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舆汇编 山川典 第一百五十二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一百五十三卷
方舆汇编 山川典 第一百五十四卷


    考证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

     第一百五十三卷目录

     樊山部汇考

      图

      考

     樊山部艺文

      樊山记          宋苏轼

     樊山部纪事

     樊山部杂录

     樊山部外编

     赤壁山部汇考

      图

      考

     赤壁山部总论

      武昌府志胡圭赤壁考 尹民昭赤壁辨

     赤壁山部艺文一

      前赤壁赋         宋苏轼

      后赤壁赋          前人

     赤壁山部艺文二

      赤壁           唐李白

      前题            杜牧

      前题            胡曾

      赤壁怀古          崔涂

      赤壁写怀        明无名氏

      宴集赤壁书怀       王廷陈

      夜泊赤壁         罗洪先

      赤壁感兴         李得阳

      春日过赤壁席上分韵二首  李维祯

      冬日赤壁宴集       王一鸣

     大别山部汇考

      图

      考

     大别山部艺文一

      大别山赋         元聂炳

      前题            周镗

      前题           江存礼

      前题           明戴金

      重建大别山禹王庙记     沈钦

     大别山部艺文二

      登大别山        元萨天锡

      大别山         明彭天益

      前题            朱衣

      登大别山漫兴       梅继勋

      雨后登大别山        前人

      大别山歌         汪廷元

      同叶永溪管振溪登大别山时风飙最烈而兴

      豪甚赋此         邹德溥

      春日游大别        尹宾商

     大别山部纪事

     大别山部杂录

    山川典第一百五十三卷

    樊山部汇考

    水经之樊口

    樊山在今湖广武昌府城西三里,与西山相连,一名 “西山”,一名“袁山”,又名樊口,亦名“袁口。”

    樊山图

    樊山图

    按《水经》“鄂县北,江水右得樊口。”庾仲雍《江水记》云: “谷里袁口江津,南入历樊山,上下三百里,通新兴、马 头二治。樊口之北有湾,昔孙权装大船,名之曰‘长安, 亦曰大舶,载坐直之士三千人,与群臣泛舟江津,属 值风起,权欲西取芦洲,谷利不从,乃拔刀急止,令取 樊口薄舶船至岸而败,故名其处为败舶湾。因凿樊 山为路以上人,即名其处为吴王岘’”,在樊口上一里, 今厥处尚存。

    江之右岸有“鄂县故城。”旧樊楚也。《世本》称“熊渠封 其中子之名某者为鄂王”,《晋太康地记》以为东鄂矣。 《九州记》曰:“鄂,今武昌也。”孙权以魏黄初元年中自公 安徙此,改曰武昌县。鄂县徙治于袁山东,又以其年 立为江夏郡,分建业之民千家以益之。至黄龙元年, 权迁都建业,以陆逊辅太子镇武昌,孙皓亦都之。皓 还东,令滕牧守之。晋惠帝永平中,始置江州,傅综为 刺史,治此城,后太尉庾亮之所镇也。今武昌郡治。城 南有袁山,即樊山也。《武昌记》曰:樊口南有大姥庙,孙 权常猎于山下,依夕见一姥,问权猎何所得?曰:“正得 一豹。”母曰:“何不竖豹尾,忽然不见。”应劭《汉官序》曰:“豹 尾过后,执金吾罢屯解围,太子卤簿中后属车,施豹 尾于道路”,豹尾之内为省中,盖权事应在此,故为立 庙也。又孙皓亦尝登之,使将害常侍王蕃,而其首虎 以争之。北背大江,江上有钓台,权常极饮其上,曰:“堕 台”,醉乃已。张昭《尽言》处。城西有郊坛,权告天位于此, 顾谓公卿曰:“鲁子敬尝言此,可谓明于事势矣。”城东 故城,言汉将灌婴所筑也。

    按《江夏图经》:樊山,西陆路去州一百七十三里,山出 紫石英,山东数十步有冈,冈上甚平敞,青松绿竹,常 自蔚然。其下有水溪,凛凛然常有寒气,故谓之寒溪。 有蟠龙石,谢元晖诗云“樊山开广宴”是也。

    按《方舆胜览》。“湖北路寿昌军樊山,在武昌西三里,一 名西山,下有寒溪。”

    按:《潜确类书区宇部》,“武昌府樊山,在武昌县下,即樊 口山,产紫石英。”

    按《湖广通志山川考》:“樊山在武昌府武昌县西三里, 与西山相连。”

    郎亭山,在武昌县,樊山西路出退谷,下有洼樽石。 西山即樊山。

    “败舶矶”在武昌府武昌县樊山下。

    樊山部艺文

    《樊山记          》宋·苏轼

    自余所居临皋亭下,乱流而西,泊于樊山,为樊口。或 曰燔山,岁旱燔之,起龙致雨。或曰樊氏居之,不知孰 是。其上为芦洲,孙仲谋汎江遇大风,柂师请所之,仲 谋欲往芦洲,其仆谷利以刀拟柂师,使泊樊口。遂自 樊口凿山通路归武昌,今犹谓之“吴王岘。”有洞穴,土 紫色,可以磨镜。循山而南,至寒溪寺,上有曲山。山顶 有即位坛、九曲亭,皆孙氏遗迹。西山寺有泉,水白而 甘,名菩萨泉,泉所出石,如人垂手也。山下有陶母庙, 陶公治武昌,既病登舟,而死于樊口。寻绎故迹,使人 凄然。仲谋猎于樊口,得一豹,见老母曰:“何不建其尾?” 忽然不见。今山中有圣母庙,予十五年前过之,见彼 板上仿佛有“得一豹”三字,今亡矣。

    樊山部纪事

    《搜神记》:“樊山,若天旱,以火烧山,即致大雨。”今往往有 验。

    《异苑》:“武昌戴熙家道贫陋,墓在樊山南,占者云有王 气。桓温仗钺西下,停武昌,凿之得一物,大如水牛,青 色,无头脚,时亦动摇,斫刺不陷,乃纵著江中,得水便 有声如雷,响发长川。熙后嗣沦胥殆尽。”

    樊山部杂录

    《方舆胜览》:苏子瞻云:“邓圣求为武昌令,游寒溪西山。 余时居黄,与武昌相望,常往来溪山间。后与圣求会 宿玉堂话旧,作诗云:‘春江绿涨葡萄醅,武昌官柳知 谁栽。忆从樊口载春酒,步上西山寻野梅。西山一上 十五里,风驾两腋飞崔嵬。同游闲卧九曲岭,褰衣独 到吴王台。中原北望在何许,但见落日低黄埃。归来 解剑台前路,苍崖半入云涛堆。浪翁醉处今安在,石

    臼抔饮无尊罍。尔来古意谁复嗣,公有妙语留山隈
    考证
    至今好事除草棘,常恐野火烧苍苔。当时相望不可

    见,玉堂正对金銮开。岂知白首洞夜直,卧看椽烛高 花榷。江边晓梦忽惊断,铜环玉鉴鸣春雷。山人帐空 猿鹤怨,江湖水生鸿雁来。请公作诗’”寄父老,往来今 古松风哀。

    樊山部外编

    《武昌记》:樊山孙权尝猎于下,见一姥问猎得何物,答 曰:“只猎得一豹。”曰:“何不竖其尾?”言讫,忽然不见。权于 后立庙祀之。

    赤壁山部汇考

    吴周瑜破魏兵之赤壁

    赤壁山在今湖广境内,从古考论,纷纷不一,大约以 在武昌府之嘉鱼县者为是。其山北临大江,隔江北 岸为“乌林矶”,即曹兵败走处也。又其县在唐为蒲圻, 有黄盖湖,湖侧有“祭风台”,皆历历可据云。

    赤壁山图

    赤壁山图

    按《水经》,“江水左迳百人山南。”右“迳赤壁山”北。昔周 瑜与黄盖诈魏武大军所起也。

    按:《方舆胜览》,湖北路汉阳军赤壁山,在汊川县西八 十里。《舆地纪胜》:“里人多言是周瑜破曹操处。”按曹操 舟师自江陵顺流而下,周瑜自柴桑溯流而上,两军 相遇于赤壁,则赤壁当临大江,临嶂及汊川皆非临 江处。《旧经》云:“今江汉间言赤壁者有五:黄州、嘉鱼、江 夏、汉阳、汉川。”其说各有所据,惟江夏之说近古而合 于中。

    按:明顾起元《赤壁山考》赤壁山乃吴破曹处。湖广赤 壁有五,汉阳、汉川、黄州、嘉鱼、江夏皆有之。惟武昌嘉 鱼县西南八十里大江滨,北岸乌林,南岸赤壁是也。 唐属蒲圻,故云去县西一百四十里。今属嘉鱼。宋谢 枋得犹于石崖见“赤壁”二字。苏子瞻所游,乃黄州之 西下津江百步赤壁矶,土人讹为赤鼻,非故地也,可 “谓赋而失实。”

    按《三才图会赤壁图考》:“赤壁山在武昌府城东南九 十里。唐《元和志》:‘在蒲圻县西一百二十里,北岸乌林 与赤壁相对,即周瑜焚曹操船处。《图经》云:‘在嘉鱼县 西七十里,其地今属嘉鱼’’。”宋苏轼指黄州赤壁山为 赤壁,盖刘备居樊口,进兵逆操,遇于赤壁,则赤壁当 在樊口之上。又赤壁初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则赤 壁当在江南,亦不应在江北。宋李璧诗云:“赤壁危矶 几度过,沙州江上郁嵯峨。今人误信黄州是,犹赖《水 经》能正讹。”

    按《湖广通志山川考》:“赤壁山在武昌府嘉鱼县西南 八十里,大江滨,破曹处。”

    按《汉阳府志》赤壁,考《荆州记》云:“临嶂山南峰谓之乌 林峰,亦谓之赤壁,乃周瑜破曹操处。”《汉阳图经》有云: “赤壁又名乌林,在汊川县西八十里。”今按《赵志》云:“《水 经》述江水源流,江水左迳乌林南。”郦道元注云:“左迳 赤壁北”,则赤璧、乌林相距二百里,非一地一名也。况 操舟自江陵顺下,周瑜自江州逆上,两军相遇赤壁, 则赤壁当临大江,临嶂汉川,皆偏僻,非大战之地。况 巨舰千艘,非一河可容,地多洲渚,腾骧安施,赤壁宁足信耶?又以周陂旧称“乌林乡”,为操走乌林之证,不 知操先败赤壁,后走乌林,则乌林又在赤壁之西矣。 今所称为乌林者,在赤壁之东,虽或包赤壁而称之, 然不逾二十里而止,一驰突已过矣,宁俟奔北而后 走耶?其非操鏖战之所,愈较然矣。然自昔江汉间言 《赤壁》者三,惟江夏之说,颇合载籍,虽东坡二赋,亦一 时江上感怀之作。今《汉川赤壁》,即旧载所云“一在汉 水之侧,竟陵之东”者是也。

    赤壁山部总论

    《武昌府志》

    胡圭赤壁考

    蒲圻县西。赤壁正刘备、孙权破曹操处,在乌林矶对 江南岸,非苏子瞻所游赤壁也。子瞻谪齐安时所游 乃黄州城外赤𡽶矶。古之朱城下有白龟渚,为毛宝 军人放龟处,当时误以为周郎《赤壁》耳。宋元丰六年, 东坡自书《赤壁赋》后云:“江汉之间,指赤壁者三焉:一 在汉水之侧,竟陵之东,即今复州;一在齐安郡步下, 即今黄州。一在江夏西南二百里许,今属汉阳县。江 夏西南者,正曹操兵败之地也。按《三国志》,操自江陵 而下,备与瑜等由夏口往而逆战。”则赤壁明非竟陵 之东与齐安之步下矣。又按《墨庄漫录》云:“‘黄之赤壁, 土人云本赤𡽶矶也’。故东坡长短句‘故垒西边人道 是,三国周郎赤壁’,则亦传疑而云耳。”今岳阳之下,嘉 鱼之上,有乌林赤壁,盖公瑾自武昌列舰,风帆便顺, 溯流而上,遇战于赤壁之间。杜牧诗曰:“乌林劳草远, 赤壁健帆开。”是则真败魏军之处也。今《一统志》亦曰: “赤壁在武昌府城东南九十里。”唐《元和志》:“在蒲圻县 西一百二十里,北岸乌林与赤壁相对,即周瑜焚曹 操船处。”《图经》云:“在嘉鱼县西七十里,其地今属嘉鱼。” 宋苏轼指黄州赤𡽶山为赤壁,盖刘备居樊口,进兵 逆操,遇于赤壁,则赤壁当在樊口之上。又赤壁初战, 操军不利,引次江北。则赤壁当在江南,亦不应在江 北。今江汉间言赤壁者五:汉阳、汉川、黄州、嘉鱼、江夏。 惟江夏之说合于史。宋李璧诗:“赤壁危矶几度过,沙 州江上郁嵯峨。今人误信黄州是,犹赖《水经》能正讹。” 据上诸说,则知东坡当日作赋时之误。盛弘之《荆州 记》云:“蒲圻沿江百里有赤壁。”指西良旧治而言。《通考 注》云:“蒲圻吴县有赤壁,在今西良湖侧。”亦非也。湖侧 并无赤壁,今赤壁出蒲圻黄盖湖,距县五十里馀,现 有武侯祭风台遗址。土人尝于其处耕得箭镞戈戟, 其为破曹之地无疑矣。邑人副使何思登有记,唐杜 牧之、胡曾有诗。

    尹民昭赤壁辨

    “嘉鱼。”《赤壁》之名尚矣,有言在汉阳、汉川、黄州、江夏者, 黄州、《赤壁》本属赤𡽶,或者以苏子瞻之赋为信。《子瞻 赋》云:“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乃疑似之言,非 定论也。方操之未下也,刘备屯樊口,周瑜于此会备 进兵迎操,樊口正对黄州,何以言进言迎耶?瑜言于 权曰:“请得精兵数万,进夏口,为将军破之。”夏口居黄 州上流二百里,若以赤壁在黄州,岂得言进夏口耶? 操既败走华容北归之路,黄州直通汝、颍,最为径捷, 安得复经华容也?由是而观,赤壁非黄州明矣。其云 汉阳、汉川、江夏皆无据。盖赤壁初战,操不利,引次江 北,败于乌林。今乌林矶在嘉鱼北岸,赤壁属嘉鱼,岂 不信哉?

    赤壁山部艺文一

    “《前赤壁赋         》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 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 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 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 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 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 如慕,如泣如诉,馀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 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 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 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 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 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 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 无穷。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 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 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 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 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 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 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 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 我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 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后赤壁赋          前人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 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 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 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 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 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 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 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 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 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 来,翅如车轮,元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 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 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俛而不答。“呜 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 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赤壁山部艺文二

    《赤壁           》唐·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 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前题》
    杜牧

    折戟沉沙铁半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 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前题》
    胡曾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 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赤壁怀古          崔涂

    “汉室山河鼎势分,勤王谁肯顾元勋。”不知征伐由天 子,那许英雄共使君。江上战馀陵是谷,渡头春在草 连云。分明胜败无寻处,空听渔歌到夕曛。

    赤壁写怀        明无名氏

    武昌东下次江皋,赤壁矶头舣昼桡。废垒烟消荒草 合,横江鹤去碧天遥。岸边渔火疑残炬,水底龙吟忆 洞箫。往事千年增感慨,荻花枫叶晚萧萧。

    宴集赤壁书怀       王廷陈

    春深游兴属芳洲,选地张筵对狎鸥。赤壁径盘危磴 出,青天城抱大江流。乾坤久压三分业,山水仍含万 古愁。客散晴沙楼阁晚,佛灯渔火共悠悠。

    夜泊赤壁         罗洪先

    五百年来此胜游,水光依旧接天浮。徘徊今夜东山 月,仿佛当年壬戌秋。有客得鱼来《赤壁》,无人载酒出 《黄州》。吟成一啸江山寂,孤鹤横江掠小舟。

    赤壁感兴         李得阳

    峭壁临江控上游,登高怀古一停舟。曹瞒霸业寒烟 尽,公瑾勋名野水流。山鸟似啼当日恨,东风犹作旧 时秋。坡仙辞赋多悲慨,半入江云黯结愁。

    春日过赤壁席上分韵二首  李维祯

    孤亭绝壁亦奇哉,学士风流此地来。东望拍天江自 迥,南飞啼月鹊堪哀。但令词客名千古,不尽游人酒 一杯。最羡史君能吏隐,追歌清夜共徘徊。

    其二

    高歌急管促行觞,莫问金门与玉堂。估客舟从波上 下,美人家自水中央。壁衔烟屿残阳赤,洲枕春江宿 雾黄。忽有东风生四座,应知不为便周郎。

    名日赤壁宴集       王一鸣

    坐来赤壁下斜曛,亦有登临二客群。泽畔烟霞浑不 断,城边江汉欲平分。千山黯淡原非雨,几处氤氲似 是云。人散水滨楼阁晚,诸天钟磬夜深闻

    大别山部汇考

    《禹贡》
    之大别

    大别山在今湖广汉阳府城东北半里,汉江之右,一 名“翼际山”,一名“鲁山。”

    大别山图

    大别山图

    按:《书经夏书禹贡》内方“至于大别。”“大别”,山名,在荆 州,汉水所经。《地理志》无大别,郑元云:“大别在庐江 安丰县。”杜预解《春秋》云“大别阙”,不知何处。或曰:“大别 在安丰县西南。《左传》云:‘吴既与楚夹汉,然后楚乃济 汉。而陈自小别至于大别’。”然则二别近汉之名,无缘 得在安丰县。如预所言,虽不知其处,要与内方相接。 汉水所经,必在荆州界也。蔡传《左传》:吴与楚战,楚济汉 而陈,自小别至于大别,盖近汉之山。今汉阳军汉阳 县北大别山是也。《地志》《水经》云“在安丰”者,非是。此南 条江汉北境之山也。

    按:《水经禹贡》,“山水泽地所在。”大别山在庐江安丰县 西南。

    《沔水》又南至江夏沙羡县北,南入于江。庾仲雍曰: “夏口,一曰沔口矣。”《尚书禹贡》云:“汉水南至大别入江。” 《春秋左传·定公四年》:“吴师伐郢,楚子常济汉而陈,自 小别至于大别,京相璠。”《春秋土地名》曰:“大别,汉东山 名也,在安丰县南。”杜预《释地》曰:“二别近汉之名,无缘 乃在安丰也。”按《地说》言“汉水东行触大别之陂,南与 江合。”则与《尚书》杜预相符,但今不知所是矣。

    江水左则巴水注之。水出雩娄县之下灵山,即大 别山也。与决水同出一山,故世谓之“分水山”,亦或曰 “巴山。”南历蛮中,吴时旧立屯于水侧,引巴水以溉野。 又南迳巴水戍,南流注于江,谓之“巴口。”

    按《地理通释·十道山川考》:“淮南大别山在寿州霍山 县,今安丰军六安县。《史记索隐》云:‘在安丰县’。薛氏曰: ‘大别山在汉阳军,亦曰甑山。《左传》:‘楚拒吴,济汉而陈, 自小别至于大别。小别在汊川县东南五十里。《禹贡》: ‘导嶓冢,至于荆山,内方至于大别。近汉之山。今汉阳 军汉阳县东北一百步,其山前枕蜀江,北带溪水,一’’’” 名“鲁山。”

    按《方舆胜览》,湖北路汉阳军大别山在沔阳县东,一 名鲁山《郡志》云:梁武帝筑汉口城以守鲁山,即今汉 阳军城是也。史本《新经》云:“上有横江将鲁肃祠。”岂因 是而名山欤?梁武帝曰:“汉口不阔一里以前,道交至, 不若遣军逼郢,吾自围鲁山以通汉沔。”使郧城竟陵 之粟,方舟而下。

    按《三才图会》大别山图考,大别山在汉阳府城东北, 汉江右,《禹贡》“至于大别”即此。三国南北之际,恒为必 争之地。一名翼际山,一名鲁山。旧有鲁肃祠,因名。 关羽祠在大别山之右,其洞乃一岩穴,三国时蜀将 关羽尝憩此,故名。旁有武安王庙,一名藏马洞, 锁穴在大别山阴。按《吴志董袭传》云:“孙权征黄祖,祖 横两蒙”冲,挟守沔口,以栟闾大绁系石为碇。晋昼《王 浚传》云:“晋伐吴,吴人于积险要害处,皆以铁锁横截 之,故名锁穴。”今山阴二处有石穴俱存,即其系锁处 也。

    按《湖广通志山川考》,“大别山在汉阳府城东北半里, 汉江右,《禹贡》内方至于大别即此。一名翼际山。” 按《汉阳府志山川考》,“大别山在府城东北半里,《禹贡》 导嶓冢,至于荆山,内方至于大别。”蔡氏注曰:“《左传》吴 与楚战,济汉而阵,自小别至于大别,盖近汉之山,今 汉阳军汉阳县北大别山是也。”地志《水经》云“在安丰

    者,非。”大别,一名鲁山,又名翼际桑钦。《水经》:江水又东
    考证
    迳鲁山南。郦道元注曰:“古翼际山也。”山上有吴,江夏

    太守陆涣所治城。旧江夏治安陆,汉高帝六年置,吴 乃徙此城。中有晋征南将军荆州刺史胡奋碑,又有 平南将军王世将刻石,记征杜曾事。有刘琦墓及庙, 山左即沔口。旧《志》云:“吴置鲁山县,梁武筑”汉口城以 守鲁山。东昏侯曰:“吾自围鲁山以攻沔。”或云凤栖山 西有鲁肃庙,故凤栖迤西名鲁山。《朱志》曰:余观大别、 凤栖,南北并峙,其间无他山,鲁山为大别,别名无疑。 今询之故老,别山两形,前为龟山,后为鲁山。其说近 是。

    禹功矶在汉阳县治东北大别山东,初名吕公矶。元 世祖驻驿于黄鹤山,问诸父老曰:“隔江山头石矶何 名?”吕公对曰:“唐时有道人吕姓者,吹笛其上,故名。”帝 曰:“唐以前何名?”皆不能对。有一老叟对曰:“古传为大 禹治水成功之所,后人讹为吕公。”帝大悦,因立禹祠 于石矶之上,敕有司岁时致祭。一名吴王矶。吴魏相 持,以沔口为重镇。

    关羽洞,一名“藏马洞”,在大别山之左。其洞乃一岩穴。 三国时蜀将关羽尝憩此,故名。旁有武安王庙,嘉靖 末年,虎据猎取之。

    磨刀石在大别山关羽庙侧。旧传羽磨刀处。又大别 山顶亦有此石。

    柏泉在柏泉寺前。昔传大禹植柏于大别山,其根盘 曲于井。

    月湖在县治东北大别山之阴。东以长堤限江,西通 汉水。古有却月城在沔口左湖或以此得名也。 《古迹考》:“江夏古城在大别山上。《水经注》曰:‘翼际山上 有吴,江夏太守陆涣所治城,盖取二水之名也’。”《地理 志》曰:“夏水过郡入江”,是也。旧治安陆,汉高帝六年置 吴,乃徙此。城中有晋征南将军《荆州刺史胡奋碑》,又 有平“南将军王世将刻石”,记征杜曾事。又有刘琦墓 及庙。

    梁废城在府城东北大别山下。《方舆记》曰:“梁武帝筑 城于此。”按《南史》,“梁武帝自襄阳趋建业,邓元起屯大 军于夏口,筑汉口城以守鲁山。”今大别山横顶城是 也。

    铁钱废监在大别山下。宋绍兴二年,知军皇甫焕奉 命鼓铸,岁办钱十万贯。元时裁革。

    锁穴在大别山阴。

    《宫室考》:“晴川阁在府城东北大别山顶,明知府范之 箴建,隆庆六年重建,至万历元年,知府程金始讫其 役。四十年壬子,郡守马御丙以汉阳关锁,非仅游览 之概也,因复修葺。”

    月树亭在大别山。明万历末,秦中丞耀建,推官刘熙 改曰“宛在。”

    伯牙台:在大别山尾。

    《祠庙考》:“大禹庙在大别山禹功矶上。宋绍兴间,司农 少卿张体仁以此地为江、汉朝宗之会,乃建庙以祀 大禹,而以益、稷配焉。明洪武二十年十月,楚昭王躬 行祭奠,有司每春秋二仲,于释奠后二日致祭。”崇祯 中,张佥事元芳升稷并享,左右列八元八凯。后又附 入召康公、穆公。

    康穆祠:在大别山顶。明巡抚邵陛建。以江、汉被化,皆 二公旬宣之力,岁春秋二仲,与大禹庙同祭。今祠毁, 附禹庙共享。

    《寺观考》:“太平兴国禅寺在府城北大别山下,唐时古 刹也,又名大别寺。以太宗太平兴国年敕建,因名。元 丰间,苏轼自黄州诏归,游此,见方丈幽閴,一灯长明 作方丈铭,寺僧刻于石。元末兵废。明太祖洪武初,僧 惠俊结庵于此。后有僧明彻至,举为都纲,修佛殿、廊 庑、斋堂。武宗正德六年,敕尚衣监赵荣重修。世宗嘉” 靖间,梅窗僧道广再葺之,年久大坏。神宗万历二十 四年丙申,知府喻三元重建。时慈圣皇太后施金铸 像,长丈有六,漕舟南下,至于汉阳。熹宗天启元年辛 酉,乃成。接引大殿,奉旨敕赐“慈济太平兴国禅寺。”郡 人刘体元父子复于后构大雄殿,亦极壮伟。明末毁, 今重修。

    地藏寺,在大别山东,临江。古有薝葡数十株,开放满 院如雪,香闻数里。元末兵废。

    罗汉寺在大别山西,旧有罗汉洞,古柏一株卧于溪 上,今无考。

    水月庵明知府陈尧钦建,在“晴川阁下。”

    “洛伽庵”在晴川阁禹王庙侧。

    大士庵在大别山上。

    文昌殿在大别山。万历十年壬午,知府王学古等修, 植桂殿前。二十五年丁酉,知府喻三元重修,改“桂香 殿。”崇祯十四年辛巳,知府王燮元重修,旁有“桂香阁。” 元帝殿在大别山,乡耆王宗凯修。

    三官殿,在大别山上

    大别山部艺文一

    “《大别山赋         》元” ·聂炳

    “厥初冯翼,孰元孰黄?清浊既凝,高下以彰。融然而江 河流液,峙焉而山岳储祥。”惟大别之名山,独岿然于 南荒。尔其气通淮汉,势压荆扬。总江汉之统会,分衡 岳之辉光。深根浸淫乎后土,云彩洞烛乎穹苍。高标 迥出于九疑,倒影傍接于三湘。昔圣贤之经历,虽千 载而不忘。尔乃层峦崷崒,叠嶂巑岏。石痕欲驳,土花 “若殷。蓝膏绿液,红嫣碧珊。楼台翚飞于翠崦,石梁龙 矫于苍湾。浮屠耸其侧,仙台峙其间。睇灵柏之茸茸, 杂苍苔兮斑斑。幽芳野草,秋菊春兰。至若地利之富, 物产之珍。以守则固,以财则殷。殊形诡状,不可殚论。 灵踪神迹,曷可并陈。吾尝凌绝顶,赋远游。呼鹦鹉以 逍遥,招黄鹤而夷犹。酬宋玉于秋兴”之亭,邀太白于 郎官之舟。“洞庭之水未波,苍梧之云不流。乌林烟灭, 曹瞒之魂已冷;赤壁风高,苏仙之句常留。登高作赋, 把酒浇愁。”嗟乎,娱乐则有之矣,感慨亦有之矣。其有 德神禹之德,忧神禹之忧者乎?当其九州为壑,四海 一湮,而神禹出焉。巨刃天扬,万夫霆震,截垠锷之巉 岩,擘苍翠之嶙峋,其疏导之功,果孰为之耶?然吾徒 今日得囿于礼乐之教者,非前日“手胼足胝”之功乎? 狃于衽席之安者,非前日“克勤克俭”之德乎噫吁嘻, 异哉!时异世殊,风流云往,抚乾坤其瞬息,观古今于 俯仰,盖有迹神禹之迹于千百载之下矣,岂无心神 禹之心于千百载之上也哉?

    《前题》
    周镗

    “繄大别之为山,镇南纪之要冲。壮荆鄂之形胜,俯江 汉之朝宗。势岌嶪而若驰,羌偃蹇而横空。根几里其 盘盘,屹数仞之崇崇。崔嵬独立兮,安得赤壁浯溪之 雄。崒嵂孤撑兮,乌有祝融天柱之峰。”虽嵩华之莫追, 亦培𪣻之难同。领地灵而欻翕,控浊浪之奔冲。青连 幕阜之遥,翠挹鹤楼之重。郁秋兴兮满亭,澹斜月兮 “西风。念明德兮既远,游予目兮增慨。”攀古柏之虬枝, 叹神禹兮安在。伟疏凿之宏功,立万世之永赖。宜此 山之突兀,为荆州之胜概。尔乃嵯峨江浒,控扼汉流。 俨翠屏之低列,映二川而相缪。渺方城兮何许,瞻彼 汉兮悠悠。昔蛮荆之陆梁,恃威武而虔刘。兼山溪之 险阻,托制胜之良筹。迨夫柏举张兵,阖闾奋矛,自小 别而大别,莽暴骨而为仇。览吴楚之遗迹,曾不满夫 一叹。忆神禹于当年,益咏思乎江汉。嘉皇运之奋兴, 收地舆而为一,肆疆理之南国,赫天兵之俯集。险不 足固,惟德无失。故山苞而川流,尽图入于版籍。此圣 化之滂沛,大洽于江汉之域也。乃歌曰:“在昔怀襄兮 神禹所平,名山既奠”兮厥功已“成,巍然《大别》兮汉江 是出。浩浩朝宗兮至于今日。山犹此山兮民犹此情。 皇风斯荡兮孰不来庭。圣域疆理兮同符神禹。壮哉 大别兮镇于南纪。”

    《前题》
    江存礼

    夫何岷嶓倚天万八千里兮,吐金景而南蟠。道纡郁 其阻修兮,实荆楚之雄藩。维江汉之源委兮,乃经纬 乎其间。朝发轫乎衡皋,夕弥节乎汉渚。风飘飘其乘 辀兮,云澄澄兮凝宇。寓吾目以遐览兮,曰其中之有 山。汇江汉于一潴兮,拔吴蜀之雄关。祥麟威凤,俨前 后兮,幽篁嘉植,森列乎其间。委万屋以波偃兮,结云 构于层峦。睹冥冥之高耸,廓天宇兮汉间。余乃悚然 而思曰:“此非所谓大别之山者乎?”于是凌荦确,登巑 岏,俯危磴之石骨,倚修柏之苍颜。渺孤峰之白云,挹 灏气之高寒。耸余神以跂立兮,发长啸于云端。盖庶 几寓千载于一瞬,而究禹德于不刊也。观夫长风驱 涛,雷电恍惚;银阙嵯峨,神怪突兀。其“势若阴山万骑 以荡乎兹山之胸者,非长江之发于岷蜀者乎?轻飙 徐来,浅碧微动。平皋旁迤,翠壁后拥,其状若虹霓蜿 蜒以绕乎兹山之背者,非汉水之出于嶓冢者乎?”方 其众水争雄,群山横纵。渟滀而深,卑增而穹。奋怒于 葭萌之口,震荡乎灔滪之冲。訇震天之怒霆,溢晴皋 之巨潨。嗟民物其何辜,若疢疾之在躬。想圣人之经 营,靡覆载之可容。迨夫天廓其濛,地夷其隆。险阻既 平,波涛乃东。惊鄂渚之夷旷,始邂逅于奇逢。繄神樏 之暂驻,欣四海之会同。当二水之交汭,适兹山之居 中。嶷兮若秦关一士,而敌万夫之锐;屹兮若孤城百 雉,而当矢石之锋。绵万祀以贞固,与乾坤而始终。嗟 嗟!微禹之德,曷足以表兹山之胜?微山之高,曷足以 纪神禹之功?彼秦皇刻石,而启邹峄之诞;汉武颂德, 而侈泰山之封。较轻重于锱铢,若蜿蜒之与神龙。于 是秦云敛空,老树如戟。山寒兮欲秋,月澹兮将夕。感 圣德而咏归,睨层旻之远碧。

    大别山赋         明戴金

    “审方隅于显设,象体则于构营。孰凭轨测,聊用盱衡。” 履岧峣以披蓁幔,开心镜以揭地灵。山经水纬,洞照 双明。尔其揭丰冈而崛起,排巨险以东驰。既端如几, 复仄如旗。回翔如舞,蹲踞如支。奔渴如电,赴下如追迺复延庚揖甲,伉鹄并驱。夹流拱峙,绵亘若郛。惟楚 有户,惟户有枢。望之稳阖,即之通衢。俨龟龙而作势, “时翔雾以聘殊。外控九疑兮廉隅特起,内涵七泽兮 襟带攸宜。”壮哉美也!郁郁祗祗,表奠分野,作固立基。 忆尧时之泛溢,思下土之阽危。属之神圣,出溺就夷。 禹乃溯江派于崌崃,导嶓泉于兴薮,排梗决壅,入于 湓浦。殚力运神,上象河鼓。地平天成,功称无伍。孰知 人力,乃有胼胝。灵山亦属分部。尔其屹砥柱于中流, 障雄涛于颓橹。瞻井络以承源,顾具区而作祖。据江 海之上游,应轸躔之硕辅。迨夫炎祚陵夷,三国互起。 吴魏争衡,分疆析里。战艘屯烟,桃弧纷雨。吴将缮兵, 依山为垒,石构联营,储胥攸止。故英杰之所先趋,亦 黎庶之所瞻依。继有宋儒勉斋夫子,莅治图安,婴心 亹亹。创筑城垣,百方“经纪。乃复上下山原,相度远迩, 匪托空言,弯弧试矢。伟哉巨儒之建猷,真视民之如 己。”实当轴之冈陵,非蔓延之岵屺。若夫丽景凝和,葳 蕤绚绮,淑采流空,轻飙涣水。金沙联粉矩以环江,黄 鹤带晨晖而竞𬀩。及蓐收飘爽,凉露生华,柔质升而 虚寥彻影,圆灵降而晚馥交嘉。此则秋清香媚,协况 无涯。于时。纵逸侣之游缰,踵《诗逋》之芳躅。引景宣怀, 迎芬息木。把酒临风,抽毫进牍。登灵籁之琅琅,振休 风于穆穆。既脱洒乎兰皋,复即真于绣谷。依稀乎褉 饮与流觞,不可羡乎振衣与濯足。

    重建大别山禹王庙记     沈钦

    庙祀之设,其来尚矣。稽诸《祭法》,能御大灾则祀之,能 捍大患则祀之。矧神禹平治水土,万世蒙泽,天下后 世得以通祀,又非捍御灾患之比。兹大别山得立庙 以祀之者,以其治水之功至此而成。故历代报祭,自 有不容已也。按《汉阳郡志》,庙距府治可二里许,江流 湍急,怪石嶙峋。山名大别,与武昌黄鹄山对峙,雄踞 江之东西,势若龟蛇环卫,庙立于兹,盖不知几百祀 矣。至三国时,吴魏兵兴,多战于此。后元世祖南巡,驻 跸黄鹄,因询于父老曰:“隔江山头石矶何名吕公?”或 对曰:“唐仙人吕纯阳吹铁笛其上,因以得名。”又问唐 以前何名,复有对曰:“世传大禹治水功成之所,后人 讹为吕公。”世祖大悦,遂令有司鼎新庙宇,岁时致祭。 圣朝因之,益严祀事。乃者天顺庚辰岁旱,巡抚湖广 都宪南宫白公圭,率官属祷于祠下,不逾时,甘雨大 沛霑足,官僚称庆,民获乂康。公荷感应之速,而以庙 久倾敧,欲新以答神贶,未果还朝。洎今都宪铜梁王 公俭,复奉敕巡抚湖湘,兼理军务,利兴弊革,俱得便 宜从事。至日所司复以为请。公谕之曰:“神有所依,则 人获福利,何可靳惜?”公费惮而不为,且令促之。于时 赞成则有若巡按侍御江公勋、龚公谦,而以事委武 昌道佥宪沈公靖董而成之。以及藩臬阃帅守令,莫 不共殚厥诚,辟基凿石,巿材鸠工而缔构之。轮奂维 新,台殿雄伟,规创合度,比旧有加。经始于是年之秋, 至冬而落成之。佥谓不可无述,而推余为记,乃不辞 而扬言曰:“仰惟我圣天子,缵承列圣鸿绪,统一寰宇, 尊礼百神。嘉瑞休征,咸臻迭应;帝王秩祀,登荐有加。 况神功巍巍,为祀典称首。《书》曰:‘禹乘四载,随山刊木, 导水至于大别。西则岷、蜀、襄、沔之合流,南则衡、湘、洞 庭之环汇,浚涤排决,一顺其性之自然,以’”至地平天 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则圣德神功,感人之深, 垂世之久,万古犹一日也。岂他祀之可拟伦。虽然,自 有此天地,即有此山川。向使不有圣王者出,任疏凿 之重,忘胼胝之劳,则九州一壑,鱼鳖其民,乌在其为 化居粒食,以有冠裳之盛也耶?粤昔刘定公有言:“美 哉禹功,明德远矣。微禹,吾”其鱼乎!孟轲氏亦曰:“禹抑 洪水而天下平。”则见诸经传,称颂不置。宜乎。今兹庙 宇之新,翼翼宫庭,有严祀事。神其鉴格,陟降左右,隆 庙享于亿万斯年。尚冀自今以始,为民牧者,益营益 葺,克绍前修。于以妥灵贶而福国利民,于以奠南服 而肃清境士。凡所建营虔奉,无不得以蒙庥于悠久 矣。兹刻之传,宁有既乎?是为《记》。

    大别山部艺文二

    《登大别山        》元·萨天锡

    落日在平地,苍茫吴楚秋。人随孤鹤远,天共九江流。 风物登淮海,楼船下鄂州。凭高一登眺,不尽古今愁。

    大别山         明彭天益

    江汉西南万里来,双流合处耸崔嵬。神鳌载得蓬瀛 去,金粟擎将世界回。

    大别山           朱衣

    “江门龟鹤万年雄,下瞰江流日夜东。”雷转春阴巴雪下,练澄秋色楚陂空。石梁欲接潼关隘,铁锁终销战 炬红。经阁芸楼新结构,白云常在此山中。

    登大别山漫兴       梅继勋

    曾索图书仰别山,于今喜步翠微间。悬崖浪吼疑三 岛,绝壁云封第一关。雨霁江空心欲洗,楼高天近手 应攀。美人一赋《凌霄迥》,学凤非声祇愧颜。

    雨后登大别山        前人

    雨前日日望山晴,雨后登山山更清。片石云开樵子 径,半江风静棹歌声。天高西北倾心远,潮长东南极 目平。忧国愿言“旸雨顺,万年川岳庆平成。”

    大别山歌         汪廷元

    昔日“禹王凿断岣嵝石,大者万仞小千尺。天风吹落 汉阳江,横冈隐隐悬空碧。汉阳之水从何来,嶓冢沃 焦倒地摧。分流荡漾此山下,吁嗟大别何雄哉?”抠衣 走上天崔嵬,俯瞰壑底如奔雷。广泽洪涛不可测,有 时万顷玻璃开。仙子何年骑鹤回,颓然大醉登高台。 招余呼作黄石友,金庭宝诀缠双肘。盘中飧之白凤 膏,露液倾来日五斗。顿觉泠泠双翼生,欲叩阊阖向 瑶京。五云万里飞未至,怪底蛟龙呼且惊。我欲徙倚 文昌殿,剑阁横峰天外见。洞庭波下潇湘空,浔阳东 去如披练。江汉百折不复停,万古留此苍翠屏。且向 中山醉饮几千日,鹦鹉洲上草色空青青。

    同叶永溪管振溪登大别山时风飙最烈而兴

    豪甚,赋此         。邹德溥

    狂风瑟瑟撼危峦,犹自豪吟醉倚栏。吴楚山河空外 尽,东南风物座中看。鱼龙出没春涛急,猿鹤悲鸣古 木寒。直欲横霄吹铁笛,不知何处更瑶坛。

    春日游大别        尹宾商

    懒从冠盖竞将迎,性僻松萝冒雨行。稚子乘春恣汗 漫,山僧惯客似平生。水云浩荡群峰渺,烟树苍茫万 橹横。隔岸偶闻吹铁笛,置身恍若在蓬瀛。

    大别山部纪事

    《汉阳府志》:“元汪存礼,蒲圻人。举博学宏辞科,试《大别 山赋》,时谓与别山争雄,才名甚著。”

    死心和尚,黄冈诸生袁中甫也。以夙学不得志,贡入 太学。复遭坎𡒄,乃削发于京师之崇国寺。萧方伯、丁 泰、王同知珍与为禅侣。袁公安宏道兄弟招之,作《吴 越游》。已而归,爱大别山水,遂卓锡焉。于藏经阁后筑 室一区以养母,而身习静于其旁。名士喜谈白社者, 皆推和尚如远法师支上人矣。

    大别山部杂录

    《汉阳府志》:“禹柏,相传在大别山下,禹手所植,其根达 于柏泉,今无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