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究遗 卷一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五
  春秋究遗目录     春秋类
  卷一
  隠公
  卷二
  桓公
  卷三
  庄公上
  卷四
  庄公下
  卷五
  闵公
  卷六
  僖公上
  卷七
  僖公下
  卷八
  文公
  卷九
  宣公
  卷十
  成公
  卷十一
  襄公上
  卷十二
  襄公下
  卷十三
  昭公上
  卷十四
  昭公下
  卷十五
  定公
  卷十六
  哀公
  等谨案春秋究遗十六卷
  国朝叶酉撰酉字书山号花南桐城人乾隆己未进士官至左春坊左庶子是编多宗其师方苞春秋通论而亦稍有从违其曰究遗者
  盖用韩昌黎赠卢仝诗春秋三传束髙阁独抱遗经究终始语也于胡传苛刻之说及公榖附㑹之例芟除殆尽于左氏亦多所纠正乃往往并其事迹疑之如开卷之仲子谓恵公违礼再娶以嫡礼聘之可也酉必据此谓诸侯可再娶则卫庄公于庄姜见在复娶于
  陈陈之厉妫有娣戴妫其正名为嫡可知亦将据以为诸侯之礼可以建两嫡乎又谓仲子之宫立所当立故书考而不书立是据何礼典也郎之战距桓公之立已十年酉乃谓三国来讨弑隠公之罪左传周班后郑之说为诬鄫季姬之事左氏以为归宁见止于事理稍近公羊以为使自择配已属难据乃断为季姬已许鄫子而僖公悔婚故季姬义不改适私㑹鄫子文公十二年之子叔姬与十四年之子叔姬酉以为㝈生之女已属臆度又以齐人所执之子叔姬为舍之妻传误以为舍之母又以宣公五年齐髙子所娶之子叔姬即此妻舍之子叔姬并非两人辗转牵合总以叔之一字不容有两生意不知女笄而字不过伯仲叔季四文益以庶长之孟亦不过五设生六女何以字之是知未笄以前用名为别既笄而字字不妨复因此而驳传文未免横生枝节莒人灭鄫传言恃赂酉以为襄公五年鄫已不属鲁传为失实而下文季孙宿如晋又引传晋以鄫故来讨曰何故亡鄫之语使鄫不属鲁其亡与鲁何闗亦为矛盾他如王不称天桓无王之说因仍旧文不能改正而以赵岐孟子注曹交曹君之弟语证左传哀公八年宋人灭曹之误更为倒置然大致凖情度理得经意者为多其比例中所谓变例特文隠文缺文之说亦较诸家之例为有条理他若据汉地理志辨戎伐凡伯之楚丘非卫地据史记夷姜为卫宣夫人非烝父妾据宣公五年经书春王正月郊牛之口伤改卜牛牛死乃不郊辨鲁不止僣祈榖之郊如斯之类亦时有考证统核全书瑕固不掩其瑜也乾隆四十三年三月恭校上
  总纂官纪昀陆锡熊孙士毅
  总 校 官  陆 费 墀


  春秋究遗凡例
  一春秋据事直书注家只当以𤼵明圣意为主若逞其臆见务为苛刻穿凿之论纵能引经据史总属节外生枝先儒颇多此弊不敢效尤
  一圣经如书同盟书公至书归书入书人之类头绪如乱丝今悉为一一拈出又恐散见各条下或难参考其异同故每于开首一条下辄作一总案览者第将此总案理清则其下皆迎刃而解矣
  一凡礼制地名以及一切应加考订之事先儒具有成说然于圣人笔削之义无与也兹故略为疏解无事哓哓
  一春秋义例有为众人所共知者辄随笔为注数语于下虽先儒成说概不标出以本非特出手眼故也
  一三传误信传闻有情理所必无之事不得不为辨明或先儒已有旧说辄采入之
  一凡事之缘起有节录左氏传不增易一字者则标一传字于上若传文先后参错或头绪繁多不能备载只以数语括之者则不标传字
  一吾师望溪先生通论皆𤼵从前人所未𤼵其为功于经学甚大惜先生精力全注于三礼之学于春秋则大纲虽举而节目未详今悉为缀缉完备颇有与先生异同处亦由先生先辟其门径而承学之士特因其说而加审焉尔若谓青出于蓝则吾岂敢
  一春秋比例一编鄙意欲补从来说是经者之所未备葢必理清头绪而后可以斩断葛藤天下不乏好学深思之士当不河汉余言





  春秋总说
  圣人因史作经原欲垂教于天下万世非为鲁国修史也故凡事之无关于劝惩者辄削而不录其所削之事非必尽一事而削之也或录其前而削其后或录其后而削其前其事之首尾圣人以为不必备者以有鲁史在耳其后鲁史不传必三家恶其害己而去其籍固圣人之所不及料者也王介甫目为断烂朝报所为断烂诚有之然学者所宜尽心之处正在于此彼乃因此而欲废此一经斯则为圣门之罪人矣
  圣人春秋凡事止撮其大纲鲁史旧文必详备古者史官记事小则书之于简大则书之于册所谓册者葢聨数版为之事大则文繁故必以册书之而始尽也若鲁史旧文一如圣人春秋止撮其大纲则通二百四十二年之事书之未有过三行者登之于简足矣安用册为哉
  春秋所以不仍旧史之文而凡事止撮其大纲者史官记事大都皆循习旧例案而不断不足以见褒贬之义如郑伯之归祊假田若止如旧史之文虽首尾详备不过见两国之以利交耳至郑伯目无天王之罪必如经文两书郑伯乃足以见之葢褒贬之义恒隠寓于一两字之内此一两字非撮其大纲则其文繁而其义无由著故朱子纲目虽本温公通鉴而必先撮其要以为纲者正彷春秋以一两字寓褒贬之法也葢案者所以为史断者所以为经圣人若止为鲁国修史则据事直书而史家之能事毕矣又何必以窃取其义为己任也哉以朱子纲目例之圣经如纲鲁史如目圣人当日若不恃有鲁史圣人固不能逆料身没后之必有左氏为之传也亦安用此一部首尾不具之书以疑误来学乎春秋一定之例有本乎旧史者有不本乎旧史者如崩薨卒葬之必书官爵名氏之从告此本乎旧史者也至若一两字之间辨别名分如诸侯返国书复归大夫书归之类其为例至纎至悉史官记事往往有至数百言之多者岂能拘拘于是哉故鲁史有鲁史之例圣经有圣经之例然皆非褒贬之所寓也褒贬之义惟当于变例中求之如归祊假田例应书郑人而书郑伯是也
  圣人若为鲁国修史自有一定史例如齐之盟不序齐宋之㑹不序宋天下有如是之史例乎又如季姬及郑子遇于防旧史必不为季姬著此特笔当是书鄫子来朝因序其事之縁起如是耳圣人则欲以季姬垂教遂大书特书若不胜其咨嗟爱惜之意所为因史作经非为鲁国修史者于此等处见之
  先儒谓春秋以一字为褒贬是则然矣但皆以称名称人为贬称官称爵为褒是以黜陟为褒贬非为下不倍之道也褒贬与黜陟不同黜陟为人君驭臣之大柄必天子诸侯有其权乃得行其事若褒贬不过托诸空文是是非非无所避忌耳所为庶人之议也春秋之所以有褒贬者只縁圣人之心浑然天理故见善则好见不善则恶而此好善恶不善之心诚于中自不觉流露于笔削之际盖欲显著其善不善之迹以垂教于天下后世圣人并非有意为此褒贬也况敢以匹夫而僭拟天子诸侯黜陟之大柄哉然则孟子以春秋为天子之事何也是是非非以诛讨乱贼为己任天子固不能外是以为事也岂必书诸侯而去其爵书大夫而去其官而后为天子之事乎
  程子春秋传序云春秋大义数十炳如日星乃易见也惟其微辞隠义忽予忽夺忽抑忽纵时措从宜者为难知耳其意盖指称人称爵之类不知圣人固不以此等为褒贬也且其忽予忽夺云云尤不脱前人窠臼若引此断狱则舞文弄法弊将有不可胜言者矣是书为伊川未成之书想亦自知其无当于经义也故甫至桓公十年而遂己欤
  史记载圣人之言曰我欲载之空言不若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盖谓是非只据理而言则虚而无实不若就当时诸侯所行之事而断其是非以垂教于天下后世为更犁然易晓也先儒误㑹文义竟以作春秋为圣人自己所行之事岂不可笑
  杜氏预春秋序云韩宣子适鲁见易象与鲁春秋叹曰周礼尽在鲁矣韩子所见葢周之旧典礼经也周徳既衰官失其序上之人不能使春秋昭明赴告䇿书诸所记注多违旧章仲尼上遵周公之遗训刋而正之以示劝戒云云其语俱不甚允惬周公佐武王定天下制礼作乐事非一端史官记注一文学之臣任之而有馀矣周公遗训恐不在兹春秋昭明语更鹘突周徳既衰惟是礼乐征伐不自天子出耳赴告䇿书现存旧章何至违异彼其所以为此语者总由误以圣人为鲁国修史故不得不坐旧史以违旧章之失惟欲坐旧史以违旧章之失故不得不以韩子所见者为周之旧典礼经不知韩宣子来聘在昭公二年逆推而上自昭公元年至平王四十九年凡一百七十馀年之春秋其藏之太史者当韩子来聘时鲁岂皆秘之而不以相示乎乃于韩子之所见者则以为旧典礼经于孔子之所本者则以为多违旧章前后矛盾失考殊甚窃意鲁史旧文为圣经蓝本其记注必不至有甚差谬但案而不断不足以垂教耳杜氏只刋而正之一语便见其受病之处种种支蔓由此而生学者诚确然知圣人非为鲁国修史则其于春秋也思过半矣
  事以积而成例圣人初不知有所为例也事变则例变如夏之不得不葛冬之不得不裘皆行其所无事而已圣人曷尝容心于其际哉
  春秋之所以为经虽游夏不能赞一辞者只三语足以尽之一曰心胸大二曰义理精三曰文法妙
  天下大局势有𦂳要闗系之处圣人必不草草叙过如胥命于蒲为伯事之始黄池之㑹为伯事之终齐桓没而楚氛渐炽于是有齐之盟晋伯衰而楚势益强于是有宋之盟前后二百年间天下之大局数变皆特立异文以见义焉葢圣人之心上下千古至此不觉怦怦一动而笔即随之其文法之妙能使千载而下玩其词而考其事犹不胜世变升降之感宜其为游夏所不能赞者欤
  王迹既熄则伯之系于天下不小晋至厉公之世国势甚强而匠丽祸作伯业几于不振此天下大局之所系也故州蒲之弑称国而不目其人
  圣人于楚所以深恶而痛绝之者只为其僭王而楚之僭王与后世之称兵犯顺僭称大号者不同不过妄自尊大耳圣人却见得此事极重使非义理精到极处不能如此
  荣叔归赙王不称天圣人之谨于名分如此后世人子官至一二品其母虽妾媵亦受夫人之封若凖以春秋之法皆为乱嫡庶之大分此义非圣人不能见得如此清楚非圣人不能断得如此斩截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祖父母与父母同宋昭无礼于襄夫人以致孟诸之祸毕竟于孝道有亏欠处故春秋只以宋昭垂戒而不为宋昭讨贼若朱子纲目书魏冯太后弑其主以母而鸩杀其子竟以弑书虽所持未尝不正究不即乎人心之安以此见圣人精义之学虽朱子大儒尚不免毫厘之差其他则又何说
  圣人心细如髪其文法之妙虽至无闗𦂳要之处亦必斟酌尽善恰与其事相称如季子来归不书自陈王使荣叔归含且赗不书来以及晋人及姜戎败秦师于殽不列序而书及公与夫人遂如齐不言及而言与之类皆是所谓语小天下莫能破焉者于此见之
  春秋义例头绪极多而极清分肌劈理细入微芒容一毫粗疏不得如返国书入在大夫则为逆辞在公子则为恒辞诸侯返其国都书入则为逆辞返其国邑书入则为恒辞先儒不问其为公子为大夫或都或邑但见一入字即以逆辞概之及推之而不可通则又以为难辞皆所为遁辞之必穷者也他如弑君之不书葬乃以仇未复之故若以贼未讨则蔡景许悼二公之书葬推不去矣贼与仇有分先儒多鹘突过去其弊总由于心粗
  春秋逐条史例之外又有全经通例如国有弑逆之事其大夫之因乱而出奔者即不书所谓春秋举重也又如书桓宫僖宫灾不书司铎火书虞师晋师灭下阳不书伐虢皆是此义观此益见圣人作经以垂教之意若为鲁国修史则如季友之奔陈与齐纠之来奔安有不书者乎
  春秋史例之外又有圣人文法辞以达意为主人止知以多为达而春秋则往往以少为达如郑伯克段于鄢不书段出奔单伯逆王姬不书如京师之类使非以少为达其于义无所处矣又凡接书一国两事或一人两事必覆举某国某人若一事而接书其首尾则不覆举凡此两法圣人止随事立文本无所容心于其际也而褒贬之义所以扶人极而明王法者每即于此见之学者不可不察
  春秋有圣人文法又有圣人语气如齐之盟不序齐宋之㑹不序宋知是圣人归咎于此二国者只将下三字重读而圣人之语气自见其他如楚屈完来盟于师蔡侯以吴子及楚人战于柏举以及鲁闵宋昭时诸大夫不名之类皆是是在善学者之以意逆志耳
  左氏传于宣元年公子遂如齐逆女以称公子为尊君命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以不称公子为尊夫人与成十四年称族舍族之说同一穿凿不知前称公子叔孙而后不称者不过承上文从省耳何必多费此解乎然从来说春秋者又有卤莽之弊即如此两妇姜一称氏一不称氏圣人必非无故而漫为增损此一字也乃或以缺文衍文疑之则又过于卤莽其弊与穿凿等学者不可不知
  左氏有极心粗处如宋之盟楚先晋歃明明是盟先楚彼却误认作㑹又无奈圣人先序赵武何乃曲为之解曰贵信此不细心分别盟与㑹之故也于此益见圣人文法不可不知若知有两事覆举之法则此盟之覆举叔孙豹圣人已明示天下以㑹先晋而盟先楚而一切支词蔓说自无所容其喙矣
  公羊有大乱道处如鄫季姬以贞女而目为淫泆千古覆盆至今日始为一洒之其所以知其为贞女者只是反复经文有以得圣人嘉予之意耳
  胡传有与圣意恰相反处如两国接战例以受兵之国主兵主之者内之也胡氏乃谓圣人以其不告天子方伯而忿与之战为罪果如其说则凡鲁与外兵接战皆以鲁主兵岂皆讥在鲁乎
  周正建子不特正月宜书王以别于建寅之正月也自子至亥十二月皆与夏时不同皆当书王以别之因多不胜书故止书开首一月以例其馀正月无事则书王二月二月无事则书王三月二三月之书王与正月之书王皆不过以其为开首一月耳无他义也公羊存夏商二王之说谬甚
  春秋终于获麟其文法之周匝亦断非圣人不能葢春秋记二百四十二年之事如一堆散钱奇零杂乱漫无统纪若只逐年逐件依次加增何时了局耶今以麟之出非其时喻己之老不得志忽从天下大局势转入一己之遇合为全书作结离奇天矫遂使一堆散钱囊括都尽此后更增一语不得真天造地设之文










  春秋比例
  春秋有一定之例诸家之所以横生异议随处窒阂而不可通者皆坐不知其例故耳又多为三传之例所误即如及者我所欲㑹者外为志此公羊书及盟与㑹盟之例也彼葢见隠公初年公即位而欲求好于邾故以及邾盟为我所欲见戎请盟故以公㑹戎于潜为外为志然以下文公及戎盟于唐比之即不合矣况如首止之盟书公及某某㑹王世子一事也及与㑹并书我所欲乎外为志乎又如国逆而立之曰入复其位曰复归诸侯纳之曰归以恶曰复入此左氏书出奔归入之例也然昭公十三年楚公子比归于楚传称以蔡公之命召子干子晰则是国逆而立之矣而经书归何说乎杜注以陈蔡为解穿凿不可从至以恶曰复入谬误尤甚彼其所以为此说者特以栾盈鱼石书复入故耳抑思例必有文义可解复字岂可作恶解乎大夫返国例书归书入即为逆辞不必书复入而始为以恶也如郑良霄出奔许自许入于郑彼固入而欲为乱于国者何尝书复入乎其他如称人称名称官爵行次皆有一定之例例当称人称名者则称人称名例当称官爵行次者则称官爵行次圣人岂有所容心于其际哉今概以褒贬求之至以泄冶之忠亦以称名而谓非春秋之所贵此皆所谓不知其例者也然经文明白简易细绎之其例皆显然可见诸家顾为此纷纷者葢春秋虽有一定之例而随事立文往往不可以一例拘彼见圣人之不可以一例拘也求其故而不得于是反并其例之显然可见者胥以不拘乎例者乱之而疑为笔削之义之所存夫春秋之义圣人之所谦言窃取者也而其文则史史之例文也非义也然欲明春秋之义者要当即一定之例求之盖义必得其间而后有可致吾思之处间不生于同而生于异惟明乎一定之例而于其彼此异同之间有所据以相印而其间乃出既得其间由是沈潜反复融㑹贯通觉千端万绪皆有天造地设之妙斯笔削之义因文以见而一切支离附㑹之论自无所容其喙矣例凡若干条每一条下各有其文之不合例者若干条爰彚为春秋比例一编弁诸首
  王称天王
  变例
  庄公元年冬十月王使荣叔来锡桓公命
  文公五年春王正月王使荣叔归含且赗
  文公五年三月王使召伯来㑹葬
  异文
  成公八年秋七月天子使召伯来赐公命
  正月称王正月
  变例
  桓公自三年至九年又自十有一年至十有七年俱不书王
  公即位必书其不书者如隠公则以摄让庄闵僖三公则以继故皆变例也然继故亦有书即位者又变中之变其义则更精矣
  桓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宣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凡公薨书地弑则不地未即位书子卒不地未葬书名隠文
  文公十有八年冬十月子卒叔仲彭生之及不书
  凡公㑹盟㑹伐以及有事如邻国皆书至大夫则不书至然公行亦有不书至者不告庙故也无变例
  凡嗣君既葬称子逾年称爵
  变例
  宣公十年四月齐侯元卒冬齐侯使国佐来聘成公四年三月郑伯坚卒冬郑伯伐许
  凡附庸之君称字
  变例
  庄公五年秋郳黎来来朝称名
  僖公二十有九年春介葛卢来同上
  王卿士书行次文公后称子大夫书名宰聘则书官或繋名或系爵㑹盟则书官繋爵
  变例
  隠公三年秋武氏子来求赙称武氏子
  桓公五年夏仍叔之子来聘称仍叔之子
  庄公六年春王正月王人子突救卫
  僖公八年春王正月公㑹王人齐侯宋公卫侯许男曹伯陈世子款盟于洮
  僖公二十有九年夏六月㑹王人晋人宋人齐人陈人蔡人秦人盟于翟泉以上皆称王人
  昭公二十有三年秋七月尹氏立王子朝称氏昭公二十有六年冬十月尹氏召伯毛伯以王子朝奔楚尹称氏召毛称行次
  凡内外臣惟卿为大夫非卿则姓名不登于册故虽内三叛不书微之也无变例
  凡外诸侯㑹而不盟则书某某㑹于某地盟而不㑹则书某某盟于某地若㑹而又盟则书某某㑹于某地某日盟于某地
  变例
  文公十有五年冬十有一月诸侯盟于扈诸侯不序文公十有七年夏六月诸侯㑹于扈同上
  异文
  桓公三年夏齐侯卫侯胥命于蒲
  凡外大夫㑹盟自文公以前卿皆称人惟以事接于我者称名至盟于垂陇之后始以名见然自宣公以前尚不列序至成公十五年㑹吴于锺离始列序惟大夫则称人诸小国之大夫称人小国之大夫谓卿也小国之卿只谓之大夫变例
  僖公二十有五年冬十有二月癸亥公㑹卫子莒庆盟于洮小国之大夫名
  襄公八年夏季孙宿㑹晋侯郑伯齐人宋人卫人邾人于邢丘齐宋卫皆卿称人
  特文
  襄公三十年冬晋人齐人宋人卫人郑人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㑹于澶渊宋灾故
  凡鲁君与外诸侯㑹而不盟则书公㑹某某于某地盟而不㑹则书公及某某盟于某地若㑹而又盟则书公㑹某某盟于某地其盟㑹不同日者则书公㑹某某于某地某日盟于某地前目后凡不覆书公
  变例
  文公七年秋八月公㑹诸侯晋大夫盟于扈诸侯不序晋大夫不名
  文公十有四年六月公㑹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晋赵盾癸酉同盟于新城列序后不书于某地襄公三年六月公㑹单子晋侯宋公卫侯郑伯莒子邾子齐世子光己未同盟于鸡泽同上
  定公四年三月公㑹刘子晋侯宋公蔡侯卫侯陈子郑伯许男曹伯莒子邾子顿子胡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齐国夏于召陵侵楚五月公及诸侯盟于皋鼬覆书公及
  特文
  桓公二年三月公㑹齐侯陈侯郑伯于稷以成宋乱
  异文
  哀公十有三年夏公㑹晋侯及吴子于黄池
  缺文春秋缺文甚多其无闗于义例者不具列
  庄公十有六年冬十有二月㑹齐侯宋公陈侯郑伯同盟于幽左氏榖梁无公字公羊有公字当从公羊
  凡鲁君与外大夫㑹盟不书公与王臣㑹盟同此例
  变例
  隠公八年九月辛卯公及莒人盟于浮来
  成公三年十有二月公㑹楚公子婴齐于蜀丙申公及楚人秦人宋人陈人卫人郑人齐人曹人邾人薛人鄫人盟于蜀
  襄公二十有六年公㑹晋人郑良霄宋人曹人于澶渊
  异文
  文公二年三月乙巳及晋处父盟不书族
  隠文
  僖公十有九年冬㑹陈人蔡人楚人郑人盟于齐不书齐人
  鲁臣㑹盟或㑹而不盟或盟而不㑹或㑹而又盟俱与鲁君同
  变例
  襄公五年夏仲孙蔑卫孙林父㑹吴于善道不主鲁卿书及
  襄公十有六年三月公㑹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薛伯杞子小邾子于湨梁戊寅大夫盟不书诸侯之大夫不主鲁卿书及又不书盟于某地
  襄公二十有七年秋七月辛巳豹及诸侯之大夫盟于宋覆书豹及
  异文
  庄公十有九年秋公子结媵陈人之妇于鄄遂及齐侯宋公盟
  隠文
  襄公二十有七年夏叔孙豹㑹晋赵武楚屈建蔡公孙归生卫石恶陈孔奂郑良霄许人曹人于宋不书宋向戌
  凡外诸侯侵伐君将称君大夫将自文公以前卿皆称人至晋阳处父伐楚救江之后始以名见然尚不列序至成二年战于鞍始列序惟大夫则称人诸小国之大夫称人师众则称师少则称人小国之大夫谓卿也小国之卿只谓之大夫以其不命于天子故
  变例
  文公以后卿将亦多有称人者葢偶不得其名氏故以人浑之
  特文
  文公三年十有二月晋阳处父帅师伐楚以救江
  凡鲁国侵伐君将称君卿将称某帅师微者将称师若与外兵同事侵伐君卿将书㑹微者将书及战则君将书公及某国战于某地卿将则书某帅师及某国战于某地微者将但书及某国战于某地
  特文
  庄公八年春王正月师次于郎以俟陈人蔡人甲午治兵夏师及齐师围郕郕降于齐师秋师还书俟陈蔡书治兵书师还皆惟此一见
  异文
  桓公十有二年十有二月及郑师伐宋丁未战于宋
  隠文
  成公十有三年三月公如京师夏五月公自京师遂㑹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邾人滕人伐秦不书战又不书成刘二子
  鲁被侵伐
  异文
  桓公十年冬十有二月丙午齐侯卫侯郑伯来战于郎
  凡内外取邑必先书伐某国
  变例
  昭公元年取郓
  昭公四年取鄫
  序战不以大夫先诸侯
  变例
  僖公二十有七年冬楚人陈侯蔡侯郑伯许男围宋
  凡内兵与外兵战皆以鲁主兵书及外兵与外兵战皆以受兵之国主兵惟吴楚僭王虽战于其地不以之主兵如柏举之战是也外之也
  变例
  僖公十有八年五月戊寅宋师及齐师战于甗不以齐主兵
  文公十有二年冬十有二月戊午晋人秦人战于河曲两国列序不以晋人主兵书及
  凡伯国合兵侵伐只列序而不书及
  变例
  僖公三十有三年夏四月辛巳晋人及姜戎败秦师于殽
  凡侵伐不书战者或服而听命或守而不出本未尝战也书战而先书伐者兵薄其城邑而后出战也其不先书伐者兵未至而逆与之战也入而先书伐者攻围乆而后入也兵甫至而即入者不书伐
  变例
  桓公十有三年春二月公㑹纪侯郑伯己巳及齐侯宋公卫侯燕人战齐师宋师卫师燕师败绩兵薄国都而不先书伐
  异文
  定公四年冬十有一月庚辰吴入郢
  凡败绩君伤则书某君败绩君卒于阵书灭君见获则书获而不书败大夫见获则先书败后书获未阵书某败某师王师败则书王师败绩于某鲁败君将则书战而讳其败卿并不书战
  变例
  庄公九年八月庚申及齐师战于干时我师败绩鲁败不讳
  僖公十有五年冬楚人败徐于娄林徐不称师
  异文
  隠公元年五月郑伯克段于䣕书克
  凡春秋书地皆不系国
  变例
  襄公元年仲孙蔑㑹晋栾黡宋华元卫𡩋殖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围宋彭城
  襄公十年冬戍郑虎牢
  凡鲁筑城皆曰城不论其为都为邑也惟台囿则曰筑变例
  庄公二十有八年冬筑郿
  凡内外相与平书及某国平
  变例
  宣公十有五年夏五月宋人及楚人平书人
  异文
  隠公六年春郑人来输平
  昭公七年春王正月暨齐平
  凡外臣来俱书某君使某来王臣来亦书天王使某来变例
  隠公三年秋武氏子来求赙不书王使
  桓公五年夏仍叔之子来聘同上
  庄公二十有三年荆人来聘书人又不书楚子使
  闵公元年齐仲孙来
  闵公二年齐髙子来盟
  僖公四年楚屈完来盟于师
  文公十有五年三月宋司马华孙来盟以上皆不书君使文公五年春王正月王使荣叔归含且赗不书来
  特文
  成公八年晋侯使韩穿来言汶阳之田归之于齐
  凡内臣出聘书某如某国不书公使
  变例
  庄公元年夏单伯逆王姬不书如京师
  凡外臣来逆女纳币皆不书君使
  变例
  成公八年夏宋公使公孙寿来纳币
  凡诸侯出奔书某爵出奔某国称爵而不名
  变例
  桓公十有一年九月郑忽出奔卫
  庄公二十有四年冬曹羁出奔陈
  昭公元年秋莒展舆出奔吴以上皆书名不书爵
  桓公十有五年五月郑伯突出奔蔡
  桓公十有六年十有一月卫侯朔出奔齐
  昭公二十有二年冬蔡侯朱出奔楚
  昭公二十有三年秋七月莒子庚舆来奔以上皆书名
  异文
  庄公四年夏纪侯大去其国
  凡诸侯返国书爵书名书复归不书自某国
  变例
  桓公十有五年五月郑世子忽复归于郑不书爵庄公六年夏六月卫侯朔入于卫不书复归
  僖公二十有八年卫侯郑自楚复归于卫书自楚僖公三十年秋卫侯郑归于卫书归不书复
  成公二十有六年秋曹伯归自京师书归不书复不书名又书自
  隠文
  桓公十有五年秋九月郑伯突入于栎其入郑不书
  凡大夫出奔书某国某人出奔某国
  变例
  文公七年夏四月戊子晋人及秦人战于令狐晋先蔑奔秦
  文公八年冬十月公孙敖如京师不至而复丙戌奔莒
  宣公十有八年冬十月归父还自晋至笙遂奔晋以上皆不书出王臣王子瑕于襄公三十年奔晋尹氏召伯毛伯于昭公二十六年奔楚俱不书出宣公十年齐崔氏出奔卫书氏不书名
  异文
  定公十年宋公之弟辰暨仲佗石𫸩出奔陈
  凡大夫返国书名书归书自某国
  变例
  闵公元年秋八月季子来归不书自
  僖公二十有八年卫元咺自晋复归于卫书复归与诸侯同
  成公十有八年夏宋鱼石复入于彭城不书归又不书自襄公二十有三年夏晋栾盈复入于晋入于曲沃同上
  襄公三十年秋七月郑良霄出奔许自许入于郑不书归
  定公十有一年秋宋乐大心自曹入于萧同上定公十有三年冬晋赵鞅归于晋不书自
  凡公子返国嗣位书入当立者系国不当立者不系国外有奉书自某国
  变例
  桓公十有一年九月突归于郑不书入又不书自某国庄公二十有四年冬赤归于曹同上
  特文
  隠公四年冬十有二月卫人立晋
  异文
  文公十有四年秋七月晋人纳捷菑于邾弗克纳
  隠文
  僖公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宋公曹伯卫人邾人伐齐五月戊寅宋师及齐师战于甗齐师败绩不书纳昭不书齐昭入于齐
  诸侯不生名
  变例
  桓公七年夏榖伯绥来朝邓侯吾离来朝
  僖公二十有五年春王正月卫侯毁灭邢
  昭公十有一年夏四月丁巳楚子䖍诱蔡侯般杀之于申
  外诸侯之事凡不以身亲第为其臣之所奉命而行者如今部院中奉㫖所辨之事皆称人
  变例
  隠公八年三月郑伯使宛来归祊
  桓公元年三月郑伯以璧假许田
  庄公四年六月乙丑齐侯葬纪伯姬
  庄公二十有七年齐侯来献戎捷
  成公八年晋侯使韩穿来言汶阳之田归之于齐
  大夫称名
  变例
  闵公元年秋八月季子来归
  闵公元年冬齐仲孙来
  闵公二年冬齐高子来盟
  文公八年冬宋人杀其大夫司马宋司城来奔文公十有五年三月宋司马华孙来盟
  凡公子而为卿者称公子不为卿者时君之子称子先君之子而为时君之兄弟者称某侯之兄某侯之弟先君之子而与时君之属稍疏者称名皆不称公子变例
  隠公元年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不称弟
  桓公十有一年柔㑹宋公陈侯蔡叔盟于折桓公十有五年五月许叔入于许
  桓公十有七年秋八月蔡季自陈归于蔡
  庄公三年秋纪季以酅入于齐以上皆称行次
  昭公八年春陈侯之弟招杀陈世子偃师公子为卿而不称公子
  荆吴狄越皆以号举
  变例
  庄公二十有三年夏荆人来聘
  僖公十有八年冬邢人狄人伐卫
  僖公二十年秋齐人狄人盟于邢
  襄公五年秋公㑹晋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齐世子光吴人鄫人于戚昭公五年冬楚子蔡侯陈侯许男顿子沈子徐人越人伐吴以上皆称人
  定公四年冬十有一月庚午蔡侯以吴子及楚人战于柏举称爵
  哀公十有三年夏公㑹晋侯及吴子于黄池同上
  凡弑君称某人弑其君某不书地微者弑称人讨而杀之书人杀
  变例
  文公十有八年冬十月莒弑其君庶其
  成公十有八年正月庚申晋弑其君州蒲
  昭公二十有七年夏四月吴弑其君僚
  定公十有三年冬薛弑其君比以上皆书国
  襄公二十有九年夏五月阍弑吴子馀祭书阍昭公十有三年夏四月楚公子比自晋归于楚弑其君䖍于干谿书地
  凡外诸侯之卒书爵葬则称公从其臣下之辞也无变例
  特文
  襄公七年十有二月郑伯髡顽如㑹未见诸侯丙戌卒于鄵
  凡外诸侯之葬鲁㑹则书不㑹则不书其㑹而不书者或讳其辱或避其号或不以考终皆变例也然弑君亦有书葬者又变中之变其义则更精矣
  襄公三十年夏四月蔡世子般弑其君固冬十月葬蔡景公
  昭公十有九年夏五月戊申许世子止弑其君买冬葬许悼公
  凡杀大夫书某国杀其大夫某两下相杀不书其群下作乱而杀或为执政之大臣所擅杀皆书人杀弟及世子目其君内杀大夫讳言刺
  变例
  文公六年十月晋杀其大夫阳处父狐射姑杀而称国杀文公七年四月宋人杀其大夫不名
  文公八年十月宋人杀其大夫司马同上
  成公十有八年春王正月晋杀其大夫胥童栾书杀而称国杀
  昭公十有四年冬莒杀其公子意恢蒲馀侯杀而称国杀
  特文
  僖公二十有八年春公子买戍卫不卒戍刺之
  缺文
  庄公二十有六年夏曹杀其大夫
  僖公二十有五年夏四月宋杀其大夫
  凡书盗杀者据其告词本无主名也书盗窃则以陪臣贱故此皆无变例
  凡伐人之国而夷其宗社曰灭灭而旋复者则书入或取之为附庸而存其五庙亦曰入鲁灭国讳之曰取邑只书取不书灭
  变例
  僖公二年虞师晋师灭下阳邑书灭
  僖公十有七年夏灭项鲁灭国不讳
  凡灭国或书爵或书人或书师或书某帅师灭某国见灭者或书奔或书以归其奔不书出宣公以前不名宣公以后名
  变例
  僖公二十有五年春王正月卫侯毁灭邢书名
  凡戕杀邻国诸侯称人见戕者不名国灭则名
  变例
  昭公十有一年夏四月丁巳楚子䖍诱蔡侯般杀之于申彼此皆名
  昭公十有六年春楚子诱戎蛮子杀之称楚子
  凡执邻国诸侯称人见执者书爵而不名从此遂失国者名
  变例
  成公十有五年二月晋侯执曹伯归于京师称晋侯
  凡执邻国大夫称人见执者称某国某人不称官惟行人称某国行人某无变例
  凡夫人称某氏有姑称妇某氏葬称小君称谥系姓变例
  庄公元年三月夫人孙于齐不称姜氏
  僖公元年十有二月夫人氏之丧至自齐不称姜文公四年夏逆妇姜于齐不称氏
  宣公元年三月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同上
  异文
  隠公三年夏四月辛卯君氏卒
  凡夫人与公并序以公为主书及
  变例
  隠公元年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
  异文
  桓公十有八年公与夫人遂如齐
  凡娶夫人书某人如某国逆女某人以夫人某氏至自某国其逆女之人前称氏后从省文第称名
  变例
  桓公三年九月夫人姜氏至自齐
  庄公二十有四年八月丁丑夫人姜氏入
  文公四年夏逆妇姜于齐
  凡内女已嫁者系国未嫁者不系国
  变例
  文公十有二年二月庚子子叔姬卒
  文公十有四年齐人执子叔姬
  文公十有五年十有二月齐人来归子叔姬宣公五年秋九月齐高固来逆子叔姬冬齐髙固及子叔姬来以上俱称子
  异文
  僖公十有四年季姬及鄫子遇于防使鄫子来朝


<经部,春秋类,春秋究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