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纪第八 晋书
卷九 帝纪第九
帝纪第十 

    简文帝

      简文皇帝讳昱,字道万,元帝之少子也。幼而岐嶷,为元帝所爱。郭璞见而谓人曰:“兴晋祚者,必此人也。”及长,清虚寡欲,尤善玄言。

      永昌元年,元帝诏曰:“先公武王、先考恭王君临琅邪。继世相承,国嗣未立,蒸尝靡主,朕常悼心。子昱仁明有智度,可以虔奉宗庙,以慰罔极之恩。其封昱为琅邪王,食会稽、宣城如旧。”咸和元年,所生郑夫人薨。帝时年七岁,号慕泣血,固请服重。成帝哀而许之[1],故徙封会稽王,拜散骑常侍。九年,迁右将军,加侍中。咸康六年,进抚军将军,领秘书监。

      建元元年夏五月癸丑,康帝诏曰:“太常职奉天地,兼掌宗庙,其为任也,可谓重矣。是以古今选建,未尝不妙简时望,兼之儒雅。会稽王叔履尚清虚,志道无倦,优游上列,讽议朝肆。其领太常本官如故。”永和元年,崇德太后临朝,进位抚军大将军、录尚书六条事。二年,骠骑何充卒[2],崇德太后诏帝专总万机。八年,进位司徒,固让不拜。穆帝始冠,帝稽首归政,不许。废帝即位,以琅邪王绝嗣,复徙封琅邪,而封王子昌明为会稽王。帝固让,故虽封琅邪而不去会稽之号。太和元年,进位丞相、录尚书事,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给羽葆鼓吹班剑六十人,又固让。

      及废帝废,皇太后诏曰:“丞相、录尚书、会稽王体自中宗,明德劭令,英秀玄虚,神栖事外。以具瞻允塞,故阿衡三世。道化宣流,人望攸归,为日已久。宜从天人之心,以统皇极。主者明依旧典,以时施行。”于是大司马桓温率百官进太极前殿,具乘舆法驾,奉迎帝于会稽邸,于朝堂变服,著平巾帻单衣,东向拜受玺绶。

      咸安元年冬十一月己酉,即皇帝位。桓温出次中堂,令兵屯卫[3]。乙卯[4],温奏废太宰、武陵王晞及子总[5]。诏魏郡太守毛安之帅所领宿卫殿内,改元为咸安。庚戌,使兼太尉周颐告于太庙。辛亥,桓温遣弟秘逼新蔡王晃诣西堂,自列与太宰、武陵王晞等谋反。帝对之流涕,温皆收付廷尉。癸丑,杀东海二子及其母。初,帝以冲虚简贵,历宰三世,温素所敬惮。及初即位,温乃撰辞欲自陈述,帝引见,对之悲泣,温惧不能言。至是,有司承其旨,奏诛武陵王晞,帝不许。温固执至于再三,帝手诏报曰:“若晋祚灵长,公便宜奉行前诏。如其大运去矣,请避贤路。”温览之,流汗变色,不复敢言。乙卯,废晞及其三子,徙于新安。丙辰,放新葵王晁于衡阳。

      戊午,诏曰:“王室多故,穆哀早世,皇胤夙迁,神器无主。东海王以母弟近属,入纂大统,嗣位经年,昏暗乱常,人伦亏丧,大祸将及,则我祖宗之灵靡知所托。皇太后深惧皇基,时定大计。大司马因顺天人,协同神略,亲帅群后,恭承明命。云雾既除,皇极载清,乃顾朕躬,仰承弘绪。虽伊尹之宁殷朝,博陆之安汉室,无以尚也。朕以寡德,猥居元首,实惧眇然,不克负荷,战战兢兢,罔知攸济。思与兆庶更始,其大赦天下,大酺五日,增文武位二等,孝顺忠贞鳏寡孤独米人五斛。”己未,赐温军三万人,人布一匹,米一斛。庚申,加大司马桓温为丞相,不受。辛酉,温旋自白石,因镇姑孰。以冠军将军毛武生都督荆州之沔中、扬州之义城诸军事。

      十二月戊子,诏以京都有经年之储,权停一年之运。庚寅,废东海王奕为海西公,食邑四千户。辛卯,初荐酃渌酒于太庙。


      二年春正月辛丑,百济、林邑王各遣使贡方物。

      二月,苻坚伐慕容桓于辽东,灭之。

      三月丁酉,诏曰:“朕居阿衡三世,不能济彼时雍,乃至海西失德,殆倾皇祚。赖祖宗灵祗之德,皇太后淑体应期,籓辅忠贤,百官戮力,用能荡气务于昊苍,耀晨辉于宇宙。遂以眇身,托于王公之上,思赖群贤,以弼其阙。夫敦本息末,抑绝华竞,使清浊异流,能否殊贯,官无秕政,士无谤讟,不有惩劝,则德礼焉施?且强寇未殄,劳役未息,自非军国戎祀之耍,其华饰烦费之用皆省之。夫肥遁穷谷之贤,滑泥扬波之士,虽抗志玄霄,潜默幽岫,贪屈高尚之道,以隆协赞之美,孰与自足山水,栖迟丘壑,徇匹夫之洁,而忘兼济之大邪?古人不借贤于曩代,朕所以虚想于今日。内外百官,各勤所司,使善无不达,恶无不闻,令诗人元素餐之刺,而吾获虚心之求焉。”

      癸丑,诏曰:“吾承祖宗洪基,而昧于政道,惧不能允厘天工,克隆先业,夕惕惟忧,若涉泉冰。赖宰辅忠德,道济伊望,群后竭诚,协契断金,内外尽匡翼之规,文武致匪躬之节,冀因斯道,终克弘济。每念干戈未戢,公私疲悴,籓镇有疆理之务,征戍怀《东山》之勤,或白首戎阵,忠劳未叙,或行役弥久,担石靡储,何尝不昧旦晨兴,夜分忘寝。虽未能抚而巡之,且欲达其此心。可遣大使诣大司马,并问方伯,逮于边戍,宣诏大飨,求其所安。又筹量赐给,悉令周普。”

      乙卯,诏曰:“往事故之后,百度未充,群僚常俸,并皆寡约,盖随时之义也。然退食在朝,而禄不代耕,非经通之制。今资储渐丰,可筹量增俸。”驺虞见豫章。

      夏四月,徙海西公于吴县西柴里。追贬庾后曰夫人。

      六月,遣使拜百济王馀句为镇东将军,领乐浪太守。戊子,前护军将军庾希举兵反,自海陵入京口,晋陵太守卞眈奔于曲阿。[6]

      秋七月壬辰,桓温遣东海内史周少孙讨希,擒之,斩于建康市。

      己未[7],立会稽王昌明为皇太子,皇子道子为琅邪王,领会稽内史。是日,帝崩于东堂,时年五十三。葬高平陵,庙号太宗。遗诏以桓温辅政,依诸葛亮、王导故事。

      帝少有风仪,善容止,留心典籍,不以居处为意,凝尘满席,湛如也。尝与桓温及武陵王晞同载游版桥,温遽令鸣鼓吹角,车驰卒奔,欲观其所为。晞大恐,求下车,而帝安然无惧色,温由此惮服。温既仗文武之任,屡建大功,加以废立,威振内外。帝虽处尊位,拱默守道而已,常惧废黜。先是,荧惑入太微,寻而海西废。及帝登阼,荧惑又入太微,帝甚恶焉。时中书郎郗超在直,帝乃引入,谓曰:“命之修短,本所不计,故当无复近日事邪!”超曰:“大司马臣温方内固社稷,外恢经略,非常之事,臣以百口保之。”及超请急省其父,帝谓之曰:“致意尊公,家国之事,遂至于此!由吾不能以道匡卫,愧叹之深,言何能喻。”因咏庾阐诗云“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遂泣下霑襟。帝虽神识恬畅,而无济世大略,故谢安称为惠帝之流,清谈差胜耳。沙门支道林尝言“会稽有远体而无远神”。谢灵运迹其行事,亦以为赧献之辈云。

    孝武帝

      孝武皇帝讳曜,字昌明,简文帝第三子也。兴宁三年七月甲申,初封会稽王。

      咸安二年秋七月己未,立为皇太子。是日,简文帝崩,太子即皇帝位。诏曰:“朕以不造,奄丁闵凶,号天扣地。靡知所诉。藐然幼冲,眇若缀旒,深惟社稷之重,大惧不克负荷。仰凭祖宗之灵,积德之祀。先帝淳风玄化,遗咏在民。宰辅英贤,勋隆德盛。顾命之托,实赖匡训。群后率职,百僚勤政。冀孤弱之躬有寄,皇极之基不坠。先恩遗惠,播于四海,思弘馀润,以康黎庶。其大赦天下,与民更始。”

      九月甲寅,追尊皇妣会稽王妃曰顺皇后。

      冬十月丁卯,葬简文皇帝于高平陵。

      十一月甲午,妖贼卢悚晨入殿庭[8],游击将军毛安之等讨擒之。

      是岁,三吴大旱,人多饿死,诏所在振给。苻坚陷仇池,执秦州刺史杨世。


      宁康元年春正月己丑朔,改元。

      二月,大司马桓温来朝。

      三月癸丑,诏除丹阳竹格等四桁税。

      夏五月,旱。

      秋七月己亥,使持节、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录尚书、大司马、扬州牧、平北将军、徐兖二州刺史、南郡公桓温薨。庚戌,进右将军桓豁为征西将军。以江州刺史桓冲为中军将军、都督扬豫江三州诸军事、扬州刺史,镇姑孰。

      八月壬子[9],崇德太后临朝摄政。

      九月,苻坚将杨安寇成都。丙申,以尚书仆射王彪之为尚书令,吏部尚书谢安为尚书仆射,吴国内史刁彝为北中郎将、徐兖二州刺史,镇广陵。复置光禄勋、大司农、少府官。

      冬十月,西平公张天锡贡方物。

      十一月,苻坚将杨安陷梓潼及梁、益二州,刺史周仲孙帅骑五千南遁。


      二年春正月癸未朔,大赦。追封谥故会稽世子郁为临川献王。己酉,北中郎将、徐兖二州刺史刁彝卒。

      二月癸丑,以丹阳尹王坦之为北中郎将、徐兖二州刺史。丁巳,有星孛于女虚。

      三月丙戌,彗星见于氐。夏四月壬戌,皇太后诏曰:“顷玄象忒愆,上天表异,仰观斯变,震惧于怀。夫因变致休,自古之道,朕敢不克意复心,以思厥中?又三吴奥壤,股肱望郡,而水旱并臻,百姓失业,夙夜惟忧,不能忘怀,宜时拯恤,救其雕困。三吴义兴、晋陵及会稽遭水之县尤甚者,全除一年租布,其次听除半年,受振贷者即以赐之。”

      五月,蜀人张育自号蜀王,帅众围成都,遣使称籓。秋七月,凉州地震,山崩。苻坚将邓羌攻张育,灭之。

      八月,以长秋将建,权停婚姻。

      九月丁丑,有星孛于天市。

      冬十一月己酉,天门蜑贼攻郡,太守王匪死之,征西将军桓豁遣师讨平之。长城人钱步射、钱弘等作乱,吴兴太守朱序讨平之。癸酉,镇远将军桓石虔破苻坚将姚苌于垫江。


      三年春正月辛亥,大赦。

      夏五月丙午,北中郎将、徐兖二州刺史、蓝田侯王坦之卒。甲寅,以中军将军、扬州刺史桓冲为镇北将军、徐州刺史,镇丹徒,尚书仆射谢安领扬州刺史。

      秋八月癸巳,立皇后王氏,大赦,加文武位一等。

      九月,帝讲《孝经》。

      冬十月癸酉朔,日有蚀之。

      十二月甲申[10],神兽门灾。癸未,皇太后诏曰:“顷日蚀告变,水旱不适,虽克己思救,未尽其方。其赐百姓穷者米,人五斛。”癸巳,帝释奠于中堂,祠孔子,以颜回配。


      太元元年春正月壬寅朔,帝加元服,见于太庙。皇太后归政。甲辰,大赦,改元。丙午,帝始临朝。以征西将军桓豁为征西大将军,领军将军郗愔为镇军大将军,中军将军桓冲为车骑将军,加尚书仆射谢安中书监、录尚书事。甲子,谒建平等四陵。

      夏五月癸丑,地震。甲寅,诏曰:“顷者上天垂监,谴告屡彰,朕有惧焉,震惕于心。思所以议狱缓死,赦过宥罪,庶因大变,与之更始。”于是大赦,增文武位各一等。

      六月,封河间王钦子范之为章武王。

      秋七月,苻坚将苟苌陷凉州,虏刺史张天锡,尽有其地。乙巳,除度田收租之制,公王以下口税米三斛,蠲在役之身。

      冬十月,移准北流人于淮南。

      十一月己巳朔[11],日有蚀之。诏太官撤膳。

      十二月,苻坚使其将苻洛攻代,执代王涉翼犍。


      二年春正月,继绝世,绍功臣。

      三月,以兖州刺史朱序为南中郎将、梁州刺史、监沔中诸军,镇襄阳。

      闰月壬午,地震。甲申,暴风,折木发屋。

      夏四月己酉,雨雹。

      五月丁丑,地震。

      六月己巳[12],暴风,扬沙石。林邑贡方物。

      秋七月乙卯[13],老人星见。

      八月壬辰,四骑将军桓冲来朝。丁未,以尚书仆射谢安为司徒。丙辰,使持节、都督荆梁宁益交广六州诸军事、荆州刺史、征西大将军桓豁卒。

      冬十月辛丑,以车骑将军桓冲都督荆江梁益宁交广七州诸军事、领护南蛮校尉、荆州刺史,尚书王蕴为徐州刺史、督江南晋陵诸军,征西司马谢玄为兖州刺史、广陵相、监江北诸军。壬寅。散骑常侍、左光禄大夫、尚书令王彪之卒。

      十二月庚寅,以尚书王劭为尚书仆射。


      三年春二月乙巳,作新宫,帝移居会稽王邸。

      三月乙丑,雷雨,暴风,发屋折木。

      夏五月庚午,陈留王曹恢薨。

      六月,大水。

      秋七月辛巳,帝入新宫。乙酉,老人星见南方。


      四年春正月辛酉,大赦,郡县遭水旱者减租税。丙子,谒建平等七陵。

      二月戊午,苻坚使其子丕攻陷襄阳,执南中郎将朱序。又陷顺阳。

      三月,大疫。壬戌,诏曰:“狡寇纵逸,籓守倾没,疆埸之虞,事兼平日。其内外众官,各悉心戮力,以康庶事。又年谷不登,百姓多匮。其诏御所供,事从俭约,九亲供给,众官廪俸,权可减半。凡诸役费,自非军国事要,皆宜停省,以周时务。”癸未,使右将军毛武生帅师伐蜀。

      夏四月,苻坚将韦钟陷魏兴,太守吉挹死之。

      五月,苻坚将句难[14]、彭超陷盱眙、高密内史毛璪之为贼所执。

      六月,大旱。戊子,征虏将军谢玄及超、难战于君川,大破之。

      秋八月丁亥,以左将军王蕴为尚书仆射。乙未,暴风,扬沙石。

      九月,盗杀安太守傅湛。

      冬十二月己酉朔,日有蚀之。[15]


      五年春正月乙巳,谒崇平陵。

      夏四月,大旱。癸酉,大赦五岁刑以下。[16]

      五月,大水。以司徒谢安为卫将军、仪同三司。

      六月甲寅,震含章殿四柱,并杀内侍二人。甲子,以比岁荒俭,大赦,自太元三年以前逋租宿债皆蠲除之,其鳏寡穷独孤老不能自存者,人赐米五斛。丁卯,以骠骑将军、琅邪王道子为司徒。

      秋九月癸未,皇后王氏崩。

      冬十月,九真太守李逊据交州反。

      十一月乙酉,葬定皇后于隆平陵。


      六年春正月,帝初奉佛法,立精舍于殿内,引诸沙门以居之。丁酉,以尚书谢石为尚书仆射。初置督运御史官。

      夏六月庚子朔,日有蚀之。扬、荆、江三州大水。己巳,改制度,减烦费,损吏士员七百人。

      秋七月丙子,赦五岁刑已下。甲午,交阯太守杜瑗斩李逊,交州平。大饥。

      冬十一月己亥[17],以镇军大将军郗愔为司空。会稽人檀元之反,自号安东将军,镇军参军谢蔼之讨平之。

      十二月甲辰,苻坚遣其襄阳太守阎震寇竟陵[18],襄阳太守桓石虔讨擒之。[19]


      七年春三月,林邑范熊遣使献方物。[20]

      秋八月癸卯,大赦。

      九月,东夷五国遣使来贡方物。苻坚将都贵焚烧沔北田谷,略襄阳百姓而去。[21]

      冬十月丙子,雷。


      八年春二月癸未,黄雾四塞。

      三月,始兴、南康、庐陵大水,平地五丈。丁巳,大赦。

      夏五月,辅国将军杨亮伐蜀,拔五城,擒苻坚将魏光。

      秋七月,鹰扬将军郭洽及苻坚将张崇战于武当[22],大败之。

      八月,苻坚帅众渡淮,遣征讨都督谢石、冠军将军谢玄、辅国将军谢琰、西中郎将桓伊等距之。

      九月,诏司徒、琅邪王道子录尚书六条事。

      冬十月,苻坚弟融陷寿春。乙亥,诸将及苻坚战于肥水,大破之[23],俘斩数万计,获坚舆辇及云母车。

      十一月庚申[24],诏卫将军谢安劳旋师于金城。壬子,立陈留王世子灵诞为陈留王。

      十二月庚午,以寇难初平,大赦。以中军将军谢石为尚书令。开酒禁。始增百姓税米,口五石。前句町王翟辽背苻坚[25],举兵于河南,慕容垂自邺与辽合,遂攻坚子晖于洛阳。仇池公杨世奔还陇右[26],遣使称籓。


      九年春正月庚子,封武陵王孙宝为临川王。戊午,立新宁王晞子遵为新宁王[27]。辛亥,谒建平等四陵。龙骧将军刘牢之克谯城。车骑将军桓冲部将郭宝伐新城、魏兴、上庸三郡,降之。

      二月辛巳,使持节、都督荆江梁宁益交广七州诸军事、车骑将军、荆州刺史桓冲卒。慕容垂自洛阳与翟辽攻苻坚子丕于邺。

      三月,以卫将军谢安为太保。苻坚北地长史慕容泓、平阳太守慕容冲并起兵背坚。

      夏四月己卯,增置太学生百人。封张天锡为西平公。使竟陵太守赵统伐襄阳,克之。苻坚将姚苌背坚,起兵于北地,自立为王,国号秦。

      六月癸丑朔,崇德皇太后褚氏崩。慕容泓为其叔父冲所杀,冲自称皇太弟。

      秋七月戊戌,遣兼司空、高密王纯之修谒洛阳五陵。己酉,葬康献皇后于崇平陵。百济遣使来贡方物。苻坚及慕容冲战于郑西,坚师败绩。

      八月戊寅,司空郗愔薨。

      九月辛卯,前锋都督谢玄攻苻坚将兖州刺史张崇于鄄城,克之。甲午,加太保谢安大都督扬、江、荆、司、豫、徐、兖、青、冀、幽、并、梁、益、雍、凉十五州诸军事。

      冬十月辛亥朔,日有蚀之。丁巳,河间王昙之薨。乙丑,以玄象乖度,大赦。庚午,立前新蔡王晃弟崇为新蔡王。苻坚青州刺史苻朗帅众来降。

      十二月,苻坚将吕光称制于河右,自号酒泉公。慕容冲僭即皇帝位于阿房。


      十年春正月甲午,谒诸陵。

      二月,立国学。蜀郡太守任权斩苻坚益州刺史李平,益州平。

      三月,荥阳人郑燮以郡来降。苻坚国乱,使使奉表请迎。龙骧将军刘牢之及慕容垂战于黎阳,王师败绩。

      夏四月丙辰,刘牢之与沛郡太守周次及垂战于五桥泽[28],王师又败绩。壬戌,太保谢安帅众救苻坚。

      五月,大水。苻坚留太子宏守长安,奔于五将山。

      六月,宏来降,慕容冲入长安。

      秋七月,苻丕自枋头西走,龙骧将军檀玄追之,为丕所败。旱,饥。丁巳,老人星见。

      八月甲午,大赦。丁酉,使持节、侍中、中书监、大都督十五州诸军事、卫将军、太保谢安薨。庚子,以琅邪王道子为都督中外诸军事。是月,姚苌杀苻坚而僭即皇帝位。

      九月,吕光据姑臧,自称凉州刺史。苻丕僭即皇帝位于晋阳。

      冬十月丁亥,论淮肥之功,追封谢安庐陵郡公,封谢石南康公,谢玄康乐公,谢琰望蔡公,桓伊永脩公,自馀封拜各有差。

      是岁,乞伏国仁自称大单于、秦河二州牧。


      十一年春正月辛未,慕容垂僭即皇帝位于中山。壬午[29],翟辽袭黎阳,执太守滕恬之。乙酉[30],谒诸陵。慕容冲将许木末杀慕容冲于长安。

      三月,大赦。太山太守张愿以郡叛,降于翟辽。

      夏四月,以百济王世子馀晖为使持节、都督、镇东将军、百济王。代王拓拔圭始改称魏[31]。癸巳,以尚书仆射陆纳为尚书左仆射,谯王恬为尚书右仆射。

      六月己卯,地震。庚寅,以前辅国将军杨亮为西戎校尉、雍州刺史,镇卫山陵。

      秋八月庚午,封孔靖之为奉圣亭侯,奉宣尼祀。丁亥,安平王邃之薨。翟辽寇谯,龙骧将军朱序击走之。

      冬十月,慕容垂破苻丕于河东[32],丕走东垣,扬威将军冯该击斩之,传首京都。甲申,海西公奕薨。

      十一月,苻丕将苻登僭即皇帝位于陇东。


      十二年春正月乙巳,以豫州刺史朱序为青、兖二州刺史,镇淮阴。

      丁未,大赦。壬子,暴风,发屋折木。

      戊午,慕容垂寇河东,济北太守温详奔彭城。翟辽遣子钊寇陈、颍,朱序击走之。

      夏四月戊辰,尊夫人李氏为皇太妃。己丑,雨雹。高平人翟畅执太守徐含远,以郡降于翟辽。

      六月癸卯[33],束帛聘处士戴逵、袭玄之。

      秋八月辛巳,立皇子德宗为皇太子,大赦,增文武位二等,大酺五日,赐百官布帛各有差。

      九月戊午,复新宁王遵为武陵王,立梁王㻱子和为梁王。

      冬十一月,松滋太守王遐之讨翟辽于洛口,败之。


      十三年夏四月戊午,以青兖二州刺史朱序为持节、都督雍梁沔中九郡诸军事、雍州刺史,谯王恬之为镇北将军[34]、青兖二州刺史。

      夏六月,旱。乞伏国仁死,弟干归嗣伪位,僭号河南王。

      秋九月[35],翟辽将翟发寇洛阳,河南太守郭给距破之。

      冬十二月戊子,涛水入石头,毁大桁,杀人。乙未,大风,昼晦,延贤堂灾。丙申,螽斯则百堂[36]、客馆、骠骑库皆灾。己亥,加尚书令谢石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庚子,尚书令、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谢石薨。


      十四年春正月癸亥,诏淮南所获俘虏付诸作部者一皆散遣,男女自相配匹,赐百日廪,其沿线为军赏者悉赎出之,以襄阳、淮南饶沃地各立一县以居之。彭城妖贼刘黎僭称皇帝于皇丘,龙骧将军刘宰之讨平之。

      二月,扶南献方物。吕光僭号三河王。

      夏四月甲辰,彭城王弘之薨。翟辽寇荥阳,执太守张卓。

      六月壬寅,使持节、都督荆益宁三州诸军事、荆州刺史桓石虔卒。

      秋七月甲寅,宣阳门四柱灾。

      八月,姚苌袭破苻登,获其伪后毛氏。丁亥,汝南王羲薨。[37]

      九月庚午,以尚书左仆射陆纳为尚书令。

      冬十二月乙巳,雨,木冰。


      十五年春正月乙亥,镇北将军、谯王恬之薨。龙骧将军刘牢之及翟辽、张愿战于太山,王师败绩[38]。征虏将军朱序破慕容永于太行。二月辛己,以中书令王恭为都督青兖幽并冀五州诸军事、前将军、青兖二州刺史。

      三月己酉朔,地震。戊辰,大赦。

      秋七月丁巳,有星孛于北河。

      八月,永嘉人李耽举兵反,太守刘怀之讨平之。己丑,京师地震。有星孛于北斗,犯紫微。沔中诸郡及兖州大水。龙骧将军朱序攻翟辽于滑台,大败之,张愿来降。

      九月丁未,以吴郡太守王珣为尚书仆射。

      冬十二月己未,地震。


      十六年春正月庚申[39],改筑太庙。

      夏六月,慕容永寇河南,太守杨佺期击破之。己未,章武王范之薨。

      秋九月癸未,以尚书右仆射王珣为尚书左仆射,以太子詹事谢琰为尚书右仆射。新庙成。

      冬十一月,姚苌败苻登于安定。


      十七年春正月己巳朔,大赦,除逋租宿债。

      夏四月,齐国内史蒋喆杀乐安太守辟闾浚,据青州反,北平原太守辟闾浑讨平之。

      五月丁卯朔,日有蚀之。

      六月癸卯,京师地震。甲寅,涛水入石头,毁大桁。永嘉郡潮水涌起,近海四县人多死者。乙卯,大风,折木。戊午,梁王和薨。慕容垂袭翟钊于黎阳,败之,钊奔于慕容永。

      秋七月丁丑,太白昼见。

      八月,新作东宫。

      冬十月丁酉,太白昼见。辛亥,都督荆益宁三州诸军事、荆州刺史王忱卒。

      十一月癸酉,以黄门郎殷仲堪为都督荆益梁三州诸军事、荆州刺史。庚寅,徙封琅邪王道子为会稽王,封皇子德文为琅邪王。

      十二月己未,地震。是岁,自秋不雨,至于冬。


      十八年春正月癸亥朔,地震。[40]

      二月乙未,地又震。

      三月,翟钊寇河南。

      夏六月己亥,始兴、南康、庐陵大水,深五丈。

      秋七月,旱。

      闰月,妖贼司马徽聚党于马头山,刘牢之遣部将讨平之。

      九月丙戌,龙骧将军杨佺期击氐帅杨佛嵩于潼谷,败之。

      冬十月,姚苌死[41],子兴嗣伪位。


      十九年夏六月壬子[42],追尊会稽王太妃郑氏为简文宣太后。

      秋七月,荆、徐二州大水,伤秋稼,遣使振恤之。

      八月己巳,尊皇太妃李氏为皇太后,宫曰崇训。慕容垂击慕容永于长子,斩之。

      冬十月,慕容垂遣其子恶奴寇廪丘,东平太守韦简及垂将尹国战于平陆,简死之。

      是岁,苻登为姚兴所杀,登太子崇奔于湟中,僭称皇帝。


      二十年春二月,作宣太后庙。甲寅,散骑常侍、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尚书令陆纳卒。

      三月庚辰朔,日有蚀之。

      夏六月,荆、徐二州大水。

      十一月,魏王拓拔圭击慕容垂子宝于黍谷[43],败之。


      二十一年春正月,造清暑殿。

      三月,慕容垂攻平城,拔之。

      夏四月,新作永安宫。丁亥,雨雹[44]。慕容垂死,子宝嗣伪位。

      五月甲子,以望蔡公谢琰为尚书左仆射。大水。

      六月,吕光僭即天王位。秋九月庚申,帝崩于清暑殿,时年三十五。葬隆平陵。

      帝幼称聪悟。简文之崩也,时年十岁,至晡不临,左右进谏,答曰:“哀至则哭,何常之有?”谢安尝叹以为精理不减先帝。既威权己出,雅有人主之量。既而溺于酒色,殆为长夜之饮。末年长星见,帝心甚恶之,于华林园举酒祝之曰:“长星,劝汝一杯酒,自古何有万岁天子邪!”太白连年昼见,地震水旱为变者相属。醒日既少,而傍无正人,竟不能改焉。时张贵人有宠,年几三十,帝戏之曰:“汝以年当废矣。”贵人潜怒,向夕,帝醉,遂暴崩。时道子昏惑,元显专权,竟不推其罪人。

      初,简文帝见谶云:“晋祚尽昌明。”及帝之在孕也,李太后梦神人谓之曰:“汝生男,以‘昌明’为字。”及产,东方始明,因以为名焉。简文帝后悟,乃流涕。及为清暑殿,有识者以为“清暑”反为“楚”声,哀楚之征也。俄而帝崩,晋祚自此倾矣。

    史评

      史臣曰:前史称“不有废也,吾何以兴”;若乃天挺惟神,光膺嗣位,迈油云而骧首,济沈川而能跃。少康一旅之众,所以阐帝图;成汤七十之基,所以兴王业;静河海于既泄,补穹圆于已紊;事异于斯,则弗由也。简皇以虚白之姿,在屯如之会,政由桓氏,祭则寡人。太宗晏驾,宁康纂业,天诱其衷,奸臣自陨。于时西逾剑岫而跨灵山,北振长河而临清洛;荆吴战旅,啸叱成云;名贤间出,旧德斯在:谢安可以镇雅俗,彪之足以正纪纲,桓冲之夙夜王家,谢玄之善䉼军事。于时上天乃眷,强氐自泯。五尺童子,振袂临江,思所以挂旆天山,封泥函谷;而条纲弗垂,威思罕树,道子荒乎朝政,国宝汇以小人,拜授之荣,初非天旨,鬻刑之货,自走权门,毒赋年滋,愁民岁广。是以闻人、许荣驰书诣阙,烈宗知其抗直,而恶闻逆耳,肆一醉于崇朝,飞千觞于长夜。虽复“昌明”表梦,安听神言?而金行颓弛,抑亦人事,语曰“大国之政未陵夷,小邦之乱已倾覆”也。属苻坚百六之秋,弃肥水之众,帝号为“武”,不亦优哉!

      赞曰:君若缀旒,道非交泰。简皇凝寂,不贻伊害。孝武登朝,奸雄自消。燕之击路,郑叔分镳。倡临帝席,酒劝天妖。金风不竞,人事先雕。

    校勘记

    1. 成帝哀而许之 “成帝”原作“元帝”。周校:咸和为成帝年号,徙封会稽正咸和二年事,此误作元帝。按:周说是,事见简文宣郑太后传,今据改。
    2. 骠骑何充卒 此下原有“康帝崩”三字。周校:“康帝崩”三字衍文。按:周说是,时康帝死已二年,不当出于此。御览九九引晋中兴书无,今据删。
    3. 令兵屯卫 “令”,宋本作“分”。
    4. 乙卯 乙卯当在癸丑下,此日次失序。
    5. 武陵王晞及子总 周校:据晞传“总”宜作“综”。
    6. 卞眈 “眈”原作“耽”。卞壸四子,眕、盱、瞻、眈,字皆从“目”,“耽”从“耳”误,今据壸传及通鉴一0三改。
    7. 己未 原作“乙未”。通鉴一0三谓七月甲寅不豫,己未立昌明为皇太子,是日卒。七月壬辰朔,甲寅二十三日,己未二十八日。纪作“乙未”,则卒在不豫之前,不可通。“乙”盖“己”之形近误,今据孝武纪及御览九九引晋中兴书改。
    8. 卢悚见卷八校记。
    9. 八月壬子 举正:本年正月己丑朔,下年正月癸未朔,此月无壬子,当是“壬午”之误。
    10. 甲申 举正:甲申误书癸未前。
    11. 十一月己巳朔 十一月应是丁酉朔。
    12. 六月己巳 六月癸巳朔,无己巳。
    13. 七月乙卯 七月癸亥朔,无乙卯。
    14. 句难 苻坚载记、通鉴一0四均作“俱难”。
    15. 冬十二月己酉朔日有蚀之 十二月乙卯朔,天文志中作“闰月己酉朔”,是。
    16. 大赦五岁刑以下 拾补:“大”字衍。按:卢说是,下年七月云“赦五岁刑以下”,无“大”字,可证。
    17. 冬十一月己亥 十一月戊辰朔,无己亥。
    18. 襄阳太守阎震 苻坚载记、通鉴一0四皆作“司马阎振”。
    19. 襄阳太守桓石虔 校文:石虔传时为南平太守,非襄阳。苻坚载记亦作“南平太守”。此纪盖涉上“襄阳太守”而误。按:通鉴一0四亦作“南平”。
    20. 范熊 周校:据四夷传当作“范佛”。
    21. 苻坚将都贵焚烧沔北田谷略襄阳百姓而去 通鉴一0四据桓冲传、苻坚载记作“桓冲使扬威将军朱绰击秦荆州刺史都贵于襄阳,焚践沔北屯田,掠六百馀户而还”,纪文恐误。
    22. 郭洽斠注:苻坚载记作“郭铨”。按:通鉴一0五亦作“郭铨”。“郭铨”又见五行志中、毛璩传、桓石民传、桓玄传。
    23. 乙亥至大破之 通鉴一0五记肥水之捷在十一月,较合当时情事。
    24. 十一月庚申 十一月丙戌朔,无庚申。
    25. 翟辽 商榷:据苻坚载记,“翟辽”当是“翟斌”。按:通鉴一0五亦作“翟斌”。
    26. 仇池公杨世奔还陇右 举正:宋书氐胡传此乃杨定,非世也,世已于太和五年卒矣。按:据魏书北史、宋书氐胡传及通鉴一0六,事在太元十年,纪系之八年,恐误。
    27. 戊午立新宁王晞子遵为新宁王 戊午为二月初四,今越于“辛亥”上者,盖因叙封王事连及之。
    28. 周次 周校:刘牢之传“周次”作“田次之”。按:田次之亦见毛璩传。
    29. 壬午 正月癸卯朔,无壬午。
    30. 乙酉 正月无乙酉,二月癸酉朔,乙酉为二月十三日。通监一0六系下文杀慕容冲于二月,是也。
    31. 拓拔圭 “圭”原作“圭”,今据魏书本纪及通鉴一0六迳改,后不具校。
    32. 慕容垂破苻丕于河东 据苻丕载记、魏书慕容永传及通鉴一0六,破苻丕者乃慕容永,非慕容垂。
    33. 六月癸卯 六月乙丑朔,无癸卯。
    34. 谯王恬之 上文及本传、宋书礼志一、通鉴一0七俱无“之”字。下十五年“谯王恬之薨”不再注。
    35. 秋九月 各本作“秋七月”,今从宋本。
    36. 螽斯则百堂 原无“则”字。拾补:“百”上脱“则”字,五行志有。按“螽斯则百”语出后汉书皇后纪,有“则”者是,今据补。
    37. 汝南王羲薨 周校:八王传“羲”作“义”。
    38. 刘牢之及翟辽张愿战于太山王师败绩 校文:牢之传“翟辽”作“翟钊”,盖辽之子也。“张愿”作“张遇”。据传文,牢之战胜,与纪异。
    39. 正月庚申 正月甲戌朔,无庚申。
    40. 正月癸亥朔地震 原作“癸卯朔”。五行志下及宋书五行志五皆作“癸亥”,是月癸亥朔。纪误,今改。
    41. 冬十月姚苌死御览一二三引后秦录、通鉴一0八谓姚苌死于十二月庚子,此文“十”下疑脱“二”字。
    42. 夏六月 壬子六月甲寅朔,无壬子。礼志上记此事作“二月”,二月丙辰朔,亦无壬子。
    43. 黍谷 校文:载记及魏书均作“参合”。按:通鉴一0八亦作“参合陂”。以作“参合”为是。
    44. 丁亥雨雹 “丁亥”原作“丁卯”。四月甲戌朔,无丁卯。五行志下及宋书五行志四皆作“丁亥”,是,今据改。
     卷八 ↑返回顶部 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