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舆汇编 山川典 第六十三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六十四卷
方舆汇编 山川典 第六十五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

     第六十四卷目录

     崤山部汇考

      图

      考

     崤山部艺文

      崤陵风雨        明王子谦

     崤山部纪事

     香山部汇考

      图

      考

     香山部艺文一

      修香山寺记       唐白居易

      香山新修经藏堂记      前人

      香山墓志铭         前人

      题画香山九老图     明王世贞

     香山部艺文二

      秋夜宿龙门香山寺     唐李白

      龙门香山寺        武元衡

      游香山水泉寺       韦应物

      答河南李士巽题香山寺    前人

      石楼           刘长卿

      宿香山寺石楼        李颀

      香山九老会有序    白居易

     香山部纪事

     香山部杂录

     香山部外编

     女几山部汇考

      图

      考

     女几山部艺文

      谒女几祠         明顾达

     女几山部纪事

     女几山部外编

     桐柏山部汇考

      图

      考

     桐柏山部艺文一

      桐柏山金庭馆碑铭     梁沈约

      大复山赋        明李梦阳

     桐柏山部艺文二

      过桐柏山         唐钱起

     桐柏山部纪事

     桐柏山部杂录

    山川典第六十四卷

    崤山部汇考

    左传之殽陵

    崤山本名殽,后作“崤。”以有夏后皋之墓,故称陵焉。又 名嵚崟山,在今河南河南府永宁县北六十里,东接 渑池县界,即春秋晋败秦师处也。山上有古崤县址, 山侧有夏后陵崤底村。

    崤山

    崤山

    按《春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冬,秦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 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 风雨也。”殽在弘农渑池县西,大阜曰“陵皋”,夏桀之 祖父。此道在二殽之间南谷中,谷深委曲,两山相嵚, 故可以辟风雨,古道由此。魏武帝西讨巴汉,恶其险 而更开北山高道。正义曰:此道皆在。殽是山名,俗 呼为土殽、石殽。其阸道在两殽之间,山高而曲,两山参差相映,其下雨所不及,故可以辟风雨也。《公羊传》 曰:“蹇叔送其子而戒之曰:‘尔即死,必于殽之嵚岩’。”是 文王之所辟风雨者也。此注言“两山相嵚,故可以辟 风雨”者,杜氏此言,或取《公羊》之意。嵚字盖从山,但嵚 岩是山之貌,而云“相嵚”,文亦不顺,未能审杜意也。何 休云:“其处险阻隘势,一人可要百,故文王过之。驱驰 常若辟风雨。”

    按:《史记封禅书》:“自殽以东”,《索隐》曰:殽即崤山。杜预 云:“崤在弘农渑池县西南,即今之二崤山是也。”亦音 豪。

    按戴延之《西征记》:“崤山上不得鸣鼓角,鸣则风雨骤 至。”自东崤至西崤三十里。东崤长坂数里,峻阜绝涧, 车不得方轨。西崤建石坂十二里,险绝不异东崤。 按《水经》河水,河之右则崤水注之。出河南盘崤山, 西北流,水上有梁,俗谓之鸭桥也。历涧水东北流,与 石崤水合。水出石崤山,山有二陵:南陵,夏后皋之墓 也;北陵,文王所辟风雨矣。言山径委深,峰阜交荫,故 可以辟风雨也。秦将袭郑,蹇叔致谏而公辞焉。蹇叔 哭。子曰:“吾见其出,不见其入。晋人御师,必于崤矣,余 收尔骨焉。”孟明果覆秦师于此。

    河水又东,千崤之水注焉。水南导于千崤之山,其 水北流,缠络二道。汉建安中,曹公西讨巴汉,恶南路 之崄,故更开北道,自后行旅,率多从之。今山侧附路 有石铭云:“晋太康三年,弘农太守梁彬修复旧道。”太 崤以东,西崤以西,明非一崤也。西有二石。又南五六 十步临溪有《恬漠先生翼神碑》,盖隐斯山也。

    穀水出弘农黾池县南墦冢林穀阳谷。今穀水出 于崤东马头山穀阳谷。东北流历渑池川,本中乡地 也。汉景帝三年,初徙万户为因崤黾之池以目县焉。 亦或谓之彭池。又东迳土崤,此所谓“二崤”也。又东迳 新安县故城,南北夹流,而西接崤、黾。

    按:《元和郡县志》二,崤山在五今渑池县西北,一名岭岑。 《左传》谓秦将袭郑,蹇叔哭送,谓子收骨此所。后汉末 建安中,曹公西讨巴汉,恶其险而更开北山,道路多 从之。又有石铭云:“晋太康三年,弘农太守梁彬修复 旧道。”

    按:《地理通释》《十道山川考》“三,崤又名嵚崟山,在河南 府永宁县北二十八里,自东崤至西崤二十五里。”《吕 氏春秋》九塞之一、《舆地广记》二:“崤山连入硖石界,其 南陵,夏后皋之墓,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春秋晋 败秦师于殽。”陕州石壕镇,本殽县,后魏置。

    《七国形势考》:“渑池在今河南府渑池县。”《地埋志》:“弘农 黾池,景帝中二年初城,徙万家为县。”《水经注》:“穀水出 于崤东马头山穀阳谷,东北流历渑池川。汉景帝因 崤黾之池以目县,或谓之彭池。”赵涉说周亚夫曰:“吴 王必置人于殽黾厄狭之间。” 按《河南通志山川》:“崤山在河南府永宁县北六十里, 一名嵚崟山。春秋时晋”及姜戎败秦于崤,即此。自东 崤至西崤,相去三十五里,路极险绝。

    按《永宁县志山川》,崤山距邑六十里。《元和志》云:东崤 至西崤,相距三十里。秦关之东,汉关之西。按《左传》:秦 召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出师袭郑,蹇叔之子从行, 蹇叔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其南 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也。必死 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晋人及姜戎败秦师于 崤,即此地也。唐崔曙诗:“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 自东来。”按《汉史》,赵涉说周亚夫曰:“吴人知将军且行, 必置人于崤、函之间。且兵事尚神密,将军何不右走 蓝田,出武关,抵雒阳,直入武库?诸侯闻之,以为将军 从天而下也。”太尉如其计,至雒阳,使搜崤、函间,果得 吴伏兵。

    陵墓夏后陵在杨村保崤山之侧。按《史记》,“孔甲之子 曰帝皋,葬于崤之南陵。”《左传》“南陵,夏后皋之墓也。” 《古迹》:崤县故城在崤山,隋时筑,今废。

    按《渑池县志山川》:崤陵在治西四十里,蹇叔曰:“崤有 二陵。”即此。

    古迹:崤底在治北十里。《一统志》云:“秦关之东,汉关之 西,中有崤底。汉冯异破赤眉于崤底,即此。”

    崤山部艺文

    《崤陵风雨        明》·王子谦

    崤陵地险当要冲,势与剑阁遥争雄。五丁凿山运神 力,古路曲折如游龙。东风吹云锁苍壁,一雨滂沱阻 行客。风雨犹存旧日声,昔人避雨成空迹。山禽啼处 坂转高,马蹄隐隐车劳劳。君行过此须努力,咫尺前 途如矢直

    崤山部纪事

    《春秋》“僖公三十有三年夏四月辛巳,晋人及姜戎败 秦师于殽。”

    《左传》: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 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 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 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 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 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 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 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过周北门,左右免 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 “秦师轻而无礼,必败。”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 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且使遽告于郑。郑穆公使 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杞子奔 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 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晋原轸曰:“秦违 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 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 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 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 梁弘御戎,莱驹为右。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 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 是始墨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 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 志,若何?”公许之。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 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 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公使阳处父 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 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 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 君赐。”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 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 不以一眚掩大德。”

    《汉书周亚夫传》:“孝景帝三年,吴楚反,亚夫以中尉为 太尉,击吴楚。既发,至霸上,赵涉遮说亚夫曰:‘将军东 诛吴楚,胜则宗庙安,不胜则天下危,能用臣之言乎’? 亚夫下车礼而问之,涉曰:‘吴王素富,怀辑死士久矣。 此知将军且行,必置间人于殽黾阸狭之间。且兵事 上神密,将军何不从此右去走蓝田,出武关,抵雒阳, 间不过差一二日,直入武库,击鸣鼓,诸侯闻之,以为 将军从天而下也’。”太尉如其计,至雒阳,使吏搜殽黾 间,果得吴伏兵,迺请涉为护军。

    《后汉书光武本纪》:建武三年“闰正月乙巳,大司徒邓 禹免。冯异与赤眉战于崤底,大破之。”崤,山名,《底坂》 也。一名“嵚岑山”,在今洛州永宁县西北。

    《三辅旧事》:“邓禹败于潼关,后大破赤眉于殽。”

    香山部汇考

    唐白居易《九老会》之香山。

    《香山九老》之会,虽属适然,然亦千载盛事。今其山在 河南省河南府城南三十里,山上犹有香山寺及白 居易墓。

    香山图

    香山图

    按《广舆记》:“河南府香山,在府城南。”

    按《潜确类书区宇部》,香山在洛阳县,地产香葛,故名。 旧有香山寺、乐天堂。白乐天云:“龙门诸寺,香山寺为 最。日与僧如满结社于此,卒葬焉。”李商隐为志。 按《洛阳县志山川》:“香山在县南三十里,因旧产香葛, 故名。唐白侍郎居易之墓在焉。东岩近南,一巨石中 裂,相传有龙自此出,鳞鬣之形,宛然石上。龙门之得 名,意”以此欤。

    古迹:白侍郎墓在洛阳龙门左香山上。《谈录》云:“弟敏 中奏立神道碑,李义山文。”

    香山部艺文一

    《修香山寺记       》唐·白居易

    洛阳四野,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游观之胜, 香山首焉。“香山之坏久矣,楼亭骞崩,佛僧暴露,士君 子惜之,余亦惜之。佛弟子耻之,余亦耻之。”顷余为庶 子宾客分司东都,时性好闲游,灵迹胜概,靡不周览。 每至兹寺,慨然有葺完之愿焉。迨今七八年,幸为山 水主,是偿初心,复始愿之秋也。似有缘会,果成就之。 噫予早与元相国微之定交于生死之间,冥心于因 果之际。去年秋,微之将薨,以墓志文见托。既而元氏 之老状其臧获舆马绫帛洎银鞍玉带之物,价当六 七十万,为谢文之贽,来致于余。余念平生分文不当 辞,贽不当纳,自秦抵洛,往返再三,讫不得已,回施诸 寺。因请悲知僧清闲主张之命谨干将士,复掌治之。 始自寺前亭一所,登寺桥一所,连桥廊七间。次至石 桥一所,连廊六间。次东佛龛,大屋十一间。次南宾院 堂一所,大小屋共七间。凡支坏补缺,垒𬯎覆漏,圬墁 之功必精,赭垩之饰必良。虽一日必葺,越三月而就。 譬如长者坏宅,郁为导师化城。于是龛像无澡湿陊 泐之危,寺僧有经行晏坐之安,游者得息肩,观者得 寓目。关塞之气色,龙潭之景象,香山之泉石,石楼之 风月,与往来者一时而新,士君子、佛弟子,豁然如释 憾刷耻之为。清闲上人与余及微之皆夙旧也,交情 愿力尽,得知之憾往念来,欢且赞曰:“凡此利益,皆名 功德,而是功德当归微之,必有以灭宿殃,荐冥福也。” 予应曰:“呜呼!乘此功德,安知他劫不与微之结后缘 于兹土乎?因此行愿,安知他生不与微之同游于兹 寺乎?”言及于斯,涟而涕下。唐太和六年八月一日,河 南尹太原白居易记。

    香山新修经藏堂记      前人

    先是,乐天发愿,修香山寺,既就迨今七八年。寺有佛 像,有僧徒,而无经典,寂寥僧舍,不闻法音。三宝阙一, 我愿未满。乃于诸寺藏外杂散经中,得遗编坠轴者 数百卷,秩以《开元经录》,按而校之,于是绝者续之,亡 者补之。稽诸藏目,名数乃足,合是新旧大小乘经律 论集,凡五千二百七十卷,乃作《六藏》,分而护焉。寺西 北偶有隙屋三间,土木将坏,乃增修改饰为经藏堂。 堂东西间辟四窗,置六藏,藏二门,启闭有时,出纳有 籍。堂中间置高广佛座一座上列金色像五百,像后 设《西方极乐世界图》一,菩萨影二,环座悬大幡二十 有四,榻、席巾几洎,供养之器咸具焉,合为道场,简俭 严净。开成五年九月二十五日,堂成、藏成、道场成。以 香火衅之以饮食,乐之以管磬歌舞供养之。与闲、振、 源、济、钊、操、洲、畅八长老,及比丘众百二十人,围绕赞 叹之。又别募清净七人,日日供斋粥,给香烛十二部, 次第讽读。俾夫经梵之音,昼夜相续,洋洋乎盈耳哉! 忻忻乎满愿哉!尔时道场主佛弟子香山居士乐天, 欲使浮图之徒,游者归依,居者护持,故刻石以记之。

    香山墓志铭         前人

    《乐天》乐天生天地中七十有五年。其生也浮云然,其 死也委蜕然。来何因?去何缘?吾性不动,吾形屡迁。已 焉已焉,吾安往而不可?又何足厌恋乎其间。

    题画香山九老图     明王世贞

    家弟自秦中归,手一卷相示,云“得之朱大参孟震者。” 考之,似是《香山九老图》,多正统以后不知名人跋。仅 有咸淳时一僧,复误装于后。而雪斋老人者,至目为 赵大年笔。大年长山水,小景汀洲芦雁,不言作人物 及界画楼台也。画史称刘松年有《九老图》,此岂其笔 耶?乐天自归洛,六十八而得风疾乞骸,以刑部尚书 “致仕,至七十而愈。乃会故怀州司马胡杲年八十九, 卫尉卿吉旼年八十六,右龙武军长史郑据年八十 四,益州长史刘真年八十二,前侍御史内供奉卢真

    年七十八,前永州刺史张浑亦年七十,而秘书监狄
    考证
    兼谟、河南尹卢贞以未七十”,虽与会而不及列。合之

    得九人,饮于履道里之居第,皆有歌诗纪之,而乐天 自叙其事,所谓“洛社耆英会”也。一曰“香山九老”者,乐 天时时游香山之龙门寺,故名。而是图所为有亭有 船,有叟白须,飘然若依稀乎履道里者。然考《池上篇》, 水五之一,竹九之一,岛树间之。而今水与树胜,而竹 太不胜,又无中高桥、石樽、红莲折腰、菱华亭鹤、红绡、 紫绡、蛮腰素口之属,而分配琴奕书画,以缀其寂寞, 不知松年旁礡时当尔耶?第其绢素之精,与位置结 构之匀整,往往有宣政间应制风范。吾生平雅慕乐 天,自纳节来,颇治《弇山园》,以希十五年后耆英之盛, 而今复厌且弃之矣。兹与吾弟约,异时肖吾貌,必不 为乐天,如不为僧赞宁者,当为百三十六岁之李元 爽哉!

    香山部艺文二

    《秋夜宿龙门香山寺     》唐李白

    朝发汝海东,暮栖龙门中。水寒夕波急,木落秋山空。 望极九霄迥,赏多万壑通。目皓沙上月,心清松下风。 玉斗横网户,银河耿花宫。兴狂趣方逸,欢馀情未终。 凤驾忆王子,虎溪怀远公。桂枝坐销歇,棣花不复同。 流恨寄伊水,盈盈焉可穷。

    龙门香山寺        武元衡

    众香天上梵王宫,钟磬寥寥半壁空。清景乍开松岭 月,乱流长响石楼风。山河杳映春云外,城阙参差晓 树中。欲尽出寻那可得,三千世界本无穷。

    游香山水泉寺       韦应物

    山水本自佳,游人已忘虑。碧泉更幽绝,赏爱未能去。 潺湲泻幽磴,缭绕带佳树。激转忽殊流,归泓又同注。 羽觞自成玩,永日亦延趣。灵草有时香,仙源不知处。 还当候圆月,携手重游寓。

    答河南李士巽题香山寺    前人

    “洛都游宦日,少年携手行。投杯起芳席,摠辔振华缨。 关塞有佳气,岩开伊水清。攀林憩佛寺,登高望都城。 蹉跎二十载,世务各所营。兹赏长在梦,故人安得并。” 前岁守九江,恩召赴咸京,因涂再登历,“山河属晴明, 寂寞僧侣少。苍茫林木成,墙宇或崩剥。不见旧题名, 旧游况沉没。独此泪交横,交横谁与同,书壁贻友生。” “今兹守吴郡,绵思方未平。子复经陈迹,一感我深情。 远蒙恻怆篇,中有金玉声。反复终难答,金玉尚为轻。”

    石楼           刘长卿

    隐隐见花阁,隔河映青林。水田秋雁下,山寺夜钟声。 寂寞群动息,风泉清道心。

    宿香山寺石楼        李颀

    “夜宿翠微半,高楼闻暗泉。渔舟带远火,山磬发孤烟。” 衣拂云松外,门清河汉边。峰峦低枕席,世界接人天。 “霭霭花出雾,辉辉星映川。东林曙莺满,惆怅欲言旋。”

    香山九老会有序    白居易

    会昌五年三月二十四日,胡、吉、刘、郑、卢、张等六贤,皆多年寿,予亦次焉。于东都敝居履道坊,合尚齿之会,七老相顾,既醉且欢。静而思之,此会希有。因各赋七言韵诗一章以记之,或传诸美事者。其年夏,又有二老年貌绝伦,同归故乡,亦来斯会。续命贯姓名年齿,写其形貌,附于图右。仍以一绝赠之云:“雪作须眉荷作衣,辽东华表暮双归。当时一鹤尤希有,何况今逄两令威。” 又有侍秘书省狄兼谟、河南尹卢贞,以年未及七十,虽与会而不及列。会中遗老李元爽,年一百三十六。禅僧如满归洛,年九十五。

    前怀州司马胡杲,年八十九。

    闲居同会在三春,大抵愚年最出群。霜鬓不嫌杯酒 兴,白头仍爱玉炉熏。徘徊玩柳心尤健,老大看花意 却勤。凿落满斟𢬵酩酊,香囊高挂任氤氲。搜神得句 题红纸,望景长吟对白云。今日交情何不替,齐年同 事圣明君。

    卫尉卿致仕冯翊《吉旼》,年八十八。

    休官罢任已闲居,林苑园亭兴有馀。对酒最宜花藻 发,邀欢不厌柳条初。低腰醉舞垂绯袖,击著讴歌任 褐裾。宁用管弦来合杂,自亲松竹且清虚。飞觥酒到 须先酌,赋咏诗成不住书。借问商山贤四皓,不知此 后更何如。

    前磁州刺史广平刘真,年八十七。

    垂丝今日幸同筵,朱紫居身是大年。赏景当知心未 退,吟诗犹觉力完全。闲庭饮酒当三月,在席权豪象 七贤。山茗煮时秋雾碧,玉杯斟处彩霞鲜。临阶花笑 如歌妓,傍竹松声当管弦。虽未学穷生死诀,人间岂 不是神仙。

    前龙武军长史荥阳郑据,年八十五。

    东阁幽闲日暮春,邀欢皆是白头宾。官班朱紫多相

    似,年纪高低次第匀。联句每言松竹意,停杯多说古 今人。更无外事来心肺,空有清虚入鬼神。醉舞两回 迎劝酒,狂歌一曲会馀身。今朝何事偏情重,同作明 时列任臣。

    前侍御史、内供奉官范阳卢真,年八十二。

    “三春已尽洛阳宫,天气初晴景象中。千朵嫩桃迎晓 日,万株垂柳逐和风。非论官位皆相似,及至年高已 共同。”对酒歌声犹极妙,玩花诗思可能穷。先时共作 三朝贵,今日犹逢七老翁。但把醁𨤍常满酌,烟霞万 里会应通。

    前永州刺史清河张浑,年七十七。

    幽亭春尽共为欢,印绶居身是大官。遁迹岂劳登远 岫,垂丝何必坐溪磻。诗联六韵犹应易,酒饮三杯未 觉难。每放襟怀同宴会,共将心事比波澜。风吹野柳 悬罗带,日照庭花落绮纨。此席不烦铺锦帐,斯筵堪 作画图看。

    刑部尚书致仕白居易,年七十四。

    七人五百八十四,拖紫纡朱垂白须。囊里无金莫嗟 叹,樽中有酒且欢娱。吟成六韵神还旺,饮到三杯气 尚粗。嵬峨狂歌教婢拍,婆娑醉舞遣孙扶。天年高迈 二疏傅,人数多于《四皓图》。除却三山五天竺,人间此 会直应无。

    香山部纪事

    《唐书白居易传》:“白居易,字乐天,其先太原人。敏悟绝 人,工文章。贞元中,擢进士拔萃。元和元年,对制策乙 等。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六年卒,年七十五。居易 被遇宪宗时,事无不言。然为当路所忌,所蕴不能施, 乃放意文酒,居官辄病去,遂无立功名意。与弟行简、 从祖弟敏中友爱。东都所居履道里,疏沼种树,构石” 楼香山,凿八节滩,自号醉吟先生,为之传。暮惑浮屠 道尤甚,至经月不食荤,称香山居士。尝与胡杲、吉旼、 郑据、刘真、卢真、张浑、狄兼谟、卢贞燕集,皆高年不事 者。人慕之,绘为《九老图》。敏中为相,请谥,有司曰:“文 乐善录。”裴度屡黜场屋,有相者谓曰:“公形神稍异,若 不贵,必饿死。”公一日游香山寺,见一妇人置缇褶于 僧伽栏楯之上,祈祷良久,不取而去。公知其忘,追之 不及,待亦不至。公携以归,迟明复往候之,其妇人果 来。公问其故,妇人曰:“父以罪被系,昨告人得一玉带、 二犀带,以赂津要,不幸失去,不测之祸,父无所逃矣。” 公遂还其物。妇人愿留半,公亦不受。后数年,相者见 之,大惊曰:“公阴德及物,前程万里,非吾术之所能知 也。”

    香山部杂录

    《名山记》明王世贞题《洛中九老图》。右《洛中九老黄鹄 图》以遗余者。鹄,南阳人,依武昌吴明卿以居,貌寝甚, 年二十馀,而能曲尽老人傀俄婆娑态。余因戏与约: “更二十年,貌我置其间,得否?”九老中独香山居士小 解事,人或谓海山仙宫有居士一院,居士不首肻,曰: “归即应归兜率天。”吾意颇与之合,审尔,当貌我作十 “三岁儿,骑黄犊,吹笛三生石傍”也。

    香山部外编

    《太平广记》:隋炀帝时,南海郡送一僧名法喜,帝令宫 内安置。于时内造一堂新成,师忽升堂观看,因惊走 下阶,回顾云:“几压杀我。”其日中夜,天大雨,堂崩,压杀 数十人。其后又于宫内环走索羊头。帝闻而恶之,以 为狂言,命锁于一室。数日,三卫于市见师,还奏云:“法 喜在市内慢行。”敕责所禁之处,门锁如旧。守者亦云: “师在室内。”于是开户入室,见袈裟覆一丛白骨,锁于 项骨之上,以状奏闻。敕遣长史王恒验之,皆然。帝由 是始信非常人也。敕令勿惊动。至日暮,师还室内,或 语或笑。守门者奏闻,敕所司脱锁,放师出外,随意所 适。有时一日之中,凡数十处斋供,师皆赴会,在在见 之,其间亦饮酒啖肉。俄而见身有疾,尝卧床去荐席, 令人于床下铺炭火甚热,数日而命终。火炙半,身皆 焦烂。葬于香山寺。至大业四年,南海郡奏云:“法喜见 还在郡。”敕开棺视之,则无所有

    女几山部汇考

    宜阳县之女几山

    女几山之名其来久矣。或曰“白兰香神女升仙遗几 处”,或曰“晋女彭娥汲器所化之地。”乃今观《山海经》,巳 载其名。又《太平广记》云:“陈市酒妇名女几,居此山,后 得仙去。”则前二说恐皆未当。但此山在今河南省河 南府宜阳县城西九十里,山下犹有潭名女娥,又似 彭娥汲水之说,为近似矣。

    女几山图

    女几山图

    按《山海经·中山经》:“骄山又东北百二十里,曰女几之 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黄金,其兽多豹虎,多闾麋麖麂, 其鸟多白鷮,多翟,多鸩。”

    《中次九经》“岷山之首,曰女几之山。其上多石涅,其木 多杻橿,其草多菊𦬸。落水出焉,东注于江。 凡岷山之首,自女几山至于贾超之山,凡十六山,三 千五百里。其神状皆马身而龙首,其祠毛用一雄鸡, 瘗糈用稌。”

    按:《水经》“洛水又东渠谷。”水出宜阳县南女几山,东 北流迳云中,坞在上,迢遰层峻,流烟半垂,缨带山阜, 故坞受其名。水又东北入洛水。臧荣绪《晋书》称“孙登 尝经宜阳山作炭,人见之与语,登不应。作炭者觉其 精神非常,咸共传说。太祖闻之,使阮籍往观,与语亦 不应。籍因大啸,登笑曰:‘复作向声,又为啸,求与俱出, 登不肯,籍因别去。登上峰’”行且啸,如箫韶,笙簧之音, 声振山谷。籍怪而问作炭人?作炭人曰:“故是向人声。” 籍更求之,不知所止。推问久之,乃知姓名。余按孙绰 之叙《高士传》,言在苏门山,又别作登传。孙盛《魏春秋》 亦言在苏门山,又不列姓名。阮嗣宗感之,著《大人先 生论》,言吾不知其人,即神游自得,不与物交。阮氏尚 不能动其英操,复不识何人而能得其姓名。

    按:《元和郡县志》,女几山在福昌县西南三十四里。 按唐杜光庭《洞天福地记》,“女几山在洛州福昌县,七 十二福地之一。”

    按:《明一统志》:“河南府女几山在宜阳县西九十里,唐 李贺集白兰香神女上升,遗几在焉,故名。”

    按《河南通志山川》:“女几山在河南府宜阳县西九十 里,晋女彭娥汲器所化之地。”

    按《河南府志山川》:“女几山在宜阳县西九十里,乃晋 女彭娥汲器所化之地,一名石鸡山。”《广舆记》曰:“白兰 香,神女上升,遗几于此。”

    按《宜阳县志山川》:“女几山,一名石鸡山。”《广舆记》:“白兰 香,神女上升,遗几于此。或曰即彭娥所遗器,化为石, 形似鸡,而山之形似几,因以名。”未知孰是。

    《女娥潭》彭娥汲水处。

    女几山部艺文

    《谒女几祠         明》·顾达

    宜阳城西九十里,一山巍然名“女几”,上有窈窕之神, 祠服靓妆,淡淡如洗。共说昔当永嘉时,彭娥从此逃 乱离。偶因出汲此山下,道逢群寇将污之。娥因愤呼 向天哭:“宁死义不受其辱。”奔腾忽得迓山阳以首便 效共工触。皇天赫怒山为摧,崖石中分如凿开。娥既 脱身趍以入,山即复合真怪哉。如何强奴未解理,犹 自逐之势不已。跳踉踯躅知几人,一一投身甘磔死。 当时汲器真有灵,化为巨石犹像形。至今樵客或时 见,欲往从之应未能。我来观风持宪节,几度经过曾 造谒。慨想高风不可追,为作长歌颂贞烈

    女几山部纪事

    《太平广记》:女几者,陈市上酒妇也,作酒常美。仙人过 其家饮酒,即以素书五卷质酒钱,几开视之,乃仙方 养性长生之术也。几私写其要诀而修之,三年,颜色 更少,如二十许人。数岁质酒仙人复来,笑谓之曰:“盗 道无师,有翅不飞。”女几随仙人去,居山历年,人常见 之。其后不知所适,今所居即女几山也。

    女几山部外编

    《宜阳县志》:晋彭娥,宜阳龙屋保彭氏之女也。晋永嘉 之乱,娥父母昆弟皆为贼所害。一日,娥负器出汲,闻 贼至,走还,与贼格斗。贼欲缚娥,驱出溪边,将污之。溪 边有峭壁,高数十丈,娥大呼曰:“‘皇天有神否?我岂肯 受辱于贼奴耶’?遂以首触石者再。山忽开数丈,娥即 趣入,贼逐之,山复合,贼皆磔死。娥遂不知所在,遗器” 化为石。形似鸡。人因号曰“石鸡山女娥潭”云。

    《太平广记》:“马鸣生者,临淄人也。本姓和,字君贤,少为 县吏捕贼,为贼所伤,当时暂死,忽遇神人以药救之, 便活。鸣生无以报之,遂弃职随神,初但欲治金疮方 耳,后知有长生之道,乃久随之。为负笈西之女几山, 北到元丘,南至庐江,周游天下,勤苦历年。及受《太阳 神丹经》三卷,归入山合药服之,不乐升天,但服半剂” 为地仙,恒居人间,不过三年,辄易其处,时人不知是 仙人也。架屋舍,畜仆从车马,皆与俗人同。如此展转 经历九州,五百馀年,人多识之,悉怪其不老,后乃白 日升天而去。

    桐柏山部汇考

    淮水所出之桐柏山

    《禹贡》:“淮水出桐柏山,禹因而导之。”其山在今河南南 阳府桐柏县西南三十里,一名脱簪,一名大复,东接 随州,西接枣阳,峰峦极为奇秀。

    桐柏山图

    桐柏山图

    按《书经夏书禹贡》:“熊耳外方桐柏,至于陪尾。”“四山 相连”,东南在豫州界。淮出桐柏,经陪尾。《正义》曰:“桐 柏山在南阳平氏县东南。”蔡传《熊耳外方》:“桐柏、陪尾”,豫 州山也。桐柏,《地志》在南阳郡平氏县东南,今唐州桐 柏县也。

    导淮自桐柏。桐柏山在南阳之东。正义曰:《地理 志》云,“桐柏山在南阳平氏县东南,淮水所出。”《水经》云: “出胎簪山,东北过桐柏山。”胎簪盖桐柏之傍小山,传 言南阳郡之东也。蔡传《水经》云:“淮水出南阳平氏县胎 簪山,禹只自桐柏导之耳。”

    按:《山海经海内东经》,淮水出馀山,馀山在朝阳东义 乡,西入海,淮浦北。今淮水出义阳平氏县桐柏山。 按:《汉书地理志》南阳郡平氏《禹贡》“桐柏、大复山在 东南,淮水所出。”

    按:《后汉书郡国志》,“南阳郡平氏桐柏大复山,淮水出。” 《前书》曰:“在县南。”《荆州记》曰:“桐柏淮源涌发其中,潜 流三十里,东出大复山,南山南有淮源庙。”《博物记》曰: “有阳山出紫草。”

    按:《晋书地理志》,“顺阳郡西平氏。”桐柏山在南。 按《水经》,“淮水出南阳平氏县胎簪山,东北过桐柏山。” 《山海经》曰:淮出馀山,在朝阳东,义乡西。《尚书》:“导淮 自桐柏。”《地理志》曰:“南阳平氏县,王莽之平善也。”《风俗 通》曰:南阳平氏县桐柏大复山在东南,淮水所出也。 淮,均也。《尔雅》曰:“淮为浒。”然淮水与醴水同源俱导,西 流为醴,东流为淮,自潜流地下三十许里,东出桐柏

    之大复山南,谓之杨口。水南即复阳县也。阚骃言复
    考证
    阳“县,胡阳之乐乡也。元帝元延二年置,在桐柏大复

    山之阳,故曰复阳也。”《东观汉记》曰:“朱祐少孤,归外家 复阳刘氏山南有淮源庙,庙前有碑,是南阳郭苞立。 又二碑并是汉延熹中守令所造,文辞鄙拙,殆不可 观,故《经》云‘东北过桐柏’”也。

    按:唐杜光庭《洞天福地记》:“桐柏山在台州唐兴县,七 十二福地之一。”

    按《太平御览地部》:“桐柏山为地穴,上为杂星。”《荆州副 图》曰:“桐柏山,《禹贡》所谓导淮自桐柏者也。其山则云 峰秀峙,林惟椅柏,潜润吐雷,伏流数里。” 按《河南通志山川》:“桐柏山在南阳府桐柏县东一里, 上有玉女卧龙、紫霄翠微、莲花诸峰,其下淮水出焉。 《禹贡》谓导淮自桐柏,即此。”

    按《南阳府志山川》:桐柏,大复山,桐柏县西南三十里。 《禹贡》谓“导淮自桐柏”是也。县之得名以此。其山东接 随州,西接枣阳,峰峦奇秀,上有玉女、卧龙、紫霄、翠微、 莲花诸峰,淮水出其下。近山又有天木山,晋祖逖将 家属避难于此。元张伯雨诗:“桐柏山高在半天,峰峦 平处住神仙。”

    胎簪山桐柏县西。崎岖峻嶒,巅顶平旷。《禹贡》注:“淮水 发源于胎簪。”世传张良辟谷于此。

    《古迹》“玉女峰,玉女常修炼于此。”

    按《桐柏县志山川》:“桐柏山在县西南四十里,一名胎 簪,一名大复。其山东南接随州界,西接枣阳界,峰峦 奇秀,上有卧龙、紫霄、翠微诸峰,淮水出其下。”

    “天木山。”“桐柏支山”,晋祖逖将家属避难于此。

    《古迹》:“祖逖宅在桐柏山下,碑仆。”

    桐柏山部艺文一

    《桐柏山金庭馆碑铭     》梁沈约

    “夫生灵为贵,有识斯同,道天云及,终天莫反,故仙学 之秘,上圣攸尊,启玉笈之幽文,贻金坛之妙诀,驻景 濛谷,还光上枝,吐吸烟霞,变链丹液,出没无方,升降 自己,下栖洞室,上宾群帝,睹灵岳之骤启,见沧波之 屡竭,望元州而骏驱,指蓬山而永骛,芝盖三重,驾螭 龙之蜿蜒;云车万乘,载旗斾之逶迤。此盖栖灵五岳, 未暨夫三清”者也。若夫上元奥远,言象斯绝,金简玉 字之书,元霜绛雪之宝,俗士所不能窥,学徒不敢轻 慕。且禁誓严重,志业艰劬,自非天禀上才,未易可拟。 自惟凡劣,识鉴鲜方,徒抱出俗之愿,而无致远之力。 卑尚幽栖,屏弃情累,留爱岩壑,托分鱼鸟,涂愈远而 靡倦,年既老而不衰。高宗明皇帝以“上圣之德,结宗 元之念,忘其菲薄,曲赐提引。末自夏汭,固乞还山,权 憩汝南县境,固非息心之地。圣主缵历,复蒙絷维,永 泰元年,方遂初愿,遂远出天台,定居兹岭。所憩之山, 实惟桐柏,实灵圣之下都,五县之馀地,仰出星河,上 参倒景,高崖万沓,邃涧千回,因高建坛,凭岩考室,饰 降神之宇,置朝礼之地,桐柏所在,厥号金庭,事昺灵 图,因以名馆。圣上曲降幽情,留信弥密,置道士十人, 用祈嘉祉,约以不才,首膺斯任,永弃人群,窜景穷麓, 结恳志于元都,望霄容于云路,仰宣国灵,介兹景福, 延吉祥于清庙,纳万寿于神躬。”又愿“道无不怀,泽无 不至,幽荒屈膝,戎貊稽颡,息鼓辍烽,守在海外,因此 自勉”,兼遂微诚,日久勤劬,自强不已,翘心属念,晚卧 晨兴,食正阳于停午,念孔神于中夜,将三芝而延伫, 飞九丹而宴息,乘凫轻举,留鸟忘归,以兹丹款,表之 元极,无曰在上,日鉴非远,铭石灵馆,以旌厥心,其辞 曰:“道无不在,若存若亡,于惟上学,理妙群方,用之日 损,言则非常,倏焉灵化,羽衣霓裳,九重峣”屼,三山璀 璨。日为车马,芝成宫观。虹旌拂月,龙辀渐汉。万春方 华,千龄始旦。伊余菲薄,窃慕隐沦。寻师讲道,结友问 津。东采震泽,西游汉滨。依稀灵眷,仿佛幽人。帝明绍 历,惟皇纂位。属心鼎湖。脱屣神器,降命凡底。仰祈灵 秘。赡彼高山,兴言覆篑。启基桐柏,厥号金庭。乔峰迥 峭,擘汉分星。临云置𫮃,驾“岳开棂。”涂蹇产,林祁葱 青。谁谓应远,神道微密。庆集宫闱,祥流罕毕。其久如 地,其恒如日。寿同南山,与天无卒。栾生变炼,外示无 功。少君飞转,密与神通。因资假力,轻举腾空。庶凭嘉 诱,永济微躬。

    大复山赋        明李梦阳

    夫大复山者,荆獥之名山,淮实出焉。淮过桐柏,始著 于是。禹导淮,桐柏始淮山。二精发于何生,产诸申阳, 何生于是,称《大复子》。实非遗淮,要作攸先焉耳。余珍 其人,爰造斯赋,不烦谛琐,义意毕矣。然词猥调迩,知 音君子,谅有讥焉。或曰:“此山胎簪,亦其名云。”噫?吁戏 厥山峻崛岪兮,填鸿庞而导九川,尔其岩峦。《崆 巃巍》,增崟重崒,合沓蔽日。《曲勃》焉安,连巉巉而栈 栈。迺有危峰七十《岳》《岳崝》:崿岝松柏,蒙焉千 里。望之蟺蜒,飞飞兮若斗龙之附于天也。𫖯而察之, 万山骈戢,剑森戟攒,烂若涌莲。下则无底之谷,呷《呻 维》而曳元渊。昔盘古氏作,兹焉用宅。是以浊清,判三 纪,揭澒洞开,明划日月。厥山既形,馀乃发故尔上贯星精,下首地络。聚膏以为崇,渗津以成川。窍若浮肺, 万谷濞旋。神瀵涌兮飞流,崩崖走壑,蹴石喷雪。《钉钟 砻》砰铿鍧,迅霆击虹,震于太空。若其势磄磅逆折,状 若胎簪。嵩首殿其北,荆沔包其南,右标熊耳之岭,左 朝桐柏之山。其阴则凝冰积雪,晦明倏忽,翠筱丹泽。 其阳则游飙吸欻,重黎攸宫。东有日华之林,阳荣之 风。西则凉霏素露,凄凄清清,珠树灿英。若尔材林浮 云,宝藏蕃兴,腾气“簸氛。至其触肤寸而起也,欐欐乎 波骇山靡,不终朝而天下雨”也。于是生人立,禽兽伏, 草木殖,灵芝秀,宫阙醴泉喷其侧。于上,则神鹄威凤, 翱翔吸甘华,百鸟从之,振翰若云。中有元熊绿罴,驺 虞游麟,猿猱麚麏,百千为群,樵采牧猎之子,唱歌出 林,响振峡谷,咸蹩躠迸逸,不见踪迹。于下,则长淮发 源,配天迪坤,混混沄沄,江河井尊。受圭上帝,疏秽锡 存。乃有祈灵丐禧,梯航而来,沈玉瘗璧,阗塞路逵。若 尔幽岩之栖真兮,三三两两,御飙毂,抗霓旌,左控白 鹿,右翳紫茎,嫽兮若将逝,邅延,立回风,淹留攀林薄, 逍遥兮山中。于是称曰:“春草兮萋萋,思公子兮伤悲。 君处丛篁兮终幽险,虎豹暮咆兮蛇虺舔。”公子兮 归来,云冥兮石濑潺潺。

    桐柏山部艺文二

    《过桐柏山         》唐·钱起

    《秋风过楚山》,山静秋声晚。赏心无定极,仙步亦清远。 返照云窦空,寒流石苔浅。羽人昔已去,灵迹欣方践。 投策谢归途,世缘从此遣。

    桐柏山部纪事

    《桐柏县志》:“晋祖逖,范阳人。少有大志,与刘琨中夜闻 鸡鸣,因起舞。逖居京师,纠合骁健,将其部曲百馀家 渡江,中流击楫,誓曰:‘所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 此江’。遂携妻子入桐柏山。后逖镇雍州,数遣兵击后 赵军。逖在军与军士共甘苦,约己务施,抚纳新附,自 河以南多叛赵归晋。石勒乃下幽州,为逖修祖父墓, 更置二家守冢。时逖有逃吏归后赵者,勒即斩之,送 首于逖,曰:‘将军之所恶也’。自是边境稍得休息。” 《魏书韦珍传》:“珍为尚书南部郎。高祖初,蛮首桓诞归 款,朝廷思安边之略,以诞为东荆州刺史,令珍为使, 与诞招慰蛮人。珍自悬瓠西入三百馀里,至桐柏山, 穷淮源,宣扬恩泽,莫不降附。淮源旧有祠”堂,蛮俗恒 用人祭之。珍乃晓告曰:“天地明灵,即是民之父母,岂 有父母,甘子肉味?自今以后,悉宜以酒脯代用。”群蛮 从约,至今行之,凡所招降七万馀户,置郡县而还。

    桐柏山部杂录

    汉张衡《南都赋》:“武阙关其西,桐柏揭其东。”又:“推淮引 湍,三方是通。”盖宛之奧区也。

    明李攀龙《石门山》诗:“明月不离桐柏水,浮云自发石 门山。”

    《桐柏县志》,“桐柏县古桐柏山,在《禹贡》豫州之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