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 惩毖录
卷之十六
作者:柳成龙
录后杂记

军门誊录

移京畿巡察使左右防御使文五月一日

近自乱离以后民心不定少有警报无论虚实辄皆惊骇老幼奔波不知所适 往往死于土贼塡于沟壑虽幸而得生者一离乡士资粮殚竭得食无路饿死 于山谷之间不能接济其势将尽死亡而后已极为寒心原其所以致此者不 但民心动摇不能镇定所致实由于无可恃之处虽欲入保而不可得故仓皇 颠仆不能自定其亦事势所然也如水原之民则以秃城为固故往日惊动之 时一府之民独不动摇此有所恃而不动之验也今宜于各邑人民居住道里 颇近形势便好处择其险要可保之地渐次修筑预为区画知委使某处之民 入于某处假使丁壮调发出战而老弱相聚其中多设石车以待之尽收公私 积蓄于其中列屯相望无事之时则下山耕种无复忧念有事则携其所有即 为入保则贼虽欲冲突而不可得且四面清野卤掠无得则不过数日其势自 窘乘其惰归之际而迭出锐师处处遮截则蔑不胜矣今日御贼保民之要惟 此为长䇿不可少缓特患人无远虑不肯致力于此事只以奔窜为得计未知 奔窜之后将无往也水原秃城既为右营营所属之军分为五司亦当以五司 所近之处晓谕人民于农隙务闲之际渐次修葺入保之处一处如此他处亦 然不过一年半年而形势自成其与拱手而坐待死亡者利害较然矣仁川亦 有山城开其处之民则皆欲入保山城此亦民情所愿故已为听许专责本府 官员修葺其他如双阜等处及他馀民居稠密形势险要处必非一二遍可巡 历看审便否逐一驰报且晓谕人民以此乃为民非但为国也民虽至愚必有 知其利害之实而即相听从者更加至诚告谕龙仁石城山城在直路之冲形 势甚好而民力不齐至今不得成就亦为可惜防御使即为审视量其功役多 少驰报则农务稍歇之后以前营所属之军限二日赴役无妨婆娑城亦当依 此以骊州利川杨根军人修筑此不过一二日之役而可为万世之利民心亦 必不至于厌苦更为参商便否牒报施行

移京畿黄海道巡察使文

近日炼兵之规既以乡里村落团聚为兵此实管子内政篇之遗法欲其平居 则患难相救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有事则同伍共队死生不离其与聚合远 处之军面目不相知姓名不得闻情意不相通而强之为队伍者甚为悬绝但 有兵则必有食目今公私积蓄扫如脱有调发之事无食之军必至颠仆亦不 可用今欲依邻里修稧之例各于其村其里计其军之多少而于麦熟及秋糓 成熟民间糓贱之际从其所愿升升斗斗收合藏置其里渐次添加以为里中 军人所食则足食之道似在于此假使无兵兴之事而蓄积先具则水旱饥馑 之灾亦当不至于损瘠此古人所谓蓄积生人之大命三年馀一年之蓄之遗 意也小民不识远虑糓贱则滥费无节不念前头狼狈之忧若非在上之人先 为晓告开以利害则愚民必不能自知然又必于一营一司之中择其乡士人 之有诚心识虑为人所信服者以主其事然后乃可有成此乃最急至紧之务 本道更为参商便否报禀施行

移黄海道观察使文

一路唐兵往来出站刷马支供之弊日甚一日民不堪苦当今病民之事莫大 于此本府十分商度从事官下送使通融一道田结之数而均出米布分置于 三站又以解事能干不为汎滥之人定为三站监官勾管各官收纳米布坚藏 支用俾无虚疏之弊逐日用下之数皆为一一置簿以凭后考若黄州置簿唐 兵下来之数与龙泉平山有异龙泉平山之数与京畿有异则即系虚伪逐一 治罪核实然后一路之积弊可袪而中间猥滥隐匿之端少除矣且唐兵往来 或今日甚多而明日则专无若能推移补缀不为滥用则前日一月所费可以 充用于二三月此理甚为昭然如此而监官能称其任守令善于申敕则当为 论赏不然则治罪自然事有条理人各尽心犹恐其怠慢不为举行又以金郊 察访元是主管七站之任且年少文官必致力于国事故使之往来紏检而今 经紧月察访则无一字牒报之事三站监官则又不知何人为之一道田结几 许出米布几许以一站所收几许用下几许足与不足之数皆无黑白核正无 路今日万事如行云雾之道寸步之外迷味莫知头精至于上司所令一切不 为奉行事事如此末由整顿尤为寒心近日。中朝亦深惩本国刷马支供之 弊至于别立规模沿道各驿各送空簿一件使之逐日书塡俾无虚伪冒支之 弊。中朝远在千万里外而隐恻我国民瘼处置之密至于如此我国官员顾 以身当其事秦越相视莫知省念此意殊不可知本府既兼体察之任凡事所 当相关而百事弛废号令不行虽欲无言而不可得金郊察访则亲问情由次 已令进来各项辞缘逐日相考列录牒报。中朝空簿一样别为一册本府逐 日上送

移咸镜道巡察使北道兵使文

有人来言本道之弊其中甲士正兵中凡赴防者幸有疾病事故辄不到防迁 延一朔则倍退立二朔前番未毕后番随之何暇治农业哉此人逃亡则侵渔 一族一族逃亡则及于一族之一族切邻之切邻是以一人之故而民悉流亡 退立阙番长在道上民冤不赀极为寒心各别变通善为处置俾无如此之弊 北方守令等或拘一时之利害诱致藩胡之有罪者便加诛戮镇将自以为能 事阃师亦以为当然作为常规每有是举诚不知一再诱杀之后更无可欺之 方诱术有限变生无竆他日之患未必不由于诱杀大槪边和之失皆出于处 置之失宜况加之以诱杀无理之事乎今后申敕如有诱杀藩胡自以为功者 逐一捉囚重论严明禁断勿使激成边衅

移京畿巡察使文

今日之势贼在门庭朝夕将动在我措置之䇿不可少缓然其战守大要不过 四条一曰粮饷二曰军兵三曰城池四曰器械四者措备而又必不失人和使 军民皆有亲附之心又必得将帅而任之然后始可有济不然则虽有防守之 处而无益于事矣本府自受任以来已经半年其欲布置规模则不外于此四 者而求其成就之效则尚无一事可以忘忧者以此夙夜忧叹每以求助于当 事之地本道宜尽心举行粮饷则前者已以本道田税米豆藏于各官以备不 时之需其数不过九千馀石不足以供数千兵一月之粮其后又令劝谕村落 令各出义粟以备不时之用前监司时至于作为榜文知委为先相考举行军 兵则分为四营出左右防御使以统之观其成效多少而赏罚当在于防御使 各别申敕秋成农歇之后合镇大阅惟左右前后营军人各为带牌事已为知 委左营则几尽带牒而其他营军则时未举行幷为知委举行南汉山城措置 事前日已曾面议今据别将权应元等牒报炮楼材木六条在山下未得输入 云某条指挥使之及时输入器械则各官一切荡然此非数日间措备之事必 须多般预措可以应用于仓卒前者自军门分送箭竹于各官亦令急速造作 毕造后更为受去连绵造作他馀事亦十分申敕无失时刻

移京畿巡察使文五月二十八日

近来兵事紊杂虽有抄军之令而隐漏者太半被抄者未免炼习之劳而闾阎 安坐者反以为笑本府前者虑有此弊便各营之军皆带腰牌定其寸数左营 则为直牌而刻名处塡以青色后营则为曲牌而塡以黑色右营则为方牌而 塡以白色前营则为锐牌而塡以赤色四营诸会则不待考阅而可知其为某 营之军闾阎之中如有丁壮不为带牌者则即系闲游漏落之人自无所容此 乃纪效新书之法而我国兵典中令水军带牌者亦此意也闻左营则前防御 使时几尽带牌但未知寸数塡刻如何其他则皆置之相忘之域极为未便但 各使其军为之则寸数或大或小塡刻或不精青朱白黑亦难分明殊非军阵 整齐之意今后于各营使其营将得善手匠人一依见样磨造精刻其面塡以 依方之色分诸五司巡行佩之既毕报于本府则当不时发遣军官使之暗行 村落点检虚实本道急速申敕举行

移黄海道巡察使文六月二十九日

江阴一县以邑残民少已为合并亦出于随时救弊之意但郡邑布置。祖宗 朝皆量其形势道里而为之且以本道形势言之则自京城通于西方之路有 二绦一条自开城府出于兴义由猪滩达于平山一条由兔山新溪谷山达于 成川其间虽不无小路傍通之处而大槪则此两路为形势所在也至如江阴 则在猪滩下流水路则通于乔桐江华陆路则通于白川延安海州实乃形势 可据之地故倭贼由直路以下之时既置阵于兴义以遏脱弥谷吾助川两岐 之冲又于江阴置阵使白川延安之军不得出入侵扰直路往来之贼其审察 于形势而知所据守也如此今江阴若废则平山白川直路之间道里阔远形 势不接恐非长久之计故本府之意则常欲增重江阴之势别于临江斗绝之 处设险耕守以接猪滩路脉然后贼兵不敢肆意直向于平山今虽已为合并 不可更置县监而此意则不可忘之且合并之邑人吏官属必提挈家产弃其 土田就役于所属之邑故先为流散且本邑为主而见属者为奴故凡有差役 不无侵责于属邑村民亦受其弊毕竟两邑同归于一失此合并之所以难为 也今江阴则当别为处置县内人吏官属使之仍留其处毋得往役于白川仍 令其处有识勤干之人定为屯长之任备给农牛种子使之招集流亡力于耕 垦数年之后人民稍集气势稍苏则其邑可以复设设险遮截之计可以成形 但屯长不得其人则事孤条理民之受弊依旧此等曲折急速商量且访本土 民情飞报施行废县必有文庙及城隍社稷之坛一朝人神失依处置不可缓 忽此亦何以为之幷为相考牒报

移黄海道巡察使文

道内粮饷措置之事专在于本道大抵足兵在于足食不得已则宁去兵而不 能去食圣人之虑远矣今兵兴未弭而在处粮竭脱有调度之事及有水旱之 灾则将以何术接济此乃至急至大之事况今叶游击奉军门之令出来督责 本国各于沿路馆站备三万人一二日之粮势难违拒。朝廷方患无䇿万一 兵出而粮不继则当事之人当受其责殊非细虑道内黄州龙泉平山三站若 有军兴之事则储粮接济之䇿将何以处之宜预先计度一一牒报相议处置 古者兵兴之际理财之要必以盐铁为上本道滨海之地鱼盐之利不可胜记 而自前不能勾管散入于私门故当此窘竭亦拱手而不为之计本府寻常慨 叹若使沿海一二邑守令为国尽心奉行命令则事可易就不然则必出士人 之有计虑能措置不贻弊端者区画经纪使公私两便灌输贸糓于京江及各 处则一年所得虽至于数万石可也比诸零碎收拾于空名募粟之举者其效 远矣急速商量查考道内鱼盐兴产处几处盐户完集之䇿当在何术船只往 来何以无弊主管其事者何人合宜一一商量画为条目急速飞报以凭裁处

移咸镜道监兵营文七月四日

本道所送炼兵队伍册见之则容貌年岁置簿内不书营将把摠哨官旗总姓 名有似无头之物殊为未稳见㨾一本书送依此改书上送炼兵必须得其要 领便易无弊使人心乐赴然后庶见成效括军一事最为今日大弊而官门待 令又是百姓所厌苦者今宜痛革此弊就一邑内各面各里各村随其所居地 面择定勤干人为哨官旗队总签得现存丁壮团束行伍使之各自操炼于村 巷如乡徒聚会习射之为者而守令但观其勤慢能否明示赏罚则人心激劝 事不烦扰炼士兴起自至如林矣此即管子内政篇所谓教士三万横行天下 者而其规矩要约正为今日所当法者各别知委申敕施行三水甲山尤为孤 弱军粮不可不先期措置以为接济援兵之计若不预措则临时虽欲入送数 千健儿将无以为䇿乘此闲暇之时一应赎木盐石等物连绵入送于两处随 便贩卖生糓一事最为紧急更为商度施行

移京畿巡察使文

道内山城随便修筑以为保民御暴之计其中竹山山城正当清州忠州两路 之会直走京师形势之重甚于他处若于此地设筑城垒为前营以为操炼之 所且于山下平野广开屯田则又为万世之利前朝之末亦以此城御蒙古此 乃已试制胜之地自前欲为修筑而但恐功役浩大势至动民其处之民流亡 才集土石之役不忍遽尔出令迁延到今今者年糓颇稔民间无艰食之忧且 无唐兵往来之扰若失此时则后无可就之日若以前营所属军人及遗漏未 抄于军丁者调发筑之被抄军丁者稍减其役未抄者稍加其役乘农事稍歇 之际数日为役则似可成就惟役民事重功役多少亦难预期本道十分预为 计度且观民情便否急速回报

移黄海道巡察使文

今月初六日忠清道鸿山林川等处有土贼窃发势颇鸱张不得已分送京中 炮射手期于剿灭事定间京中宿卫之军数小京城近处各官武士发送事已 为下书此初非大端难制之贼万一远方之民不知事实过为惊动则事甚骚 扰十分详审处置勿使人心动摇武士则延安白川海州等邑所居者先抄三 四百名定将起送刻日无滞其馀亦鳞次整齐以待朝廷命令监司稍于近京 之地驻箚待候本道之民久困徭役性且愚顽镇定之事更加详审处置

移黄海道巡察使文

兵兴以后调发转运之事百倍于常时民生之困悴已不可言至于山中僧人 亦皆被侵于筑城等役不得休息僧人本非有根着恒居人若逃亡无去处则 必以一族切邻转辗侵扰使动铃贩卖等事不得如意流散甚多诸刹一空加 以守令不为抚恤凡千官中杂役造纸造酱等事无不侵责于此辈自摠摄设 立之后依凭官令中间被侵之事又非一二以此僧役之苦又甚于平民怨苦 之状有不忍闻僧虽逃役游手之人然其生理顿绝则壮者化为盗贼弱者颠 仆沟壑宁不矜恻今后申敕守令所在诸寺僧人各别完护抚集勿以法外非 理之事侵责致怨筑城等事亦观势相时如秋冬僧人动铃资活之时勿为服 役一处赴役之人量其赴役日数多少即给完护之帖一年之内毋得再役于 他处其中如有名为摠摄之令而依凭作弊汎滥者所在官随其告诉或有所 闻逐一治罪禁断使其含生之类各有安集之乐将此事意急速晓谕道内于 诸寺墙壁门间皆为大书张榜使各僧无不闻知本道常常检敕以袪弊端事 十分详审举行

移平安道巡察使兵使文

自古炼兵之事有二条军食有馀则募得精勇之军饷以官粮聚于一处而将 官统之昼夜训炼此唐宋以来以及今日皇朝养兵之制为然也军食不足则 不能饷军故各从乡里团束部伍而于其里中出统率之人使于农隙随便操 炼有时聚会一处习阵训阅此乃管子内政篇遗法而唐时泽潞节度使李抱 真亦用此法教炼步卒二万泽潞军兵为一时藩镇之最亦其一法也今我国 粮储荡然饷军无路虽欲聚兵训炼其路无由且各邑远处之兵每因操阅之 事分番往来裹粮立番非徒劳苦倍甚而农时则废失农务或至于饥钟流散 此亦炼兵之极弊而民情之所不堪者也本府深察此弊于京畿则分为四营 以道内诸邑从其附近属于四营而束伍之规则一从乡里团结人多则队伍 亦多人少则队伍亦少未尝移近就远合此聚彼大槪如乡徒作契之法一切 务在便民而乘其暇日各在其处操炼所业哨官计其画数送于把抱把摠送 于营将营将申于监兵使以行赏罚若于习阵之时则或合一营之军校阅于 一营或合四营之军大阅于中央此乃京畿近日炼兵大槪也传闻本道则各 处之军每月分番直宿于官中往来烦费未免废农失时之弊束伍之军各自 有身役既为立番于操炼之处又自供其原役一身两处奔走人力亦所不堪 当初激炼未成之前犹可如此今则炮杀射手等几尽成就宜使之各在其处 佐法操炼而其新入束伍者次次传习则一人可以教十十人可以激百不多 日内一道之民各成教炼之军事甚便益惟成才上等者必有论赏之规然后 可以激劝他人若勿论成才与否而徒以编入束伍之故尽免杂役则他民之 未入束伍者偏受其弊怨苦必甚而亦非经久通行之规故京畿则于各队中 较其才艺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则量免杂役某某条中等则次之下等则与 平民一般而别无免役之事有事调发则或令征发上等或令征发中等上等 军人征发则中下等军人留在其处中等军人征发则下等军人留在其处既 无冗杂尽发之患又无本处闾里空虚之弊事甚便宜此等条件十分参商且 访民情便否划即报禀施行边上镇堡辛亥年加设立之时或五里或十里之 间连次设堡相望不绝而各出堡将率军官数人料食则虽出于官仓而凡差 备供奉则皆出于军士故军士不堪其苦渐至流散官仓之储亦因此耗尽若 于防戍之计有关则些少之弊似不可顾此则以其军少不足以御贼故合冰 后防紧之时则尽空其地而叠入于他镇是平居但有侵虐军卒耗食官廪之 弊而临急实无所用此事亦当相时变通以苏塞上之民本府之意自江界以 下以及义州叠入诸堡但依。中朝烟墩之例坚筑墩台只令瞭望举烽而勿 置堡将但以土兵之有计虑者作为队长使处其中而其间别于大镇合聚军 兵以为必守之计则如有事变墩台连络足以报变而大镇军兵既多形势壮 固亦可以合力制敌其于防戍恤民两皆便宜此事亦与兵使相议幷为巡问 于江边土兵之老于边事有识虑者得其便宜可行之䇿如某堡则当合于某 镇详细枚举牒报本道水军入番处只有宣沙浦老江广梁其役不至困极而 但以中原行次辽东护送军之役水军不堪其苦近日则节使之外别行次相 望不绝民力尤为困竭此则当何以处置亦为参商访问得其可行之䇿详细 牒报兵乱之后马匹比前益贵辽东往还刷马民间办出无路此非小患往在 甲午年间备边司请于辽东贸得雄驴数十馀头于道内牧场水草便美处聚 雌马百馀头放驴于其中使之生育则数年之后骡子兴产因以成长渐至蕃 息则凡驿路马匹不足处及辽东一路转运路费等事皆可取办于此必为永 久之利。启下已久而未闻施行今则中江已为开市此事若可举行则以某 物贸得驴子多少间可以试其行否亦为商量牒报我国当初制法未免茍简 如边将不为官供而取食于军士之类是也本府之意某条措置于海边诸镇 各储糓数千馀石以为之本而春秋敛散令近处之民受食略如郡县仓库之 法每岁除出费耗以为边将之食而永绝军士侵剥之路则水军庶可苏息此 亦参酌牒报江边助防将每于合冰时使内地守令各率牙兵陪牌远入诸镇 使之协守其初设立之意只为防备一事但此事已成积久之弊其于防备亦 米见其有益今则事与平时有异。天兵往来络绎内地守令不可一日离官 江边助防之事尤似难便此亦何以处置利害便否幷百分参酌牒报

移京畿黄海道巡蔡使文

今日。国事艰危南北边境之患一时俱急非兵无以御敌此愚夫愚妇所知 也然炼兵之要惟在守令尽心协力听从上司号令视之为己任戒敕把摠哨 官勤勤炼习抚摩完恤使民无离散怨苦之心然后操炼之事始可成就而无 弊近观守令中有远虑诚心国事者固不无其人但往往亦有习于流俗之意 以炼兵为馀事而不足为甚者若越人视秦人之肥瘠人或问之则必曰此乃 把摠哨官之任也于吾有何干涉云此言定非出于有识之人亦恐传闻之误 万一因此頺废军政不举则已曾束伍之军亦难成就极为可虑哨军只为炼 习之事而今烟家杂役抄发之时皆用唷军云尤为骇愕今后十分戒敕使无 如此之弊本道巡察使岁末殿最时更考守令炼兵实迹以行黜陟其中如有 尽心其事卓有成效者一一牒报军门使得。启闻论赏以他人

移四道巡察使兵使文

亲民之官莫切于守令而守令之尽职与否在于殿最严明一循公道不以殿 誉乱实而已。国家设一年两考之法为上中下三等之考其意不偶然也如 使殿最甚严而守令之尽心奉公者得居上考怠慢职事贪残病民者无所容 护则自然惠泽及民而治道可举矣近者荡败之馀民生鲜薄比之平时之民 怨苦万倍而又有调发转输迎接唐官责出刷马等事民生艰苦极矣当此之 时守令又复行其苛虐之政或刑罚残暴仇敛多端凭公营私多接亲故病民 之政有同猬毛而。朝廷不知监司不闻则民生将何所赴诉哉甚者以善为 恶以恶为善能否倒置赏罚逆行劝惩之路一混于上而民生之怨无时可袪 尤为寒心此则一方风宪之地虽欲辞其责而不可得也至于边将镇堡军卒 抚摩凋疗与否所系非轻此等殿最尤不可不严也本府受。命体察四道今 已二年而尚未出巡所管地方故其于守令贤否虽或得之传闻未能详知今 此冬月殿最道内守令边将实绩各别严明考核。启闻后其中尤甚能否者 具实续牒报本府以凭查核处置

移咸镜道巡察使南北道兵使文

远方残民兵火之后百役丛集怨苦流散在在皆然本道去京师绝远凡民间 繁瘼未能详知姑以所闻言之则南北道出身武士勿论新旧入防于江边每 年二月入防十月罢防农时不得顾其农业因以流散者甚多云或以为道内 武士分为四番相递入防以休其力则可免倒悬之苦云事势便否民情所愿 详察牒报北道六镇及官盐贩卖之处似当从市直增减其价而近日则盐军 价勒定糓四斗民亦苦之云亦为相考变通本道军功人等自备粮食长在赴 防之中恕苦极天自悔曾得军功官属则愿仍为官属私贱则愿仍为私购怨 声嗷然皆以为军功为害身之资自今虽有事变必无为国家出身立功之人 极为寒心发通之策虽未知何在而坐视不救亦所难忍或以为立防之时饷 以官粮以除自备之弊此则官力不足难可施行惟当量其往来道里远近疏 其番次防歇时则使之在家作农合冰防紧之时相递赴防则亦可有休息之 时稍似便宜急速商量处置方今西北之忧日甚一日我国创残之馀夹于两 强寇之间非兵无以制敌非民无以卫国此不待智者而可知奈何边将守令 之中识此者少纵恣虐民犹踵前习使边上民夷之心日益离散诚可痛心而 纵有善䇿无可施之路本道百分申敕屏黜贪残罢软者不使留为民害而积 年弊痼之事次第改革民情顺服则边圉自固矣北方之民寒无所着只以养 狗衣皮为大利而边将守令每于胡人宴享之时收取士兵之狗杀数百馀口 既取其肉而幷没其皮云肉则宴享胡人无他办出之处不得已为之皮则可 以还给而幷为取之则土兵之无衣者何以掩身今后一切严禁一一还给本 主边将敢有私取一张者辄以重罪论断事幷为知委施行

移黄海道巡察使文

今日之日夜经营者只在于战守二䇿然先守而后战未有不能守而能战者 守之之道惟在于得其形势而已盖一国有一国之形势一道有一道之形势 一邑有一邑之形势所谓形势者我所必守而贼所必争之地也本道形势大 槩有二路一路则由开城府达于平山者也一路则由兔山新溪达于成川者 也其间虽有傍通细路而此二路为一道之气脉然兔山新溪之路山路险狭 敌所难进而我所易守故往年倭贼亦未尝经由此路其意可见也今据直路 而言之则惟江阴最为要紧之地据猪滩下流舟楫无所不通且与平山直路 相近而白川延安海州皆在其后如使此处有重镇则贼不敢径由直路以犯 平山而白川延安海州皆在襟抱之内此乃一道咽喉也惟其如是故壬辰倭 贼西下时于兴义设镇以遏大路及吾助川之路又于江阴设镇以为门户然 后肆意西下千里相连而不能防其腰胁贼之有奸计眼目善知形势此亦可 知也往时江阴合并时偶思此亿今为还设第当初还设之意不但在于还复 邑名而已欲其渐次经营屯田积粟择地据守为延安白川平山海州之保障 也此乃一道大计所在本道更加商度军粮则何以储峙人民则何以多聚城 垒则何处可设徭役之不紧者尽数蠲减先为规模限年修葺渐次成就以为 远图平山瑞兴凤山黄州载宁一样紧要之处幷为留心经纪可行之䇿为先 枚举报施行

谕黄海道巡察使文

属得跟随使黄慎驰。启贼渝。天朝讲和之约册使狼狈而还数年羁縻之 计尽归虚地贼情叵测事机方急在我今日之䇿惟在治兵缮甲以决一战而 朝廷根本之计亦在二西今方遣使告急于。天朝更请大兵措置䇿应亦系 紧急凡干事机务在周密预为筹画毋缓毋急十分善处应行事宜当追后连 续知会相考施行

谕黄海道巡察使文

本道军兵束伍炼习等事必已渐次成就矣贼情已变明春之事极为可虑凡 百措置乘此数月之内少无遗漏然后可以应仓率之变军卒虽束伍而器械 未备则无空手赴敌之理束伍中军人所持器械皆为点检有无无者自官家 措备以给本道之民勇悍善战为诸道之最如黄州延安凤山安岳等处最为 武士之乡今虽束伍而其外必多漏落经职可用之士前日义兵将成册相考 招集使之多方抄择以精勇为主不使冗杂各义兵将中可堪统率者领之一 人不必多领多则百名少则或五十名或二十馀名随其所得分为队伍预备 弓箭常川习射而临时听主将分付被抄之军今送选牌见样相考随其军数 多备各自佩持别为一类后成册上使虽有军兵百万无食可饷则终为无用 之物道内见存军粮按簿可知其数至少不足以支数千兵一月之食脱有 天兵大势出来尤无支撑之势凡干聚糓之道多般讲究急速收合储峙待用 各官元糓中皮糓或作米收捧以便军饷似为宜当但各官仓糓今已毕捧则 已捧之糓还为散给迫促春正卜定其数又为太重则民怨必深当此民生怨 苦之际亦难轻易施行在本道参商民情事势便宜处置海州不比他邑米糓 所当优数储峙以备意外之需而考见仓糓置簿则杂糓幷仅二千馀石可为 寒心海州仓糓别样措置顷日朴汝龙募得米豆三千馀石亦当输入于海洲 道从事官所募米豆幷四百馀石留在凤山此乃直路所经切于迎接。天兵 因为留置其处同郡箭竹和卖米糓亦在其处新郡守边好谦处传授以助军 饷之万一

谕京畿左防御使文

前日分付沿江一滞防滩等事更加详尽举行仓卒炮墙排设势所难为若令 军人各备空石二叶临时传令于各滩岸上盛土积置以作弓家使军士隐身 于其处而发射放炮则事甚便宜相考举行后牒报

谕京畿右防御使文

传闻秃城城前设为木栅排比太密其处形势不能目见徒以传闻便否难知 但木栅太密遮蔽眼目贼之在远时则可以石车炮矢制之若近在木栅之下 城上之人为木栅所碍放炮发矣皆不如意反为有害南方镇堡城外垓子之 外自前两树枳木亭时以为奇䇿而贼来反以枳本自蔽放炮城上之人不得 制之此亦可为深戒设栅形止急速详审牒报勿令画蛇添足徒困民力城堞 多少预为参量分定各军东西南北某堞则某某人守之各定其所不相紊乱 又出游军俟贼势所向合力守御此乃守城大法秃城之堞几何而守城之军 足与不足预为参定磨炼于五垛立小旗五十垛立大旗垛上各书军士之名 一闻炮声则军士一齐城上守把信地城中寂然若无人如此整齐闲暇然后 可以守城守城节制备细开录牒报

豹束京畿巡察使左防御使文

上流防滩节目大槪已为指授自骊州以下至杨根自杨根至龙津自龙津至 广津自广津至楮子岛左防御使次知各司把摠各哨哨官听防御使指挥随 其滩势紧歇添减军数次次画地把截把摠先捧甘结自某处至某处某人分 受万一疏虞失误军律不用主将之令则甘伏军律事捧甘结后把摠又捧甘 结于哨官哨官率旗队总次次约束齐心合力不得一毫参差违越自就重罪 事预为三令五申所捧甘结一件留在防御使处一件军门及巡察使处上送 以凭后考大槪军律虽主于严尤在于约束分明兵书曰约束不明而士卒犯 之将帅之罪约束既明而士卒犯之士卒之罪防御使十分亲自详审明白分 付而把摠哨官以下一听防御使指挥毋敢违越江水之势所重专在于骊州 水势浅深道里迂直当使本处之人详知其处之事者为主而守之使客军添 防助力然后可以无失骊州水南把摠从江面作头摆列水北把摠又次其下 正当婆娑城为入保婆娑之计利川把摠又次其下杨根之军又次其下接于 龙津而杨根李中复哨军则使之把守芙蓉山但此一哨军数少而不足于用 则当使近处之人勿论品官老弱皆令于芙蓉为入保之所多张旗帜火炬上 与婆娑相应下与龙津相应则万无一失此事专委杨根郡守倡率其邑之民 措置以待龙津上流加平地界山谷细路及浅滩波涉处预为详细致察临时 观贼势所向以相䇿应设伏勤截此不可一一分付在将帅预定计䇿随机善 应之如何水南骊州利川之军既为移入江北把截江路其老弱馀丁亦当随 来江北以待贼退不可无依泊团聚之所各其把摠择水边高阜形势通望可 以据险之处率其一司军人及其避乱之人设为木栅或土垒又以其力略设 假家以避风雨此䇿若成则沿江列屯连络相望达于京城而形势壮固贼来 无足忧矣广州之军当防江北而惟南汉山城形势绝险广州之民其数甚多 若非此城则他无可往之处明春修葺其城稍为成形则广州上下道军人境 内老弱男女及庆安察访南宫简之军皆当幷入此城与京城作为辅车之势 为江以南巨镇则其于守滩形势尤为坚固僧将惟政既在其处各别申敕责 令广州牧使专委措置如有失误则罪责随之矣清野之事急则民怨缓则不 及于事骊州利川往年田税及唐糓某条输入方可无弊令两邑守令参商民 情处置骊州去婆娑城虽甚近若以陆路搬运则必贻民弊明春冰解以后从 船路顺流输来事势便当幷为参酌从便施行

移京畿水使文

琵琶串形势甚好两边虽有民田而皆是沮洳之地若于狭项设筑城垒以扼 要冲一境之民皆将避乱于其中水营亦必坚固今闻南阳府使所言则民情 亦欲为之云此乃机会水使更与府使相议日气稍暖之后为先伐木待土脉 融解别为土筑其法已为分付于府使如有未尽之端事知军官上送亲听教 令以去期于成就

移京畿巡察使修筑南汉山城文

南汉山城为京都保障今已定修筑之议议者或疑役巨民少不足以有成若 不便宜指授大段经理则事未易就民力先困极为可虑凡筑城有制古人言 城皆以千雉百雉计之所谓雉者即今之曲城也城之精神紧要处都在曲城 曲城既筑而相对百步之间矢石相及则其间城子虽值成形而贼不得近矣 今计广州之军入于束伍者一千名每五十名令筑一曲城则曲城当有二十 矣又使惟政僧军百名筑曲城二坐权应元所率军筑曲城一广州冬三朔上 番军计数若百名则令筑曲城二五十名则筑一曲城本州人吏官属及品管 之有心国事者各出其力筑曲城一二坐若是则总计曲城二十七八坐每两 间相距各百步则一曲城各占四五十步而山头形势列置联络不待尽为筑 城而自有不可犯之势且五十人筑一曲城人力有饶不日可成若是则一城 之大势已成矣总计南汉山城周回一万五千九百馀尺其中完全者四千尺 又南门及西北面皆是亿丈之险不必大段用力只南门以东至水又其间半 马扬许稍为平低筑城之役当专力于此旧城頺圯之石多在山下必须先为 输到山上然后筑之甚易若欲使人从山下推转负载以上则人力多入不可 为也当为器械以输之其法先立两柱于山上柱上加横木使之转环如缫车 之状而又作大葛索以两条横加于横木之上索末为载石之具数人从山下 载石五六人从山上曳之则石虽甚重而顷刻可上一日之间山下之石尽在 上面而役事甚便矣雪消后令各军人预备葛索材木临时一齐赴役使无迟 滞之弊本府之意筑城军人本欲以官粮馈饷釜鼎等物不具千馀之军供给 亦难但令自食私粮而终日为役则民情不劝而事未易就非古者鼛鼓不胜 之意欲多酿酒胶以为劝军之用米则似不难得从本府百馀石亦可量给但 酿酒器具难可猝办若以米麹计数分给于广州邑内人吏品官官属及近处 僧人稍有瓮器者每人量给数盆之资临时聚用众力合凑不至贻弊此事则 当使本州军功乡吏皮仁文李奉亿专掌次知施行自本道亦为措置以为继 给之计盐百馀石幷为输到山城军人中勤役者逐日赏给亦是劝役之一端 大槪此城乃是天险八道山城中最为第一广州之民若能大小戮力如为私 事为一劳永逸之计则后来虽有事变当安枕而卧十分更加晓谕施行曲城 既筑之后功役未就则当以他官束伍之军限日继之期于成就此外未尽条 件本道幷为料理施行

书军门誊录后

数年经营只成无用之空言去者如斯来者复然千古万古增志士之一 慨今年自家雪里冻死未知明年甚人吃大椀不托耳