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览1 朱子五经语类 全览2 全览3


  钦定四库全书
  朱子五经语类卷三十一
  钱唐程川撰
  易三十一
  系辞上传四
  易不是象乾坤乾坤乃是易之子目下面一壁子是干一壁子是坤葢说易之广大是这干便做他那大坤便做他那广干所以说大时塞了他中心所以大坤所以说广时中间虚容得物所以广广是说他广阔着得物常说道地对天不得天便包得地在中心然而地却是中虚容得气过容得物便是他广天是一直大底物事地是广阔底物有坳处有陷处所以说广这个只是说理然也是说书有这理便有这书书是载那道理底若死分不得大㮣上面几句是虚说底这个配天地四时日月至德是说他实处
  㬊渊录第六章
  夫易广矣大矣止静而正是无大无小无物不包然当体便各具此道理静而正须着工夫看徐又曰未动时便都有此道理都是真实所以下个正字
  黄㽦录第六章
  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静而正谓触处皆见有此道不待安排不待措置虽至小至近至鄙至陋之事无不见有随处皆见足无所欠阙只观之人身便见
  沈僴录第六章
  问阴耦阳奇就天地之实形上看如何见得曰天是一个浑沦底物虽包乎地之外而气则迸出乎地之中地虽一块物在天之中其中实虚容得天之气迸上来系辞云干静也专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坤静也翕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大生是浑沦无所不包广生是广阔能容受得那天之气专直则只是一物直去翕辟则是两个翕则阖辟则开此奇耦之形也又曰阴偏只是一半两个方做得一个
  林学履录第六章
  乾坤二卦观之亦可见干画奇便见得其静也专其动也直坤画耦便见得其静也翕其动也辟
  黄干录第六章
  程端蒙录同
  干静专动直而大生坤静翕动辟而广生这说阴阳体性如此卦画也仿佛似恁地
  㬊渊录第六章
  其静也翕其动也辟地到冬间气都翕聚不开至春则天气下入地地气开以迎之又曰阴阳与天地自是两件物事阴阳是二气天地是两个有形质底物事如何做一物说得不成说动为天而静为地无此理正如鬼神之说
  沈僴录第六章
  其动也辟大抵阴是两件如阴爻两画辟是两开去翕是两合如地皮上生出物来地皮须开今论天道包著地在然天之气却贯在地中地却虚有以受天之气下文有大生广生云者大是一个大底物事广便是容得许多物事大字实广字虚
  黄㽦录第六章
  天体大是以大生焉地体虚是以广生焉广有虚之义如河广汉广之广
  游敬仲录第六章
  本义云干一而实故以质言而曰大坤二而虚故以量言而曰广学者请问曰此两句解得极分晓葢曰以形言之则天包地外地在天中所以说天之质大以理与气言之则地却包着天天之气却尽在地之中地尽承受得那天之气所以说地之量广天只是一个物事一故实从里面便实出来流行𤼵生只是一个物事所以说干一而实地虽是坚实然却虚所以天之气流行乎地之中皆从地里𤼵出来所以说坤二而虚用之云地形如肺形质虽硬而中本虚故阳气升降乎其中无所阻碍虽金石也透过去地便承受得这气𤼵育万物曰然要之天形如一个鼓鞴天便是那鼓鞴外面皮壳子中间包得许多气开阖消长所以说干一而实地只是一个物事中间尽是这气升降来往缘中间虚故容得这气升降来往以其包得地所以说其质之大以其容得天之气所以说其量之广非是说地之形有尽故以量言也只是说地尽容得天之气所以说其量之广耳今治历家用律吕候气其法最精气之至也分寸不差便是这气都在地中透上来如十一月冬至黄锺管距地九寸以葭灰实其中至之日气至灰去晷刻不差又云看来天地中间此气升降上下当分为六层十一月冬至自下面第一层生起直到第六层上极至天是为四月阳气既生足便消下面阴气便生只是这一气升降循环不已往来乎六层之中也问月令中天气下降地气上腾此又似天地各有气相交合曰只是这一气只是阳极则消而阴生阴极则消而阳生天气下降便只是冬至复卦之时阳气在下面生起故云天气下降或曰据此则却是阴消于上而阳生于下却见不得天气下降曰也须是天运一转则阳气在下故从下生也今以天运言之则一日自转一匝然又有那大转底时候须是大着心肠看始得不可拘一不通也葢天本是个大底物事以偏滞求他不得
  沈僴录第六章本义
  问广大变通是易上自有底道理是易上所说造化与圣人底曰都是他易上说底又曰配是分配之义是分这一半在那上面问曰如此便全无配之底意曰也有些子分此以合彼意思欲见其广大则于天地乎观之欲见其变通则于四时乎观之欲知其阴阳之义则观于日月可见欲知其简易则观于圣人之至德可见
  不知何氏录第六章
  问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这配字是配合底意思否曰只是相似之意又问易简之善配至德曰也是易上有这道理如人心之至德也
  林学履录第六章
  林安卿问广大配天地配莫是配合否曰配只是似且如下句云变通配四时四时如何配合四时自是流行不息所谓变通者如此又问易简之善配至德曰易简是常行之理至德是自家所得者又问伊川解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云知微则知彰知柔则知刚如何曰只作四截看较阔言君子无所不知良久笑云向时有个人出此语令杨大年对杨应声云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无如此恰好
  黄义刚录第六章
  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以易配天易简之善配至德以易配人之至德
  万人杰录第六章
  阴阳虽便是天地然毕竟天地自是天地广大配天地时这个理与他一般广大
  㬊渊录第六章
  问易简之善配至德曰此是以易中之理取外面一事来对谓易之广大故可配天地易之变通如老阳变阴老阴变阳往来变化故可配四时阴阳之义便是日月相似易简之善便如在人之至德
  黄㽦录第六章
  崇德广业知崇天也是致知事要得髙明礼卑地也是践履事卑是事事都要践履过凡事践履将去业自然广
  不知何氏录第七章
  知崇礼卑这是两截知崇是智识超迈礼卑是须就切实处行若知不髙则识见浅陋若履不切则所行不实知识髙便是象天所行实便是法地识见髙于上所行实于下中间便生生而不穷故说易行乎其中成性存存道义之门大学所说格物致知是知崇之事所说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礼卑之事
  叶贺孙录第七章
  上文言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人崇其知须是如天之髙卑其礼须如地之广天地设位一句只是引起要说知崇礼卑人之知礼能如天地便能成其性存其存道义便自此出所谓道义便是易也成性存存不必专主圣人言
  金去伪录第七章
  知崇礼卑知是知处礼是行处知尽要髙行却自近起郑可学录第七章
  知识贵乎髙明践履贵乎着实知既髙明须放低着实做去
  董铢录第七章
  学只是知与礼他这意思却好礼便细密中庸致广大尽精微等语皆只是说知礼
  㬊渊录第七章
  横渠知崇天也一段言知识髙明如天形而上指此理通乎昼夜而知通犹兼也兼阴阳昼夜之道而知知昼而不知夜知夜而不知昼则知皆未尽也合知礼而成性则道义出矣知礼行处也
  程端蒙录第七章
  知崇礼卑一段云地至卑无物不载在地上纵开井百尺依旧在地上是无物更卑得似地所谓德言盛礼言恭礼是要极卑故无物事无个礼至于至微至细底事皆当畏惧戒谨战战兢兢惟恐失之这便是礼之卑处曲礼曰毋不敬自上东阶先右足上西阶先左足羮之有菜者用𬂩无菜者不用𬂩无所不致其谨这便都是卑处又曰似这处不是他特地要恁地是他天理合如此知识日多则知日髙这事也合理那事也合理积累得多业便广
  林学蒙录第七章
  礼极是卑底物事如地相似无有出其下者看甚么物事他尽载了纵穿他数十丈深亦只在地之上无缘更有卑于地者也知却要极其髙明而礼则要极于卑顺如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纎悉委曲无非至卑之事如羮之有菜者用𬂩其无菜者不用𬂩主人升东阶客上西阶皆不可乱然不是强安排皆是天理之自然如上东阶则先右足上西阶则先左足葢上东阶而先左足则背却客上西阶而先右足则背却主人自是理合如此又曰知崇者德之所以崇礼卑者业之所以广葢礼才有些不到处这便有所欠阙业便不广矣惟是极卑无所欠阙所以广
  不知何氏录第七章
  礼卑是卑顺之意卑便广地卑便广髙则狭了人若只拣取髙底做便狭两脚踏地做方得若是着件物事填教一二尺髙便不穏了如何㑹广地卑便会广世上更无卑似地底又曰礼卑是从贴底谨细处做将去所以能广
  㬊渊录第七章
  知礼成性而道义出程子说成性谓是万物自有成性存存便是生生不已这是语录中说此意却好及它解易却说成其性存其存又似不恁地前面说成性谓如成事成法之类是见成底性横渠说成性别且如尧舜性之是其性本浑成学者学之须是以知礼做也到得它成性处道义出谓这里流行道体也义用也又曰性是自家所以得于天底道义是众人公共底
  林夔孙录第七章
  知崇礼卑则性自存横渠之说非是如云性未成则善恶混当亹亹而继之以善云云又云纎恶必除善斯成性矣皆是此病知礼成性则道义出先生本义中引此而改成为存又曰横渠言成性犹孟子云践形此说不是夫性是本然已成之性岂待习而后成邪他从上文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便是如此说来与孔子之意不相似
  沈僴录第七章
  问横渠知礼成性之说曰横渠说成性谓是浑成底性知礼成性如习与性成之意同又问不以礼性之曰如尧舜性之相似但它言语艰意是如此
  林夔孙录第七章
  成性犹言见成底性这性元自好了但知崇礼卑则成性便存存
  林学蒙录第七章
  或问成性存存是不忘其所存曰众人多是说到圣人处方是性之成看来不如此成性只是一个浑沦之性存而不失便是道义之门便是生生不已处黄卓录第七章
  成性存存道义之门只是此性万善完具无有欠阙故曰成性成对亏而言成之者性则是成就处无非性犹曰诚斯立焉横渠伊川说成性似都就人为处说恐不如此横渠有习以成性底意思伊川则言成其性存其所存
  程端蒙录第七章
  横渠谓成其性存其存伊川易传中亦是存其存却是遗书中说作生生之谓易意思好
  黄㽦录第七章
  呉必大录云成性如言成就存存是生生不已之意
  横渠言成性与古人不同他所说性虽是那个性然曰成性则犹言践形也又曰他是说去气禀物欲之私以成其性
  杨道夫录第七章
  成性只是本来性
  甘节录第七章
  成性不曾作坏底存谓常在这里存之又存
  汤泳录第七章
  成性如明明德如成德相似天命都一般
  汤泳录第七章
  成性与成之者性也止争些子不同成之者性便从上说来言成这一个物成性是说已成底性如成德成说之成然亦只争些子也如正心心正诚意意诚相似
  叶贺孙录第七章
  问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㑹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曰象言卦也下截言爻也㑹通者观众理之㑹而择其通者而行且如有一事闗着许多道理也有父子之伦也有君臣之伦也有夫妇之伦若是父子重则就父子行将去而他有不暇计若君臣重则行君臣之义而他不暇计若父子之恩重则便得身体髪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之义而委致其身之说不可行若君臣之义重则当委致其身而不敢毁伤之说不暇顾此之谓观㑹通
  沈僴录第八章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正是说画卦之初圣人见阴阳变化便画出一画有一个象只管生去自不同六十四卦各是一様更生到千以上卦亦自各一様林学蒙录第八章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赜字在说文曰杂乱也古无此字只是啧字今从赜亦是口之义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虽是杂乱圣人却于杂乱中见其不杂乱之理便与下句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相对
  黄㽦录第八章
  天下之至赜与左传啧有烦言之啧同那个从口这个从𦣞是个口里说话多杂乱底意思所以下面说不可恶若唤做好字不应说个可恶字也探赜索隠若与人说话时也须听他杂乱说将出来底方可索他那隠底
  㬊渊录第八章
  录中那个从口三句陈淳录云本从口是喧闹意从𦣞旁亦然
  拟诸其形容未便是说那水火风雷之形容方拟这卦看是甚形容始去象那物之宜而名之一阳在二阴之下则象以雷一阴在二阳之下则象以风拟是比度之意
  林学蒙录第八章
  问拟诸其形容者比度阴阳之形容葢圣人见阴阳变化杂乱于是比度其形容而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曰也是如此尝得郭子和书云其先人云不独是天地风雷水火山泽谓之象只是画卦便是象也说得好
  林学蒙录第八章
  问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是说文王周公否曰不知伏羲画卦之初与连山归藏有系辞否为复一卦只是六画
  林学蒙录第八章
  观会通以行其典礼㑹是众理聚处虽觉得有许多难易窒碍必于其中却得个通底道理谓如庖丁解牛于族处却批大郤导大窽此是于其筋骨丛聚之所得其可通之理故十九年而刃若新𤼵于硎且如事理间若不于㑹处理㑹却只见得一偏便如何行得通须是于㑹处都理㑹其间却自有个通处便如脉理相似到得多处自然通贯得所以可行其典礼葢㑹而不通便窒塞而不可行通而不㑹便不知许多曲直错杂处
  黄㽦录第八章
  问观㑹通行其典礼是就㑹聚处寻一个通路行将去否曰此是两件㑹是观众理之㑹聚处如这一项君臣之道也有父子兄弟之道也有须是看得周遍始得通便是一个通行底路都无窒碍典礼犹言常礼常法又曰礼便是节文升降揖逊是也但这个礼字又说得阔凡事物之常理皆是
  林学蒙录第八章
  一卦之中自有㑹通六爻又自各有㑹通且如屯卦初九在卦之下未可以进为屯之义乾坤始交而遇险陷亦屯之义似草穿地而未申亦屯之义凡此数义皆是屯之会聚处若盘桓利居贞便是一个合行底便是他通处也
  林学蒙录第八章
  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葢杂乱处人易得厌恶然而这都是道理中合有底事自合理㑹故不可恶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葢动亦是合有底然上面各自有道理故自不可乱
  林学蒙录第八章
  问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此是说天下之事物如此不是说卦上否曰卦亦如此三百八十四爻是多少杂乱
  林学蒙录第八章
  先生命二三子说书毕召蔡仲黙及义刚语小子侍立先生顾义刚曰劳公教之不废公读书否曰不废因借先生所㸃六经先生曰被人将去都无本子看公于句读音训也大段子细那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是音作去声字是公以意读作去声曰只据东莱音训读此字有三音或音作入声先生笑曰便是他们好恁地强说仲黙曰作去声也似是先生曰据某看只作入声亦是说虽是如此劳攘事多然也不可以为恶而今音训有全不可晓底若有两三音底便着去里面拣一个较近底来解
  黄义刚录第八章
  录中此字有三音句下池录云或音亚或如字或乌路反录中据某看只作入声亦是池录云据某看作乌路反于义为近录中然也不可以为恶池录云也不可厌恶
  天下之至动事若未动时不见得道理是如何人平不语水平不流须是动方见得㑹通是㑹聚处典礼是借这般字来说观他㑹通处却求个道理来区处他所谓卦爻之动便是法象这个故曰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动亦未说事之动只是事到面前自家一念之动要求处置他便是动
  㬊渊录第八章
  问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凡一言一动皆于易而拟议之否曰然
  黄㽦录第八章
  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此变化只就人事说拟议只是裁度自家言动使合此理变易以从道之意如拟议得是便吉拟议未善则为凶矣周谟录第八章
  问拟议以成其变化曰这变化就人动作处说如下所举七爻皆变化也
  林学履录第八章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縻之此本是说诚信感通之理夫子却专以言行论之葢诚信感通莫大于言行上文言天下之赜而不敢恶也言天下之动而不敢乱也先儒多以赜字为至妙之意若如此说则何以谓之不敢恶赜只是一个杂乱冗闹底意思言之而不恶者精粗本末无不尽也赜字与颐字相似此有互体之意此间连说互体失记鹤鸣好爵皆卦中有此象诸爻立象圣人必有所据非是白撰但今不可考耳到孔子方不说象如见豕负涂载鬼一车之类孔子只说群疑亡也便见得上面许多皆是狐惑可疑之事而已到后人解说便多牵强如十三卦中重门击柝以待暴客只是豫备之意却须待用互体推艮为门阙雷震乎外之意剡木为矢弦木为弧只为睽乖故有威天下之象亦必待穿凿附㑹就卦中推出制器之义殊不知卦中但有此理而已故孔子各以葢取诸某卦言之亦曰其大意云尔汉书所谓获一角兽葢麟云皆疑辞也
  周谟录第八章
  问言行君子之枢机是言所𤼵者至近而所应者甚逺否曰枢机便是鸣鹤在阴下面大㮣只说这意都不解着我有好爵二句
  林学蒙录第八章
  其利断金断是断做两段又曰同人先号啕而后笑圣人却恁地解
  林学蒙录第八章



  朱子五经语类卷三十一
<经部,五经总义类,朱子五经语类>



  钦定四库全书
  朱子五经语类卷三十二
  钱塘程川撰
  易三十二
  系辞上传五
  问理与数曰有是理便有是气有是气便有是数盖数乃是分界限处又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是自然如此走不得如水数六雪花便六出不是安排做底又曰古者用龟为卜龟背上纹中间有五个两边有八个后有二十四个亦是自然如此
  林夔孙录第九章
  问理与数其本也只是一曰气便是数有是理便有是气有是气便有是数物物皆然如水数六雪片也六出这又不是去做将出来他是自恁地如那龟圣人所以独取他来用时也是这个物事分外灵尝有朋友将龟壳来看背上中心有五条纹出去成八外面又成二十四皆是自然恁地这又未为巧最是七八九六与一二三四极巧一是太阳馀得个九在后面二是少阴后面便是八三是少阳后面便是七四是太阴后面便是六无如此恰好这皆是造化自然如此都遏他不住
  黄义刚录第九章
  录中最是七八九六与一二三四极巧云云杨至录云因一二三四便见六七八九在里面老阳占了第一位便含个九少阴占第二位便含个八少阳占第三位便含个七老阴占第四位便含个六数不过十惟此一义先儒未尝发先儒但只说得他中间进退而已㬊渊录同
  问前日承教云老阳少阴少阳老阴即除了本身一二三四便是九八七六之数今观启䝉阳退阴进之说似亦如此曰他进退亦是自然如此不是人去攒教他进退以十言之即如前说大故分晓若以十五言之九便对六七便对八晓得时也好则剧又问河图此数控定了先生曰天地只是不㑹说倩他圣人出来说若天地自㑹说话想更说得好在如河图洛书便是天地画出底
  林夔孙录第九章
  一二三四九八七六最妙一藏九二藏八三藏七四藏六徳明云一得九二得八三得七四得六皆为十也观河图可见丙丁合辛壬合之类皆自此推
  廖徳明录第九章
  或问河图自五之外如何一便成六七八九十曰皆从五过则一对五而成六二对五而成七三对五而成八四对五而成九到末稍五又撞着个五便成十舒髙录第九章
  天地生数到五便住那一二三四遇着五便成六七八九五却只自对五成十
  㬊渊录第九章
  所谓得五成六者一才勾牵着五便是个六下面都恁地
  㬊渊录第九章
  一与六共宗盖是那一在五下便有那六底数二与七同位是那二在五边便有七底数
  㬊渊录第九章
  二始者一为阳始二为阴始二中者五六二终者九十五便是十干所始六便是十二律所生圆者星也圆者河图之数言无那四角底其形便圆
  㬊渊录第九章
  系辞言蓍法大抵只是解其大略想别有文字今不可见但如天数五地数五此是旧文五位相得而各有合是孔子解文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是旧文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此是孔子解文分而为二是本文以象两是解挂一揲之以四归奇于扐皆是本文以象三以象四时以象闰之类皆解文也干之䇿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孔子则断之以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孔子则断之以当万物之数于此可见
  周谟录第九章
  五位相得而各有合是两个意一与二三与四五与六七与八九与十是奇耦以类相得一与六合二与七合三与八合四与九合五与十合是各有合在十干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便是相得甲与已合乙与庚合丙与辛合丁与壬合戊与癸合是各有合
  林学履录第九章
  天下道理只是一个包两个易便只说到八个处住洪范说到十数住五行五个便有十个甲乙便是两个木丙丁便是两个火戊己便是两个土金水亦然所谓兼三才而两之便都是如此大学中明徳便包得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五个新民便包得齐家治国平天下三个自暗室屋漏处做得去到得无所不周无所不遍都是这道理自一心之微以至于四方之逺天下之大也都只是这个
  黄义刚录第九章
  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先生举程子云变化言功鬼神言用张子曰成行鬼神之气而已数只是气变化鬼神亦只是气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变化鬼神皆不越于其间
  黄㽦录第九章
  成数虽阳固亦本之阴也如子者父之阴臣者君之阴㬊渊录第九章本义
  录中本字一录作生字
  石子馀问易数曰都不要说圣人之画数何以如此譬之草木皆是自然恁地生不待安排数亦是天地间自然底物事才说道圣人要如何便不是了
  潘植录第九章
  蓍卦当初圣人用之亦须有个现成图算后失其传所仅存者只有这㡬句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挂一揲之以四归奇于扐只有这㡬句如以象两以象三以象四时以象闰已是添入许多字说他了又曰元亨利贞仁义礼智金木水火春夏秋冬将这四个只管涵泳玩味尽好
  叶贺孙录第九章
  大衍之数五十以天地之数五十有五除出金木水火土五数并天一便用四十九此一说也数家之说虽多不同某自谓此说却分晓三天两地则是已虚了天一之数便只用天三对地二又五是生数之极十是成数之极以五乘十亦是五十以十乘五亦是五十此一说也又数始于一成于五小衍之而成十大衍之而成五十此又是一说
  黄㽦录第九章
  大衍之数五十蓍之数五十蓍之筹乃其策也策中乘除之数则直谓之数耳
  㬊渊录第九章
  河图五十五是天地自然之数大衍五十是圣人去这河图里面取那天五地十衍出这个数不知他是如何大㮣河图是自然底大衍是用以揲蓍求卦者㬊渊录第九章
  中数五衍之而各极其数以至于十者一个衍成十个五个便是五十圣人说这数不是只说得一路他说出这个物事自然有许多様通透去如五奇五耦成五十五又一说六七八九十因五得数是也
  㬊渊录第九章
  河图中宫天五乘地十而得七八九六因五得数积五奇五耦而为五十有五
  㬊渊录第九章
  揲蓍法不得见古人全文如今底一半是解一半是说如分而为二是说以象两便是解想得古人无这许多解须别有个全文说
  㬊渊录第九章
  挂一岁右揲二岁扐三岁一闰也左揲四岁扐五岁再闰也
  万人杰录第九章
  以四约之者揲之以四之义也
  㬊渊录第九章
  揲蓍虽是一小事自孔子来千五百年人都理㑹不得唐时人说得虽有病痛大体理㑹得是近来说得太乖自郭子和始奇者揲之馀为奇扐者归其馀扐于二指之中今子和反以挂一为奇而以揲之馀为扐又不用老少只用三十六三十二二十八二十四为策数以为圣人从来只说阴阳不曾说老少不知他既无老少则七八九六皆无用又何以为卦又曰龟为卜策为筮策是馀数谓之策他只胡乱说策字或问他既如此说则再扐而后挂之说何如曰他以第一揲扐为扐第二第三揲不挂为扐第四揲又挂然如此则无五年再闰如某已前排真个是五年再闰圣人下字皆有义挂者挂也扐者勒于二指之中也叶贺孙录第九章
  录中策是馀数刘砺录云䇲是条数录中他只胡乱说策字砺录云只鹘突说了录中则无五年再闰砺录云则是六年再闰也
  大凡人不曾着实理㑹则说道理皆是悬空如读易不曾理㑹揲法则说易亦是悬空如周礼所载蒐田事云如其阵之法便是古人自识了阵法所以更不载今人不曾理㑹阵法则谈兵亦皆是脱空
  杨道夫录第九章
  问今之揲蓍但见周公作爻辞以后之揲法不知当初只有文王彖辞又如何揲曰他又须别有法只是今不可考耳且如周礼所载则当时煞有文字如今所见占法亦只是大㮣如此其间亦自有无所据底只是约度如此大抵古人法度今皆无复存者只是这些道理人尚胡乱说得去尝爱陆机文赋有曰意翻空而易奇文质实而难工道理人却说得去法度却杜撰不得且如乐今皆不可复考今人只㑹说得凡音之生由人心也人心之不动物使之然也到得制度便都说不去问通书注云而其制作之妙真有以得乎声气之元不知而今尚可寻究否曰今所争祗是黄锺一宫耳这里髙则都髙这里低则都低盖难得其中耳问胡安定乐如何曰他亦是一家
  黄干录第九章
  数三百六十六三百六十天地之正数也此更不可易自馀进退不过六故阳进不过六分人之善亦只进得许多恶亦只退得许多大体毕竟不可易
  程端蒙录第九章
  五四为奇各是一个四也九八为耦各是两个四也㬊渊录第九章
  阴少于阳气理数皆如此用全用半所以不同
  㬊渊录第九章
  大凡易数皆六十三十六对二十四三十二对二十八皆六十也以十甲十二辰亦凑到六十也锺律以五声十二律亦积为六十也以此知天地之数皆至六十为节
  余大雅录第九章
  老阴老阳所以变者无他到极处了无去处便只得变九上更去不得了只得变回来做八六下来便是五生数了也去不得所以却去做七
  㬊渊录第九章
  二篇之策当万物之数不是万物尽于此数只是取象自一而万以万数来当万物之数耳
  黄㽦录第九章
  策数云者凡手中之数皆是如散策于君前有诛龟策弊则理之不可以既揲馀数不为策数也
  黄㽦录第九章
  四营而成易易字只是个变字四度经营方成一变若说易之一变却不可这处未下得卦字亦未下得爻字只下得易字
  㬊渊录第九章
  显道神徳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佑神矣此是说蓍卦之用道理因此显著徳行是人事却由取决于蓍既知吉㓙便可以酬酢事变神又岂能自说吉㓙与人因有易后方著见便是易来佑助神也
  黄㽦录第九章
  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是占得一卦则就上面推看如干则推其为圜为君为父之类是也
  林学履录第九章
  易惟其显道神徳行故能与人酬酢而佑助夫神化之功也
  林学履录第九章
  问显道神徳行曰道较微妙无形影因卦词说出来道这是吉这是㓙这可为这不可为徳行是人做底事因数推出来方知得这不是人硬恁地做都是神之所为也又曰须知得是天理合如此
  林学䝉录第九章
  神徳行是说人事那粗做底只是人为若决之于鬼神徳行便神
  㬊渊录第九章









  朱子五经语类卷三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朱子五经语类卷三十三
  钱塘程川撰
  易三十三
  系辞上传六
  易有圣人之道四至精至变则合做两个是他里面各有这个
  㬊渊录第十章
  问以言以动以制器以卜筮这以字是指以易而言否曰然又问辞占是一类变象是一类所以下文至精合辞占说至变合变象说曰然占与辞是一类者晓得辞方能知得占若与人说话晓得他言语方见得他胸中底蕴变是事之始象是事之已形者故亦是一类也林学履录第十章
  问以言者尚其辞以言是取其言以明理断事如论语上举不恒其徳或承之羞否曰是
  林学履录第十章
  用之问以制器者尚其象曰这都难说盖取诸离盖字便是一个半问半界底字如取诸离取诸益不是先有见乎离而后为网罟先有见乎益而后为耒耜圣人亦只是见鱼鳖之属欲有以取之遂做一个物事去拦截他欲得耕种见地土硬遂做一个物事去剔起他却合于离之象合于益之意又曰有取其象者有取其意者叶贺孙录第十章
  问以卜筮者尚其占卜用龟亦使易占否曰不用则是文势如此
  林学履录第十章
  问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向曰此是说君子作事问于蓍龟也问焉以言人以蓍问易求其卦爻之辞而以之发言处事受命如向则易受人之命如向之应声以决未来吉㓙也金去伪录第十章
  问焉而以言曰若以上下文推之以言却是命筮之词古人亦大段 -- 𠭊 or 假 ?重这命筮之词而以言三字义若拗若作以易言之如所谓不恒其徳或承之羞则不占只是以其言之义又于上下文不顺
  林学蒙录第十章
  周谟录云言是命龟受命龟受命也
  问参伍以变错综其数曰荀子说参伍处杨倞解之为详汉书所谓欲问马先问牛参伍之以得其实综如织综之综大抵阴阳奇耦变化无穷天下之事不出诸此成天下之文者若卦爻之陈列变态者是也定天下之象者物象皆有定理只以经纶天下之事也万人杰录第十章
  参伍以变错综其数参谓三数之伍谓五数之揲蓍本无三数五数之法只言交互参考皆有自然之数如三三为九五六三十之类虽不用以揲蓍而推算变通未尝不用错者有迭相为用之意又有总而挈之之意如织者之综丝也不知何氏录第十章
  参伍是相牵连之意如三要做五须用添二五要做六须着添一做三须着减二错综是两様错是往来交错之义综如织底综一个上去一个下来阳上去做阴阴下来做阳如综相似
  㬊渊录第十章
  问参伍以变先生云既三以数之又五以数之譬之三十钱以三数之看得㡬个三了又以五数之看得㡬个五两数相合方可看得个成数曰是如此又问不独是以数算大㮣只是参合底意思如赵广汉欲问马先问牛便只是以彼数来参此数否曰是郤是恁地数了又恁地数也是将这个去比那个又曰若是他数犹可凑三与五两数自是参差不齐所以举以为言如这个是三个将五来比又多两个这个是五个将三来比又少两个兵家谓窥敌制变欲伍以参今欲窥敌人之事教一人探来恁地说又差一个探来若说得不同便将这两说相参看如何以求其实所以谓之欲伍以参
  林学履录第十章
  参伍以变参字音曹参之参犹言参互底意思譬犹㡬个物事在这边逐三个数看是㡬个又逐五个数看是㡬个又曰若三个两是六个便多了一个三个三是九个又少一个三个四又是十二个也未是三个五方是十五个大略如此更须仔细去看
  林学蒙录第十章
  错综其数本义云错者交而互之一左一右之谓也莫是揲蓍以左揲右右揲左否曰不特如此干对坤坎对离自是交错又问综者总而挈之莫是合挂扐之数否曰且以七八九六明之六七八九便是次序然而七是阳六压他不得便当挨上七生八八生九九又须挨上便是一低一昻
  林学蒙录第十章
  六    五指
  七     四指
  八    三指
  九     二指
  或问经纬错综之义曰错是往来底综是上下底综便是织机上底古人下这字极子细但看他那单用处都有个道理如经纶底字纶是两条丝相合各有条理凡用纶处便是伦理底义统字是上面垂一个物事下来下面有一个人接着便谓之统但看垂字便可见又曰错综其数便只是七八九六六对九七对八便是东西相错六上生七为阳九下生八为阴便是上下为综又曰古人做易其巧不可言太阳数九少阴数八少阳数七太阴数六初亦不知其数如何恁地元来只是十数太阳居一除了本身便是九个少阴居二除了本身便是八个少阳居三除了本身便是七个太阴居四除了本身便是六个这处古来都不曾有人见得
  黄义刚录第十章
  录中六上生七为阳二句元本云七下生六为阴八上生九又为阳
  陈厚之问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曰寂然是体感是用当其寂然时理固在此必感而后发如仁感为恻隠未感时只是仁义感为羞恶未感时只是义某问胡氏说此多指心作已发曰便是错了纵使已发感之体固在所谓动中未尝不静如此则流行发见而常卓然不可移今只指作已发一齐无本了终日只得奔波急迫大错了
  郑可学录第十章
  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与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本是说易不是说人诸家皆是借来就人上说亦通李闳祖录第十章
  感而遂通感着他卦卦便应他如人来问底善便与说善来问底恶便与说恶所以先儒说道洁净精微这般句说得有些意思
  㬊渊录第十章
  易便有那深有那㡬圣人用这底来极出那深研出那㡬研是研磨到底之意诗书礼乐皆是说那巳有底事惟是易说那未有这事研㡬是不待他显著只在那茫昧时都处置了深是幽深通是开通所以闭塞只为他浅若是深后便能开通人志道理若浅如何开通得人所谓通天下之志那只似说开物相似所以下一句也说个成务易是说那未有底六十四卦皆是如此
  㬊渊录第十章
  极出那深故能通天下之志研出那㡬故能成天下之务
  㬊渊录第十章
  深就心上说㡬就事上说㡬便是有那事了虽是微毕竟有件事深在心甚𤣥奥㡬在事半微半显通天下之志犹言开物故其下对成务
  㬊渊录第十章
  问惟深也惟㡬也惟神也此是说圣人如此否曰是说圣人亦是易如此若不深如何能通得天下之志又曰他恁黒窣窣地深疑若不可测然其中却事事有又曰事事都有个端绪可寻又曰有胳脉线索在里面所以曰惟㡬也故能成天下之务研者便是研穷他或问㡬曰便是周子所谓动而未形有无之间者也
  林学䝉录第十章
  问系辞言惟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又言以通天下之志此二通字乃所以通逹天下之心志使之通晓如所谓开物之意曰然这般些小道理更无穷问极深研㡬深㡬二字如何曰研㡬是研磨出那㡬微处且如一个卦在这里便有吉有㓙有悔有吝㡬微毫厘处都研磨出来问如何是极深曰要人都晓得至深难见底道理都就易中见得问如所谓幽明之故死生之说鬼神之情状之类否曰然问如此说则正与本义所谓所以极深者至精也所以研㡬者至变也正相发明曰然
  黄干录第十章
  古人淳质遇事无许多商量既欲如此又欲如彼无所适从故作易示人以卜筮之事故能通志定业断疑所谓开物成务者也
  万人杰录第十章
  易本为卜筮而作古人淳质初无文义故画卦爻以开物成务故曰夫易何为而作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此易之大意如此
  周谟录第十一章
  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读系辞须见得如何是开物如何是成务又如何是冒天下之道须要就卦中一一见得许多道理然后可读系辞也盖易之为书因卜筮以设教逐爻开示吉㐫包括无遗如将天下许多道理包藏在其中故曰冒天下之道如利用为大作一爻象只曰下不厚事也自此推之则凡居下者不当厚事如子之于父臣之于君僚属之于官长皆不可以逾分越职纵可为亦须是尽善方能无过所以有元吉无咎之戒系辞自大衍数以下皆是说卜筮事若不晓他尽是说爻变中道理则如所谓动静不居周流六虚之类有何慿着今人说易所以不将卜筮为主者只是嫌怕小却这道理故慿虚失实茫昧臆度而已殊不知由卜筮而推则上通鬼神下通事物精及于无形粗及于有象如包罩在此随取随得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者又不待卜而后见只是体察便自见吉㐫之理圣人作易无不示戒乾卦才说元亨便说利贞坤卦才说元亨便说利牝马之贞大畜乾阳在下为艮所畜三得上应又畜极必通故曰良马逐可谓通快矣然必艰难贞正又且曰闲舆卫然后利有攸往设若恃良马之壮而㤀艰贞之戒则必不利矣干之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固是好事然必曰夕惕若厉然后旡咎也凡读易而能句句体验毎存兢栗戒谨之意则于已为有益不然亦空言尔
  周谟录第十一章
  问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是易之理能恁地而人以之卜筮又能开物成务否曰然
  林学䝉录第十一章
  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此只是说蓍龟若不是蓍龟如何通之定之断之到蓍之徳圆而神以下却是从源头说而未是说卜筮盖圣人之心具此易三徳故浑然是此道理不劳作用一毫之私便是洗心即退藏于宻所谓宻者只是他人自无可捉摸他处便是寂然不动吉㓙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皆具此道理但未用之蓍龟故曰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此言只是譬喻如圣人已具此理却不犯手耳明于天之道以下方说蓍龟乃是发用处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既具此理又将此理复就蓍龟上发明出来使民亦得前知而用之也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徳徳即圣人之徳又即卜筮斋戒以神明之圣人自有此理亦用蓍龟之理以神明之黄㽦录第十一章
  蓍之徳圆而神卦之徳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蓍与卦以徳言爻以义言只是具这道理在此而已故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宻以此洗心者心中浑然此理别无他物退藏于宻只是未见于用所谓寂然不动也下文说神以知来便是以蓍之徳知来知以藏往便是以卦之徳藏往洗心退藏言体知来藏往言用然亦只言体用具矣而未及使出来处到下文是兴神物以前民用方发挥许多道理以尽见于用也然前段必结之以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只是譬喻蓍龟虽未用而神灵之理具在犹武是杀人底事圣人却存此神武而不杀也
  周谟录第十一章
  前面一截说易之理未是说到蓍卦卜筮处后面方说卜筮圣人之心浑只是圆神方知易贡三个物事更无别物一似洗得来洁净了前面此字指易之理言武是杀底物事神武却不杀便如易是卜筮底物事这个却方是说他理未到那用处到下面是以明于天之道方是说卜筮
  㬊渊录第十一章
  易以贡是变易以告人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宻是以那易来洗濯自家心了更没些私意小智在里许圣人便似那易了不假蓍龟而知卜筮所以说神武而不杀这是他有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又说个斋戒以神明其徳皆是得其理不假其物
  㬊渊录第十一章
  六爻之义易以贡今解贡字只得以告人说但神知字重贡字轻却晓不得
  林学䝉录第十一章
  以此洗心都只是道理圣人此心虚明自然具众理洁净精微只是不犯手卦爻许多不是安排对副与人看是甚人来自然撞著易如此圣人也如此所以说个蓍之徳卦之徳神明其徳
  㬊渊录第十一章
  圣人以此洗心一段 -- 𠭊 or 假 ?圣人胸中都无纎毫私意都不假卜筮只是以易之理洗心其未感物也湛然纯一都无一毫之累更无些迹所谓退藏于宻也及其吉㐫与民同患却神以知来知以藏往是谁人㑹恁地非古人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不能如此神武不杀者圣人于天下自是所当者摧所向者伏然而他都不费手脚又曰他都不犯手这便是神武不杀又曰神以知来如明镜照物事来都看见知以藏往只是见在有底事他都识得又曰都藏得在这里又曰如揲蓍然当其未揲也都不知揲下来底是阴是阳是老是少便是知来底意思及其成卦了则事都絣定在上面了便是藏往下文所以云是以明于天之道察于民之故设为卜筮以为民之乡导故只是事圣人于此又以卜筮而斋戒以神明其徳显道神徳行之神字便似这神字犹言吉㐫阴若有神明之相相似这都不是自家做得却若神之所为又曰这都只退听于鬼神又曰圣人于卜筮其斋戒之心虚静纯一戒谨恐惧只退听于鬼神
  林学䝉录第十一章
  退藏于宻宻是主静处万化出焉者动中之静固是静又有大静万化森然者
  杨方录第十一章
  退藏于宻时固是不用这物事吉㐫与民同患也不用这物事用神而不用蓍用知而不用卦全不犯手退藏于宻是不用事时到他用事也不犯手事未到时先安排在这里了事到时恁地来恁地应
  㬊渊录第十一章
  圣人以此洗心注云洗万物之心若圣人之意本如此何不直言以此洗万物之心乎大抵观圣贤之言只作自己作文看如本说洗万物之心却止云洗心于心安乎
  万人杰录第十一章
  神以知来知以藏往一卦之中凡爻卦所载圣人所已言者皆具已见底道理便是藏往占得此卦因此道理以推未来之事便是知来
  黄㽦录第十一章
  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如譬喻说相似万人杰录第十一章
  圣人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盖圣人见得天道人事都是这道理蓍龟之灵都包得尽于是作为卜筮使人因卜筮知得道理都在这里面
  不知何氏录第十一章
  问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天之道便是民之故否曰论得到极处固只是一个道理看时须做两处看方看得周匝无亏欠处问天之道只是福善祸淫之类否曰如阴阳变化春何为而生秋何为而杀夏何为而暑冬何为而寒皆要理㑹得问民之故如君臣父子之类是否曰凡民生日用皆是若只理㑹得民之故却理㑹不得天之道便即民之故亦未是在到得极时固只是一理要之须是都看得周匝始得黄干录第十一章
  是兴神物以前民用此言有以开民使民皆知前时民皆昏塞吉凶利害是非都不知因这个开了便能如神明然此便是神明其徳又云民用之则神明民徳圣人用之则自神明其徳蓍之徳以下三句是未渉于用圣人以此洗心是得此三者之理而不假其物这个是有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
  㬊渊录第十一章
  神明其徳言卜筮尊敬也精明也
  杨方录第十一章
  明道爱举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徳夫一句虽不是本文意思要之意思自好因再举之干问此恐是君子笃恭而天下平之意曰否只如上蔡所谓敬是常惺惺法又问此恐非是圣人分上事曰便是说道不是本文意思要之自好言毕再三诵之
  黄干录第十一章
  问阖户谓之坤一段 -- 𠭊 or 假 ?只是这一个物以其阖谓之坤以其辟谓之干以其阖辟谓之变以其不穷谓之通发见而未成形谓之象成形谓之器圣人修礼立教谓之法百姓日用则谓之神曰是如此又曰利用出入者便是人生日用都离他不得又曰民之于易随取而各足易之于民周遍而不穷所以谓之神所谓活泼泼地便是这处
  林学䝉录第十一章
  阖辟乾坤理与事皆如此者亦如此这个只说理底意思多知礼成性横渠说得别他道是圣人成得个性众人性而未成
  㬊渊录第十一章
  太极中全是具一个善若三百八十四爻中有善有恶皆阴阳变化以后方有
  叶贺孙录第十一章
  周子康节说太极和阴阳滚说易中便抬起说周子言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如言太极动是阳动极而静静便是阴动时便是阳之太极静时便是阴之太极盖太极即在阴阳里如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则先从实理处说若论其生则俱生太极依旧在阴阳里但言其次序须有这实理方始有阴阳也其理则一虽然自见在事物而观之则阴阳函太极推其本则太极生阴阳
  林学履录第十一章
  问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曰此太极却是为画卦说当未画卦前太极只是一个浑沦底道理里面包含阴阳刚柔奇耦无所不有及各画一奇一耦便是生两仪再于一奇画上加一耦此是阳中之阴又于一奇画上加一奇此是阳中之阳又于一耦画上加一奇此是阴中之阳又于一耦画上加一耦此是阴中之阴是谓四象所谓八卦者一象上有两卦毎象各添一奇或一耦便是八卦尝闻一朋友说一为仪二为象三为卦四为象如春夏秋冬金木水火东西南北无不可推矣
  周谟录第十一章
  金去伪录同
  明之问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曰易有太极便有个阴阳出来阴阳便是两仪仪匹也两仪生四象便是一个阴又生出一个阳□是一象也一个阳又生一个阴□是一象也一个阴又生一个阴□是一象也一个阳又生一个阳□是一象也此谓四象四象生八卦是这四个象生四阴时便成坎震坤兑四卦生四个阳时便成巽离艮干四卦锺震录第十一章








  毎卦变八卦为六十四卦
  程端䝉录第十一章
  易有太极便是下面两仪四象八卦自三百八十四爻总为六十四自六十四总为八卦自八卦总为四象自四象总为两仪自两仪总为太极以物论之易之有太极如木之有根浮屠之有顶但木之根浮屠之顶是有形之极太极却不是一物无方所顿放是无形之极故周子曰无极而太极是他说得有功夫处太极之所以为太极郤不离乎两仪四象八卦如一阴一阳之谓道指一阴一阳为道则不可而道则不离乎阴阳也
  黄㽦录第十一章
  太极如一木生上分而为枝干又分而生花生叶生生不穷到得成果子里面又有生生不穷之理生将出去又是无限个太极更无停息只是到成果实时又却少歇不是止到这里自合少止正所谓终始万物莫盛乎艮艮止是生息之意
  叶贺孙录第十一章
  易之精微在那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万物万化皆从这里流出𦂳要处在那复姤边复是阳气发动之初因举康节诗冬至子之半六十四卦流布一岁之中离坎震艮兑巽做得那二十四气毎卦当六十四分乾坤不在四正此以文王八卦言也
  㬊渊录第十一章
  问自一阴一阳见一阴一阳又各生一阴一阳之象以图言之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节节推去固容易见就天地间着实处如何验得曰一物上又自各有阴阳如人之男女阴阳也逐人身上又各有这血气血阴而气阳也如昼夜之间昼阳而夜阴也而昼阳自午后又属阴夜阴自子后又是阳便是阴阳各生阴阳之象
  林学履录第十一章
  老阴老阳交而生艮兑少阴少阳交而生震巽离坎不交各得本画离坎之交是第二画在生四象时交了老阳过去交阴老阴过去交阳便是兑艮第三画少阴少阳交便生震巽上第三画所以知其如此时他这位次相挨旁兼山谓圣人不分别阴阳老少卜史取动爻之后卦故分别老少若如此则卦遂无动占者何所用观变而玩占
  㬊渊录第十一章
  阳上交于阴阴下交于阳而生四象便是阴阳又各生两画了阴交刚阳交柔便是阴阳又各生两画了就干两画边看干兑是老阳离震是少阴就坤两画边看坤艮是老阴坎巽是少阳又各添一画则八卦全了
  㬊渊录第十一章
  四象不必说阳向上更合一画为九方成老阳到兑便推不去了兑下一昼却是八卦不是四象
  㬊渊录第十一章
  一卦又各生六十四卦则本卦为内卦所生之卦为外卦是十二爻底卦
  㬊渊录第十一章
  卦有两様生有从两仪四象加位生来底有卦中互换自生一卦底互换成卦不过换两爻这般变卦伊川破之及到那刚来而得中郤推不行大率是就义理上看不过如刚自外来而得中分刚上而文柔等处看其馀多在占处用也贲变节之象这须无𦂳要然后面有数处彖辞不如此看无来处解不得
  㬊渊录第十一章
  数只有二只有易是老氏言三亦是二共生三三其子也三生万物则自此无穷矣后人破之者非扬子云是三数邵康节是四数皆不及易也
  包扬录第十一章
  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莫大乎蓍龟人到疑而不能自明处往往便放倒不复能向前动有疑阻既有卜筮知是吉是凶便自勉勉住不得其所以勉勉者是卜筮成之也
  黄㽦录第十一章
  易占不用龟而每言蓍龟皆具此理也筮即蓍也筮短龟长不如从长者谓龟有钻灼之易而筮有扐揲之烦龟之卦一灼便成亦有自然之意洪范所谓卜五占用二者卜五即龟用二即蓍曰雨曰霁曰䝉曰驿曰克即是五行雨即水霁即火䝉即土驿即木克是金曰贞曰悔即是内外卦也
  周谟录第十一章
  筮短龟长近得其说是蓍有个病才一画定便只有三十二卦永不到是那三十二卦又二画便只有十六卦又三画便只有八卦又四画便只有四卦又五画便只有二卦这二卦便可以着意揣度了不似龟才钻拆便无救处全不可容心
  叶贺孙录第十一章
  问筮短龟长如何曰筮已费手
  郑可学录第十一章
  因言筮卦曰卦虽出于自然然一爻成则止有三十二卦二爻成则止有十六卦三爻成则止有八卦四爻成则止有四卦五爻成则止有二卦是人心渐可以测知不若卜龟文一兆则吉凶便见更无移改所以古人言筮短龟长广因言浙人多尚龟卜虽盗贼亦取决于此曰左传载臧㑹卜信与僣僣吉此其法所以不传圣人作易示人以吉凶却无此弊故言利贞不言利不贞贞吉不言不贞吉言利御冦不言利为冦也
  辅广录第十一章
  汉卿说钻龟法云先定四向欲求甚纹兆顺则为吉逆则为凶正淳云先灼火然后观火之纹而定其吉凶曰要须先定其四向而后求其合从逆则凶如亦惟洛食乃先以墨画定看食墨如何筮短龟长古人固重此洪范谓龟从筮从若龟筮共违于人则用静吉用作凶汉卿云今为贼者多卜龟以三龟连卜皆顺则往贺孙云若石祁子兆卫人以龟为有知此却是无知也曰所以古人以易而舍龟往往以其难信易则有贞吉无不贞吉利御寇不利为寇
  叶贺孙录第十一章
  占龟土兆大横木兆直或曰火兆直只周礼曰木兆直金兆从右邪上火兆从左邪上或曰木兆从左邪上水兆曲以大小长短明暗为吉凶或占凶事又以短小为吉又有旋者吉大横吉大横庚庚庚庚是豹起恁地庚庚然不是金兆也
  叶贺孙录第十一章
  卜必先以墨画龟看是卜何事要得何兆都有定例或火或土便是墨画之要拆钻处拆痕依此墨然后灼之以火钻钻钻略过乆求其兆拆痕顺食此墨画之处谓之食
  吴振录第十一章
  程沙随说大横庚庚为金兆取庚辛之义他都无所据只云得之卜者不知大横只是土兆盖横是土言文帝将自诸侯而得天下有大土之象也庚庚乃是龟文爆出也卜兆见洪范疏云横者为土
  吕焘录第十一章
  先生谓甘叔怀曰曾看河图洛书数否无事时好看虽未是要切处然玩此时且得自家心流转得动辅广录第十一章
  河图常数洛书变数
  㬊渊录第十一章
  河图洛书于八卦七章无相着不知何如
  包扬录第十一章

  朱子五经语类卷三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朱子五经语类卷三十四
  钱塘程川撰
  易三十四
  系辞上传七
  问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一章曰立象尽意是观奇耦两画包含变化无有穷尽设卦以尽情伪谓有一奇一耦设之于卦自是尽得天下情伪系辞便断其吉凶变而通之以尽利此言占得此卦阴阳老少交变因其变便有通之之理鼓之舞之以尽神未占得则有所疑既占则无所疑自然使得人脚轻手快行得顺便如大衍之后言显道神徳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佑神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皆是鼓之舞之之意乾坤其易之缊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这又是言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易不过只是一个阴阳奇耦千变万变则易之体立若奇耦不交变奇纯是奇耦纯是耦去那里见易易不可见则阴阳奇耦之用亦何自而辨问在天地上如何曰关天地什么事此是说易不外奇耦两物而巳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这是两截不相干化而裁之属前项事谓渐渐化去裁制成变则谓之变推而行之属后项事谓推而为别一卦了则通行无碍故为通举而措之天下谓之事业便只是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谓卦体之中备阴阳变易之形容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是说出这天下之动如鼓之舞之相似卦即象也辞即爻也大抵易只是一个阴阳奇耦而已此外更有何物神而明之一段却是与形而上之道相对说自形而上谓之道说至于变通事业却是自至约处说入至粗处去自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说至于神而明之则又是由至粗说入至约处黙而成之不言而信则说得又微矣
  林学履录第十二章
  问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是圣人设问之辞曰也是如此亦是言不足以尽意故立象以尽意书不足以尽言故因系辞以尽言又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是元旧有此语又曰立象以尽意不独见圣人有这意思冩出来自是他象上有这意设卦以尽情伪不成圣人有情又有伪自是卦上有这情伪但今晓不得他那处是伪如下云中心疑者其辞支诬善之人其辞游也不知如何是支是游不知那卦上见得沈思乆之曰看来情伪只是个好不好如剥五阴只是要害一个阳这是不好底情便是伪如复如临便是好底卦便是真情
  林学䝉录第十二章
  问立象设卦系辞是圣人发其精意见于书变通鼓舞是圣人推而见于事否曰是
  林学䝉录第十二章
  变而通之以尽利鼔之舞之以尽神立象设卦系辞皆谓卜筮之用而天下之人方知所以避㐫趋吉奋然有所兴作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之意故曰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犹催迫天下之人勉之为善相似
  周谟录第十二章
  问变而通之如礼乐刑政皆天理之自然圣人但因而为之品节防范以为教于天下鼓之舞之盖有以作兴振起之使之迁善而不自知否曰鼔之舞之便无所用力自是圣人教化如此又曰政教皆有鼓舞但乐占得分数较多自是乐㑹如此而不自知因举横渠云云巫其舞之尽神者巫从工两边人字是取象其舞巫者托神如舞雩之类皆须舞盖以通畅其和气逹于神明
  不知何氏录第十二章
  问鼔之舞之以尽神又言鼔天下之动者存乎辞鼔舞恐只是振扬发明底意思否曰然盖提撕警觉使人各为其所当为也如初九当潜则鼓之以勿用九二当见则鼓之以利见大人若无辞则都发不出了黄干录第十二章
  鼔之舞之以尽神鼔舞有发动之意亦只如成天下之亹亹之义鼔天下之动者存乎辞是因易之辞而知吉凶后如此
  黄㽦录第十二章
  问乾坤其易之缊曰缊是袍中之胎骨子乾坤成列便是干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都成列了其变易方立其中若只是一阴一阳则未有变易在又曰有这卦则有变易无这卦便无这易了又曰易有太极则以易为主此一段文意则以乾坤为主林学蒙录第十二章
  乾坤其易之缊向论衣敝缊袍缊是绵絮胎今看此缊字正是如此取义易是包著此理乾坤即是易之体骨耳
  黄㽦录第十二章
  录中向论衣敝缊袍云云万人杰录云缊如缊袍之缊是个胎骨耳
  问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是说两画之列是说八卦之列曰两画也是列八卦也是列六十四卦也是列林学蒙录第十二章
  乾坤成列易立乎其中矣乾坤只是说二卦此易只是说易之书与天地定位易行乎其中之易不同行乎其中者却是说易之道理
  黄㽦录第十二章
  问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如易行乎其中此固易晓至如易立乎其中岂非乾坤既成列之后道体始有所寓而形见其立也有似如有所立卓尔之立乎曰大抵易之言乾坤者多以卦言易立乎其中只是乾坤之卦既成而易立矣况所谓如有所立卓尔亦只是不可及之意后世之论多是说得太髙不必如此说
  袭盖卿录第十二章
  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只是阴阳卦画没这㡬个卦画慿个甚冩出那阴阳造化何处更得易来这只是反复说易不可见则乾坤或㡬乎息只是说揲蓍求卦更推不去说做造化之理息也得不若前说较平㬊渊录第十二章
  乾坤毁此乾坤只言卦
  杨方录第十二章
  易不可见则乾坤或㡬乎息矣易体也乾坤健顺用也杨方录第十二章
  形而上者谓之道一段只是这一个道理但即形器之本体而离乎形器则谓之道就形器而言则谓之器圣人因其自然化而裁之则谓之变推而行之则谓之通举而措之则谓之事业裁也行也措也都只是裁行措这个道曰是
  不知何氏录第十二章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是道理事事物物皆有个道理器是形迹事事物物亦皆有个形迹有道须有器有器须有道物必有则
  叶贺孙录第十二章
  形而上谓道形而下谓器这个在人看始得指器为道固不得离器于道亦不得且如此火是器自有道在里
  林夔孙录第十二章
  形是这形质以上便为道以下便为器这个分别得最亲切故明道云惟此语截得上下最分明又曰形以上底虚浑是道理形以下底实便是器
  㬊渊录第十二章
  伊川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须著如此说曰这是伊川见得分明故云须著如此说形而上者是理形而下者是物如此开说方见分明如此了方说得道不离乎器器不遗乎道处如为君须止于仁这是道理合如此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这是道理合如此今人不解恁地说便不索性两边说怎生说得通
  叶贺孙录第十二章
  形而上者指理而言形而下者指事物而言事事物物皆有其理事物可见而其理难知即事即物便要见得此理只是如此看但要真实于事物上见得这个道理然后于已有益为人君止于仁为人子止于孝必须就君臣父子上见得此理大学之道不曰穷理而谓之格物只是使人就实处穷竟事事物物上有许多道理穷之不可不尽也
  周谟录第十二章
  问形而上下如何以形言曰此言最的当设若以有形无形言之便是物与理相间断了所以谓截得分明者只是上下之间分别得一个界止分明器亦道道亦器有分别而不相离也
  周谟录第十二章
  问如何分形器曰形而上者是理才有作用便是形而下者问阴阳如何是形而下者曰一物便有阴阳寒暖生杀皆见得是形而下者事物虽大皆形而下者尧舜之事业是也理虽小皆形而上者
  曽祖道录第十二章
  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裁是裁截之义谓如一歳裁为四时一时裁为三月一月裁为三十日一日裁为十二时此是变也又如阴阳两爻自此之彼自彼之此若不截断则岂有定体通是通其变将已裁定者而推行之即是通谓如占得干之履便是九三乾乾不息则是我所行者以此而措之于民则谓之事业也
  黄㽦录第十二章
  化而裁之方是分下头项推而行之便是见于事如尧典分命羲和许多事便是化而裁之到敬授人时便是推而行之
  林学履录第十二章
  化而裁之化是因其自然而化裁是人为变是变了他且如一年三百六十日须待一日日渐次进去到那满时这便是化自春而夏夏而秋秋而冬圣人去这里截做四时这便是变化不是一日内便顿然恁地底事人之进徳亦如此三十而立不是到那三十时便立须从十五志学渐渐化去方到横渠云这里说做化而裁之便是这意柔变而趋于刚刚变而趋于柔与这个意思也只一般自阴来做阳其势浸长便觉突兀有头面自阳去做阴这只是渐渐消化去这变化之义亦与鬼神屈伸意相似
  㬊渊录第十二章
  录中自阴来做阳五句李方子录云阳化而为阴只恁消缩去无痕迹故谓之化阴变而为阳其势便觉突兀有头面故谓之变
  横渠说化而裁之谓之变一句说得好不知本义中有否曰无但寻常看此一句只如自初九之潜而为九二之见这便是化就他化处截㫁便是变曰然化是个亹亹地去有渐底意思且如而今天气渐渐地凉将去到得立秋便截断这已后是秋便是变问如此则裁之乃人事也曰然
  黄干录第十二章
  化而裁之存乎变只在那化中裁截取便是变如子丑寅卯十二时皆以渐而化不见其化之之迹及亥后子时便截取是属明日所谓变也
  沈僩录第十二章
  变化二者不同化是渐化如自子至亥渐渐消化以至于无如自今日至来日则谓之变变是顿断有可见处横渠说化而裁之一段好
  黄㽦录第十二章
  问化而裁之谓之变曰化是渐渐移将去截断处便是变且如一日是化三十日截㫁做一月便是变又曰最是律管长短可见
  胡泳录第十二章
  问化而裁之谓之变又云存乎变是如何曰上文化而裁之便唤做变下文是说变处见得化而裁之如自初一至三十日便是化到这三十日裁㫁做一月明日便属后月便是变此便是化而裁之到这处方见得
  林学履录第十二章






  朱子五经语类卷三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朱子五经语类卷三十五
  钱塘程川撰
  易三十五
  系辞下传一
  问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象只是干兑离震之象未说到天地雷风处否曰是然八卦是一项看象在其中又是逐个看又问成列是自一奇一耦画到三画处其中逐一分便有干兑离震之象否曰是
  林学履录第一章
  问八卦成列只是说干兑离震巽坎艮坤先生解云之类如何曰所谓成列者不止只论此横图若干南坤北又是一列所以云之类
  林学履录第一章本义
  问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变字是总卦爻之有往来交错者言动字是専指占者所值当动底爻象而言否曰变是就刚柔交错而成卦爻上言动是专主当占之爻言如二爻变则占者以上爻为主这上爻便是动处如五爻变一爻不变则占者以不变之爻为主则这不变者便是动处也
  林学履录第一章
  吉凶悔吝吉过则悔既悔必吝吝又复吉如动而生阳动极复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悔属阳吝属阴悔是逞快做出事来了有错失处这便生悔所以属阳吝则是那隈隈衰衰不分明底所以属阴亦犹骄是气盈吝是气歉
  㬊渊录第一章
  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趋时者也此两句亦相对说刚柔者阴阳之质是移易不得之定体故谓之本若刚变为柔柔变为刚便是变通之用
  黄㽦录第一章
  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趋时者也便与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是一様刚柔两个是本变通只是其往来者
  林学履录第一章
  贞只是常吉凶常相胜不是吉胜凶便是凶胜吉二者常相胜故曰贞胜天地之道则常示日月之道则常明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天下之动虽不齐常有一个是底故曰贞夫一阴符经云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刚柔胜若不是极静则天地万物不生浸者渐也天地之道渐渐消长故刚柔胜此便是吉凶贞胜之理这必是一个识道理人说其他多不可晓似此等处特然好
  陈文蔚录第一章
  贞常也阴阳常只是相胜如子以前便是夜胜昼子以后便是昼胜夜观是示人不穷贞夫一者也天下当只是有一个道理又曰须是看教字义分明方看得下落说也只说得到偏傍近处贞便是他体处常常如此所以说利贞者性情也
  刘砺录第一章
  问吉凶者贞胜者也贞字便是性之骨曰贞是常恁地便是他本相如此犹言附子者贞热者也龙脑者贞寒者也天下只有个吉凶常相往来阴符云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极说得妙静能生动浸是渐渐恁地消去又渐渐恁地长天地之道便是常恁地示人
  林学䝉禄第一章
  吉凶者贞胜者也这一句最好看这个物事常在这里相胜一个吉便有一个凶在后面来这两个物事不是一定住在这里底物各以其所正为常正是说他当然之理盖言其本相如此与利贞之贞一般所以说利贞者性情也横渠说得别他说道贞便能胜得他如此则下文三个贞字说不通这个只是说吉凶相胜天地间一阴一阳如环无端便是相胜底道理阴符经说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浸字最下得妙天地间不陡顿恁地阴阳胜又说那五个物事在这里相生相克曰五贼在心施行于天用不好心去看他便都是贼了五贼乃言五性之徳施行于天言五行之气陈子昻感遇诗亦略见得这般意思大㮣说相胜是说他常底他以本相为常
  㬊渊录第一章
  问吉凶贞胜一段横渠说何如曰说贞胜处巧矣却恐不如此只伊川说作常字甚佳易传解此字多云正固固乃常也但不曾发出贞胜之理盖吉凶二义无两立之理迭相为胜非吉胜凶则凶胜吉矣故吉凶常相胜所以训贞字作常者贞是正固只一正字尽贞字义不得故又着一固字谓此虽是正又须常固守之然后为贞在五常属智孟子所谓知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正是知之固是守之徒知之而不能守之则不可须是知之又固守之盖贞属冬大抵北方必有两件事皆如此莫非自然言之可笑如朱雀青龙白虎只一物至𤣥武便龟蛇二物谓如冬至前四十五日属今年后四十五日便属明年夜分子时前四刻属今日后四刻即属来日耳
  黄㽦录第一章
  录中故吉凶常相胜句下万人杰录云理自如此
  问张子贞胜之说曰此虽非经义然其说自好便只行得他底说有甚不可大凡看人解经虽一时有与经意稍远然其说底自是一说自有用处不可废也不特后人古来巳如此如元亨利贞文王重卦只是大亨利于守正而已到夫子却自解分作四徳看文王卦辞当看文王意思到孔子文言当看孔子意思岂可以一说为是一说为非
  黄㽦录第一章
  问爻也者效此者也是效乾坤之变化而分六爻象也者像此者也是象乾坤之虚实而为奇耦曰像此效此便是乾坤象只是像其奇耦
  林学䝉录第一章
  问爻者效此者也曰爻是两个交又看来只是交变之义卦分明是将一片木画挂于壁上所以为卦不知何氏录第一章
  先生问如何是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或曰阴阳老少在分蓍揲卦之时而吉凶乃见于成卦之后曰也是如此然内外字犹言先后微显
  林学履录第一章
  功业见乎变是就那动底爻见得这功业字似吉凶生大业之业犹言事变庶事相似
  林学履录第一章
  圣人之情见乎辞下连接说天地大徳曰生此不是相连乃各自说去圣人之大宝曰位后世只为这两个不相对有位底无徳有徳底无位有位则事事做得㬊渊录第一章
  守位曰仁释文仁作人伯恭尚欲担当此以为当从释文
  㬊渊录第一章
  理财正辞禁非是三事大㮣是辨别是非理财言你底还你我底还我正辞言是底说是不是底说不是犹所谓正名
  㬊渊录第一章
  问人君临天下多少大事只言理财正辞如何曰是因上文而言聚得许多人无财何以养之有财不能理又不得正辞便只是分别是非又曰教化便在正辞里面
  㬊渊录第一章
  仰则观象于天一段只是阴阳奇耦
  李闳祖录第二章
  伏羲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那时未有文字只是仰观俯察而已想得圣人心细虽以鸟兽羽毛之微也尽察得有阴阳今人心粗如何察得或曰伊川见兔曰察此亦可以画卦便是此义曰就这一端上亦可以见凡草木禽兽无不有阴阳鲤鱼脊上有三十六鳞阴数龙脊上有八十一鳞阳数龙不曾见鲤鱼必有之又龟背上文中间一簇成五段文两边各挿四段共成八段于八段之外两边周围共有二十四段中间五段者五行也两边挿八段者八卦也周围二十四段者二十四气也个个如此又如草木之有雌雄银杏桐楮牝牡麻竹之类皆然又树木向阳处则坚实其背阴处必虚软男生必伏女生必偃其死于水也亦然盖男阳气在背女阳气在腹也扬子云太𤣥云观龙虎之文与龟鸟之象谓二十八宿也
  沈僩录第二章
  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身逺取物仰观天俯察地只是一个阴阳圣人看这许多般事物都不出阴阳两字便是河图洛书也只是阴阳粗说时即是奇耦圣人却看见这个上面都有那阴阳底道理故说道读易不可恁逼拶他欧公只是执定那仰观俯察之说便与河图相碍遂至不信他
  㬊渊录第二章
  问伏羲始画八卦其六十四者是文王后来重之耶抑伏羲已自画了耶看先天图则有八卦便有六十四疑伏羲已有仿佛之画矣如何曰周礼言三易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便见不是文王渐画又问然则六十四卦名是伏羲元有抑文王所立曰此不可考子善问据十三卦所言恐伏羲时已有曰十三卦所谓盖取诸离盖取诸益者言结绳而为网罟有离之象非观离而始有此也
  董铢录第二章
  间见朋友记先生说伏羲只画八卦未有六十四卦今看先天图则是那时都有了不知如何曰不曾恁地说那时六十四卦都画了又问云那时未有文字言语恐也只是卦画未有那卦名否曰而今见不得林学履录第二章
  伏羲当时画卦只如掷珓相似无容心易只是阴一阳一其始一阴一阳而已有阳中阳阳中阴有阴中阳阴中阴阳中阳□看上面所得如何再得阳即是☰故干一或得阴即是☱故兑二阳中阴□亦看上所得如何或是阳即是☲所以离三或得阴即是☳所以震四阴中阳□看上面所得如何或得阳即是☴所以㢲五或得阴即是☵所以坎六阴中阴□看上所得如何若得阳即是☶所以艮七再得阴即是☷所以坤八看他当时画卦之意妙不可言
  陈文蔚录第二章
  问先生说伏羲画卦皆是自然不曾用些子心思智虑只是借伏羲手画出尔惟其出于自然故以之占筮则灵验否曰然自太极生两仪只管画去到得后来更画不迭正如磨面相似四下都恁地自然撒出来辅广录第二章
  尝谓伏羲画八卦只此数画该尽天下万物之理阳在下为震震动也在上为艮艮止也阳在下自动在上自止欧公却说系辞不是孔子作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者非盖他不曾看立象以尽意一句惟其言不尽意故立象以尽之学者于言上㑹得者浅于象上㑹得者深
  辅广录第二章
  问伏羲画卦恐未是教人卜筮曰这都不可知但他不教人卜筮画作甚
  不知何氏录第二章
  以通神明之徳以类万物之情尽于八卦而震㢲坎离艮兑又总于乾坤曰动曰陷曰止皆健底意思曰入曰丽曰说皆顺底意思圣人下此八字极状得八卦性情尽
  黄㽦录第二章
  盖取诸益等盖字乃模様是恁地
  陈淳录第二章
  录末句郑可学录云盖字有义
  黄帝尧舜氏作到这时候合当如此变易穷则变道理亦如此垂衣裳而天下治是大变他以前底事了十三卦是大㮣说则这个㡬卦也自难晓
  㬊渊录第二章
  使民不倦须是得一个人通其变若听其自变如何得叶贺孙录第二章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天下事有古未之为而后人为之因不可无者此类是也如年号一事古所未有后来既置便不可废胡文定却以后世建年号为非以为年号之美有时而穷不若只作元年二年此殊不然三代以前事迹多有不可考者正縁无年号所以事无统纪难记如云某年王某月个个相似无理㑹处及汉既建年号于是事乃各有纪属而可记今有年号犹自奸伪百出若只写一年二年三年则官司词讼簿历慿何而决少间都无理㑹处尝见前辈说有两家争田地甲家买在元祐㡬年乙家买在前甲家遂将元字改擦作嘉字乙家则将出文字又在嘉祐之先甲家遂又将嘉祐字涂擦作皇祐有年号了犹自被人如此无复如何
  沈僩录第二章
  结绳今溪洞诸蛮犹有此俗又有刻板者凡年月日时以至人马粮草之数皆刻板为记都不相乱
  沈僩录第二章
  易者象也是总说起言易不过只是阴阳之象下云像也材也天下之动也则皆是说那上面象字
  林学履录第三章
  林安卿问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四句莫只是解个象字否曰象是解易字像又是解象字材又是解象字末句意亦然
  黄义刚录第三章
  易也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只是仿佛说不可求得太深程先生只是见得道理多后却须将来寄搭在上面说
  㬊渊录第三章
  彖辞极精分明是圣人所作鲁可㡬曰彖是总一卦之义曰也有别说底如干彖却是専说天
  杨道夫录第三章
  程先生曰卦者事也爻者事之时也先生曰卦或是时爻或是事都定不得
  不知何氏录第三章
  阴阳老少以少者为主如震是少阳却奇一耦二㬊渊录第四章
  二君一民试教一个民有两个君看是甚模様
  㬊渊录第四章















  朱子五经语类卷三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朱子五经语类卷三十六
  钱塘程川撰
  易三十六
  系辞下传二
  系辞解咸九四据爻义看上文说贞吉悔亡贞字甚重程子谓圣人感天下如雨旸寒暑无不通无不应者贞而已矣所以感人者果贞矣则吉而悔亡葢天下本无二理果同归矣何患乎殊涂果一致矣何患乎百虑所以重言何思何虑也如日月寒暑之来往皆是自然感应如此日不往则月不来月不往则日不来寒暑亦然往来只是一般往来但憧憧之往来者患得患失既要感这个又要感那个便自憧憧忙乱用其私心而已屈伸相感而利生焉者有昼必有夜设使长长为昼而不夜则何以息夜而不昼安得有此光明春气固是和好只有春夏而无秋冬则物何以成一向秋冬而无春夏又何以生屈伸往来之理所以必待迭相为用而后利所由生春秋冬夏只是一个感应所应复为感所感复为应也春夏是一个大感秋冬则必应之而秋冬又为春夏之感以细言之则春为夏之感夏则应春而又为秋之感秋为冬之感冬则应秋而又为春之感所以不穷也尺蠖不屈则不可以伸龙蛇不蛰则不可以蔵身今山林冬暖而蛇出者往往多死此即屈伸往来感应必然之理夫子因往来两字说得许多大又推以言学所以内外交相养亦只是此理而已横渠曰事豫吾内求利吾外素利吾外致养吾内此下学所当致力处过此以上则不容计功所谓穷神知化乃养盛自至非思勉所能及此则圣人事矣
  周谟录第五章
  或说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云一往一来皆感应之常理也加憧憧焉则私矣此以私感彼以私应所谓朋从尔思非有感必通之道矣先生然之又问往来是心中憧憧然往来犹言往来于懐否曰非也下文分明说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安得为心中之往来伊川说㣲倒了所以致人疑一往一来感应之常理也自然如此又问是憧憧于往来之间否曰亦非也这个只是对那日往则月来底说那个是自然之往来此憧憧者是加私意不好底往来憧憧只是加一个忙迫底心不能顺自然之理犹言助长正心与计获相似方往时又便要来方来时又便要往只是一个忙又曰方做去时是往后面来底是来如人耕种下种是往少间禾生是来问憧憧往来如伯者以私心感人便要人应自然往来如王者我感之也无心而感其应我也无心而应周遍公溥无所私便是如此否曰也是如此又问此以私而感恐彼之应者非以私而应只是应之者有限量否曰也是以私而应如自家以私惠及人少间被我之惠者则以我为恩不被我之惠者则不以我为恩矣王者之感如云王用三驱失前禽失者不以为恩获者不以为怨如此方是公正无私心又问天下何思何虑人固不能无思虑只是不可加私心欲其如此否曰也不曾教人不得思虑只是道理自然如此感应之理本不消思虑空费思量空费计较空费安排都是枉了无益于事只顺其自然而已因问某人在位当日之失便是如此不能公平其他翕受敷施每广坐中见有这邉人即加敬与语其他皆不顾以至差遣之属亦有所偏重此其所以收怨而召祸也曰这事便是难说今只是以成败论人不知当日事势有难处者若论大势则九分九釐须还时节或其人见识之深浅力量之广狭病却在此以此而论却不是前辈有云牢笼之事吾不为也若必欲人人面分上说一般话或虑其人不好他日或为吾患遂委曲牢笼之此却是憧憧往来之心与人说话或偶然与这人话未终因而不暇及其他如何逐人面分问劳他得李文靖为相严毅端重每见人不交一谈或有谏之者公曰吾见豪俊跅弛之士其议论尚不足以起发人意今所谓通家子弟每见我语言进退之间尚周章失措此等有何识见而足与语徒乱人意耳王文正李文穆皆如此不害为贤相岂必人人皆与之语耶宰相只是一个进贤退不肖若着一毫私心便不得前辈尝言做宰相只要办一片心办一双眼心公则能进贤退不肖眼明则能识得那个是贤那个是不肖此两言说尽做宰相之道只怕其所好者未必真贤其所恶者未必真不肖耳若真个知得更何用牢笼且天下之大人才之众可人人牢笼之耶或问如一様小人涉历既多又未有过失自家明知其不肖将安所措之曰只恐居其位不久若久少间此等小人自然退聴不容他出来也今之为相者朝夕疲精神于应接书简之间更无暇理会国事世俗之论遂以此为相业然只是牢笼人住在那里今日一见明日一请或住半年周岁或住数月必不得已而后与之其人亦以为宰相之顾我厚令我得好差遣而去贤愚同滞举世以为当然有一人焉略欲分别善恶杜绝干请分诸阙于部中已得以免应接之烦稍留心国事则人争非之矣且以当日所用之才观之固未能皆贤然比之今日为如何今日之谤议者皆昔之遭摈弃之人也其论固何足信此下逸两句若牢笼得一人则所谓小人者岂止此一人与一人则千百皆怨矣且吾欲牢笼之能保其终不畔已否已往之事可以鉴矣如公之言到是憧憧往来之心也其人之失处却不在此却是他未能真知贤不肖之分耳或曰如某人者也有文采也廉洁岂可弃之耶曰公欲取贤才耶取文采耶且其廉一已之事耳何足以救其利口覆邦家之祸哉今世之人见识一列低矮所论皆卑某尝说须是尽吐㵼出那肚里许多鏖糟恶浊底见识方略有进处譬如人病伤寒在上则吐在下则泻如此方得病除或曰近日诸公多有两持平之说者如何曰所谓近时恶浊之论此是也不成议论某尝说此所谓平者乃大不平也不知怎生平得僴问胡文定说元祐某人建议欲为调停之说者云但能内君子而外小人天下自治何必深治之哉此能体天理人欲者也此语亦似持平之论如何曰文定未必有此论然小人亦有数般様若一様可用底也须用或有事势危急翻转后其祸不测或只得隐忍权以济一时之急耳然终非常法也明道当初之意便是如此欲使诸公用熙丰执政之人与之共事令变熙丰之法或他日事翻则其罪不独在我他正是要使术然亦拙谋谚所谓掩目捕雀我却不见雀不知雀却看见我你欲以此术制他不知他之术更髙你在所以后来温公留章子厚欲与之共变新法卒至帘前悖詈得罪而去章忿叫曰他日不能陪相公吃剑得便至如此无可平之理尽是拙谋某尝说今世之士所谓巧者是大拙无有能以巧而济者都是枉了空费心力只有一个公平正大行将去其济不济天也古人间有如此因术而成者都是偶然不是他有意智要之都不消如此决定无益张子房号为有意智者以今观之可谓甚疏如劝帝与项羽和而反兵伐之此成甚意智只是他命好使一番了第二番又被他使得胜又曰古人做得成者不是他有智只是偶然只有一个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其他费心费力用智用数牢笼计较都不济事都是枉了又曰本朝以前宰相见百官皆以班见国忌拈香归来回班以见宰相见时有刻数不知过几刻便喝相公尊重用屏风拦断也是省事拦截了几多干请私曲底事某旧见陈魏公汤进之为相时那时犹无甚人相见每见不过五六人十数人他也随官之崇卑做两番请今则不胜其多为宰相者毎日只了得应接更无心理㑹国事如此者谓之有相业有精神秦㑹之也是会做严毅尊重不妄发一谈其答人书只是数字今宰相答人书刬地委曲详尽人皆翕然称之只是不曾见已前事只见后来习俗遂以为例其有不然者便群起非之矣温公作相日有一客位榜分作三项云访及诸君若睹朝政阙遗庶民疾苦欲进忠言请以奏牍闻于朝廷某得与同僚商议择可行者取旨行之若但以私书宠喻终无所益若光身有过失欲赐规正则可以通书简分付吏人传入光得内自省讼佩服改行至于理㑹官职差遣理雪罪名凡干身计并请一面进状光得与朝省众官公议施行若在私第垂访不请语及此皆前辈做处又曰伊川云徇俗雷同不唤做随时惟严毅特立乃随时也而今人见识低只是徇流俗之论流俗之论便以为是是可叹也公门只是见那向时不得差遣底人说他自是怨他若教公去做看方见得难且如有两人焉自家平日以一人为贤一人为不肖若自家执政定不肯舍其贤而举其不肖定是举其贤而舍其不肖若举此一人则彼一人怨必矣如何尽要他说好得只怕自家自认不破贤者却以为不肖不肖者却以为贤如此则乖若认得定何害又有一様人底半间不界可进可退自家却以此为贤以彼为不肖此尤难忍便是难又曰舜有大功二十以其举十六相而去四凶也若如公言却是舜有大罪二十矣
  沈僩录第五章
  天下何思何虑一假此是言自然而然如精义入神自然致用利用安身自然崇徳
  甘节录第五章
  天下何思何虑一句便是先打破那个思字却说同归殊涂一致百虑又再说天下何思何虑谓何用如此憧憧往来而为此朋从之思也日月寒暑之往来尺蠖龙蛇之屈信皆是自然底道理不往则不来不屈则亦不能信也今之为学亦只是如此精义入神用力于内乃所以致用乎外利用安身求利于外乃所以崇徳乎内只是如此做将去虽至于穷神知化地位亦只是徳盛仁熟之所致何思何虑之有
  周谟录第五章
  问天下同归殊涂一致百虑何不云殊涂而同归百虑而一致曰也只一般但他是从上说下自合如此林学䝉录第五章
  问天下同归而殊涂一章言万变虽不同然皆是一理之中所自有底不用安排曰此只说得一头尺蠖若不屈则不信得身龙蛇若不蛰则不伏得气如何存得身精义入神疑与行处不相关然而见得道理通彻乃所以致用利用安身亦疑与崇徳不相关然而动作得其理则徳自崇天下万事万变无不有感通往来之理又曰日往则月来一假乃承上文憧憧往来而言往来皆人所不能无者但憧憧则不可林学蒙录第五章
  乾乾不息者体日往月来寒来暑往者用有体则有用有用则有体不可分先后说
  沈僴录第五章
  尺蠖之屈以求信龙蛇之蛰以蔵身精义入神以致用利用安身以崇徳大凡这个都是一屈一信一消一息一往一来一阖一辟大底有大底阖辟消息小底有小底阖辟消息皆只是这道理
  刘砥录第五章
  尺蠖屈便要求伸龙蛇蛰便要存身精研义理无毫厘丝忽之差入那神妙处这便是要出来致用外面用得利而身安乃所以入来自崇已徳致用之用即是利用之用所以横渠云精义入神事豫吾内求利吾外利用安身素利吾外致养吾内事豫吾内言曾到这里面来
  㬊渊录第五章
  或问尺蠖之屈以求信也伊川说是感应如何曰屈一屈便感得那信底信又感得那屈底如呼吸出入往来皆是
  不知何氏录第五章
  且如精义入神如何不思那致用底却不必思致用底是事功是效验
  □渊录第五章
  入神是到那㣲妙人不知得处一事上一理上
  㬊渊录第五章
  利用安身今人循理则自然安利不循理则自然不安利
  黄升卿录第五章
  未之或知是到这里不可柰何穷神知化虽不从这里面出来然也有这个意思
  㬊渊录第五章
  穷神知化德之盛也这徳字只是上面崇徳之徳徳盛后便能穷神知化便如聪明睿知皆由此出自诚而明相似
  㬊渊录第五章
  穷神知化化是逐些子挨将去底一日复一日一月复一月节节挨将去便成一年这是化神是一个物事或在彼或在此当在阴时全体在阴在阳时全体在阳都只是这一物两处都在不可测故谓之神横渠言一故神两故化又注云两在故不测这说得甚分晓
  㬊渊录第五章
  问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大意谓石不能动底物自是不须去动他若只管去用力徒自困耳曰爻意谓不可做底便不可入头去做
  林学履录第五章
  录中不能动底物林学蒙录作挨动不得底物事录中徒自困耳下学䝉录云且以事言有着力不得处若只管看力去做少间做不成他人却道自家无能便是辱了或曰若在其位则只得做曰自是如此
  钦夫说易谓只依孔子系辞说便了如说公用射隼于髙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蔵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只如此说便了固是如此圣人之意只恁地说不得缘在当时只理㑹象数故圣人明之以理
  叶贺孙录第五章
  公用射隼孔子是发出言外意
  林学䝉录第五章
  问危者以其位为可安而不知戒惧故危亡者以其存为可常保是以亡乱者是自有其治如有其善之有是以乱曰某旧也如此说看来保字说得较牵强只是常有危亡与乱之意则可以安其位保其身有其治
  不知何氏录第五章
  易曰知几其神乎便是这事难如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今有一様人其不畏者又言过于直其畏谨者又缩做一团更不敢说一句话此便是不晓得那几若知几则自中节无此病矣君子上交不謟下交不渎葢上交贵于恭恭则便近于謟下交贵和易和则便近于渎葢恭与謟相近和与渎相近只争些子便至于流也
  沈僴录第五章
  君子上交不謟下交不渎下面说几最要看个几字只争些子凡事未至而空说道理易见事已至而显然道理也易见惟事之方萌而动之㣲处此最难见或问几者动之㣲何以独于上交下交言之曰上交要恭逊才恭逊便不知不觉有个謟底意思在里下交不渎亦是如此所谓几者只才觉得近謟近渎便勿令如此此便是知几几者动之㣲吉之先见者也汉书引此句吉下有凶字当有凶字
  沈僴录第五章
  葢人之情上交必谄下交必凟所争只是些子能于此而察之非知几者莫能上交着些取奉之心下交便有傲慢之心皆是也
  不知何氏录第五章
  魏问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曰似是漏字汉书说几者动之微吉㓙之先见者也似说得是几自是有善有恶君子见几亦是见得方舍恶从善不能无恶又曰汉书上添字如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自经于沟渎而人莫之知也添个人字似是
  叶贺孙录第五章
  几者动之㣲是欲动未动之间便有善恶便须就这处理㑹若到发出处更怎生柰何得所以圣贤说谨独便是要就几㣲处理㑹
  叶贺孙录第五章
  知㣲知彰知柔知刚是四件事
  林学履录第五章
  问伊川作见㣲则知彰矣见柔则知刚矣其说如何曰也好看来只作四件事亦自好既知㣲又知彰既知柔又知刚言其无所不知所以为万民之望也林学履录第五章
  其殆庶几乎殆是几乎之义又曰是近又曰殆是危殆者是争些子底意思又曰或以几字为因上文几字而言但左传与孟子庶几两字都只做近字说不知何氏录第五章
  颜子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今人只知知之未尝复行为难殊不知有不善未尝不知是难处今人亦有说道知得这个道理及事到面前又却只随私欲做将去前所知者都自忘了只为是不曾知董铢录第五章
  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直是颜子天资好如至清之水纎芥必见
  袭葢乡录第五章
  天地𬘡缊万物化醇致一専一也惟专一所以能𬘡缊若不专一则各自相离矣化醇是已化后化生指气化而言草木是也
  沈僩录第五章
  天地𬘡缊言气化也男女构精言形化也
  程端䝉录第五章
  横渠云艮三索而得男乾道之所成兑三索而得女坤道之所成所以损有男女构精之义亦有此理不知何氏录第五章
  致一是专一之义程先生言之详矣天地男女都是两个方得专一若三个便乱了三人行减了一个则是两个便专一一人行得其友成两个便专一程先生说初与二三与上四与五皆两相与自说得好初二二阳四五二阴同徳相比三与上应皆两相与林学䝉录第五章
  问乾坤易之门门者是六十四卦皆由是出如两仪生四象只管生出邪为是取阖辟之义邪曰只是取阖辟之义六十四卦只是这一个阴阳阖辟而成但看他下文云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徳而刚柔有体便见得只是这两个
  林学蒙录第六章
  乾坤易之门不是乾坤外别有易只易便是乾坤乾坤便是易似那两扇门相似一扇开便一扇闭只是一个阴阳做底如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干
  㬊渊录第六章
  乾阳物坤阴物阴阳形而下者乾坤形而上者
  杨道夫录第六章
  天地之撰撰即是说他做处
  㬊渊录第六章
  录末黄㽦录云撰是所为
  问其称名也杂而不越是指系辞而言是指卦名而言曰他后面两相番说名后又举九卦说看来只是谓卦名又曰繋辞自此以后皆难晓
  林学䝉录第六章
  于稽其类一本作于稽其颡又一本于作乌不知如何曰但不过是说稽考其事类
  㬊渊录第六章
  其衰世之意邪伏羲画卦时这般事都已有了只是未曾经历到文王时世变不好古来未曾有底事都有了他一一经历这﨑岖万变过来所以说出那卦辞如箕子之明夷如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此若不是经历如何说得
  㬊渊录第六章
  问彰往察来如神以知来知以蔵往相似往是已定底知天地阴阳之变皆已见在这卦上了来谓方来之变亦皆在这上曰是
  林学蒙录第六章
  彰往察来往者如阴阳消长来者事之未来吉凶沈僴录第六章
  㣲显阐幽幽者不可见便就这显处说出来显者便就上面寻其不可见底教人知得又曰如显道神徳行相似
  林学䝉录第六章
  㣲显阐幽便是显道神徳行徳行显然可见者道不可见者㣲显阐幽是将道来事上看言那个虽是粗底然皆出于道义之蕴潜龙勿用显也阳在下也只是就两头说㣲显所以阐幽阐幽所以㣲显只是一个物事
  沈僴录第六章
  将那道理来事物上与人看就那事物上推出那里面有这道理
  沈僴录第六章
  朱子五经语类卷三十六
<经部,五经总义类,朱子五经语类>



  钦定四库全书
  朱子五经语类卷三十七
  钱塘程川撰
  易三十七
  系辞下传三
  三陈九卦初无他意观上面其有忧患一句便见得是圣人说处忧患之道圣人去这里偶然看见这几卦有这个道理所以就这个说去若论到底睽蹇皆是忧祸患底事何故却不说以此知只是圣人偶然去这里见得有此理便就这里说出圣人视易如云行水流初无定相不可确定他在易之序履卦当在第十上面又自不说乾坤
  㬊渊录第七章
  郑仲履问易系云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如何止取九卦曰圣人论处忧患偶然说此九卦尔天下道理只在圣人口头开口便是道理偶说此九卦意思自足若更添一卦也不妨更不说一卦也不妨只就此九卦中亦自尽有道理且易中尽有处忧患底卦非谓九卦之外皆非所以处忧患也若以困为处忧患底卦则屯蹇非处忧患而何观圣人之经正不当如此后世拘于象数之学者乃以为九阳数圣人之举九卦合此数也尤泥而不通矣既论九卦之后因言今之谈经者往往有四者之病本卑也而抗之使髙本浅也而凿之使深本近也而推之使逺本明也而必使至于晦此今日谈经之大患也
  袭葢卿录第七章
  三说九卦是圣人因上面说忧患故发明此一项道理不必深泥如困徳之辩若说蹇屯亦可葢偶然如此说大抵易之书如云行水流本无定相确定说不得扬子云太𤣥一爻吉一爻㓙相间排将去七百三十赞乃三百六十五日之昼夜昼爻吉夜爻㐫又以五行参之故吉㓙有深浅毫髪不可移此可为典要之书也圣人之易则有变通如此卦以阳居阳则吉他卦以阳居阳或不为吉此卦以阴居阴则凶他卦以阴居阴或不为凶此不可为典要之书也
  李子方录第七章
  因论易九卦云圣人道理只在口邉不是安排来如九卦只是偶然说到此而今人便要说如何不说十卦又如何不说八卦便从九卦上起义皆是胡说且如履徳之基只是要以践履为本谦徳之柄只是要谦退若处患难而矫亢自髙取祸必矣复徳之本如孟子所谓自反困徳之辨困而通则可辨其是困而不通则可辨其非损是惩忿窒欲益是修徳益令广大㢲徳之制㢲以行权巽只是低心下意要制事须是将心入那事里面去顺他道理方能制事方能行权若心粗只从事皮肤上绰过如此行权便就错了巽伏也入也
  林学蒙录第七章
  问履如何都做礼字说曰辨上下定民志便也是礼底意思又曰礼主卑下履也是那践履处所行若不由礼自是乖戾所以曰履以和行谦又更卑下所以节制乎礼又曰礼是自家恁地卑下谦是就应物而言又曰履和而至以下每句皆是反说履出于人情之自然所以和者疑于不然而却至谦尊而光若秦人尊君卑臣则虽尊而不光惟谦则尊而又光
  不知何氏录第七章
  问井徳之地曰井有本故泽及于物而井未尝动故曰居其所而迁如人有徳而后能施以及人然其徳性未尝动也井以辨义如人有徳而其施见于物自有斟酌裁度
  刘砺录第七章
  问巽何以为徳之制曰巽为资斧巽多作断制之象葢巽字之义非顺所能尽乃顺而能入之义谓巽一阴入在二阳之下是入细直彻到底不只是到皮子上如此方能断得杀若不见得尽如何可以行权黄㽦录第七章
  损先难而后易如子产为政郑人歌之曰孰杀子产吾其与之及三年人复歌而诵之葢事之初在我亦有所勉强在人亦有所难堪久之当事理顺人心这里方易便如利者义之和一般义是一个断制物事恰似不和久之事得其宜乃所以为和如万物到秋许多严凝肃杀之气似可畏然万物到这里若不得此气收敛凝结许多生意又无所成就其难者乃所以为易也益长裕而不设长裕只是一事但充长自家物事教寛裕而已困穷而通此因困卦说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葢此是致命遂志之时所以困彖曰险以说困而不失其所亨其惟君子乎葢处困而能说也困而寡怨是得其处困之道故无所怨于天无所尤于人若不得其道则有所怨尤矣井居其所而迁井是不动之物然其水却流行出去利物井以辨义辨义谓安而能虑盖守得自家先定方能辨事之是非若自家心不定事到面前安能辨其义也巽称而隐巽是个卑巽底物事如兊见而巽伏也自是个隐伏底物事盖巽一阴在下二阳在上阴初生时已自称量得个道理了不待显而后见如事到面前自家便有一个道理处置他不待发露出来如云尊者于已逾等不敢问其年葢才见个尊长底人便自不用问其年不待更计其年然后方称量合问与不合问也称而隐是巽顺恰好底道理有隐而不能称量者有能称量而不能隐伏不露形迹者皆非巽之道也巽徳之制也巽以行权都是此意
  沈僴录第七章
  问巽称而隐曰以巽以行权观之则称字宜音去声为称物之义又问巽有优游巽入之义权是仁精义熟于事能优游以入之意曰是又曰巽是入细底意说在九卦之后是八卦是了方可以行权某前时以称扬为说错了
  林学䝉录第七章
  问巽称而隐隐字何训曰隐不见也如风之动物无物不入但见其动而不见其形权之用亦犹是也昨得潘恭叔书说滕文公问间于齐楚与竭力以事大国两假注云葢迁国以图存者权也效死勿去者义也义字当改作经思之诚是葢义便近权如或可如此或可如彼皆义也经则一定而不易既对权字须着用经字
  沈僴录第七章
  或问井以辨义之义曰井居其所而迁又云井徳之地也葢井有定体不动然水却流行出去不穷犹人心有持守不动而应变则不穷也徳之地也地是那不动底地头又曰佛家有函葢乾坤句有随波逐流句有截㫁众流句圣人言语亦然如以言其逺则不御以言其迩则静而正此函葢乾坤句也如井以辨义等句只是随道理说将去此随波逐流句也如复其见天地之心神者妙万物而为言此截断众流句也沈僴录第七章
  录中地是那不动底地头一本云是指那不动之处
  问井以辨义曰只是井居其所而迁大小多寡施之各当
  黄㽦录第七章
  郑仲履问巽以行权恐是神道曰不须如此说巽只是孝顺低心下意底气象人至行权处不少巽顺如何行得此外八卦各有所主皆是处忧患之道
  袭葢卿录第七章
  才卿问巽以行权曰权之用便是如此见得道理精熟后于物之精㣲委曲处无处不入所以说巽以行权沈僴录第七章
  问巽以行权权是逶迤曲折以顺理否曰然巽有入之义巽为风如风之入物只为巽便能入义理之中无细不入又问巽称而隐隐亦是入物否曰隐便是不见处
  陈文蔚录第七章
  巽以行权兊见而巽伏权是隐然做底物事若显然底做却不成行权
  㬊渊录第七章
  问易之所言无非天地自然之理人生日用之所不能须臾离者故曰不可逺曰是
  林学䝉录第八章
  易不可为典要易不是确定硬本子扬雄太𤣥却是可为典要他排定三百五十四赞当昼三百五十四赞当夜昼底吉夜底凶吉之中又自分轻重凶之中又自分轻重易却不然有阳居阳爻而吉底又有凶底有阴居阴爻而吉底又有凶底有有应而吉底有有应而凶底是不可为典要之书也是有那许多变所以如此
  㬊渊录第八章
  问据文势则内外使知惧合作使内外知惧始得曰是如此不知这两句是如何硬解时也解得去但不晓其意是说甚底上下文意都不相属只曰上文说不可为典要下文又说既有典常这都不可晓常犹言常理
  林学䝉录第八章
  使知惧便是使人有戒惧之意易中说如此则吉如此则㐫是也既知惧则虽无师保一似临父母相似常恁地戒惧
  㬊渊录第八章
  既有典常是一定了占得这爻了吉㓙自定便是有典常
  㬊渊录第八章
  其初难知至非其中爻不备若解也硬解了但都晓他意不得这下面却说一个噫字都不成文章不知是如何后面说二与四同功三与五同功却说得好但不利逺者也晓不得
  林学蒙录第九章
  问杂物撰徳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曰这様处晓不得某常疑有阙文先儒解此多以为互体如屯卦震下坎上就中间四爻观之自二至四则为坤自三至五则为艮故曰非其中爻不备互体说汉儒多用之左传中一处说占得观卦处亦举得分明看来此说亦不可废
  林学履录第九章
  问易中互体之说共父以为杂物撰徳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此是说互体先生曰今人言互体者皆以此为说但亦有取不得处也如頥卦大过之类是也王辅嗣又言纳甲飞伏尤更难理㑹纳甲是震纳庚巽纳辛之类飞伏是坎伏离离伏坎艮伏兑兊伏艮之类也此等皆支蔓不必深泥
  潘时举录第九章
  互体自左氏以言亦有道理只是今推不合处多郑可学录第九章
  王弼破互体朱子发明互体
  㬊渊录第九章
  朱子发互体一卦中自二至五又自有两卦这两卦又伏两卦林黄中便倒转推成四卦四卦里又伏四卦此谓互体这自那风于天于土上有个艮之象来㬊渊录第九章
  一卦互换是两卦伏两卦是四卦反看又是两卦又伏两卦共成八卦
  㬊渊录第九章
  问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近君则当柔和逺去则当有强毅刚果之象始得此二之所以不利然而居中所以无咎也是恁地说
  不知何氏录第九章
  问上下贵贱之位何也曰四二则四贵而二贱五三则五贵而三贱上初则上贵而初贱上虽无位然本是贵重所谓贵而无位髙而无民在人君则为天子父天子师在他人则清髙而在物外不与事者此所以为贵也
  董铢录第九章
  问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曰道有变动不是指那阴阳老少之变是说卦中变动如乾卦六画初潜二见三惕四跃这个便是有变动所以谓之爻爻中自有等差或髙或低或逺或近或贵或贱皆谓之等易中便可见如说逺近相取而悔吝生近而不相得则㓙二与四同功而异位二多誉四多惧近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㐫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又曰列贵贱者存乎位皆是等也物者想见古人占卦必有个物事名为物而今亡矣这个物是那列贵贱辨尊卑底物相杂故曰文如有君又有臣便为君臣之文是两物相对待在这里故有文若相离去不相干便不成文矣卦中有阴爻又有阳爻相间错则为文若有阴无阳有阳无阴如何得有文林学履录第十章
  其辞危是有危惧之意故危惧者能使之安平慢易者能使之倾覆易之书于万物之理无所不具故曰百物不废其要是约要之义若作平声则是要其归之意又曰要去声是要恁地要平声是这里取那里意思又曰其要只欲无咎
  不知何氏录第十一章
  易只是一阴一阳做出许多様事夫干夫坤一段也似上面知大始作成物意思说诸心只是见过了便说这个属阳研诸虑是研穷到底似那安而能虑直是子细这个属阴定吉㐫是阳成亹亹是阴便是上面作成物且以做事言之吉㐫未定时人自意思懒散不肯做去吉㐫定了他自勉勉做将去所以属阴大率阳是轻清底物事之轻清者属阳阴是重浊底物事之重浊者属阴成亹亹是做将去
  㬊渊录第十二章
  问夫干天下之至健也徳行至知阻曰不消先说健顺好底物事自是知险阻恰如良马他才遇险阻处便自不去了如人临悬崖之上若说不怕险要跑下来必跌杀良久又曰此段专是以忧患之际而言且如健当忧患之际则知险之不可乘顺当忧患之际便知阻之不可越这都是当忧患之际处忧患之道当如此因忧患方生那知险知阻若只就健顺上看便不相似如上下文说危者使平易者使倾能说诸心能研诸虑皆因忧患说大要乾坤只是循理而已他若知得前有险之不可乘而不去则不陷于险知得前有阻之不可冒而不去则不困于阻若人不循理以私意行乎其间其过乎刚者虽知险之不可乘却硬要乘则陷于险矣虽知阻之不可越却硬要越则困于阻矣只是顺理便无事又问在人固是如此以天地名之则如何曰在天地自是无险阻这只是大纲说个乾坤底意思如此又曰顺自是畏谨宜其不越夫阻如健却宜其不畏险然却知险而不去葢他当忧患之际故也又问简易曰若长是易时更有甚么险他便不知险矣若长是简时更有甚么阻他便不知阻矣只是当忧患之际方见得
  沈僴录第十二章
  或问干是至健不息之物经历艰险处多虽有险处皆不足为其病自然足以进之而无难否曰不然旧亦尝如此说觉得终是硬说易之书本意不如此正要人知险而不进不说是我至健顺了凡有险阻只恁冒进而无难如此大非圣人作易之意观上文云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徳邪至此之谓易之道也看他此语俱是恐惧危险不敢轻进之意干之道便是如此卦中皆然所以多说见险而能止如需卦之类可见易之道止是要人知进退存亡之道若是冒险前进必陷于险是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岂干之道邪惟其至健而知险故止于险而不䧟于险也又曰此是就人事上说又曰险与阻不同险是自上视下见下之险故不敢行阻是自下观上为上所阻故不敢进
  沈僴录第十二章
  林学履录少异
  乾健而以易临下故知下之险险底意思在下坤顺而以简承上故知上之阻阻是自家低他却髙底意思自上面下来到那去不得处便是险自下而上上到那去不得处便是阻易只是这两个物事自东而西亦是这个自西而东亦是这个左而右右而左皆然㬊渊录第十二章
  干天下之至健更着思量看来圣人无冒险之理须是知险便不进向前去又曰他只是不直撞向前自别有一个路去如舜之知子不肖则以天下授禹相似又曰这只是说刚健之理如此莫硬去天地上说不知何氏录第十二章
  问干常易以知险坤常简以知阻曰乾健则看什么物都刺将过去坤则有阻处便不能进故只是顺如上壁相似上不得自是住了后复云前说错了干虽至变知得险了却不下去坤虽至顺知得阻了更不上去以人事言之若健了一向进去做甚收杀或录云干到险处便止不行所以为常易
  林学蒙录第十二章
  因言乾坤简易知险知阻而曰知险阻便休去了惟其简易所以知险阻而不去敬子云今行险徼幸之人虽知险阻而犹冒昧以进惟乾坤徳行本自简易所以知险阻
  沈僴录第十二章
  因说乾坤知险阻非是说那定位底险阻干是个至健底物自是见那物事皆低坤是至顺底物自是见那物事都大敬子云如云能胜物之谓刚故常信于万物之上相似曰然如云胆欲大而心欲小至健恒易以知险如胆欲大至顺恒简以知阻如心欲小又如云大心则天而道小心则畏义而节相似李云如人欲渡若风涛汹涌未有要𦂳不渡也不妨万一有君父之急也只得渡曰固是如此只是未说到这里在这个又是说处那险阻圣人固自有道以处之这里方说知险阻知得了方去处他问如此则干之所见无非险坤之所见无非阻矣曰不然他是至健底物自是见那物事低如人下山坂自上而下但见其险而其行也易坤自是至顺底物则自下而上但见其阻险阻只是一个物事一是自上而视下一是自下而视上若见些小险便止了不敢去安足为健若不顾万仭之险只恁从上而擂将下此又非所以为干若见些小阻便止了不敢上去固不是坤若不顾万仭之阻必欲上去又非所以为坤
  沈僴录第十二章
  又说知险知阻曰旧因登山而知之自上而下则所见为险自下而上则所向为阻葢干则自上而下坤则自下而上健则遇险亦易顺则遇阻亦简然易则可以济险而简亦有可涉阻之理
  黄㽦录第十二章
  因登山而得乾坤险阻之说寻常将险阻作一个意思其实自髙而下愈觉其险干以险言者如此自下而升自是阻碍在前坤以阻言者如此
  周谟录第十二章
  自山下上山为阻故指坤而言自山上观山下为险故指干而言
  游敬仲录第十二章
  能说诸心能研诸虑方始能定天下之吉㐫成天下之亹亹凡事见得通透了自然欢悦既说诸心是理㑹得了于事上便审一审便是研诸虑研是更去研磨定天下之吉㐫是剖判得这事成天下之亹亹是做得这事业
  林学蒙录第十二章
  能说诸心干也能研诸虑坤也说诸心有自然底意思故属阳研诸虑有作为意思故属阴定吉㐫干也成亹亹坤也事之未定者属乎阳定吉凶所以为干事之已为者属阴成亹亹所以为坤大抵言语两端处皆有阴阳如开物成务开物是阳成务是阴如致知力行致知是阳力行是阴周子之书屡发此意推之可见
  周谟录第十二章
  问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来曰上两句只说理如此下两句是人就理上知得在阴阳则为变化在人事则为云为吉事自有祥兆惟其理如此故于变化云为则象之而知已有之器于吉事有祥则占之而知未然之事也又问器字是凡见于有形之实事者皆为器否曰易中器字是恁地说
  林学履录第十二章
  变化云为是明吉事有祥是幽象事知器是人事占事知来是筮象事知器是人做这事去占事知来是他方有个祯祥这便占得他如中庸言必有祯祥见乎蓍龟之类吉事有祥凶事亦有
  㬊渊录第十二章
  问易书之中有许多变化云为又吉事皆有休祥之应所以象事者于此而知器占事者于此而知来曰是不知何氏录第十二章
  天地设位四句说天人合处天地设位便圣人成其功能人谋鬼谋则虽百姓亦可以与其能成能与与能虽大小不同然亦是小小底造化之功用然百姓与能却须因蓍龟而方知得人谋鬼谋如谋及乃心庶人卜筮相似
  㬊渊录第十二章
  百姓与能与字去声他无知因卜筮便㑹做得事便是与能人谋鬼谋犹洪范之谋及卜筮卿士庶人相似林学蒙录第十二章
  八卦以象告以后说得最难不知如何
  林学蒙录第十二章
  问八卦以象告至失其守者其辞屈一段切疑自吉㐫可见矣而上只是总说易书所载如此自变动以利言而下则专就人占时上说曰然又问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㐫或害之悔且吝是如何曰此疑是指占法而言想古人占法更多今不见得葢逺而不相得则安能为害惟切近不相得则㐫害便能相及如一个㐫人在五湖四海之外安能害自家若与之为邻近则有害矣又问此如今人占火珠林课底若是㐫神动与世不相干则不能为害惟是克世应世则能为害否曰恐是这様意思
  林学履录第十二章
  中心疑者其辞枝中心疑故不敢说杀其辞枝者如木之有枝开两岐去徳辅云思曰睿学而不思则罔葢亦弗思而已矣岂有不可思维之理曰固是若不可思维则圣人著书立言于后世何用
  汪徳辅录第十二章









  朱子五经语类卷三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朱子五经语类卷三十八
  钱塘程川撰
  易三十八
  说卦传
  赞于神明犹言治于人相似谓为人所治也赞于神明神明所赞也圣人用于字恁地用不然只当说幽赞神明此却是说见助于神明
  㬊渊录第一章
  赞只是赞化育之赞不解便说那赞命于神明这只说道他为神明所赞所以生出这般物事来与人做卦㬊渊录第一章
  生蓍便是大衍之数五十如何恰限生出百茎物事教人做筮用到那三天两地方是取数处看得来阴阳刚柔四字阴阳指二老刚柔指二少
  㬊渊录第一章
  天下之数都只始于三二谓如阳数九只是三三而九之阴数六只是三二而六之故孔子云参天两地而倚数此数之本也康节却云非天地之正数是他见得不尽康节却以四为数
  程端蒙录第一章
  一个天参之则三一个地两之则二数便从此起此与大衍之数五十各自设一个道理不须合来看然要合也合得一个三一个二衍之则成十便是五十㬊渊录第一章
  参天两地而倚数此在揲蓍上说参者元是个三数底物事自家从而三之两者元是个两数底物事自家从而两之虽然却只是说得个三在未见得成何数倚数云者似把几件物事挨放这里如已有三数更把个三数倚在这里成六又把个三数物事倚在此成九两亦如之
  㬊渊录第一章
  问参天两地而倚数曰天圆得数之三地方得数之四一画中有三画三画中参之则为九此天之数也阳道常饶阴道常之地之数不能为三止于两而已三而两之为六故六为坤
  金去伪录第一章
  参天两地而倚数一个天参之为三一个地两之为二三三为九三二为六两其三一其二为八两其二一其三为七二老为阴阳二少为柔刚参不是三之数是往参焉之参兼三才而两之初刚而二柔三仁而四义五阳而上阴阳化为阴只恁地消缩去无痕迹故谓之化阴变为阳其势浸长便较突兀有头面故谓之变阴少于阳气理数皆如此用全用半所以不同
  杨至录第一章
  问参天两地旧说以为五生数中天参地两不知其说如何曰如此只是三天两地不见参两之意参天者参而三之两地者两之以二也以方员而言则七八九六之数都自此而起问以方员而言参两如天之圆径一则以围三而参之地之方径一则以围四而两之否曰然
  黄干录第一章
  倚数倚是靠在那里且如先得个三又得个三只成六更得个三方成九若得个二却成八恁地倚得数出来有人说参作三谓一三五两谓二四一三五固是天数二四固是地数然而这却是积数不是倚数㬊渊录第一章
  问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既有卦则有爻矣先言卦而后言爻何也曰自作易言之则有爻而后有卦此却似自后人观圣人作易而言方其立卦时只见是卦及细别之则有六爻问阴阳刚柔一也而别言之何也曰观变于阴阳近于造化而言发挥刚柔近于人事而言且如泰卦以卦言之只见得小往大来阴阳消长之意爻里面便有包荒之类黄干录第一章
  观变于阴阳是统说道有几画阴几画阳成个甚卦发挥刚柔却是就七八九六上说初间做这卦时未晓得是变与不变及至发挥出刚柔了方知这是老阴少阴那是老阳少阳
  㬊渊录第一章
  问观变于阴阳而立卦观变是就蓍数上观否曰恐只是就阴阳上观未用说到蓍数处
  林学履录第一章
  问近见先生易诗云立卦生爻自有因两仪四象已前陈因字之义如何曰卦爻因仪象而生立即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意又问生爻指言重卦否曰然董铢录第一章
  圣人作易时其中固是具得许多道理人能体之而尽则便如那易他说那吉㐫悔吝处莫非和顺道徳理于义穷理尽性之事这一句本是说易之书如此后人说去学问上却是借他底然这上也有意思皆是自浅至深
  㬊渊录第一章
  问和顺道徳而理于义是就圣人上说是就易上说曰是说易又问和顺是圣人和顺否曰是易去和顺道徳而理于义如吉凶消长之道顺而无逆是和顺道徳也理于义则又极其细而言随事各得其宜之谓也和顺道徳如极髙明理于义如道中庸
  林学履录第一章
  和顺道徳而理于义是统说底穷理尽性至命是分说底上一句是离合言之下一句以浅深言之凡卦中所说莫非和顺那道徳不悖了他理于义是细分他逐事上各有个义理和顺字理字最好看圣人下这般字改移不得不似今时抹了却添几字都不妨㬊渊录第一章
  问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曰此言作易者如此后来不合将做学者事看如孟子尽心知性知天之说岂与此是一丳却是学者事只于穷理上着工夫穷得理时性与命在其中矣横渠之说未当
  金去伪录第一章
  或问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程子之说如何曰理性命只是一物故知则皆知尽则皆尽不可以次序言但知与尽却有次第耳
  不知何氏录第一章
  穷理是穷得物理尽得人性到得那天命所以说道性命之源
  㬊渊录第一章
  穷理是理㑹得道理穷尽尽性是做到尽处如能事父然后尽仁之性能事君然后尽义之性
  李闳祖录第一章
  穷理是知字上说尽性是仁字上说言能造其极也至于范围天地是至命言与造化一般
  李闳祖录第一章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这物事齐整不乱其所从来一也万人杰录第一章
  穷理尽性至于命本是就易上说易上皆说物理便是穷理尽性即此便是至命诸先生把来就人上说能穷理尽性了方至于命
  陈淳录第一章
  道理须是与自家心相契方是得他所以要穷理忠信进徳之类皆穷理之事易中自具得许多道理便是教人穷理循理
  㬊渊录第一章
  伯豊问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程张之说孰是曰各是一说程子皆以见言不如张子有作用穷理是见尽性是行觉得程子是说得快了如为子知所以孝为臣知所以忠此穷理也为子能孝为臣能忠此尽性也能穷此理充其性之所有方谓之尽以至于命是拖脚却说得于天者尽性是我之所至也至命是说天之所以与我者耳昔尝与人论舜事舜尽事亲之道而瞽瞍底豫瞽瞍底豫而天下化瞽瞍底豫而天下之为人父子者定知此者是穷理者也能此者尽性者也
  黄㽦录第一章
  昔者圣人之作易将以顺性命之理圣人作易只是要发挥性命之理模冩那个物事下文所说阴阳刚柔仁义便是性中有这个物事顺性命之理只是要发挥性命之理
  㬊渊录第二章
  问将以顺性命之理而下言立天地人之道乃继之以兼三才而两之此恐言圣人作易之由如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始作八卦相似葢圣人见得三才之理只是阴阳刚柔仁义故为两仪四象八卦也只是这道理六画而成卦也只是这道理曰圣人见得天下只是这两个物事故作易只是模冩出这底问模冩出来便所谓顺性命之理性命之理便是阴阳刚柔仁义否曰便是顺性命之理问兼三才如何分曰以一卦言之上两画是天中两画是人下两画是地两卦各自看则上与三是天五与二为人四与初为地问以八卦言之则九三者天之阳六三者天之阴九二者人之仁六二者人之义初九者地之刚初六者地之柔不知是否曰恁地看也得如上便是天之阴三便是天之阳五便是人之仁二便是人之义四便是地之柔初便是地之刚
  黄干录第二章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是以气言立地之道曰柔与刚是以质言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是以理言
  程端蒙录第二章
  阴阳是阳中之阴阳刚柔是阴中之阴阳刚柔以质言是有个物了见得是刚底柔底阴阳以气言
  㬊渊录第二章
  问立天之道曰阴与阳道理也阴阳气也何故以阴阳为道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明道以为须着如此说然器亦道道亦器也道未尝离乎器道亦只是器之理如这交椅是器可坐便是交椅之理人身是器语言动作便是人之理理只在器上理与器未尝相离所以一阴一阳之谓道曰何谓一曰一如一阖一辟谓之变只是一阴了又一阳此便是道寒了又暑暑了又寒这道理只循环不已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万古只如此
  陈淳录第二章
  问仁是柔如何却属乎刚义是刚如何却属乎柔曰葢仁本是柔底物事发出来却刚但看万物发生便自恁地奋迅出来有刚底意思义本是刚底物事发出来却柔但看万物肃杀时便恁地收敛憔悴有柔底意思如人春夏间阳胜却有懈怠处秋冬间阴胜却有健实处又问扬子云君子于仁也柔于义也刚如何曰仁体柔而用刚义体刚而用柔铢曰此岂所谓阳根阴阴根阳耶曰然
  董铢录第二章
  阴阳刚柔仁义看来当曰义与仁当以仁对阳仁若不是阳刚如何做得许多造化义虽刚却主于收敛仁却主发舒这也是阳中之阴阴中之阳互蔵其根之意且如今人用赏罚到赐与人自是无疑便做将去若是刑杀时便迟疑不肯果决这见得阳舒阴敛仁属阳义属阴处
  㬊渊录第二章
  㬊问如何以仁比刚曰人施恩惠时心自是直无疑惮心行刑罚时心自是疑畏万有一失则奈何且如春生则气舒自是刚秋则气收而渐衰自是柔
  林学蒙录第二章
  兼三才而两之兼贯通也通贯是理本如此两之者阴阳刚柔仁义也
  杨方录第二章
  兼三才而两之初刚而二柔三仁而四义五阳而六阴两之如言加一倍本是一个又各加一个为两李方子录第二章
  问分阴分阳迭用柔刚阴阳刚柔只是一理兼而举之否曰然
  黄干录第二章
  问先天图卦位自干一兑二离三右行至震四住掲起巽五作左行坎六艮七至坤八住接震四观卦气相接皆是左旋葢干是老阳接巽末姤卦便是一阴生坤是老阴接震末复卦便是一阳生自复卦一阳生尽震四离三一十六卦然后得临卦又尽兑二凡八卦然后得泰卦又隔四卦得大壮又隔大有一卦得夬夬卦接乾乾卦接姤自姤卦一阴生尽巽五坎六一十六卦然后得遁卦又尽艮七凡八卦然后得否又隔四卦得观又隔比一卦得剥剥卦接坤坤接复周而复始循环无端卦干左旋而一岁十二月之卦皆有其序但阴阳初生各历十六卦而后为一月又历八卦再得一月至阴阳将极处只历四卦为一月又历一卦遂一并三卦相接其初如此之疏其末如此之宻此阴阳嬴缩当然之理与然此图于复卦之下书曰冬至子中于姤卦之下书曰夏至午中此固无可疑者独于临卦之下书曰春分卯中则临卦本为十二月之卦而春分合在泰卦之下又于遁卦之下书曰秋分酉中则遁卦本为六月之卦而秋分合在否卦之下昨侍坐复庵闻王讲书所说卦气之论皆世俗浅近之语初无义不可推窃意此图春分卯中秋分酉中字或恐后人误随世俗卦气之论遂差其次却与文王卦位不相合矣不然则离兑之间所以为春坎艮之间所以为秋者必当别有其说曰伏羲易自是伏羲说话文王易自是文王说话固不可以交互求合所看先天卦气嬴缩极仔细某亦尝如此理㑹来尚未得其说阴阳初生其气固缓然不应如此之疏其后又却如此之宻大扺此图布置皆出乎自然不应无说当更共思之
  周谟录第三章
  安卿问先天图说曰阳在阴中阳逆行阴在阳中阴逆行阳在阳中阴在阴中皆顺行何谓也曰图左一邉属阳右一边属阴左自震一阳离兑二阳干三阳为阳在阳中顺行右自巽一阴坎艮二阴坤三阴为阴在阴中顺行坤无阳艮坎一阳巽二阳为阳在阴中逆行干无阴兑离一阴震二阴为阴在阳中逆行又问先天图心法也图皆自中起万化万事生乎心何也曰其中白处者太极也三十二阴三十二阳者两仪也十六阴十六阳者四象也八阴八阳八卦也问图虽无文终日言之不离乎是何也曰一日有一日之运一月有一月之运一岁有一岁之运大而天地之终始小而人物之生死逺而古今之世变皆不外乎此只是一个盈虚消息之理本是个小底变成大底到那大处又变成小底如纳甲法干纳甲坤纳乙艮纳丙兑纳丁震纳庚巽纳辛离纳壬坎纳癸亦是此又如火珠林若占一屯卦则初九是庚子六二是庚寅六三是庚辰六四是戊午九五是戊申上六是戊戌亦是此又如道家以坎离为真水火为六卦之主而六卦为坎离之用自月初三为震上弦为兑望日为干望后为巽下弦为艮晦为坤亦不外此又曰干之一爻属戊坤之一爻属巳留戊就巳方成坎离盖乾坤是大父母坎离是小父母
  黄义刚录苐三章
  先天图更不可易自复至乾为阳自姤至坤为阴以乾坤定上下之位次坎离列左右之门为正以象言之天居上地居下艮为山故居西北兑为泽故居东南离为日故居于东坎为月故居于西震为雷居东北巽为风居东南
  李方子录第三章
  问先天图阴阳自两邉生若将坤为太极与太极图不同如何曰他自据他意思说却不会契勘濓溪底若论他太极中间虚者便是他亦自说图从中起今不合被横图在中间塞却待取出放外他两邉生者即是阴根阳阳根阴这个有对从中出即无对
  陈文蔚录第三章
  先天图如何移出方图在下曰是某挑出
  汤洙录第三章
  先天图直是精㣲不起于康节希夷以前元有只是秘而不传次第是方士辈所相传授底参同契中亦有些意思相似与历不相应季通云纽捻将来亦相应也用六日七分某却不见康节说用六日七分处文王卦序亦不相应也只用义理排将去如复只用一阳生处此只是用物如此也不用生底次第也不应气候扬雄太元全模放易他底用三数易却用四数他本是模易故就他模底句上看易也可略见得易意思温公集注中可见也康节云先天图心法皆从中起且莫说圆图又云文王八卦应地之方这是见他不用卦生底次第序四正卦出四角似那方底意思这个只且恁地无大假分晓证左未甚安
  㬊渊录第三章
  先天图与纳音相应故季通言与参同契合以图观之坤复之间为晦震为初三一阳生初八日为兑月上弦十五日为干十八日为巽一阴生二十三日为艮月下弦坎离为日月故不用参同契馀坎离为药馀者以为火候此图自陈希夷传来如穆李想只收得未必能晓康节自思量出来故墓志云云参同契亦以乾坤坎离为四正故其言曰运毂正轴
  不知何氏录第三章
  先天图今所冩者是以一岁之运言之若大而古今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亦只是这圈子小而一日一时亦只是这圈子都从复上推起去
  李方子录第三章
  先天图一日有一个恁地道理一月有一个恁地道理以至合元㑹运世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亦只是这个道理且以月言之自坤而震月之始生初三日也至兑则月之上弦初八日也至干则月之望十五日也至巽则月之始亏十八日也至艮则月之下弦二十三日也至坤则月之晦三十日也
  辅广录第三章
  干巽一邉为上震随坤为下
  㬊渊录第三章
  先天图八卦为一节不论月气先后
  李闳祖录第三章
  山泽通气水火不相射山泽一髙一下而水脉相为灌输也水火下然上沸而不相灭息也或曰射音亦与斁同言相为用而不相厌也
  沈僴录第三章
  问山泽通气只为两卦相对所以气通曰泽气升于山为云为雨是山通泽之气山之泉脉流于泽为泉为水是泽通山之气是两个之气相通
  林学蒙录第三章
  问射或音石或音亦孰是曰音石水火与风雷山泽不相类本是相克底物事今却相应而不相害问若以不相厌射而言则与上文通气相薄之文相类不知如何曰不相射乃下文不相悖之意不相悖乃不相害也水火本相害之物便如未济之水火亦是中间有物隔之若无物隔之则相害矣此乃以其不害而明其相应也
  黄干录第三章
  射一音亦是不相厌之义一音食是不相害水火本相杀灭用一物隔着却相为用此二义皆通
  林学蒙录第三章
  射犹犯也
  万人杰录第三章
  数往者顺这一假是从卦气上看来也是从卦画生处看来恁地方交错成六十四卦
  㬊渊录第三章
  易逆数也似康节说方可通但方图则一向皆逆若以圆图看又只一半逆不知如何
  林学蒙录第三章
  所问先天图曲折细详图意若自干一横排至坤八此则全是自然故说卦云易逆数也皆自己生以得未生之卦若如圆图则须如此方见阴阳消长次第震一阳离兑二阳干三阳巽一阴坎艮二阴坤三阴虽似稍涉安排然亦莫非自然之理自冬至至夏至为顺葢与前逆数者相反皆自未生而反得已生之卦自夏至至冬至为逆葢与前逆数者同其左右与今天文家说左右不同葢从中而分其初若有左右之势尔自北而东为左自南而西为右
  邵浩录第三章
  雷以动之以下四句取象义多故以象言艮以止之以下四句取卦义多故以卦言又曰唤山以止之又不得只得云艮以止之
  林学蒙录第四章
  后四卦不言象也只是偶然到后两句说干以君之坤以蔵之却恁地说得好
  㬊渊录第四章
  帝出乎震以下何以知其为文王之卦位曰康节之说如此问仔细看此数假前两假说伏羲卦位后两假自帝出乎震以下说文王卦位自神者妙万物而为言下有两假前一假乃文王卦位后假乃伏羲底恐夫子之意以为伏羲文王所定方位不同如此然生育万物既如文王所次则其方位非如伏羲所定亦不能变化既成万物无伏羲底则做文王底不出窃恐文义如此说较分明曰如是则其归却主在伏羲上恁地说也好但后两假却除了乾坤何也曰窃恐着一句神者妙万物而为言引起则乾坤在其中矣曰恐是如此问且如雷风水火山泽自不可唤做神曰神者乃其所以动所以挠者是也
  黄干录第五章
  帝出乎震与万物出乎震只这两假说文王卦
  㬊渊录第五章
  文王八卦坎艮震在东北离坤兑在西南所以分阴方阳方
  㬊渊录第五章
  文王八卦不可晓处多如离南坎北离坎却不应在南北且做水火居南北兑也不属金如今只是见他底惯了一似合当恁地相似
  㬊渊录第五章
  文王八卦有些似京房卦气不取卦画只取卦名京房卦气以复中孚屯为次复阳气之始也中孚阳实在内而未发也屯始发而艰难也只取名义文王八卦配四方四时离南坎北震东兑西若卦画则不可移换
  李方子录第五章
  帝出乎震万物发生便是他主宰从这里出齐乎巽晓不得离中虚明可以为南方之卦坤安在西南不成东北方无地西方肃杀之地如何云万物之所说乾西北也不可晓如何阴阳只来这里相薄劳乎坎劳字去声似乎慰劳之意言万物皆归蔵于此去安存慰劳他
  林学蒙录第五章
  问战乎干何也曰此处大抵难晓恐是个肃杀收成底时节故曰战乎干问何以谓之阴阳相薄曰乾阳也乃居西北故曰阴阳相薄恐是如此也见端的未得黄干录第五章
  问劳乎坎曰恐是万物有所归有个劳徕安定他之意黄干录第五章
  劳乎坎是说万物休息底意成言乎艮艮在东北是说万物终始处
  㬊渊录第五章
  艮也者万物之所以成终而成始也犹春冬之交故其位在东北
  李方子录第五章
  水火相逮一假又似与上面水火不相射同又自是伏羲卦
  㬊渊录第六章
  长孺问乾健坤顺如何得有过不及曰乾坤者一气运于无心不能无过不及之差圣人有心以为之主故无过不及之失所以圣人能赞天地之化育天地之功有待于圣人
  叶贺孙录第七章
  厚之问健足以形容干否曰可伊川曰健而无息谓之干葢自人而言固有一时之健有一日之健惟无息乃天之健
  郑可学录第七章
  因说乾健曰而今人只是坐时便见他健不健了不待做事而后见也又曰某人所记刘元城每与人相见终坐不甚交谈欲起屡留之然终不交谈或问之元城曰人坐久必倾侧久坐而不倾侧必贵人也故观人之坐起可以知人之贵贱某后来见草堂先生说又不如此元城极爱说话观草堂之说与某人所记之语大抵皆同多言其平生所履与行己立身之方是时元城在南京恣口极谈无所顾忌南京四方之冲东南士大夫往来者无不见之賔客填门无不延接其死之时去靖康之祸只三四年间耳元城与了斋死同时不知二公若留到靖康当时若用之何以处也
  沈僴录第七章
  八卦之性情谓之性者言其性如此又谓之情者言其发用处亦如此如干之健本性如此用时亦如此㬊渊录第七章本义
  至之问艮何以为手曰手去捉定那物便是艮又问捉物乃手之用不见取象正意曰也只是大概略恁地安卿说麻衣以艮为鼻曰鼻者面之山晋管辂已如此说亦各有取象又问麻衣以巽为手取义于风之舞非是为股先生蹙眉曰乱道如此之甚
  黄义刚录第九章
  八卦次序是伏羲底此时未有文王次序三索而为六子这自是文王底各自有个道理
  㬊渊录第十章
  乾坤三索则七八固有六子之象然不可谓之六子之䇿若谓少阴阳为六子之策则乾坤为无少阴阳乎㬊渊录第十章
  震一索而得男一假看来不当专作揲蓍看揲蓍有不依这序时便说不通大概只是干求于坤而得震坎艮坤求于干而得巽离兊一二三者以其画之次序言也
  㬊渊录第十章
  震一索而得男索字训求字否曰是又曰非震一索而得男乃是一索得阳爻而后成震又曰一说是就变体上说谓就坤上求得一阳爻而成震卦一说乃是揲蓍求卦求得一阳后面二阴便是震求得一阴后面二阳便是巽
  林学蒙录第十章
  巽离兑干之所索乎坤者震坎艮坤之所索乎干者本义揲蓍之说恐不须恁地
  李方子录第十章
  卦象指文王卦言所以干言为寒为冰
  㬊渊录第十一章
  易之象理㑹不得如干为马而干之卦却专说龙如此之类皆不通
  林恪录第十一章
  为乾卦其究为躁卦此卦是巽下一爻变则为干便是纯阳而躁动此葢言巽反为震震为决躁故为躁卦此亦不繋大纲领处无得工夫去点检他这般处若恁地逐假理㑹得来也无意思
  㬊渊录第十一章
  易象自是一法如离为龟则损益二卦皆说龟易象如此者甚多
  沈僴录第十一章
  川壅为泽坎为川兑为泽泽是水不流底坎下一画闭合时便成兊卦便是川壅为泽之象
  㬊渊录第十一章

  朱子五经语类卷三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朱子五经语类卷三十九
  钱塘程川撰
  易三十九
  序卦传
  问序卦或以为非圣人之书信乎曰此沙随程氏之说也先儒以为非圣人之蕴某以为谓之非圣人之精则可谓非易之蕴则不可周子分精与蕴字甚分明序卦却正是易之蕴事事夹杂都有在里面问如何谓易之精曰如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是易之精问如序卦中亦见消长进退之义唤作不是精不得曰此正是事事夹杂有在里面正是蕴须是自一个生出来以至于无穷便是精黄干录
  序卦自言天地万物男女夫妇是因咸恒为夫妇之道说起非如旧人分天道人事之说大率上经用乾坤坎离为始终下经便当用艮兑巽震为始终
  㬊渊录
  问序卦中有一二处不可晓处如六十四卦独不言咸卦何也曰夫妇之道即咸也问恐亦如上经不言乾坤但言天地则乾坤可见否曰然问不养则不可以动故受之以大过何也曰动则过矣故小过亦曰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过问物不可以终壮故受之以晋壮与晋何别曰不但如此壮而已又更须进一步也
  黄干录
  问礼义有所错错字陆氏两音如何曰只是作措字谓礼义有所设施耳
  黄㽦录
  问序卦中如所谓缓必有所失似此等事恐后人道不到曰然问缓字恐不是迟缓之缓乃是懈怠之意故曰解缓也曰缓是散漫意问如纵弛之类曰然黄干录














  朱子五经语类卷三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朱子五经语类卷四十
  钱塘程川撰
  易四十
  杂卦传
  杂卦反对之义只是反复则其吉㐫祸福动静刚柔皆相反了曰是如此不知如何数卦又不对了大畜时也也晓不得又与无妄不相反是如何临观更有与求之义临以二阳言之则二阳可以临上四阴以卦爻言之则六五上六又以上而临下观自下而观上则为观是平声自上而为物之观是去声噬嗑食也贲无色也义虽可通但不相反谦轻是以谦抑不自尊重女待男而行所以为渐
  不知何氏录
  谦轻而豫怠轻是卑小之义豫是悦之极便放倒了如上六𡨋豫是也
  金去伪录
  伊川说未济男之穷为三阳失位以为斯义得之成都隐者见张钦夫说伊川之在涪也方读易有箍桶人以此问伊川伊川不能答其人云三阳失位火珠林上已有伊川不曾看杂书所以被他说动了
  不知何氏录









  朱子五经语类卷四十
<经部,五经总义类,朱子五经语类>



  钦定四库全书
  朱子五经语类卷四十一
  钱塘程川撰
  书一
  统论经义
  问可学近读何书曰读尚书曰尚书如何看曰须要考历代之变曰世变难看唐虞三代事浩大阔逺何处测度不若求圣人之心如尧则考其所以治民舜则考其所以事君且如汤誓汤曰子畏上帝不敢不正熟读岂不见汤之心大抵尚书有不必解者有须着意解者不必解者如仲虺之诰太甲诸篇只是熟读义理自分明何俟于解如洪范则须着意解如典谟诸篇辞稍雅奥亦须略解若如盘庚诸篇已难解而康诰之属则已不可解矣昔日伯恭相见语之以此渠云亦无可阙处因语之云若如此则是读之未熟后二年相见云诚如所说
  郑可学录字子上莆田人辛亥所闻先生六十二岁饶录十六卷中
  伯丰问尚书未有解曰便是有费力处其间用字亦有不可晓处当时为伏生是济南人鼂错却颖川人止得于其女口授有不晓其言以意属读然而传记所引却与尚书所载又无不同只是孔壁所蔵者皆易晓伏生所记者皆难晓如尧典舜典皋陶谟益稷出于伏生便有难晓处如载采采之类大禹谟便易晓如五子之歌𦙌征有甚难记却记不得至如泰誓武成皆易晓只牧誓中便难晓如五步六步之类如大诰康诰夹着微子之命穆王之时冏命君牙易晓到吕刑亦难晓因甚只记得难底却不记得易底便是未易理㑹
  黄㽦录字子耕豫章人戊申所闻先生五十九岁饶录九卷十卷中
  典谟之书恐是曾经史官润色来如周诰等篇恐只似如今榜文晓谕俗人者方言俚语随地随时各自不同林少颖尝曰如今人即日伏惟尊候万福使古人闻之亦不知是何等说话
  万人杰录字正淳兴国人庚子以后所闻先生五十一岁池录十七卷饶录四十六卷中
  某尝患尚书难读后来先将文义分明者读之聱讹者且未读如二典三谟等篇义理明白句句是实理尧之所以为君舜之所以为臣皋陶稷契伊传軰所言所行最好䌷绎玩味体贴向自家身上来其味自别周谟录字舜弼南康人己亥以后所闻先生五十岁饶录四卷五卷中
  道夫请先生点尚书以幸后学曰某今无工夫曰先生于书既无解若更不点则句读不分后人承舛听讹卒不足以见帝王之渊懿曰公岂可如此说焉知后来无人道夫再三请之曰书亦难点如大诰语句甚长今人却都碎读了所以晓不得某尝欲作书说竟不曾成如制度之属祗以疏文为本若其他未稳处更与挑剔令分明便得又曰书疏载在璇玑玉衡处先说个天今人读著亦无甚𦂳要以某观之若看得此则亦可以粗想象天之与日月星辰之运进退疾迟之度皆有分数而历数大概亦可知矣
  杨道夫录字仲思建宁人己酉以后所闻先生六十岁池录十八卷十九卷中
  或问读尚书曰不如且读大学若尚书却只说治国平天下许多事较详如尧典克明峻徳亲九族至黎民于变这展开是多少舜典又详
  叶贺孙录字味道括苍人辛亥以后所闻先生六十二岁池录七卷八卷九卷十卷十一卷中
  问尚书难读葢无许大心胸他书亦须大心胸方读得如何程子只说尚书曰他书却有次第且如大学自格物致知以至平天下有多少节次尚书只合下便大如尧典自克明峻徳以亲九族至黎民于变时雍展开是大不大分命四时成岁便是心中包一个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底天方见得恁地若不得一个大底心胸如何了得
  叶贺孙录
  僝功亦非灼然知是为见功亦且是依古注说亦厥君先敬劳肆徂厥敬劳肆往奸宄杀人历人宥肆亦见厥君事戕败人宥之类都不成文理不可晓
  不知何氏录川按不知何氏录有三饶录二十卷为辛亥先生六十二岁时同舍共闻饶录卅九卷为己未先生七十岁时同舍共录建别录十八卷十九卷二十卷不详何时所闻未详孰是馀仿此
  四岳只是一人四岳是总十二牧者百揆是总九官者黄义刚录字毅然临川人癸丑以后所闻先生六十四岁池录二十六卷二十七卷饶录州八卷中
  正淳问四岳百揆曰四岳是总在外诸侯之官百揆则总在内百官者又问四岳是一人是四人曰汝能庸命㢲朕位不成让与四人又如咨二十有二人乃四岳九官十二牧尤见得四岳只是一人因言孔壁尚书汉武帝时方出又不行于世至东晋时方显故扬雄赵岐杜预诸儒悉不曾见如周官乃孔氏书说得三公三孤六卿极分明汉儒皆不知只见伏生书多说司徒司马司空遂以此为三公不知此只是六卿之半武王初是诸侯故只有此三官又其他篇说此三官者皆是训诰诸侯之词如三郊三遂亦是用天子之半伏生书只顾命排得三公三孤六乡齐整如曰太保奭芮伯彤伯毕公卫侯毛公召公与毕公毛公是三公芮伯彤伯卫侯是三孤太保是冡宰芮伯是司徒卫侯是康叔为司寇所以康诰中多说刑三公只是以道义傅保王者无职事官属却下行六卿事汉时太傅亦无官属
  呉必大录字伯丰兴国人戊申己酉所闻先生五十九岁六十岁饶录八卷中
  问四岳是十二牧之长否曰周官言内有百揆四岳则百揆是朝廷官之长四岳乃管领十二牧者四岳通九官十二牧为二十有二人则四岳为一人矣又尧咨四岳以汝能庸命㢲朕位不成尧欲以天下与四人也又周官一篇说三公六卿甚分晓汉儒以扬雄郑康成之徒以至晋杜元凯皆不曾见直至东晋此书方出伏生书多说司马司空乃是诸侯三卿之制故其诰诸侯多引此顾命排列六卿甚整齐太保奭冡宰芮伯宗伯彤伯司马毕公司徒卫侯司冦毛公司空疏中言之甚详康诰多言刑罚事为司冦也太保毕公毛公乃以三公下行六卿之职三公本无职事亦无官属但以道义辅导天子而已汉却以司徒司马司空为三公失其制矣
  万人杰录
  帝曰我其试哉女于时观厥刑于二女此尧之言釐降二女于沩汭嫔于虞此史官所记釐治也帝曰钦哉尧之言乃往之女家必敬必戒之意辑五瑞是方呼唤来乃日觐四岳群牧随其到者先后见之肆觐东后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恊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礼如五器卒乃复文当次第如此复只是回象以典刑是正刑墨劓剕宫大辟象犹悬象魏之象画之令人知流宥五刑正刑有疑似及可悯者随其重轻以流罪宥之鞭作官刑朴作教刑鞭朴皆刑之小者金作赎刑鞭朴小刑之可悯者令以金赎之正刑则只流无赎法𤯝灾肆赦过误可悯虽正刑亦赦怙终贼刑怙终者则贼刑
  呉必大录
  因言舜禹揖逊事云本是个不好底事被他一转转作一大好事
  陈文蔚录字才卿上饶人戊申以后所闻先生五十九岁池录四卷中
  孔壁所出尚书如禹谟五子之歌𦙍征泰誓武成冏命微子之命蔡仲之命君牙等篇皆平易伏生所传皆难读如何伏生偏记得难底至于易底全记不得此不可晓如当时诰命出于史官属辞须说得平易若盘庚之类再三告戒者或是方言或是当时曲折说话所以难晓
  万人杰录
  问林少颖说盘诰之类皆出伏生如何曰此亦可疑葢书有古文有今文今文乃伏生口传古文乃壁中之书禹谟说命髙宗肜日西伯戡黎泰誓等篇凡易读者皆古文况又是科斗书以伏生书字文考之方读得岂有数百年壁中之物安得不讹损一字又却是伏生记得者难读此尤可疑今人作全书解必不是余大雅录字正叔上饶人戊戌以后所闻先生四十九岁池录三卷中
  书中迪字或解为蹈或解为行疑只是训顺字书曰惠迪吉从逆㓙惟影响逆对顺恐只当训顺也兼书中迪字用得本皆轻棐字只与匪同被人错解作辅字至今误用只颜师古注汉书曰棐与匪同某疑得之尚书传是后来人做非汉人文章解得不成文字但后汉张衡已将棐字作辅字使不知如何王若曰周公若曰只是一似如此说底意思若汉书皇帝若曰之类葢是宣导徳意者敷演其语或录者失其语而退记其意如此也忱谌并训信如云天不可信不知何氏录
  汤武征伐皆先自说一假义理
  呉必大录
  书有两体有极分晓者有极难晓者某恐如盘庚周诰多方多士之类是当时召之来而面命之面教告之自是当时一类说话至于旅獒毕命微子之命君陈君牙冏命之属则是当时修其词命所以当时百姓都晓得者有今时老师宿儒之所不晓今人之所不晓者未必不当时之人却识其词义也
  杨道夫录
  书有易晓者恐是当时做底文字或是曽经修饰润色来其难晓者恐只是当时说话盖当时人说话自是如此当时人自晓得后人乃以为难晓尔若使古人见今之俗语却理㑹不得也以其间头绪多若去做文字时说不尽故只直记其言语而已
  辅广录字汉卿庆源人甲寅以后所闻先生六十五岁池录二卷中
  包显道举所看尚书数条先生曰诸诰多是长句如君奭弗永逺念天威越我民罔尤违只是一句越只是及罔尤违是总说上天与民之意汉艺文志注谓诰是晓谕民若不速晓则约束不行便是诰辞如此只是欲民易晓显道曰商书又却较分明曰商书亦只有数篇如此盘依旧难晓曰盘却好曰不知怎生地盘庚抵死要恁地迁那都若曰有水患也不曾见大故为害曰他不复更说那事头只是当时小民被害而大姓之属安于土而不肻迁故说得如此曰大概伏生所传许多皆聱牙难晓分明底他又却不曾记得不知怎生地显道问先儒将十一年十三年等合九年说以为文王称王不知有何据曰自太史公以来皆如此说了但欧公力以为非东坡亦有一说但书说惟九年大统未集予小子其承厥志却有这一个痕瑕或推泰誓诸篇皆只称文考至武成方称王只是当初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也只是羁縻那事体自是不同了
  黄义刚录
  尚书中盘庚五诰之类实是难晓若要添减字硬说将去尽得然只是穿凿终恐无益耳
  潘时举录字子善天台人癸丑以后所闻先生六十四岁池录十六卷饶录四十六卷中
  尚书诸命皆分晓葢如今制诰是朝廷做底文字诸诰皆难晓盖是时与民下说话后来追录而成之不知何氏录
  伯丰再问尚书古文今文有优劣否曰孔壁之传汉时却不传只是司马迁曾师授如伏生尚书汉世却多传者鼂错以伏生不曾出其女口授有齐音不可晓者以意属成此载于史者及观经传及孟子引享多仪出自洛诰却无差只疑伏生偏记得难底却不记得易底然有一说可论难易古人文字有一般如今人书简说话杂以方言一时记录者有一般是做出告戒之命者疑盘庚之类是一时告语百姓盘庚劝谕百姓迁都之类是出于记录至于蔡仲之命微子之命冏命之属或出当时做成底诏告文字如后世朝廷词臣所为者然更有脱简可疑处苏氏传中于乃洪大诰治之下略考得些小胡氏皇王大纪考究得康诰非周公成王时乃武王时葢有孟侯朕其弟小子封之语若成王则康叔为叔父矣又其中首尾只称文考成王周公必不只称文王又有寡兄之语亦是武王与康叔无疑如今人称劣兄之类又唐叔得禾传记所载成王先封唐叔后封康叔决无侄先叔之理呉才老又考究梓材只前面是告戒其后都称王恐自是一篇不应王告臣下不称朕而自称王耳兼酒诰亦是武王之时如此则是断简残编不无遗漏今亦无从考正只得于言语句读中有不可晓者阙之又问壁中之书不及伏生书否曰如大禹谟又却明白条畅虽然如此其间大体义理固可推索但于不可晓处阙之而意义深逺处自当推究玩索之也然亦疑孔壁中或只是畏秦焚坑之祸故蔵之壁间大概皆不可考按家语后云孔腾字子襄畏秦法峻急乃蔵尚书于孔子旧堂壁中又汉记尹敏传云孔鲋所蔵
  黄㽦录
  王若曰周公若曰若字只是一似如此说底意思如汉书中帝意若曰之类盖或宣道徳意者敷演其语或纪录者失其语而追记其意如此也
  沈僴录字杜仲永嘉人戊午以后所闻先生六十九岁池录州八卷州九卷四十卷四十一卷中
  问致知读书之序曰须先看大学然六经亦皆难看所谓昔人有郢书后世多燕说是也如尚书收拾于残阙之馀却必要句句义理相通必至穿凿不若且看他分明处其他难晓者姑阙之可也程先生谓读书之法当平其心易其气阙其疑是也且先看圣人大意未须便以己意参之如伊尹告太甲便与传说告高宗不同伊尹之言谆切𢢽到盖太甲资质低不得不然若髙宗则无许多病痛所谓黩于祭祀时谓弗钦之类不过此等小事尔学者亦然看得自家病痛大则如伊尹之言正用得着盖有这般病须是这般药读圣贤书皆要体之于己毎如此
  周谟录
  商书㡬篇最分晓可玩太甲伊训等篇又好看似说命葢髙宗资质髙傅说所说底细了难看若是伊尹与太甲说虽是粗却切于学者之身太甲也不是个昏愚底人但欲败度纵败礼尔
  辅广录
  伊尹书及说命三篇大抵分明易晓今人看书且看他那分明底其难晓者且置之政使晓得亦不济事辅广录
  伊尹之言极痛切文字亦只有许多只是重遂感𤼵得太甲如此君陈后亦好然皆寛了多是代言如今代王言者做耳
  不知何氏录
  语徳粹云尚书亦有难看者如㣲子等篇读至此且认㣲子与父师少师哀商之沦丧已将如何其他皆然若其文义知他当时言语如何自有不能晓矣郑可学录
  问生明生魄如何曰日为魂月为魄魄是黯处魄死则明生书所谓哉生明是也老子所谓载营魄载如车载人之载月受日之光魂加于魄魄载魂也明之生时大尽则初二小尽则初三月受日之光常全人在下望之却见侧边了故见其盈亏不同或云月形如饼非也笔谈云月形如弹圎其受光如粉涂一半月去日近则光露一眉渐逺则光渐大且如日在午月在酉则是近一逺三谓之弦至日月相望则去日十矣既谓之既望日在西而月在东人在下面得以望见其光之全月之中有影者葢天包地外地形小日在地下则月在天中日甚大从地四面光起其影则地影也地碍日之光世所谓山河大地影是也如星亦受日光凡天地之光皆日光也自十六日生魄之后其光之逺近如前之弦谓之下弦至晦则月与日相沓月在日后光尽体伏矣魄加日之上则日食在日之后则无食谓之晦朔则日月相并又问步里客谈所载如何曰非又问月蚀如何曰至明中□暗处其暗至微望之时月与之正对无分毫相差月为暗处所射故蚀虽是阳胜阴毕竟不好若阴□退避之意则不至相敌而成蚀也
  黄义刚录录中光起池录作冲上录
  中两暗处池录皆作暗虚
  书中可疑诸篇若一齐不信恐倒了六经如金縢亦有非人情者雨反风禾尽起也是差异成王如何又恰限去启金縢之书然当周公纳策于柜中岂但二公知之盘庚更没道理从古相传来如经传所引用皆此书之文但不知是何故说得都无头且如今告谕民间一二事做得㡬句如此他晓得晓不得只说道要迁更不说道自家如何要迁如何不可以不迁万民因甚不要迁要得人迁也须说出利害今更不说吕刑一篇如何穆王说得散漫直从苗民蚩尤为始作乱说起若说道都是古人元文如何出于孔氏者多分明出于伏生者都难理㑹
  叶贺孙录
  问周诰辞语艰涩如何看曰此等是不可晓林文说艾轩以为方言曰只是古语如此窃意当时风俗恁地说话人便都晓得如这物事唤做这物事今风俗不唤做这物事便晓他不得如蔡仲之命君牙等篇乃当时与士大夫语似今翰林所作制诰之文故甚易晓如诰是与民语乃今官司行移晓谕文字有带时语在其中今但晓其可晓者不可晓处则阙之可也如诗景员维河上下文皆易晓却此一句不可晓又如三寿作朋三寿是何物欧阳公记古语亦有三寿之说想当时自有此般说话人都晓得只是今不可晓问东莱书说如何曰说得巧了向常问他有疑处否曰都解得通到两三年后再相见曰尽有可疑者陈淳录字安卿临漳人庚戌己未所闻先生六十一岁七十岁饶录十三卷十四卷中
  黄义刚录云问五诰辞语恁地短促如何曰这般底不可晓林择之云艾轩以为方言曰亦不是方言只是古语云云
  书中弗吊字只如字读解者欲训为至故音的非也其义正如诗中所谓不吊昊天耳言不见悯吊于上帝也
  沈僩录
  康诰梓材洛诰诸篇煞有不可晓处今人都自强解说去伯恭亦自如此看伯恭说书自首至尾皆无一字理㑹不得且如书中注家所说错处极多如棐字并作辅字训更晓不得后读汉书颜师古注云匪棐通用如书中有棐字止合作匪字义如率乂于民棐彝乃是率治于民非常之事
  叶贺孙录
  因读尚书曰其间错误解不得处煞多昔伯恭解书因问之云尚书还□解不通处否曰无□因举洛诰问之云据成王只使周公往营洛故伻来献图及卜成王未尝一日居洛后面如何却与周公□许多答对又云王在新邑此如何解伯恭遂无以答后得书云诚□解不得处雉问先生近定武成新本曰前軰定本更差一节王若曰一假或接于征伐商之下以为誓师之辞或连受命于周之下以为命诸侯之辞以为誓师之辞者固是错连下文说了以为命诸侯之辞者此去祭日只争一两日无縁□先诰命诸侯之理某看却是诸侯来便教他助祭此是祭毕临遣之辞当在大诰武成之下比前軰只差此一节
  呉稚录字和中建阳人所闻年岁未详饶后录十五卷中
  安卿问君牙冏命等篇见得穆王气象甚好而后来乃有车辙马迹驰天下之事如何曰此篇乃内史太史之属所作犹今之翰林作制语然如君陈周官蔡仲之命微子之命等篇亦是当时此等文字自有个格子首呼其名而告之末又为呜呼之辞以戒之篇篇皆然观之可见如大诰梓材多方多士等篇乃当时编入君告其民之辞多是方言如卬字即我字沈存中以为秦语平音而谓之卬故诸诰等篇当时下民晓得而今世人不晓得如尚书尚衣尚食尚乃主守之意而秦语作平音与常字同诸命等篇今士人以为易晓而当时下民却晓不得
  黄义刚录
  伏生书多艰涩难晓孔安国壁中书却平易易晓或者谓伏生口授女子故多错误此不然今古书传中所引书语已皆如此不可晓僩问如史记引周书将欲取之必固与之之类此必非圣贤语曰此出于老子疑当时自有一般书如此故老子五千言皆缉缀其言取其与己意合者则入之耳
  沈僩录



  朱子五经语类卷四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朱子五经语类卷四十二
  钱塘程川撰
  书二
  统论小序大序
  尚书小序不知何人作大序亦不是孔安国作怕只是撰孔丛子底人作文字软善西汉文字则粗大林夔孙录字子武三山人丁巳以后所闻先生六十八岁池录卅四卷中
  书序恐不是孔安国做汉文粗枝大叶今书序细腻只似六朝时文字小序㫁不是孔子做
  黄义刚录
  统论小序
  书小序亦非孔子作与诗小序同
  辅广录
  书序是得书于屋壁已有了想是孔家人自做底如孝经序乱道那时也有了
  吕焘录字徳昭南康人己未所闻先生七十岁饶录卅六卷卅七卷中
  二典三谟其言奥雅学者未遽晓㑹后面盘诰等篇又难看且如商书中伊尹告太甲五篇说得极切其所以治心脩身处虽为人主言然初无贵贱之别宜取细读极好今人不于此等处理㑹却只理㑹小序某看得书小序不是孔子自作只是周秦间低手人作然后人亦自理㑹他本义未得且如皋陶矢厥谟禹成厥功帝舜申之申重也序者本意先说皋陶后说禹谓舜欲令禹重说故将申字系禹字葢伏生书以益稷合于皋陶谟而思曰赞赞襄哉与帝曰来禹汝亦昌言禹拜曰都帝予何言予思日孜孜相连申之二字便见是舜令禹重言之意此是序者本意今人都不如此说说得虽多皆非其本意也又曰以义制事以礼制心此是内外交相养法事在外义由内制心在内礼由外作铢问礼莫是摄心之䂓矩否曰礼只是这个礼如颜子非礼勿视听言动之类皆是也又曰今学者别无事只要以心观众理理是心中所有常存此心以观众理只是此两事耳
  董铢录字叔重鄱阳人丙辰以后所闻先生六十七岁池录十三卷饶录四十六卷中
  问序云聪明文思经作钦明文思如何曰小序不可信问恐是作序者见经中有钦明文思遂改换钦字作聪字否曰然
  万人杰录
  方设居方逐方各设其居方之道九共九篇刘侍读以共为邱言九邱也
  万人杰录
  问张子以别生分类为明庶物察人伦恐未安曰书序本是无证据今引来解说更无理㑹了又问如以明庶物察人伦为穷理不知于圣人分上着得穷理字否曰这也是穷理之事但圣人于理自然穷尔杨道夫录
  大禹谟序帝舜申之序者之意见书中皋陶陈谟了帝曰来禹汝亦昌言故先说皋陶矢厥谟禹成厥功帝又使禹亦陈昌言耳今书序固不能得书意后来说书者又不晓序者之意只管穿凿求巧妙尔
  辅广录
  问升自陑先儒以为出其不意如何曰此乃序说经无明文要之今不的见陑是何地何以辨其正道奇道汤武之兴决不为后世之谲诈若陑是取道近亦何必迂路大抵读书须求其要处如人食肉毕竟肉中有滋味有人却要于骨头上咀嚼纵得些肉亦能得多少古人所谓味道之腴最有理可学因问凡书传中如此者皆可且置之曰固当然
  郑可学录
  江彝叟畴问洪范载武王胜殷杀纣不知有这事否曰据史记所载虽不是武王自杀然说斩其头悬之亦是有这事又问血流标杵曰孟子所引虽如此然以书考之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是殷人自相攻以致血流如此之盛观武王兴兵初无意于杀人所谓今日之事不愆于六伐七伐乃止齐焉是也武王之言非好杀也
  黄卓录字先之所闻年岁未详饶后录十二卷中
  问胜殷杀纣之文是如何曰看史记载纣赴火死武王斩其首以悬于旌恐不必如此书序某看来煞有疑相传都说道夫子作亦未知如何
  叶贺孙录
  柯国材言序称十有一年史辞称十有三年书序不足慿至洪范谓十有三祀则是十三年明矣使武王十一年伐殷到十三年方访箕子不应如是之缓此说有理
  章伯羽录字蜚卿瓯寜人庚戌所闻先生六十九岁饶录十五卷中
  舒髙录云见得释箕子囚了问他若十年释了十三年方问他恐不应如此迟
  同安士人杜君言㤗誓十一年只是误了经十三年为正洪范亦是十三祀访箕子先生云恐无观兵之事然文王为之恐不似武王只待天下自归了纣无人与他只自休了东坡武王论亦有此意武王则行不得也
  包扬录字显道建昌人癸卯甲辰乙巳所闻先生五十四岁五十五岁五十六岁饶后录三卷四卷五卷六卷中
  石洪庆问尚父年八十方遇西伯及武王代商乃即位之十三年又其后就国髙年如此曰此不可考因云泰誓序十有一年武王伐殷经云十有三年春大㑹于孟津序必差误说者乃以十一年为观兵尤无义理旧有人引洪范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则十一年之误可知矣
  万人杰录
  书序不可信伏生时无之其文甚弱亦不是前汉人文字只似后汉末人又书亦多可疑者如康诰酒诰二篇必定武王时书人只被作洛事在前惑之如武王称寡兄朕其弟却甚正梓材一篇又不知何处录得来此与他人言皆不领尝与陈同甫言陈曰毎常读亦不觉今思之诚然
  不知何氏录
  徐彦章问先生却除书序不以冠篇首者岂非有所疑于其间耶曰诚有可疑且如康诰第述文王不曾说及武王只有乃寡兄是说武王又是自称之词然则康诰是武王诰康叔明矣但縁其中有错说周公初基处遂使序者以为成王时事此岂可信徐曰然则殷地武王既以封武庚而使三叔监之矣又以何处封康叔曰既言以殷馀民封康叔岂非封武庚之外将以封之乎又曾见呉才老辨梓材一篇云后半截不是梓材縁其中多是勉君乃臣告君之词未尝如前一截称王曰又称汝为上告下之词亦自有理李壮祖录字处谦□源人川按处谦所录葢与李公谨同编语类中不详所闻年岁及蜀语类徽续语类池录饶录卷次云馀仿此
  显道问召公不悦之意曰召公不恱只是小序恁地说里面却无此意这只是召公要去后周公留他说道朝廷不可无老臣又问又曰等语不可晓曰这个只是大纲绰得个意脉子便恁地说不要逐个字去讨便无理㑹这个物事难理㑹又曰弗吊只当作去声读
  黄义刚录
  召公不恱这意思晓不得若论事尽未了在看来是见成王已临政便也小定了许多事周公自可当得所以求去
  黄义刚录
  伏生以康王之诰合于顾命今除着序文读看则文势自相连接
  杨道夫录
  统论大序
  孔安国尚书序只是唐人文字前汉文字甚次第司马迁亦不曾从安国授尚书不应有一文字软郎当地后汉人作孔丛子者好作伪书然此序亦非后汉时文字后汉文字亦好
  包扬录
  汉人文字也不唤做好却是粗枝大叶书序细弱只是魏晋人文字陈同父亦如此说
  不知何氏录
  孔氏书序不类汉文似李陵答苏武书因问董仲舒三策文气亦弱与鼂贾诸人文章殊不同何也曰仲舒为人寛缓其文亦如其人大抵汉自武帝后文字要入细皆与汉初不同
  呉必大录
  至之问书㫁自唐虞以下须是孔子意曰也不可知且如三皇之书言大道有何不可便删去五帝之书言常道有何不可便删去皆未可晓
  杨道夫录
  陈仲蔚问三皇所说甚多当以何者为是曰无理㑹且依孔安国之说五峰以为天皇地皇人皇而伏羲神农黄帝尧舜为五帝却无髙辛颛顼要之也不可便如此说且如欧阳公说文王未尝称王不知九年大统未集是自甚年数起且如武王初伐纣之时曰惟有道曾孙周王𤼵又未知如何便称王假谓史笔之记何为未即位之前便书为王且如太祖未即位之前史官只书殿前都点检安得便称帝耶是皆不可晓又问欧公所作帝王世次序辟史记之误果是否曰是皆不可晓昨日得巩仲至书潘叔昌托讨世本向时大人亦有此书后因兵火失了今亦少有人收得史记又皆本此为之且如孟子有滕定公及世本所载则有滕成公滕考公又与孟子异皆不可得而考前人之误既不可考则后人之论又以何为据耶此事已厘革了亦无理㑹处
  黄义刚录一本云问三皇当从何说曰只依孔安国之说然五峰又将天地人作三皇羲农黄唐虞又作五帝云是据易系说当如此要之不必如此且如欧公作泰誓论言文王不称王历破史迁之说此亦见得史迁全不是欧公全是葢泰誓有惟九年大统未集之说若以文王在位五十年之说推之不知九年当从何数起又有曾孙周王𤼵之说到这里便是鸡理㑹不若只两存之又如世本所载帝王世系但有滕考公成公而无文公定公此自与孟子不合理㑹到此便是难晓亦不须枉费精神
  传之子孙以贻后代汉时无这般文章
  黄义刚录
  统论孔传
  某尝疑孔安国书是假书此毛公诗如此髙简大假多事汉儒训释文字多是如此有疑则阙今此却尽释之岂有百千年前人说底话收拾于灰烬屋壁中与口传之馀更无一字讹舛理㑹不得兼小序皆可疑尧典一篇自说尧一代为治之次序至让于舜方止今却说是让于舜后方作舜典亦是见一代政事之终始却说历试诸艰是为要受让时作也至后诸篇皆然况先汉文章重厚有力量今大序格致极轻疑是晋宋间文章况孔书至东晋方出前此诸儒皆不曾见可疑之甚
  余大雅录
  尚书孔安国传此恐是魏晋间人所作托安国为名与毛公诗传大假不同今观序文亦不类汉文章汉时文字粗魏晋间文字细如孔丛子亦然皆是那一时人所为
  辅广录
  尚书注并序某疑非孔安国所作葢文字善困不类西汉人文章亦非后汉之文或言赵岐孟子序却自好曰文字絮气闷人东汉文章皆然
  沈僩录
  尚书决非孔安国所注葢文字困善不是西汉人文章安国汉武帝时文章岂如此但有大粗处决不如此困善也如书序做得善弱亦非西汉人文章也黄卓录
  孔安国解经最乱道看得只是孔丛子等做出来杨泳录字叔永丹阳人乙卯所闻先生六十六岁池录卅三卷中
  问孔传云百官族姓程子谓古无此说吕刑只言官伯族姓后有百姓不亲干百姓咈百姓皆言民岂可指为百官族姓后汉书亦云部刺史职在辨章百姓宣美风俗辨章即平章也过又云族姓亦不可不明先生只曰未曾如此思量
  王过录字㓜观鄱阳人甲寅以后所闻先生六十五岁饶录卅卷中
  统论诸说
  问书当如何看曰且看易晓处其他不可晓者不要强说纵说得出恐未必是当时本意近世解书者甚众往往皆是穿凿如吕伯恭亦未免此也
  潘时举录
  因论书解必大曰旧闻一士人说注疏外当看苏氏陈氏解曰介甫解亦不可不㸔书中不可晓处先儒既如此解且只得从他说但一假训诂如此说得通至别一假如此训诂便说不通不知何如
  呉必大录
  诸家注解其说虽有乱道若内只有一说是时亦须还它底是尚书句读王介甫苏子瞻整顿得数处甚是见得古注全然错然旧看郭象解庄子有不可晓处后得吕吉甫解看却有说得文义的当者
  黄㽦录
  或问书解谁者最好莫是东坡书为上否曰然又问但苦失之简曰亦有只消如此解者
  辅广录
  东坡书解却好他看得文势好
  林学蒙录字正卿三山人甲寅以后所闻先生六十五岁饶录卅二卷中
  东坡书解文义得处较多尚有粘滞是未尽透彻呉振录所闻年岁未详饶后录十四卷中
  胡氏辟得呉才老解经亦过当才老于考究上极有工夫只是义理上自是看得有不仔细其书解徽州刻之
  黄㽦录
  胡安定书解未必是安定所注行实之类不载但言行录上有少许不多不见有全部専破古说似不是胡平日意又间引东坡说东坡不及见安定必是伪书不知何氏录
  李经叔易伯纪丞相弟解书甚好亦善考证
  呉振录
  薛士龙书解其学问多于地名上有工夫
  黄㽦录
  易是荆公旧作郤自好三经义诗书周礼是后来作底郤不好如书说聪明文思便要牵就五事上说此类不同铢因问世所传张纲书解只是祖述荆公所说或云是闽中林子和作果否曰或者说如此但其家子孙自认是它作张纲后来作参政不知自认与否子孙自认之说当时失于再叩后因见汪玉山驳张纲谥文定奏状略云一行状云公讲论经㫖尤精于书著为论说探微索隠无一不与圣人契世号张氏书解臣窃以王安石训释经义穿凿傅㑹専以济其刑名法术之说如旧义中所谓敢于殄戮乃以乂民忍威不可讫凶徳不可忌之类皆害理教不可以训纲作书解掇拾安石绪馀敷衍而润饰之今乃谓其言无一不与圣人契此岂不厚诬圣人疑误学者董铢录
  先生因说古人说话皆有源流不是胡乱荆公解聪明文思处牵合洪范之五事此却是穿凿如小旻诗云国虽靡止或圣或否民虽靡膴或哲或谋或肃或乂却合洪范五事此人往往曾传箕子之学刘文公云人受天地之中以生等语亦是有所师承不然亦必曾见上世圣人之遗书大抵成周时于王都建学尽收得上世许多遗书故其时人得以观览而剽闻其议论当时诸国想亦有书若韩宣子适鲁见易象与鲁春秋但比王都差少耳故孔子看了鲁国书犹有不足得孟僖子以车马送至周入王城见老子因得遍观上世帝王之书
  吕焘录
  东莱谓舜典止载舜元年事则是若说此是作史之妙则不然焉知当时别无文字在
  辅广录
  书正义璇玑玉衡处说天体极好
  李闳祖录字守约邵武人戊申以后所闻先生五十九岁池录四卷中
  仲黙集注尚书至肇十有二州因云禹即位后又并作九州曰也见不得但后面皆只说帝命式于九围以有九有之师不知是甚时又复并作九州
  黄义刚录
  林少颖解徂落云魂徂而魄落说得好便是魂升于天魄降于地底意思如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礼乐是可见底鬼神是不可见底礼是节约收缩底便是鬼乐是𤼵扬舒畅底便是神
  林夔孙录
  曾彦和熙丰后人解禹贡林少颖呉才老甚取之呉振录
  近日蔡行之送得郑景望文集来略看数篇见得学者读书不去仔细看正意却便从外面说是与非如郑文亦平和纯正气象虽好然所说文字处却是先立个已见便都说从那上去所以昏了正意如说伊尹放太甲三五板只说个放字谓小序所谓放者正伊尹之罪思庸二字所以雪伊尹之过此皆是闲说正是伊尹至诚恳恻告戒太甲处却都不说此不可谓善读书学者不可不知也
  潘时举录
  问读尚书欲裒诸家说观之如何先生历举王苏程陈林少颖李叔易十馀家解讫却云便将众说看未得且读正文见个意思了方可如此将众说看书中易晓处直易晓其不可晓处且阙之如盘庚之类非特不可晓便晓了亦要何用如周诰诸篇周公不过是说周所以合代商之意是他当时说话其间多有不可解者亦且观其大意所在而已又曰有功夫时更宜观史
  呉必大录
  伯模云老苏著洪范论不取五行传而东坡以为汉儒五行传不可废此亦自是既废则后世有忽天之心先生曰汉儒有穿凿如五事一事错则皆错如何却云听之不聪则某事应貌之不恭则某事应
  杨道夫录
  三衢夏唐老作九畴图因执以问读未竟至所谓皆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遂指前图子云此乃人为安得为皆天也洪范文字最难作向来亦将天道人事分配为之后来觉未尽遂已之直是难以私意安排若只管外边出意推将去何所不可只是理不如此苏氏以皇极之建为雨旸寒燠风之时皇极不建则反此汉儒之说尤疏如以五般皇极配庶徴却外边添出一皇极或此边减却一个庶徴自增自损皆出己意然此一篇文字极是不齐整不可晓解如五福对六极一曰寿正对凶短折二曰富正对贫三曰康寜对疾与弱皆其类也攸好徳却对恶参差不齐不容布置如曰敛时五福锡厥庶民不知如何敛又复如何锡此只是顺五行不违五事自己立标准以示天下使天下之人得以观感而复其善尔今人皆以皇极为大中最无义理如汉儒说五事之中固未是犹似胜此葢皇者君之称也如皇则受之皇建其极之类皆不可以大字训皇字中亦不可以训极极虽有中底意思但不可便以为中只训得至字如北极之极以为民极之极正是中天下而立之意谓四面凑合至此更无去处今即以皇极为大中者更不赏善亦不罚恶好善恶恶之理都无分别岂理也哉周谟录
  徐孟宝问扬子云言酒诰之篇俄空焉曰孔书以巫蛊事不曾传汉儒不曾见者多如郑康成晋杜预皆然想扬子云亦不曾见
  余大雅录
  因论点书曰人说荆公穿凿只是好处亦用还他且如矧为若畴圻父薄违农父若保宏父定辟古注从父字绝句荆公则就违保辟绝句敻出诸儒之表道夫曰更如先儒点天降割于我家不少延用寜王遗我大宝龟皆非注家所及曰然
  杨道夫录
  荆公不解洛诰但云其间煞有不可强通处今如择其可晓者释之今人多说荆公穿凿他却有如此处若后来人解书又却须要解尽
  辅广录
  向在鹅湖见伯恭欲解书云且自后面解起今解至洛诰有印本是也其文甚闹热某尝问伯恭书有难通处否伯恭初云亦无甚难通处数日间却云果是有难通处
  黄㽦录
  吕伯恭解书自洛诰始某问之曰有解不去处否曰也无及数日后谓某曰书也是有难说处今只是强解将去尔要之伯恭却是伤于巧
  杨道夫录
  林书尽有好处但自洛诰以后非他所解
  曾祖道录字择之丁巳所闻先生六十八岁池录卅七卷中
  先生云曾见史丞相书否刘云见了看他说昔在二字其说甚乖曰亦有好处刘问好在甚处曰如命公后众说皆云命伯禽为周公之后史云成王既归命周公在后看公定予往已一言便见得是周公且在后之意
  黄卓录
  附论
  李得之问薛常州九域图曰其书细碎不是著书手假予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圣人做事便有大纲领先决九川距四海了却逐旋爬䟽小水令至川学者亦先识个大形势如江河淮先合识得渭水入河上面漆沮泾等又入渭皆是第二重事桑钦郦道元水经亦细碎因言天下惟三水最大江河与混同江混同江不知其所出金旧都正临此江斜迤东南流入海其下为辽海辽东辽西指此水而分也又言河东奥区尧禹所居后世徳薄不能有混同江犹自是来褁河东又言长安山生过鄜延然长安却低鄜延是山尾却高又言收复燕云时不曾得居庸关门却开在所以不能守然正使得之亦必不能有也李方子录字公晦邵武人戊申以后所闻先生五十九岁池录六卷中
  林子蒙录云因说薛氏九域志曰也不成文字细碎了禹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这便是圣人做事纲领处先决九川而距海然后理㑹畎浍论形势须先识大纲如水则中国莫大于河南方莫大乎江泾渭则入河者也先定个大者则小者便易考又曰天下有三大水江河混同江是也混同江在金中金人之都见濵此江
  薛常州作地志不载扬豫二州先生曰此二州所经历见古今不同难下手故不作诸葛诚之要补之以其只见册子上底故也
  包扬录
  显道问纣若改过迁善则武王当何以处之曰他别自从那一边去做他既称王无倒杀只着自去做黄义刚录
  安卿问何縁无宣王书曰是当时偶然不曾载得又问康王何縁无诗曰某切以昊天有成命之类便是康王诗而今人只是要解那成王做王业后便不可晓且如左传不明说作成王诗后韦昭又且费尽气力要解从那王业上去不知怎生地
  黄义刚录
  汉人亦不见今文尚书如以大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当时只见牧誓有所谓司马司空司徒亚旅遂以为古之三公不知此乃为诸侯时制古者诸侯只建三卿如周官所谓三太三少六卿及周礼书乃天子之制汉皆不及见又如中庸一戎衣解作殪戎殷亦是不见今武成一戎衣之文
  黄义刚录
  国秀问穆王去文武成康时未逺风俗人心何縁如此不好曰天下只有一般不好底气象圣人有那礼乐刑政在此维持不好底也能革面至维持之具一有废弛处那不好气质便自露出来和那革面底都无了所以恁地不好人之学问逐日恁地恐惧修省得恰好才一日放倒便都壊了
  林恪录字叔恭天台人癸丑所闻先生六十四岁池录二十二卷饶录四十六卷中



  朱子五经语类卷四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朱子五经语类卷四十三
  钱塘程川撰
  书三
  虞书一
  若稽古帝尧作书者叙起
  吴振录尧典
  林少颖解放勲之放作推而放之四海之放比之程氏说为优
  辅广录尧典
  显道问尧典自钦明文思以下皆说尧之德则所谓克明俊德者古注作能明俊德之人似有理曰且㸔文势不见有用人意又问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说者或谓大录万机之政或谓登封太山二说如何曰史记载使舜入山林烈风雷雨弗迷其道当从史记万人杰录尧典
  安安只是个重叠字言尧之聪明文思皆本于自然不出于勉强也允则是信实克则是能
  辅广录尧典
  安安若云止其所当止上安字是用下安字是体成性存存亦然又恐只是重字若小心翼翼安安存存亦然皆得
  吴振录尧典
  允恭克让从张纲说谓信恭能让作书者赞咏尧德如此
  廖德明录字子晦南剑人癸巳以后所闻先生四十四岁池录一卷饶录四十六卷中
  尧典
  允恭克让程先生说得义理亦好只恐书意不如此程先生说多如此诗尤甚然却得许多义理在其中吴振录尧典
  格至也格于上下上至天下至地也
  辅广录尧典
  克明俊德只是说尧之德与文王克明德同
  辅广录尧典
  克明俊德是明明德之意
  廖德明录尧典
  克明后德只是明己之德词意不是明俊德之士吴振录尧典
  任道问尧典以亲九族说者谓上至高祖下至元孙林少颖谓若如此只是一族所谓九族者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是否曰父族谓本族姑之夫祖姑之夫女子之夫家母族谓母之本族母族与姨母之家妻族则妻之本族与其母族是也上杀下杀旁杀只㸔所尽宗族图可见
  万人杰录尧典
  九族且从古注克明德是再提起尧德来说百姓或以为民或以为百官族姓亦不可考姑存二说可也釐则训治釐降只是他经理二女下降时事尔
  辅广录尧典
  九族以三族言者较大然亦不必如此泥但其所亲者皆是𦙌子朱做丹朱说甚好然古有𦙌国尧所举又不知是谁鲧殛而禹为之用圣人大公无毫髪之私禹亦自知父罪当然
  吴振录尧典
  平章百姓只是近处百姓黎民则合天下之民言之矣典谟中百姓只是说民如罔咈百姓之类若是国语中说百姓则多是指百官族姓
  辅广录尧典
  尧舜之道如平章百姓黎民于变时雍之类皆是几时只是安坐而无所作为
  潘履孙录字坦翁𭒀源人甲寅所闻先生六十五岁池录卅二卷中
  尧典
  百姓畿内之民非百官族姓也此家齐而后国治之意百姓昭明乃三纲五常皆分晓不鹘突也
  万人杰录尧典
  百姓昭明百姓只是畿内之民昭明只是与它分别善恶辨是与非以上下文言之即齐家治国平天下之事
  黄㽦录尧典
  羲和即是那四子或云有羲伯和伯共六人未必是黄义刚录尧典
  羲和主历象授时而已非是各行其方之事
  廖德明录尧典
  历是古时一件大事故炎帝以鸟名官首曰鳯鸟氏历正也岁月日时既定则百工之事可考其成程氏王氏两说相兼其义始备
  辅广录尧典
  历是书象是器无历则无以知三辰之所在无玑衡则无以见三辰之所在
  辅广录尧典
  古字宅度通用宅嵎夷之类恐只是四方度其日景以作历耳如唐时尚使人去四方观望
  辅广录尧典
  问寅賔出日寅饯纳日如何曰恐当从林少颖解寅賔出日是推测日出时候寅饯纳日是推测日入时候如土圭之法是也旸谷南交昧谷幽都是测日景之处宅度也古书度字有作宅字者东作南讹西成朔易皆节候也东作如立春至雨水节之类寅賔则永之于日星鸟则永之于夜厥民析因夷隩非是使民如此民自是如此因者因其析后之事夷者万物收成民皆优逸之意孳尾至氄毛亦是鸟兽自然如此如今历书记鸣鸠拂羽等事程㤗之解旸谷南交昧谷幽都以为筑一台而分为四处非也古注以为羲仲居治东方之官非也若如此只是东方之民得东作他处更不耕种矣西方之民享西成他方皆不敛获矣大抵羲和四子皆是掌历之官观于咨汝羲曁和之辞可见敬致乃冬夏致日春秋致月是也春秋分无日景夏至景短冬至景长
  万人杰录尧典
  平秩东作之类只是如今糓雨芒种之节候尔林少颖作万物作之作说即是此意
  辅广录尧典
  东作只是言万物皆作当春之时万物皆有发动之意与南讹西成为一类非是令民耕作羲仲一人东方甚广如何管得许多
  廖德明录尧典
  敬致只是冬夏致日之致寅賔是賔其出寅饯是饯其入敬致是致其中北方不说者北方无日故也辅广录尧典
  朔易亦是时候岁亦改易于此有终而复始之意在察也
  辅广录尧典
  尧典云期三百六旬有六日而今一岁三百五十四日者积朔空馀分以为闰朔空者六小月也馀分者五日四分度之一也
  余大雅录尧典
  读尚书只拣其中易晓底读如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此様虽未晓亦不𦂳要
  甘节录字吉甫永嘉人癸丑以后所闻先生六十四岁池录二十五卷中
  尧典
  自畴咨若时登庸到篇末只是一事皆是为禅位设也一举而放齐举𦙌子再举而驩兜举共工三举而四岳举鲧皆不得其人故卒以天下授舜
  辅广录尧典
  包显道问朱先称启明后又说他嚚讼恐不相协曰便是放齐以白为黑以非为是所以舜治他但那人也是﨑峣且说而今暗昧底人解与人徤讼不解惟其启明后方解嚚讼又问尧既知鲧如何尚用之曰鲧也是有才智想见只是狠拗自是所以弄得恁地狼当所以楚辞说鲧婞直以亡身必是他去治水有不依道理处壊了人多弄八九年无收杀故舜殛之黄义刚录尧典
  林夔孙录云问启明与嚚讼相反静言庸违者不能成功却曰方鸠僝功曰便是驩兜以白为黑云云
  伯恭说子朱启明之事不是此乃为放齐翻款尧问畴咨若时登庸放齐不应举一个明于为恶之人此只是放齐不知子朱之恶失于荐扬耳
  廖德明录尧典
  共工驩兜㸔得来其过恶甚于放齐𦙍子朱
  辅广录尧典
  象恭滔天滔天二字羡因下文而误
  辅广录尧典
  异哉是不用亦可试可乃已言试而可则用之亦可已而已之也
  辅广录尧典
  尧知鲧不可用而尚用此等事皆不可晓当时治水事甚不可晓且如滔天之水满天下如何用工如一处有一处无尚可既洪水滔天不知如何掘地注海今水深三尺便不可下工如水甚大则流得几时便自然成道亦不用治不知禹当时治水之事如何包扬录尧典
  庸命方命之命皆谓命令也庸命者言能用我之命以巽朕位也方命者言止其命令而不行也王氏曰圆则行方则止犹今言废阁诏令也葢鲧之为人悻戾自用不听人言语不受人教令也
  辅广录尧典
  先儒多疑舜乃前世帝王之后在尧时不应在侧陋此恐不然若汉光武只是景帝七世孙已在民间耕稼了况上古人寿长转数世后经历之逺自然有微而在下者
  辅广录尧典
  烝烝东莱说亦好曾氏是曾彦和自有一本孙曽书解孙是孙惩
  辅广录尧典
  女于时观厥刑于二女皆尧之言釐降二女于沩汭嫔于虞乃史官之词言尧以女下降于舜尔帝曰钦哉是尧戒其二女之词如所谓往之女家必敬必戒也若如此说不解亦自分明但今解者便添入许多字了说
  辅广录尧典
  嫔于虞帝曰钦哉尧戒女也
  吴振录尧典




  朱子五经语类卷四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朱子五经语类卷四十四
  钱塘程川撰
  书四
  虞书二
  舜典自虞舜侧微至乃命以位一本无之直自尧典帝曰钦哉而下接起愼徽五典所谓伏生以舜典合于尧典也𤣥德难晓书传中亦无言𤣥者今人避讳多以𤣥为元也其他如𤣥黄之𤣥本黑色若云元黄是子畏于康之类也旧来颁降避讳多以𤣥为真字如𤣥冥作真冥𤣥武作真武伯丰问既讳黄帝名又讳圣祖名如何曰旧以圣祖为人皇中之一黄帝自是天降而生非少典之子其说虚诞盖难凭信也万人杰录舜典
  问舜不惟德盛又且才高嗣位未几如齐七政觐四岳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肇十二州封十二山及四罪而天下服一齐做了其功用神速如此曰圣人作处自别故书称三载底可绩
  廖德明录舜典
  浚哲文明温恭允塞细分是八字合而言之却只是四事浚是明之发处哲则见于事也文是文章明是明著易中多言文明允是就事上说塞是其中实处辅广录舜典
  浚哲文明温恭允塞是八德慎徽五典是使之掌载纳于百揆是使之宅百揆賔于四门是使之为行人之官纳大麓恐是为山虞之官曰若为山虞则其职益卑且合从史记说使之入山虽遇风雨弗迷其道也万人杰录舜典
  纳于大麓当以史记为据谓如治水之类弗迷谓舜不迷于风雨也若主祭之说某不敢信且雷雨在天如何解迷仍是舜在主祭而乃有风雷之变岂得为好黄义刚录舜典
  烈风雷雨弗迷只当如太史公说若从主祭说则弗迷二字说不得弗迷乃指人而言也
  辅广录舜典
  尧命舜曰三载汝陟帝位舜让于德弗嗣则是不居其位也其曰受终于文祖则是摄行其事也故舜之摄不居其位不称其号只是摄行其职事尔到得后来舜逊于禹不复言位止曰总朕师尔其曰汝终陟元后则今不陟也率百官若帝之初者但率百官如舜之初尔
  辅广录舜典
  舜居摄时不知称号谓何观受终受命则是已将天下分付他了
  辅广录舜典
  尧舜之庙虽不可考然以义理推之尧之庙当立于丹朱之国所谓修其礼物作賔于王家盖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故礼记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伊川以为可疑
  李方子录舜典
  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注谓察天文审已当天心否未必然只是从新整理起此是最当先理㑹者故从此理㑹去
  辅广录舜典
  类只是祭天之名其义则不可晓与所谓旅上帝同皆不可晓然决非是常祭
  辅广录舜典
  问六宗曰古注说得自好郑氏宗读为禜即祭法中所谓祭时祭寒暑祭日祭月祭星祭水旱者如此说则先祭上帝次禋六宗次望山川然后遍及群神次序皆顺问五峰取张髦昭穆之说如何曰非唯用改易经文兼之古者昭穆不尽称宗唯祖有功宗有德故云祖文王而宗武王且如西汉之庙唯文帝称太宗武帝称世宗至唐庙乃尽称宗此不可以为据吴雉录舜典
  汪季良问望禋之说曰注以至于岱宗柴为句某谓当以柴望秩于山川为一句
  杨道夫录舜典
  问辑五瑞既月乃日觐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恐只是王畿之诸侯辑敛瑞玉是命圭合信如点检牌印之属如何曰不当指杀王畿如顾命太保率东方诸侯毕公率西方诸侯不数日间诸侯皆至如此之速万人杰录舜典
  协时月正日只是去合同其时日月尔非谓作历也每遇巡狩凡事理㑹一遍如文字之类
  辅广录舜典
  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如五器卒乃复旧说皆云如五器谓即是诸侯五玉之器初既辑之至此礼既毕乃复还之㸔来似不如此恐书之文颠倒了五器五礼之器也五礼者乃吉凶军賔嘉之五礼凶礼之器即是衰绖之类军礼之器即是兵戈之类吉礼之器即是簠簋之类如者亦同之义言有以同之使天下礼器皆归于一其文当作五玊三帛二生一死贽同律度量衡修五礼如五器卒乃复言诸侯既朝之后方始同其律度量衡修其五礼如其五器其事既卒而乃复还也
  林子䝉录未详所闻年岁饶后录十七卷中
  洪范
  问修五礼吴才老以为只是五典之礼唐虞时未有吉凶军賔嘉之名至周时方有之然否曰不然五礼只是吉凶军賔嘉如何见得唐虞时无此因说舜典此假疑有错简当云肆觐东后五玊三帛二生一死贽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礼如五器卒乃复如者齐一之义卒乃复者事毕复归也非谓复归京师只是事毕还归故亦曰复前说班瑞于群后则是还之也此二句本横渠说
  董铢录舜典
  五玊三帛二生一死贽乃倒文当云肆觐东后五玊三帛二生一死贽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礼如五器卒乃复五器谓五礼之器也如周礼大行人十一年同数器之谓如即同也卒乃复言事毕则回之南岳去也又曰既见东后必先有贽见了然后与他整齐这许多事一遍
  辅广录舜典
  问贽用生物恐有飞走曰以物束缚之故不至飞走黄义刚录舜典
  卒乃复是事毕而归非是以贽为复也
  黄义刚录舜典
  汪季良问五载一巡狩还是一年遍历四方还是止于一方曰恐亦不能遍问卒乃复曰说者多以为如五器辑五瑞而卒复以还之某恐不然只是事卒则还复尔鲁可几问古之巡狩不至如后世之千骑万乘否曰今以左氏观之如所谓国君以乘卿以旅国君则以千五百人卫正卿则以五百人从则天子亦可见矣可几曰春秋之世与茆茨土階之时莫不同否曰也不然如黄帝以师为卫则天子卫从亦不应大假寡弱也
  杨道夫录舜典
  或问舜之巡狩是一年中遍四岳否曰观其末后载归格于艺祖用特一句则是一年遍巡四岳夫问四岳惟衡山最逺先儒以为非今之衡山别自有衡山不知在甚处曰恐在嵩山之南若如此则四岳相去甚近矣然古之天子一岁不能遍 四岳则到一方境上会诸侯亦可周礼有此礼
  辅广录舜典
  董铢录云唐虞时以潜山为南岳五岳亦近非是一年只在一处
  五载一巡狩此是立法如此若一岁间行一遍则去一方近处会一方之诸侯如周礼所谓十有二岁巡狩殷国殷国即是会一方之诸侯使来朝也又云巡狩亦非是舜时创立此制盖亦循袭将来故黄帝纪亦云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辅广录舜典
  舜巡狩恐不解一年周遍得四岳皆至逺也
  包扬录舜典
  巡狩只是去回礼一番
  黄义刚录舜典
  肇十有二州冀州尧所都北去地已狭若又分而为幽并二州则三州疆界极不多了青州分为营州亦然叶氏曰分冀州西为并州北为幽州青州又在帝都之东分其东北为营州
  辅广录舜典
  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朴作教刑金作赎刑象者象其人所犯之罪而加之以所犯之刑典常也即墨劓剕宫大辟之常刑也象以典刑此一句乃五句之纲领诸刑之总括犹今之刑皆结于笞杖徒流绞斩也凡人所犯罪名不同而为刑固亦不一然皆不出此五者之刑但象其罪而以此刑加之所犯合墨则加以墨刑所犯合劓则加以劓刑剕宫大辟皆然犹金人之法伤人者偿创折人手者亦折其手伤人目者亦伤其目之类流宥五刑者其人所犯合此五刑而情轻可恕或因过误则全其肌体不如刀锯但流以宥之屏之逺方不与民齿如五流有宅五宅三居之类是也鞭作官刑者此官府之刑犹今之鞭挞吏人盖自有一项刑专以治官府之胥吏如周礼治胥吏鞭五百鞭三百之类朴作教刑此一项学官之刑犹今之学舍榎楚如习射习艺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凡教人之事有不率者则用此刑朴之如侯明挞记之类是也金作赎刑谓鞭朴二刑之可恕者则许用金以赎其罪如此解释则五句之义岂不粲然明白象以典刑之轻者有流以宥之鞭朴之刑之轻者有金以赎之流宥所以寛五刑赎刑所以寛鞭朴圣人斟酌损益低昻轻重莫不合天理人心之自然而无毫厘杪忽之差所谓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者如何说圣人专意只在教化刑非所急圣人固以教化为急若有犯者须以此刑治之岂得置而不用问赎刑非古法曰然赎刑起周穆王古之所谓赎刑者赎鞭朴耳夫既已杀人伤人矣又使之得以金赎则有财者皆可以杀人伤人而无辜被害者何其大不幸也且杀之者安然居乎乡里彼孝子顺孙之欲报其亲者岂肯安于此乎所以屏之四裔流之逺方彼此两全之也
  沈僴录舜典
  问象以典刑如何为象曰此言正法象如悬象魏之象或谓画为五刑之状亦可此假舜典载得极好有条理又轻重平实象以典刑谓正法盖画象而示民以墨劓剕宫大辟五等肉刑之常法也流宥五刑为流法以宥犯此肉刑之正法者盖其为恶害及乎人故虽不用正法亦必须迁移于外鞭作官刑朴作教刑此二者若可悯则又为赎刑以赎之葢鞭朴是罪之小者故特为赎法俾听赎而不及于犯正法者葢流以宥五刑赎以宥鞭朴如此乃平正精详真舜之法也至穆王一例令出金以赎便不是不成杀人者亦止令出金而免故萧望之赎刑议有云如此则富者得生贫者独死恐开利路以伤治化其说极当大率圣人作事一㸔义理当然不为苟且姑息也
  董铢录舜典
  问五刑吴才老亦说是五典之刑如所谓不孝之刑不悌之刑曰此是乱说凡人有罪合用五刑如何不用荀子有一篇专论此意说得甚好荀子固有不好处然此篇却说得尽好
  董铢录舜典
  五流所以寛五刑赎刑又所以寛鞭朴之刑石林说亦曾入思量郑氏说则据他意胡说将去尔
  辅广录舜典
  或问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曰多有人解书做寛恤之恤某之意不然若做寛恤如被杀者不令偿命死者何辜大率是说刑者民之司命不可不谨如断者不可复续乃矜恤之恤耳
  郭友仁录字德元山阳人戊午所闻先生六十九岁池录四十二卷中
  舜典
  放驩兜于崇山或云在今澧州慈利县
  黄义刚录舜典
  殛鲧于羽山想是偶然在彼而殛之程子谓时适在彼是也若曰罪之彰著或害功败事于彼则未可知也大抵此等隔渉遥逺又无证据只说得个大纲如此便了不必说杀了才说杀便受折难
  辅广录舜典
  四凶只縁尧举舜而逊之位故不服而抵于罪在尧时则其罪未彰又他毕竟是个世家大族又未有过恶故动他未得
  辅广录舜典
  流放窜不是死刑殛伊川言亦不是死
  吴振录舜典
  尧崩百姓如丧考妣此是本分四海遏宻八音以礼论之则为过为天子服三年之丧只是畿内诸侯之国则不然为君为父皆服斩衰君谓天子诸侯及大夫之有地者大夫之邑以大夫为君大夫以诸侯为君诸侯以天子为君各为其君服斩衰诸侯之大夫却为天子服齐衰三月礼无二斩故也公之丧诸达官之长杖达官谓通于君得奏事者各有其长杖其下者不杖可知文蔚问后世不封建诸侯天下一统百姓当为天子何服曰三月天下服地虽有逺近闻丧虽有先后然亦不过三月
  陈文蔚录舜典
  问明四目达四聪是达天下之聪明否曰固是曰孔安国言广视听于四方如何曰亦是以天下之目为目以天下之耳为耳之意
  万人杰录舜典
  柔逺能迩柔逺却说得轻能迩是奈何得他使之帖服之意三就只当从古注五宅三居宅只训居
  万人杰录舜典
  惇德允元只是说自己德使之厚其德信其仁难字只作平声任如字难任人言不可轻易任用人也辅广录舜典
  问亮采惠畴曰畴类也与俦同惠畴顺众也畴咨若予采举其类而咨询也
  万人杰录舜典
  禹以司空行宰相事汝平水土则是司空之职惟时懋哉则又勉以行百揆之事
  辅广录舜典
  禹以司空宅百揆犹周以六卿兼三公今以户部侍郎兼平章事模様
  黄义刚录舜典
  问尧德化如此久何故至舜犹曰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曰也只是怕恁地又问蛮夷猾夏是有苖否曰也不专指此但此官为此而设
  黄义刚录舜典
  敬敷五教在寛圣贤于事无不敬而此又其大者故特以敬言之在寛是欲其优游浸渍以渐而入也林夔孙录舜典
  五服三就若大辟则就市宫刑则如汉时就蚕室其墨劓剕三刑度亦必有一所在刑之既非死刑则伤人之肌体不可不择一深宻之所但不至如蚕室尔辅广录舜典
  五刑三就用三刑就三处故大辟弃于市宫刑下蚕室其他底刑也是就个隐风处不然牵去当风处割了耳鼻岂不割杀了他
  林夔孙录舜典
  问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曰五刑各有流法然亦分作三项如居四海之外九州之内或近甸皆以轻重为差五服三就是作三处就刑如斩人于市腐则下蚕室劓刖就僻处盖劓刖若当风处必致杀人圣人既全其生不忍如此
  董铢录舜典
  孟子说益烈山泽而焚之是使之除去障翳驱逐禽兽耳未必使之为虞官也至舜命作虞然后使之养育其草木禽兽耳
  辅广录舜典
  问命伯夷典礼而曰夙夜惟寅直哉惟清何也曰礼是见成制度夙夜惟寅直哉惟清乃所以行其礼也今太常有直清堂
  万人杰录舜典
  问夙夜惟寅直哉惟清曰人能敬则内自直内直则㸔得那礼文分明不糊涂也
  辅广录舜典
  惟寅故直惟直故清
  黄义刚录舜典
  古者教人多以乐如舜命夔之类盖终日以声音养其情性亦须理㑹得乐方能听
  滕璘录字德粹新安人辛亥所闻先生六十二岁饶录十七卷中
  舜典
  古人以乐教胄子縁平和中正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古人诗只一两句歌便衍得来长声是宫商角徵羽是声依所歌而发却用律以和之如黄锺为宫则大簇为羽之类不可乱其伦序也
  汤泳录舜典
  直而温只是说所教胄子要得如此若说做教者事则于教胄子上都无益了
  辅广录舜典
  或问诗言志声依永律和声曰古人作诗只是说他心下所存事说出来人便将他诗来歌其声之清浊长短各依他诗之语言却将律来调和其声今人却先安排下腔调了然后做语言去合腔子岂不是倒了却是永依声也古人是以乐去就他诗后世是以诗去就他乐如何解兴起得人
  曾祖道录舜典
  声依永律和声以五声依永以律和声之高下
  甘节录舜典
  声依永律和声此皆有自然之调沈存中以为臣与民不要大事与物大不妨若合得自然二者亦自大不得
  郑可学录舜典
  声只有五并二变声律只有十二已上推不去声依永律和声
  黄㽦录舜典
  塈只训疾较好
  辅广录舜典
  殄行是伤人之行书曰亦敢殄戮用乂民殄殱乃仇皆伤残之义
  辅广录舜典
  纳言似今中书门下省
  黄义刚录舜典
  问夙夜出纳朕命惟允曰纳言之官如今之门下审覆自外而进入者既审之自内而宣出者亦审之恐谗说殄行之震惊朕师也
  万人杰录舜典
  稷契皋陶夔龙这五官秀才底官所以教它掌教掌刑掌礼乐都是那秀才做底事如那垂与益之类便皆是个粗啬底圣贤所以只教它治虞治工之属便是它只㑹做这般事
  黄义刚录舜典
  舜生三十征庸数语只依古注㸃似好
  辅广录舜典











  朱子五经语类卷四十四
<经部,五经总义类,朱子五经语类>



  钦定四库全书
  朱子五经语类卷四十五
  钱塘程川撰
  书五
  虞书三
  自后克艰厥后至四夷来王只是一时说话后面则不可知
  辅广录大禹谟
  儆戒无虞至从己之欲圣贤言语自有个血脉贯在里如此一假他先说儆戒无虞葢制治未乱保邦未危自其未有可虞之时必儆必戒能如此则不至失法度游于逸淫于乐矣若无个儆戒底心欲不至于失法度不游逸不淫乐不可得也既能如此然后可以知得贤者邪者正者谋可疑者无可疑者若是自家身心顚倒便会以不贤为贤以邪为正所当疑者亦不知矣何以任之去之勿成之哉葢此三句便是从上面有三句了方会恁地又如此然后能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罔咈百姓以从已之欲葢于贤否邪正疑审有所未明则何者为道何者为非道何者是百姓所欲何者非百姓之所欲哉
  林夔孙录大禹谟
  当无虞时须是儆戒所儆戒者何罔失法度罔游于逸罔淫于乐人当无虞时易至于失法度游逸淫乐故当戒其如此既知戒此则当任贤勿贰去邪勿疑疑谋勿成如此方能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罔咈百姓以从已之欲
  黄义刚录大禹谟
  问水火金木土糓惟脩正徳利用厚生惟和正徳是正民之徳否曰固是水如堤防灌漑金如五兵田器火如出火内火禁焚莱之类木如斧斤以时之类良久云古人设官掌此六府葢为民惜此物不使之妄用非如今世之民用财无节也戒之用休言戒谕以休美之事劝之以九歌感动之意但不知所谓九歌者如何周官有九徳之歌大抵禹只说纲目其详不可考矣
  万人杰录大禹谟
  地平天成是包得下面六府三事在
  黄义刚录大禹谟
  刘潜夫问六府三事林少颖云六府本乎天三事行乎人呉才老说上是施下是功未知孰是曰林说是又问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并九歌曰正是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之意九歌只是九功之叙可歌想那时田野自有此歌今不可得见
  叶贺孙录大禹谟
  念兹在兹释兹在兹用舍皆在于此人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语黙皆在此人名言则名言之允出则诚实之所发见者也
  万人杰录大禹谟
  法家者流往往常患其过于惨刻今之士大夫耻为法官更相循袭以寛大为事于法之当死者反求以生之殊不知明于五刑以弼五教虽舜亦不免教之不从刑以督之惩一人而天下人知所劝戒所谓辟以止辟虽曰杀之而仁爱之实已行乎中今非法以求其生则人无所惩惧䧟于法者愈众虽曰仁之适以害之
  杨道夫录大禹谟
  圣人亦不曾徒用刑政到徳礼既行天下既治亦不曾不用刑政故书说刑期于无刑只是存心期于无而刑初非可废又曰钦哉惟刑之恤哉只是说恤刑叶贺孙录大禹谟
  罪疑惟轻岂有不疑而强欲轻之之理乎王季海当国好出人死罪以积阴德至于奴与佃客杀主亦不至死
  万人杰录大禹谟
  辅广录云岂有此理某尝谓虽尧舜之仁亦只是罪疑惟轻而已
  舜禹相传只是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只就这心上理会也只在日用动静之间求之不是去虚中讨一个物事来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天叙有典天秩有礼天便是这个道理这个道理便在日用间存养是要养这许多道理在中间这里正好着力
  徐㝢录字居父永嘉人庚戌以后所闻先生六十一岁池录二十卷二十一卷饶录二十六卷中大禹谟
  心只是一个心只是分别两边说人心便成一边道心便成一边精是辨之明一是守之固既能辨之明又能守之固斯得其中矣这中是无过不及之中叶贺孙录大禹谟
  录中心只是一个心黄卓录云人心道心元来只是一个录中一是守之固黄卓录云一是守之专
  人心者气质之心也可为善可为不善道心者兼得理在里面惟精是无杂惟一是终始不变乃能允执厥中
  甘节录大禹谟
  人心是知觉口之于味目之于色耳之于声底未是不好只是危若便说做人欲则属恶了何用说危道心是知觉义理底惟微是微妙亦是微隐惟精是要别得不杂惟一是要守得不离惟精惟一所以能允执厥中
  杨至录字至之泉川人癸丑甲寅所闻先生六十四岁六十五岁饶录二十八卷饶后录二十五卷中大禹谟
  问微是微妙难体危是危动难安否曰不止是危动难安大凡徇人欲自是危险其心忽然在此忽然在彼又忽然在四方万里之外庄子所谓其热焦火其寒凝冰凡茍免者皆幸也动不动便是堕坑落堑危孰甚焉文蔚曰徐子融尝有一诗末句云精一危微共一心文蔚答之曰固知妙㫖存精一须别人心与道心曰他底未是但只是答他底亦慢下一句救得少𦂳当云须知妙㫖存精一正为人心与道心又问精一曰精是精别此二者一是守之固如颜子择中庸处便是精得一善拳拳服膺弗失处便是一伊川云惟精惟一所以至之允执厥中所以行之此语甚好陈文蔚录大禹谟
  符舜功问学者当先防人欲正如未上船先作下水计不如只于天理上做工夫人欲自消曰尧舜说便不如此只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渠只于两者交界处理㑹尧舜时未有文字其相授受口诀只如此方伯谟云人心道心伊川说天理人欲便是曰固是但此不是有两物如两个石头様相挨相打只是一人之心合道理底是天理徇情欲底是人欲正当于其分举处理㑹五𡶶云天理人欲同行异情说得最好及至理㑹了精底一底只是一个人又曰执中是无执之执如云以尧舜之道要汤何曾要来
  滕璘录大禹谟
  舜功问人多要去人欲不若于天理上理会理会得天理人欲自退曰尧舜说不如此天理人欲是交界处不是两个人心不成都流只是占得多道心不成十全亦是占得多须是在天理则存天理在人欲则去人欲尝爱五𡶶云天理人欲同行而异情此语甚好舜功云陆子静说人心混混未别曰此说亦不妨大抵人心道心只是交界不是两个物观下文惟精惟一可见德粹问既曰精一何必云执中曰允字有道理惟精一则信乎其能执中也因举子静说话多反伊川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解云惟其深喻是以笃好渠却云好而后喻此语亦无害终不如伊川通考云伊川云敬则无已可克曰孔门只有个颜子孔子且使之克己如何便会不克此语意味长郑可学录大禹谟
  问曾㸔无垢文字否某说亦曾㸔问如何某说如他说动心忍性学者当惊惕其心抑遏其性如说惟精惟一精者深入而不已一者专致而不二曰深入之说却未是深入从何处去公且说人心道心如何某说道心者喜怒哀乐未发之时所谓寂然不动者也人心者喜怒哀乐已发之时所谓感而遂通者也人当精审专一无过不及则中矣曰恁地则人心道心不明白人心者人欲也危者危殆也道心者天理也微者精微也物物上有个天理人欲因指书几云如墨上亦有个天理人欲砚上也有个天理人欲分明与他劈做两片自然分晓尧舜禹所传心法只此四句窦从周录字文卿丹阳人丙午以后所闻先生五十七岁池录十四卷中
  大禹谟
  林恭甫说允执厥中未明先生曰中只是个恰好底道理允信也是真个执得尧当时告舜时只说这一句后来舜告禹又添得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三句是舜说得又较仔细这三句是允执厥中以前事是舜教禹做工夫处说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须是惟精惟一方能允执厥中尧当时告舜只说一句是时舜已晓得那个了所以不复更说舜告禹时便是怕禹尚未晓得故恁地说论语后面说谨权量审法度脩废官举逸民之类皆是恰好当做底事这便是执中处尧舜禹汤文武治天下只是这个道理圣门所说也只是这个虽是随它所问说得不同然却只是一个道理如屋相似进来处虽不同入到里面只是共这屋大概此篇所载便是尧舜禹汤文武相传治天下之大法虽其纎悉不止此然大要却不出此大要却于此可见次日恭甫又问道心只是仁义礼智否曰人心便是饥而思食寒而思衣底心饥而思食后思量当食与不当食寒而思衣后思量当着与不当着这便是道心圣人时那人心也不能无但圣人是常合著那道心不教人心胜了道心道心便只是要安顿教是莫随那人心去这两者也须些细辨别所以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这个便须是常常戒谨恐惧精去拣择若拣得不精又便只是人心大概这两句只是个公与私只是一个天理一个人欲那惟精便是要拣教精惟一便是要常守得恁地今人固有其初拣得精后来被物欲引从人心去所以贵于惟一这惟精惟一便是舜教禹做工夫处它当时传一个大物事与它更无它说只有这四句且如仁者先难而后获那先难便是道心后获便是人心又如未有仁而遗其亲未有义而后其君说仁义时那不遗亲而后君自在里面了若是先去计较那不遗亲不后君便是人心便不是天理之公义刚问惟精惟一也是就心上说否曰也便是就事说不成是心里如此临事又别是个道理有这个心便有这个事因有这个事后方生这个心那有一事不是心里做出来底如口说话便是心里要说如紾兄之臂你心里若思量道不是时定是不肯为
  黄义刚录大禹谟
  窦初见先生先生问前此所见如何对以欲察见私心云云因举张无垢人心道心解云精者深入而不己一者专志而无二亦是有力曰人心道心且要分别得界限分明彼所谓深入者若不察见将入从何处去窦曰人心者喜怒哀乐之已发未发者道心也曰然则已发者不谓之道心乎窦曰了翁言人心即道心道心即人心曰然则人心何以谓之危道心何以谓之微窦曰未发隐于内故微发不中节故危是以圣人欲其精一求合夫中曰不然程子曰人心人欲也道心天理也此处举语录前假所谓人心者是气血和合做成先生以手指身嗜欲之类皆从此出故危道心是本来禀受得仁义礼智之心圣人以此二者对待而言正欲其察之精而守之一也察之精则两个界限分明专一守着一个道心不令人欲得以干犯譬如一物判作两片便知得一个好一个恶尧舜所以授受之妙不过如此
  廖德明录大禹谟
  程子曰人心人欲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惟精以致之惟一以守之如此方能执中此言尽之矣惟精者精审之而勿杂也惟一者有首有尾专一也此自尧舜以来所传未有他议论先有此言圣人心法无以易此经中此意极多所谓择善而固执之择善即惟精也固执即惟一也又如博学之审问之 思之明辨之皆惟精也笃行又是惟一也又如明善是惟精也诚之便是惟一也大学致知格物非惟精不可能诚意则惟一矣学只是学此道理孟子以后失其传亦只是失此
  张洽录字元徳青江人丁未癸丑所闻先生五十八岁六十四岁附池录后
  大禹谟
  道心是知觉得道理底人心是知觉得声色臭味底人心不全是不好若人心是全不好底不应只下个危字葢为人心易得走从恶处去所以下个危字若全不好则是都倒了何止于危危是危殆道心惟微是微妙亦是微昧若说道心天理人心人欲却是有两个心人只有一个心但知觉得道理底是道心知觉得声色臭味底是人心不争得多人心人欲也此语有病虽上智不能无此岂可谓全不是陆子静亦以此语人非有两个心道心人心本只是一个物事但所知觉不同惟精惟一是两截工夫精是辨别得这个物事一是辨别了又须固守他若不辨别得时更固守个甚么若辨别得了又不固守则不长逺惟能如此所以能合于中道又曰惟精惟一犹择善而固执之
  萧佐录甲寅所闻先生六十五岁饶后录十九卷中
  大禹谟
  道心是义理上发出来底人心是人身上发出来底虽圣人不能无人心如饥食渴饮之类虽小人不能无道心如恻隐之心是但圣人于此择之也精守得彻头彻尾问如何是惟微曰是道心略瞥见些子便失了底意思惟危是人心既从形骸上发出来易得流于恶
  龚葢卿录字梦锡甲寅所闻先生六十五岁池录二十九卷中
  大禹谟
  或问人心道心之别曰只是这一个心知觉从耳目之欲上去便是人心知觉从义理上去便是道心人心则危而易䧟道心则微而难著微亦微妙之义林学䝉录大禹谟
  舜功问人心惟危曰人心亦不是全不好底故不言凶咎只言危葢从形体上去泛泛无定向或是或非不可知故言其危故圣人不以人心为主而以道心为主葢人心倚靠不得人心如船道心如柁任船之所在无所向若执定柁则去住在我
  滕璘录大禹谟
  问人心惟危程子曰人心人欲也恐未便是人欲曰人欲也未便是不好谓之危者危险欲堕未堕之间若无道心以御之则一向入于邪恶又不止于危也又问圣人亦有人心不知亦危否曰圣人全是道心主宰故其人心自是不危若只是人心也危故曰惟圣罔念作狂又问此圣字寻常只作通明字㸔说得轻曰毕竟是圣而罔念便狂
  董铢录大禹谟
  录中谓之危者云云李方子录云危者欲䧟而未䧟之辞子静说得是录中圣人全是道心主宰句潘时举录云圣人纯是道心
  道心人心之理
  甘节录大禹谟
  人心如卒徒道心如将
  章伯羽录大禹谟
  自人心而收之则是道心自道心而放之便是人心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近之
  杨骧录字子昻建宁人己酉甲寅所闻先生六十岁六十一岁六十二岁六十三岁六十四岁六十五岁饶录十三卷十四卷中
  大禹谟
  问人心道心曰饮食人心也非其道非其义万锺不取道心也若是道心为主则人心听命于道心耳林夔孙录大禹谟
  饥欲食渴欲饮者人心也得饮食之正者道心也须是一心只在道上少间那人心自降伏得不见了人心与道心为一恰似无了那人心相似只是要得道心纯一道心都发见在那人心上
  不知何氏录大禹谟
  吕德明问人心道心曰且如人知饥渴寒暖此人心也恻隐羞恶道心也只是一个心却有两様须将道心去用那人心方得且如人知饥之可食而不知当食与不当食知寒之欲衣而不知当衣与不当衣此其所以危也
  黄义刚录大禹谟
  人心亦只是一个知觉从饥食渴饮便是人心知觉从君臣父子处便是道心微是微妙亦是微晦又曰形骸上起底见识便是人心义理上起底见识便是道心心则一也微者难明有时发见些子使自家见得有时又不见了惟圣人便辨之精守得彻头彻尾学者则须是择善而固执之
  李方子录大禹谟
  录中形骸上起底见识或录云从形体上生出来底见识义理上起底见识或录云就道理上生出来底见识
  饥食渴饮人心也如是而饮食如是而不饮食道心也唤做人便有形气人心较切近于人道心虽先得之然被人心隔了一重故难见道心如清水之在浊水惟见其浊不见其清故微而难见人心如孟子言耳目之官不思道心如言心之官则思故贵先立乎其大者人心只见那边利害情欲之私道心只见这边道理之公有道心则人心为所节制人心皆道心也章伯羽录大禹谟
  问人心道心曰如喜怒人心也然无故而喜喜至于过而不能禁无故而怒怒至于甚而不能遏是皆为人心所使也须是喜其所当喜怒其所当怒乃是道心问饥食渴饮此人心否曰然须是食其所当食饮其所当饮乃不失所谓道心若饮盗泉之水食嗟来之食则人心胜而道心亡矣问人心可以无否曰如何无得但以道心为主而人心每听命焉耳
  沈僴录大禹谟
  林武子问道心是先得人心是形气所有但地歩较阔道心却在形气中所以人心易得䧟了道心也是如此否曰天下之物精细底便难见麄底便易见饥渴寒暖是至麄底虽至愚之人亦知得若以较细者言之如利害则禽兽已有不能知者若是义理则愈是难知这只有些子不多所以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言所争也不多
  黄义刚录大禹谟
  问动于人心之微则天理固已发见而人欲亦已萌天理便是道心人欲便是人心曰然
  郑可学录大禹谟
  问人心道心如饮食男女之欲出于其正即道心矣又如何分别曰这个毕竟是生于血气
  陈文蔚录大禹谟
  问人心惟危则当去了人心否曰从道心而不从人心甘节录大禹谟
  人心亦未是十分不好底人欲只是饥欲食寒欲衣之心尔如何谓之危既无礼义如何不危
  黄士毅录字子洪未详所闻年岁蜀类徽类中
  大禹谟
  问道心惟微曰义理精微难见且如利害最易见是粗底然鸟兽已有不知之者又曰人心道心只是争些子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林夔孙录大禹谟
  既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又曰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
  甘节录大禹谟
  精是识别得人心道心一是常守得定允执只是个真知
  杨道夫录大禹谟
  汉卿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一假曰凡事有一半是一半不是须要精辨其是非惟一者既辨得是非却要守得彻头彻尾惟其如此故于应事接物之际头头捉著中惟精是致知惟一是力行不可偏废
  李杞录字良仲平江人甲寅所闻先生六十五岁饶后录二十一卷中
  大禹谟
  问精一执中之说曰惟精是精察分明惟一是行处不杂执中是执守不失
  余大雅录大禹谟
  惟精惟一舜告禹所以且说行不似学者而今当理会精也
  杨方录字子直汀州人庚寅所闻先生四十一岁饶后录一卷中
  大禹谟
  问惟精惟一曰人心直是危道心直是微且说道心微妙有甚准则直是要择之精直是要守之一
  林赐录字闻一乙卯以后所闻先生六十六岁饶录卅二卷中
  大禹谟
  因论惟精惟一曰虚明安静乃能精粹而不杂诚笃雄固乃能纯一而无间
  沈僴录大禹谟
  问允执厥中曰书传所载多是说无过不及之中只如中庸之中亦只说无过不及但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一处却说得重也
  万人杰录大禹谟
  问尧舜禹大圣人也允执厥中执字似亦大假吃力如何曰圣人固不思不勉然使圣人自有不思不勉之意则罔念而作狂矣经言此类非一更细思之万人杰录大禹谟
  舞干羽之事想只是置三苖于度外而示以闲暇之意辅广录大禹谟
  问允迪厥德谟明弼谐说者云是形容皋陶之德或以为是皋陶之言曰下文说谨厥身脩思永是允迪厥德意庶明励翼是谟明弼谐意恐不是形容皋陶底语问然则此三句是就人君身上说否曰是就人主身上说谟是人主谋谟弼是人臣辅翼与之和合如同寅协恭之意
  董铢录皋陶谟
  庶明励翼庶明是众贤様言赖众明者勉励辅翼黄义刚录皋陶谟
  问亦行有九德亦言其人有德曰此亦难晓若且据文势解之当云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载采采言其人之有德当以事实言之古注谓必言其所行某事某事以为验是也
  万人杰录皋陶谟
  皋陶九德只是好底气质然须两件凑合将来方成一德凡十八种
  吴必大录皋陶谟
  九德分得细宻
  李闳祖录皋陶谟
  或问圣贤教人如克己复礼等语多只是教人克去私欲不见有教人变化气质处如何曰寛而栗柔而立刚而无虐这便是教人变化气质处又曰有人生下来便自少物欲者㸔来私欲是气质中一事
  黄义刚录皋陶谟
  简而廉廉者隅也简者混而不分明也论语集注廉谓棱角峭厉与此混而不分明相发
  吴寿昌录字大年邵武人丙午同子浩录先生五十三岁饶录四十三卷中
  皋陶谟
  天工人其代之天秩天叙天命天讨既曰天便自有许多般在其中天人一理只有一个分不同
  杨方录皋陶谟
  因其生而第之以其所当处者谓之叙因其叙而与之以其所当得者谓之秩天叙便是自然底次序君便教他居君之位臣便教他居臣之位父便教他居父之位子便教他居子之位秩便是那天叙里面物事如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山川大夫祭五祀士庶人祭其先天子八诸侯六大夫四皆是有这个叙便是他这个自然之秩
  黄义刚录皋陶谟
  要五礼有庸五典五惇须是同寅协恭和衷要五服五章五刑五用须是政事懋哉懋哉
  黄义刚录皋陶谟
  同寅协恭是言君臣政事懋哉懋哉即指上文五礼五刑之类
  黄㽦录皋陶谟
  同寅协恭是上下一于敬
  杨方录皋陶谟
  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若德之大者则赏以服之大者德之小者则赏以服之小者罪之大者则罪以大底刑罪之小者则罪以小底刑尽是天命天讨圣人未尝加一毫私意于其间只是奉行天法而已天叙有典敕我五典五惇哉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许多典礼都是天叙天秩下了圣人只是因而敕正之因而用出去而已凡其所谓冠婚丧祭之礼与夫典章制度文物礼乐车舆衣服无一件是圣人自做底都是天做下了圣人只是依傍他天理行将去如推个车子本自转将去我这里只是略扶助之而已
  沈僴录皋陶谟
  问益稷篇禹与皋陶只管自叙其功是如何曰不知是怎生地那夔前面且做是脱简后面却又有一假那禹前面时只是说他无可言但予思日孜孜皋陶问他如何他便说也要恁地孜孜却不知后面一假是怎生地良久云他上面也是说那丹朱后故恁地说丹朱縁如此故不得为天子我如此勤苦故有功以此相戒其君教莫如丹朱而如我便是古人直不似今人便要瞻前顾后
  黄义刚录益稷
  张元德问惟几惟康其弼直东莱解几作动康作静如何曰理会不得伯恭说经多巧良久云恐难如此说问元德寻常㸔予克厥宅心作存其心否曰然曰若说三有俊心三有宅心曰三有宅三有俊则又当如何此等处皆理会不得解得这一处碍了那一处若逐处自立说解之何书不可通良久云宅者恐是所居之位是已用之贤俊者是未用之贤也元德问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汝听曰亦不可晓汉书在治忽作七始咏七始如七均之类又如工以纳言时而飏之格则承之庸之否则威之一假上文说钦四邻庶顽谗说若不在时侯以明之挞以记之书用识哉欲并生哉皆不可晓如命龙之辞亦曰朕墍谗说殄行震惊朕师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皆言谗说此须是当时有此制度今不能知又不当杜撰胡说只得置之元德谓侯以明之挞以记之乃是赏罚曰既是赏罚当别有施设如何只靠射岂有无状之人才射得中便为好人乎元德问五言东莱释作君臣民事物之言曰君臣民事物是五声所属如宫乱则荒其君骄宫属君最大羽属物最小此是论声若商放缓便似宫声寻常琴家最取广陵操以某观之其声最不和平有臣陵其君之意出纳五言却恐是审乐知政之类如此作五言说亦颇通又云纳言之官如汉侍中今给事中朝廷诰令先过后省可以封驳元德问孔壁所传本科斗书孔安国以伏生所传为隶古定如何曰孔壁所传平易伏生书多难晓如尧典舜典皋陶谟益稷是伏生所传有方鸠僝功载采采等语不可晓大禹谟一篇却平易又书中㸃句如天降割于我家不少延用宁王遗我大宝龟圻父薄违农父若保宏父定辟与古注㸃句不同又旧读罔或耆寿俊在厥服作一句今观古记款识中多云俊在位则当于寿字绝句矣又问盘庚如何曰不可晓如古我先王将多于前功适于山用降我凶德嘉绩于朕邦全无意义又当时迁都更不明说迁之为利不迁之为害如中篇又说神说鬼若使如今诰令如此好一场大鹘突寻常读尚书读了太甲伊训咸有一德便着鞔过盘庚却㸔说命然高宗肜日亦自难㸔要之读尚书可通则通不可通姑置之
  万人杰录益稷
  止守也惟几当审万事之几惟康求个安稳处弼直以直道辅之应之非惟人应之天亦应之
  甘节录益稷
  义刚点尚书作会作一句先生曰公点得是
  黄义刚录益稷
  明庶以功恐庶字误只是试字
  辅广录益稷
  苗顽弗即工此是禹治水时调役他国人夫不动也后方征之既格而服则治其前日之罪而窜之窜之而后分北之今说者谓苗既格而又叛恐无此事又曰三苖想只是如今之溪洞相似溪洞有数种一种谓之媌未必非三苖之后也史中说三苖之国左洞庭右彭蠡在今湖北江西之界其地亦甚阔矣
  辅广录益稷

  朱子五经语类卷四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朱子五经语类卷四十六
  钱塘程川撰
  书六
  夏书
  禹贡集义今当分解如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当分作三假逐假下注地名汉为甚郡县唐为甚郡县今为甚郡县下文既修太原至于岳阳覃懐底绩至于衡漳当为一假厥土白壤云云又为一假碣石云云又为一假方得仔细且先分细假解了有解得成片者方成片写于后黒水弱水诸处皆须细分不可作大假写
  不知何氏录禹贡
  问禹贡地理曰禹贡过字有三义有山过水过人过如过九江至于敷浅原只是禹过此处去也若曰山过水过便不通
  潘时举录禹贡
  禹治水乃是自下而上了又自上而下后人以为自上而下此大不然不先从下泄水却先从上理会下水泄未得下当愈甚是载治水如此
  不知何氏录禹贡
  禹贡一书所记地理治水曲折多不甚可晓窃意当时治水事毕却总作此一书故自冀州王都始如今人方量毕总作一门单耳禹自言予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一篇禹贡不过此数语极好细㸔今人说禹治水始于壶口凿龙门某未敢深信方河水汹涌其势迅激纵使凿下龙门恐这石仍旧壅塞又下面水未有分杀必且溃决四出葢禹先决九川之水使各通于海又浚畎浍之水使各通于川使大水有所入小水有所归禹只是先从低处下手若下面之水尽杀则上面之水渐浅方可下手九川尽通则导河之功已及八分故某尝谓禹治水必当始于碣石九河葢河患惟兖为甚兖州是河曲处其曲处两岸无山皆是平地所以溃决常必在此禹自其决处导之用工尤难孟子亦云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之海葢皆自下流疏杀其势耳若鲧则只是筑堙之所以九载而功弗成也
  董铢录禹贡
  禹当时治水也只理会河患馀处亦不大假用功夫河水之行不得其所故汎滥浸及他处观禹用功初只在冀以及兖青徐雍却不甚来东南积石龙门所谓作十三载乃同者正在此处龙门至今横石断流水自上而下其势极可畏向未经凿治时龙门正道不甚泄故一𣲖西滚入关陕一𣲖东滚往河东故此为患最甚禹自积石至龙门着工夫最多又其上散从西域去往往亦不甚为患行河东者多流黄泥地中故只管推洗泥汁只管凝滞淤塞故道渐狭直上流下来才急故道不泄便致横湍他处先朝亦多造铁为治河器竞亦何济或问齐威塞九河以富国事果然否曰当时葵邱之㑹申五禁且曰无曲防是令人不得私自防遏水流他终不成自去塞了最利害处便是这般说话亦难慿问河患何为至汉方甚曰史记表中亦自有河决之文禹只是理河水馀处亦因河溢有些患㸔治江不见甚用力书载岷山导江东别为沱东至于澧过九江至于东陵东迤北㑹于汇东为中江入于海若中间便用工夫如何载得恁略又云禹治水先就土低处用工
  叶贺孙录禹贡
  禹治水大率多是用工于河治梁及岐是凿龙门等处冀州三面边河兖州亦边河故先冀即兖
  包扬录禹贡
  因说三江之说多不同铢问东坡之说如何曰东坡不曾亲见东南水势只是意想硬说且江汉之水到汉阳军已合为一不应至扬州复言三江薛士龙说震泽下有三江入海疑它曾见东南水势说得恐是因问味别地脉之说如何曰禹治水不知是要水有所归不为民害还是只要辨味㸃茶如陆羽之流寻脉踏地如后世风水之流耶且太行山自西北发脉来为天下之脊此是中国大形势其底柱王屋等山皆是太行山脚今说者分阴阳列言导岍及岐至于荆山山脉逾河而过为壶口雷首底柱析城王屋碣石则是荆山地脉却来做太行山脚其所谓地脉尚说不通况禹贡本非理会地脉耶
  董铢录禹贡
  江陵之水岳州之上是云梦又曰江陵之下连岳州是云梦
  甘节录禹贡
  问岷山之分支何以见曰只是以水验之大凡两山夹行中间必有水两水夹行中间必有山江出于岷山岷山夹江两岸而行那边一支去为陇这边一支为湖南又一支为建康又一支为两浙而馀气为福建二广
  黄义刚录禹贡
  录中那边一支去为陇池录云那边一支去为江北许多去处
  因说禹贡曰此最难说葢他本文自有谬误处且如汉水自是从今汉阳军入江下至江州然后江西一带江水流出合大江西江下水相淤故江西水出不得溢为彭蠡上取汉水入江处有多少路今言汉水过三澨至于大别南入于江东汇泽为彭蠡全然不合又如何去强解释得葢禹当时只治得雍冀数州为详南方诸水皆不亲见恐只是得之传闻故多遗阙又差误如此今又不成说他圣人之经不是所以难说然自古解释者纷纷终是与他地上水不合又言孟子说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诸江据合水路及禹贡所载惟汉入江汝泗自入淮而淮自入海分明是误葢一时牵于文势而不暇考其实耳今人从而强为之解释终是可笑
  吴雉录禹贡
  禹贡西方南方殊不见禹施工处縁是山高少水患当时只分遣官属而不了事底记述得文字不整齐耳某作九江彭蠡辨禹贡大概可见于此禹贡只载九江无洞庭今以其地验之有洞庭无九江则洞庭之为九江无疑矣洞庭彭蠡冬月亦涸只有数条江水在其中
  黄义刚录禹贡
  东汇泽为彭蠡多此一句
  甘节录禹贡
  问铢理会得彭蠡否铢曰向来只据传注终未透达曰细㸔来经文疑有差误恐禹当初必是不曾亲到江东西或遣官属往视又是时三苖顽弗即工据彭蠡洞庭之地往往㸔得亦不子细因出三江说并山海经二条云此载得甚实又云浙江源疑出今婺源折岭下
  董铢录禹贡
  问先生说郑渔仲以东为北江入于海为羡文是否曰然今考之不见北江所在问郑说见之何书曰家中旧有之是川本今不知所在矣又云洪水之患意者只是如今河决之类故禹之用功处多在河所以于兖州下记作十有三载乃同此言专为治河也兖州是河患甚处正今之澶卫州也若其他江水两岸多是山石想亦无汎滥之患禹自不须大假去理㑹又云禹治水时想亦不曾遍历天下如荆州乃三苖之国不成禹一一皆到往往是使官属去彼相视其山川具其图说以归然后作此一书尔故今禹贡所载南方山川多与今地面上所有不同
  辅广录禹贡
  地理最难理㑹全合禹贡不着了且如岷山导江东别为沱今已不知沱所在或云蜀中李冰所凿一所灌䕃蜀中数百里之田恐是沱则地势又太上了澧水下有一支江或云是又在澧下太下了又如东汇泽为彭蠡江亦不至此泽敷浅原今又在德安或恐在湖口左右晁以道谓九江在湖口谓有九江来此合今以大江数之则无许多小数之则又甚多亦不知如何
  包扬录禹贡
  禹贡地理不须大假用心以今山川都不同了理㑹禹贡不如理会如今地理如禹贡济水今皆变尽了又江水无沱又不至澧九江亦无寻处后人只白捉江州又上数千里不说一句及到江州数千里间连说数处此皆不可晓者禹贡但不可不知之今地理亦不必过用心今人说中原山川者亦是儿说不可见无考处旧郑樵好说后识中原者见之云全不是吴振录禹贡
  问东坡疑𦙌征曰袁道洁考得是太康失河北至相方失河南然亦疑羲和是个历官旷职废之诛之可也何至誓师如此大抵古书之不可考皆此类也余大雅录𦙌征












  朱子五经语类卷四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朱子五经语类卷四十七
  钱塘程川撰
  书七
  商书
  问仲虺之诰似未见其释汤惭德处曰正是解他云若苖之有莠若粟之有秕他縁何道这几句葢谓汤若不除桀则桀必杀汤如说推亡固存处自是说伐桀至德日新以下乃是勉汤又如天乃锡王勇智他特地说勇智两字便可见尚书多不可晓固难理会然这般处古人如何说得恁地好如今人做时文相似林夔孙录仲虺之诰
  问礼义本诸人心惟中人以下为气禀物欲所拘蔽所以反着求礼义自治若成汤尚何须以义制事以礼制心曰汤武反之也便也是有些子不那底了但他能恁地所以为汤若不恁地便是惟圣罔念作狂圣人虽则说是生知安行便只是常常恁地不已所以不可及若有一息不恁地便也是凡人了问舜由仁义行便是不操而自存否曰这都难说舜只是不得似众人恁地着心自是操
  叶贺孙录仲虺之诰
  蔡㦛问书所谓降衷曰古之圣贤才说出便是这般话成汤当放桀之初便说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常性克绥厥猷惟后武王伐纣时便说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亶聪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傅说告高宗便说明王奉若天道建邦设都树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师长不惟逸豫惟以乱民惟天聪明惟圣时宪见古圣贤朝夕只见那天在眼前
  叶贺孙录汤诰
  孔安国以衷为善便无意思衷只是中便与民受天地之中一般
  汤泳录汤诰
  问天道福善祸淫此理定否曰如何不定自是道理当如此赏善罚恶亦是理当如此不如此便是失其常理又问或有不如此者何也曰福善祸淫其常理也若不如此便是天也把捉不定了又曰天莫之为而为它亦何尝有意只是理自如此且如冬寒夏热此是常理当如此若冬热夏寒便是失其常理又问失其常者皆人事有以致之耶抑偶然耶曰也是人事有以致之也有是偶然如此时又曰大底物事也不㑹变如日月之类只是小小底物事㑹变如冬寒夏热之类如冬间大热六月降雪是也近年径山尝六七月大雪
  沈僴录汤诰
  问伊训伊尹祠于先王奉嗣王祗见厥祖是时汤方在殡宫太甲于朝夕奠常在如何伊尹因祠而见之曰此与顾命康王之诰所在冕服事同意者古人自有一件人君居丧之礼但今不存无以考据葢天子诸侯既有天下国家事体恐难与常人一般行丧礼辅广录伊训
  伊尹祠于先王若有服不可入庙必有外丙二年仲壬四年
  甘节录伊训
  古书错缪甚多如史记载伊训有方明二字诸家遂解如反祀方明之类某考之只是方字之误方当作乃即尚书所谓乃明言烈祖之成德也
  吴雉录伊训
  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大概是汤急已缓人所以引为日新之实
  汤泳录伊训
  具训于蒙士吴斗南谓古者墨刑人以䝉䝉其首恐不然
  辅广录伊训
  并其有邦厥邻乃曰徯我后后来无罚言汤与彼皆有土诸侯而邻国之人乃以汤为我后而徯其来此可见汤得民心处
  李闳祖录太甲中
  视不为恶色所蔽为明听不为奸人所欺为聪
  甘节录太甲中
  爰革夏正只是正朔之正贺孙因问伊尹说话自分明间有数语难晓如为上为德为下为民之类曰伯恭四字为字都从去声觉得顺贺孙因说如逄君之恶也是为上而非是为德为宫室妻妾之奉也是为下而非是为民曰然伊尹告太甲却是与寻常人说话便恁地分晓恁地切身至今㸔时通上下皆使得至傅说告高宗语意却深縁高宗贤明可以说这般话故傅说辅之说得较精微伊尹告太甲前一篇许多说话都从天理窟中抉出许多话分明说与他今㸔来句句是天理又云非独此㸔得道理透见得圣贤许多说话却是天理又云伊尹说得极恳切许多说话重重叠叠说了又说
  叶贺孙录咸有一德
  问左右惟其人何所指曰只是指亲近之臣任官是指任事底人也任官惟贤此多是为下为民底意思左右惟其人多是为上为德底意思其难其慎言人君任官须是贤臣左右须是得人当难之慎之也惟和惟一言人臣为上为下须是为德为民必和必一为此事也
  叶贺孙录咸有一德
  至之问四为字当作何音曰四字皆作去声言臣之所以为上者葢为君德也臣之所以为下者葢为民也为上犹言为君
  董铢录咸有一德
  论其难其慎曰君臣上下相与甚难
  甘节录咸有一德
  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善无常主协于克一上两句是教人以其所从师下两句是教人以其所择善而为之师通夫问协于克一莫是能主一则自黙契于善否曰协字难说只是个比对裁断之义葢如何知得这善不善须是自心主宰得定始得葢有主宰则是是非非善善恶恶了然于心目间合乎此者便是不合者便不是横渠云德主天下之善善原天下之一这见得它说得极好处葢从一中流出者无有不善所以他伊尹从前面说来便有此意曰常厥德曰庸德曰一德常庸一只是一个蜚卿谓一恐只是专一之一曰如此则绝说不来道夫曰上文自谓德惟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曰才尺度不定今日长些子明日短些子便二三道夫曰到底说得来只是个定则明明则事理见不定则扰扰则事理昏杂而不可识矣曰只是如此又曰㸔得道理多后于这般所在却寛平开出都无碍塞如蜚卿恁地理会数日却只恁地这便是㸔得不多多少被他这个十六字碍又曰今若理会不得且只㸔自家每日一与不一时便见要之今却正要人恁地理会不得又思量但只当如横渠所谓濯去旧见以来新意且放下着许多说话只将这四句来平㸔便自见又曰这四句极好㸔南轩云自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数句外惟此四句好但舜大圣人言语浑沦伊尹之言较露锋铓得些说得也好顷之又曰舜之语如春生伊尹之言如秋杀
  杨道夫录咸有一德
  问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善无常主协于克一或言主善人而为师若仲尼无常师之意如何曰非也横渠说德主天下之善善原天下之一最好此四句三假一假𦂳似一假德且是大体说有吉德有凶德然必主于善始为吉尔善亦且是大体说或在此为善在彼为不善或在彼为善在此为不善或在前日则为善而今日则为不善或在前日则不善而今日则为善惟须协于克一是乃为善谓以此心揆度彼善尔故横渠言原则若善定于一耳葢善因一而后定也德以事言善以理言一以心言大抵此篇只是几个一字上有精神须与细㸔此心才一便终始不变而有常也协字虽训合字却是如以此合彼之合非己相合之合与礼记协于分艺书协时月正日之协同义葢若揆度参验之意耳张敬夫谓虞书精一四句与此为尚书语之最精宻者而虞书为尤精
  余大雅录咸有一德
  问横渠言德主天下之善善原天下之一如何曰言一故善一者善之原也善无常主如言前日之不受是今日之受非也协于克一如言皆是也葢均是善但易地有不同者故无常主必是合于一乃为至善一者纯一于理而无二三之谓一则无私欲而纯乎义理矣
  董铢录咸有一德
  协于克一协犹齐也
  黄升卿录辛亥所闻先生六十二岁饶录二十一卷中
  咸有一德
  高宗梦傅说据此则是真有个天帝与高宗对答曰吾赉汝以良弼今人但以主宰说帝谓无形象恐也不得若如世间所谓玉皇大帝恐亦不可毕竟此理如何学者皆莫能答
  沈僴录说命上
  梦之事只说到感应处高宗梦帝赉良弼之事必是梦中有帝赉之说之类只是梦中事说是帝真赉不得说无此事只是天理亦不得
  包扬录说命上
  问高宗梦说如伊川言是有个傅说便能感得高宗之梦琮谓高宗旧学于甘盘既乃遁于荒野入宅于河自河徂亳其在民间久矣当时天下有个傅说岂不知名当恭黙思道之时往往形于梦寐于是审象而求之不然贤否初不相闻但据一时梦寐便取来做宰相或者于理未安曰遁于荒野入宅于河自河徂亳是说高宗是说甘盘众未应曰据来曁厥终罔显只是寻甘盘不见然高宗旧劳于外爰曁小人亦尝是在民间来
  吴琮录字仲方临川人甲寅见记先生六十五岁饶录四卷五卷中
  说命上
  惟天聪明至惟干戈省厥躬八句各一义不可牵连天自是聪明君自是用时宪臣自是用钦顺民自是用从乂口则能起羞甲胄所以御戎也然亦能兴戎如秦筑长城以御胡而致胜广之乱衣裳者赏也在笥犹云在箱箧中甚言其取之易如云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无穷惟其予之之易故必审其人果贤耶果有功耶则赏不妄矣干戈刑人之具然须省察自家真个是否恐或因怒而妄刑人或虑施之不审而无辜者被祸则刑之施当矣葢衣裳之予虽在我而必审其人之贤否干戈施之于人而必审自己之是非也
  沈僴录说命中
  惟口起羞以下四句皆是审
  甘节录说命中
  口非欲起羞而出言不当则反足以起羞甲胄本所以御戎而出谋不当则反足以起戎衣裳在笥易以与人不可不谨干戈讨有罪则因以省身
  不知何氏录说命中
  惟甲胄起戎葢不可有关防他底意
  甘节录说命中
  惟甲胄起戎如归与石郎谋反是也
  甘节录说命中
  惟厥攸居所居所在也
  甘节录说命中
  南轩云非知之艰行之艰此特傅说告高宗甘盘高宗旧学甘盘于义理知之亦多故使得这说若常人则须以致知为先也此等议论尽好
  杨道夫录说命中
  台小子旧学于甘盘既乃遁于荒野云云东坡解作甘盘遁于荒野据某㸔恐只是高宗自言观上文曰台小子可见但不知当初高宗因甚遁于荒野不知甘盘是甚様人是学个甚么今亦不敢断但据文义疑是如此兼无逸云高宗旧劳于外亦与此相应想见高宗三年不言恭黙思道未知所发又见世间未有个人强得甘盘所以思得一大贤如傅说高宗若非傅说想不能致当日之治傅说若非高宗亦不能有所为故曰惟后非贤不乂惟贤非后不食言必相须也
  沈僴录说命下
  经藉古人言学字方自说命始有
  不知何氏录说命下
  惟学逊志务时敏至厥德修罔觉逊志者逊顺其志捺下这志入那事中仔细低心下意与它理㑹若高气不伏以为无𦂳要不能入细理㑹得则其修亦不来矣既逊其志又须时敏若以做不做或作或辍亦不济事须是逊志务时敏则厥修乃来为学之道只此二端而已又戒以允懐于兹二者则道乃积于厥躬积者来得件数多也惟敩学半葢已学既成居于人上则须教人自学者学也而教人者亦学葢初学得者是半既学而推以教人与之讲说已亦因此温得此假文义是敩之功一半也念终始典于学始之所学者学也终之所以教人者亦学也自学教人无非是学自始至终日日如此忽不自知其德之修矣或举葛氏解云傅说与王说我教你者只是一半事那一半要系自去行取故谓之终始曰某旧为同安簿时学中一士子作书义如此说某见它说得新巧大喜之后见喻子才跋某人说命解后亦引此说又曰傅说此假说为学工夫极精宻伊尹告太甲者极痛切
  沈僴录说命下
  问为学逊志以意逆志之分曰逊志是小着这心去顺那事理自然见得出逆志是将自家底意去推迎等候他志不似今人硬将此意去捉那志
  沈僴录说命下
  逊志则无所坠落志不低则必有溺落在下面
  甘节录说命下
  因说敩学半曰近见逾子才跋说命云教只敩得一半学只学得一半那一半敩人自理㑹伯恭亦如此说某旧在同安时见士人作书义如此说先说王人求多闻时惟建事此是人君且学且敩一面理会教人一面穷义理后面说监于成宪其永无愆数语是平正实语不应中间翻空一句如此深险如说敩只得一半不成那一半掉放冷处教他自得此语全似禅语只当依古注
  林赐录说命下
  录中某旧在同安时云云林夔孙录云某㸔见古人说话不如是险录中数语是平正实语云云林夔孙录云言语皆平正皆是实语不应得中间翻一个筋斗去录中此语全似禅语云云林夔孙录云此却似禅语五通仙人问佛六通如何是那一通那一通便是妙处且如学记引此亦只是依古注说
  西伯戡黎便是这个事难判断观戡黎大故逼近纣都岂有诸侯而敢称兵于天子之都乎㸔来文王只是不伐纣耳其他事亦都做了如伐崇戡黎之类韩退之拘幽操云臣罪当诛兮天王圣明伊川以为此说出文王意中事尝疑这个说得来太过据当日事势观之恐不如此若文王终守臣节何故伐崇只是后人因孔子以服事殷一句遂委曲回䕶个文王说教好㸔殊不知孔子只是说文王不伐纣耳尝见杂说云纣杀九侯鄂侯争之强辨之疾并醢鄂侯西伯闻之窃叹崇侯虎谮之曰西伯欲叛纣怒囚之羑里西伯叹曰父有不慈子不可以不孝君有不明臣不可以不忠岂有君而可叛者乎于是诸侯闻之以西伯能敬上而恤下也遂相率而归之㸔来只这假说得平
  沈僴录西伯戡黎











  朱子五经语类卷四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朱子五经语类卷四十八
  钱塘程川撰
  书八
  周书一
  亶聪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须是刚徤中正出人意表之君方能立天下之事如创业之君能定祸乱者皆是智勇过人
  万人杰录㤗誓上
  或问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天便是理否曰若全做理又如何说自我民视听这里有些主宰底意思
  不知何氏录泰誓中
  庄仲问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谓天即理也曰天固是理然苍苍者亦是天在上而有主宰者亦是天各随他所说今既曰视听理又如何㑹视听虽说不同又却只是一个知其同不妨其为异知其异不害其为同尝有一人题分水岭谓水不曾分某和其诗曰水流无彼此地势有西东若识分时异方知合处同
  陈文蔚录泰誓中
  问武成一篇编简错乱曰新有定本以程先生王介甫刘贡父李叔易诸本推究甚详
  沈僴录武成
  说洪范㸔来古人文字也不被人牵强说得出只自恁地熟读少间字字都自㑹着实又云今人只管要说治道这是治道最𦂳切处这个若理会不通又去理㑹甚么零零碎碎
  杨道夫录洪范
  问箕子陈洪范言彛伦攸叙见事事物物中得其伦理则无非此道非道便无伦理曰固是曰王道荡荡又曰王道平平曰无党无偏又曰无偏无党只是一个道如何如此反复说只是要得人反复思量入心来则自有所见矣
  余大雅录洪范
  问鲧则殛死禹乃嗣兴禹为鲧之子当舜用禹时何不逃走以全父子之义曰伊川说殛死只是贬死之类廖德明录洪范
  问鲧既被诛禹又出而委质不知如何曰葢前人之愆又问禹以鲧为有罪而欲葢其愆非显父之恶否曰且如而今人其父打碎了个人一件家事其子买来填还此岂是显父之过
  孙自修录字敬父宣城人甲寅所闻先生六十五岁池录卅一卷中
  洪范
  洛书本文只有四十五点班固云六十五字皆洛书本文古字画少恐或有模様但今无所考汉儒说此未是恐只是以义起之不是数如此葢皆以天道人事参伍言之五行最急故第一五事又参之于身故第二身既修可推之于政故八政次之政既成又验之于天道故五纪次之又继之皇极居五葢能推五行正五事用八政修五纪乃可以建极也六三德乃是权衡此皇极者也德既修矣稽疑庶徴继之者著其验也又继之以福极则善恶之效至是不可加矣皇极非大中皇乃天子极乃极至言皇建此极也东西南北到此恰好乃中之极非中也但汉儒虽说作中字亦与今不同如云五事之中是也今人说中只是含胡依违善不必尽赏恶不必尽罚如此岂得谓之中
  郑可学录洪范
  凡数自一至五五在中自九至五五亦在中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五亦在中又曰若有前四者则方可以建极一五行二五事三八政四五纪是也后四者却自皇极中出三德是皇极之权人君所向用五福所威用六极此曾南丰所说诸儒所说惟此说好又曰皇君也极标准也皇极之君常滴水滴冻无一些不善人却不齐故曰不协于极不罹于咎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此便是皇建其有极又曰尚书前五篇大概易晓后如甘誓𦙌征伊训太甲咸有一德说命此皆易晓亦好此是孔氏壁中所藏之书又曰㸔尚书渐渐觉晓不得便是有长进若从头至尾解得便是乱道高宗肜日是最不可晓者西伯戡黎是稍稍不可晓者太甲大故乱道故伊尹之言𦂳切高宗稍稍聪明故说命之言细腻又曰读尚书有一个法半截晓得半截不晓得晓得底㸔不晓得底且阙之不可强通强道则穿凿又曰敬敷五教在寛只是不急迫慢慢地养他
  甘节录洪范
  天下道理只是一个包两个易便只说到八个处住洪范说得十数住五行五个便有十个甲乙便是两个木丙丁便是两个火戊已便是两个土金水亦然所谓兼三才而两之便都是如此大学中明明德便包得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五个新民便包得齐家治国平天下三个自暗室屋漏处做去到得无所不周无所不遍都是这道理自一心之微以至于四方之逺天下之大也都只是这个
  黄义刚录洪范
  问洪范诸事曰此是个大纲目天下之事其大者大概备于此矣问皇极曰此是人君为治之心法如周公一书只是个人政而已
  沈僴录洪范
  箕子为武王陈洪范首言五行次便及五事葢在天则是五行在人则是五事
  李儒用录字仲秉岳阳人己未所闻先生七十岁池录四十三卷饶录卅卷中
  洪范
  问五福六极曰民之五福人君当向之民之六极人君当畏之
  吕焘录洪范
  五福六极曾子固说得极好洪范大概曾子固说得胜如诸人
  沈僴录洪范
  问五行所属曰旧本谓雨属木旸属金及与五事相配皆错乱了吴斗南说雨属水旸属火燠属木寒属金风属土㸔来雨只得属水自分晓如何属木问寒如何属金曰他讨得证据甚好左传云金寒玦离又貌言视听思皆是以次相属问貌如何属水曰容貎须光泽故属水言发于气故属火眼主肝故属木金声清亮故听属金问凡上四事皆原于思亦犹水火木金皆出于土也曰然又问礼如何属火曰以其光明问义之属金以其严否曰然
  胡泳录洪范
  录中问五行所属曰沈僴录云问质属土曰从前如此说
  自水曰润下至稼穑作甘皆是二意水能润能下火能炎能上金曰从曰革从而又能革也
  廖德明录洪范
  金曰从革一从一革互相变而体不变且如银打一只盏便是从更要别打作一件家事便是革依旧只是这物事所以云体不变
  沈僴录洪范
  忽问如何是金曰从革对曰是从已之革曰不然是或从或革耳从者从所鍜制革者又可革而之他而其坚刚之质依旧自存故与曲直稼穑皆成双字炎上者上字当作上声润下者下字当作去声亦此意余大雅录洪范
  从革作辛是其气割辣曲直作酸今以两片木相擦则齿酸是其验也
  林夔孙录洪范
  视曰明是视而便见之谓明听曰聪是听而便闻之谓聪思曰睿是思而便通之谓睿
  杨道夫录洪范
  问视听言动比之洪范五事动是貎字否如动容貎之谓曰思也在这里了动容貎是外面底心之动便是思又问五行比五事曰曾见吴仁杰说得也顺它云貎是水言是火视是木听是金思是土将庶征来说便都顺问貎如何是水曰它云貎是湿润底便是水故其征便是肃时雨若洪范乃是五行之书㸔得它都以类配得但是略有不齐问皇极五福即是此五福否曰便只是这五福如敛时五福用敷锡厥庶民敛底即是尽得这五事以此锡庶民便是使民也尽得此五事尽得五事便有五福
  林夔孙录洪范
  符叙舜功云象山在荆门上元须作醮象山罢之劝谕邦人以福不在外但当求之内心于是日入道观设讲座说皇极令邦人聚听之次日又画为一图以示之先生曰人君建极如个标准如东方望也如此西方望也如此南方望也如此北方望也如此莫不取则于此如周礼以为民极诗维民之极四方之极都是此意中固在其间而极不可以训中汉儒注说中字只说五字之中犹未为害最是后世说中字不是近日之说只要含胡茍且不分是非不辨黑白遇当做底事只略略做些不要做尽此岂圣人之意又云洪范一篇首尾都是归从皇极上去葢人君以一身为至极之标准最是不易又须敛时五福所以敛聚五福以为建极之本又须是敬五事顺五行厚八政协五纪以结裹个皇极又须乂三德使事物之接刚柔之辨须区处教合宜稽疑便是考之于神庶征是验之于天五福是体之于人这下许多是维持这皇极正人犹言中人是平平底人是有常产方有常心底人又云今人读书麄心大胆如何㸔得古人意思如说八庶征这若不细心体识如何㑹见得肃时雨若肃是恭肃便自有滋润底意思所以便说时雨顺应之乂时旸若乂是整治便自有开明底意思所以便说时旸顺应之哲时燠若哲是普照便自有和暖底意思谋时寒若谋是藏宻便自有寒结底意思圣时风若圣则通明便自有爽快底意思符云谋自有显然著见之谋圣是不可知之妙不知于寒于风果相关否曰凡㸔文字且就地头㸔不可将大底便来压了箕子所指谋字只是且说宻谋意思圣只是说通明意思如何将大底来压了便休如说吃枣固是有大如𤓰者且就眼下说只是常常底枣如煎药合用枣子几个自家须要说枣如𤓰大如何用得许多人若心下不细如何读古人书洪范庶征固不是定如汉儒之说必以为有是应必有是事多雨之征必推说道是某时做某事不肃所以致此为此必然之说所以教人难尽信但古人意精宻只于五事上体察是有此理如荆公又却要一齐都不消说感应但把若字做如似字义说做譬喻说了也不得荆公固是也说道此事不足验然而人主自当谨戒如汉儒必然之说固不可如荆公全不相关之说亦不可古人意思精宻恐后世见未到耳因云古人意思精宻如易中八字刚柔终始动静往来只这七八字移换上下添助语此多少精微有意味见得彖象极分明叶贺孙录洪范
  五皇极只是说人君之身端本示仪于上使天下之人则而效之圣人固不可及然约天下而使之归于正者如皇则受之则锡之福也所谓遵王之义遵王之道者天下之所取法也人君端本岂有他哉修于己而已一五行是发原处二五事是总持处八政则治民事五纪则协天运也六三德则施为之樽节处七稽疑则人事已至而神明其德处庶征则天时之征验也五福六极则人事之征验也其本皆在人君之心其责亦甚重矣皇极非说大中之道若说大中则皇极都了五行五事等皆无归着处又云便是笃恭而天下平之道天下只是一理圣贤语言虽多皆是此理如尚书中洛诰之类有不可晓处多然间有说道理分晓处不须训释自然分明如云王敬作所不可不敬德肆惟王其疾敬德不敢替厥义德等语是也
  万人杰录洪范
  皇极二字皇是指人君极便是指其身为天下做个様子使天下视之以为标准无偏无党以下数语皆是皇之所建皆无偏党好恶之私天下之人亦当无作好作恶便是遵王之道遵王之路皆㑹归于其极皆是视人君以为归下文是彛是训于帝其训是训是行以近天子之光说得自分晓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则许多道理尽在此矣但縁圣人做得様子高大人所难及而不可以此尽律天下之人虽不协于极但不罹于咎者皇亦受之至于而康而色自言好德者亦锡之福极不可以大中训之只是前面五行五事八政五纪是已却都载在人君之身包括尽了五行是发源处五事是操持处八政是修人事五纪是顺天道就中以五事为主视明听聪便是建极如明如聪只是合恁地三德亦只是就此道理上为之权衡或放高或捺低是人事尽了稽疑又以卜筮参之若能建极则推之于人使天下皆享五福验之于天则为休征若是不能建极则其在人事便为六极在天亦为咎征其实都在人君身上又不过敬用五事而已此即笃恭而天下平之意以是观之人君之所任者岂不重哉如此则九畴方贯通为一若以大中言之则九畴散而无统大抵诸书初㸔其言若不胜其异无理㑹处究其指归皆只是此理如召诰中其初说许多言语艰深难晓却𦂳要处只是惟王不可不敬德而已
  黄㽦录洪范
  今人将皇极字作大中解了都不是皇建其有极不成是大建其有中时人斯其惟皇之极不成是时人斯其惟大之中皇须是君极须是人君定一个表仪于上且如北极是在天中唤作北中不可屋极是在屋中唤作屋中不可人君建一个表仪于上便有肃乂哲谋圣之应五福备具推以与民民皆从其表仪又相与保其表仪下文凡厥庶民以下言人君建此表仪又须知天下有许多名色人须逐一做道理处着始得于是有念之受之锡之福之类随其人而区处之大抵皇极是建立一个表仪后又有广大含容区处周备底意思尝疑正人正字只是中常之人此等人须是富方可与为善与无常产有常心者有异有能有为是有才之人有猷有为有守是有德之人无偏无陂以下只是反复歌咏若细碎解都不成道理滕璘录洪范
  问先生言皇极之极不训中只是标准之义然无偏无党无反无侧亦有中意曰只是个无私意问标准之义如何曰此是圣人正身以作民之准则问何以能敛五福曰当就五行五事上推究人君修身便貌恭言从视明听聪思睿即身自正五者得其正则五行得其序以之稽疑则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在庶征则有休征无咎征和气致祥有仁寿而无鄙天便是五福反是则福转为极陆子静荆门军晓谕乃是敛六极也
  廖德明录洪范
  皇极如以为民极标准立于此四方皆面内而取法皇谓君也极如屋极阴阳造化之总㑹枢纽极之为义穷极极至以上更无去处
  李闳祖录洪范
  先生问曹寻常说皇极如何曹云只说作大中曰某谓不是大中皇者王也极如屋之极言王者之身可以为下民之标准也貎之恭言之从视明听聪则民观而化之故能使天下之民无有作好而遵王之道无有作恶而遵王之路王者又从而敛五者之福而锡之于庶民敛者非取之于外亦自吾身先得其正然后可以率天下之民以归于正此锡福之道也黄卓录洪范
  中不可解做极极无中意只是在中乃至极之所为四向所标准故因以为中如屋极亦只是在中为四向所准如建邦设都以为民极亦只是中天下而立为四方所标准如粒我蒸民莫匪尔极来牟岂有中意亦只是使人皆以此为准如北极如宸极皆然若只说中则殊不见极之义矣
  陈淳录洪范
  极尽也先生指前面香卓四边尽处是极所以为之四极四极视中央中央即是极也尧都平阳舜都蒲坂四边望之一齐㸔着平阳蒲坂如屋之极极高之处四边到此尽了去不得故谓之极宸极亦然至善亦如此应于事到至善是极尽了更无去处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书之皇极亦是四方所瞻仰者皇有训大处惟皇极之皇不可训大皇只当作君所以说遵王之义遵王之路直说到后面以为天下王其意可见葢皇字下从王
  汤泳录洪范
  东坡书传中说得极字亦好
  黄㽦录洪范
  无有作好无有作恶谓好所当好恶所当恶不可作为耳
  吴必大录洪范
  会其有极归其有极会归字无异义只是重叠言之与既言无偏无党又言无党无偏无别说也
  不知何氏录洪范
  疆弗友以刚克之燮友柔克之此治人也资质沉潜以刚克之资质高明以柔克之此治已也
  吕焘录洪范
  沈潜刚克高明柔克克治也言人资质沉潜者当以刚克之资质高明者当以柔克之此说为胜
  沈僴录洪范
  衍忒衍疑是过多剰底意思忒是差错了
  沈僴录洪范
  一极备凶一极无凶多些子不得无些子不得
  汤泳录洪范
  洪范却可理会天人相感庶征可验以类而应也秦时六月皆冻死人
  不知何氏录洪范
  问王省惟岁卿士惟月师尹惟日曰此但言职任之大小如此又问庶民惟星一句解不通并下文星有好风星有好雨意亦不贯曰家用不宁以上自结上文了下文却又说起星文意似是两假云云又问箕星好风毕风好雨曰箕只是簸箕以其簸扬而鼓风故月宿之则风古语云月宿箕风扬沙毕是义网漉鱼底义子又鼎中漉肉义子亦谓之毕凡以毕漉鱼肉其汁水淋漓而下若雨然毕星名义葢取此今毕星上有一柄下开两义形状亦类毕故月宿之则雨汉书谓月行东北入轸若东南入箕则风所以风者葢箕是南方属巽巽为风所以好风恐未必然
  沈僴录洪范
  王省惟岁言王之所当省者一岁之事卿士所省者一月之事以下皆然
  沈僴录洪范
  庶民惟星庶民犹星也
  吕焘录洪范
  凶短折两事恶弱恶是自暴弱是自弃
  吕焘录洪范


  朱子五经语类卷四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朱子五经语类卷四十九
  钱塘程川撰
  书九
  周书二
  近诸孙将旅獒来读是时武王已八十馀岁矣太保此书谆谆如教小儿相似若自后世言之则为非所宜言不尊君矣铢问人不易物之易合如字合作去声曰㸔上文意则当作如字读但德盛不狎侮又难说又问志以道宁言以道接接字如何曰接者酬应之谓言当以道酬应也志我之志言人之言
  董铢录旅獒
  人不易物惟德其物易改易也言人不足以易物惟德足以易物德重而人轻也人犹言位也谓居其位者如宝玉虽贵若有人君之德则所锡赉之物斯足贵若无其德则虽有至宝以锡诸侯亦不足贵也沈僴录旅獒
  林闻一问周公代武王之死不知亦有此理否曰圣人为之亦须有此理
  钱木之录字子山普陵人丁巳所闻先生六十八岁池录卅六卷中
  金縢
  是有丕子之责于天责如责侍子之责周公之意云设若三王欲得其子服事于彼则我多才多艺可以备使令且留武王以镇天下也
  万人杰录金縢
  成王方疑周公二年之间二公何不为周公辨明若天不雷电以风二公终不进说矣当是时成王欲诮周公而未敢葢周公东征其势亦难诮他此成王虽深疑之而未敢诮之也若成王终不悟周公须有所处矣
  万人杰录金縢
  问周公作鸱鸮之诗以贻成王其辞艰苦深奥不知成王当时如何理㑹得曰当时事变在眼前故读其诗者便知其用意所在自今读之既不及见当时事所以谓其诗难晓然成王虽得此诗亦只是未敢诮公其心未必能遂无疑及至雷风之变启金縢之书后方始释然开悟先生却问必大曰成王因何知有金縢后去启之必大曰此二公赞之也又问二公何故许时不说若雷不响风不起时又如何必大曰闻之吕公著云此见二公功夫处二公在里面调䕶非一日矣但他人不得而知耳曰伯恭爱说一般如此道理必大问其说毕竟如何曰是时周公握了大权成王自是转动周公未得便假无风雷之变周公亦须别有道理李懐光反其子璀告德宗曰臣父能危陛下陛下不能制臣父借此可见当时事势然在周公之事则不过使成王终于省悟耳
  吴必大录金縢
  大诰一篇不可晓据周公在当时外则有武庚管蔡之叛内则有成王之疑周室方且岌岌然他作此书决不是备礼茍且为之必欲以此耸动天下也而今大诰大意不过说周家辛苦做得这基业在此我后人不可不有以成就之而已其后又却专归在卜上其意思缓而不切殊不可晓
  辅广录大诰
  因言武王既克纣武庚三监及商民畔曰当初纣之暴虐天下之人胥怨无不欲诛之及武王既顺天下之心以诛纣于是天下之怨皆解而归周矣然商之遗民及与纣同事之臣一旦见故主遭人杀戮宗社为墟宁不动心兹固畔心之所由生也葢始苦于纣之暴而欲其亡固人之心及纣既死则怨已解而人心复有所不忍亦事势人情之必然者又况商之流风善政毕竟尚有在人心者及其顽民感纣恩意之深此其所以畔也云云后来乐毅伐齐亦是如此沈僴录大诰
  棐字与匪字同据汉书
  敬德录不详姓氏并不详所闻年岁及池录饶录饶后录卷次云馀仿此
  大诰
  忱谌字只训信天棐忱如云天不可信
  沈僴录大诰
  康诰三篇此是武王书无疑其中分明说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岂有周公方以成王之命命康叔而遽述己意而告之乎决不解如此五峰吴才老皆说是武王书只縁误以洛诰书首一假置在康诰之前故叙其书于大诰微子之命之后问如此则封康叔在武庚未叛之前矣曰想是同时商畿千里纣之地亦甚大所封必不止三两国周公使三叔监殷他却与武庚叛此是一件大疏脱事若当时不便平息模様做出西晋初年时事想见武庚日夜去说诱三叔以为周公弟也却在周作宰相管叔兄也却出监商故管叔生起不肖之心如此
  辅广录康诰酒诰梓材
  康诰酒诰是武王命康叔之词非成王也如朕其弟小子封又曰乃寡兄朂犹今人之劣兄也故五峰编此书于皇王大纪不属成王而载于武王纪也至若所谓惟三月哉生魄周公初基作新大邑于东国洛至乃洪大诰治自东坡㸔出以为非康诰之词而梓材一篇则又有可疑者如稽田垣墉之喻却与无胥戕无胥虐之类不相似以至于欲至于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却又似洛诰之文乃臣戒君之词非酒诰语也
  杨道夫录康诰酒诰梓材
  惟三月哉生魄一假自是脱落分晓且如朕弟寡兄是武王自告康叔之辞无疑葢武王周公康叔同叫作兄岂应周公对康叔一家人说话安得叫武王作寡兄以告其弟乎葢寡者是向人称我家我国长上之辞也只被其中有作新大邑于周数句遂牵引得序来作成王时书不知此是脱简且如梓材是君戒臣之辞而后截又皆是臣戒君之辞要之此三篇断然是武王时书若是成王不应所引多文王而不及武王且如今人才说太祖便须及太宗也又曰某常疑书注非孔安国作葢此传不应是东晋方出其文又皆不甚好不似西汉时文
  黄义刚录康诰
  庸庸祗祗威威显民此等语既不可晓只得且用古注古注既是杜撰如今便别求说又杜撰不如他矣黄㽦录康诰
  非汝封刑人杀人无或刑人杀人非汝封又曰劓刖人无或劓刖人康叔为周司寇故一篇多说用刑此但言非汝封刑人杀人则无或敢有刑人杀人者葢言用刑之权止在康叔不可不谨之意耳
  辅广录康诰
  吴才老说梓材是洛诰中书甚好其他文字亦有错乱而移易得出人意表者然无如才老此様处恰恰好好
  不知何氏录梓材
  尚书句读□长者如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是一句
  黄㽦录梓材
  王敬作所不可不敬德只是一句
  杨道夫录召诰
  周公曰王肇称殷礼以后皆是论祭祀然其中又杂得别说在
  吴振录洛诰
  柳兄言东莱解无逸一篇极好曰伯恭如何解君子所其无逸柳曰东莱解所字为居字曰若某则不敢如此说诸友问先生如何说曰恐有脱字则不可知若说不行而必强立一说虽若可观只恐道理不如此袭葢乡录无逸
  舜功问徽柔懿恭是一字是二字曰二字上轻下重柔者须徽恭者须懿柔而不徽则姑息恭而不懿则非由中出
  郑可学录无逸
  滕璘录云柔易于暗弱徽有发扬之意恭形于外懿则有蕴藏之意
  艾轩云文字只㸔易晓处如尚书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下面便不可晓只㸔这两句
  甘节录多方
  或录云此两句不与上下文相似上下文多不可晓
  文王惟克厥宅心人皆以宅心为处心也非即前面所说三有宅心尔若处心则当云克宅厥心
  李方子录立政
  康王之诰释斩衰而服衮冕于礼为非孔子取之又不知如何设使制礼作乐当此之职只得除之
  不知何氏录康王之诰
  铢问太保称成王独言毕协赏罚何也曰只为赏不当功罚不及罪故事事差错若毕协赏罚至公至明何以及此又问张皇六师曰古者兵藏于农故六军皆寓于农张皇六师则是整顿民众底意思
  杨至录康王之诰
  问格其非心之格训正是如格式之格以律人之不正者否曰如今人言合格是将此一物格其不正者如格其非心是说得深者格君心之非是说得浅者子善因问温公以格物为扞格之格不知格字有训捍义否曰亦有之如格斗之格是也
  董铢录冏命
  录中如今人言合格云云万人杰录云如合格之格谓使之归于正也
  东坡解吕刑王享国百年耄作一句荒度作刑作一句甚有理如洛诰等篇不可晓只合阙疑
  廖德明录吕刑
  问赎刑所以寛鞭朴之刑则吕刑之赎刑如何曰吕刑葢非先王之法也故程子有一策问云商之盘庚周之吕刑圣人载之于书其取之乎抑将垂戒后世乎辅广录吕刑
  古人赎金只是用于鞭朴之小刑而已重刑无赎到穆王好巡幸无钱使遂造赎法五刑皆有赎墨百锾劓惟倍剕倍差宫六百锾大辟千锾圣人存此篇所以记法之变然其间亦多好语有不轻于用刑底意陈淳录吕刑
  问郑敷文所论甫刑之意是否曰便是他们都不去考那赎刑如古之金作赎刑只是刑之轻者如流宥五刑之属皆是流窜但有鞭作官刑朴作教刑便是法之轻者故赎想见穆王胡做乱做到晚年无钱使撰出这般法来圣人也是志法之变处但是他其中论不可轻于用刑之类也有许多好说话不可不知又问本朝之刑与古虽相逺然也较近厚日何以见得义刚曰如不甚轻杀人之类曰也是但律较轻敕较重律是古来底敕是本朝底而今用时敕之所无方用律本朝自徒以下罪轻古时流罪不刺面只如今白面编管様是唐五代方是点面决脊如折杖却是太祖方创起这却较寛安卿问律起于何时曰律是从古来底逐代相承修过今也无理㑹了但是而今刑统便是但律下面注底便是周世宗者如宋莒公所谓律应从而违堪供而阙此六经之亚文也所谓律者汉书所引律便是但其辞古难晓如当时数大狱引许多词便如而今款様引某罪引某法为断本朝便多是用唐法义刚曰汉法较重于唐当时多以语辞获罪曰只是他用得如此当时之法却不曾恁地他只见前世轻杀人便恁地且如杨恽一书㸔得来有甚大假违法处谓之不怨不可但也无谤朝政之辞却便谓之腹诽而腰斩
  黄义刚录吕刑
  仲黙问五刑不赎之意曰是穆王方有赎刑尝见萧望之言古不赎刑某甚疑之后来方省得赎刑不是古因取望之传㸔毕曰说得也无引证因论望之云想见望之也是拗义刚问望之学术不知是如何又似好様又却也有那差异处先生徐应曰他说底也是正义刚曰如杀韩延寿分明是他不是曰望之道理短义刚曰㸔来他也是暗于事机被那两个小人恁地弄后都不知先生但应之而已
  黄义刚录吕刑
  秦誓费誓亦皆有说不行不可晓处民讫自若是多盘想只是说人情多要安逸之意
  辅广录费誓㤗誓





  朱子五经语类卷四十九
<经部,五经总义类,朱子五经语类>



  钦定四库全书
  朱子五经语类卷五十
  钱塘程川撰
  诗一
  统论经义
  只是思无邪一句好不是一部诗皆思无邪
  不知何氏录川按不知何氏录有三饶录二十卷为辛亥先生六十二岁时同舍共闻饶录三十九卷为己未先生七十岁时同舍共录建别录十八卷十九卷二十卷不详何时所闻未详孰是馀仿此
  温柔敦厚诗之教也使篇篇皆是讥刺人安得温柔敦厚
  滕璘录字徳粹新安人辛亥所闻先生六十二岁饶录十七卷中
  问以诗观之虽千百载之远人之情伪只此而已更无两般曰以某㸔来须是别换过天地方别换一様人情释氏之说固不足据然其书说尽百千万劫其事情亦只如此而已况天地无终穷人情安得有异吴必大录字伯丰兴国人戊申己酉所闻先生五十九岁六十岁饶录八卷中
  问诗次序是当如此否曰不见得只是楚茨信南山甫田大田诸诗元初却当作一片又曰如卷阿说岂弟君子自作贤者如泂酌说岂弟君子自作人君大抵诗中有可以比并㸔底有不可如此㸔自有只般様子
  叶贺孙录字味道括苍人辛亥以后所闻先生六十二岁池录七卷八卷九卷十卷十一卷中
  恭父问诗章起于谁曰有故言者是指毛公无故言者皆是郑康成有全章换一韵处有全押韵处如颂中有全篇句句是韵如殷武之类无两句不是韵到稼穑匪解自欠了一句前辈分章都晓不得某细读方知是欠了一句
  叶贺孙录
  诗中头项多一项是音韵一项是训𧮪名件一项是文体若逐一根究然后讨得些道理则殊不济事须是通悟者方㸔得
  李方子录字公晦邵武人戊申以后所闻先生五十九岁池录六卷中
  圣人有法度之言如春秋书礼是也一字皆有理如诗亦要逐字将理去读便都碍了
  陈淳录字安卿临漳人庚戌己未所闻先生六十一岁七十岁饶录十三卷十四卷中
  问圣人有法度之言如春秋书与周礼字较实诗无理会只是㸔大意若要将序去读便碍了问变风变雅如何曰也是后人恁地说今也只依他恁地说如汉广汝坟皆是说妇人如此则是文王之化只及妇人不及男子只㸔他大意恁地拘不得
  徐㝢录字居父永嘉人庚戌以后所闻先生六十一岁池录二十卷二十一卷饶录二十六卷中
  问删诗曰那曾见得圣人执笔删那个存这个也只得就相传上说去
  叶贺孙录
  因论诗曰孔子取诗只取大意三百篇也有会做底有不会做底如君子偕老子之不淑云如之何此是显然讥刺他到第二章已下又全然放寛岂不是乱道如载驰诗然有首尾委曲详尽非大段会底说不得又如鹤鸣做得极巧更含蓄意思全然不露如清庙一倡三叹者人多理会不得注下分明说一人倡之三人和之譬如今人挽歌之类今人解者又须要胡说乱说
  曾祖道录字择之丁巳所闻先生六十八岁池录卅七卷中
  诗有说得曲折后好底有只恁平直说后自好底如燕燕末后一章这不要㸔上文考下章便知得是恁地意思自是高远自是说得那人着
  黄义刚录字毅然临川人癸丑以后所闻先生六十四岁池录二十六卷二十七卷饶录卅八卷中
  诗人只见他恁地重三叠四说将谓是无伦理次序不知他一句不胡乱下文蔚曰今日偶㸔棫朴一篇凡有五章前三章是说人归附文王之徳后二章乃言文王有作人之功及纪纲四方之徳致得人归附者在此一篇之意次第甚明曰然遐不作人却是说他鼓舞作兴底事功夫细密处又在后一章如曰勉勉我王纲纪四方四方便都在他线索内牵着都动文蔚曰勉勉即是纯亦不已否曰然追琢其章金玉其相是那工夫到后文章真个是盛美资质真个是坚实
  陈文蔚录字才卿上饶人戊申以后所闻先生五十九岁池录四卷中
  读诗之法只是熟读涵咏自然和气从胸中流出其妙处不可得而言不待安排措置务自立说只恁平读着意思自足须是打叠得这心光荡荡地不立一个字只管虚心读他少问推来推去自然推出那个道理所以说以此洗心便是以这道理尽洗出那心里物事浑然都是道理上蔡曰学诗须先识得六义体面而讽咏以得之此是读诗之要法㸔来书只是要读读得熟时道理自见切忌先自布置立说
  不知何氏录
  大凡读书先晓得文义了只是常常熟读如㸔诗不须得着意去里面训解但只平平地涵咏自好因举池之竭矣不云自频泉之竭矣不云自中四句吟咏者久之又曰大雅中如烝民板抑等诗自有好底董氏举侯芭所言卫武公作抑诗使人日诵于其侧不知此出在何处他读书多想见是如此又曰如孟子也大故分晓也不用解他熟读滋味自出
  林䕫孙录字子武三山人丁巳以后所闻先生六十八岁池录卅四卷中
  读诗之法且如白华菅兮白茅束兮之子之远俾我独兮盖言白华与茅尚能相依而我与子乃相去如此之远何哉又如倬彼云汉为章于天周王寿考遐不作人只是说云汉恁地为章于天周王寿考岂不能作人也上两句皆是引起下面说略有些意思傍着不须深求只此读过便得
  沈僴录字杜仲永嘉人戊午以后所闻先生六十九岁池录卅八卷卅九卷四十卷四十一卷中
  读诗且只将做今人做底诗㸔或每日令人诵读却从旁聴之其诂有未通者略检注解㸔却时时诵其本文便见其语脉所在又曰念此一诗既已记得其语却逐个字将前后一様字通训之今注解中有一字而两三义者如假字有云大者有云至者只是随处旋纽捏耳非通训也
  黄㽦录字子耕豫章人戊申所闻先生五十九岁饶录九卷十卷中
  问向见吕丈问读诗之法吕丈举横渠置心平易之说见教某遵用其说去诵味来固有个涵泳情性底道理然终不能有所启𤼵程子谓兴于诗便知有着力处今读之止见其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而已不知其他如何着力曰善可为法恶可为戒不特诗也他书皆然古人独以为兴于诗者诗便有感𤼵人底意思今读之无所感𤼵者正是被诸儒解杀了死著诗义兴起人善意不得如南山有台序云得贤则能为邦家立太平之基盖为见诗中有邦家之基字故如此解此序自是好句但才如此说定便局了一诗之意若果先得其本意虽如此说亦不妨正如易解若得圣人系辞之意便横说竖说都得今㫁以一义解定易便不活诗所以能兴起人处全在兴如山有枢隰有榆别无意义只是兴起下面子有车马子有衣裳耳小雅诸篇皆君臣燕饮之诗道主人之意以誉宾如今人宴饮有致语之类亦间有叙宾客答词者汉书载客歌骊驹主人歌客毋庸归亦是此意古人以鱼为重故鱼丽南有嘉鱼皆特举以歌之仪礼载乃间歌鱼丽笙由庚歌南有嘉鱼笙崇邱歌南山有台笙由仪本一套事后人移鱼丽附于鹿鸣之什截嘉鱼以下为成王诗遂失当时用诗之意故胡乱解今观鱼丽嘉鱼南山有台等篇辞意皆同菁莪湛露蓼萧皆燕饮之诗诗中所谓君子皆称宾客后人却以言人君正颠倒了如以湛露为恩泽皆非诗义故野有蔓草零露湑兮亦以为君之泽不下流皆局于一个死例所以如此周礼以六诗教国子当时未有注解不过教之曰此兴也此比也此赋也兴者人便自作兴㸔比者人便自作比㸔兴只是兴起谓下句直说不起故将上句带起来说如何去上讨义理今欲观诗不若且置小序及旧说只将元诗虚心熟读徐徐玩味候仿佛见个诗人本意却从此推寻将去方有感𤼵如人捻得一个无题目诗再三熟㸔要须辨得出来若被旧说一局局定便㸔不出今虽说不用旧说终被他先入在内不期依旧从它去某向作诗解文字初用小序至解不行处亦曲为之说后来觉得不安第二次解者虽存小序问为辨破然终是不见诗人本意后来方知只尽去小序便自可通于是尽涤旧说诗意方活又曰变风中固多好诗虽其间有没意思者然亦须得其命辞遣意处方可观后人便自做个道理解说于其造意下语处元不及究只后代文集中诗文多不解其辞意者乐府中罗敷行罗敷即使君之妻使君即罗敷之夫其曰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正相戏之辞又曰夫婿从东来千骑居上头观其气象即使君也后人亦错解了须得其辞意方见好笑处
  吴必大录
  学者当兴于诗须先去了小序只将本文熟读玩味仍不可先㸔诸家注解㸔得久之自然认得此诗是说个甚事谓如拾得个无题目诗说此花既白又香是盛寒开必是梅花诗也卷阿召康公戒成王其始只说个好意思如岂弟君子皆指成王纯嘏尔寿之类皆说优㳺享福之事至有冯有翼以下方说用贤大抵告人之法亦当如此须先令人歆慕此事则其肯从吾言必乐为之矣
  万人杰录字正淳兴国人庚子以后所闻先生五十一岁池录十七卷饶录四十六卷中
  诗如今恁地注解了自是分晓易理会但须是沉潜讽诵玩味义理咀嚼滋味方有所益若只草草㸔过一部诗只两三日可了但不得滋味也记不得全不济事古人说诗可以兴须是读了有兴起处方是读诗若不能兴起便不是读诗因说永嘉之学只是要立新巧之说少间指摘东西斗凑零碎便立说去纵说得是也只无益莫道又未是
  钱木之录字子山晋陵人丁巳所闻先生六十八岁池录卅六卷中
  读诗正在于吟咏讽诵观其委曲折旋之意如吾自作此诗自然足以感𤼵善心今公读诗只是将已意去包笼他如做时文相似中间委曲周旋之意尽不曾理会得济得甚事若如此㸔只一日便可观尽何用逐日只睚得数章而又不曾透彻耶且如人入城郭须是逐街坊里巷屋庐台榭车马人物一一㸔过方是今公等只是外面望见城是如此便说我都知得了如郑诗虽淫乱然出其东门一诗却如此好女曰鸡鸣一诗意思亦好读之真个有不知手之舞足之蹈者
  沈僩录
  读诗便长人一格如今人读诗何縁会长一格诗之兴最不𦂳要然兴起人意处正在兴会得诗人之兴便有一格长丰水有芑武王岂不仕盖曰丰水且有芑武王岂不有事乎此亦兴之一体不必更注解如龟山说闗雎处意亦好然终是说死了如此便诗眼不活
  吴必大录
  问时举㸔文字如何曰诗传今日方㸔得纲领要之𦂳要是要识得六义头面分明则诗亦无难㸔者曰读诗全在讽咏得熟则六义将自分明须使篇篇有个下落始得且如子善向㸔易传往往毕竟不曾熟如此则何縁会浃洽横渠云书须成诵精思多在夜中或静坐得之一乱则思不起今学者㸔文字若记不得则何縁贯通时举曰縁资性鲁钝全记不起曰只是贪多故记不得福州陈正之极鲁钝每读书只读五十字必三二百遍而后能熟积习读去后来却赴贤良要知人只是不会耐苦耳凡学者要须做得人难做底事方好若见做不得便不去做要任其自然何縁做得事成切宜勉之
  潘时举录字子善天台人癸丑以后所闻先生六十四岁池录十二卷饶录四十六卷中
  问学者诵诗每篇诵得几遍曰也不曾记只觉得熟便止曰便是不得须是读熟了文义都晓得了涵泳读取百来遍方见得那好处那好处方出方见得精怪见公每日说得来干燥元来不曾熟读若读到精熟时意思自说不得如人下种子既下得种了须是讨水去灌溉他讨粪去培拥他与他耘锄方是下工夫养他处今却只下得个种子了便休都无耘治培养工夫如人相见才见了便散去都不曽交一谈如此何益所以意思都不生与自家都不相入都恁地干燥这个贪多不得读得这一篇恨不得常熟读此篇如无那第二篇方好而今只是贪多读第一篇了便要读第二篇读第二篇了便要读第三篇恁地不成读书此便是大不敬此句厉声说须是杀了那走作底心方可读书
  不知何氏录
  㸔诗不要死杀㸔了见得无所不包今人㸔诗无兴底意思
  甘节录字吉父永嘉人癸丑以后所闻先生六十四岁池录二十五卷中
  问㸔诗如何曰方㸔得闗雎一篇未有疑处曰未要去讨疑处只熟㸔某注得训诂字字分明便却玩索涵泳方有所得若便要立议论往往里面曲折其实未晓只仿佛见得便是虚设耳恐不济事此是三百篇之首可更熟㸔
  潘时举录
  㸔诗且㸔他大义如卫诸诗其中有说时事者固当细考如郑之淫乱底诗苦苦搜求他有甚意思一日㸔五六篇可也
  沈僩录
  公不会㸔诗须是㸔他诗人意思好处是如何不好处是如何㸔他风土㸔他风俗又㸔他人情物态只㸔伐檀诗便见得他一个清高底意思㸔硕鼠诗便见他一个暴敛底意思好底意思是如此不好底是如彼好底意思令自家善意油然感动而兴起㸔他不好底自家心下如著枪相似如此㸔方得诗意沈僩录
  㸔诗义理外更好㸔他文章且如谷风他只是如此说出来然而叙得事曲折先后皆有次序而今人费尽气力去做后尚做得不好
  黄义刚录
  先生问林武子㸔诗何处曰至大雅大声曰公前日方㸔节南山如何恁地快恁地不得而今人㸔文字敏底一揭开板便晓但于意味却不曽得便只管㸔时也只是恁地但百遍自是强五十遍时二百遍自是强一百遍时题彼脊鸰载飞载鸣我日斯迈而月斯征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这个㸔时也只是恁地但里面意思却有说不得底解不得底意思却在说不得底里面又曰生民等篇也可见祭祀次第此与仪礼正相合
  黄义刚录
  先生谓学者曰公㸔诗只㸔集传全不㸔古注曰某意欲先㸔了先生集传却㸔诸家解曰便是不如此无却㸔底道理才说却理会便是悠悠语今见㸔诗不从头㸔一过云且等我㸔了一个了却㸔那个几时得再㸔如厮杀相似只是杀一阵便了不成说今夜且如此厮杀明日又重新杀一番
  沈僩录
  文蔚泛㸔诸家诗说先生曰某有集传后只㸔集传先生又曰曾叅㸔诸家否曰不曾曰却不可
  陈文蔚录



  朱子五经语类卷五十



  钦定四库全书
  朱子五经语类卷五十一
  钱塘程川撰
  诗二
  统论六义
  六义自郑氏以来失之后妃自程先生以来失之后妃安知当时之称如何
  郑可学录字子上莆田人辛亥所闻先生六十二岁饶录十六卷中
  或问诗六义注三经三纬之说曰三经是赋比兴是做诗底骨子无诗不有才无则不成诗盖不是赋便是比不是比便是兴如风雅颂却是里面横□底都有赋比兴故谓之三纬
  吕焘录字徳昭南康人己未所闻先生七十岁饶录卅六卷卅七卷中
  诗有是当时朝廷作者雅颂是也若国风乃采诗者采之民间以见四方民情之美恶二南亦是采民言而被乐章尔程先生必要说是周公作以教人不知是如何某不敢从若变风又多是淫乱之诗故班固言男女相与歌咏以言其伤是也圣人存此亦以见上失其教则民欲动情胜其弊至此故曰诗可以观也且诗有六义先儒更不曾说得明却因周礼说豳诗有豳雅豳颂即于一诗之中要见六义思之皆不然盖所谓六义者风雅颂乃是乐章之腔调如言仲吕调大石调越调之类至比兴赋又别直指其名直叙其事者赋也本要言其事而虚用两句钓起因而接续去者兴也引物为况者比也立此六义非特使人知其音声之所当又欲使歌者知作诗之法度也问豳之所以为雅为颂者恐是可以用雅底腔调又可用颂底腔调否曰恐是如此某亦不敢如此㫁今只说恐是亡其二
  佘大雅录字正叔上饶人戊戌以后所闻先生四十九岁池录三卷中
  问比兴曰说出那物事来是兴不说出那物事是比如南有乔木只是说个汉有㳺女奕奕寝庙君子作之只说个他人有心子忖度之闗雎亦然皆是兴体比底只是从头比下来不说破兴比相近却不同周礼说以六诗教国子其实只是这赋比兴三个物事风雅颂诗之标名理会得那兴比赋时里面全不大段费解今人要细解不道此说为是如奕奕寝庙不认得意在那他人有心处只管解那奕奕寝庙
  潘植录字立之癸丑所闻先生六十四岁饶录二十九卷中
  问诗传说六义以托物兴辞为兴与旧说不同曰觉旧说费力失本指如兴体不一或借眼前物事说将起或别自将一物说起大抵只是将三四句引起如唐时尚有此等诗体如青青河畔草青青水中蒲皆是别借此物兴起其辞非必有感有见于此物也有将物之无兴起自家之所有将物之有兴起自家之所无前辈都理会这个不分明如何说得诗本指只伊川也自未见得㸔所说有甚广大处子细㸔本指却不如此若上蔡怕晓得诗如云读诗须先要识得六义体面这是他识得要领处问诗虽是吟咏使人自有兴起固不专在文辞然亦须是篇篇句句理㑹着实见得古人所以作此诗之意方始于吟咏上有得曰固是若不得其真实吟咏个甚么然古人已多不晓其意如左传所载歌诗多与本意元不相闗问我将维天其右之既右享之今所解都作左右之右与旧不同曰周礼有享右祭祀之文如诗中此例亦多如既右烈考亦右文母之类如我将所云作保祐说更难方说维羊维牛如何便说保祐到伊嘏文王既右享之也说未得右助之右问振鹭诗不是正祭之乐歌乃献助祭之臣未审如何曰㸔此文意都无告神之语恐是献助祭之臣古者祭祀每一受胙主与宾尸皆有献酬之礼既毕然后亚献至献毕复受胙如此礼意甚好有接续意思到唐时尚然今并受胙于诸献既毕之后主与宾尸意思皆隔了古者一祭之中所以多事如季氏祭逮暗而祭日不足继之以烛虽有强力之容肃敬之心皆倦怠矣有司跛倚以临祭其为不敬大矣他日祭子路与室事交乎户堂事交乎阶质明而始行事晏朝而退孔子闻之曰谁谓由也而不知礼乎古人祭礼是大段有节奏叶贺孙录
  器之问诗传分别六义有未备处曰不必又只管滞却许多且㸔诗意义如何古人一篇诗必有一篇意思且要理会得这个如柏舟之诗只说到静言思之不能奋飞绿衣之诗说我思古人实获我心此可谓止乎礼义所谓可以怨便是喜怒哀乐𤼵而皆中节处推此以观则子之不得于父臣之不得于君朋友之不相信皆当以此意处之如屈原之怀沙赴水贾谊言历九州而相其君何必怀此都也便都过当了古人胸中𤼵出意思自好㸔著三百篇诗则后世之诗多不足观矣
  钱木之录
  统论风雅颂
  大序言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所以析卫为邶鄘卫曰诗古之乐也亦如今之歌曲音各不同卫有卫音鄘有鄘音邶有邶音故诗有鄘音者系之鄘有邶音者系之邶若大雅小雅则亦如今之商调宫调作歌曲者亦按其腔调而作尔大雅小雅亦古作乐之体格按大雅体格作大雅按小雅体格作小雅非是做成诗后旋相度其辞目为大雅小雅也大抵国风是民庶所作雅是朝廷之诗颂是宗庙之诗又云小序汉儒所作有可信处绝少大序好处多然亦有不满人意处
  金去伪录字敬直乐平人乙未所闻先生四十六岁池录十五卷中
  林子武问诗者中声之所止曰这只是正风雅颂是中声那变风不是伯恭坚要牵合说是然恐无此理今但去读㸔便自有那轻薄底意思在了如韩愈说数句其声浮且淫之类这正是如此
  黄义刚录
  统论风雅
  问王风是他风如此不是降为国风曰其辞语可见风多出于在下之人雅乃士夫所作雅虽有刺而其辞庄重与风异
  郑可学录
  器之问风雅与无天子之风之义先生举郑渔仲之说言出于朝廷者为雅出于民俗者为风文武之时周召之作者谓之周召之风东迁之后王畿之民作者谓之王风似乎大约是如此亦不敢为㫁然之说但古人作诗体自不同雅自是雅之体风自是风之体如今人做诗曲亦自有体制不同者自不可乱不必说雅之降为风今且就诗上理会意义其不可晓处不必反倒因说尝见蔡行之举陈君举说春秋云须先㸔圣人所不书处方见所书之义见成所书者更自理会不得却又取不书者来理会少间只是说得奇巧
  钱木之录
  统论二南
  诗未论音律且如读二南与郑卫之诗相去多少不知何氏录
  问程氏云诗有二南犹易有乾坤莫只是以功化浅深言之曰不然问莫是王者诸侯之分不同曰今只㸔大序中说便可见大序云闗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鹊巢驺虞之徳诸侯之风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只㸔那化字与徳字及所以教字便见二南犹乾坤也
  陈文蔚录
  前辈谓二南犹易之乾坤其诗粹然无非道理与他诗不同曰须是寛中㸔𦂳底意思因言匡衡汉儒几语亦自说得好曰便是他做处却不如此
  刘炎录己酉甲寅以后所闻先生六十岁六十一岁六十二岁六十三岁六十四岁六十五岁饶后录七卷中
  问二南之诗真是以此风化天下否曰亦不须问是要风化天下与不风化天下且要从闗闗雎鸠在河之洲云云里面㸔义理是如何今人读书只是说向外面去却于本文全不识
  钱木之录
  统论周南
  敬子说诗周南曰他大纲领处只在戒谨恐惧上只自闗闗雎鸠便从这里做起后面只是渐渐推得阔沈僩录
  统论豳风
  问豳诗本风而周礼龠章氏祈年于田祖则吹豳雅蜡祭息老物则吹豳颂不知就豳诗观之其孰为雅孰为颂曰先儒因此说而谓风中自有雅自有颂虽程子亦谓然似都坏了诗之六义然有三说一说谓豳之诗吹之其调可以为风可为雅可为颂一说谓楚茨大田甫田是豳之雅噫嘻载芟丰年诸篇是豳之颂谓其言田之事如七月也如王介甫则谓豳之诗自有雅颂今皆亡矣数说皆通恐其或然未敢必也杨道夫录字仲恩建寜人己酉以后所闻先生六十岁池录十八卷十九卷中
  统论二雅
  小雅恐是燕礼用之大雅须飨礼方用小雅施之君臣之间大雅则止人君可歌
  吴必大录
  大雅气象宏阔小雅虽各指一事说得精切至到尝见古人工歌宵雅之三将作重事近尝令孙子诵之则见其诗果是恳至如鹿鸣之诗见得宾主之间相好之诚如徳音孔昭以燕乐嘉宾之心情意恳切而不失义理之正四牡之诗古注云无公义非忠臣也无私情非考子也此语甚切当知既云王事靡盬又云不遑将母皆是人情少不得底说得恳切如皇皇者华即首云每怀靡及其后便须咨询咨谋㸔此诗不用小序意义自然明白
  黄㽦录
  问二雅所以分曰小雅是所系者小大雅是所系者大呦呦鹿鸣其义小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其义大问变雅曰亦是变用他腔调尔大抵今人说诗多去辨他序文要求着落至其正文闗闗雎鸠之义却不与理会王徳修云诗序只是国史一句可信如闗雎后妃之徳也此下即讲师说如荡诗自是说荡荡上帝序却言是天下荡荡赉诗自是说文王既勤止我应受之是说后世子孙赖其祖宗基业之意他序却说赉予也岂不是后人多被讲师瞒耶曰此是苏子由曾说来然亦有不通处如汉广徳广所及也有何义理却是下面无思犯礼求而不可得几句却有理若某只上一句亦不敢信他旧曾有一老儒郑渔仲更不信小序只依古本与叠在后面某今亦只如此今人虚心㸔正文久之其义自见盖所谓序者类多世儒之谈不解诗人本意处甚多且如止乎礼义果能止礼义否桑中之诗礼义在何处王曰他要存戒曰此正文中无戒意只是直述他淫乱事尔若鹑之奔奔相鼠等诗却是讥骂可以为戒此则不然某今㸔得郑诗自叔于田等诗之外如狡童子衿等篇皆淫乱之诗而说诗者误以为刺昭公刺学校废耳卫诗尚可犹是男子戏妇人郑诗则不然多是妇人戏男子所以圣人尤恶郑声也出其东门却是个识道理底人做
  余大雅录
  统论大雅
  大雅非圣贤不能为其间平易明白正大光明
  黄㽦录
  统论三颂
  伯丰问商颂恐是宋作曰宋襄一伐楚而已其事可考安有莫敢不来王等事又问恐是宋人作之追述往事以祀其先代若是商人所作商尚质不应商颂反多于周颂曰商颂虽多于周颂觉得文势自别周颂虽简文自平易商颂之辞自是奥古非宋襄可作又问颂是告于神明鲁颂中却多是颂当时之君如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僖公岂有此事曰是颂愿之辞又问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孟子引以为周公如何曰孟子引经自是不仔细又问或谓鲁颂非三百篇之类夫子姑附于此耳曰思无邪一句正出鲁颂
  黄㽦录
  统论商颂
  商颂简奥
  李方子录
  统论比兴
  问诗中说兴处多近比曰然如闗雎麟趾相似皆是兴而兼比然虽近比其体却只是兴且如闗闗雎鸠本是兴起到得下面说窈窕淑女此方是入题说那实事盖兴是以一个物事贴一个物事说上文兴而起下文便接说实事如麟之趾下文便接振振公子一个对一个说盖公本是个好底人子也好孙也好族人也好譬如麟趾也好定也好角也好及比则却不入题了如比那一物说便是说实事如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螽斯羽一句便是说那人了下面宜尔子孙依旧是就螽斯羽上说更不用说实事此所以谓之比大率诗中比兴皆类此
  沈僩录
  比是以一物比一物而所指之事常在言外兴是借彼一物以引起此事而其事常在下句但比意虽切而却浅兴意虽阔而味长
  叶贺孙录
  比虽是较切然兴却意较深远也有兴而不甚深远者比而深远者又系人之高下有做得好底有拙底常㸔后世如魏文帝之徒作诗皆只是说风影独曹操爱说周公其诗中屡说便是那曹操意思也是较别也是乖
  黄义刚录
  统论兴
  诗之兴全无巴鼻后人诗犹有此体如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又如高山有崖林木有枝忧来无端人莫之知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皆是此体
  李方子录录中诗之兴下吴振录云多
  是假他物举起全不取其义
  统论韵
  问诗叶韵是当时如此作是乐歌当如此曰当时如此作古人文字多有如此者如正考父鼎铭之类郑可学录
  诗之音韵是自然如此这个与天通古人音韵寛后人分得密后隔开了离骚注中𤼵两个例在前朕皇考曰伯庸庚寅吾以降又重之以修能纫秋兰以为佩后人不晓却谓只此两韵如此某有楚词叶韵作子厚名字刻在漳州
  李方子录
  问先生说诗率皆叶韵得非诗本乐章播诸声诗自然叶韵方谐律吕其音节本如是耶曰固是如此然古人文章亦多是叶韵因举王制及老子叶韵处数段又曰周颂多不叶韵疑自有和底篇相叶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唱而三叹叹即和声也
  李儒用录字仲秉岳阳人己未所闻先生七十岁池录四十三卷饶录卅卷中
  问诗叶韵有何所据而言曰叶韵乃吴才老所作某又续添减之盖古人作诗皆叶韵与今人歌曲一般今人信口读之全失古人咏歌之意
  李辉录字晦叔不详所闻年岁及池录饶录饶后录卷次云馀仿此
  先生因言㸔诗须并叶韵读便见得他语自整齐又更略知叶韵所由来甚善又曰伊川有诗解数篇说到小雅以后极好盖是王公大人好生地做都是识道理人言语故它里面说得尽有道理好仔细㸔非如国风或出于妇人小夫之口但可观其大概也董铢录字叔重鄱阳人丙辰以后所闻先生六十七岁池录十三卷饶录四十六卷中
  器之问诗曰古人情意温厚寛和道得言语自恁地好当时叶韵只是要便于讽咏而已到得后来一向于字韵上严切却无意思汉不如周魏晋不如汉唐不如魏晋本朝又不如唐如元微之刘禹锡之徒和诗犹自有韵相重密本朝和诗便定不要一字相同不知却愈坏了诗
  钱木之录
  器之问诗叶韵之义曰只要音韵相叶好吟哦讽诵易见道理亦无甚要𦂳今且要将七分工夫理会义理三二分工夫理会这般去处若只管留心此处而于诗之义却见不得亦何益也又曰叶韵多用吴才老本或自以意补入
  钱木之录
  吴才老补韵甚详然亦有推不去者某煞寻得当时不曾记今皆忘之矣如外御其务叶烝也无戎才老无寻处却云务字古人读做蒙不知戎汝也汝戎二字古人通用是协音汝也如南仲太祖太师皇父整我六师以修我戎亦是协音汝也下民有严叶不敢怠遑才老欲音严为庄云避汉讳却无道理某后来读楚辞天问见一严字乃押从庄字乃知是叶韵严读作昂也天问才老岂不读往往无甚意义只恁打过去也
  黄义刚录饶录何氏云中庸奏假无言奏音
  族平声音鬃所以毛诗作鬷字
  或问吴氏叶韵何据曰他皆有据泉州有其书每一字多者引十馀证少者亦两三证他说元初更多后删去姑存此耳然犹有未尽因言商颂天命降监下民有严不僭不滥不敢怠遑吴氏云严字恐是庄字汉人避讳改作严字某后来因读楚辞天问见严字都押入刚字方字去又此间乡音严作户刚反乃知严字自与皇字叶然吴氏岂不曾㸔楚词想是偶然失之又如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每有良朋丞也无戎吴氏复疑侮当作雾以叶戎字某却疑古人训戎为汝如以佐戎辟戎虽小子则戎女音或通后来读常武诗云南仲太祖太师皇父整我六师以修我戎则与汝叶明矣因言古之谣谚皆押韵如夏谚之类散文亦有押韵者如曲礼安民哉叶音兹则与上面思辞二字叶矣又如将上堂声必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将入户视必下下叶音护礼运孔子闲居亦多押韵庄子中尤多至于易彖辞皆韵语也又云礼记五至三无处皆叶
  辅广录字汉卿庆源人甲寅以后所闻先生六十五岁池录二卷中
  诗音韵间有不可晓处因说如今所在方言亦自有音韵与古合处子升因问今阳字却与唐字通清字却与青字分之类亦自不可晓曰古人韵疏后世韵方严密见某人好考古字却说青字音自是亲如此类极多
  钱木之录
  叶韵恐当以头一韵为准且如华字叶音敷如有女同车是第一句则第二句颜如舜华当读作敷字然后与下文佩玉琼琚洵美且都皆叶至如何彼秾矣唐棣之华是第一韵则当依本音读而下文王姬之车却当作尺奢反如此方是今只从吴才老旧说不能又创得此例然楚词纷余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能音耐然后下文纫秋兰以为佩叶若能字只从本音则佩字遂无音如此则又未可以头一韵为定也
  李闳祖录字守约邵武人戊申以后所闻先生五十九岁池录四卷中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此例甚多作字作做保字作补往近王舅近音既说文作㫁误写作近黄㽦录
  鸿飞遵渚公归无所鸿飞遵陆公归不复飞归叶是句腰亦用韵诗中亦有此体
  李方子录
  昭兹来许汉碑作昭哉洪氏隶释兹哉叶韵柏梁台诗末句韵亦同
  李方子录









  朱子五经语类卷五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朱子五经语类卷五十二
  钱塘程川撰
  诗三
  统论大小序
  诗才说得密便说他不著国史明乎得失之迹这一句也有病周礼礼记中史并不掌诗左传说自分晓以此见得大序亦未必是圣人做小序更不须说他做小序不会寛说每篇便求一个实事填塞了他有寻得着底犹自可通不然便与诗相碍那解底要就诗却碍序要就序却碍诗诗之兴是劈头说那没来由底两句下面方说那事这个如何通解郑声淫所以郑诗多是淫佚之辞狡童将仲子之类是也今唤做忽与祭仲与诗辞全不相似这个只似而今闲泼曲子南山有台等数篇是燕享时常用底叙宾主相好之意一似今人致语又曰诗小序不可信而今㸔诗有诗中分明说是某人某事者则可知其他不曾说者而今但可知其说此等事而已韩退之诗曰春秋书王法不诛其人身
  舒高录甲寅所闻先生六十五岁饶后录二十卷中
  诗大序只有六义之说是而程先生不知如何又却说从别处去如小序亦间有说得好处只是杜撰处多不知先儒何故不虚心仔细㸔这道理便只恁说却后人又只依他那个说出亦不㸔诗是有此意无若说不去处又须穿凿说将去又诗人当时多有倡和之词如是者有十数篇序中都说从别处去且如蟋蟀一篇本其风俗勤俭其民终岁勤劳不得少休及岁之暮方且相与燕乐而又遽相戒曰日月其除无已太康盖谓今虽不可以不为乐然不已过于乐乎其忧深思远固如此至山有枢一诗特以和答其意而解其忧尔故说山则有枢矣隰则有榆矣子有衣裳弗曳弗娄子有车马弗驰弗驱一旦宛然以死则他人藉之以为乐尔所以解劝他及时而乐也而序蟋蟀者则曰刺晋僖公俭不中礼盖风俗之变必由上以及下今谓君之俭反过于礼而民之俗犹知用礼则必无是理也至山有枢则以为刺晋昭公又大不然矣若鱼藻则天子燕诸侯而诸侯美天子之诗也采菽则天子所以答鱼藻矣至鹿鸣则燕享宾客也序颇得其意四牡则劳使臣也而诗序下文则妄矣皇皇者华则遣使臣之诗也棠华则燕兄弟之诗也序固得其意伐木则燕朋友故旧之诗也人君以鹿鸣而下五诗燕其臣故臣受君之赐者则歌天保之诗以答其上天保之序虽略得此意而古注言鹿鸣至伐木皆君所以下其臣臣亦归美于上崇君之尊而福禄之以答其歌却说得尤分明又如行苇自是祭毕而燕父兄耆老之诗首章言开燕设席之初而殷勤笃厚之意已见于言语之外二章言侍御献酬饮食歌乐之盛三章言既燕而射以为欢乐末章祝颂其既饮此酒皆得享夫长寿今序者不知本㫖见有勿践履之说则便谓仁及草木见戚戚兄弟便谓亲睦九族见黄耇台背便谓养老见以祈黄耇便谓乞言见介尔景福便谓成其福禄细细碎碎殊无伦理其失为尤甚既醉则父兄所以答行苇之诗也凫鹥则祭之明日绎而宾尸之诗也古者宗庙之祭皆有尸既祭之明日则暖其祭食以燕为尸之人故有此诗假乐则公尸之所以答凫鹥也今序篇皆失之又曰诗即所谓乐章虽有唱和之意祗是乐工代歌亦非是君臣自歌也
  杨道夫录
  统论大序
  诗序起闗雎后妃之徳也止教以化之大序起诗者志之所之也止诗之至也
  㳺敬仲录字连叔南剑人辛亥所闻先生六十二岁饶录十九卷中
  声𤼵出于口成文而节宣和畅谓之音乃合于音调如今之唱曲合宫调商调之类
  㳺敬仲录
  诗大序亦只是后人作其间有病句
  李方子录
  大序亦有未尽如𤼵乎情止乎礼义又只是说正诗变风何尝止乎礼义
  不知何氏录
  问止乎礼义曰如变风柏舟等诗谓之止乎礼义可也桑中诸篇曰止乎礼义则不可盖大纲有止乎礼义者
  黄㽦录
  止乎礼义如泉水载驰固止乎礼义如桑中有甚礼义大序只是㨂好底说亦未尽
  黄㽦录
  统论小序
  因论诗历言小序大无义理皆是后人杜撰先后増益凑合而成多就诗中采摭言语更不能𤼵明诗之大㫖才见有汉之广矣之句便以为徳广所及才见有命彼后车之言便以为不能饮食教载行苇之序但见牛羊勿践便谓仁及草木但见戚戚兄弟便谓亲睦九族见黄耇台背便谓养老见以祈黄耇便谓乞言见介尔景福便谓成其福禄随文生义无复伦理卷耳之序以求贤审官知臣下之勤劳为后妃之志事固不伦矣况诗中所谓嗟我怀人其言亲昵太甚宁后妃所得施于使臣者哉桃夭之诗谓婚姻以时国无鳏民为后妃之所致而不知其为文王刑家及国其化固如此岂专后妃所能致耶其他变风诸诗未必是刺者皆以为刺未必是言此人必附会以为此人桑中之诗放荡留连止是淫者相戏之辞岂有刺人之恶而反自陷于流荡之中子衿词意轻儇亦岂刺学校之辞有女同车等皆以为刺忽而作郑忽不娶齐女其初亦是好底意思但见后来失国便将许多诗尽为刺忽而作考之于忽所谓淫昏暴虐之类皆无其实至遂目为狡童岂诗人爱君之意况其所以失国正坐柔懦阔疏亦何狡之有幽厉之刺亦有不然甫田诸篇凡诗中无诋讥之意者皆以为伤今思古而作其他谬误不可胜说后世但见诗序巍然冠于篇首不敢复议其非至于解说不通多为饰辞以曲护之者其误后学多矣大序却好或者谓补凑而成亦有此理书小序亦未是只如尧典舜典便不能通贯一篇之意尧典不独为逊舜一事舜典到历试诸艰之外便不该通了其他书序亦然至如书大序亦疑不是孔安国文字大抵西汉文章浑厚近古虽董仲舒刘向之徒言语自别读书大序便觉软慢无气未必不是后人所作也
  周谟录字舜弼南康人己亥以后所闻先生五十岁饶录四卷五卷中
  问狡童刺忽也古注谓诗人以狡童指忽而言前辈尝举春秋书忽之法且引硕鼠以况其义先生诗解取程子之言谓作诗未必皆圣贤则其言岂免小疵孔子删诗而不去之者特取其可以为后戒耳琮谓郑之诗人果若指斥其君目以狡童其疵大矣孔子自应删去曰如何见得曰似不曾以狡童刺忽且今所谓彼者他人之义也所谓子者尔之义也他与尔似非共指一人而言今诗人以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为忧忽之辞则彼狡童兮自应别有所指矣曰却是指谁曰必是当时擅命之臣曰不与我言兮却是如何曰如祭仲卖国受盟之事国人何尝与知琮因是以求硕鼠之义乌知必指其君而非指其任事之臣哉曰如此解经尽是诗序误人郑忽如何做得狡童若是狡童自会托婚大国而借其助矣谓之顽童可也许多郑风只是孔子一言㫁了曰郑声淫如将仲子自是男女相与之辞却干祭仲与叔段甚事如褰裳自是男女相咎之辞却干忽与突争国甚事但以意推㸔狡童便见所指是何人矣不特郑风诗序大率皆然问每篇诗名下一句恐不可无自一句而下却是无用曰苏氏有此说且如卷耳如何是后妃之志南山有台如何是乐得贤甚至汉广之诗寜可是文王之道以下至求而不可得也尚自不妨却如徳广所及也一句成甚说话又问大序如何曰其间亦自有凿说处如言国史明乎得失之迹按周礼史官如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其职不过掌书无掌诗者不知明得失之迹却干国史甚事曰旧闻先生不取诗序之说未能领受今聴一言之下遂活却一部毛诗
  吴琮录字仲方临川人甲寅见记先生六十五岁饶录四卷五卷中
  诗序多是后人妄意推想诗人之美刺非古人之所作也古人之诗虽存而意不可得序诗者妄诞其说但疑见其人如此便以为是诗之美刺者必若人也如庄姜之诗却以为刺卫顷公今观史记所述顷公竟无一事可纪但言某公卒子某公立而已都无其事顷公固亦是卫一不美之君序诗者但见其诗有不美之迹便指为刺顷公之诗此类甚多皆是妄生美刺初无其实至有不能考者则但言刺诗也思贤妃也然此是汎汎而言如汉广之序言徳广所及此语最乱道诗人言汉之广矣其言已分晓至如下面小序却说得是谓文王之化被于南国美化行乎江汉之域无思犯礼求而不可得也此数语却好又云㸔来诗序当时只是个山东学究等人做不是个老师宿儒之言故所言都无一事是当如行苇之序虽皆是诗人之言但却不得诗人之意不知而今做义人到这处将如何做于理决不顺某谓此诗本是四章章八句他不知作八章章四句读了如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方苞方体惟叶泥泥戚戚兄弟莫远具尔或肆之筵或授之几此诗本是兴诗即是兴起下四句言以行苇兴兄弟勿践履是莫远意也又云郑卫诗多是淫奔之诗郑诗如将仲子以下皆鄙俚之言只是一时男女淫奔相诱之语如桑中之诗云众散民流而不可止故乐记云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其众散其民流诬上行私而不可止也郑诗自缁衣之外亦皆鄙俚如采萧采艾青衿之类是也故夫子放郑声如抑之诗非诗人作以刺君乃武公为之以自警又有称小子之言此必非臣下告君之语乃自谓之言无疑也
  黄卓录字先之所闻年岁未详饶后录十二卷中
  诗序实不足信向见郑渔仲有诗辨妄力诋诗序其间言语太甚以为皆是村野妄人所作始亦疑之后来子细㸔一两篇因质之史记国语然后知诗序之果不足信因是㸔行苇宾之初筵抑数篇序与诗全不相似以此㸔其他诗序其不足信煞多以此知人不可乱说话便都被人㸔破了诗人假物兴辞大率将上句引下句如行苇勿践履戚戚兄弟莫远具尔行苇是比兄弟勿字乃兴莫字此诗自是饮酒会宾之意序者却牵合作周家忠厚之诗遂以行苇为仁及草木如云酌以大斗以祈黄耇亦是欢合之时祝寿之意序者遂以为养老乞言岂知祈字本只是祝颂其高寿无乞言意也抑诗中间煞有好语亦非刺厉王如於乎小子岂是以此指其君兼厉王是暴虐大恶之主诗人不应不述其事实只说谨言节语况厉王无道谤讪者必不容武公如何恁地指斥曰小子国语以为武公自警之诗却是可信大率古人作诗与今人作诗一般其间亦自有感物道情吟咏情性几时尽是讥刺他人只縁序者立例篇篇要作美刺说将诗人意思尽穿凿坏了且如今人见人才做事便作一诗歌美之或讥刺之是甚么道理如此一似里巷无知之人胡乱称颂谀说把持放雕何以见先王之泽何以为情性之正诗中数处皆应答之诗如天保乃与鹿鸣为唱答行苇与既醉为唱答蟋蟀与山有枢为唱答唐自是晋未改号时国名自序者以为刺僖公便牵合谓此晋也而谓之唐乃有尧之遗风本意岂因此而谓之唐是皆凿说但唐风自是尚有勤俭之意作诗者是一个不敢放怀底人说今我不乐日月其除便又说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到山有枢是答者便谓子有衣裳弗曳弗娄宛其死矣他人是愉子有钟鼓弗鼓弗考宛其死矣他人是保这是答他不能享些快活徒恁地苦涩诗序亦有一二有慿据如清人硕人载驰诸诗是也昊天有成命中说成王不敢康成王只是成王何须牵合作成王业之王自序者恁地附会便谓周公作此以告成功他既作周公告成功便将成王字穿凿说了又几曽是郊祀天地被序者如此说后来遂生一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事端有南北郊之事此诗自说昊天有成命又不曾说着地如何说道祭天地之诗设使合祭亦须几句说及后土如汉诸郊祀诗祭某神便说某事若用以祭地不应只说天不说地东莱诗记却编得仔细只是大本已失了更说甚么向尝与之论此如清人载驰一二诗可信渠却云安得许多文字证据某云无证而可疑者只当阙之不可据序作证渠又云只此序便是证某因云今人不以诗说却以序解诗是以委曲牵合必欲如序者之意寜失诗人之本意不恤也此是序者大害处
  叶贺孙录
  诗小序全不可信如何定知是美刺那人诗人亦有意思偶然而作者又其序与诗全不相合诗词理甚顺平易易㸔不如序所云且如葛覃一篇只是见葛而思归寜序得却如此毛公全无序解郑间见之序是卫宏作
  不知何氏录
  问诗传尽撤去小序何也曰小序如硕人定之方中等见于左传者自可无疑若其他刺诗无所据多是世儒将他谥号不美者挨就立名尔今只考一篇见是如此故其他皆不敢信且如苏公刺暴公固是姓暴者多万一不见得是暴公则惟暴之云者只作一个狂暴底人说亦可又如将仲子如何便见得是祭仲某由此见得小序大故是后世陋儒所作但既是千百年已往之诗今只见得大意便了又何必要指实得其人姓名于㸔诗有何益也
  余大雅录
  问硕鼠狡童之刺其君不已甚乎曰硕鼠刺君重敛盖暴取虐民民怨之极则将视君如寇雠故𤼵为怨上之辞至此若狡童诗本非是刺忽才做刺忽便费得无限杜撰说话郑忽之罪不至已甚往往如宋襄这般人大言无当有甚狡处狡童刺忽全不近傍些子若郑突却是狡诗意本不如此圣人云郑声淫盖周衰惟郑国最为淫俗故诸诗多是此事东莱将郑忽深文诋斥得可畏
  叶贺孙录
  经书都被人说坏了前后相仍不觉且如狡童诗是序之妄安得当时人民敢指其君为狡童况忽之所为可谓之愚何狡之有当是男女相怨之诗
  邵浩录丙午所闻先生五十七岁饶后录九卷中
  郑卫皆淫奔之诗风雨狡童皆是又岂是思君子刺忽忽愚何以为狡
  吴振录所闻年岁未详饶后录十四卷中
  江畴问狡童刺忽也言其疾之太重曰若以当时之暴敛于民观之为言亦不为重盖民之于君聚则为君臣散则为仇雠如孟子所谓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是也然诗人之意本不如此何尝言狡童是刺忽而序诗者妄意言之致得人如此说圣人言郑声淫者盖郑人之诗多是言当时风俗男女淫奔故有此等语狡童想说当时之人非刺其君也又曰诗辞多是出于当时乡谈鄙俚之语杂而为之如鸱鸮云拮据㭩荼之语皆此类也又曰此言乃周公为之周公不知其人如何然其言皆聱牙难考如书中周公之言便难读如立政君奭之篇是也最好者惟无逸一书中间用字亦有诪张为幻之语至若周官蔡仲等篇却是官様文字必出于当时有司润色之文非纯周公语也又曰古人作诗多有用意不相连续如嘒彼小星三五在东释者皆云小星者是在天至小之星也三五在东者是五纬之星应在于东也其言全不相贯
  黄卓录
  文武以天保以上治内采薇以下治外始于忧勤终于逸乐这四句尽说得好
  杨道夫录
  小序极有难晓处多是附会如鱼藻诗见有王在镐之言便以为君子思古之武王似此类甚多
  不知何氏录
  问棫朴何以见文王之能官人曰小序不可信类如此此篇与前后数诗同为称扬之辞作序者为见棫朴近个人材底意思故云能官人也行苇序尤可笑第一章只是起兴何与仁及草木以祈黄耇是愿颂之词如今人举酒称寿底言语只见有祈字便说是乞言
  黄㽦录
  棫朴序只下能官人三字便晦了一篇之意楚茨等十来篇皆是好诗如何见得是伤今思古只被乱在变雅中便被后人如此想像如东坡说某处猪肉众客称美之意
  黄㽦录
  郑渔仲谓诗小序只是后人将史传去㨂并㸔谥却附㑹作小序美刺
  吴振录
  诗序作而观诗者不知诗意
  甘节录
  诗序东汉儒林传分明说道是卫宏作后来经意不明都是被他坏了某又㸔得亦不是卫宏一手作多是两三手合成一序愈说愈疏浩云苏子由却不取小序曰他虽不取下面言语留了上一句便是病根伯恭专信序又不免牵合伯恭凡百长厚不肯非毁前辈要出脱回䕶不知道只为得个解经人却不会为得圣人本意是便道是不是便道不是方得
  邵浩录
  王徳修曰六经惟诗最分明曰诗本易明只被前面序作梗序出于汉儒反乱诗本意且只将四字成句底诗读却自分晓见作诗集传待取诗令编排放前面驱逐过后面自作一处
  陈文蔚录
  敬之问诗书序曰古本自是别作一处如易大传班固序传并在后京师旧本杨子注其序亦总在后廖徳明录字子晦南剑人癸巳以后所闻先生四十四岁池录一卷饶录四十六卷中
  诗书序当开在后面
  黄升卿录辛亥所闻先生六十二岁饶录二十一卷中
  问诗传多不解诗序何也曰某自二十岁时读书便觉小序无意义及去了小序只玩味诗词却又觉得道理贯彻当初亦尝质问诸乡先生皆云序不可废而某之疑终不能释后到三十岁㫁然知小序之出于汉儒所作其为谬戾有不可胜言东莱不合只因序讲解便有许多牵强处某尝与之言终不肯信读诗记中虽多说序然亦有说不行处亦废之某因作诗传遂成诗序辨说一册其他谬戾辨之颇详
  李辉录
  伯恭党得小序不好使人㸔著转可恶
  吴振录
  某解诗多不依他序纵解得不好也不过只是得罪于作序之人只依序解而不考本诗上下文意则得罪于圣贤也
  包扬录字显道建昌人癸卯申辰乙巳所闻先生五十四岁五十五岁五十六岁饶后录三卷四卷五卷六卷中
  统论诸说
  汉书传训皆与经别行三传之文不与经连故石经书公羊传皆无经文艺文志云毛诗经二十九卷毛诗𧮪训传三十卷是毛为𧮪训亦不与经连也马融为周礼注乃云欲省学者两读故具载本文然则后汉以来始就经为注未审此诗引经附传是谁为之其毛诗二十九卷不知并何卷也
  不知何氏录
  毛郑所谓山东老学究欧阳会文章故诗意得之亦多但是不合以今人文章如他底意思去㸔故皆局促了诗意古人文章有五七十里不回头者苏黄门诗说疏放觉得好
  吴振录
  横渠云置心平易始知诗然横渠解诗多不平易程子说胡安定解九四作太子事云若一爻作一事只做得三百八十四事此真看易之法然易传中亦有偏解作一事者林艾轩尝云伊川解经有说得未的当处此文义间事安能一一皆是若大头项则伊川底却是此善观伊川者陆子静㸔得二程低此恐子静㸔其说未透耳譬如一块精金却道不是金非金之不好盖是不识金也
  万人杰录吴必大录云横渠解悠悠
  苍天此何人哉却不平易
  程先生诗传取义太多诗人平易恐不如此
  不知何氏录
  子由诗解好处多欧公诗本义亦好因说东莱改本书解无阙疑处只据意说去木之问书解谁底好㸔曰东坡解大纲也好只有失如说人心惟危这般处便说得差了如今㸔他底须是识他是与不是处始得钱木之录
  欧阳公有诗本义二十馀篇煞说得有好处有诗本末篇又有论云何者为诗之本何者为诗之末诗之本不可不理㑹诗之末不理会得也无妨其论甚好近世自集注文字出此等文字都不见了也害事如吕伯恭读诗记人只是㸔这个它上面有底便㸔无底更不知㸔了
  沈僩录
  因言欧阳永叔本义而曰理义大本复明于世固自周程然先此诸儒亦多有助旧来儒者不越注疏而已至永叔原父孙明复诸公始自出议论如李泰伯文字亦自好此是运数将开理义渐欲复明于世故也苏明允说欧阳之文处形容得极好近见其奏议文字如回河等札子皆说得尽诚如老苏所言便如诗本义中辨毛郑处文辞舒缓而其说直到底不可移易
  黄㽦录
  问读诗记序中雅郑邪正之说未明曰向来㸔诗中郑诗𨚍鄘卫诗便是郑卫之音其诗大段邪淫伯恭直以谓诗皆贤人所作皆可歌之宗庙用之宾客此甚不然如国风中亦多有邪淫者又问思无邪之义曰此只是三百篇可蔽以诗中此言所谓无邪者读诗之大体善者可以劝而恶者可以戒若以为皆贤人所作贤人决不肯为此若只一乡一里中有个恁地人专一作此怨刺恐亦不静至于皆欲被之弦歌用之宗庙如郑卫之诗岂不亵渎用以祭幽厉褒姒可也施之宾客燕飨亦待好宾客不得须卫灵陈幽乃可耳所谓诗可以兴者使人兴起有所感𤼵有所惩创可以观者见一时之习俗如此所以圣人存之不尽删去便尽见当时风俗媺恶非谓皆贤人所作耳大序说止乎礼义亦可疑小序尤不可信皆是后人托之乃是不识义理不晓事如山东学究者皆是取之左传史记中所不取之君随其谥之美恶有得恶谥及传中载其人之事者凡一时恶诗尽以归之最是郑忽可怜见郑风中恶诗皆以为刺之伯恭又欲主张小序煅炼得郑忽罪不胜诛郑忽却不是狡若是狡时它却须结齐国之援有以钳制祭仲之徒决不至于失国也谥法中如堕覆社稷曰顷便将柏舟一诗硬差排为卫顷公便云贤人不遇小人在侧更无分疏处愿而无立曰僖衡门之诗便以诱陈僖愿而无立志言之如子衿只是淫奔之诗岂是学校中气象褰裳诗中子惠思我褰裳渉溱至狂童之狂也且岂不是淫奔之辞只縁左传中韩宣子引岂无他人便将做国人思大国之正已不知古人引诗但借其言以寓己意初不理㑹上下文义偶一时引之耳伯恭只诗纲领第一条便载上蔡之说上蔡费尽辞说只解得个怨而不怒才先引此便是先瞎了一部文字眼目
  黄㽦录
  李茂钦问先生曾与东莱辨论淫奔之诗东莱谓诗人所作先生谓淫奔者之言至今未晓其说曰若是诗人所作讥刺淫奔则婺州人如有淫奔东莱何不作一诗刺之茂钦又引他事问难先生曰未须别说只为我答此一句来茂钦辞穷先生曰若人家有隠僻事便作诗讦其短讥刺此乃今之轻薄子好作谑词嘲乡里之类为一乡所疾害者诗人温醇必不如此如诗中所言有善有恶圣人两存之善可劝恶可戒李杞录字良仲平江人甲寅所闻先生六十五岁饶后录二十一卷中
  伯恭说诗太巧亦未必然古人直不如此今某说皆直靠直说
  包扬录
  林子武说诗曰不消得恁地求之太深他当初只是平说横㸔也好竖㸔也好今若要讨个路头去里面寻却怕迫窄了
  黄义刚录
  时举说卷阿诗毕以为诗中凡称颂人君之寿考福禄者必归于得人之盛故既醉诗云君子万年介尔景福而必曰朋友攸摄摄以威仪假乐诗言受天之禄与干禄百福而必曰率由群匹与百辟卿士媚于天子盖人君所以致福禄者未有不自得人始也先生颔之
  潘时举录
  问今人自做一诗其所寓之意亦只自晓得前辈诗如何可尽解曰何况三百篇后人不肯道不会须要字字句句解得么
  不知何氏录
  解诗如抱桥柱浴水一般终是离脱不得鸟兽草木今在眼前识得底便可穷究且如雎鸠不知是个甚物亦只得从他古说道是鸷而有别之类
  不知何氏录
  因说学者解诗曰某旧时㸔诗数十家之说一一都从头记得初间那里敢便判㫁那说是那说不是㸔熟久之方见得这说似是那说似不是或头边是尾说不相应或中间数句是两头不是或尾头是头边不是然也未敢便判㫁疑恐是如此又㸔久之方审得这说是那说不是又熟㸔久之方敢决定㫁说这说是那说不是这一部诗并诸家解都包在肚里公而今只是见已前人解诗便也要注解更不问道理只认捉著便据自家意思说于已无益于经有害济得甚事凡先儒解经虽未知道然其尽一生之力纵未说得七八分也有三四分且须熟读详究以审其是非而为吾之益今公才㸔着便妄生去取肆以己意是𤼵明得个甚么道理公且说人之读书是要将作甚么用所贵乎读书者是要理㑹这个道理以反之于身为我之益而已
  沈僩录
  当时解诗时且读本文四五十遍已得六七分却㸔诸人说与我意如何大纲都得之又读三四十遍则道理流通自得矣
  不知何氏录
  或问诗曰诗几年埋没被某取得出来被公门㸔得恁地搭滞㸔十年仍旧死了那一部诗今若有会读书底人㸔某诗传有不活络处都涂了方好而今诗传只堪减不堪添
  胡泳录字伯量南康人戊午所闻先生六十九岁饶录卅四卷中
  诗传只得如此不容更著语工夫却在读者
  吴必大录
  问分诗之经诗之传何也曰此得之于吕伯恭风雅之正则为经风雅之变则为传如屈平之作离骚即经也如后人作反骚与夫九辨之类则为传耳
  李辉录
  诗传中或云姑从或云且从其说之类皆未有所考不免且用其说
  董拱寿录字仁叔鄱阳人甲寅所闻先生六十五岁饶录卅一卷中
  李善注文选其中多者有韩诗章句常欲写出易直子谅韩诗作慈良
  李方子录











  朱子五经语类卷五十二
<经部,五经总义类,朱子五经语类>



  钦定四库全书
  朱子五经语类卷五十三
  钱唐程川撰
  诗四
  风
  读关雎之诗便使人有齐庄中正意思所以冠于三百篇与礼首言毋不敬书首言钦明文思皆同
  黄㽦录关雎
  关雎一诗文理深奥如乾坤卦一般只可熟读详味不可说至如葛覃巻耳其言迫切主于一事便不如此了又曰读诗须得他六义之体如风雅颂则是诗人之格后人说诗以为杂雅颂者缘释七月之诗者以为备风雅颂三体所以启后人之说如此又曰兴之为言起也言兴物而起其意如青青陵上柏青青河畔草皆是兴物诗也如藁砧今何在何当大刀头皆是比诗体也
  黄卓录关雎葛覃卷耳
  关雎之诗非民俗所可言度是宫闱中所作问程子云是周公作曰也未见得是
  钱木之录关雎
  关雎看来是妾媵做所以形容得寤寐反侧之事外人做不到此
  周明作录字元兴建阳人壬子以后所闻先生六十三岁饶录二十二卷中
  关雎
  古说关雎为王雎摰而有别居水中善捕鱼说得来可畏当是鹰鹯之类做得勇武气象恐后妃不然某见人说淮上有一般水禽名王雎虽两两相随然相离毎远此说却与列女传所引义合
  邵浩录关雎
  雎鸠毛氏以为摰而有别一家作猛摰说谓雎鸠是鹗之属鹗自是沉鸷之物恐无和乐之意葢摰与至同言其情意相与深至而未尝狎便见其乐而不淫之意此是兴诗兴起也引物以起吾意如雎鸠是摰而有别之物荇菜是洁净和柔之物引此起兴犹不甚远其他亦有全不相类只借它物而起吾意者虽皆是兴与关雎又略不同也
  潘时举录关雎
  王鸠尝见淮上人说淮上有之状如此间之鸠差小而长常是雌雄二个不相失虽然二个不相失亦不曾相近而立处须是隔丈来地所谓摰而有别也人未尝见其匹居而乘处乘处谓四个同处也只是二个相随既不失其偶又未尝近而相狎所以为贵也余正甫云宵行自是夜光之虫夜行于地熠耀言其光耳非萤也芑今之苦荬
  叶贺孙录关雎
  魏才仲问诗关雎注摰至也至先生作切至说似形容其美何如曰也只是恁地问芼字曰择也读诗只是将意思想像去看不如他书字字要捉䌸教定诗意只是叠叠推上去因一事上有一事一事上又有一事如关雎形容后妃之德如此又当知君子之德如此又当知诗人形容得意味深长如此必不是以下底人又当知所以齐家所以治国所以平天下人君则必当如文王后妃则必当如太姒其原如此叶贺孙录关雎
  问器远君举所说诗谓关雎如何曰谓后妃自谦不敢当君子谓如此之淑女方可为君子之仇匹这便是后妃之德曰这是郑氏也如此说了某看来恁地说也得只是觉得偏主一事无正大之意关雎如易之乾坤意思如何得恁地无方际如下面诸篇却多就一事说这只反复形容后妃之德而不可指说道甚么是德只恁地浑沦说这便见后妃德盛难言处叶贺孙录关雎
  问曹兄云陈文说关雎如何曹云言关雎以美夫人有谦退不敢自当君子之德曰如此则淑女又别是一个人也曹云是如此先生笑曰今人说经多是恁地回互说去如史丞相说书多是如此说祖伊恐奔告于受处亦以纣为好人而不杀祖伊若他人则杀之矣先生乃云读书且虚心去看未要自去取舍且依古人书恁地读去久后自然见得义理
  黄卓录关雎
  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
  杨方录字子直汀州人庚寅所闻先生四十一岁饶后录一卷中
  关雎
  说后妃多失却文王了今以君子为文王伊川诗说多未是
  滕璘录关雎
  魏兄问左右芼之曰芼是择也左右择而取之也黄卓录关雎
  问卷耳与前篇葛覃同是赋体又似略不同葢葛覃直叙其所尝经历之事卷耳则是托言也曰亦安知后妃之不自采巻耳设使不曾经历而自言我之所怀者如此则亦是赋体也若螽斯则只是比葢借螽斯以比后妃之子孙众多宜尔子孙振振兮却自是说螽斯之子孙不是说后妃之子孙也葢比诗多不说破这意然亦有说破者此前数篇赋比兴皆已备矣自此推之令篇篇各有着落乃好时举因云螽只是春秋所书之螽窃疑斯字只是语辞恐不可把螽斯为名曰诗中固有以斯为语者如鹿斯之奔湛湛露斯之类是也然七月诗乃云斯螽动股则恐螽斯即便是名也
  潘时举录卷耳
  问樛木诗乐只君子作后妃亦无害否曰以文义推之不得不作后妃若作文王恐太隔远了某所著诗传葢皆推寻其脉理以平易求之不敢用一毫私意大抵古人道言语自是不泥著某云诗人道言语皆𤼵乎情又不比他书曰然
  郑可学录樛木
  不妒忌是后妃之一节关雎所论是全体
  李方子录螽斯
  问兔罝诗作赋看得否曰亦可作赋看但其辞上下相应恐当为兴然亦是兴之赋
  郑可学录兔罝
  问文王时纣在河北政化只行于江汉曰然西方亦有𤞤狁
  郑可学录汉广
  汉广游女求而不可得行露之男不能侵陵正女岂当时妇人䝉化而男子则非亦是偶有此样诗说得一边
  陈淳录汉广
  问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此是兴何如曰主意只说汉有游女不可求思两句六句是反复说如奕奕寝庙君子作之秩秩大猷圣人莫之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跃跃毚兔遇犬获之上下六句亦只兴出他人有心两句
  叶贺孙录汉广
  君举诗言汝坟是已被文王之化者江汉是闻文王之化而未被其泽者却有意思
  不知何氏录汝坟
  问麟趾驺虞之诗莫是当时有此二物出来否曰不是只是取以为比云即此便是麟便是驺虞又问诗序说麟趾之时无义理曰此语有病
  钱木之录麟之趾
  时举说虽衰世之公子皆信厚如麟趾之时似亦不成文理曰是
  潘时举录麟之趾
  问召南之有鹊巢犹周南之有关雎关雎言窈窕淑女则是明言后妃之德也惟鹊巢三章皆不言夫人之德如何曰鸠之为物其性专静无比可借以见夫人之德也
  潘时举录鹊巢
  器之问采蘩何故存两说曰如今不见得果是如何且与两存从来说蘩所以生蚕可以供蚕事何必底死说道只为奉祭事不为蚕事
  钱木之录采蘩
  问采蘩诗若只作祭事说自是晓然若作蚕事说虽与葛覃同类而恐实非也葛覃是女功采蘩是妇职以为同类亦无不可何必以蚕事而后同耶曰此说亦姑存之而已
  潘时举录采蘩
  问采𬞟蘩以供祭祀采枲耳以备酒浆后妃夫人恐未必亲为之曰诗人且自如此说
  廖德明录采𬞟
  问殷其靁比君子于役之类莫是寛缓和平故入正风曰固然但正变风亦是后人如此分别当时亦只是大约如此取之圣人之言在春秋易书无一字虚至于诗则𤼵乎情不同
  郑可学录殷其靁
  问摽有梅何以入于正风曰此乃当文王与纣之世方变恶入善未可全责备
  郑可学录摽有梅
  问摽有梅之诗固出于正只是如此急迫何耶曰此亦是人之情尝见晋宋间有怨父母之诗读诗者于此亦欲达男女之情
  陈文蔚录摽有梅
  器之问江有汜序勤而无怨之说曰便是序不可信如此诗序自是两三人作今但信诗不必信序只看诗中说不我以不我过不我与便是见得不与同去之意安得勤而无怨之意因问器之此诗召南诗如何公方看周南便又说召南读书且要逐处沉潜次第理㑹不要班班剥剥指东摘西都不济事若能沉潜专一看得文字只此便是治心养性之法
  钱木之录江有汜
  问何彼秾矣之诗何以录于召南曰也是有些不稳当但先儒相传如此说也只得恁地就他说如定要分个正经及变诗也是难考据如颂中尽多周公说话而风雅又未知如何
  叶贺孙录何彼秾矣
  虽则王姬亦下嫁于诸侯车服不系其夫下王后一等只是一句其语拙耳
  滕璘录何彼秾矣
  驺虞之诗葢于田猎之际见动植之蕃庶因以赞咏文王平昔仁泽之所及而非指田猎之事为仁也礼曰无事而不田曰不敬故此诗彼茁者葭仁也一𤼵五豝义也
  呉必大录驺虞
  仁在一𤼵之前使庶类蕃殖者仁也一𤼵五豝者义也万人杰录驺虞
  于嗟乎驺虞看来只可解做兽名以于嗟麟兮类之可见若解做驺虞官终无甚意思
  沈僩录驺虞
  问汎彼柏舟亦汎其流注作比义看来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亦无异彼何以为兴曰他下面便说淑女见得是因彼兴此此诗才说柏舟下面更无贴意见得其义是比
  潘时举录柏舟
  陈器之疑柏舟诗解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太深又屡辨赋比兴之体曰赋比兴固不可以不辨然读诗者须当讽味看他诗人之意是在甚处如柏舟妇人不得于其夫宜其怨之深矣而其言曰我思古人实获我心又曰静言思之不能奋飞其词气忠厚恻怛怨而不过如此所谓止乎礼义而中喜怒哀乐之节者所以虽为变风而继二南之后者以此臣之不得于其君子之不得于其父弟之不得于其兄朋友之不相信处之皆当以此为法如屈原不忍其愤怀沙赴水此贤者过之也贾谊云历九州而相其君兮何必怀此都也则又失之远矣读诗须合如此看所谓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是诗中一个大义不可不理㑹得也
  李闳祖录柏舟
  器之问静言思之不能奋飞似犹未有和平意曰也只是如此说无过当处既有可怨之事亦须还他有怨底意思终不成只如平时却与土木相似只看舜之号泣旻天更有甚于此者喜怒哀乐但𤼵之不过其则耳亦岂可无圣贤处忧患只要不失其正如绿衣言我思古人实获我心这般意思却又分外好钱木之录柏舟
  或问绿衣卒章我思古人实获我心二句曰言古人所为恰与我合只此便是至善前乎千百世之已往后乎千百世之未来只是此个道理孟子所谓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政谓是尔
  胡泳录绿衣
  时举说燕燕诗前三章但见庄姜拳拳于戴妫有不能已者及四章乃见庄姜于戴妫非是情爱之私由其有塞渊温惠之德能自淑谨其身又能以先君之思而勉已以不忘则见戴妫平日于庄姜相劝勉以善者多矣故于其归而爱之若此无非情性之正也先生颔之
  潘时举录燕燕
  或问燕燕卒章戴妫不以庄公之已死而勉庄姜以思之可见温和惠顺而能终也亦缘他之心塞实渊深所禀之厚故能如此曰不知古人文字之美词气温和义理精密如此秦汉以后无此等语某读诗于此数句读书至先王肇脩人纪从谏弗咈先民时若居上克明为下克忠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以至于有万邦兹惟艰哉深诵叹之
  胡泳录燕燕
  又说日月终风二篇据集注云当在燕燕之前以某观之终风当在先日月当次之燕燕是庄公死后之诗当居最后葢详终风之辞庄公于庄姜犹在往来之时但不㬥则狎庄姜不能堪耳至日月则见庄公已纯不顾庄姜而庄姜不免微怨矣以此观之则终风当先而日月当次曰恐或如此
  潘时举录日月终风
  器之问式微诗以为劝耶戒耶曰亦不必如此看只是随它当时所作之意如此便与存在也可以见得有羁旅狼狈之君如此而方伯连帅无救恤之意今人多被止乎礼义一句泥了只管去曲说且要平心看诗人之意如北门只是说官卑禄薄无可如何又如摽有梅女子自言婚姻之意如此看来自非正理但人情亦自有如此者不可不知向见伯恭丽泽诗有唐人女言兄嫂不以嫁之诗亦自鄙俚可恶后来思之亦自是见得人之情处为父母者能于是而察之则必使之及时矣此所谓诗可以观子升问丽泽诗编得如何曰大纲亦好但是据他之意拣择大率多喜深巧有意者若平淡底诗则多不取问此亦有接续三百篇之意否曰不知他亦须有此意
  钱木之录式微
  问简兮诗张子谓其迹如此而其中固有以过人者夫能卷而怀之是固可以为贤然以圣贤出处律之恐未可以为尽善曰古之伶官亦非甚贱其所执者犹是先王之正乐故献工之礼亦与之交酢但贤者而为此则是不得志耳
  潘时举录简兮
  问驾言出游以写我忧注云安得出游于彼而写其忧哉恐只是因思归不得故欲出游于国以写其忧否曰夫人之游亦不可轻出只是思游于彼地耳潘时举录泉水
  问北门诗只作赋说如何曰当作赋而比当时必因出北门而后作此诗亦有比意思
  郑可学录北门
  问莫赤匪狐莫黑匪乌狐与乌不知诗人以比何物曰不但指一物而言当国将危乱时凡所见者无非不好底景象也
  潘时举录北风
  问静女注以为淫奔期㑹之诗以静为闲雅之意不知淫奔之人方相与狎溺又何取乎闲雅曰淫奔之人不知其为可丑但见其为可爱耳以女而俟人于城隅安得谓之闲雅而此曰静女者犹日月诗所谓德音无良也无良则不足以为德音矣而此曰德音亦爱之之辞也
  潘时举录静女
  问二子乘舟注取太史公语谓二子与申生不明骊姬之过同其意似取之未知如何曰太史公之言有所抑扬谓三人皆恶伤父之志而终于死之其情则可取虽于理为未当然视夫父子相杀兄弟相戮者则大相远矣
  潘时举录二子乘舟
  因说宣姜生卫文公宋桓夫人许穆夫人卫伋寿以此观之则人生自有秉彝不系气类
  吕焘录二子乘舟
  问文蔚彼姝者子指谁而言文蔚曰集传言大夫乘此车马以见贤者贤者言车中之人德美如此我将何以告之曰此依旧是用小序说此只是傍人见此人有好善之诚曰彼姝者子何以告之葢指贤者而言也如此说方不费力今若如集传说是说断了再起觉得费力
  陈文蔚录干旄
  文蔚曰淇澳一篇卫武公进德成德之序终始可见一章言切磋琢磨则学问自脩之功精密如此二章言威仪服饰之盛有诸中而形诸外者也三章言如金锡圭璧则煅炼以精温纯深粹而德器成矣前二章皆有瑟僩赫喧之词三章但言寛绰戏谑而已于此可见不事矜持而周旋自然中礼之意曰说得甚善卫武公学问之功甚不苟年九十五岁犹命群臣使进规谏至如抑诗是他自警之诗后人不知遂以为戒厉王毕竟周之卿士去圣人近气象自是不同且如刘康公谓民受天地之中以生便说得这般言语出
  陈文蔚录淇澳
  君子阳阳先生不作淫乱说何如曰有个君子于役如何别将这个做一様说由房只是人出入处古人屋于房处前有壁后无壁所以通内所谓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葢房之北也
  叶贺孙录君子阳阳
  曹云陈先生以此诗不是刺忽但诗人说他人之言如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微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言狡童不与我言则已之曰又去里面添一个休字也这只是郑人当时淫奔故其言鄙俚如此非是为君言也
  黄卓录狡童
  问鸡鸣诗序却似不妨诗中却要理会其曰鸡既明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旧注谓夫人以蝇声为鸡声所以警戒所恃以感君听者言有诚实而已今鸡本未鸣乃借蝇声以绐之一夕偶然其君倘以为非信它夕其复敢言乎曰是莫是要作推托不肯起之意在否鄙见政谓是酬答之辞曰如此说亦可呉琮录鸡鸣
  问著是刺何人曰不知所刺但觉是亲迎底诗古者五等之爵朝祭祀似皆以充耳亦不知是说何人亲迎所说尚之以青黄素琼瑶瑛大抵只是押韵如卫诗说良马六此是天子礼卫安得而有之看来只是押韵不知古人充耳以瑱或用玉或用象不知是塞于耳中为复是塞在耳外看来恐只是以线穿垂在当耳处
  林子䝉录未详所闻年岁饶后录十七卷中
  
  子善问甫田诗志大心劳曰此序说志大心劳已是说他不好人若能循序而进求之以道则志不为徒大心亦何劳之有人之所期固不可不远大然下手做时也须一步敛一步着实做始得若徒然心务高远而不下着实之功亦何益哉
  董铢录甫田
  骄骄张王之意犹曰畅茂桀敖耳桀桀与骄骄之义同今田亩间莠最硬抢
  呉必大录甫田
  园有桃似比诗
  黄升卿录园有桃
  问如蟋蟀之序全然凿说固不在言然诗作于晋而风系于唐却须有说曰本是唐及居晋水方改号晋琮曰莫是周之班籍只有唐而无晋否曰文侯之命书序固称晋矣曰书序想是纪事之词若如春秋书晋之法乃在曲沃既命之后岂亦系诗之意乎曰恁地说忒𦂳恰似举子做时文法
  不知何氏录蟋蟀
  蟋蟀自做起底诗山有枢自做到底诗皆人所自作黄升卿录蟋蟀山有枢
  问古者改正朔如以建子月为首则谓之正月抑只谓之十一月曰此亦不可考如诗之月数即今之月孟子七八月之间旱乃今之五六月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乃今之九十月国语夏令曰九月成杠十月成梁即孟子之十一月十二月若以为改月则与孟子春秋相合而与诗书不相合若以为不改月则与诗书相合而与孟子春秋不相合如秦元年以十月为首末又有正月又似不改月
  黄义刚录七月
  问东莱曰十月而曰改岁三正之通于民俗尚矣周特举而迭用之耳据诗如七月流火之类是用夏正一之日觱𤼵之类是周正即不见其用商正而吕氏以为举而迭用之何也曰周历夏商其未有天下之时固用夏商之正朔然其国僻远无纯臣之义又自有私纪其时月者故三正皆曾用之也
  潘时举录七月
  问跻彼公堂称彼兕觥民何以得升君之堂曰周初国小君民相亲其礼乐法制未必尽备而民事之艰难君则尽得以知之成王时礼乐备法制立然但知为君之尊而未必知为国之初此等意思故周公特作此诗使之因是以知民事也
  潘时举录七月
  因论鸱鸮诗问周公使管叔监殷岂非以爱兄之心胜故不敢疑之耶曰若说不敢疑则已是有可疑者矣葢周公以管叔是吾之兄事同一体今既克商使之监殷又何疑焉非是不敢疑乃是即无可疑之事也不知他自差异造出一件事周公为之奈何哉叔重因云孟子所谓周公之过不亦宜乎者正谓此也曰然
  潘时举录鸱鸮
  或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解者以为武庚既杀我管蔡不可复乱我王室不知是如此否毕竟当初是管蔡挟武庚为乱武庚是纣子岂有父为人所杀而其子安然视之不报雠者曰诗人之言只得如此不成归怨管蔡周公爱兄只得如此说自是人情是如此不知当初何故忽然使管蔡去监他做出一场大疏脱合天下之力以诛纣了却使出屋里人自做出这一场大疏脱这是周公之过无可疑者然当初周公使管蔡者想见那时好在必不疑他后来有这様事管蔡必是被武庚与商之顽民每日将酒去灌㗖它乘醉以语言离间之曰你是兄却出来在此周公是弟反执大权以临天下管蔡呆想被这几个唆动了所以流言说公将不利于孺子这都是武庚与商之顽民教他使得管蔡如此后来周公所以做酒诰丁宁如此必是当日因酒做出许多事其中间想煞有说话而今书传只载得大概其中更有几多机变曲折在
  沈僩录鸱鸮
  问东山诗序前后都是只中间插大夫美之一句便知不是周公作矣曰小序非出一手是后人旋旋添续往往失了前人本意如此类者多矣
  潘时举录东山
  诗曲尽人情方其盛时则作之于上东山是也及其衰世则作之于下伯兮是也
  吕焘录东山
  破斧诗看圣人这般心事诗人直是形容得出这是答东山之诗古人做事茍利国家虽杀身为之而不辞如今人个个计较利害看你四国如何不安也得不宁也得只是䕶了我斨我斧莫得阙坏了此诗说出极分明毛注却云四国是管蔡商奄诗里多少处说四国如正是四国之类犹言四海他却不照这例自恁地说
  叶贺孙录破斧
  破斧诗须看那周公东征四国是皇见得周公用心始得这个却是个好话头
  黄义刚录破斧
  问破斧诗传何以谓被坚执锐皆圣人之徒曰不是圣人之徒便是盗贼之徒此语大概是如此不必恁粘皮带骨看不成说圣人之徒便是圣人且如孳孳为善是舜之徒然孳孳为善亦有多少浅深
  陈淳录破斧
  安卿问破斧诗传云被坚执锐皆圣人之徒似未可谓圣人之徒曰不是圣人之徒时便是贼徒公多年不相见意此来必有大题目可商量今却恁地如何做得工夫恁地细碎安卿因呈门目先生曰程子言有读了后全然无事者有得一二句喜者到这一二句喜处便是入头处如此读将去将久自解踏着他关捩了倏然悟时圣贤格言自是句句好须知道那句一有契于心着实理㑹得那一句透如此推来推去方解有得今只恁地包罩说道好如吃物事相似事事道好若问那般较好其好是如何却又不知如此济得甚事因云如破斧诗却是一个好话头而今却只去理㑹那圣人之徒便是不晓
  黄义刚录破斧
  破斧诗最是个好题目大有好理㑹处安卿适来只说那一句没𦂳要底淳曰此诗见得周公之心分明天地正大之情只被那一句碍了曰只泥一句便是未见得他意味
  陈淳录破斧
  先生谓淳曰公当初说破斧诗某不合截得𦂳了不知更有甚疑曰当初只是疑被坚执锐是粗人如何谓之圣人之徒曰有粗底圣人之徒亦有读书识文理底盗贼之徒
  陈淳录破斧
  寛厚温柔诗教也若如今人说九罭之诗乃责其君之辞何处讨寛厚温柔之意
  叶贺孙录九罭
  九罭诗分明是东人愿其东故致愿留之意公归岂无所于汝但暂寓信宿耳公归将不复来于汝但暂寓信处耳是以有衮衣兮是以两字如今都不说葢本谓缘公暂至于此是以此间有被衮衣之人无以我公归兮无使我心悲兮其为东人愿留之诗岂不甚明白止缘序有刺朝廷不知之句故后之说诗者悉委曲附㑹之费多少辞语到底鹘突某尝谓死后千百年须有人知此意自看来直是尽得圣人之心叶贺孙录九罭
  狼䟦其胡载㚄其尾此兴是反说亦有些意义略似程子之说但程子说得深如云狼性贪之类公孙硕肤如言幸虏营及北狩之意言公之被毁非四国之流言乃公自逊此大美尔此古人善于辞命处
  呉必大录狼䟦
  问公孙硕肤注以为此乃诗人之意言此非四国之所为乃公自让其大美而不居耳葢不使谗邪之口得以加乎公之忠圣此可见其爱公之深敬公之至云云看来诗人此意也回互委曲却大伤巧得来不好曰自是作诗之体当如此诗人只得如此说如春秋公孙于齐不成说昭公出奔圣人也只得如此书自是体当如此
  沈僩录狼䟦
  问公孙硕肤集传之说如何曰鲁昭公明是为季氏所逐春秋却书云公孙于齐如其自出云耳是此意呉必大录狼䟦











  朱子五经语类卷五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朱子五经语类卷五十四
  钱唐程川撰
  诗五
  小雅
  问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诗仪礼皆以为上下通用之乐不知为君劳使臣谓王事靡盬之类庶人安得而用之曰乡饮酒亦用而大学始教宵雅肄三官其始也正谓习此葢入学之始须教他便知有君臣之义始得又曰上下常用之乐小雅如鹿鸣以下三篇及南有嘉鱼鱼丽南山有台三篇风则是关雎卷耳采繁采𬞟等篇皆是然不知当初何故独取此数篇也潘时举录鹿鸣四牡皇皇者华
  苏宜又问棠棣诗一章言兄弟之大略二章言其死亡相收三章言其患难相救四章言不幸而兄弟有䦧犹能外御其侮一节轻一节而其所以著夫兄弟之义者愈重到得丧乱既平便谓兄弟不如友生其于所厚者薄如此则亦不足道也六章七章就他逸乐时良心发处指出谓酒食备而兄弟有不具则无以共其乐妻子合而兄弟有不翕则无以久其乐葢居患难则人情不期而相亲故天理常易复处逸乐则多为物欲所转移故天理常隐而难寻所以诗之卒章有是究是图亶其然乎之句反复玩味真能使人孝友之心油然而生也曰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那二章正是遏人欲而存天理须是恁地看
  胡泳录常棣
  虽有兄弟不如友生未必其人实以兄弟为不如友生也犹言丧乱既平之后乃谓反不如友生乎葢疑而问之辞也
  潘时举录棠棣
  圣人之言自是精粗轻重得宜吕伯恭棠棣诗章说圣人之言大小高下皆宜而左右前后不相悖此句说得极好
  董铢录棠棣
  问伐木大意皆自言待朋友不可不加厚之意所以感𤼵之也曰然又问酾酒云缩酌用茅是此意否恐茅乃以酹曰某亦尝疑今人用茅缩酒古人刍狗乃酹酒之物则茅之缩酒乃今以醡酒也想古人不肯用绢帛故以茅缩酒也
  黄干录字直卿三山人未详所闻年歳饶录一卷饶后录二卷中
  伐木
  问神之听之终和且平曰若能尽其道于朋友虽鬼神亦必听之相之而锡之以和平之福
  吕焘录伐木
  时举说第一章至第三章皆人臣颂祝其君之言然辞繁而不杀者以其爱君之心无已也至四章则以祭祀先公为言五章则以遍为尔德为言葢谓人君之德必上无愧于祖考下无愧于斯民然后福禄愈远而愈新也故末章终之以无不尔或承先生颔之叔重因云蓼萧诗云令德寿岂亦是此意葢人君必有此德而后可以称是福也曰然
  潘时举录天保
  问天保上三章天以福锡人君四章乃言其先君先王亦锡尔以福五章言民亦遍为尔德则福莫大于此矣故卒章毕言之曰然
  黄干录天保
  何福不除义如除戎器之除
  呉必大录天保
  问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承是继承相接续之谓如何曰松柏非是叶不凋但旧叶凋时新叶已生木犀亦然
  吕焘录天保
  又说采薇首章略言征夫之出葢以𤞤狁不可不征故舍其室家而不遑宁处二章则既出而不能不念其家三章则竭力致死而无还心不复念其家矣四章五章则惟勉于王事而欲成其战伐之功也卒章则言其事成之后极陈其劳苦忧伤之情而念之也其序恐如此曰雅者正也乃王公大人所作之诗皆有次序而文意不苟极可玩味风则或出于妇人小子之口故但可观其大略耳
  潘时举录采薇
  问先生诗传旧取此诗与关雎诗论非天下之至静不足以配天下之至徤处今皆削之岂亦以其太精巧耶曰正为后来看得如此故削去曰关雎诗今引匡衡说甚好曰吕氏亦引但不如此详便见古人看文字亦寛博如此
  董铢录出车
  子善问诗畏此简书简书有二说一说简书戒命也邻国有急则以简书相戒命一说策命临遣之词曰后说为长当以后说载前前说只据左氏简书司恶相恤之谓然此是天子戒命不得谓之邻国也又问胡不斾斾东莱以为初出军时旌旗未展为卷而建之引左氏建而不斾故曰此旗何不斾斾而飞扬乎葢以命下之初我方忧心悄悄而仆夫憔悴亦若人意之不舒也曰此说虽精巧然胡不斾斾一句语势似不如此胡不犹言遐不作人言岂不斾斾乎但我自忧心悄悄而仆夫又况瘁耳如此却自平正伯恭诗太巧诗正怕如此看古人意思自寛平何尝如此纎细拘迫董铢录出车
  子善问南有嘉鱼诗中汕汕字曰是以木叶捕鱼今所谓鱼花园是也问枸曰是机枸子建阳谓之皆拱子俗谓之癞汉指头味甘而解酒毒有人家酒房一柱是此木而醖酒不成左右前后有此则亦醖酒不成甘节录南有嘉鱼南山有台
  时举说蓼萧湛露二诗曰文义也只如此却更须要讽咏实见他至诚和乐之意乃好
  潘时举录蓼萧湛露
  六月诗既成我服不失机于三十里常度纪律
  杨方录六月
  时举说采芑诗曰宣王南征蛮荆想不甚费力不曾大段战鬬故只极称其军容之盛而已
  潘时举录采芑
  时举说车攻吉日二诗先生曰好田猎之事古人亦多刺之然宣王之田乃是因此见得其车马之盛纪律之严所以为中兴之势者在此其所谓田异乎寻常之田矣
  潘时举录车攻吉日
  时举说庭燎有辉曰辉火气也天欲明而见其烟光相杂此是呉才老之说说此一字极有功也
  潘时举录庭燎
  杨问横渠说斯干兄弟宜相好不要相学指何事而言曰不要相学不好处且如兄去友弟弟却不能恭其兄兄岂可学弟之不恭而遂亦不友为兄者但当尽其友可也为弟能恭其兄兄乃不友其弟为弟者岂可亦学兄之不友而遂忘其恭为弟者但当知其尽恭而已如冦莱公挞倒用印事王文正公谓他底既不是则不可学他不是亦是此意然诗之本意犹字作相图谋说
  徐㝢录斯干
  载弄之瓦瓦纺砖也纺时所用之物旧见人画列女传漆室乃手执一物如今银子様意其为纺砖也然未可必
  潘时举录斯干
  自古小人其初只是它自窃国柄少间又自不奈何引得别人来一齐不好了如尹氏太师只是它一个不好少间到那琐琐姻娅处是几个人不好了
  黄义刚录节南山
  秉国之均均本当从金所谓如泥之在钧者不知钧是何物时举曰恐只是为瓦器者所谓车盘是也葢运得愈急则其成器愈快恐此即是钧曰秉国之钧只是此义今集传训平者此物亦惟平乃能运也潘时举录节南山
  问小弁诗古今说者皆以为此诗之意与舜怨慕之意同窃以为只我罪伊何一句与舜于我何哉之意同至后面君子秉心维其忍之与君子不惠不舒䆒之分明是怨其亲却与舜怨慕之意似不同曰作小弁者自是未到得舜地位葢亦常人之情耳只我罪伊何上面说何辜于天亦一似自以为无罪相似未可与舜同日而语也问莫高匪山莫浚匪泉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集传作赋体是以上两句兴下两句耶曰此只是赋葢以为莫高如山莫浚如泉而君子亦不可易其言亦恐有人闻之也又曰看小雅虽未毕且并看大雅小雅后数篇大概相似只消兼看因言诗人所见极大如巧言诗奕奕寝庙君子作之秩秩大猷圣人莫之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跃跃毚兔遇犬获之此一章本意只是恶巧言谗谮之人却以奕奕寝庙与秩秩大猷起兴葢以其大者兴其小者便见其所见极大形于言者无非义理之极致也时举云此亦是先王之泽未泯理义根于其心故其形于言者自无非义理先生颔之
  潘时举录小弁
  有饛簋飧有救棘匕诗传云兴也问似此等例却全无义理曰兴有二义有一様全无义理
  刘炎录大东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庚续也启明金星长庚水星金在日西故日将出则东见水在日东故日将没则西见胡泳录大东
  楚茨一诗精深宏博如何做得变雅
  李方子录楚茨
  问神保是飨诗传谓神保是鬼神之嘉号引楚词语思灵保兮贤姱但诗中既说先祖是皇又说神保是飨似语意重复如何曰近见洪庆善说灵保是巫今诗中不说巫当便是尸却是向来解错了此两字陈文蔚录楚茨
  问瞻彼洛矣洛水或云两处曰只是这一洛有统言之有说小地名东西京共千里东京六百里西京四百里
  叶贺孙录瞻彼洛矣
  问韎韐有奭韎韐毛郑以为祭服王氏以为戎服曰只是戎服左传云有韎韦之跗注是也又曰诗多有酬酢应答之篇瞻彼洛矣是臣归美其君君子指君也当时朝㑹于洛水之上而臣祝其君如此裳裳者华又是君报其臣桑扈鸳央皆然
  叶贺孙录瞻彼洛矣
  问烈女传引诗辰彼硕女作展彼硕女先生以为然且云向来煞寻得
  李方子录车牵
  或问宾之初筵诗是自作否曰有时亦是因饮酒之后作此自戒也未可知
  黄卓录宾之初筵
  周家初兴时周原膴膴堇荼如饴苦底物事亦甜及其衰也牂羊坟首三星在罶人可以食鲜可以饱直恁地萧索
  陈文蔚录苕之华







  朱子五经语类卷五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朱子五经语类卷五十五
  钱唐程川撰
  诗六
  大雅
  文王诗直说出道理
  呉振录文王
  帝命文王岂天谆谆然命之耶只文王要恁地便是理合如此便是帝命之也
  刘砺录字用之三山人未详所闻年岁建别录十九卷二十卷中
  文王
  问先生解文王陟降在帝左右文王既没精神上与天合看来圣人禀得清明纯粹之气其生也既有以异于人则其散也其死与天为一则其聚也其精神上与天合一陟一降在帝左右此又别是一理与众人不同曰理是如此若道真有个文王上上下下则不可若道诗人只胡乱恁他说也不可
  林子䝉录文王
  在帝左右察天理而左右也古注亦如此左氏传天子所右寡君亦右之所左亦左之之意
  万人杰录文王
  马节之问无遏尔躬曰无自遏绝于尔躬如家自毁国自伐
  袭葢卿录字梦锡甲寅所闻先生六十五岁池录二十九卷中
  文王
  问周受命如何曰命如何受于天只是人与天同然观周自后稷以来积仁累义到此时人心奔赴自有不可已又问太王剪商左氏云太伯不从是以不嗣莫是此意曰此事难明但太王居于夷狄之邦强大已久商之政令亦未必行于周大要天下公器所谓有德者易以兴无德者易以亡使纣无道太王取之何害今必言太王不取是武王为乱臣贼子若文王之事则分明是盛德过人处孔子于泰伯亦云至德郑可学录文王
  虞芮质厥成文王蹶厥生蹶动也生是兴起之意当时一日之间虞芮质成而来归者四十馀国其势张盛一时见之如忽然跳起又曰粗说时如今人言军势益张
  黄义刚录绵
  旧尝见横渠诗传中说周至太王辟国已甚大其所据有之地皆是中国与夷狄夹界所空不耕之地今亦不复见此书矣意者周之兴与元魏相似初自极北起来渐渐强大到得后来中原无主遂被他取了辅广录绵
  倬彼云汉为章于天周王寿考遐不作人先生以为无甚义理之兴或解云云先生曰解书之法只是不要添字追琢其章者以金玉其相故也勉勉我王者以纲纪四方故也瑟彼玉瓒黄流在中岂弟君子福禄攸降此是比得齐整好者也
  滕璘录棫朴
  诗无许多事大雅精密遐是何字以彚推得之又曰解诗多是推类得之
  李方子录棫朴
  遐不作人古注并诸家皆作远字甚无道理礼记注训胡字甚好
  万人杰录棫朴
  时举说皇矣诗先生谓此诗称文王德处是从无然畔援无然歆羡上说起后面却说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见得文王先有这个工夫此心无一毫之私故见于伐崇伐密皆是道理合着恁地初非圣人之私怒也问无然畔援无然歆羡窃恐是说文王生知之资得于天之所命自然无畔援歆羡之意后面不识不知顺帝之则乃是文王做工夫处曰然
  潘时举录皇矣
  周人咏文王伐崇伐密事皆以帝谓文王言之若曰此葢天意云尔文王既戡黎又伐祟伐密已做得事势如此只是尚不肯伐纣故曰至德
  呉必大录皇矣
  问镐至丰邑止二十五里武王何故自丰迁镐曰此只以后来事推之可见秦始皇营朝宫渭南史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庭小故作之想得迁镐之意亦是如此周得天下诸侯尽来朝觐丰之故宫不足以容之尔
  辅广录文王有声
  生民诗是叙事诗只得恁地葢是叙那首尾要尽下武文王有声等诗却有反复歌咏底意思
  黄义刚录生民
  问履帝武敏曰此亦不知其何如但诗中有此语自欧公不信祥瑞故后人才见说祥瑞皆辟之若如后世所谓祥瑞固多伪妄然岂可因后世之伪妄而并真实者皆以为无乎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孔子之言不成亦以为非
  辅广录生民
  时举说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处曰敏字当为绝句葢作母鄙反叶上韵耳履巨迹之事有此理且如契之生诗中亦云天命𤣥鸟降而生商葢以为稷契皆天生之耳非有人道之感非可以常理论也汉高祖之生亦类此此等不可以言尽当意㑹之可也
  潘时举录生民
  时举说既醉诗古人祝颂多以寿考及子孙众多为言如华封人祝尧愿圣人寿愿圣人多男子亦此意曰此两事孰有大于此者乎曰观行苇及既醉二诗见古之人君尽其诚敬于祭祀之时及其恩义于燕饮之际凡父兄耆老所以祝望之者如此则其获福也宜矣此所谓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也先生颔之潘时举录既醉
  子善问釐尔女士曰女之有士行者铢曰荆公作向后册云唯昔先王釐厥士女士女与女士义自不同苏子由曾论及曰恐它只是倒用了一字耳因言荆公诰词中唯此册做得极好后人皆学之不能及铢曰曾子固作皇太子册亦放此曰子固诚是学它只是不及耳子固却是后面几个诰词好国朝之制外而三公三少内而皇后太子贵妃皆有册但外自三公而下内自嫔妃而下皆听其辞免一辞即免惟皇后太子用册
  董铢录既醉
  绎祭之明日也宾尸以宾客之礼燕为尸者
  游敬仲录凫鹥
  干禄百福子孙千亿是愿其子孙之众多穆穆皇皇宜君宜王不愆不忘率由旧章是愿其子孙之贤杨道夫录假乐
  舜功问不愆不忘率由旧章是勿忘勿助长之意曰不必如此说不愆是不得过不忘是不得忘能如此则能率由旧章
  郑可学录假乐
  此诗末章则承上章之意故上章云四方之纲而下章即继之曰之纲之纪葢张之为纲理之为纪下面百辟卿士至于庶民皆是赖君以为纲所谓不解于位者葢欲纲常张而不弛也
  潘时举录假乐
  问第二章说既庶既繁既顺迺宣而第四章方言居邑之成不知未成邑之时何以得民居之繁庶也曰公刘始于草创而人从之者已若是其盛是以居邑由是而成也问第四章君之宗之处曰东莱以为为之立君立宗恐未必是如此只是公刘自为群臣之君宗耳葢此章言其一时燕飨恐未说及立君立宗事也问彻田为粮处先生以为彻通也之说乃是横渠说然以孟子考之只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又公羊云公田不治则非民私田不治则非吏似又与横渠之说不同葢未必是计亩而分也又问此诗与豳七月诗皆言公刘得民之盛想周家自后稷以来至公刘始稍盛耳曰自后稷之后至于不窟葢已失其官守故云文武不先不窟至于公刘乃始复修其业故周室由是而兴也
  潘时举录公刘
  时举说公刘诗鞞琫容刀注云或曰容刀如言容臭谓鞞琫之中容此刀也如何谓之容臭曰如今香囊是也
  潘时举录公刘
  时举窃谓每章上四句是刺厉王下六句是戒其同列曰皆只是戒其同列铺叙如此便是可见故某以为古人非是直作一诗以刺其王只陈其政事之失自可以为戒时举因谓第二章末谓无弃尔劳以为王休葢以为王者之休莫大于得人惟群臣无弃其功然后可以为王之休美至第三章后二句谓敬慎威仪以近有德葢以为既能拒绝小人必须自反于己又不可以不亲有德之人不然则虽欲绝去小人未必有以服其心也后二章无俾正败无俾正反尤见诗人忧虑之深葢正败则惟败坏吾之正道而正反则全然反乎正矣其忧虑之意葢一章切于一章也先生颔之
  潘时举录民劳
  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游衍旦与明祗一意这个岂是人自如此皆有来处才有些放肆他便知所以曰日监在兹又曰敬天之怒无敢戏豫敬天之渝无敢驰驱问渝字如何曰变也如迅雷风烈必变之变但未至怒
  杨道夫录板
  录中才有些放肆他便知句叶贺孙录云这里若有些违理恰是天知得一般
  道夫言昨来所论昊天曰明云云至游衍此意莫祗是言人之所以为人者皆天之所为故虽起居动作之顷而所谓天者未尝不在也曰公说天体物不遗既说得是则所谓仁体事而无不在者亦不过如此今所以理㑹不透祗是以天与仁为有二也今须将圣贤言仁处就自家身上思量久之自见记曰两君相见揖让而入门入门而县兴揖让而陞堂陞堂而乐阕下管象武夏龠序兴陈其荐俎序其礼乐备其百官如此而后君子知仁焉又曰宾入大门而奏肆夏示易以敬也卒爵而乐阕孔子屡叹之道夫曰如此则是合正理而不紊其序便是仁曰恁地猜终是血脉不贯且反复熟看
  杨道夫录板
  时举说板诗问天体物而不遗是指理而言仁体事而无不在是指人而言否曰体事而无不在是指心而言也天下一切事皆此心𤼵见尔因言读书穷理当体之于身凡平日所讲贯穷究者不知逐日常见得在吾心目间否不然则随文逐义赶趁期限不见悦处恐终无益
  潘时举录板
  时举说首章前四句有怨天之辞后四句乃解前四句谓天之降命本无不善惟人不以善道自终故天命亦不克终如疾威而多邪僻也此章之意既如此故自次章以下托文王言纣之辞而皆就人君身上说使知其非天之过如女兴是力尔德不明与天不湎尔以酒匪上帝不时之类皆自𤼵明首章之意先生颔之
  潘时举录荡
  卫武公抑诗自作懿戒也中间有於乎小子等语自呼而告之也其警戒持循如是所以诗人美其如切如磋
  杨方录抑
  抑非刺厉王只是自警尝考卫武公生于宣王末年安得有刺厉王之诗据国语只是自警诗中辞气若作自警甚有理若作刺厉王全然不顺伯恭却谓国语非是
  卲浩录抑
  抑小序卫武公刺厉王亦以自警不应一诗既刺人又自警之理且厉王无道一旦被人言提其耳以小子呼之必不肯休且厉王监谤㬥虐无所不至此诗无限大过都不问著却只㸃检威仪之末此决不然以史记考之武公即位在厉王死之后宣王之时说者谓是这刺尤不是伯恭主张小序又云史记不可信恐是武公必曾事厉王若以为武公自警之诗则其意味甚长国语云武公九十馀岁作此诗其间匪我言耄可以为据又如谨尔侯度注家云所以制侯国之度只是侯国之度耳曰丧厥国则是诸侯自谓无疑葢武公作此诗使人日夕讽诵以警已耳所以有小子告尔之类皆是箴戒作文之体自指耳后汉侯芭亦有此说
  黄㽦录抑
  先生说抑诗煞好郑谓东莱硬要做刺厉王缘以尔汝字碍曰如幕中之辨人反以汝为叛台中之评人反以汝为倾等类亦是自谓古人此様多大抵他说诗其原生于不敢异先儒将诗去就那序被这些子碍便转来穿凿胡说更不向前来广大处去或有两三说则俱要存之如一句或为兴或为比或为赋则曰诗兼备此体某谓既取兴体则更不应又取比体既取比体则更不应又取赋体说狡童便引石虎事证且要有字不曳白南轩不解诗道诗不用解诸先生说好了南轩却易晓说与他便转
  陈淳录抑
  问云汉诗乃他人述宣王之意然责已处太少曰然郑可学录云汉
  问嵩高烝民二诗是皆遣大臣出为诸侯筑城曰此也晓不得封诸侯固是大事看黍苗诗当初召伯带领许多车从人马去也自劳攘古人做事有不可晓者如汉筑长安城都是去别处调𤼵人来又只是数日便休诗云溥彼韩城燕师所完注家多说是燕安之众艾说即召公所封燕国之师不知当初何故不只教本土人筑又须去别处𤼵人来岂不大劳攘古人重劳民如此等事又却不然更不可晓强说便成穿凿又曰看烝民诗及左传国语周人说底话多有好处也是文武周公立学校教养得许多人所以传得这些言语如烝民诗大故细腻刘子曰人受天地之中以生皆说得好
  林夔孙录嵩高烝民
  黄义刚录小异
  问烝民诗解云仲山甫葢以冢宰兼太保何以知之曰其言式是百辟则是为宰相可知其曰保兹天子王躬是保则是为太保可知此正召康公之旧职辅广录烝民
  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诗传中用东莱吕氏说先生曰记得他甚主张那柔字文蔚曰他后一章云柔亦不茹刚亦不吐此言仲山甫之德刚柔不偏也而二章首举仲山甫之德独以柔嘉维则蔽之嵩高称申伯番番终论其德亦曰柔惠且直然则入德之方其可知矣曰如此则乾卦不用得了人之资禀自有柔德胜者自有刚德胜者如本朝范文正公富郑公辈是以刚德胜如范忠宣范淳夫赵清献苏子容辈是以柔德胜只是他柔却柔得好今仲山甫令仪令色小心翼翼却是柔但其中自有骨子不是一向如此柔去便是人看文字要得言外之意若以仲山甫柔嘉维则必要以此为入德之方则不可人之进德须用刚健不息
  陈文蔚录烝民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曰只是上文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便是明哲所谓明哲者只是晓天下事理顺理而行自然灾害不及其身可以保其禄位今人以邪心读诗谓明哲是见几知微先去占取便宜如杨子云说明哲煌煌旁烛无疆逊于不虞以保天命便是占便宜底说话所以它一生被这几句误然明哲保身亦只是常法若到那舍生取义处又不如此论
  陈文蔚录烝民
  问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有些小委曲不正处否曰安得此只是见得道理分明事事处之得其理有可全之道便有委曲处亦是道理可以如此元不失正特不直犯之耳若到杀身成仁处亦只得死古人只是平说中庸无一理不明即是明哲若只见得一偏便有蔽便不能见得理尽便不可谓之明哲学至明哲只是依本分行去无一事不当理即是保身之道今人皆将私看了必至于孔光之徒而后已
  不知何氏录烝民














  朱子五经语类卷五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朱子五经语类卷五十六
  钱唐程川撰
  诗七
  颂
  假以溢我当从左氏作何以恤我何遐通转而为假也李方子录维天之命
  昊天有成命诗成王不敢康诗传皆断以为成王诵某问下武言成王之孚如何曰这个且只得做武王说刘炎录昊天有成命
  问我将乃祀文王于明堂之乐章诗传以谓物成形于帝人成形于父故季秋祀帝于明堂而以父配之取其成物之时也此乃周公以义起之非古礼也不知周公以后将以文王配耶以时王之父配耶曰诸儒正持此二议至今不决看来只得以文王配且周公所制之礼不知在武王之时在成王之时若在成王则文王乃其祖也亦自可见又问继周者如何曰只得以有功之祖配之
  沈僩录我将
  日就月将是日成月长就成也将大也
  甘节录敬之
  泮宫小序诗传不取或言诗中既作泮宫则未必非修也直卿云此落成之诗
  萧佐录甲寅所闻先生六十五岁饶后录十九卷中
  泮水
  太王翦商武王所言中庸言武王缵太王王季文王之绪是其事素定矣横渠亦言周之于商有不纯臣之义葢自其祖宗迁豳迁邰皆其僻远自居非商之所封土
  包扬录閟宫
  问𤣥鸟诗吞卵事亦有此否曰当时恁地说必是有此今不可以闻见不及定其为必无
  陈淳录𤣥鸟
  汤降不迟圣敬日跻天之生汤恰好到合生时节汤之修德又无一日间断
  黄㽦录长𤼵











  朱子五经语类卷五十六
<经部,五经总义类,朱子五经语类>



  钦定四库全书
  朱子五经语类卷五十七
  钱唐程川撰
  春秋一
  统论经义
  春秋一发首不书即位即君臣之事也书仲子嫡庶之分即夫妇之事也书及邾盟朋友之事也书郑伯克假即兄弟之事也一开首人伦便尽在
  不知何氏录川按不知何氏录有三饶录二十卷为辛亥先生六十二岁时同舍共闻饶录三十九卷为已未先生七十岁时同舍共录建别录十八卷十九卷二十卷不详何时所闻未详孰是馀仿此
  春秋大㫖其可见者诛乱臣讨贼子内中国外呉楚贵王贱伯而已未必如先儒所言字字有义也想孔子当时只是要备二三百年之事故取史文写在这里何尝云某事用某法某事用某例邪且如书㑹盟侵伐大意不过见诸侯擅兴自肆耳书郊禘大意不过见鲁僭礼耳至如三卜四卜牛伤牛死是失礼之中又失礼也如不郊犹三望是不必望而犹望也如书仲遂卒犹绎是不必绎而犹绎也如此等义却自分明近世如苏子由吕居仁却看得平
  李闲祖录字守约邵武人戊申以后所闻先生五十九岁池录四卷中
  春秋本是明道正谊之书今人只较齐晋伯业优劣反成谋利大义都晦了今人做义且做得齐威晋文优劣论
  陈淳录字安卿临漳人庚戌已朱所闻先生六十一岁七十岁饶录十三卷十四卷中
  春秋之作不为晋国伯业之盛衰此篇大意失之亦近岁言春秋者之通病也正谊不谋利明道不计功尊王贱霸内诸夏外呉楚此春秋之大指不可不知也此先生亲笔
  杨道夫录字仲愚建宁人己酉以后所闻先生六十岁池录十八卷十九卷中
  问春秋曰此是圣人据鲁史以书其事使人自观之以为鉴戒尔其事则齐桓晋文有足称其义则诛乱臣贼子若欲推求一字之间以为圣人褒善贬恶专在于是窃恐不是圣人之意如书即位者是鲁君行即位之礼继故不书即位者是不行即位之礼若桓公之书即位则是桓公自正其即位之礼耳其他崩薨卒葬亦无意义
  万人杰录字正淳兴国人庚子以后所闻先生五十一岁池录十七卷饶录四十六卷中
  春秋只是直载当时之事要见当时治乱兴衰非是于一字上定褒贬初间王政不行天下都无统属及五伯出来扶持方有统属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到后来五伯又衰政自大夫出到孔子时皇帝王伯之道扫地故孔子作春秋据他事实写在那里教人见得当时事是如此安知用旧史与不用旧史今硬说那个字是孔子文那个字是旧史文如何验得更圣人所书好恶自易见如葵丘之㑹召陵之师践土之盟自是好本末自是别及后来五伯既衰湨梁之盟大夫亦出与诸侯之㑹这个自是差异不好今要去一字两字上讨意思甚至以日月爵氏名字上皆寓褒贬如王人子突救卫自是卫当救当时是有个子突孔子因存他名字今诸公解却道王人本不书字缘其救卫故书字孟子说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说得极是了又曰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此等皆看得地步阔圣人之意只是如此不解恁地细碎
  陈淳录黄义刚录云某不敢似诸公道圣人是于一字半字上定去取圣人只是存得那事在要见当时治乱兴衰见得其初王政不行天下皆无统属及五伯出来如此扶持方有统属恁地便见得天王都做主不起后同
  人道春秋难晓据某理㑹来无难晓处只是据他有这个事在据他载得恁地但是看今年有甚么事明年有甚么事礼乐征伐不知是自天子出自诸侯出自大夫出只是恁地而今却要去一字半字上理㑹褒贬却要去求圣人之意你如何知得他肚里事黄义刚字毅然临川人癸丑以后所闻先生六十四岁池录二十六卷二十七卷饶录三十八卷中
  春秋固是尊诸夏外呉楚然圣人当初作经岂是要率天下诸侯而尊齐晋自秦桧和议之后士人讳言内外而春秋大义晦矣
  陈淳录
  林问先生论春秋一经本是明道正谊权衡万世典刑之书如朝聘㑹盟侵伐等事皆是因人心之敬肆为之详略或书字或书名皆就其事而为之义理最是斟酌毫忽不差后之学春秋多是较量齐鲁长短自此以后如宋襄晋悼等事皆是论伯事业不知当时为王道作邪为伯者作邪若是为伯者作则此书岂足为义理之书曰大率本为王道正其纪纲有已前春秋文字虽杂尚知有圣人明道正谊道理尚可㸔近来止说得霸业权谲底意思更开眼不得此义不可不知
  徐㝢录字居父永嘉人庚戌以后所闻先生六十一岁池录二十卷二十一卷饶录二十六卷中
  春秋所书如某人为某事本据鲁史旧文笔削而成今人看春秋必要谓某字讥某人如此则是孔子专任私意妄为褒贬孔子但据直书而善恶自著今若必要如此推说湏是得鲁史旧文参校笔削异同然后为可见而亦岂复可得也
  周谟录字舜弼南康人己亥以后所闻先生五十岁饶录四卷五卷中
  春秋有书天王者有书王者此皆难晓或以为王不称天贬之某为若书天王其罪自见宰咺以为冢宰亦未敢信其他如莒去疾莒展舆齐阳生恐只据旧史文若谓添一个字减一个字便是褒贬某不敢信桓公不书秋冬史阙文也或谓贬天王之失刑不成议论可谓乱道夫子平时称颜子不迁怒不贰过至作春秋却因恶鲁桓而及天子可谓桑树著刀榖树汁出者鲁桓之弑天王之不能讨罪恶自著何待于去秋冬而后见乎又如贬滕称子而滕遂至于终春秋称子岂有此理今朝廷立法降官者犹经赦叙复岂有因滕子之朝桓遂并其子孙而降爵乎
  万人杰录
  书人恐只是㣲者然朝非㣲者之礼而有书人者此类亦不可晓
  李闲祖录
  问春秋当如何看曰只如看史様看曰程子所谓以传考经之事迹以经别传之真伪如何曰便是亦有不可考处曰其间不知是圣人果有褒贬否曰也是不得如许世子止尝药之类如何曰圣人亦只因国史所载而立之耳圣人光明正大不应以一二字加褒贬于人若如此屑屑求之恐非圣人之本意
  潘时举录字子善天台人癸丑以后所闻先生六十四岁池录十二卷饶录四十六卷中
  春秋之书且据左氏当时天下大乱圣人且据实而书之其是非得失付诸后世公论盖有言外之意若必于一字一辞之间求褒贬所在窃恐不然齐桓晋文所以有功于王室者盖当时楚最强大时复加兵于郑郑则在王畿之内又伐陆浑之戎观兵周疆其势与六国不同盖六国势均力敌不敢先动楚在春秋时他国皆不及其强向非桓文有以遏之则周室为其所并矣又诸侯不朝聘于周而周反下聘于列国是甚道理
  辅广录字汉卿庆源人甲寅以后所闻先生六十五岁池录二卷中
  问春秋一经夫子亲笔先生不可使此一经不明于天下后世曰某实看不得问以先生之髙明看如何难曰劈头一个王正月便说不去刘曰六经无建子月惟是礼记杂记中有个正月日至可以有事于上帝七月日至可以有事于先王其他不见说建子月曰惟是孟子出来作闹也八月之间旱则苖槁矣便是而今五六月此句又可鹘突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是而今九月十月若作今十一月十二月此去天气较暖便可涉过唯是九月十月不可涉过止有此处说其他便不可说刘云若看春秋要信传不可曰如何见得曰天王使宰咺来归仲子之赗传谓预凶事此非人情天王归赗于鲁正要得牢笼鲁这人未死却归之𮚐正所以怒鲁也曰天王正以此厚鲁古人却不讳死举汉梁王事云云又季武子成寝杜氏之葬在西阶之下请合葬焉一段先生举此大笑云以一个人家一火人扛个棺榇入来哭岂不可笑古者大夫入国以棺随其后使人抬扛个棺榇随行死便要用看古人不讳凶事
  刘砥录字履之三山人庚戌所闻先生六十九岁饶后录十卷中
  徐㝢录略
  春秋难看此生不敢问如郑伯髡顽之事传家甚异郑可学录字子上莆田人辛亥所闻先生六十二岁饶录十六卷中
  春秋煞有不可晓处
  汤泳录字叔永丹阳人乙卯所闻先生六十六岁池录三十三卷中
  春秋某煞有不可晓处不知是圣人真个说底话否汤泳录
  统论四传
  春秋制度大纲左传较可据公谷较难凭胡文定义理正当然此様处多是臆度说
  不知何氏录
  孔子作春秋当时亦湏与门人讲说所以公榖左氏得一个源流只是渐渐讹舛当初若是全无传授如何凿空撰得问今欲看春秋且将胡文定说为正如何曰便是他亦有太过处苏子由教人只读左传只是他春秋亦自分晓且如公与夫人如齐必竟是理㑹甚事自可见又如季氏逐昭公毕竟因甚如此今理㑹得一个义理后将他事来处置合于义理者为是不合于义理者为非亦有唤做是而未尽善者亦有谓之不是而彼善于此者且如读史记便见得秦之所以亡汉之所以兴及至后来刘项事又知刘之所以得项之所以失不难判断只是春秋却精细也都不说破教后人自将义理去折衷
  陈文蔚录字才卿上饶人戊申以后所闻先生五十九岁池录四卷中
  春秋难看三家皆非亲见孔子或以左丘明耻之是姓左丘左氏乃楚左史倚相之后故载楚事极详吕舍人春秋不甚主张胡氏要是此书难看如刘原父春秋亦好可学云文定解宗灾故一段乃是原父说曰林黄中春秋又怪异云隐公篡桓公可学云黄中说归仲子之赗乃是周王以此为正其分曰要正分更有多少般却如此不契勘可学云杜预每到不通处杜预告辞略经传互异不云传误云经误曰可怪是何识见
  郑可学录
  李丈问左传如何曰左传一部载许多事未知是与不是但道理亦是如此今且把来参考问公榖如何曰据他说亦是有那道理但恐圣人当初无此等意如孙明复赵啖陆淳胡文定皆说得好道理皆是如此但后世因春秋去考时当如此区处若论圣人当初作春秋时其意不解有许多说话择之说文定说得理太多尽堆在里面曰不是如此底亦压从这理上来
  陈淳录黄义刚录少异
  统论三传
  左传是后来人做为见陈氏有齐所以言八世之后莫之与京见三家分晋所以言公侯子孙必复其始以三传言之左氏是史学公谷是经学史学者记得事却详于道理上便差经学者于义理上有功然记事多误如迁固之史大概只是计较利害范晔更低只主张做贼底后来他自做却败温公通鉴凡涉智数险诈底事往往不载却不见得当时风俗如陈平说髙祖间楚事亦不载上一假不若全载了可以见当时事情却于其下论破乃佳又如亚夫得剧孟事通鉴亦节去意谓得剧孟不足道不知当时风俗事势剧孟辈亦系轻重如周休且能一夜得三万人只縁呉王败后各自散去其事无成温公于此事却不知不觉载之盖以周休名不甚显不若剧孟耳想温公平日尀耐剧孟不知温公为将设遇此人奈得它何否又如论唐太宗事亦殊未是吕氏大事记周赧后便系秦亦未当当如记楚汉事并书之项籍死后方可专书汉也
  黄㽦录字子耕豫章人戊申所闻先生五十九岁饶录九卷十卷中
  左氏所传春秋事恐八九分是公榖专解经事则多出揣度
  呉必大录字伯丰兴国人戊申己酉所闻先生五十九岁六十岁饶录八卷中
  左氏传是个博记人做只是以世俗见识断当它事皆功利之说公榖虽陋亦有是处但皆得于传闻多讹谬
  廖德明录字子晦南剑人癸巳以后所闻先生四十四岁池录一卷饶录四十六卷中
  国秀问三传优劣曰左氏曽见国史考事颇精只是不知大义专去小处理㑹往往不曽讲学公榖考事甚疏然义理却精二人乃是经生传得许多说话往往都不曽见国史
  潘时举录
  统论左传
  看春秋且湏看得一部左传首尾意思通贯方能略见圣人笔削与当时事之大意
  杨道夫录
  叔器问读左传法曰也只是平心看那事理事情事势春秋十二公时各不同如隐桓之时王室新东迁号令不行天下都星散无主庄僖之时桓文迭伯政自诸侯出天下始有统一宣公之时楚庄王盛强遂乃主盟中国诸侯服齐者亦皆朝楚服晋者亦皆朝楚及成公之世悼公出来整顿一番楚始退去继而呉越又强入来争伯定哀之时政皆自大夫出鲁有三家晋有六卿齐有田氏宋有华向被他肆意做终春秋之世更没奈何但是某尝说春秋之末与初年大不同然是时诸侯征战只如戏様亦无甚大杀戮及战国七国争雄那时便多是胡相杀如雁门斩首四万不知怎生杀了许多长平之战四十万人坑死不知如何有许多人后来项羽也坑十五万不知他如何地掘那坑后那死底都不知当时不知如何地对副许多人安卿曰恐非掘坑曰是掘坑尝见邓艾伐蜀坑许多人载说是掘坑
  黄义刚录
  因举陈君举说左传曰左氏是一个审利害之几善避就底人所以其书有贬死节等事其间议论有极不是处如周郑交质之类是何议论其曰宋宣公可谓知人矣立穆公其子飨之命以义夫只知有利害不知有义理此段不如榖梁说君子大居正却是儒者议论某平生不敢说春秋若说时只是将胡文定说扶持说去毕竟去圣人千百年后如何知得圣人之心且如先蔑奔秦书则是贬先蔑不书时又不见得此事若如今人说教圣人如何书则是吕伯恭爱教人看左传某谓不如教人看论孟伯恭云恐人去外面走某谓看论孟未走得三步看左传底已走十百步了人若读得左传熟直是㑹趋利避害然世间利害如何被人趋避了君子只看道理合如何可则行不可则止祸福自有天命且如一个善择利害底人有一事自谓择得十分利处了毕竟也湏帯二三分害来自没奈何仲舒云仁人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一部左传无此一句若人人择利害后到得临难死节底事更有谁做其间有为国杀身底人只是枉死了始得因举可怜石头城宁为袁粲死不作褚渊生盖民之秉彝又自有不可埋没自然𤼵出来处
  滕璘录字德粹新安人辛亥所闻先生六十二岁饶录十七卷中
  郑可学录云天下事不可顾利害凡人做事多要趋利避害不知才有利必有害吾虽处得十分利有害道在背后不如且就理上求之孟子曰如以利则枉寻直尺而利亦可为与且如临难致死义也若不明其理而顾利害则见危致命者反不如偷生茍免之人可怜石头城宁为袁粲死不作褚渊生民之秉彝不可磨㓕如此岂不是自然
  问左传载卜筮有能先知数世后事有此理否曰此恐不然只当时子孙欲僭窃故为此以欺上罔下尔如汉髙帝蛇也只是脱空陈胜王凡六月便只是他做不成故人以为非髙帝做得成故人以为符瑞不知何氏录
  春秋传例多不可信圣人记事安有许多义例如书伐国恶诸侯之擅兴书山崩地震螽蝗之类知灾异有所自致也
  廖徳明录
  或论及春秋之凡例先生曰春秋之有例固矣奈何非夫子之为也昔尝有人言及命格予曰命格谁之所为乎曰善谈五行者为之也予曰然则何贵设若自天而降具言其为羙为恶则诚可信以今特出于人为乌可信也知此则知春秋之例矣又曰季子来归以为季子之在鲁不过有立僖之私恩耳初何有大功于鲁又况通于成风与庆父之从何异然则其归也何足喜盖以启季氏之事而书之乎
  李壮祖录字处谦婺源人川按处谦所录盖与李公谨同编语类中不详所闻年岁及蜀语类徽续语类池录饶录卷次云馀仿此
  或人论春秋以为多有变例所以前后所书之法多有不同曰此乌可信圣人作春秋正欲褒善贬恶示万世不易之法今乃忽用此说以诛人未几又用此说以赏人使天下后世皆求之而莫识其意是乃后世弄法舞文之吏之所为也曽谓大中至正之道而如此乎
  李壮祖录
  左氏见识甚卑如言赵盾弑君之事却云孔子闻之曰惜哉越境乃免如此则专是回避占便宜者得计圣人岂有是意圣人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岂反为之解免耶
  程端蒙录字正思鄱阳人己亥以后所闻先生五十岁饶录三卷中
  元城说左氏不识大体只是时时见得小可底事便以为是
  黄义刚录
  左氏之病是以成败论是非而不本于义理之正尝谓左氏是个猾头熟事趋炎附势之人
  不知何氏录
  林黄中谓左传君子曰是刘歆之辞胡先生谓周礼是刘歆所作不知是如何左传君子曰最无意思因举芟夷蕴崇之一段是关上文甚事
  叶贺孙录字味道括苍人辛亥以后所闻先生六十二岁池录七卷八卷九卷十卷十一卷中统论公羊榖梁传
  问公谷传大概皆同曰所以林黄中说只是一人只是看他文字疑若非一手者或曰疑当时皆有所传授其后门人弟子始笔之于书尔曰想得皆是齐鲁间儒其所著之书恐有所传授但皆杂以己意所以多差舛其有合道理者疑是圣人之旧
  沈僴录字杜仲永嘉人戊午以后所闻先生六十九岁池录三十八卷三十九卷四十卷四十一卷中
  公羊说得宏大如君子大居正之类穀梁虽精细但有些邹搜挟窄
  黄㽦录
  春秋难理㑹公谷甚不好然又有甚好处如序隐公逊国宣公逊其侄处甚好何休注甚谬
  不知何氏录
  公羊是个村朴秀才穀梁又较黠得些
  呉振录所间年岁未详饶后录十四卷中







  朱子五经语类卷五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朱子五经语类卷五十八
  钱唐程川撰
  春秋二
  统论程传
  程子所谓春秋大义数十炳如日星者如成宋乱宋灾故之类乃是圣人直书诛贬自是分明如胡氏谓书晋侯为以常情待晋㐮书秦人为以王事责秦穆处却恐未必如此湏是已之心果与圣人之心神交心契始可断他所书之㫖不然则未易言也程子所谓微辞隐义时措从宜者为难知耳
  万人杰录
  问春秋传序引夫子答颜子为邦之语为颜子尝谓春秋大法何也曰此不是孔子将春秋大法向颜子说盖三代制作极备矣孔子更不可复作故告以四代礼乐只是集百王不易之大法其作春秋善者则取之恶者则诛之意亦只是如此故伊川引以为据耳陈淳录
  或问伊川春秋序后条曰四代之礼乐此是经世之大法也春秋之书亦经世之大法也然四代之礼乐是以善者为法春秋是以不善者为戒又问孔子有取乎五霸岂非时措从宜曰是又曰观其予五霸其中便有一个夺底意思
  叶贺孙录
  今日得程春秋解中间有说好处如难理㑹处他亦不为决然之论向见沙随春秋解只有说滕子来朝一处最好隐十一年方书滕侯薛侯来朝如何桓三年便书滕子来朝先辈为说甚多或以为时王所黜故降而书子不知是时时王已不能行黜陟之典就使能黜陟诸侯当时亦不止一滕之可黜或以春秋恶其朝桓特削而书子自此之后滕一向书子岂春秋恶其朝桓而并后代子孙削之乎或以为当丧未君前又不见滕侯卒皆不通之论沙随谓此见得春秋时小国事大国其朝聘贡赋之多寡随其爵之崇卑滕子之事鲁以侯礼见则所供者多故自贬降而以子礼见庶得贡赋省少易供此说却恐是何故縁后面郑朝晋云郑伯男也而使从公侯之赋见得郑本是男爵后袭用侯伯之礼以交于大国初焉不觉其贡赋之难办后来益困于此方说出此等语非独是郑伯当时小国多是如此今程公春秋亦如此说滕子程是绍兴以前文字不知沙随见此而为之说还是自见得此意
  叶贺孙录
  春秋序云虽德非汤武亦可以法三王之治如是则无本者亦可以措之治乎语有欠因云伊川甚么様子细尚如此难难
  包杨录字显道建昌人癸卯甲辰乙巳所闻先生五十四岁五十五岁五十六岁饶后录三卷四卷五卷六卷中
  统论胡传
  问胡春秋如何曰胡春秋大义正但春秋自难理㑹如左氏尤有浅陋处如君子曰之类病处甚多林黄中尝疑之却见得是
  潘时举录
  胡春秋传有牵强处然议论有开合精神
  李闳祖录
  或有解春秋者专以日月为褒贬书时月则以为贬书日则以为褒穿凿得全无义理若胡文定公所解乃是以义理穿凿故可观
  万人杰录
  胡文定春秋非不好却不合这件事圣人意是如何下字那件事圣人意又如何下字要之圣人只是直笔据见在而书岂有许多忉怛
  郭友仁录字徳元山阳人戊午所闻先生六十九岁池录四卷二卷中
  问诸家春秋解如何曰某尽信不及如胡文定春秋某也信不及知得圣人意里是如此说否今只眼前朝报差除尚未知朝廷意思如何况生乎千百载之下欲逆推乎千百载上圣人之心况自家之心又未如得圣人如何知得圣人肚里事某所以都不敢信诸家解除非是得孔子还魂亲说出不知如何
  沈僴录
  胡文定说春秋髙而不晓事情说元年不要年号且如今中兴以来更七个元年若无号则契劵能无欺弊者乎
  陈淳录
  问胡春秋曰亦有过当处
  陈又蔚录
  春秋今来大纲是从胡文定说但中间也自有难稳处如叔孙婼祈死事把他做死节本自无据后却将至自晋一项说又因穀梁公孙舍云云他若是到归来也湏问我屋里人如何同去弑君也湏诛讨斯得自死是如何春秋难说若只消轻看过不知是如何如孟子说道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只将这意看如何左氏是三晋之后不知是甚么人看他说魏毕万之后必大如说陈氏伐齐之类皆是后来设为豫定之言春秋分明处只是如晋士丐侵齐至闻齐侯卒乃还这分明是与他
  叶贺孙录
  问胡文定据孟子春秋天子之事一句作骨如此则是圣人有意诛赏曰文定是如此说道理也是恁地但圣人只是书放那里使后世因此去考见道理如何便为是如何便为不是若说道圣人当时之意说他当如此我便书这一字他当如彼我便书那一字则恐圣人不解恁地圣人当初只直写那事在上面如说张三打李四李四打张三未尝断他罪某人杖六十某人杖八十如孟子便是说得那地步阔圣人之意只是如此不解恁地细碎且如季子来归诸公说得恁地好据某看来季友之罪与庆父也不争多但是他归来后㑹平了难鲁人归之故如此说况他世执鲁之大权人自是怕他史官书得恁地孔子因而存此盖以见他执权之渐耳
  黄义刚录陈淳录略录中书这一字下淳录云以褒之书那一字下淳录云以贬之又别本云如此便为予如彼便为夺
  世间人解经多是杜撰且如春秋只据赴告而书之孔子只因旧史而作春秋非有许多曲折且如书郑忽与突事才书忽又书郑忽又书郑伯突胡文定便要说突有君国之徳湏要因郑伯两字上求他是处似此皆是杜撰大概自成哀已前旧史不全有舛逸故所记各有不同若昭哀已后皆圣人亲见其事故记得其实不至于有遗处如何却说圣人予其爵削其爵赏其功罚其罪是甚说话祖道问孟子说春秋天子之事如何曰只是被孔子写取在此人见者自有所畏惧耳若要说孔子去褒贬他去其爵与其爵赏其功罚其罪岂不是谬也其爵之有无与人之有功有罪孔子也予夺他不得
  曽祖道录字择之丁巳所闻先生六十八岁池录三十七卷中
  万人杰录云苏子由解春秋谓其从赴告此说亦是既书郑伯突又书郑世子忽据史文而书耳定哀之时圣人亲见据灾而书隐桓之世时既逺史册亦有简略处夫子亦但据史册而写出耳
  问胡氏传春秋盟誓处以为春秋皆恶之杨龟山亦尝议之矣自今观之岂不可因其言盟之能守与否而褒贬之乎今民泯泯棼棼罔中于信以覆诅盟之时而遽责以未施信而民信之事恐非化俗以渐之意曰不然盟诅毕竟非君子之所为故曰君子屡盟乱是用长将欲变之非去盟崇信俗不可得而善也故伊川有言凡委靡随俗者不能随时惟刚毅特立乃所以随时斯言可见矣问洽寻常如何理㑹是自命曰尝考之矣当从刘侍读之说自王命不行则诸侯上僭之事由阶而升然必与势力之不相上下者共为之所以布于众而成其僭也齐卫当时势敌故齐僖自以为小伯而黎人责卫以方伯之事当时王不敢命伯而欲自为伯故于此彼此相命以成其私也及其久也则力之能为者专之矣故桓公遂自称伯以至战国诸侯各有称王意不敢独称于国必与势力之相侔者共约而为之魏齐㑹于苴泽以相王是也其后六国皆王秦人思有以胜之于是使人致帝于齐约共称帝岂非相帝自相命而至于相王自相王而至于相帝僭窃之渐势必至此岂非其明证乎曰然则左传所谓胥命于蒲何也曰此以纳王之事相逊相先也曰说亦有理
  张洽录字元徳青江人丁未癸丑所闻先生五十八岁六十四岁附池录后
  池录少异录中由阶而升云云池录作如历阶而升以至于极盖既无王命必择势力之相敌者录中势必至此以下池录有云春秋于此盖纪王命之不行而诸侯僭窃之端也
  问春秋胡文定之说如何曰寻常亦不满于胡说且如解经不使道理明白却就其中多使故事大与做时文答䇿相似近见一相知说傅守见某说云固是好但其中无一故事可用某作此书又岂欲多使事也问先生既不解春秋合亦作一篇文字略说大意使后学知所指归曰也不消如此但圣人作经直述其事固是有所抑扬然亦非故意增减一二字使后人就一二字上推寻以为吾意㫖之所在也问胡文定说元字某不能无疑元者始也正所谓辞之所谓大也今胡乃训元为仁训仁为心得无太支离乎曰杨龟山亦尝以此议之胡氏说经大抵有此病
  不知何氏录
  统论诸说
  吕居仁春秋亦甚明白正如某诗传相似
  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道夫录
  或说沈卿说春秋云不当以褒贬看圣人只备录是非使人自见如克假之书而兄弟之义自见如蔑之书而私盟之罪自见来𮚐仲子便自见得以天王之尊下𮚐诸侯之妾圣人以公平正大之心何尝规规于褒贬曰只是中间不可以一例说自有晓得处公且道如翚帅师之类是如何曰未赐族如挟柔无骇之类无骇鲁卿隐二年书无骇九年书挟卒庄十一年书柔皆未命也到庄以后却不待赐而诸侯自予之曰便是这般所在那里见得这个是赐那个是未赐二传唯左氏近之或云左氏是楚左史倚相之后故载楚事较详国语与左传似出一手然国语使人厌看如齐楚呉越诸处又精采如纪周鲁自是无可说将虚文敷衍如说藉等处令人厌看左氏必不解是丘明如圣人所称煞是正直底人如左传之文自有纵横意思史记却说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或云左邱明左邱其姓也左传自是左姓人作又如秦始有腊祭而左氏谓虞不腊矣是秦时文字分明
  叶贺孙录
  东莱有左氏说亦好是人记录他语言
  黄义刚录
  薛士龙曰鲁隐初僭史殊不知周官所谓外史合四方之志便是四方诸侯皆有史诸侯若无史外史何所稽考而为史如古人生子则闾史书之且二十五家为闾闾尚有史况一国乎
  林学蒙录字正卿三山人甲寅以后所闻先生六十五岁饶录州二卷中
  薛常州解春秋不知如何率意如此只是几日成此文字如何说诸侯无史内则尚有闾史又如赵盾事初灵公要杀盾盾所以走出赵穿便弑公想是他本意如此这个罪首合是谁做
  叶贺孙录
  学春秋者多凿说后汉五行志注载汉末有发范明友奴冢奴犹活明友霍光女婿说光家事及废立之际多与汉书相应某尝说与学春秋者曰今如此穿凿说亦不妨只恐一旦有于地中得夫子家奴出来说夫子当时之意不如此尔
  辅广录
  今之治春秋者都只将许多权谋变诈为说气象局促不识圣人之意不论王道之得失而言伯业之盛衰失其㫖逺矣公即位要必当时别有即位礼数不书即位者此礼不备故也今不可考其义难见诸家之说所以纷纷晋侯侵曹晋侯伐卫皆是文公谲处考之左氏可见皆所以致楚师也
  周谟录
  今之做春秋义都是一般巧说専是计较利害将圣人之经做一个权谋机变之书如此不是圣经却成一个百将传问春秋繁露如何曰尤延之以此书为伪某看来不是董子书又言吕舍人春秋却好白直说去卷首与末稍又好中间不似伯恭以为此书只妆㸃为说
  徐㝢录扬道夫录云近时言春秋者皆是计较利害大义却不曽见如唐之陆淳本朝孙明复之徒他虽未能深于圣经然观其推言治道凛凛然可畏终是得圣人个意思春秋之作荩以当时人欲横流遂以二百四十二年行事寓其褒贬恰如今之事送在法司相似极是严𦂳一字不轻易若如今之说只是个权谋智略兵机谲诈之书尔圣人晚年痛哭流涕笔为此书岂肯恁地纎巧岂至恁地不济事
  昔楚相作燕相书其烛暗而不明楚相曰举烛书者不察遂书举烛字于书中燕相得之曰举烛者欲我之明于举贤也于是举贤退不肖而燕国大治故曰不是郢书乃成燕说今之说春秋者正此类也
  万人杰录包扬录少异
  附论
  问先生于二礼书春秋未有说何也曰春秋是当时实事孔子书在册子上后世诸儒学未至而各以己意猜传正横渠所谓非理明义精而治之故其说多凿是也唯伊川以为经世之大法得其㫖矣然其间极有无定当难处置处今不若且存取胡文定本子与后来看纵未能尽得之然不中不逺矣书中间亦极有难考处只如禹贡说三江及荆扬间地理是吾軰亲目见者皆有疑至北方即无疑此无他是不曽见耳康诰以下三篇更难理㑹如酒诰却是戒饮酒乃曰肇牵车牛逺服贾何也梓材又自是臣告君之辞更不可晓其他诸篇亦多可疑处解将去固易岂免有疑礼经要湏编成门类如冠昏丧祭及他杂碎礼数皆湏分门类编出考其异同而订其当否方见得然今精力已不逮矣姑存与后人赵几道又问礼合如何脩曰礼非全书而礼记尤杂今合取仪礼为正然后取礼记诸书之说以类相从更取诸儒剖击之说各附其下庶便搜阅又曰前此三礼同为一经故有三礼学䆒王介甫废了仪礼取礼记某以此知其无识
  余大雅录字正叔上饶人戊戌以后所闻先生四十九岁池录三卷中
  张元徳问春秋周礼疑难曰此等皆无佐证强说不得若穿凿说出来便是侮圣言不如且研穷义理义理明则皆可遍通矣因曰看文字且先看明白易晓者此语是某𤼵出来诸公可记取
  潘时举录
  左传国语惟是周室一种士大夫说得道理大故细宻这便是文武周召在三国立学校教得人恁地惟是周室人㑹恁地说且如烝民诗大故说得好人受天地之中以生之类大故说得细宻
  黄义刚录
  问今科举习春秋学只将伯者事业纒在心胸则春秋先儒谓尊王之书其然邪曰公莫道这个物事是取士弊如此免不得应之今将六经做时文最说得无道理是易与春秋他经犹自可
  徐容录字仁父永嘉人辛亥所闻先生六十二岁池录二十四卷中



  朱子五经语类卷五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朱子五经语类卷五十九
  钱唐程川撰
  春秋三
  隐公
  春秋传言元者仁也仁人心也固有此理然不知仁如何却唤做元如程子曰天下之理原其所自未有不善易传曰成而后有败败非先成者也得而后有失非得何以有失也便说得有根源
  李闳祖录元年胡传
  问春王正月是用周正用夏正曰两边都有证据将何从某向来只管理㑹此不放下竟担阁了吾友读书不多不见得此等处某读书多后有时此字也不敢唤做此字如家语周公祝成王冠辞近尔民逺尔年啬尔时惠尔财亲贤任能近尔民言得民之亲爱也逺尔年言寿也年与民叶音纫能与财叶囊来反与时叶音尼财音慈
  陈淳录元年
  录中两边都有证据将何从句黄义刚录云这个难稽考莫去理㑹这个
  录中年与民叶以下黄义刚录云能字通得三音若作十五灰韵则与才字叶与时字又不叶今更不可理㑹据今叶时字则当作泥字读
  某亲见文定公家说文定春秋说夫子以夏时冠月以周正纪事谓如公即位依旧是十一月只是孔子改正作春正月某便不敢信恁地时二百四十二年夫子只证得个行夏之时四个字据今周礼有正月有正岁则周实是元改作春正月夫子所谓行夏之时只是为他不顺欲改从建寅如孟子说七八月之间旱这断然是五六月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这分明是九月十月若真是十一月十二月时寒自过了何用更造桥梁古人只是寒时造桥度人若暖时又只是教他自从水里过看来古时桥也只是小桥子不似如今石桥浮桥恁地好
  黄义刚录元年胡传
  胡文定说春秋公即位终是不通且逾年即位㓙服如何入庙胡文定却说是冢宰摄行他事可摄即位岂可摄且如十一月乙丑伊尹以冕服奉嗣王惟十有三祀却是除服了康王之诰东坡道是召公失礼处想古时是这般大事必有个权宜如借吉之例或问金縢前軰谓非全书曰周公以身代武王之说只縁人看错了此乃周公诚意笃切以庶几其万一丕子之责于天只是以武王受事天之责任如今人说话他要个人来服事周公便说是他不能服事天不似我多才多艺自能服事天
  叶贺孙录元年胡传
  义刚问庄公见颖考叔而告之悔此是他天理已渐渐明了考叔当时闻庄公之事而欲见之此是欲拨动他机及其既动却好开明义理之说使其心豁然知有天伦之亲今却教恁地做则母子全恩依旧不出于真理此其母子之间虽能如此而其私欲固未能莹然消释其所以略能保全而不复开其隙者特幸耳曰恁地看得细碎不消如此某便是不喜伯恭博议时他便都是这般议论恁地忒细碎不济得事且如这様他是且欲全他母子之恩以他重那盟誓未肯变故且教他恁地做这且得他全得大义未暇计较这个又何必如此去论他
  黄义刚录元年左传
  陈仲蔚问东莱论颖考叔之说是否曰古人也是重那盟誓又问大传于释经处但略过如何曰他释经也有好处如说假不弟故不言弟称郑伯讥失教也这様处说得也好尽说得阔又问宋宣公可谓知人矣立穆公其子享之这也不可谓知人曰这様处却说得无巴鼻如公羊说宣公却是宋之罪脑左氏有一个大病是他好以成败论人遇他做得来好时便说他好做得来不好时便说他不是却都不折之以理之是非这是他大病叙事时左氏却多是公谷却都是胡撰他去圣人逺了只是想像胡说或问左氏果丘明否曰左氏叙至韩魏赵杀智伯事去孔子六七十年决非丘明
  黄义刚录元年左传
  恵公仲子恐是恵公之妾僖公成风却是僖公之母不可一例看不必如孙明复之说
  李闳祖录元年
  孙明复云文九年冬秦人来归僖公成风之襚与此不称夫人义同讥其不及事而又兼之贬也
  夫人子氏薨只是仲子左氏豫㐫事之说亦有此理考仲子之宫是别立庙
  万人杰录二年
  问石碏谏得已自好了如何更要那将立州吁四句曰也是要得不杀那桓公又问如何不禁其子与州吁游曰次第是石碏老后奈儿子不何又问杀之如何要引他从陈去忽然陈不杀却如何曰如吃饭様不成说道吃不得后便不吃也只得吃
  黄义刚录二年左传
  陈仲蔚说公矢鱼于棠云或谓矢如皇陶矢厥谟之矢曰便是乱说今据传曰则君不射则矢鱼是将弓矢去射之如汉武帝亲射江中蛟之类何以见得夫子作春秋征只书征伐只书伐不曽恁地下一字如何平白无事陈鱼不只写作陈字却要下个矢字则么遂往陈鱼而观之这几句却是左氏自说据他上文则无此意
  黄义刚录五年
  问自陕以东周公主之自陕以西召公主之周召既为左右相如何又主二伯事曰此春秋说所未详如顾命说召公率西方诸侯入应门左毕公率东方诸侯入应门右所可见者其略如此
  不知何氏录五年公羊传
  桓公
  郑人来渝平渝变也盖鲁先与宋好郑人却来渝平谓变渝旧盟以从新好也公谷作输平胡文定谓以物而求平也恐不然但言输则渝之义自在其中如秦诅楚文云变输盟刺若字义则是如此其文意则只是渝字也
  董铢录字叔重鄱阳人丙辰以后所闻先生六十七岁池录十三卷饶录四十六卷中
  六年
  因言勇而无刚曰刚与勇不同勇只是敢为刚有坚强之意
  李闳祖录九年左传
  桓公有两年不书秋冬说者谓以喻时王不能赏罚若如是孔子亦可谓大迂阔矣某尝谓说春秋者只好独自说不可与人论难盖自说则横说竖说皆可论难著便说不行
  呉必大录四年七年
  春秋书蔡人杀陈佗此是夫子据鲁史书之佗之弑君初不见于经者亦是鲁史无之耳
  辅广录六年
  问书蔡威侯文定以为蔡季之贤知请谥如何曰此只是文误
  万人杰录十七年
  庄公
  问穀梁释夫人孙于齐其文义如何曰始人之也犹言始以人道治庄公也命犹名也犹曰若于道若于言天人皆以为然则是吾受是名也臣子大受命谨其所受命之名而已大抵齐鲁之儒多质实当时或传诵师说见理不明故其言多不伦礼记中亦然如云仁者右也义者左也道他不是不得
  万人杰录元年穀梁传
  问鲁桓公为齐襄公所杀其子庄公与桓公㑹而不复仇先儒谓春秋不讥是否曰他当初只是据事如此写在如何见他讥与不讥当桓公被杀之初便合与他理㑹使上有明天子下有贤方伯便合上告天子下告方伯兴复仇之师只縁周家衰弱无赴诉处庄公又无理㑹便自与之主婚以王姬嫁齐及到桓公时又自隔一重了况到此事体又别桓公率诸侯以尊周室庄公安得不去若是不去却不是叛齐乃是叛周曰使庄公当初自能举兵杀了襄公还可更赴桓公之㑹否曰他若是能杀襄公他却自㑹做霸主不用去随桓公若是如此便是这事结绝了
  陈文蔚录五年
  荆楚初书国后进称人称爵乃自是他初间不敢骤交于中国故从卑称后渐大故称爵
  叶贺孙录十年
  闵公
  成风事季友与敬嬴事襄仲一般春秋何故褒季友如书季子来归是也人杰谓季子既归而闵公被弑庆父出奔季子不能讨贼是其意在于立僖公也先生曰纵失庆父之罪小而季子自有大恶今春秋不贬之而反褒之殆不可晓盖如髙子仲孙之徒只是旧史书之圣人因其文而不革所以书之者欲见当时事迹付诸后人之公议耳若谓季子为命大夫则叔婼尝受命服何为书名乎
  万人杰录元年
  春秋书季子来归恐只是因旧史之文书之如此寛看尚可若谓春秋谨严便没理㑹或只是鲁乱已甚后来季友立得僖公再整顿得个社禝起有此大功故取之与取管仲意同然季子罪恶与庆父一般春秋若褒之则此一经乃沦三纲斁九法之书尔当时公子牙无罪又用药毒杀了季子赐族此亦只是时君恩意如秦呼吕不韦作尚父耳正淳曰季子虽来归亦有放走庆父之罪曰放走庆父罪小它自身上罪大亦治庆父不得
  呉必大录元年
  黄㽦录云春秋书季子来归不知夫子何故取季友恐只是如取管仲之意但以其后来有功社稷所以更不论其已前罪过正淳曰说者谓是国人喜季子之来望其讨庆父之罪故春秋因如此书之及后来不能治庆父则季子之可贬者亦可见矣曰季子之罪不在放走了庆父先已自有罪过了
  问季友之为人曰此人亦多可疑诸家多言季友来归为圣人美之之辞据某看此一句正是圣人著季氏所以专国为祸之基又成风闻季氏之繇乃事之左氏记此数句亦有说话成风没巴鼻事他则甚据某看此等人皆鲁国之贼耳又问子家子曰它却是忠于昭公只是也无计划不过只欲劝昭公且泯默含垢受辱因季氏之来请而归鲁耳昭公所以不归必是要逐季氏而后归也当时列国之大夫如晋之栾鲁之季氏郑之伯有之徒国国皆然二百四十二年真所谓五浊恶世不成世界孔子说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不知如何地做从何处做起某实晓不得或曰相鲁可见曰他合下只说得季桓子透桓子事事信之所以做得及后来被公敛处父一说破了桓子便不信之孔子遂做不得矣孟子说五年七年可为政于天下不知如何做孔子不甚说出来孟子自担负不浅不知怎生做也
  沈僴录元年
  季子来归如髙子来盟齐仲孙来之类当时鲁国内乱得一季子归国则国人皆有慰望之意故鲁史喜而书之夫子直书史家之辞其实季子无状观于成风事之可见一书季子来归而季氏得政权去公室之渐皆由此起矣问鲁君弑而书薨如何曰如晋史书赵盾弑君齐史书崔杼弑君鲁却不然盖恐是周公之垂法史书之旧章韩宣子所谓周礼在鲁者亦其一事也问诸侯书卒曰刘道原尝言之此固当书卒问鲁君书薨而诸侯书卒内大夫卒而略外大夫只是别内外之辞曰固是且如今金主死其国必来告哀史官必书金主之死若其国宰相大臣彼亦不告此亦必不书之也但书王猛又书王子猛皆不可晓所谓天子未除丧曰予小子生名之死亦名之此乃据春秋例以为之说耳
  万人杰录元年
  僖公
  问齐侯侵蔡亦以私如何曰齐谋伐楚已在前本是伐楚特因以侵蔡耳非素谋也问国语左传皆是左氏编何故载齐桓公于国语而不载于左传曰不知二书作之先后温公言先作国语次作传又有一相识言先左传次国语国语较老如左传后看之似然包扬录四年
  昔尝闻长上言齐桓公伐楚不责以僭王之罪者盖桓公每事持重不是一个率然不思后手者当时楚甚强大僭王已非一日桓公若以此问之只宜楚即服罪不然齐岂遽保其必胜楚哉及闻先生言及亦以为然
  李壮祖录四年左传
  齐桓公较正当只得一番出伐管仲亦不见出有事时只是遣人出整顿春秋每称齐人左传上全不曽载许多事却载之于国语及出孟子吕丈言左传不欲见桓公许多不美处要为桓公管仲全之孟子所载桓公亦自犯了故皆不载曰左氏有许多意思时却是春秋左氏亦不如此回互只是有便载无便不载说得意思回互如此岂不教壊了人晋文公诡谲如侵曹伐卫皆是当时出时不礼之私却只名谓治其从楚如书晋侯伐卫辞意可见又书楚人救卫如书救皆是美意中国之诸侯晋以私伐之乃反使楚人来救如晋侯侵曹晋侯伐卫楚人救卫其辞皆圣人笔削要来此处看义理今人作春秋义都只是论利害晋侯侵伐皆自出
  包扬录四年
  春秋书㑹王世子与齐桓公也
  辅广录五年
  晋里克事只以春秋所书未见其是非国语载骊姬阴托里克之妻其后里克守不定遂有中立之说他当时只难里克里克若不变太子可安由是观之里克之罪明矣后来杀奚齐卓子亦自快国人之意且与申生伸冤如春秋所书多有不可晓如里克等事只当时人已自不知孰是孰非况后世乎如蔡人杀陈佗都不曽有陈佗弑君踪迹㑹王世子却是桓公做得好
  叶贺孙录九年
  或问春秋书晋杀其大夫荀息是取他否曰茍息亦未见有可取者但始终一节死君之难亦可取耳后又书晋杀其大夫里克者不以弑君之罪讨之也然克之罪则在中立今左传中却不见其事国语中所载甚详
  辅广录十年
  问里克丕郑茍息三人当初晋献公欲废太子申生立奚齐荀息便谓君命立之臣安敢贰略不能谏君以义此大假不是里克丕郑谓从君之义不从君之惑所见甚正只是后来却做不彻曰他倒了处便在那中立上天下无中立之事自家若排得他退便用排退他若奈何他不得便用自死今骊姬一许他中立他事便了便是他只要求生避祸正如隋髙祖篡周韦孝寛初甚不能平一见众人被杀便去降他反教他添做几件不好底事看史到此使人气闷或曰看茍息亦有不是处曰全然不是岂止有不是处只是办得一死亦是难事文蔚曰里克当献公在时不能极力理㑹及献公死后却杀奚齐此亦未是曰这般事便是难说献公在日与他说不聴又怎生奈何得他后来亦用理㑹只是不合杀了他
  陈文蔚录十年左传
  呉楚盟㑹不书王恐是呉楚当时虽自称王于其国至与诸侯盟㑹则未必称也
  李闲祖录二十一年
  诸侯灭国未尝书名卫侯毁灭邢说者以为灭同姓之故今经文只隔夏四月癸酉一句便书卫侯毁卒恐是因而传写之误亦未可知又曰鲁君书薨外诸侯书卒刘原父答温公书谓薨者臣子之词温公亦以为然以卒为贬词者恐亦非是
  万人杰录二十五年
  文公
  春秋传毁庙之道改涂易檐言不是尽除只改其灰节易其屋檐而已
  黄义刚录二年穀梁传
  天子之庙复庙重檐檐音檐又曰毁庙之制改涂可也易檐可也
  董铢录二年穀梁传
  臧文仲废六关若以为不知利害而轻废则但可言不知所以言不仁者必有私意害民之事但古事既逺不可考耳有言臧文仲知征之为害而去之遂并无以识察奸伪故先生云然
  李方子录字公晦邵武人戊申以后所闻先生五十九岁池录六卷中
  二年左传
  僖公成风与东晋简文帝郑太后一也皆所以著妾母之义至本朝真宗既崩始以王后并配当时群臣亦尝争之为其创见也后来遂以为常此礼于是乎紊矣
  万人杰录四年
  胡氏春秋文八年记公孙敖事云色出于性淫出于气其说原于上蔡此殊分得不是大凡出于人身上道理固皆是性色固性也然不能节之以礼制之以义便是恶故孟子于此只云君子不谓性也其语便自无病又曰李先生尝论公孙敖事只如京师不至而复便是大不恭鲁亦不再使人往便是罪如此解之于经文甚当盖经初无从已氏之说
  黄㽦录八年胡传
  黄人录录云胡氏只贬他从已氏之过经文元不及此事
  宣公
  遂以夫人姜氏至自齐恐是当时史官所书如此盖为如今鲁史不存无以知何者是旧文何者是圣人笔削怎见得圣人之意
  李闲祖录元年
  晋骊姬之乱诅无畜群公子自是晋无公族而以卿为公室大夫这个便是六卿分晋之渐如骊姬谋逐群公子欲立奚齐卓子尔后来遂以为例则疑六卿之阴谋也然亦不可晓
  沈僴录三年左传
  植因举楚人卒偏之两乃一百七十五人曰一广有百七十五人二广计三百五十楚分为左右广前后更番
  潘植录字立之癸丑所闻先生六十四岁饶录廿九卷中
  十二年左传
  成公
  先生问人杰记左传分谤事否人杰以韩献子将杀人郤献子驰救不及使遂以徇对先生曰近世士大夫多是如此只要徇人情如荀林父邲之役先縠违命而济乃谓与其専罪六人同之是何等见识当时为林父者只合按兵不动召先縠而诛之人杰曰若如此岂止全军虽进而救郑可也因问韩厥杀人事在郤克只得如此曰既欲驰救则杀之未得为是然这事却且莫管因云当时楚叔敖不欲战伍参争之若事有合争处须当力争不可荀㣘人情也
  万人杰录二年左传
  问民受天地之中以生中是气否曰中是理理便是仁义礼智曷常有形象来凡无形者谓之理若气则谓之生也清者是气浊者是形气是魂谓之精血是魄谓之质所谓精气为物湏是此两个相交感便能成物游魂为变所禀之气至此已尽魂升于天魄降于地阳者气也魂也归于天阴者质也魄也降于地谓之死也知生则便知死只是此理夫子告子路非是拒之是先后节次如此也因说鬼神者造化之迹且如起风做雨震雷闪电花生花结非有神而何自不察耳才见说鬼事便以为怪世间自有个道理如此不可谓无特非造化之正耳此得阴阳不正之气不须惊惑所以夫子不语怪以其明有此事特不语耳南轩说无便不是了
  周明作录字元兴建阳人壬子以后所闻先生六十三岁饶录二十二卷中
  十三年左传
  胡解晋弑其君州蒲一段意不分明似是为栾书出脱曽问胡逄伯逄曰厉公无道但当废之
  李闳祖录十八年胡传
  因问胡氏传栾书弑晋厉公事其意若许栾书之弑何也曰旧亦尝疑之后见文定之甥范伯达而问焉伯达曰文定之意盖以为栾书执国之政而厉公无道如此亦不得坐视为书之计厉公可废而不可杀也洽言传中全不见此意曰文定既以为当如此作传虽不可明言岂不可㣲示其意乎今累数百言而其意绝不可晓是亦拙于传经者也
  张洽录十八年胡传
  杨至之问晋悼公曰甚次第他才大段髙观当初人去周迎他时只十四岁他说㡬句话便乖便有操有纵才归晋做得便别当时厉公恁地弄得狼当被人撺掇胡乱杀了晋室大段费力及悼公归来不知如何便被他做得恁地好恰如久雨积阴忽遇天晴光景便别赫然为之一新又问胜桓文否曰尽胜但桓文是白地做起来悼公是见成基址某尝谓晋悼公宇文周武帝周世宗三人之才一般都做得事都是一做便成及才成又便死了不知怎生地
  黄义刚录十八年左传
  襄公
  杨至之问左传元者体之长等句是左氏引孔子语抑古有此语曰或是古已有此语孔子引他也未可知左传文云克己复礼仁也克己复礼四字亦是古已有此语
  陈淳录九年左传
  子上问郑伯以女乐赂晋悼公如何有歌锺二肆曰郑卫之音与先王之乐其器同止是其音异
  滕璘录十一年左传
  问左氏驹支之辨刘侍读以为无是事曰某亦疑之既曰言语衣服不与华同又却能赋青蝇何也又太子申生伐东山皋落氏撺掇申生之死乃数公也申生以闵二年十二月出师衣之偏衣佩之金玦数公议论如此献公更举事不得便有逆诈亿不信底意思左氏一部书都是这意思文章浮艶更无事实盖周衰时自有这一等迂阔人观国语之文可见周之衰也某尝读宣王欲籍千亩事便心烦及战国时人却尚事实观太史公史记可见公子成与赵武灵王争改服甘龙与卫鞅争变法其他如苏张之辩莫不皆然卫鞅之在魏其相公孙痤劝魏君用之不然湏杀之魏君不从则又与鞅明言之鞅以为不能用我焉能杀我及秦孝公下令鞅西入秦然观孝公下令数语如此气势乃是呑六国规模鞅之初见孝公说以帝道王道想见好笑其实乃是霸道鞅之如此所以坚孝公之心后来迂阔之说更不能入使当时无卫鞅必须别有人出来观孝公之意定是不用孟子史记所载事实左氏安得有此
  万人杰录十四年左传
  问季札观乐如何知得如此之审曰此是左氏妆㸃出来亦自难信如闻齐乐而曰国未可量然一再传而为田氏乌在其为未可量也此处皆是难信处潘时举录二十九年左传
  问季札胡文定公言其辞国以生乱温公又言其明君臣之大分曰可以受可以无受
  不知何氏录二十九年胡传
  季札辞国不为尽是
  包扬录二十九年胡传
  昭公
  或问子产相郑铸刑书作邱赋时人不以为然是他不达为国以礼底道理徒恃法制以为国故郑国日以衰削曰是他力量只到得这里观他与韩宣子争时似守得定及到伯有子哲之徒挠他时则度其可治者治之若治他不得便只含糊过亦縁当时列国世卿每国湏有两三族强大根株盘互势力相依倚卒动他不得不比如今大臣才被人论便可逐去故当时自有一般议论如韩献子分谤之说只是要大家含糊过不要见得我是你不是又如鲁以相忍为国意思都如此后来张文潜深取之故其所著虽连篇累牍不过只是这一意
  辅广录六年左传
  左传形民之力而无醉饱之心杜预煞费力去解后王肃只解作刑罚之刑甚易晓便是杜预不及他李百药也有两处说皆作刑罚字说
  黄义刚录十二年左传
  形民之力而无醉饱之心左传作形字解者胡说今家语作刑民注云伤也极分晓盖言伤民之力以为养而无餍足之心也又如礼记中说耆欲将至有开必先家语作有物将至其兆必先为是盖有字似耆字物字似欲字其字似有字兆字篆文似开字之门必误无疑今欲作有开解亦可但无意思尔王肃所引证也有好处后汉郑𤣥与王肃之学互相诋訾王肃固多非是然亦有考援得好处
  沈僴录十二年左传
  齐田氏之事晏平仲言惟礼可以己之不知他当时所谓礼如何可以已之想他必有一主张
  吕焘录字徳昭南康人己未所闻先生七十岁饶录三十六卷三十七卷中
  春秋权臣得政者皆是厚施于民故晏子对景公之辞曰在礼家施不及国乃先王防闲之意
  万人杰录二十六年左传
  定公
  或问申包胥如秦乞师哀公为之赋无衣不知是作此诗还只是歌此诗曰赋诗在他书无所见只是国语与左传说皆出左氏一手不知如何左传前面说许穆夫人赋载驰髙克赋清人皆是说作此诗到晋文公赋河水以后如赋鹿鸣四牡之类皆只是歌诵其诗不知如何因言左氏说多难信如晋范宣子责姜戎曰我诸戎贽币不通言语不同不与于会亦无瞢焉赋青蝇而退既说言语不同又却会恁地说又㑹诵诗此不可晓
  胡泳录字伯量南康人戊午所闻先生六十九岁饶录三十四卷中
  四年左传
  问夹谷之会孔子数语何以能却莱人之兵曰毕竟齐常常欺鲁鲁常常不能与之争却忽然被一个人来以礼问他他如何不动如蔺相如秦王击缶亦是秦常欺得赵过忽然被一个人恁地硬振他如何不动吕焘录十年
  圣人隳三都亦是因季氏厌其强也正似唐末五代罗绍威其兵强于诸镇者以牙兵五千人也然此牙兵又不驯于其主罗甚恶之一日尽杀之其镇遂弱为邻镇所欺乃方大悔
  包扬录十二年
  哀公
  春秋获麟某不敢指定是书成感麟亦不敢指定是感麟作大概出非其时被人杀了是不祥
  陈淳录十四年
  穆公附
  陈仲亨问晋三卿为诸侯司马胡氏之说孰正曰胡氏说也是如此但他也只从春秋中间说起这却不特如此盖自平王以来便恁地无理㑹了縁是如此日降一日到下稍自是没奈他何而今看春秋初时天王尚略略有战伐之属到后来都无事及到定哀之后更不敢说着他然其初只是诸侯出来抗衡到后来诸侯才不奈何便又被大夫出来做及大夫稍做得没奈何又被陪臣出来做这便似唐之藩镇様其初是节度抗衡后来牙将孔目官虞侯之属皆杀了节度使后出来做当时被他出来握天下之权恣意恁地做后更没奈他何这个自是其势必如此如夫子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一段这个说得极分晓黄义刚录六年后春秋七十八年实威烈王二十三年



  朱子五经语类卷五十九
<经部,五经总义类,朱子五经语类>



  钦定四库全书
  朱子五经语类卷六十
  钱唐程川撰
  礼一
  统论经义
  古礼繁缛后人于礼日益疏略然居今而欲行古礼亦恐情文不相称不若只就今人所行礼中删修令有节文制数等威足矣古乐亦难遽复且于今乐中去其噍杀促数之音并考其律吕令得其正更令掌词命之官制撰乐章其间略述教化训戒及宾主相与之情及如人主待臣下恩意之类令人歌之亦足以养人心之和平周礼岁时属民读法其当时所读者不知云何今若将孝弟忠信等事撰一文字或半岁或三月一次或于城市或于乡村聚民而读之就为解说令其通晓及所在立粉壁书写亦须有益吴必大录字伯丰兴国人戊申己酉所闻先生五十九岁六十岁饶录八卷中
  古者礼学是专门名家始终理㑹此事故学者有所传授终身守而行之凡欲行礼有疑者辄就质问所以上自宗庙朝廷下至士庶乡党典礼各各分明汉唐时犹有此意如今直是无人如前者某人丁所生继母忧礼经必有眀文当时满朝更无一人知道合当是如何大家打哄一场后来只说莫若从厚恰似无奈何本不当如此姑徇人情从厚为之是何所为如此岂有堂堂中国朝廷之上以至天下儒生无一人识此礼者然而也是无此人州州县县秀才与太学秀才治周礼者不曾理会得周礼治礼记者不曾理会得礼记治周易者不曾理㑹得周易以至春秋诗都恁地国家何赖焉因问张舅闻其已死再三称叹且询其子孙能守其家学否且云可惜朝廷不举用之使典礼仪天叙有典自我五典五敦哉天秩有礼自我五礼五庸哉这个典礼自是天理之当然欠他一毫不得添他一毫不得惟是圣人之心与天合一故行出这礼无一不与天合其间曲折厚薄浅深莫不恰好这都不是圣人白撰出都是天理决定合著如此后之人此心未得做圣人之心只得将圣人已行底圣人所传于后世底依这様子做做得合时便是合天理之自然
  叶贺孙录字味道括苍人辛亥以后所闻先生六十二歳池录七卷八卷九卷十卷十一卷中
  杨通老问礼书曰看礼书见古人极有精密处事无微细各各有义理然又须自家工夫到方看得古人意思出若自家工夫未到只见得度数文为之末如此岂能识得深意如将一碗干硬底饭来吃有甚滋味若白地将自家所见揣摸他本来意思不如此也不济事兼自家工夫未到只去理㑹这个下梢溺于器数一齐都昏倒了如今度得未可尽晓其意且要识得大纲
  叶贺孙录
  因理会所编礼书分经分传而言曰经文精确峻洁传文则词语泛滥国语所载事迹多如此如今人作文因一件事便要泛滥成章
  万人杰录字正淳兴国人庚子以后所闻先生五十一岁池录十七卷饶录四十六卷中
  圣人有作古礼未必尽用须别有个措置视许多琐细制度皆若具文且是要理会大本大原曾子临死丁宁说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上许多正是大本大原如今所理㑹许多正是笾豆之事曾子临死教人不要去理㑹这个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非是孔子如何尽做这事到孟子已是不说到细碎上只说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吾尝闻之矣三年之丧齐疏之服𫗴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人这三项便是大原大本又如说井田也不曾见周礼只据诗里说雨我公田遂及我私由此观之虽周亦助也只用诗意带将去后面却说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只说这几句是多少好这也是大原大本处看孟子不去理㑹许多细碎只理会许多大原大本又曰理㑹周礼非位至宰相不能行其事自一介论之更自远在且要就切实理㑹受用处若做到宰相亦须上遇文武之君始可得行其志又曰且如孙吴专说用兵如他说也有个本原如说一曰道道者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有道之主将用其民先和而后造大事若使不合于道理不和于人神虽有必胜之法无所用之问器远昨日又得书说得大纲也是如此只是某看仙乡为学一言以蔽之只是说得都似须是理㑹到十分是始得如人射一般须是要中红心如今直要中的少间犹且不㑹中的若只要中帖只㑹中垛少间都是胡乱𤼵枉了气力二百步外若不曾中的只是枉矢如今且要分别是非是底直是是非底直是非少间做出便㑹是若依稀底也唤作是便了下梢只是非须是要做第一等人若决是要做第一等人若才力不逮也只做得第四五等人今合下便要做第四五等人说道就他才地如此下梢成甚么物事又曰须是先理会本领端正其馀事物渐渐理㑹到上面若不理㑹本领了假饶你百灵百会若有些子私意便粉碎了只是这私意如何卒急除得如颜子天资如此孔子也只教他克己复礼其馀弟子告之虽不同莫不以此意望之公书所说冉求仲由当初他是只要做到如此圣人教由求之徒莫不以曾颜望之无奈何他才质只做到这里如可使治其赋可使为之宰他当初也不止是要恁地又曰胡氏开治道斋亦非独只理㑹这些如所谓头容直足容重手容恭许多说话都是本原又曰君举所说某非谓其理㑹不是只不是次序如庄子云语道非其序则非道也自说得好如今人须是理㑹身心如一片地相似须是用力仔细开垦未能如此只管说种东种西其实种得甚么物事又曰某尝说佛老也自有快活得人处是那里只缘他打并得心下净洁所以本朝如李文靖王文正杨文公刘元城吕申公都是恁么地人也都去学他又曰论来那様事不著理㑹若本领是了少间如两汉之所以盛是如何所以衰是如何三国分并是如何唐初间如何兴起后来如何衰以至于本朝大纲自可理会若有工夫更就里面看若更有工夫就里面讨些光采更好某之诸生度得他脚手也未可与拈尽许多只是且教他就切身处理㑹如读虞夏商周之书许多圣人亦有说赏罚亦有说兵刑只是这个不是本领问封建周礼说公五百里孟子说百里如何不同曰看汉儒注书于不通处即说道这是夏商之制大抵且要赖将去若将这说来看二项却怕孟子说是夏商之制孟子不详考亦只说尝闻其略也若夏商时诸处广阔人各自聚为一国其大者止百里故禹合诸侯执玉帛者万国到周时渐渐吞并地里只管添国数只管少到周时只千八百国较之万国五分已灭了四分已上此时诸国已自大了到得封诸公非五百里不得如周公封鲁七百里盖欲优于其他诸公如左氏说云大国多兼数圻也是如此后来只管并来并去到周衰便制他不得也是尾大了到孟子时只有七国这是事势必到这里虽有大圣大智亦不能遏其冲今人只说汉封诸侯王土地太过看来不如此不得初间髙祖定天下不能得韩彭英卢许多人来使所得地又未定是我底当时要杀项羽若有人说道中分天下与我我便与你杀项羽也没奈何与他到少间封自子弟也自要狭小不得须是教当得许多异姓过又曰公今且收拾这心下勿为事物所胜且如一日全不得去讲明道理不得读书只去应事也须使这心常常在这里若不先去理㑹得这本领只要去就事上理㑹虽是理㑹得许多骨董只是添得许多杂乱只是添得许多骄吝某这说的定是恁地虽孔子复生不能易其说这道理只一而已
  不知何氏录川按不知何氏录有三饶录二十卷为辛亥先生六十二岁时同舍共闻饶录卅九卷为己未先生七十岁时同舍共录建别录十八卷十九卷二十卷不详何时所闻未详孰是馀仿此
  问贺孙所编礼书曰某尝说使有圣王复兴为今日礼怕必不能悉如古制今且要得大纲是若其小处亦难尽用且如丧礼冠服斩衰如此而吉服全不相似却到遭丧时方做一副当如此著也是咤异贺孙问今齐斩尚存此意而齐衰期便太轻大功小功以下又轻且无降杀今若得斟酌古今之仪制为一式庶几行之无碍方始立得住曰上面既如此下面如何尽整顿得这须是一齐都整顿过方好未说其他琐细处且如冠便须于祭祀当用如何底于军旅当用如何底于平居当用如何底于见长上当用如何底于朝廷治事当用如何底天子之制当如何卿大夫之制当如何士当如何庶人当如何这是许多冠都定了更须理㑹衣服等差须用上衣下裳若佩玉之类只于大朝㑹大祭祀用之五服亦各用上衣下裳齐斩用粗布期功以下又各为降杀如上组衫一等纰缪鄙陋服色都除了如此便得大纲正今若只去零零碎碎理㑹些小不济事如今若考究礼经须是一一自著考究教定
  叶贺孙录
  古礼于今实难行尝谓后世有大圣人者作与他整理一番令人苏醒必不一一尽如古人之繁但放古之大意
  黄义刚录字毅然临川人癸丑以后所闻先生六十四岁池录二十六卷二十七卷饶录卅八卷中
  古礼难行后世茍有作者必须酌古今之宜若是古人如此繁缛如何教今人要行得古人上下习熟不待家至戸晓皆如饥食而渴饮略不见其为难本朝陆农师之徒大抵说礼都要先求其义岂知古人所以讲明其义者盖缘其仪皆在其具并存耳闻目见无非是礼所谓三千三百者较然可知故于此论说其义皆有据依若是如今古礼散失百无一二存者如何悬空于上面说义是说得甚么义须是且将散失诸礼错综叅考令节文度数一一着实方可推明其义若错综得实其义亦不待说而自眀矣
  叶贺孙录
  问所编礼今可一一遵行否曰人不可不知此源流岂能一一尽行后世有圣人出亦须著变夏商周之礼已自不同今只得且把周之礼文行
  叶贺孙录
  礼乐废坏二千馀年若以大数观之亦未为远然已都无稽考处后来须有一个大大底人出来尽数拆洗一番但未知远近在几时今世变日下恐必有个硕果不食之理
  吴必大录
  朱子五经语类卷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