后废。隆庆中,河决山东,巡抚梁梦龙极言海运 傍海而行,非横海而渡。今踏出海道,傍海居多,较元 人《殷明略》踏出之道尤属稳捷。遂以山东布政王宗 沐为总河,专司海运。至万历元年,以龙𩰚伤七艘,议 罢。”

    《蓟丘杂抄》:“秦城,相传始皇所筑。李君虞诗‘惆怅秦城 送独归’者此也。”

    《长安客话》:“景皇帝陵在金山口,距西山不十里。陵前 坎窞树多白杨及樗。凡诸王公主夭殇者,并葬金山 口,其地与景皇陵相属,又诸妃亦多葬此。”

    《国史》唯疑景帝追复谥号,始荆门州训导高瑶,初为 黎淳所驳,辞甚厉,讫如瑶请,亦公论之不容泯也。 仁宗诸妃俱陪葬献陵,惟三妃别葬金山。宣宗诸妃 俱陪葬景陵,惟一妃别葬金山。睿皇后钱氏合葬裕 陵,诸妃一葬绵山,馀葬金山。宪庙废后吴氏坟葬金 山。

    皇子葬金山者:怀献世子、悼恭太子、哀冲太子、越靖 王、秀怀王、蕲献王、滕怀王、卫恭王、许悼王、忻穆王、申 懿王、雍靖王、岐惠王、泾简王、蔚悼王、颍高王、蓟哀王、 戚怀王、均思王。

    《国朝典汇》:“宪庙共十三妃,始同为一墓。嘉靖十三年, 以古世妇御妻皆九,宜九数,妃共为一墓,同一享殿, 内作一室两厢。”于是金山预造五墓,各九数,以次葬 焉。

    《帝京景物略》:“黑龙潭在金山口北,依冈有龙王庙、碧 殿、丹垣。庙前为潭,干四丈,水二尺。土人云:有黑龙潜 其中,旱祷辄应,凡立数碑。”

    《青箱堂集》:黑龙潭前平原广亩之间,禾黍既登,秋风 落寞。出一石碣,题曰“大内迁出二棺之记”,旁书宛平 县令姓名,无年月,无封树。彷徨久之,恨未能考所自 始。

    《渌水亭杂识》:“西山有君子口”,疑即《寰宇记》中所载“君 子城”也。

    《两京,求旧录》。金川门之变,建文帝阖宫自焚,《实录》谓 中使出其尸于火中,越七日,备礼葬之,遣官致祭,而 不言葬地所在。或谓松阳王景请葬以天子之礼,成 祖从之。若葬以天子,岂有不为置陵守冢,掌之祠官 乎?是则“备礼”云者,特史臣欺世之辞尔。至于北京金 山口景皇帝陵北,相传有天下大师之墓,好事者实 之,以为建文帝坟。然访之土人,皆莫辨其处也。逊国 之事,野史纷纭,以思恩所获僧杨应祥讹为杨应能, 或又以太监吴诚讹为吴亮,且隐应祥之毙狱,而云 “老佛取入西内”,又言葬之西山,不封不树,遂指不知 何人之墓以为帝坟。转相纪述,亡而为有,毋乃为有 识者所笑乎?又考应祥之获,在正统五年土官岑瑛 执送总兵柳溥,械至京师,锢之锦衣卫狱。是年太监 吴诚坐征麓川失利弗救,法司论辟,虽得宥死,未必 即给事宫中所传老佛语。诚伏地餂赐鹅肉,诚拜而 哭,其事亦不足信。崇祯中,巩都尉永固请以建文帝 入祀典,思陵曰:“建文无陵,从何处祭?”于是言者谓当 祛西山不封不树之讹,而考寻成祖礼葬之迹,误矣。 《客座赘语》:建文帝壬午逊位,至正统复出,移入京师 大内,载于纪传,然西山不封不树之说,毫无仿佛。 《帝京景物略》:黑龙潭北十五里曰大觉寺,宣德三年 建寺,故名灵泉,宣宗易以今名,数临幸焉。今圯矣。金 章宗西山八院寺,其清水院也。

    《珂雪斋集》:“法云寺在西山后,远视惟一山,近则山山 相倚,如笋包箨。其根为千年雨溜,洗出石骨。每山穷 处,即有小峰如笔格。寺枕最高处,近寺有双泉鸣于 左右,过石梁屡级而上。至寺门内有方池,石桥间之 水,泠然沉碧,双泉交会处也。上有银杏二株,大十数 围,至三层殿后,乃得泉源。西泉出石罅间,经茶堂两” 庑,绕溜而下,会于前之方塘,是名香水也。有楼,登之 可卧看诸山,右有偃盖松,可荫数亩。故老云:“金章宗 游览之所,凡有八院”,此则香水院也。

    《实录》。“景泰七年十月以故太监李德所建灵福寺并 园地,赐锦衣卫百户李安为香火院。”

    《帝京景物略》:“韩延寿墓在罕山之南,砖甃阜高以丈,

    非汉砖也。《志》云有故碑剥落,今碑不复存
    考证
    《长安可游记》:“自南山磨石口登海会寺,寺当山缺,远

    见卢沟桥在数十里外,桥柱历历可数。”

    《帝京景物略》:“从磨石口西过隆恩寺,寺金大定四年 秦越公主建,名昊。”寺。正统四年,太监王振修之,改 今名。

    《长安可游记》:“隆恩寺一桧一松,绝奇古。殿后大士,云 是唐遗像。又有修竹百竿,一亭据之,绕以流觞曲水。” 《燕都游览志》:“隆恩寺在海会寺南,金大定中秦越公 主刱殿中供器,皆大内旧铜物也。后有渗金佛三大 士,一云是唐时所造。又有小轩蜡梅一株,甚大,江南 亦不多得。”

    《黑达事略》:“忒没真之墓在卢沟河之侧,山水环绕,插 矢以为垣,逻骑以为卫,阔逾三十里。相传忒没真生 于此,故死葬于此。”

    《燕都游览志》:苏轼诗曰:“北渡桑干冰欲结,心畏穹庐 三尺雪。南渡桑乾风始和,冰开易水应生波。”葢桑干 下流为卢沟,以其浊,故呼浑河,以其黑,故呼卢沟。燕 人以黑为卢水,本一也。

    《长安客话》:“卢沟桥,金明昌初建。正统间重修,长二百 馀步,左右石栏刻狮子数百枚,情态各异。”

    《戴司城集》:“卢沟有石桥,横跨二百馀步。桥上两傍皆 石栏,雕刻石狮,形状奇巧。金明昌间所造,两崖多旅 舍,以其密迩京师,驿通四海,行人使客,往来络绎。疏 星晓月,曙景苍然,亦一奇也。”

    《潞水客谈》:“桑干水发源于浑源州,经保安之境,则自 怀来夹山而下,至卢沟桥狼窝地方冲溢为患,漫至 彰义门,先朝屡经修筑,为费不赀。今保安境上闻有 用土牛逼水成田者,若督责有人,多方招募,使桑干 上流皆引水成田,则岂惟保安之田恃以无患,而怀 来以下水患亦杀矣。”

    《黄图杂志》:元时卢沟桥畔有符氏雅集亭,见蒲道源 《闲居丛槁》。袁桷《清容居士集》谓之“酒亭。”贡奎《云林集》 谓之“野亭。”袁诗云:“茅屋疏烟报午鸡,金沙清浅水亭 低。”则谓之野亭可也。贡诗云:“粲此一亩宫,而有静者 居。浊醪得酿法,好客时与俱。”则谓之酒亭可也。 《破梦间谈》:卢沟晓月为畿辅八景之一。崇祯三年后, 风景萧条,议者谓此畿辅咽喉,宜设兵防守,又须筑 城以卫兵。于是当桥之北规里许为斗城。局制虽小, 而崇墉百雉,俨若雄关。城名“拱北。”二门南曰“永昌”,北 曰“顺治。”刱于崇祯丁丑,特设参将控制之。

    《辛斋诗话》:卢沟河畔,元有符氏雅集亭。蒲道源诗:“卢 沟石桥天下雄,正当京师往来冲。苻家介侧敞亭构, 坐对奇趣供醇𬪩。又有野亭,见贡仲章《云林诗集》。今 一望,礓砾并居民,亦寥寥也。”

    《蓟丘集》:“卢水在帝京西南,其北有村曰青菰,入谷一 里,有何将军别业。”

    《湛然居士集》仰峤丛林为燕京之最。泰和中,主事僧 奏请万松老人住持,上许之,万松忻然奉诏。其后章 庙秋猎于山,主事辈白师:故事,车驾巡幸本寺必进 珍玩,不尔,则有司必有诘问。师曰:“富有四海,贵为一 人,岂需吾曹珍货哉?”手录偈一章,有“成汤狩野恢天 网,吕尚渔矶浸月钩”之句,诣行宫进之,大蒙称赏。翼 日,章庙入山行香,屡垂顾问,仍御书诗一章遗之。车 驾还宫,遣使赐钱二百万。使者传敕,命师跪听。师曰: “出家儿安有此例?”竟焚香立听诏旨。

    赵孟𫖯《仰山栖隐寺满禅师碑》略:“师名行满,字万山, 俗姓曾氏。其先出东鲁曾子。后祖仕江右,遂为太和 人。至元庚辰,至仰山,有会心处,遂留薙发,礼泽庵为 师。参学四方,云门、临济皆得其髓。大德癸卯,学者请 师归旧隐,声闻大振。武宗在北边,下令施钞万贯,造 文殊菩萨像,思幸其寺,赐号佛慧镜智普照大师。今” 有司作尊胜塔于东岭,及建“明远”、“观光”二亭,以备临 幸。葢栖隐寺始建于辽,至师为二十六代云云。《铭》不 具载。

    《长安客话》:“卢沟桥西北三十里为灰厂。出灰厂入山, 两壁夹径,行百折径尽,始见山门。有高阁在山中央, 可望浑河。葢山麓至中板桥仅十馀里尔。阁后有轩 庋,岩上折而右即戒坛。坛在殿内,甃石为之,中有高 座,为每年设戒之地。周围皆列戒神,四月八日,游僧 毕集听戒坛刱自隋唐间,国朝重建,辽、金时所植松” 具在。

    《潇碧堂集:戒坛》:“入山二十馀里,始见山门,坛在殿内 阁前,古松四株,翠枝穿结,覆葢一院。” 《墨响斋集》:“登狮子岩,凡十八转,始及戒坛。坛为景皇 帝区,画地开山,即鹅头法师名道孚者。”

    《燕都游览志》:戒坛在西山最深处。渡浑河西行可二 十里,两厓中通一径,丹林黄叶与青峦碧涧错出如 绣。远望西北一峰如灵壁石,以为戒坛必在其下。过 永庆庵,呼山僧问之,曰:“极乐峰也。”西行不五里,石阑 丹壁,已至寺门。寺肇自唐武德中,旧名慧聚,至明正 统乃易名万寿殿。墀四松,离奇夭矫,皆数百年物。折而北,一坊西向,额曰“选佛场。”殿宇宏丽,阑楯参差。坛 上殿中以白石为之,凡三级,周遭皆列戒神。出坛而 南,至波离殿。殿前《辽》、金碑各一,皆波离尊者行实也。 有太古洞最胜。列炬而入,百乳千螺,俱成佛像,不知 其深几里也。

    《帝京景物略》过永庆庵一里,为万寿戒坛。正统中,如 幻律师说戒于此。殿外金、辽碑各一。上千佛阁,俯浑 河正曲,句其三面如玦然。阁之下,幻师安禅处,其遗 衣钵藏焉。西上石径,上极乐峰,道也。观音洞,大于室。 化阳洞,洞口垂藤幕之。秉炬入,如眢井。半里,有龙跃, 有鱼游,有狮坐,石乳所凝也。再入,有石佛危坐。西罅 一穴,冥冥然,下与浑河通。洞一名庞涓洞。又有洞名 孙膑者,在此洞西,其广二十笏,一石龟伏焉,二子师 鬼谷,在扶风。然膑,故燕人房山上乐村有《孙膑墓碑 志》存焉。以二洞故,指山下枯涧为马陵川,是山适名 马鞍,谬也。西又五里至极乐峰,峰下亦有洞,石乳痕 滴,终岁人无至者。

    《长安可游记》:“潭柘寺东,有泉出石罅中,黄叶白云缭 绕其上,疏其滞叶,泉响益琤琤不绝。”

    《春明梦馀录》:潭柘寺,晋曰嘉福寺,唐曰龙泉寺。旧志 谓有柘千章,今无矣。燕人谚曰:“先有潭柘,后有幽州。” 此寺之最古者也。

    《问次斋稿》:“潭柘寺,相传寺趾本青龙潭,上有柘树,祖 师开山,青龙避去,潭平为寺。”今殿壁犹是辽、金前所 绘。

    《耳谭》:西山潭柘寺殿中二蛇长五尺馀,名“大青”,二青 藏红箧中,箧标“护法龙王。”蛇无定止,或自逸野中,鸣 钟则至,恒自箧穿垆足交蟠供桌上。

    《缑山集》:“潭柘以一培𪣻当群山心九峰扆而立焉。”两 殿鸱工绝,金元时故物也。

    《帝京景物略》:潭柘寺去都西北九十里,径罗㬋岭,行 藂棘中,赭山四合里许,一山开,九峰列见。寺双鸱吻, 今佛殿基故潭也。华严师时,潭龙听法,一夕大风雨, 潭则平地两鸱吻涌出,今殿角鸱也。柘今已枯,长不 盈丈。寺有青蛇,大如碗,长五尺,僧能驯扰之,呼曰“龙 子。”妙严公主持观音文礼大士拜,痕入砖额,手足五 体皆印。岁久砖坏,两足痕存。万历壬辰,孝定太后匣 取入览,后遂匣藏之。紫柏系以赞像四,林立大士,前 左,前元世祖,右前其后,左次其子,右次妙严也。妙严 祝发于是塔,是山之下。寺碑六:金碑二:明昌五年僧 重玉诗,“大定十三年杨节度记”;《元碑》二:至正八年葛 天麟记、至正某年危素记。明碑三:“正统某年,胡濙记。 弘治十年,谢迁记。万历中,紫柏送龙子归潭文也。”寺 晋、梁、唐、宋代有尊宿,而唐华严为著。元至正间,顺帝 赐雪磵酒,皇妹致膳。明永乐间,则姚少师道衍,万历 间则达观大师真可。寺先名嘉福,后名龙泉,独潭柘 名传久不衰。

    《紫柏禅师语录》:“潭柘寺有元妙严公主拜砖,双趺隐 然,几透砖背。相传妙严为元世祖女,削发居此,日礼 观音不辍,遂留此迹。万历壬辰,孝定皇太后欲经懿 览,贮以花梨木匣,迎入大内,后复送归寺。”

    游业潭柘山。环山无柘,惟殿左有枯株,久仆,云是龙 渊遗迹。寺碑,胡尚书濙文,夏太常昶书也。寺肇于唐, 重饬于金,大定间,元毁于兵,国朝宣德初更拓,赐名 “龙泉寺。”

    《帝京景物略》:雀儿庵在潭柘后山五里。金章宗幸此, 弹雀,弹发不虚。章宗喜,即行幄为庵,曰“雀儿。”后方僧 来住,以臆造佛母孔雀明王佛像,遂更孔雀庵。然人 呼“雀儿庵”如初。

    《帝京景物略》:“府西一百二十里,由王平口过大汉岭, 扺沿河口元女庙,是百花山足也。”

    “长安,《可游记》。”由门头村登山,数里至潘阑庙,三里上 天桥。从石门进,二里至孟家胡同,民皆市石炭为生。 三里至流水壶泉。自石罅分流灌园,扳磴三里至官 厅路,凡十七折至风口岩。两山踞立如门,有庵房数 间,径十字道。逾磴数里折而下为王平口,山坳多核 桃树,石壁峭削如碧玉。又数里至斋石台,路亦峻。又 数里,至板桥,村庄多以石板覆屋。至千军台,四山空 翠,欲湿衣裾。出谷二里许,为王老庵,石涧淙淙有声。 十五折,见高松如葢出天际,乃大汉岭也。逾岭有大 士殿,松下石碑字俱蚀不可辨。盘曲而下,数里至泥 窝。三里上杨家台,径颇平。又里许,下坡入山谷,有涧 水浸山根,石皆赤,亦有碧者。从乱石“径中行二里,出 谷为军下村,溪涧十丈馀,平沙细石,流水分两村下, 引入地畦。”再北有石庙,自庙涉涧,则西河村也。又二 里为龙王庙,相近有守御城。出小西门,元女庙在焉。 《四镇三关志》:“王平口正城一道,上四口俱弘治年建。” 《帝京景物略》:“渡石涧,上马阑山,折旋左右,至法幢庵 五里,可容骑。又五里”,篱径坦然矣。妙庵也。

    《长安,可游记》:“出沿河守御城西门,渡石涧,进马阑山,

    曲折上坂,石子磊磊,难步陟,至法幢庵。又五里,至马
    考证
    阑村,登三大士阁,一松高十丈馀,历磴而上,三里许,

    翠峰壁立。又二里,扳跻丛木中,再上,见篱径石垣,乃 妙庵也,中设大士像。”

    《长安可游记》:“自妙庵从岭西折,路甚狭。数里上千佛 山,一名黑风山。又数里为观音山。再上为大悲厓,旁 有仙人桥、菩提树,树已遭伐矣。又上为望海石,嵚崟 巉峭,逾岭凡七,见有石壁峭立,为鹤子山,路更险仄, 达千佛岩,怪石攒簇,多似人形。坐视观音山,如在怀 抱间。”

    帝京景物,略度阎王鼻,行百花中,一里,登菩萨顶,是 百花山顶也。下菩萨顶,又入百花中。东龙王颓庙,北 大士殿,下千佛岩,花被迳八里多于前。过白水庵,行 泉声。二里一松标瑞云寺,寺即五代时李克用建亭 故处,俗曰百家寺也。寺有摩诃祖师法身,有摩诃煮 石铛,宣宗曾取视,赐以龙袱归寺。有摩诃摔龙石,龙 逸,祖师追摔之,今龙迹宛在石也。 《长安可游记》。下坡之半,山花较初登为多。折而西为 龙王庙,庙已圮,惟殿仅存五龙王分列,中供龙母。北 折为大士殿。下厓取道瑞云寺,约八里至白水庵,山 名菩萨岩。又行里许,有巨石当路,界于涧中。远见一 松映对,即瑞云寺也,俗呼“百家寺。”入礼摩诃祖师,山 僧出《摩诃锅相》示,黑润如古铜铛。僧言:“曾三入大内 供养。”出寺,度小桥,下菩萨厓,二里为曹村,又数里至 史家营,煮沙之人皆聚于此。

    《燕山丛录》:“宛平县史家营太山有石如臼,相传昔有 仙人居此臼中,每日产米,随寺众多少,取给不乏。后 有僧厌其险峻,凿石穴通之,穴成而米绝。”

    《渌水亭杂识》:“驾到口”,在西山。其曰“驾到,不知何年事。” 《辛斋诗话》:西山岩麓,无处非寺,游人登览,类不过十 之二三尔。王子衡诗:“西山三百七十寺,正德年中内 臣作。”何仲默诗:“先朝四百寺,秋日遍题名。”郑继之诗: “西山五百寺,多傍北邙岑。”其后增建益多,难以更仆 数矣。

    《金史章宗纪》:大定二十九年六月,“作卢沟石桥。明昌 三年三月癸未,卢沟石桥成。”

    《渌水亭杂识》:“斋堂村在西山之北百馀里,产画眉石 处也。”元豫章、熊皆有诗送之。原功诗云:“先生去隐斋 堂村,境趣佳处如桃源。西出都门二百里,山之盩厔 水浩亹。一重一掩一聚落,一溪十渡深而浑。羊肠险 迳挂山腹,蜂房小屋粘云根。立当厄塞若关隘,视入 衍沃同川原。市朝甚迩俗尘远,土产虽少人烟繁。锄” 畬𢓃陆宜菽麦,树栅作圈收鸡豚。园蔬地美夏不燥, 煤炭价贱冬常温。前年熊郎入卖药,施贫者药人感 恩。熊君携笈今就子,绕舍木叶书缤翻。崇真真人又 继往,况是偓佺之子孙。紫箫夜吹辽鹤至,林响谷应 松风喧。登高东望直沽口,海日涌出黄金盆应怜 “倩恋象阙,坐羡庞公归鹿门。”仲举诗云:“燕垂赵际中 有村,正在西湖之上源。源头落花每流出,亦有浴凫 时在亹。隐君葺茅据幽胜,仿佛小庄如陆浑。环之苍 松数十树,拔出太古虚无根。攒峰叠壁何盘盘,地多 硗磝少平原。先生生计虽苦薄,最喜静无人事繁。黄 精草肥术苗脆,疆场有瓜牢有豚。吟诗作画百不理, 一家笑语常春温。功名祗遣世涂累,饱暖已荷皇天 恩。近闻京志将脱槁,贯穿百氏手自翻。朱黄堆案墨 满砚,抄写况有能书孙。云晴辄寻羽客去,谷熟方来 山鸟喧。土床炕暖石窑炭,黍酒香注田家盆。要知精 舍白鹿洞,不待公车金马门。”元之《大一统志》卷帙繁 富,考证亦綦详矣。而自得复撰《燕京志》,仲举谓其“贯 穿百氏,必有出于《大一统志》之表”者,惜乎其书之不 传也。

    《芹城小志》:“永陵享年既久,妃嫔独多,妃三十人,惟荣 安阎贵妃、端和王贵妃、马贞妃、杨荣妃,葬昌平之嶴 儿峪。其馀葬西山红石口者,包宜妃、陈静妃、何睦妃、 王丽妃、王庄妃、褚安妃、张常妃、彭安妃、高正妃、耿平 妃、吴定妃、李顺妃、王怀妃、张安妃、于宜妃、宋宜妃、诸 静妃、张和妃、杜庄妃、王康妃、赵懿妃、陈雍妃、文恭妃”, 葬峰峪口者,张德妃、王徽妃、沈安妃、嫔二十八人。葬 红石口者,王怀嫔、黄御嫔、赵婉嫔、马常嫔、杨常嫔。有 二《刘常嫔》。有二《张常嫔》:有二刘康嫔、傅常嫔、张昭嫔、 武常嫔、郭宁嫔、田静嫔、高安嫔、孟安嫔、宋丽嫔、任和 嫔、王常嫔,葬峰峪口者,王庄嫔、韦惠嫔、陈常嫔、王宜 嫔、张淑嫔、姜肃嫔、王裕嫔,而自后以下,以罪废死者 不与焉。

    《西山纪游》:“万寿寺在马鞍山山后,一峰遥耸如紫驼 峰,是为极乐峰。辽时祖师法均说戒于寺,加坛焉。崇 阶三墄以百,广甚,容受戒者无算。遗钵是藏,塔于坛 下。塔倾,得舍利的砾如雨,缁徒什袭,乃得谛观。寺又 多松,率数百年物,出寺门不判。里偃松一株尤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