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舆汇编 山川典 第一百三十九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一百四十卷
方舆汇编 山川典 第一百四十一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

     第一百四十卷目录

     庐山部艺文一

      莲社誓文        晋刘程之

      庐山赋         宋支昙谛

      庐山碑序         梁元帝

      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 唐李白

      庐山云液泉赋有序    吴筠

      望瀑泉赋          李华

      游大林寺序        白居易

      庐山草堂记         前人

      祭庐山文          前人

      庐山寄元稹书        前人

      庐山黄石岩院记       刘轲

      授墨堂记        宋白玉蟾

      记游庐山          苏轼

      庐山栖贤寺新修僧堂记    苏辙

      庐山录          周必大

      庐山后录          前人

      莲社图记         李冲元

      游庐山东林记        陆游

      送陈渊几叟游山序      李纲

    山川典第一百四十卷

    庐山部艺文一

    莲社誓文        晋刘程之

    维,岁在摄提格七月戊辰朔二十八日乙未,法师释 慧远,贞感幽奥,霜怀特发,乃延命同志息心贞信之 士,百有二十三人,集于庐山之阴,般若台精舍阿弥 陀佛像前,率以香花敬荐而誓曰:“惟斯一会之众,缘 化之理既明,则三世之传显矣。迁感之数既符,则善 恶之报必矣。推交臂之潜沦,悟无常之期切。审三报 之相催,知险趣之难拔,此其同志诸贤,所以夕惕宵 勤,仰思攸济”者也。盖神者可以感涉,而不可以迹求。 必感之有物,则幽路咫尺;苟求之无主,则渺茫何津。 今幸以不谋而佥心西境,叩篇开信,亮情天发,乃机 象通于寝梦,欣欢百于子来。于是云图表晖,影侔神 造,功由理谐,事非人运。兹实天启其“诚,冥数来萃者 矣。可不克心重精叠思,以凝其神虑哉!然其景绩参 差,功德不一,虽晨祈云同,夕归攸隔,即我师友之眷, 良可悲夫。是以慨焉胥命,整襟法堂,施等一心,停怀 幽极,誓兹同人,俱游绝域。其警出绝伦,首登神界,则 无独善于云峤,忘兼全于幽谷。先进之与后升,勉思 汇征之道,然后妙观大义,启心贞照,识以悟新,形由 化革,藉芙蓉于中流,荫琼柯以咏言,飘云衣于八极, 汎香风以穷年。体忘安而弥穆,心超乐以自怡,临三 台而缅谢,傲天宫而长辞,绍众灵以继轨,指大息以 为期。究以斯道也,岂不弘哉。”

    庐山赋         宋支昙谛

    “昔哉壮丽,峻极氤氲,包灵奇以藏器,蕴绝峰乎青云。” 景澄则岩岫开镜,风生则芳林流芬。岭奇故神明鳞 萃,路绝故人迹自分。严清升仙于元崖,世高垂化于 䢼亭。应真陵云以踞峰,眇忽翳景而入冥。咸豫闻其 清尘,妙无得之称名也。若其南面巍崛,北背迢遰。县 溜分流以飞湍,七岭重㟽而叠势。映以竹柏,蔚以柽 松。萦以三湖,带以九江。嗟四物之萧森,爽独秀于元 冬。美二流之潺湲,津百川之所冲。峭门百寻,峻阙千 仞。香炉吐云以象烟,甘泉垂溜而先润。

    庐山碑序         梁元帝

    夫日月丽天,皇穹所以贞观;川岳带地,后土所以维 宁。庐山者,亦南国之德镇,虽林石异势,而云霞共色。 长风夜作,则万流俱响;晨鼯晓吟,则百岭齐应。东瞻 洪井,识曳帛之在兹;西望石梁,见指宝之可拾。诚复 慕类易悲,山中难久,攀萝结桂,多见淹留。

    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 唐李白

    余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私心慕之。及长,南游云梦, 览七泽之壮观,酒隐安陆,蹉跎十年。初嘉兴季父谪 长沙西还,时余拜见,预饮林下。耑乃稚子,嬉游在旁。 今来有成,郁负壮气,吾衰久矣。见尔慰心,申悲道旧, 破涕为笑。方告我远涉,西登香炉,长山横蹙,九江却 转,瀑布天落,半与银河争流。腾虹奔雷,激射万壑,此 宇宙之奇诡也。其上有方湖石井,不可得而窥焉。羡 君此行,抚鹤长啸,恨“丹液未就,白龙来迟,使人着鞭 先往桃花之水,孤负宿愿。惭未归于名山,终期后来, 携手五岳”,情以送远,《诗》宁阙乎?

    庐山云液泉赋并序    吴筠

    《筠所居之东岭》,其侧有泉,洪纤如指,冬夏若一山。

    少。凡石至多云母,其水色白,味甘且滑。此则云母滋液所致,因名云液之泉。乃结宇其旁,引于轩庑之下,既饮既漱,永玩无斁。今兹夏季不雨,至于十月,江湖耗,井涧涸。此泉泠泠,不减乎昔。懿其若是,爰以作赋。

    坤元孕气,潜畅成泉,冠五行之首,为万物之先。爰有 清泚,出此山侧,处蒙险以难知,犹井渫之不食。我搜 灵秘,载披载登。见其地僻至洁,源深有恒,凝寒不为 之损,暑雨不为之增,乃考室以饮,而乐在枕肱,甘侔 元玉之膏,滴乃云华之液。疚可蠲,生可益,引充狎玩, 惟意所适,悬之则皎洁,壅之则澄碧,昼浮光以悠扬, “夜含响以淅沥。阴阳为灾,水旱失节。不雨炎夏,暨乎 元月。汪汪洪波久已竭,耿耿瀑布今亦绝。挫江湖之 浩荡,沉涧谷之微劣。斯泉秉彝,毫纤无亏,虽远不沾 惠,而近有所滋。彼漰霈于畴昔,岂不惭涓涓于此时。” 夫醴泉无源而易涸,丹溜乍见而难挹。曷若止以为 鉴,酌焉取给,何异神仙之瀵,帝台之浆。涌异域之表, 湛无人之乡。兹亦标奇于绝境,真可谓灵而长者也。

    望瀑泉赋          李华

    “曙无云兮川无波,泛余舟于空碧。彼《庐山》浮重湖之 上兮,峨极天之峻壁,凝黛色之深明,噫林岭之岑寂, 何神造之杳冥,跃腾泉于山脊,孤流皎皎于苍梁,翠 淙千仞兮悬帛,玉绳缒于寥天,银河垂于广泽,舂风 雷兮簁霜雪,穿重云而下射。白龙倒饮于平湖,若天 地之初辟,委滔滔兮东迤,讵知夫维今之在昔?何倚” 高帆而一望,豁余心兮洒涤。《近古》有雁门上德兮昭 洗尘昏,柴桑闲士兮舍印推尊。灵境殊象,诠微究源。 人已古兮山在,泉无心兮道存。将默贯于精极,欲置 之而不言。

    游大林寺序        白居易

    予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广平宋 郁、安定梁必复、范阳张时、东林寺沙门法演、智满、中 坚、利辩、道深、道建、“神照云皋,息兹寂然”,凡十有七人。 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 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 松瘦竹,寺中惟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山高地深”, 节气绝晚。时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花,涧草犹短, 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 界者,因成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 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既而周览屋 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文 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第一境,由驿路 至山门,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今垂二十年,寂无 继来者。”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元和十二年四月 九日,太原白乐天序。

    庐山草堂记         前人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 堂”,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 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 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明年春,草堂成。三间两柱, 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洞北户来阴风,防徂 暑也;敞南甍,纳阳日,虞祁寒也。木斲而已,不加丹墙; 圬而已,不加白墄。阶用石羃,窗用纸,竹帘纻帏,率称 是焉。堂中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 三两卷。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 石,自辰至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 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 自问其故,答曰:“是居也,前有平地,轮”广十丈,中有平 台,半平地。台南有方池,倍平台。环池多山竹野卉,池 中生白莲白鱼。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 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戛云,低枝拂潭,如竖幢, 如张盖,如龙蛇走。松下多灌,丛萝茑,叶蔓骈织,承翳 日月,光不到地。盛夏风气如八九月时,下铺白石,为 出入道。堂北五步,据层崖,积石嵌空垤块,杂木异草, 盖覆其上。绿阴蒙蒙,朱实离离,不识其名,四时一色。 又有飞泉植茗,就以烹𬊤,好事者见,可以永日。堂东 有瀑布,水悬三尺,泻阶隅,落石渠,昏晓如练色,夜中 如环佩琴筑声。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 上泉脉分线悬,自檐注砌,累累如贯珠,霏微如雨露, 滴沥飘洒,随风远去。其四旁耳目杖履可及者,春有 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𬬻峰雪。 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纪,𫌨缕而言, 故云“甲庐山”者噫。凡人丰一屋,华一箦,而起居其间, 尚不免有骄矜之态,今我为是物主,物各以类至,又 安得不外适内和,体宁心恬哉?昔永远、宗雷辈十八 人同人此山,老死不反,去我千载,我知其心以是哉 矧!予自思,从幼迨老,若白屋,若朱门,凡所止,虽一日 二日,辄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其喜 山水病癖如此。一旦蹇剥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抚 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 好,又何以求焉?尚以冗员“所羁,馀累未尽,或往或来未遑宁处。待予异时弟妹婚嫁毕,司马岁秩满,出处 行止,得以自遂,则必左手引妻子,右手抱琴书,终老 于斯,以成就我平生之志。清泉白石,实闻此言。”时三 月二十七日,始居新堂。四月九日,与河南元集虚、范 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东西二林寺长老凑朗满晦 坚等凡二十有二人,具斋施茶果以落之,因为《草堂 记》。

    祭庐山文          前人

    维元和十二年岁次丁酉,二月二十五日乙酉,将仕 郎守江州司马白居易,以香火酒脯,告于庐山遗爱 寺四旁上下大小诸神。居易夙闻匡庐,天下神秀,幸 因佐宦,得造兹山。又闻永远,宗雷同居,于是道俗并 处,古之遗风。而遗爱西偏郑氏旧隐三寺长老招予 此居,创新堂宇,疏旧泉沼。或来或往,栖迟其间。不惟 “耽玩水石,以乐野性,亦欲摆去烦恼,渐归空门。傥秩 满以来,得以自遂,馀生终老,愿托于斯。”今葺构既成, 游息方始,爰以洁敬,荐兹馨香,不敢媚神,不敢禳福。 但使疫疠不作,魑魅不逢,猛兽毒虫,各安其所。苟人 居之静谧,则神道之光明,斋心露诚,庶几有答。

    庐山寄元稹书        前人

    仆去年秋始游庐,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 泉石胜绝,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竿,青 萝为墙垣,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 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 好,尽在其中。不惟忘归,可以终老。

    庐山黄石岩院记       刘轲

    古老有言曰:“太极之气,积而为山岳,泄而为川渎。”然 则匡阜之气,其大矣乎?庚辰岁,山客刘轲,采拾怪异, 自麓至顶,却下半里馀,次于黄石岩。岩中有栖禅子, 不知其几许腊,而外行峻节,人事难能。仆高其人,而 信宿忘返。乃赜其轻重,颇见其宅心之地。乃问其住 年,但手指松桂云:“初毫发我植,今环人臂,乌飞兔走”, 吾复何齿。矧卯戌之昏旦,霜炎之冻炙,生落之荣悴, 去留之沿溯,虽云云自彼,而于我蔑如也。於戏!向非 岩房峭绝,僧行孤特,则人境两失,固其宜也,复何言 哉!观夫烟云生于履舄,风霭生于襟袖,群形浩扰,并 入眸子。每至烟雨初霁,山光澄练,泠泠仙语,如在耳 右。况又耸凌竞,上冥冥,安知不能与“洪崖接袂,浮丘 连驾,盈缩造化,吐纳颢气,绝惭容于后面,远喧卑于 腥秽乎?不得而然者,盖钩也,饵也。名为利钩,利为名 饵,吞钩食饵,手足羁锁,彼安得跳跃于此乎?夫禅子 脱去桎梏,四支宣展,动与云无心静将石何机?物我 一致,端邪径塞,仆所谓非斯人不能住斯境也。”禅师 宜春人,俗姓刘,名常进。时人以师久住,遂以其姓易 其岩名也。

    授墨堂记        宋白玉蟾

    浔阳乃天下江山眉目之地,庐山盖仙灵咏真洞天, 虎谿福地也。尝闻之晋锺离权栖隐于山中,唐吕洞 宾过山中,遇锺离,获刀圭之传,后与之俱仙矣。绍圣 间,轮囷子杜旷著《冲真先生胡公遇仙传》。胡公则太 平兴国宫道士也,宫则九天采访之司也,居庐山之 阴,凡圣同居,隐显莫测。胡公讳用琮,昔为山中道正, “时有道人姓回,冠华阳青绡之巾,衣开元崇元之服, 垂飞云元缣之绅,蹑寒雪素丝之履,美须眉,丰脸颊, 绿鬓而隆准,碧眼而方颐,气宇昂昂,风神煜煜。宫中 莫有延之者,独胡公款以杯茗。既而语笑自若,乃指 壶以点胸,索酒以待酌。一壶不竭,百杯有馀,由昕而 夕,饮不知醉。”复欲邀胡公饮于邸,𥬠新糟,脍小鲜。胡 公辞以日暮而回,道人乃掀髯长笑去矣。宫之距城 有一舍之遥。翌日,胡谒郡侯,款城关,尚未启钥,道人 又自城而出,笑与胡公相顾而去。阍吏云:“子夜”道人 已候门久之,胡公心亦异其人矣。后数年,敝衫破帽, 革带麻鞋,自称大宋客。扣胡公之幽院,自肩二酒坛, 指为行李,倾坛示胡,皆黄白之物,取碎银以鬻酒,鲙 饮至日昳,以铁刀剔土,沥残酒漱津,和土成墨,掷之 几上,铮然有声。胡公醉卧胡床,而客拂袖不知所之。 满室异香,弥日馥郁。其刀皆金色,人争市之。貌如处 子,酒量不减八仙,诚异遇矣。若夫“大宋”二字切音,乃 洞字也。二坛者吕字也,所称客者,宾也,则吕洞宾相 遇明矣。胡公由是渐厌人间,一旦留诗,蜕形而去。向 之酝墨之地,忽涌泉五丈。左丞王公采过之,为名墨 仙泉。侍郎宋公伯友与左丞皆有《墨仙酬唱之什》,有 “绿膏换得朱颜回,白发不用黄精拂”之句。太尉谯国 曹公勋、清虚真人皇甫坦采其事实以闻于德寿殿, 高宗甚嗟异之。胡公居先曰“遇仙堂”,改为“授墨。”重楼 复屋,瑞气葱葱;古井寒泉,四时莹碧。奇哉!庐山异事! 故为之书,将以补《仙史》之遗云。

    记游庐山          苏轼

    “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平生所未见,殆应接不暇,遂 发意不欲作诗。已而见山中僧俗,皆云苏子瞻来矣, 不觉作一绝云:‘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既自哂前言之谬,又复作两绝云:‘青 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又 云:“自昔忆清赏,初游杳霭间。如今不是梦,真个是庐 山。”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 中云徐凝、李白之诗,不觉失笑。旋入开先寺,主僧求 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 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往来山南地十 馀日,以为胜绝,不可胜谈。择其尤者,莫如漱玉亭、三 峡桥,故作此二诗。最后与总老同游西林,又作一绝 云:“横看成岭侧成峰,到处看山了不同。不识庐山真 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余《庐山》诗尽于此矣。

    庐山栖贤寺新修僧堂记    苏辙

    元丰三年,余得罪迁高安。夏六月,过庐山,知其胜而 不敢留。留二日,涉其山之阳,入栖贤谷。谷中多大石, 岌嶪相倚,水行石间,其声如雷霆,如千乘车。行者震 掉不能自持,虽三峡之险不过也,故其桥曰“三峡渡。” 桥而东,依山循水,水平如白练,横触巨石,汇为大车 轮,流转汹涌,穷水之变。院据其上流,右倚石壁,左俯 流泉。石壁之趾,僧堂在焉。狂峰怪石,翔舞于檐上。楸 杉松竹,横生倒植,葱蒨相纠。每大风雨至,堂中之人 疑将压焉。问之习庐山者,曰:“虽兹山之胜,栖贤盖以 一二数矣。”明年,长老智迁使其徒惠迁谒余于高安, 曰:“吾堂自始建至今六十年矣,瓦败木朽,无以待四 方之客。”惠迁能以其勤力新之,完壮“邃密,《乃复其旧, 愿为文以志之》。”余闻之,求道者非有饮食衣服居处 之求,然使其饮食得充,衣服得完,居处得安,于以求 道而无外扰,则其为道也轻。此古之达者所以必因 山林,筑室庐,蓄蔬米,以待四方之游者而二迁之,所 以寘力而不懈也。夫士居于尘垢之中,纷纭之变日 遘于前,而中心未始一日忘道,况乎深山之崖,野水 之垠,有堂以居,有食以饱,是非荣辱不接于心耳,而 忽焉不省也哉!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今夫骋骛 于俗学而不闻大道,虽勤劳没齿,余知其无以死也。 苟一日闻道,虽即死无馀事矣。故余因二迁之意而 以告其来者,夫岂无人乎哉!四年五月初九日,眉阳 苏辙记。

     庐山录           周必大

    丁亥三月乙巳,过隆兴府。丙午晚,泊吴城山下庙,登 望湖亭,春水未生,涯渚历历。丁未,舟人赛庙毕,解去。 自此入湖,掠珠溪、神冈、左蠡庙,皆不泊。湖中多沙山, 望之如云,“庐阜青苍,真欲招隐耶?”未后,次南康军,佥 判赵无悔相访,别适周岁矣。借虞兵陈宣前导,出西 门,诸峰横陈,瀑布中泻。寒食节,游人布路,约十馀里, 至开先寺,长老不在。同西堂元湛上漱玉亭,观石柱 间,东坡辛巳四月题名,“开先旧屋,惟有此亭”,其上即 石桥。又其上瀑水落焉,潴为龙潭,旱岁祈祷颇应。回 观僧堂,即南唐元宗少年书堂也。古碑一空,鲁直《院 记》偶存耳。寺之东山别有小瀑,号马尾泉,其馀景物 之胜,僧徒皆不能言,要当按陈令举“之记,以浃旬搜 访,或可得其四五耳。”饭罢,日已落,急命车南访归宗 寺。由简寂观路口,以迂僻不果入。行官道约十里,将 至寺,先渡鸾溪桥,酌一滴泉,蹑支径,过水硙,循溪源, 有大池,纵横十丈,甃护皆以石。又其上则石镜溪,闻 刻“鲁直”三大字,曛黑不能视,独题岁月于王龟龄待 制诗碑后。溪上直紫“霄峰,铁塔在焉。村民以二三月 一往采茶,约十里云。”自此即架石渠导水,长至二百 丈,最为奇特,此外旧物稀矣。秉烛入寺,寺在金轮峰、 上霄峰之下,上霄者,秦皇汉武帝所登也。长老名僧 枞,闽人,同谒王右军塑像。观墨池,又有鹅池,恐伪南 山至此已十八九,尚有康王观、谷帘泉在一二十里 间。遂转山北,入江州界矣。隔路别峰号“黄龙”,是为汤 泉,有寺几废,云枞作果供,二鼓就寝。今日之游虽匆 匆,而篮舆中遍观山面,所得为多,恨不能诗以识之。 戊申,闻五更钟,即蓐食,以火炬夹车而归。初甚雨,无 从假盖,已而稍止。至万杉院,天始明,顷经焚荡,尤贫 乏。同长老上“散珠亭”,即旧滴翠亭也。雨复作,亟过栖 贤,路稍崎岖,然不妨观山也。约十馀里至三峡桥,苏 黄门所记。殆非夸词,恨不遇积雨怒涨时耳。下观桥 柱,余靖、元绛皆刻姓名。自此行石衢,至玉渊亭,涧水 披石陡落,汇为龙湫,雪溅雷吼,不减三峡。又数十步, 乃至寺,山林阴翳,栋宇零落,如蹈无人之境。升其堂, 长老妙徽方出,嘉州人也。同至五老亭,古碑多烬于 火,而祖无择《爱堂铭》独存。堂今在菜圃后,仅存阶梯。 按记文,唐宝历初,李渤舍宅为寺云。闻数里间,有楞 伽、折桂诸小院,乃旧屋。楞伽即李常公择山房,有其 妺墨竹。迫归不能往。出栖贤行十里,得官道,入罗汉 院,虽免火厄,而主者非其人,坐观摧败,略不支补,惟 藏殿尚如旧,内外皆石柱,刻龙绕之。承平时,民财既 富,济以国力,固应如此。又十里,入北门,《江行图》欲登 落星寺,而众客在应酬移时,日已过未,遂解去。晚 泊女儿港。己酉早,昏雾,辰后方解,而北风作,过大孤泊黄泥洑。风止,过泊漳㲼口。顷之,风稍息,行数里,浪 势未平,家人辈惊怖,复挂颿回漳㲼。“昨日若遇此天 气,则少留落星,再游庐山矣。”

    庐山后录          前人

    十月乙未朔,壬子,次南康军,水殊未落,入泊寨中。癸 丑,欲游庐山,值大雨。乙卯拂旦,出西门,过开先路口 数里,由别径入简寂观,宋陆静修故居也。其旁有岳 庙,守者云:先生炼丹井已过。回步访之,深三尺,在田 间酌讫,乃至观中。《陈贤良记》云:“观在白云峰下,其间 一峰独秀曰紫霄,其北又有屏风山,其前一里有鸡” 笼山,观门有朝真阁,殿前有先生醮石,亦名礼斗石。 道藏石刻铜天尊像。石磬。白云楼西涧悬瀑落于庑 前,甜苦笋间,岁一生,相传先生手种者,邂逅章绩,与 之同过。《度仙桥,记》云:许坚联衣石涧中问道士,则云: “沙石湮埋久矣。”进观连理树,次至先天观,次至祥符 观,旧名灵溪,《记》云:“三武士尝栖溪侧”,汉武赐名,齐朝 修创,南唐重修。今石衢甚广,而屋宇极不振。自此数 百步,即归宗禅寺,枞老来迎,饭而后行。道中有三将 军别祠,即所谓“三武士”,其名曰唐建威李德及、宋刁 云正庙。自归宗登山,才里馀。又其上八里,则紫霄峰。 峰顶有铁浮图,九级藏舍利,远望如枯木。而晋梵僧 耶舍亦有坟在其衢。又三里有谢景先草堂,乃杏林 故地,天气未佳,且无向导,不果遍游杏林者。后汉董 奉活人疾,不取赀使愈者,人植杏五株。然奉自有太 乙观,在山北,或曰:杏林在此,而上升太乙观耳。《记》又 言:归宗后峰半右石室中有夏禹刻字,仅百馀人,无 复至者。过归宗,望紫霄峰,亦有瀑布。行官道约三里, 入小路,访栗里,求醉石。土人直云:“此去有陶公,无栗 里也。”屈曲行三里,遇数道人草庵背有崖古润,醉石 在焉。仰视飞瀑,披大石而下,甚为奇观。石有坳处,俗 云陶公枕痕也,又指若虎迹者,其说尤荒唐。尝记前 人题诗云:“五字高吟酒一瓢,庐山千古想风标。至今 门外青青柳,不为东风肯折腰。”惜乎不记“其姓名,馀 具记中。”久之,复出官道,访谢康乐经台。或曰:地属皇 甫道人已樊之矣。次至黄龙灵汤院,败落特甚,而汤 泉固自若。或题东坡和可遵绝句于壁间。又十五里, 落路数百步,至康王景德观,对天柱峰,倚凌云峰,兵 火后草创。其西有四庵一院,相去不远,而《记》中无所 取,故不往。夜宿山月轩,下临大溪,帘水所注也,终夜 如大风声。丙辰早,同道士乔大和渡溪入谷,五里至 旧观基,今为菜圃。又半里,至龙泉院,破屋数间而已。 又十里,至董氏茅屋,蔬食毕,望帘而进。此陆羽《茶经》 第一水也。熙宁元年七月夏倚所记,信而有征。再过 石磴,路甚危,盖鸟道缘崖,其下即涧壑,又草木蒙密, 须尽芟去,乃能徐步耳。倚所谓平石可坐数人者,正 与帘对,过此则大石散乱不可行。予跳跃其间,从者 皆惊逼帘,溅沫喷人如雾雨,毛发凛然。水束于石峡, 势犹未广。既而散布𣻳泻,虽冬深水缩,犹为十馀泒。 闻山后乃开先路,岂非与山半之瀑同源耶?谷中若 用两壮士挟山轿,则可代步,然屦涉溪流,春夏“涨溢, 亦未易进也。今日予皆徒行,幸天气晴和,归路方有 微雨。”回至山月轩,道士乔大和犹未饭,且言“尝有雪 覆谷中,不知也。”去观五里至荆林寺,是为山北江州 境。大风,人不能立。晡时至侯溪市,入圆通崇胜禅院, 古有侯氏,故以名溪,长老不在,首座祖胜,潼川人,可 与语。同过旻古佛塔,谒西堂修谊故人惟讷之兄也。 东塔广福院相去二里,寒甚,不可往。步至磨院,风益 甚,或云:“寺前山中有风穴,故多风。”饭罢,登至乐亭,观 李后主及昭惠后画像,访清音亭,兵火后偶馀此亭, 乃摧坏弗葺,惟石渠二百五十丈尚无恙。夜宿寺中。 丁巳早,谒圆通殿,会食于东轩。出门望马耳石耳峰, 方出。昨夜疑大雪,今日天气乃稍开。晴。过甘泉市,至 七里冈落路,饭广福庵。庵泉水即石门涧也。同主僧 慧辨行百馀步,访尊胜庵。下有大石,高数丈,长如之, 中若剸,裁可过二三人,谓之“石门。”相传古有僧诵《尊 胜咒》而石开,遂以名庵。庵对仙步峰,又数十步至保 宁庵。三面皆山,其南石旌峰在焉。此三庵皆沿石门 涧激水碓,茶资其利。次度桥,上双龙庵,双龙谓锦绣 涧,及庵傍小涧,过此直上天池,凡十五里。或云两旁 通谓之锦绣谷,盖春时山花盛开,望之如锦绣云。山 路峻甚,每三四里辄为亭以憩,凡五亭。第一亭跨涧, 颇雄伟。行至半山,有处州道人草庵,在锦绣峰下,指 其旁以为竹林隐寺,游人或闻钟鼓声。按《山记》云:“香 像冈北名阿那冲,内有寺,暮时闻钟梵,而寺隐不见。 其旁半里有罗汉岩,亦阿那寺之类,而近世误谓之 竹林耳。”由道人庵而上,路愈峻,每数十步即回视江 淮,无遁形者。过第四亭,有大石凌虚而出,可坐数十 人,百千里略无障蔽。平视一峰,上有巧石亭。午至天 池禅院,虽凿二沼,其涸可待,所谓天池,今不可到,号 曰“龙潭。”在铁船峰下,亦有黑龙潭,祈雨则至焉。长老 不在,同首座道彻登文殊亭,下视铁船峰,望石门涧自山委蛇而出,直达于江。然则尊胜庵之石门,非水 源矣。院有崇宁间西天僧金总持像,及贝多叶梵书 数十,辟支佛牙,观毕,回道彻谒隆禅师塔,其旁即定 心石也。道彻,指其前一峰为十八贤台,未知是否新 罗岩。草深路迷,不能至归院。日方斜,复度岭。行二里 许,至主簿塔洞。视空阔,又非第四亭而上可比。东西 二林,历历在眼,而江州屋壁已可辨。有九十九峰,栉 比磬折,如城垛然。王韶观文葬其下,此登眺最佳处 也。稍前,至佛手岩,雪花满树,庵门尚闭,乃知昨日大 雪,今日骤霁。望南山雪气犹未散,赋小诗云:“十月顽 阴不见山,山中一夜雪封庵。伊予的有寻仙分,日照 北山云在南。”闻每岁自九月便有雪,至三四月乃消 去。岩石空洞,不止容百人,下有泉水。道彻,云:岩上立 峰如指,故号佛手,近为野火焚裂矣。缘岩后细路数 百步,东望一峰,即旧峰顶院,今废。或云:其间方是锦 绣谷,达于平田。又下视磐石,相传远公讲经台也。自 佛手岩一二里,渡小溪,乃至大林寺,遭野火,仅有基 址。其额为教练者,徙寘坟庵,并令一僧据其田,人无 知者。予按白乐天诗:“心实慕之,物色乃能至。”其旁小 径,即下山南栖贤路也,地在山顶,而反平行。谢灵运 诗云:“冬夏共霜雪”,其高可知。予作《吊大林》诗云:“上尽 诸峰地转平,天低云近日多阴。古来南北通双径,此 去东西启二林。虞世南碑从泯没,白居易序合推寻。 康庐第一金仙境,忍使如今遂陆沉。”黄昏归至天池, 礼文殊求灯,闪烁合离,或在淮南,或在近岭,高者天 半,低者掠地。又赋小诗云:“代马腥膻暗五台,南方世 界且徘回。传灯便是真知识,不用奔波学善才。”是日 云散日出,寒燠适中,甚惬素志。山中薯蓣花,全类蝴 蝶,又有万年松、罗汉线、菩萨石。戊午早,同道彻望罗 汉岩,即下山。山上微雪,山半乃为雨矣。由石门涧出 官路,稍前即岳家市。自此可上化城,不惟足力有限。 又《山记》止言石盘之美,而楼阁已非昔。遥睇而去,回 视文殊亭,渺在峰顶,主簿塔仅如枮木,佛手岩屋彷 佛可辨,始叹昨日登涉之不易也。午时至林口寺,过 杳谷慧永禅师塔,入西林寺,即慧永道场也。流水㶁 㶁,循阶除,赏玩不能去。寺不经火,但不葺耳。牛僧孺 书寺额,佛像独被冠缨。访水阁,院已废,但存浮图七 级。次至东林,晋慧远法帅道场法师雁门人,于是寺 前方兴雁门市。虎溪在寺门之外。《山记》云:“清溪有亭, 牛僧孺太和四年书。”神运之殿,南,唐元宗题神运水。 流泉匝寺下,入虎溪。殿后白莲池、晋辇经藏院、白公 草堂、双玉涧、明皇铜像、唐壁画等。上方舍利塔,颜鲁 公题名。上方之外,虎跑泉、五彩阁、甘露戒坛。其西石 磴三百级。滴翠亭、殷仲堪聪明泉、佛影台、晋朝三杉, 是寺最为古刹,而兵火中岿然独存。入门,楼阁华焕, 宛如仙宫。长老本然,自号混融,师宦族也。共饭毕,同 访远公塔,次至照觉、佛海二塔。归登五百罗汉阁,望 诸峰,阁下即内三门也。出东林二里至广福院,本大 明公庙,靖国元年封清公真人。《记》云:“真人姓匡名续, 字君孝,出自殷周之际,居此山。或云受道于仙人,共 游此山,人谓其所止为神仙之庐,因以名山。”或云:“匡 俗汉人,汉初封越庐君,故曰庐山。”次至太平兴国宫, 街衢门阙,气象清华。刘越石高三四尺,根植地中,在 宫门之外,仙乡亭废矣。宫倚圣治峰,正殿惟设采访 使者像,其后乃太上本命殿,两廊绘使者变相仪卫, 次以五百灵官。又其后有云无心堂,临流水可爱,道 士皆星居。有刘烈者,号虚谷先生,尝进《易解》,云知宫, 留宿不果,登新创钟楼而行。楼名景阳,华丽殊甚。日 落,至清虚道人皇甫坦庵,饭罢馆焉。坦被遇太上,结 庵拨云峰下。自言兖州瑕丘人,久在川陕,尝遇朱桃 椎,善布气,时时书字,决人祸福。或云年七十一,山中 道士言其颜貌已不逮二十年前矣。近损足未能步, 而茅山张椿龄亦被遇。太上今年亦得此疾,异哉。庵 侧有泉,太上题曰“神泉。”又为阁以藏御书及像设。己 未早,皇甫道人再具饭。饭讫,行数百步,至云溪庵。自 此遂出官道,则遇妙智院及蛇冈。予欲趋太乙宫,或 谓小路差近,乃过击牛墩,皆茅峡峻岭,亦六七里方 至,即董奉上升之地。大概二十一日已记之。其事出 葛洪《神仙传》。观在莲花峰下,不经兵火,有升元六年 韩王知证记,是时犹谓之庙。保大十二年记,则为观 矣。宣和二年,封奉为升元真人。观中犹种杏,前殿一 株甚大。其后又有种杏轩,春时不妨宴游也。先道士 萧惟忆,年七十馀,未尝出门,视其貌,盖有所养者。自 观五里至禅智院,以其为旧屋,故游焉。《记》言院后有 绿野亭,忘记询问。进至双溪宝严禅院,再饭,同长老 世显步过云庆庵,《记》言因流泉为池,多蓄鲂鲤,今仅 存坳洼耳。假世显之驴,令庵僧致康前导,过宝积庵, 殊不葺治,但有程公批师孟诗刻。访白云亭,已为王 秀才治冢其上,披荆棘,寻所谓磐石鸣泉。久之,访见 泉石诚佳,而又北望湓江,宜陈舜俞以为山北最佳 之庵。此去江州才二十馀里,山北之境尽矣。跨驴五里,上吴章岭,乱石聱牙,颇亦险峻。岭脊分江,东西两 路界,过界便见五老峰,是为山南岭。下有小路,至智 林净慧院昭德观。会日斜仆疲,乃由官路过大富庄, 至相辞桥,已昏黑,秉烛行,至寻真铺,风大作,入小路 二三里,敲观门,道士疑为盗,久之方出。《真诰》言“庐山 乃元辰福地,而此观为第八咏真洞天。”五老峰正在 其后,而倚香炉峰。庚申登采访使者阁,望五老峰,记 言“汉武筑羽章馆于屏风叠下”,临相思涧。今五老之 峰叠石如屏障,盖其故里。自阁而望,相去若在百步 间,庐阜之甲观也。为题其榜曰云锦阁。李太白“屏风 九叠云锦张”之句云:五老第二峰,即狮子峰,与九叠 屏相连。山无草木,晓日照之,殆如赤城。自廊庑望之, 则奇姿巧势,尤不可状。龙潭在观后一里,水作琉璃 色,其中数尺正黑。知观汤善翱云,“深数十丈”,盖洞天 之门。云。潭上有龙王祠,疑即《记》中所谓“绿净亭”也。已 初借善翱小驴,令四明徐道人前导,过永福院,旧名 云龙,煨烬之馀,方稍营葺。次至叠石庵,盖近世僧德 正所创,门外大石长数丈,复叠一石,前眺江湖,宛如 池。庵背即五老峰,乃几案间物,陈舜俞所未见,盖后 来庵宇之绝景也。次度华严石桥,华严院今废。次至 折桂院,今名证寂。折桂因唐李逢吉得名。《记》言山名 “幡竿源”,而土人不知。登南唐惠济禅师石塔,有巢云 轩,而《记》不载。不经兵火,气象便可爱,前有僧房,可望 湖而不见山。次至解空院,其旁圣果院已废。次至谷 源庵,地形甚高,面对重湖,《记》言“叠石”奇伟,岂谓德正 之庵耶?后有幽泉,但屋敝无足观者。自此为折桂。小 童指路迂枉,忽下峻岭,木叶被霜,滑汰几不能移。步 至云台庵,乃得平地。庵后石崖如记中所载。次至净 妙院,《记》云:“古名青牛谷”,即杨衡所谓随云步入者,俨 然如造仙境。门外数十步,回望五老及他山,如图画。 凡此寺观庵宇,大抵环绕五老峰,每至一处,山色峰 数辄不同,造物之无尽藏也。狮子峰尢肖今日,但少 云气饰之。次至承天白鹤观,唐混成先生刘元和故 居,旧屋尚存,独无廊庑。唐杉围二丈,在门内问。东北 木瓜庵,道士不知。观前百馀步出官路,过三峡桥,遣 从者先入栖贤,独与徐道人携二仆,复由小路为卧 龙之游。初过中兴庵,次宝庆庵,近各有一道人主西 涧,即刘凝之庵,无知者。既过涧,徐道人迷路,度峻岭, 逾栈阁,遇炭窑,方知路穷,得一夫,引至上偃台,即祖 教院,亦无僧行。自此又盘一岭,至卧龙新庵,有江州 蔡道人主之。复行半里,过旧庵基,沿涧乃至其处。苍 崖之下,怒瀑淙击,高十馀丈,与九华山雪“潭争为长 雄,凡陈舜俞所记,一无夸词。今日不惮崎岖险阻,凡 以为此,未至而悔,既至则乐以忘劳焉。”旧庵隔溪,岩 石层出,灿如百叠之云,中有流泉注于涧,亦一佳处 也。望五老峰甚近,香积院在其下,业留从者于栖贤, 遂问归路。数里至幽邃庵,今为尼居,主者觉殊郓人。 壁间旧刻冯宗诗,盖尝读书于此。庵前度溪至上塔, 记所谓《拭眼禅师石像如生者。旧屋甚整洁,大竹成 林。酌飞锡泉,登环翠阁,望五老峰背》。自此下山数里 即至栖贤。徽老不在,藏主可升,眉山人与予同庚,为 占四句云:“我比同年百不能,只馀霜鬓愧师兄。殷勤 觅句无言说,共拨寒灰听水声。”《寺比今春稍葺,但残 僧四五辈》,“不称大刹。”饭罢,同升上人过五老、玉渊二 亭,山水不辜老眼而足茧矣。遣人至军城,招妻孥来, 早会此。辛酉拂晓,自寺后度涧,行里许,过百药滩,石 岸坡陀,道人于此晒药。陟山岭,度茅坰,约四五里并 五老峰,至明真尼院,冰霜满屦,扣门,久之方开,盖旧 屋也。同尼师登凌霄岩,岩在地奇石如岩,古有僧坐 禅其间。绕洞别过石门,谓之“喝石。”其前一石甚大,即 《记》中所谓“对五老如宾客”者。傍有石屏,亦可爱。出门 数十步,望宫亭湖横出,而扬澜、左蠡,左右相对,落星 仅如叶舟,惟军城为紫荆山所蔽耳。回过百药滩,分 路行三四里,入楞伽院,亦古屋也。正倚朱砂峰,旧号 白石佛殿,创于保大中,释伽像与西林同。李公择尚 书藏书阁在东偏,元丰以后,留题皆存。有赵天启者, 历叙公择作中丞,救蔡雄,故改“户书”云云。西庑有《东 坡竹山房碑》,又刻南唐佛像。野夫公择及黄鲁直皆 有题字。崇德君墨竹,高下校在钟阁,盖公择妹,鲁直 母也。寺门外即上天池,大林路至为崄峻。老僧惠宝, 生于元丰八年云。自此别有捷径,约一二里过涧,入 栖贤磨院,院在石人峰侧。又里许,遂至栖贤。骨肉方 来,同观玉渊。先是,涧水奔冲,遇大石,上侈下敛,悬布 潨射,极其雄壮。涛头瀵涌,散为玻璃色。《记》言:“沙石万 数,古今不塞,诚下通于海矣。”相对有寒泉亭,泉自山 出。按《记》文,访罗汉岩、宝陀岩于僧堂之后,皆无知者。 山上竹树间多崖石,其下有观音泉,疑自宝陀岩而 出,稍加刜治必得之。其南有小径,疑白云庵路也。饭 罢,遣徐道人乘驴归咏,真同骨肉。再过三峡桥,徘徊 久之,始知过桥之泉为陆子泉。其旁有沈锡大书“庐 山”二字。行小路,望五老峰了然。便道入高遥景德院亦旧屋,有元丰间无为子题字,老僧年八十,云:“李征 右书堂仅一里,今废,但刻其名衔于石,洗涤乃可见。” 进至万杉院,上滴翠亭。又二里入开先,登漱玉亭,度 桥俯涧,涧中石含云母,如《记》所载。天寒甚,太守适致 馈,遍饮从者而行。涧外招隐桥,近为寺,僧徙数十步, 而招隐泉无人知者。物色久之,得于二百步外丛筱 之后,石井依然,三酌而归,路口有披云亭,稍前即古 杨梅亭基。又稍前当四达之冲,即古四会亭,而俗子 改曰翠屏矣。回望山色奇甚,倒载而观之,紫霄峰剑 立众峰之间,铁塔仅如一线。将至军城一里,有承天 院,临溪湖,僧尝被盗杀三人,今遂不振。入西门,日已 暮。昔白乐天记“匡庐奇秀甲天下。”诚非虚语。《陈氏山 记》:“北起江州,尽圆通,乃转山,南起康王观,迄吴章岭。” 其序如此。予今自南而北,与之相反,故问津多误。然 记中指名奇特处,十得六七,其馀当路者游,迂曲者 略异时再以旬日穷探极览,可使无遗蕴矣。初,南唐 元宗赐田,给诸岩庵,故所至有产业,中经李成焚荡, 十存二三。又税重租薄,僧道往往逃移,寺观日以摧 毁。近虽稍修复,而废绝为多,惟旧屋则气象终可爱。 舟中赋四韵云:“南北周庐阜,东西遍九华。宴安无鸩 毒,痼疾有烟霞。淡薄村村酒,甘香院院茶。驰驱君莫 厌,此出胜居家。”壬戌五更雪打篷。平明出别郡,遥望 庐山。已横白练,欲解去南风作。章德象《游落星》诗云: “来游未尽登临兴,且喜南”风阻去,船殆为予设,饭罢, 遂携家棹小船往焉。寺去军城仅五里,水干则路通, 今水尚深丈馀。按《图经》,石高五丈,周回百五十步。《九 江记》云:浔阳湖内陨星化石,上连彭蠡,下接浔阳。其 石圆洁,不生草木,峭然孤峙,独出水际。寺兴于唐景 福年,天祐二年赐额福星龙安院。本朝祥符二年,例 改法安。南唐戊辰岁,宣义郎汤净撰《记》云:保大中,寺 僧修葺,元宗尝临幸,僧齐己、范文正公、章郇公、王介 甫平甫、程公辟、蒋颖叔、黄鲁直父子、郭功甫、洪驹父 皆尝留诗文。龙图阁学士吴仲庶犹酷爱西轩,更名 曰岚漪。鲁直诗云:“龙阁老人来赋诗。”谓仲庶也。出邑 满眼,湖光千里,真世间之绝景。又尝有玉京轩,“今皆 废,但存清晖阁。”西对庐阜,如青天翠屏。初至,白云英 英起山腰,少焉散漫,俄复退敛,已而山坡絮帽,变态 不常,举酒赏之,不觉竟醉。午后,移坐佛屋之前,东南 观巨浸,右为扬澜,左为左蠡,其中两山如门,是为鄱 阳湖。由寺门而望,则东北直宫亭湖,西南轩窗对流 清山,其胁亦有湖汊,西北乃军城也,再举酒而归。晚 自舟中望山色,不胜眷眷。再以小艇入西草湖,过东 古山,下观钓鱼台。鸿雁鸥鹭遍野,见人惊飞,转而之 流清港。上流清庵,庵在凤凰山,古殿残毁,慨想承平 之遗址。回棹已曛黑,过落星,闻钟声,往复殆二十里。 癸亥早,发南康,北风微作,已而转南,过左蠡、扬澜,泊 珠溪,而北风复作,去军城已八十里,有巡检司及小 市。登岸北望庐山,甲子南风晡时方行四十里,至吴 城山,谒庙毕,登望湖亭,犹见庐山也。殿左有穴如井, 异时湖中或损米,舟则见于穴中,谓之“神仓”云。

    莲社图记         李冲元

    龙眠李伯时为余作《莲社十八贤》,追写当时事。按《十 八贤行状》,“沙门慧远初为儒,因听道安讲《般若经》,豁 然大悟,迺与其弟慧持俱弃儒落发。太元中至庐山。 时沙门慧永先居香谷,远欲驻锡是山。一夕山神见 梦,稽首留师。忽于后夜雷电大震,平旦地皆坦夷,材 木填委。江州刺史相伊表奏其异,为师建寺,是为东” 林寺,因号其殿为“神运。”时有彭城遗民刘程之、豫章 雷次宗、雁门周续之、南阳宗炳、张诠、张野凡六人,皆 名重一时,弃官舍缘,来依远师。复有沙门道昺、昙常、 惠睿、昙诜、道敬、道生、昙顺,凡七人。又有梵僧驮跋陀 罗、佛驮邪舍二尊者,相结为社,号“庐山十八贤。”时陈 郡谢灵运以自负,少所推与,及来社中,见远师,心悦 诚服,乃为开池种白莲,求预净社。远师以其心乱,拒 而不纳。陶潜时弃官居栗里,每来社中,或时才至,便 攒眉回去,远师爱心欲留不得。道士陆修静居简寂 观,亦常来社中,与远相善。远自居东林,足不越虎溪。 一日,送陆道士,忽行过溪,相持而笑,又尝令人沽酒 引渊明来,故诗人有“爱陶长官醉兀兀,送陆道士行 迟迟”,“沽酒过溪俱破戒,彼何人斯师如斯。”又云“陶令 醉多招不得,谢公心乱去还来”者,皆其事也。此图初 为入路,与清流激湍萦带曲折,逾石桥,溪回路转。石 岩一,又缭而上石岩一。二岩之间有方石池,种白莲 花。岩之旁有石梯度山,迤逦而去,不知所穷。当图穷 处,横为长云,蔽覆树腰岩顶,其高深远近,盖莫得而 见也。傍石池,有高崖悬泉,下潴为潭,支流贯池,下注 大溪。激石而喷浪者,虎溪也。岩之外游行而来者二 人,一人登岭出半身者,宗昺也。一人踞床凭几,挥麈 而讲说者,道生也。一人持羽扇目注悬猿而意在深 听者,雷次宗也。一人合掌坐于床下者,道敬也;一人 相向而坐者,昙诜也;“一人执经卷,跪听于其后,童子一舒足搔首,有倦听之意。”莲池之上缳石台,坐而笺 经校义者,五人。石上列香炉笔砚之具;一人凭石而 坐者,刘程之也;“一人手开经轴,倚石而回视者,张诠 也;一人正坐,俯而阅经者,惠睿也;一人回坐,拱手傍 视而沉思者,慧持也;一人持如意而指经者,慧永也; 一人捧经笈与童子持如意。其后又童子跪而司火, 持铁向炉而吹;一人俯炉而方烹,捧茶盘而立者一 人,旁有石置茶器。”又一岩中有文殊金像环坐其下, 为佛事者三人。一人执炉跪而歌呗者,昙常也;一人 坐而拳者,道炳也;一人执经卷而坐者,周续之也。临 溪耦坐者二人,梵僧;一人袒肩持短锡者,陀罗也;一 人举如意据膝而坐者,邪舍也。童子一卷发胡面,持 羽扇立其后;一人露顶坦腹,仰视悬泉,坐而濯足者, 张野也。童持巾立其侧,又蹲而汲者一人。石桥之傍, 峭壁崛起,有僧与道士相捉而笑者,远公《送陆道过 虎溪》也;一人貌怪雄视捉巾瓶而立者,捕蛇翁也。“童 子负杖,却立而待;一人乘篮舆”者,渊明之回去也。渊 明有足疾,尝以竹篮为舆,其子门生肩之,前者若欲 憩而不得,后者若甘负而忘倦,盖门人与其子也。童 子负酒瓢从之,一人持贝叶骑而来者,谢灵运也。傍 一人持曲笠,童子负笈前骑而行。凡为人三十有八, 马一,猿一,鹿一,器用草木不复“以数计。人物洒落,泉 石秀润,追千载于笔下,画群贤于掌中。开图恍然,若 与之接。”挥尘而谈者,如欲悬河吐屑,肆辩而未停;默 坐而听者,如欲屏息杜意,审谛而冥冥沉思者,如欲 钩深味远。“叩元关,宅灵府,而游乎恍惚之庭;梵呗者, 如欲转喉鼓舌,而有云雷之响,与潮海之声。行往来 者如御风而遐举,坐临水者,如骑鲸而将去,笑执手 者,轩渠绝倒,达于衣冠。盖其心手相忘,笔与神会,而 妙出意表。故能奴隶顾陆,童仆张吴,跨千载而独步。 非十八人者,不足以发伯时之华;非伯时者,不足以 写十八人之趣。泉石膏盲,烟霞痼疾,其臭味相似,故 形容之工,若同时而共处者也。”伯时为余从兄,实山 “林莫逆之友,为此图,凡三十八日而成。余得之游居, 寝饭其下,客来观者,或未知莲社事,因记其后,览者 当自得之也。”图成于元丰庚申十二月二十五日,明 年辛酉正月二十六日,龙眠李冲元元中记。

    游庐山东林记        陆游

    余初游庐山,小憩新桥市,盖吴、蜀大路,并溪乔木,皆 二三百年物,盖山之麓也。自江州至太平兴国宫三 十里,此适当其半。是日,车马驰辏,往宫中焚香,自月 朔连七日乃已,谓之“白莲会。”莲社,本远法师遗迹,东 林寺亦自作会,然不若太平之盛。晚至清虚庵,庵在 拨云峰下。登绍兴焕文阁,实藏光尧御书,又有神泉、 清虚堂,皆宸翰题榜。宿清虚西室,八日早,由山路至 太平兴国宫,正殿为九天采访使像,像衮冕如帝者。 舒州灊山灵仙观祀九天司命真君,而采访使者为 之佐。故南唐名灵仙曰“丹霞府”,名“太平”曰“通元府”,崇 奉有自来矣。至太宗时,遣中使送泥金绛罗云鹤帔, 时又加封“应元保运真君”,及赐涂金殿额,两壁图十 真人,本吴生笔。建炎中,盗以庐山为巢,宫室焚荡无 馀,憩于云无心堂,盖冷翠亭故址也。溪声如大风雨, 至使人毛骨寒栗,一宫之最胜处也。《采访》:殿前有钟 楼,高十许丈,三层累砖所成,不用一木,而栏桷翚飞, 虽木工之良者不及也。但钟为砖所揜蔽,声不甚扬, 亦是一病。观主云:“此一楼为费三万缗钟,重二万四 千馀斤。”又有经藏亦佳,扁曰“云章琼室。”太平规模,大 概类南昌之玉隆,然玉隆不经焚,尚有古趣为胜也。 遂至东林太平兴隆寺,寺正对香炉峰,峰分一支,东 行,自北而西,环合四抱,有如城郭。东林在其中,相地 者谓之倒挂龙格。寺门外有虎溪,本小涧,比年甃以 砖,但“若一沟,无复古趣。”余劝其主僧法才去砖使少 近自然,不知能用吾言否?食已,煮观音泉啜茶。登华 严罗汉阁。阁极天下之壮丽,虽闽浙名刹不能逮。遂 至上方五杉阁、舍利塔、白公草堂。上方者,自寺后支 径,穿松阴,蹑石磴而上,亦不甚高。五杉阁前旧有老 杉五,本传以为晋时物,即古所谓大十尺围者,今又 数百年,其老可知矣。近岁主僧了然辄伐去,殊可惜 也。塔中作如来示寂像,本宋佛驮跋陀尊者,自西域 持舍利五粒来葬于此草堂。以白公《记》考之,略是故 处。其他如瀑水、莲池,亦皆在。高风遗韵,尚可想见。白 公常以文集留草堂后。真宗尝命宗文院写校,包以 斑竹帙送寺。草堂之旁有王子醇枢密庵基,葢王实 创东林禅院。已而照觉禅师常总,实第一祖,宿东林 九日,至晋慧远法师祠堂及神运殿。堂中有耶舍尊 者、刘遗民等一十八人像,谓之十八贤。远公侧有辟 蛇童子侍立,《传》云东林故多蛇,此童子尽投之。蕲州 神运殿本龙潭,一夕鬼神塞之,且运良材以作此殿, 不知实否?然“神运殿”三字,唐相裴休书,则此说亦久 矣。壁间有张文潜题诗。寺极大,连日游历,犹不能遍。

    唐碑亦甚多,惟《颜鲁公题名》最为时所传。又有聪明
    考证
    泉,在方丈西,卓锡泉在远公祠后,皆久废不汲,不可

    食,为之太息。食已,游西林乾明寺。西林在东林西,二 林之间有小市曰雁门市,传者以为远公雁门人,老 而怀故乡,遂仿佛雁门邑里作此市,汉新丰之比也。 西林本晋江州刺史陶范舍地,绍兴间方为禅居,褊 小非东林比,然流泉泠泠,环绕亭除,殊有野趣。正殿 释迦像著宝冠,他处未见。僧云“唐塑也。”殿侧有慧永 法师祠堂,永公盖远公之兄,像下一虎偃伏。方丈。后 有砖塔,不甚高,制度古朴。予登二级而止。东西林寺 旧额,皆牛奇章八分书,笔力极浑厚。西林亦有颜鲁 公题名,书家以为《二林题名》,颜书之冠冕也。旧闻庐 山天池砖塔初成,有僧施经二匣。未几塔震一角,经 亦失所在。是日因登望以问僧,僧云:“诚然。”或谓经乃 刺血书,故致此异。又云:“今年天池火,尺椽不遗,盖旁 野火所及也。”晚复取适太平宫。还江州。小憩于新亭。 距州二十五里。过董真人“炼丹井”汲饮。味亦佳。“真人” 者奉也。

    送陈渊几叟游山序      李纲

    江南诸山,庐阜为最。北枕九江,南据星子,奇峰秀岭, 绵亘连络,不可名状,号为山林瑰玮绝特之观。士大 夫有高世之趣者,多愿游焉。政和癸巳之夏,予自豫 章之京口,道庐山下,便风顺流,日数百里,愿游而不 果往。昼卧舟中,仰望五老、香炉诸峰,巉然倚天,云烟 出没,顷刻万态,欣然乐之,自谓他日裹粮,以偿夙愿 不难耳。”迨今八年,薄宦羁束,愿莫之遂,临风抚心,每 有遗恨。今几叟束装,不远千里而往,触隆暑,涉长道, 不以为劳,此其志岂特欲尽山林瑰玮绝特之观而 已哉?兹山之南有人焉,修行如幻三摩钵提,历诸世 故,备尝艰难,如梦、如响、如光影、如空华。其心安然,不 为毁誉之所动摇;其容渥然,不为穷“困之所枯槁,其 视了然,久而益明,其气温然,老而益壮。几叟将往见 之,为我致问无量居士少病少恼否?起居轻利否?世 事可忍否?云何修菩萨道,云何修菩萨行?愿得居士 謦欬笔墨之馀,以作佛事,使初发心者多所饶益。”几 叟归其有以语我矣。若夫山林瑰特之观,幅巾杖履, 逍遥徜徉,骋怀寓目,必有佳句从而写之,当裒集次 第,并以示我,使玩味讽绎如亲游其间,以慰愿到未 遂之心焉。因为序以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