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舆汇编 山川典 第七十七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七十八卷
方舆汇编 山川典 第七十九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

     第七十八卷目录

     崆峒山部汇考

      图

      考

     崆峒山部艺文一

      游崆峒记        明吴同春

     崆峒山部艺文二

      崆峒山         宋游师雄

      笄头山           前人

      翠屏山           前人

      广成子洞          前人

      归云洞           前人

      皂鹤洞           前人

      西岩泉           前人

      琉璃泉           前人

      香炉峰           前人

      仙人石桥          前人

      登崆峒           张亢

      春日登崆峒二首  明韩藩昭王冰壶

      九日登崆峒         前人

      游崆峒          马文升

      登崆峒雪中书事三首     李素

      题崆峒           程𫐄

      崆峒四首          陈讲

      归而感兴          前人

      问道宫次壁韵        唐龙

      问道宫二首         王谟

      宿崆峒           尹宇

      前题            白鉴

      前题            郭震

      前题            汪集

      同游香山寺        吴同春

      前题           马时泰

      前题           王体复

      游崆峒纪事        许孚远

      平凉诸生从游崆峒山上诗以勖之

                    前人

      香山            黄㠓

      前题           李承武

      前题           张祖范

      香峰斗连          罗潮

      仙桥虹跨          前人

      笄头叠翠          前人

      月石含珠          前人

      春融蜡烛          前人

      玉喷琉璃          前人

      鹤洞元云          前人

      凤山彩雾          前人

      广成丹穴          前人

      元武针崖          前人

      天门铁柱          前人

      中台宝塔          前人

      崆峒即事二首       李日强

      游崆峒二首        李攀龙

      友竹将军邀游崆峒山呈诸君子四首

                   王崇庆

      崆峒二首          周鉴

      崆峒夜宿          前人

      香山寺           前人

      游崆峒二首        赵承芳

     崆峒山部纪事

     崆峒山部杂录

     崆峒山部外编

    山川典第七十八卷

    崆峒山部汇考

    《山海经》之“高山 ” ,《史记》之“空桐” ,

    “崆峒山”,在今陕西平凉府西四十里,山上有问道宫、 元鹤洞、广成洞、香炉峰诸胜。相传黄帝访广成子于

    考证

    崆峒山

    崆峒山

    按《山海经·西山经》:“数历之山,又西百五十里曰高山, 其上多银,其下多青碧雄黄,其木多棕,其草多竹。泾 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渭,其中多磬石青碧。”今泾水 出安定朝那县西井头山,至京兆高陵县入渭也。 按:《史记?五帝本纪》:“黄帝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应劭 曰:“崆峒,山名。”韦昭曰:“在陇右。”《索隐》曰:鸡头,山名也。后 汉王孟塞鸡头道,在陇西。一曰崆峒山之别名。《正义》 曰:《括地志》云:“崆峒山在肃州禄福县东南。”《抱朴子·内 篇》云:“黄帝西见中黄子,受九品之方,过崆峒,从广成 子受自然之经。”即此山。《括地志》又云:“笄头山,一名崆 峒山,在原州平阳县西百里,《禹贡》泾水所出。”《舆地志》 云:“或即鸡头山也。”郦元云:“盖大陇山异名也。”《庄子》云: “广成子学道崆峒山,黄帝问道于广成子。”盖在此。按: 二处崆峒,皆云黄帝登之,未详孰是。

    按《地理通释·十道山川考》:“陇右名山崆峒,在岷州溢 乐县西二十里。《史记》:‘黄帝西至崆峒’。韦昭曰:‘在陇右’。 《正义》曰:笄头山,一名崆峒,在原州平高县五百里。”《括 地志》:“在肃州福禄县东南六十里。汉武帝至陇西,登 崆峒。”

    按《方舆胜览。利州西路》“西和州崆峒山。在古溢乐县 西二十步。”

    龙州崆峒山,在州西二百五十里,接蕃部。山谷深险, 不通行人。

    按《三才图会崆峒山图考》:“崆峒山在平凉府西四十 里,上有问道宫,皇帝问道于广成子,盖在此山。又山 有元鹤洞、广成洞,香炉峰一名香炉台,自香炉台望 倒插石,上巨下锐,尤为奇怪。”

    按《陕西通志·山川考》:“崆峒山在平凉府城西三十里, 笄头山之东,大绕山之西,即黄帝学道于广成子处。 有穴曰广成洞,人迹罕到。其东岩有洞曰皂鹤,鹤出 洞中飞鸣,故名。西岩有泉,名西岩泉,又有琉璃泉,味 俱甘洌。有巨石横亘两峰之间,名仙人桥,旁有石棋 盘,云仙人奕处。其最高曰翠屏峰,顶上圆石累累如” 珠,一名“垂珠峰。”对面有香炉峰,一名“香炉台。”自台俯 瞰一巨石,上平下锐,名“倒插石。”又有青龙洞,在翠屏 峰顶,雨晴云辄归洞中,一名“归云洞。”其下为撒宝岩, 相传泰始皇慕广成,巡幸经此。

    笄头山在平凉府城西四十里,以形名,泾水所出。《史 记》:“黄帝西至于崆峒,登笄头山。”即此。

    又在临洮府界内。

    又在巩昌府西和县西南一百二十里。

    又在岷州卫西境。

    又在肃州卫东南六十里,旧属福禄县。《史记》:“黄帝披 山通道,西至于崆峒山。”即此。

    按《临洮府志山川考》:“崆峒山在郡东五十里,俗名空 头山是也。哥舒翰《纪功》诗云:‘防身一长剑,将欲倚崆 峒’。”

    按:《崆峒志分野考》:《山海经》云:“华山西七百里曰高山, 出豪彘。今崆峒山是也。”

    《田赋考》:“平凉府城西三十里,群峰云矗,峨然而耸翠 者,为崆峒山。山之麓,泾水南环,峡水北绕,倚岩而洞 辟者,名问道宫。山前山后有石峡涧壑,共有地二百 三顷七十一亩九分。”

    《形胜考》:“香炉峰山自西南来,顿起高峰,此崆峒绝顶, 一名大马鬃山。”

    《小五峰》由香炉峰转北而下,崖端突出,故名。

    小马鬃山:在香炉峰东,顶有真武庙。

    笄头山:在小五峰东南,以形若垂珠,故名。又势类屏 风,一名“翠屏山。”

    中峰即中台,其地平坦,居中。

    “东峰”即“东台”,旁有“眺丰亭”,今废。

    望驾山,在东峰左。旧传轩辕问道,登此山望驾,故名翠微山,在东峰右。

    “南峰”即“南台。”

    北峰:即北台。过仙桥。两石对峙,中突一峰,四面皆绝 壁,最称险处。

    《西峰》即“西台”,在西涧绝处。

    凤凰山,在西峰下,头西南,尾东北,独居众山之下。 蜡烛峰当路之东,其形如柱立。

    《月石》大石旁仆,中含小石,圆明如月。

    磨针岩在真武庙下。

    “垂珠峰”在蜡烛峰西。

    元鹤洞,在东峰下,悬崖百仞,人所不到。

    广成子洞:在北峰下。

    灵官洞,在笄头山下。

    朝阳洞,在圣公祠下。

    归云洞在雷公庙绝岩之下。

    钻羊洞,在山麓后峡。羊由穴入,从前峡出,故名。 “西岩泉”,在凤凰山之下。

    黄龙泉,在西台之下。

    琉璃泉,在南台之下。

    “广成泉”在问道宫之右。

    仙人桥在北台。

    水口石桥在翠微山南。一石横亘数丈,泾水倒流,曲 折而出,上有枰,旧名“仙人石桥。”今凿洞,水由洞出。 香山寺,在香炉峰绝顶。

    无量殿。

    真武殿。

    圣父、圣母祠:

    药王祠。

    《三官庙》:

    雷神殿俱在笄头山左边。

    磨针殿,在三天门上。

    灵官祠,在二天门。

    法轮寺:

    真乘寺旧名“滹沱寺。”

    “元帝宫”,俱在中台。

    宝庆寺在东台。

    观音祠:在北台。

    观音庵:在《山麓》路旁。

    朝阳阁在“问道宫后。”

    问道宫在山麓之阳,泾水之北。《史》载“黄帝问道于广 成子”,即此地也。元至正中修,有碑记。明宣德中重修。 万历十二年,韩王云岩复加增修。

    陵空塔在中台,万历十三年创。

    崆峒山部艺文一

    《游崆峒记        》明·吴同春

    崆峒在平凉西三十里。驷卿、王阳父驻平凉,约登崆 峒,盖逾年前云。万历壬午孟秋念二日,余自兰州抵 平凉,十馀日毕谳务,是为八月二日。韩藩召宴暖泉, 夜分归。明日,阳父及冏卿马元复设具,期以四日往, 适冏贰郭子称以履任至。五日,三君早至山下,为东 道主。而余出城西门,循泾南浒,以巳刻至问道宫,宫 乃轩辕与广成赤松子问道所,因名宫,多游人石刻 汎读之。饭已,由宫之东,联舆北上二里许为观音庵。 又二里为月石。盖大石旁仆,而中含小石,圆明如月。 又里许,读宋游师雄题名碑,有峰如柱,当路之中。道 士曰:“此蜡烛峰也。”由峰左侧盘曲而上,稍东而北约 二里为滹沱寺。酒数举,余与三君谋曰:“稍迟则不能 尽览诸峰矣。”由滹沱东上为东峰,旁有眺丰亭,今废。 履旧址东眺,则平凉以东诸郡县犁然目中。对东峰 而峙,则望驾山也。旧传轩辕问道,登此山望驾,因名。 峰下数百丈,崖多内泐。其深杳处为元鹤洞。侧身下 视,不见所谓元鹤者。以飞石击之,石《訇訇》震岩谷,元 鹤竟不出。由东峰稍北为中峰,中峰下东峰十之二, 不暇憩,且行且饮。稍北至北峰,过仙桥者二,石皆天 成,坐峰头。少顷,由峰之右北视,众壑奔驰,崖堑陡绝。 扪藤而下,寻所谓丹穴,皆榛莽耳。复扪藤而上,西南 折,登西峰。西峰寄西涧绝处,视四峰稍不属,高与北 峰伯仲。由故道东数百步,望西南有峰突起,道士曰: “此崆峒之顶也。”其路甚险,自麓之巅,道士创为三天 门。余与三君且舆且步,至一天门,不能舆,子称蹙目 视足,问路远近,余三人默知。子称倦,促之行。至三天 门,凿山为级,旁竖铁柱垂锁。径逼窄,人不得掖。余与 二君蚁附而登,未及峰百馀步,为磨针岩。稍坐至峰 顶,谒真武祠。祠西南高处有六角亭,扁曰“笄头胜概。” 盖登此或可望笄头,而此非笄头也。坐良久,题《崆峒 绝𪩘》四字于石。东视五峰,起伏向背,如垤如培,共讶 其方浮而忽沉,若趯而遭踣也。由峰前南折,为三官 祠,又其下为雷神祠,皆在绝岩间。酒数举,一青衣报 子称:倦且回,俟滹沱矣。余三人笑曰:“此子称问路远近意也。”峰西望,有峰出峰之半,与峰连。道士曰:“此马 鬃山也。”余疑所谓山巅,为诸峰莫与齐,今马鬃高逾 兹峰,安得谓兹峰为巅?谋西登马鬃。顾日将暝,二君 令以炬从,百步一息,至其半,五山突出崖端,秀拔峭 削而无名。余三人笑曰:“何不呼为小五峰?”路南折,飞 沙惊堕足寸移。回视二君,以绠牵挽,喘息而上。阳父 意坚不可遏。元复呼茗润喉,问“此去路犹几许?”余与 阳父笑曰:“元复亦问远近矣。”又半里,至其巅。峰峦拱 护,林木葱茂。履峻岩,四视汉江。由西南前绕黄河,由 西北后旋洛水。自巽而艮补其缺;秦关四塞,其圆如 璧。渭流潆洄于中,时作断璺。太华昂首招于左,吴山 鞠躬逊于右。终南、太白蹲踞不恭;岷岭峨峰,若跂足 盼望而苦不及,唯昆仑远不可见。阳父指日北三舍 曰:“或不出此间。”元复叱曰:“吾三人何不骑日往观之?” 忽大笑。无何,新月一钩,斜挂山外,人行树底,影落衣 斑。山鸟闻人声,时或惊堕。岚光暝色,勃生须眉。清风 荡林壑,飒飒作笙簧音。爽气侵骨,神思空寂,恍然见 轩辕赤松君色相,而隐然。聆广成子守一《处和》之元 指也。席地坐香山寺,与僧论禅,至色空极处,余三人 怆然念我等何异水上沤石间火也。已,持炬观朝阳 洞,元复忽得句山,高平对月,余与阳父应以寺迥俯 看,云因各足成近体,镌于石。问笄头所在,僧曰:“此去 而西三十里,盖泾水发源所。其上有湫,即古朝那秦 投文诅楚处。”泾由峰下,迤问道宫而东,此崆峒之前 峡也。其后一支,由峰北至北峰,东南折与泾合,此崆 峒之后峡也。崆峒介在二峡之中,独飘渺云外。兹峰 虽名马鬃,实崆峒绝顶,为人迹所不到,故呼东高峰 为顶。东高峰一名小马鬃。揆地准天,崆峒当斗极之 下,故为神仙之奥宅,寰宇之名区也。余忆《尔雅》其云 “位当斗极”,说盖不诬。因题“峰连北斗”四大字于巅。二 君曰:“吾等不登此,安知崆峒别有巅。”余谓二君曰:“吾 等不登此崆峒之巅,又安见所谓崆峒者。天下事以 目力所至为极,奚独此耶?”还至东高峰,道士以楼成 请额。余曰:“坐此可濯挹泾水。额以挹泾,濯泾孰善?”二 君曰:“挹泾善。”遂从之。稍下报子称,子称意。余三人宿 马鬃,先自滹沱回矣。余三人至滹沱,漏下三鼓,三爵 就寝。晨起缓步登南峰,南峰在滹沱东南稍下,于东 峰即昔问道宫来路左之高岩也。席地坐,见大峒山 隔峡屏立,泾流淼淼东注,日射其宛折,如素练之潆 结也。已回至蜡烛峰,拟四字刻石。余忆《山海经》云:“华 西七百里为高山。”盖“指崆峒刻华西高山何如?”二君 曰:“善。”复由问道宫而东,共念吾等,兹行可谓无恨。独 未见元鹤去意惘然如失。洞在东崖,路旁可睨。共立 舆仰视,淡云如缕,时复掩蔽,移时复见,延伫咨嗟。舆 将移,元复忽诧曰:“元鹤出矣。”余二人回盼,则孤骞岩 表数四,回翔若有情。余三人者不觉鼓掌。已复入洞, 更候之,弗出矣。道士曰:“鹤之出有时,游此而见者甚 少。自轩辕问道以来时有之,数千年物也。”元复曰:“吾 等至,少迟则弗见去,少疾则亦弗见,此真志壹动气, 景与意会也。”遂行,日暮至平凉。明日东门,余别三君 去。

    崆峒山部艺文二

    《崆峒山         》宋游师雄

    崆峒一何高。崛起乾坤辟。峻极倚杳冥。峥嵘亘今昔。 势将玉绳齐。位据金野窄。

    笄头山           前人

    笄头旧传名,关塞曾控扼。大统失崔嵬,望家渐岝峉。

    翠屏山           前人

    最高翠屏山,举手星可摘。珠石信团𪢮,群峰森剑戟。

    广成子洞          前人

    复闻广成子。不为外虑役。轩后屈至尊。稽颡请所益。 至今洞犹存。峭壁宛遗迹。

    归云洞           前人

    山下雨霏霏,山头云气结。时将雷雨收,片片归云白。

    皂鹤洞           前人

    皂鹤有时出,振迅击天翩。未见饮啄时,灵风想自咽。

    西岩泉           前人

    西岩水泓澄,沮洳缘罅隙。掍炉就煮茗,爽彻涤肝膈。

    琉璃泉           前人

    阳麓涌泉飞,㶁㶁逗甘液。道士养金丹,居此吸银玉。

    香炉峰           前人

    “却升香炉台,俯瞰倒插石。”身恍立霄汉,风生两腋侧。

    仙人石桥          前人

    石桥跨两岫,野叟尝远遮。旁有枰棋处,云是“仙人卸。”

    登崆峒           张亢

    “四面千峰起,中心一水通。路穿云树密,势压玉关雄。 此地开慈日,当时拜顺风。”二乘由相别,三语与无同。 遍诣耆阇岭,深疑睹史宫。钟声遥度陇,刹影半沉空绝顶人难到,平川目未穷。尘襟聊抖擞,一瞬出樊笼。

    春日登崆峒    明韩藩昭王水壶

    《闻访崆峒端上人》,崎岖石径隔红尘。山将雨至云先 湿,鸟讶客来声转频。远近幽花供醉眼,茏葱佳木爽 吟神。广成有道终难见,岩上碧苔春自新。

    又             《前人》:

    崆峒崒嵂倚穹苍,策马登临春正芳。元鹤惊翔冲碧 落,梵僧宣咒响《琳琅》。云开岭树看来秀,花逐岩风触 处香。信步广成修炼所,淡烟空锁《木千章》。

    九日登崆峒         前人

    九日崆峒景色和,缓乘骢马陟烟萝。乌纱偏侧紫萸 重,金盏满浮黄菊多。仰就羲轮天上近,俯看山鸟膝 边过。轩辕白日飞升后,万古遗踪耿不磨。

    游崆峒          马文升

    偶上崆峒万仞山,恍疑身在碧云端。遥看华岳峰三 垤,俯视秦川《弹一丸》。雨后苍龙归石洞,夜深元鹤下 瑶坛。何须更问蓬莱岛,此地令人欲挂冠。

    登崆峒雪中书事三首     李素

    鼎湖龙去已千年,万壑松风起暮烟。问道有宫名尚 在,求仙无路迹空传。青鸾杳杳瑶池月,元鹤寥寥玉 洞天。胜览登临殊未遍,晚风吹雪促归鞭。

    其二

    冒雪归来当一游,清风流动翠烟浮。千山糁玉层层 见,万木酣红树树幽。《太极》一圈惭未究,浮生多事欲 何求。明朝分袂应惆怅,忍可无诗向此留。

    其三

    独喜狼烟不浪浮,敝裘羸马自风流。一时暗使群芳 润,九有潜消万室忧。醉后欲甘袁氏枕,兴来思放子 猷舟。慰存却欠梅千树,顿使幽怀倦唱酬。

    题崆峒           程𫐄

    崆峒台下白云浮,问道宫前泾水流。元鹤不飞藏古 洞,老僧入定坐山陬。潺湲卧听宫商调,杳霭遥看“《汗 漫》游。”夜有《广成》来梦寐,乘风携我上瀛洲。

    崆峒            陈讲

    石径松千尺。荒凉屋数椽。苍云飞绝峤。白日下寒泉。 水落鸥停渚。林深鹤避烟。朔风频策马。去上崆峒巅。

    欲访飞仙阁,先停《问道》宫。乱烟交翠竹,浥露下丹枫。 水落群鱼出,山高一鸟通。鼎湖龙已去,林木尽秋风。

    百二河山入大观,一樽相对坐林峦。岩端雨洗千花 碧,洞口云深六月寒。石髓未枯仙已去,玉枝初长鹤 频餐。醉来徙倚秋风下,老衲何须为正冠。

    “忆昔我闻崆峒山,翠峰天削如云鬟。一日仗剑来秦 陇,青蔾白帻试跻攀。更访仙人煮石处,薜萝长挂紫 霞关。铁笛一声灵籁发,寒泉隔壑响潺湲。元鹤青天 忽飞下,欲鸣不鸣幽意闲。兴来呼酒坐松根,手抛松 子落前湾。东台西台步临眺,太华咫尺烟漫漫。气酣 鼓掌发大叫,袖拂天风吹醉颜。探元欲拾金光草,斜” 日下照林花斑。宕怀出入无穷门,昆仑渤澥同往还。 安得复起《广成子》,相与论道白云间。

    归而感兴          前人

    抱膝住青山,青山对终日。采药吸天风,扣松读《古易》。 飞云共去来,飘飘乃自逸。神游象帝先,未凿真元质。 食气饮沆瀣,灭景炼元秘。道果在窈冥,《守和处其一》 俯首瞰无穷,宇宙不盈室。何必说长生,元化同消息。

    问道宫次壁韵        唐龙

    西北崆峒山势雄,千年境界尚鸿濛。灵泉润引昆仑 滴,灏气光含清海风。欲捉白蟾飞树杪,遍寻元鹤在 云中。荒凉栋宇聊停节,怅望当年问道宫。

    问道宫           王谟

    途中无个事,带雪陟崆峒。俯仰琼花乱,盘旋鸟道通。 洞悬群鹤隐,云卷五台空。疑是蓬莱境,还归问道宫。

    泾水源头大,峒山绝陇秦。烟云千里合,花鸟四时新。 僧语常含笑,鹤飞几见人。纵观犹看景,何处觅天真。

    宿崆峒           尹宇

    高卧山云酒欲醒,推窗欹枕听泉声。起来顿觉诗思 爽,五斗峰头月正明。

    《前题》
    白鉴

    年年登眺慕《崆峒》,偶尔同游到上峰。一穴深开元鹤 洞,五台高建梵王宫。山雄虎踞周围立,路险羊肠缭 绕通。问道有人无处觅,聊存栋宇寄行踪。

    《前题》
    郭震

    镇古名山插太空,泾流东去万峰通。天开鸟道登危 寺,地接松楸荫旧宫。洞口云深藏黑鹤,荆阳事远说 田翁。寻真莫讶留连晚,十载官曹似梦中。

    《前题》
    汪集

    揽辔登临兴不穷,还看奇胜在崆峒。五台元室无人 到,万叠碧崖有路通。绕洞云霞时隐见,飞岩日月自西东。广成仙子那须问,俯仰乾坤此道中。

    同游香山寺        吴同春

    著屐秋方早,携樽日欲曛。山高平对月,寺迥俯看云。 秦树天边尽,泾流塞外分。至人不可见,元鹤尚堪闻。

    《前题》
    马时泰

    “历览诸峰尽,香山更不群。丹炉迎紫气,元鹤下青云。” 玉露浮杯饮,昙花入座闻。翛然息万虑,从此避尘氛。

    《前题》
    王体复

    缥缈登危𪩘,清秋爽气分。禅堂初映月,贝叶自翻云。 地控三秦秀,峰连北斗文。尘缘劳簿领,聊此问“仙群。”

    游崆峒纪事        许孚远

    秦郊雨乍歇,关山云未收。我因校士罢,漫作《崆峒游》。 高平迤逦四十里,崆峒崒嵂天中起。泾水汤汤山下 流,问道宫前初至止。篮舆倒挽陟崇冈,白云茂茂古 木苍。元鹤深居岩下洞,咫尺仙踪不可望。有客邀我 东台上,梵宫杯酒聊相向。登临到处意难禁,急呼衲 子为前乡。西行数百武,徙倚青松阿。瞥见万仞壁,云 “中影婆娑,青黄色相杳难指,登州海市差可拟,直如 混沌气初分,人间画图那有此,从兹转入三天门,峡 中一线百回身,峰头伏谒元帝室,俯视迷茫混八垠, 徘徊且复空亭坐,须臾林霏云影破,千崖万壑顿生 辉,飞鸟天边看个个,乘舆直上香山顶,旷然遐瞩无 畦町,云外青山山外云,六合都归一瞬顷。昆仑万里 断复连,黄河百折绕中原。帝王贤圣屈指数,雍州形 胜何其尊。吁嗟轩辕氏,下问广成子。御世本元灵,静 者握其纪。轩辕广成不可作,纷纷议论徒穿凿。大道 若容私智求,乾坤炉鼎宜销烁。兴尽归来已夕阳,五 台云气复苍黄。阴晴昼夜理如是,羽化难期空断肠。”

    平凉诸生从游崆峒山上诗以勖之

    前人

    “登山自平地,高以下为基。脚根如不力,崔嵬焉得跻。” 突兀五台峰,中有三天路。直上万仞冈,虚空更无柱。 所以《大易》训,礼卑而智崇。卑法业乃积,崇效德方隆。 文艺道之英,根深枝叶茂。培养欲沉潜,诵读宜宏富。 人伦庶物间,天则不可违。要令常著察,内省免瑕疵。 能以无碍心,而行真实地。高明亦中庸,攸往无不利。 穷达固有遇,尧桀在所趋。阿衡与陋巷,百代同光辉。 秦俗喜淳庞,况存圣哲矩。忠信肯好学,一日应千里。 吾愧尔师表,此志良勤劬。勉旃二三子,迈往毋踌蹰。

    香山            黄㠓

    耽胜步崆峒,尘心半已空。塔连霄汉外,僧隐翠微中。 幻梦招元鹤,真诠叩《赤松》。昆仑浑在望,云树郁葱葱。

    《前题》
    李承武

    仰止名山幸际游,嘤鸣谷鸟自相求。千寻剑戟凌空 出,万壑藤萝绕涧浮。古树笼烟阴漠漠,断云含雨意 悠悠。斜阳晚霁天开画,身在瑶台十二洲。

    《前题》
    张祖范

    崆峒原是古丹丘,羽化仙成不记秋。采药有人来鹤 洞,飞神何日立笄头。林间夕照千山碧,岭上朝霞一 雨收。回首层霄风露冷,飘蓬空笑野云浮。

    香峰斗连         明罗潮

    山下望北斗,仰天但翘首。直上香山望,斗枢如在手。

    仙桥虹跨          前人

    仙桥飞渡壑,横亘长虹卧。来往闲游者,不信天边过。

    笄头叠翠          前人

    云雨巫峡出,冠笄崆峒矗。谁说山无情,亦自巧籹束。

    月石含珠          前人

    一片青天月,盈亏无暂歇。影落溪边石,圆光永不缺。

    春融蜡烛          前人

    “山游苦不早,况值青春好。”只恐日光移,蜡烛夜皎皎。

    玉喷琉璃          前人

    《琉璃泉》“滚滚,星日尽沉影。试取一杯尝,清甘润喉吻。”

    鹤洞元云          前人

    云向洞边起,鹤在洞中睨。色元机更元,曾识轩辕帝。

    凤山彩雾          前人

    灵鸟归何处,高冈空在觑。今世有周文,何不西山去。

    广成丹穴          前人

    地崖插天表,丹洞迷芳草。知是《广成居》,怅望云杳杳。

    元武针崖          前人

    铁斧大如杵,钢针细如黍。磨却石崖穿,下得工夫苦。

    天门铁柱          前人

    一寸尽一步,天门攀铁柱。自向此间行,才得上天路。

    中台宝塔          前人

    浮屠高七级,中虚外壁立。绝顶八窗开,晴山树历历。

    崆峒即事二首       李日强

    崆峒突兀插泾川,拱卫秦雍亿万年。元鹤翔时增瑞 霭,赤松逝后绝真诠。西瞻嘉峪夕阳近,东眺函关灏 气连。欲向云端讯宝诀,《黄庭经》义更谁传。

    其二

    鞅掌尘寰二十秋,披云何事到笄头。崚嶒远接昆仑 脉,雾雨还防虎豹游。岚气氤氲辉石室,藤萝紏结迷丹丘。无人得食青精饭,白鹿时乘“浮海洲。”

    游崆峒二首        李攀龙

    风尘问道欲如何。二月崆峒览胜过。返照自悬疏陇 树。浮云忽断出泾河。长城雪色当峰尽。大漠春阴入 塞多。已负清尊寻窈窕。还将孤剑倚嵯峨。

    其二

    谁道《崆峒》不壮游,香炉春雪照凉州。浮云半插孤峰 色,落日长窥大壑愁。万乘东还灵气歇,诸天西尽浊 泾流。萧关祇在藤萝外,客子风尘自白头。

    友竹将军邀游崆峒山呈诸君子四首

    王崇庆

    寒日出西郭,崆峒始一临。黄梁仍自惜,元鹤眇难寻。 酒兴酣佳客,钟声度远林。更嫌归骑促,灯火照尘襟。

    其二

    碧水丹崖路,却疑入洞天。但知传酒食,安敢问神仙。 济世惭无术,忘机已有年。高情多地主,不觉是流连。

    其三

    十月小春里,同游非浪过。将军殊爱客,稚子总能歌。 落日催行辔,寒云下碧萝。何当再相访,重扣佛堂窝。

    其四

    “开辟由来远,兹山何自然。”古藤还落莫,野鼠任周旋。 “行乐真谁是,知音更可怜。白云与流水,信尔自年年。”

    崆峒二首          周鉴

    “褰裳渡清浅,拄杖蹑崇巅。”树合诸天外,桥临绝岸边。 鸟鸣春磵静,僧卧白云闲。眷此淹归骑,藤萝月正圆。

    其二

    人驭苍虬去,元庐寄在斯。鹤巢千岁洞,松老万年枝。 云起流芝盖,风回转桂旗。青鸾有旧约,延赏慰襟期。

    崆峒夜宿          前人

    “瞑树栖鸦野寺昏,牧笛樵歌夜归喧。复闻虎豹号深 谷,上界鸣钟深闭门。天空月照笄头树,忽忆轩皇问 道处。”六龙仙杖久寂寥,元鹤年年自来去。

    香山寺           前人

    崆峒最高处。独有香炉峰。古树撑云外。诸天落镜中。 流霞俯阆苑。杲日升东蒙。忽尔双眸豁,因之万虑空。

    游崆峒二首        赵承芳

    步入危岑石径通,古来胜境说《崆峒》。间关鸟语笙簧 细,烂熳花容锦绣工。万里晴空无俗幛,五台瑞气有 仙踪。陵霄元鹤今何閟?翘首丹山怅望中。

    其二

    天风吹我上招提,坐憩峰头挹秀奇。岩石侧悬阴错 落,涧松斜衬绿参差。林间花媚堪成画,天际樽开索 赋诗。指点缁元双岫外,应如黄广对谈时。

    崆峒山部纪事

    《庄子·在宥篇》: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 成子在于崆峒之上,故往见之曰:“我闻吾子达于至 道,敢问至道之精。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谷,以养 民人;吾又欲官阴阳,以遂群生,为之奈何?”广成子曰: “而所欲问者,物之质也;而所欲官者,物之残也。自而 治天下,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日月之 光,益以荒矣。而佞人之心翦翦者,又奚足以语至道。” 黄帝退捐天下,筑特室,席白茅,闲居三月,复往邀之, 广成子南首而卧,黄帝顺下风膝行而进,再拜稽首 而问曰:“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治身奈何而可以长 久?”广成子蹶然而起曰:“善哉问乎,来,吾语汝至道。至 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 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 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 形,形乃长生。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我为汝遂于 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汝入于窈冥之门 矣,至彼至阴之原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汝身, 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 矣,吾形未尝衰。”黄帝再拜稽首曰:“广成子之谓天矣。” 《崆峒志》:“赤松子,后周人,厌列国兵争,故以仁爱易之, 为权贵所忌,遁于终南山,修行三十年成道,口授阴 符三百字,道德五千言,于锺离权证仙,后隐居崆峒, 作《三略》,寄名黄石公。又寓居圯上,假老人教孺子比 山居”人,夜见笄头山火光烛天,以为林中失火,旦昼 视之则无。寻至洞中,见真人冥目独坐,跪问为谁,真 人指松谓曰:“予赤松子也。”后张良辅汉,功成辟谷,托 赤松子游者,即此。

    伍符,唐时人,云游崆峒三年,一日岭上遇白光老人, 膝行叩首,问何以致此,老人曰:“小子可教,明日早来 与语。”符未明跪待,老人果至,引至洞中,授以神枕法, 夜则据之。每日止饮泉水三碗,伏气丹田,不食五谷 蔬菜之类,曰:“吾今三百馀岁矣,日行五百里弗倦。”符 随侍洞中,亦绝烟火食,师徒俱证仙果。

    宋披云,宋时人。少游大梁,后访道入关中,住太白山 五陵,遇纯阳真人,授以金丹秘诀,了道于崆峒山。所著有《锦身内外集》《透天关》等书行于世,号“披云真人。” 《偃曝谈馀》:赵文监,平凉人。其家去崆峒山四十里。旧 尝与张同知者游山,见山中二鹤,元色,高七八尺,首 大如瓜,视常鹤不止加倍,飞鸣上下。赵武臣欲弯弓 射之,张不可乃止,遂飞入洞中。归以语其祖,祖惊曰: “此千岁鹤也,汝何幸见之?”又言山中王道人者,河南 人,年百四十岁,发白返黑,齿落复生。赵饮以酒,至二 百杯不醉,从容问曰:“汝后亦死乎?”答曰:“我安得死,第 恐被人杀耳。”后果为盗所害,斫其首去。

    崆峒山部杂录

    《述异记》:崆峒山中有尧碑禹碣,皆籀文焉。伏滔述帝 功德铭曰:“尧碑禹碣,历古不昧。”

    《路史·后纪》:“黄帝登崆峒而问广成。”《庄子》:“黄帝为天 下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崆峒之上,往见之。” 崆峒在汝之梁县西南四十里,有广城泽及庙,近南 阳雉衡山。故马融《广成赞》云:“面据衡阴,北虏遵化。”南 三十里亦有崆峒襄城,世谓帝谒广成在此,非也。仲 长子云:“广成游九山之岭,来往嶕峣。嶕峣在洛之永 宁,九山在巩,有广成庙碑,号九山府”君,有“太华元子” 之称,非在北虏。唐《卢贞碑》亦详。

    《方舆胜览》。“同庆府风俗,有崆峒之气。”石峋直“其民 质朴劲勇”云云。

    《崆峒志》:“元鹤在东台岩洞之中,每春秋三四八九月, 常并飞而出,其色元,旧传自轩辕时已有之,盖神物 也。”

    崆峒山部外编

    《崆峒志广成子升仙记》云:“造化开辟,即有广成子,先 天地而生,后天地而终,莫知其然。”《外记》云:“元始一气 抒化,先有是身,然后天地判焉。”

    黄帝有熊氏,建都涿鹿,垂衣十九年。闻广成子居崆 峒,渡河登笄头山,得闻至道,致海宇于太和,作《阴符 龙虎》诸经,以寓至道。鼎湖炼天元大丹,白日乘龙升 天,为天真上仙。

    《神仙传》:玉子者,姓韦名震,南郡人也。少好学众经,周 幽王征之不出,乃叹曰:“人生世间,日失一日,去生转 远,去死转近,而但贪富贵,不知养性命,命尽气绝则 死,位为王侯,金玉如山,何异于灰土乎?独有神仙度 世,可以无穷耳。”乃师长桑子,具受众术,乃别造一家 之法,著道书百馀篇。其术以务魁为主,而精于五行 “之意,演其微妙,以养性治病,消灾散祸。能起飘风,发 屋折木,作雷雨云雾。能以木瓦石为六畜,龙虎立成。 能分形为百千人,能涉江海,含水喷之,皆成珠玉,亦 不变。或时闭气不息,举之不起,推之不动,屈之不曲, 伸之不直,或百日数十日乃起。”每与弟子行,各丸泥 为马与之,皆令闭目,须臾成大马,乘之,日行千里。又 能吐气,五色起数丈,见飞鸟过,指之即堕。临渊投符, 召鱼鳖之属,悉来上岸,能令弟子举眼见千里外物, 亦不能久也。其务魁时,以器盛水,著两肘之间,嘘之, 水上立有赤光辉耀,起一丈。以此水治病,病在内者 饮之,在外者洗之,皆立愈。后入崆峒山合丹,白日升 天而去。

    《崆峒志》:“黄居士,元时人,家巨富,好道,弃家入崆峒,闭 关九年,不与人交接。一日感纯阳真人书修道口诀 于庵门,启户得之,心持静炼,子饮月华,午餐日精,三 年蝉蜕而化。”

    元朱有,泾州人。资中郡有醮坛,山上有仙台,朱游于 台上。俄二鸟飞鸣争食,坠地若松脂圆润。朱取食之, 即腹胀且渴,求池饮水。遇一道士指松曰:“食此叶可 疗。”忽不见。朱如其言,渴遂止,自觉心爽神清。朱始不 知书,不饮酒,至是高吟剧饮,托《伍符》而仙去。

    明张三丰真人,在河南少林寺修真数年,游居宝鸡 金台观,修行数年,成真证道,有《金丹道髓章》留于世。 永乐间,与胡尚书相善,成祖偶疾,命尚书二郎追途 中数月与语,真人许诺而去。治疾愈旋,仍前郎追见 时也。成化间,游居崆峒五年,人皆不知。至正德末年, 见羽士空中乘鹤,与赤云相连,遗音朗朗曰:“吾昔日 宫内所居,张道士也。”少者闻,以语老者,有同居老道, 悟而拜曰:“张三丰,师乃仙人乎?”倏然云鹤俱失,寂无 遗向。

    王全真,河南人,名道成。成化间,游居问道宫,静修四 十年。又知黄白术。百岁以上人,貌若五六十者,能啖 巨豚肩粟至数升,饮酒不醉,行步如飞,乡人悉宗之。 弘治年建修三清殿。正德七年又起玉皇阁,总制张 公以师事之,号为“王全真。”正德九年,群执役者见出 赀侈厥宫院,乘夜暗劫。全真先知之,命贾、徐二弟子 匿林中,二生强师避之。师曰:“吾有宿命未还,汝急往。” 移时,贼果至,挟财将出门,全真斥其名以詈之。贼惧 败露,持斧破其首,血皆白膏。是夜,全真梦诉于张军 门,遣兵寻捕之,逾年始获真盗。是旦,途行人亦有见其像者,与夙昔无异。后嘉靖十四年,江西朱仲山商 于川中,遘疾,得道士疗之而愈。与以金帛不受,乃谓 曰:“吾崆峒道士王全真,增修老君阁,中有绚像未完, 尔可敷金。”商至宫,始知王全真逝,乃为建阁肖像,并 装贴老君真人塑像以往,人始信全真脱化而去,益 崇其祀典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