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舆汇编 山川典 第六十四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六十五卷
方舆汇编 山川典 第六十六卷


    考证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

     第六十五卷目录

     终南山部汇考

      图

      考

     终南山部艺文一

      终南山赋         汉班固

      终南山义谷铭      北周庾信

      游终南山记       明王九思

     终南山部艺文二

      陪驾幸终南山     北周宇文昶

      陪驾幸终南山和宇文内史   庾信

      登终南山拟古      隋胡师耽

      望终南山         唐太宗

      蓬莱三殿侍宴奉敕咏终南山应制

                   杜审言

      终南山           王维

      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     李白

      终南幽居献苏侍郎三首时拜太祝未上

                   储光羲

      同薛司直诸公秋霁曲江俯见南山作

                    高适

      奉和储光羲         前人

      太乙山           岑参

      归终南山         孟浩然

      南山诗           韩愈

      奉使登终南山        王湾

      登华岩寺楼望终南山赠校书兄弟

                    孟郊

      游终南山          前人

      游终南山寄苏奉礼      李端

      退朝望终南山        李拯

      望终南山         金梅泽

      南山操         明王九思

      游终南山          王鹤

      望终南山         王道纯

     终南山部纪事

     终南山部杂录

     终南山部外编

    山川典第六十五卷

    终南山部汇考

    禹贡之终南

    终南山,一名“太一”,一名“中南”,一名“南山”,在今陕西西 安府城南五十里,其东接骊山、太华,其西接太白,至 于陇山。其南人楚塞,连属东西诸山,周回数百里,洵 称秦中之胜地也。

    终南山图

    终南山图

    按:《书经夏书禹贡》:“终南惇物,至于鸟鼠。”《三山名言 相望》。正义曰:三山,空举山名,不言治,意蒙上《既旅》 之文也。《地理志》云:扶风武功县有太一山,古文以为 终南,垂山,古文以为惇物,皆在县东。蔡传《地志》“古文以 太一山为终南山”,在扶风武功县,今永兴军万年县 南五十里也。

    按:《诗经秦风终南》:“终南何有?有条有梅。”终南周之 名山,中南也。正义曰:《地理志》称,扶风武功县东有太一山,古文以为终南山,甚高大,是为周地之名山 也。昭四年《左传》曰:“荆山,中南九州之险。”是此一名中 南也。朱注今在京兆府南。大全京兆府即今陕西西安府, 终南何有《有纪有堂》。《纪》,基也。《堂、毕》道平如堂也。 “毕也,堂也”,亦高大之山所宜有也。毕,终南山之道名。 边,如堂之墙然。正义曰:案《集注》本作“屺”,定本作“纪。” 以下文有堂,故以为基,谓山基也。《释丘》云:“毕,堂墙。”李 巡曰:“堂墙名崖,似堂墙曰毕。”郭璞曰:“今终南山道名 毕,其边若堂之墙。”以终南之山见有此堂,知是毕道 之侧,其崖如堂也。定本又云“毕道平如堂。”据经文有 基有堂,便是二物。今笺唯云“毕也,堂也”,止释经之“有 堂”一事者,以基亦是堂,因解“传毕道如堂”,遂不复云 基。朱注《纪》,山之廉角也。堂,山之宽平处也。

    按:《汉书地理志》:“右扶风武功。”太壹山,古文以为终 南,垂山,古文以为敦物,皆在县东。

    按:《后汉书郡国志》,“右扶风、武功,永平八年复有太一 山,本终南垂山,本敦物。”《前志》:“在县东。”

    按:《晋书地理志》,“始平郡武功。”太一山在东,古文以 为“终南。”

    按:《水经渭水注》:“渭水又迳武功县故城北,王莽之新 光也。”《地理志》曰:“县有太乙山,古文以为终南,杜预以 为中南也。亦曰太白山,在武功县南,去长安二百里, 不知其高几何。俗云: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山下军行 不得鼓角,鼓角则疾风雨至。”杜彦达曰:“太白山南连 武功山,于诸山最为秀杰,冬夏积雪,望之皓然。山上” 有谷春祠。春,栎阳人,成帝时病死,而尸不寒,后忽出 栎南门及光门上,而入太白山。民为立祠于山岭,春 秋来祠中,上宿焉。山下有太白祠,民所祀也。刘曜之 世,是山崩,长安人刘终于崩。此下文理不属盖脱简也忘也。惠公、 孝公立,是穆公之后继世之君矣,子孙无由起宫于 祖宗之坟陵矣。以是推之,知二证之非实也。

    按《地理通释·十道山川考》,关内南据终南之山。《西都 赋表》以为太华终南之山。《地理志》:武功县太乙山,古 文以为终南。张衡《西京赋》:“终南太乙隆崛。”崔崒《郡县 志》:终南山在京兆府万年县南五十里。按经传所说, 一名太乙,亦名中南。《左传》:“中南,九州之险也。”柳宗元 谓:据天之中,在都之南。西至于褒斜,又西至于陇首, 以临于戎。东至于商颜,又东至于太华,以距于关。其 物产之厚,器用之出,则璆琳琅玕,《夏书》载焉;“纪堂条 梅”,《秦风》咏焉。注《五经要义》太一一名终南山,在扶 风武功县。此云“终南”,“太一”,不得为一山明矣。盖终南, 南山之总名,太一,一山之别号。据《西京赋》云《西征赋》 云《九崚》。㠔太一、巃嵷面终南而背云阳,跨平原而 连嶓冢,然则“终南”、“太一”非一山也。终南山又在凤翔 府郿县南三十里。

    按《三才图会》终南山图考终南山在西安府城南,出 城行三十里,经樊川,汉将樊哙尝食邑于此,在唐为 韦安石别业,又名韦曲。冈峦回绕,松竹森映,而水田 蔬圃连络乎其间,秦中一胜地也。冈之上,登牛头寺。 寺旧有唐贞元中徐士龙撰《遍照禅师碑》,今不存。所 存者仙人丘长春诗刻。离牛头南行四十里,至终南 山,入普光寺。寺在山之麓,道益峻险,蹑乱石,冒悬崖, 屈曲而上。西有日月岩,下刻石篆书“松泉”二大字。又 上至抱子岩、红玉泉洞。又有八仙洞,在山之西壁,限 以流泉,非跣足不得入。又上有石岩,若老妪凭岩而 休。左有圆石,明可鉴物,谓之石镜。再上则征源池也, 池一名太乙湫,其上环以群山,雄伟秀特,势逼霄汉。 水广可数丈,深丈许,锦鳞浮游,人莫敢触。鳞之大,有 三二尺者,自昔祷雨,咸在于是。其南即太一殿,殿左 有三官、雷神二洞。所谓“金华洞”者,在山之最高处,洞 有积水,然不能至也。又从别道至兴教寺,内有三塔, 其中塔特高大,为唐三藏法师元装瘗身之所。左为 慈恩基公塔,右则大周圆、测法师塔,俱有铭。寺之北, 旧有玉峰轩,宋元丰四年,知永兴军吕大防建,今废。 惟长安陈正举《记》石,今仅存。

    按图书编陕西山考终南山,《五经要义》云:“长安南山 也,一名太乙。”潘岳《关中记》云:“其山一名中南,言在天 之中,居都之南,故曰中南。”《福地记》云:“其山东接骊山 太华,西连太白,至于陇山,北去长安八十里,南入楚 塞,连属东西诸山,周回数百里,名曰福地。”辛氏《三秦 记》云:“其山从长安向西可二百里,中有石室灵芝,尝” 有一道士不食五谷,自言太乙之精,斋洁乃得见之, 而所居地名曰地肺,可避洪水。相传云上有水神人 乘船行,追之不及,犹见有故漆船者。秦时四皓亦隐 此山。

    按《陕西通志山川》:“终南山在西安府城南五十里,一 名南山。《西域传》曰:‘于阗南山,东出金城,与汉南山相 属’。”盖发迹于阗,终于关中,故曰终南。《关中记》以居地 络阴阳之中,遂曰中南。西起秦陇,东彻蓝田,连绵八 百里。

    太乙山,在西安府城西南八十里,连亘秀特,上插云
    考证
    霄,汉武帝祀太乙于此。何景明云:“太华、终南,太白实

    一山延亘不绝,各望其地,异号命尔。”

    豹林谷,在终南山麓,近子午谷。宋种放隐此山之东 明峰。

    太乙谷,在终南山下,有太乙祠,陆长源所谓“灵母”也。 亦曰炭谷。

    少陵原,在西安府城南四十里,汉时名“鸿固原。”南接 终南,北至浐水,西长六十里。

    潏水,在西安府城南二十里,一名“沈水。”发源南山石 壁谷,北流经昆明池入渭。

    《终南山》,又在盩厔县南三十里。

    按《长安县志山川》:终南山在县城南五十里,《禹贡》“终 南惇物”,即此。唐人谓之南山。

    太乙山,在城西南八十里。按《五经要义》,终南一名太 乙。太乙者,犹曰天下第一山也。《三秦记》曰:“太乙山,一 名地肺。”

    秦岭《三秦记》曰:“秦岭东起商洛,西尽汧陇,绵亘千里, 经万壑千谷,不能断绝。盖南山之脊,江河之水所由 分处,故岭南皆谓江,岭北皆谓河。”

    细柳原在城西南三十二里昆明池南,即汉周亚夫 屯兵处。

    高阳原,在县西南二十里,接咸阳县界。

    石鳖谷在城南六十里,谷大,石如鳖,咸长,两县以此 分界。

    子午谷,在城南一百里,道通梁汉。师古曰:“子,北方也; 午,南方也。言通南北道相当,故谓之子午。”

    豹林谷,在终南山麓,内有水北流三里,南会竹谷水, 东会子午谷水,并流入于“交水。”

    涝水,出鄠县南山谷,合渼陂水流至县界入潏水。《山 海经》云:“涝水多飞鱼,食之可已痔。”指此。

    漕水出南山谷口。

    冰井在城南八十里太乙玉案山。其井深数丈,水落 井中结冰,经暑不消。长安不藏冰,每夏于此井取冰, 谓之“冰井。”

    按《盩厔县志山川》:“南山龙自西来,形势东拱极。西为 韦谷,俗讹为泥谷,在县西南五十里。韦谷南五里为 涧坪寺,又南二十五里为扫帚岭、朝阳庵。韦谷东二 里为寻罗沟,右为瓦庙沟,又东三里为安乐山、马跑 泉。韦谷北七里为西沟,又北三里为仓谷东有文王 庙、玉女泉相传与岐山文王庙水相消长。泉水出谷”, 灌田百馀亩。

    底保谷,在韦谷东七里,今名车谷,去县西南三十五 里。谷南十五里为翠峰,巅有唐仙姑祠,即俗呼“青山 娘娘庙”也。

    强弩谷在车谷东三里,今名“强谷。”

    稻谷,在《强谷》东五里,灌稻田十馀亩。

    西骆谷在县西南三十里稻谷东谷。南八十里为十 八盘,又南下十里至河底为故骆谷关。又南通洋县 东二里为黑凤山,山腰为清凉寺,寺东侧有泉,下流 至滹沱寨,合岭东时家山泉水入沙河。

    新口谷在黑凤山东三里,谷水正西流,经冯家山枣 林村,至人远村,合沙河,至旗寨新军寨,至县二里尖 角村北入渭。

    熨斗谷在新口谷东二里。谷水北流枣林村之东,马 召村之北,入卢家河。

    黑水谷在熨斗谷东五里,即芒谷。《水经注》曰:“芒水出 南山芒谷,经玉女房水侧,山际有石室,又北经县之 竹园中,分为二水,即今洞室。”则知芒水色黑,故俗呼 为黑河,因以芒谷为黑水谷。谷南三里为仙游潭,今 呼为黑龙潭。潭南为仙游寺,潭北为玉女泉,旁为罗 汉洞。东侧有马融读书石室,前有台,方一亩,为读书 “台。又南六十里为金井,又南一百二十里为秦岭,又 南六十里为柴家关,又南一百五十里至洋县界,谷 口内三里为韩谷”,谷水入黑河,口外东为黄谷,谷南 八里为玉皇阁,谷水入黑河,至红崖头分为卢家河。 西岸有五堰,灌红崖头:西姚村、马家村、郭家寨、张野 狐寨、上下高村、祁家寨、崖头地。东岸八里为一堰,灌 上下沙谷堆地,北流至高店子东北入渭。黑河东岸, 一堰,灌上下姚村东南北三清殿、周旗刚旗寨地,北 经泥河东司竹局、阿岔村、黑河湾,北入渭。河西岸至 沙谷堆,分为泥河,经红花铺之东,里黄寨之西北入 渭。

    团标谷在黑水谷东四里。南五里为观音堂。山腰有 泉,石窦仅尺许。知县章泰祷雨有应,重修之。

    马岔谷在团标谷东五里。

    “就谷”在马岔谷东二里,西有五老洞。

    飞升谷在就谷东三里,西有延生观。

    西观谷在飞升谷东二里,西坡有笔帽园。东为大秦 寺,有佛塔,故俗呼为“塔儿谷。”

    东观谷在塔儿谷东二里。东为卧牛池,西为化女泉, 泉下有晒丹石。东一里为太微峰,传云“老子传道毕乘云驾景升入太微。”下为炼丹峰,又下为说经台。东 侧为闻仙谷,东崖为吕公洞,洞巅为元帝祠。

    田谷在闻仙谷东二里,去县三十五里。谷东二里为 元始台,南五里为仰天池,又南五里为十老洞,西南 十里为石楼山,峰峦层叠,形势如楼。又五里为五福 山,五峰高峙,形势美丽。又南鸟道通洋县。

    赤谷,在田谷东四里。谷南五里为迎阳洞,相传锺离 权修炼之所。

    《牛谷》在赤谷东,今名“牛角谷。”

    坛谷在牛谷东三里,今名大渠谷。谷南有红石洞,洞 中有止泉,洞口有石盘龙。东有富谷堆,疑是龙尾堆。 耿谷,在坛谷东三里,今讹为景。谷。南六十里为高山 岭,有池,周五里。

    甘谷,在耿谷东十里。东为“望仙坪,西为遇仙观。”有“《老 子石像》,甚工致。”

    石镜谷,在甘谷东四里。谷南十里为五泉岭,岭半有 石方丈馀,莹明如镜,远照长安,故名。先被樵者锤暗, 今复明。

    涝谷在石镜谷东四里。谷岸西为本县境,东为鄠县 境。

    终南山部艺文一

    《终南山赋》
    汉·班固

    伊彼终南,岿巀嶙囷。概青宫,触紫宸。嵚崟郁律,萃于 霞芬暧晻霭,若鬼若神。傍吐飞濑,上挺修林。立泉 落落,密阴沉沉。荣期绮季,此焉恬心。三春之季,孟夏 之初,天气肃清。周览八隅,皇鸾𬸚𬸦。警乃前驱,尔其 珍怪,碧玉挺其阿,密房溜其巅,“翔凤哀鸣集其上,清 水泌流注其前。彭祖宅以蝉蜕,安期飨以延年。唯至 德之为美,我皇应福以来臻。埽神坛以告诚,荐珍馨 以祈仙。嗟”兹介福,永终亿年。

    终南山义谷铭      北周庾信

    周保定二年,岁次壬午七月己巳朔,大冢宰晋国公 护凿石关之谷,下南山之材。维公匡济彝伦,弘敷庶 绩,燮理馀暇,披阅《山经》。以为“终南敦物,日月亏蔽,杶 干栝柏,椅桐梓漆,年代蕴积,于何不有?”乃谋山泽之 官,兼引衡虞之匠,东出蓝田,则控灞乘浐;西连子午, 则据泾浮渭。派别八溪,流分九谷,铜梁四柱,石阙双 耸,青绮春门,沟渠交映;绿槐秋树,舟楫相通。蓄之则 为屯云,泄之则为行雨。青牛文梓,白鹤贞松,运以寘 宫,崇斯云屋。千栌抗殿,龙首干云;万顷疏苗,蝉鸣再 熟。川后让德,山灵景从。岂知运石甘泉,才通栎阳之 殿;穿渠穀水,直绕金墉之城。将事未劳,为功实重,国 富人殷,方传千载。因功立事,敢勒山阿。铭曰:“寥廓上 浮,峥嵘下镇。壁立千丈,峰横万仞。桂月危悬,风泉虚 韵。乘舆岭阪,举锸云根。八溪分注,九谷通源。北涵桐 井,南浮石门。模象大状,规绳百堵。胶葛九成,徘徊千 柱。桂栋陵波,柏梁乘雨。疏川奠谷,落实催柯。事均刊 木,功侔凿河。”

    游终南山记       明王九思

    “正德庚辰春三月癸巳大复”,何子校士鄠杜约予游 南山。丙申南行二十里,抵金峰寺。寺背山,山下出泉, 甃为井,乃伏流佛座下。至院亦甃为井,复伏流至门 外,达于平地为溪。院僧利灌溉,则闭井北口上水由 泉西缘冈,南抵山半,树木离列,乃坐饮数觥。下出寺 东行半里许,抵化羊宫东,涧水出焉。道士引别支经 流,庖舍后接竹入水于釜。由宫后南行,渡小涧陟冈, 其上平坦可数亩,多桧。东临涧水,坐饮移时,甚乐也。 出宫门北望,则嵯峨九崚诸山,隐隐若黛。并山东行 三里许,抵重云寺,南向坐憩,圭峰在前,如人拱揖。又 东行七里,抵栖禅寺,即所谓“草堂”者也。盖姚秦时鸠 摩罗什自西竺来,尔时未有寺,为树草堂,译经其中。 其后建寺,始定今名,而俗犹呼草堂寺云。前殿画壁 甚古,西南为鸠摩罗什葬塔,有亭覆焉。前朝诗刻甚 多,独金赵闲闲公词翰为盛。明道先生诗注云:寺在 终南山麓,其竹盖将十顷,乃今根株尽矣。独寺后银 杏四株,上薄霄汉,亦百年外物也。门外诸峰,苍翠如 画。东南林薄中有唐“圭峰禅师葬塔。其西南。入峪数 里,为紫阁峰,有瀑布,景特奇绝。”又五日,县令王子明 叔邀余西游楼观,比至,则诸公已先在,乃相携至老 君殿台上,席地对月坐饮。于是德涵鼓凤琶,歌予所 制《越调曲》,感激愤厉,诸公击节叹焉。已又据席饮,各 倡和诗为乐。明日,明叔陪予登紫云楼,楼两层,其上 为玉皇像。北面,其后灰壁,南面为山水人物画,盖甚

    奇,非今人笔也。凭栏一目千里,既下与诸公观老子
    考证
    系牛柏,柏下石,牛卧焉已。乃南行四五里,抵说经台,

    盘曲而上,绝顶为宫三楹,中塑老子、尹喜像,其四壁 画前朝君臣逸士像,盖有功《道德经》者。前门内古柏 一株,俗说既死而聃针之,活诞不足信。仲默于宫前 碑侧,书“予六人者姓名、邑里、经游岁月”云已,乃坐后 殿廊下饮。明叔又请西游仙游寺,于是下台转折西 行,既数里,见山麓一塔岿然,问之,唐一行僧塔也。又 数里,过康子彭麓庄,又西行数里,转折而南,道路甚 险。东崖山西岸黑水,下视,毛发森竖。行里馀,天气昏 黑,与诸公相失。路愈益险,肩舆不可度。予夹两僮走, 既数里,转折西行,度涧桥,危甚。又里馀,抵寺。寺榜曰 “普缘”,盖此地故有仙游宫,俗亦因呼其寺云。寺四面 皆山,黑水经流,其门盖奧区也。登毗卢阁已,乃观殿 前石塔,塔下空中塑一病佛,侧睡且死,诸罗汉按摩 哭泣龥祷,备极情态。康子戏曰:“佛亦有此无常邪?”相 与一笑,已乃出门。门西濒水,二石塔,上刻吴道子画 诸佛像,有东坡题名。北岸山上泉下泻有声。其傍石 洞,后汉马融尝居焉。仲默曰:“嗟乎!胜地不常,良时易 失;嘉朋难合,乐事罕逢。斯游也,一举而四美备。於戏! 其盛矣乎!”

    终南山部艺文二

    《陪驾幸终南山     北周》·宇文昶

    尧盖临河颍,汉跸践华嵩。日旗回北凤,星旆转南鸿。 青云过宣曲,先驱背射熊。金桴拂泉底,玉琯吹云中。 古辙称难极,新途或易穷。烟生山欲尽,潭净水恒空。 交松上连雾,修竹下来风。仙才道无别,灵气法能同。 东枣羞朝座,西桃献夜宫。诏令王子晋,出对浮丘公。

    陪驾幸终南山和宇文内史   庾信

    玉山乘四载,瑶池宴八龙。鼋桥浮少海,鹄盖上中峰。 飞狐横塞路,白马当河冲。水奠三川石,山封五树松。 长虹双瀑布,圆阙两芙蓉。戍楼鸣夕鼓,山寺响晨钟。 新蒲节转促,短笋箨犹重。树宿含樱鸟,花留酿蜜蜂。 迎风下列缺,洒酒召昌容。且欣陪北上,方欲待东封。

    登终南山拟古      隋胡师耽

    结庐终南山,西北望帝京。烟霞乱鸟道,劣见长安城。 宫雉互相映,双阙云间生。钟鼓沸阊阖,笳管咽承明。 朱阁临槐路,紫盖飞纵横。望望未极已,瓮牖秋风惊。 岩岫草木黄,飞雁遗寒声。坠叶积幽径,繁露垂荒庭。 瓮中酒新熟,涧谷寒虫鸣。且对一壶酒,安知世间名。 寄言朝市客,同君乐太平。

    望终南山         唐太宗

    重峦俯渭水,碧嶂插遥天。出红扶岭日,入翠贮岩烟。 叠松朝若夜,复岫阙疑全。对此恬千虑,无劳访《九仙》。

    蓬莱三殿侍宴奉敕咏终南山应制

    杜审言

    北斗挂城边,南山倚殿前。云标金阙迥,树杪玉堂悬。 半岭通佳气,中峰绕瑞烟。小臣持献寿,长此戴尧天。

    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     李白

    出门见南山,引领意无限。秀色难为名,苍翠日在眼。 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 何当造幽人,灭迹栖绝𪩘。

    终南幽居献苏侍郎三首时拜太祝未上

    储光羲

    暮春天气和,登岭望层城。朝日悬清景,巍峨宫殿明。 圣君常临朝,达士复悬衡。道近无良足,归来卧山楹。 灵阶曝仙书,深室炼金英。春岩松柏秀,晨路鶤鸡鸣。 羽化既有言,无然悲不成。

    其二

    中岁尚微道,始知将谷神。抗策还南山,水木自相亲。 深林开一道,青嶂成四邻。平明去采薇,日入行刈薪。 云归万壑暗,雪罢千岩春。始看元鸟来,已见瑶华新。 寄言搴芳者,无乃后时人。

    其三

    卜筑青岩里,云萝四垂阴。虚室若无人,乔木自成林。 时有清风至,侧闻樵采音。凤凰鸣高冈,望望隔层岑。 既言山路远,复道溪流深。偓佺空间游,虬龙水中吟。 何当见轻翼,为我达远心。

    同薛司直秋霁曲江俯见南山作 高适

    南山郁初霁,曲江湛不流。若临瑶池间,想望《昆仑丘》。 回首见黛色,渺然波上秋。深沈俯峥嵘,清浅延阻修。 连潭万木影,插岸千岩幽。沓霭信难测,渊沦无暗投片云对渔父,独鸟随虚舟。我心寄青霞,世事惭白鸥。 得意在乘兴,忘怀非外求。良辰日多暇,忻与数子游。

    奉和储光羲         前人

    天静终南高,俯映江水明。有若蓬莱下,浅深见澄瀛。 群峰县中流,石壁如瑶琼。鱼龙隐苍翠,鸟兽游清泠。 菰蒲林下秋,薜荔波中轻。山蔓浴兰沚,水若居云屏。 岚气浮渚宫,孤光随曜灵。阴阴豫章馆,宛宛百花亭。 大君及群臣,燕乐方嘤鸣。吾党二三子,兹辰怡性情。 逍遥沧洲时,乃在长安城。

    太乙山           岑参

    骤雨鸣淅沥,飕飗溪谷寒。碧潭千馀尺,下见蛟龙蟠。 石门通众流,绝岸砑层峦。幽趣倏万变,奇观非一端。 偶逐干禄徒,十年皆小官。抱板寻旧圃,敝庐临迅湍。 君子满清朝,小人思挂冠。酿酒漉松子,引泉通竹竿。 何必濯沧浪,不能钓严滩。此地可遗老,劝君来考盘。

    归终南山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南山诗           韩愈

    吾闻京城南,兹维群山囿。东西两际海,巨细难悉究。 《山经》及地志,茫昧非授受。团辞试提挈,挂一念万漏。 欲休谅不能,粗叙所经觏。尝升崇丘望,戢戢见相凑。 晴明出棱角,缕脉碎分绣。蒸岚相澒洞,表里忽通透。 无风自飘簸,融液煦柔茂。横云时平凝,点点露数岫。 天空浮修眉,浓绿画新就。孤撑有巉绝,海浴褰鹏噣。 春阳潜沮洳,濯濯吐深秀。岩峦虽嵂崒,软弱类含酎。 夏炎百水盛,荫郁增埋覆。神灵日歊歔,云气争结构。 秋霜喜刻轹,磔卓立癯瘦。参差相叠重,刚耿陵宇宙。 冬行虽幽墨,冰雪工琢镂。新曦照危峨,亿丈恒高袤。 明昏无停态,顷刻异状候。西南雄太白,突起莫闲簉。 藩都配德运,分宅占丁戊。逍遥越坤位,诋讦陷乾窦。 空虚寒兢兢,风气较搜漱。朱维方烧日,阴霰纵腾糅。 昆明大池北,去觌偶晴昼。绵联穷俯视,倒侧困清沤。 微澜动水面,踊跃躁猱狖。惊呼惜破碎,仰喜呀不仆。 前寻径杜墅,坌蔽毕原陋。崎岖上轩昂,始得观览富。 行行将遂穷,岭陆烦互走。勃然思坼裂,拥掩难恕宥。 巨灵与夸蛾,远贾期“必售。还疑造物意,固护蓄精祐。” 力虽能排斡,雷电怯呵诟。攀缘脱手足,蹭蹬抵积甃。 茫如试矫首,堛塞生拘愗。“威容丧萧爽,近新迷远旧。 拘官计日月,欲进不可又。因缘窥其湫,凝湛閟阴嘼。 鱼虾可俯掇,神物安敢寇。林柯有脱叶,欲堕鸟惊救。 争衔弯环飞,投弃急哺𪃟。”旋归道回睨,达枿壮复奏。 吁嗟信奇怪,峙质能化贸。前年遭谴谪,探历得邂逅。 初从蓝田入,顾盼劳颈脰。时天晦大雪,泪目苦蒙瞀。 峻涂拖长冰,直上若悬溜。褰衣步推马,颠蹶退且复。 苍黄忘遐睎,所瞩才左右。杉篁咤蒲苏,杲耀攒介胄。 专心忆平道,脱险逾避臭。昨来逢清霁,宿愿欣始副。 峥嵘跻冢顶,倏闪杂鼯鼬。前低划开阔,烂漫堆众皱。 或连若相从,或蹙若相斗,或妥若弭伏,或竦若惊雊, 或散若瓦解,或赴若辐辏,或翩若船游,或决若马骤, 或背若相恶,或向若相佑,或乱若抽笋,或嵲若注灸, 或错若绘画,或缭若篆籀,或罗若星离,或蓊若云逗, 或浮若波涛,或碎若锄耨,或如贲育伦,赌胜勇前购。 先强势,已出后钝嗔。“或如帝王尊,丛集朝贱幼。 虽亲不亵狎,虽远不悖谬。或如临食案,肴核纷饤饾。 又如游九原,坟墓包椁柩。或累若盆罂,或揭若㽅梪, 或覆若曝鳖,或颓若寝兽,或蜿若藏龙,或翼若抟鹫, 或齐若友朋,或随若先后,或迸若流落,或顾若宿留, 或戾若仇雠,或密若婚媾,或俨若峨冠,或翻若舞袖, 或屹若战阵,或围若蒐狩”,或靡然东注,或偃然北首, 或如火熹焰,或若气馈馏。或行而不辍,或遗而不收, 或斜而不倚,或弛而不彀,或赤若秃。或熏若柴槱。 或如龟坼兆,或若卦分繇。或前横若剥,或后断若姤。 延延离又属,夬夬叛还遘。喁喁鱼闯萍,落落月经宿。 訚訚树墙垣,𪩘𪩘架库厩。参参削剑戟,焕焕衔莹琇。 敷敷花披萼,闟闟屋摧溜。悠悠舒而安,兀兀狂以狃。 超超出犹奔,蠢蠢骇不懋。大哉立天地,经纪肖营腠。 厥初孰开张,僶俛谁劝侑。创慈仆而巧,戮力忍劳疚。 得非施斧斤,无乃假诅咒。鸿荒竟无传,功大莫酬僦。 尝闻于祠官,芬苾降歆嗅。斐然作歌诗,惟用赞报。

    奉使登终南山        王湾

    “常爱南山游,因而尽原隰。”数朝至林岭,百仞登嵬岌 石壮。马径穷,苔色步缘入。物奇春状改,气远天香集。 虚洞策杖鸣,低云拂衣湿。倚岩见庐舍,入户欣拜揖。 问性矜勤劳,示心教澄习。玉英时共饭,芝草为余拾。 境绝人不行,潭深鸟空立。一乘从此受,九转兼是给。 辞处若轻飞,憩来无吐吸。闲襟超已胜,回路倏而及。 烟色松上深,水流山下急。渐平逢车骑,向晚眺城邑。 峰在野趣繁,尘飘宦情缉。辛苦久为吏,劳生何妄执。 日暮怀此山,悠然赋斯什。

    ===登华岩寺楼望终南山赠校书兄弟===

    孟郊

    地脊亚为崖,耸出冥冥中。楼根插迥云,殿翼翔危空。 前山胎元气,灵异生不穷。势吞万象高,秀夺五岳雄。 一望俗虑醒,再登仙愿崇。青莲三居士,昼景真赏同。

    游终南山          前人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到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游终南山寄苏奉礼      李端

    半岭逢仙驾,清晨独采芝。壶中开白日,雾里卷朱旗。 猿鸟知归路,松萝见会时。鸡声传洞远,鹤语报家迟。 童子闲驱石,樵夫乐看棋。依稀醉后拜,恍惚梦中辞。 海上终难接,人间益自疑。风尘甘独老,山水但相思。 愿得烧丹诀,流沙永待师。

    退期望终南山        李拯

    紫宸朝罢缀鹓鸾,丹凤楼前驻马看。唯有终南山色 在,晴明依旧满长安。

    望终南山         金梅泽

    明月一樽酒,清风万卷书。南山山下地,终欲卜邻居。

    南山操         明王九思

    我栖兮南山,有佩其兰兮有芝可餐。绮皓逝兮,谁与 我兮盘桓,南山之陬兮我憩我游,桂树丛生兮其叶 飕飕,王孙归来兮与尔淹留。倚桂树兮浩歌,有樵夫 兮云中过,招我采苓兮山之阿。山之阿兮采苓,上有 怪松兮偃蹇而蟠屈苍虬之形,安得驾此苍虬兮,横 四海兮观八溟。

    游终南山          王鹤

    势拔群山净拥螺,声传空谷听樵歌。紫芝满地云常 护,翠壁插天雨乍过。虎豹洞深千嶂合,蛟龙潭古万 年多。云踪望彻迷前路,断壁悬崖尽薜萝。

    望终南山         王道纯

    幽人书屋对南山,耸翠层峦霄汉间。正脉冥搜连华 岳,分支遥想入峣关。也知紫阁真堪隐,更有丹砂可 驻颜。拟向天门朝绛节,将无羽翰点仙班。

    终南山部纪事

    《十六国春秋》:刘曜光初四年五月,终南山崩。长安人 刘终于崩所得白玉方一尺,有文字曰:“皇亡,皇亡,败 赵昌,井水竭,构五梁,咢酉小衰,困嚣丧。呜乎呜乎,赤 牛奋靷其尽乎!”群臣咸贺,以为石勒灭之征也。曜大 悦,斋七日,而后受之于太庙,大赦境内,以终为奉瑞 大夫。

    《长安县志》:普安姓郭,泾阳人。周氏灭法,隐终南山楩 梓谷。隋兴,广募遗僧,馀僧皆应诏,唯安自守林壑,时 行村聚,后栖子午豹林谷涧之侧,人有杀生者,常倍 价赎之,不得,即自割䏶肉,曰:“此彼俱肉耳,人食米理 足贵也。”其感人率此类。

    《唐书卢藏用传》:司马承祯尝召至阙下,将还山,藏用 指终南曰:“此中大有嘉处。”承祯徐曰:“以仆视之,仕宦 之捷径耳。”藏用惭。

    《长安县志》:唐金可记,新罗人。性沈静好道,不尚华侈, 服气炼形,自以为乐。博学强记,属文清丽。擢第后,退 居终南山。后三年思归本国,航海而去。复来衣道服 入山,务行阴德,人有所求无阻。大中十一年,忽上表 言:“臣奉玉皇诏为英文台侍郎,明年二月二十五日 当上升。”帝极以为异,后传仙去云。

    宋赵抱一,秦州民家子,常牧牛田间。一夕有叩门召 之者,一杖引行,杖端有气如烟,其香可悦。至山颠,见 数人会饮,音乐交奏,与人间无异。抱一骇之。会巡检 使过其下,闻乐声,疑群盗,欢聚,集乡民,梯崖而上,至 则无所睹,独抱一在,援以下具言其故,舍之。凡经夕, 若俄顷。自是茹甘菊柏叶,间以饮酒,貌如婴儿,素不 “习文墨,口占辞句,颇成篇咏,皆有道意。大中祥符四 年至京,诏赐名度为道士,今居终南山太乙宫。” 《宋史种放传》:“放字名逸,河南洛阳人也。父诩,吏部令 史,调补长安主簿。放沉默好学,七岁能属文,不与群 儿戏。父尝令举进士,放辞以业未成,不可妄动,每往 来嵩、华间,慨然有山林意。未几,父卒,数兄”皆干进,独 放与母俱隐终南豹林谷之东明峰,结草为庐,仅庇 风雨,以讲习为业,从学者众,得束脩以养母,母亦乐 道薄滋味。放得辟谷术,别为堂于峰顶,尽日望云危 坐。每山水暴涨,道路阻隔,粮糗乏绝,止食芋栗。 《国老谈苑》:“种放隐终南山,至老不娶养母,非力耕之 粒不馈,四方从学者几百人,由”此被召。

    《燕翼贻谋录》:“种放有别墅在终南山,聚徒讲学。性嗜 酒,种秫自酿,林泉之景,颇为幽胜。真宗闻之,欲幸其 家而不果。咸平六年,遣使画图以进。六月己未,召辅 臣观于龙图阁,再三褒美。放父翊尝为吏部令史,出 官为长安簿。放父好学,长以古道自任,奉母隐居于 终南山之豹林谷,自称退士,作《退士说》数千字,又号‘云溪醉叟’。”太宗朝屡召不起,张齐贤荐其节行可厉 风俗,真宗复遣中使召之,起为左司谏、谏议大夫、给 事中,力请还山从祀。东封,拜工部侍郎,终身不娶。既 卒,朝廷录其侄世雍为同学究出身。

    《宋史高怿传》:“怿字文悦,荆南高季兴四世孙。幼孤,养 于外家。十三岁能属文,通经史百家之书。闻种放隐 终南山,乃筑室豹林谷,从放受业。放奇之,不敢处以 弟子行。与同时张荛、许勃号‘南山三友’。”

    《居易录》:崇祯九年,汉中刘一真入终南山采药,遇仙 人自言是徐元直,令一真奏事。有旨下抚按察访。成 都费经虞有诗云:“传闻徐元直,尚在南山云。我欲从 之去,高峰麋鹿群。”

    终南山部杂录

    《诗经小雅天保》:“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小雅·斯干》:“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汉东方朔《谏起上林苑,疏》:“南山,天下之阻也。南有江、 淮,北有河、渭。其地从汧、陇以东,商雒以西,厥壤肥饶。 汉兴,去三河之地,止灞、浐以西,泾、渭之南北,所谓天 下陆海之地,秦之所以虏西戎兼山东者也。其山出 玉石金银铜铁,豫章檀柘异类之物,不可胜原,此百 工所取给,万民所仰足也。又有粳稻、梨、栗、桑、麻、竹箭” 之饶,土宜姜芋,水多蛙鱼,贫者得以家给人足,无饥 寒之忧,故酆、镐之间,号为“土膏”焉。其价亩一金。今规 以为苑务。苑囿之大,不恤农时,非所以强国富人也。 夫殷作九市之宫而诸侯畔,灵王起章华之台而楚 民散,秦兴阿房之殿而天下乱,粪土愚民,忘生触死, 逆盛意,犯隆指,罪当万死,不胜大愿。

    刘歆《西京杂记》:“终南山多离合草,叶似江蓠而红绿 相杂,茎皆紫色,气如萝勒。有树直上百尺,无枝,上结 藂条如车盖,叶一青一赤,望之斑驳如锦绣,长安谓 之丹青树,亦云华盖树。”

    晋潘岳《关中记》:长安地皆黑壤,城今赤如火,坚如石, 父老所传,盖凿龙首山土为城,又诸台阙亦尔。终南 山一名中南,言在天中,居都之南,故关中曰南。 汉筑长安城及营宫殿,咸以堙平,至今坊市。北据高 原,南望爽垲,视终南如指掌。

    梁任昉《述异记》:“贝宫夫人庙在太一山下,云怀元年 夫人也”,庙即其基也。

    张洎《贾氏谈录》:“贾君云:僖、昭之时,长安士族多避寇 南山中,虽洊经离乱,而兵难不及,故今衣冠子孙居 鄠、杜间,室庐相比。”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东蒙,盖终南山峰名。杜诗云:‘故 人昔隐东蒙峰,已佩含景苍精龙。故人今居子午谷, 独在阴崖结茅屋’。皆长安也’。种明逸《东蒙新居诗》亦 云:‘登遍终南峰,东蒙最孤秀’。南士不知,故注杜诗者, 妄引颛臾为东蒙主,以为鲁地。”

    《春明梦馀录》:“终南山产出花火头根、仙人掌、黄精、百 合、三柰、山药、芋头可食。竹。山房县一带出蜂蜜、花椒、 木耳。又金州以南生红花,皆自然之利,可随取。 自商州、商南、蓝田、咸宁、武功、长安、鄠县、扶风、岐山一 带山,俱谓之终南。”

    终南山部外编

    郭氏《元中记》:秦文公造长安宫,周四百里,南至终南 山。山有梓树,大数百围,荫宫中。公恶而伐之,连日不 克,辄大风雨。夜有鬼问梓树,树曰:“岂奈吾何?”鬼曰:“若 使三百人披头,以丝绕树,岂不败汝?”树默然不应。明 日人言于秦王,王依此言伐之。中有青牛,逐之入澧 州。

    干宝《搜神记》:元嘉中,有道士徐启元,隐居终南山中, 道德尊重,人皆钦之。然通法术,逆知吉凶,前世之事, 历历可闻。时有王大夫,只养一女,年可初笄,乃世之 极色也,怜爱颇甚,乃名曰金英。徐启元忽然一日闲 游之次,经过王大夫宅门,见宅上有宿世冤仇,怨气 亘天。启元曰:“此谁宅?”阍者曰:“御史王大夫。”启元曰:“大 夫在否?”答曰:“在,可与余报之云:终南山徐启元有切 事欲见大夫。”阍人入告,大夫闻话,令升厅,俄出见之, 元曰:“勿讶造次起居,然有事咨白,未知可否?”答曰:“望 示及。”启元曰:“适睹大夫宅上有宿世重冤,仇欲伺其 便而报之,大夫知否?”对曰:“非尊师,胡为知之?某凡俗肉眼,岂明此事?”元曰:“请童仆男女等”遍观之,皆言不 是。又曰:“宅上更有何人?”大夫曰:“某有一女,小字金英, 幼小怜之,颇能羞戁。”元曰:“只此小娘子,便是大夫之 冤家矣。可令出来。”大夫将谬言,令夫人召来。夫人即 往唤之,已见其女扃其房门,面壁而坐,叹曰:“我之宿 世冤结,方欲伺便报仇无赖道士,显泄我事。”夫人闻 之,惊告大夫。大夫惶惧,计无所出,乃礼启元曰:“此宿 世冤仇相会,如何脱免?”元曰:“此小事。”答曰:“倘蒙尊师 慈恩,特垂救拔,以此得生,何以报之。”又复再拜。元曰: “勿再多言,即为却逐,与大夫变却。”取清水一盆,剑一 口,左右手秉之,随大夫至阁内,令可开门。金英曰:“是 我之冤,干尔何事?”元曰:“道门以救拔为功,济人为上, 曷不速变,安用多言。”乃步罡诀,咒以水噀之,叱曰:“速 变本形,无更居此。”咒讫,令备棺榇,逡巡而至。元乃开 门视之,已化为白骨。即令左右敛之,致灵车,诫曰:“可 送出都门。行十馀里,遇大林木中,弃之急奔,勿更回 顾。”左右依言,送出都,可十里来望,果有大林,便安其 下,急奔而归。回至都门,方始回望,见大林红焰亘天。 悉为烬。大夫惊哭拜谢。与夫人仍备珍宝财帛酬之。 悉不顾而去。

    《感通记》:唐武德中,终南山宣律师修持戒律,感天人 韦将军等十二人自天而降,旁加卫护。内有南天王 子张玙,常侍于律师。时有法琳道人,饮酒食肉,不择 交游,至有妻子。律师在城内,法琳过之,律师不礼焉。 天王子谓律师曰:“‘自以为何如人’?律师曰:‘吾颇圣也’。 王子曰:‘师未圣因果人耳,法琳道人即是圣人’。律师” 曰:“彼破戒如此,安得为圣?”王子曰:“彼菩萨地位,非师 所知。然彼更来,师其善待之。”律师乃改观。后法琳醉, 猝造律师,直坐其床,吐于床下,臭秽虽甚,律师不敢 嫌之。因以手攫造功德钱,纳之袖中径去。便将沽酒 市肉,钱尽复取。律师见即与之。后唐高祖纳道士言, 将灭佛法。法琳与诸道士竞论,道士惭服。又犯高祖 龙颜,固争佛法,佛法得全,琳之力也。《佛经》“护法菩萨, 其琳之谓乎?”

    《长安县志》:“贞观中,终南山悟真寺僧夜入蓝溪,闻有 诵《法华》经者,其声纤远。时星月迥临,四顾閴寂。僧惨 然有惧,归白于众,俱往听之,经声自地中发,标表其 所。明晨穷表下,得颅骷一,其骨枯,独唇吻与舌鲜而 且润。持归,纳以石函,置于佛殿西轩。自是函中每夕 有诵《法华经》声,长安观听者甚众。后新罗僧来寺,住 岁馀,伺寺僧悉出,窃石函去,迹其往,已归海东矣。” 《太平广记》:“唐开元中,有吴人陆生贡明经,举在京,贫 无仆从。尝早欲试自驾其驴,驴忽惊跃,断缰而走。生 追之,出启夏门,直至终南山下。见一径登山甚熟,此 驴直上,生随之上五六里,至一处,甚平旷,有人家门 庭整齐。生窥之,见茅斋有葡萄架,其驴”系在树下。生 遂叩门。良久,见一老人开门,延生入,颜色甚异,颇修 敬焉。遂命生曰:“坐。”生求驴而归。主人曰:“郎君止为驴 乎?得至此,幸会也。某故取驴以召君,君且少留,当自 悟矣。”又延客入宅,见华堂邃宇,林亭池沼,盖仙境也。 留一宿,馈以珍味,饮酒欢乐,声技皆仙者。生心自惊 骇,未测其故。明日将辞,主人曰:“此实洞府,以君有道, 吾是以相召。”指左右童隶数人曰:“此人本皆城市屠 沽,皆吾所教,道成者,能兴云致雨,坐在立亡,浮游世 间,人不能识。君当处此,而寿与天地长久,岂若人间 浮荣蛊菌之辈,子愿之乎?”生拜谢曰:“敬受教。”老人曰: “授学师资之礼,合献一女,度君无因而得,今授一术 求之。”遂令取一青竹,度如人长,授之曰:“君持此入城, 城中朝官五品以上,三品以下家人见之,投竹于彼, 而取其女来。但心存吾约,无虑也。然慎勿入权贵家, 力或能相制伏。”生遂持杖入城。生不知公卿第宅,已 入数家,皆无女,而人亦无见其形者。误入户部王侍 郎宅,复入阁,正见一女,临镜晨妆。生投杖于床,携其 女而去。比下阶顾,见杖已化作女形,僵卧在床。一家 惊呼云:“小娘子卒亡。”生将女去,会侍郎下朝,峕权要, 谒请盈街,宅门重邃,不得出,隐于中门侧。王闻女亡, 入宅省视,左右奔走不绝。须臾,公卿以下皆至门矣。 峕叶天师在朝,奔遣邀屈,生隐于户下半日矣。少顷, 叶天师至,诊视之。此非鬼魅,“乃道术者为之尔。”遂取 水喷咒,死女立变为竹。又曰:“此亦不远,搜尚在。”遂持 刀禁咒,绕宅寻索,果于门侧得生。生既被擒,遂被枷 锁捶拷,讯其妖状。生遂述其本情,就南山同取老人。 遂令锢项,领从人至山下。往时小径都已无矣。所司 益以为幻妄,将领生归。生向山恸哭曰:“老人岂杀我 耶?”举头望见一径,见老人杖策而下,至山足,府吏即 欲前逼,老人以杖画地,遂成一水,阔丈馀。生叩头哀 求,老人曰:“吾去日语汝勿入权贵家,故违我命,患自 致也。然亦不可不救。”从人惊视之次,老人取水一口 噀之,黑雾数里,白昼如暝,人不相见,食顷而散,已失 陆生所在,而枷锁委地,山上小径与水皆不见矣。 《逸史》:唐开元末,元宗梦人云:将手巾五百条,袈裟五百领,于回向寺布施。及觉,问左右,并云无,乃募缁徒 道高者寻访,有一狂僧,本无住着人,亦不知其所来, 自出应召曰:“某知回向寺处。”问要几人,曰:“但得赍持 所施物及名香一斤,即可去授之。”其僧径入终南,行 两日至极深竣处,都无所见。忽遇一碾石,惊曰:“此地 人迹不到,何有此物?”乃于其上焚所携香,礼祝哀祈。 自午至夕。良久,谷中雾起,咫尺不辨。近晓渐散,当半 崖有朱柱粉壁,玲珑如画。少顷,转分明,见一寺若在 云间,三门巨额,谛视之,乃回向也。僧喜甚,攀陟遂到。 时已黄昏,闻钟磬及礼佛之声,守门者诘其所从来, 遂引入。见一老僧,曰:“唐皇帝万福,令与人相随。”历房 散手巾等,唯馀一分,一房但空榻者,亦无人也。又具 言之。僧笑令坐,顾侍者曰:“彼房取尺八来。”乃《玉尺八》 也。僧曰:“汝见彼胡僧否?”曰:“见。”僧曰:“此是权代汝主也。 国内当乱,人死无数,此名磨灭王。其一室,是汝主房 也。汝主在寺,以爱吹尺八,谪在人间,此常吹者也。今 限已满,即却归矣。明日遣就坐斋,斋讫曰:‘汝当回,可 持此玉尺八付与汝主,并手巾袈裟,令自收也’。”狂僧 膜拜而回,童子送出。才数步,又云雾四合。及散,则不 复见寺所在矣。乃持手巾尺八进于元宗。及召见,具 述本末,元宗大感悦,持尺八吹之,宛是先所御者。后 二十馀年,遂有安禄山之乱。其狂僧所见胡僧,即禄 山也。

    王常者,洛阳人。负气尚义,见人不平,必手刃之。见人 饥寒,至于解衣推食,略无难色。至德二年,常于终南 山游,遇风雨,宿于山中。夜将半,雨晴云飞,月朗风恬。 常慨然四望而叹曰:“我欲平天下乱,无一人之柄以 佐我,无尺寸之封以资我。我救天下之饥寒,而又衣 食亦不自充。天地神祇福善,故不足信。”言讫,有一神 人自空而下,谓常曰:“尔何此言?”常披剑沉吟良久,乃 对曰:“我言者,平生之志也,是何神圣降临此间?”神人 曰:“我有术,黄金可成,水银可死,虽不足平祸乱,亦可 少济人之饥寒。尔能受术于我,以救世人饥寒乎?”常 曰:“我闻此术,是神仙之术,空有其名,未之见也。况载 籍之内,备叙秦皇、汉武好此道,终无成,但为千载之 讥诮。”神人曰:秦皇、汉武,帝王也。帝王处救人之位,自 有救人之术而不行,反求神仙之术,则非尔无救人 之位,欲救天下之人,固可行此术。常曰:“黄金成,水银 死。”真有之乎?神人曰:“勿疑。有之哉,夫黄金生于山石, 其始也是山石之精,而千年为水银。水银受太险之 气,固流荡而不凝定,微遇纯阳之气合,则化黄金于 倏忽也。今若以水银欲化成黄金,必须在山即化,不 在山即不化,但遇纯阴之石气,合即化也。我有书,君 受之勿疑。”常乃再拜神人,神人于袖中取一卷书授 常,常跪受讫,神人戒之曰:“读此书尽了黄金之道,异 日当专付一人,勿轻授,勿终秘。勿授之于贵人,勿授 之于道流僧徒,彼皆少有救人之术,勿授之于不义 之辈,彼必不以饥寒为念。黄金成,济人之外勿奢逸, 珍重我术,珍重我言,如不然,天夺尔算。”常又再拜曰: “神人今授我圣术,固终身无忘也。但乞示我是何神 圣,使我知大惠之处。”神仙曰:“我山神也。昔有道人,藏 此书于我山,今遇尔义烈之人,是以付尔。”言讫而灭。 常得此《书》读之。遂成其术。此后多游历天下。以黄金 赈济乏绝。

    “唐元和初,万年县有马士良者犯事。时进士王爽为 京尹,执法严酷,欲杀之。士良乃亡命入南山,至岩谷 湫岸间,潜于大柳树下。才晓,见五色云下一仙女,于 水滨有金槌玉板,连扣数下,青莲涌出。每叶开,仙女 取擘三四枚食之,乃乘云去。士良见金槌玉板尚在, 跃下扣之,少顷复出。士良尽食之十数枚,顿觉身轻”, 即能飞举。遂扪萝寻向者五色云所,俄见大殿崇宫, 食莲女子与群仙处于中,睹之大惊趋下,以其竹杖 连击坠于洪崖涧边,涧水清洁,因惫熟睡。及觉,见双 鬟小女磨刀谓曰:“君盗灵药,奉命来取君命。”士良大 惧,俯伏求救,解之答曰:“此应难免,惟有神液可以救 君,君当以我为妻。”遂去。逡巡持一小碧瓯,内有饭白 色,士良尽食复寝。须臾起,双鬟曰:“药已成矣。”以示之, 七颗光莹,如空青色。士良嘉叹,看其腹有似红线处, 乃刀痕也。女以药摩之,随手不见。戒曰:“但自修学,慎 勿语人。傥漏泄,腹疮必裂。”遂同住于湫侧。又曰:“我谷 神之女也,守护上仙灵药,故得救君耳。”至会昌初,往 往人见于炭谷湫捕鱼不获,投一帖子,必随斤两数 而得。

    赵操者,唐相国憬之孽子也。性疏狂不慎,相国屡加 教戒,终莫改悔。有过惧罪,因盗小吏之驴,携私钱二 缗,窜于旗亭下。不日钱尽,遂南出启夏门,恣意纵驴, 从其所往。俄届南山,渐入深远,猿鸟一径,非畜乘所 历。操即系驴山木,跻攀独往。行二十里,忽遇人居,因 即款门。既入,有二白发叟谓操曰:“汝既至,可以少留。” 操顾其室内,妻妾孤幼,不异世俗。操端无所执,但恣

    游山水,而甚安焉。月馀,二叟谓操曰:“劳汝入都,为吾
    考证
    市山中所要。”操则应命。二叟曰:“汝所乘驴,货之可得

    五千,汝用此依吾所约,买之而还。”操因曰:“操大人,方 为国相,今者入京,惧其收维。且驴非己畜,何容便货? 况絷之山门,今已一月,其存亡不可知也。”二叟曰:“第 依吾教,勿过忧苦。”操即出山,宛见其驴尚在,还乘之 而驰,足力甚壮。货之,果得五千。因探怀中二叟所示 之书,惟买水银耳。操即为交易,薄晚而归。终暝,遂及 二叟之舍。二叟即以杂药烧炼,俄而化为黄金。因以 此术示之于操。自尔半年,二叟徐谓操曰:“汝可归宁, 三年之后,当与汝会于茅庐。”操愿留不获,于是辞诀。 及家相国薨,再宿矣。操过小祥,则又入山。岐路木石, 峰峦树木,皆非向之所经也。操急返,服阕,因告别昆 仲,游于江湖,至今无羁于世,从学道者甚众,操终无 传焉。

    陈季卿者,家于江南,辞家十年,举进士,志不能成,归 羁栖辇下,鬻书判给衣食。常访僧于青龙寺,遇僧他 适,因息于暖阁中,以待僧还。有终南翁,亦俟僧归,方 拥炉而坐,揖季卿就炉。坐久,谓季卿曰:“日已脯矣,得 无馁乎?”季卿曰:“实饥矣。僧且不在,为之奈何?”翁乃于 肘后解一小囊,出药方寸,止煎一杯与季卿曰:“粗可 疗饥矣。”季卿啜讫,充然畅适,饥寒之苦洗然而愈。东 壁有《寰瀛图》,季卿乃寻江南路,因长叹曰:“得自渭泛 于河,游于洛,泳于淮,济于江,达于家,亦不悔无成而 归。”翁笑曰:“此不难致。”乃命僧童折阶前一竹叶,作扁 舟,置图中渭水之上,曰:“公但目于此舟,则如公向来 所愿耳。然至家慎勿久留。”季卿熟视之,稍觉渭水波 浪一叶渐大,席帆既张,恍然若登。始自渭及河,维舟 于禅窟兰若,题诗于南楹云:“霜钟鸣时夕风急,乱鸦 又望寒林集。此时辍棹悲且吟,独向莲花一峰立。”明 日,次潼关,登岸,题句于《关门东普通院门》云:“度关悲 失志,万绪乱心机。下坂马无力,扫门尘满衣。计谋多 不就,心口自相违。已作羞归计,还胜羞不归。”自陕东, 凡所经历,一如前愿。旬馀至家,妻子兄弟拜迎于门 侧。有《江亭晚望》诗,题于书斋云:“立向江亭满目愁,十 年前事信悠悠。田园已逐浮云散,乡里半随逝水流。 川上莫逢诸钓叟,浦边难得旧沙鸥。不缘齿发来迟 暮,吟对远山堪白头。”此夕谓其妻曰:“吾试期近,不可 久留,即当进棹。”乃吟一章《别其妻》云:“月斜寒露白,此 夕去留心。酒至添愁饮,诗成和泪吟。离歌栖凤管,别 鹤怨瑶琴。明夜相思处,秋风吹半衾。”将登舟,又留一 章《别诸兄弟》云:“谋身非不早,其奈命来迟。旧友皆霄 汉,此身犹路岐。北风微雪后,晚景有云时。惆怅秋江 上,区区趁试期。”一更后,复登叶舟,泛江而逝。兄弟妻 属恸哭于滨,谓其鬼物矣。一叶漾漾,遵旧途至于渭。 滨乃赁乘复游青龙寺,宛然见山翁拥褐而坐。季卿 谢曰:“归则归矣,得非梦乎?”翁笑曰:“后六十日方自知 时日将晚,僧尚不至。”翁去,季卿还主人家。后二月,季 卿之妻子赍金帛自江南来,谓季卿厌世矣,故来访 之。妻曰:“某月某日君归。”是夕作诗于西斋,并留别二 章,始知非梦。明年春,季卿下第东归,至禅窟及关门 兰若,见所题两篇,翰墨尚新。后年,季卿成名,遂绝粒 入终南山去。

    “唐文宗末,建州刺史严士则,本穆宗朝为尚衣奉御, 颇好真道。因午日于终南山采药。迷路徘徊岩嶂之 间,数日,所备粮糗既竭,四望无居人,计其道路,去京 不啻五六百里,然而林株深僻,风景明丽。忽有茅屋 数间,出于松竹之下,烟萝四合,才通小径。士则连叩 其门,良久竟无出者。因窥篱隙内,见有一人于石榻” 偃卧看书,士则推户直造其前,方乃摄衣而起。士则 拜罢,自陈行止,因遣坐千磐石之上,亦问京华近事。 复问天子嗣位几年,云:自安史犯阙居此,迄至今日。 士则具陈奔驰陟历,资粮已绝,迫于枵腹,请以饮馔 救之。隐者曰:“自居山谷,且无烟爨,有一物可以疗饥, 念君远来相过。自起于栋梁间,脱纸”囊,开启,其中有 百馀颗,如扁豆之形。俾于药室取铛,拾薪汲水,以粒 煮之。良久,微有香气,视之,已如掌大,曰:“可以食矣。”渴 即取铛中馀水饮之。士则方啖其半,自觉丰饱。复曰: “汝得至此,当由宿分。自兹三十年间,无复饥渴,俗虑 尘情将淡泊也。他时位至方伯,当与罗浮相近。倘能 脱去尘华,兼获长生之道。辞家日久,可以还矣。”士则 将欲告归,且恐迷失道路,曰:“勿忧。去此二三里,与采 薪者相值,可随之而去此”至国门不远,既出,果有人 采薪路侧。因问隐者姓名,竟返山无所对。才经信宿, 已及樊川村野。既还辇毂,不喜更尝滋味,日觉气壮 神清,有骖鸾驭鹤之意。衣褐杖藜,多依岩岫。居守卢 仆射,“耽味元默,思睹异人有道流,具述其由,遂致之 门下。及闻方伯之说,因以处士奏官,自梓州别驾作 牧建溪,时年已九十,到郡才周岁,即解印归罗浮。”及 韦宙相公出镇江南,使人访之,犹在山谷。大中十四 年,之任建安,路由江表,时萧相公观风浙右,于桂楼 开宴召之,惟饮酒数杯,他无所食凤纲者,渔阳人也。常采百草花,以水渍泥封之,自正 月始,尽九月止。埋之百日,煎九火,遇死者以药纳口 中,皆立活。《纲》常服此药,至数百岁不老,后入地肺山 仙去。

    《续酉阳杂俎》:“有人游终南山一乳洞,洞深数里,乳旋 滴沥成飞仙状,洞中已有数十眉目衣服,形制精巧。 一处滴至腰已上,其人因以手承漱之。经年再往,见 其所承滴像已成矣,乳不复滴,当手承处衣缺二寸 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