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汇编 艺术典 第三百七十八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三百七十九卷
博物汇编 艺术典 第三百八十卷


    考证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

     第三百七十九卷目录

     医部汇考三百五十九

      外科痈疽疔毒门一

      黄帝素问生气通天论 阴阳别论 异法方宜论 脉要精微论 通评虚实论

       气穴论 气交变大论 五常政大论

      灵枢经痈疽篇 刺节真邪篇 脉度篇 寒热病篇 玉版篇

      张机金匮要略病脉证治

      华佗中藏经总论 论五疔状候

      孙思邈千金方总论脉证治法 疔肿

      窦汉卿疮疡全书围法贴纸诀 开刀手法 疔疮总论 拔法 各种

      飞游毒 红丝疮

      刘完素六书总论

      李杲十书总论 用药加减法

      朱震亨心法总论证治 痛证 疔疮

    艺术典第三百七十九卷

    医部汇考三百五十九

    ===外科痈疽疔毒门一{{{1}}}

    《黄帝素问》

    《生气通天论》

    高粱之变,足生大疔,受如持虚。

    高粱,厚味也。味厚伤形,气伤于味,形气伤则肌腠虚矣。高粱所变之热毒,逆于肉理,而多生大疔。盖肤腠虚而热毒乘之,有如持虚器而受之也。

    荣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

    邪逆于肉理气分,而阴阳不和,则生痈肿。《经》曰:阳气有馀,荣气不行,乃发为痈。阴阳不通,两热相搏,乃化为脓。

    《阴阳别论》

    《三阳》为病。发寒热。下为痈肿。

    “三阳者,太阳也。”太阳之气主表,邪之中人,始于皮毛,邪正相搏,发为寒热之病矣。太阳主开,病则开阖不得,邪气从之,逆于肉理,乃生痈肿。

    《异法方宜论》

    “东方之域。其民食鱼而嗜咸。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 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

    鱼性属火,咸又胜血。《灵枢经》曰:“饮食不节,阴气不足,阳气有馀,荣气不行,乃发为痈。”

    《脉要精微论》

    帝曰:“诸痈肿筋挛骨痛,此皆安生?”岐伯曰:“此寒气之 肿,八风之变也。”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此四时之病, 以其胜治之愈也。”

    “以胜治之”者,以五行气味之胜,治之而愈也。如寒淫于内,治以甘热,如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辛胜酸之类。

    《通评虚实论》

    所谓少针石者。非痈疽之谓也。痈疽不得顷时回。

    痈疽之患,荣卫血气并实,皮肉筋骨皆伤,非“若四时之有浅深,冬时之少针石也。”痈者,拥也。疽者,阻也。谓热毒外拥内阻,宜即刺之,不得迟延时顷,而使邪毒之回转也。

    《气穴论》

    邪溢气壅。脉热肉败。荣卫不行。必将为脓。内销骨髓。 外破大腘。留于节凑。必将为败。

    夫气为阳邪,留于肌腠之气分,邪正相搏,则为病热,故有壅脓消破之败证矣。邪气淫溢,则正气自壅,谿谷之气,与脉相通,是以脉热于内,而肉败于外也。荣卫不行,则血气留滞而为壅脓。腘,足之股肉也。节凑,筋骨相连之处,邪留其间,则筋骨必将为败矣。

    《气交变大论》

    岁木不及,复则炎暑流火,病寒热疮疡,痱疹痈痤。

    皆暑热之病也。

    岁水不及,民病寒疡流水。

    此寒毒而无热化。故发为寒疡流水而无脓也。

    《五常政大论》

    委和之纪,其病支废,痈肿疮疡,

    皆金盛而邪伤肝也。

    卑监之纪,其动疡涌分,溃痈肿。

    土运不及,则化气不能施,其令逆于肉理也。

    赫曦之纪,其病笑疟,疮疡血流。

    皆火热之为病也。

    坚成之纪,其动暴折疡疰。

    “暴折”,金受其伤,疡疰,皮肤之疾也。

    少阴司天,热气下临,甚则疮疡

    “暑”,热淫盛也。

    《灵枢经》

    《痈疽篇》

    《黄帝》曰:“余闻肠胃受谷,上焦出气,以温分肉,而养骨 节,通腠理。中焦出气如露,上注谿谷,而渗孙脉,津液 和调,变化而赤为血,血和则孙脉先满溢,乃注于络 脉,皆盈,乃注于经脉。阴阳已张,因息乃行,行有经纪, 周有道理,与天合同,不得休止。切而调之,从虚去实, 泻则不足,疾则气减,留则先后,从实去虚,补则有馀。 血气已调,形气乃持。余已知血气之平与不平,未知 痈疽之所从生,成败之时,死生之期有远近,何以度 之?可得闻乎?”岐伯曰:“经脉流行不止,与天同度,与地 合纪。故天宿失度,日月薄蚀,地经失纪,水道流溢,草 蓂不成,五谷不殖,经路不通,民不往来,巷聚邑居,则 别离异处,血气犹然,请言其故。夫血”脉荣卫,周流不 休,上应星宿,下应经数。寒邪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 血泣则不通,不通则卫气归之,不得复反,故痈肿。寒 气化为热,热胜则腐肉,肉腐则为脓,脓不泻则烂筋, 筋烂则伤骨,骨伤则髓消不当,骨空,不得泄泻,血枯 空虚则筋骨肌肉不相营,经脉败漏,熏于五脏,脏伤 故死矣。

    人之血气流行,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昼夜环转之无端也。一息不运,则留滞而为痈,多不治之死证矣。

    黄帝曰:“夫子言痈疽,何以别之?”岐伯曰:“荣卫稽留于 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 壅遏而不得行,故热大热不止,热胜则肉腐,肉腐则 为脓,然不能陷骨髓,不为焦枯,五脏不为伤,故命曰 痈。”黄帝曰:“何谓疽?”岐伯曰:“热气淳盛,下陷肌肉,筋髓 枯,内连五脏,血气竭,当其痈下,筋骨良肉皆无馀,故” 命曰“疽。”疽者,上之皮夭以坚,上如牛领之皮。痈者,其 皮上薄以泽,此其候也。

    人之血气,流行环转出入,而淫邪泮衍,变易无常。且气秉有厚薄,邪客有微甚,是以死生成败,各不同焉。

    《刺节真邪篇》

    虚邪之中人也,洒淅动形,起毫毛而发腠理,其入深, 内搏于骨则为骨痹,搏于筋则为筋挛,搏于脉中则 为血闭不通,则为瘫。

    “洒淅”动形,故搏于皮脉肉筋骨,而为痹为挛,为痈,为痒。阴胜则为寒,寒则真气去,有伤卫气,则为不仁,此皆邪气之所生也。

    虚邪之入于身也,深寒与热相搏,久留而内著,寒胜 其热,则骨疼肉枯;热胜其寒,则烂肉腐肌为脓,内伤 骨,内伤骨,为骨蚀。有所疾前筋,筋屈不能伸,邪气居 其间而不反,发为筋溜,有所结气,归之卫气,留之不 得反,津液久留合而为肠溜,久者数岁乃成。以手按 之柔已,有所结气,归之津液,留之邪气中之凝结,日 以易甚,连以聚居,为“昔瘤。”以手按之坚,有所结,深中 骨,气因于骨,骨与气并,日以益大,则为骨疽。有所结, 中于肉,宗气归之,邪留而不去,有热则化而为脓,无 热则为肉疽。凡此数气者,其发无常处,而有常名也。

    寒与热搏者,形中之阴阳二气也。盖形舍气,气归形,形气之相合也。是以伤形则病气,伤气则病形。结气归之者,寒热相搏之气,归于邪留之形所也。凡此数气者,其发无定处,而有肉枯、骨蚀、筋溜、昔瘤之定名也。

    《脉度篇》

    六腑不和,则留为痈。

    在内者六腑为阳;在外者皮肤为阳。《本经》曰:“阳气有馀,荣气不行,乃发为痈。”是以六腑不和,则血气留滞于皮腠而为痈,此病从内而外也。

    《寒热病篇》

    《五脏》身有五部,伏兔一,腓二。腓者腨也,背三,五脏之 腧四,项五。此五部有痈疽者死。

    伏兔,肾之街也。腨者,脾之部也。背者,肺之俞也。五脏俞者,谓五椎之心俞也。项者,肝之俞也。《本经》曰:“痈疽之发,不从天下,不从地出,积微之所生也。”故五部之有痈疽者,乃五脏渐积之郁毒,外应于血气之不和,而为痈疽,故五部有此者死。

    《玉版篇》

    黄帝曰:“病之生时,有喜怒不测,饮食不节,阴气不足, 阳气有馀,荣气不行,乃发为痈疽。阴阳不通,两热相 搏,乃化为脓,小针能取之乎?”岐伯曰:“圣人不能使化 者,为其邪不可留也。故两军相当,旗帜相望,白刃陈 于中野者,此非一日之谋也。能使其民令行,禁止士 卒无白刃之难者,非一日之教也,须臾之得也。夫至” 使身被痈疽之病,脓血之聚者,不亦离道远乎?夫痈 疽之生,脓血之成也,不从天下,不从地出,积微之所 生也。故圣人自治于未有形也。愚者遭其已成也。黄 帝曰:“其已形不予遭,脓已成不予见,为之奈何?”岐伯曰:“脓已成,十死一生。”故圣人弗使已成,而明为良方, 著之竹帛,使能者踵而传之后世,无有终时者,为其 不予遭也。

    皮肤分肉之气血,从内而出于外,少有留滞,则渐积而成痈脓。如发于外,而小者易愈,大者多害。若留积在内,成痈脓而不见者,十死一生也。

    《黄帝》曰:“其已有脓血,而后遭乎不道之以小针治乎?” 岐伯曰:“以小治小者,其功小;以大治大者,多害。故其 已成脓血者,其惟砭石铍锋之所取也。”

    “痈小而以小针治之者,其功小而易成;痈大而以大针治之者,多有逆死之害。”故其已成脓血者,其惟砭石《铍锋》之所取也。

    《汉张机金匮要略》

    《病脉证治》

    诸浮数脉,应当发热,而反洒淅恶寒,若有痛处,当发 其痈。师曰:诸痈肿,欲知有脓无脓,以手掩肿上,热者 为脓,不热者为无脓。

    问曰:“寸口脉浮微而涩,法当亡血,若汗出,设不汗者 云何?”答曰:“若身有疮,被刀斧所伤,亡血故也。”

    病金疮。王不留行散主之。

    《华佗中藏经》

    《总论》

    夫痈疽疮肿之作者,皆五脏六腑畜毒不流,则皆有 矣,非独因荣卫壅塞而发者也。其行也有处,其主也 有归。假令发于喉舌者心之毒;发于皮毛者肺之毒; 发于肌肉者脾之毒;发于骨髓者肾之毒;发于下者 阴之毒,发于上者阳之毒;发于外者六腑之毒,发于 内者五脏之毒。故内曰坏,外曰溃,上曰从,下曰逆。发 于上者得之速,发于下者得之缓,感于六腑则易治, 感于五脏则难瘳也。又近骨者多冷,近虚者多热。近 骨者久不愈则化成血蛊,近虚者久不愈则传气成 漏。或蛊则多痒少痛,或先痒后痛,生漏则多痛少痒, 或不痛不痒,内虚外实者多痛少痒,血不止则多死, 脓疾溃则多生,或吐逆无度,饮食不时,皆痈疽之使 然。种候万端,要在凭详。

    《论五疔状候》

    “五疔者,皆由喜怒忧思,冲寒冒热,恣饮醇酒,多嗜甘 肥,毒鱼酢酱,色欲过度之所为也。畜其毒邪,浸渍脏 腑,久而不散,始变而成,其名有五:一曰白疔,二曰赤 疔,三曰黄疔,四曰黑疔,五曰青疔。白疔起于右鼻下, 初如粟米,根赤,头白,麻木或痛痒,使人憎寒头重,状 若伤寒,不欲食,胸膈闷,喘促昏冒者死。未者可治。此” 疾不过五日,祸必至矣,宜速治之。《赤疔》在舌下,根头 俱赤,发痛舌本硬,不能多言,惊烦闷,恍惚多渴,引水 不休,小便不通,狂者死也,未者可治,此不七日祸必 至矣,大人小儿皆能患也。《黄疔》起于唇齿龈边,其色 黄,中有黄水,发则令人多食而还出,手足麻木,涎出 不止,腹胀而烦,多睡不寤者死也,未“者可治。”黑疔者, 起于耳前,状如瘢痕,其色黑,长或不定,使人牙关急, 腰脊膝不仁,不然则病亦不出三岁死,皆由肾气渐 绝也,宜慎欲事。“青疔起于目下,始如瘢瘤,其身青硬 如石,使人目昏昏然无所见,多恐悸,睡不安宁,久不 愈,令人盲或脱睛,有此则不出一年,祸必至矣。”“白疔 其根肺,赤疔其根心”,黄疔其根脾。黑疔其根肾。青疔 其根肝。五疔之候。最为巨疾。不可不察也。

    《唐孙思邈千金方》

    《总论脉证治法》

    脉数,身无热,即内有痈。

    诸浮数脉,当发热,而反洒洒恶寒,若有痛处,当结为 痈。

    脉微而迟,必发热。脉弱而数,此为振寒,当发痈肿。 脉浮而数,身体无热,其形默默,胃中微燥,不知痛处, 其人当发痈肿。

    “脉滑而数”,“滑则为实,数则为热,滑则为荣,数则为卫。” 荣卫相逐,即结为痈。热之所过,即为痈脓。身体有痛 处,时时苦有疮。

    趺阳脉滑而数,法当下重。少阴脉滑而数,妇人阴中 生疮。

    夫痈疽初发至微,人皆不以为意,此实奇患,惟宜速 治,稍迟缓乃即病成。以此致祸者不一。但发背外皮 薄为痈,外皮厚为疽,宜急治之。

    凡痈疽初发,或似小疖,或复大痛,或复小痛,或发如 米粒大白脓,于此皆微候,善察之,见有小异,即须大 惊忙,急须攻治,及断口味,速服诸汤,下去热毒。若无 医药处,即灸当头百壮。其大重者,灸四面及中央,二 三百壮,数灸不妨多也。复薄以冷药,种种救疗,必速 瘥也。

    凡用药贴法。皆当疮头处。其药开孔。令泄热气。亦当 头以火针。针入四分即瘥。

    凡痈疽、瘤石、痈、结筋、瘰𤻤,皆不可就针角,针角者少 有不及祸也凡痈无问大小,已觉即取胶如手掌大,暖水浸令软, 纳纳然称大小,当头上开一孔如钱孔大,贴肿上令 相当,须臾干急,若未有脓者,即定不长,已作脓者当 自出。若以锋针当孔上刺出脓大好,至瘥乃洗去胶。 凡肿根广一寸已下名疖,一寸已上名“小痈。”如豆粒 大者名“疱子。”皆始作,急服五香连𧄍汤下之,数剂取 瘥乃止。

    凡痈高而光大者,不大热。其肉正平,无尖而紫者,不 须攻之,但以竹叶黄芪汤申其气耳。肉正平为无脓 也。痈卒痛,以八味黄芪散傅之,大痈七日,小痈五日。 其自有坚强者,宁生破发乳。若热手不可得近者,先 内服“王不留行散”,外摩发背膏。若背生破,无苦在乳, 宜令极熟,候手按之,随手即起者,疮熟也,须针之。针 法要得着脓,以意消息,胸背不过一寸,斟量不得脓, 即与食肉膏散箸锐头,内痈口中,如体气热歇,即服 “木占斯散。”五日后痈欲著痂者,即服排脓内塞散。 凡痈破之后,便绵惙欲死,内寒外热。阙文“肿,自有似痈 而非者,当以手按肿上,无所连,乃是风毒耳,勿针之”, 宜服升麻汤,外摩膏破痈口,当令上留三分,近下一 分针之,务令极熟,熟便不痛。破后败坏不瘥者,作猪 蹄汤洗之,日二度。夏用二日,冬用六七日,用汤半剂 亦可。夫痈坏后有恶肉者,宜猪蹄汤洗去秽,次傅蚀 肉膏散,恶肉尽后,傅生肉膏散,及摩四边,令好肉速 生。当断绝房室,忌风冷,勿自劳烦,待筋脉平复,乃可 任意耳。缘新肉易伤,伤则里溃,溃则重发,发即难救, 慎之慎之!白痂最忌。

    凡诸暴肿,一一不同,无问近远,皆服五香连𧄍汤刺 去血,小豆末傅之,其间数数以针刺去血。若失疗已 溃烂者,犹服五香汤及漏芦汤下之,随热多少,依方 用之。外以升麻溻洗熨之,摩升麻膏。若生息肉者,以 白䕡茹散傅之。青黑肉去尽停止。好肉生,傅升麻膏。 如肌不生,傅一物黄芪散。若傅白䕡茹,青黑恶肉不 尽者,可以。头䕡茹散半钱,和白䕡茹散三钱,稍稍 傅之。其散各取当色单捣下筛,直尔成散用之。或身 中忽有痛处,如遭打扑之状,名曰“气痛。”痛不可忍,游 走不住,发作有时,痛则小热,痛定则寒。此皆由冬时 受温气,至春暴寒,风来折之,不成温病,乃作气痛。宜 先服五香连𧄍汤,摩丹参膏,又以白酒煎杨柳皮,及 暖熨之。有赤气点点者,即刺出血也。其五香连𧄍汤 及小竹沥汤可服数剂,勿以一剂未瘥便住药,以为 无效,祸即至矣,中间用白薇散佳。又有气肿痛,其状 如痈,肿无头,虚肿色不变,但皮急痛不得近手,亦须 服此五香,次日白针泻之,次与蒺蔾散傅之。

    胸中痛短气者,当入暗室中,以手指捺左眼视,若见 光者,胸中有结痈。若不见光者,是瘭疽内发出也。 《经》云:“气宿于经络中,气血俱涩不行,壅结为痈疽”也。 不言热之所作,其后为痈。又阳气凑集,寒化为热,热 甚则肉腐为脓也。又人体有热,被寒冷搏之,而脉凝 结不行,热气壅结成痈疽。方有灸法,亦有温治法,以 其中冷,未成热之时,宜用冷药贴傅之。治热已成,以 消热,令不成脓也。赤色肿有尖头者,藜芦膏傅之。一 云“酢和蚌蛤灰涂,干则易之。”

    余平生凡治痈疽得效者,皆即记之。考其病源,多是 药气所作,或有上世服石,遂令子孙多有此疾。食中 尤不宜食面及酒蒜,及慎温床厚被。能慎之者,可得 终身无疾。此皆躬自验之,故特论之也。

    《疔肿》

    夫禀形之类,须存摄养,将息失度,百病萌生。故四时 代谢,阴阳逓兴,此二气更相击怒,当是时也,必有暴 气。夫暴气者,每月之中,必有卒然大风大雾,大寒大 热。若不时避,人忽遇之,此皆入人四体,顿折皮肤,流 注经脉,遂使腠理壅隔,荣卫结滞,阴阳之气不得宣 泄,变成痈疽疔毒、恶疮诸肿。至于疔肿,若不预识,令 人死不逮时。若著讫乃欲求方。其人已入木矣。所以 养生之士。须早识此方。凡是疮痍。皆无所逃。

    凡疗疔肿,皆刺中心至痛,又刺四边十馀下,令血出, 去血傅药,药气得入针孔中佳。若不达疮内,疗不得 力。

    又其肿好著口中、颊边、舌上,见赤黑如珠子,碜痛应 心是也。是秋冬寒毒久结皮中,变作此疾。不即疗之, 日夜根长,流入诸脉数道,如箭入身,捉人不得动摇。 若不慎口味、房室,死不旋踵,经五六日不瘥,眼中见 火神惛,口乾心烦,即死也。

    一曰“麻子疔。”其状肉上起头,大如黍米,色稍黑,四边 微赤多痒。忌食麻子及衣麻布,并入麻田中行。 二曰“石疔”,其状皮肉相连,色乌黑如黑豆,甚硬,刺之 肉内阴,阴微疼。忌瓦砾砖石之属。

    三曰“雄疔。”其状顶头《黑黡》,四畔仰,疮疱浆起,有水出, 色黄,大如钱孔,形高。忌房事。

    四曰“雌疔。”其状疮头稍黄,向里黡,亦如灸疮,四畔疱

    浆起,心凹,色赤,大如钱孔。忌房事
    考证
    五曰“火疔。”其状如汤火烧灼,疮头黑黡,四边有疱浆

    起,如赤粟米。忌火炙烁。

    六曰烂疔。其状色稍黑。有白瘢。疮溃则有脓水流出。 疮形大小如匙面。忌沸热食烂臭物。

    七曰三十六疔,其状头黑浮起,形如黑豆,四畔起大 赤色,今日生一,明日二,后日三,乃至十。若满三十六, 药所不能治,如未满三十六者可治,俗名“黑疱。”忌嗔 怒、畜积愁恨。

    八曰“蛇眼疔。”其状疮头黑,皮上浮生,形如小豆。状似 蛇眼大体硬。忌恶眼看。并嫉妒人见之及毒药。 九曰“盐肤疔。”其状大如匙面。四面皆赤,有黑粟粒起。 忌食咸物。

    十曰水洗疔。其状大如钱形。或如钱孔大。疮头白。里 黑。黡汁出。中硬。忌饮浆水。水洗渡河。

    十一曰“刀镰疔。”“其状疮阔狭如薤叶大,长一寸,左侧 肉黑如烧烁。”忌刺及刀镰切割,铁刀所伤,可以药治。 十二曰浮沤疔。“其状疮体曲圆,少许不合,长而狭如 薤叶大,内黄外黑,黑处刺不痛,内黄处刺之则痛。” 十三曰牛拘疔。其状肉疱起,掐不破。

    右十三种疮,初起必先痒后痛,先寒后热,热定则寒 多,四肢沉重,头痛心惊眼花。若大重者则呕逆,呕逆 难治。其“麻子疔”一种,始末惟痒所最忌者,不得犯触, 犯触者即难疗。其浮沤疔、狗疔两种,无所禁忌,纵不 疗亦不能杀人。其状寒热与诸疔同,皆以此方疗之, 万不失一。欲知犯触之状,但脊强疮痛极甚,不可忍 “者是也。”

    《宋窦汉卿疮疡全书》

    《围法贴纸诀》

    凡用围药,多加功夫,搅千馀下,其药自稠。轻手围之, 留孔必须如鹅子形状,须用薄纸贴之,务要扯碎贴 上,免致綳裂疼痛之苦。待围药略干,再用调药馀汁 润之,以助药力。况药干不能入肌肉,借湿以通窍耳。

    《开刀手法》

    凡疮疡之起,疼痛固属于心火,久而阳气升,上蒸肉 化为脓。若不原其脓之有无,遽尔开刀,则鲜血突出, 脓何从来?致患者煎寒发热,日夜疼痛,无法可止。可 先将指头按患上,随手而起,四畔悉软,观其头聚择。 神。不犯吉日将刀头向上开之,方不致伤新肉。取 出刀,再撚绵纸条,润油度之,使脓水齐会。半日扯出, 则脓水易干。外贴“呼脓膏”,四围再用“搜脓散”敷之。

    《疔疮总论》

    大抵疔疮有十三种,而有青、黄、赤、白、黑,所以应五脏 也。复有暑疔、火疔、气疔、冷疔者,皆以其时候缓急、浮 实之异。但初发起或先后痛,先寒后热,四肢拘急,沉 重强痛者,得证便发寒热,疮边麻,渐至半身,大痛应 心,呕逆自利,足冷至膝,四畔紫黑色,皆为重证,惟麻 木始末皆痒,其证候寒热与诸疔疮同,但觉背强,其 痛甚者,乃触犯所致,即取枸杞根捣汁服之弥佳。再 狗屎白色者,得雨露之功,臭气已去,加枸杞根和匀, 绞取清汁服之尤良。但有卒患喉痛,心寒热,或腹痛 恶寒发热者,当预防生此疔证也。凡疔疮多生口边 颊内,或舌上,赤黑点点如珠,碜痛应心者是也。不即 治之,日夜根长,流入诸脉,如箭入身,“不得动摇,经久 五六日后,甚者毒气入腹,眼中见火,神昏烦闷,呕吐 恍惚,如醉如痴,不可疗矣。”“疔疮有头黑硬而凹者,疮 头白而肿实者,疮头如豆垽色者,疮头鲜红色者,疮 头内有黑脉者,疮头红赤而浮虚者,疮头如栀而黄 者,疮头如金箔者,疮头如茱萸者,疮头如石榴子者, 有初如风疹粉刺,搔破入风,则黄水出。其里有赤黑 脉而微肿者,肉中突起如鱼眼,赤黑惨痛彻骨者,结 久皆为烂疮,疮下深孔如大针穿物,初生时突起如 钉,故名疔疮。”令人恶寒发热,四肢强直而牵痛,一二 日疮变黑色,焦黑肿大光起,根硬不可近,犯之则痛 甚,甚则发于头面手足骨节间者,此气血聚会之所, 宜急“治之。有似灸疮四边泡浆者”,但其疮熟时,脓水 出疮孔如蜂窠,病易瘥也。此疮恶证,“眼黄面青舌黑, 冷汗发渴,脚冷至膝下,不食自利,疮冷不痛,呕逆,疮 不起发,四畔不红,疮边麻木,干黑生刺,疮边紫黑色, 碜痛应心,眼中见火,神昏烦闷,神思恍惚,犹如醉如 痴者,皆难治也。”试以针刺患人手足中指,不痛者,难 治。凡初生时红软温和,忽然顶陷黑,谓之走黄,此证 危矣,急服飞龙夺命丹、追疔夺命汤。其有发于太阳 眼边者,名曰钉脑疔,十死一生。《内经》以白疔发于右 鼻,赤疔发于舌根,黄疔发于口唇,黑疔发于耳前,青 疔发于目下。盖取五色以应五脏,各有所属部位而 已。然或肩、或腰、或足,发无定处。如在头面手足骨节 间者。甚急。

    《拔法》

    凡疔疮之起,多发于嘴唇上边,初如米大,或如粉刺 挤破,入汤火风气,亦要变成疵疮。疵疮者,即疔之别 名也。先用葱白同飞龙夺命丹五粒和嚼烂,热酒半碗过下,以衣覆患上,略出汗为妙。上午服药,下午即 将绝利磁锋划破疮口十字,即掺“飞能夺命末”在内, 而外用蟾舌研烂,蟾肚底皮贴之,内服追疔汤剂。若 发于须发者,即剃去须发,如前法治之。此法百发百 中,活人多矣。凡发于头面上者,切不可用冷药敷之。 若敷冷药,赶热毒恶戾之气入于喉间,断不能生矣。

    各种

    芝麻疔用黑云膏。或用紫花草敷疮上。走注者。遍身 疼不能转动。服蠲毒流气饮、蟾酥丸。

    气疔,用胜金锭,服蟾酥丸,外用紫花草敷之。

    火疔,用“胜金锭服蟾酥丸,紫花草敷疮上。”

    冷疔者,高粱之变,风湿馀毒,天阴久冷,攻于膝下,传 于足太阴经。初生如米,渐成溃烂,其色如煤,败血来 侵,骨肉损坏,遂成大患,经年骨节疼痛,累岁不能生 肌。先用艾叶、蛇床子、紫苏、豨莶草煎汤洗之,内服黄 芪、白术、苍术、当归、白芍、连𧄍、生地之药;外用隔纸膏 贴之。节劳内省,亦可瘳矣。

    鱼脐疔春用“黑云膏。夏用蟾舌膏。秋用桐泪膏。冬用 胜金锭。”

    飞游毒

    此毒因荣卫受其肌热,故生此疽,赤肿走注不定,用 温水洗患处,用三棱针刺毒上二三十针,或磁锋砭 之亦妙,随用“拔毒散”傅之。

    红丝疮

    夫红丝者,心肠积毒,气血相凝,灌于经络之间,发于 肌肤之上,红丝贯穿,如一红线,或疼或痒,皆由风热 相乘而生,如箭之速,若行至心间即死。急当头以磁 锋刺破,挤出毒血,其红丝之中再刺之,方绝其根。急 用“当归连𧄍解毒”之剂治之,须戒酒数日。

    《金刘完素六书》

    《总论》

    疮疡者,火之属,须分内外,以治其本。《内经》曰:“膏粱之 变,足生大疔。”其原在里,发于表也。受持如虚,言内结 而发诸外,未知从何道而出,皆是从虚而出也。假令 太阳经虚,从背而出;少阳经虚,从鬓而出;阳明经虚, 从髭而出;督脉经虚,从脑而出。经曰:地之湿气,感则 害人皮肤筋脉,其在外盛则内行。若其脉沉实,当先 疏其内,以绝其原也。其脉浮大,当先托里,恐气伤于 内也。有内外之中者,邪气至盛,遏绝经络,故发痈肿。 《经》曰:“荣气不从,逆于肉里,乃生痈疽。”此因失托里,及 失疏通,又失行荣卫也。治疮之大要,须明托里、疏通、 行荣卫三法。托里者,治其外之内;疏通者,治其内之 外;行荣卫者,治其中也。内之外者,其脉沉实,发热烦 躁,外无焮赤痛,其邪气深于内也。故先疏通,以绝其 原。外之内者,其脉浮数,焮肿在外,形证外显,恐邪气 极而内行,故先托里。内外之中者,外无焮恶之气,内 亦脏腑宣通,知其在经,当和荣卫也。用此三法之后, 虽未差必无变证,亦可使邪气峻减,而易痊愈。故《经》 曰:“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又》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终。 不知其要,流散无穷。”

    《素问》云:“痛痒疮疡,痈肿疽疹,瘤气结核,怫郁甚者皆 热。五脏不和,九窍不通,六腑不和,留结为痈。近于火 气,微热则痒,热甚则痛,附近则灼而为疮,皆火之用 也。”人之疮肿,因内热外虚所生也。为风湿之所乘,则 生疮肿。然肺主气,候于皮毛;脾主肌肉,气虚则肤腠 开,为风湿所乘,脾气湿而内热,即生疮也。肿者,由寒 热毒气客于经络,使血涩而不通,壅结成肿。风邪不 作,即无头无根。寒血相搏作者,即有头有根。壅盛则 为脓赤,根肿则风气流溃也。疮以痛痒,痛则为实,痒 则为虚,非虚为寒也,正谓热之微甚也,痒则美疾也。 故火旺于夏,而万物蕃鲜荣美也。炙之以火,渍之以 汤,而其痒转甚者,微热之所使也。痒去者,谓热令皮 肤纵缓,腠理开通,阳气得泄,热散而去。或夏热皮肤 痒,而以冷水沃之,其痒不去,谓寒能收敛,腠理闭密, 阳气郁结,不能散越,怫热内作故也。疮疡皆为火热, 而反腐出脓水者,犹糓肉果菜,热极则腐烂而溃为 污水也。溃而腐烂者,水之化也。痈浅而大,疽深而恶, 热胜血则为痈脓也。疡,有头小疮也。疹,浮而小瘾疹 也。瘤气、赤瘤。丹熛。热胜气火之色也。

    人近火气,微热则痒,热甚则痛,附近则灼而为疮,皆 火之用也。或痒痛如针轻剌者,犹飞迸火星灼之然 也。痒者,美疾也,炙之以火,渍之以汤,而痒转甚者,微 热之所使也。因而痒去者,热令皮肤纵缓,腠理开通, 阳气得泄而热散也。或夏热皮肤痒,以冷水沃之不 去者,寒能收敛,腠理闭密,阳气郁结,不能散越,怫热 内作故也。“痒得爬而解”者,爬为火化,微则亦能令痒。 甚则痒去者,爬令皮肤辛辣而属金化,辛能散,故金 化见则火力分而解矣。或云痛为实,痒为虚者,非谓 虚为寒也,正谓热之微甚也。或疑疮疡皆属火热,而 反腐烂出脓水者,何也?犹糓肉果菜,至于极热,则腐

    烂而溃为污水也。溃而腐烂者,水之化也。所谓五行
    考证
    之理,过极则胜己者反来制之,故火热过极,则反兼

    于水化。又如盐能固物,令不腐烂者,咸寒水化,制其 火热,使不过极,故得久固也。万物皆然。

    《元李杲十书》

    《总论》

    膏粱之变,亦是滋味过度,荣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 痈肿。荣气者,胃气也。饮食入于胃中,先输于脾,而朝 于肺,肺朝百脉,次及皮毛,先行阳道,下归五脏六腑, 而气口成寸矣。今富贵之人,不知其节,法酒肥羊,杂 以厚味,积久太过,其气味俱厚之物,乃阳中之阳,不 能走于空窍,而先行阳道,今反行阴道,则湿气大盛, 子令母实,火乃大旺,实热既盛,必来克肾。若不慎房 事,损其真水,则水泛而湿热之化上行,其疮必出背 上及脑,此为大疔之最重者。若毒气出肺,或脾胃之 部分,毒之次也。若出于他经,又其次也。湿热之毒所 止处,无不溃烂,故《经》言:“膏粱之变,足生大疔。”受如持 虚者,如持虚器以受物,则无不受矣。治大疔之法,必 当泻其荣气。以标本言之,先受病为本,非苦寒之剂 为主为君,不能除其苦楚疼痛也。诸疮疡有痛,往往 多以乳香、没药,杂以芳香之药止之,必无少减之理, 此其误也。若使经络流通,脏腑中去其壅滞,必无痛 矣。痛则以苦寒之剂除之,无不愈者。疮疡食肉,与自 杀无异,法当泻气而反补之故也。

    《用药加减法》

    发背疔肿,脓溃前后,虚而头痛者,于托里药内加五 味子。恍惚不宁,加人参、茯神。虚而发热者,加地黄、䒷 蒌根。潮热者,加柴胡、地骨皮。渴不止者,加知母、赤小 豆。虚烦者,加枸杞、天门冬。自利者,加厚朴。脓多者,加 当归、川芎。痛甚者,加芍药、乳香。肌肉迟生者,加白蔹、 官桂。有风邪者,加独活、防风。心惊悸者,加丹砂。口目 𥆧动者,加羌活、细莘。呕逆者,加丁香、藿叶。痰多者加 半夏、陈皮。

    《朱震亨心法》

    《总论证治》

    “痈疽”只是热胜血。

    六阳经、六阴经,有多气少血者,有少气多血者,有多 气多血者,不可一概论也。若夫要害处,近虚怯薄处, 前哲已曾论及,惟分经之言,未闻诸经,惟在阳厥阴 经生痈疽,理宜预防,以其多气少血,肌肉难长,疮久 未合,必成死证,遽用驱毒利药,以伐其阴分之血,祸 不旋踵。

    “阳滞于阴,脉浮洪弦数。阴滞于阳,脉沉细弱涩。”阳滞 以寒治之。阴滞以热治之。

    人中年以后,不可生痈,才有痛肿,参之脉证,但见虚 弱,便与滋补气血,可保终吉。若用寻常驱热拔毒纾 气之药,虚虚之祸,如指诸掌。

    内托之法。“河间治肿焮于外,根盘不深,形证在表,其 脉多浮,病在皮肉,非气盛则必侵于内,急须内托以 救其里,宜复煎散除湿散郁,使胃气和平。如或未已, 再煎半料饮之。如大便秘及烦热,少服黄连汤。如微 利及烦热已退,却与复煎散半两,如此使荣卫俱行, 邪气不能内伤也。”然世俗多用排脓内补、十宣散,若 用之于些小疮与冬月时令即可。若溃疡于夏月用 之,其桂朴之温散,佐以防风、白芷,吾恐虽有参、芪,难 为倚仗。

    疮先发为肿,气血郁积,蒸肉为脓,故其痛多少,疮之 始作时也。脓溃之后,肿退肌宽,痛必渐减,而反痛者, 此为虚,宜补。亦有秽气所触,宜和解。风寒逼者,宜温 散。

    加味十全汤,治痈疽后补气血,进饮食,实为切要。”盖 脓血出多,阴阳两虚,非此药何以回生起死,惜其不 分经络,不载时令,又在识者触类而长之。今之外科, 于疮疡肿平痛宽,遂以为安,漫不加省,往往于结痂 后两三月或半年虚证乃见。医者不察,病者不悟,无 补益调养之功,因而转成他病者,惜哉!予治一士夫, 因脚弱求诊,两手俱浮洪稍鼓,饮食如常,惟言问不 答,肌上起白屑如麸片,时在冬月,予作极虚处治,询 其弟,乃知半年前曾于臂背腿三处,自夏至秋冬节 次生疽,率用五香连𧄍汤、十宣散与之,今结痂久矣。 予为作参芪白术当归膏,以二陈汤化饮之,三日后 尽药一斤,白屑没者大半,病者自喜呼吸有力,补药 应效以渐,而病家反怨药不速应,自作“《风病论》治。炼 青礞石二钱半,以青州白丸子作料,煎饮子顿服之。 予谏之不听,因而不救,书以警云。

    《痛证》

    诸疮痛不可忍者,用苦寒药加黄连、黄芩,详上下根 梢用,及引经药则可。又云:“诸疮以当归、黄连为君,连、 𧄍、甘草、黄芩为佐。 诸痛痒疮疡属火,若禀受壮盛,宜四物加大承气汤 下之。”

    若性急面黑瘦,血热之人,因疮而痛,宜四物加黄连黄芩、大力子、甘草;在下焦者,加黄蘗。若肥胖之人,生 疮而痛,乃是湿热,宜防风、羌活、荆芥、白芷、苍术、连、𧄍, 取其风能胜湿。

    诸疮药“脓窠治热,燥湿为主,用无名异;干疥开郁为 主,用茱萸。”

    虫疮如癣状,退热杀虫为主,芜荑、黑狗脊、白矾、雄黄、 硫黄、水银,杀虫樟脑、松香。头上多加黄连、方解石、蛇 床,定痒杀虫,松皮炭主脓。肿多者,加白芷开郁。痛多 加白芷、方解石。虫多加藜芦、螌蝥;痒多加枯矾。阴囊 疮,加茱萸;湿多,香油调。干痒出血多,加大黄、黄连,猪 脂调。红色加黄丹,青色加青黛。虫多加锡灰、芜荑、槟 榔。

    《疔疮》

    疔,用针刀镞破头上,以蟾酥敷之,后用菉豆、野菊、莎 末,酒调饮,醉睡觉即定痛热除,不必去疔自愈也。 治一切疔疮,用紫梗菊花根、茎、叶皆可,研碎取汁,滴 口中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