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舆汇编 山川典 第一百六十四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一百六十五卷
方舆汇编 山川典 第一百六十六卷


    考证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

     第一百六十五卷目录

     衡山部艺文一

      岣嵝碑          夏禹王

      南岳衡山九真馆碑     梁元帝

      送林公上人游衡岳序    唐李白

      送戴十五归衡岳序      前人

      送廖道士序         韩愈

      南岳古洞灵宫石刻还丹赋  无名氏

      游南岳后记        宋朱熹

      游南岳唱酬序        张栻

      岳麓书院记         前人

      游回雁峰记        董传策

      骖鸾记          范致能

      游石鼓山记        范成大

      衡山青霞观铭       元虞集

      南岳山记         无名氏

      祀南岳记        明曾鹤龄

      祝融峰观日出赋       顾璘

      游衡岳前记         前人

      游衡岳后记         前人

      游南岳记         湛若水

      岣嵝书堂铭         前人

      刻神禹碑跋         前人

      南岳小录序        蔡汝楠

      衡岳志序         罗洪先

      题二贤祠壁         前人

    山川典第一百六十五卷

     衡山部艺文一

    岣嵝碑          夏禹王

    徐灵期《衡山记》云:“夏禹导水通渎,刻石书名山之高。” 《舆地纪胜》云:“禹碑在岣嵝峰,又传在衡山县云密峰,昔樵者见之。宋嘉定初,蜀士因樵者引至其所,以纸打碑,凡七十二字,刻于夔门峡中,后俱亡。”

    承帝曰:咨,翼辅佐卿,洲渚与登鸟兽之门,参身洪流 而明发尔兴,久旅忘家,宿岳麓庭,智营形折,心罔弗 辰,往求安定,华岳泰衡,宗疏事裒,劳馀伸禋,郁塞昏 徙,南渎衍亨,衣制食备,万国其宁,窜舞永奔。

    南岳衡山九真馆碑     梁元帝

    箫鼓腾空,烟霞相接,星辰夺采,灯烛非明,风牖云梁, 千门万户,“楼施九柱,已同濑乡之地,山带五城,复类 元洲之所,玉版之经犹蕴,金丹之处存焉”,上月台而 遗爱,登景云而忘老,欣欣然不知所以而然,日晖石 瓦,东眺灵寿之峰,月荫玉床,西瞻华盖之岭,竹类黄 金,既葳蕤而防露,木似红莲,且芬披而拂日,杯传九 酝,隐沦之车晨至;堂开四扇,西楹之钟夜响。

    送林公上人游衡岳序    唐李白

    “江南之仙山,黄鹤之英气,偶得英粹,后生俊人。林公 世为豪家,此土之秀,落发归道,专精律仪,白月在天, 朗然独出。既洒落于彩翰,亦讽诵于人口。闲云无心, 与化偕往。欲将振五楼之金策,浮三湘之碧波,乘杯 溯流,考室名岳,瞰憩冥壑,凌临诸天。登祝融之峰峦, 望长沙之烟火,遥谢旧国,誓遣归踪。百千开士,稀有” 此者。余所以叹其峻节,扬其清波。龙象先辈,回眸拭 视,比夫汨泥沙者,相去如牛之一毛。昔智者安禅于 台山,远公托志于庐岳,高标胜概,斯亦向慕哉!紫霞 摇心,青枫夹岸,目断川上,送君此行。群公临流,赋诗 以赠。

    送戴十五归衡岳序      前人

    白,上探元古,中观人世,下察交道,海内豪俊,相识如 浮云。自谓“德参夷、颜,才兼孔墨”,莫不名由口进,实从 事退,而风义可人者,厥惟戴侯。戴侯寓居长沙,禀湖 岳之气;少长咸洛,窥霸王之图。精微可以入神,懿重 可以崇德,谟猷可以尊主,文藻可以成化,兼以五材, 统以四美,何往而不济也?其二三诸昆,皆以才秀擢 用,词翰炳发,升闻天朝。而此君独潜光后世,以期大 用,鲲海未跃,鹏霄悠然,不远千里,访余以道。邙国之 秀,有廖侯焉,人伦精鉴,天下独立,每延以宴谑,许为 通人。独孤有邻及薛诸公咸亦以为信然矣。属明主 未梦,且归衡阳,憩祝融之云峰,弄茱萸之湍水,轩骑 纠合,祖于魏公之林亭。笙歌鸣秋,劎“舞增气。况江叶 坠绿,沙鸿冥飞,登高送远,使人心醉。”见周张二子,为 论生平,鸡黍之期,当速赴也。

    送廖道士序         韩愈

    五岳于中州,衡山最远。南方之山,巍然高而大者以 百数,独衡山为宗。“最远而独为宗,其神必灵。衡之南 八九百里,地益高,山益峻,水清而益驶,其最高而横 绝南北者岭。”郴之为州,在岭之上,测其高下,得三之 二焉,中州清淑之气,于是焉穷。气之所穷,盛而不过, 必蜿蟺扶舆,磅礡而郁积。衡山之神既灵,而郴之为 州,又当中州清淑之气,蜿蟺扶舆,磅礡而郁积,其水土之所生,神气之所感,白金、水银、丹砂、石英、锺乳,橘 柚之包,竹箭之美,千寻之名材,不能独当奇也。意必 有魁奇忠信材德之民生于其间,而吾又未见也。其 无乃迷惑没溺于老佛之学而不出耶?廖师郴人,而 学于衡山,气专而容寂,多艺而善游,“岂吾所谓魁奇 而迷惑没溺者耶?廖师善知人,若不在其身,必在其 所与游。访之而不吾告,何也?”于其别申以告之。

    南岳古洞灵宫石刻还丹赋  无名氏

    “还丹,为众药之宗。验以神通。盗日月运行之制,肇干 坤造化之功。变凡为圣,却老如童。九转初成,满黄金 于室内;一丸才服,控白鹤于云中。”原夫体自虚无,全 于妙有,黄芽为基,朱汞为首,炉法天地之覆载,药顺 阴阳之匹偶。凡三百六十之准则,于十二门庭之固 守。既无差于四正,遂安闲于卯酉。虎遇龙而龙不飞, “龙遇虎而虎不走。轻取者万中无一,志求者十中得 九。”杳杳冥冥,以和之精。羽客授得,直铅链成。其功莫 测,大效难名。投于已死之尸,无魂不返;点在既枯之 骨,是肉皆生。其道弥彰,其功无量。承列圣之所秘,为 群仙之所向。黄帝得《金华》之术,衣冠空葬于人间。淮 王遇。石之方,鸡犬尽归于天上。下士大笑,上士无 疑。青霞赞咏,元灵授持。深藏于紫府青都,我未见也。 既出于神方秘法,人必知之。来学甚多,了悟犹鲜。非 八石以能成,混五金而不显。有分者与合须臾,无分 者徒劳辗转。在圣智以难名,谅凡夫之岂见。人从药 化,药自人弘。何至于丹霄偃仰,白日飞腾。美矣哉!好 道之流,得来处诚而注服。

    游南岳后记        宋朱熹

    “南岳唱酬讫于庚辰。”敬夫既序其所以然者而藏之 矣。癸未,发胜业,伯崇亦别其群从昆弟而来,始闻水 帘之盛,将往一观,以雨不果,而赵醇叟、胡广仲伯逢、 李丘、甘可大来饯云峰寺,酒五行,剧论所疑而别。丙 戌,至槠州,熹伯崇、择之取道东归,而敬夫自此西还 长沙矣。自癸未至丙戌,凡四日,自岳宫至槠州,凡百 有八十里。其间山川林野,风烟景物,视向所见,无非 诗者,而前日既有约矣。然亦念夫别日之迫,而前日 所讲,盖有既开其端而未竟者,方且相与思绎讲论, 以毕其说,则其于诗固有所不暇者焉。丙戌暮,熹谂 于众曰:“《诗》之作,本非有不善也,而吾人之所以深惩 而痛绝之者,惧其流而生患耳。初亦岂有咎于诗哉! 然今远别之期,近在朝夕,非言则无以写难喻之怀。 然则前日一时矫枉过甚之约,今亦可以罢矣。”皆应 曰:“诺。”既而敬夫以诗赠吾,三人,亦各答赋以见意。熹 则又进而言曰:“前日之约已过矣,然则戒惧警省之 意,则不可忘也。何则?诗本言志,则宜其宣畅湮郁,优 游平中,而其流乃几至于丧志。群居有辅仁之益,则 宜其义精理得,动中伦虑,而犹或不免于流。况乎离 群索居之后,事物之变无穷,几微之间,毫忽之际,其 可以荧惑耳目,移感心意者,又将何以御之哉?故前 日戒惧警省之意,虽曰小过,然亦所当遏也。由是扩 充之,庶几乎其寡过矣。”敬夫曰:“子之言善,其遂书之 以诏”毋怠。于是尽录赠答诸诗于篇,而记其说如此。 自今暇日时出而观焉,其亦足以当盘盂几杖之戒 也夫!

    游南岳唱酬序        张栻

    栻来往湖湘逾二纪,梦寐衡岳之胜,亦尝寄迹其间, 独未登绝顶为快也。乾道丁亥秋,新安朱熹元晦来 访予于湘水之上,留再阅月,将过南山以归,乃始偕 为此游,而三山林用中择之亦与焉。越十有一月庚 午,自潭渡湘水。甲戌,过石滩,始望岳顶,忽云四合,大 雪纷集,须臾深尺许。予三人者饭道旁草舍人,酌一 巨杯,上马行三十馀里,投宿草衣岩,一时山川林壑 之观,已觉胜绝。乙亥,抵后岳。丙子,小憩,甚雨,暮未已, 从者皆有倦色。湘潭彪居正、德美来会,亦意予之不 能登也。予独与元晦决策,明当冒风雪亟登,而夜半 雨止,起视明星灿然,比晓,日升旸谷矣。德美以怯寒 辞归。予三人联骑渡兴乐江,宿雾尽卷,诸峰玉立,心 目顿快。遂饭黄心易竹舆由马迹桥登山,始皆荒岭, 弥望已乃入大林壑,崖边时有积雪,甚快。溪流触石 曲折,有声琅琅。日暮抵方广,气象深窈,八峰环立,所 谓莲华峰也。登阁四望,雪月皎皎,寺皆板屋。问老僧, 云“用瓦辄为冰雪冻裂,自此如高台、上封皆然也。”戊 寅明发,穿小径入高台。寺门外万竹森然,间为风雪 所折,清爽可爱。住山了信有诗声云:“夜月明窗牖间, 有猿啸,清甚。”出寺即行,古木寒藤中,阴崖积雪,厚几 数尺。望石廪如素锦屏。日下照,林间冰堕,锵然有声, 云阴骤起,飞霞交集,顷之乃止。出西岭,过天柱,下福 岩,望南台,历马祖庵。由寺背以登,路亦不至甚狭。遇 险辄有磴,可步陟。逾数十里,过大明寺,有飞雪数点, 自东来,望见上封寺,犹萦纡数里许乃至。山高,草木 坚瘦,门外寒松皆拳曲拥肿,樛枝下垂,冰雪凝缀,如 苍龙白凤然。寺宇悉以板障蔽,否则云气嘘吸其间时不辨人物。有穷林阁,侍郎胡公题榜,盖取韩子“云 壁潭潭,穷林攸擢”之语。二友始息肩望祝融绝顶,褰 裳径往,顶上有石,可坐数十人。时烟霭未尽澄彻,然 群峰错立,远近异态。其外四望渺然,不知所极,如大 瀛海环之,真奇观也。湘水环带,山下五折乃北去。寺 僧指苍莽中云:“洞庭在焉。”晚居阁上,观晴霞横带千 里。夜宿方丈,月照雪屋,寒光射人,泉声隔窗,泠然通 夕,恍不知此身踞千峰之“上也。”己卯,武陵胡实广仲、 范彦德、伯崇来会,同游仙人桥。路并石侧,足以入。前 崖挺出,下临万仞之壑,凛凛不敢久驻。再上绝顶,风 劲甚,望见远岫,次第呈露,比昨观殊快。寒威薄人,呼 酒举数酌犹不胜,拥毡坐乃可支。须臾,云气出岩,复 腾涌如饙馏。过南岭,为风所飘,空蒙杳霭,顷刻不复 见。是夜风大作。庚辰未晓,雪击窗有声,惊觉将下山。 寺僧亦谓“石磴冰结,即不可步。”遂亟由前岭以下。路 已滑,甚有跌者。下视白云,滃濛弥漫,吞吐林谷,真有 荡胸之势。欲访李邺侯书堂,则林深路绝,不可往矣。 行三十里许,抵岳市,宿胜业寺劲节堂。盖自甲戌至 庚辰,凡七日经行,上下数百里,景物之美,不可殚叙, 间亦发于吟咏,更迭唱酬,倒囊得百四十有九篇,虽 一时之作,不能尽工,然亦可以见耳目所历,兴寄所 寓,异日或有考焉,裒而录之。方己卯之夕,中夜凛然, 拨残火相对,“念吾三人,是数日间亦荒于诗矣。大抵 事无大小美恶,流而不返,皆足以丧志。”于是始定要 束,翌日当止。盖是后事,虽有可歌者,亦不复见于《诗》 矣。嗟夫!览是编者,其亦以吾三人者自儆乎哉!

    岳麓书院记         前人

    湘西故有藏室,背陵而向壑,木茂而泉洁,为士子肄 业之地。始开宝中,郡守朱洞首度基创宇,以待四方 学者,历四十有一载,居益加葺,生益加多。李允则来 为州,请于朝,乞以书藏方。是时,山长周式以行谊著。 祥符八年,召见便殿,拜国子学主簿,使归教授。诏以 “岳麓书院”名增赐“中秘书。”于是书院之称,始闻天下, 鼓笥登堂者相继不绝。自绍兴辛亥更,兵革灰烬,什 伯仅存。间有留意,则不过袭陋仍敝,而又重以撤废, 鞠为荒榛,过者叹息。乾道改元建安,刘侯下车,既剔 蠹夷奸,民俗安静,则葺学校,访儒雅,思有以振起。湘 人士合辞以书院请,侯竦然曰:“是固章圣皇帝加惠 一方,来劝励长养以风天下者也,而可废乎?”乃命郡 教授婺源郭颖董其事,鸠废材,用馀力,未半岁而屋 成,为屋五十楹,大抵悉还旧规。尚阙里先圣像于殿 中,列绘七十子,而加藏书阁于堂之北。既成栻,从多 士往观焉。爱其山川之胜,栋宇之安,徘徊不忍去,以 为会文讲习,诚莫此地宜也。已而与多士言曰:“侯之 为是举也,岂特使子”习为言语文辞之工而已乎?盖 欲就人才以传道而济斯民也。惟民之生,厥有常性, 而不能以自达。故赖有圣贤者出,三代导人,教学为 本,人伦明,小民亲而王道成。夫子在当时虽不得施 用,而兼爱万世,是开无穷之传,果何欤?曰:仁也。仁,人 心也。率性立命,知天地而宰万物者也。今夫目视而 耳听,手持而足行,以至于饮食起居言动之际,谓道 而有外,夫是乌可乎?虽然,天理人欲,同行异情,毫厘 之差,霄壤之谬,此所以求仁之难,必贵于学以明之 欤!善乎孟氏之《发仁》深切也!齐宣王见一牛之觳,觫 而不忍,则教之曰:“是心足以王矣。”古之人所以大过 人者,善推其所为而已矣。论尧舜之道,本于孝弟,则 欲其体夫徐行疾行之间,指“乍见孺子匍匐将入井” 之时,则曰“恻。”“之心,仁之端也。”于此焉求之,则不差 矣。尝试察吾事亲从兄,应物处事,是端也,其或发见, 亦知其所以然乎?苟能默识而存之,扩充而达之,生 之之妙油然于中,则仁之大端,岂不可得乎?及其至 也,与天地合德,鬼神同用,悠久无疆,变化莫测,而其 初则不远也。是乃圣贤所传之要,从事于斯,终身而 后已可也。虽若闲居屏处,庸何损于我?得时行道,事 业满天下,而亦何加于我?岂特为不负侯作新斯宇 之意哉?既侯属栻为记,遂书斯言,以励同志,俾毋忘 侯之德,抑又以自励云尔。

    游回雁峰记        董传策

    闰七月二十九日晦,舟次衡阳之蒸江郡少府与其 倅罗、郭两君访贻《衡岳志》,且谢缘薄,不能从衡岳之 游,两君因相顾语予曰:“在昔胡邦衡过衡山,不登,以 避人故,而韩退之、朱、张二先生顾不惮凌云雪游焉。 公今病而游,游而不令邑宰知,始兼之矣。”余笑曰:“游 适兴耳,奚必古今人。”两君去余翻《岳志》,即所游景犹 宛然在目。顾独以阙登祝融峰为障僧梦也。复私自 念:“当游峻岭时,俯瞰尘寰,漫若烟雾,迺今浮生,又涉 此耶?”随与吴子周山人李生登岸,访石鼓书院。院为 唐隐士李宽读书处,宋淳熙间,始建先师燕居堂,盖 即七十二峰中岣嵝峰也。既入谒先师像,复从左而 入,有祠三楹,中供晦庵、南轩二先生,左右供黄勉斋、 李宽及宋隐士李士真诸像,就其中拜而出,复从左而入,有合江亭,当蒸、湘两水合流处。亭祠韩昌黎,其 上为仰高阁,面刻韩题《合江亭诗》,南轩书。余遽令摹 得一本,藏之舟中。因对韩公及朱、张两先生像,恍然 悟僧梦之非凡,仰三先生神灵固砻琢我也。援笔题 壁而韬其名。已乃移舟回雁峰下,登峰入寺,次张子 壁间韵,盖已先渡五六日云。寺僧安正邀憩竹房,殊 清致,因持册索诗以识。而刘县令复来访,致兵宪程 君书,亦独以三先生期我也。虽一时致语,犹不旁引 及。异哉异哉!夜与吴子醉卧僧房中,周山人、李生各 为歌诗一章。时秋色皎然,风飒飒响竹际,听之忽有 鸣雁声。余起坐顾诸君曰:“回雁峰前闻雁亦奇事,抑 今雁回而征人犹万里也?宇宙无穷,古今若旦暮,迢 渺天涯所玉成何事?”吴子为之怃然,因披衣历山级 而下。于时一望衡境,咸收入顾盼中。吴子遽以为胜 观,而余顾渺然隘小之,岂岳峰景界犹未忘胸臆耶? 抑仙凡远近,即真眸子亦自不同视也?余以为可喻 《道乘》。漫并记之。

    骖鸾记          范致能

    衡山县,西望岳山,岧峣半空,湘中山既皆冈阜,迤逦 至岳山,乃独雄尊特起,若众山逊其高寒者。八日入 南岳,半道憩食望云亭,夹路古松。三十里至岳市,宿 衡岳寺。岳市者,环庙皆市区,江、浙、川、广众货之所聚, 生人所须无不有。既憧憧往来,则污秽喧杂,盗贼亡 命多隐其间,或期会约结于此,官置巡检司焉。南岳 庙四向,各有角楼两庑,《土偶》仗卫皆取之帝所。正殿 独一神座,监庙与礼直官自上香火,后殿乃与后并 处。湖南马氏所植古松满庭,殿后东、西、北三廊壁,画 后宫武洞清所作。绍兴二十五年,火发殿上延烧。后 廊壁本不圮,官不时加覆护,渐为风雨所坏。帅司乃 遣众工摹榻,新庙成,用摹本更画,虽不复武氏笔法, 然位置意象,十存八九。自宴乐、优戏、琴博图书、弋钓 壁织,下至捣衣、汲井,凡宫中四时行乐作务,粲然毕 陈。良工运思苦心有如此者。别殿又画嫔御上直,奁 香篝衣之事,尤为精妍。庙吏常𫔎后宫门,非命官盛 服,毋得擅入。是为《记》。

    游石鼓山记        范成大

    十四日,泊衡州,谒石鼓书院,实州学也。始诸郡未命 教时,天下有书院四:徂徕、金山、岳麓、石鼓石鼓,山名 也。州北行,冈垄将尽,忽山石一峰起如大矶,浸江中, 蒸水自邵阳来绕其左,潇湘自零陵来绕其右,而皆 会于合江亭之前,并为一水以东去石鼓,雄踞要会, 大略如《春秋》霸主,令诸侯勤王,蒸湘如兄弟国,奔命 “来会,禀命载书,乃相轨以朝宗。”盖其形胜如此。合江 亭见韩文公诗。今名绿净阁,亦取文公诗中“绿净不 可唾”之句。退之贬朝阳时,盖自此横绝,取路以入广 东,故衡阳之南皆无诗焉。西廊外石磴绿山,谓之西 溪,有洼尊及唐李吉甫、齐映诸人题刻。书院之前有 诸葛武侯新庙,家兄至先为常平使者时所建,十五 日,舍舟遵陆,登回雁峰,郡南一小山也。世传阳鸟不 过衡山,至此而回,然闻桂林尚有雁声。又云:“此峰顶 南岳七十二峰之数”,然相去已远矣。

    衡山青霞观铭       元虞集

    “祝融之墟,炎帝所理。百神引从,以作民祉。若火之明, 无隐弗彰。敬祀不怠,谓之福乡。云阳之仙,神岳来与。 云气上腾,茶源百出。扬清抱和,郁为望州。神人接居, 孚惠则周。”饶君之兴,推泽为吏。触事犯己,惩伪耻利。 恭默自返,通乎神明。符章之获,寔彰厥诚。嗟彼《考文》, 鬼役蟊蠈。观于天真,霄壤千百。是其有心,与天为徒。 “以善我民,岂不永图。胡君之神,亦皆孔著。帝命来锡, 皆节审惠。郁郁青霞,奠于此方。民之依居,千载相望。 我圣天子,视远如迩。无小无大,降福弥弥。”新宫之成, 才力孔宜。皇上有闻,锡命不迟。咨尔岳祇,辨方受命。 祇祠有聚,罔敢弗正。日下紫微,仰瞻不违。率职以行, 有安无亏。史臣分书,载必有志。增益绥保,以待来世。

    南岳山记         无名氏

    南岳衡山名朱陵太虚天,上应翼轸,下镇荆地。有七 十二峰,圣皇比寿之山,高九千七百三十丈,周回二 千馀里。镇南大庙立赤帝峰下,东皇帝万寿集福之 殿。铨德观提点所西,集贤院千户所南,合流灵寿桥 前有俯神。凤凰山。北迎龙桥,从桥至祝融。高岭峻峰, 石洞溪涧路桥,寺院宫观,属提点千户所。南岳神,“昔 上帝降玉玺宝印,赐注‘生真君,永镇岳灵,奠安国社, 福祐苍生者,谨志’。”“至正五年乙酉四月二十八日记。” 潭州路铨德观、提点南岳庙诸山释道事涯、元教大 宗师、总摄荆襄道教事、提点何绍嵩立石。

    祀南岳记        明曾鹤龄

    皇帝嗣位改元之初,二月十一日,冕服御奉天门,临 百官,亲遣大臣及左右侍从分行天下,祭告岳镇海 渎及诸应祀之灵。香币仪物,悉出内帑。祝告词文,启 自圣衷。盛哉帝舜氏“望于山川、遍于群神”之意也!于 是臣鹤龄预有《祀衡山》之命。衡山在南服之地,去京师几万里,昼夜行,五十日始至,至则四月一日矣。时 阴雨昼晦,泥淖溢路,惧不可将事,然不可缓,卜以四 日丁卯省牲。是日,雨止风作,晚遂大霁。戊辰昧爽致 祭,天宇澄明,月星显露,灵风徐来,祥烟氤氲。牲肥酒 洌,黍稷馨香,乐音清越,献奠望瘗,进退陟降,咸不愆 度。礼毕,享胙庙下。众大喜,以为“天道顺应,神灵格飨, 实国家万万无疆之庆,兆民康阜,无有厌斁之征也。” 臣鹤龄益《欢忭》不自胜,遂复至庙上,徘徊顾览,叹其 室宇颓圮,势当复新;而独前代碑刻仅存,然漫不可 读者十五六。已而升望四麓,求所谓七十二峰者,举 目得其大半;然其奇势诡状,亦不能尽记。退思南方 诸山之宗,惟是衡岳,其祀礼备厚。盖自唐、虞、三代已 然,后代迭加徽号,虽皆崇之之意,而实不经我太祖 皇帝厘正定之,以破千万年之惑,而于享祀礼数特 增严谨。故其初也,江夏侯周某实为献官,其后累累 率遣道士,盖谓方外之可交于鬼神。“去年仁宗皇帝 即位,特遣詹事丞郑某实来。今年臣鹤龄又以翰苑 之职至此。”盖皆重其事也,亦犹太祖皇帝始遣江夏 侯之“意。顾臣鹤龄才鲜德凉,无足堪命,然以文字为 职业,宜有所纪,以丕扬圣天子礼神之休命。而于农 事方兴,不可攻石以刻。”遂记其月日事,始终臣鹤龄 所以来之。故手写一通,以授衡山令李干、丞杨圭辈, 俾得石刻焉。干与圭皆预祀事而克恭命者也,且为 政皆宜其民,故并记于末云。宣德元年丙“午岁夏四 月也。”

    祝融峰观日出赋       顾璘

    维南衡之崇岳,标祝融之危峰。下蟠据乎厚地,上峻 极于苍穹。匪丈引之可度,尽它山其难比隆;睇四极 而无蔽,又何限乎寰中。观其嵚崎崒嵂,直上莫止;扪 历参井,靡高弗至。蹑浮履霄,帝居或指;足踠《汗懊》,不 敢俯视,何其高也。若乃斗柄既仄,启明未升;漏刻已 尽,荒鸡甫鸣。天苍苍其一色,泯万动犹无声。谓日出 “其可观”,乃跂望于高亭。尔其游氛且凝,灏气欲豁,万 里乍起,沕沕穆穆。眷彼阳轮,尚尔渊汨,冥迷辽漠,恍 不可度。少焉,光景上烛,高汉舒白,如火将炎,大暗微 晰。群望方勤,目不移盼,积霭倏裂,闪烁惊电,骇指失 叫。乍见一线,漂沉摇曳,涌出波面。烛笼外赤,凫卵中 黄,上殷下暗,半吐半藏,依微滉瀁,如觌海色。水火交 争,良久乃脱。于是金乌高举,若木影离,羲和叱驭,八 表驰晖。所可疑者,视扶桑于咫尺,东旷望而无穷;日 迟天于一度,何寰区之莫同。参浑仪与《宣夜》,犹想像 其若慒。大哉天之为天也,固致诘而难终。

    游衡岳前记         前人

    嘉靖丁酉,姑苏顾璘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建节抚 楚。维十有一月,巡方问俗,自长沙赴衡,期谒南岳。属 雨雪冱寒,弥旬弗解。至安仁,始见日入衡乃霁照若 春半。念七日,厥明,同按察司副使姜君仪谒奠于庙 讫,乘笋舆由中岭登山,过集贤峰麓,望胡文定书院, 不及谒。访邺侯宅,皆无知者。沿络丝潭逶迤以上,水 声潨然盈耳。左右望天柱、紫盖诸峰,揭在云表,嵂岏 崚嶒,如他方名山者,支分叠出,不可指数,即所谓七 十二峰也。问从行道士,多莫举其名。从者持旌戟前 后列行,续续如行蚁,渐陟霄汉,人不自觉。午至半山 亭饭,问所谓祝融峰者,尚不可望。再历侧刀峰,益峻 绝爽径,多竹头,积雪披压,拨塞履危,“凡几。陟降乃见 祝融,两尖犹未即至。盘旋半崖,度飞来船。”石观宋徽 《寿岳大书》。《再经观音岩》则《巃嵷》。崎奇峭之状,盖山 之胜处在是也。晡时至绝顶,见石上唐、宋人刻名甚 多,略知李义山、陈从古数公,馀不悉记。踏雪寻太阳 泉,冻结不流,下循石壁题名。过会仙桥,立悬崖,小饮 而返。宿上封寺,劲风终夜,震撼户牖。僧云:“四时长然, 虽盛夏亦拥衾,当昼无汗,岂所谓罡风者乎?”其高可 想。翌日黎明,被貉裘,登望日台,观日出如火轮,涌起 水底,迟回摇曳,渐上高汉,奇莫能状。凡此皆以晴霁 得尽其胜。至二十九日,出方广归城,中途而雨,是后 遂阴晦,雪霰连集矣。或曰:“使此行前后二三日皆若 此,不获遂,亦可谓甚幸矣哉!”夫五岳,名山也,历人甚 众,相传为故事者特鲜,将难其称乎?然泰山以孔子 《小天下传》,特出孟子寓言,固非其实。《嵩山传》汉武三 呼万岁之事,颇涉虚诞,亦著为典。盖孔子大圣,汉武 天王也,其尊大实重于岳,苟有寄托,则交赖以为胜, 故传不朽,何必事有无哉?若衡山所传,乃韩昌黎开 云朱张霁雪二事,其实亦偶然语耳。今《书林艺圃》夸 诩欣艳,张为七十二峰之藻色,言必举之,不亦系乎 其人哉!璘今日之游,较诸三公之迹,若犹有奇焉者, 然过则泯矣,实以璘莫为之地也。然则人士微渺,欲 驰声千载,事岂在大?要亦先修其大者为之本乎?

    游衡岳后记         前人

    “夫登山者,贵知其情,不在势也。衡岳之游,不至祝融, 不足以知其高;不至方广,不足以知其邃。”余初至岳 下,道士指天柱、石廪、紫盖、芙蓉四峰,导予望之。仰面极视,排汉碍日,若云可望而不可登,危乎高哉!既历 香炉道间,则四峰之椒皆与身等,方诧步履在空外。 及坐半山亭,乃下指诸顶,疑前旧见非是也。至登祝 融之巅,俯视四极,苍然一色,山川杂陈,琐细莫辨,风 自远来,其力甚劲,候与地下绝殊。比晓观日出海,体 象洞见,近若疆中,东馀游氛,浩漫无际,限以扶桑,其 外尚远。乃叹寰宇所周,仅当天地之中耳。再寻天柱 诸峰,皆培𪣻丘垤,𬯎乎其在地矣。《记》曰:“祝融去地二 万丈”,岂其然乎?然灵岩怪石,僧僚佛“宇。深者仅托涧 阿林坳之间,可一睹而穷,未足言邃。”明日,乃下西岭, 历南台,出诸峰,至平地。回望苍郁,始若不可量。复陟 其岭,入山寻方广之道,峰回涧折,径尽复通。高下连 嶂,阴晴异壑。有溪迢迢,夹崖而出,触石澎湃,声自远 至。中多菖蒲,水草青被石上两崖乔木挺生,阴若洞 房,日照弗入,积雪缟地,间,有山茶杂生,含萼未吐,自 午达昏。上下坡陂,几二十里许,其状如一。入寺,复极 幽奥。高山壁立,类城郭状。有宋徽金书榜曰“天下名 山。”悬额正殿,假榻闲房,夜静,泉溜益喧聒。寺僧云:“自 此入西南,山益深,水益清,几不可穷矣。”夫然后知衡 山之邃乃若此也。

    游南岳记         湛若水

    嘉靖甲辰九月庚子,至衡山县,宿于安宝观。是夜沐 浴以俟。厥明,行事出县,道夹松桂,桂香袭人。辛丑晨 兴,诣岳庙,及午,莅牲,祭告于南岳之神,止宿于开云 堂。壬寅,经庙而西北,出于庙后,右过胡文定公书院, 入门瞻像,俨然,二子五峰,致堂配焉。再拜而出,兴卜 筑之思观,其左有山,一枝垂下,如龙伏然。道士曰:“此 前衡岳废观址也,鞠为草莽久矣。”遂定卜为书堂,为 终老计。遂退行,就大路,跻岭而上,而北右傍石泉泠 泠,出于两山之间。道士曰:“此所谓络丝潭也,此祝融 峰之泉来达庙下者也。”其上有峰,高出于右方,曰赤 帝峰,左方曰香炉峰。赤帝之上,右为紫盖峰。予曰:“名 峰也,盍登焉?”道士曰:“此峰直立无路,可阶可望,不可 即也。”问其西一峰,曰石廪峰也。又行而上,度一石桥, 曰“玉板桥也。”又扶而上,路稍平,时风大作,吹人欲踬。 予窃曰:“此岂祝融君以试我耶?虽排山拔木,吾往矣。” 又前至所谓伴云亭,小憩焉。有小桥曰:“此迎仙桥也。” 浮云薄散,日光布暖。又前而上,道士曰:“此祝高岭也。” 予曰:“此上回雁峰也。”人以衡州之山,士大夫之东西 过者,便于登览,故谓回雁峰。道士曰:“祝高,高与紫盖 等矣。”道左之坡,有大石卧焉,长可丈馀。又扶而上,筱 竹萧萧,奇花的的,至一小寺焉,问之则半山亭也。又 曰旧紫盖寺也。雾雨霏霏,复作馔既,须臾复霁。日光 下漏,云霭渐开,则又从右而北,过两山一坂,如桥然。 或曰:“此非仙桥乎?”又从北行而上,山右一石如鼓,为 小木之根所破。予曰:“以柔破刚,气之力也。”又前而上, 则又雾雨霏霏。役者曰:“此云雾也,非雨也,高山之常 也。”即又前至三义路,曰:“此湘南寺,近修复之。”又从佛 殿之左栈道而上,方丈小憩焉。时已在云雾之表,刚 风作寒,曰:“往矣。”即引至方丈之右,观贯道泉,泉出于 大石之下,傍有奇草,叶如紫凤之形。问之,曰:“山紫苏 也。”与世所产迥别。下至义路,由右而上,有大树密林, 上蔽于天,升降几十里。僧曰:“此入祝融,可四五里。”从 者拾菌于道傍,持以献。僧曰:“此过八月则不可食,食 则伤人。”即又前而上,过狮子石,石下有泉流出,则又 有三义路焉:一至祝融峰,一至元明洞。洞僧馈茶于 义路,云雾暂开。午至祝融峰上封寺,及暮宿焉。元明 洞僧楚石来见,予曰:“元明洞何如?”骆君举曰:“为其前 无蔽障耳。”鸡鸣,上顶,见日浴。癸卯晨兴,从寺后小径 夹筱竹,杂黄白野菊,行不能七里,至望日台,题名于 石。道士又指其西一峰曰:“此芙蓉峰也。”下由义路至 元明洞,大书二诗,留刻石壁下。过祝先、兜率二寺小 憩,遥望二峰插天,曰:“此天柱峰也。”又五里,至南台寺, 宿焉。时则大霁,与上方顿异。是夜,风鼓松杉声,如大 海之波涛然。甲辰,下南台,过飞来石,下退道坡。坡一 百二十一级,皆一石为之,右傍观金牛迹。是夕,还岳 庙。乙巳,视沈都宪所为《白沙先生筑书院未成》“之址。” 是日重九,遂往登高于朱陵洞,洞宫观皆化为田,禾 黍离离。侧足扶竿,过石径,乃至瀑布观,冲退醉石作 诗,题名刻石,乃下访寿宁宫而还。丙午,犹定精舍之 卜于衡岳之墟。厥明,游方广,以路险远,鸡鸣秉炬而 行,良久,旭日东升,渐入险路,崎岖万状,屈曲真如羊 肠。然必去轿,易以竹兜,手自执小盖,乃可行也。役夫 告难,予曰:“行也行则不难。”又告曰:“远。”予曰:“行也行则 不远。”初登山下,若彼濯濯,曰:“此非以近人见伐乎?”又 行而上,至顶,见大木参天,曰:“此非以远人而存乎?”至 方广寺,则见寺坐莲花峰,如莲心,旁围八峰,如莲瓣 然。曰:“幽矣,蟠郁矣,然而名为方广,未见方广,其莲花 庵乎?”遂谒朱张之堂而坐焉。大书其扁曰《嘉会》。是日 遂下,宿于岳庙。辛亥游黄庭观,道士指右傍大石曰: “此魏夫人坐石,白日升天处也。”问邺侯懒残之居,道士曰:“远且榛塞无路,明当访之。”

    岣嵝书堂铭         前人

    岣嵝书堂者,衡州祝黄门咏之所治,以俟异时同甘 泉子居之也。岣嵝峰在衡岳五峰之外,其址隆然,实 高出于五峰。衡阳之胜,于斯为最。祝子请予作铭,归 刻之崖石焉。铭曰:“高高衡岳,祝融之墟。紫盖青玉,可 卜我居。爰有岣嵝,祝子治之。左右双泉,汇为前池。维 彼岣嵝,隆址锐巅。五峰拔地,高卑较然。堂开高旷,坐 收洞庭。俯瞰湘流,仰摩列星。磨崖勒文,以定我卜。祝 子从予,振衣濯足。”

    刻神禹碑跋         前人

    余来为南礼部尚书之明年,传闻衡山有《神禹碑》发 于地中,即欲往观之而未能。又明年为嘉靖乙未之 秋,楚士有摹《神禹碑》来遗者,快睹而谛观之,字画奇 古,与后来篆籀手笔迥别,而碑石复剥落,虽习于古 篆者,仅能辨其一二字,既不可识,其中所云,独于碑 末有小楷书“古帝禹刻”四字,意者必后来汉唐人因 见此碑,别有所考据而题之。及考韩昌黎《岣嵝山》诗 云:“岣嵝山尖神禹碑,字青石赤形模奇。蝌蚪拳身薤 倒披。鸾飘凤泊拏虎螭,事严迹秘鬼莫窥。道士偶上 独见之,我来咨嗟涕涟洏。千搜万索何处有,森森绿 树猿猱悲。”而刘禹锡《寄怀衡州诗》亦曰:“尝闻祝融峰, 上有神禹铭。古石琅玕姿,秘文螭虎形。”盛弘之《荆州 记》云:“南岳周回数百里,禹登而祭之。”徐灵期《南岳记》 云:“夏禹导山通渎,刻石书名山之高。”由数说合《禹贡》 而观之,则大禹由岷山导江,历湖入海,过南岳,登祭 而刻石,此山即此碑,无可疑者。然韩、刘二公盖皆闻 而不及见,予幸见之,而其所谓蝌蚪拳薤倒披鸾凤、 飘挐虎螭,悉如此碑字画之形状,岂道人之偶见者 所流传?而碑末四字,或即此时题之欤?至于二公所 云“秘文秘迹”,则理固有然者。夫宇宙内神物,固当天 宝而地藏之,藏久则必复见。而予幸当其数千载复 见之会,又或观之,则视二公之不获见而悲诧涕泗 者,顾不幸欤?虽然,又安知此非兆我国家休嘉之治, 而文明之运益当大启,以复三代之隆乎?则又匪特 予之私幸也已。虽不必识其字义,睹其形模奇古,想 见古圣人之心画,如睹古圣人之仪形,因以得古圣 人之心,精一之妙,岂但供玩好而已耶?夫天地之文, 虫鸟之篆,伏羲之画,因象而得焉,亦何有于文字哉?

    南岳小录序        蔡汝楠

    汝楠为郎时,雅愿乞山水郡治之,第乞则不能也。竟 听除归德。自归德持服免归,三年谒除,斯可以请。遂 领衡州,守南岳。比至衡,吏事填委,三月弗暇登岳。忽 忆《苏子》有云:“天𢌿我以形,使我以心驭也。适秦适越, 其谁我御?心且不能驭形,而况驭人乎?”遂命轻车上 祝融峰,遍南岳观焉。颇谓能驭形而快心独《山经》, 并记旧闻,搜览遗志,大抵磨灭。则又叹曰:“古今变态, 陵谷不常。烟云洞霄之府,或曾为荆棘瓦砾之场,何 固求之?”为憩南台,赋诗凡八章而还。然性好古,意终 不释也。满秩后,谒分守监泉卜先生以小录授汝楠。 汝楠阅过,纂者乃唐人道流,彼徒志夫黄冠紫箓之 宇,锡予褒敕之荣,至于治水所经,高贤所憩,其他关 乎“方舆”者,弗记也。独其“事迹”、名物,岳峰泉涧,悉与今 本不同,且传之以属好事。抑尚有藏之山中者?或继 此而出,同僚诸君欣然校而梓之。呜呼!登高作赋之 大夫,名山栖迹之君子,举无所征焉。典籍失而求之 野,此编之传也固宜。

    衡岳志序         罗洪先

    衡岳,南方宗山也。舜之时巡也,五载一至,衡举望祀 之典,南方诸侯咸受命焉。夫望祀诸山,则诸山之神 聚而享于衡,其诸侯亦以受命毕至,是宗衡者,所以 宗舜也。《文中子》曰:“五载数矣,何居?仪卫寡而征求少 也。”夫仪卫征求,圣人之政所必察;如其不节,虽圣人 不可以至衡。是衡之宗与无宗,则仪卫征求之故也。 时变而周文之时巡疏于舜矣。然诸侯之至者必有 食邑。以食邑供天子之事,则其事不为患于民;及其 后也,求金索车,不胜其困,于是包茅不入于楚,而王 者之迹熄矣。秦汉事封禅,复汤沐之民,而衡以险远, 乃独不与。当是时也,释老者出,伺以神奸,鼓其术以 役民,而又能竭己以终之。故其居代明堂,而恣专据。 以儒而得至者,非羇旅之人,则老而倦休者也。彼羇 旅者既无力以自振矣,若倦休之心,则又绝外而厌 勤,其能久而有之乎?夫问俗必之野,登高而赋,大夫 之事也。舒抑郁局促之怀,而荡迷瞀烦冤之疾,莫良 于游观。异时闻以职事至者,县官选车,徒道置食,率 奔走数十百人,是其“势自不可久也。以其至之难而 复不得久,其瞻望不及者不已多乎?夫上之不蒙王 者之迹,而下焉弃于采风之吏,其次多不遇于羇旅 倦休之人,则二氏之据而且专宜也。然民困矣,今二 氏者亦无从而给之,故其民亦随以败。”然则衡之宗 者,果何欤往?余读前令彭君簪所为《岳志》,心慨慕焉二十年而始至。考问其中所载,若“观海日”、“俯洞庭”诸 希奇事,大抵本之骚人寓言,无足怪者。今令张君宣 续刻志,又因太学生阳续问序于余,遂论次自舜以 下,因附己见若此。使至衡者或有取于余言,则可以 求圣人为政,而去民所患。其限于势者,能不惑于寓 言而得其所以为宗,则亦何戚于其未至也哉。

    题二贤祠壁         前人

    “宋乾道丁亥十有一月,晦翁先生携三山林择之赴 南轩先生南岳之游。始甲戌渡湘,丁丑宿方广,明日 如南台,出西岭,以次至祝融诸峰。庚辰游绝顶,抵岳 市。盖往来七日,所为诸诗,各具五十馀篇,而在方广 者三之一。今即其诗,可以知属意所在矣。”虽然,泉石 之胜,竹树之奇,雪月烟霜之态,今未易也。甍宇之壮 “丽,藻绘之缤纷,视昔板屋,其侈俭何如也?类聚而朋 从,选车而易徒,宿糗而戒夕”,是足资游衍者,又宜所 必同也。不知歌而来,咏而归,果皆二先生之不动情 于夷险寒燠而必期于自适矣乎?其来也,果皆恍然 冥契而不逐于外境;其归也,果皆充然各得而不牵 于俗累矣乎?自舜禹之后,兹山之登“者何限?至谈二 先生,必敛襟肃容,愧慕之不置。此果何自耶?”夫人之 生,倏而来,倏而归,犹夫登兹山也。其亦足以令人慕 而无以泯泯矣乎!嘉靖乙巳冬,洪先率门人尹辄、王 托、刘天健,趋周君子恭之约,留方广者七日,缅仰祠 下,慨然于心。于是择取二先生在方广诸诗,书之壁 间,庶几来者皆有兴焉,固不徒以诗已也。祠始谋于 尹君台,纳主则甘君公亮、邹君守益,而湛翁若水署 其堂,是皆先得我心同然者。是岁十月十有一日,后 学吉水罗洪先顿首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